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ruction
stringlengths
15
20
input
stringlengths
57
9.96k
output
stringlengths
34
68
请总结该创业板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 同花顺2022 年营收同比+1.4%,归母净利润同比-12%,整体符合预期。公司增值服务下滑仅4.9%、广告业务增长18.9%,表现十分亮眼,推测主要由于公司iFind 销售扩张叠加2C 用户市占率提升所致,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潜力。 事件 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营收同比+1.4%,归母净利润同比-12%,整体符合预期 2 月28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业绩: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6 亿元,同比+1.4%;实现归母净利润16.9 亿元,同比-11.51%;全年毛利率89.61%,净利率47.52%,分别同比减少1.98/12.7 个pct。2022Q4 单季度营收同比-3.12%至12.83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12.14%至8.09 亿元。 简评 结合公司“销售现金流=合同负债变动值+营业收入的公式”对报表进行分析。 1)由于收入确认的滞后性,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流才能完整反映公司业务情况,同花顺Q2、Q4 销售现金流同比正增长,Q1 和Q3 负增长,与资本市场行情背景相吻合。 2)合同负债代表未来将逐步计入收入的金额,公司前三季度合同负债累计同比增长1.7%至11.50 亿元,但Q4 环比减少1.68亿至9.82 亿元,余额同比下降6.0%。推测原因如下:由于公司炒股软件采用月费/季费/年费制,公司销售软件增值服务后预先收款形成销售现金流,除当期确认收入的部分外计入合同负债,Q4 销售现金流增加但合同负债减少,反映公司当期销售或续费的用户以短期(月/季度)为主,结合公司APP 的月活数量增长情况来看,可能是新增用户尝试体验所致。 从收入结构来看,增值服务业务(含2C 和2B)实现收入15.38 亿元,占比43.2%;广告业务收入15.27 亿元,占比42.9%;基金代销业务收入2.10 亿元,占比5.9%;软件销售及维护收入2.85 亿元,占比8.0%。除广告业务贡献收入比例同比增加6.31pct 之外,其他业务贡献收入比重均有所下滑,毛利贡献也同样如此,资本市场行情遇冷背景下,广告业务为何增长亮眼,下面将分业务详述。 1、C 端用户基本盘稳健,但受行情波动影响付费转化效率增值服务业务同比下滑4.9%至15.38 亿,毛利率减少3.3pct 至86.2%。增值服务包括2C 炒股软件收费和2B 金融终端产品收费(iFind)两部分,财报未对此做详细披露,我们对此预估C 端收入同比下滑13.6%至11.4 亿元,B 端收入同比增长33.3%至4 亿元。 增值业务的核心在于用户价值,公司披露同花顺金融数据服务网累计注册用户数同比增加2398 万至6.14亿人,QM 统计的公司MAU 同比增加15.7%至2717 万新用户方面,A 股自然人投资者数量同比增长7.5%至2.12亿,同花顺月活占其比例从21 年的13.9%提升至15.0%,参考QM 在股票交易领域APP 的数据对比,同花顺炒股票的活跃用户数量长期领先同行且2022 年市占率有所提升,反映公司APP 产品口碑俱佳,成为新入市投资者首选炒股工具。 与此同时,2022 年沪深股基日均成交额同比下滑10.0%至10234 亿,根据历史业绩,公司2C 增值服务收入与日均交易额同比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9440,正相关性极高,因此我们判断尽管公司免费用户数保持增长,但用户付费意愿由于资本市场行情波动导致下滑,当行情转暖时,同花顺所积累的月活用户将有望快速转化变现,实现高于同类APP 的业绩弹性。 2、广告业务增长亮眼,主因金融机构客户对公司的依赖度增加广告业务同比增长18.9%至15.27 亿,毛利率减少2.1pct 至94.8%。广告业务主要为给券商及其他金融机构导流产生的收入,公司财报解读该业务快速增长是由于客户对公司广告业务需求增加以及通过AI 技术提升广告投放效果带来服务规模提升所致。2022 年前三季度,证券业协会披露数据显示,证券公司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877.11 亿元,同比下滑12.4%。由于Q4 市场成交额57.54 万亿低于前三季度均值,因此全年证券行业经纪业务收入不乐观,但同花顺的广告业务实现逆势增长。推测原因如下:1)由于2022 年资本市场行情低于 预期,金融机构获客压力不减反增,因此在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向头部四五家券商集中的同时,排名5 名之外的券商竞争格局更加分散(具体表现为22H1 股基市占率CR3/CR5 分别上升1%,而CR10/CR15 下降3%/5%),而大部分中小券商营业部少、线下获客能力不足,更加依赖线上渠道。根据QM 数据显示,同花顺的用户价值和互联网获客能力相当于排名前10 的券商APP 能力总和,能为诸多券商带来快速有效的获客,因此行情越是波动,中小券商越需要同花顺,公司用户市占率反而提升。2)此外,包括期货、保险、信用卡导流在内的多元化服务也为公司提供一些增量。 3、基金代销业务同比下滑32.8%至2.10 亿元,毛利率增加0.2pct 至83.9%。基金代销不是同花顺的传统强项,受行业影响,2022 年基金代销业务收入下滑较多,与月活用户数波动保持相对一致,但同时,公司代销保有规模逆势上扬,非货基金保有量同比增加5.6%至418 亿元,权益+混合基金保有量增长2.6%至357 亿元;爱基金平台接入机构数量和上线产品数量分别同比增长13.5%和21.5%至196 家和17396 支,公司基金代销潜力不可忽视。 4、软件销售业务同比下滑3.7%至2.85 亿元,毛利率减少2.1pct 至84.3%。公司软件销售业务主要用于核算定制化IT 需求产生的收入。 5、其他重要问题分析 人员规模:由于市场行情遇冷,公司人员招聘规模明显放缓,2022 年员工总人数同比仅增加10.5%,慢于19-21 三年平均增速,但销售人员占比同比提升0.6pct 至36.2%,销售团队快速扩张反映以iFind 为代表的2B 产品正加快向机构客户推广。 费用情况:销售和研发费用构成公司主要费用,2022 年销售费用中77%为工资及附加费用(薪酬),17%为广告及市场推广费(投流);研发费用中96%为员工薪酬。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来自于销售团队自2020 年以来的持续扩张,相较19 年底,当前公司销售员工数量增长了74.3%;研发费用的增加主要来自于高学历技术员工的大规模增加,硕士学历以上员工薪酬高于平均,推动研发费用快速增长,目前公司主要的研发项目是新型证券交易系统、智能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智能投资顾问平台、爱基金平台升级、数据智能化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其中在AI 领域的投入在同行中别具特色,或成为改善公司未来内在价值的潜在变化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长期看好公司变现效率提升,中期关注B 端业务快速扩张,维持“买入”评级。 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同比+36%/12%/23%至48 亿元、54 亿元、67 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 亿元、26 亿元、32 亿元,对应2023-2025 年PE 估值约为30x、26x、21x。 风险分析 宏观经济剧烈波动,投资亏损风险:疫情反复扰动、海外衰退预期下,国内外消费、投资需求疲软,经济增速全年承压,行业的增值服务新增客户受制于权益市场行情热度,或有盈利下滑风险。 资本市场成交活跃度低迷的风险:资本市场行情低迷或致使投资者交易活跃度大幅下滑,从而影响公司用户付费意愿或开户导流带来的广告收入。 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给行业带来的不确定性:行业监管政策复杂多变,若经营模式和展业方式受新的政策影响,或将产生重大变化。
同花顺(300033):业绩符合预期 广告业务和IFIND销售增长亮眼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事件:3 月2 日晚,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25.9 亿元,同比增长57.7%;实现归母净利润40.0 亿元,同比增长47.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4 亿元,同比增长49.6%。2022Q4 公司实现营收33.1 亿元,同比增长25.3%,环比减少6.0%;实现归母净利润7.7 亿元,同比减少19.5%,环比减少35.8%。 22 年公司锂电隔膜产能大幅扩张,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均大幅增长。22 年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公司主营的膜类产品(包括BOPP 烟膜、BOPP 平膜及锂电池隔离膜产品)销量达10.3 万吨,同比增长30.6%,其营业收入为112.5 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89.4%,毛利率维持高位,为50.4%。公司持续扩充锂电隔膜产能,现有产能70 亿平方米,位于全球首位。截至22 年底,重庆恩捷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微孔隔膜项目(二期)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江苏恩捷动力汽车锂电池隔膜产业化项目的部分基建已完工;匈牙利锂电池隔膜项目基建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工作;玉溪恩捷锂电池隔膜项目顺利推进。与此同时,公司与Celgard 合资建设的首条干法隔膜产线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预计于23 年逐步形成产能。另外,BOPP 薄膜业务方面,截至22 年底,红塔塑胶年产7 万吨BOPP 薄膜改扩建项目生产厂房已建成,新产线设备在调试中。随着公司新增项目实施,公司产能将逐步释放,业绩增量可期。 锂电隔膜龙头地位稳固,充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市场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市场高速发展,带动锂电隔膜行业高景气。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显示,截至22 年底,中国锂电隔膜出货量124 亿平米,同比增长59%,其中湿法隔膜占比达75%。未来随着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带来湿法和干法隔膜增量市场,行业前景广阔。22 年公司隔膜产能和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产品品类丰富达180 种,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高景气。 公司持续与下游主流电池厂商加强战略合作,签订保供协议保障产能消耗。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众多国内外主流电池厂商。22 年,公司与全球锂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合作的厦门恩捷锂电池隔膜项目正在进行前期筹备工作,与锂电池行业领先企业亿纬锂能合资的湖北荆门锂电池隔膜项目正处于基建阶段,部分厂房及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工。与此同时,公司还与多家高端客户如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签订2023 年度隔膜保供协议,不断加深与重要客户的长期合作。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盈利能力可能有一定程度下滑,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4 年的盈利预测,新增2025 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23(下调11.4%)/82.30(下调25.9%)/95.03 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落地风险,产能建设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恩捷股份(002812):锂电隔膜产能扩张22年业绩大增 龙头地位稳固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39亿元,同比+299.03%;归母净利润55.52亿元,同比+541.3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5.41亿元,同比+531.87%。2022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01亿元,同比+263.13%,环比+29.74%;归母净利润12.03亿元,同比+284.03%,环比-9.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96亿元,同比+241.71%,环比-10.01%。 主营产品量价齐升,新能源业务贡献主要增量。1)量:公司实现锂盐产销量4.77/4.75万吨,同比+18.29%/12.77%;锂精矿生产量5.43万吨,同比+29.78%。2)价: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2年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49.45万元/吨,同比+310.49%,电池级氢氧化锂为48.07万元/吨,同比+325.03%。3)利:得益于自有锂资源产能爬坡以及公司包销多个锂资源项目,公司新能源材料业务盈利能力提高,2022年实现毛利率60.07%,同比+13.44pct。 自有资源+包销齐发力,资源自给率稳步提升。公司现有资源包括四川业隆沟项目约1万吨LCE产能、23年Q1投产的津巴布韦萨比星锂钽矿约3万吨LCE产能和南美SDLA盐湖2500吨LCE当量富锂卤水;远期资源包括能够大幅缓解公司资源自给率问题的四川木绒锂矿(探转采),四川太阳河口锂多金属矿和南美Pocitos 盐湖 2000吨碳酸锂当量的中试项目,资源自给率有望在2024年提升至40%。同时通过包销银河资源、AVZ、马尔康党坝、ABY和DMCC公司锁定上游锂资源,加强锂资源供应保障。 锂盐产能全球扩张,远期产能行业领先。公司现有锂盐产能7万吨,远期产能合计14万吨,其中印尼盛拓6万吨锂盐和四川遂宁1万吨利用盐湖锂资源原料制取锂盐的项目预计于24年放量,锂盐产能全球布局,规模全行业领先。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由于资源端产能释放扰乱以及锂产品价格波动,锂精矿的定价和获取难度增加,我们下调了公司包销外购锂精矿的数量以及2024年锂价,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2.5/64.1/64.5亿元(原23-24年为68.27/71.75亿元),维持目标价57.20元和“买入”评级不变。 风险提示:锂价波动风险,海外政策变动风险,在建项目不及预期。
盛新锂能(002240):业绩进入兑现期 期待自有资源和海外冶炼端放量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2022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29.5 亿元,同比增长7.3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1.7 亿元,同比增长86.54%。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4 元现金(含税),合计约18.9 亿元。 营收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公司整体收入增长平稳,主要由于下游运营商客户资本开支增速放缓及疫情防控、全球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持续降本增效,提高经营效率,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大幅改善,经营质量持续向好。2022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7.19%,同比提升1.95 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运营商毛利率上升。2022 年公司四大费用率保持稳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其他费用率有所下降。 第一曲线稳健,第二曲线快速增长。分业务、分区域的营收均同比稳健增长。 运营商网络方面,巩固网络端地位,发力算力方向。政企业务方面,加大ICT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核心产品在行业头部客户的快速上量。消费者业务方面,公司多项终端产品销量全球领先。公司持续巩固以无线、有线产品为代表的第一曲线业务,同时快速拓展以服务器及存储、5G 行业应用、汽车电子、终端、数字能源等为代表的第二曲线业务。 纵向加强底层核心技术,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公司长期坚持研发投入,在芯片、算法、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底层核心技术积累过硬的能力,在各业务领域积累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同时深化探索垂直行业需求,加强融合创新。2022 年推出数字星云平台,在工业制造、冶金钢铁、矿山、电力、交通等15 个行业发展了500 多家合作伙伴。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竞争力提升,上调盈利预测,原来预计公司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94.6/108.8 亿元,调整后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0/111.6/128.2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6/14/1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5G 投资不及预期;第二增长曲线拓新不顺;行业竞争加剧等。
中兴通讯(000063):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产业数字化赋能加速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上周中信一级行业中,电子行业下跌1.85%,在所有中信一级行业周涨幅中排第7 位;通信行业下跌1.10%,所有中信一级行业周涨幅中排第1 位。沪深300下跌3.96%,创业板指下跌2.15%,万得全A 指数下跌3.17%。上周行业指数中,光伏指数下跌1.87%,风电(中信)指数持平,储能(中信)指数下跌1.01%,充电桩指数下跌2.42%,新能源车设备(长江)指数下跌1.12%,国防军工(中信)下跌1.81%。本周外发报告包括潜望式镜头行业点评、和而泰公告点评。 个股复盘:A 股和港股电子行业上周涨幅前五为容大感光、本川智能、三孚新科、新益昌、佰维存储;跌幅前五为美格智能、蓝黛科技、传艺科技、比亚迪电子、瑞芯微。A 股和港股通信行业上周涨幅前五为世嘉科技、*ST 深南、金信诺、*ST新海、南凌科技;跌幅前五为华脉科技、拓维信息、神州数码、中国联通、中国通号。美股硬件科技公司市值前30 大公司中,上周涨幅前五名公司为:ARISTA网络、英特尔(INTEL) 、超威半导体(AMD) 、安森美半导体(ONSEMICONDUCTOR)、意法半导体;台股硬件科技公司市值前30 大公司中,上周涨幅前五名公司为:大立光、智邦科技、联咏、华硕、南亚科。 汽车电子:东风汽车联手政府大降价,或将形成扩散效应。3 月6 日开始,东风汽车集团旗下包括东风本田、东风风神等7 个汽车品牌、56 款燃油及新能源车型官宣降价,结合厂家让利、政府补贴等,消费者可享受4000 元到9 万元的“大礼”。3 月8 日,乘联会方面表示,3 月份湖北省推出限时一个月、企业加政府空前优惠的购车补贴政策,展现了汽车大省对稳定、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决心。 目前看,到店、下订人群规模向好,短期内或将对中部省份销量结构形成虹吸效应。建议关注立讯精密、德赛西威、经纬恒润、均胜电子、华阳集团、奥海科技、均胜电子、华安鑫创、永贵电器、鼎通科技、电连技术、瑞可达等。 半导体:荷兰准备对半导体设备实施新的出口限制。荷兰政府于3 月8 日表示,计划对半导体技术出口实施新的管制,并加入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的行列。 ASML 在一份关于增加出口管制的声明中称,这些新的出口管制主要针对前沿芯片制造技术,包括最先进的沉积和浸没式光刻工具。由于这些即将出台的法规,ASML 将需要申请出口许可证才能装运最先进的浸没式DUV(深紫外)系统。 新能源+硬科技:浙江省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计划的通知。近日,浙江省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储能示范项目计划(调整)》的通知。本次调整名单中,共发布储能示范项目44 个,纳入示范规模1915MW/6429.2MWh,总投资约142.2 亿元。建议关注法拉电子、英维克、科华数据、欣旺达、鹏辉能源、德赛电池、法拉电子、江海股份、意华股份、中天科技、东方电缆、亨通光电、新洁能、斯达半导、士兰微、扬杰科技、宏微科技、三安光电、山东天岳等。 消费电子:苹果产量销量表现亮眼,2023 智能手机出货量复苏可期。据TrendForce,2022Q4 苹果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7,350 万只,环比增加44.7%,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全年出货量约2.33 亿只,排名全球第二。据TrendForce,2023Q1 智能手机出货量约2.51 亿只,同比减少18.9%,但全年出货量仍有望同比增加0.9%,达12.02 亿只。建议关注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三利谱、杰普特、华兴源创、智立方、韦尔股份、长信科技、创维数字、安洁科技、世运电路、汉威科技。 风险分析:半导体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反复风险;疫情加剧风险。
光大证券通信电子行业周观点第56期:大国博弈持续深化 关注设备材料主线
请总结该金融工程市场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苏静然女士,2014 年加入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8 月起任银华明择多策略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截至目前,苏静然女士历任管理基金6 只,其中当前在管的基金5 只,总规模38.82 亿元。其中,管理时间较长的是银华明择多策略,管理年限超过5 年,管理期间年化收益为15.34%。 行业配置收益靠前,选股能力较强,基金业绩穿越牛熊银华明择多策略是苏静然女士管理时间相对最长,最具有代表性的基金之一。自其管理该产品以来,截至2023 年3月2 日,银华明择多策略累计收益率为116.00%,相对于其业绩基准的年化超额收益为12.87%。 通过T-M 模型来对银华明择多策略业绩进行归因分析,可以看到,银华明择多策略的选股能力长期稳定为正。同时银华明择多策略在多数市场环境下表现均超过指数,穿越牛熊能力较强。 在行业上,银华明择多策略较为偏重食品饮料行业,自成立以来,食品饮料行业净值占比多在35%以上。其总体行业配置能力亦较强,近五年,其行业配置约贡献7.42%的年化收益,同类排名为13/427,相对同期沪深300 指数年化超额收益为7.29%,同时其行业内选股约贡献5.69%的年化收益。 根据多因子模型归因分析,银华明择多策略倾向于选取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账面市值比、现金流量、杠杆率较低的大市值股票。同时,其因子贡献收益多来源于账面市值比、流动性因子。 基金高仓位运作,换手率水平较低 自成立以来,银华明择多策略维持高仓位运作。其仓位水平多在80%以上,重仓股仓位在40%到65%之间,同时换手率水平较低。根据四季报数据,基金近期重仓泸州老窖、贵州茅台、迎驾贡酒等白酒行业股票。 风险提示 市场波动风险,模型存在失效风险,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
基金经理研究系列之十四:银华苏静然:基金业绩穿越牛熊 行业配置收益靠前
请总结该港股公司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乘客量显著下降损害经常性业务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于今天(3 月9 日)收盘后公布其2022 财年业绩。核心净利润同比下跌5%至106 亿港元(BBG 一致预期:98 亿港元),其中105 亿港元来自物业开发,其余20 亿港元来自经常性业务(如票价、租金等)。2022 财年来自经常性业务的利润确实同比大幅下跌91%,这主要是由于1H22 对深圳地铁4 号线作出了约10 亿港元的减值准备。剔除该项减值后,由于乘客量显著下跌,2022 财年来自经常性业务的核心利润仍同比下跌38%。2022 年全年每股股利同比上升3%至1.31 港元。并且,过去10 年,港铁公司从未削减全年每股股利。截至3 月9 日,港铁公司所报的2022 财年股息率为3.3%。港铁公司的财务状况仍然相当强劲,截至2022 年底,净负债比率仅为23%。 随着车站相关业务的改善,乘客量将进一步增加2023 年1 月,跨境总乘客量已达到约80 万人次,不到2019 年(疫情前水平)月平均水平的10%。与此同时,1 月份国内服务的乘客量仅为450 万人次左右,仍略低于2018-2019 财年470-490 万人次的月平均水平。我们认为港铁公司的乘客量仍有进一步增加的空间。跨境服务乘客量的增加亦会令港铁公司的免税店受惠,从而促进港铁公司的车站商业业务。我们记得在2017-2019 财年(疫情前),免税店和售货亭带来了近40-50 亿港元的年收入,占港铁公司相应年收入的5-10%。 香港房屋销售的火热,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为两个新车站带来良好的招标反应 港铁公司将于今年为东涌东站一期及小蚝湾站一期进行招标。尽管小蚝湾站一期标包的招标于2023 年2 月取消,但我们认为香港近期房屋销售的火热和房价回升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引起开发商的更多兴趣。此外,我们认为,对于两个新大型发展项目的首批项目,港铁公司可能不希望将投标价定得太低。 估值和建议 在考虑到2022 财年的业绩、乘客量和租金假设的变化后,我们将2023-2024 财年的收益上调16-18%,并引入了2025 财年的预测。 考虑到净债务显著增加,我们将资产净值预估小幅下调至45.5 港元。我们的新目标价为50.1 港元(旧:51.0 港元),与我们预估的资产净值相比,保持10%的溢价不变。维持优于大市评级。我们预测的主要风险是香港的房屋销售不及预期,以及港铁公司的本地乘客量意外下降。
港铁公司(0066.HK)2022财年业绩:更频繁跨境旅行的主要受益者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投资要点: 聚焦白酒+猪肉业务,主营业务逐步凸显。顺鑫农业1998 年在深交所挂牌,北京市顺义区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2013 年公司提出“主业突出、清晰业务、同业整合、价值实现”战略,非主要业务的剥离陆续开展。目前公司业务板块包括白酒、种猪、食品加工和房地产业务等。2020 年以来受全国疫情反复,消费场景缺失的影响,白酒收入有所承压,2021 年白酒全年实现收入102.25 亿元,同比增长0.40%;同时受猪肉价格下行影响,全年猪肉业务(养殖+屠宰)实现收入36.02 亿元,同比下降22.31%。白酒和猪肉业务仍然是公司主要的两个业务板块,21 年白酒/猪肉收入占总营业收入分别为68.77%/24.22%。 光瓶酒行业龙头,竞争优势明显。近年来,光瓶酒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回归,市场规模从2014 年约400 亿元增长至目前约1000 亿元(按规模以上企业营收计)。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复合平均增速在15%-20%之间,至2024年,中国光瓶酒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500 亿元。公司“白牛二”产品在早期通过顺应香型发展趋势及时推出浓香酒,后期引领光瓶酒价格带升级,并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力)、高铺货率(渠道力)、名酒基因营销(品牌力)实现单品的高接受度,通过大本营人群口碑传播、聚焦高势能市场及人群,实现了“白牛二”单品的迅速全国化,成为低端光瓶酒行业的领军者,近年其在光瓶酒行业市占率接近14%,稳居榜首。 白酒业务长期增长可期,地产业务加速去化。过去十年低端酒销量快速增长是拉动公司营收的主要动力。2009-2019 年十年间白酒销量复合增速均在20%以上。未来光瓶酒行业在消费者迭代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30-50 元价格带将呈现巨大潜力。2022 年以来公司积极应对白酒新国标,推出固态纯粮新品金标陈酿,定位为引领结构升级的战略大单品。在经历2020-2021 调整年之后,公司未来将以传统陈酿与金标陈酿为核心塔基,继续引领产品结构升级,提升品牌高度,助力后续持续增长。渠道端,公司采取大商制合作模式,高利润、快周转、低库存,低端快消属性下渠道壁垒有望成为制胜关键。同时在完成泛全国化布局基础之上,未来区域发展动力将由扩张过渡到深耕,渠道下沉与样板市场同步发力。近年来地产业务正在加速去化,预计2-3 年内公司将完成房地产业务剥离,聚焦主业发展。 传统&金 标双轮驱动,边际改善值得期待。公司未来将持续推进传统陈酿、金标陈酿两大核心单品共同发力,实现“新工艺白酒”与“纯粮固态白酒”的双轮驱动,在稳固传统陈酿大单品的市场地位同时,为下一个战略单 品金标陈酿的升级提供基础支撑,从而进一步树立牛栏山“纯粮、陈酿、更地道”的品牌和品质标杆。公司白酒主业营收增长有望触底回升,长期聚焦主业,期待下一步结构升级与市场精耕取得新成效,新五年有望持续实现稳步增长。同时前两年疫情之下结构升级节奏放缓,短期毛利率承压,后续在战略大单品逐步放量增长后盈利改善也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117.70/136.55/158.51 亿元,同比-20.8%%/+16.0%/+16.1%,实现归母公司净利润-5.20/6.46/9.36 亿元,同比-608.1%/+224.2%/+45.0%,对应EPS 为-0.70/0.87/1.26 元,对应3 月15日收盘价PE 为-45/36/25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并严重,影响白酒整体动销;光瓶酒行业竞争加剧,战略单品铺市及动销不达预期;产品升级不达预期;食品安全问题等。
顺鑫农业(000860):坚定聚焦白酒猪肉业务 产品结构升级打开新篇章
请总结该金融工程期货周报的主要内容
本周沪铝主力合约周度跌幅-0.36%,AL2204合约收于18205元/吨,环比下跌70元/吨。截止本周五,伦铝收于2296美元/吨,周度涨跌幅为-0.46%。但周内波动较大,沪铝场内期权隐波上涨10%。 下周影响沪铝价格主要因素和需关注市场热点: 本周下游开工率进一步回升,但不及季节性同比数据、社会库存的环比走低、成本和供给端相对稳定、叠加1-2月地产、投资、消费数据改善。给予基本面边际持续改善的小幅预期。 但当前宏观层面定价逻辑波动较大, 因硅谷银行和瑞士信贷接连“暴雷”市场对可能出现挤兑行情进行押注,后续欧央行和美财政部对上述银行信用均表态“兜底”,但欧央行仍坚持如期加息50个基点,给后续联储加息结果蒙上更大不确定性,当前央行选择信用“兜底”和持续加息的可知银行“信用”暴雷根本性原因并未改变,后续风险的传染程度或将阶段性定价沪铝的主要因素。 投资策略: 因当前金属价格受宏观逻辑定价影响偏强,因此建议去选择做买入看跌期权预防极端风险。建议选择行权价为17700-17900虚值期权。
沪铝3月20日周报:“宏观事件成为金属当前定价主逻辑 预期波动会增大”
请总结该行业板块定期评述的主要内容
事件:3 月17 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2022 年经营数据,140 家证券公司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3949.73 亿元,净利润1423.01 亿元。 行业营收净利全年同比下降,四季度利润回暖。面对美联储计息、俄乌冲突、股债市双跌、疫情影响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2022 年证券行业景气度大幅下滑,证券指数全年-26%跑输大盘。证券行业140 家证券公司2022年营收3949.73 亿元,同比-21%,其中第四季度907.31 亿元,同比-8%;净利润1423.01 亿元,同比-25%,其中第四季度439.78 亿元,同比+24%。行业ROE 5.3%,同比-2.52pct。 行业资本金增厚步伐加快,资产规模稳健增长。2022 年证券公司总资产11.06 万亿元,同比+4.4%,环比+1.7%;净资产2.79 万亿元,同比+8.6%,环比+1.1%;净资本2.09 万亿元,同比4.5%,环比-1%。2022 年券商股权融资频现,信达、首创完成IPO,中信、东方、兴业、长城、财通、国金通过配股定增等再融资658 亿元,华泰和中金先后抛出280 亿元和270 亿元的配股募资计划,券商股权融资规模和家数均处于历史高位。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证券公司2022 年实现直接融资5.92 万亿元,包括服务428 家企业实现境内上市,融资金额5868.86亿元,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等重要功能;服务上市公司再融资7844.50 亿元、服务357 家科技创新企业实现融资4481.58 亿元,彰显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机构客户占比持续提升,财富管理转型成效显著。2022 年证券公司代理客户证券交易额733.25 万亿元,其中机构客户逐年提升,占比达32%。证券公司加速推进传统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模式的全面转型,代理销售金融产品保有规模2.75 万亿元,受托管理客户资产规模9.76 万亿,着力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理财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 投资建议:当前资本市场回暖,我们继续看好证券板块行情演绎,券商基本面拐点曙光近在眼前。货币政策方面,央行3 月17 日再次降准,流动性环境整体处于合理充裕环境;行业政策方面,全面注册制2 月正式落地,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刺激经济快速企稳复苏。个股推荐:中信证券、国联证券、东方财富、中金公司等。 风险提示:经济改善不及预期,中美关系恶化,券商业绩低于预期。
证券行业2022年经营数据点评:资本实力不断增强 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凸显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营收增长稳健,汇兑收益增厚业绩。公司公告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388 亿元,同比增长6.25%(调整后,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21.9 亿元,同增21.06%,增速显著快于收入主要系汇兑收益贡献增加(2022 年实现汇兑收益1.4 亿,2021 年则为汇兑损失3.7 亿)。全年扣非归母业绩同比高增62%,主要因去年同期扣非业绩中不包含新并入资产贡献。分业务看,工程/装备/运维/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1/47/91/24 亿元,同比变动+5%/-3%/+15%/+17%,运维业务规模扩张较快。 分季度看,Q1/Q2/Q3/Q4 单季营收较调整前分别同增17%/10%/-4%/7%,下半年增速放缓预计主要系工程进度受经济下行影响有所滞后;单季业绩较调整前分别同增6%/7%/21%/60%,Q4 业绩增长较快主要系汇兑收益致财务费用率大幅下降(YoY-1.7 个pct)及项目盈利能力改善(单季毛利率YoY+0.6 个pct)。 毛利率承压、费用率下行,净利率大幅回升。公司全年综合毛利率为16.97%,同比下降0.3 个pct,预计主要系工程业务受防疫成本影响盈利水平有所下滑。分业务看,工程/装备/运维/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2.4%/23.5%/22.6%/19.3%,同比变动-1.2/+0.3/+2.3/-4.3 个pct。后续随运维等高毛利业务占比上行、工程盈利改善,整体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期间费用率9.4%,同比下降0.9 个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0.08/+0.06/+0.3/-1.3 个pct,财务费用率下降较多,主要系美元升值致当期确认较多汇兑收益;研发费用率上升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强水泥绿色化、智能化研发投入。归母净利率为5.65%,同比提升0.7 个pct。公司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9.2 亿元,同降58%,主要因美元加息升值、外汇短缺等因素影响境外业主付款进度。 “一带一路”战略深化,海外工程有望持续恢复。2022 全年公司境内/境外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9/167 亿元,同比-3.5%/+23%;新签境外合同额242 亿元,同增2%,其中Q4 单季同比高增108%,海外经营及签单双修复。展望今年,恰逢“一带一路”十周年里程碑,第三届高峰论坛举办,预计外交、金融资源将加码支持,叠加疫后海外投资需求释放,国际工程业务有望加快向上。当前全球水泥EPC 投资增速虽有所放缓,但非洲、中东、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地区仍存在较多新建需求,公司为全球最大水泥技术装备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连续15 年市占率保持全球第一,深耕海外属地化经营,有望核心受益“一带一路”沿线需求释放。 装备业务矩阵持续完善,加速向运维服务商转型。1) 装备业务:高效推进装备板块业务重组,2022 年完成合肥院100%股权和博宇机电51%股权收购,装备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构筑水泥领域品种最全、规模最大、品质高端的装备业务体系。后续装备业务有望基于水泥向建材、矿业、化工、冶金等行业扩展,成长空间广阔。2)运维业务:完成智慧工业100%股权收购,完善全球运维服务业务布局,加快向运维服务商转型。2022 全年新签运维服务合同147 亿元,同增66%,其中矿山/水泥整线运维订单分别同增34%/187%,增速表现亮眼。对比工程主业,运维及装备业务利润率高、且业务模式更优,可以给予更高估值。随着公司转型步伐加快,业务结构有望持续优化,估值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考虑合肥院并表后,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9/33.5/38.7 亿元,同比增长32%/16%/16%,EPS 分别为1.10/1.27/1.47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0/9/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工程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绿色智能改造不达预期、新业务转型不达预期等。
中材国际(600970):Q4盈利增长显著提速 装备及运维业务持续突破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公司营收规模持续增长,中长期成长属性不变,维持“买入”评级3 月20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1655.65 亿元,同比+13.76%,实现归母净利润162.34 亿元,同比-34.14%。公司作为化工龙头已经展现出优异的稳健性,我们继续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我们维持2023-2024年,新增2025 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23、265.64、289.34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6.73、8.46、9.22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4.6、11.6、10.6 倍。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属性,在建项目多点开花,未来新项目投产将带动公司业绩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2022Q4 聚氨酯和石化销量和价差承压,成本端压力有所缓解,毛利率修复2022Q4 实现营收351.45 亿元,环比-14.91%,实现归母净利润26.25 亿元,环比-18.60%。据公司经营数据公告,2022Q4 由于需求承压,聚氨酯、石化、新材料系列产品的销量分别环比-2.80%、-27.56%、+12.50%,销售均价分别为13,492、6,499、18,000 元/吨,分别环比-7.6%、+7.6%、-10.4%,聚氨酯和新材料产品价格下滑。据金联创及天天化工网统计数据计算,2022Q4 我国综合MDI平均价差约11,584 元/吨,环比继续下滑1.83%。受部分产品价差缩窄以及聚氨酯、石化产品销量下滑影响,2022Q4 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环比下降,但公司销售毛利率修复至16.01%,成本端压力较2022Q3 有所缓解。 公司新项目储备丰厚,继续引领公司成长 公司福建MDI、烟台尼龙12、硅共聚PC 等自主研发装置已于2022 年一次性开车成功;柠檬醛、POE 等关键技术产业化顺利推进,公司规划在烟台实施的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烃(含POE 等)已于2022 年8 月通过核准,目前正在建设中。公司继续加大新能源相关领域的投入,搭建了电池回收及盐湖提锂等新的技术平台。公司多基地的新项目布局顺利推进,沿产业链横纵双向稳步扩张,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内成长属性延续,向着全球化工巨头持续迈进。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放缓、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万华化学(600309):低点已过将迎复苏 新项目多点开花奠定未来成长
请总结该行业板块简评的主要内容
国资委提出以更大力度鼓励支持中央军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3 月20 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努力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多作贡献,积极服务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以更大力度鼓励支持中央军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指导中央企业立足自身所能积极支持国防军队建设,助力实现国家战略能力最大化。 我们认为,军工央企在政策支持和对标世界一流企业能力提升的双重推动下,管理体系有望持续改善,效率效能有望持续提升,以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军工央企步入发展快车道。 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军工央企做强做优做大的应有之义对标全球军工巨头,国内军工企业在收入规模和利润率水平上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国际军工巨头美国洛·马、雷神和波音近两年收入均在650 亿美元左右,2021 年洛·马、通用动力、BAE 的净利率在9%左右,诺·格净利率为20%。我国军工央企目前利润率水平较低,以航空工业集团为例,2021 年航空工业实现净利润169.32 亿元,按营业总收入5190 亿元计算净利率为3.26%。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际军工巨头军贸业务贡献突出。国际军工巨头洛·马2022 年收入659.84 亿美元,其中26%来自国际客户;雷神、通用动力和诺·格2022 年国际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39%、17%和13%。 我们认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军工央企做强做优做大的应有之义。对标国际军工巨头,国内军工企业在收入规模和利润率水平上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军工企业做大做强不仅依赖本国装备采购,更要拓展全球军贸市场。 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军贸有望迎来快速发展3 月6 日至10 日,沙伊两国代表团在北京举行对话,体现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2017-2021 年,中国军贸市占率仅4.6%,与我国大国地位不相匹配。目前,我国军贸装备向更高端市场进军,从派出052D 驱逐舰南宁舰参展2023 年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可见一斑。中国先进装备出口具备国际竞争力,在俄乌战争持续的影响下,全球军贸格局或发生较大变化,中国军贸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我们看好中国军贸市场表现,建议关注军贸相关标的:国睿科技、中无人机、航天彩虹、中航电测、洪都航空等。 风险提示 军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军工产业链某一环节产能受限导致军品交付推迟;装备批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导致交付推迟等。
国防军工行业点评报告:提升国际竞争力 是军工央企做强做优做大的应有之义
请总结该行业板块简评的主要内容
投资要点 事件: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增加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担保即提”和“即购即提”提货方式的公告》,对单价超过5 万元(含)的免税品选择“担保即提”提货方式,可对单价不超过2 万元(不含)且在清单内的免税品选择“即购即提”提货方式,于2023 年4 月1 日起实行。 即购即提旨在增强岛内旅游便利性,当前购买限制较为严格,后续有望持续优化。本次即购即提政策共涉及15 个商品品种,主要为可在岛内即时消费的品类,且对购买数量有严格限制。15 个品类中12 个品类仅限购1 件,化妆品限购5 件但需是不同品种,将有效抑制代购需求。目前酒类、电子产品等品类尚不在清单当中,随着政策逐步推进以及监管的优化,不排除未来会扩大即购即提的商品种类和购买额度。 即购即提于2023 年4 月1 日起实行,利好离岛免税市内店销售增长。本次为即购即提首次出台,自4 月1 日起实行,购物便利性增强,预计将对海南离岛免税销售产生积极拉动。关于机场提货点租金,目前美兰机场和凤凰机场提货点均采取固定租金方式(根据海南机场年报数据,2021 年三亚凤凰机场提货点租金5700 万元),且即购即提购买额度限制较多,预计短期内机场受到即购即提政策的影响有限。 投资建议:2023 年海南省离岛免税销售额目标为800 亿,即购即提政策提升离岛免税购物便利性,目标达成概率进一步提升。未来即购即提政策逐步调整品类和额度值得期待,当前品牌和品类入驻依然存在较大改善空间,看好海南离岛免税的长期成长性。推荐标的:中国中免、海南机场、王府井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消费力恢复不及预期等。
免税行业点评报告:即购即提政策于4月1日起施行 提升离岛免税购物便利性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投资要点 先进封测行业龙头,绑定AMD,具备Chiplet 封装大规模生产能力,随国产化进程加速、先进封装技术持续发展,有望充分受益。 先进封测行业龙头,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通富微电是全球第五、中国大陆第二OSAT 厂商,2021 年全球市占5.08%。与50% 以上的世界前20 强半导体企业和绝大多数国内知名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成功建立合作,主要客户有AMD、恩智浦、联发科、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兆易创新、长鑫存储、长江存储等。拥有7 大生产基地,其中南通通富、合肥通富2021 年实现扭亏为盈。积极布局HPC、5G 、汽车电子、存储器和显示驱动等高附加值领域,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积极拓展客户等,营收增长强劲。 需求升级促新成长,先进封装迎强机遇 后摩尔时代,先进封装是未来行业重要盈利增长点。据Yole 数据,2026 年先进封装全球市场规模475 亿美元,2020-2026E CAGR 约为7.7%。全球封测产业正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内资企业与外资厂商技术差距逐渐缩小,产品已由DIP、SOP、SOT 等产品向QFN/DFN、BGA、CSP、FC、TSV、WLP 等技术更先进的产品发展,且在WLCSP、FC、BGA 和TSV 等技术上取得较为明显的突破。据Frost & Sullivan 数据,中国大陆封测市场2025 年市场规模达到3,551.9 亿元,2021-2025E CAGR 约7.5%,占全球封测市场75.6%。随HPC、汽车等新兴应用领域对封装工艺及产品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将带动封测市场规模向上突破。 技术能力持续突破,产品创新日新月异 收购AMD 苏州及AMD 槟城各85%股权,充分利用其CPU、GPU 量产封测平台,深度参与国产半导体高端芯片产业化过程。公司是AMD 最大的封测供应商,占其订单总数80%以上,已为其大规模量产Chiplet 产品。目前已建成国内顶级2.5D/3D 封装平台(VISionS)及超大尺寸FCBGA 研发平台,可为客户提供晶圆级和基板级Chiplet 封测解决方。截至22H1,高密度扇出型封装平台完成6 层RDL 开发,通过与传统基板配合,可解决高性能计算封装的高端基板短缺问题;2.5D/3D 先进封装平台BVR 技术实现通线并完成客户首批产品验证,2层芯片堆叠的CoW 技术完成技术验证。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1.75/241.66/288.44 亿元,同比增速为27.6%/19.8%/19.4% ; 归母净利润为5.91/10.25/15.72 亿元, 同比增速为-38.3%/73.5%/53.4% , 当前股价对应PE 为63.5/36.6/23.9 倍, EPS 为0.39/0.68/1.04 元。考虑公司深度绑定AMD,先进封装技术优势突出,可提供晶圆级和基板级Chiplet 封测解决方案,有望充分受益于技术与需求升级驱动,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等研发不及预期、行业波动、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汇率波动等风险。
通富微电(002156):深度绑定AMD CHIPLET升级加速新成长
请总结该金融工程期货周报的主要内容
螺纹钢行情展望与总结:负反馈预期推动估值调整,预期是否兑现观察需求见顶的高度 逻辑观点:估值调整后,成材矛盾中性,等待需求验证是否真正出发负反馈 第一,利空驱动主要在风险偏好回落及需求大幅度不及预期。一是瑞信信贷事件导致市场对海外银行体系的担忧,避险情绪升温下需求回升。二是需求受天气、资金等影响下,发幅度回落并不及预期,市场定价负反馈预期。 第二,现实负反馈等待需求验证,高产量下原料趋势性下行动力不明显。成材高产下,需求仍支持去库,原料估值调整后,仍需等待成材需求作用于产量,从季节性而言需求仍有回升空间,从政策上看,稳增长政策仍将逐步落地。 第三,价格回落后压制废钢用量,供应压力边际放缓。高价回落下电炉利润收缩,电炉的供应或短期见顶,产量的向下驱动有所放缓。 行情展望: 驱动不明显,震荡等待,一是确认需求复苏的高度,是否需要在4月通过减产去库:二是等待原料供应修复,成本支撑逐渐弱化,但估值调整后在低库存、高日耗下矛盾较为中性,核心仍是成材。 操作建议:建议轻仓高抛低吸,价格运行区间(4000,4150)。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疫情不及预期 双焦行情展望与总结:原料流动性宽松,下游补库谨慎下偏弱运行 逻辑观点:下游利润及需求一般,低库存无法形成驱动,供应逐渐释放下偏弱震荡 第一,高日耗驱动焦炭去库,短期现货下行空间有限。目前下游高日耗下焦炭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成材压力或有可能导致第一轮提降,盘面领跌下暂时震荡收基差,等待成材需求止盈。 第二,焦煤库存开始向下游流动,供应释放压力短暂缓解。焦煤将进入供需双增节奏,但下游高日耗下矛盾并突出,估值调整后,并无趋势性下行动力。 行情展望: 驱动不明显,观望等待成材需求止盈。下游利润不佳仍处于主动去库的思路中,短期焦煤供需双增下,打破平衡在于成材需求高度对补库的刺激,短期基本面中性,建议观望为主。中期等待远月价差修复后布局空单。 操作建议:建议短期观望为主,若焦煤基差继续扩大,可以适当逢低布局基差回归行情,建议做多焦煤5-9正套。预计焦煤震荡区间(1810,1860),焦炭震荡区间(2700,2760)。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疫情不及预期
一周集萃-螺纹钢&焦煤&焦炭:需求仍有回升空间 估值调整后等待需求验证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 业绩贴此前预告上限,经营性业绩超预期。公司22 年实现营收729.9亿元,同比+76.72%,归母净利润55.3 亿元,同比+171.4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5.6 亿元,同比+200.90%,业绩贴预告上限;其中22Q4营收236.7 亿元,同比+55.65%,环比+13.48%,归母净利润22.4 亿元,同比+208.89%,环比+41.34%,计提资产减值7.66 亿元(存货跌价损失1.67 亿元,固定资产减值6.08 亿元),超市场预期。 组件出货量高增,单瓦净利亮眼再超预期。公司22 年组件出货量/外销39.75/38.11GW,同比+56%/+58%,其中海外占比58%,分销占比35%,均价1.84 元/W,同比+7.5%,单瓦净利0.139 元,同比+73.8%;22Q4 出货量/外销12.65/12.33GW,环比+10.7%/10.2%,单瓦净利0.16 元/W,环增超2 分,若扣除硅料投资收益和固定资产减值等因素,还原后单瓦净利0.22 元/W,大超市场预期,体现公司稳健经营能力。 一体化程度再度提升,N 型产能加快落地,海外建厂稳步推进全球化。 截至22 年底,公司组件产能约50GW,硅片/电池产能配比约80%;预计23 年底组件产能超80GW,硅片/电池产能配比约90%,N 型电池产能约40GW;公司已在东南亚建设4GW 一体化产能,并赴美建立组件工厂;预计23Q1 组件出货量11-12GW,全年出货量60-65GW,同比+50%,N 型产品出货量超20GW;随着硅料瓶颈打开刺激需求释放,美国市场及N 型出货占比提升改善盈利能力,业绩有望再创新高。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3-25 年归母净利为90/110/131 亿元,给予23 年20 倍PE 估值,合理价值76.8 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及装机需求不及预期,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风险,贸易政策变化风险等。
晶澳科技(002459):单瓦净利大超预期 引领一体化/N型/制造出海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投资要点: 西部超导发布年报。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42.27 亿元,同比增长4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 亿元,同比增长45.7%;每股收益为2.33 元。公司拟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10 元(含税),拟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4 股,不送红股。 年报符合预期, 业绩持续高增长 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27 亿元,同比增长4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 亿元,同比增长45.7%。 其中,Q4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61 亿,同比增长14.83%,归母净利润2.22 亿,同比增长8.87%,扣非归母净利润1.82 亿,同比增长18.67%。 Q4 增速有所放缓。 高端钛合金持续增长,超导材料开始发力 2022 年分业务看,高端钛合金实现营业收入32.09 亿元,同比增长30.56%。高端钛合金是公司核心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75.92%,是公司增长最主要的核心推动力。2022 年公司销售高端钛合金材料8604.28 吨,同比增长26.28%,单吨平均价格37.3 万元,同比提高3.38%。 超导材料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6.23 亿,同比增长160.85%,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74%。2022 年超导材料实现销量1110.28 吨,同比增长99.36%,单吨平均价格56.11 万,同比提高30.76%。 公司高温合金业务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1.81 亿,同比增长78.38%。实现销量732.41 吨,同比增长45.67%。单吨平均价格24.71 万,同比提高21.78%。 原材料上涨毛利率小幅承压,费用管控良好净利率稳中有升公司2022 年毛利率39.45%,同比下降了1.38 个百分点;净利率25.91%,同比上升了0.45 个百分点;加权ROE 为19.16%,同比下降了近5 个百分点。 其中,高端钛合金毛利率43.29%,同比下降2.02 个百分点,主要营业是海绵钛等原材料2022 年持续上涨;超导材料毛利率30.44%,同比上升14.11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规模效应明显,叠加产品结构优化均价上涨;高温合金产品3毛。2利9%率,同比下降0.72 个百分点,公司高温合金业务仍处于项目扩建,产能爬坡阶段,仍需要上规模以扭亏。 公司预付款项金额为3423.84 万元,同比增长20.04%,应付账款金额为 8.77 亿元,同比增长82.85%,存货23.8 亿,同比增长48.88%。表明公司备产备货积极,业绩有望持续稳健增长。 军工需求增长叠加募投产能投放,公司业绩增长持续性强公司是军工高端钛合金和超导材料的核心供应商。在高端钛合金材料领域,公司是国内唯一掌握紧固件用Ti45Nb合金丝材批量化制备技术的企业,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Ti40阻燃钛合金大规格铸锭锻造开坯的难题,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出满足重点型号研制要求的众多关键钛合金材料,推动了多项钛合金材料技术标准升级换版,开发的直径650mm、单重4.5吨的特大规格钛合金棒材性能水平处于国际领先。 在超导产品领域,公司是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的企业,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创新、研发,公司自主研发了NbTi锭棒到线材的全流程生产技术,并且能够同时采用“青铜法”和“内锡法”两种方法生产Nb3Sn线材。 “十四五”随着国内重点型号任务需求增加,我国航空工业和发动机制造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将带动高端钛合金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2022 年1 月定增募资20.13 亿元,其中9.71 亿元拟用于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新增钛合金产能5050 吨/年、高温合金产能1500 吨/年;1.01 亿元拟用于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新增MRI用超导线材产能1250 吨。随着募投产能逐步投放,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业绩增长持续性强。 盈利预测与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2023 年-2025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18 亿、69.16 亿、83.26 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3 亿、17.91 亿、22.24 亿,对应的PE 分别为26.07X、20.58X、16.57X,公司估值水平接近历史底部,与未来几年业绩增速匹配,股价经历大幅调整,安全边际较高,继续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军工需求、交付进度不及预期;2:国防开支预算增速不及预期;3:原材料价格上涨;4:行业竞争加剧;5:高温合金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西部超导(688122)年报点评:高端钛合金持续增长 超导业务开始发力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事件:公司3 月17 日发布2022 年度报告,2022 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3.02亿元,同比下降5.36%;实现归母净利润0.39 亿元,同比下降30.64%;实现扣非净利润0.29 亿元,同比下降42.68%。分季度看,公司2022 年Q4实现营收0.78 亿元,环比增长27.76%,同比增长0.74%;实现归母净利润0.04 亿元,环比下降57.84%,同比下降70.1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2亿元,环比下降12.55%,同比下降78.17%。 消费电子需求收窄,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022 年,消费电子市场智能手机应用需求收窄,热控PI 薄膜受下游终端客户需求下降,公司热控PI 薄膜产品收入同比下降19.70%。主要原材料价格、电力单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毛利率38.33%,同比下降6.55pct;净利率12.88%,同比下降4.70pct,盈利能力短期承压。费用方面,2022 年全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07%/12.45%/8.96%/3.96%, 同比变动分别为0.13/-0.22/0.62/1.16pct。2022 年公司财务费用增加主要系公司发行可转债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嘉兴项目投产有望拓宽应用场景, CPI 薄膜工艺填补国内空白:嘉兴瑞华泰1600 吨PI 薄膜募投项目是公司2022 年重点工作目标之一。目前厂房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处于设备调试的第一阶段。嘉兴项目产能释放后,公司将调整市场应用板块:第一板块为高速通讯和柔性基材,集中面对消费和可穿戴电子领域;第二个板块为交通和能源,主要针对轨道交通、高铁和功能型应用;第三个为EV 板块,主要对应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对PI 的迫切需求;第四块为信息显示,包括浆料和柔性显示的盖板。公司正在研发的柔性OLED用CPI 薄膜项目光学级产线处于工艺优化提升阶段,在CPI 专用生产线建设完成后,可实现CPI 薄膜产品在折叠屏手机等柔性显示电子产品领域的应用,有望填补柔性显示领域的国内空白。公司掌握了完整的高性能PI 薄膜制备核心技术,有望受益柔性线路板、柔性显示、汽车电子等下游旺盛需求,进一步开拓成长空间。 国产化趋势增强,高性能PI 薄膜市场前景广阔:PI 薄膜广泛应用于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5G 通信、柔性显示、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目前国内PI 薄膜行业的整体水平与国外存在差距,高性能PI薄膜市场主要被美国杜邦、日本钟渊化学、韩国PIAM、日本宇部等少数国外厂商所占有。高性能PI 薄膜作为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材料,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且国产化需求较迫切。公司通过18 年的技术研发,成为国内少数掌握配方、工艺及装备等整套核心技术的高性能PI 薄膜制造商,成功开发了热控PI 薄膜、电子PI 薄膜、电工PI 薄膜、航天航空用PI 薄膜等系列产品。公司高性能PI 薄膜产品有望受益关键材料国产化政策和市场环境支持,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性能PI 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系列包括热控PI 薄膜、电子PI 薄膜、电工PI 薄膜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5G 通信、柔性显示、航天航空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公司已成为全球高性能PI 薄膜产品种类最丰富的供应商之一,同时也是国内规模最大、产线最多的高性能PI 薄膜专业制造商,打破了杜邦等国外厂商对国内高性能PI 薄膜行业的技术封锁与垄断,跨入全球竞争的行列。受益于关键材料国产化趋势以及下游细分领域需求强劲,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9 亿元、1.49 亿元、2.27 亿元,EPS 分别为0.44 元、0.83 元、1.26 元,PE 分别为58X、31X、20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市场开拓及竞争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募投项目实施和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
瑞华泰(688323):高性能PI国产化加速 嘉兴项目投产打开成长空间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FY22 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公司公布2022 业绩:收入507.87 亿元,同比+13.4%;归母净利润-2.05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79 亿元。即4Q22 收入128.44 亿元,同比+56.6%,环比-9.7%;归母净利润-4.89 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58 亿元,符合我们的预期。 FY22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85 亿元,其中4Q22 为27.06 亿元。 FY22 公司实现涤纶长丝产量573.47 万吨,同比+5.4%;销量569.17 万吨,同比+6.4%;单吨净利约-36 元。其中4Q22 实现涤纶长丝产量131.94万吨,同比-8.5%,环比-11.1%;实现销量151.76 万吨,同比+7.3%,环比-4.2%;单吨净利约-322 元。4Q22 由于油价下行、需求低迷,涤纶长丝销量下滑,全行业亏损。 发展趋势 1Q23 涤纶长丝价差扩大,库存快速下降,行业需求逐步回暖。1Q23 涤纶长丝POY/FDY/DTY 价差分别环比+17.2%/+10.5%/+7.8%,行业开工率逐步提升;随着需求回暖和长丝产销率提升,工厂库存快速下降,目前已降至合理水平。我们预计1Q23 公司业绩有望扭亏。 公司积极谋求向石化上游和新材料发展。公司于2 月15 日与控股股东新凤鸣控股签订协议,收购新凤鸣控股全资子公司罗科史巴克100%的股权;于3 月27 日与桐昆控股集团签订协议,购买桐昆控股全资子公司广西桐昆石化有限公司35%的股权;以满足公司向石化上游和化工新材料方向发展的需求。 2022 年为需求低位,龙头企业或将放缓产能投放。华瑞信息预计2022 年涤纶长丝表观消费需求下滑7.4%,为历史低位。基于2022 年涤纶长丝的盈利情况,我们预计行业将加速落后产能退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我们预计以桐昆股份、新凤鸣和恒逸石化为代表的涤纶长丝巨头,也将对前期规划的大量新产能做重新审视,适当放缓产能投放,以提升2023-2024 年长丝行业的盈利能力。我们认为,2022 年为行业景气低位,随着2023 年国内经济的复苏,行业有望逐步向上,恢复到历史平均盈利水平。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维持2023/2024 年净利润为12.4 亿元/20.6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4年13.0 倍/7.8 倍市盈率。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维持目标价13.5 元,对应2023/2024 年16.6 倍/10.0 倍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27.8%的上行空间。 风险 需求持续低迷;行业龙头继续大规模扩产;油价大幅波动。
新凤鸣(603225):FY22业绩符合预期 FY23长丝有望逐步复苏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特种气体国产化先行者,处在产品+客户快速发展阶段 公司主营业务以特种气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核心,辅以普通工业气体和相关气体设备与工程业务,提供气体一站式综合应用解决方案。目前生产销售的特种气体主要包括高纯六氟乙烷、高纯二氧化碳、光刻气等约230 余种,实现了近20个产品的进口替代,多款产品系国内首家。成功实现了对国内8 寸以上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超过80%的客户覆盖率。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获得ASML 和GIGAPHOTON 认证的气体公司。 进入了英特尔、美光科技、德州仪器、台积电、SK 海力士、英飞凌等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企业供应链体系。 政策+需求+供给三重共振,特种气体国产替代加速演进 我国特种气体行业沉淀30 余年,政策+需求+供给三重共振,已具备国产化的客观条件。1)政策端:特种气体作为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性材料之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相继出台多部新兴产业相关政策,均明确提及并部署了气体产业的发展。2)需求端:我国电子特气增速明显高于全球,根据TECHCET 和SEMI 数据,2017-2025 年我国和全球电子特气市场CAGR 分别为14.22%和6.31%,“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共筑电子特气需求端核心驱动力。3)供给端:我国电子特气呈现海外巨头垄断局面,国产化率仅为12%,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当前在显示面板、离子注入、刻蚀、清洗等环节有一定的国产化程度,在前驱体、含氟光刻气体等环节有较大差距。 产品+客户+募资+服务+错位五大亮点,特气龙头未来可期 1)产品:截至2022 年Q3,公司在研项目51 个,可广泛应用于芯片制造中蚀刻、清洗等环节。高端产品占据先发优势,高纯三氟甲烷已应用到半导体5nm 先进制程工艺,高纯锗烷已通过韩国第一大存储器企业先进制程(5nm)的认证。 2)客户:台积电、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晶合集成等主要晶圆厂积极扩产,新建产能计划2022-2025 年陆续投产。作为8 寸以上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超过80%覆盖率的特种气体供应商,未来将受益于下游晶圆厂的积极扩产。 3)募资:年产1,764 吨半导体材料建设项目扩产建设项目总投资4.66 亿元,预计建设期为T+2 年,T+6 年将完全达产, 完全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为7.13 亿元,年均净利润约1.22亿元,投资回收期为6.82 年,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9.80%。 4)服务:多品种协同,供应和服务一体化,具备“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优势,已形成“境内+境外”销售网络,境内以华南为主,逐步向华东、华中、西南、东北辐射,境外产品出口至50 余个国家和地区。 5)错位:与可比公司在产品类型、客户及领域、客户分布区域等错位竞争,不存在很明显的竞争关系。特种气体收入高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海外业务拓展较同行顺利,偿债能力高于同行水平。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18.16、22.89、28.71 亿元,EPS 分别为1.66、2.29、3.03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57、41、31 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市占率提升进展不及预期;主要产品价格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产品认证失败风险;新增产能消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华特气体(688268):多品类布局+产能品质双升级 特气龙头空间广阔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深圳机场披露2022 年年报。2022 全年营收26.7 亿元(-19.2%),归母净利润-11.4 亿元,其中四季度单季营收6.2 亿元(-34.0%),归母净利润-2.53亿元。整体来看,因疫情影响,公司收入下滑,因T3 卫星厅投产公司成本显著提升,亏损幅度符合预期。 疫情影响客流下滑,公司营收下降。2022 年疫情影响贯穿全年,公司实现保障航班起降架次23.6 万,同比下降25.8%,相比2019 年降36.3%,旅客吞吐量2156 万,同比降40.7%,相比2019 年下降59.3%,货邮吞吐量150.7万吨,同比降3.9%,相比2019 年增17.5%。受制于业务量整体下滑,公司各项收入均出现下降,其中航空主业、航空物流、航空广告、航空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分别下降22.2%、15.2%、1.2%、23.1%。 T3 卫星厅投产带来成本压力,全年亏损符合预期。2021 年底深圳机场T3 卫星厅投产,2022 年公司折旧等成本明显提升,航空主业成本上升20.5%至32.2 亿,拖累公司毛利润水平下滑,2022 年公司毛利润-9.4 亿,毛利润率-35.2%。费用端,公司销售、管理费用水平基本平稳,财务费用因借款增多及租赁负债利息增加而明显上升,综合来看,全年亏损符合预期。 2023 年业绩有望逐步复苏 2022 年末我国大幅优化防疫政策,民航市场迅速复苏,深圳机场单日客运航班量已经超过2019 年同期近10%,有望驱动业绩逐步复苏。长期看,深圳机场已经被定位为国际航空枢纽,未来国际客流增长有望进入快车道,拉动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客流恢复不及预期,安全事故。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到相比于前次报告,防疫政策优化时点早于预期,民航业复苏节奏提前,因此上调盈利预测,自-6.3 亿、3.8 亿,分别上调2023-2024 年盈利预测至0.1 亿、4.7 亿,引入2025 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年公司盈利7.5 亿,维持“买入”评级。
深圳机场(000089):2022客流量因疫情走低 全年亏损11.4亿
请总结该债券市场投资策略的主要内容
投资建议 利率债:推荐关注1Y 存单+5Y 利率,配置30Y 及交易10Y 国债的机会仍需等待。 信用债:2Y 信用债为主仓位,辅以3-4Y 银行永续债。绝对估值维度,可选择流动性较高的1Y-3Y 标的加以配置,把握拐点前的短暂机会;期限维度,继续聚焦3Y 品种,并关注陡峭部分4-5Y 骑乘策略;等级维度,3Y 信用债可挖掘下沉空间。 品种方面:(1)城投债:建议在广东、江苏、福建、浙江等省可进行少数区县下沉;制造业发展角度,建议关注27 市城投债投资机会。(2)地产债:建议配置2Y 内央国企地产债。(3)REITs:选择现金流稳定,安全垫强的资产参与打新。(4)银行债:推荐关注1Y 存单,3-4Y 中高等级永续债。(5)产业债:关注2-3Y 头部煤企债、1-2Y 地方国企钢铁债。 利率策略:谨慎追涨 基本面 经济增长走向底部区间右侧的确定性增长,当前债市受到全球风险事件和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的影响,利空并不敏感,但市场仍需关注地产和消费数据再超预期的可能性。 第一,1-2 月库存周期出现反弹,生产端快速反应,补库出现时间点可能早于预期,本轮企业预期层面响应相对及时。虽然当前补库周期还未完全确认,但是经济周期走向右侧的概率变大、时间可能提前。 第二,3 月PMI 环比小幅回落,但仍处于景气区间,预计国内经济持续修复。建筑业和服务业表现强于制造业,对应地产投资需求和基建需求可能持续扩张,线下消费需求持续修复。从支出法经济增长边际动能的角度判断,预计3 月消费和地产投资表现会持续亮眼,制造业和基建投资需求维持高增,内生经济增长动能强势。 第三,地产周期预计持续回升,高频数据验证需求端已出现明显改善。当前地产新房和二手房销售双强,有望助力开发商资金链修复。 当然,基本面也存在风险点,我们也需关注当前出口还在筑底。①韩国最新出口同比仍在回落。②欧元区和美国制造业PMI 分别为49.3%和47.1%,都仍处于疲弱区间。③航运市场指向出口修复动力仍然不足。 政策面 财政政策:基于财政预算草案的思考。梳理2022 年财政数据、两会内容以及《关于2022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我们总结出2023 年财政的如下脉络线索:1.主基调:财政正常 化,加力提效;2.收入端:税收是核心贡献项,卖地收入成拖累项目;3.支出端: 增速回落,方向转变;4.赤字和专项债:核心是中央加杠杆,专项债扩量加面;5.开年财政数据:收入降速,支出强度有保障。 货币政策:短期总量宽松可能下降,资金利率保持平稳。①3 月PMI 虽然仍在荣枯线之上,但是需求、生产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显示经济从前期的快速修复进入均衡修复期,货币政策在该阶段不具备大幅收紧或放松基础,更多或是以结构性货币政策为主;②从资金面主要因素来看,4 月是传统财政收入大月,货币发行、外汇占款整体变化有限,经济回归均衡修复带动信贷总量抬升的缴存规模有限,叠加央行货币政策精准操作,预计流动性仍保持平稳,波动性也有限;③伴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增加、前期部分机构的加仓以及收益率的下行带动企业债券发行增加,预计4 月“资产荒”或有所改善,带动加杠杆需求有所下降,资金面分层现象或有所缓解。 利率策略 3 月至今,债市呈现对基本面利空不敏感的特征,3 月降准、海外瑞信和硅谷银行黑天鹅时间助长全球经济修复的悲观预期、“东方强、西方弱”的全球经济修复结构导致3 月10Y 国债收益率下行明显,收益率曲线牛平。 当前小牛行情该不该追?我们仍然维持前期建议——谨慎追涨、空利率多信用。 建议关注1Y 存单+5Y 利率,30Y 及10Y 国债的配置交易机会仍需等待。第一,分位数角度看,当前非超长期国债品种的收益率基本处于2019 年至今30%-40%的分位数水平,基本接近2022 年上半年的定价水平,但是当前基本面和政策面皆不同于彼时,预计小牛行情较短。第二,4 月不排除基本面地产和消费数据再超预期的可能性、而资金面宽松性下降、资产荒现象缓解,降准降息概率下降叠加财政前置发力,债市国内利多因素有限。 信用策略:2Y 信用债为主仓位,辅以3-4Y 银行永续债组合曲线视角:2Y 城投债&产业债继续作为主仓位,3-4Y 银行永续债表现突出。 稳健型与进取型5-7Y 城投&产业债均下行至中枢(2022/4/1)以下,长期资金的入场所带来的收益率下行已基本结束,估值回调风险较大;2Y 品种向上距离2021年4 月的目标点位空间较小,后续上行压力不大,在预期二季度经济增长修复的逻辑下,短久期资产的防御能力更佳;AA+银行永续债呈现较为陡峭的形态,可选择优质标的对应剩余期限3-4Y 品种攫取期限+品种溢价。 配置利差视角:1Y 短久期信用债下沉性价比较低,3-5Y 中高等级信用债配置利差空间较大,超长信用及利率配置时点均未至。预计4 月 1Y 信用债配置利差有较大概率触底反弹,现阶段1Y 短久期下沉策略并非最佳;3-5Y 中高等级信用债相较于1Y 短债而言其期限溢价仍有一定吸引力;7Y 信用&30Y 利率长端收益率仍有上行风险,仍然建议耐心等待,二季度内或迎配置机会。 绝对估值维度,可选择流动性较高的1Y-3Y 标的加以配置,把握拐点前的短暂机会;期限维度,继续聚焦3Y 品种,并关注陡峭部分4-5Y 骑乘策略;等级维度,3Y 信用债可挖掘下沉空间 城投债策略:关注27 个制造强市地市级及以上主体2Y 内机会(1)现阶段城投债估值分化延续,区县下沉策略性价比不高,如广东省区县下沉收益率不及浙江省地市级平台收益率,而浙江区域内部地市级与区县级平台估值已非常接近。现阶段城投债择券应优先考虑区域经济财政实力,其次优选城投平台行政层级,综合考虑投资性价比后仅建议在广东、江苏、福建、浙江等省可进行少数区县下沉。 (2)我们尝试从制造业视角看城投债的投资价值,并构建制造业发展评价模型。 我们梳理出制造业发展较强的7 省34 市,进一步聚焦到城市层面,盐城市、镇江市、泰州市、湖州市由于区域财政实力相对偏弱,我们仍以避险为主,不建议下沉,建议关注剩余27 市城投债投资机会。具体名单如下: 江苏省(7):苏州、无锡、南京、南通、常州、徐州、扬州;浙江省(6):宁波、杭州、嘉兴、绍兴、台州、温州;广东省(5):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惠州;山东省(4):青岛、济南、烟台、潍坊; 福建省(3):福州、厦门、泉州; 湖南省(1):长沙; 安徽省(1):合肥。 地产债策略:需求弱回暖,配置2Y 内央国企地产债二手房需求修复强于新房,预计新房销售环比改善,同比逐步回正。二手房受益于多地带押过户政策落地,在3 月整体延续上行趋势,月中虽然环比小幅回落,但仍超2021 年同期水平,整体走势强劲。新房需求回暖态势则稍弱,在3 月末有一定抬升,预计仍需一定修复期。需求回暖量先于价。虽然新房及二手房均呈现一定程度需求回暖,但从报价来看整体仍然较为疲软,一线城市中原报价指数在经历1 月末大幅抬升后进入持续下降区间,3 月末低至29.34%(低于50%时,说明报价下跌房源的占比高于报价上调房源占比,房价很可能会下跌)。新房价格指数随环比上行但同比仍处地位。各能级城市库存去化压力有所提升,房价仍为硬约束。一线城市库存出清周期拉长,2 月二三线城市库存出清周期则略有下行,但均值仍然在40 个月以上。地产债估值分层现象仍然持续。优质房企估值进一步下行,而未违约企业仍需要漫长的修复期,仍然建议配置2Y 内央国企地产债。 REITs 策略:底层资产类型再添消费试点,建议积极参与打新REITs 打新策略短期内仍具投资价值。REITs 收益主要来源于两部分:分红收益及二级市场资本利得。整体来看REITs 是一种风险收益介于股债之间的品种,较适合作为低利率、低风险偏好环境下的资产配置品种。目前机构投资者可以在首次发售阶段通过战略配售或网下认购的方式参与REITs 产品投资。在产品扩募后或者上市交易后仍有诸多机会参与投资。经测算,除交通基础设施类REITs 产品外,其他五类存量REITs 产品网下打新收益率较好。受益于产品发行过程中的审慎性原则,短期内REITs 产品打新策略带来的收益确定性仍然较高。 我们将各类别REITs 产品网下打新年化收益率中位数排序得到: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租赁住房类>仓储物流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其中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类REITs 产品由于数量较少,存在较大分化 而位居首位。其中,中航首钢绿能REIT 网下打新年化收益率超100%,而富国首创水务封闭式REITs 年化打新收益率则约24%。此外,除交通基础设施板块外,各类REITs 产品网下打新均录得正收益。 随着REITs 基础资产扩容,储备项目打新策略仍然是短期内较好的选择,建议投资者结合潜在上市项目底层资产现金流情况,选择现金流稳定,安全垫强的资产参与打新。 银行债策略:1Y 存单,3-4Y 中高等级永续债。 A 股银行最新披露的2022 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同业资产(含附注披露的同业存单投资)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除国有行均值在6.03%外,其余类型银行同业资产占比均不超过5%;此外,银行债及同业存单在整个金融投资中的占比亦不超过10%,因此我们判断在资本新规过渡期及正式实施后,银行债及长期限同业存单资本占用成本上升的影响仍然较为有限。 同业存单:4 月初可抓住跨季带来较高的利差空间对1Y 存单加大关注,具体可参考浙商固收团队信用评分在6 分以上的头部银行,如常熟农商行、宁波银行、东莞农商行、台州银行等。 次级债(含二级资本债&永续债):AA+ 3-4Y 永续债较为陡峭,可继续关注该品种配置机会,如北京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 产业债策略:关注2-3Y 头部煤企债、1-2Y 地方国企钢铁债。 从行业轮动的角度,今年3 月以来各个板块信用利差空间一致先收窄后走扩,其中上游和中游工业信用利差较月初收窄了约9-10BP,板块估值差异性逐渐缩小,产业债策略应由行业轮动转向久期策略与个券选择。4 月信用利差修复预期下,拐点右侧头部央国企或迎来配置机会。 钢铁方面,钢材库存在地产投资止跌、施工面积跌幅收窄的背景下进入了去库阶段,推升对应钢材价格,在钢价上行区间内可挖掘1-2Y 地方国企钢铁债;煤炭行业建议关注2-3Y 左右、资源优势较大的优质央国企债。 风险提示 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城市制造业发展受宏观经济及政策波动;REITs 产品经营收入不及预期;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
4月纯债策略:地产和消费的持续性:斜率平缓、结构回升:信用期限溢价占优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事件: 2023 年3 月28 日,极米科技发布Z 系列投影机旗舰新品Z7X,售价3199 元。 核心观点:新品Z7X 加量不加价,有望延续Z 系列畅销趋势。 1)性价比方面:与售价3399 元的Z6X Pro 相比,Z7X 更具性价比优势,新品降价200 元并实现性能优化,亮度提升的同时还新增墙面颜色自适应功能;我们认为,新品有望凭借性价比优势吸引更多消费者,成为公司2023Q2 的市场规模和份额增长的重要动力。 2)销售展望:截至2022 年,公司畅销的Z 系列共推出7 个型号产品,累计销量突破200 万台;我们认为,新品Z7X 的推出进一步扩充了公司产品矩阵,同时较高的性价比也有望使其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延续Z 系列的畅销趋势,助力公司市占率提升。 新品亮点: 1)轻薄机身:机身厚度5cm,携带轻便。2)音效进化:搭载哈曼卡顿R 环音响。3)智能调整:墙面颜色自适应,全自动梯形矫正,画面智能避障、自动对齐。4)配置升级:自研光机,稳定高亮,亮度达600CCB(1100ANSI),芯片升级至0.33DMD,支持1080p 分辨率。 投资建议:行业端,随着疫情后国内经济复苏和消费需求改善,2023 年智能投影市场有望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公司端,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享受发展红利,同时畅销Z 系列再推性价比升级的新品Z7X,有望助力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6.31/7.49 亿元,对应EPS 为7.37/9.01/10.71 元, 当前股价对应PE 为25.80/21.10/17.76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新品表现不及预期、国内外疫情反复等。
极米科技(688696):新品Z7X加量不加价 有望延续Z系列畅销趋势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本期投资提示: 本周家电板块跑输沪深300 指数。本周家电板块跑输沪深300 指数。本周申万家用电器板块指数上涨0.4%,同期沪深300 指数上涨1.8%。重点公司方面,光峰科技(9.9%)、极米科技(4.9%)、亿田智能(3.8%)领涨,九阳股份(-10.1%)、石头科技(-6.1%)、盾安环境(-5.3%)领跌。 数据观察:2 月空调线上销量同比增长,厨电双线销售转正大涨A、空调数据:线上销量同比增长,均价线上线下分化空调线上销量同比增长,均价线上线下分化。根据奥维云网数据监控,2023 年2 月空调品类线上销量达163 万台,同比上涨50.2%;线下销量达38.4 万台,同比上涨51.9%。 均价方面,根据奥维云网数据监控,2023 年2 月空调线上均价同比下降4.3%至3247 元/台;线下均价同比增长7.1%至4238 元/台。综合来看,空调线上销量同比增长,市场均价同比下降;线下销量上涨明显,市场均价同比增长。 B、厨电数据:传统烟机销量大幅上涨,新兴厨电线下均价同比持续上涨油烟机线上销量上涨、线上均价同比下降。根据奥维云网数据监控,2023 年2 月油烟机线上销量达37.7 万台,同比增长27.5%;线下销量达5.8 万台,同比增长52.2%。均价方面,根据奥维云网数据监控,2023 年2 月油烟机线上均价同比下降1.5%达1239 元/台;线下均价同比增长11.6%达3985 元/台。综合来看,油烟机线上销量上涨、线上均价同比下降;线下销量大幅增长,均价双位数下降。 洗碗机线上销量、均价同比均双位数上涨,线下销量大涨。根据奥维云网数据监控,2023年2 月洗碗机线上销量达5.7 万台,同比增长13.0%;线下销量达1.4 万台,同比上涨97.6%。均价方面,根据奥维云网数据监控,2023 年2 月洗碗机线上均价同比上涨16.3%至4172 元/台;线下均价同比增长3.3%至7306 元/台。综合来看,洗碗机双线销量均大幅上涨,线上均价同比增长,线下均价延续增长趋势。 投资要点:2022 年11 月以来地产三箭齐发叠加疫情政策持续优化,家电配置价值凸显。 我们梳理出以下三条主要投资主线: 1)地产链:大厨电和白电板块具有较强的后地产属性,大厨电板块首推标的老板电器,除传统厨电以外,推荐集成灶行业的两大龙头亿田智能和火星人;白电板块首推标的为海信家电,三大白电龙头美的、格力、海尔亦会受益;2)新消费:成长性板块估值经历回调,产品迭代创新可期,推荐海外需求回暖,内销新品持续推进的石头科技、科沃斯;推荐国内龙头地位稳固,海外需求放量在即的极米科技以及影院租赁业务持续复苏,车载业务有望打开公司长期成长天花板的光峰科技;3)上游核心零部件:盾安环境:热管理核心零部件龙二,大口径电子膨胀阀有望实现弯道超车;三花智控:热管理龙一,储能温控和机器人业务打开新成长赛道;华翔股份:低电价竞争优势显著,加速黑金铸造行业整合集中度提升。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国际海运运力不足及运费波动风险。
家电周报:美的储能热管理解决方案将发布 关注多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
请总结该金融工程期货周报的主要内容
有色与新材料 主要逻辑: (1)宏观方面:欧佩克减产消息提振油价,通胀及美联储政策预期反复;3月全球制造业PMI维持在荣枯线之下,欧美偏弱。 (2)供给方面:原料端,铅精矿TC环比持稳,国产锌精矿TC环比继续下降,进口锌精矿TC持稳,铜精矿TC环比继续回升,锡精矿TC环比持稳;冶炼端,本周铜产量环比继续小幅回升,铝周度产量环比继续略升,原生铅冶炼开工率小幅回升,再生铅冶炼开工环比小幅下降,锡冶炼开工率环比小幅回升。 (3)需求方面:本周精铜制杆和再生制杆开工率环比均继续下降,铅酸电池开工率环比大幅回落,铝初端开工率继续小幅回升,锌初端开工率继续下降。 (4)库存方面:本周SHFE基本金属库存减约1.55万吨;LME基本金属品种库存减少约0.6万吨。 (5)整体来看:弱美元和国内经济复苏偏乐观预期仍是偏正面的支撑。有色供需延续略偏紧的局面,但是消费进一步改善空间受限,整体去库节奏趋缓。中短期来看,弱美元支撑有色价格,但各品种供需差异较大。 操作建议:短线交易为宜 风险因素:美联储转向转鹰;供应中断;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铜 主要逻辑: (1)宏观方面:3月全球制造业PMI维持在荣枯线之下,欧美偏弱。 (2)供给方面:原料端,本周铜矿加工费继续偏快回升。冶炼端,本周精铜产量环比继续小幅回升,周度进口预计持稳,出口预计持稳,精铜供应周环比预计持稳。 (3)需求方面:本周精铜制杆企业开工环比回落3.9个百分点,再生铜杆开工环比回落4.3个百分点;2023年4月空调重点企业产量排产和出口排产分别同比增长8.1%和增长25.7%;国内3月1-31日汽车销售数据同比下降0%。 (4)库存方面:截至4月7日,三大交易所+上海保税区铜库存约为38.9万吨,环比继续回落0.8万吨。 (5)整体来看:弱美元和国内经济复苏预期继续支撑铜价。国内供需整体延续偏紧局面,高铜价及经济复苏放缓使得铜消费改善放缓,国内去库力度趋于平摊。中短期来看,美元弱势支撑铜价,预计铜价维持高位震荡。 操作建议:按高位震荡思路,短线交易为宜。 风险因素:美联储转向转鹰;供应中断;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有色与新材料策略周报:弱美元和国内复苏预期有支撑 有色金属延续高位震荡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本期投资提示: 市场表现:本周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上涨2.54%,同期上证指数上涨1.67%,万得全A 上涨1.80%。本周医药生物指数在31 个申万一级子行业中表现排名第9。各板块涨跌幅:生物制品(+3.93%)、医疗服务(+3.35%)、化学制药(+3.04%)、医疗器械(+1.02%)、医药商业(-1.21%)、中药(+2.49%),当前医药板块整体估值25.45(PE-2023E),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2021)中排名第8。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教育部日前印发《2023 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全面部署年度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其中明确要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要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 司美格鲁肽片剂启动中国减肥III 期临床。4 月6 日,诺和诺德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了一项III 期临床试验(OASIS 3),旨在评估每日服用1 次司美格鲁肽50mg片剂在中国超重或肥胖成人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这是诺和诺德在中国启动的司美格鲁肽片剂的第一项减肥III 期研究。 核心观点:(1)持续推荐创新药板块: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贝达药业、我武生物、盟科药业、泽璟制药、益方生物、荣昌生物、科伦药业等;(2)看好中药板块政策长期驱动: 以岭药业、广誉远、寿仙谷、一品红、济川药业、佐力药业;(3)一季度医药行业下游需求明显复苏,建议关注一季度业绩有望超预期的领域,包括CXO、血液制品、消费医疗等;(4)“AI+医疗”为当前热门领域,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影像诊断、机器人、智能问诊等领域对医疗行业多方赋能,部分领域有望切实解决当前痛点,建议关注:润达医疗、安必平、联影医疗、迈瑞医疗、万东医疗等。 风险提示:集采降价风险,疫情波动风险,研发风险
医药行业周报:本周医药上涨2.54% 建议关注创新药、中药和医疗+AI
请总结该行业板块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事件:4 月3 日,国新办就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科技部表示,在人工智能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启动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在数字孪生、数字制造、智慧医疗等方面都做了相应部署。 通信:积极打造超算智算的算力底座,持续看好算力基础设施相关环节投资机会。基础设施方面,通信硬件设施最先受益,包括运营商为主的基础设施底座、承载算力的IDC、服务器、“东数西算”带来的骨干网建设需求等各环节;从技术角度来讲,未来应用的高算力运算需求,对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带动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及算法的需求;从应用端角度,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云游戏以及AR/VR 等应用渐行渐近,应用场景的不断落地将进一步倒逼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升级,同时,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也将拉动相关产业链环节需求进一步提升。 计算机:顶层设计推动AI+多领域垂直落地。我们看好在顶层设计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在各细分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各领域积累的数据资源及行业know-how 也将进一步丰富AI 模型及算法,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所赋能领域行业的共赢。 传媒:多种AI 类应用赋能传统模式,提振行业产出能力。传媒行业本身依赖内容的产出与迭代激发消费者需求,进而实现行业增长。目前传媒行业众多领域有望凭借AI 降本增效、提高内容迭代速度和产出质量,包括美术、视频生成、游戏开发等多个领域。目前前沿AI 技术已经在实现了众多传播媒介内容产出的应用级成就,未来随着前沿AI 技术不断发展,我国AI 水平不断提升,国内传媒行业相关公司有望受益。 相关标的: 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主设备商&服务器:中兴通讯、浪潮信息、紫光股份、星网锐捷;光模块:天孚通信、中际旭创、华工科技、新易盛; PCB/载板:沪电股份、深南电路、兴森科技、世运电路、崇达技术;物/车联网:美格智能、移远通信、广和通、鼎通科技、瑞可达、电连技术;工业互联网:工业富联、东方国信、三旺通信、东土科技、赛意信息、中控技术、宝信软件;卫星互联网:万通发展、海格通信、航天宏图、中科星图。 计算机:算力/芯片:浪潮信息、拓维信息、寒武纪、海光信息;国资云平台: 深桑达A、易华录、太极股份;细分落地:同花顺、石基信息、科大讯飞、常山北明、金山办公、广联达、久远银海、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方直科技、吉宏股份。 传媒:百度集团、腾讯控股、网易S、蓝色光标、三七互娱、天娱数科、中文在线、昆仑万维、彩讯股份、万兴科技、美图公司等 风险提示:技术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市场推进不及预 期;宏观经济环境恶化风险。
通信行业动态点评:科技部启动AI重大项目 持续看好AI全产业链投资机会
请总结该创业板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投资要点 2022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8%,试验服务+集成电路检测打开成长空间2022 年业绩符合预期: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18.05 亿元,同比增长20.2%;归母净利润2.70 亿元,同比增长41.8%,位于业绩预告中枢;扣非归母净利润2.39 亿元,同比增长41.7%。2022 年四季度实现营收5.45 亿元,同比增长22.6%;归母净利润0.91 亿元,同比增长55.0%。下游需求高景气,公司产能处于爬坡+扩张期,供需同增促业绩持续增长。 营收结构优化叠加精细化管理推进,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现金流同比增87.3%1)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2 年,公司毛利率46.66%,同比+0.6pct,净利率17.26%,同比+2.56pct,核心受益于利润率水平较高的环试服务营收占比提升。 分业务看,设备销售、试验服务、集成电路检测毛利率分别为33.8%、56.9%、57.1%,同比-0.15pct、-0.17pct、+2.81pct,集成电路检测毛利率显著提升,预计受益于元器件筛选业务并入。2)费用管控不断优化:随着公司精细化管理的推进,期间费用率同比-1.35pct,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均有下降,分别-0.07pct、-0.33pct、-1.17pct。3)现金流大幅好转:2022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68 亿元,同比高增87.3%。 设备制造与试验服务一体化发展,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试验服务占比提升受益下游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等行业需求高景气,公司产能处于爬坡+扩张期,综合类设备及相关试验服务快速增长。 1)设备制造:营收6.12 亿元,同比增长15.1%,占总营收的33.9%。公司深耕试验设备领域数十年,拓展产品品类,综合类环试设备占比提升。 2)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服务:公司目前战略发展的重点业务,营收8.40 亿元,同比增长27.9%,占总营收46.5%,同比+2.81pct。公司多次募集资金完善实验室网络,截至2022 年底,已在全国 14 个城市建立17 家规模以上实验室。募投项目将于2023-2024 年达产或处于新一轮爬坡期。2022 年12 月新增募集资金项目,加码布局新能源车、5G 等高景气赛道,收入有望持续释放。 3)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营收2.50 亿元,同比增长14.7%,占总营收13.89%。 受益集成电路国产专业分工趋势强化、技术升级与国产替代提速,设计环节占比提升,子公司宜特作为行业龙头之一,2022 年12 月增资3.8 亿元扩充产能,预计23 年12 月投产贡献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3.7、4.8、6.5 亿元,同比增长37%、30%、34%,2023-2025 年复合增速34%,对应当前市值的PE 为31、24、1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下游景气度下降
苏试试验(300416):业绩符合预期 环试服务+集成电路检测共驱成长
请总结该金融工程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项目跟踪:坚朗五金发布定增预案 预案发布:本周(2023Y15W:2023-04-09 至2023-04-15)新增定增预案共计6 个,其中,竞价类项目4 个,拟募资54.65 亿元;定价类项目2 个,拟募资7.01 亿元。 交易所通过:本周新增5 个定增项目通过交易所审核,其中,竞价类项目3 个,拟募资31.97 亿元;定价类项目2个,拟募资11.69 亿元。 证监会批准:本周新增1 个定增项目获证监会批准发行,为定价类项目,拟募资1.50 亿元。 完成发行:本周新增6 个定增项目完成发行,均为竞价类项目,募资200.01 亿元,平均发行折价率(发行价/发行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为86.31%,平均募资比例(实际募资总额/拟募资总额)为94.48%。 项目参与:公募基金参与寒武纪-U项目的比例较高本周项目配售情况:财务投资者参与经纬辉开定增项目的比例较高。其中,公募基金参与比例较高的项目为寒武纪-U,参与比例为29.1%。私募参与比例较高的项目为寒武纪-U,参与比例为31.0%。 公募产品参与情况:近半年以来,华夏磐润两年定开A基金获配定增股份成本总额占基金资产比例较高,达84.21%,加权平均收益率达16.65%;参与定增项目数量较多的产品中,财通稳进回报6 个月持有A参与项目的加权平均收益率最高,达29.96%。 项目收益:过去一月公告完成发行的项目平均浮动收益率达17.50%项目收益:从不同类型的定增项目收益表现来看,过去半年中,宽基指数成分股的项目发行折扣空间较小。 事件效应:关注机构投资者不参与的定增项目。机构投资者不参与的定增项目在预案日后定增标的持续跑赢行业基准,120 个交易日平均累计超额收益可达4.9%。定增股份解禁后,虽然部分定增参与者开始退出,但从统计角度来看,并未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反而呈现出累计超额收益企稳回升的现象。可能是因为解禁前股价受解禁预期的影响,已有充分调整,使得解禁后股票价格具有较高性价比,二级市场投资者买入意愿相对较强,故而形成估值修复的行情。即使我们依据冲击系数(解禁金额/日均成交额)对定增项目进行分组,冲击系数最高一组在解禁后也无显著的负面效应。
定增周报(105):川金诺项目通过交易所审核 坚朗五金项目发布定增预案
请总结该港股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预测1Q23 Non-IFRS净利润同比增长46.4% 公司将于2023 年5 月中旬发布1Q23 业绩。我们预计1Q23 收入同比增长4%至69.12 亿元(Bloomberg一致预期为68.47 亿元),Non-IFRS净利润同比增长46.4%至13.17 亿元(Bloomberg一致预期为12.70 亿元)。 关注要点 在线音乐业务健康增长;社交娱乐收入因外部竞争因素或仍同比下滑。1)在线音乐:我们预计行业竞争格局相对稳定,1Q23 付费用户数或环比净增长310 万至9,160 万人,付费率为16.3%,ARPPU环比提升1.2%至9.01元/月,维持量价齐升趋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23.9%至24.75 亿元;因去年低基数和免费激励模式推出的影响,我们预计非订阅音乐收入同比增长47.6%至9.14 亿元。综合预计1Q23 在线音乐收入同比增长29.5%至33.88 亿元。2)社交娱乐:受短视频平台等外部竞争因素和春节假期主播供给侧影响,我们预计1Q23 社交娱乐业务收入仍同比下降12.5%至35.24亿元,但音频直播和海外业务继续推进,社交娱乐收入降幅或环比收窄。综合考虑音乐版权成本优化和低毛利率的音频直播业务推进影响,我们预计1Q23 公司整体毛利率环比略有下降0.7ppt至32.2%。 降本增效持续推进,全年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公司1Q23或继续贯彻降本增效,销售费用或进一步节制,我们预计1Q23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16.8%至2.21 亿元,较4Q22 水平进一步降低;管理费用亦同比提升5.9%至10.71 亿元,环比微降2.2%。我们认为,公司2023 年或继续重视ROI,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2023 年销售费用绝对值金额或进一步降低,管理费用率亦有望有所优化。 关注公司产品和内容优势,长期健康发展可期。我们认为,音乐行业竞争格局基本稳定,行业参与者均对效率较为看重,而公司在维持收入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成本和费用控制在2023 年仍可能较为突出;腾讯音乐具备多元产品矩阵,且不断深耕产品升级与用户体验,完善内容生态建设,积极布局新技术,其行业领先地位有望维持,具有长期的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2023/2024 年盈利预测不变。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港/美股目标价43 港元/11 美元,分别均对应21/19 倍2023/2024 年Non-IFRS P/E,上行空间分别为49.6%/48.9%。目前港股交易于13.9/12.6 倍2023/2024 年Non-IFRS P/E,美股交易于13.9/12.5 倍2023/2024 年Non-IFRS P/E。 风险 竞争加剧,监管趋紧,付费会员数和社交娱乐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内容成本大幅上涨。
腾讯音乐-SW(01698.HK):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音乐业务稳步前行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本期投资提示: 本周家电板块跑赢沪深300 指数。本周申万家用电器板块指数上涨4.5%,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2.8%。重点公司方面,海信家电(24.9%)、火星人(18.6%)、极米科技(16.1%)领涨,奥佳华(-4.0%)、奥普家居(-3.6%)、三花智控(-0.7%)领跌。 数据观察:空调外销率先回升,洗衣机内销持续走低A、 空调出货端:内销同比下降,出口有所回升。根据产业在线披露数据,2022 年11 月空调行业实现产量1082.00 万台 , 同比下降9.50%;实现总销量949.00 万台,同比下降2.90%,其中内销484.00 万台 , 同比下降6.50%,出口465.00 万台,同比上升1.10%。汇总1-11 月份来看,空调累计销量同比下降1.74%,其中内销下降0.28%,外销下降3.60%,国外市场景气度有所回升,国内市场景气度下降。 分品牌出货端:空调总销量美的持续领先。根据产业在线披露,2022 年11 月空调总销量市占率美的以37.70%领跑,紧随其后是36.30%的格力,海尔、海信、奥克斯市占率分别为8.30%、5.50%和4.20%。 B、 冰箱出货端:外销降幅收窄,内销持续回暖。根据产业在线披露数据,2022 年11 月冰箱行业实现产量623.20 万台,同比下滑19.21%;实现销量616.04 万台,同比下滑18.85%,其中内销387.47 万台,同比下降1.66%,出口228.57 万台,同比下滑37.39%。汇总1-11 月份来看,冰箱实现累计销量同比下降12.14%,其中内销下降2.61%,外销下降21.24%。 C、 洗衣机出货端:外销同比下降,内销持续走低。根据产业在线披露数据,2022 年11月洗衣机行业实现产量593.90 万台,同比下降13.17%;实现销量593.61 万台,同比下降12.74%,其中内销353.56 万台,同比下降15.28%,出口240.05 万台,同比下降8.73%。汇总1-11 月份来看,洗衣机实现累计销量同比下降8.09%,其中内销下降9.12%,外销下降6.59%。 投资要点:2022 年11 月以来地产三箭齐发叠加疫情政策持续优化,家电配置价值凸显。 我们梳理出以下三条主要投资主线:1)地产链:大厨电和白电板块具有较强的后地产属性,大厨电板块首推标的老板电器,除传统厨电以外,推荐集成灶行业的两大龙头亿田智能和火星人;白电板块首推标的为海信家电,三大白电龙头海尔、美的、格力亦会受益;2)疫后复苏:推荐倍轻松:线下高铁+机场交通枢纽门店较多,前期该类门店因疫情受损严重,后续有望持续复苏;光峰科技:影院租赁收入占比超10%,前期疫情反复对该部分业务影响较大,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后租赁业务有望加速回归正轨;3)上游核心零部件: 盾安环境:热管理核心零部件龙二,大口径电子膨胀阀有望实现弯道超车;三花智控:热管理龙一,储能温控和机器人业务打开新成长赛道;华翔股份:低电价竞争优势显著,加速黑金铸造行业整合集中度提升。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国际海运运力不足及运费波动风险。
家电周报:家电企业股权激励彰显信心 光峰、海信新品亮相CES 2023
请总结该宏观经济定期研究的主要内容
事件 2023年1月6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12月份的非农就业数据:2022年12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22.3万人,预期增加20.2万人,前值25.6万人;季调失业率为3.5%,预期3.7%,前值3.6%。薪资方面,12月平均每小时工资环比上升0.3%,同比上升4.6%,为2021年夏天以来的最小涨幅,均不及预期的0.4%和5%。 简评 非农就业延续强劲,但也有隐忧 2022年12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22.3万人,预期增加20.2万人,前值25.6万人。12月失业率超预期下降3.5%,预期3.7%,前值3.5%。劳动参与率超预期回升0.1%至62.3%,预期62.2%,整体来看,非农就业数据保持韧性。但持续超预期的就业数据背后也有隐患。职位空缺率/失业率仍处在1.77的历史高位,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12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创2020年12月以来的新低,回落的趋势仍在持续,加息的压力逐渐显现;结构上,12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均来自兼职。而兼职中,由于经济原因从事兼职得人数自从10月后持续增加,在全部兼职者中的占比持续提升,这也从侧面证明目前具有一定韧性的就业数据背后存在一定程度的隐忧。 时薪增幅超预期回落,紧缩预期些许缓和 薪资方面,12月平均每小时工资环比上升0.3%,同比上升4.6%,为2021年夏天以来的最小涨幅,均不及预期的0.4%和5%。同时,美国11月非农私人部门时薪由32.82美元修正下调至32.73美元,使得11月时薪环比由0.6%调整至0.4%。时薪环比的超预期回落缓解了目前市场对工资—物价螺旋的担忧,使得市场对于美联储紧缩的预期有所下降,利率终点回落至4.75-5%区间。 薪资回落刺激美股上涨,财报季美股仍将面临考验由于非农数据发布前一日的小非农数据已经大幅好于市场预期,市场对于12月就业数据的强劲已经有所预期,因此美股对于薪资增速增幅不及预期的数据反应更加剧烈,美债利率也因此大幅回落。 整体来看,目前美股对于利空消息的反应有些许钝化,而对于利好消息较为敏感,这或是美股处于相对底部的特征之一。不过,美联储保持鹰派,12月会议纪要明确表示通胀回落至2%前不考虑降息,利率终点也将达到5.1%左右,市场目前对于降息的预期仍然有所抢跑。后续仍需密切关注美国12月通胀数据走势,以及最新财报季美股企业盈利下行的情况。 风险因素:美国通胀超预期、美国非农数据不及预期,美联储紧缩超预期、美国经济下行超预期
美国12月非农就业数据简评:美国12非农数据依旧强韧 时薪增幅不及预期
请总结该行业板块简评的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 事件:1 月7 日起春运启动,随着返乡人员的跨地流动,客流量、航班架次等运行数据均有明显增长,春运数据持续回暖。今年具有明显的早春运特征,前期返乡相对分散,预判高峰将出现在春运后半段。 春运启动前后,航空数据持续回暖。1 月以来,国内旅客运输量及单日运输架次均持续增加,年初至1 月8 日,国内日均客运量为93 万人次,同比19 年减少26%。春运第1-3天国内客运量分别为100、110、108 万人次,同比19 年春运-33%、-27%、-31%。航班量分别为9448、10119、10190 架次,同比19 年春运-22%、-15%、-17%。以上海两场、北京两场、深圳宝安、广州白云、海口美兰、三亚凤凰、成都两场为主的国内典型机场客流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三亚凤凰和成都两场的客流量自春运以来已连续三天超过19 年水平。 高价企稳,2022 年12 月初票价突破800 元,中间经历短期回落后稳定在850 元以上。 2022 年12 月以来总共经历3 阶段变化导致票价维持高位。阶段1:国内政策变化加速,疫情期间航司取消的航班恢复需要调整期,短期需求爆发,导致票价上涨;阶段2:12 月底,航司机组乘务组进入感染高峰,航班被迫取消,加之元旦假期需求有增,导致票价上涨;阶段3:12 月14 日民航局下发工作方案,分三阶段推进国内航空运输市场恢复。第二阶段(1 月7 日至1 月31 日,即目前所处阶段),以19 年日均客运航班量的88%为基数进行恢复,但由于近三年航司持续保持飞机引进,客机机队总量较19 年增长9%,因此以19 年航班量88%为上限将导致飞机利用率降低,航司为保持收益水平将提高票价。 今年早春运特征明显,前期分散后期集中,看好春运后半段。22 年12 月中下旬,由于大学生返乡集中,加之元旦假期与春节临近导致元旦返乡分流,表现出明显的早春运特征,前期返乡相对分散、但预计节后返岗会相对集中,预判客流高峰将出现在春运后半段,整体春节总运输量仍可期。 投资分析意见:随着春运启动,航空业恢复预计呈现不断加速的趋势。根据国内以及国际市场恢复节奏,建议关注各个航司以及机场之间的差异性;长期来看,国内市场弹性叠加国际格局变化,后疫情时代龙头航司价值有望重估,推荐中国国航、吉祥航空、南方航空、春秋航空;继续看好国内免税市场空间,在国内国际客流量逐步恢复下,机场业绩恢复可期,建议优先关注离岛免税政策下主要受益且产能扩建后弹性提升的美兰空港,以及受益于国际客流量恢复且免税业务成长空间较大的白云机场。 风险提示:各地疫情恢复不及预期、油汇大幅波动、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安全事故风险
2023春运跟踪点评系列之一:春运启动前后数据持续回暖 春节后半段可期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事项: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自2022 年12 月以来,酚醛树脂在成本下降的带动下整体利润有所好转,目前酚醛树脂单位价格约11000 元/吨左右,估算单吨净利润约1000 元/吨。 国信化工观点:1)圣泉集团是国内合成树脂龙头企业,酚醛树脂、呋喃树脂产销量规模位居国内第一、世界前列,当前酚醛树脂产能达到65 万吨左右,利润弹性较大。2)酚醛树脂行业供需格局有望在2023年逐步好转,供给端中小产能受安全、环保因素影响有望逐步淘汰,龙头企业逐步向高端领域拓展,因此供给端整体增长比较缓慢;需求端受疫情影响2022 年表现相对疲软,2023 年随着疫情修复需求有望复苏,并且高端电子领域进口依赖度较高,未来国产替代有望加速。3)生物质产业链下游延伸,布局硬碳负极材料,市场发展空间广阔。4)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7.09/10.02/11.44 亿元,EPS 为0.91/1.28/1.46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 为25/18/16x。首次覆盖,给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估值的风险 我们采取了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方法,多角度综合得出公司的合理估值在26-28 元之间,但该估值是建立在相关假设前提基础上的,特别是对公司未来几年自由现金流的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计算、TV 的假定和可比公司的估值参数的选定,都融入了很多个人的判断,进而导致估值出现偏差的风险,具体来说: 可能由于对公司显性期和半显性期收入和利润增长率估计偏乐观,导致未来10 年自由现金流计算值偏高,从而导致估值偏乐观的风险;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对公司绝对估值影响非常大,我们在计算WACC 时假设无风险利率为2.9%、风险溢价6.5%,可能仍然存在对该等参数估计或取值偏低、导致WACC 计算值偏低,从而导致公司估值高估的风险; 我们假定未来10 年后公司TV 增长率为2%,公司所处行业可能在未来10 年后发生较大的不利变化,公司持续成长性实际很低或负增长,从而导致公司估值高估的风险;相对估值方面:我们选取了与公司业务相同或相近的合成树脂龙头企业比如彤程新材,在行业平均动态PE的基础上给予给予公司23 年20-25 倍PE 估值,可能未充分考虑市场及该行业整体估值偏高的风险。 盈利预测的风险 销售端,我们可能存在对公司产品销量及价格预计偏乐观、进而高估未来3 年业绩的风险。 成本端,我们可能存在对公司成本估计偏低、毛利高估,从而导致对公司未来3 年盈利预测值高于实际值的风险。 产能方面,我们预计23/24 年公司均有新增产能放量,若实际投产推迟、达产不及预期,存在未来3 年业绩预期高估的风险。 费用方面,我们假设公司费用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如果未来实际费用支出较大,可能存在业绩预期高估的风险。 经营风险 环境保护的风险: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较大,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国家可能会制定并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环保政策、法规日益完善,公司在环保方面面临的要求和需要的投入将不断提高。此外,尽管公司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法规及政策,但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三废” 污染物排放量将会相应增加,仍然存在因制度执行、业务操作或因意外等情况而导致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可能性。如果公司因“三废” 处理、排放不达标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引致环保监管部门的处罚或者因被要求整改而限产、停产,会给公司造成一定的损失。 产品价格下行及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公司经营状况受宏观经济环境、全球新冠疫情发展趋势和各国疫情防控政策、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行业景气度、国际贸易争端、汇率波动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合成树脂及生物质产品市场波动如果加剧,可能导致公司产品价格和利润发生较大幅度波动,存在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市场份额下滑的风险:公司酚醛树脂、呋喃树脂产品在国内具有龙头地位,未来发展更加聚焦于高端产品。 当前行业门槛不高,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提高产品竞争力,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海外经营的风险:为开拓国际市场,贴近服务国外客户,公司设有国际业务部并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印度、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设有经营性子公司。通过多年的培育和探索,公司已建立了擅长海外业务的人才团队,积累了一定的海外经营管理经验,产品销售于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境外地区政治环境、经济政策、监管法规、市场状况、文化背景多方面因素与境内市场差异较大,贸易国之间的关系也复杂多变,公司境外业务的开展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及经营管理要求较高,存在因境外业务开展而引致的各项风险。 财务风险 应收账款风险: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7.65 亿元,占比较高,其中大部分是账龄在1 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发展前景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个别客户经营状况发生困难,则公司存在因应收账款难以收回而产生坏账的风险。 存货跌价风险: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4.03 亿元,存货规模较大。若未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竞争加剧导致产品滞销、存货积压等情况,将造成公司存货跌价损失增加。随着公司生产规模扩大,如果公司不能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和存货管理,原材料价格和产品售价在一定时期内大幅下降,可能导致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将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进而影响公司利润水平。 税率变化风险:公司及旗下多家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享受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果未来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公司及其子公司以后年度不能被持续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改按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风险 技术被赶超或替代的风险: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未来提升研发技术能力的竞争中,如果公司不能准确把握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技术开发方向决策上发生失误;或研发项目未能顺利推进,未能及时将新技术运用于产品开发和升级,出现技术被赶超或替代的情况,公司将无法持续保持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核心技术泄密风险: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自主研发积累了一系列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机密。如果未来关键技术人员流失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相关技术、数据、图纸、保密信息泄露进而导致核心技术泄露,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政策风险 公司所处化工新材料行业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可能由于政策变化,使得公司出现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内控风险 实际控制人控制力不足的风险。预计增发后,公司实际控制人最高持有公司26.34%的股权,股权占比相对较低,有可能导致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影响公司长远发展。 其它风险 股份解禁风险:公司IPO 有15,956.50 万股将于2024 年8 月解禁,若解禁股短期内集中抛售,会对公司股价带来较大波动。
圣泉集团(605589):酚醛树脂基本面有望好转 硬碳负极材料空间广阔
请总结该港股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业绩预览 预测2022 年Non-IFRS净利润同比增长10.8% 公司将于2023 年3 月16 日公布2022 年业绩。我们预测2022 年Non-IFRS净利润13.63 亿元,同增10.8%,Bloomberg一致预期13.04 亿元。 关注要点 在线业务关注利润指标,中长期定位是持续孵化优质IP和建造良好生态。 根据QuestMobile,公司旗下自有产品QQ阅读和起点读书2022 年平均MAU分别同比下降38.6%和25.7%,而2H22 两者的同比变化幅度分别为下降9.8%和增长8.7%,核心产品起点读书表现坚挺。我们认为,2022 年在降本增效战略下部分较低ROI的渠道结构性优化,而下半年免费阅读业务受宏观环境影响,广告需求或尚未完全复苏。我们预计,2022 年在线业务收入为44.78 亿元,同比下降15.7%;在2022 年相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收入指标的参考意义相对有限,而在线业务的利润在重视ROI下有望维稳;在线业务的重要性仍主要在于持续孵化优质IP,建立作家和读者的良好互动生态,维持阅文集团在上游IP供给侧的领先地位。 新丽传媒佳作频出,IP可视化运营持续推进。影视:新丽传媒剧集《玫瑰之战》和《卿卿日常》分别于2022 年8 月和11 月播出,其中根据爱奇艺官网,《卿卿日常》斩获破万热度。动漫画:动画《斗破苍穹》年番于2022年7 月31 日在腾讯视频播出,产能加速释放。我们预计2022 年版权运营业务收入为37.30 亿元,同比增长11%;同样考虑总额法或净额法记账差异,收入指标参考意义亦相对有限。我们认为,公司在IP可视化方面,影视和动画作品产出多部爆款,贡献IP三级升维的重要力量。 展望2023 年,内容常态化下版权运营业务有望加速发展。新丽传媒片单储备丰富,《庆余年2》《赘婿2》《大奉打更人》等呈现公司IP运营能力的产品有望上线;据报道,2022 年,腾讯影业组织架构调整,部分团队并入阅文集团,我们认为或贡献潜在利润增量。自2022 年11 月起,我们观察到,外部环境常态化趋势确立,行业主管部门中宣部的新一任领导班子逐渐到位,国产及进口游戏版号下发、剧集综艺排播上线、电影定档上映均逐步回归常态。我们认为,公司IP平台能力稳固,受益内容常态化,弹性可期。 盈利预测与估值 因在线业务调整和IP项目开发不确定性,下调2022 年Non-IFRS净利润5.3%至13.63 亿元,维持2023 年Non-IFRS净利润预测不变,引入2024年Non-IFRS净利润预测24.59 亿元。现价对应2023 年16.8 倍Non-IFRSP/E。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切换至2023 年Non-IFRS P/E估值,考虑行业估值中枢上移,上调目标价37.4%至58 港元,对应2023 年Non-IFRS P/E25 倍,49.7%上行空间。 风险 内容监管收紧,线上阅读用户增长及IP运营业务收入低于预期。
阅文集团(00772.HK):IP运营稳步推进 受益内容常态化弹性可期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本报告导读: 芯片子公司分拆上市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公司芯片业务发展。 投资要点: 芯片子公司分 拆上市有助于拓展融资渠道,推动公司芯片业务发展。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2-24 年EPS 分别为1.32/1.65/1.82 元,同比+51.58%/24.74%/10.87%。考虑到新显示新业务前景广阔,参考同行业给予公司22 年15xPE,给予目标价19.80 元。公司总市值197亿元,PB 为1.17,Q3 期末净现金105.49 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事件:公司计划分拆控股芯片子公司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至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本次分拆上市不会导致公司丧失对信芯微的控制权。本次分拆上市尚处于前期筹划阶段。 信芯微为显示芯片设计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显示芯片和MCU 芯片。 业务范围主要是显示芯片(大部分为TCON 芯片,包含少量画质芯片)以及MCU 芯片。信芯微为海信视像做芯片业务的子公司,根据此前海信芯片业务交流,我们预计信芯微22 年收入约为5-6 个亿;19 年年报披露信芯微净资产4.71 亿。 芯片子公司分拆上市有助于拓展融资渠道,推动公司芯片业务发展。 信芯微分拆上市有助于拓展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考虑到公司的收入和净资产情况,预计公司符合在科创板上市的条件。芯片对于研发投入要求相对较高,融资能力提升有望提升公司芯片业务竞争力,推动公司芯片业务发展。 风险提示:市占率提升放缓、面板价格波动、新显示新业务不及预期
海信视像(600060):芯片子公司融资渠道拓宽 推动公司芯片业务发展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电子+光伏板块持续首推芯碁微装。随着2022 年Q4 疫情放开消费电子有望复苏,芯碁微装Q4 订单及发货环比均有望回升。展望2023 年,PCB 设备从进口替代和技术替代两个方向继续成长;凭借在先进封装和IC 载板的客户拓展,泛半导体业务有望维持高速增长。光伏领域目前电镀铜行业技术路线确定性继续增强,预计上半年以中试线为主,后续规模化产线有望建设。当前位置建议重点配置。 半导体:关注手机链IC 公司后续修复机会。本周SiC、电子纸等板块表现较好,其行业自身有高成长,且相关企业(东尼、清越)拿到大单点燃板块情绪。本周多家公司发布业绩预告,芯朋微Q4 营收环比+20%左右,预计家电去库存接近尾声;韦尔全年利润预计同比大幅下降,且计提大额存货跌价(14 亿左右),不过公司Q4 库存已明显回落;聚辰、雅创业绩高增长。Q1 半导体需求进入淡季,后续可以关注1 月手机销售情况。若手机回暖,则压制产业链公司的存货跌价、营收下滑因素会有改善,带来业绩和估值的修复。建议关注:帝奥微、英集芯、芯朋微等。 汽车电子:光伏/充电桩/新能车三重增量,建议关注磁性元件可立克/京泉华/顺络电子。首个国内车企跟进特斯拉降价策略,问界部分车型降价3 万元等,市场担心车企将成本压力转嫁给上游产业链公司,行业利润中枢下移。当前阶段优选高景气磁性元件赛道,光伏/充电桩/新能车三重增量,建议关注可立克/京泉华/顺络电子。CES 展颠覆性创新关注轮边电机、电子后视镜、发光变色车身,板块性行情启动预计需关注后续销量恢复情况及4 月上海车展催化,另推荐23 年业绩有望修复标的长光华芯/永新光学/光峰科技。 消费电子:XR 检测设备产业催化行情,建议关注赛腾股份/智立方/杰普特等。近期市场持续挖掘苹果MR 产品细节,有望在春季发布会或者WWDC 大会上面世,上游生产线检测/组装设备产业链或迎来行情催化。一方面,MR 产品在传感交互提升下对检测/组装设备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苹果MR 一代产品在对XR 市场、应用与生态完成验证后,二代产品有望继续深入开拓消费市场,产线设备需求预计随终端销量增加而数倍提升。建议关注赛腾股份、智立方、杰普特等。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芯碁微装、帝奥微、英集芯、芯朋微、可立克、京泉华、顺络电子、长光华芯、永新光学、光峰科技、赛腾股份、智立方、杰普特。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行情修复不及预期,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MR 产品市场接受情况不及预期。
电子周观点:光伏景气首选新能源电子 关注手机IC复苏/XR检测设备机会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一、聚焦春运首周出行数据:民航最新单日客运量已接近19 年同期8 成。 1、铁路、民航客运量单日已接近19 年8 成。1)春运首周(1.7-1.13)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日均发送旅客3728.9 万人次(同比提升44.4%,较19 年下降48.2%)。其中铁路日均发送旅客660.0 万人次(同比提升25.7%,较19 年下降31.5%),民航日均113.3 万人次(同比提升34.5%,较19 年下降35.3%),公路日均2913.7 万人次(同比提升50.5%,较19 年下降51.2%),水路日均41.9 万人次(同比提升13.5%,较19 年下降48.0%)。2)日度数据看,旅客总发送量日环比持续提升,春运第8 天(1 月14 日),全国预计发送旅客4226.8 万人次(比2019 年同期下降45.9%,比2022 年同期增长57.2%),其中:铁路:日发送量由春运首日的601.8 万人提升至第8 天的819.4 万人(同比+37.1%),较19 年恢复比例由64.3%提升至79.0%。民航:日发送量由春运首日的97.6 万人提升至第8 天的133.3 万人(同比+55.4%),较19 年恢复比例由58.7%提升至76.6%。注:2019 年,国际+地区旅客量占比约11%,预计当前出境旅客恢复仍不足10%,推算国内民航旅客量发送量已达到19 年同期85%左右。 2、民航航班量:1)国内航班量恢复至19 年春运同期的9 成以上。农历口径下,春运第8 天(1 月14 日)全民航执行客运航班量12028 架次,恢复至2019 年的79.8%,其中国内航班量11752 架次,恢复至2019 年的94.5%。 2)近日平均票价同环比提升。1 月14 日,全民航平均票价同比提升35%,较19 年提升8%,农历春运口径,同比提升+29%,较19 年下降7%。近7日平均票价701 元,环比上周提升4%,同比提升26%,较19 年基本持平;农历口径下,较22 年春运同期提升21%,较19 年春运同期下降13%。3)机场看:旅客目的地恢复较快。美兰:日均航班量周环比提升22%,恢复至19年101%;三亚:日均航班量周环比提升6%,恢复至19 年105%。 二、行业数据跟踪:1、货运物流:本周全国货运物流环比提升,浦东、香港机场航空货运价格指数小幅回落。2、全球航空复苏进展:欧洲最新周度航班量恢复至86%,美国12 月旅客量恢复至9 成以上,亚洲区多地10-11 月国内旅客恢复9 成以上,国际恢复持续爬坡。 三、市场回顾。1、重点公司公告:1)达美航空:22Q4 盈利8.28 亿美元,23Q1 预计收入较19 年增长14%-17%。2)上海机场:公告收购免税资产部分股权,强化“机场+免税”融合发展。2、市场表现:本周交运板块上涨0.6%,跑输沪深300 指数1.7 个百分点。 四、投资建议:强调2023 年度策略:复苏主线双链条、主题投资两方向。 1、复苏主线双链条:出行链+快递物流。1)看好出行链:经典困境反转框架下重要投资机遇。其中,航空:高度更高、持续更久,大航看国航、强推三民航(华夏+春秋+吉祥)。机场:价值属性板块。我们近期重点推荐海南机场与美兰空港,持续推荐上海与白云机场。2)看好快递物流:经济复苏、消费回暖、物流畅通利于龙头企业提升盈利能力。a)顺丰控股:2023 年重要潜力标的,经济顺周期品种,预期复苏背景下,收入提速+成本优化+鄂州机场转运中心投产,基本面与主题共振。b)电商快递:我们强调行业不再具备价格战的基础这一重要判断,未来业务量的适度恢复有助于头部快递企业优化单票成本,进一步推动业绩释放。继续强推韵达、推荐圆通。c)持续推荐行业格局优化、受益于工业制造业预期率先回暖的大件物流服务商德邦股份。2、看好主题投资两方向:“一带一路”+国企价值重估。1)“一带一路”核心看点:2023 年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过往成果颇丰、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开启全新征程。精选标的:嘉友国际。2)国企价值重估:把握三条线索。我们重点推荐符合上述三条线索的大宗供应链龙头企业,强推厦门国贸、厦门象屿。 风险提示:人民币大幅贬值,经济大幅下滑,疫情冲击超出预期。
交通运输行业周报:民航旅客最新恢复至19年同期近8成 持续看好出行复苏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深耕粘胶纤维生产销售,布局碳纤维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多年以来公司深耕粘胶纤维行业,所生产产品包括粘胶长丝和粘胶短纤,占据粘胶纤维行业龙头地位;近年来公司开始布局碳纤维业务,预计公司碳纤维产品有望在23年实现放量,成为公司新业绩成长点。2022H1,粘胶长丝、粘胶短纤以及碳纤维三项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66.36%/29.20%/2.11%。 风电行业发展迅速,风机大型化驱动叶片碳纤维需求。受风电行业高速发展及风机大型化趋势影响,风电行业中的叶片对碳纤维的需求近年显著上升。 根据我们的测算,2025 年国内海上风机大丝束碳纤维市场空间达29 亿元,海外陆上及海上风机大丝束碳纤维市场空间达80 亿元,总风机大丝束碳纤维市场空间达109 亿元,22-25 年间市场空间CAGR 达82.28%,风机碳纤维应用需求前景广阔。 “吉林系”协同效应明显,公司产能扩张占据碳纤维市场。公司为吉林省国资委控制的碳纤维制造生产集团中的一员,“吉林系”目前已经实现从原丝到碳丝的全面覆盖。其中主要包括吉林碳谷、吉林化纤、吉林宝旌、吉林国兴等,公司未来有望受益于“吉林系”碳纤维产业群的协同效应,在碳纤维技术以及上游原丝供应方面受益。产能方面,2023 年公司将拥有1.2 万吨/年碳丝产能,“吉林系”总计将拥有11 万吨/年原丝产能,4.4 万吨/年碳丝产能以及1.2 万吨/年碳纤维复材产能。 投资建议:预计22-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6/2.37/3.62 亿元,同比增长+112.6%/+1356.8%/+52.8%,对应EPS 为0.01/0.10/0.15 元。考虑到公司具备远期成长能力,至2025 年碳纤维业务产能有望进一步释放,我们给予公司2023 年61 倍PE 的估值目标,对应目标股价为5.87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周期性风险、产业转型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安全生产风险
吉林化纤(000420)首次覆盖报告:粘胶长丝龙头 碳纤维业务乘势而上
请总结该港股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预测2022 年盈利同比增长16.0% 我们预计公司2022 全年收入同比+11.1%,对应2H22 收入同比+13.0%;我们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16.0%至83.1 亿元,对应2H22 归母净利润同比+17.4%,主要由于公司费用支出控制得当及汇兑收益影响。 关注要点 2H22 延续稳健销售增势,茶饮料及果汁饮料表现亮眼。我们预计公司2H22 收入同比+13.0%,环比1H22 有所提速。根据中金零研数据,2022年7-11 月公司包装水/茶饮料/果汁饮料商超渠道销售额同比+4.3%/+45.9%/+16.1%,考虑2022 年商超渠道受人流下降影响较严重,我们预计公司全渠道动销或表现更优,具体看1)包装水:我们预计包装水2H22 收入同增5.7%,疫情对水品类仍造成较大扰动,其中3Q22 动销良好并帮助消化渠道库存,实际动销表现或好于表观;2)茶饮料:我们预计2H22 茶饮料收入同增仍超过50%,主要受益于东方树叶、茶π等产品延续亮眼表现。3)果汁饮料:我们预计2H22 果汁收入同增超20%,优于行业平均及公司1H22 表现,主因果汁品类相对景气及公司产品力过硬,同时春节较早带来“CNY”备货收入前置亦有贡献。此外公司运动饮料2H22 收入于疫情扰动下或仍为低单位数增长,其他新品由于资源分配受限亦仍有承压。 成本压力显现,良好费用管控驱动收入稳增。考虑公司低价原材料于1H22基本消耗完毕,我们预计2H22 毛利率或同降约3.6ppt至54.3%,成本压力显现。但公司经营提效及费用合理管控下,我们预计2H22 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有望下行,充分对冲成本压力,净利率有望维持平稳微增。叠加2H22因人民币兑港币贬值仍有望录得汇兑收益,我们预计2H22 净利润同增约17.4%,2022 年报表净利率有望超过25%。 2023 年销售增长保持审慎乐观,原材料价格下行及费用投入提升下盈利或同样保持稳健增长。展望今年外出消费场景复苏利好包装水、运动饮料等销售增长,但考虑疫情或有第二、三轮次高峰,口罩等个人防护或仍影响即饮消费,全年销售表现或因此仍有波动,但茶饮料强劲增长有望延续,我们预计公司整体收入增速温和提升。PET等原材料价格下行有望舒缓成本压力,尽管考虑公司有望在核心品类增加费用投入,净利率水平仍有望维持。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股价对应2023/24 年45 倍/37 倍市盈率。考虑公司费用管控良好,我们小幅上调2022 年盈利预测2.1%至83.1 亿元,基本维持2023 年盈利预测不变并引入2024 年盈利预测112.5 亿元;维持目标价52 港元,对应53/44 倍2023/24 年市盈率及18%的上行空间,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风险 原材料价格仍维持高位,疫情反复,竞争加剧。
农夫山泉(09633.HK):茶饮延续强势表现 净利率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请总结该港股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投资要点 2023 年春节澳门客流恢复明显,行业有望迎来复苏。疫情来澳门客流下滑较大,短期行业承压明显,客流恢复为板块短期复苏核心。 2020 年来受出行政策影响澳门客流大幅下滑,仅为疫情前20%水平。2023 年春节澳门客流迎来明显复苏,根据澳门特区发布消息,春节假期除夕至初三四天,澳门共录得24.47 万入境旅客人次,日均旅客数达6.12 万人次,较去年黄金周大幅增长277%,四天人均旅客较2022 年12 月增长387%。 公司多元化布局领先,有望受益行业结构转型。澳门多元化发展方向明确,2021 年9 月,《横琴粤港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博彩业应充分体现适度多元发展的总体策略。在政策号召下,博彩公司纷纷加大对非博彩业务的投入。公司明确提出对澳门多元化发展的支持,协助澳门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休闲及商务旅游目的地的长远发展目标。公司非博彩板块业务居于行业领先地位,会展奖励旅游、酒店、零售及娱乐等业务多元发展。2021 年公司非博彩业务收入占比超30%。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短期客流恢复明显,公司多元化布局领先,有望受益行业结构转型,预计2023-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55、15.44 亿美元,对应PE 为57.16/20.56 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经济复苏低于预期;非博彩项目转型低于预期;海外博彩竞争激烈;外汇管制收紧风险。
金沙中国有限公司(1928.HK)事件点评:澳门客流恢复 业务复苏开启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 Q4 单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9.15-41.15 亿元,同比增长212.9%-228.9%,环比下降26%-29.6%。Q4 归母净利润环比下降主要系12 月硅料价格博弈影响公司硅料销量,但公司单吨净利依然维持高位。公司包头1 期10 万吨、2 期10 万吨新产能预计将分别在2023 年Q2、年底投放,年底预计公司硅料产能将到30.5 万吨。 公司硅料品质优势明显,2022 年累计签订长单128.58 万吨,在手订单饱满。 事件 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预计2022 年归母净利润190-192 亿元,同比增长231.94%-235.44%,其中Q4 单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9.15-41.15 亿元,同比增长212.9%-228.9%,环比下降26%-29.6%。 简评 四季度业绩环比下降主要系12 月硅料价格博弈影响公司硅料销量,但公司单吨净利依然维持高位。参考公司已投放产能,预计Q4 公司硅料产量约为3.2 万吨,但12 月开始硅料价格快速下降,硅片厂推迟采购导致公司产生了部分库存,因此预计Q4 公司硅料销量约为2-2.2 万吨,对应公司硅料单吨净利约为18 万元/吨,维持高位。 包头新产能持续投放,行业地位稳固。截止2022 年底,公司硅料年产能已经达到10.5 万吨,包头1 期10 万吨新产能预计将在2023 年Q2 投产,包头2 期10 万吨产能也已经完成能评批复手续,预计在2023 年底投产,预计年底公司产能将到30.5 万吨。 公司硅料品质优势显著,在手长单饱满。电池技术向N 型转型对硅料品质要求进一步提升,而公司致密料目前已经能够满足N 型电池理化指标要求。基于品质优势,2022 年以来,公司累计签订了硅料长单128.58 万吨,按照算术平均测算,对应公司2023 年硅料在手订单约为22.69 万吨,足以覆盖今年公司硅料有效产能。 投资建议:公司是一线硅料龙头,硅料品质卓越,成本优势领先,在手订单充足,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0.6、102.2、111.6 亿元,对应1 月20 日收盘价PE 分别为5.6、10.5、9.6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硅料产能快速释放。2023 年硅料新产能投放较多,如果短时间内硅料产能快速释放并且快于需求增速,可能导致硅料价格大幅下跌,影响公司业绩;2、光伏终端需求不及预期。组件需求可能受到疫情反复、需求疲软影响而不及预期;产量端可能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限电、疫情反复等影响不及预期,进而影响公司相关业务出货量及盈利能力;3、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硅料主要原材料为工业硅,若由于限电等因素导致工业硅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公司硅料成本可能上涨,影响盈利能力。
大全能源(688303):硅料价格博弈影响12月销量 盈利水平维持高位
请总结该行业板块定期评述的主要内容
复苏新起点,重点布局医药板块2023 年机会。2023 年1 月医药生物行业上涨5.47%,同期沪深300 收益率上涨7.37%,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 约1.90%,位列31 个子行业第17 位。除医药商业下跌0.64%,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化学制药、中药、医疗器械分别上涨9.35%、7.06%、4.51%、4.43%、4.11%。12 月中旬全面放开以后,各地感染人数迅速达峰并度过重症高峰,尽管面临疫情反复及居家隔离的可能,但全面放开的趋势下,复苏预期持续,1 月复苏行情持续演绎,其中三类企业表现亮眼:1)创新产业链,1 月在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创新药海内外进展、CRO/CDMO 优异业绩密集披露下,高成长的创新产业链回暖明显,我们认为2023 年有望持续表现;2)消费医疗,复苏预期下民营医疗服务、消费属性的药品和耗材预期持续修复;3)常规受损严重的诊疗及药品。 尽管医药板块在10 月迎来修复,当前板块仓位仍旧偏低,2022Q4 A 股基金(偏股型&灵活配置基金) 前十大重仓医药板块比占比12.34%(环比上升2.83pp),扣除医药基金后占比4.42%(环比上升0.01pp)。扣除医药基金后医药板块低配 4.23% ,配置占比较2022Q3 仅上升0.09pp。结合当前医药基本面、基金持仓、估值等情况,我们持续看好2023 年开始的医药慢牛行情,“复苏”与“防疫”仍将是医药中期的两条主线,2月将继续侧重复苏。看好医疗服务、连锁药店、常规疫苗、血制品、常规诊断等板块的修复。2 月重点关注Q1 可能带来基本面业绩或事件性催化的细分方向,例如医疗新基建的落地、诊疗及消费复苏数据的验证、连锁药店的业绩持续、特色原料药的业绩改善等。 此外考虑新冠流感化趋势,相关疫苗、药物、自我诊疗预计长期持续,可能在业绩、逻辑上不断催化板块行情,持续关注新冠疫情变化。 业绩预告收官,期待2023 年持续复苏。1 月共有238 家医药上市公司披露年度业绩预告,实现增长的有144家,94家出现亏损。其中46家增速中位数达到100%以上,50-100%有42 家。其中三类公司业绩表现亮眼:1)受益疫情,包括中药、疫苗、检测、药店、CDMO、原料药等企业。2)高景气赛道的优质个股,2022 年在不考虑新冠影响下,部分CRO/CDMO、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持续实现亮眼业绩表现。3)经营拐点和改善的个股,前期市场关注度较低的部分仿制药、中药龙头公司实现业绩明显的反转与改善。2023 年在复苏预期的持续演绎下,高成长赛道的回暖、企业经营拐点的改善有望持续。 医药持仓仍处于历史低位,建议积极把握布局窗口期。2022Q4 A 股基金(偏股型&灵活配置基金)前十大重仓医药板块比占比12.34%(环比上升2.83pp),扣除医药基金后占比4.42%(环比上升0.01pp)。扣除医药基金后医药板块低配4.23%,配置占比较2022Q3上升0.09pp。2022Q4 基金持有市值前十大的医药个股为: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泰格医药、药明生物、康龙化成、恒瑞医药、通策医疗、智飞生物、同仁堂,较2022Q3 前十新增药明生物、通策医疗。持有市值前十大的医药个股中有4 家为CRO/CDMO 板块企业,以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疫苗等、创新药等优质龙头,优质赛道持续受到资金青睐。2022 Q4 持仓基金数排名靠前的个股为: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爱尔眼科、恒瑞医药、药明生物、泰格医药、人福医药、智飞生物、康龙化成、华东医药,相比Q3 新增药明生物、人福医药、华东医药。基金持仓增持金额前五的医药个股为:药明生物、人福医药、康龙化成、通策医疗、金域医学,多重底部明确,医药牛市可期,建议积极把握长期价值区间。 2 月重点推荐: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爱尔眼科、泰格医药、康龙化成、通策医疗、新产业、康泰生物、海吉亚医疗、安图生物、普洛药业、百克生物、锦欣生殖、南微医学、奥锐特、百诚医药、同和药业、华兰股份。 中泰医药重点推荐1 月平均涨幅6.30%,跑赢医药行业0.83%,其中康泰生物+16.52%、药明康德+15.12%、普洛药业+12.81%、泰格医药+10.97%、海吉压医疗+10.63%、新产业+10.19%、康龙化成+9.12%、药明生物+9.02%、安图生物6.53%,表现亮眼。 行业热点聚焦:(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发布;(2)Aβ单抗lecanemab(商品名:Leqembi)获批上市;(3)《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六十六批)》(征求意见稿)发布;(4)《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发布;(5)BTK 抑制剂泽布替尼(百悦泽)、非共价BTK 抑制剂Jaypirca(pirtobrutinib)获FDA 批准上市;(6)《2022 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发布。 市场动态:2023 年1 月医药生物行业上涨5.47%,同期沪深300 收益率上涨7.37%,医药板块跑输沪深300 约1.90%,位列31 个子行业第17 位。本月医药商业下跌0.64%,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化学制药、中药、医疗器械分别上涨9.35%、7.06%、4.51%、4.43%、4.11%。以2023 年盈利预测估值来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4.1 倍PE,全部A 股(扣除金融板块)市盈率约为15.3 倍,医药板块相对全部A 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57.3%。以TTM 估值法计算,目前医药板块估值25.9 倍PE,低于历史平均水平(36.5 倍PE),相对全部A 股(扣除金融板块)的溢价率为34%。 风险提示:政策扰动风险、药品质量问题、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医药板块2月月报:医药持仓仍旧低位 业绩预告密集披露 积极把握复苏主线
请总结该创业板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业绩简评 2023.1.31 公司发布公告,预告2022 年归母净利4.45~4.75 亿元,同比增长86%-98%;扣非归母净利4.3~4.5 亿元,同比增长88%~96%。 分季度,4Q22 归母净利0.95~1.25 亿元,同比增长21%~59%,环比-14%~+13%;扣非归母净利0.9~1.1 亿元,同比增长24%~51%,环比-16%~+3%。 经营分析 4Q22 预计营收环增个位数,其中工业金刚石环比小幅下降、培育钻环增。 培育钻4Q22 预计销量环增,均价环比持平(3Q22 环跌20%+),收入环增双位数。工业金刚石下游4Q22 为淡季,价格、销量预计均环比跌个位数,毛利率随价格下跌环比小幅下降。 4Q22 疫情影响,装机速度受放缓、生产进度放缓。截至2022 年末预计公司六面顶压机数量约980 台、单Q4 装机约30 台,1-3Q22 单季度分别装机87/100/150 台。4Q22 主要各地疫情感染达峰节奏不一,公司扩产所需要的铰链梁及其他零配件供应链受到影响、扩产进度较此前计划放缓。生产方面,河南地区11 月中下旬疫情、预计较满产状态少生产1-2 批次产品(单批次生产周期15-20 天,Q3 最多生产6 批次)。 展望2023 年,预计扩产加速、价格企稳,业绩望延续快增。预计公司2023 年内新增装机1000 台、扩产提速(2022 全年扩产约370 台),预计新增压机绝大部分投入培育钻生产。价格方面,根据我们跟踪的LGDeal 全球培育裸钻批发价数据,总体延续2022 年9 月以来的企稳态势,23 年1 月截至26 日较上月均价跌个位数。公司作为HTHP 龙头,具备技术&渠道优势,其毛坯出厂价波动预计小于中游批发环节、价格相对坚挺。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压机保有量、扩产速度领先的HTHP 龙头,望凭借技术&规模化优势降本增效,23-24 年业绩望延续快增。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 年公司EPS 分别为3.20/5.13/7.23 元,对应PE 分别为43/27/1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募投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培育钻价格下跌,终端需求培育不及预期。
力量钻石(301071):4Q22净利延续快增 23年培育钻望加速扩产
请总结该行业板块简评的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 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对于新能源车市场而言,中短期内,该通知将推动公共领域新能源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长期来看,本次试点探索形成的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将有利于新能源车远期空间进一步打开。 对于充换电体系而言,根据通知中的计算方法,目前国内公共领域充换电服务能力仍有较大缺口,充换电体系建设速度将明显加快。其中,换电站由于更高的折算系数和更大的单站供电功率,将明显受益。 事件: 2022 年2 月3 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目的是鼓励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提高充换电服务体系保障有力,并且促进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试点期为2023—2025 年。 简评 新能源车在公共领域渗透率有望迎来加速,远期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按照《通知》:①北京、广东等11 个省级行政区为第一类试点单位,区域内试点城市车辆推广数量力争达到10 万辆;山东、山西等11 个第二类试点单位区域内试点城市车辆推广数量力争达到6 万辆;海南、云南等14 个第三类试点单位区域内试点城市车辆推广数量力争达到2 万辆。 ②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其中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力争达到80%。 一方面,根据商联会市场信息,2022 年国内商用车领域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10.2%,较之试点要求的公共领域(与商用车大部分应用场景重合)8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本次试点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和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整个新能源车市场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充换电服务能力缺口巨大,换电站建设在试点政策中明显受益按照《通知》,要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服务保障能力要显著提升,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 充换电服务能力缺口巨大。根据我们的测算,2022 年,国内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77.79 万台,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标准车)为147.32 万台。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仅为0.53:1,充换电服务能力缺口巨大。 换电站享受政策红利。一方面,《通知》中指出,支持换电、融资租赁、“车电分离”等商业模式创新是本次试点工作重点任务。另一方面,换电站折算方法为总功率/50kW,高于换电站折算方法的总功率/60kW,并且单个换电站拥有更高的供电功率,更有利于各个试点单位快速建成《通知》要求的充换电服务能力。 推荐标的:瀚川智能;山东威达;博众精工 风险分析 (1)应收账款坏账的风险:换电设备制造是重资产行业,随着各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若宏观经济或行业发展出现系统性风险,导致下游客户发生经营困难或公司合作关系出现不利状况,可能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或无法回收的情况。 (2)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的风险:换电设备制造属于智能装备制造业,行业供需状况与下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速紧密相关,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变化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下游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有一定的波动性,从而可能对新能源汽车、换电站等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产品的需求造成影响。 (3)下游产业政策变化风险:换电领域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化对公司具有较大影响。近年来,综合规模效应、技术进步等因素,相关部门发布一系列关于新能源财政补贴的政策,财政补贴由基金的全面补贴转为择优式补贴。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财政补贴政策逐年调整,如果相关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锂电设备系列报告:公共车辆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推进 换电站建设有望持续受益
请总结该金融工程期货日报的主要内容
美联储2月加息2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鲍威尔表态承认消费端通胀已经有所缓和但仍处高位(商品价格因供应链压力缓解而通胀预期下降,房租引发的通胀预期未来几个月或仍上升但很快将下降,但核小服务通胀因就业市场劳动力供给紧张和平均时薪增速仍处相对高位而仍难确认下降趋势),美联储正在讨论再加息几次后暂停加息,而没有探索暂停加息后再重启加息的可能性。彭博社解读认为美联储或将于3月和8月议息会议再分别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提升至5%-5.25%,而这与2022年12月点阵图预期2023年终点利率为5.1%一致。英国央行2月加息50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并预计英国经济2023年萎缩0.5%和2024年萎0,25%,在利率前指引中放弃7在必要时将做出“强有力的”回应的措辞,使市场预期英国央行3月放缓加息25个基点。欧洲央行2月加息50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拉加德表示3月亦将加息50个基点并评估后续加息路径,而2022年12月行长拉加德称2023年将有3次加息50个基点,使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加息周期或将很快结束,但是部分欧洲央行官员表示5月仍可能加息50个基点目2023年不会降息。美国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517万远高于预期和前值,劳动参与率为62.%高于预期和前值,失业率为3.4低于预期和前值,平均时薪同比增速为4.4%低于预期和前值,叠加1月IS非制造业PHI为55.2高于预期和前值,使CE利率期货预期美联储加息终点利率升至5%以上,即3月和5月或分别加息25个基点,美元指数震荡偏强而令贵金属价格承压。因此,预计贵金属价格或宽幅雷荡偏弱,关注伦敦金1830-1840附近支撑位,建议投资者短线轻仓逢高试空主力合约。
贵金属日评: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远超预期 关注欧元区12月零售销售情况
请总结该行业板块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 2022 年在需求不振的背景下,浮法玻璃行业持续下行。本报告从供需和周期视角研判2023 年浮法玻璃行业趋势,重点回答了全年竣工预期以及对应玻璃需求、玻璃行业冷修及复产预期及供给规模、玻璃周期波动规律以及此轮周期价格研判等问题。此外,报告还对浮法玻璃行业龙头公司旗滨集团、信义玻璃进行研究,2022 年底,龙头公司在强预期推动下快速反弹,展望全年仍有较大空间。 摘要: 1)回顾2022 年,需求不振供给收缩,行业筑底完成: 2022 年地产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5%,严重拖累当年玻璃需求,玻璃库存持续增加,价格持续下降,行业出现亏损。下半年起,行业冷修加速,全年冷修产线达42 条,远高于过去几年平均水平,产量也达到过去七年来的首次负增长。2022 年11 月起,在供给收缩的影响下,库存开始回落,价格有所提高。 2)对于2023 年玻璃行业趋势,本报告核心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竣工增速如何以及不同增速下玻璃需求是多少? 通过对历年来竣工面积与新开工面积的分析,我们认为在乐观情况下,2023 年竣工面积增速有望达到9.13%。玻璃安装处于地产施工流程后期,其需求量与当年竣工面积高度相关,2023 年竣工面积增速0%/10%/20%情景下, 对应玻璃产能需求分别为14.74/16.22/17.69 万t/d。 第二,供给端2023 年冷修及复产规模如何? 在产产线中,10 年以上窑龄产线占比达到9.17%、9-10 年窑龄产线占比17.40%,若竣工需求预期未兑现,玻璃产能供给仍有收缩空间。在目前冷修的产线中,2022 年由于玻璃价格持续下降,大量产线由于亏损而被动冷修,冷修前运行时间超过8 年的产线占比仅为36.47%,此外冷修窑炉大多集中在2022 年三、四季度,考虑冷修周期,我们判断冷修产线2023 年复产的比例不会超过50%。 第三,从周期维度看玻璃价格会上涨至什么水平? 研究通过搭建玻璃行业毛利率模型,测算不同时期玻璃行业平均毛利率水平,以示行业周期规律。2008 年-2022年15 年间,玻璃行业共经历4 轮周期,每轮周期时间约3-4 年。通过复盘周期,我们认为2023 年玻璃行业有望迎来上行周期,毛利率提升幅度将受到下游竣工需求的直接影响。若竣工面积增速恢复至0%-10%,玻璃行业毛利率有望恢复至2016-2018 年平均水平,约为20%,在高成本和低成本情景下玻璃价格分别提升至2220 元/吨、1777 元/吨。 3)标的推荐: 旗滨集团:公司浮法玻璃业务在区位、燃料混烧、石英砂自供等方面具备优势,相比行业平均水平单箱成本低15 元左右;此外随着光伏玻璃需求的快速增加,公司积极向光伏玻璃领域拓展。公司合计产能有望突破1 万t/d,快速发展成为光伏玻璃行业第二梯队公司。预计公司2022/2023/2024 营收130.84/181.08/238.43 亿元,同比-10.22%/38.4%/31.67%;净利润13.60/24.96/30.00 亿元,同比-67.88%/83.57%/20.19%。 信义玻璃:公司为国内最大的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合计产能达2.8 万t/d,在区位、产线规模、燃材料价格方面具备优势。公司亦是汽车玻璃全球替换市场中最大的中国出口商。此外,公司拥有信义光能等多家联营企业,未来随着我国光伏组件需求的持续增加,光伏玻璃市场将不断扩大。预计公司2022/2023/2024 营收209.14/230.40/238.94 亿元, 同比-16.62%/10.16%/3.71% ; 净利润39.71/59.83/66.96 亿元, 同比-57.97%/50.67%/11.91%。 风险分析:地产竣工面积增速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玻璃产能收缩不及预期。
浮法玻璃系列报告(一):从供需和周期视角研判2023年浮法玻璃行业趋势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板块市场回顾 本周(2/6-2/10)交运指数上涨0.7%,沪深300 指数下跌0.9%,跑赢大盘1.6%,排名10/29。交运子板块中航运板块涨幅最大(2.3%),快递板块跌幅最大(-1.3%)。 行业观点 快递:快递揽投量环比持续改善,德邦股份2022Q4 盈利大幅改善。春节假期后快递揽投量迅速回升,2 月4 日至2月10 日,邮政快递揽收日均3.35 亿件,环比增长1%;邮政快递投递日均3.51 亿件,环比增长33%,本周投递量恢复较快。2022Q4 顺丰控股预告扣非归母净利为13.9 亿元-15.9 亿元,同比-8%~+6%;韵达股份预告归母净利为5.4 亿元-7.4 亿元,同比-22%~+6%;申通快递预告归母净利为0.5 亿元-1.2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德邦股份预告归母净利为2.9 亿元-3.2 亿元,同比+144%~+168%。伴随全国多地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消费潜力释放,将刺激快递业务量的强劲复苏。价格战监管持续,叠加资本开支高峰或已过去,产能跟业务量更加匹配,盈利有望持续释放。推荐顺丰控股,关注德邦股份。 物流:化工物流龙头业绩增长确定性强,ToB 供应链需求广阔。化工物流具有高门槛,监管趋严供给受限,需求端稳定增长,龙头业绩增长确定性强。制造业升级对ToB 生产性供应链物流需求增加,重视系统投入、强管理的企业将胜出。1 月12 日兴通股份公告以支付现金的方式竞得中船万邦 51%股权及中船万邦15,400 万元债权,交易对价为29,281.06 万元。通过本次交易,公司船舶数量将达到 31 艘,运力规模将达到 37.84 万载重吨,其中可以从事国内沿海散装化学品船运输的船舶为 20 艘,运力规模为20.86 万载重吨,约占国内沿海化学品船舶市场运力规模的15.66%,资产规模、市场份额进一步上升,有效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推荐宏川智慧、盛航股份。 航空机场:春运民航客流恢复加快,韩国恢复中国公民短期签证。2023 年春运自1 月7 日开始至2 月15 日结束,共计40 天。1 月7 日-2 月10 日(春运前35 天),民航累计发送旅客量4802 万人次,约为2019 年农历同期的75%,恢复速度加快,反映节前客流分散,节后客流集中特点。春运前35 天估算国内航线出行日经济舱平均票价为855 元,较2022 年农历同期增加25%,较2019 年农历同期下降11%。据韩联社,韩国政府决定从11 日起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赴韩短期签证,预计有望推动相关国际航线复苏。受疫情反复影响,2022 年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海航控股、华夏航空、海航控股、山东航空等8 大航司合计预亏约1356 亿元-1501 亿元;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等3 家机场合计预亏49.1 亿元-53.9 亿元,厦门空港归母净利润0.21 亿元-0.31 亿元,保持盈利。预期2023 年起航司机场业绩将持续改善。中长期航空需求终将恢复增长,且航空业将出现供需增速差,叠加票价市场化业绩将大幅反弹;国际客流恢复后,国际枢纽机场投资价值将凸显。推荐吉祥航空。 航运:油运长期供需好转逻辑不改。集运:本周CCFI 环比+2.08%,同比-68.1%;SCFI 环比-1.16%,同比-80.3%。油运:本周BDTI 环比-2.7%,同比+77.1%;BCTI 环比+39.1%,同比+47.8%。干散货运输:本周BDI 环比-3.1%,同比-59.9%。 伴随全球经济复苏,油运需求逐步恢复,供给端受老旧船舶拆船、环保政策、新订单有限、船台产能等影响受限,建议关注油运复苏机会。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超预期风险,油价上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价格战超预期风险。
交通运输产业行业研究:快递揽投量环比持续改善 韩国恢复中国公民短期签证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 本周政策情况: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惠州限售放松。 本周央行23 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指出,拓展民企“第二支箭”支持范围,推动金融机构增加民企信贷投放;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地方层面,本周惠州限售放松,德州、吉林等地公积金放松,柳州按揭放松,利率下限降至3.7%。 本周基本面情况:成交、推盘持续复苏,二手成交延续节后增长。根据房管局及克而瑞数据,本周39 城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上升29.7%,同比下降6.7%(同比基数为22 年春节后同期,下同),2 月前16 天日均成交同比下降9.0%(同比基数为22 年2 月除春节外日均成交面积,下同);本周12 城二手房单周成交环比上升19.8%,同比上升36.9%,23 年2 月前16 天日均同比上升43.8%。分城市来看,本周新房成交一线中上海、广州环比分别增长31.0%、21.2%,二线中长沙、济南环比分别增长92.5%、74.0%,表现较好。推盘方面,11 城单周推盘面积环比上升6.7%,23 年2 月前16 天推盘面积同比上升7.9%。 本周土地情况:土地成交边际上行,溢价率维持低位。23 年第7 周商住土地成交面积环比上升32.0%,出让金环比上升267.8%,溢价率为2.4%。23 年前七周(截至23 年2 月12 日),累计商住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0.7%,出让金同比上升13.2%。 开发板块观点:成交持续改善,强投资销售或超市场预期。本周新房及二手房成交环比均有所回升,春节后20 天39 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22年同期下降11%,12 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上升40%,市场情绪及成交存在一定边际改善。求是杂志文章提出,房地产对经济增长、就业、财税收入、居民财富、金融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维持行业平稳发展,探索发展新模式是23 年房地产行业的主基调,考虑到08 年14 年周期底部需求端政策均有突破,当前政策值存在较大进一步放松空间,强投资强信用房企将表现出更强的规模业绩弹性,推荐关注板块及优质房企的投资机会。 本周物业观点:板块小幅下跌,估值仍处低位。A 股开盘第三周,恒生指数下跌2.2%,物业板块平均下滑0.6%,其中央国企龙头上升0.5%,民企龙头下跌1.1%,物业板块整体动态PE10.1x,处于20 年以来4%分位。 风险提示。基本面不及预期,包括行业政策面改善力度不及预期;融资收紧;供给侧改革出清影响情绪,对于市场情绪产生扰动。
房地产及物管行业23年第7周周报:成交持续改善 强投资销售或超市场预期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事项: 东鹏饮料发布2022 年业绩快报,业绩超预期。预计22 年实现营收85.01 亿元,同比+21.84%;归母净利润14.42 亿元,同比+20.87%;扣非归母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24.67%。单Q4 实现营收18.57 亿元,同比+31.01%;归母净利润2.76 亿元,同比+40.34%;扣非归母净利2.88 亿元,同比+142.31%;归母净利率14.88%,同比+0.99pct,扣非归母净利率15.5%,同比+7.1pcts。。 评论: 网点高增叠加春节提前,Q4 营收再度提速。22 年疫情扰动下公司全国化招商仍稳步推进,预计全年网点增幅约30%,支撑Q4 终端动销稳健;同时,公司生产自动化程度及组织效率较高,12 月感染过峰阶段公司生产备货仍正常进行,叠加今年春节提前,渠道补库积极,Q4 营收增长再度提速。其中,预计西南、华中等返乡大省增速领跑整体。 Q4 扣非净利率大幅改善,预计主要受益于成本回落及费率下行。毛利端,22Q4 公司主要原材料PET、白砂糖现货价格分别同比下降7.9%、1.3%,结合21Q4、22Q4 公司锁价均较少,预计成本回落可较好兑现至成本,叠加规模效应释放进一步增厚毛利率。费用端,虽然22Q4 公司进行了世界杯费用投放,但21Q4 公司大幅计提冰柜费推升费用率3-4pcts 致费率基数较高,叠加Q4 疫情封控及感染过峰,差旅等费用投放预计有所节约;此外,预计财务、管理费用优化亦有增厚。 年内经营向好,前瞻布局未来。新年以来随着物流人流进一步改善,公司终端动销旺盛,部分地区渠道反馈终端动销达30%+,渠道库存快速去化。预计23 年在网点继续扩张、单点产出修复支撑下营收有望同比提速,成本下行带来业绩弹性。同时,在全国化扩张顺利的同时,公司前瞻布局未来,一是大咖、金罐等新品向省外重点城市试点或铺货,并积极摸索电解质水、油柑柠檬茶等新品,以扩充产品矩阵,未来接力驱动增长;二是公司拟围绕核心主业,以不超过21 亿元人民在境内外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的投资,加强产业链合作协同,保障关键资源供应,增强公司全球竞争力。 投资建议:成长性持续验证,重申“强推”评级。结合业绩快报,我们上调公司22-24 年EPS 预测至3.60/4.81/6.11 元(前次为3.46/4.76/6.04 元),现价对应PE 为55/41/32 倍。我们在前期报告《高成长优选,上调目标价至240 元》中,强调了公司为大众品板块高成长优选标的,当前公司业绩再超预期,高成长性持续验证。年内成本继续下行、新品推广顺利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及产业链收购落地等,均有望形成进一步催化,维持目标价240 元,对应24 年PE 约40 倍,重申“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复苏、新品推广、原材料成本回落不及预期。
东鹏饮料(605499)2022年业绩快报点评:业绩超预期 高成长持续
请总结该港股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2022 年预计录得股东净亏损13.0-15.0 亿元 众安在线2 月17 日发布盈利预警,初步审阅显示2022 年股东净亏损为人民币13.0-15.0 亿元,相当于2H22 人民币6.8-8.8 亿元的净亏损。公司预计的股东净亏损差于我们预期(2022 年:8.48 亿)。导致全年净亏损的原因主要是投资收益大幅下降及美元汇率上升导致的美元计价债券汇兑损失。 但公司也提到22 年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COR)同比改善。考虑到22 年的投资承压和汇兑亏损及23/24 年的承保改善,我们调整2022/2023/2024年 EPS 至RMB-0.89/0.48/0.68(此前:RMB-0.58/0.44/0.65)。维持DCF估值法得出的目标价HKD20,但下调评级至“持有”(此前:买入)。 投资收入下滑导致利润承压 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和IFRS9 准则的实施是导致公司投资收益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受上述因素影响,公司2022 年上半年的保险业务总投资收益率已同比下降3.2pcts 至0.3%,盈利也从2021 年上半年股东净利润7.6 亿元下降至2022 年上半年股东净亏损6.2 亿元。公司预计新会计准则实施导致2022 年股东净利润减少约人民币10.0-12.0 亿元。此外,美元计价债券的汇兑亏损也是导致盈转亏的原因之一,2022 年上半年的汇兑亏损超过人民币3 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元升值导致的债券汇兑亏损为未实现损益。 2022 年COR 同比改善 公司披露的3Q22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显示,1-3Q22 财产险COR 为99.4%,较2022 年上半年同口径的99.2%小幅上升,但仍保持了承保盈利。 我们认为公司增加直销渠道保费的举措有助于费用率下降,公司也表示2022 年COR 同比改善。根据偿付能力报告,3Q22 的直销渠道签单保费为35.3 亿元,较2Q22/1Q22 的21.4/17.8 亿元有较大幅度增长。尽管直销渠道获客会导致营销费用短期增加,但客户复购产品时公司所需投入的营销费用将大幅减少,长期看有助于费用率下降。此外,直销渠道获客也助于提高客户粘性,增加客户的复购率。 非保险业务预计短期将持续亏损 我们认为科技业务持续的研发投入及虚拟银行获客费用会导致非保险业务短期扭亏的可能性减小。境内科技输出业务2022 上半年受外部环境影响,交付延期和拓展受阻,但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有利于科技业务增长的恢复。公司目前交易于1.98x 2023E PB,股价已高于我们的目标价,下调评级至“持有”。 风险提示:上行风险:医疗险保费大幅增长,非保险业务亏损收窄;下行风险:医疗险保费增长乏力,COR 恶化。
众安在线(6060.HK):预计22年股东净亏损13.0-15.0亿元
请总结该行业板块投资策略的主要内容
政策面、资金面搭台在先,务必重视经济数据向上改善弹性 去年底以来,稳增长、宽信用的政策预期叠加资金面共振驱动银行β行情,年初至今外资净流入银行板块值得重点关注。伴随疫后经济复苏、宽信用成效逐步显现,我们相信从实体企业报表修复到银行估值修复是确定性事件。节奏上重点关注PMI、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及居民消费等核心经济指标景气度变化,其隐含的需求修复预期也将领先于银行基本面表现,务必重视经济数据向上改善的弹性。 基本面改善不会缺席,营收增速有望于下半年迎底部反转 预计2023年银行基本面压力逐步好转,节奏上下半年优于上半年。我们判断银行基本面从2Q23开始改善,全年信贷景气度、息差收窄幅度、资产质量压力都会好于2022年。 一方面,疫情逐步成为历史,需求回暖是趋势,银行信贷投放有望迎来向上景气度,告别2022年“想投但无处可投”的窘境。需要注意的是,本轮经济修复以大型投资主体拉动在先,随后将逐步传导至中小微企业、零售消费领域;另一方面,过去两年来掣肘银行估值的地产风险也在有预期、有措施、有计划地化解,预计2023年不良生成基本保持稳定,近年来上市银行主动、前瞻计提的拨备更是有效应对经济周期的底气。站在当前时点,1Q23以按揭为主的贷款集中反映重定价影响后,2Q23息差有望渐趋企稳,下半年稳步改善带动营收增速底部反转。 顺势而为,看好银行,把握信贷复苏传导链条,现阶段重点聚焦小微主线 信贷景气度和找资产能力的分化是决定α个股的关键。以信贷修复传导脉络为锚,把握“大对公-小微企业-零售消费”逻辑,短期聚焦小微业务主线,优选:1)长期深耕本土客群、成长逻辑清晰并形成护城河的优质农商行(首推常熟银行、瑞丰银行,包括无锡银行、沪农商行);2)市场机制灵活、区域活力充沛、利润贡献多元的优质城商行(首推苏州银行、宁波银行)。伴随零售端逐步回暖、基本面边际改善,关注:牌照优势齐全、综合化经营出色、高效融入新经济客群的优质股份行(首推兴业银行,包括平安银行、招商银行)。 风险提示:稳增长成效低于预期,经济修复节奏低于预期;房地产、城投平台等不良风险暴露。
2023年春季银行业投资策略:顺势而为 迎银行基本面和估值的双拐点之年
请总结该金融工程期货日报的主要内容
信息分析: (1)截至2 月17 日,工业硅行业库存略微增加400 吨,至223010 吨;三地港口库存开始去化,最新库存降至112000 吨;工厂库存增加400 吨至111010 吨。 (2)百川盈孚消息,2 月13 日至2 月17 日中国工业硅周产量为6.22 万吨,环比上周下降0.48%。 (3)百川盈孚消息,云南怒江地区硅厂得到下周一开始增加限负荷的消息,将有硅厂因此减产停炉,开工率继续下降。 逻辑:宏观面上,美国非农数据超预期,同时1 月美国CPI 数据略超预期,支撑美元指数反弹。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偏正面,市场对后续地产需求回升预期较强。产业供需面来看,受新疆地区增产影响,工业硅短期产量回落幅度不大,不过近期云南再传限电消息,云南怒江地区硅厂得到下周一开始增加限负荷的消息,云南地区工业硅产量将继续回落。需求方面,多晶硅产量高增带动金属硅需求增长,同时有机硅价格开始企稳反弹,有机硅单体厂利润持续改善,后续地产回暖对有机硅需求将会有提升。库存方面,工业硅行业库存近期开始下降,后续有望持续去库。近期工业硅期货价格有所回落,主要是因为期现价差存在套利空间,导致期货盘面抛压较大。同时近期煤价下跌,工业硅成本在丰水季存在继续下滑的空间。近期伴随着终端需求的恢复,工业硅现货价格已经企稳,后续随着地产需求的改善以及消费旺季的来临,工业硅现货价格存在继续回升的基础。 操作建议:逢低做多 风险因素:云南供应减量不及预期;有机硅需求回升不及预期
有色产品每日报告-工业硅观点:云南怒江限电加剧 工业硅现货价格表现坚挺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2023 年2 月23 日,酒鬼酒在深圳召开2022 年度经销商大会。 投资要点 渠道与终端双管齐下,强化消费者培育 渠道端来看,公司推行优商团队,近三年千万级以上客户数增长111%,未来公司将从产品配额、费用改革两方面加强对市场运行、价格体系的管控,主线产品总量配额制,同时保证价格全国一盘棋,总费用投入加大、C 端投放加大以深入品牌打造。终端来看,2020 年起酒鬼酒进行核心终端建设,目前拥有581 家专卖店,近三年核心终端数量、专卖店数量分别增长240%、163%,专卖店逐步成为核心渠道,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强核心网点的建设,“百城千店”工程下计划建立1000+专卖店,5000+形象店,10 万+核心店,通过终端建设直接触达消费者,做好馥郁香文化内涵的宣导、“13526”工艺的传播,及差异性、稀缺性的品牌宣传。 内参力求价值回归,红坛深入打造大单品 产品方面:1)公司发布多款内参文创产品及54 度经典内参产品,以做精品、限配额的形式进行文化赋能,提升本品的价格与价值,2022 年底以来内参销售公司发布多条控货、限额通知,同时2023 年将继续注重圈层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强化C 端运营,内参价值回归决心足。2)通过宴席打造、21个样板市场的打造及消费者培育闭环,实现红坛大单品的放量,2023 年红坛考核目标较去年翻一番。全国化方面:1)做牢基地市场,管理团队深入聚焦,以湖南、河南、山东、江苏、广东为核心,着力扩大基地市场规模。2)做强高地市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市场持续做好样板市场打造,在扩大全国化布局的同时注重实现精细化管理。 盈利预测 我们看好公司全国化扩张,2022 年是内参全国化扩张初步尝试,既有经验亦有教训。当前公司渠道库存环比继续改善,内参批价有望持续回升,红坛大单品有望放量。我们预计2022-2024 年EPS 分别为3.33/4.16/5.44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46/37/28 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内参增长不及预期、省外扩张不及预期、红坛放量不及预期等。
酒鬼酒(000799)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总结反思向前进 稳扎稳打新阶段
请总结该行业板块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市场在犹豫什么?我们判断,目前市场多数观点为:1)家居板块经历22Q4 的整体估值修复后,当前股价已兑现23 年业绩预期的大部分行情。因此,23 年初以来家居板块再现补涨行情,而去年估值修复较多的公司股价涨幅相对较小。2)由于当前家居购买需求以年前积压需求为主,市场担心本轮需求复苏的可持续性。 把握股价催化三要素(政策预期、地产销售、业绩改善),本轮上行逻辑始于政策预期,表现将是业绩改善。我们在22 年11 月提出:“重视家居本轮估值修复,展望2023 年,家居作为大件可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仍有较大回补空间;盈利端,利润率随着成本压力趋缓、企业降本增效亦有望逐步改善”。我们依然维持以上观点,认为值得我们重视本轮估值修复的核心因素仍是业绩。虽然家居板块22Q4 整体估值已明显修复,但对比2008 年、2020 年的板块表现,我们认为家居板块在经济复苏环境下的业绩改善阶段收益更为可观。 行业景气正在回升,重申看好板块1 年+维度基本面趋势向上。据我们近期渠道调研反馈,行业景气正在回升:1)在年后线下消费活动快速回暖的背景下,渠道客流&成交率均有复苏,其中装修公司客流恢复明显、零售门店也有回升。2)消费降级现象或有但我们认为环比22 年已有好转,而后如果经济环境进一步复苏,我们预计全年消费力尚可。 3)活动力度方面,2 月开门红叠加3 月315,促销时间长、力度大。 经历了22 年行业景气深幅调整,从厂家到经销商到终端的全链条信心显著提升,促销活动通过做大客单值摊薄固定费用,我们预计对终端盈利影响有限。 第一层看订单、第二层看地产、第三层看需求,看好23 年需求回补空间和时间。我们认为,消费以“人”为基石,地产环境的变化对行业供需有阶段性影响但非决定性要素,而驱动行业发展的底层因素依旧是需求。回顾20 年疫后复苏,家居行业景气延续至3Q21,且4Q21-1Q22 家居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仍保持了双位数收入增长;我们判断20-21 年期间家居行业经历了两轮需求回补,即疫情压抑的即时需求(改善需求为主)以及延迟进城的城镇化需求。基于此,我们看好23 年改善需求+城镇化需求回补空间和时间(暂不考虑政府主导的旧改需求): 1)改善需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8 平方米(同比+2.1%),而据住建部数据,2020 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6 平方米;如果我们以2019 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019 年底城镇人口/2020 年底城镇人口测算,得到2020 年人均面积为39 平方米,也略低于19 年39.8 平方米。我们认为主要因20 年突发疫情显著压抑了改善型需求,且这一需求在21 年快速释放,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提升至41 平米(对应2019-2021CAGR 为1.5%)。2)城镇化,2020-2022 年新增城镇人口 分别为1794 万人、1205 万人、646 万人,城镇化率分别提升1.18pct、0.83pct、0.5pct,对应2020-2022 年新增城镇化进程带来的住房需求分别约6.92 亿平米、4.94 亿平米、2.65 亿平米。我国2022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22%、2021 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6.7%,而对比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从60%提升至70% 阶段,年均城镇化率仍保持0.6%~0.9%的年均升幅。因此,我们认为这部分延迟进城的城镇化需求也或将在23 年有所回补,叠加改善需求释放,有望对全年家居需求形成一定支撑。 看好家居板块23 年“消费复苏+地产复苏”双beta 预期,有望再迎业绩和估值双击。维持行业“看好”评级,投资建议把握三条主线:1)线下消费复苏预期下,重点推荐整装渠道占比较高的定制龙头【欧派家居】、【志邦家居】、【索菲亚】、【金牌厨柜】,软体公司推荐【慕思股份】、【喜临门】、【顾家家居】,建议关注直营占比高的【尚品宅配】、【我乐家居】,关注线下场景复苏的家居卖场龙头【美凯龙】、【居然之家】。 2)竣工修复预期下,大宗业务放量确定性较高,建议关注to B 弹性标的【江山欧派】、【皮阿诺】、【王力安防】。3)渗透率逻辑下,建议关注受益于智能化趋势的国产卫浴龙头【箭牌家居】、智能安防龙头【萤石网络】。 风险因素: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风险。
家具行业专题研究(普通):家居专题系列二:需求可持续 上行逻辑依然健康
请总结该港股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公司预测盈利同比增长40%-45% 公司公布正面盈利预告:公司预期2022 年归母净利润相比2021 年7.86 亿港元水平同比增长40%-45%,符合我们的预期。 关注要点 2022 年增长主要来自于原料药板块。公司公告说明有关预期增长主要由于2022 年原料药销售额同比2021 年大幅增加超过150%。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原料药板块收入同比增长198.8%至10.85 亿港元,主要由于咖啡因销售额同比增长277.8%。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56.3%,同比下降3.5 个百分点,主要系原料药占比同比提升,而其毛利率低于制剂。 2023 年至今公司仿制药产品开发进展顺利。1)1 月5 日,公司公告其取得非洛地平缓释片(5mg)以及拉考沙胺注射液(20ml:0.2g)注册批件,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2)1 月19 日,公司公告其多索茶碱获批成为上市制剂使用的原料药;3)1 月30 日,公司公告其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获批,为国内第三家,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4)2 月2 日,公司公告取得奥硝唑注射液(3ml:0.5g)以及硫辛酸注射液(24ml:600mg)注册批件,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5)2 月6 日,公司公告其替硝唑获批成为上市制剂使用的原料药,奥硝唑注射液(6ml:1.0g)注册批件,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6)2 月20 日,公司公告其取得盐酸鲁拉西酮片(40mg)注册批件,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截至2023 年2 月,公司共有96 个产品进入国家基本药品目录。根据公司公告,2023 年3 月1 日起国家医保局正式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 年)》,其中公司的拉考沙胺注射液(20ml:0.2g)首次获纳入国家基药目录中协定期内谈判药品部分,用于癫痫患者部分性发作的联合治疗;另外,布南色林片获调入常规西药部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2022 和2023 年收入预测不变,但考虑到原料药板块占比提升所带来的毛利率影响,我们分别下调2022 年和2023 年公司净利润预测3.5%至11.24 亿港元(+43.1%YoY)和3.3%至13.51 亿港元(+20.2%YoY)。 我们首次引入2024 年净利润预测16.09 亿港元(+19.1%YoY)。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4 年10.3/8.7 倍市盈率。考虑到港股医药板块估值中枢提升,我们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5.30 港元目标价,对应11.6 倍2023 年市盈率和9.8 倍2024 年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13.0%的上行空间。 风险 新产品销量不及预期;集采中标结果不及预期。
石四药集团(02005.HK):净利润符合预期 原料药板块同比快速增长
请总结该港股公司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投资亮点 再次覆盖敏实集团(00425)给予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29.00 港元,对应23E/24E 14.2x/11.4x P/E。理由如下: 全球外饰件龙头,电池盒业务发力期待戴维斯双击。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外饰供应商,从金属饰条、塑件和铝件(即传统业务)起家,逐步拓展电池托盘和智能外饰业务(即新业务)。2018 年以来公司传统业务放缓和新业务爬坡导致收入增速趋缓、业绩短期波动。我们认为,公司凭借工艺和客户资源优势储备充沛定点,随外部扰动减缓和订单交付,传统业务稳健发展、电池盒业务逐步上量,业绩有望逐步回归高增态势,预计2H22 营收/净利润增速重回30%以上。 CTP 方案推动全球电池盒行业扩容,材料、工艺和客户资源构筑护城河。CTP 技术推动电池盒行业量价齐升,公司自研高性能结构铝材,双线布局挤出拼焊和一体化压铸技术,工艺领先。公司前期发力海外市场,与主流平台化车型绑定;加速拓展国内自主和新势力客户,与宁德时代合作切入特斯拉供应链,1H22 在手订单超600 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我们认为,公司电池盒业务兼具订单储备和技术优势,长期有望规模降本增厚盈利空间,中性预期下我们预计2022/2025 年分别实现营收20/91 亿元,2022-2025 年CAGR 为67%,展现较强成长性。 “现金牛”传统业务稳健增长,毛利率企稳回升。公司传统业务收入体量较大且合资客户占比较高,市场担忧合资客户销量下滑会拖累公司业绩增长。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公司在传统业务龙头地位稳固,超千亿元在手订单支撑业绩增长;长期来看,海外业务头部客户份额稳健,国内业务受传统/合资品牌销量下滑影响有限,且智能外饰/一体化结构件有望贡献增量业绩,中性预期下2022-2025 年营收增速有望达11%;伴随毛利率承压因素缓解,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 我们与市场的最大不同?市场担忧公司传统业务体量大、电池盒业务竞争激烈、客户结构偏弱,我们认为公司传统业务深度绑定头部客户,预期稳健增长;电池盒业务海内外布局充分,充沛订单倍数规模化交付和利润爬坡。 潜在催化剂:CTP 技术渗透加速,新客户拓展超预期,大额订单落地。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2-24 年EPS 分别为1.29 元、1.72 元、2.16 元,CAGR 为29%,对应13.8x/10.2x/7.9x 现价P/E。采取SOTP 估值方式,给予公司29.0港元目标价,对应23E/24E 14.2x/11.4x P/E,较当前股价有40%上行空间。 风险 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行业内竞争加剧拉低产品单价;铝材价格高位震荡。
敏实集团(00425.HK):全球外饰件龙头 电池盒放量迎接戴维斯双击
请总结该金融工程期货周报的主要内容
债市观点:近期债市情绪整体偏强,10Y 国债收益率下行至2.86%,就近期债市的波动情况来看,下行幅度较为明显。债市情绪偏强或受经济修复以及财政发力预期调整的影响较大。从政府工作报告以及财政预算草案上看,和预期相比,今年财政力度或相对温和,且近期财政发力也有所放缓,这对市场情绪可能也有所带动。财政发力放缓或形成一定预期差,但是也需要关注财政发力放缓背后的逻辑。当前财政发力的放缓,尤其是节奏上的放缓,其背后更多不是空间的约束,而或是经济修复后对于财政发力强度和必要性的考量。目前来看,财政强刺激可能性虽然较低,但是托底必要性仍在,如果经济修复明显不及预期,那么财政发力或也将再度加速。因此伴随近期利率的明显下行,后续对于利率进一步下行的幅度可能也不宜高估。 期市关注:上周国债期货市场延续偏强表现,多头入场动力整体仍然较强,不过部分多头也开始呈现一定止盈。近期在收基差动能带动下,多头入场动力持续较强,并且呈现出,在收基差多头带动以及价格持续上行的态势下,一些偏短期博弈多头也跟随明显增仓的现象。而空头方面情绪整体较弱,缺乏持续入场表现。值得注意的是,伴随节后国债期货的持续偏强表现,当前基差已基本回到正常水平,而部分或受基差带动入场的多头也有一定止盈表现,入场动力或有所减弱。 操作建议:趋势策略:交易性需求多头关注止盈。套保策略:空头套保可关注基差回落后的建仓机会。基差策略: T2306 基差收敛关注止盈。曲线策略:关注跨品种做阔。 风险因子:1)经济复苏超预期;2)资金面大幅收紧
中信期货固定收益(国债)周报:财政发力呈现预期差 但也需关注其背后逻辑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行情回顾 本周电子(申万)板块指数周涨跌幅为-2.42%,在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中排名第7。电子行业(申万- -级)指数跑赢上证指数0.53pct,跑赢沪深300指数1.53pct。电子行业PE处于近五年22.0%的分位点,电子行业指数处于近五年50.0%的分位点。行业每周日平均换手率为1.56%。 CPO作为新一代的光电子集成技术,得到全球科技巨头广泛的关注与布局。 共封装光学(CPO, co-packagd optics)是-一种新型的光电子集成技术,它将激光器、调制器、光接收器等光学器件封装在芯片级别上,直接与芯片内的电路相集成,借助光互连以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功率效率。在今年刚刚召开的光纤通信会议(OFC)会议上, CPO技术路线成为- -大热点,博通、Marvell介绍了各自采用共封装光学技术的51.2Tbps的交换机芯片,思科也展示了其CPO技术的实现可行性原理。目前,亚马逊AWS.微软、Meta.谷歌等云计算巨头,思科、博通、Marvell IBM、英特尔、英伟达、AMD.台积电、格芯、Ranovus等网络设备龙头及芯片龙头,均在前瞻性地布局CPO相关技术及产品,并推进CPO标准化工作。 算力时代传统可插拔光模块功耗制约凸显,CPO降本增效迎发展良机。如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复杂应用需求的发展,正不断提高对数据中心中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诸如谷歌、Meta、亚马逊、微软或阿里巴巴等计算巨头数万台交换机的部署,正在推动数据速率从100GbE向400GbE和800GbE更高速的数据链路的方向发展,通过铜缆传输数据的功耗攀升日渐成为传统可插拔光模块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而CPO技术路径通过减少能量转换的步骤,从而降低功耗。与传统的光模块相比, CPO在相同数据传输速率下可以减少约50%的功耗,将有效解决高速高密度互连传输场景下,电互连受能耗限制难以大幅提升数据传输能力的问题。与此同时,相较传统以II_V材料为基础的光技术, CPO主要采用硅光技术具备的成本、尺寸等优势,为CPO技术路径的成功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数据中心中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流量为CPO主要驱动力,2027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54亿美元。 根据CIR的市场报告,在CPO发展之初的2023年超大型数据中心CPO设备收入将占CPO市场总收入80%,因此CPO的部署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数据中心交换速率的推动。CIR认为交换速率将在2025年达到102.4Tbps时代,届时可插拔收发器将被逐渐淘汰。除近期ChatGPT掀起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热潮驱动外,同样具有低延迟、高数据速率需求的VR和AR,未来也有助于激发CPO需求,预计2027年CPO整体市场收入将达到54亿美元,而其上游CPO光学组件销售收入有望在2025年超过13亿美元,到2028年进一步增长至27亿美元。 建议关注: (1)探索硅光技术的国产光芯片IDM厂商:长光华芯、源杰科技、仕佳光子;(2)硅光芯片集成高速光引擎、硅光器件等项目在研厂商:天孚通信;(3)硅光领域布局的光模块厂商: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博创科技、亨通光电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持续下行、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美国制裁进一一步加剧、流动性风险等。
电子行业周报:算力时代传统光模块功耗制约凸显 CPO降本增效迎发展良机
请总结该金融工程期货早报的主要内容
原油 日评 国际原油期货周四收高,沙特和俄罗斯开会讨论如何加强市场稳定,受此消息影响,油价反弹。 1、JODI数据显示,沙特1月原油出口量增加至766万桶/日,去年12月为744万桶/日。沙特1月原油产量环比增加1.8万桶/日达到了1045万桶/日。此外,受加拿大、伊拉克、俄罗斯和巴林等主要产油国产量下降影响,1月全球原油产量下降了36.5万桶/日至七个月低点,为连续第三个月下降。 2、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表示,预计今年将把原油加工量从当前的92.2万桶/日提升到120万桶/日,加工量的提升将来自墨西哥六家活跃炼厂,以及该公司位于德州的Deer Park炼厂。墨西哥能源部长称,Olmeca炼厂将帮助墨西哥在2024年实现汽柴油的自给自足,该炼厂将于7月开始加工原油。 3、沙特官方媒体周四称,沙特能源部长于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讨论了全球石油市场以及OPEC+维护市场平衡和稳定的努力。双方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议,确认了对OPEC+去年10月决定的承诺,即在2023年年底前将产量目标削减200万桶/日。 4、新加坡ESG公布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当周,新加坡成品油库存全面攀升,其中中质馏分库存绝对值最高,升至2021年11月以来最高,轻质馏分和重质六分库存升至几周高点。 5、雪佛龙计划将来自委内瑞拉的原油出口增加近一倍,上个月雪佛龙从委内瑞拉出口原油的速度为10万桶/日,目前该公司敦促委内瑞拉政府清理马来开波湖的沉积物,以便油轮能有更大的载重量。2022年11月政府向雪佛龙颁发了六个月的许可证。 6、担心有更大幅度的下挫,本周以来石油生产商、银行和对冲基金增加了元还有看跌期权的购买,CME数据显示上周五4月美国原油期货看跌期权成交量交前交易日增长逾30%,从周五到周三成交量进一步攀升超过60%,美原油期货期权未平仓合约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之比为2022年8月以来最高。 7、欧洲ARA地区成品油总库存周度下滑,其中燃料油降库幅度近10%,汽油、石脑油、柴油也都降库,航空煤油小幅累库。 8、“俄罗斯港口的出口和俄罗斯石油买家的进口已经不匹配,”咨询机构分析师称,“这意味着水上石油数量增加,而且考虑到有限数量的油轮可用于运输石油,如果这些油轮没有卸货,那么这将导致出口和产量下降。”Vortexa数据显示,全球水上原油大约有12亿桶原油,这是2016年以来同期最高。 观点: 周四欧洲央行迫于高通胀再次加息50基点,摩根大通等11家银行联合向第一信托银行存入300亿美元,以缓解目前的银行业危机。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略有缓和,两大产油国讨论当前的油价走势被认为是一种利多,油价止跌反弹。然而当前形势下并能作出油价将会趋势上涨的判断,持续紧缩格局下类似硅谷银行的冲击是否会再度发生 产油国并未作出新的减产承诺,俄罗斯原油和成品油的运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海上浮仓也因此增加,这也是一种供应偏过剩的迹象,否则买盘就将吸收浮仓。我们需要看到更多的积极信号,以WTI为例前期的支撑已经演变为阻力,建议投资者暂时观望。 沥青 日评 1. 现货:周四沥青现货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明显下调,国内山东、华北以及华东地区沥青现货价格大幅下调50-100元/吨。山东地区参考市场价格3530-3820元/吨;华东地区参考市场价格3750-3970元/吨。 2. 基差:周三BU2306日盘收于3605元/吨,山东基差70;华东基差345,整体基差有大幅走强。 3. 产量:据隆众,供应端,周四国内沥青总产量共计7.96万吨,日环比减少5.53%。根据对96家企业跟踪,2022年2月份国内沥青总产量为206.4 万吨, 环比 下降增加19.31 万吨或10.32%;同比增加50.86万吨或32.7%。 4. 供需:周内,山东地区科宇石化近期转产渣油;华东地区阿尔法日产稍有提升,但整体来看区内供应变动不大;华北地区河北伦特大装置、河北凯意石化装置生产,区内供应有所增加;西北地区美汇特地炼本周转产渣油,供应有所降低。需求端,下游需求整体偏弱。 5. 观点:近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行,沥青现货价格随之下调,盘面价格大幅走跌,整体基差。沥青社会库库存加厂库库存持续累库,叠加下游终端需求整体偏弱,短期预计沥青偏弱震荡运行需进一步关注原油价格波动。
能源化工早班车:恐慌情绪略有缓解 紧缩周期对风险的担忧仍将打击市场信心
请总结该创业板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公司高度关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2 月2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两个目标:2025 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35 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根据公司官网3 月3 日的新闻,在近期多次投资者交流会上,公司总裁王东提到,《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公司是建设数字政府的主力军,也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公司将借助规划的强劲动力,按照“2522”整体的框架布局,力争实现六个“率先”。 力争六个“率先”。一、公司要保持信创优先,在数字政府建设领域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率先构建基于全信创体系构建数字政务整体解决方案;二、公司要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应用,力争率先在数字政务领域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化、市场化发展。公司正在酝酿成立包括业内专家学者在内的数据治理研究院,重点开展数据算法、分析模型、数据资产化、证券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三、公司要率先探索数字政务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提出更多的高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四、公司力争率先打造数字政务领域“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样板。五、《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基于目前公司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成果和试点应用实践,力争率先实现无人驾驶和北斗在城市治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六、《规划》鼓励引导资本规范参与数字中国建设,构建社会资本有效参与的投融资体系。公司率先开展政企数字经济合作新模式,通过共建数字经济产业园、共同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金、共同设立数字经济建设运营服务合资企业、投资落地区域总部、设立本地化运营服务法人企业等具体方式深度开展合作,目前效果显著,也给公司带来大量市场机会。 国家数据局的建立带来发展机遇。公司认为,《规划》带来的最重要的机会来自两个:一是数据资源体系的建设,即未来数据要素资产的定价及交易环节,二是探索数字与经济、数字与治理深度融合。另根据新华社3 月7 日新闻,根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我们认为,《规划》、国家数据局的建立体现了国家对于数字经济、对于数据资源的重视,作为数字政府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有望乘政策东风获得较大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的建设需求有望为公司业务带来较大增量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9/3.58/4.48 亿元,EPS 分别为0.55/0.70/0.88 元,给予2023 年动态PE40-44 倍,6 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28.00-30.52 元,维持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毛利率下滑;现金流恶化。
数字政通(300075):力争实现六个“率先” 为建设数字中国贡献力量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2022 年归母净利润超过我们预期 公司公布22 年业绩:收入96.08 亿元,同比+0.8%;归母净利润6.03 亿元,同比+9.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24 亿元,同比-1.7%。原材料价格回落、投资收益影响,收入低于我们预期,归母净利润超过我们预期。 分季度看,1Q-4Q22 公司分别实现收入23.53/22.70/26.28/23.57 亿元,分别同比+4.4%/-13.2%/+9.4%/+4.5%;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21/1.11/2.00/1.71 亿元,分别同比-2.0%/-46.1%/+99.4%/+38.9%。 发展趋势 铝塑膜业务快速增长。公司22 年收入同增0.8%,增长有所放缓,我们认为主要受疫情影响。分业务看,1)铝塑膜:22 年收入同增90.8%至6.96亿元,销量同增89.9%至4209 万平米,客户持续拓展,产能快速爬坡。 2)其他业务:22 年收入同比下滑2.8%至89.12 亿元,商贸业务下滑较多,但PET 瓶及瓶胚、皇冠盖及标签业务分别实现8.3%/7.2%的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顺利传导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压力。 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盈利能力。公司22 年毛利率同比下降0.6ppt 至20.6%,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但4Q22 毛利率同比提升1.7ppt 至20.3%,改善趋势已建立,一方面得益于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另一方面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期间费用方面,22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稳定在12.7%左右。投资收益贡献,公司22 年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0.47ppt 至6.3%。 铝塑膜业务有望持续高增长,传统主业有望恢复。1)铝塑膜:铝塑膜可被应用于软包锂离子电池及钠离子电池中,我们认为随着下游新能源电池行业扩容、软包电池渗透率提升,铝塑膜行业有望保持快速扩充,紫江企业客户优势及技术优势领先,产能端持续快速扩张,未来铝塑膜业务的快速增长在塑造公司新的成长极的同时带动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传统主业:我们认为2023 年包装行业需求有望持续复苏,公司作为包装行业的领先企业,客户优势及规模优势显著,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此外,PET 等原材料价格呈现下降趋势,仍有下降空间,公司成本压力有望明显缓解,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盈利预测与估值 考虑原材料价格波动,下调2023 年收入8%至104.8 亿元,下调EPS 9%至0.45 元;引入2024 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4 年EPS 同增13.5%至0.51 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4 年分别12/11 倍市盈率。维持跑赢行业评级,考虑盈利预测调整、估值切换,维持7.00 元目标价,对应2023/2024 年分别15/14 倍P/E,较当前股价有26%的上行空间。 风险 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紫江企业(600210):22年净利润同增9.0% 铝塑膜业务增长亮眼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事件:3 月14 日晚中国中免董事会会议公告审议通过《关于投资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后称“中服”)的议案》,决定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出资12.28 亿元人民币增资中服以实现持有49%股权。 中服是中国免税行业重要玩家,尤其是当前市内免税店的主要竞争方。 中服当前拥有各类免税项目29 个,其中包括12 家市内免税、1 家离岛免税及数家口岸及其他免税店。其中12 家市内免税店均为国人归国免税店,能够满足国人出境游归国后180 天内免税品购买需求,场景较为稀缺,与中免主要的市内免税店场景——外国人出境形成错位竞争。 双方后续协同效应或主要体现在供应链整合方面。中免成为中服的重要股东后,双方供应链有望进行初步整合。我们认为在香化品类方面,中服有望借助中免供应链降低成本;精品品类方面,中服则将补足自身精品品类缺陷。双方供应链整合后将有助于中服净利率提升。 通过投资中服形成战略同盟,中免有望成为市内免税政策的主要受益方。当前市内免税店主要玩家为中免及中服,各踞外国人出境、国人归国两大场景,但受制于场景缺失、限额较低等原因,市场散而不强。但市内免税店系贯穿“十四五规划”的“促消费”举措,存在提额扩容政策预期。通过投资中服形成战略同盟,一旦市内免税店有新政落地,中免或成为主要受益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海南客流的逐步恢复、疫情管控放开、国际航线的恢复有利于旅游零售行业市场规模扩张再次提速。中免市场地位稳固,随着海口国际免税城业绩持续爬坡、三亚海棠湾一期二号地于2023年投入运营,公司将重新进入市场份额提升通道,中长期看好中国中免作为旅游零售龙头受益跨省及出境游的逐步恢复。维持2022-2024 年盈利预期为50.25/132.31/154.44 亿元,对应2022-2024 年PE 估值为77/29/25 倍。边际改善有望逐步释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等。
中国中免(601888):投资中服公司49%股权 布局市内免税方兴未艾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投资要点: 慕思股份是专注健康睡眠的床垫行业领军企业。公司创立于2004年,专注健康睡眠领域,主要产品为床垫及床架,品牌定位中高端。公司寝具产品矩阵完善,已树立健康睡眠专业品牌形象;并延伸沙发、定制等品类,收入业绩稳步增长。2021年实现收入64.81亿元,同比+45.6%,实现归母净利润6.86亿元,同比+28.0%;2018-2021年收入及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26.7%/46.9%,2021年床垫、床架核心品类收入贡献77.3%,分别占比49.7%/27.7%。 渗透率提升+更换周期缩短,国内床垫行业持续扩容。随着床垫更换周期的缩短和床垫渗透率的提升,存量房床垫更新需求成为床垫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经测算2022年软床及床架出厂规模883亿元,床垫渗透率约为52%,更换周期约为9-10年,对比美国85%左右的渗透率和6-7年更换周期仍有明显增长空间。对标美国市场,地产进入成熟期后,翻新需求支撑行业稳定的需求增长。预计2025年出厂规模增长至1075亿元,2022-2025年出厂规模CAGR为6.8%,2025年存量需求占比将达到54%。 床垫具备标准化和专业性的产品属性,易于行业集中度提升。2021年中国床垫市场CR4约为17.5%,对比2020年美国CR4约45.4%,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床垫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生产具有规模效应;同时床垫影响睡眠体验和健康,具备一定专业性,品牌更易形成质量背书,利于头部企业通过生产效率、品牌和营销优势提升市场份额。 公司深耕内销,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全案营销能力打造品牌力。公司是最早发力大规模营销的家居品牌,从大规模铺设线下广告和打造品牌视觉锤起步,延伸品牌主张和价值,形成差异化竞争,并抓住流量红利推进数字化转型,塑造领先的品牌力。广告投放效果不断优化,并灵活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引入君致咨询,将进一步强化中国高端床垫领导者品牌形象。公司持续的营销投入提升品牌力,毛利率水平领先行业,2018-2021年公司床垫平均毛利率为59.0%,较可比公司平均值高20pct以上。 整合全球先进材料,打造差异化产品,引领行业趋势,布局完善产品系列和品类矩阵。公司基于研发能力,持续推出新产品与创新材料,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极致产品体验,2019-2021年研发费用率持续提升。公司从床垫单品拓展到健康睡眠解决方案,整合智能技术,迭代升级智能自适应睡眠健康系统。床垫产品矩阵布局完善,风格及目标客群多元化,并延伸沙发、餐桌椅和V6定制家具等新品类,套系化销售提升客单价,与装修公司和设计师的合作有助于前置流量入口及获客。 强化数字化生产能力,建立高效生产力。东莞工业4.0产业基地巩固供应链优势,通过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有效提升生产效率、节省人工成本,公司2021年人均创收89万元,同比增长19.6%,处于行业较高水平,生产人员占比45.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体现领先的数字化生产能力。 多元渠道共同发力,立体式渠道强化获客能力。公司以传统线下经销为重心,后拓展电商、直供等多元化渠道, 打造立体化渠道网络, 2021 年公司经销、直营、直供、电商渠道分别占比69%/7%/10%/14%。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专卖店门店数超5600家,形成完善的线下终端销售网络,并通过全面的经销商管理体系和激励政策提升经销商质量,强化总部政策的落地能力。2015年以来,公司持续拓展多元化渠道;电商渠道拓展顺畅,2018-2021年电商收入CAGR为38.4%。线下经销渠道构成稳固存量盘,持续拓展新渠道,构建多元化获客能力。 床垫市场持续扩容,是易于跑出大公司的黄金赛道,行业头部品牌集中度持续提升。公司深耕内销,通过差异化营销和产品打造,稳固树立寝具领域中高端品牌形象;延伸沙发、V6定制等新品类,助力客单价拉升,前置流量入口;持续优化数字化制造,人效行业内领先。2023年家居行业Beta端改善确定性较强,公司坚持品牌向上,管理积极优化,终端套餐化打法提升产品性价比,增速向上修复。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2/8.42/10.32 亿元, 分别同比+0.8%/+21.6%/+22.6%。对应PE为23x/19x/1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慕思股份(001323):专注健康睡眠系统打造 中高端床垫市场领军品牌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 招行2022 年利润稳定高增,资产端结构持续改善助力息差超预期企稳,对公房地产不良集中暴露下资产质量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展望2023 年,经济复苏主线下,地产需求侧恢复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复苏都将利好营收,消费类零售贷款资产质量的好转和房地产风险的持续出清也将持续增强市场信心,期待经济复苏和地产风险化解的利好逐步展现在基本面的改善上,推动估值回升。 事件 3 月24 日,招商银行披露2022 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47.84 亿元,同比增长4.08%(9M21:5.3%);归母净利润1380.12亿元,同比增长15.1%(9M21:14.2%)。4Q22 不良率季度环比上升1bp 至0.96%,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下降4.9pct 至450.79%。 简评 1、利润增长再提速,ROE 持续高位稳定,招行稳健的盈利能力持续印证。招行2022 年营收同比增长4.1%,其中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7%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净利息收入的增长主要由规模驱动,截至2022 年末,招行资产规模突破10 万亿元,居股份行同业首位,非息收入方面,受债市波动影响,净手续费收入和其他非息收入分别同比略降0.2%、2%,整体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同业。风险方面,尽管受疫情和房地产风险影响,招行贷款信用成本(年化)同比仅提高8bps 至0.78%,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3.2%,是利润增速能够保持较快趋势的重要原因。 在较低信用成本下,全年归母净利润增速15.1%,较9M22 提升0.87pct。ROE 维持高位稳定,2022 年ROE 为17.06%,同比提升0.1pct。业绩归因来看,规模增长、拨备少提、有效所得税率下降分别正向贡献利润11%、9.8%、3.3%。而息差收窄、成本收入比上升是利润的主要拖累项,分别负向贡献6.6%和2.3%展望2023 年,随着经济增长预期逐步修复,房地产风险有序化解,招行将继续保持15%左右的利润增长以及持续跑赢行业的高ROE 水平,持续彰显行业龙头优异的盈利能力。 2、净息差季度环比超预期回升,2023 年有效信贷需求回暖下,息差有望在一季度低点后延续企稳态势。 招行2022 年全年净息差为2.40%,同比下降8bps,其中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9bps 至3.89%,负债成本率同比小幅上升2bps 至1.61%。从季度数据来看,招行4Q22 净息差2.37%,季度环比提升1bp,其中资产端收益率环比提升2bps 至3.88%,负债成本率小幅提升1bp 至1.62%,在2022 年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银行业资产荒蔓延的大背景下,招行通过自身强大的资产端配置能力推动息差企稳回升,实属不易。 资产端,招行通过“优化贷款结构+灵活资产配置”双管齐下推动资产收益率企稳回升。一方面,招行在保持贷款规模平稳增长的同时,通过优化贷款结构稳住利率下行趋势。在疫情影响下零售信贷有效需求不足,零售贷款收益率较1H22 环比下降10bps 至5.44%,票据贴现收益率较1H22 环比继续大幅下降26bps 至2.09%,而对公贷款收益率则环比持平于3.85%。招行通过压降票据贴现并适当加大对公贷款投放以缓解利率下行,2022年末贷款日均规模较1H22 增加了1181.29 亿元,零售贷款、公司贷款增量占比分别为52%、32%。集团口径下,公司贷款、零售贷款规模分别较1H22 环比增长3.2%、2.3%,而票据贴现规模较1H22 压降5%,贷款结构的优化极大的对冲了利率下行的负面影响,招行4Q22 贷款利率季度环比仅小幅下行2bps 至4.46%(3Q22: -7bps)。 另一方面,招行2022 年在资产端进行了灵活的配置调整,提高了部分投资类资产及债券比例,通过投资收益有效的抵御了部分利率下行带来的影响。2022 年招行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同比增长26.7%,日均口径下,招行2022 年债券投资占总生息资产比重较1H22 提高0.5pct 至27.1%,4Q22 在零售信贷需求减弱情况下,债券投资占生息资产增量占比已达62.3%。 负债端,存款成本相对刚性,但存款活化趋势已经出现,预计后续负债成本有望持续保持稳定。2022 年受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零售储蓄客户风险偏好大幅走低,企业资金活化程度不足,存款成本有所上行,招行2022 年存款成本同比11bps,较1H22 仍小幅上升3bps,其中对公活期存款成本较1H22 上升6bps,零售活期存款成本环比1H22 持平于0.37%。但同时,随着长期限存款重定价,招行存款结构上已出现活化的趋势,日均活期存款占比较1H22 小幅提升0.3pct 至61%,其中零售活期存款占比提升0.5pct 至19.7%,母行口径下,招行四季度存款规模季度环比大增6.3%,而活期存款增量占比高达93%,其中零售活期存款增量占比达64%。随着经济复苏下超额储蓄意愿的下降,预计存款活化程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招行负债成本有望继续保持稳定。 展望2023 年,在经济复苏预期推动下,零售信贷需求的复苏将利于招行信贷投放在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推动息差降幅持续收窄。贷款投放量上,预计疫情影响消散、经济复苏推动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将推动零售消费信贷需求复苏,有力支撑招行零售贷款逐步回暖,带动贷款总额保持平稳适度增长。价格上,受贷款重定价影响,招行贷款收益率将受到一定冲击,但通过充分的前期准备、灵活的资产配置与负债成本管控,招行有望抵御部分贷款利率的下行压力,支撑净息差在一季度低点后逐步企稳,2023 年净息差降幅整体收窄。 3、资产质量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期待在经济复苏和地产风险出清推动下的持续改善。 2022 年末,招行不良率0.96%,季度环比小幅提升1bp,同比提升5bps,加回核销不良生成率(测算值)同比上升20bps 至64bps,在2022 年房地产风险大规模暴露及疫情反复影响零售贷款资产质量的背景下,招行持续稳健的不良率水平展现了强劲的风险防控能力。4Q22 拨备覆盖率季度环比下降5pct 至450.8%,拨备覆盖率小幅下降,但仍保持高位,风险抵补能力始终位于同业前列。从前瞻性指标上看,受疫情因素影响,招行2022年末逾期率较1H22 上升13bps 至1.29%,关注率较1H22 上升20bps 至1.21%,逾期90 天以上贷款/不良和逾期60 天以上贷款/不良分别为70.8%和80%,不良认证标准长期审慎严格。 对公房地产不良集中暴露,房地产敞口持续全面压降,预计对公贷款不良生成已见顶。4Q22 招行母行口径对公房地产不良率季度环比上升67bps 至3.99%,但母行口径下公司贷款的关注率和逾期率分别季度环比下降 15bps 和10bps,预计本次招行将房地产不良集中暴露后对公贷款不良生成趋势已见顶,后续将随着地产“保主体”政策的逐步落地对公房地产贷款质量将逐步好转。此外,招行对公房地产敞口持续全面压降,4Q22 表内对公房地产敞口季度环比下降2.2%至4633 亿元,其中贷款季度环比下降3.8%至3337 亿元,债券投资及非标季度同比下降17%至1296 亿元,表外不承担信用风险房地产敞口季度环比下降4.4%、同比下降27%至3004 亿元。 零售贷款资产质量受四季度疫情影响有所波动,预计后续受益于经济复苏预期和居民收入改善将持续好转。 招行集团口径下2022 年零售贷款不良率为0.89%,较1H22 提升8bps。从母行口径指标来看,招行2022 年母行口径下零售贷款不良率季度环比提升7bps 至0.9%,其中消费贷、信用卡、按揭贷款不良率分别环比提升13bps、10bps、6bps 至1.08%、1.77%及0.35%,从季度趋势上看,招行各类零售贷款的资产质量前三季度基本保持平稳,不良率的提升主要是受到四季度疫情大规模爆发影响居民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导致的。前瞻性指标来看,母行口径零售贷款关注率季度环比提高16bp 至1.42%、逾期率季度环比提高19bps 至1.5%。其中,信用卡的关注率及逾期率提升幅度较大,分别季度环比提高47bps、44bps 至3.41%和3.55%,小微、按揭、消费贷指标也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小幅提升。 展望2023 年,预计招行资产质量将随着经济复苏和地产风险的出清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一方面,政策端房地产风险化解利好频出,对优质房企“保主体”的托底目标明确,且招行本身对公房地产贷款客户和区域结构保持良好,高信用评级客户贷款余额占比近八成,85%以上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城区。 预计在此次房地产不良的集中暴露后招行的对公房地产不良生成已见顶。另一方面,随着疫情影响消散,在经济复苏主线下,居民收入水平逐步好转,预计招行信用卡、消费贷类的零售贷款不良将有望在23 年二三季度陆续出清,推动整体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4、AUM 规模突破12 万亿、客户数稳步增长,大财富管理业务韧性十足、领先优势显著。 收入端,在下半年债市波动影响下银行业非息收入普遍大幅下行,招行非息收入和中收仅分别下降0.6%、0.2%,其中大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小幅下降6%,下降幅度好于同业,财富管理业务的领先优势显著体现。2022年大财富管理业务共实现收入492 亿元,占中收比重52%,其中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托管分别贡献125 亿、309 亿和58 亿收入,同比分别变动14.7%、-14.3%和6.6%。财富管理业务中,代销基金、信托手续费收入的大幅下降形成较大拖累,但代销理财、保险的收入表现依然强劲,2022 年代销保险收入同比高增51.3%,较2021年增速继续提高8.5pct,代销理财收入同比增长5.6%,一定程度上对冲掉基金及信托收入的负向影响。 客户端,在庞大的零售客户存量基础上,招行仍能保持6%的较快增长,是财富管理业务的强大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截至2022 年末,招行零售客户1.84 亿户,同比增长6.4%,金葵花及以上客户414.3 万户,同比增长12.8%,私行客户13.5 万户,同比增长10.4%。 AUM 方面,AUM 规模突破12 万亿大关,零售总AUM 达12.12 万亿,同比增长12.7%,各级客户AUM均保持12%左右的高速增长,是招行大财富管理收入常青的基本保障。其中,金葵花以上、私行客户AUM 均同比增长11.7%,基础客户户均AUM1.25 万元,同比增长10.5%。 5、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招行2022 年业绩增长整体稳健,资产端结构的持续改善助力息差超预期企稳,对公房地产不良集中暴露下资产质量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展望2023 年,经济复苏主线下,地产需求侧的恢复和居民端收入水平、消费需求的复苏都将利好营收表现,消费类零售贷款资产质量的好转和房地产风险的持续出清也将持续增强市场信心,期待经济复苏和地产风险化解的利好逐步展现在基本面的改善上,推动估值回升。我们预计招商银行2023/2024/2025 营收同比增长4.7%/8.2%/9.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0%/15.2%/15.4%,当前股价对应0.93 倍23 年PB,维持买入评级和银行板块首推组合。 6、风险提示:(1)如果宏观经济大幅下滑,企业偿债能力削弱,资信水平较差的部分企业可能存在违约风险,从而引发银行不良暴露风险和资产质量大幅下降。(2)疫情可能存在反复,影响对公端企业经营和零售端客户消费,从而对信贷需求产生较大不利影响,资产规模扩张受限。(3)宽信用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经济维持较高发展增速的动能减弱,从而对银行信贷投放产生较大不利影响。(4)零售转型效果不及预期,权益市场出现大规模波动影响银行财富管理业务。
招商银行(600036):息差企稳、业绩稳定 期待经济复苏后的量质齐升
请总结该金融工程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主动偏股基金仓位高频估测结果显示TMT 板块持续受资金青睐。作为国内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近期主动偏股基金的股票仓位变化是市场热衷于关注和跟踪的话题。但是公募基金对于仓位的披露频率较低,因此投资者往往在公开信息的基础上采用各种定量方法进行相对高频的仓位测算,我们分别构建各只基金的模拟组合提升仓位估算的准确程度,衡量主动偏股基金整体仓位的变动趋势,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算其在各行业赛道的最新投向偏好。 本周主动偏股基金仓位震荡下行,较上周下滑0.77pcts,公用事业、通信行业获资金增配,医药生物、商贸零售板块遭减持。进一步的,我们观察主动偏股基金近一年在部分热门行业仓位的百分位数变化,TMT 板块中的传媒、计算机、电子、通信行业开年以来持续受到资金青睐,仓位估测结果亦保持高位,电力设备行业短期仓位波动明显,汽车行业自二月底以来持续遭到资金减持。 消费基础设施纳入公募REITs 试点范围。2023 年3 月24 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常态化发行相关工作的通知》,共提出4 方面12 条措施推进REITs 常态化发行工作。重点强调加快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研究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基础设施REITs。优先支持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等城乡商业网点项目,保障基本民生的社区商业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市场表现综述:大类资产方面,本周(下文如无特殊说明,本周均指代2023.3.20-2023.3.24)权益市场指数上行,原油、黄金价格上涨。行业方面,本周传媒、电子、计算机涨幅居前,钢铁、建筑装饰小幅下跌。 基金产品发行情况:本周国内市场新成立基金33 只,合计发行份额为253.62亿份,股混基金发行份额占比为29.64%。本周新成立债券型基金5 只、混合型基金14 只、股票型基金9 只、REITs2 只、国际(QDII)基金2 只、FOF 基金1 只。全市场新发行基金30 只,从类型来看,股票型基金12 只、FOF 基金8只、混合型基金8 只、债券型基金2 只。 基金产品表现跟踪:长期行业主题基金指数方面,本周TMT、新能源基金指数表现突出。截至2023 年3 月24 日,本周TMT、新能源主题基金指数分别上涨3.17%、2.57%。股票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净值涨跌幅中位数为1.69%,游戏ETF 涨幅居前。本周中证REITs 指数下跌0.72%。 ETF 市场跟踪:股票型ETF 本周收益中位数为1.81%,资金净流出1.93 亿元。 港股ETF 本周收益中位数为2.78%,资金净流入16.26 亿元。跨境ETF 本周收益中位数为1.23%,资金净流出1.04 亿元。商品型ETF 本周收益中位数为1.64%,资金净流入5.13 亿元。宽基ETF 方面,创业板主题ETF 资金净流入明显,合计流入42.41 亿元。行业ETF 方面,新能源主题ETF 资金净流入明显,合计流入17.53 亿元。 风险提示:报告数据均来自于历史公开数据整理分析,存在失效的风险;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基于定量模型测算基金仓位结果,和实际仓位存在差异。
基金市场周报:TMT板块持续受资金青睐 消费基础设施REITS政策落地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行情回顾 上周(2023.03.20 -2023.03.24)沪深300 指数上涨1.72%,按我们选取的板块重点权重公司统计,美容护理行业组合下跌0.87%,其中医美/化妆品/个护用品分别下跌2.73%/下跌1.58%/上涨1.69%。 年初至今,沪深300 指数上涨4.01%,按我们选取的板块重点权重公司统计,美容护理行业组合下跌0.88%,其中医美/化妆品/个护用品分别下跌2.49%/上涨2.73%/下跌2.89%。 估值方面,截至3 月24 日美容护理(801980.SI)市盈率(TTM)约46.69X,处于3 年55.50%分位值。 核心观点 3 月24 日,锦波生物IPO 成功过会,公司自主研发了全球唯一的A 型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新型生物材料,领航重组胶原蛋白市场。 基于公司自研的新型生物材料,公司开发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已于2021 年6 月获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已开展医美敷料贴、注射针和妇科、泌尿科等医疗场景的应用产品开发。2022H1 公司重组胶原蛋白产品收入达1.26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1.67%。 上市公司纷纷入局,把握千亿重组胶原蛋白市场。青眼情报调查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185 亿元,同比增长71.3%,预计到2027 年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将达到1083 亿元。相较于动物胶原蛋白,重组胶原蛋白免疫反应风险低并易于量产,吸引多家企业入局赛道:重组胶原蛋白龙头巨子生物已成功在港交所敲钟上市;另一重组胶原蛋白头部创健医疗成功获得资生堂的投资;华熙生物也通过收购益而康51%的股份进军胶原蛋白领域,并视胶原蛋白为第二大战略性生物活性物。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产品扩充与蓬勃发展可期。 截至最新交易日(3 月24 日),重点标的估值: 1) 爱美客:对应22-24 年PE 分别为97X/59X/42X;2) 贝泰妮:对应22-24 年PE 分别为43X/32X/24X。 重要行业动态 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锦波生物北交所过会成功;新氧2022 年第四季度收入3.251 亿元;药监局公布2022 年国家化妆品监督抽检年报,抽检合规率小幅下滑; 22 家韩国医美企业签订投资广西意向协议等。 重点公司公告 朗姿股份下调2022 年业绩预期净利润至下跌92%;复锐医疗科技2022 年收入同比增长20.5%;昊海生科2022 年净利近乎腰斩;四环医药2022 年归母净亏损19.15 亿元;百亚股份2022 年营收同比上升10.19%;恒安国际2022 年归母净利同比下降41.2%;华东医药少女针伊妍仕 M 型完成中国临床试验全部受试者入组;奥园美谷股东所持5200万股公司股份被冻结;嘉亨家化股东福建汇鑫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减持1%股份;华东医药股东远大集团累计质押股数约为1.38 亿股;朗姿股份1530 万股限售股于3 月24 日解禁等。 风险提示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行业政策不利变化;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美容护理行业周报:锦波生物IPO过会 北交所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登陆在即
请总结该港股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中国东方教育发布2022 年度报告。2022 年收入38.2 亿元,同比减少7.7%,较2020 年增加4.7%;毛利18.9 亿元,同比减少10.5%;纯利3.7 亿元,同比增加21.5%;经调整纯利2.7 亿元,同比减少38.4%,经调整纯利率7.0%,较2021年下降3.5pct。公司业绩变化原因:①招收新生人数及新客户注册数目减少约12.9%;②毛利率减少主要由于收入减少,而收入成本维持稳定;③纯利调整项包括股权激励费用0.4 亿元及汇兑亏损1.4 亿元。 1.万通汽车逆势增长。三大分部中,①烹饪技术:新东方烹饪收入减少9.2%至18.9 亿元,占比49.5%,同比减少0.8pct;欧米奇收入减少31.7%至2.9 亿元,占比7.7%,同比减少2.7pct;美味学院收入减少23.9%至0.6 亿元,占比1.5%,同比减少0.3pct;②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新华电脑收入减少6.3%至7.4 亿元,占比19.4%,同比增加0.3pct;华信智原收入减少9.2%至0.4 亿元,占比1.0%,同比减少0.02pct;③汽车服务:万通汽车收入增长13.2%至7.2 亿元,占比18.8%,同比增加3.5pct。 汽车服务业务和时尚美业培训人次增长。2022 年度,新培训人次/新客户注册人数13.4 万人,同比下降12.9%。2022 年月平均培训人次14.3 万人,同比下降1.1%;其中,新东方、新华电脑、欧米奇、美味学院、华信智原月平均培训人次各6.0 万人、4.2 万人、0.4 万人、972 人、431 人,同比减少6.2%、2.6%、28.0%、29.4%,48.3%;万通汽车月平均培训人次3.4 万人,同比增长20.3%;欧曼谛时尚美业月平均培训人次855 人,同比增长72.4%。 招生结构优化。2022 年公司长期课程月平均培训人次约占所有课程91.4%,创2015 年以来新高。长期课程月平均培训人次13.0 万人,同比增长1.2%,其中1-2 年/2-3 年/3 年平均培训人次分别同比增长-8.9%/-26.3%/+21.9%。短期课程月平均培训人次1.2 万人,同比减少20.1%。 2.七大品牌、231 所学校及中心覆盖大部分省份。截至2022 年底,公司已在中国内地大部分省份及香港运营244 所学校与中心,较上年净增加13 所。其中,新东方烹饪教育、欧米奇西点西餐教育、美味学院、新华电脑教育、华信智原DT 人才培训基地、万通汽车教育以及欧曼谛时尚美业教育各77、46、20、38、21、39、3 所,较2021 年底各增加5、1、0、5、-1、1、2 所。 引荐就业创业率整体略有下滑,万通汽车小幅增长。公司致力于帮助学生发展其职业生涯,在长期课程毕业生的平均引荐就业及创业率上,新东方、新华电脑、万通、欧米奇、欧曼谛分别达94.00%、94.10%、96.30%、92.30%、95.50%,同比-4.4/-0.2/+0.7/-1.7pct。 3. 薪资及教学消耗品投入维持稳定,毛利率同比下降1.5pct。教职工薪资及福利增长0.2%至6.9 亿元,占收入18.0%,同比增加1.4pct;教学相关消耗品及其他成本减少19.9%至4.0 亿元,占收入10.5%,同比下降1.6pct;租赁开支/使用权资产折旧增长1.2%至3.2 亿元,占收入8.4%,同比增加0.7pct;校区维护及折旧减少1.1%至3.5 亿元,占收入9.1%,同比增长0.6pct。毛利18.9 亿元,同比下降10.5%,毛利率49.5%,同比下降1.5pct,主要原因为收入减少,而收入成本维持稳定。 期间费用率上升1.2pct,纯利同比增长21.5%。①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0.9pct至24.8%,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2%至9.5 亿元,主因为更严格地控制广告成本。获客成本同比增长10%,由21 年6406.5 元/人增至7044.0 元/人,校均培训人次由21 年625 人降至585 人,同比下降6.4%,我们判断主因疫情期间招生和教学受到干扰;师生比1:28,同比持平。②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0.3pct 至13.4%,管理费用同比减少5.5%至5.1 亿元,主要原因为以权益结算的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开支减少。③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0.2pct 至0.6%,研发费用同比减少30.1%至0.2 亿元。④财务费用率: 同比上升0.2pct 至4.1%,财务费用同比减少3.1%至1.6 亿元,为新准则下就租赁负债确认的利息开支。最终实现纯利3.7 亿元,同比增长21.5%;经调整纯利2.7 亿元,同比减少38.4%。 4.公司经营计划。建立区域中心及省级教育基地,强化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中国五个主要地理区域(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及西安)建立五个自有的区域中心,计划为七个中心品牌(即新东方、欧米奇、美味学院、新华电脑、华信智原、万通和欧曼谛)提供完善的教学及培训实践设施。目前位于成都区域中心及山东的教育基地已相继落成使用。此外,公司拟在其他主要招生省份的城市建设省级的教育基地并已收购位于贵阳及河南的土地建设教育基地。 顺应市场需求,打造多样化课程:对于目前所涉及的四个行业领域,公司未来课程将更多样化。此外,公司将在潜在新行业领域进行研究,继续为人工智能及医疗保健等服务业进行其他市场开发。 5.更新盈利预测。考虑到疫情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4 亿元、7.76 亿元、10.9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59%、53.89%和40.41%,EPS分别为0.23 元、0.36 元和0.50 元。 6.更新对公司的判断。公司在烹饪技术、汽车维修和信息技术三大技能教育领域处领先地位,并打造了新东方烹饪、欧米奇西点、美味西点、新华电脑、华信智原DT 人才培训、万通汽车、欧曼谛时尚美业七大职教品牌。其中,欧曼谛时尚美业教育品牌是公司2020 年春季开始运营的新品牌,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业务版图。 2022 年12 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鼓励职业教育发展。据智联招聘大数据显示,春节后开工的第一周,酒店/餐饮行业的招聘岗位数量快速反弹,同比增40%,在所有行业中排名首位。我们认为,未来政策扶持叠加市场需求,双轮驱动职教行业发展,公司凭借自身竞争力,有望迎来快速新成长。公司积极拓展业务内容,跨赛道扩张能力逐步得到验证,成长天花板有望打开。①品牌力:相比于快消品,教育品牌需要时间上的沉淀与质量上的保证;②渠道:公司所面对目标客户群体具有一定共性,庞大的校园网络为公司多品牌战略奠定基础;③管理:由于教育产品特殊属性,新品类较难借助既有成功品类的认知优势进入消费者心智。在推广欧米奇、华信智原等新品牌的早期阶段,公司多年教学管控经验,渠道管理经验仍具有较大优势。 按2023 年23-25 倍PE 及10-12 倍EV/EBITDA,计算每股合理价值区间5.6-7.0港元/股(对应4.9-6.1 元/股,按照1 港元=0.8779 人民币计算);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招生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外汇风险。
中国东方教育(0667.HK):2022年收入降7.7% 复苏弹性可期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事件: ST 龙净发布2022 年报,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80 亿元,同比增长5.16%;实现归母净利润8.04 亿元(扣非后6.54 亿元),同比下降6.52%(扣非后同比下降6.08%);加权平均ROE为11.18%,同比减少2.15pct。此外,公司发布了2022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告,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1.8 元(含税),占2022 年度归母净利润23.98%。 传统环保业务稳定增长,充足订单保障公司持续盈利。2022 年全年公司毛利率为23.40%,同比增加0.22pct,净利率为6.81%,同比减少0.90pct。分业务来看,环保装备制造业务实现收入107.39 亿元,同比增长5.04%,毛利率23.02%,同比增加1.15pct;运营业务实现收入8.49 亿元,同比增长14.32%,毛利率29.91%,同比减少9.95pct,运营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2022 年,公司新签订工程合同共计97.87 亿元,期末在手工程合同达到185.26 亿元(不含运营合同),在手工程订单及运营项目为公司持续的规模性盈利能力和业务规模快速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 年度公司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以环保业务为主,公司凭借品牌力量、客户资源、市场开拓、装备制造交付等优势,结合控股股东紫金矿业在新能源关键金属资源和新材料方面的优势,及其对产业链资源的影响和整合能力,开展储能电芯、电池、绿能发电多项业务。新能源业务领域正快速推进布局,预计将于2023 年开始为公司贡献营收利润。 与紫金合作开发矿产项目清洁能源资源,发挥特长实现协同。 风光发电方面,公司以全资子公司紫金龙净为平台,参与整合、受让、新建控股股东矿山绿电项目,形成相对集中、高效运作的风光业务经营模式,探索矿山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投资运营。3 月12 日,公司公告拟由全资子公司多铜新能源投资建设黑龙江多宝山一期200MW 风光项目,预计今年四季度建成投运,年均发电量可超4.9亿度。公司将力争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接入电网,预计风光项目将成为公司未来稳定的利润来源。 持续完善储能布局,增强公司新能源领域综合实力。储能方面,公司首个磷酸铁锂储能电芯5GWh 项目在上杭新材料科创谷落地;与蜂巢能源设立的合资公司在龙净智慧环保产业园建设一期2GWh储能PACK 项目开工,生产储能电池模组PACK 和系统集成产品,形成从电芯到储能系统完整产品技术链,基本覆盖储能产业链中游业务环节,以期形成具备行业竞争力的产业链及供应链优势。此外,公司在储能领域的布局也会和风光电站运营形成协同,增强综合实力,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 预计2023/2024/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7/16.13/19.18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09/1.51/1.79 元/股,对应PE 分别为16x/11x/9.6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回款情况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ST龙净(600388):传统环保业务稳定增长 新能源业务快速推进布局
请总结该金融工程市场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金经理简介 基金经理乔亮,曾任美国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加拿大退休基金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巨杉(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投资部投资总监。2019 年7月加入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总经理助理。2019 年8 月起任万家量化睿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目前在管产品6 只,在管总规模116.41 亿元。 代表基金——万家量化睿选A(004641.OF) 业绩表现:从绝对收益来看,截至2023 年2 月1 日,任期总回报达30.30%,年化回报9.91%,同类排名1091/1871,日度、月度、季度正收益比例分别为53.43%、56.41%、53.85%。从相对收益来看,截至2023 年2月1日,任职以来相对沪深300 的超额收益达22.43%,相对偏股混合的超额收益达-17.94%,长期业绩表现较为突出。自2021 年8月投资策略调整以来,组合相对于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累计超额收益为15.27%,年化超额收益为9.87%,超额收益日胜率高达98.62%,同类排名靠前(633/2077),业绩表现十分优异。 持有体验:自基金经理任职以来,每年正收益交易日占比平均为53.43%。历史数据回测显示,在单次买入该基金的情况下,持有3个月盈利的概率为52.45%,平均收益为2.76%;持有6 个月盈利的概率为61.77%,平均收益为6.01%;持有1年盈利的概率为58.60%,平均收益为6.99%。整体来看,基金胜率较高,并且随着持有时间的拉长,平均收益有明显提升。 板块配置比例变化适中,历史长期偏好中游制造、TMT 板块,近期大幅增配周期板块。自基金经理任职以来,TMT、中游制造、医药、周期、消费、金融地产平均配置比例分别为19.92%、25.88%、12.20%、12.14%、12.26%、17.61%,整体来看,相对偏好中游制造、TMT 板块。 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精选个股:将Brinson 分析结果中的交互收益合并至选股收益中,从结果来看,一方面基金可以较为稳定获取超额收益,基金经理任期内,6 个报告期中有4 个超额收益为正,超额胜率66.67%,历史各期平均超额收益为7.35%;另一方面,个股选择、行业配置历史各期平均超额贡献分别为4.98%、2.37%,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个股选择。 风险提示:本报告结论完全基于公开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测算,文中部分数据有一定滞后性,同时存在第三方数据提供不准确风险;对基金产品和基金管理人的研究分析结论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能保证未来的可持续性,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产品的表现受宏观环境、行业基本面超预期变动、市场波动、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风险,投资者需充分认知自身风险偏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基金优选系列之十九-万家基金乔亮:量化偏股混合指增 深耕超额ALPHA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2022 全年需求疲软致业绩承压,产品结构变化和汇率影响推高毛利率。2022年营收14.85 亿元(YoY -15.9%),归母净利润1.22 亿元(YoY -69.97%),扣非归母净利润0.12 亿元(YoY -95.9%),盈利能力下降主因1)消费需求疲软,公司营收规模下降;2)为保持公司长期竞争力,公司持续投入研发,研发人数进一步增加,2022 年研发费用4.40 亿元(YoY 52.1%);3)存货增长较快,存货周转率下降,公司基于谨慎原则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全年计提0.60 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受益于产品结构变化和人民币汇率影响,2022 年综合毛利率39.37%(YoY +2.08pct)。 产品结构多元化成果初显,智能手表业务占比提升至19%。2022 年,公司新业务智能手表芯片快速上量,并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与客户,手表类芯片实现营收2.9 亿元,占营收比例19%。蓝牙音频类芯片营收10.9 亿元,占比74%,营收结构逐步多元化。目前公司Wi-Fi SoC 芯片已应用于多家品牌客户的智能家电产品,Wi-Fi 4 连接芯片也开始量产落地,已应用于翻译笔、智能家电等终端产品。 广泛布局核心技术,向AIoT 平台型公司迈进。2022 年,公司基于12nm FinFET工艺研发的新一代BES2700 系列可穿戴主控芯片实现量产上市,公司更先进工艺、更多核心、更高算力多核异构SoC 技术持续演进;继1x1 Wi-Fi 6 芯片顺利导入客户后,公司继续研发2x2 Wi-Fi 6/6E 的相关产品,以提供更大的吞吐率和更高的传输速率,满足电视、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对数据传输的更高要求。公司持续推进低功耗智能音频技术、可穿戴平台智能检测和健康检测技术、音视频存储高速接口等研发,向AIoT 平台型公司转型。 投资建议:国内可穿戴智能芯片龙头,给予“增持”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在AIoT 领域的布局有望在可穿戴、智能家居等下游市场兴起中获得长期成长机遇,预计2023-2025 年营业收入16.4、21.2、27.3 亿元,归母净利润1.7、2.7、3.8 亿元,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等。
恒玄科技(688608):业绩短期承压 多元化布局有望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请总结该创业板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18.01 亿元,同比下滑6.31%;归母净利润1.26 亿元,同比下滑47.81%;扣非归母净利润1.18 亿元,同比下滑44.1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46 亿元,同比下滑48.61%。其中,2022 年Q4 公司实现营收4.74 亿元,同比下滑8.44%;实现归母净利润-0.13 亿元。公司营收与利润双端承压,主要由于外部环境对实体店与整体图书市场造成影响,公司主动采取撤店举措并在2022 全年产生撤店损失约0.7 亿元,同时公司在2022 年计提当期资产减值损失0.37 亿元。 大众出版龙头地位稳固,深挖细分领域价值。2022 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同比缩小11.77%,多数细分市场规模均出现负增长。公司出版业务跑赢行业大势,实洋市占率达3.03%,同比提升0.15pct,稳居大众图书市场龙头地位。细分领域方面,公司经管、科普、传记类持续排名市场第一,生活休闲类排名第二,少儿类图书位居第四位。2022 年,公司出品了《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回家》《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及“我的第一本认知书系列”等畅销新书,在科普、少儿等多品类持续挖掘优质内容,细分领域图书质量稳步提升。 门店零售与直播电商结合经营,引领行业新趋势。2022 年实体书店经营持续受图书电商冲击,书店零售+私域流量运营+直播带货的复合经营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公司把握短视频和直播电商平台的增长机遇,快速搭建自播电商账号矩阵,旗下5 个自播账号进入《出版人》书业自播排名榜单前10。公司积极探索行业渠道变革,已形成包括纸书、数字图文、音视频、直播、实体空间和活动等在内的多形态内容产品和多媒介的融合传播能力,并以“二创二加”的内容营销模式打造全新竞争优势,通过全方位触达消费者推动了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内容优势与版权储备支撑知识服务业务创新发展。公司与全球知名专家、学者、作者共建“知识共同体”,拓展知识产品和服务体系。2022 年,公司旗下中信书院累计注册用户数增长11%,付费用户数增长32%。音视频化知识产品线拓宽,上线财经类原创泛投资知识播客《知本论》,打造“巅峰对话”直播栏目,全网总观看量超8000 万;公司旗下大方公司播客跳岛FM 订阅量突破18 万,文化对谈类视频节目《深夜书房》总播放量突破两千万。公司凭借选题鉴优能力、版权储备领先优势助推知识服务业务数字化创新。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受出版行业整体环境影响短期业绩承压,经撤店后实体门店经营状况将迎来改善,新媒体销售渠道与知识服务业务创新成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1、2.59、2.85 亿元,同比增长83.0%、12.3%、9.8%。我们认为公司2023 年合理市值在63 亿元左右,对应PE 2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媒体渠道竞争加剧风险,税收优惠政策风险。
中信出版(300788):受行业环境影响业绩承压 新模式新业务高速成长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投资要点 收入端维持平稳,利润端同比下降。公司3月30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202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17亿元(+1.82%)、归母净利润10.76亿元(-17.14%)、扣非归母净利润8.94亿元(-25.61%),对应EPS 0.59元。其中2022年Q4单季实现营业收入9.15亿元(-14.93%)、归母净利润1.76亿元(-26.36%)。2022年四季度受国内新冠疫情影响,产品单季销售受到一定负面影响。血制品毛利率下降、流感疫苗销售费用的增长以及减值计提使得利润端出现下滑。 血制品业务逐步回升,多个浆站获批。报告期内公司血制品业务共计实现营业收入26.79亿元(+3.41%),其中白蛋白9.88亿元(-2.29%)、静丙7.75亿元(+9.93%)、其他血制品9.16亿元(+4.37%),新冠疫情下静丙需求相对旺盛。血制品业务毛利率为52.30%,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96pp,疫情散发及严格管控下,采浆综合成本有所上升。公司2022全年采浆量超过1100吨,较前几年有所增加。2022年公司在河南先后获批7个单采血站,取得较大突破,随着浆站的陆续建成投产,今明两年开始逐步贡献收入,未来三年血浆供给端有望实现增长。随着疫情负面影响出清以及采浆活动的恢复,加之新浆站的陆续投产,公司血制品业务有望企稳向好,盈利能力也将逐步回升。 流感疫苗短期放缓,接种率有望持续提升。2022年Q4单季流感疫苗收入同比下降,全年流感疫苗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8.18亿元(-0.38%),销量1454万支(-6.4%),共获103批次批签发。报告期内公司四价流感疫苗(儿童剂型)成功获批上市,为国内首家6-35月龄儿童用四价流感疫苗,具备良好先发优势,全年获得14批次批签发。根据招标数据显示,儿童剂型单价在160-180元,高于成人四价流感疫苗定价。2023年春季我国流感形势较为严峻,短期内流感疫苗需求旺盛。长期来看,我国目前流感疫苗接种率约3%,较美国60%的接种率存在很大差距。新冠疫情过后,人们对于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意识增强,流感疫苗的接种率有望持续提升。2023年,华兰疫苗先后取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吸附破伤风疫苗的药品注册证书,产品管线逐渐丰富。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4.30亿元、17.60亿元和22.1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8元、0.96元和1.1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0/21.9/18.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血制品批签发及采浆情况不确定性风险;流感疫苗销量不达预期的风险;药品研发失败风险。
华兰生物(002007)公司简评报告:血制品企稳回升 流感疫苗短期放缓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事件:中复神鹰发布2022 年年报。公司22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19.9/6.1/5.6 亿元,同比+70%/+117%/+119%;22Q4,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5.4/1.8/1.6 亿元,同比+16%/+130%/+102%。 点评: 量价齐升助力收入利润高增。22 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70%,主要由于:1)西宁万吨碳纤维项目产能逐步释放,销量同比+53%;2)22 年碳纤维产品市场均价高于21 年。毛利率方面,22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48%,同比+7pcts,或主要受益于: 1)产品均价上涨;2)规模效应,新增产能投放后摊薄部分固定成本。22Q4 毛利率49%,环比-3pcts,或主要由于22Q4 碳纤维产品价格环比小幅回落。期间费用率方面,22 年公司三项费用率合计17%,同比-0.7pct,主要来自财务费用率下降(同比-1.2pcts),IPO 发行成功后公司货币资金增加较多,使得利息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最终,22 年公司净利率约30%,同比+7pcts。 产能将持续增长,成本下降或已见成效。截至22 年末,公司碳纤维产品年产能达到1.45 万吨,其中连云港本部年产能3500 吨,西宁万吨线年产1.1 万吨。公司T700级及以上产品系列在国内市场已连续几年保持市场占有率50%以上,在国产高性能碳纤维领域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23 年,神鹰西宁二期1.4 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和神鹰上海碳纤维航空预浸料项目也将陆续建成投产。此外,公司拟建设年产3 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预计在2026 年全部建成,届时公司年产能将接近6 万吨。 2022 年,公司碳纤维产品吨成本同比基本持平,考虑到2022 年能源价格整体上涨,判断公司在生产及管理方面降成本或已见成效。 行业需求扩容叠加国产替代,国产碳纤维龙头仍有广阔空间。根据广州赛奥《2022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2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总量为13.5 万吨,同比+14%,2022 年中国碳纤维需求量为7.4 万吨,同比+19%,占据全球碳纤维市场55%的份额,同比增速高于全球水平。预计2025 年全球需求总量达到18.8 万吨,2030 年达到34.2 万吨。从供给结构来看,2022 年我国碳纤维国产产品需求量为4.5 万吨,同比+54%,进口产品需求量2.9 万吨,同比-11%,我国国产碳纤维销量首次超过进口量,国产替代趋势显著。展望未来几年,行业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叠加国产替代大趋势,公司作为国内小丝束龙头或将受益。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复神鹰是我国碳纤维行业的“国家队”,在该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2022 年,新增产能投放助力公司收入利润大幅增长,随着规模扩张,公司吨成本已出现下降。未来几年,行业需求增长及国产替代背景下,公司新增产能持续投放将助力公司产销量保持较快增长,并强化其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 行业新增产能持续投放背景下,判断碳纤维价格端仍将承压,但考虑到公司未来几年产能有望持续增长,我们上调公司2023-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9.24 亿元(上调16%)、13.86 亿元(上调27%),新增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7.27 亿元。 现价对应2023 年动态市盈率为4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公司新增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导致产品大幅降价风险、次新股股价波动风险。
中复神鹰(688295):量价齐升助力收入利润高增 成本下降或已见成效
请总结该港股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手机业务拖累业绩,盈利能力承压。2022 年,受疫情反复、芯片短缺、俄乌冲突、通货膨胀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疲软以及智能手机摄像头呈现降规降配态势,手机镜头及手机摄像头模组的出货量下降,平均售价及毛利率压力较大。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0 亿元,同比下降约12%;毛利率为20%,同比下降约3.4pct;实现归母净利润24.7 亿元,同比下降约51%。 手机行业挑战延续,强化研发巩固领先地位。2022 年,手机镜头出货量下降约17%至11.9 亿件,手机摄像头模组出货量下降约23%至约5.2 亿件。2022 年业内首款棱镜中置潜望手机镜头研发成功,超微距长焦手机镜头、业内首款超光变手机镜头、业内最大像面潜望手机镜头及摄像模组、一英寸玻塑混合手机镜头、一英寸光学防抖OIS 手机摄像模组、两亿像素超薄手机镜头、1.6 亿像素超清主摄手机镜头及适用于折叠机的业内最薄主摄手机镜头及摄像模组实现量产,市场份额全球第一的地位持续稳固,业绩有望于智能手机市场回暖阶段重回升。 车载、XR 业务占比逐年提升。2022 年,车载相关产品、AR/VR 相关产品收入的占比分别由2021 年的7.9%、3.6%上升至12.4%、6.2%。车载镜头出货量上涨约16%至7890 万件,全球龙头地位稳固,且继续拉大与第二名的差距,多款产品的研发与量产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实力。车载模组业务方面,全产品线布局获得市场高度认可,2022 年公司完成采用COB 技术的800 万像素ADAS 车载模组及主动除雾车载模组的研发、实现适配Mobileye、英伟达及地平线平台的全系列ADAS 车载模组的量产,同时,800 万像素ADAS 车载模组年内新增七个定点项目。VR/AR 领域,VR 空间定位模组在海外出货占比维持高位,国内市场实现突破, See Through高像素模组产品获得头部客户首家发布。 我们预测公司23-25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3.04、3.67、4.39 元(原23-24 年预测为3.72、4.44 元,主要调整了收入及毛利率预测,上调了研发费用率),根据可比公司23 年平均33 倍PE 估值水平,给予116.53 港元目标价(人民币港币汇率采用1:1.1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疫情反复影响下游需求;车载业务和AR/VR 相关产品不及预期;研发进程不及预期。
舜宇光学科技(02382.HK):手机业务拖累业绩 车载、XR占比提升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整体观点: 1、数字电力电网、氢能是今年电新板块的主线机会。 (1)数字电力电网方面,3 月31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电力、煤炭、油气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需求提出若干意见。 针对电力领域,强调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速发电清洁低碳转型、赋能电网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我们提炼出以下关键投资要点: ①发电和负荷端功率预测;②电厂及各类储能智能化技术设计、建造、运营;③输电线路智能巡检及灾害监测、智能变电站、自愈配网;④分布式能源智能调控、微电网、虚拟电厂、电氢结合;⑤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建设。支撑体系包括:电力预测、电力营销、电力交易、综合能源管理、电力调度、云边计算等软件;电表、电力通讯、网关及控制模块、配电设备、充电桩等软硬结合设备。 在数字经济趋势投资逻辑下,市场已经给予数字电力、电网概念公司中的“软件业务”更高估值,但仍对其解决缺电、电力调节等“泛储能”作用没有充分挖掘;此外我们也期待政策层面能予以电力市场化等更多支持,配网数字化改造(虚拟电厂、微网)建设有望持续加速。 (2)氢能方面,绿电制氢通过制造环节及电力市场化持续降本将促使更多的商业领域经济性跑通,与石化化工项目耦合能够提升其减碳能力;欧洲碳价创新高背景下,有利于新能源产品及制氢电解槽出口。目前,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内蒙古、新疆、吉林等地绿氢项目与电解槽招标情况,当前市场已经充分反映了2023 年项目建设情况,如果能进一步厘清2024-2025 年项目落地情况,行情将持续发酵。 同时,基于绿电制氢配套设备:压缩机、管网等建设放量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2、重点把握光储、锂电二季度的反弹机会。 (1)锂电:当前锂价已经反映了电动车和锂电需求的弱复苏特点,市场预期也较低。 此前资金集中于数字经济,进入3 月下旬部分资金流入消费板块并轮动,同时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估值亦较低,而后带动锂电板块也迎来一定的反弹。若锂电4-5 月份排产数据能进一步好转,将更有利锂电板块的估值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可优先选择电池龙头、结构件或复合集流体、半固态电池、钠电等新技术的机会;而对于材料端,我们认为23Q1 单位盈利依然未见底。 (2)光储估值有一定修复空间,关注大储PCS、火电重启、光伏硅片、光伏玻璃环节。 ①储能:我们依然坚定看好“泛储能”的主线机会,涵盖电源、特高压、配电数字化、储能等;电化学储能是2023 年电新最景气赛道,此前估值较高,而当前储能板块已调整一段时间,我们认为估值上存在一定上涨空间。重点关注:大储PCS、火电重启等板块。 ②光伏:硅料价格下行叠加高纯石英砂紧缺的背景下,头部硅片企业具有一定超额收益;产业链整体的投资核心仍在于把握低价筹码,我们预计Q1 光伏板块业绩较好。重点关注:硅片及光伏玻璃环节。 建议关注:阳光电源、东方电子、炬华科技、华光环能、华电重工、安科瑞、盛弘股份、东方电气、国网信通、科士达、金盘科技、上能电气、金冠电气。 重要事件: 3 月31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促进我国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发展,从而提升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其中部分重要的意见如下: 1、总体要求:以需求牵引、数字赋能、协同高效、融合创新为基本原则,提出到2030 年,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初步构筑、数据要素潜能充分激活,一批制约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能源系统智能感知与智能调控体系加快形成,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能源系统运行与管理模式向全面标准化、深度数字化和高度智能化加速转变,能源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等目标。 2、加快行业转型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电网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速发电清洁低碳转型、带动煤炭安全高效生产助力油气绿色低碳开发利用,并以数字化智能化用能加快能源消费环节节能提效,以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数字能源生态构建。 3、推动共性技术突破:推动能源装备智能感知与智能终端技术突破、推动能源系统智能调控技术突破、推动能源系统网络安全技术突破。 当前我国电网的发展面对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和消纳的要求,以及支撑分布式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交互式、移动式设施广泛接入的需求,需要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来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叠加国家能源局此次发文要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我国配电网数字化改造(虚拟电厂、微网)建设有望持续加速。 氢能: 1、3 月30 日,重塑未来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重塑集团携手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石化资本、国内碳减排服务提供商环保桥共同开发完成全球首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方法学。于当地时间3 月22-24 日在德国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第117 次会议上获得审批通过,正式成为清洁发展机制第101 个小方法学,填补了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方法学的空白。自3 月24日起,该方法学可正式应用于采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在客运、货运等领域从事运营的车队、机构及企业主体,根据其运营规模和碳交易需求,进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CDM/国际核证减排标准(VCS)减排项目开发。 2、绿电制氢通过制造环节及电力市场化持续降本将促使更多的商业领域经济性跑通,与石化化工项目耦合能够提升其减碳能力;欧洲碳价创新高背景下,有利于新能源产品及制氢电解槽出口。目前,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内蒙古、新疆、吉林等地绿氢项目与电解槽招标情况,当前市场已经充分反映了2023 年项目建设情况,如果能进一步厘清2024-2025 年项目落地情况,行情将持续发酵。相较下游单一场景,上游制造增速更快,我们认为电解槽领域需要重点关注,到2025年有望每年翻倍增长。 电解槽建议关注:昇辉科技、华光环能、华电重工、亿利洁能。 电网: 1、在数字经济趋势投资逻辑下,市场已经给予数字电网概念公司中的“软件业务”更高的估值;但仍然对其解决缺电、电力调节等“泛储能”作用没有充分挖掘,同时我们也期待政策层面能予以电改等政策更多支持,配网数字化改造(虚拟电厂、微网)建设或将持续加速。 虚拟电厂技术服务与运营商,建议关注:国网信通、东方电子、安科瑞、恒实科技。 2、特高压:我国将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特高压起到平衡能源与负荷分布、促进新能源消纳的作用,是坚强智能电网重要骨架,在“十四五”期间仍将继续保障新能源远距离、大规模输送。特高压同时承担着托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任务,政府亦将持续加大特高压建设投资。 特高压设备龙头在2023-2024 年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建议关注:国电南瑞、许继电气、思源电气。 储能: 1、四月份储能板块有望迎来反弹 (1)整体上:看好储能板块四月份迎来反弹。在储能板块此前一段时间的回调过程中,已经基本消化了市场对于一季报的担心。 (2)空间上:当前部分储能标的市值,即使相较于“中性业绩、分部给估值”的估值方式,仍具有了10%~20%左右的上涨空间。 (3)催化上:储能板块虽然跟光伏板块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但同时也在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我们认为催化上会有两重因素,一方面是光伏板块的催化;另一方面是储能板块自身的催化。进入Q2 之后,无论是光伏的排产装机,还是储能的招标、中标、交付、并网,都有望迎来明显加速。 2、投资层面: (1)储能板块仍然是2023 年电新最景气的赛道。 (2)大储及泛储能领域:在储能领域各环节的供给中,总体来看IGBT 模块的供给仍偏紧, PCS 及集成环节最为受益,重点关注阳光电源、盛弘股份、科陆电子、上能电气。此外,高压级联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重点关注四方股份、金盘科技。抽水蓄能和火电灵活性改造仍是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重点关注东方电气。其他各类储能技术23 年规划招标都在加速,其中压缩空气相对较快,重点关注陕鼓动力。 (3)户储领域:估值中枢提升仍然需要市场打消对需求的担心。 锂电: 1、锂电主链: 3 月31 日美国财政部发布IRA 对于关键矿物和电池组件本地化比例的具体指引。 (1)新增4 月18 日之后电动车需要遵守对电池组件和关键矿物的要求才能享受3750 美元补贴。4 月17 日前电动车仅需满足售价5.5w 美元(轿车)/8w 美元(SUV)要求即可拿到7500 美元补贴。 (2)关键矿物:组成成分不变,在之前的23/24/25/26/27 年分别40%/50%/60%/70%/80%比例要求上新增:25 年开始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不能包含任何外国敏感实体提取、加工或回收的关键矿物质。 (3)电池组件:范围保留电极活性材料、正极、负极、铜箔、固体电极金属、粘合剂、电解质盐、电解质添加剂、电芯、模组,补充溶剂、添加剂不算组成材料。在之前的23/24/25/26/27/28/29 年分别50%/60%/60%/70%/80%/90%/100%比例要求上新增:24 年开始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不能包含任何外国敏感实体制造的电池组件。 (4)价值确定:NPRM 提出了确定价值的步骤,其中关键矿物三步,组件四步。 (5)外国敏感实体:包括中国、伊朗、俄罗斯、朝鲜直接控制、拥有、或所属其管辖权范围内的企业。与之前描述一致,对宁德等企业的判定留有余地。 (6)组装:限制地域美国、加拿大、墨西哥。2022 年8 月16 日之后销售车辆需在北美组装。 (7)允许国家:FTA 基础上新增国家日本,后续可添加其他国家。 目前美国加速锂电产业链本地化已成定局,总体而言公布的法案并无太多变化。 我们认为出于投资安全的考虑,后续国内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入股在美本地化建厂的模式依然会持续,持续看好头部企业出海发展。 投资方面:站在目前时间点,受到22 年末退补冲量的影响,新能源车终端2 月销量表现不佳,但是随着3、4 月板块排产数据的好转,板块有望迎来基本面的回暖:重点关注电池环节、4680、隔膜等,同时我们认为电解液及正负极等材料估值也会略有修复。建议关注: (1)头部企业,优质客户+产能,环节格局较好: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科达利、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璞泰来、天赐材料。 (2)出海占比高,利润有弹性:比亚迪、孚能科技、欣旺达。 (3)正负极中海外营收较高,头部企业:当升科技、芳源股份、德方纳米。 2、锂电回收 2 月,宁德时代、格林美、芳源股份、南都电源、天奇股份公告拟投资电池回收项目,企业投资布局仍在加码。2 月27 日,格林美公告将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宁德时代以及宁德时代旗下邦普公司合作开展电池回收业务。随同上下游产业协作加深,以及不同环节厂商探索共赢合作模式,电池回收上下游的协同配合趋势渐显。 据高工锂电,2 月23 日,肥东国轩5 万吨电池回收产线首次“带电破碎”成功,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电芯带电破碎的公司。我们认为,带电破碎是拆解破碎的技术趋势,拆解破碎很可能演变为独立环节,该环节尚无专门破碎设备,设备壁垒较高。 锂电回收企业纷纷提前布局回收产能,但也面临来料短缺、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潮的来临,锂电回收行业具备量增逻辑。当前金属价格下行,对回收企业的成本、收率要求更高,具备规模、成本优势、一体化处理能力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终局来看,锂价若降到回收的盈亏平衡点以下,回收或将变成政策及环保驱动的行业。 建议关注:天奇股份、光华科技、浙矿股份、格林美。 3、PET 铜箔: 复合铜箔的主流生产工艺分为一步法、两步法和三步法,道森股份和三孚新科分别是多次磁控溅射一步法和化学一步沉积法的代表厂商。虽然一步法生产工艺更简洁高效,但由于工艺复杂度高,进展较慢。我们认为,当前设备仍是驱动复合集流体技术和应用快速进步的关键环节,设备线速、幅宽、生产良率是决定复合铜箔降本、渗透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东威科技、汇成真空、腾胜科技、道森股份等设备厂商产品技术不断进步,验证了复合铜箔技术迭代速度,技术进步的空间同样巨大。下游应用节奏需关注阻抗、能量效率、高温结合力等关键指标的优化; 降本端需关注良率与效率的兼顾、一步/两步法工艺革新。 我们认为复合集流体是23 年长期空间、标的弹性、技术迭代空间最大的0-1 细分方向之一。一步/两步/三步法、铜箔/铝箔、pet/pp,复合集流体技术具备迭代的广度与深度,光伏与半导体技术的降维应用同样提供了持续创新动力。 建议关注差异化路线中二阶导确定性更强的设备厂商,以及与下游客户绑定较深,有确定性订单的箔材厂商:东威科技、骄成超声、宝明科技、利元亨、三孚新科、元琛科技。 4、半固态: 半固态路线对于现有液态锂离子电池体系更迭小,被视作全固态的过渡路线。半固态仍需隔膜、电解液,此外增加了固态电解质涂层、原位固态化锂盐等材料,例如锂镧锆氧(LLZO)、磷酸钛铝锂(LATP)、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新型锂盐等增量材料供应链值得关注。 建议关注:瑞泰新材、华盛锂电、上海洗霸、赣锋锂业。 5、钠离子电池: 3 月30 日,天能新一代钠离子电池天钠T1 正式发布。天钠T1 目前有48V、60V、72V 三个系列,电芯类型上有26700 圆柱电芯、软包电芯、方型电芯,是适用电动二轮车、电动摩托车等车辆的最新产品。天钠T1 现阶段的主要出货领域将集中在以两轮电动车为代表的小动力应用市场。未来,天能钠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将不断向低速车、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拓展。此外,在发布会上钠离子电池产业生态联盟成立。首批联盟单位涵盖两轮电动车研发与制造、后市场服务、商业化应用等领域,将重点围绕钠离子电池与整车技术开发、产品的量产与商业应用等进行深度合作与协同。 目前钠电在各个应用场景都在加速发展,我们认为后续钠电车型有望不断推出,未来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在整车上应用,星恒电源等在二轮车上应用,以及中游各材料产能纷纷落地量产,钠电将呈现多点开花、快速降本的态势。目前头部车企的迫切需求有望加速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快速降本。 建议关注:电池环节,宁德时代、孚能科技、鹏辉能源、华阳股份、传艺科技、维科技术;正极环节,容百科技、当升科技、振华新材、美联新材;负极环节,贝特瑞、杉杉股份、翔丰华;电解液,丰山集团、天赐材料、多氟多。 光伏: 光伏主链方面 1、根据InfoLink Consulting 数据,本周产业链主要环节价格情况如下:(1) 硅料:下游对于硅料的看跌心态较为明显,硅料主流价格继续维持下降趋势,本周均价为208 元/kg,环比下跌3.7%,下跌幅度较上周有所增大。(2)硅片: 虽然硅料价格在持续下跌,但由于高纯石英砂供应紧缺影响硅片产出,短期内存在一定的供需失衡,导致硅片价格较为坚挺,本周单晶硅片价格仍维持平稳,单晶硅片环节利润进一步增加。(3)电池片:尽管硅片价格在高位坚挺,但组件端接受程度有限,本周InfoLink Consulting 公布的电池片整体价格未发生明显变化。但3 月31 日通威发布最新电池片价格,182、210 电池片报价分别为1.09元/瓦、1.13 元/瓦,较上期分别降价0.06 元/瓦、0.02 元/瓦,降幅分别为5.2%、1.7%。(4)组件:随着硅料价格逐渐松动,近期开标项目价格呈现下探趋势,组件竞争激烈,头部企业能够继续凭借成本优势抢占市场。 高纯石英砂紧缺为头部硅片企业带来一定超额收益,光伏需求较好的逻辑目前没有变化,产业链整体的投资核心仍在于把握低价筹码。我们预计Q1 光伏板块业绩较好,重点关注逆变器及一体化组件龙头公司。 2、建议关注:辅材,海优新材、福斯特、赛伍技术、激智科技、福莱特、通灵股份、快可电子、宇邦新材;POE 粒子,鼎际得、岳阳兴长、东方盛虹; 大尺寸电池片环节,钧达股份、爱旭股份;具有明显优势的头部企业,TCL 中环、通威股份、隆基绿能。 光伏新技术方面 1、TOPCon:TOPCon 路线已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激光SE 助力电池效率进一步提升,超额利润加持下新投资加速进场,设备商迎来订单窗口期。建议关注: 捷佳伟创、微导纳米、帝尔激光、海目星。 2、HJT:我们认为2023 年在银包铜+0BB 助力下,异质结有望迎来平价拐点,长期来看,铜电镀有望成为异质结金属化的最终方案。建议关注:迈为股份、赛伍技术、苏州固锝。 3、钙钛矿:国内钙钛矿产业加速发展,未来空间广阔。建议关注:京山轻机、迈为股份、捷佳伟创、海目星、杰普特。 风电: 若新增装机逻辑和出口逻辑能够带来风电产业链Q2 业绩的兑现,板块整体有望迎来反弹。后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包括:风电企业23Q1 和Q2 业绩、风电项目新开工情况、海缆招中标情况、江苏海风项目推进情况、运营商对陆风的装机意愿。 1、3 月27 日,GWEC 发布2023 年全球风能报告。根据报告中的数据,2022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77.6GW,较去年同期下降17.1%,其中陆风68.8GW,海风8.8GW。此外,报告预计到2024 年,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将首次突破100GW;到2025 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也将再创新高,达到25GW。 2、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 年3 月31 日,本年度国内风电机组招标容量约27.46GW,包括陆风24.71GW、海风2.75GW。23Q1 风电招标依旧保持较高景气度,若23 年后续能够继续维持,全年招标量有望突破100GW。价格方面,当前海风机组仍具有一定的降价空间,能够进一步带来海风项目建设成本的降低,有望进一步刺激开发需求、推动建设进度。 3、海缆方面: 本周山东分公司海卫半岛南U 场址450MW 海上风电项目66kV阵列缆+220kV 送出缆、国华半岛南U2 场址600MW海上风电项目35kV 阵列缆、苍南3 号8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220kV 送出缆、华能岱山1 号306MW 海上风电项目35kV 阵列缆+220kV 送出缆、龙源电力海南东方CZ8 场址5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66kV 阵列缆+220kV 送出缆开始招标。海缆招标迎来阶段性小加速,需持续关注后续海缆开标情况以及其他项目海缆招标进度。 市场当前担心的点仍在于后续海缆行业竞争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而本次招标可以看出二线海缆厂商通过采取低价报价的策略从而逐渐加强自身获取订单的能力。我们认为随着海风向大容量、深远海发展,高电压等级海缆是重要发展趋势。 后续需重点关注各厂商在高电压等级海缆产品上的竞争力,采用500kV 柔性直流送出的青洲五、青洲七项目的海缆中标结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4、建议关注:(1)海上风电产业链:整机环节关注三一重能、明阳智能;塔筒和管桩环节关注海力风电、大金重工、天顺风能;海缆环节关注东方电缆、宝胜股份、太阳电缆、起帆电缆、中天科技。(2)风电轴承环节:降本压力下国产替代进度有望加速,关注新强联、恒润股份;滑动轴承替代滚动轴承,关注长盛轴承、双飞股份。(3)其他受益于行业景气标的:关注金雷股份、日月股份。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海外车企扩产不及预期;风光政策下达进度不及预期;风机招标价格复苏低于预期、产业链原材料价格波动;国家电网投资、信息化建设低于预期风险。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国家能源局提出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意见
请总结该策略市场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BloombergGPT-为金融行业打造的大语言模型 近日,彭博发布一篇关于BloombergGPT开发情况的研究论文《BloombergGPT: A Large Language Model for Finance》,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一全新的大规模生成式人工智能(AI)模型。该大语言模型(LLM)专门针对各类金融数据进行训练,以全方位支持金融领域的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 该模型将帮助彭博改进现有的金融NLP任务,如市场情绪分析、命名实体识别、新闻分类和问题回答等。此外,BloombergGPT还将释放更多新机遇,调动彭博终端上的海量数据,将人工智能蕴藏的全部潜力带到金融领域。 投资观点 BloombergGPT开启了垂直场景人工智能新的范式探索,其任务表现结果也证明了垂类大模型的价值,未来产业将会是通用基础大模型与垂直模型并存的格局形态,从投资方向上看,建议可以沿着两个维度寻找机会: 一是寻找如金融业一样具有高价值、高专业属性、数据量庞大的垂直场景,建议重点关注金融(恒生电子、同花顺、中科软、顶点软件、宇信科技、京北方、长亮科技、天阳科技等)、医疗(创业慧康、嘉和美康、久远银海、卫宁健康等)、教育(科大讯飞等)等核心场景; 二是寻找市场地位明确、掌握大量数据的行业龙头,建议重点关注恒生电子、同花顺、广联达、明源云、中科软、金蝶国际、用友网络、泛微网络、致远互联等。 风险提示:技术落地不达预期,政策变化,格局恶化,疫情再次大规模传播。
金融领域的500亿参数的语言模型专题研究报告:BLOOMBERGGPT
请总结该港股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 受市场下行、人民币贬值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公司业绩承压下行。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1803.2 亿元,同比下降25.6%;实现归母净利润232.7 亿元,同比下降42.1%。公司全年销售表现仍好于同梯队整体,拿地强度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并持续聚焦高能级城市拿地。商业业务通过轻重并举,写字楼和购物中心双核驱动实现稳健增长。且依然保持出色的财务水平。我们看好公司销售和业绩在2023 年重拾升势。 事件 公司发布年度业绩,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1803.2 亿元,同比下降25.6%;实现归母净利润232.7 亿元,同比下降42.1%;剔除税后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汇兑损益等影响后的归母净利润为244.2 亿元,同比下降28.0%。 简评 多重不利因素叠加,业绩承压下行。受市场快速下行不利影响,公司2022年房地产开发业务结算收入同比下降26.2%。归母净利润增速不及营收增速的主要原因在于:1、综合毛利率为21.3%,较2021 年下降2.2 个百分点;2、结算收入下降但费用相对刚性,导致期间费用率整体提升1.0 个百分点;3、人民币贬值导致汇兑损失51.8 亿元,2021 年同期为汇兑收益24.6 亿元;4、计提减值准备28.5 亿元,2021 年无此项,其中存货减值准备15.2 亿元,应收合营公司款13.3 亿。 拿地保持高强度,对2023 年销售充满信心。公司2022 年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2948 亿元,增速为-20.2%,好于top10 房企整体-33%的降幅。全年拿地金额1209 亿元,占销售金额比重为41%,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其中,一线和强二线拿地金额占比高达85%。公司充足土储保障后续销售增长,截至2022 年底总土储面积6842 万平,对应货值1.15 万亿;2023年可售货值达7900 亿元,公司提出合约销售目标增速达20%,去化率达45%即可完成目标。 商业业务稳步推进,彰显经营韧性。2022 年实现商业物业收入52.6 亿元,同比增长1.8%,剔除减租影响后的商业物业收入同比增长6.9%。 公司商业业务通过轻重并举,写字楼和购物中心双核驱动实现稳健增长。 2022 年新开业5 座购物中心和1 栋写字楼,截至2022 年底公司自持写字楼规模达354 万平,成熟期项目出租率达93.2%;自持购物中心面积达213 万平,成熟期项目出租率达95.7%。商业物业轻资产管理规模达94 万平,已占到整体管理规模的12%。 财务水平依然出色,融资成本保持行业最低水平。截至2022 年底,公司财务实现“三保持”,即保持“三道红线”绿档,保持行业最高信用评级,保持行业最低的平均融资成本,2022 年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仅3.57%。 长期稳健的财务水平保障公司行稳致远。 下调目标价至27.61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不变。我们预测2023-2025 年公司EPS 分别为2.65/2.95/3.27 元(原预测2023-2024 年为4.27/4.54 元)。 给予可比公司2023 年平均PE 估值9x,对应目标价27.61 港元(原目标价37.80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不变。 风险分析 公司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结转不及预期、利润率下滑、房地产行业政策放松力度不及预期三个方面。具体而言:1、结转可能不及预期。公司结转有较大比例依靠现售,而现售表现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最终体现在报表端的收入将最终依赖于报告期内的销售及交付状况,因此存在结转不及预期的风险。2、利润率可能下滑。随着近年来土地成交价格抬升,但销售价格受市场下行不利影响,行业普遍存在毛利率压缩的问题,公司也受其影响,报表端的利润率可能持续承压。3、房地产行业政策放松力度可能不及预期。政策放松将紧绷“房住不炒”之弦,因此可能延迟公司的销售恢复进度。
中国海外发展(0688.HK):拿地保持高强度 销售和业绩有望重拾升势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本周观点:Q1 地产销售增速转正,实物量放量仍需耐心等待 根据我们的实物量高频数据体系,3 月中下旬受雨水天气影响,投资实物量回升趋势有所放缓,水泥出货率、混凝土搅拌站运转率和建筑钢材成交量上升斜率走平,但地产销售端等前期指标表现优异,地产新房和二手房销售持续改善,3 月百强地产和百城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速转正。我们认为实物量整体处于弱恢复过程,从资金、地产销售到施工实物量的传导仍然需要时间。 此外,我们建议继续重点关注建筑央企和国际工程板块的机会。短期建筑建材行业重点推荐华铁应急、中国铁建、伟星新材、中材科技、福莱特。 上周回顾 上周全国水泥市场价格环比基本持平;水泥出货率60.5%,环/同比-0.1/-0.6pct。浮法玻璃价格环比+1.5%,库存5476 万重箱,环降6.6%。 3.2mm/2.0mm 光伏玻璃价格环比持平。轻碱/重碱均价环比-0.1%/持平,纯碱库存环比-1.9%,至25.23 万吨,开工率90.71%,环比-0.33pct。玻纤电子纱价格环比持平,喷射合股纱价格环比持平,电子布价格环比持平。消费建材原料价格环比涨跌互现,国废/沥青环比+1.4%/-1.9%,PVC/HDPE/PPR环比+0.1%/+1.3%/持平。 重点公司及动态 3月30日中国中铁发布年报,22年实现收入/归母净利11544/313亿元,同比+7.6%/+13.3%;四川路桥发布年报,22年公司实现收入/归母净利1352/112亿元,同比+32%/+67%;四川路桥发布年报,22年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扣非归母净利198/11.6/9.2亿元,同比+1.7%/+1.1%/+7.0%。 风险提示:需求显著下降,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建筑提标力度低于预期。
工业/基础材料行业周报(第十三周):3月地产销售转正 施工放量仍需耐心
请总结该港股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6.89亿元,同比增长23.15%;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应占利润24.81亿元,同比扭亏。 事件评论 量价齐升火电营收快速增长,煤价高位火电依然实现经营减亏。得益于公司年初新燃煤发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以及电力需求同比上升影响,公司2022年煤电售电量678.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3%;气电售电量为11.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4%。电价方面,公司煤电及气电上网电价分别同比提升19.74%和13.04%。量价齐升拉动下,公司2022年火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5.83亿元,同比增长28.92%。然而受煤价持续飙涨影响,公司煤电业务平均燃料成本为326.16元/兆瓦时,同比增长17.41%,使得公司2022年燃料成本达227.26亿元,同比增长25.88%,但对比可见公司收入端增量大于成本端增量。 因此公司2022年火电业务实现净利润-13.91亿元,同比减亏7.11亿元。 水风表现偏弱,资产重组保障业绩增长。受来风及来水条件大幅转弱影响,公司水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371小时,同比降幅达495小时,风电利用小时2098小时,同比下降257小时。利用小时数的下滑使得水电售电量达到181.54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2.97%,风电在装机规模扩张的拉动下售电量达到109.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27%。但是由于水电及新能源电站均为重资产行业,且可变成本极低,因此利用小时的波动会对业绩端产生较大的影响,2022年公司水电净利润为2.61亿元,同比减少72.36%;风电业务净利润为17.08亿元,同比减少3.03%。而光伏项目则在利用小时数回升以及装机规模扩张的拉动下,全年实现净利润10.24亿元,同比增长72.47%。整体来看,公司可再生能源业务完成净利润29.93亿元,同比减少9.32%。除主业经营以外,公司2022年出售新源融合60%股权的收益约6.5亿元;从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及中国电力(新能源)控股公司收购23家公司所产生的收益15.52亿元。在可再生能源业务以及资产重组带来的利润保障下,公司2022年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应占利润24.8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十四五规划宏伟,公司迈入快速成长期。2022年,公司风电及光伏合并装机分别增加304.6万千瓦和198.43万干瓦,煤电减少276万干瓦,控股装机达到3160万干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达到2052万千瓦,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62.94%。而且根据公司在2021年10月《新发展战略纲要》提出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目标超过90%的战略目标,假设公司2025年末仅保留800万千瓦煤电,2023-2025年公司仍需新增清洁能源装机约5148万千瓦。公司丰富的新能源储备项目有望进入快速建设期,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十四五”期间新能源业务快速成长带来的价值提升和投资机遇。 投资建议与估值:我们预计2023-2025年业绩分别为36.10亿、42.22亿和53.0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9元、0.34元和0.43元,对应PE分别为9.43倍、8.07倍和6.41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资产注入不及预期风险; 2、新能源资产扩张不及预期风险。
中国电力(2380.HK):重组收益缓解煤电压力 绿电保障公司扭亏为盈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公司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2435.1 亿元,同比+7.2%;实现归母净利润147.1亿元,同比+1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9.6 亿元,同比+18.0%。其中2022Q4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7.7 亿元,同比+2.2%;实现归母净利润 30.5亿元,同比-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7.4 亿元,同比-1.2%。受国内2022Q4疫情扰动及一次性因素影响,公司经营阶段性承压,但强Alpha 属性驱动下长期向好趋势不改。公司战略布局正值收获期,高端化、场景化、全球化战略行业领先,叠加数字化改革降本增效,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3/24/25 年EPS 分别为1.78/2.05/2.33 元,给予2023 年A 股目标价27 元、H 股目标价28 港元,维持A/H 股“买入”评级。 疫情扰动短期承压,长期向好趋势不改。公司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2435.1 亿元,同比+7.2%;实现归母净利润147.1 亿元,同比+1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9.6 亿元,同比+18.0%。其中2022Q4 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7.7 亿元,同比+2.2%;实现归母净利润 30.5 亿元,同比-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7.4亿元,同比-1.2%。2022Q4 业绩短期承压,其中收入端预计主要受12 月国内疫情放开扰动影响,利润端承压主要系一次性因素拖累:1)海外加息周期下,22Q4 利息费用同比+2 亿元;2)22Q4 投资收益同比-4 亿元。长期而言,公司全球化抢份额、高端化提结构及数字化降本增效三轮齐驱,Alpha 属性仍凸显。 内销稳中有进,全球化布局迎超预期表现。1)2022 全年公司中国智慧家庭业务实现收入1263.8 亿元,同比+4.6%。公司空冰洗业务份额稳中有升,据中怡康数据,2022 年公司空冰洗线上零售额市占率分别为14.4%/39.2%/40.4%,分别同比提升0.8/0.5/0.0pct;线下零售额市占率分别为19.5%/43.9%/46.0%,分别同比提升2.8/2.5/1.8pcts。国内市场升级高端品牌与场景方案,放大用户价值,卡萨帝品牌强化前置类产品布局与套系化阵容,高端市场份额全面领先。根据中怡康数据,2022 年在国内线下市场万元以上的冰箱、洗衣机以及1.5 万元以上的空调市占率分别达到38.5%/77.2%/30.6%,预计卡萨帝全年仍实现双位数增长。随着卡萨帝零售改革推进,公司高端化进程将迎良性发展。2)全球化布局开花结果。2022 全年公司外销实现收入1254.2 亿元,同比+10.1%。在海外需求走弱预期下,公司外销逆势增长,其中北美/欧洲市场收入分别同比+9.0%/+16.7%。欧洲市场本土化供应链建设提速,随着罗马尼亚等本土工厂产能爬坡,公司有望率先受益欧洲市场节能产品需求提升。此外,卡萨帝品牌海外战略开启,有望贡献海外增长新动能。 全年盈利能力维稳,22Q4 一次性因素形成拖累。2022 全年公司实现毛利率31.3%,同比持平。22Q4 毛利率34.0%,同比-0.3pcts,主要原因为内外销结构变化,22H2 毛利率较低的外销收入占比52.7%,同比提升。其中国内毛利率持平微增,海外同比下降1pct,主要系促销活动增加所致;费用率方面,22Q4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7/+0.3/-0.3pcts,预计销售费用率提升系海外促销活动加强,管理费用率提升系股份支付增加,最终公司22Q4 实现归母净利率5.2%,同比-0.3%,主要系利息费用、投资收益等一次性因素。我们预计2023 年随着国内降本增效及结构升级深化推进,公司盈利能力将迎提升。 深化数字化变革,精益制造降费增效。公司深入推进采购、精益制造、营销、研发等各节点的数字化变革,通过数据并联与打通、数字化运营与业务变革,实现降费提效,采购与精益制造效率显著提升。营销端数字化成果不菲,2022年线上全渠道GMV 增长 20%,稳居大家电行业第一;用户经营效率提升23%;海尔品牌会员总量增长41%,突破4,500 万。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海外市场增速放缓;人民币升值造成汇兑损失。
海尔智家(600690)2022年年报点评:疫情扰动经营 不改长期趋势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上周(3月20日-3月26日),SW军工板块报收1583.6点,上涨1.5%。同期沪深300 指数上涨1.7%,创业板指数上涨3.3%。 研究速递: 智能化战争正在加速到来,世界各国积极推进智能化战场建设作为特定领域的一项应用,军事人工智能化具有四个特点。一是颠覆性,二是不平衡性,三是风险性,四是非透明性。人工智能技术涉及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利益,在军事领域的测试、评估和验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保密性,缺乏透明度和实际应用经验。根据新华社,美国、俄罗斯、欧洲各国纷纷把人工智能视为“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并提前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探索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方向。 美国提出8860 亿美元国防预算申请 根据《参考消息》,美国2024财年提出了8860 亿美元国防预算申请,其中包括将美军的薪资水平提高5.2%、史上最大规模的研发拨款以及满足对乌军事援助的弹药需求,这是美国在“和平时期”提出的最高国防预算。与2023 财年的8580 亿美元国防预算相比,此次提案的总额增加了280 亿美元。 策略观点: 军工为“确定性”与“成长性”并存的优质投资领域。我国确定了“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在此目标催化下,军工先进武器装备列装必将加速进行,因此军工整体需求增长有保障,长期投资价值凸显,是“确定性”与“成长性”并存的优质投资领域。 2023 年军工各领域将延续高增长。军机领域:20 系列军机仍在爬坡阶段,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导弹领域:2022 年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弹供给增速减缓,2023 年压制因素解除后,研制进度加快,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发动机领域: 供给端产能持续释放,业绩继续快速增长。 军工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后续具备估值修复的空间。关注长期有超预期增量的领域,优选竞争力、盈利能力强的优质标的。 (1)军机:关注型号研制超预期因素,主要标的光威复材、西部超导;(2)航发:需求持续旺盛,供给端逐步改善,主要标的华秦科技;(3)导弹:延迟需求集中释放,增长弹性大,主要标的菲利华、盟升电子;(4)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建设需求快速增长,主要标的七一二。 风险提示: 订单交付不及预期风险;武器型号调价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产能与订单错配的风险。
军工行业周报:各国推进军事智能化应用 美提出8860亿美元国防预算申请
请总结该创业板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投资要点 短距互联高速铜缆优势显著,公司是200/400/800G DAC 稀缺供应商:与AOC光模块方案相比,DAC 铜缆连接方案因为不需要光电转换芯片,在成本端具有显著优势;在高速短距互联传输中可靠性、能耗等性能优势显著,并具有较强的耐候性、耐弯折性,无故障时间远高于光缆且时延更低,成为数据中心短距互联(一般在5m 以内)的主要方案,主导着北美云数据中心短距互联,并适配AI 超算数据中心需求。公司目前已能够规模化生产应用于传输速率达到400G 的DAC 高速传输组件及配套的高速传输电缆,并成功开发了800G 传输速率的高速电缆组件,能满足大型乃至超级数据中心、高速通信领域的数据传输需求,通过各国标准组织认证,构建了强大的产品资质壁垒,是国内稀缺的优质DAC 供应商。 AI 驱动算力产业爆发,公司高速DAC 业务迎高增长:AI 产业发展有望驱动算力大幅提升,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推动GPU 需求量激增,DAC 需求量与GPU 数量强相关,对应市场规模有望显著增长显著;据LightCounting 测算,到2027 年DAC 铜缆连接市场规模将超12 亿美元,2023-2027 年间复合增长达25%,远超于AOC 市场14%的复合增速。公司作为国内稀缺高速DAC供应商,批量供货国内主要互联网云厂,突破海外市场,间接供货北美云厂,且DAC 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传统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引擎。 PCIe Cable 迎“量价齐升”,服务器内部互连业务迎增长新机遇:公司PCIeCable 产品配套CPU/GPU 与显卡、内存等设备高速连接,受益AI 服务器规格提升,产品迎“量价齐升”机遇,有望逐渐量产,贡献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1.30、1.77、2.33 亿元,按照2023 年4 月3 日收盘价,对应PE 42、31 和23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云服务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800G 升级不及预期。
兆龙互连(300913):高速DAC稀缺标的 受益AI短距互联需求爆发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500-5,250 万元 公司发布1Q23 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500 至5,250 万元,上年同期(追溯调整后)为9.25 万元;扣非净利润3,400 至5,100 万元,上年同期为74.92 万元,利润预计同比大幅改善,主要由于去年同期低基数、疫后消费复苏、及参股公司所投项目公允价值增加。 关注要点 1、1Q23 利润预计迎来较大幅增长,主要由于去年同期低基数、疫后消费复苏、及参股公司所投项目增值。公司预计1Q23 利润端实现较大幅改善,一方面,受益于疫后消费需求的复苏,公司女装业务和医美业务在去年同期低基数下实现较快增长,带动利润端实现同比改善;另一方面,朗姿韩亚资产管理作为公司的参股公司(参股比例29.23%),其前期投资的项目绿通科技在今年一季度实现IPO,公允价值的增值为公司利润端带来正向贡献。 根据绿通科技上市公告书,截至3 月6 日,朗姿韩亚资管合计持有绿通科技2.57%的股权。 2、线下门店客流持续改善,看好疫后需求回暖带来业绩的弹性。医美消费整体呈现高黏性、高复购的特点,随着疫后线下消费场景的修复,我们预计医美消费需求有望在一季度逐步释放,带动公司经营业绩的环比改善。步入2Q23,考虑到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叠加4 月医美消费旺季的逐步来临,我们预计有望进一步带动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 3、“1+N”模式稳步推进,区域医美龙头逐步迈向全国。公司稳步推进“1+N”战略,目前在成都、西安等已形成区域领先的旗舰医院,深圳米兰柏羽亦完成了由门诊部到中心医院的升级改造,我们预计未来有望进一步辐射华南市场,形成三大核心市场、四大中心医院的布局。同时,“晶肤”品牌逐步形成标准化、可复制的轻医美模式,通过连锁化扩张不断持续强化区域的市场份额,截至2022 年12 月,公司合计拥有“晶肤”机构23 家。同时,公司成立了并购基金推动优质标的的孵化及整合,加码公司在主要一线、新一线城市的医美布局,通过成熟的运营及管理体系,推动集团资源协同及整合,加速医美业务的全国化步伐。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维持2023-24 年每股盈利预测0.41/0.63 元不变,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4e P/E 60x/39x。维持跑赢行业评级,采用分部估值法,给予医美业务2024e P/E 58x(对应2024e P/S 4.3x),服饰业务2024e P/E 25x,维持目标价30 元,对应2024e P/E 47x,较当前股价有21%的上行空间。 风险 竞争加剧;疫情反复;门店扩张不及预期;医疗事故风险;存货减值风险。
朗姿股份(002612):预告1Q23净利润大幅增长 业绩弹性逐步释放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2022 年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公司公布2022 年业绩:2022 年营收/销量/ASP/吨成本同比+8.6/+4.9/+3.6/+8.3%;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2.1/+6.6%;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归母净利润率/扣非归母净利润率分别同比-2.5/-0.5/-0.9/-1.3/-0.2pct;其中单4Q22 营收/销量/ASP/吨成本同比-0.3/+6.6/-6.4/-18.1%;归母净利润同比+67.3%。因公司此前发布业绩预告,此番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发展趋势 结构升级势头持续带动全年营收稳步提升,但公司成本控制能力相对全国性啤酒龙头偏弱,迭加公司部分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推动高端销量增长,全年毛利率下滑2.1ppt。以97 纯生单品为抓手的高端销量增长稳健,纯生系列/97 纯生单品销量分别同增15.3%/40.7%,2022 年高档/中档/低档营收分别同比18.4/-3.9/15.0%,结构升级趋势延续;但我们认为公司结构升级部分借力于货折等方式致单4Q22 吨单价同降6.4%,迭加公司较全国性龙头的成本管控能力偏弱,致2022 年吨成本同增8.3%,双因素迭加下公司毛利率同降2.5ppt。 公司费用控制能力较优,部分对冲成本上涨压力,带动盈利能力维持稳健。公司在维持销售人员投入及广宣力度下,缩减物流等其他杂费带动销售费用率同比-0.5ppt,同时公司亦对管理人员及办公费等进行收缩致管理费用率同比-0.9ppt,公司突出的费用管控能力部分对冲毛利率下行致公司全年归母净利润率小幅下行1.3ppt。 展望2023 年,区域啤酒市场竞争或呈加剧趋势,关注公司毛销差动向。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我们预计老牌龙头百威、雪花以及新进入者乌苏对广东高端啤酒市场的投入或将加大以期获得份额提升,而公司在高端领域竞争力有待塑造和明晰,高端产品97 纯生在现饮场景的突破亦有待观察,我们建议关注华南高端市场格局演化及公司破局动向。 盈利预测与估值 因区域竞争强度或略超预期,我们下调2023 年净利润3.8%至7.2 亿元,维持24 年盈利预测8.43 亿元,我们维持目标价10.13 元,目标价对应2023/24 年31.2/26.6xP/E,当前股价对应28.4/24.2xP/E,较当前价有10%上行空间,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风险 疫情反复对消费场景影响超预期,区域竞争格局恶化,成本上涨超预期,食品安全
珠江啤酒(002461):2023年关注区域竞争态势及公司高端运作能力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内半导体CMP 设备龙头,从无到有打破海外垄断。公司成立于2013 年,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实现12 英寸CMP 设备量产销售的国内厂商,亦是国内CMP 产品布局最全面的厂商,近年来以Universal-300 系列CMP 设备为基础加大产业布局,开发出了Universal-200 系列CMP 设备、Versatile 系列减薄设备、HSDS/HCDS 系列供液系统,以及晶圆再生、关键耗材与维保服务等技术服务,初步实现了产品+服务的平台化战略布局。产品广泛应用于逻辑芯片、3D NAND、DRAM、MEMS、先进封装制造领域。不断拓展新客户,至今已进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集团、英特尔、长鑫存储、厦门联芯、广州粤芯等国内外先进集成电路制造商的大生产线中,产品总体技术性能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巨头的技术垄断,引领半导体CMP 设备国产化浪潮。 CMP 设备市场稳步增长,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进程提速。根据 SEMI 数据,受益于晶圆厂持续扩产, 2017-2022 年中国大陆地区的CMP 设备市场规模由2.2 亿美元增长至5.1 亿美元,CAGR 达18.3%,同时近年来地缘政治格局紧张,国内供应链自主可控需求急切,以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华海清科等为代表的优质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抓住历史机遇,积极配合下游晶圆厂验证导入,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取得阶段性进展。随着半导体景气度逐步复苏,下游晶圆厂或开启新一轮扩产,国内设备厂商有望在成熟制程产线提高覆盖率,并在先进制程中崭露头角,于国产替代进程中不断提升话语权。 CMP 设备放量增长,“产品+服务”平台化发展。公司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MP 设备已实现在国内外知名客户先进大生产线的产业化应用,在逻辑芯片制造、3D NAND 制造、DRAM 制造等领域的工艺技术水平已分别突破至14nm、128 层、1X/1Ynm,均为当前国内大生产线的最高水平和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先进水平。减薄机是半导体后道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公司开发了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减薄抛光一体机Versatile-GP300,满足3D IC 对300mm(12 寸)晶圆的超精密磨削、CMP 及清洗一体化的工艺需求,目前产品已交付指定客户开展生产线考核验证,有望形成CMP 之外新的营收增长。公司配件及服务业务与CMP 设备销售收入实现同步增长,2019-2021年营收占比分别为7.61%/8.45%/13.91%,作为本土厂商,公司相比国际巨头具有快速响应国内客户维保需求的优势,未来配件及服务业务有望持续为公司贡献增量营收。国内晶圆再生市场广阔,玩家稀缺,公司具有多年积累的CMP工艺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及市场拓展优势,截至2022 年2 月,公司12 英寸再生晶圆累计出货量已超过10 万片。 投资建议:公司为国内半导体CMP 设备龙头,先发优势显著,有望在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持续受益。我们预测2022-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83/26.62/36.04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15/6.86/9.27 亿元,对应EPS 为4.83/6.43/8.69 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3 年63 倍PE,对应目标价为405 元,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上游零部件供应短缺;下游客户扩产不及预期
华海清科(688120):国产CMP设备龙头 “产品+服务”平台化发展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全年业绩预告 22 全年业绩符合预期,深度受益新能源强劲需求。22 全年,公司实现营收45.2 亿元,yoy+27%,归母净利润6.6 亿元,yoy+52%,其中,22Q4实现营收12.6 亿元,yoy+31%,归母净利润1.8 亿元,yoy+62%。受益于风光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强劲,公司三大电容业务协同发展、梯次发力,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双效并举,未来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 受益新能源领域需求强劲,三大电容业务梯次发力。22 年,公司铝电解/薄膜/超级电容营收分别达35.8/3.24/3.07 亿元,yoy+ 26%/45%/28%,受益新能源领域需求强劲,各业务均实现稳步增长。1)铝电解电容:公司大型铝电解电容全球产出第一地位稳固,受益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市场高景气,实现营收持续增长。同时,小型电容切入笔电、服务器、安防设备供应链,成为新的增长极。2)薄膜电容:公司产品不仅在消费类电子和工业类装备进入大批应用阶段,而且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军工等领域开始批量交付,业绩拐点已形成,进入快速成长期。3)超级电容:公司产品在车辆、医疗仪器、新能源、电网、智能三表、AGV、港口机械已进入批量应用阶段,在发电测和用户侧调频以及大型装备功率补偿进入实质性试运行,超级电容业务未来增长可期。 研发投入、产能扩张双效并举,为长期业绩提供持续高增长动能。研发投入方面,公司不断提升三大电容产品性能,同时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投入三维箔、宽温电解液、原子沉积技术、新一代高分子导电聚合物、超容C 材料和新型电解液、高温高介高分子材料等创新性研究攻关。产能扩张方面,22 年新能源铝电解电容产能扩充40%,铝电解电容器核心材料较低成本化制造基地规划建设落地实施,新能源电动汽车等用薄膜电容器大规模扩产。公司研发投入与产能扩张双效并举,为长期业绩提供持续高增长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公司营收增长稳健、费用管控持续优化,我们维持公司23/24 年的盈利预测,23-25 年归母净利润为8.74/11.46/14.5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 分别为21/16/1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薄膜电容客户导入不及预期;超级电容客户开拓不及预期;芯片缺货、疫情等因素影响下游市场需求。
江海股份(002484):22全年业绩符合预期 深度受益新能源强劲需求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事件 2023 年03 月29 日,珠江啤酒发布2022 年年报。 投资要点 降本增效效果显著,全年控费能力增强 2022 年营收49.28 亿元(同增8.6%),归母净利润5.98 亿元(同减2%)。其中2022Q4 营收8.17 亿元(同减0.3%),归母净利润0.28 亿元(同增67%),四季度利润实现高增长,带动全年利润上行,疫情大背景下全年营收实现增长主要系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业绩符合预期。盈利端,2022 年公司毛利率/ 净利率/ 销售费用率/ 管理费用率分别为42%/12 %/15%/10.3%,同比-2.5/-1.5/-0.5/-0.8pct;其中2022Q4 毛利率/ 净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5%/3%/22%/11%,同比+9/+0.6/+13/-1.7pct,四季度展现出较强盈利能力主要系管理效率提升及高端化所致,全年盈利水平下滑主要系成本上涨及疫情影响,公司围绕“稳营收、控成本、降费用、增效益”积极落实157 项降本增效工作,全年展现出较强控费能力。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线上渠道加速布局 2022 年公司发布“3+N”(雪堡、珠江纯生、珠江啤酒+N)品牌战略道路,明晰品牌高端化发展道,“品牌+业务”高端化进程加速。分产品看, 2022 年高档/中档/大众产品营收分别为29.76/14.51/3.08 亿元,同比+18%/-4%/+15%,占啤酒营收63%/31%/6%,其中纯生/97 纯生2022 年销量增速分别为15%/41%,高端产品实现双位数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分渠道看,线上电商/线下渠道营收0.5/48.78 亿元,同比+50%/8%,其中电商渠道销量同增30%,持续完善销售渠道及市场布局,线上高毛利渠道加速布局;细分线下渠道,普通/商超/夜场渠道营收45.06/0.97/0.81 亿元,同比+10%/+29%/-8%,现饮渠道受损,2023 年疫情开放后有望迎来短期放量。分区域看,华南/其他地区营收46.23/3.05 亿元,同增7%/31%,其他区域增速亮眼。量价拆分来看,2022 年销量133.85 万千升(同增4.87%),吨价3537.37 元(同增5.23%),实现量价齐升。 盈利预测 我们看好公司产品结构持续升级。预计2023-2025 年EPS 为0.31/0.37/0.41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30/25/22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材料上涨风险、竞争进一步加剧等。
珠江啤酒(002461)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业绩符合预期 高端化趋势不变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事件: 2022年,公司全年实现营收132.56亿元,同比下降7.05%,实现归母净利润37.24亿元,同比下降12.99%(重述口径下)。其中,2022年一至四季度分别实现收入27.31/21.45/46.08/37.71 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8.67/9.89/12.54/6.15亿元。2022年公司拟每股派发现金股利0.46元,对应股息率为5.52%,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3.17亿元,分红率为62.22%。 受疫情冲击和通行费减免政策影响,路费收入下滑受疫情及四季度货车减免通行费影响,公司收费公路业务收入下滑明显。 2022年,公司实现通行费收入73.23亿元,同比下降11.38%。其中主力路产沪宁高速实现收入42.81亿元,同比下降16.56%。目前公司在建项目主要为龙潭大桥及北接线项目、锡宜高速南端扩建项目,分别将于2024年底和2026年6月建成通车,沪宁高速江苏段改扩建工程也已启动前期研究工作。2023年上述项目资本开支计划预计为38.5亿元。 新能源业务贡献增量收入,投资收益同比增加公司配套业务实现收入11.24亿元,同比下降21.78%。其中,服务区租赁业务因部分服务区终止租赁及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减免租金影响,收入同比下降76.22%。2022年公司收购云杉清能,新增清洁能源发电业务,2022年公司电力销售业务实现收入6.51亿元,占收入规模比例约为5%。 2022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18.68亿元,同比增长53.90%,主要系联营企业沿江公司以转让沪苏浙公司100%股权方式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参股的紫金信托等联营金融类公司贡献投资收益增加,以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及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分红同比增加。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6.18%,负债成本有所下降2022年,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9.32%,主要系人工成本的刚性增长及中介机构费的增加;财务费用为10.94亿元,同比增长26.18%,主要系有息债务规模较2021年增加41.5亿元,以及2022年6月五峰山大桥通车后借款利息费用化处理。2022年公司综合借贷成本约为3.41%,同比降低0.26%。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路产占据优越的区位优势,盈利能力优秀,看好疫后车流量复苏带来业绩快速修复,目前新培育路产常宜高速、宜长高速、五峰山大桥仍处于亏损状态,伴随车流量的持续提升或将迎来转亏为盈。公司长期以来维持高分红政策也彰显了对经营业绩的信心和对股东回报的重视。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5.00/152.50/157.40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9.39%/5.17%/3.2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93/46.08/48.7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5.28%/7.33%/5.86%,EPS分别为每股0.85/0.91/0.97元。维持目标价9.80元(对应2023年11.5X PE),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培育路产车流量增速不及预期;收费政策变化。
宁沪高速(600377):疫情拖累主业收入 优越区位优势下疫后复苏可期
请总结该策略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报告摘要: 本期重点关注:(1)2023 年3 月新能源车零售38.7 万辆,同比增长10%;(2)三部门发文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建设光伏基地;(3)四部门发文加快农村风电、光伏开发;(4)固态储氢首次实现发电并网,应用于电力系统;(5)华为基本实现14nm 以上EDA 工具国产化;(6)OpenAI 发布Chat GPT 插件集;(7)符合临床急需的创新医械产品将纳入前置审评通道。 新能源汽车:(1)乘联会:2023 年3 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38.7 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0%。(2)锂价硫价均持续下降,天然石墨价格持平,人造石墨价格下降,电解液价格和隔膜价格均持续下降。 光伏:(1)三部门: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选址建设大型光伏基地。(2)工信部:1-2 月全国多晶硅产量17.6 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0%;电池产量62.2GW,同比增长57.5%。(3)单晶用料及多晶用料价格均持续下降;组件价格持续小幅下降,硅片、电池片、光伏玻璃价格持平。 风电:(1)四部门发文:加快农村风电、光伏开发,开展农村农业革命试点县建设。(2)钢价下降,铁矿石价格上升;陆上风机价格上升。 储能:固态储氢首次实现发电并网,首次将光伏发电制成固态氢能应用于电力系统。 半导体:(1)华为基本实现14nm 以上EDA 工具国产化,预计2023年将完成对其全面验证。(2)下游存储器价格小幅下降。 人工智能:(1)OpenAI 发布Chat GPT Plugins(Chat GPT 插件集),Chat GPT 开始联网。(2)马斯克等人呼吁所有AI 实验室立即暂停训练比GPT-4 更强大的AI 系统至少6 个月。(3)科技部: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加快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 生物医药:(1)国家药监局:符合临床急需的创新医械产品将纳入前置审评通道。(2)第八批国家集采产生拟中选结果,39 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 核心假设风险: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盈利环境超预期波动,海外政经环境变化,疫情反复或疫苗注射进展不达预期,中美关系超预期。
新兴产业景气扫描(3月第4期):OPENAI发布CHAT GPT插件集
请总结该行业板块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 4 月7 日,抖音集团与腾讯视频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围绕长短视频联动推广、短视频衍生创作开展合作。 合作方式与此前抖音和爱奇艺合作模式相似,合作中: 1)腾讯视频将向抖音授权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权利的长视频,并明确了二创方式、发布规则。 2)未来,抖音集团旗下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用户都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2022 年7 月,爱奇艺已和抖音达成合作,至此,前两大长视频平台均与头部短视频平台达成版权合作,标志着行业进入协作时代的新节点。对于抖音而言,有利于规避版权风险,促进影视二创内容健康规范发展;对于腾讯视频、爱奇艺等长视频平台而言,有利于从短视频平台进行引流,降低平台影视内容的宣发成本,同时通过授权内容开辟营收渠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容“多吃”,让内容生意更加长期主义。 行业动态信息 抖音与腾讯视频达成版权合作 4 月7 日,抖音集团与腾讯视频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围绕长短视频联动推广、短视频衍生创作开展合作。 合作方式与此前抖音和爱奇艺合作模式相似,合作中: 1) 腾讯视频将向抖音授权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权利的长视频,并明确了二创方式、发布规则。 2) 未来,抖音集团旗下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用户都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长短视频的融合发展一直是近期业界关注的话题。在日前由国家版权局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上,“长短视频合作”更被纳入中国版权协会《2022 年中国版权十件大事》。 长、短视频平台从长期以来的版权纠纷走向平台级的合作,体现了行业的竞争生态向好,成为推动视听产业进步的重要趋势。
数字媒体行业:腾讯视频与抖音达成版权合作 长短视频互促实现内容长期价值
请总结该行业板块简评的主要内容
出口量价:行业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生物柴油价格开始企稳回升数量端:我国生物柴油出口量同比画倍,创历史新高,推测行业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 2023M1-2 我国生物柴油出口量合计 45.5 万吨,同比+101.6%。出口显著增长,推测有 3方面原因:1)与跨年度收入确认有关;2)天气转暖和欧美驾驶季节临近,对高凝点UCOME需求增长;3)国内生物柴油企业存累计库存,在价格下行期加速去库存减少价格及仓储成本损失。 价格端:原油及作物油价格处于低位,生物柴油价格快速下跌。2023M1-2我国生物柴油出口均价为9,399元/吨,同比-10.6%,价格从高点快速回落推测主因:1)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国菜籽丰产,棕榈油、菜籽油等欧洲生物柴油主要原料价格有所回落,国内生物柴油价格眼随回落;2)2022Q4 欧盟生物柴油库存处于高位,超 110 万吨,需求减弱盈利端:近期生物柴油价格下行趋势减缓,静待盈利修复。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023 年1-2月生柴价格与地沟油价格同步下行,价差虽维持稳定(注:价差为即期价差,不考虑提前签订出口合同),但考虑到库存周期与存货跌价准备后,企业报表盈利性仍处于较低位置。2023 年 3月受疫后餐饮行业恢复地沟油供給增多及需求减弱影响,地沟油价格大幅下行,生物柴油企业盈利性有所恢复,截至 4月7日,我国生物柴油价格为 8200 元/吨,较 3月 31 日最低点 8000 元/吨价格提升 2.5%;等待盈利性修复。 政策变化:欧盟生物柴油供应缺口有望扩大 欧盟2023年3月30日达成一项唯时协议,要求在交通领域:1)到2030年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将运输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14.5%;或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部门最终能源消耗占比不低于29%.2)2030年先进生物燃料(非粮原料)和非生物来源的可再生燃料(主要是可再生氯和氢基合成燃料)在交通领域能源消耗中占比不低于5.5%,其中非生物来源的可再生燃料(RFNBOs)占比不低于 1%。 1)需求总量持续上行:2021 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部门占比达 8.0%,距商减排目标差距大,欧盟生物柴油供应缺口有望扩大。2)结构性利好我国的发展:欧盟提议2030年前淘汰豆油基生物柴油及棕榈油基生物柴油,而我国生物柴油以废油脂为原料,属于先进生物燃料,是欧盟鼓励的方向,故更加利好我国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竞争格局:上市公司市占率近30%,在手产能弹性大3家生物柴油上市公司市占率近30%,头部企业在手产能弹性大,据USDA预测,2022年我国生物柴油产能为414万吨,上市公司中卓越新能、海新能科、嘉澳环保产能分别为50 万吨(UCOME)、40万吨(HVO)、30万吨(UCOME),在建+拟建产能分别为35/0/115万吨此外山高环能在建+拟建产能共50万吨,企业积极扩产,投资建议:在降碳背景下,欧盟生物柴油长期需求强,短期有望由淡向好,建议关注生物柴油行业龙头卓越新能。 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行业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原材料采购难度加大;2、欧盟市场需求不达预期。
环保行业研究:生物柴油价格回升 受国际油价上行、气温回暖、欧盟政策驱动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快报,利润表现略超预期:2022 年公司收入140.81 亿元,yoy+13.7%,归母净利润31.74 亿元,yoy+14.2%,扣非归母净利润28.89 亿元,yoy+9.8%,利润表现超预期。单季度看,22Q4 收入36.07 亿元,yoy+7.0%,归母净利润8.13 亿元,yoy+41.6%,扣非归母净利润7.77 亿元,yoy+44.8%。 电连接:产品升级驱动收入增长,新能源电连接持续高景气。我们预计2022 年传统电连接收入增速为个位数,其中22Q4 受到线下消费环境不利扰动,收入增速预计微负。分驱动力看,公司持续推进产品结构升级,预计单价提升贡献主要增幅,主要系:1)持续创新产品系列,轨道插座等高毛利新品收入占比提升;2)2022 年4 月转化器产品提价3%-4%。新能源充电枪/桩收入略超预期,渠道持续扩张中。2022 年新能源充电产品收入超出公司此前预期的1 亿元。分渠道看,线上端,根据魔镜数据,截至2023 年3 月,公司新能源充电产品在天猫平台市占率为15.1%,三方品牌中龙头地位稳固;线下端,2022 年公司开始从0 到1 搭建线下渠道,包括C 端的汽车后市场网点,如4S 店、汽修店、汽配店等,也包括车企、运营商等小B 渠道;截至2022 年末新增百名新能源经销商,开拓超5000 家网点。在数码配件领域,公司加快产品线创新,推出大功率户外移动电源,我们预计2022 年数码配件收入增速在10%左右,保持稳健态势。 智能电工照明:传统品类增速稳健,新品类高歌猛进。1)墙开:我们预计2022 年收入同比15%左右,其中22Q4 增速回落至个位数,销量增长仍是主要驱动力。2)LED:我们预计2022 年收入同比在30%左右,逆势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1)产品线持续丰富,光源类产品由家庭向工业、办公、酒店、医院、超市等工商业拓展使用场景,灯饰类产品先后推出X18 极致,X11 永恒等 “轻智能”装饰灯;2)装饰渠道持续推进集成店/店中店改革,渠道铺货增加,且优势品类墙开带单效果显著。3)无主灯作为全屋智能生态布局核心环节,收入表现超预期:2022 年收入超过此前规划的1 亿元。2022 年3 月,沐光无主灯品牌正式发布,重新招商加盟,在零售端采用品牌旗舰大店+体验店的双轨驱动模式,2023 年规划拓展千家门店;“公牛”品牌主要在传统装饰渠道铺货,发挥渠道复用。后续采用双品牌运营,高端定制化,进攻头部装企;低端标准化,延续性价比定位,通过装饰渠道复用、新专卖店开设、小B 装企对接,广泛触及大众消费者。 展望2023 年:受益于消费复苏和短期竣工改善,我们预计收入增速有望达到20%左右;原材料下行周期提供利润弹性,归母净利润增速预计超过收入增速。具体看:1)传统电连接:我们预计2023 年收入增速有望达到10%以上,主要系:1)2022 年插座销量增速受到较大扰动,2023 年有望修复;2)新品类增速较高,公司在五金渠道布局电池、电动工具等新品类,新品类基数小,收入增速预计在20%以上。2)墙壁开关&LED:预计2023 年墙开收入增速有望达到20%左右,LED 收入增速有望达到30%以上,主要系: 1)公司持续推进集成店改革,预计2023 年墙开渠道新增1 万家左右的集成店,且进一步挑选优质集成店转变成专卖店,店效持续优化,渠道改革红利继续释放;2)2023 年竣工端阶段性利好,刺激细分行业增速回升。3)无主灯:2023 年起公司采用双品牌运营,我们预计2023 年沐光收入约1 亿元,假设公牛无主灯翻倍,则2023 年无主灯收入约3.5 亿元,同比增速200%+。4)新能源充电:2023 年仍处于渠道建设期,我们预计新能源渠道数量预计维持翻倍体量,B 端渠道持续试点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物业、充电场站等,为后续业务扩张打下坚实基础。盈利端,22H1 是原材料高位,22H2 以来塑料、铜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处于震荡或者下行周期,提供盈利弹性,我们预计2023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有望高于收入增速。 民用电工龙头又立时代潮头,再出发。传统核心品类稳居第一,渠道改革红利释放;布局无主灯、新能源充电两大高景气新赛道,有望在多条新赛道继续复刻龙头地位。 结合2022 年业绩快报,略微上调2022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1.74 亿元(前值为30.97 亿元),维持2023-24 年归母净利利润38.86/48.24 亿元的预测,2022-2024年同比分别为+14.2%/+22.4%/+24.2%,当前市值对应的PE 为29/24/19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竞争加剧,地产竣工不及预期,影响收入;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利润率。
公牛集团(603195):利润表现超预期 持续看好2023年业绩弹性!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深度研究的主要内容
供给侧出清,竞争格局优化,公装龙头市占率及定价权有望加快提升2021-2022 年地产景气度下行,多数建筑装饰企业承压,广田集团及奇信股份处于退市风险警示阶段,其他样本公司订单亦出现较大收缩,部分公司22 年订单较20 年下滑超75%。2023 年,我们认为行业拐点或已出现,且行业供给端出清,竞争格局有明显改善,金螳螂等经营状况良好的龙头有望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及更大的议价权,公装订单在未来2 年有望恢复至20%左右的增速。从区域布局来看,以金螳螂市占率较低的华南为例,此前该区域主要装饰企业广田/奇信(两家公司2018 年华南地区合计营收71 亿)等经营出现困难,后续金螳螂等未出险企业有望快速获取市场份额。从业务布局来看,公司拥有医疗工程/装配式/软件服务等全产业链能力,将充分受益于行业恢复性增长。 高星级酒店装饰业务充分受益于疫后复苏 受疫情影响,2019 年后国内酒店数量开始下滑,其中,高星级(四/五星)酒店数量下滑较快,截至 2022 年 Q3 开业数量为 2809 家,较峰值2019 年减少 456 家。随着疫情逐步放开,酒店营收已率先逐步触达相对底部而回升,预计将在2024 年左右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若按未来2 年高星级酒店年均新增250 家,每家酒店装饰产值 1 亿元测算,则高星级酒店装饰年均市场规模年增将达250 亿元。金螳螂作为高星级酒店装饰龙头或将充分受益于酒店业务复苏。 订单处于相对底部区域,减值或充分计提,利润率亦有提升空间公司2022 年新签订单221.68 亿元,yoy-28%,其中公装/住宅/设计订单180.67/24.97/16.04 亿元,yoy-24%/-50%/-20%。我们预计公司22 年住宅订单质量优化,金额已基本压实(住宅订单占比2022 年11% vs 2020 年33%),公装订单金额亦处于相对底部区域,23 年订单整体有望开始恢复增长。我们预计22 年公司受地产下行影响所产生的减值风险或已充分计提,叠加23 年订单金额趋势向上,后续业绩亦有望回归增长。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在地产风险出清后,利润率有望恢复至往年正常水平(后续净利率若能恢复至9%,则或有3%的提升空间)。 基本面拐点,或迎业绩估值双升,维持“买入”评级由于地产影响,供给端出清,行业竞争格局优化,景气度亦或处于回升阶段。公司订单处于相对底部区域,22 年地产风险或充分计提,长期来看利润率亦有提升空间。我们认为公司正处于风险出清至景气度向上的拐点阶段,预计2023/2024 年归母净利为15.2/18.0 亿元(前值24.9/28.7 亿元),yoy+26.6%/+18.4%,给予PE 12.6x,对应2023 年市值192 亿,对应目标价7.18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结构调整不及预期;在手订单执行不及预期;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未来资产和信用减值风险等,业绩报告是初步预测结果,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披露年报为准
金螳螂(002081):供给出清需求复苏 公装龙头或将迎来业绩向上拐点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本周重点新闻跟踪 3 月28 日,在2023 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2023 中国氢能展)暨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我国首个全国性的氢能价格指数“中国氢价指数”正式发布。“中国氢价指数”发布后,将有助于增强氢能市场价格引导作用、健全氢能市场交易体制机制、支撑氢能项目评估体系建设、引导氢能绿色发展社会共识。指数显示,生产侧指数较为平稳,全国平均水平大约保持35 元/公斤,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生产侧价格较高,约在35-40 元/公斤,2022 年整体呈下降趋势。消费侧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国平均水平在60 元/公斤,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价格较低,上半年平均55 元/公斤;非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价格较高,全年平均在73 元/公斤。 本周重点产品价格跟踪点评 本周WTI 油价上涨9.3%,为75.67 美元/桶。 重点关注子行业:本周醋酸/橡胶/乙二醇/电石法PVC/乙烯法PVC 价格分别上涨3.4%/2.7%/2.6%/2.5%/1.2%;轻质纯碱/有机硅/纯MDI/聚合MDI/尿素/TDI/氨纶价格分别下跌4.3%/3%/2.7%/1.9%/1.9%/1.4%/1.4%;烧碱/粘胶长丝/DMF/粘胶短纤/液体蛋氨酸/固体蛋氨酸/重质纯碱/钛白粉/VE/VA 价格维持不变。 本周涨幅前五子行业:二乙二醇(+9.4%)、原油(WTI)(+9.3%)、原油(布伦特)(+6.4%)、丁酮(+6.2%)、无水氢氟酸(+5.4%)。 醋酸:本周醋酸市场价格走高,醋酸原料甲醇市场价格震荡下行,整体氛围偏弱。供应面西北主流厂家检修,但华中主流厂家同时重启,整体开工较上周虽有所降幅,但仍维持高位。供应端的检修利好消息提前释放,叠加清明节前月底补货,醋酸价格走涨。 氢氟酸:无水氢氟酸价格推涨运行,受到原料价格影响,本周代表工厂首先上调指导价,萤石市场价格反弹,成本支撑较强,部分氢氟酸装置仍处于停车中,现货供应仍显充足,厂家氢氟酸订单情况不佳,企业以减产对应当前状态,下游市场消化库存为主,供需博弈。 本周化工板块行情表现 基础化工板块较上周下跌0.14%,沪深300 指数较上周上涨0.59%。基础化工板块跑输大盘0.73 个百分点,涨幅居于所有板块第15 位。据申万分类,基础化工子行业周涨幅较大的有:涤纶(+10.16%),日用化学产品(+4.06%),氮肥(+3.53%),氟化工及制冷剂(+3.44%),氨纶(+1.84%)。 重点关注子行业观点 我们主要推荐国际产业布局深刻变革周期下的投资机会。(1)引领发展:从需求持续增长、需求复苏、产业未来发展潜力等角度,我们推荐代糖行业(金禾实业)、合成生物学(华恒生物)、催化剂行业(凯立新材(和金属与材料组联合覆盖)、中触媒),同时建议关注新能源相关材料及纯碱行业。(2)保障安全:从粮食安全和制造业转移本土化等角度,我们推荐农药行业(扬农化工、润丰股份)、显示材料(万润股份),同时建议关注磷肥和轮胎行业。(3)聚焦产业发展核心力量:精细化工行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龙头企业高质量产能持续扩张,我们推荐万华化学、华鲁恒升。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新冠疫情导致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安全环保风险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周报:我国首个全国性氢价指数发布 醋酸、氢氟酸价格上涨
请总结该创业板公司定期报告评述的主要内容
公司2022 年业绩快速增长,考虑海外对华半导体产业链限制对国内晶圆厂稼动率及扩产进度的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5 年EPS 预测为0.49/0.60/0.79 元。公司作为在关键赛道领域中实现各类核心“卡脖子”材料进口替代的平台型公司,重点聚焦半导体工艺材料及光电成像显示领域,CMP工艺材料快速放量,其他新产品陆续进入收获期,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23 年公司CMP 工艺材料及柔显材料YPI、PSPI 贡献归母净利润2.45亿元,打印复印耗材及其他材料贡献归母净利润2.20 亿元,采用分部估值法,给予打印复印耗材37 倍PE,给予CMP 工艺材料及柔显材料83 倍PE,则公司2023 年合理市值为284 亿元,对应目标价30 元,维持“买入”评级。 2022 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82.66%。公司2022 年实现营收27.21 亿元,同比+15.52%;实现归母净利润3.90 亿元,同比+82.66%;扣非归母净利3.48亿元,同比+68.47%。2022 年公司收入端的增长主要得益于CMP 抛光垫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且CMP 抛光液、清洗液产品及柔性显示材料YPI、PSPI产品开始放量。利润层面,新业务板块CMP 抛光垫业务的利润随营收增长而大幅增加,耗材板块总体利润由于营收增大、产品毛利提升和汇率变动影响,利润同比增幅明显。从毛利率上看,公司全年整体销售毛利率为38.09%,较上年同期上升4.65pcts,其中打印复印通用耗材毛利率32.62%,较上年上升3.47pcts;半导体材料毛利率65.54%,较上年上升2.25pcts。公司2022 年Q4实现单季营收7.66 亿元,同比+8.72%,环比+19.16%;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95 亿元,同比+51.37%,环比-5.05%。 2022 年全年费用率有所下降,经营性现金流显著改善。从费用端看,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3.16 亿元,较上年增长23.92%,主因公司在光电半导体业务研发投入增加。公司2022 年全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22%/6.66%/11.62%/-1.72%,较上年变动-0.43/-0.89 /+0.79/-2.08pcts。公司四费费用率合计20.79%,较上年下降2.59pcts。其中财务费用的变化主因汇率变化影响汇兑收益增加。从现金流情况看,公司2022 年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2 亿元,较上年得到显著改善,一方面因抛光垫产品销售规模及打印复印通用耗材业务销售规模扩大,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加5.5 亿元,一方面缓交部分税费约0.43 亿元。2022 年度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0.26亿元。 全面布局CMP 制程工艺材料,陆续进入放量阶段。CMP 抛光垫方面,公司产品质量获得客户高度肯定,抛光垫在国内大部分主流客户已成为第一供应商,多数在建、新建晶圆厂在通线之初便采用公司抛光垫作为标准品。潜江三期抛光垫新品及其核心配套原材料的扩产项目已于2022 年Q3 正式试生产。CMP抛光液方面,公司布局开发近40 种抛光液产品,其中基于氧化铝磨料的抛光液、介电材料抛光液及钨抛光液产品在客户端取得突破,进入采购或批量销售、逐步放量阶段;其余各制程CMP 抛光液产品覆盖全国多家客户进入关键验证阶段,部分重点产品如对标国际主流型号的多晶硅抛光液产品、金属栅极抛光液产品等进入最终导入阶段,有望在2023 年取得新订单。清洗液方面,公司铜制程CMP 后清洗液产品持续稳定获得客户订单,自对准清洗液、激光保护胶清洗液等新领域清洗液产品也取得一定销售收入;其他制程抛光后清洗液产品部分在客户端持续验证,向先进封装清洗液领域拓展开发的系列产品也在匹配客户需求进行开发、送样。公司多款CMP 制程工艺材料在2022 年取得验证销售的突破,有望在2023 年快速放量,增厚业绩。 柔显材料进展喜人,其他泛半导体材料业务稳步推进。柔性显示材料方面,公司布局数年的YPI 全年持续获得国内各核心客户的G6 线订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PSPI 产品在下游面板客户验证通过,为国内唯一一家,从2022 年Q3开始在客户端实现批量销售,打破国际友商十余年来的绝对独家垄断;面板封装材料TFE-INK、低温光阻材料OC、高折OC、高折INK 等其他新产品也在按计划开发、验证中。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方面,临时键合胶产品已完成国内某主流晶圆厂送样,客户端验证已接近尾声,量产产品导入工作正在进行中;封装光刻胶(PSPI)已完成某大型封装厂的客户端送样,验证工作稳步推进;底部填充胶已经完成小试配方开发,正在进行应用评价工作,根据其2022 年年报,公司计划争取2023 年下半年实现客户端送样。公司新产品有望在未来陆续放量,形成利润的新增长点。 风险因素:打印耗材市场竞争加剧;半导体下游需求波动;公司新产品认证不及预期;公司产能建设不及预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考虑海外对华半导体产业链限制对国内晶圆厂稼动率及扩产进度的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4 年EPS 预测为0.49/0.60 元(原预测为0.69/0.83 元),新增2025 年EPS 预测为0.79 元。公司作为在关键赛道领域中实现各类核心“卡脖子”材料进口替代的平台型公司,重点聚焦半导体工艺材料及光电成像显示领域,CMP 工艺材料快速放量,其他新产品陆续进入收获期,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23 年公司CMP 工艺材料及柔显材料YPI、PSPI 贡献归母净利润2.45 亿元,打印复印耗材及其他材料贡献归母净利润2.20 亿元,采用分部估值法,给予打印复印耗材37 倍PE(参考公司历史估值,对应过去10 年30 分位的PE 倍数),给予CMP 工艺材料及柔显材料83 倍PE(参考半导体材料领域可比公司安集科技、江丰电子、沪硅产业及PI 材料公司瑞华泰的估值水平,2023 年Wind 一致预期均值为83 倍PE),则公司2023 年合理市值为284 亿元,对应目标价30 元,维持“买入”评级。
鼎龙股份(300054):业务布局全面开花 半导体及柔显材料进入放量期
请总结该宏观财经周刊的主要内容
本期投资提示: 全球资产价格回顾:本周(20230327-20230331)欧美银行业危机缓和+美国通胀压力边际回落,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驱动股债商齐涨,美元指数小幅下行。本周硅谷银行被美国第一公民银行收购,并且之前瑞信银行也被瑞银收购,欧美银行业危机暂缓,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同时美国周五公布的PCE 超预期下行,美国通胀压力减少。1)利率与汇率方面,10 年美债利率上行至3.48%,通胀预期(+10bp)是主要贡献。10 年期中债利率震荡在2.85%附近,中美利差小幅回落。美元指数继续小幅下行至102.6,人民币汇率震荡在6.9 附近。2)股市方面,欧美股市风险偏好加速回升,欧洲STOXX600(4.03%)>发达市场(3.67%)>标普500(3.48%)>恒生指数(2.43%)>沪深300(0.59%)。美股分母端改善(美国2 月PCE 超预期下行+欧美银行业危机暂缓)拉动欧美股市继续回升。3)大宗商品方面,油价显著反弹,工业金属、黄金维持震荡。欧美经济提前衰退预期减弱+土耳其关停接收伊拉克原油的管道终端+中国服务业复苏预期导致油价大幅上行至79.9 美元/桶;同时美元指数小幅下行的背景下,工业金属价格和黄金维持震荡:Comex 黄金(0.3%)、LME 铜(0.5%)。 本周硅谷银行被美国第一公民银行收购暗示欧美银行业危机暂时平息,同时周五美国PCE 数据超预期下行,通胀压力有所缓解,市场风险偏好从前期“危机”模式中边际修复,支撑短期资产价格反弹。 但2 月美国消费数据显示支出和收入仍在下行,同时个人边际储蓄率从去年9 月份开始逐步上行,我们认为欧美经济中期衰退担忧仍存,后期需要警惕中小银行存款流出后对信贷周期带来的紧缩压力。 货币政策方面:本周美联储总资产小幅收缩280 亿,流动性工具使用量明显下降,银行流动性压力边际有所缓解。本周美国政府呼吁监管机构收紧对中型银行的监管,主要针对资产在1000 亿美元至2500 亿美元之间的银行加强监管,包括流动性要求、加强压力测试等。资产价格方面,本周美国中小银行股普遍反弹。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来看,本周美联储总资产收缩280 亿美元,相比3 月前几周的显著扩张,本周美国中小银行的流动性压力有所缓解。其中贷款方面,新设贷款工具BTFP 增加107亿美元,其他信贷扩张工具小幅增加3 亿美元,而一级信贷工具的用量净减少220 亿 美元。本周美联储FIMA 逆回购工具使用量规模从上周的600 亿美元小幅回落至550 亿美元,反映离岸美元流动性仍然短缺,但边际有所缓解。 经济数据方面:美国2 月PCE 通胀超预期回落,但消费支出数据再度边际走弱。 1)美国2 月核心PCE 环比超预期回落,美国商品和服务分项环比均边际大幅回落。2 月美国PCE 和核心PCE 同比边际下行至5%和4.6%,2 月PCE 和核心PCE 环比边际分别下行至0.3%和0.3%,均低于预期。PCE超预期下行显示出美国通胀压力边际有所缓解。2)美国2 月消费数据全面下行,消费者信心指数整体下行。美国2 月个人消费支出环比边际下行至-0.11%,其中,耐用品支出、非耐用品支出和服务支出环比均边际大幅下行。另外,美国经济状况评价指数边际和未来6 个月经济前景评估转而下行,未来一年通胀预期边际下行至3.6%。3)美国2 月个人总收入边际大幅下行,单月超额储蓄消耗量边际减少。2023 年2 月美国个人收入同比增速边际大幅回落至6.29%。同时美国个人储蓄率边际大幅上升至4.6%。假设2020 年2 月份(疫情前)之后到现在的储蓄率为2017-2019 三年的平均储蓄率,则累计超额储蓄量从2021 年9 月开始逐渐下降至2023 年2 月的1.06 万亿美元,并且单月超额储蓄消耗量边际减少至647.4 亿美元,超额储蓄消耗下降或显示美国消费支出开始变得更为乏力。欧美行业危机担忧缓解,前期市场基金的“降息预期”继续边际恢复,截至2023 年4 月1 日,美联储加息25bp 的概率为48.4%,加息概率相比于上周有所上行。下周重点关注经济事件:美国PMI、非农就业、耐用品订单数据、欧洲PMI 数据等。本周全球资金持续流入货币市场但幅度减小,持续流入政府债、流出高收益企业债,维持小幅流入新兴市场股市,而流出发达市场股市幅度有所扩大。 本周全球资金风险提示:美债收益率上行超预期。
全球资产配置每周聚焦:全球资产暂离危机定价模式 关注后续经济验证期影响
请总结该公司公司简评的主要内容
巩固生鲜领域基本盘,发力饮品及休闲板块 当前公司已形成以生鲜豆制品为基础、植物蛋白饮品和休闲豆制品为发展重点、其他类产品为补充的产线格局,产品品类超400 个。1)生鲜豆制品:占比约60%,2022 年推出“菜大妈”系列作为战略型产品,铺设生鲜餐饮渠道,满足大众化需求;2)植物蛋白饮品:团队搭建已完成,2023 年将重点发力,有望借助生鲜超市、农贸市场等优势渠道实现快速放量,同时开拓线上电商渠道。产品方面计划重点推广“养自己”全豆豆乳系列和玉米汁,以顺应低糖低脂、健康养生的饮品消费趋势。3)休闲豆制品:包括休闲豆干、休闲豆卷、休闲素肉等品类,以品牌宣传为先导,加强商超和经销商渠道建设,扩大产品覆盖区域。 内生外延并举,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当前公司主要采取自建、收购或共同合作的方式开拓市场,布局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省会城市为主,预计2023年将重点深耕安徽、上海市场。外延:当前已与北京香香合资设立公司,与贵州龙缘盛和太原金大豆的合资项目有望在尽快落地,与南京果果项目预计明年落地。通过外延收购,公司一方面能挖掘区域强势品牌,把握当地资源和特色;另一方面有利于在采购、生产、渠道、管理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内生:公司已布局杭州、安吉、扬州三大生产基地,预计扬州工厂今年年底投产。我们预计2022 年公司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 年利润有望得到修复。 盈利预测 预计2022-2024 年EPS 为0.39/0.64/0.87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66/40/29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并购不及预期、原材料上涨风险、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等。
祖名股份(003030)公司动态研究报告:内生外延并举 三大板块齐发力
请总结该行业投资周刊的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 本周政策情况: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杭州限购放松。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3Q1 例会指出,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地方层面,本周杭州限购放松,合肥等地公积金放松。 本周基本面情况:新房成交季节性边际回落,二手成交延续上升趋势。 本周59 城新房环比下降6.1%,但同比仍上升24.0%;一线、二线、三四线分别同比上行100.3%、21.0%、9.6%,一线高增主要由于上海、广州受疫情影响22 年同期基数较低;分城市来看,一线深圳、广州维持环比上行,二线分化较明显,南京、合肥、西安、成都等表现较好。 本周13 城二手房环比上升22.0%,同比上升57.8%,延续上升趋势。 推盘方面,11 城单周商品房推盘面积环比+20.3%,同比-22.0%,23年4 月前13 天推盘面积同比-33.7%。本周11 城商品房批售比(移动平均3 个月)为0.92,环比持平,去化周期23.24 个月,边际上行。 本周土地情况:土地成交边际下行,绝对规模仍处低位。23 年第15周商住土地成交面积环比下降75.9%,出让金环比下降79.7%,溢价率为5.9%,环比上升0.3pct,近期土地市场溢价率有回升趋势。23年前15 周(2022.12.26-2023.4.9),商住土地累计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4.1%,出让金同比下降3.9%,其中一线、三线商住土地累计出让金同比分别下降34.5%、11.7%,二线累计同比上升14.1%。 开发板块观点:居民需求明显修复,政策环境持续改善。本周重点城市新房及二手房成交规模环比继续下降,但同比仍高于22 年同期,4月前13 天成交同比增长24%。从居民贷款变动情况来看,3 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净增6348 亿元,是22 年月均净增规模的1.77 倍,春节后显著提升到访去化水平在3 月数据中集中体现,后续或随着到访及成交回落。本周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房地产行业企业要充分发挥国民经济“顶梁柱”“压舱石”作用,自觉担当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使命责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则表示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地方层面杭州部分区域放松限购及落户标准,中央及地方层面政策表态及环境均持续改善,推动行业基本面企修复,建议关注板块及优质房企的投资机会。 本周物业观点:板块低位震荡,龙头民企有所反弹。本周恒生指数+0.5%,物业板块平均+2.4%,其中央国企龙头上升3.3%,民企龙头上升6.5%,物业板块整体动态PE10.9x,处于20 年以来4%分位。 风险提示。基本面不及预期,包括行业政策面改善力度不及预期;融资收紧;供给侧改革出清影响情绪,对于市场情绪产生扰动。
房地产及物管行业23年第15周周报:居民需求明显修复 政策环境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