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
stringlengths
0
2.02k
answer
stringlengths
0
5.08k
name
stringlengths
1
21
department
stringclasses
31 values
id
stringlengths
4
10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患者怎么防止出现并发症?
营养均衡,定期评估,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
儿科
DX_2201
新生儿结膜炎是什么病?
新生儿结膜炎,是指新生儿出生前后病原体侵入眼睛造成结膜感染的疾病,表现为眼睛红肿、眼屎增多。常由于母亲产道存在病原体而导致本病。病原体毒力大时,除了引起结膜炎,还可能引起全身的感染。新生儿结膜炎通过眼部使用药物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出现全身感染,可能需要静脉使用药物治疗。及时治疗,可以治愈,且不留后遗症。但如果炎症侵犯到角膜,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可能引起视力下降、乃至失明。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02
新生儿结膜炎常见吗?
怀孕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新生儿结膜炎也有增多趋势。导致新生儿结膜炎的常见病原体是淋球菌。母亲存在淋球菌感染(淋病)的情况下,传染给新生儿的几率为 30%~40%。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03
新生儿结膜炎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
病原体不同,潜伏期不一,发病时间就不同。比如:衣原体感染后的潜伏期约 3~5 天,也就是生后 3~5 天出现症状。淋球菌感染后的饿潜伏期约 48 小时,也就是生后 48 小时后开始出现症状。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04
新生儿结膜炎会引起什么症状?
直观的表现是眼睑水肿、眼结膜红肿、眼屎异常多,严重时可以看到黄色的脓液从眼角流出。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05
新生儿结膜炎的并发症有哪些?
新生儿结膜炎可能合并角膜炎、败血症等并发症。角膜炎会导致黑眼珠部分会出现混浊、穿孔等情况。败血症是指病原体入血引发的全身性感染,可导致发烧、拒食、烦躁、嗜睡等症状,甚至休克、死亡。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06
新生儿结膜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细菌从外界进入眼睛是引起新生儿结膜炎的根本原因。细菌进入新生儿眼睛最常见的途径,是母亲生殖道存在的病原体在经产道分娩时传给新生儿。其二,如果母亲宫颈存在病原体,或者存在胎膜早破的情况,胎儿可能在产前就受到感染。另外,新生儿出生后,如果接触到其他结膜炎病人的分泌物,或接触新生儿眼睛的物品不洁净,也可能导致结膜炎。常见的引起新生儿结膜炎的病原体有:衣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淋球菌等。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07
新生儿结膜炎怎么诊断?
新生儿结膜炎可以通过症状、查体、病史得到诊断。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08
新生儿结膜炎诊断需要做什么检查?
如果病情较重,可能需要抽血化验血常规、培养病原体、检查病原体抗体等,以及取眼分泌物进行分泌物培养。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09
新生儿结膜炎为什么要做这些检查?
如果结膜炎合并出现全身感染,需要借助血常规、炎症指标等评估感染的炎症程度。通过血培养、眼分泌物培养、病原体抗体检查等,可以寻找病原体,找出对病原体有效的药物,以便医生有针对性的治疗。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10
新生儿结膜炎需要去看那个科?
新生儿科、小儿内科、眼科。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11
新生儿结膜炎如何治疗?
轻度的结膜炎,局部清洁分泌物之后使用外用眼药水治疗,如果分泌物多,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清洁冲洗眼睛。根据病原体不同可使用红霉素眼药水、利福平眼药水等抗生素眼药水或者抗生素眼膏,每日 2~3 次。眼药水或者眼药膏要滴 / 涂到宝宝的眼皮内,如果滴 / 涂在外面是没有效果的。如果是淋球菌感染,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静脉滴注),常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药物,疗程一周。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12
新生儿结膜炎需要住院治疗吗?
轻度的结膜炎不需要住院治疗。如果存在全身感染,或者为淋球菌感染,可能需要住院。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13
新生儿结膜炎会复发吗?
不容易复发。分娩过程是最容易发生病原体进入眼睛的情况。出生后注意清洁、避免宝宝眼睛接触病人的分泌物就可以避免被传染。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14
新生儿结膜炎在喂养上要注意什么?
推荐母乳喂养。如果妈妈处于淋球菌感染期,自己也需要积极用药治疗,那么需要咨询医生用药期间是否可以母乳喂养。如果不能母乳喂养,妈妈也应该规律挤奶、保持母乳分泌,挤出的母乳丢弃即可。这样可以避免回奶或发生乳腺炎,等停药后就可以亲喂宝宝母乳了。如果实在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只能喂婴儿配方奶粉。如果是早产儿,没有母乳的情况,应使用早产儿专用的配方奶喂养。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15
新生儿结膜炎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结膜炎会互相传染,宝宝的分泌物可能带有病原体,有传染给其他人的风险。所以应注意:宝宝要有专用的衣物、毛巾,用后注意消毒。护理宝宝前后,大人应该注意洗手,特别是清理眼睛分泌物和用眼药水前后。如果家中还有其他孩子,应该避免孩子和患病的新生儿密切接触。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16
新生儿结膜炎治愈后需要特殊复查吗?
治愈后不需要特殊复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就可以,和其他宝宝一样评估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第一次体检是在生后 42 天。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并发了角膜炎、败血症等问题,则需要根据医嘱进行随访。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17
新生儿结膜炎可以预防吗?
新生儿结膜炎可以预防。减少结膜炎发生的做法包括:怀孕女性应接受淋球菌、衣原体等感染的筛查,如发现有生殖道炎症(比如淋球菌感染),应该在产前接受正规治疗,去除病原体。如果母亲产前有未治疗的生殖道炎症,宝宝出生后可以外用眼药水预防结膜炎发生。家中如果有结膜炎、发热、肺炎病人,应该避免和新生儿接触。新生儿的毛巾等日常用物需要单独专用,接触宝宝前应该洗手。
新生儿结膜炎
儿科
DX_2218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什么病?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指巨细胞病毒感染胎儿(先天性感染)或新生儿(出生后感染)所造成的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指出生 28 天内的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多种后遗症,包括感音性耳聋、神经发育迟缓、认知障碍、惊厥、脑瘫、视觉障碍等。有这些后遗症的孩子可能出现对声音没有反应、听不清楚、看不清楚、弱视、抽筋、发育落后、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等症状。无症状的巨细胞病毒感染不需要治疗,出现严重的器官损害或者神经系统症状时才需要抗病毒治疗。不治疗的情况下需要定期复查孩子的听力及生长发育情况。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19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常见吗?
不算少见。在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几率为 0.23%~0.7%。母亲感染巨细胞病毒时,新生儿出生过程中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几率为 26%~57%。母亲感染巨细胞病毒时,母乳喂养中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几率为 5.7%~58.6%,但出现严重病例的情况较为罕见。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20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有什么症状?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分为出生前感染(先天性感染)和出生后感染。出生前感染:一小部分宝宝出生时就有可能会表现出体重小(小于相应的胎龄)、黄疸、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早产、小头、对声音无反应、不追视物品等症状。大部分宝宝出生时并无明显症状,但在生后 5~7 年有 10%~15% 的几率出现耳聋、学习困难等表现。出生后感染:可表现为惊厥、黄疸严重、肝脾肿大、腹胀、贫血、呼吸困难、皮肤青紫等症状,这是由肝脏、肺、血液系统、脑等受病毒感染引起的。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21
新生儿巨细胞感染可能会引起哪些疾病?
耳朵:主要是感音性耳聋,孩子会出现对声音无反应、不学说话等表现。眼睛:包括视网膜炎、视网膜瘢痕等并发症。孩子会出现不追视、不追光、斜视等表现。脑:包括癫痫、脑瘫、发育落后等并发症。孩子可能出现抽搐、无法控制肢体活动、肌肉抖动震颤、不能行走等表现。肝脏:包括胆汁淤积、胆管炎、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孩子会表现为严重黄疸或者黄疸持续不退。血液系统:包括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并发症。孩子会表现为皮肤淤青瘀斑、口唇苍白等。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22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因是什么?
新生儿可能从三种渠道获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宫内感染;母亲体内存在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时,病毒透过胎盘入侵胎儿造成胎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出生时感染:新生儿出生时,皮肤黏膜接触到妈妈产道内的巨细胞病毒而被传染。生后感染: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接受母乳喂养、输血而被传染。发生几率较小。其中母乳喂养引起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常见于早产儿,但严重感染很罕见。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23
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一定会传染给孩子吗?
不一定。如果孕妇此前从未感染过病毒,在孕期第一次感巨细胞病毒,则传播给新生儿的风险较大(国外统计传播几率为 36.5%~65%)。如果孕妇此前已经感染过巨细胞病毒,体内存在巨细胞病毒的抗体,出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复发时,传播给新生儿的几率就明显下降为 5.2%。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24
孕妇巨细胞抗体阳性就代表孩子会被传染吗?
不是的。统计显示,母亲巨细胞抗体阳性,新生儿被传染的总体几率仅为 0.15%~2%。只有当母亲存在 HIV 感染(艾滋病病毒)时,孩子被传染巨细胞病毒的几率才会明显上升。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25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需要做哪些检查?
母亲:可取血进行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孩子:可取尿液、脑脊液、血液等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检测,巨细胞病毒最容易从尿排出,所以常取尿液作为化验项目。可取血进行病毒抗体检测。还需评估肝脏、脑、眼、耳等器官受损情况,可能会用到各种影像学检查和抽血检查。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26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做检查时需要注意什么?
做磁共振检查时需要使用镇静药物,家长不要过度担忧。使用正规剂量的短效镇静药物不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及时完善检查才可以更好的评估病情、治疗疾病。如果宝宝出现过惊厥,可能需要完善腰椎穿刺检查,了解有没有脑炎的情况。做腰椎穿刺之前医生会和家长沟通告知检查的必要性,取得家长同意后才会进行。家长不要惊慌,在谈话时向医生充分了解情况就好。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27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需要去看那个科?
新生儿科或儿科。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28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如何治疗?
抗病毒治疗:主要的治疗药物是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需要静脉注射,疗程 6 个星期。如果神经系统的症状不缓解,可能需要延长治疗疗程,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改为口服更昔洛韦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当出现并发症时,要针对不同的并发症进行器官保护和支持治疗。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29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不是所有的都需要治疗?
无症状的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不需要治疗。出现严重的器官损害或者神经系统症状时才需要治疗。不治疗的情况下需要定期随访听力及发育情况。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30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孩子可以母乳喂养吗?
可以母乳喂养。如果是足月儿,母乳喂养的好处远大于被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坏处,母乳中的抗体是对新生儿的有利保护。即使是小于 1 500 g 的早产儿,母乳喂养仍有明显的免疫保护优势,目前临床研究还没有证据显示非母乳喂养对早产儿更有益。但接受母乳库捐献母乳的早产儿,建议通过巴氏消毒来减少病毒传播。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31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治愈吗?
可以治愈,但部分新生儿会留存后遗症。治疗主要依靠抗病毒药物。无症状者可以不用治疗,仅需随访听力和神经系统发育即可。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32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会复发吗?
有可能会,但仅见于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新生儿期出现巨细胞病毒反复感染较为罕见。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33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出院后需要复查吗?
出院后应定期复查,随访观察孩子的发育情况。巨细胞病毒感染容易遗留的问题有:听力下降、脑发育的异常,需要重点随访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孩子,无论有无症状,应每 6 个月进行听力检查一次直到 3 岁,之后每年检查一次听力至 5 岁。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34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巨细胞病毒感染并不是母乳喂养的禁忌,可以并鼓励母乳喂养。如果没有母乳,可以选用配方奶,早产儿应选用特殊的早产儿奶粉。如果接受母乳捐献,应进行巴氏消毒处理后再喂养。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35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应定期随访孩子的听力及发育情况,如发育迟缓、听力下降,可以采取康复训练、耳蜗植入等方式来帮助孩子,避免听力进一步丢失。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36
妊娠期女性需要常规筛查巨细胞病毒抗体吗?
不建议对妊娠期女性常规进行巨细胞病毒抗体筛查。因为:没有相应的疫苗可以避免抗体阴性的母亲感染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的母亲无法区分是否为活动性感染;孕期使用抗巨细胞病毒的药物治疗,无确定的益处。综上,不需要对妊娠期女性常规进行巨细胞病毒抗体筛查。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37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如何预防?
新生儿主要从母亲那被感染,所以预防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从母亲做起。巨细胞病毒主要经体液传播,包括血液、精液、乳汁、唾液等。人群中有很多携带病毒且无症状的传染源,包括儿童。因此备孕和孕期女性应该:避免接触小朋友的口水、鼻涕,如果接触到这些物质应马上用肥皂和水洗手。避免嘴对嘴亲吻小朋友,不要和孩子共用餐具、牙刷。此外,不要过度亲密接触新生儿,比如亲吻、口对口喂食等,也有助于预防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科
DX_2238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是什么病?
李斯特菌是一种细菌。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是指新生儿出生前通过母体或出生后通过外界环境受到「李斯特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在新生儿中,李斯特菌感染通常会导致败血症及脑膜炎,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根据脑膜炎、败血症病情轻重不同,发生后遗症的几率不一,可能的后遗症包括脑积水、发育障碍、脑瘫等。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39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常见吗?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并不是非常常见,但是新生儿一旦感染李斯特菌,往往会引起较严重的败血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病死率高达 50~100%。李斯特菌主要分布于土壤和腐烂的食物中。0.8~3.4% 的健康人可能携带李斯特菌而无症状,但免疫力低的人群(比如孕妇、新生儿、老人等)感染李斯特菌时会出现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的疾病。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李斯特菌病的发病率为 0.29 例/100 000 人,其中新生儿占所有发病人群的 23%。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40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有什么症状?
怀孕女性感染李斯特菌后,可直接造成胎儿死亡、流产、早产等。如果被感染的胎儿能够出生,常有如下表现:出生时常伴有羊水浑浊。感染严重的新生儿,在生后数小时内就会迅速出现器官衰竭,继而死亡。李斯特菌感染主要造成新生儿败血症及脑膜炎,症状多不典型,可能表现为少哭少动、拒乳(不吃奶)、低体温、惊厥、抽搐、意识丧失、发烧、青紫等症状。新生儿如果是出生后感染的李斯特菌,还可表现出皮疹、结膜炎、腹泻等症状。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41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的并发症有哪些?
败血症、脑膜炎、脑膜脑炎、脑干炎症、肺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脏器功能衰竭。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42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的病因是什么?
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比如土壤和腐烂的食物)。人体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李斯特菌,也就是吃下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而得病。怀孕女性是感染李斯特菌的高危人群,以色列流行病学统计发现,妊娠期感染李斯特菌占所有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的 35%。李斯特菌随后侵入胎盘,造成胎儿感染。孕早期感染李斯特菌,可能会造成流产、死胎。孕晚期感染李斯特菌,可能会导致早产、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此外,新生儿出生后接触到环境中的李斯特菌也可能造成感染。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43
孕妇感染李斯特菌一定会传染给胎儿吗?
不一定。但怀孕女性感染李斯特菌,是新生儿感染李斯特菌的高危因素。孕期女性要引起重视,注意预防,详见下文的「预防」。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44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如何确诊?
从新生儿体内找到李斯特菌,即可确诊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主要通过抽血进行血培养来寻找李斯特菌存在的证据。有神经系统症状、怀孕存在脑膜炎时,还可通过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来寻找李斯特菌。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45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的诊断通常需要做哪些检查?
血培养、脑脊液检查:寻找李斯特菌感染的证据,可确诊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血常规、C 反应蛋白(CRP)、生化:了解感染的情况、病情严重程度、造血系统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综合评估患儿的整体情况。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46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如何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
如果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家长需要了解这是一项有轻微创伤的检查。医生是通过腰椎穿刺的方式从背部取得脑脊液标本。腰椎穿刺虽然看起来有点恐怖,但操作起来并不复杂,是一种常用的、成熟的检查,医生规范操作一般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脑脊液是源源不断产生的,取一点出来化验也不会导致孩子的脑脊液不足,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影响。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47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需要去看哪个科?
新生儿科、儿科。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48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需要住院吗?
需要。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通常病情较重,需要住院治疗,有可能还要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49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如何治疗?
主要是抗菌治疗。医生会根据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选择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尽量杀死体内的细菌。同时,医生还会提供各种对症支持治疗,避免体内水电解质失衡、脏器功能衰竭。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50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住院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入住的是无陪护病房,母亲和孩子分离,孩子由医护人员照顾。母亲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保持母乳分泌。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可接受母乳喂养,母乳中的免疫物质对于孩子来说是有益处的。可采用电动吸奶器吸奶,把母乳送到病房给孩子吃,或使用母乳储存袋储存母乳放在冰箱冷冻室保存。这样保持母乳持续分泌,孩子出院后就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了。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51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出院后需要复查吗?
需要。出院前,医生会根据宝宝的个体情况做出复查建议,家长遵照医嘱定期复查就好。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52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如病情严重,新生儿可能无法正常进食,医生会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可以正常进食后,和普通新生儿一样,推荐母乳喂养。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53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家长要注意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的给新生儿服用药物,准时回医院复查。新生儿处于疾病恢复期时,应尽量避免客人频繁探视和亲密接触。家长在照顾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清洁,接触新生儿前要洗净双手。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54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可以预防吗?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可以预防。怀孕的女性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洁,不要吃半生或者全生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被李斯特菌污染。有危险的食物包括:未经巴氏消毒的生牛乳、未清洗干净的生蔬菜、半熟的肉类、半熟的蛋类、未经完全加热的腌制肉类。处理生的食物后应洗手、清洗刀具,案板应生熟分开。如果孕期女性在进食不洁食物后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如果诊断有李斯特菌感染,应进行抗菌治疗来清除体内的细菌,减少胎儿受感染的风险。
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
儿科
DX_2255
新生儿破伤风是什么病?
新生儿破伤风,俗称「脐风」「脐带风」「四六风」「七日风」等,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破伤风杆菌经由未消毒的脐带残端,进入新生儿身体内,造成以四肢僵硬抽搐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严重全身感染疾病。如无抽搐发作,治疗效果好,后遗症发生几率小;如有严重抽搐发作,死亡率较高,存活下来的孩子有可能发生脑瘫和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56
新生儿破伤风常见吗?
新生儿破伤风曾经很常见,但随着卫生条件的改进,推广新法接生(无菌消毒的专业断脐手段)后发生率大大下降。目前新生儿破伤风主要发生在家中分娩、自行断脐、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私人接生这些情况下。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57
新生儿破伤风会造成婴儿夭折吗?
如果不经治疗,破伤风杆菌释放的毒素会损害神经细胞,造成全身肌肉痉挛,新生儿可因窒息、感染等原因死亡。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58
新生儿破伤风有什么表现?
生后 4~8 天开始出现症状。起初表现为哭闹不安,无法吸吮;之后逐渐出现牙关紧咬、皱眉、嘴角上翘(「苦笑面容」),四肢僵硬,头持续向后仰、无法伸直脖子(「角弓反张」);最后出现反复的四肢痉挛、面色青紫、发热、口吐白沫、小便不排。如果不及时治疗有生命危险。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59
新生儿破伤风会持续多久?
一旦破伤风毒素与神经细胞结合,出现肌肉痉挛,症状将会持续 3~4 周,直到神经细胞产生新的突触小体可以正常的帮助肌肉舒张。如果这段时间内得到专业的治疗和看护,孩子平安度过这段时期,可以恢复正常的运动能力。但如果孩子在病程中曾经出现缺氧性脑损伤,可能会造成脑瘫、智力障碍等后遗症的发生。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60
新生儿破伤风会引起什么其他病?
由于喉部肌肉痉挛,孩子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窒息,造成缺氧性脑损伤甚至死亡。也可能因为无法正常吞咽,造成误吸,引起新生儿肺炎、继发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61
新生儿破伤风的原因是什么?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进入新生儿身体内造成感染所导致的疾病。灰尘、土壤中均可能存在破伤风杆菌或其芽孢。新生儿出生时,如果使用未消毒的剪刀、刀片、棉线等工具离断脐带,或者脐带断端接触未消毒的布料,都可能造成新生儿破伤风感染。注意: 破伤风芽孢可以在 150 度的高温下存活 1 小时左右,所以仅靠煮沸消毒接生工具并不能杀死破伤风芽孢,也不能减少新生儿出现破伤风感染的风险。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62
新生儿破伤风为什么会引起新生儿抽搐?
破伤风杆菌进入身体后会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毒素随血液最终会与神经细胞的突触小体结合,影响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导致肌肉无法正常的舒张,全身肌肉都出现持续收缩的状态。一旦毒素与神经细胞结合,将难以分离,就算杀死破伤风杆菌了,毒素仍然存在,神经细胞的损伤已不能逆转。针对毒素的「破伤风抗毒素」(俗称「破伤风针」),在早期可以阻止毒素与神经细胞结合。但是同样的,一旦毒素已经造成神经细胞损伤,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也不能逆转病情。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63
新生儿破伤风需要做哪些检查?做这些检查需要注意什么?
医生根据病史、症状和查体,即可以初步明确诊断:病史: 有「土法接生」的病史,出生时未在医院离断脐带。症状: 婴儿生后 4~8 天出现典型的破伤风症状,即「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和反复肌肉痉挛。查体: 使用压舌板压迫婴儿舌头,用力越大,婴儿咬压舌板越紧(压舌板试验阳性)。如果婴儿的病史、症状或查体不典型,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血培养、脑脊液检查、头颅 CT / 头颅彩超 / 头颅磁共振(MRI)、血常规、CRP(C 反应蛋白)、脑电图、凝血功能、血生化等检查。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64
为什么要做上述检查?这些检查有什么用?
如果婴儿的病史、症状或查体不典型,需要排除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颅内出血、新生儿癫痫、电解质紊乱等其他疾病,就需要用到上述检查。头颅 CT / 头颅彩超 / 头颅 MRI、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 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婴儿的脑功能,明确有无癫痫发作,有无颅内感染,有无颅内出血等。血常规、CRP、血培养: 可以证实有无其他感染并帮助医生找到具体的病原体。血生化、凝血功能等: 可以评估婴儿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全身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如果需要使用镇静药物进行磁共振检查,家长不要因为过度担忧镇静药物的副作用而延误检查,遵照医嘱适当使用正规剂量的短效镇静药物,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而只有及时配合医生完善检查,才可以更好的评估病情。如果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家长需要了解这是一项有轻微创伤的检查,医生是通过腰椎穿刺的方式从背部取得脑脊液标本。但腰椎穿刺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且是一种常见检查,医生规范操作一般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脑脊液是源源不断产生的,取一点出来化验也不会导致孩子的脑脊液不足,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影响。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65
新生儿破伤风需要去看那个科?
新生儿科,有可能需要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66
新生儿破伤风如何治疗?
需要住院治疗。治疗包括:缓解痉挛: 使用药物帮助孩子全身肌肉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避免持续肌肉痉挛。包括使用镇静药物、肌肉松弛药物等。中和破伤风毒素: 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针)中和游离的破伤风毒素,避免破伤风毒素继续和神经细胞结合。杀死破伤风杆菌: 使用抗生素杀死身体内的破伤风杆菌,避免其持续释放毒素。对症支持治疗: 病情重时应禁食,配合静脉营养支持,避免误吸;如出现呼吸困难,可使用呼吸机帮助呼吸。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67
新生儿破伤风病人家属住院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入住的是无陪护病房,母亲和孩子分离,孩子由医护人员照顾。母亲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保持母乳分泌。新生儿破伤风可接受母乳喂养,母乳中的免疫物质对于孩子来说是有益处的。可采用电动吸奶器吸奶,把母乳送到病房给孩子吃,或使用母乳储存袋储存母乳放在冰箱冷冻室保存。这样保持母乳持续分泌,孩子出院后就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了。如果是入住家长可以陪护的病房,家长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因为患有破伤风的新生儿在受到声、光刺激后可能出现肌肉痉挛发作。此外,家长需要在护士的指导下帮助孩子不断变换姿势,以减少孩子皮肤出现损伤的情况。如果病情好转,可以喂奶,喂奶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脸色,如果发现孩子无法吞咽、脸色发紫,可能是出现了误吸,要及时寻求医护的帮助。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68
新生儿破伤风病人出院后需要复查吗?
破伤风完全治愈后可不必复查,但应按时去社区医院或儿童医院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有脑部的缺氧损伤,应遵照医嘱进行个体化的随访复查。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69
新生儿破伤风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新生儿破伤风患者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没有母乳,可以选用配方奶。如果是早产儿,没有母乳的情况下,应选用早产儿奶粉。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70
新生儿破伤风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回家之后家长应注意定期随访;尤其是注意孩子的发育情况。因为新生儿破伤风可能出现缺氧性脑损伤,所以要定期评估发育状态。如为无抽搐发作的患者,则预后较好,生活与其他婴儿并无不同。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71
新生儿破伤风可以预防吗?
新生儿破伤风可以预防,而且预防效果很好。预防方法有:在正规医疗机构分娩,接受无菌断脐。不要自行断脐。如果新生儿在医院外出生,可以保留脐带,待转入医疗机构后再断脐。如果新生儿在医院外出生,脐带已离断或者可能遭受灰尘泥土污染,应当在 24 小时内赶至医院,重新对脐带远端进行消毒、去除、结扎,并对新生儿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可以避免新生儿破伤风发生。
新生儿破伤风
儿科
DX_2272
新生儿脐炎是什么病?
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出生后细菌由脐带残端侵入身体,造成的局部皮肤组织的感染。常发生于断脐操作消毒不严格的情况下。脐炎本来只是局部的感染,通过局部消毒或局部使用抗感染药物就可以治愈。但严重的脐炎可能引起邻近部位甚至全身的感染,如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需要静脉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73
新生儿脐炎常见吗?
在医院出生,使用正规方法断脐的新生儿,发生脐炎的几率小于 2%。而在家中出生,未正规断脐的情况下,新生儿发生脐炎的几率约为 20%。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74
新生儿脐炎有什么症状?
直观的表现是肚脐周围皮肤红肿,脐带残端可见渗液、流脓。如果出现全身感染,宝宝可能会有发热、食欲下降、哭闹剧烈或完全不哭等败血症的表现。如果脐炎持续时间较长,脐部可能会形成肉芽肿,表现为脐部的红色小肉球。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75
新生儿脐炎会并发哪些疾病?
新生儿脐炎如果比较严重或治疗不及时,致病菌可能会波及周围的器官组织或进入血液,引起蜂窝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并发症。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76
新生儿脐炎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细菌从脐带残端进入身体是引起脐炎的根本原因,常见于新生儿出生时断脐操作消毒不严格,或脐带脱落前未能保持局部清洁,或肚脐受到尿布里的尿粪污染。引起脐炎的常见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链球菌。医生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会首先选择能覆盖这些细菌的抗菌药物。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77
新生儿脐炎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发生?
脐带脱落前都有可能发生新生儿脐炎。待脐带脱落、皮肤愈合之后,皮肤的屏障功能恢复正常,就不容易再发生脐炎了。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78
新生儿脐炎如何诊断?
医生通过查体、询问病史,就可以诊断新生儿脐炎。如果病情较重,或者脐部情况较复杂,可能需要做一些检验检查。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79
病情较重较复杂的新生儿脐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血常规、血培养、分泌物培养: 如果脐炎合并全身感染,需要进行血常规、血培养、脐部分泌物培养检查,评估宝宝的感染程度、寻找病原菌。凝血功能: 如果脐部出现血性分泌物,需要做凝血功能检查。彩超: 如果脐部分泌物时间长、量多,怀疑存在脐部发育异常,需要做彩超判断有无脐肠瘘、脐窦等问题。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80
新生儿脐炎的宝宝在做这些检查时,需要注意什么?
分泌物培养检查: 仅需取脐部的脓液或者分泌物就可完成检查,不会对宝宝造成创伤。血培养、血常规、凝血功能:需要抽取宝宝的外周血进行检查。彩超检查: 不会造成创伤,没有辐射。做检查时家长在旁边固定好宝宝的姿势,如果宝宝哭闹的很明显,还要安抚宝宝,避免哭闹影响操作的进行。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81
新生儿脐炎需要去看哪个科?
儿科或新生儿科。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82
新生儿脐炎需要住院吗?
新生儿脐炎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如果存在全身感染的情况,比如败血症、腹膜炎等,就需要住院治疗了。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83
新生儿脐炎如何治疗?
轻度的脐炎,家长用干净的棉签清除局部分泌物之后,使用医用酒精或聚维酮碘消毒即可,每日 2~3 次。严重的脐炎或合并全身感染时,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包括脐部涂抹抗生素药膏及静脉滴注抗生素。脐部如果有肉芽肿形成,可外用药物或手术切除。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84
新生儿脐炎住院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入住的是无陪护病房,母亲和孩子分离,孩子由医护人员照顾。母亲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保持母乳分泌。可采用电动吸奶器吸奶,把母乳送到病房给孩子吃,或使用母乳储存袋储存母乳放在冰箱冷冻室保存。这样保持母乳持续分泌,孩子出院后就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了。如果入住的是可以陪住的病房,家长照顾宝宝时注意及时更换尿不湿,使用尿不湿的时候应该把腹部的尿不湿向下翻折,露出肚脐,避免尿粪污染脐部。如果脐部涂抹了外用的药膏,应该注意避免药物被蹭掉影响效果。母亲可以亲喂母乳。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85
新生儿脐炎可以治愈吗?
一般的新生儿脐炎通过局部消毒或局部使用药物就可以治愈。如果出现全身感染,可能需要静脉使用药物治疗,只要治疗及时,都可完全治愈。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86
新生儿脐炎痊愈后需要复查吗?
完全痊愈后就不需要复查了。定期进行婴儿健康体检就可以,第一次是在生后 42 天,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如果有特殊情况,根据出院医嘱进行随访即可。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87
新生儿脐炎会留下后遗症吗?
新生儿脐炎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88
新生儿脐炎会复发吗?
新生儿脐炎不容易复发。因为脐带脱落后,肚脐这个区域就和皮肤其他区域一样,不存在额外的通道让细菌侵入。如果反复出现脐炎,需要排除脐肠瘘、免疫缺陷病等罕见的疾病。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89
新生儿脐炎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无特殊注意事项,和其他新生儿一样,推荐母乳喂养。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90
新生儿脐炎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如果是在家中护理脐部,家长应该注意在清洁肚脐时要把消毒棉签深入肚脐窝内消毒,不能只擦拭表面,否则消毒效果不好。勤换尿不湿,同时避免肚脐受到尿粪污染。不要在肚脐上使用爽身粉,更不能使用不洁净的「偏方粉末」,比如香灰。
新生儿脐炎
儿科
DX_229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什么?
主要由围产期窒息引起的急性脑损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主要由围产期(指怀孕 28 周至宝宝出生后 7 天)窒息引起的急性脑损害。患儿大脑可能发生部分或者完全缺氧缺血,表现出肢体抽搐、呼吸暂停、妈妈乳头触碰嘴唇时不会吸吮、啼哭声低落等。轻者可治愈,重者可能残疾甚至死亡。脑部轻度缺氧缺血的患儿经过神经保护、对症支持等治疗可能得到治愈。中、重度患儿在接受及时正规的治疗后,仍然可能遗留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脑瘫、智力低下等。此外,大约有 15%~20% 的重度窒息患儿在新生儿时期(出生后至满 28 天)发生死亡。所以本病重在预防,孕妈妈们要定期做产检,有任何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生宝宝时,尽量找专业正规的医院,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围产期窒息的风险。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儿科
DX_229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得多吗?
国内研究表明,活着生下来的婴儿中,每 1000 个就有 3~6 发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其中部分患儿,即使接受治疗后仍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甚至病情进展导致死亡。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儿科
DX_229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有哪些症状表现?
本病的症状表现与新生儿脑部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主要包括意识障碍、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吸吮反射)异常、惊厥等。轻度,出生后的前几天,患儿会出现喂养困难、易激惹(如频繁哭闹、难以安抚)、瞳孔正常或扩大,还可出现肢体不自觉抽搐、拥抱反射活跃(经常将双手举起,呈拥抱状)等。此时,患儿会出现脑水肿,无明显症状,但可在显微镜下显示神经细胞肿胀。若及时有效干预,上述症状一般在发病 72 小时内消失,通常不会有后遗症。中度,患儿一般会出现嗜睡、哭声低弱、四肢松软无力,拥抱、吸吮、握持等原始反射减弱(通俗地讲,就是面对外界刺激,宝宝较少做出拥抱的动作;当妈妈把乳头放到宝宝嘴唇边时,宝宝吸吮反应迟钝;当家长把手指塞到宝宝手心时,宝宝也不会立即抓住)。此外,还会发生瞳孔变小、惊厥(如全身抽搐、呼吸暂停)。及时治疗后,上述症状一般在发病 14 天之内会完全消失,但是有可能遗留癫痫等后遗症。重度,患儿对外界刺激(比如噪音、光照)没有反应,呈现昏迷状态,全身松软、需要呼吸机维持呼吸、眼球偏斜、瞳孔变大、持续处于惊厥状态。随着脑损伤地进一步进展,囟门可能会膨起来,这也说明脑水肿已经严重化。患儿可能在发病数周内死亡,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儿科
DX_2294
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
孕期、生产时、出生后造成胎儿、新生儿供氧供血障碍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环境突发异常改变,如果孕妈妈在临产或生产时,突然发生子宫破裂、羊水栓塞、脐带脱垂、脐带绕颈 2 周以上、严重的胎盘早剥等异常情况时,可导致胎儿缺氧缺血,发生围产期窒息,继而出现新缺氧缺血性脑病。胎儿本身出现异常情况,如胎儿发育迟缓,发生血栓性疾病、严重的溶血等,都可能导致胎儿供氧供血不足,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出生后发生新生儿窒息,宝宝出生后,若发生肺病、心脏病、大量失血、严重贫血、重度感染等,都会直接影响机体的氧供血供,引发窒息,最终会发展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母体患有严重疾病,若孕妈妈本身患有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或者突然心跳呼吸停止、休克,持续处于惊厥状态,都可能导致母体对胎儿的供氧供血减少。宝宝出生后,很可能会出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儿科
DX_2295
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其正常值为 < 10U/L,脑组织受损时则会升高。(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其正常值为 < 6ug/L,神经元受损时血浆中此酶活性升高。(3)腰椎穿刺:不是常规检查,必要时使用。(4)头颅 B 超、头颅 CT、核磁共振:这三个检查各有优劣,具体如何选择应视病情需要。(5)脑电图:可客观反应脑损害程度,对判断预后好坏有一定意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儿科
DX_229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只做头颅 B 超不做头颅 CT、MRI 吗?
不能一概而论,这几个检查各有优劣。头颅 B 超检查的优点是价廉、无创、可以床边操作。颅脑超声可早期发现脑组织结构改变及脑供血的变化,同时对重症患儿可进行床旁超声,很方便。但对一些特殊病情,如蛛网膜下腔、硬脑膜下出血、局限性脑水肿等,超声检查不一定能发现异常,此时需考虑进行头颅 CT 或 MRI 检查以免漏诊。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儿科
DX_229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什么情况下,需进行腰椎穿刺检查?
患儿未发生明确的窒息,但却发生脑病时,就需要进行腰椎穿刺。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腰椎穿刺并非必做的检查。但患儿若无明确的窒息发生史,则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脑病。而腰椎穿刺并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对排出其他原因来讲是很好的检查。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儿科
DX_2298
头颅磁共振对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什么意义?
头颅磁共振分辨率高、显示清晰。能清晰显示头颅 B 超及 CT 检查不易检查到的部位。对于足月儿和早产儿的脑损伤判断均有较强的敏感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儿科
DX_2299
Apgar 评分(阿氏评分)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Apgar 评分是一种简易的、用来评价刚出生的婴儿有无窒息及其程度的方法。其得分可以反映新生儿窒息的程度,为临床医师及时评估患儿病情,及早进行新生儿复苏抢救提供指导。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儿科
DX_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