question
stringlengths
0
2.02k
answer
stringlengths
0
5.08k
name
stringlengths
1
21
department
stringclasses
31 values
id
stringlengths
4
10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如何确诊?
医生主要根据患者的特殊表现,化验检查提示低钠高钾、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不足、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发育不全,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可显示肾上腺发育不良;最终需通过 DAX1 基因检测来确诊。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儿科
DX_2801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需要做哪些检查?
怀疑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时,需要进行生化、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影像学基因检测等来明确诊断。生化检查:了解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如低钠、高钾等;激素测定:评价肾上腺皮质功能及性腺功能,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醛固酮、肾素、皮质醇、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17- 羟孕酮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评价性腺功能,采用戈那瑞林(2.5 ug/kg)静脉注射,分别采取 0、30、60 分钟静脉血测定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影像学检查:骨龄,发育延迟,低于实际年龄;肾上腺 CT ,提示双肾上腺显示不清或未显示;睾丸 B 超,提示发育不良。基因检测:确诊依据,DAX-1 基因(也称为 NROB1 基因)突变检测。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儿科
DX_2802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怎么区分?
儿童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最常见病因是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比较罕见,两者的表现非常相似(如消化道症状、皮肤色素沉着是二者共同具有的表现,也是两病的最常见就诊原因),容易混淆,需要进行区分。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的 17- 羟孕酮、孕激素、睾酮、雌二醇是增高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正常;而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患者的这 6 项指标均是降低的指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影像学检查提示肾上腺体积增大、骨龄提前,而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则为肾上腺体积变小、骨龄落后。基因检测是重要的鉴别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的手段。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儿科
DX_2803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要去看哪个科?
儿科、内分泌科。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儿科
DX_2804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能自己好吗?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不能自己好,属于遗传性疾病,是终身性疾病。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儿科
DX_2805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怎么治疗?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弥补肾上腺皮质及性腺发育不全的问题。主要应用的药物有:氢化可的松(糖皮质激素)、氟氢可的松(盐皮质激素)对症治疗肾上腺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不足;睾酮、促性腺激素对症治疗性腺功能不全。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儿科
DX_2806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能根治吗?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不能被根治,其属于遗传性、终身性疾病。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儿科
DX_2807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的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的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规律用药,如果遇到手术、外伤等特殊情况建议咨询内分泌科医生,判断药物治疗剂量是否需要进行临时性调整。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儿科
DX_2808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需要复查吗?怎么复查?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需要复查,主要是观察服用后的表现,外生殖器发育情况,以及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性激素(主要是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电解质等情况。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儿科
DX_2809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影响生育吗?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会导致不育。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儿科
DX_2810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可以预防吗?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属于遗传性疾病,进行产前咨询和筛查可一定程度上预防本病的发生。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儿科
DX_2811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患者怎么防止出现并发症?
对于怀疑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的幼儿,尽早就诊,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对防治并发症很关键。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
儿科
DX_2812
先天性心脏病是什么?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血管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是胎儿时期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或发育障碍(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出生后应当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如动脉导管未闭)所造成的心血管畸形。先心病约占新出生存活婴儿的 7‰~8‰,占我国重大出生缺陷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13
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类型?
可以把我们的心脏想象成一座房子,房子盖好以后可能有以下各种问题:屋子之间的墙有缺损:如房间隔缺损(正常左右心房完全独立)、室间隔缺损(正常左右心室完全独立);盖房子时的临时水管没有及时除掉:如动脉导管未闭(胎儿时未形成独立的呼吸功能和血液循环,因此,肺动脉和主动脉之间有一条动脉导管使血液能够循环,正常在出生时会闭合萎缩);房子内的门不能完全打开或关闭:如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畸形;冷热水管之间有瘘道造成冷水不冷、热水不热:如肺动静脉瘘、冠状动静脉瘘;房子内的电线有问题不导电:如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以上这些先心病类型又以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最常见。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14
先天性心脏病为什么会导致心衰?
心力衰竭是先心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由于先天性的缺陷造成了某个心脏部位的长期超负荷工作就会产生心衰,如室间隔缺损时,左心室压力高,右心室压力低,左心室的血就会进入右心室,造成右心室高负荷运转,导致右心室功能衰竭。这与让一个人长期高负荷工作的道理一样,可能因为过量工作造成过劳死。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15
先天性心脏病为什么会嘴唇发紫?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口唇或指甲等可能会变成青紫色,在医学上叫做发绀, 我们经常看到慢性肺病的人嘴唇紫,这是因为由于肺病导致气体交换障碍,造成动脉血中氧气含量低所致。而先心病患者是由于解剖上的缺陷导致了静脉血(氧含量低)混入了动脉血(氧含量高)中,造成了动脉血中血氧含量降低,从而出现的发绀症状. 这种情况多提示病情加重甚至不可治疗,所以先心病患者需要在出现发绀之前及时进行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16
先天性心脏病出现发绀多提示病情加重甚至不可逆的原因是什么?
举室间隔缺损的例子, 左心室压力高,右心室压力低,左心室的血就会进入右心室(医学上称为「左向右分流」),造成右心室高负荷运转,导致右心室功能衰竭,不能将血液及时泵出。右心室血液量多,压力持续增高并高于左心室,就会通过室间隔缺损部位进入左心室,那左心室的动脉血就混入了右心室的静脉血(医学上称为「右向左分流」),从而出现发绀。这时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已明显升高,右心功能已经趋于恶化,原本的缺损部位反而成为了右心室的泄洪通道,一旦封堵反而加速死亡,到了这个时候患者就已经丧失了宝贵的手术治疗机会。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17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哭闹时出现口唇发绀的原因是什么?
小儿哭闹时由于肺部压力升高,右心室向肺部射血阻力升高,即使没有出现功能衰竭也会出现短暂的右心室压力高于左心室的情况。这时因为存在室间隔缺损等缺陷,造成短暂的右心室静脉血混入左心室动脉血中的情况,出现短暂的发绀。患儿停止哭闹时,发绀消失。这时往往是给家长的一个重要提示: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得了先心病?需要立即到门诊就诊。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18
先天性心脏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除上题中提到的患儿在哭闹时出现口唇发绀之外,经常感冒、生长发育迟缓、喜欢蹲踞(玩耍过程中突然蹲下,几分钟后再度站起继续玩耍,这种情况反复出现)等,都要留意患先心病的可能。平时发现患儿得了先心病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脏杂音:患儿可能因为呼吸道感染或其它疾病就诊时,大夫听诊发现心脏杂音,这时切不可大意,宁可选择做个心脏彩超排除一下,也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任由发展,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19
先天性心脏病中,什么是艾森曼格综合征?
艾森曼格综合征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心病中,由原来的左向右分流,由于进行性肺动脉压升高导致右向左分流,皮肤粘膜从无青紫发展至青紫时,即称为艾森曼格综合征。一旦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就意味着丧失了先心病手术治疗的机会,因为一旦封堵,就会把右向左分流的通道堵住,心肺功能将急剧恶化,加速死亡。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20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是什么?
先心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总体来说与下列因素有关:遗传;近亲生育;母亲怀孕早期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或服用过致胎儿畸形作用的药物;母亲患有糖尿病、红斑狼疮等疾病;母亲吸烟饮酒、接受放射线辐射等均可能导致胎儿心脏血管发生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21
先天性心脏病最重要的最方便的检查手段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超声心动图,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不仅可以看到先心病缺损或狭窄的部位,还能测算出缺损或狭窄部位的面积,对整体心脏功能进行评估,判断有无心脏扩大及心室肥厚等,还能在术后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通常在进行先心病治疗前后必须要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22
先天性心脏病如果不治疗会怎样?
在成人之前即死亡;能够进入成人期,但存在各种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每况愈下;由于畸形轻,无任何症状,无需手术治疗,不影响自然寿命及生活质量。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23
先天性心脏病吃药能治愈吗?
很多先心病患儿的父母来到门诊最关心这个问题,但遗憾的是,除了一些动脉导管未闭的孩子可以吃药治疗外,其他的先心病没有药物能够治愈。药物只能缓解先心病的某些症状或延缓先心病病情的进展,但无法治愈。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24
先心病的手术治疗分哪两种类型?
绝大多数先心病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分为心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和心内科介入手术治疗两种。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通常以心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先心病的介入性心导管术得到发展并成为先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介入手术治疗有创伤小、风险低、愈合时间短等优点,但并不是所有先心病都可以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建议患儿家长或成人患者先去心内科先心病门诊咨询,并对病情评估后再决定采取哪种治疗方式。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25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对患儿年龄和体重有要求吗?
心外科手术治疗一般没有特殊要求。而心内科介入治疗通常会对患儿有年龄和体重的要求: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的患儿通常要求年龄 ≥ 3 周岁;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通常要求年龄 ≥ 6 个月;以上三种先心病类型通常均要求患儿体重大于 5 公斤。这是因为幼儿太小时外周血管太细,无法通过外周血管顺利将封堵装置送到心脏,故对年龄及体重有一定的要求。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26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会留下疤痕吗?
先心病的心内科介入治疗是通过患者腿部的静脉或动脉将一根或一根以上的导管送入心脏,并将封堵伞装置送入缺损部位,或将球囊送到狭窄的瓣膜处,从而达到将缺损部位进行封堵或狭窄部位进行扩张的目的。在体外除了可见一个或几个针眼之外,没有任何的手术切口,通常术后 12 个小时(穿刺静脉)或 24 个小时(穿刺动脉)即可下床活动,体表不会留下任何疤痕。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27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哪些需要立即到心外科就诊?
虽然先心病的内科介入治疗有许多优势,但并不一定所有先心病患者都适合,如果有以下情况之一,必须立即到心外科就诊:复杂的先心病如法洛四联症;缺损部位不适合进行介入封堵;虽然缺损部位适合介入封堵但由于患者年龄过小,在等待的时间里有可能发生肺动脉高压最终丧失手术机会;进行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失败的患者。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28
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完全治愈吗?
先天性心脏病在最佳的时间内经过心外科手术治疗或心内科介入治疗以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并经过超声复查确认手术成功后,绝大多数患者都可完全治愈,自然寿命及生活质量与常人无异,不影响生长发育及以后的结婚生育。仅有极少部分患者出现封堵伞脱落、房室传导阻滞(心脏信号传导障碍)、心律失常(心跳不规整)等并发症。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脏病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完全治愈的疾病之一。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29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为什么有些会不成功?
这是因为介入治疗前的评估与术中出现的情况不可能完全一致,术前评估认为封堵装置可以卡在缺损处,但手术时就是卡不住,手术就会失败。另外一种情况是封堵装置可以卡住,但一卡住就会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等问题,相当于修补房室里的墙时,把里面的电线压住了,这时也必须取出封堵装置,手术同样会失败。遇到这些问题时,通常会转入心外科,通过开胸手术进行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30
先天性心脏病采用介入治疗后会出现哪些疾病?
残余分流:就是指没完全堵上,通常先观察一段时间,部分可自行消失,如分流量较大者通常需要再次封堵;封堵器脱落:一旦封堵器脱落可通过圈套器或异物钳将其取出,难以取出时应行急诊外科手术。心律失常:术中多为一过性,无需特殊处理;若术中出现Ⅲ度房室阻滞,停止操作较长时间仍未恢复者,应放弃介入治疗。心脏穿孔:心脏穿孔后出现心包填塞(穿孔后,心脏血液流到心脏外的包膜中,限制心脏活动)可危及生命,应立即行心包穿刺引流减轻心包填塞,并尽快行外科手术治疗。血栓栓塞:若发现有肢体末梢发绀、肿胀或苍白、发凉等表现时,要高度考虑栓塞可能,需立即进行溶栓等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3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后住院期间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患者手术后 12~24 小时内是护理的重中之重。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肢端末稍苍白发凉等不适症状,如果有不适表现随时向医生汇报;观察患者穿刺处有无渗血、肿胀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通知护士,需要重新包扎;患者在这期间肢体限制活动,时间久了会感觉肢体麻木,家属要每隔半小时给患者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在这段时间里决不能让患者下床,包括解小便等情况也要在床上进行。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32
先天性心脏病会不会复发?
这是很多先心病患者术后最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讲,先心病患者通过心外科手术治疗,待手术切口完全愈合以后,心脏彩超复查确认手术成功,先心病就算彻底治好了,不会复发。而通过心内科介入治疗,通常需要 3~6 个月以后,再次进行心脏彩超复查,确认无异常才算彻底治愈,永久不会复发。介入治疗后的 6 个月内,医生会要求患者不要剧烈活动,避免再次手术的风险。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33
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费用是多少?
根据先心病类型的不同,心外科的手术费用在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心内科介入治疗的费用通常在 3 万元至 4 万元之间。特别强调的是我国对先心病的倾斜力度很大,许多地方均可免费进行先心病的手术或介入治疗,具体情况可咨询当地相关医疗机构。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34
成人先心病患者还能手术吗?
只要没有出现肺动脉高压均可以手术治疗。一般成人先心病患者以房间隔缺损多见,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脏病的症状逐渐出现,如果经检查适合手术治疗,应尽早进行,否则出现肺动脉压力升高以后,导致艾森曼格综合征,就会丧失手术机会。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35
先天性心脏病丧失了手术机会怎么办?
这时只有选择药物来控制肺动脉高压,延缓病情进展,通常可选择波生坦、伊洛前列素、西地那非等药物治疗。因这些药物价格极其昂贵,建议患者可申请相关基金会的资助以获取帮助。目前有报导称可进行联合心肺移植来解决肺动脉高压,但由于供体很难找到,所以很难推广。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36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为什么半年不能剧烈运动?
这是因为介入治疗时送入心脏的封堵装置只是暂时卡在心脏间隔或血管之间,剧烈活动有可能使封堵装置脱落,故要求患者不能剧烈活动,如跳绳、跑步、打蓝球等。6 个月后,自身的组织会完全覆盖封堵装置,换句话说就是心脏的组织完全把封堵装置包埋,与机体已融为一体,这时无论患者再怎么剧烈活动都不用担心封堵装置脱落了。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37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饮食有需要特殊注意的吗?
先心病患者术后饮食无特殊注意事项。进行心外科手术的患者饮食同其它外科手术一样,多进食优质蛋白加速手术切口愈合,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食物防止手术切口延期愈合。而手术切口愈合后及心内科介入治疗的患者,饮食同正常人一样即可。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38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能不能打疫苗?
这是许多先心病患儿的父母经常碰到的问题。除极少数心功能不全的患儿不能注射少部分疫苗外,绝大多数先心病患者即使尚未手术治疗也不影响疫苗的注射,反而不注射疫苗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增加心脏的负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心跳过速等反应,使心脏负担加重有诱发心衰可能。另外对于经常感冒的先心病患者,使用减毒活疫苗有患心内膜炎的可能,注射疫苗前应向防疫站详细咨询。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39
怀孕期间为什么尽量避免去高原地区旅游?
高原地区出生的婴儿患先心病的比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至今原因不是十分清楚,可能与高海拔地区缺氧有关。怀孕早期尽量避免去这些地区旅游,防止增加胎儿发生先心病的风险。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40
先天性心脏病如何预防?
虽然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为了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应注意。避免近亲结婚;结婚前男女进行婚前检查;母亲怀孕早期避免流行性感冒、腮腺炎、风疹病毒的感染;母亲怀孕时避免接触放射线、辐射源等一些有害物质;避免服用对胎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如糖尿病等;注意膳食合理,避免营养缺乏。
先天性心脏病
心血管内科
DX_2841
胸外按压分数是什么?
指在心脏骤停后进行心肺复苏术(CPR)过程中,进行正确胸部按压时间占总抢救复苏时间(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气道管理、除颤和药物等)的百分比,也称心肺复苏按压分数。
胸外按压分数
心血管内科
DX_2842
胸外按压分数的合理占比是多少?
根据《2020 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建议,在成人心脏骤停中,进行胸部按压分数至少为 60% 的 CPR 可能是合理的。至少 60% 的胸部按压分数与更好的复苏结果相关,因此通气的按压暂停应尽可能短。高性能救援医疗服务(EMS)系统的目标至少为 60%,目标经常是 80% 或更高。
胸外按压分数
心血管内科
DX_2843
血友病是什么?
血友病是由于基因缺陷造成身体内缺乏凝血因子而长期处于易出血状态的一种血液疾病。正常人体内存在一系列凝血因子,在血管受到损伤时,凝血因子会协同工作,及时把破损的血管堵上。而血友病的病人无法完成这个凝血功能,轻微的碰伤就会引起出血不止。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44
血友病的患者多吗?
A 型血友病发病率为 1/5000 男性婴儿。其中 2/3 为重度。B 型血友病发病率为 1/30000 男性婴儿。其中 1/2 为重度。因为遗传特性的关系,A 型和 B 型血友病均为男性病人为主,特别是重症 A型和 B 型血友病绝大部分是男性。C 型血友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在非犹太人群中非常罕见,大约发病率为 1/1,000,000。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45
血友病分几个类型?
血友病分三型:A 型血友病(也叫做血友病甲)最常见的类型,X 连锁伴性隐性遗传。缺乏 Ⅷ 因子。B 型血友病(也叫做血友病乙)同样是伴性遗传缺乏 Ⅸ 因子。C 型血友病(也叫做血友病丙)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缺乏 Ⅺ 因子。这三型血友病的患者,根据凝血因子的缺乏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轻度血友病的凝血因子在正常值的 5%~40%。中度血友病的凝血因子在正常值的1%~5%之间。重度血友病的凝血因子不足正常值的 1%。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46
血友病会遗传吗?
血友病是遗传性疾病。有一个特点,就是 A 型血友病和 B 型血友病,是伴性遗传,致病基因在性染色体 X 上,不同性别的人表现不一样。发病以男性为主。正常的父母出生的患病儿一定是男性,而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是病人的母亲。因为男性只有一条 X 染色体,当携带致病基因一定会发病,不会表现为正常的携带状态。由于女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当携带一条致病基因时,仍然能够维持 50% 以上的凝血因子活性,所以不表现出症状。偶有表现出症状的女性也仅为轻度血友病。对于女性携带者来说,主要的问题是如果出生男孩,将有一半的机会为血友病患者。C型血友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发病机会男女一致,没有性别差异。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47
血友病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血友病最主要的表现是出血,尤其是外伤、手术、磕碰后,常常出血不止,但有很多情况下会表现为无任何诱因、自发性的出血,如牙龈渗血、关节红肿等。轻型血友病患者发病较晚,甚至可延迟至成年发病。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取决于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水平。常有这些情况,应注意到血液科就诊,而不是只看相关出血部位的科室。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48
血友病的出血有什么特点?
血小板数量是正常的,但无法止血。生来就有,伴随终生,不过出生时脐带出血极其罕见。负重的膝关节、踝关节常常反复出血,可导致关节畸形。肌肉出血常见,主要表现为肌肉出血部位的血肿。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49
血友病患者一定会出血么?
血友病是否会出现临床症状或是否会出现出血,主要取决于正常的凝血因子水平。当凝血因子活性水平达正常的 5%~40% 时(轻型血友病),不会出现自发性出血,但手术或外伤时,可异常出血;当凝血因子活性水平达正常的 1%~5% 时(中型血友病),偶然可见自发性出血,手术或外伤时可有严重出血;当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小于正常的 1% 时(重型血友病),可出现典型的肌肉或关节自发性出血。凝血因子活性水平为 25%~45%(亚临床型血友病),仅在患者经历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出血不止才发现本病,很容易漏诊。还有部分女性血友病基因携带者,由于其凝血因子水平与轻度血友病的水平相同,也可表现为与轻型男性血友病患者相同的出血表现。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50
血友病会引起哪些其它疾病?
血友病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长期慢性出血导致的,如关节出血可导致关节畸形,腹膜后出血可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贫血、休克,下腹部出血可阻塞输尿管导致肾功能异常或肾衰,神经附近的出血可导致神经损伤,颈部出血可压迫气道引起窒息。血友病出血的最常见部位是皮肤和肌肉,关节腔出血次之,内脏出血少见,但病情重,而颅内出血是可以威胁生命的。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51
血友病中缺乏的凝血因子是什么物质?
凝血因子是血液在凝固过程中起促进血液凝固的一种物质,只有凝血因子的存在,血小板才能黏连在一起,最终起到止血的作用。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52
血友病的 X 连锁隐性遗传是什么?
男性的性染色体核型为 XY,女性为 XX,那么 X 性连锁隐性遗传就是指致病基因位于 X 上,并且这种致病基因只随 X 传递。因此当男性存在这种致病基因时一定发病,但当女性只含有一条这种致病基因时并不发病,只能算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当两条 X 染色体均含有致病基因时才发病。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53
血友病男性与健康女性生育的子女是否会患血友病?
根据之前提到的染色体核型可知,他们生的儿子不会遗传到血友病,是健康的;他们的女儿 100% 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只携带血友病基因,不发病),但不会有血友病的临床表现。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54
血友病基因携带的女性与健康男性生育的子女会患血友病吗?
他们生的儿子患血友病的可能性为 50%,如果生的是女儿,100% 不会发病,但有 50% 的可能性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55
血友病男性与血友病基因携带的女性生育的子女会患血友病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为男孩,有 50% 的可能为血友病,如果为女孩,发病或血友病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均为 50%,当然,不管生男生女,也有 50% 的可能性为正常。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56
血友病男性与血友病女性生育的子女是否会患血友病?
这种情况下,不管男女,100% 会患血友病。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57
父母双方均健康的子女就一定不会患血友病?
不一定,血友病最主要是由父母遗传患得,但子女本身的基因突变也有可能导致血友病。这种情况下,虽然父母双方均正常,但由于子女发生了基因突变,仍有可能患血友病,而且这种血友病基因会传给下一代。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58
血友病需要去看那个科?
血液内科,小儿血液内科。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59
诊断血友病应该做什么检查?
怀疑血友病主要做以下几方面化验检查:凝血功能检查:主要是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友病患者 APTT 明显延长;凝血因子活性检查:直接测定凝血因子 8、9 或 11 的活性;同时应行 vWF:Ag 和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测定(血友病患者正常)与血管性血友病鉴别;基因诊断:直接检测有无血友病异常基因。(注:以上因子 8、9、11 的写法为便于读者理解,医学上的正规写法为因子 VIII、IX、XI。)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60
血友病和白血病有什么区别?
两者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病原因不同血友病:是先天性隐性遗传疾病,致病基因在 X 染色体上,所以患者几乎均为男性。因缺乏凝血因子 Ⅷ 和 Ⅸ 分别称为血友病 A 和血友病 B。白血病:是后天获得性疾病,是血液系统来源的恶性肿瘤。发病可能部分与遗传相关,但主要受生活环境、放射性或有害物质接触等多种因素影响。曾患白血病的患者在疾病治愈后,其生育的后代并不会因遗传而患病。疾病表现不同血友病:仅仅与凝血相关,最显著的临床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后过度出血。常见表现包括牙龈、皮肤出血,血尿,关节内出血,血肿等;常自幼发病,出血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比。白血病:常见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肝脾肿大及骨痛等,常急性起病。查血常规可见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水平常在正常范围。治疗方法不同血友病:致病原因明确,补充机体所缺乏的凝血因子是控制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即替代疗法。白血病: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为化疗,其他治疗方案还有诱导分化、靶向药物和骨髓移植等。患者预后不同血友病:早期发现及诊断,并接受替代治疗,避免可能导致出血的活动,并不影响长期生存。白血病: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以急性白血病为例,若不采取治疗手段,自然病程仅 3~6 个月;而采取积极治疗后,其五年生存率也不足 50%。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61
血友病的早期发现有哪些方法?
目前主要方法是进行产前的基因检测。血友病的产前诊断可在妊娠 8~10 周进行人绒毛膜活检确定胎儿性别并检测致病基因;在妊娠 15 周取羊水进行基因诊断;在妊娠 18~ 20 周可通过胎儿镜下取脐静脉血进行染色体分析、基因多态性分析以及胎儿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测定。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62
血友病如何治疗?
血友病有以下几方面治疗措施:替代治疗(缺什么补什么):由于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血,因此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为补充异常的凝血因子,如直接输注经人工基因重组的凝血因子或输注含有凝血因子的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药物治疗:对表皮的擦伤、切割伤或鼻出血,可采用凝血酶、明胶海绵、肾上腺素等局部压迫止血,一般不需要替代治疗,必要时可应用去氨加压素、达那唑、激素等;外科治疗:主要是治疗因长期反复关节出血引起的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预防:由于血友病没办法根治,因此要注意预防,例如预防磕碰、外伤,避免剧烈运动等。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63
血友病治疗时有哪些基本原则?
加强自我保护,预防损伤性出血,避免肌肉内注射;尽早处理出血;禁止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干扰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双咪达莫;定期复查。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64
血友病患者如何进行家庭治疗?
所谓家庭治疗就是患者自己或家属在家庭或者工作场所自行注射凝血因子替代制品为中心的治疗。由于血友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的疾病,家庭治疗极其重要,通常家庭治疗可以分为危急情况下的急救处理和预防性治疗。危急情况下的急救处理是指某些重要部位的出血时必须马上自我注射,并寻求相关人员帮助;预防性治疗是指患者自己认为可能会出血或剧烈运动前的注射治疗。应注意,以下情况不要行家庭治疗:病情不稳定;小于 3 岁的儿童;存在抑制性抗体的患者。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65
血友病替代治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由于替代治疗主要是输注缺乏的凝血因子,大多为血液制品,因此应用过程中应小心可能会出现的输血相关的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的抑制以及过敏反应。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66
血友病的替代治疗有哪些不良反应?
由于替代治疗主要是输注缺乏的凝血因子,大多为血液制品,因此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反应:输血相关的病毒感染,如肝炎、艾滋病等;免疫功能的抑制,如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产生抑制,机体抵抗力降低;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皮疹等。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67
血友病治疗上目前使用的重组凝血因子现状如何?
重组凝血因子是目前治疗血友病最有效的办法。目前市场上可用的重组凝血因子主要包括基因重组凝血因子 8 和凝血因子 9 以及活化的凝血因子 7 制品,以上制剂均已上市,可经专门渠道购买。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68
血友病患者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吗?
能,一般是按照病情来决定。血友病患者若要接受外科手术,一定要准备充足的血源和凝血因子制剂。尤其对于对于心、肺、头颅等部位的大手术,手术前 1 小时应确保凝血因子水平在 50%~80%,术后要维持于 30%~50% 的水平 7~10 天。如果术后有感染等并发症,应延长凝血因子输注治疗的时间。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69
血友病可以治愈么?
目前尚无血友病根治的办法,一旦患有血友病,便是终身性疾病,往往需要终身用药。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70
血友病患者当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时应如何救治?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早给予足量的凝血因子进行替代治疗,迅速提高凝血因子水平至 50%~80%,持续 1~2 周。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71
血友病患者发生急性关节、肌肉等损伤时的 RICE 原则是什么?
RICE 分别是 Rest(制动)、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Elevation(抬高)的英文首字缩写的组合。急性出血时执行 RICE 原则,在没有凝血因子的情况下也可部分缓解关节、肌肉出血。具体操作如下:Rest(制动):受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防止重复损伤和加重损伤。Ice(冰敷):受伤部位马上冰敷,以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抑制肿胀,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用塑料袋装冰块并加少许水直接置于受伤部位,一次冰敷时间约 15~20 分钟,通常冰到受伤部位有麻木感就可以停止,休息约 1~2 小时再冰敷一次;儿童在冰敷时,应把毛巾包覆冰袋后放在受伤部位上,5 分钟左右观察一下,时间控制在 15~20 分钟左右,以避免冻伤;只要受伤部位仍持续肿胀,冰敷就继续进行。Compression(加压):冰敷过后,对受伤部位使用弹性绷带等进行适当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和渗出、减轻肿胀。Elevation(抬高):抬高受伤的部位,以减少出血和渗出,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72
血友病儿童可以接种疫苗吗?
血友病可以接种疫苗,而且需要接种疫苗。而且血友病儿童尽早注射乙肝疫苗。接种疫苗时,需要避免肌肉注射,可以用皮内注射替代,使用最小针头,注射后注意按压和冰敷。不能使用口服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需使用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疫苗。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73
血友病患者在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牙齿的护理:从婴儿期就需要进行牙科清洁,合适的刷牙方式,使用含氟牙膏,乳牙可以考虑局部涂氟。保持牙齿的清洁可以避免蛀牙、牙周炎等疾病的发生。因为对于血友病病人来说,尽量避免有创伤的操作是最好的。避免外伤和碰撞,避免不必要的针刺:一旦有头部损伤,哪怕没有症状,也需要立即前往医院,补充凝血因子。因为自发性的颅内出血是血友病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关节积血时,需要考虑绝对休息和固定。要让所有医生知道自己为血友病患者。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等药物。如果发热时,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如果是血友病儿童,需要让所有看护人、老师、学校、幼儿园知道孩子的情况,可以一起做好外伤紧急处理的预案。避免肥胖和超重:可以适当进行静态或者温和的活动,避免高冲击的活动。因为如果因为体育活动减少,引起肥胖同样对身体有害。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达到最优效果。饮食方面:避免坚硬的食物、避免有刺的食物。避免过烫的食物。幼儿应远离尖锐的物品。食物种类应丰富,营养物质应搭配均衡。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74
血友病患者可以生出健康的孩子吗?
男性血友病患者的 Y 染色体是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所以儿子是不会发病的,但是女儿一定携带血友病基因。女性血友病携带者的女儿有 50% 的几率是携带者;儿子有 50% 的几率是血友病病人。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75
血友病可以预防吗?
因为是基因缺陷,所以只能在产前进行遗传咨询,父母和医生共同选择合适的孕育方案。如果家族中有血友病的病人,准备孕育孩子之前,最好做父母的基因检测,判断父母是否携带血友病基因。如果的确携带血友病基因,可以在孕期判断胎儿性别,因为女性携带者的男性胎儿是有 50% 的机会携带疾病的,这种情况下,要避免对胎儿进行有创操作以避免引起胎儿出血。生后也需要避免产钳助产、胎头吸引等操作。如果胎位不正,或阴道分娩困难,可以考虑择期剖宫产。
血友病
血液科
DX_2876
腺样体有什么作用呢?
腺样体的本质是淋巴组织,它位于鼻腔后方的鼻咽部,是呼吸系统第一道防线的成员之一,可以对抗外界病原体的感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腺样体组织不是光滑的,跟扁桃体很像,会有一些比较深的沟壑样结构(隐窝),正是这种构造让腺样体成为了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一旦发生感染,不易消退且易反复发作。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77
腺样体肥大是什么病?
腺样体,又名增殖体、咽扁桃体,是鼻腔最后面——鼻咽后壁的橘瓣样淋巴组织。由于这个位置是鼻子、耳朵、口腔交通的位置,所以出现腺样体疾病时,可表现出鼻子、耳朵、喉咙(扁桃体)等部位的多种症状。腺样体肥大又名增殖体肥大、咽扁桃体肥大,腺样体病理性增生可导致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牙齿颌面发育异常等疾病,它的临床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打鼾等,如果症状表现明显,则需要做腺样体切除手术。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78
腺样体肥大常见吗?
常见。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 9.9%~29.9%,也就是说,每一百名儿童中,就有将近 10~30 个儿童可能患有腺样体肥大,其中,3~5 岁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且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79
腺样体肥大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腺样体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堵住后鼻孔,进而出现以下症状:鼻塞,呼吸不畅。流脓涕,说话带有鼻音。夜间睡觉张口呼吸、打鼾。面部和牙齿的生长发育异常,出现特征性的「腺样体面容」,即张口、面中部扁平和伸长、上唇回缩,以及硬腭缩窄导致上牙列拥挤。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80
腺样体肥大有哪些并发症?
腺样体肥大可能会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出现听力下降、耳闷、耳痛的症状。脓性分泌物向下流,可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支气管炎。腺样体肥大可能会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即打鼾。腺样体过大,还会导致吞咽困难,影响进食,导致儿童无法获取足够营养,生长发育出现异常。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81
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表现?
儿童自己不会表达,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调大音量、轻声叫他不理,睡觉张口呼吸,应考虑与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呼吸不畅、缺氧、晚间睡眠质量差、听力减退有关。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82
腺样体肥大的原因是什么?
腺样体自出生即存在,会随着儿童生长发育逐渐长大,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 2~6 岁时增生最显著,10 岁以后逐渐萎缩,这种生理性的腺样体肥大并不需要处理,待长大了会自然萎缩;。而有的人可能由于上呼吸道感染、鼻-鼻窦炎、免疫因素、过敏体质、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导致腺样体病理性增生肥大,并引起耳朵、鼻子、喉咙等相应症状,这时候医生就会诊断为「腺样体肥大」,需要治疗。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83
腺样体肥大怎么诊断?
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方法通常是结合临床的既往病史,也就是说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先进行初步判断,当怀疑是腺样体肥大时,再通过以下检查方法进行确诊:传统的检查,医生会戴手套,手指从嘴里伸到鼻子后面进行鼻咽部触诊。但是因为检查过程中患儿会觉得不舒服,而且医生也可能看不清实际情况,不利于今后比较病情变化,现已很少用。X 线鼻咽侧位片:优点,直观,可以相对客观评价腺样体肥大程度,利于今后比较;缺点,有一定放射性,但一般不必顾虑。鼻咽镜检查:通过硬的或者软的内窥镜,经过鼻子进入,医生通过内窥镜前面的镜头拍下图像,在显示屏上看病变情况。 优点是可以直接判断腺样体对后鼻孔的堵塞程度,没有放射性;缺点是检查过程略不舒适,因内镜角度及深入程度,对腺样体增大的程度判断主观性较大。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 CT,CT 的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腺样体的面貌以及周围的结构组织,在判断腺样体肥大的疾病进展和并发症的程度有优势,缺点也是具有一定放射性,在花费上相比鼻咽镜会更多一些,需要患者结合医生建议和自身条件进行选择。MRI(磁共振成像),在成像上和 CT 一样较为清晰,便于判读病情,并且没有放射危害,但可能会出现部分小儿患者不配合的情况,还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儿童多导睡眠监测(PSG):需要孩子在医院睡一晚上,会在身上粘一些电极,了解睡眠过程中是否发生缺氧等情况。 部分患儿腺样体可能用 X 线鼻咽侧位片或者鼻咽镜看都不是很大,但是打呼、睡眠中憋气(睡眠呼吸暂停)很明显,此时建议带孩子做一个多导睡眠监测检查,充分了解患儿睡眠中缺氧的情况,进而决定治疗方案。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84
腺样体肥大在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就诊?
普通的感冒也会引起鼻塞、流涕、张口呼吸、打呼等症状,但感冒一般会在一至两周内痊愈,相应症状也会明显好转。若感冒痊愈后,鼻塞、张口呼吸、打呼等症状仍存在,或者孩子出现听力减退、平时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就需要及时就诊,酌情治疗。还有一种情况,晚上睡觉听到孩子打鼾次数很多、声音很响,也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85
腺样体肥大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腺样体肥大一般儿童多发,多会选择去儿科及耳鼻咽喉科就诊,最好去耳鼻咽喉科就诊。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86
腺样体肥大怎么治疗?
建议如下:一般治疗:增强抵抗力,平时多运动,不要挑食,营养均衡,避免反复感冒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避免二手烟等,如果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的话最好检测导致症状的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激素类鼻喷雾剂:如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 ,虽是激素类药物,但鼻子局部使用,全身影响小;减充血剂:如麻黄素类滴鼻剂,但仅建议当作临时缓解鼻塞的药物来使用,连续使用不要超过一周,切勿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若合并有分泌性中耳炎,可以在初期使用,一般不超过一周;生理盐水喷雾或洗鼻:若鼻腔干燥、鼻痂多、鼻涕多,可自行在家进行洗鼻操作,帮助缓解鼻塞,改善通气。手术治疗:临床上,大部分腺样体肥大的患儿仅仅通过保守治疗,即可获得治愈,一般是不需要行腺样体切除术的,但仍有一小部分患儿需要手术治疗。这一小部分患儿主要包括:长期张口呼吸、打鼾甚至有憋气,检查也证实了有睡眠呼吸暂停;听力下降显著;腺样体肥大导致伴鼻腔鼻窦炎症反复发作,或经常感冒的。对药物反应不敏感,治疗效果差,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87
腺样体肥大保守治疗多久无效该手术切除腺样体呢?
国内外均有争议,到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患儿自身的抵抗力对于疗效至关重要,若治疗期间仍反复感冒,那么保守治疗的疗效就会打折扣。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88
综合文献报道和临床经验,建议如下:
规范用药两周,如无好转或症状仍有加重并对患儿影响明显,比如睡眠打鼾、缺氧、张口呼吸、听力水平进一步下降、脓性分泌物引起鼻窦炎或哮喘,则考虑手术;若用药后有好转,可在按时随访的前提下,保守治疗 8 周至 12 周,若仍无好转,考虑手术;四岁以内的患儿,耳鼻咽喉科专科系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89
腺样体肥大的腺样体和扁桃体必须要一起切除么?
很多患儿同时有扁桃体肿大和腺样体肥大,有时候会同时进行手术。但不是必须同时切除,还是要综合评估扁桃体肿大和腺样体肿大对孩子的影响来决定。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90
腺样体肥大做了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之后会有后遗症吗?
目前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都是微创的,采用低温等离子设备,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孩子恢复也较快,基本上两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恢复。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术后的抵抗力降低,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扁桃体和腺样体都是免疫器官,确实有一定的免疫作用,但是如果确实有反复的化脓性扁桃体炎,以及腺样体肥大后造成孩子晚上睡眠打鼾缺氧、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听力下降等,还是要综合考虑得失的。此外,临床上也没有数据证明,切除后的小孩免疫力差,随着孩子的发育生长,身体的免疫系统逐渐完善,扁桃体和腺样体的免疫功能会有其他器官来补充代替。所以建议家长根据医生的建议,衡量利弊,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治疗方案。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91
腺样体切除后还会复发吗?
存在一定的复发几率,其中 5~8 岁儿童的复发率高达 5.75%(每 100 个 5~8 岁的腺样体切除后儿童,约有 5~6 个会复发)。由于腺样体的特性,它是一团淋巴组织,没有完整的包膜,切除的部位是大部分的腺体组织,存在淋巴组织增生的情况,但是就算是增生,术后也不会回到切除前的大小,一般来说没有引起相关症状,只需密切观察配合适当保守治疗即可,无需再次手术。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92
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反复的感冒可能导致腺样体肥大病情加重,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感冒、经常清洗鼻子,减少鼻塞、鼻涕,尽可能少刺激腺样体。另外,让孩子远离二手烟等环境污染,避免刺激呼吸道。饮食上,注意减少辛辣、油腻、刺激的食物的摄入,多吃应季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水补充水分。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93
腺样体肥大可以预防吗?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
耳鼻咽喉科
DX_2894
小于胎龄儿是指什么?
小于胎龄儿是指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同胎龄儿出生体重的第 10 百分位数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这个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和其他同胎龄的新生儿相比,比其中 90% 的孩子体重都要轻。也可以理解为,这个孩子是所有这个胎龄出生的新生儿中,体重最小的那 10% 之一。
小于胎龄儿
儿科
DX_2895
小于胎龄儿常见吗?
常见。大约有 9%~10% 的新生儿为小于胎龄儿。
小于胎龄儿
儿科
DX_2896
小于胎龄儿需要治疗吗?
小于胎龄儿分两种:。孩子本身的遗传因素决定了孩子体格小,这种情况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正常孩子相同,不存在疾病,不需要额外治疗。孩子受疾病因素影响,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宫内发育迟缓),这个情况在孕期和产后都要密切观察,有可能需要治疗。如果在孕期就发现胎儿小于胎龄,需要确定是不是妈妈的原因引起的,并尽量去除这些原因,帮助孩子在宫内顺利发育。产时由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进行新生儿复苏,确保孩子出生后能存活下来。出生体重小的孩子,生活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果出现了的话也需要及时治疗。
小于胎龄儿
儿科
DX_2897
小于胎龄儿有哪些类型?
可以根据孩子出生时的体态来简单进行评估,分为匀称型及非匀称型。匀称型的小于胎龄儿:生长受限可能发生于孕早期,由宫内感染、染色体异常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头围、体重都小,孩子的脑发育可能也受影响。非匀称型的小于胎龄儿:生长受限可能发生于孕晚期,由母亲营养缺乏、高血压等原因引起。表现为体重小但是头围正常,即头大而身体瘦弱。医学上认为这种情况对孩子脑发育的影响较小。
小于胎龄儿
儿科
DX_2898
小于胎龄儿有哪些表现?
直观的表现是出生后体重小、体型瘦,皮下脂肪少,皮肤皱缩、弹性小。可能伴有生后面色青紫、无法吃奶、不哭不闹、体温低等症状,往往提示出现了并发症。
小于胎龄儿
儿科
DX_2899
小于胎龄儿出生时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新生儿低血糖:由于体内营养物质存储不足,易出现低血糖。早产:宫内发育受限的孩子存在早产的风险。围生期缺氧窒息:小于胎龄儿在子宫内就可能存在缺氧,生后也可能出现窒息。红细胞增多症:由于宫内缺氧的存在,小于胎龄儿常出现额外的红细胞增多。低体温:由于孩子脂肪组织少,体温调节弱,易出现低体温的状态。胎粪吸入综合征:孩子缺氧将增加发生胎粪吸入的风险。围生期死亡:围生期(指孕 28 周~生后 1 周)小于胎龄儿死亡率比正常胎儿 / 新生儿高。生后窒息及先天畸形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小于胎龄儿
儿科
DX_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