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
stringlengths
0
2.02k
answer
stringlengths
0
5.08k
name
stringlengths
1
21
department
stringclasses
31 values
id
stringlengths
4
10
瘦肉精是否会在水产动物体内?
喹乙醇又被称为「水产瘦肉精」, 对养殖动物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但有一定蓄积毒性,使鱼类产生慢性中毒,以肝脏和脾脏较为突出(主要代谢器官是肝脏),对大多数动物都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对人也有潜在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在 2009 年,我国就曾报道过喹乙醇导致鲤鱼大量死亡事件,因此使用喹乙醇必须严格按使用范围、剂量浓度实行休药期,减少动物体内药物的残留量。喹乙醇在我国被禁止用于家禽及水产养殖,在美国和欧盟被禁止用作饲料添加剂。
瘦肉精
心血管内科
DX_501
失声是什么?
失声(aphonia),即严重的声音嘶哑,或者是不能说话,失去声音,是指人无法有效地使用声带(喉)进行说话。此症状的医学术语为发音困难(声音变化)和失音(声音消失)。在人平日里说话时,空气会在喉部的声带中移动,从而使声带产生振动,最终发出声音。所以任何影响呼吸气流、气管通畅、声带振动的因素,均会导致失声。比如一些脑心胸肺部的疾病影响了呼吸或神经,喉部的外伤、梗阻、肿瘤,或者声带感染、炎症、外伤、神经损伤等。
失声
耳鼻咽喉科
DX_502
失声怎么缓解?
失声的治疗随病因而异,需要由相应的专科评估和治疗:急、慢性炎症导致的失声要声带休息、药物治疗。良、恶性肿瘤、及结构性病变导致的失声需手术治疗,如有需要还要配合必要的放化疗。呼吸、心胸疾病导致需要由急诊、呼吸科或心内科治疗。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需要至神经内科或相关专科治疗。心理性疾病应至心理门诊或精神科治疗。外伤性因素尽早至外科就诊。内分泌疾病至内分泌门诊就诊。中毒、化学物品腐蚀尽早至急诊就诊。遗传类疾病,为避免遗传性疾病,应做好产前检查,发育异常胎儿进行引产。另外,对于有咽痛、发病进展迅速、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该立即至耳鼻喉科门、急诊就诊。
失声
耳鼻咽喉科
DX_503
失声需要吃消炎药吗?
大众口头说的「消炎药」是指抗生素 / 抗菌药,实际上由细菌感染导致的严重声音嘶哑和失声少见,一般不常规使用抗生素 / 抗菌药。除非检查出细菌感染的病因或相关疾病,或者高度怀疑细菌感染,再对因用药。医学上的「消炎药」通常指抗炎药,服用非处方解热镇痛抗炎药可以缓解咽喉的疼痛不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可以帮助减轻咽喉疼痛,和某些炎症导致的声带肿胀。
失声
耳鼻咽喉科
DX_504
失声需要做雾化吗?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是有助于缓解由炎症导致的失声,比如急、慢性喉炎,或者术后患者。必要时还可以口服用药,但必须说明的是,口服类固醇类药物有风险,并不适合所有人。
失声
耳鼻咽喉科
DX_505
失声需要检查喉镜吗?
对于失声持续 2 周以上的患者,如果不存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则应由耳鼻喉科医生进行全面的头颈部检查并观察喉咽。对于清醒的患者,可选择反光喉镜检查或使用数字纤维内镜检查。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容易呕吐),可能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检查。检查重点为全面观察声带的解剖形态。CT 扫描或其他影像学评估可作为重要辅助手段,但不能代替直接喉部检查。
失声
耳鼻咽喉科
DX_506
失声怎么护理?
失声应该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对于明确病因后的不严重情况,以下方法会有些帮助:为声带做的最好的事情是让它们休息一下。一两天不说话是最佳的选择。如果必须要讲话,可以用平稳的音调进行。这个方法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为咽喉轻度的炎症有时候仅依靠休息就能恢复,一旦炎症缓解了,声带不再肿胀,语音就能恢复正常。过度使用声带会阻碍炎症的愈合过程。窃窃私语要比正常讲话更损害声带。当特意降低音量轻言轻语的时候,声带反而会被拉紧,这更会减慢其恢复速度。热水淋浴产生的蒸汽有助于滋润声带并舒缓喉咙的疾病不适。其它如热毛巾蒸汽、雾化器、超声加湿喷雾等湿化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保持室内湿度 40%~60%,特别是开空调、室内供暖气的情况比较干燥,对咽喉声带的恢复也有影响。
失声
耳鼻咽喉科
DX_507
失声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什么?
失声的饮食受疾病的影响,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大多数情况,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咖啡、浓茶及酒精类物品,这类食物对咽喉、声带有刺激,会加重症状。口香糖可以增加唾液的产生。全天咀嚼口香糖,有助于喉咙尽可能的湿润。建议使用不含糖的口香糖,以避免多余的卡路里摄入体内。国外有专为治疗口干而设计的特种口香糖,通常可以在天猫和京东等线上购物店买到并使用。如果有吸烟,请尝试休息几天。吸烟的烟雾会刺激喉咙,尼古丁会减慢声带愈合的速度。如果您不能立即戒烟,最好使用电子烟来替代几日。
失声
耳鼻咽喉科
DX_508
失声可以针灸吗?
目前尚没有研究能确定针灸对于失声的疗效。建议在选择针灸的同时,配合其它主要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失音,或者失音加剧了,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
失声
耳鼻咽喉科
DX_509
失声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不管失音的原因或时间长短,如果有不明原因的失音,不伴其它感冒等症状,或者喉咙越来越疼痛或吞咽困难情况,请立刻前往医院的急诊科就诊。如果还伴随着呼吸有困难,请立即寻求紧急医疗救助(致电 120),或者寻求家属的陪伴就诊,不要尝试自己前往医院。如果伴有呼吸道感染(感冒)症状的失声持续时间超过 2 周,或者您感觉病情恶化没有好转,并出现了下列症状之一,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疲劳、咳嗽、发热和身体疼痛感觉喉咙里有些东西一只或两只耳朵疼痛胃灼热疼痛持续几天以上完全失去声音头颈部出现硬肿的淋巴结吞咽困难咳血喉部肿胀呼吸困难喉咙剧烈疼痛无法解释的体重减轻
失声
耳鼻咽喉科
DX_510
失声多久能好?能自愈吗?
如果是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失声,通常不需要治疗,大多数时候会在一两个星期内自行消退,而没有持久的影响,不存在后遗症的说法。如果是其它原因导致的失声,通常不会自愈,需要由专科医生指导治疗。
失声
耳鼻咽喉科
DX_511
失声有哪些常见原因?
失声的最常见原因是声带肿胀。常见的引发声带肿胀的原因有:细菌或病毒等感染、其它炎症均会导致声带肿胀。严重的过敏反应(例如食物过敏)也可能会导致声带肿胀。发音过度导致的声带膨胀。不管哪种原因导致的声带肿胀,当人需要它震荡发音的时候,它无法行使正常的功能,就会导致失声。除了声带肿胀这个原因以外,许多不同类型的神经系统异常和疾病也有可能导致语音丧失:失声可能发生在疾病损害声带的情况下,例如脑血管意外(中风),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疾病)和脑瘫。由喉部和大脑之间的信号中断(神经冲动)引起的是与神经系统状况有关的失声。没有这些信号,声带就不会打开和闭合,从而阻止了语音的发生。阻碍声带正常功能的状况也会引起声音损失,例如,喉部区域内发生的肿瘤,结节或良性增生,甲状腺肿大等;口咽,喉和甲状腺的恶性肿瘤也可能由于靠近声带而阻碍声带的正常功能。
失声
耳鼻咽喉科
DX_512
失声可以由哪些疾病导致?
急性喉炎:一般与急性呼吸道疾病或不恰当的使用声音有关的疾病。耳鼻喉科医生通过喉镜和临床症状确诊,除了补充水分、加湿和声带休息,此类疾病无需特定治疗便可缓解。急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咽喉炎症性疾病,持续时间少于 3 周,通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声带损伤有关。大多数病例的感染原因被认为是病毒。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失音通常伴有流鼻涕、咳嗽和轻度咽痛。大声喊叫或长时间咳嗽所致急性声带损害也可导致声带黏膜微创伤,并伴有局部水肿和出血。慢性喉炎,与慢性刺激物、胃酸反流、慢性感染(如真菌感染)或习惯性嗓音误用有关。此类疾病需要耳鼻喉科和内科医生依靠喉镜共同诊断确诊,在去除刺激因素后即可痊愈。如果喉炎持续 3 周以上,则为慢性喉炎。慢性喉炎通常与一种或多种慢性刺激因素有关,这些刺激因素会逐渐引起持续性炎症。例如,长期吸入毒素(如,烟、化学烟雾)、慢性鼻窦炎伴鼻涕、长期饮酒以及慢性声带劳损。吸烟除了增加喉鳞状细胞癌的风险外,还会刺激声带并引起良性改变,如声带息肉等。此病由耳鼻喉科医生经过喉镜检查确诊。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LPR):由胃内容物(胃酸和胃蛋白酶等酶类)逆向运动到食管上段引起,会导致喉和咽发生形态及功能改变。最常见的 LPR 相关症状为爱清嗓、持续性咳嗽、消化不良、癔症(感到咽部有肿块)和音质改变。其他症状包括:咽痛、吞咽困难、喉痉挛或窒息感。症状通常会逐渐变化。此病一般需要求助于内科医师通过临床症状来诊断。良性声带病变:这类疾病依靠耳鼻喉科的各种检查设备并结合临床症状来确诊,必要的时候需局部组织活检。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静音休息和耳鼻喉科手术去除病变组织。息肉样声带炎:慢性刺激以及吸烟所致炎症可引起粘性物质在声带处堆积。声带显得肿胀和「松弛」,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引起呼吸道症状。这种情况通常见于中年女性,可导致声音沙哑、低沉。此类患者常诉「声音听起来像男性」。类似临床表现可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 RRP):表现为呼吸道出现乳头状瘤,与 6 型和 11 型人乳头瘤病毒有关,儿童和成人均有发病,症状从声音嘶哑到呼吸窘迫不等,取决于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息肉和结节:声带息肉和结节为声带受长期刺激的表现,其病因包括吸烟、反流和肌紧张性发音障碍。一些息肉在嗓音滥用或咳嗽引发的创伤性出血进入声带后形成(出血性息肉)。息肉通常单侧出现,但通常也可见对侧出现较小的「接触性损伤」,后者是由于对侧声带反复接触原发肿块病变继而出现损伤。这些病变出现在声带的前 1/3,在男性中更常见。结节有时也称为「歌唱家结节」或「尖叫者结节」,在双侧出现,通常看起来比较对称,在女性和儿童中更常见,也常见于嗓音滥用者。声带结节在早期为水肿性,随着持续性声带微创伤而增厚并纤维化。恶性肿瘤:此类疾病由耳鼻喉科医生通过局部组织活检确诊,具体治疗方案需要和肿瘤科医师商议,采用手术,化疗,放疗联合治疗。喉癌:绝大多数喉癌为鳞状细胞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酗酒。鳞状细胞癌是一种上皮癌,源自喉黏膜表面,通常会转移至区域颈淋巴结。早期病变最初可能表现为白色斑块;根据病变在喉中的位置,其可能无症状或表现为声音嘶哑。晚期恶性病变可能较大,呈外生性生长或向深部形成溃疡。非器质性问题:一般根据临床表现来诊断此类疾病,因为声带常没有器质性的病变,治疗通常为喉部注射肉毒毒素以促进声带恢复。声带麻痹:单侧声带麻痹:单侧神经损伤导致声带固定在正中旁位置无法移动。如果声门未闭合,残留声门间隙会造成漏气,会像一个「泄气阀门」般出现微弱的气息音。双侧声带麻痹:症状可能为轻微呼吸困难,也可能有严重的呼吸窘迫。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能为其病因,包括糖尿病性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有机磷农药中毒或应用长春碱类治疗后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脑卒、头部损伤以及脑积水或脑干受压。痉挛性发音障碍:是一种嗓音疾病,是一种特殊的喉局部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可能与其他肌张力障碍有关。该病可引起喉部肌肉非随意收缩,常导致发音吞吞吐吐,音质紧张、哽咽。这在发元音时尤为明显。耳语、大笑或唱歌时症状可能改善。颈部、胸部和颅底手术期间喉返神经或迷走神经受到的医源性损伤:比如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心胸外科手术以及颈椎椎间盘颈前入路手术,以及作为气管插管的并发症。此病一般通过耳鼻喉科医生会诊来诊断,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系统性疾病及罕见原因:此类失声要依靠内科医生会诊来确定,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神经变性疾病:脊髓灰质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以及脱髓鞘性疾病。脑干卒中综合征:尤其是延髓外侧(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外侧梗死患者常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眩晕、吞咽困难和呕吐。但若梗死灶较小,该临床综合征的表现可能不完全,声音嘶哑可能是最显著的主诉症状。发音障碍相关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70%~90% 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喉部症状。其声音通常过弱,为单音调且伴轻微呼吸声。大约 55% 的患者会出现静止性声带震颤。运动神经元病:神经元变性引起的肌无力通常会影响喉咽,从而导致吞咽困难、误吸、发音障碍和声带麻痹。约1/4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最初的主诉为嗓音症状。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患者可能出现波动性声音嘶哑,有时伴有吞咽困难和喘鸣。频繁用嗓后往往会出现嗓音疲劳,休息后可恢复。偶尔,喉部症状可能先于眼部症状出现。功能性语音障碍:是一种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发声障碍。功能性发音障碍通常累及用嗓多的职业,其中教师是去嗓音门诊最多的职业人群。心理因素:其表现各不相同,但患者可能间歇性发作呼吸窘迫、喘鸣、声音嘶哑或失声,而没有明确的声带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或哮喘等疾病可能诱导症状发作。其他疾病:白斑:是对白色病变的临床描述,指增厚的上皮斑片。通常由长期吸烟、饮酒、化学刺激引起。喉淀粉样变性:通常引起声音嘶哑或进行性发音障碍,但患者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喘鸣、吞咽痛甚至咯血。喉部检查通常能发现橙黄色至灰色的硬质上皮结节。治疗为内镜显微手术清除沉积物。创伤:由物理、化学、毒物等导致的咽喉局部、气道和神经的损伤可以导致失声,这类情况一般有明确的诱因,需要及时就诊。呼吸窘迫:由气道梗阻、气胸、血胸、急性心包堵塞、严重哮喘发作等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也会导致不能发声。此情况属于危急症,多伴有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三凹征等,需要紧急至医院就诊或呼叫 120。
失声
耳鼻咽喉科
DX_513
食物不良反应是什么?
人的一生中会接触许多种食物,多数人至少发生过一次摄食后出现不适症状的经历,即食物不良反应。食物不良反应指由摄入某种食物引起的所有临床异常反应,包括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两者均属于食物不良反应,但又极易混淆。食物过敏也称食物变态反应,是指人接触某种食物,再次摄入时,机体对之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食物过敏分为 IgE 抗体介导和非 IgE 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由 IgE 这类抗体介导的反应也叫速发型过敏反应(30~60 分钟出现症状),会引起荨麻疹、鼻炎或支气管痉挛等症状。由非 IgE 介导的免疫反应叫迟发型反应(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主要发生在胃肠道。食物不耐受是一种由于食物引起的慢性免疫反应,它和许多人类疾病有关。广义的食物不耐受是指重复出现的特定食物或食物成分产生的不良反应,可由免疫反应、酶缺乏(如乳糖酶缺乏)、药理作用、情绪障碍以及毒理反应引起。而狭义的食物不耐受是指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体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多种食物或食物成分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 IgG 抗体,IgG 与某些食物形成免疫复合物,并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表现相应的症状。
食物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
DX_514
食物不良反应能治愈吗?
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多数食物过敏的儿童预后良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有自愈趋势,如 80%~85% 的对牛奶、鸡蛋过敏的儿童在三岁可获得免疫耐受;少数儿童食物过敏会一直持续,如花生、坚果、大豆、鱼、虾等可能会持续过敏,部分会持续终生。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只需饮食调整规避过敏或不耐受食物便可不发病。
食物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
DX_515
食物不良反应常见于哪些人群?
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婴幼儿及儿童高于成年人,尤其是婴幼儿是食物过敏的易感人群。食物不耐受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在人群中普遍存在。
食物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
DX_516
食物不良反应有什么症状?
临床症状与摄入的食物有关,不同原因症状会有所区别。食物不耐受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皮肤症状会出现皮疹、红斑和瘙痒等,少数会有偏头痛。食物过敏可以出现消化系统、皮肤黏膜、呼吸道、心血管系统等多种临床症状。
食物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
DX_517
食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食物过敏发生的原因是致敏食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而引发的由IgE抗体介导和非IgE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目前广泛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缺乏消化某种食物的酶常见的有缺乏消化麸质的酶造成的麸质不耐受、缺乏乳糖酶造成的乳糖不耐受等。食物成分的药理性反应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会诱导类似药物的反应,从而造成食物不耐受的症状。比如:水杨酸盐类物质(如橘子等水果)、亚硫酸盐类物质(常用于果干的防腐)等。存在消化道功能异常的问题胃肠动力不足会造成碳水化合物的发酵异常,从而产生食物不耐受症状;肠漏症的存在也会使身体对许多食物产生免疫反应。
食物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
DX_518
食物不良反应可能由哪些食物引起?
对于食物过敏来说,理论上所有食物均可诱发食物不良反应,但食物过敏多与牛奶、鸡蛋、大豆、小麦、花生、鱼虾、坚果等食物有关。对于引起食物不耐受的食物具有地域和年龄差异。欧洲国家,坚果、芹菜及水果为引起食物不耐受的常见食物;澳洲主要为牛奶、大豆、花生及鱼;亚洲国家,最常见为乳糖不耐受。另外,合成色素、防腐剂等食物添加剂的广泛应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亦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不过其引起的食物不耐受发生率很低。
食物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
DX_519
食物不良反应要如何诊断?
食物过敏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皮肤点刺试验、口服激发试验进行诊断。食物不耐受因具有延时性,数量依赖性的特点,明确诊断具有一定难度。目前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物激发试验,二是检测血中食物相应 IgG 抗体。食物激发试验: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耐受的金标准。方法是患者先吃1周基础饮食(已排除可疑不耐受食物),一周后症状应该消失,然后每隔 3~4 天加入 1 种可疑食物,新添加的食物如果诱发症状,就可证明该食物可引起食物不耐受。检测 IgG:检测患者血清中 IgG 浓度。目前可检测的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包括两类:常见 14 项:牛肉、牛奶、鸡肉、猪肉、鳕鱼、大米、玉米、虾、蟹、大豆、鸡蛋(蛋白/蛋黄)、西红柿、蘑菇、小麦。全部 90 项:龙虾、燕麦、柠檬、球叶莴苣、小米杏仁、蘑菇、杂色豌豆、麦芽、椰菜、苹果、利马豆、鳄梨、橄榄、香蕉、洋葱、橘子、牡蛎、牛肉、大麦(全麦粒)、越橘、欧芹、马铃薯、芥菜籽、荞麦、花生、黄油、美式乳酪、猪肉、菠萝、蔗糖、卷心菜、大米、桃、胡萝卜、哈密瓜、腰果、黑麦、菜花、红花籽、芹菜、鳟鱼、蛤、切达干酪、鸡肉、扇贝、芝麻、红辣椒、虾、鳎鱼、肉桂、巧克力、菠菜、大豆、鳕鱼、沙丁鱼、咖啡、南瓜、草莓、可乐豆、玉米、葵花籽、青豆、白软干酪、牛奶、甘薯、螃蟹、瑞士硬干酪、黄瓜、红茶、烟草、大马哈鱼、茄子、大葱、酸乳酪、西红柿、羊奶、火鸡、葡萄、金枪鱼、柚子、小麦、黑胡桃、嫩豌豆、青椒、大比目鱼、啤酒酵母、蜂蜜、面包酵母、蛋 (蛋白 / 蛋黄)。
食物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
DX_520
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该如何鉴别?
食物不耐受与有食物过敏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相似。但实际上两者有很大区别,食物过敏与免疫球蛋白 E(IgE)相关,而食物不耐受与免疫球蛋白 G(IgG)相关。前者起病急,症状明显,属于急性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后者症状比较隐蔽,属于慢性病,易被忽视。可以通过食物过敏诊断方法明确鉴别。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的区别详见下表 1。
食物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
DX_521
食物不良反应该如何治疗?
对于食物过敏,可采用避免疗法、替代疗法、口服益生菌、食物过敏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疗法等进行治疗。对于食物不耐受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回避不耐受食物就是最好的治疗措施。目前较为通用的方法是根据检测结果将不耐受的阳性食物分为 +1、+2、+3 等级,如果阳性食物少(仅 1~2 项),全部直接忌食即可。如果阳性食物多,一般将阳性值高(为 +2、+3 级)的食物定为忌食。将阳性值低(+1 级)的食物轮替饮食,轮替周期一般为 4 天或以上。重新安排饮食后,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当全部症状消失 6 个月以上,可以逐一将不耐受食物重新纳入饮食,每次纳入1种,如果没有产生症状,则这种食物可以重新食用;如出现症状,该事物停食或慎食。
食物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
DX_522
食物相克会引起食物不良反应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吗?
「食物相克」的说法本身并不成立,更别说会引起食物不良反应了。在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理论中,并没有「食物相克」的说法。迄今也没有看到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由于食物相克导致的食物中毒的案例和报道。食物中毒和特殊体质产生食物过敏的表现并非因为食物「相克」。社会上所谓「食物相克」的理由,一是认为某此食物含有大量草酸、鞣酸等抗营养因子,影响营养吸收。事实上,大部分植物性食物中含有草酸,以「菠菜和豆腐」为例,虽然草酸能与部分钙结合,但其影响小,没有被结合的钙任然可以被机体利用。并且菠菜和豆腐还有其他对机体有益的物质如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所以不要因为某个不确定的因素而放弃整个食物。二是认为食物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而导致食物不良反应,以「虾和水果相克」为例,认为虾中的五价砷和水果中的维生素 C 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三氧化二砷(砒霜)而中毒,但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对海产品中砷有明确限量规定。根据转换系数,相当于 1 个人要一次性吃 40 kg 的虾才能达到中毒剂量。
食物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
DX_523
食物不良反应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当对某食物产生不良反应,还需要用其他替代食品来补充所损失的营养素,如对牛奶产生不良反应的可以选用其他奶制品代替,但同时注意补钙。此外对含有牛奶的各类加工食品如冰淇淋、奶油等也要绝对避免。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选用发酵乳和益生菌乳、低乳糖或零乳糖的奶制品或含乳糖酶的奶制品。也可少量多次饮用普通牛奶,提高自身的耐受能力。
食物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
DX_524
食物不良反应是过敏导致的么?
不全是。食物不良反应包含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只是引起食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食物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
DX_525
食物不良反应该如何预防?
坚持母乳喂养,适时引起多种类辅食。对于健康婴儿而言,尽管纯母乳喂养能否作为预防食物过敏的策略尚存在争议,但其对母亲及婴儿的近期和远期健康都不容忽视,因此遵循 WHO「纯母乳喂养至 6 月龄的建议」,其后逐渐引入谷物、水果,在能耐受数种固体食物后即可尝试引入易致敏食物。对于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建议添加含有益生元的配方粉以预防过敏。可以提前进行检测引起不适反应的食物,对于已经明确的引起食物不良反应的需要绝对避免摄入。应教育家长和子女了解相关科普知识,学会正确阅读食品标签,选择安全的食物。正规渠道购买食物,避免购买生产不符合规范的食品。
食物不良反应
消化内科
DX_526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什么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95% 的患者年龄低于 5 岁。可分为散发型和遗传型。患儿最常表现为白瞳,还可有斜视等其他表现。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其他疗法。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27
视网膜母细胞瘤常见吗?
整体来说少见,美国 15 岁以下儿童中 RB 的年发病率为 4.1 / 100 万。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28
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什么?
是指遗传型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合并颅内松果体、蝶鞍上或蝶鞍旁区的异位性视网膜母细胞瘤。这种情况即使采用化疗和放疗的积极治疗,几乎仍是普遍致命的。它是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在诊断后最初 5 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29
视网膜母细胞瘤有什么表现?
最常见表现为白瞳(54%)和斜视(19%)。较少见的表现包括:视力下降、眼内炎症、虹膜异色等。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30
视网膜母细胞瘤会引起哪些其他疾病?
视力 :双眼病变患儿,视力恢复程度取决于肿瘤范围和治疗效果。肿瘤较小且未累及中心凹(视觉最敏锐的地方,相当于电脑的CPU)时,视力较好。单眼病变的患儿,对侧健康眼的视力情况很好,3 年后也很少发生肿瘤。听力 :接受卡铂(化疗药物)治疗的患儿有可能出现听力损失,需要长期听力检测随访。发生第二种恶性肿瘤:遗传型患者在初始治疗后 50 年,发生第二种恶性肿瘤的风险是 35%~40%。在 1 岁前接受放疗的患者,这一风险比 1 岁后接受放疗或未进行放疗的患者明显增高。患者不要吸烟,以及避免暴露于其他损害 DNA 的物质。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31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原因是什么?
通常由基因突变所致。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32
视网膜母细胞瘤会遗传吗?
约 40% 的患者是由患病或携带患病基因的父母遗传导致,或者正常父母的生殖细胞突变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包括所有双眼病变和 15% 的单眼病变。有家族史的儿童患病风险会增加,出生后应尽快及定期眼科检查。这种基因异常也会增加发生第二种原发性肿瘤的风险,需要终生密切观察。60% 为非遗传型,系本人的视网膜母细胞发生突变,发病较晚,多为单眼。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33
视网膜母细胞瘤常见于哪些人?
该病的中位诊断年龄为 2 岁,大约 95% 的病例在 5 岁以下被诊断出来。男孩和女孩的发病率相近。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34
视网膜母细胞瘤需要做什么检查来诊断?
需要在全麻下间接检眼镜检查,取病变组织进行化验检查,基本可以做出诊断。其他辅助检查还有眼超声、MRI 等。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35
视网膜母细胞瘤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Coats 病、永存胚胎血管、玻璃体积血和眼弓蛔虫病。患儿年龄不同,常见的鉴别疾病也不同。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36
视网膜母细胞瘤一般去看哪个科?
眼科或儿科。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37
视网膜母细胞瘤怎么治疗?
标准的治疗方法包括:眼球剜除术、外照射放疗、放射性敷贴(碘-125 近距离治疗)、冷冻疗法、激光消融和化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对于病情严重、无视力可能、有眼痛的大肿瘤(>50% 的眼球容积),侵入视神经的肿瘤,既往保留眼球的治疗失败时,需要眼球剜除术治疗。外照射放疗目前很少使用,有可能使遗传型患者发生第二种癌症的风险增加。放射性敷贴治疗(碘-125 近距离治疗):是将一个放射性敷贴固定到眼球壁上肿瘤的顶部,可用作为初始治疗或手术的辅助治疗。采用近距离治疗的患儿通常具有很好的视力结局。冷冻疗法和激光光凝:可用于治疗较小的肿瘤(直径<6 mm 且厚度<3 mm),可与化疗联合使用化疗: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诊断时,肿瘤体积往往很大,常使用化学减容来减小肿瘤体积,提高局部治疗的成功率。化学减容还可提供保护,以免发生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还有些局部化疗的方法(如动脉内化疗)已取得一定治疗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其安全性与适用人群。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38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需要长期随访吗?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治疗后最初 1 年内,至少每 3 个月进行一次眼科随访。期间患者病情稳定,可逐渐减少至每 4 个月一次,随后每 6 个月一次,再然后每年检查一次。长期幸存者还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筛查和影像学检查,密切观察是否发生第二种恶性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39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如何?
总体而言,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情况较好。在美国,患儿的总体 5 年生存率为 94%。肿瘤转移的患者一般在确诊后 1 年内发现,结局较差。诊断后 5 年无复发的患儿则视为治愈。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40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结局好坏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有下列情况时,患者的生存情况较差:诊断延迟超过 6 个月;眼内手术史,这可能无意中导致眼内肿瘤种植、甚至眼外播散;白内障;使用外照射,这可能导致发生第二恶性肿瘤;肿瘤已侵犯脉络膜、视神经或眼眶,肿瘤转移风险会增加。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41
视网膜母细胞瘤复发的可能性有多大?
对于进行眼球剜除术的患者,有研究显示眼眶肿瘤复发率为 4.2%,97% 是在术后 1 年内诊断的。所以必须在术后 2 年内密切监测,及时发现有无复发。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42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在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由于存在发生第二种肿瘤的可能,患者应当避免吸烟,避免暴露于其他损害 DNA 的物质。注意佩戴护目镜,保护眼窝和对侧眼。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43
视网膜母细胞瘤会不会影响运动?
对于已进行了眼球剜除术的患儿,只要他们佩戴适当的护目镜,则可参加运动。对于所有患者,需要佩戴护目镜以保护眼窝和对侧眼是极其重要的。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44
视网膜母细胞瘤该怎么预防?
患病风险增加的儿童,比如有家族史,出生后应尽快进行眼科评估。随后每 3~4 个月进行一次筛查,直到 3~4 岁,此后每 6 个月筛查一次,直到 5~6 岁。再往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长期随访,但是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时间。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科
DX_545
生物素酶缺乏症是一种什么病?
生物素酶缺乏症是由于生物素酶基因(BTD)突变引起生物素酶活性下降,进而引起一系列神经与皮肤系统损害的罕见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BTD 是致病基因。
生物素酶缺乏症
儿科
DX_546
生物素酶缺乏症应该看哪个科?
英文名称:biotinidase deficiency,BTDD.别名:生物素酶缺乏,生物素酶缺乏征,生物素缺乏。就诊科室:儿科、神经内科、眼科、皮肤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
生物素酶缺乏症
儿科
DX_547
生物素酶缺乏症的病因是什么?
游离生物素是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参与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而游离生物素的生成需要在生物素酶的作用下解离生物胞素。BTDD中,生物素酶基因的基因突变导致生物素酶活性下降,进而游离生物素产生不足,体内营养物质代谢异常,参数多种异常中间代谢产物在血及尿中蓄积,进而导致神经、皮肤等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状。
生物素酶缺乏症
儿科
DX_548
生物素酶缺乏症的常见发病人群有哪些?
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居多。
生物素酶缺乏症
儿科
DX_549
生物素酶缺乏症的主要症状和表现是什么?
BTDD 可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分为两型。完全性生物素酶缺乏症,又可分为早发 / 晚发型。早发型:多在新生儿或婴儿期起病;最常见神经系统症状(如肌张力低下、癫痫、发育迟缓、耳聋、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约半数可出现结膜炎和视觉问题,还可出现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酮症等)、皮肤表现(各种形态的难治性皮疹)、呼吸系统症状(如过度通气、喉部喘鸣和呼吸暂停)、消化系统症状(如喂养困难、呕吐、腹泻);感染、发热、疲劳、高蛋白饮食等可诱发急性发作。晚发型:常于青春期发病;之前可无任何症状,通常表现为周围神经病、肌无力、皮疹和眼部问题。部分性生物素酶缺乏症:可在各个年龄段发病,甚至不发病。整体症状相对较轻,仅在感染、饥饿等状态下起病,但也可出现急性神经系统症状。
生物素酶缺乏症
儿科
DX_550
生物素酶缺乏症怎么诊断?
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于临床有多系统损害且伴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时应怀疑该病,完善生化检测(明确代谢异常)、血尿代谢筛查(明确有无异常的中间代谢产物)、生物素酶活性及致病基因 BTD 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生物素酶缺乏症
儿科
DX_551
生物素酶缺乏症怎么治疗?
该病无治愈手段但补充生物素可有效控制病情。所有患者一旦确诊,不论是否发病均需终身服用生物素。口服生物素具有高效、廉价和稳定等优点,治疗过程中应避免食用生鸡蛋。重症患者在治疗初期可酌情给予左卡尼汀、甲钴胺和维生素 C,并注意控制蛋白质与葡萄糖的摄入。
生物素酶缺乏症
儿科
DX_552
生物素酶缺乏症的预后怎么样?生物素酶缺乏症严重吗?
本病预后根据不同临床类型及是否及时治疗而各异,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视力及听力的不可逆性损害,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生物素酶缺乏症
儿科
DX_553
生物素酶缺乏症怎么预防?
该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对于有明确家族史者应进行产前基因检测及生物素酶活性检测。同时,患者生活中应避免感染、饥饿、发热、疲劳、高蛋白饮食等应激因素,避免增加疾病急性发作风险。
生物素酶缺乏症
儿科
DX_554
舌系带过短是什么?
舌系带过短,俗称「结舌」「大舌头」,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它主要表现为舌底下正中处的舌系带过短,使舌头的正常活动受到限制。事实上,对于 0~3 月的婴儿(特别是 1 月内的新生儿),舌系带应该有多长,并没有准确的医学研究数据。新生儿期出现「舌系带过短」多是暂时的生理现象。随着舌发育,舌系带会逐渐向舌根方向退缩,一般需要到 2 岁左右,舌系带才会远离舌尖。发现孩子舌系带过短,可以及时就诊,和医生充分沟通后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治疗。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55
舌系带过短常见吗?
基于目前研究,新生儿舌系带过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大都属于「暂时性舌系带过短」。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56
舌系带过短主要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舌底下正中处的舌系带过短,使舌头的正常活动受到限制;舌头因而不能伸长到嘴巴外,或往上不能接触上唇;舌前伸时,因舌系带短拉着舌头,使舌头的背面有小的凹陷。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57
舌系带过短有哪些潜在的危害?
口齿不清:舌系带过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舌在口腔内活动,影响吐字和发音,尤其对卷舌音、腭音及舌音影响较大。当然,舌运动受限制后,对咀嚼运动也会有一定影响。哺乳困难:在婴儿时期吮奶时,由于裹不住奶头而出现漏奶现象无法吃到足够的乳汁,这就会影响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舌系带溃疡:由于舌系带与下前牙间摩擦形成压疮性溃疡。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58
舌系带过短会引起语言发育延迟吗?
不会。舌系带过短只会引起口齿不清,这个口齿不清不是指说话迟,舌系带短的孩子语言发育不会受到影响。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59
舌系带过短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舌系带过短属于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大部分原因不明,少部分和家族基因遗传有关。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60
舌系带过短是遗传病吗?
大部分舌系带过短不是遗传病。少部分和家族基因遗传有关,这类患儿可能还会伴有唇裂、腭裂或少牙等问题。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61
舌系带过短的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
通常情况下,医生通过询问宝宝的症状、观察宝宝伸舌时的表现、观察舌系带与舌尖的距离,即可诊断有无舌系带过短。为了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治疗,医生可能会还会问家长几个问题:舌系带过短的宝宝母乳喂养有困难吗?平时有没有看到宝宝的舌尖伸出红唇外吗?宝宝伸舌时舌尖中部是否有一条小沟使舌尖呈 v 或 w 形?如果宝宝舌系带与舌尖存在一定距离,宝宝也没有明显母乳喂养困难问题,医生一般会建议家长先不要着急处理,等孩子长大些(可在 3~6 个月),再去专业口腔科医院进行检查。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62
舌系带过短应该看什么科?
儿童口腔科、口腔科。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63
舌系带过短需要治疗吗?
不一定需要治疗。美国儿童牙科协会强调:舌系带过短的治疗应该遵循个体化原则,有时需要进行多学科综合判断。基于目前研究,新生儿舌系带过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大都属于「暂时性舌系带过短」。如果新生儿不存在母乳喂养困难,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盲目进行舌系带过短的矫正治疗并不可取。父母们需要和医生一起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根据治疗的收益和风险来决定是否治疗。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64
舌系带过短怎么治疗?
需要手术治疗。两种最常见的手术方法为系带切开术和系带成形术。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65
舌系带过短什么时候需要手术?
舌系带过短的主要危害是母乳喂养困难和构音异常。因此,舌系带手术的理想时间可能有两个:吃不了奶:早期如果宝宝存在由于舌系带过短导致的母乳喂养障碍时,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一般多为舌系带切开术。根据美国儿童牙科协会指南,建议在 6 个月之内给出现母乳喂养障碍的宝宝进行手术。说不清话:一般多在 4 岁以后,因为此时宝宝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构音问题,且能较好的配合检查及手术后护理;这样有助于医生判断宝宝的构音问题以及舌系带过短的程度。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66
舌系带过短的新生儿,干脆剪了会省事吗?
新生儿剪舌系带切开术确实是一项相对简单的操作,但是也存在术后感染可能。此外,新生儿期进行手术,存在一定发生重新粘连(疤痕挛缩)的风险,导致舌系带更短,尤其是舌系带较粗者。因此,要不要手术,一定要和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67
舌系带过短手术后一定能改善发音吗?
这不一定,不是说做过手术,发音就一定会准确,也有部分舌系带过短者虽经手术,口齿仍不清晰,其术后的语言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舌系带过短的手术目的是延长舌系带,增加舌头的活动能力;对于存在一定发音异常的宝宝,家长们还需要配合进行相应的语言训练。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68
舌系带过短的宝宝剪了舌系带,能早开口说话吗?
这完全是想当然。宝宝开口说话的时间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遗传和后天环境等。肯定不是这「一剪刀」能解决问题。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69
舌系带过短可以预防吗?
大部分舌系带过短原因不明,所以很难预防。
舌系带过短
口腔科
DX_570
腮腺炎是什么?
腮腺位于双侧耳朵前面,也就是俗称的腮帮子上,其中间有一根导管叫腮腺导管,开口于口腔内的颊黏膜上(腮帮子内面),主要功能是将腮腺分泌的唾液引导入口腔内。腮腺炎就是发生在腮腺的炎症,主要由细菌和病毒感染造成。得了腮腺炎之后,最典型表现是腮帮子反复肿大,腮腺导管口有红肿或唾液分泌异常(过多或过少),有时还会伴有发热、无力等全身症状。腮腺炎的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但总体预后良好,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较差。接种腮腺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71
腮腺炎有哪些种类?
腮腺炎可分为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以及特异性腮腺炎等。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由细菌逆行性感染引起,好发于患有严重疾病(例如急性传染病、脓毒血症等)或腹部手术后的患者。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可能与腮腺发育不全、免疫力低下、细菌逆行性感染有关,多见于 3~15 岁儿童,成年人复发性腮腺炎多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迁延不愈而来。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由腮腺结石、粘液栓、智齿萌出导致腮腺导管狭窄或堵塞腮腺导管引起,各年龄段均有可能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罹患后可终身免疫。其他病毒性腮腺炎: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 A 组病毒及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均可以引起腮腺炎。特异性腮腺炎:主要是由结核、放线菌病、结节病等引起的特殊的腮腺炎,比较少见。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72
腮腺炎常见吗?
常见。在腮腺炎的各种类型中,最常见的是流行性腮腺炎,我国 2018 和 2019 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约为 21.18/10 万。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73
腮腺炎应该看什么科?
如果只是腮腺区肿大了,可以先看口腔科,但是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的话就需要到传染科或感染科治疗。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74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有些什么症状和表现?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一般多发生在一侧。炎症早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仅有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炎症进一步发展时,疼痛加剧,呈持续性疼痛或跳痛,腮腺区肿胀明显,耳垂被上抬。炎症再进一步发展就会扩散到腮腺周围组织,伴发蜂窝织炎,表现为腮腺区及周围皮肤发红发热、水肿,触痛明显,轻轻按摩腺体还可见脓液从腮腺导管口溢出。部分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可高达 40 ℃ 以上,脉搏、呼吸加快等。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75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患者可见腮腺区反复肿胀,但仅有轻度水肿。挤压腮腺区会有脓液或者胶冻状、雪花状的液体从腮腺导管口溢出,而且每隔数周或数月就会发作一次。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76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和表现?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多发生在中年(45~59 岁)男性身上,患者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病,大多是腮腺区反复肿胀了才到医院来看,约半数患者与进食有关。就是看见饭或者准备吃饭,腮帮子就肿大了,当不吃饭的时候肿胀感就减少了,这是因为吃饭时唾液腺会分泌唾液导致的。也有一部分患者腮腺区肿胀与进食没有明显的关系,早上起来腮帮子肿得厉害,稍微按摩以后就能缓解。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77
流行性腮腺炎有什么症状和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多为双侧腮腺同时发生炎症,潜伏期 8~30 天,平均 18 天。部分患者会伴有全身高热(体温可达 40 ℃)、头痛、乏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两侧腮腺区肿胀、疼痛(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影响吃饭,腮腺导管口红肿但是没有脓溢出。其他的器官有时也会受影响,比如会引起睾丸炎(可能导致不孕)、卵巢炎(可能导致不孕)、脑膜炎等。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78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时,会影响男性生育功能导致不育吗?
一般不会。虽然腮腺炎病毒对睾丸有一定的攻击性,少部分男性患者(受攻击的一般是成熟的睾丸,幼年患者很少发生)在腮腺肿胀开始消退时发生睾丸炎,出现睾丸肿胀疼痛等症状。但很少引起不育症。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79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卵巢炎,会影响女性生育功能导致不孕吗?
一般不会。青春期后的流行性腮腺炎有可能会攻击女性的卵巢造成卵巢炎,但是发生率很低。如果要影响生育功能,除非是双侧的卵巢都发生严重的炎症导致卵巢功能的不可恢复。否则轻度的或者单侧的炎症是可以治疗的,不会影响生育的。合并卵巢炎时,症状有发烧、下腹痛等,右侧卵巢炎的症状可能酷似急性阑尾炎。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80
流行性腮腺炎可能导致哪些其他疾病?
除了睾丸炎、卵巢炎,流行性腮腺炎还可能导致脑炎、脑膜炎、胰腺炎、心肌炎、乳腺炎、甲状腺炎、肾炎等疾病。发生率较低,但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其中可能致命的主要是脑炎和脑膜炎。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81
腮腺炎会转变成癌症吗?
腮腺炎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癌变的,但是慢性腮腺炎反复发作的话会影响腮腺的分泌功能,所以得了腮腺炎之后要积极的治疗。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82
吃变质食物、吃得太酸时容易得腮腺炎吗?
不会。吃坏肚子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而吃太酸的东西会引起唾液分泌的增多,但是并不会引起腮腺炎。但得了流行性腮腺炎后吃太酸的东西可能会导致疼痛加剧。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83
用力吹气球导致脸酸酸的时候容易得腮腺炎吗?
不会。用力吹气球脸酸是由于脸上的肌肉(也就是咀嚼肌)过度疲劳引起的,一般休息一会儿就会缓解,不会引起腮腺炎。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84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常见发病人群有哪些?
有严重的全身疾病的人:比如脓毒血症、急性传染病等患者。这类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且因高热、脱水、进食及咀嚼运动减少,唾液分泌也相应减少,口腔内的致病菌就容易沿腮腺导管逆行性侵入腮腺而易发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做过胃肠道大手术的人:这类患者由于手术后需要限制饮食,导致唾液腺功能降低,唾液的分泌就减少,口腔里发生感染的机会变大,从而影响腮腺,因此容易患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其他:腮腺区受过外伤的人,或者腮腺周围的组织发生急性炎症的人,由于炎症可以扩散到腮腺,因此这类人群容易得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85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常见发病人群有哪些?
儿童比较常见,主要发生于 1~15 岁这个年龄段,以 5 岁左右最为常见,成年人的复发性腮腺炎多为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迁延不愈而来。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86
为什么儿童容易得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的病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腮腺先天发育异常:是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潜在的发病因素。免疫力低下:儿童期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及口腔内的炎症:细菌通过腮腺导管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87
为什么成人也会得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成人复发性腮腺炎一般是儿童时期患了复发性腮腺炎后,一直没康复而形成的。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88
腮腺导管结石会引发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吗?
会。腮腺导管结石就是腮腺导管内有石头样的东西把导管堵住了,这个石头样的东西可大可小,可以发生在腮腺导管的任何部位。腮腺导管主要作用是排出唾液,堵住了之后,唾液的排出就受到了阻碍,唾液长时间瘀滞,会引起腮腺的炎症。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89
为什么会发生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大多数是由局部原因引起的:导管口的黏膜不小心被损伤,瘢痕愈合后造成导管口狭窄;少数是由于导管内有结石或者异物;由于腮腺导管本身就是比较狭长,容易导致唾液的瘀滞,也会造成阻塞。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90
腮腺炎有没有急性堵塞的情况?
一般没有急性堵塞的情况。因为结石的发生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主要是以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等为核心,钙盐沉积于核心周围形成的,这是一个慢性的过程。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91
流行性腮腺炎会传染吗?
会。流行性腮腺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有传染性,而且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所以得了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需要隔离。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92
流行性腮腺炎什么时候会发生?
一般冬、春季容易流行,所以这个季节要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卫生。像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疾病比较容易流行,所以老师和家长平常要注意观察,如果发现疑似腮腺炎的学生要及时带去医院就诊。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93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需要做哪些检查来诊断?
了解病史:比如有没有脓毒血症、急性传染病或者有没有做过胃肠道手术,用于判断病因。体格检查:了解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例如一侧腮帮子红肿、疼痛、发热、导管口流脓、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等,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血液检查:医生会判断患者白细胞总数是否升高,中心粒细胞比例是否上升等,从而判断是否有感染。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医生会抽吸患者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菌类型并可指导后续用药。需要注意的是,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不宜做腮腺造影,因为造影剂可通过薄弱的导管壁进入到周围组织,使炎症扩散。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94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需要医生给患者做体格检查和腮腺造影。例如,患者轻度肿胀,挤压腮腺区会有脓液或者胶冻状的液体从腮腺导管口溢出。腮腺造影显示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但如果慢性腮腺炎处于急性发作的状态,是不能做造影检查的。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95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需要医生给患者做体格检查和腮腺造影。例如,患者的腮腺区有进食肿胀的经历,按摩腮腺区,导管口会有浑浊的液体流出。腮腺造影时会发现腮腺导管呈「腊肠样」改变。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96
流行性腮腺炎要做哪些检查?
血尿常规: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以增高,有肾损害时尿中可出现蛋白和管型。血、尿淀粉酶:患者血清、尿淀粉酶升高,用于辅助诊断。病毒分离:医生会取患者的唾液、尿或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来分离病毒。若分离出腮腺炎病毒则可确诊。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97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如何治疗?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主要发生在做过胃肠道大手术以及患有严重全身疾病的患者,所以一般都需要住院治疗。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炎症早期可以进行热敷、理疗。饮用酸性饮料、口含维生素 C 片等可增加唾液分泌。输液治疗:主要是为了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液的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药物治疗:疾病早期,医生可能会应用针对常见菌群的抗生素,如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待药敏结果出来后再选择敏感抗生素。切开引流:如果腮腺炎形成了脓肿,可能要手术切开脓肿,引流出脓液。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98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如何治疗?
复发性腮腺炎通常会自愈,一般只要多喝水(在温和气候条件下,活动量较少的成年男性每天水的适宜摄入量为 1700 mL;女性每天水的适宜摄入量为 1500 mL),每天按腮腺区帮助唾液排空,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即可。
腮腺炎
口腔科
DX_599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因为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多是由于局部原因引起的,所以治疗主要以去除病因为主:导管口狭窄的,会用专用的探针逐步扩大导管口;有唾液腺结石或者异物的,先去除唾液腺结石及异物;也可以采用唾液腺镜向导管内注入药物,例如碘化油、抗生素等或冲洗导管;按摩腮腺区,促使分泌物排出;嚼口香糖或维生素 C 来促进唾液的分泌;用温盐水漱口,有抑菌作用。如果上述治疗方法都没有效果的话,就要考虑手术治疗。
腮腺炎
口腔科
DX_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