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
stringlengths
0
2.02k
answer
stringlengths
0
5.08k
name
stringlengths
1
21
department
stringclasses
31 values
id
stringlengths
4
10
脐带脱垂是什么病?
脐带脱垂(umbilical cord prolapse)指胎膜没有破裂时脐带位于胎先露部(胎先露部指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位部分)的前方或一侧。或者在胎膜破裂后脐带脱出在宫颈外口甚至在阴道内以及脱出至外阴部。导致脐带脱垂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原因有:胎位不正、胎头没有衔接或胎头入盆困难、脐带过长、胎儿过小、双胎分娩第二个胎儿时、低置胎盘、骨盆畸形、羊水过多、人工破膜等。由于脱垂的脐带受压后易发生脐血管的闭塞和痉挛,从而影响胎儿氧供,所以是产科急症,常见于经产妇,主要表现为突发的胎心率异常或者患者自己发现绳索样的脐带脱出于阴道外口。主要治疗手段是在短时间内以最安全的方式立即分娩(以剖宫产为主)。脐带脱垂的预后与脱垂的类型、从发现到进行医疗处理的时间密切相关,院外发生的脐带脱垂预后相对较差。对产妇生活的影响主要是增加急诊剖宫产率,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导致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脑瘫、死亡等不良结局。
脐带脱垂
产科
DX_1
脐带脱垂的患病人数多吗?
目前报道的脐带脱垂在活产分娩中的发生率为 0.16%~0.18%,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疾病。
脐带脱垂
产科
DX_2
脐带脱垂和脐带先露是同一种病吗?
脐带先露是脐带脱垂的一种类型,又称隐性脐带脱垂。
脐带脱垂
产科
DX_3
脐带脱垂有哪几种类型?
脐带脱垂分为隐性脐带脱垂和显性脐带脱垂。隐性脐带脱垂又称脐带先露,脐带位置未超过胎先露部。
脐带脱垂
产科
DX_4
脐带脱垂有哪些常见表现?
脐带脱垂常表现为在胎动、宫缩后胎心率突然变慢,在改变体位或者抬高产妇臀部后胎心率迅速恢复。最明显的表现是破水后(胎膜破裂伴羊水流出)产妇自己感到或看到有脐带脱出阴道外口或阴道内部的异物感。隐性脐带脱垂主要表现为胎动和胎心率突发的异常变化,孕妇一般不会有特殊的不适。显性脐带脱垂额度的孕妇自己会感觉到或看到有脐带脱出阴道外口或阴道内部的异物感。
脐带脱垂
产科
DX_5
脐带脱垂常发生在哪些部位?
脐带脱垂常发生在宫颈口至阴道内、阴道外口。
脐带脱垂
产科
DX_6
脐带脱垂是怎么发展的?
脐带脱垂的病程是急性发展的进行性疾病,发现的越晚、治疗的越晚,预后结局越差,常表现为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脑瘫等不良结局。
脐带脱垂
产科
DX_7
脐带脱垂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脐带脱垂会增加孕妇的剖宫产率及手术助产率,导致胎儿心率异常、宫内缺氧、胎死宫内、脑瘫等不良结局。
脐带脱垂
产科
DX_8
脐带脱垂宝宝会受影响吗?脐带脱垂会影响智力吗?
目前有关出生时并发脐带脱垂宝宝的长期结局的数据较少。在一项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中发现每 153 例脐带脱垂中有 1 例脑性瘫痪,在不发生脑瘫的宝宝中是否影响智力目前还没有见到相关报道。
脐带脱垂
产科
DX_9
脐带脱垂宝宝能救活吗?
宝宝能否救活和发现的时间已经从发现到医院就诊处理的时间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一般发现得越早、救治的越及时,宝宝救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脐带脱垂
产科
DX_10
脐带脱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任何导致胎儿先露部与骨盆衔接之间产生空隙的因素都可导致脐带脱垂的发生。总结下来主要有母胎自身因素和医源性因素:母胎自身因素,常见的原因包括臀位、横位、不稳定胎位等胎位异常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妊娠中分娩的第二个胎儿、低置胎盘、骨盆畸形、子宫畸形、胎儿外部畸形、经产妇、羊水过多、脐带较长。医源性因素,主要包括人工破膜、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手法旋转胎头、羊膜腔灌注、外部头位倒转术、足式内倒转术等医疗操作。
脐带脱垂
产科
DX_11
脐带脱垂好发于哪些人群?
脐带脱垂常见于经产妇、胎位异常者、羊水过多、低置胎盘的孕妇。
脐带脱垂
产科
DX_12
脐带脱垂怎么判断?
显性脐带脱垂的诊断依据是在先露部前方看到或触及到脐带,患者自己可以看到或者触摸到。隐性脐带脱垂的诊断依据是原本正常的胎心监护图形突发延长重度胎心过缓或中至重度变异减速。
脐带脱垂
产科
DX_13
脐带脱垂,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般结合胎心监测、阴道检查、经腹部或阴道的彩超检查可以辅助脐带脱垂的诊断。胎心监测:主要通过对胎心率的监测来判断是否存在突然发生的胎儿宫内急性缺氧。阴道检查:通过视诊和触诊来判断脐带的位置,确定或排查脐带是否由宫内脱出宫外或位于胎先露前面部位。经腹部或经阴道彩超:通过彩超检查可以显示脐带是否存在于胎儿先露部与宫颈内口之间,在阴道内部是否存在脐带血流信号。
脐带脱垂
产科
DX_14
脐带脱垂可以提前检查出来吗?
脐带脱垂是产科很突发的急诊,一般很难提前检查出来。但对于存在脐带脱垂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如持续性的胎位异常、临产前胎头未衔接入盆、胎儿过小或羊水过多等情况)应严密监测胎动、胎心率情况,出现胎动异常时及时去医院就诊以提高脐带脱垂的早诊断率。
脐带脱垂
产科
DX_15
脐带脱垂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怎么区分?
突发的胎心率变化提示隐性脐带脱垂时,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包括:母体血压降低胎盘早剥子宫破裂等并发症,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鉴别脐带隐性脱垂与这些疾病。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和前置血管常伴有阴道出血。胎盘早剥和子宫破裂还通常伴有疼痛,因此是否存在疼痛可鉴别这些情况与无痛的隐性脐带脱垂。对母体进行静脉补液或给予去氧肾上腺素或麻黄碱后胎心率恢复正常,则支持母体低血压的诊断。
脐带脱垂
产科
DX_16
脐带脱垂要去看哪个科?
脐带脱垂是产科的急诊,建议去产科就诊。
脐带脱垂
产科
DX_17
脐带脱垂能自己好吗?
脐带脱垂是不可逆的疾病,病程呈进行性发展,不会自愈。
脐带脱垂
产科
DX_18
脐带脱垂可以还纳脐带吗?
可以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将显性脱垂脐带轻柔还纳于阴道内,并用湿纱布包裹脐带使其保持湿润,避免将脐带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否则可能因为诱发脐动脉痉挛而加重灌注不足增加胎儿缺氧甚至胎死宫内的风险。
脐带脱垂
产科
DX_19
脐带脱垂需要休息吗?
在家中发现有脐带脱出阴道外口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和站立,改变体位为头低脚高仰卧位以减少胎儿先露部对脐带的压迫。
脐带脱垂
产科
DX_20
脐带脱垂需要住院吗?
脐带脱垂是产科的急诊,一旦发现应迅速去产科住院。
脐带脱垂
产科
DX_21
脐带脱垂怎么治疗?脐带脱垂能顺产吗?
脐带脱垂的治疗方式因孕产妇的自身状况以及胎儿实际情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别。是否顺产也和脐带脱垂的类型、母胎实际情况相关。下面就不同情况下脐带脱垂的治疗方式进行简述。隐性脐带脱垂,对于胎膜未破且宫缩良好的经产妇可以采取头低臀高仰卧位(用枕头垫高屁股),观察胎心变化情况,等待胎头入盆衔接,让宫颈口充分扩张,对于胎心持续较好者可以经阴道分娩。对于初产妇或者足先露或肩先露者应行剖宫产。显性脐带脱垂,对于胎心较好且胎儿存活者应立即让产妇娩出胎儿。对于胎头已经入盆且宫颈口开全时可以用产钳帮助分娩,对于先露部为臀位时应进行臀牵引术帮助分娩。对于宫颈口没有开全的产妇应立即改变体位为头低臀高位,并将胎儿的先露部位向上推,应用子宫抑制剂抑制子宫收缩,缓解脐带受压情况,严密监测胎心变化,同时尽快准备剖宫产手术。
脐带脱垂
产科
DX_22
脐带脱垂需要导尿吗?
对于计划急诊剖宫产或阴道助产时需要导尿,以防止在手术或助产过程中损伤膀胱。对于因条件受限如急救车转运途中或无法短期内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者,不仅不导尿,还会将盐水经导尿管迅速灌注膀胱使之扩张,从而可轻轻上推先露部,缓解胎儿先露部对脐带的压迫。
脐带脱垂
产科
DX_23
脐带脱垂手术治疗有哪些常见危险?
脐带脱垂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剖宫产手术、产钳术和臀牵引术,所有的手术均存在一定的风险,下面分别简述其存在的风险。剖宫产手术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术中大出血、邻近脏器(如输尿管、膀胱)损伤、羊水栓塞(可能性较小)、新生儿产伤等。术后短期内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术后出血、术后伤口感染、血栓形成、肠梗阻、尿潴留等。术后长期风险包括发生盆腔粘连导致慢性盆腔痛,再次妊娠时出现胎盘植入、瘢痕部位妊娠、子宫破裂,术后形成瘢痕憩室引起月经不调等。产钳助产和臀牵引术风险产钳助产在新生儿身上的风险主要包括皮肤撕裂、眼外伤、颅内出血、视网膜出血、脂肪坏死、面神经损伤、颅骨骨折、锁骨骨折、胎儿及新生儿窒息等。在产妇身上的风险主要包括下生殖道撕裂伤、外阴和阴道血肿、尿道损伤以及肛门括约肌损伤。
脐带脱垂
产科
DX_24
脐带脱垂手术治疗后多久能恢复?
剖宫产手术后一般在 42 天左右可以恢复,产钳或臀牵引术在术后半个月到 1 个月内可恢复。
脐带脱垂
产科
DX_25
脐带脱垂能彻底治愈吗?
脐带脱垂的治疗效果和脐带脱垂的类型、发生时间长短以及有没有及时正确的处理密切相关。对于发现及时且处理及时,一般胎儿抢救成功的概率也会高一些,反之亦然。下次怀孕是否再次发生脐带脱垂和下次怀孕时自身的情况密切相关,比如是否存在胎位异常、胎儿在临产前没有入盆、胎儿过小、脐带过长、羊水过多等,如果依然存在发生脐带脱垂的这些因素,那下次怀孕还是可能会出现脐带脱垂复发的情况。
脐带脱垂
产科
DX_26
脐带脱垂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因为到医院后进行急诊剖宫产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要禁止任何食物和液体的摄入(禁食水)。对于因为脐带脱垂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要避免进食豆浆、牛奶等容易产气的食物,以免造成排气排便困难。可以在排气后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面条之类的,在排大便后可以逐步恢复正常的饮食,增加水果、蔬菜和肉类食物的摄入,但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脐带脱垂
产科
DX_27
脐带脱垂的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对于在家中自己看到或者感觉到脐带脱出阴道外口时要保持镇定,及时拨打 120 向医院说明情况,等待妇产科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在等待救护车来家之前保持头低臀高(在屁股下面垫枕头)仰卧的体位,避免站立及其他活动。
脐带脱垂
产科
DX_28
脐带脱垂手术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脐带脱垂术后如何护理?
脐带脱垂剖宫产术后患者建议在第 2 天建议开始逐步下床走动,防止卧床过久增加血栓发生风险。应保持腹部伤口敷料局部的干燥、整齐,如果出现伤口见水要及时更换,预防伤口感染。产后 42 天去医院复诊评估恢复情况。脐带脱垂经阴道助产手术者在术后要注意及时清洁会阴局部伤口(用清水擦洗即可),出院后避免干重活,同时可以进行适当的缩肛运动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出现伤口局部红肿、脓性分泌物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寻求专科处理意见。产后 42 天去医院复诊评估恢复情况。
脐带脱垂
产科
DX_29
脐带脱垂影响下一次生育吗?
脐带脱垂是否影响下一次生育与治疗的方式有关。对于经剖宫产分娩的脐带脱垂患者,因为其形成了瘢痕子宫,所以下一次受孕和生育都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经阴道助娩的脐带脱垂患者一般不会影响下一次生育。
脐带脱垂
产科
DX_30
脐带脱垂可以坐火车、飞机吗?
脐带脱垂患者应立即转运至医院专科处理,不可以坐火车、飞机。
脐带脱垂
产科
DX_31
脐带脱垂可以跑步、运动吗?
脐带脱垂一经发现要保持头低臀高的仰卧体位,不可以站立,跑步和运动肯定是不可以的。
脐带脱垂
产科
DX_32
脐带脱垂怎么预防?
目前尚无直接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预防脐带脱垂。因为脐带脱垂的危险因素(胎位异常、胎儿过小、临产前胎先露未衔接入盆等)通常无法纠正,但知道患者风险较高可能有助于在脐带脱垂发生时及时诊断和分娩。当有脐带脱垂危险因素或胎心减速的孕妇发生自发性胎膜破裂后,应通过检查阴道排除脐带脱垂。对于胎膜早破但产程未发动的孕妇,应收入产房并持续监测胎心率以评估是否发生胎心减速。对于存在发生脐带异常危险因素的孕妇应在产程发动或胎膜破裂后立即入院。
脐带脱垂
产科
DX_33
脐带脱垂怎么防止复发?
脐带脱垂的复发目前尚无比较有效的措施。因为经产妇本身就是发生脐带脱垂的危险因素,这一点在下次怀孕的时候是无法消除的,只能做好产前检查,数好胎动。当出现胎动异常或胎膜早破时尽快去医院就诊,对于脐带脱出阴道外口的显性脱垂应在第一时间改变体位,等待专科医生来处理。
脐带脱垂
产科
DX_34
脐带脱垂患者怎么防止出现合并症?
脐带脱垂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脑瘫等,预防这些并发症出现的关键是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专科处理。
脐带脱垂
产科
DX_35
气管异物是什么病?
气管异物是指异物误吸入气管内且无法自行咳出的一种持续性状态。根据异物的来源,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内源性:患者由于呼吸道炎症产生的假膜(一种灰白色或黄白色的膜状物)、血块、脓液,或消化道来源的呕吐物等。外源性:经口或鼻吸入的各种物体,如鱼刺、饭粒、瓜子、花生米、果核等。大多数气管异物都来自于外部,且多是较大的异物。根据异物的性质,可分为四类:植物性:如瓜子、花生、豆类等。动物性:如昆虫、骨头、牙齿等。矿物性:如铁钉、图钉、注射针头等。化学合成品:如塑料笔帽眼、药水瓶盖等。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36
气管异物常见吗?
常见。绝大多数发生于儿童,老年人也较为多见,偶见于成年人,但具体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37
气管异物有哪些常见的表现?
气管异物的症状较为剧烈,主要表现为呛咳和呼吸困难等。呛咳:异物进入气管后,会出现剧烈的呛咳,常常还会咳出眼泪。若异物较小,贴附在气管壁上,症状可暂时缓解;若异物轻而光滑,则会在气管内随着呼吸的气流上下活动,引起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当异物阻塞在声门下或气管内时,会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伴随有鼻翼扇动、呼吸急促等;若异物较大将气管严重阻塞,则会立即发生窒息,出现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胸骨上凹、锁骨上凹、肋间隙上凹、大汗淋漓、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38
气管异物可能会造成哪些后果?
气管内出血:如果异物有棱角,则可能会划破气管壁,导致气管内出血。窒息死亡:如果异物较大,完全阻塞气管,则会在短时间内导致窒息死亡。气管炎症:如果异物较小,造成气管部分阻塞,局部刺激气管引起继发性炎症,出现长期咳嗽、发烧等症状。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39
气管异物有哪些常见病因?
不同人群引起气管异物的原因也不同,具体如下:儿童:由于儿童的牙齿发育和咀嚼功能不完善,不能嚼碎较硬的食物,进食时容易发生误吸。儿童的好奇心较重,喜欢通过口来探索新鲜事物,玩耍嬉戏时极易将异物吸入气道。小儿易哭闹、易跌倒,如果此时口中含有食物或异物,则易造成误吸。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导致吞咽功能不全、咽反射减弱,易将口咽部异物(如假牙等)吸入呼吸道。成年人:成年人由于反射功能健全,很少发生气道异物,多数是进食时疏忽造成的误吸。部分成年人由于工作或生活习惯,喜欢将针、钉、扣等含在嘴里,一不小心就容易将这些异物吸入气道。部分成年人,尤其是男性,容易喝醉酒,呕吐物如果不及时清除,也有可能会吸入气管内。自残者往往会故意吞食异物,导致气道阻塞。除以上原因外,还有一个可能会导致气管异物的原因,即医源性因素,在气管或支气管手术中,器械装置突然断裂或脱落,或切除的组织不慎滑落,均可导致异物进入气管。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40
气管异物常见于哪些人?
气管异物好发于 5 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 1~3 岁的幼儿。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41
怎么确定得了气管异物?需要做哪些检查?
医生在诊断气管异物时,主要参考的是异物吸入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通常需要做以下几种检查:体格检查:通过视诊,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呼吸困难的体征;通过听诊,了解患者咳嗽时或呼气时气管是否有拍击声,以考虑气管异物的可能。影像学检查:X 线检查:对于金属等不透光的异物,可清楚显示其位置、大小和形状。对于能够透光的异物,虽不能在 X 线中显示,但可通过间接征象提示可能有气管异物。CT 检查:对于异物吸入史不明确、X 线检查正常或结果不明确者,需进行 CT 检查,以明确有无异物并确定阻塞位置。若 CT 检查无异常,并不能排除异物的存在,还需进行气管镜检查。要注意的是,不管是 X 线还是 CT 检查,都需在检查前将身上的金属类物品去除,避免产生干扰,影响检查结果。气管镜检查:是气管异物确诊的金标准。不仅能够确诊气管异物,同时还能在检查时将可取出的异物取出。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42
气管异物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怎么区分?
急性喉炎、自发性气胸:因为都有吸气性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等相似症状,气管异物可能和急性喉炎、自发性气胸等疾病混淆。医生需要通过 X 线、CT 、气管镜等检查来区别。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43
气管异物要去看哪个科?
急诊科、耳鼻喉科、儿科、呼吸内科。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44
抢救气管异物的海姆立克是怎么做的?
当发生异物误吸时,首先可自己尝试咳嗽,有可能会咳出异物,如果无法咳出,可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海姆立克急救,以帮助排出异物。具体方法如下:对于婴幼儿患者,施救者需用一只手固定住婴幼儿的头部,将其面部朝下放在前臂上,并用大腿支撑,让婴幼儿处于头低脚高的姿势,托住其下巴,另一只手找到婴幼儿背部肩胛骨中间位置,用掌根部连续拍打五次。如果异物未排出,应将婴幼儿改为面部朝上,用食指和中指在其两乳头中间稍下方进行连续向里、上按压,直到异物被排出。对于成人患者,施救者需站在其身后,一条腿在前呈弓步插入患者两腿之间,另一条腿在后伸直。双手从患者的腋下向前环抱患者腰部,找到肚脐上方两横指处,一手握拳放于此处,另一只手包裹住这只手,然后突然用力收紧双臂,连续快速地向后上方施压,直到异物被排出。对于肥胖者或孕妇,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从患者的腋下向前环抱患者胸部,一手握拳放在胸骨下端,另一只手包裹住这只手,然后突然用力收紧双臂,连续快速地向胸部后方施压,直到异物被排出。对于失去意识的患者,施救者需将患者置于仰卧位,骑跨在患者大腿上,两个手掌重叠放在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然后突然用力向前下方按压,反复至异物被排出。不管是哪一类人群,一旦发生意识丧失,需立即拨打 120 并实施心肺复苏,直到医务人员赶到。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45
气管异物主要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吗?
一旦确诊为气管异物,手术取出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方式包括: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方式,利用直接喉镜或支气管镜经鼻或口进入气管,将异物取出。对于体积较大或形状特殊,难以通过声门的异物,如大的圆珠笔帽、项链坠等,需切开气管取出异物。对于实在无法通过内镜取出的异物,需开胸进行异物取出手术,但这种情况一般少见。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46
手术治疗后,气管异物还需要哪些治疗?
药物治疗: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以预防感染,减轻喉部反应性水肿。抗生素:常用药物有头孢克肟、青霉素等,可能出现恶心、腹泻、眩晕等不良反应,孕妇、哺乳期妇女、对该药过敏者禁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地塞米松等,可能出现骨质疏松、乏力等不良反应,消化性溃疡患者、严重高血压患者、孕妇禁用。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47
气管异物能治愈吗?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怎样?
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气管异物能够治愈。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体积较大的异物在气管中随时可能发生窒息,造成死亡。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48
气管异物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术后六小时内禁食,六小时后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粥等,注意不可过热,防止食物温度过高引起局部充血。避免过硬食物,如饼干、坚果等,防止对咽喉部造成二次伤害。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49
气管异物手术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护理?
用药护理:患者术后需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改变药物的用量或擅自停药,若出现恶心、眩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由医生调整用药方案。生活护理:手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六小时,当天尽量卧床休息,少说话。心理护理:患者常因患病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反应,应学会自我调节,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伤口护理:对于切开气管或开胸手术的患者,要注意保护好伤口,保持伤口干燥、清洁,不要搔抓,避免引发伤口感染等。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50
气管异物需要复查吗?怎么复查?
需要复查,建议一个月后进行气管镜检查以确认是否有残存异物,具体听从医生安排。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51
气管异物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可以预防,主要包括以下方法:开展宣教工作,教育儿童玩耍时不要将食物或玩具含在嘴里,一旦发现,需立即劝说让孩子自己吐出来,切忌强行取出,以免引起哭闹而误吸入气道。避免给三岁以下儿童吃花生、瓜子、豆类、坚果、果冻等容易误吸的食物。日常吃饭时注意细嚼慢咽,避免嬉笑打闹、高声谈笑。成人应避免口含异物作业。
气管异物
耳鼻咽喉科
DX_52
秋季腹泻是什么疾病?
秋季腹泻是指秋冬时寒冷季节发生的腹泻,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儿童较易发生秋季腹泻,成年人不容易得这个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早在 50 年代,在我国小儿中曾发生感染性腹泻的流行。一年中有两个流行高峰,一是发生在 6、7、8 月,称「夏季腹泻」,已查明其主要病原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与痢疾杆菌;另一高峰发生在 10、11、12 月,称「秋季腹泻」,培养不出病原菌,长期病原不明。直到 1973 年,澳大利亚学者 Bishop 用电镜方法在秋冬季腹泻患儿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标本及粪便中发现了一种病毒颗粒外观像车轮。1975 年,国际病毒学会命名为轮状病毒。我国于 1978 年在北京首先在秋季腹泻患儿粪便中用电镜及免疫电镜检出轮状病毒,检出率 83.8%。证实这是我国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从此在我国展开了病毒性腹泻的研究。
秋季腹泻
儿科
DX_53
秋季腹泻常见吗?
秋季腹泻是很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尤其好发于 2 岁以下的儿童。其中最主要的病原体就是轮状病毒。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发现了其他病毒也可引起腹泻,包括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秋季腹泻
儿科
DX_54
秋季腹泻只在秋天发生吗?
秋季腹泻不仅仅在秋季,冬季也容易出现。和气温高低有关,寒冷环境容易造成病毒繁殖增加,是腹泻增多的原因之一。
秋季腹泻
儿科
DX_55
秋季腹泻需要去看哪个科?
儿科,小儿内科。
秋季腹泻
儿科
DX_56
秋季腹泻有哪些常见的表现?
临床表现包括腹泻、呕吐、发热、腹痛、厌食、头痛和肌痛。具体有哪些表现随年龄而异(小婴儿特异性症状较少),并且表现每天变化,且因人而异。儿童病初可能仅有腹泻或呕吐,但随着疾病进展可能严重到需住院治疗。其中最常见为:呕吐,孩子频繁的呕吐,无法进食。发热,体温升高大于 37.5℃,发热可达高热 40℃。腹泻,腹泻的特点是大量稀便、水便。大便几乎为液体,粪渣少。腹泻时间约 3~8 天,长可达 10~14 天,严重的情况可能会转变为迁延性或慢性腹泻。如果不及时补液,孩子很容易因为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秋季腹泻
儿科
DX_57
秋季腹泻严重时可能出现什么样的表现?
严重的秋季腹泻主要会表现为脱水,孩子可能会表现为:少尿:好几个小时没有小便,小便量深黄、量少。皮肤干燥、嘴唇发干、哭的时候眼泪少。精神萎靡,不哭、不动,不玩耍。气喘吁吁,呼吸急促,看起来很劳累的样子。小婴儿还可能看到囟门是凹进去的,这也是脱水的一种表现。
秋季腹泻
儿科
DX_58
秋季腹泻会引起哪些其它疾病?可能有会什么严重的后果?
秋季腹泻可能因为丢失水分过多引起休克。休克是指身体里水分太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休克严重时会威胁孩子的生命。不过目前有很多有效的治疗方式,只有严重的腹泻才可能发生脱水,而且严重的没有经过治疗的脱水才会引起的休克。所以发生秋季腹泻时也不要太害怕。
秋季腹泻
儿科
DX_59
秋季腹泻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秋季腹泻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轮状病毒是主要的感染源。轮状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感染时可以引起儿童和成年人的肠炎。儿童感染时症状较重,成年人感染可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其他病毒也可能造成秋季腹泻,如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病毒入侵进入体内后,在小肠上皮细胞内繁殖,使得肠粘膜细胞坏死、脱落。从而引起肠吸收功能降低,大量水分和食物残渣留在肠腔内导致水样腹泻。
秋季腹泻
儿科
DX_60
秋季腹泻怎么传染?
病毒感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生病的孩子或成人是传染源。大便排出的病毒污染到手或者玩具、食物,被孩子吃下去,就会造成新的感染。除了经口传染之外,病毒还可以在空气中通过气溶胶形式传播,所以和感染病毒的病人密切接触也有可能从呼吸道感染病毒。
秋季腹泻
儿科
DX_61
秋季腹泻如何诊断?
通过症状判断:如果在寒冷季节,2 岁以下儿童,出现先吐后泻,大便次数多,大便稀水样的症状,很有可能就是秋季腹泻。通过化验判断:诊断秋季腹泻可以化验大便常规、大便轮状病毒检测。如果大便常规没有出现明显脓细胞等细菌性肠炎的证据,或者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那么说明的确存在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
儿科
DX_62
秋季腹泻做什么检查?
怀疑存在秋季腹泻,轻中症、无重度脱水时一般不需要检查。症状严重或需要鉴别诊断时可能需要做:大便常规、大便隐血实验、大便病毒检测、大便培养,血液生化、血常规、CRP 等检查。如果查体有异常,还可能需要做:腹部 X 线片、腹部彩超、头颅 CT 等检查。大便常规、大便隐血实验:了解大便情况。大便轮状病毒检测:了解有无轮状病毒。大便培养:了解有无细菌。血液生化:判断有没有因为腹泻出现电解质紊乱。血常规、CRP:了解全身炎症情况。腹部 X 线片、腹部彩超、头颅 CT:排除其他外科疾病引起的呕吐和腹泻。
秋季腹泻
儿科
DX_63
秋季腹泻怎么治疗?
秋季腹泻时,口服补液,预防脱水是治疗的关键。可以给与宝宝口服补液盐 Ⅲ 来帮助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早期出现症状时可以每次呕吐或腹泻后补充液体,根据呕吐量和大便量估算,约 10 ml/kg,频频喂给,1~2 小时内补充完毕;约 5~10 分钟给 5~20 ml,每次先从 5 ml开始,根据宝宝适应情况慢慢增加。如果已经有脱水症状,还需要医生评估后计算需要补充的液体量。如果呕吐十分剧烈,无法喝下补液盐或母乳,可以通过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来避免脱水。秋季腹泻的治疗在有效补充口服补液盐的基础上会自愈。如果有发热,可以给与退烧药帮助控制体温。下面药物一般可以不用,但也可以按需要和实际情况使用:补充锌:腹泻时额外补充锌可以缩短腹泻的时间,促进肠粘膜的修复。6 个月以下婴儿不建议补锌,会增加呕吐的风险;6 个月以上的婴儿儿童,如果平时饮食有挑食偏食导致缺锌的可能,可以考虑补充锌剂,每天 20 mg,共 10~14 天。补充益生菌:对秋季腹泻的儿童,可考虑使用益生菌。虽然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但多项系统评价证实,使用益生菌能稍微缩短病毒性腹泻的持续时间,比如布拉氏酵母菌(视频)、鼠李糖乳杆菌。保护肠黏膜:吸附剂(蒙脱石散)可结合消化道黏液和毒素,并减少水分丢失。欧洲指南和中国指南建议中可使用,但证据质量不高。当腹泻次数多、水样便或带血丝时,可结合实际情况考虑,适当使用蒙脱石散来保护肠黏膜,避免反复腹泻造成的损伤。
秋季腹泻
儿科
DX_64
秋季腹泻能自己好吗?
秋季腹泻可以自己恢复。但是如果孩子吐泻严重时,需要及时给与支持,避免脱水是治疗的关键。
秋季腹泻
儿科
DX_65
秋季腹泻时,可以使用止泻药吗?
不能使用止泻药物。减少肠蠕动的止泻药物,比如(洛哌丁醇)对疾病好转没有帮助,反而会造成病原体停留在肠道,加重病情。
秋季腹泻
儿科
DX_66
秋季腹泻需要用消炎药吗?
秋季腹泻大部分病毒感染造成的,使用消炎药(抗生素)对恢复没有帮助。因为抗生素是杀死细菌的,不能杀死轮状病毒,反而额外服用抗生素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加重腹泻的病情。如果明确为细菌性肠炎时,也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因为大多数细菌所致急性腹泻均是自限性的;对于痢疾样腹泻患儿、疑似霍乱合并严重脱水、免疫缺陷病、早产儿以及有慢性潜在疾病的儿童推荐应用抗生素治疗。
秋季腹泻
儿科
DX_67
秋季腹泻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
当孩子出现脱水的表现,并且呕吐剧烈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住院治疗;严重的脱水或者孩子出现休克的表现(包括:孩子精神萎靡、神志不清、高热不退、抽搐、无尿)时就需要马上住院治疗。如果有脱水的表现,但是可以进食,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在家照顾就可以。
秋季腹泻
儿科
DX_68
儿童秋天发生腹泻时可以吃什么?可以喝奶吗?
如果是小婴儿,有母乳喂养的可以继续母乳喂养。母乳对孩子的恢复有好处,不需要停母乳。未加辅食的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以继续配方奶喂养;有迁延倾向的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已经加辅食的孩子,可以继续喂辅食。腹泻期间不吃新的食物,只吃以前吃过并且适应良好的食物。一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吃含有盐分的食物;年龄较大的儿童,饮食不加以限制,包括谷类、肉类、酸奶、水果、蔬菜。尽可能地保证热量供应,在急性腹泻病治愈后,应该额外补充因疾病所致的营养素缺失。不推荐含高浓度单糖的食物,包括碳酸饮料、果冻、罐装果汁、甜点心和其他含糖饮料。不推荐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呕吐剧烈时可以只吃奶或者流质食物。呕吐停止以后就可以慢慢恢复原来的饮食,可以吃肉类、蛋类、蔬菜,但是应逐渐增加量,不追求和生病之前一样的量。
秋季腹泻
儿科
DX_69
秋季腹泻什么时候不建议普通配方奶喂养?
严重的脱水时才考虑停止配方奶喂养,也是说孩子如果没有严重到需要住院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原来的喂养奶类品种不变。如果孩子腹泻两周以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配方奶品种为无乳糖奶粉喂养,因为病毒感染后会造成身体暂时性的乳糖酶缺乏。等腹泻恢复后再慢慢转换回普通配方奶喂养。
秋季腹泻
儿科
DX_70
秋季腹泻如何避免感染?
由于病毒会通过密切接触和空气传播,如果家中有两个孩子,大孩子生病可能会传染给小宝贝。这个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孩子分开,房间通风,玩具衣物餐具都要分开。大人也要多洗手,相应的避免传染的措施也需要做到。
秋季腹泻
儿科
DX_71
秋季腹泻如何预防?
秋冬季节,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大人回家多洗手换外套再抱孩子。家里有小婴儿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招待有小朋友的亲朋好友来家里玩,以免被客人传染。如果有生病的家人,要尽量和小宝贝分开。
秋季腹泻
儿科
DX_72
秋季腹泻有疫苗吗?
常见的秋季腹泻病原体中,仅有轮状病毒有疫苗可以接种预防。轮状病毒疫苗可以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是二类疫苗,需要家长自己付费购买接种。目前轮状病毒疫苗均是通过口服接种。常见的有进口的五价轮状病毒疫苗,国产 A 群轮状病毒疫苗,选择其中之一接种均可,五价优先。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以降低宝宝得秋季腹泻的机会。
秋季腹泻
儿科
DX_73
秋季腹泻如何避免脱水?
秋季腹泻时,由于呕吐和大量稀水便会同时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单独补充白开水不能纠正脱水。按照说明书冲泡的口服补液盐可以帮助肠道同时吸收水分和电解质,是避免脱水的好的方式。如果孩子抗拒口服补液盐,那么可以尝试替代的食物是米汤、苹果汁,但是效果可能不那么确切。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变化,如果觉得情况不能好转的话及时去医院就医。
秋季腹泻
儿科
DX_74
什么是鞘膜?
胚胎发育初期,附着在腹壁内表面的腹膜经腹股沟向阴囊底部延伸,即形成鞘状突。睾丸也紧贴鞘状突背侧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鞘状突背侧则包裹覆盖精索及睾丸、附睾的大部分。鞘状突的精索部份一般出生前就已经闭合,而睾丸部分则形成了一个包绕睾丸、附睾的闭合性囊腔,内外两层间存在潜在的腔隙,含有少许积液。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75
鞘膜积液是什么?
当鞘状突形成的鞘膜囊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一定量时就称为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76
鞘膜积液常见吗?
鞘膜积液是泌尿外科、小儿外科非常常见的一类疾病。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77
鞘膜积液包括哪几类?
鞘膜积液根据位置及鞘状突有无闭合,分为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混合型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婴儿型鞘膜积液。首先我们把鞘膜突比喻成一根长条行的气球,气球口相连于腹腔,气球口及气球中各结扎一道线,气球口到气球中结扎线之间比喻为精索鞘膜部,气球中间到气球尾部比喻为睾丸鞘膜部。而当气球口、气球中结扎线结扎良好,但这段距离内的鞘状突却没有闭合,含有一定量的积液是即为精索鞘膜积液;当精索段鞘状突完全闭合,但睾丸段的鞘膜囊内还有一定量的液体时即为睾丸鞘膜积液;当精索、睾丸鞘膜积液同时存在,但不相通时即为混合型;当精索、睾丸鞘膜积液同时存在,但相通时即为婴儿型;当气球口没有结扎好,腹腔与精索段、睾丸段鞘膜囊完全相通时则为交通性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78
鞘膜积液哪一种类型最常见?
最常见的是睾丸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79
鞘膜积液有什么表现?
鞘膜积液常无明显不适,部分人以无痛性阴囊肿块就诊而发现该病。当积液量很多、囊肿张力很大时,可表现为阴囊坠胀感、牵扯感。外观上表现出有积液的阴囊逐渐变大,并且肿物呈圆形或梨形,触之有弹性。该病还有一个典型的体征,透光试验阳性:手电筒从肿块下方往上照,呈透光性,即光线可以透过肿块。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80
鞘膜积液为什么有的会时大时小?
时大时小是交通性鞘膜积液的一个典型特点,因为积液的体积会随着体位、活动等改变。交通性鞘膜积液,主要是精索段的鞘状突未闭合,鞘膜囊腔与腹腔相通,当液体流入鞘膜囊腔时,体积变大,而当液体回流进入腹腔时,体积就会变小。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81
鞘膜积液的病因有什么?
根据鞘膜积液形成的原因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指未找到病因或诱发因素者,这种类型发展一般较缓慢;继发性则指发病前存在诱因,如睾丸或附睾炎症、创伤、肿瘤等疾病,以及阴囊手术史等情况,此种类型发展相对较快。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82
鞘膜积液需做哪些检查?
当鞘膜积液患者有典型的症状、体征时,诊断比较简单。但阴囊彩超常常不可或缺。阴囊彩超:该检查无痛、无创、操作简单,鞘膜积液可表现为液性暗区,即可用来诊断该病,还可用于辅助分型,又可用来与其他疾病鉴别。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83
鞘膜积液常与哪些疾病混淆?
鞘膜积液常与腹股沟疝(即小肠气)同时并发,临床上常需与腹股沟疝、睾丸肿瘤相鉴别。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84
鞘膜积液如何治疗?
没有症状,体积较小的鞘膜积液,无论成人或儿童,均可采取保守观察的方法,不行特殊处理。体积较大、症状明显者则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与鞘膜积液类型有关,常见的有鞘膜反转术、鞘膜切除术、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等。单纯的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亦可采取穿刺抽液,并注入硬化剂(如纯酒精、四环素等)的方法,但易复发,且硬化剂易致局部增生性炎症,对小儿睾丸发育形成影响,因此,临床不常用。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85
鞘膜积液小儿患者进行手术前应该进行哪些准备?
小儿鞘膜积液属于小手术,按照就诊医院常规准备即可,主要是一些必要的血液、心电图、胸片等检查,以及一定时间的禁食,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实施。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86
鞘膜积液手术适合多大年龄?
一般情况 2 岁以内患儿,有自愈的可能,可以保守观察。除年龄外,还应综合考虑积液量、局部症状等等因素。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87
鞘膜积液的小儿患者进行手术选择的麻醉方式是什么?
小儿无法配合完成手术,因此需采用全麻手术。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88
鞘膜积液手术后容易复发吗?
鞘膜积液手术,根据术式的不同,存在一定复发率。为了恢复良好,同时减少复发,尤其是小儿,术后应尽量减少哭闹、感冒、剧烈咳嗽等。另外术后早期,阴囊会有肿胀,并非积液残留或复发,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退。对此,可以进行彩超检查证实。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89
小孩子交通性鞘膜积液与腹股沟斜疝同时出现可以同时手术吗?
可以的,这两种疾病在小儿中有相近的发病机制,均为精索段鞘状突未闭合,与腹腔相通,交通性鞘膜积液仅为腹腔内液体漏入鞘膜囊,斜疝内容物则为肠管、网膜等组织。因此,小儿患者这两种疾病的术式是基本一样的。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90
鞘膜积液如果不治疗有什么危害?
鞘膜积液体积较大,有明显不适时,如果不积极治疗,会影响正常的生活,而且因为压力较高,会影响睾丸等的血运,严重者导致睾丸萎缩,双侧者甚至可引起不育。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91
鞘膜积液是遗传病吗?
根据目前的研究,鞘膜积液与遗传无关,不属于遗传性疾病。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92
鞘膜积液采取保守治疗的能好吗?如何保守?
鞘膜积液治疗方案有保守观察治疗、手术治疗,但保守观察治疗只适用于张力不大的婴儿型鞘膜积液,以及急性炎症如睾丸炎、阴囊外伤、全身疾病如营养不良等所致的继发性鞘膜积液,当保守治疗失败后仍建议手术治疗。鞘膜腔正常状态下有少量液体,处于分泌与吸收的动态平衡状态,当分泌量大于吸收量时,即会出现鞘膜积液。保守治疗主要是采取一定措施,减少分泌,促进吸收。发病期间,尤其是急性期,多休息,适当托高阴囊促进回流等,有助于积液的吸收。穿刺抽液并注入无水酒精、四环素等硬化剂的措施,易复发,可能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尤其是小儿甚至可能影响睾丸发育,临床少用,或仅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93
鞘膜积液患者生活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点吗?
保持阴囊部位清洁,以免引发感染;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清淡,多休息;内裤应选择较宽松的款式;适度用阴囊托:用阴囊托或布带托起肿胀的阴囊,可以较大程度地减轻坠胀和疼痛,且有利于积液的吸收。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94
鞘膜积液如何预防?
原发性鞘膜积液是先天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积极治疗睾丸炎、睾丸扭转、创伤和肿瘤等疾病可以有效预防继发性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
泌尿外科
DX_95
宝宝为什么会呛奶?
当婴儿吃奶过程或吐奶后,奶水误入了气道,叫做呛奶,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下面 3 点:1. 奶阵来了,哺乳过程中,妈妈可能会有突然一阵刺痛的感觉,奶水也会随之增多,这种情况我们叫做「喷乳反射」或「奶阵」。如果妈妈发生喷乳反射,也就是奶阵,奶水量会变多,流速快,很容易导致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发生呛奶。2. 奶嘴流速太快,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用奶瓶喂奶粉的时候,如果用的奶嘴流速过快,就会导致宝宝吸入过多的空气造成呛奶。3. 宝宝自身原因,比如宝宝出现鼻塞、胃食管反流等不适时,也很容易发生呛奶。
呛奶
儿科
DX_96
宝宝呛奶时怎么办?
宝宝出现呛奶时,家长首先要保持镇定,根据宝宝呛奶的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 宝宝只是轻咳几声,立刻又恢复正常,这种情况下不用太担心,让宝宝缓一下继续喂就好。2. 宝宝因为呛奶持续地咳嗽,面色和口唇青紫,家长可以让宝宝头朝下趴着,轻轻拍背,帮助奶液流出,之后再抱起来。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立刻把宝宝竖直抱起,因为这个时候奶液很容易呛入宝宝肺部,甚至有引发感染的可能性。3. 宝宝咳嗽得不到缓解,或者宝宝频繁呛奶,如果宝宝喝奶后咳嗽得不到缓解,又或者宝宝总是会呛奶,在尝试了上面提到的方法之后还是不见效,建议带宝宝去看看医生,让专业医生检查和判断下衔乳姿势等是否正确,并在医生指导下更有针对性地解决。
呛奶
儿科
DX_97
如何预防宝宝呛奶?
想要避免宝宝呛奶,家长需要做好预防措施,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来进行。1. 调整喂奶姿势,如果宝宝经常呛奶,妈妈可以先尝试变化喂奶姿势。比如妈妈可以半躺着喂奶。具体来说就是,妈妈身子往后靠在床或是沙发上,然后让宝宝趴在妈妈身上,由宝宝来掌握喝奶的主动权。除了半躺式喂养,其他哺乳姿势仍然可以尝试,但要避免宝宝头低胃高。2. 调整奶量,避免过多刺激乳房,如果妈妈的奶量太多、太急,超过宝宝一次能够吞咽下去的量,就需要妈妈把奶量调整到供需平衡的状态。具体方法:在奶量充足的情况下,避免过多地刺激乳房,造成乳汁过度分泌。比如不要总想着还用吸奶器存点奶,在亲喂的情况下宝宝够喝就行了。3. 控制奶的流速,如果喷乳反射(也就是奶阵)太急,妈妈可以在喂奶前先用手挤出一小部分乳汁,减少喷乳反射的压力。或是在喂奶过程中,试着暂停一会儿,用食指和中指夹住乳晕,或用掌根部按压乳房限制流速。除此之外,妈妈也可以两边轮流喂奶,比如先用一侧的乳房喂奶,一次只吃一侧乳房,下一次再用另一侧乳房喂奶。这样没有吸的那侧乳房中积攒的乳汁,会给大脑一个反馈:奶水太多了,下次少点,这样做,可以抑制乳汁生成太多,避免产奶量过大。不过有的妈妈可能会因为只喂了一边奶而出现不适,就是另一边乳房肿胀不舒服,这时候可以采取冷敷或是挤掉一些乳汁的方法改善。冷敷的时候,可以用温度比体温略低点毛巾,每次敷上 20 分钟左右。敷的时候,要注意避开乳头,防止乳头受凉,可以一直敷到你不疼了为止。小 Tips:对于宝宝而言,吃奶能力也是在呛奶中不断提升。很多时候,当妈妈努力调整奶水的量和速度时,宝宝也同步在适应更多、更快的奶水来提升着自己喝奶效率。
呛奶
儿科
DX_98
小宝宝仰睡时,突然呛奶会不会导致窒息?
1. 呛奶时,宝宝生理上有双层保护机制。第一层保护:会厌软骨在吃东西时可以封闭喉管,在宝宝喉部入口这里,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软骨叫做会厌软骨。只有在很少数疾病的情况下,比如出现严重的脑功能障碍、会厌软骨发育畸形、腭裂等情况,才会发生在进食的时候,食物大量进入气管内。这类宝宝也会容易反复出现吸入性肺炎。除了会厌软骨关闭喉部入口之外,吞咽时,整个喉部也会内收、闭合声门,让气管入口关闭,不让食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在小婴儿时期,由于会厌软骨较软,吃奶太急、流速太快,才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奶液进入会厌软骨内侧。这个时候就有第二道保护措施——咳嗽反射。第二层保护:咳嗽反射,喉部的神经分布丰富敏感。如果有异物进入,会迅速地引起剧烈的咳嗽反射,帮助把奶液咳出。这就是宝宝轻微呛奶时看起来很吓人的原因,因为会咳得很厉害。就算奶液最后进入气管,但由于液体的状态,容易流动不容易堵塞,所以严重的呛奶往往是引起吸入性肺炎,而不是整个堵塞气管引起窒息。如果是固态食物,由于不易变形,意外吸入倒是可能引起气管堵塞而窒息。呛奶是在喂奶过程中发生的,所以建议妈妈们,喂奶时要注意不要在宝宝情绪激烈、大哭大闹时强行喂奶,等安抚好后再喂。安静入睡时,宝宝不吃奶就不会出现呛奶的情况。仰睡本身也不会增加呛奶的风险,正常情况下孩子吃奶都是正面向上的姿势,这个和呛奶本身没有关系。 2. 睡觉时宝宝呛奶也不会导致窒息,呛奶时,液体是经由胃经过食管回流到口腔,并不会流入气管。就算宝宝再次把呛出的奶咽下去,会厌软骨和喉部的保护作用仍然会起效果,不会让液体进入气管,因此也不需要改变睡眠姿势,依然可以仰睡。
呛奶
儿科
DX_99
脐茸是什么病?
想了解脐茸是什么,需要先知道「卵黄管」是什么。胎儿是通过脐带和母体相连,脐带内有卵黄管,和胎儿的消化道相连接。正常情况下,卵黄管在 10 周左右变窄萎缩闭锁,并与消化道断离,如果卵黄管发育过程异常或有不同程度的残留结构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卵黄管发育异常疾病 。脐茸就是属于卵黄管发育异常疾病中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断脐结扎后,卵黄管的远端(突向脐部处的黏膜)还未完全消失,家长可在宝宝的脐部观察到鲜红色息肉组织,表面通常是湿润的,所以脐茸又叫脐息肉。
脐茸
儿科
DX_100

MedicalQA-1.4M

MedicalQA is an integrated large-scale, high-quality Chinese SFT dataset, designed for medical knowledge injection into LLMs by SFT or RAG.

Each sample is reviewed by the free LLM (ERNIE-Speed) using our proposed Quality Evaluation Algorithm.

MedArk-KI involving in two types of medical knowled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WM). It consists of 4 subsets as shown in the tabel:

Name Volume Author Reviewer Type Source Source Format
DX 5,3554 Doctor Doctor WM Web HTML
HT 135,8093 ChatGPT ERNIE-Speed WM Books, Encyclopedia, Web PDF, TXT, HTML
TCM 3,8294 ERNIE 4.0 ERNIE-Speed TCM Books, KG PDF, Latex, JSON
MB 1,4543 ERNIE-Speed ERNIE-Speed WM Books Latex
Totol 146,4484

1.DX

A total of 5,3554 high-quality Q&A pair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DingXiang website, 丁香医生 (https://dxy.com/diseases), and underwent rigorous data cleaning. Each answer was authored by a doctor and reviewed by another doctor, ensuring that all information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 These Q&A pairs encompass 8 key areas of medical knowledge across 3412 diseases in 31 departments: disease introduction, symptoms, causes, diagnosis, treatment, lifestyle, prevention, and consultation guidance.

2.HT

https://huggingface.co/datasets/FreedomIntelligence/HuatuoGPT2-Pretraining-Instruction

Medical_Web_Corpus_cn Medical_Encyclopedia_cn Medical_Books_cn

3.TCM

https://www.dayi.org.cn/

image/png

4.MB

https://github.com/scienceasdf/medical-books

Downloads last month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