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
|
昔日伊尹使商汤兴隆,吕尚辅佐西周,现在朝内外事务,实由您一人承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以君为丞相,使使持节守太常傅常授印绶。
|
今以您为丞相,遣使持节太常傅常授予您印章绶带。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君其茂昭明德,脩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
|
您自当发扬光大美好的德行,建立美好的功业,恭服遵从王命,安抚平定四方。呜呼!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於乎!总司三事,以训群寮,可不敬与,君其勖之!
|
总管三公事宜,训导群臣百官,能不严谨恭敬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如故。
|
您自勉努力吧!您依旧担任的荆州牧、右都护兼武昌留守等职。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先是,二宫并阙,中外职司,多遣子弟给侍。
|
在此之前,太子与鲁王两宫并立,朝廷内外的官员任职,大多派遣子弟担任侍臣。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全琮报逊,逊以为子弟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
|
全琮将这种情况上报陆逊,陆逊认为这些子弟如果有才干,不需担忧不得不到任用,但不应私自托请为官邀取荣名利禄;如果把握不好,给他们功名职位最终只会导致灾祸。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且闻二宫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
|
况且听说两宫势均力敌,这些子弟必会各为彼此结成帮派。这是古人非常忌讳之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琮子寄,果阿附鲁王,轻为交构。
|
全琮的儿子全寄,果然奉承依附鲁王,轻率地与鲁王结下紧密的交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逊书与琮曰: 卿不师日磾,而宿留阿寄,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
|
陆逊给全琮写信说: 您不效法金石单,而庇护您的儿子阿寄,最终会给您的家族招致祸患。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琮既不纳,更以致隙。
|
全琮不仅不接受陆逊规劝,反而与陆逊产生矛盾。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及太子有不安之议,逊上疏陈: 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
|
等到太子孙和有在位不稳的议论后,陆逊上疏陈述说: 太子是皇位正统继承人,应有稳如磐石的地位,鲁王是藩臣,应当在恩宠赏赐和地位上与太子有所差别,这样他们各得其所,上下才能得到安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谨叩头流血以闻。
|
为臣谨向陛下叩首流血,请陛下了解。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书三四上,及求诣都,欲口论適庶之分,以匡得失。
|
他上书三四次,并请求赶赴京城,想亲口与孙权阐明嫡庶区别,以纠正得失。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既不听许,而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
|
孙权并不听从他的意见,而且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都因为亲附太子,无辜地被流放。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
|
太子太傅吾粲因多次与陆逊有书往来而获罪,被下狱处死。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时年六十三,家无馀财。
|
孙权多次派遣宫中使者前往责备陆逊,陆逊悲愤痛恨而死,时年六十三岁,死时家中没有什么财物。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初,暨艳造营府之论,逊谏戒之,以为必祸。
|
当初,暨艳宣扬修建府第的舆论,陆逊规劝告诫他,认为这样必定招来灾祸。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谓诸葛恪曰: 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持之。
|
陆逊又对诸葛恪说: 在我之前的人,我一定事奉他与我一道升迁;在我之后的人,我就会帮助扶持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
|
现在看您气势侵凌上级,心中轻视下属,这并非能巩固自己德行的基础。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广陵杨竺少获声名,而逊谓之终败,劝竺兄穆令与别族。
|
又有广陵人杨竺,年轻时就获得显达的名声,而陆逊认为他最终会惹祸败亡,便劝杨竺的哥哥杨穆与杨竺分开生活另立门户。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先睹如此。
|
他的先见之明到如此程度。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长子延早夭,次子抗袭爵。
|
陆逊的长子陆延年少夭折,次子陆抗承袭了他的爵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休时,追谥逊曰昭侯。
|
孙休在位,追赠陆逊的谥号为 昭侯 。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
|
陆抗,字幼节,是孙策的外孙。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送葬东还,诣都谢恩。
|
陆逊去世时,陆抗二十岁,担任建武校尉,接管陆逊五千亲兵,送父灵柩东归,到京城向孙权谢恩。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以杨竺所白逊二十事问抗,禁绝宾客,中使临诘,抗无所顾问,事事条答,权意渐解。
|
孙权以杨竺控告陆逊的二十件事来责问陆抗,禁绝他来往宾客,派宫中使者上门诘问,陆抗不假思索,事事都依据条理回答,孙权心中不满渐渐消退。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赤乌九年,迁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换屯柴桑。
|
赤乌九年,陆抗升任立节中郎将,与诸葛恪换防驻守柴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抗临去,皆更缮完城围,葺其墙屋,居庐桑果,不得妄败。
|
陆抗临走时,将城墙全部修整好,房屋也作了修缮,周围的桑树果树,不允许妄自损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恪入屯,俨然若新。
|
诸葛恪到达军营,一切仿佛新造。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恪柴桑故屯,颇有毁坏,深以为惭。
|
而诸葛恪柴桑的旧营,缺遭到一定程度的毁坏,诸葛恪因此十分惭愧。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元元年,就都治病。
|
太元元年,陆抗到京城治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病差当还,权涕泣与别,谓曰: 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
|
病好正该回去时,孙权流泪同他告别,对他说: 我之前听信谗言,认为你父亲在君臣大义上不笃定,因此亏待了你。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
|
我前后责问的材料,全都付之一炬,不要让人再见到。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兴元年,拜奋威将军。
|
建兴元年,陆抗被任命为奋威将军。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平二年,魏将诸葛诞举寿春降,拜抗为柴桑督,赴寿春,破魏牙门将偏将军,迁征北将军。
|
太平二年,魏国将领诸葛诞献寿春城归降东吴,任命陆抗为柴桑督,赶赴寿春,攻破魏国牙门将偏将军,被提升为征北将军。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永安二年,拜镇军将军,都督西陵,自关羽至白帝。
|
永安二年,陆抗又被任命为镇军将军,都督西陵,主管自关羽濑至白帝城的军事事务。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三年,假节。
|
永安三年,被授假节职权。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
|
孙皓登基,加授陆抗镇军大将军,兼任益州牧。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衡二年,大司马施绩卒,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乐乡。
|
建衡二年,大司马施绩去世,陆抗被任命为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各地军事的都督,治所设在乐乡。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抗闻都下政令多阙,忧深虑远,乃上疏曰: 臣闻德均则众者胜寡,力侔则安者制危,盖六国所以兼并於强秦,西楚所以北面於汉高也。
|
陆抗得知朝廷政令多有错漏之处,很是忧虑,于是上疏说: 为臣听说君主德行等同,而百姓多者胜过百姓少者,国力相平,则安定之国制服混乱之国,这大概是六国所以被强秦兼并,西楚所以败北于汉高祖的原因吧。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敌跨制九服,非徒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岂但鸿沟以西而已。
|
现在敌国势力横跨四方,并非只有关右之地;割据九州,哪只鸿沟以西的土地而已。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国家外无连国之援,内非西楚之强,庶政陵迟,黎民未乂,而议者所恃,徒以长川峻山,限带封域,此乃守国之末事,非智者之所先也。
|
我国外无盟国的支援,内无西楚那样强大,朝政凌乱迟缓,百姓不得安定,而议论国事者所依恃的条件,只不过大江高山,围隔着我国的国土,这不过是守卫国家最末等的条件,不是明智之人考虑的先决条件。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臣每远惟战国存亡之符,近览刘氏倾覆之衅,考之典籍,验之行事,中夜抚枕,临餐忘食。
|
臣下时常回想战国各国存亡的迹象,近看刘汉王朝覆灭的征兆,考校典籍,以实事验证,深夜抚枕无法入睡,面对饭菜忘记进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昔匈奴未灭,去病辞馆;汉道未纯,贾生哀泣。
|
昔日匈奴未被消灭,霍去病推辞皇上为他所造府第;汉朝治国之道未得至纯,贾谊为之悲哀哭泣。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况臣王室之出,世荷光宠,身名否泰,与国同慼,死生契阔,义无苟且,夙夜忧怛,念至情惨。
|
况且我是王室血缘所出,世代蒙受光荣的恩宠,个人名声安危,与国家休戚相关,生死离合,绝无苟且一说,日夜忧心,想到这些就深感悲痛。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事君之义犯而勿欺,人臣之节匪躬是殉,谨陈时宜十七条如左。
|
奉事君上的道义在于犯颜直谏而不欺瞒,身为臣下的节操不在屈膝卑躬而殉节,谨陈当今急务十七条如左。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十七条失本,故不载。
|
十七条失去原本,因此不作记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时何定弄权,阉官预政;抗上疏曰: 臣闻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靖谮庸回,唐书攸戒,是以雅人所以怨刺,仲尼所以叹息也。
|
当时何定把持权柄,宦官干预国事,陆抗上疏说: 为臣听说开创国家、继承家业,不用小人,听信小人谗言毁谤,任用奸邪之才,是《尧典》所告诫的,因此诗人为此写诗怨刺,仲尼因此叹息。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春秋已来,爰及秦、汉,倾覆之衅,未有不由斯者也。
|
春秋以来,直至秦汉,朝代覆灭之征兆,没有一个不是因为这个缘由。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小人不明理道,所见既浅,虽使竭情尽节,犹不足任,况其奸心素笃,而憎爱移易哉?
|
小人不明治国之道,见识浅陋,纵使他们竭心尽力保全名节,也不能胜任,更何况这类人向来存有奸邪之心,爱憎情感时常变化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
|
如果害怕失去他们,则此类无所不至。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委以聪明之任,假以专制之威,而冀雍熙之声作,肃清之化立,不可得也。
|
现在将朝廷重任委托他们,让他们得以有专制权威,还希望出现和乐的盛世之音,清明纯正的社会风气,这是绝不可能之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方今见吏,殊才虽少,然或冠冕之胄,少渐道教,或清苦自立,资能足用,自可随才授职,抑黜群小,然后俗化可清,庶政无秽也。
|
现在任职官吏,特殊才能者虽少,但他们有的是王室贵族的后代,自小受到道德教化的影响,有的是清苦自立之人,其资质才能值得任用,自然可以根据他们的才干授官任职,以此抑制、黜退小人,然后社会风气才可纯净,国家大事才没有污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
|
凤凰元年,西陵督步阐占据城池发动叛乱,派人前往晋国投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抗闻之,日部分诸军,令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径赴西陵,敕军营更筑严围,自赤谿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如敌以至,众甚苦之。
|
陆抗得知这一消息,当日部署各军,命令将军左奕、吾彦、蔡贡等直接赶赴西陵,下令各军军营再修筑坚固的围墙,从赤溪到故市,对内则围困步阐,对外则抵御敌军,陆抗日夜催促监管,如同敌军已经来到,全军将士十分困苦。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诸将咸谏曰: 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
|
诸将都劝谏陆抗说: 如今以三军精锐,急速攻打步阐,等到晋军救援到来,步阐一定已被攻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何事於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
|
何必修筑围墙,让士兵和百姓困苦疲惫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抗曰: 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且所缮修备御之具,皆抗所宿规。
|
陆抗说: 这座城池城墙坚固地势险要,城内粮草充足,而且所修缮的防御工事和配置的防御器械,都是我过去详细规划安排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反身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
|
现在我们反过来出兵攻打,既不能很快攻克,且北方援军一定要赶来,敌人来后我们没有防备,则腹背受敌,屏什么抵御他们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诸将咸欲攻阐,抗每不许。
|
将领们都急于攻打步阐,陆抗总是不同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宜都太守雷谭言至恳切,抗欲服众,听令一攻。
|
宜都太守雷谭要求十分恳切,陆抗为了使众将信服,便听任他们去攻打一次。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攻果无利,围备始合。
|
进攻果然不利,防御围墙由是得以完工。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 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
|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军挺进江陵,诸将都认为陆抗不宜率军西上,陆抗说: 江陵城池坚固兵力充足,没有什么担忧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假令敌没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
|
倘若敌人攻下江陵,也一定防守不住,我们所受损失很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竟言也。
|
但如果让西陵与敌人联结起来,则南山诸族夷人都将骚动扰乱,那我忧虑的事情,就不是能说得清楚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
|
我宁愿放弃江陵而奔赴西陵,何况江陵十分牢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渐渍平中,以绝寇叛。
|
当初,江陵地势平旷,交通便利,陆抗下令江陵督张咸修造一道大堰拦水,浸没平原中心,借以阻碍敌人进攻和内部叛乱。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车。
|
羊祜想利用大堰蓄的水域,浮船运粮,宣称要毁掉大堰以通行步兵。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
|
陆抗听说,让张咸立即毁掉大堰,众将领都感到困惑,多次劝谏,陆抗不听。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
|
羊祜到了当阳,得知大堰已毁,就改船运为车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
|
晋国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赶到建平,荆州刺史杨肇前至西陵。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抗令张咸固守其城;公安督孙遵巡南岸御祜;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拒胤;身率三军,凭围对肇。
|
陆抗命令张咸固守江陵,公安督孙遵巡视长江南岸抗击羊祜,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抗击徐胤,陆抗亲自统率三军,凭借军营围墙抵御杨肇。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
|
吴国将军朱齐、营都督俞赞逃跑到杨肇处投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抗曰: 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
|
陆抗说: 俞赞是我军中的老办事人员,知道我方虚实底细的人,我常担心夷兵素不精练,如果敌人围攻,必定先从夷兵防守处下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
|
当夜就撤换夷兵,全用吴军老将替代防守。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
|
第二天,杨肇果然攻打原先夷兵的防守处,陆抗下令守军反击,箭石如雨下,杨肇部队接连有死伤士兵。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肇至经月,计屈夜遁。
|
杨肇到达西陵后一个多月,无计可施之下趁夜逃走。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项领,伺视间隙,兵不足分,於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
|
陆抗打算追击他,又担心步阐积蓄力量趁机攻打吴军要害之处,部队不够分配,就告诫将士,只击鼓作出要追击的样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
|
杨肇的军队都很惊恐,全都抛盔弃甲四散奔走,陆抗派轻兵在后追击,杨肇被打得大败,羊祜等都率军返回。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
|
陆抗就攻下了西陵城,诛杀步阐全家及其部下首要的将吏,自将军以下,请求赦免的人有几万。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脩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
陆抗修整西陵城墙和防御工事,回师东归乐乡,脸上没有骄横的神色,谦逊如常,因此深得将士衷心拥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加拜都护。
|
陆抗被加官都护。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闻武昌左部督薛莹徵下狱,抗上疏曰: 夫俊乂者,国家之良宝,社稷之贵资,庶政所以伦叙,四门所以穆清也。
|
得知武昌左部督薛莹因罪被征召下狱,陆抗上疏说: 俊杰之人,是国家之瑰宝,社稷的财富,国家政务才得以清晰有条理,四方才得以太平祥和。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故大司农楼玄、散骑中常侍王蕃、少府李勖,皆当世秀颖,一时显器,既蒙初宠,从容列位,而并旋受诛殛,或圮族替祀,或投弃荒裔。
|
已故大司农楼玄、散骑中常侍王蕃、少府李勖,都是当世俊杰人才,一时显名之士,他们起初蒙受君主恩宠,在官职上从容行事,而不久后就被诛杀,有的被灭族断绝祭祀,有的被弃荒远之地。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盖周礼有赦贤之辟,春秋有宥善之义,书曰: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
《周礼》上有赦免贤人的律法,《春秋》里有宽恕善人的词义。《尚书》中说: 与其杀害无辜,宁可违背成法 。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蕃等罪名未定,大辟以加,心经忠义,身被极刑,岂不痛哉!
|
王蕃等罪名尚未被确定,就被死刑加身,他们心怀忠义,却身遭极刑,怎么能不哀痛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且已死之刑,固无所识,至乃焚烁流漂,弃之水滨,惧非先王之正典,或甫侯之所戒也。
|
且受刑死去,本来没有意识了,竟然还要将其挫骨扬灰,丢入水中,弃尸水边,恐怕这不是先王之严正法典,或许应该是甫侯立法时所要戒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是以百姓哀耸,士民同慼。
|
所以百姓哀伤恐惧,士民同悲。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蕃、勖永已,悔亦靡及,诚望陛下赦召玄出,而顷闻薛莹卒见逮录。
|
王蕃、李勖已死,后悔已来不及,我诚恳地希望陛下赦免楼玄出狱。而近来又得知薛莹突然被逮捕入狱。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莹父综纳言先帝,傅弼文皇,及莹承基,内厉名行,今之所坐,罪在可宥。
|
薛莹的父亲薛综曾为先帝建言献策,辅佐过文皇帝,到薛莹继承父业,修养自身,注意品行,现在被连坐判罪,实属可以宽恕。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臣惧有司未详其事,如复诛戮,益失民望,乞垂天恩,原赦莹罪,哀矜庶狱,清澄刑网,则天下幸甚!
|
为臣担心有关主管官员不详细了解情况,如再将他杀害,更加使百姓失望,乞求主上施恩,原谅宽赦薛莹的罪过,怜悯罪人,清澄法理,则是天下的大幸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时师旅仍动,百姓疲弊,抗上疏曰: 臣闻易贵随时,传美观衅,故有夏多罪而殷汤用师,纣作淫虐而周武授钺。
|
当时军队频繁战争,百姓困苦凋敝,陆抗上疏说: 为臣听说《周易》看重随时而行,《左传》称美趁机攻打,所以夏桀罪孽深重商汤王才动用大军征讨,商纣多行荒淫暴虐之事,周武王才授钺讨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苟无其时,玉台有忧伤之虑,孟津有反旆之军。
|
如果时机不到,则商汤王宁肯被囚禁于玉台有着忧伤的思虑,周武王宁愿在孟津撤军而不轻举妄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不务富国强兵,力农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百揆之署无旷厥职,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罚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而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彫瘁,寇不为衰,而我已大病矣!
|
现在我们不努力实现富国强兵,致力于农耕储备粮食,让文武人才得以施展运用,上下官员府衙没有玩忽职守,明确官职升降制度以激励各级官吏,刑罚得当以彰显劝勉阻滞,以道德教育上下官员,用仁义安抚全国百姓,然后顺承天命,看准时机,收揽天下。若是放任将领们舍身求名,穷兵黩武,功辄耗费数以万计的军资费用,使士卒疲惫不堪,敌人并没有因此衰弱,而我方却已疲乏衰弱!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争帝王之资,而昧十百之利,此人臣之奸便,非国家之良策也。
|
现在争夺帝王的资格,却被小小利益遮住双眼,这是臣子的奸恶,不是国家的上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昔齐鲁三战,鲁人再克而亡不旋踵。
|
昔日齐、鲁两国交战三次,鲁国胜了两次而很快就灭亡了,为什么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何则?大小之势异也。
|
因为两国大小实力的情况不同。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况今师所克获,不补所丧哉?
|
何况现在出兵征讨所获得的战果,还不能弥补所损失的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且阻兵无众,古之明鉴,诚宜蹔息进取小规,以畜士民之力,观衅伺隙,庶无悔吝。
|
况且依仗兵力没有人民的支持,这是古代明确的警戒,实在应暂停出兵征战的计划,来储备军民的力量,等候时机,就不会有什么悔恨的事发生。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