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恪到府,乃移书四部属城长空。令各保其疆界,明立部伍,其从化平民,悉令屯居。
|
诸葛恪上任到郡府,就致书邻近四郡所属地方的主管官长们,要求他们各自保守好自己辖区的疆界,建立和整顿军队,那些接受归服教化的平民,全都让他们安定居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种。
|
于是分兵部署将领,分别守住险要地段,只修缮好防御工事,不与山越人交锋,等待庄稼将要成熟时,便开出部队收割,连种子也不给留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旧谷既尽,新田不收,平民屯居,略无所入,于是山民饥穷,渐出降首。
|
旧粮已被吃尽,新粮又不能收,平民也已定居,一点粮食也不能进山,于是山越人饥饿穷困,逐渐出山投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恪乃复敕下曰: 山民去恶从化,皆当抚慰,徙出外县,不得嫌疑,有所执拘。
|
诸葛恪又告谕下属说: 山越百姓去掉恶习接受教化,都应当安抚慰问,迁到外县定居,不得嫌弃怀疑,对他们不得执留拘捕。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臼阳长胡伉得降民周遗,遗旧恶民,困迫暂出,内图叛逆,伉缚送言府。
|
臼阳县县长胡伉得到降民周遗,周遗从前是恶刁之人,因困迫暂时出山投降,内心却图谋叛乱,胡伉将他绑送到郡府。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恪以伉违教,遂斩以徇,以状表上。
|
诸葛恪认为胡伉违背自己的教谕,于是将他斩首示众,并将此事写上奏章上报朝廷。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民闻伉坐执人被戮,知官惟欲出之而已,于是老幼相携而出,岁期,人数皆如本规。
|
山民们听说胡伉因捉人犯罪被杀,知道官府只是想要他们出山而已,于是他们扶老携幼相继出山,满一年后,所得到的人数全如诸葛恪原先预计的那样。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恪自领万人,余分给诸将。
|
诸葛恪自己督领一万人,其余三万分发给各位将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嘉其功,遣尚书仆射薛综劳军。
|
孙权嘉赏诸葛恪的功劳,派尚书仆射薛综前往慰劳军队。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综先移恪等曰: 山越恃阻,不宾历世,缓则首鼠,急则狼顾。
|
薛综先致书诸葛恪等人说: 山越部族倚仗险要地势,不肯归服已有几代人,放松他们则扰乱不止,逼急他们则狼狈而窜。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帝赫然,命将西征,神策内授,武师外震。
|
皇上震怒,命令将军西往进讨,朝内授以神奇计谋,军队威风震动四方。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兵不染锷,甲不沾汗。
|
兵器不染血迹,铠甲不沾汗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元恶既枭,种党归义,荡涤山薮,献戎十万。
|
元凶受刑枭首,党徒归服道义,扫荡涤除深山寇穴,进献俘虏补充军队十万之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野无遗寇,邑罔残奸。
|
山野没有留下一个匪寇,城邑再无残余奸徒。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既扫凶慝,又充军用。
|
既扫除凶寇,又充实兵员。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藜莜稂莠,化为善草。魑魅魍魉,更成虎土。
|
杂草稗莠,都化变为有益的草禾;魑魅魍魉,转变成猛虎般勇士。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虽实国家威灵之所加,亦信无帅临履之所致也。
|
虽说实为朝廷威德施加于他们所致,也肯定为元帅亲自督率指挥所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虽《诗》美执讯,《易》嘉折首,周之方、召,汉之卫、霍,岂足以谈?
|
虽说《诗经》赞美俘获敌人只审讯祸首,《易经》嘉赏处置降敌只杀掉罪魁,周朝的方叔、召伯虎,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岂能同将军的功劳相提并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功轶古人,勋超前世。
|
您的功绩超越古人,勋劳盖过前代。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主上欢然,遥用叹息。
|
主上欢欣喜悦,遥远地赞叹您的功绩。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感《四牡》之遗典,思饮至之旧章。故遣中台近官,迎致稿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拜恪威北将军,封都乡侯。
|
他有感于《四牡》表述的慰劳胜利归来的遗典,思慕凯旋祭告祖庙庆贺的礼制,故此派遣尚书台近侍官员,迎接犒赏将军全军将士,以表彰您的大功,慰问辛劳的将士。 诸葛恪被授任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恪乞率众佃庐江皖口,因轻兵袭舒,掩得其民而还。
|
他恳求率领部众在庐江、皖口一带驻扎并耕种农田,借此用轻兵袭击舒县,驱使那里的百姓随他返回。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复远遣斥候,观相径要,欲图寿春,权以为不可。
|
又派遣侦察人员前往远处,察看道路和险要之地,企图夺取寿春,孙权认为不可行。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赤乌中,魏司马宣王谋欲攻恪。权方发兵应之,望气者以为不利,于是徒恪屯于柴桑。
|
赤乌年间,魏国司马懿谋划打算攻打诸葛恪,孙权正准备出兵应战,观星象气数的人认为出兵不利,于是孙权让诸葛恪将军队转移到柴桑驻扎。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与丞相陆逊书曰: 杨敬叔传述清论,以为方今人物凋尽,守德业者不能复几,宜相左右。更为辅车,上熙国事,下相珍惜。
|
诸葛恪写信给丞相陆逊说: 杨敬叔传述清高的理论,认为当今的人才所剩无几,坚守道德和事业的人已经没有几人,应当相互配合,互相依存,对上兴隆国家大事,在下互相珍重爱惜。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疾世俗好相谤毁,使已成之器,中有损累。
|
又嫉恨世俗之人互相毁谤,使已有所成就的人才,中途受到压抑损伤;将受进用的人才,情绪不乐思想不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将进之徒,意不欢笑,闻此喟然,诚独击节。
|
我听到这些喟然长叹,实在让人私下拍节激愤。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愚以为君子不求备于一人,自孔氏门徒大数三干,其见者七十二人。至于子张、子路、子贡等七十之徒,亚圣之德,然犹各有所短,师辟由喭,赐不受命,岂况下此而无所阙?
|
我认为君子对一个人不应求全责备,即使孔子门徒大约三千,其中特别突出的也只七十二人,至于子张、子路、子贡等七十余人,有亚圣之德,然而犹各有其所短,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端木赐不安分守己,更何况他们之下者就没有不足之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且仲尼不以数予之不备而引以为友,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也。
|
况且孔子不因这几位有缺点而不把他们当作朋友,不因人所短而弃其所长。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加以当今取士,宜宽于往古,何者?
|
加之当今选拔人才,应比古人要宽,为什么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时务从横,而善人单少,国家职司,常苦不充。
|
现在社会形势变化复杂,德才兼备者少,国家各部门官员,常常苦于无合适者担任。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苟令性不邪恶,志在陈力,便可奖就,骋其所任。
|
如果他本性不奸邪,志在奉献才力,便可奖拔任用,让他在职任上尽量发挥自己才干。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若于小小宜适,私行不足,皆宜阔略,不足缕责。 且士诚不可纤论苛克,苛克则彼贤圣犹将不全,况其出入者邪?
|
红潮网如果在大体上适合称职,个人私生活有不足之处,都应当宽容,不应当事事计较责备。况且对有才能的人实在不能在一些细小事情上苛刻要求,苛刻则圣贤也将难为全人,何况与他们相差甚远的常人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故曰以道望人则难,以人望人则易,贤愚可知。
|
故此说用道德条文来看人则难,用人比人来看人则易,这样是贤是愚就可知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自汉末以来,中国土大夫如许子将辈,所以更相谤讪,或至为祸,原其本起。非为大仇,惟坐克己不能尽如礼,而责人专以正义。
|
自汉末以来,中原士大夫如许子将之类,之所以不断互相毁谤讥议,有时甚至引起祸端,究其原因,并非为了什么深仇,只不过因为自己本身不能用礼教标准相约束,反而专以公正道义指责别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己不如礼,则人不服。责人以正义,则人不堪。
|
自己不遵从礼制,别人就不服;以公正道义不公正地指责别人,则别人就不会接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内不服其行,外不堪其责,则不得不相怨。
|
内心不佩服对方的行为,又不愿忍受对方的责备,则不会不产生相互怨忿。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相怨一生,则小人得容其间。
|
相互怨忿一产生,则小人就会乘机在中间钻空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得容其间,则三至之言,浸润之谮,纷错交至。虽使至明至亲者处之,犹难以自定。况已为隙,且未能明者乎?
|
小人钻了空子,则多道转传的谣言,日积月累的谮毁,纷乱交杂一起到来,即使让非常了解非常亲近的人听到这些话,也难于辨真定假,何况已有隔阂,且本就不明事理的人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是故张、陈至于血刃,萧、朱不终其好,本由于此而已。
|
所以张耳、陈余到了操刀互相残杀的地步,萧育、朱博友好不能坚持到头,其原因就在这里。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不舍小过,纤微相责,久乃至于家户为怨,一国无复全行之士也。 恪知逊以此嫌己,故遂广其理而赞其旨也。
|
不放过别人的过失,在细微的事情上相互指责,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家家户户互相埋怨,整个国家也不会有德行操守完善无缺的人才了。 诸葛恪知道陆逊听了谗言而猜疑自己,故此多方阐述这个道理而盛赞它的深刻旨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会逊卒,恪迁大将军,假节,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
|
适逢陆逊去世,诸葛恪被升任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兼任荆州刺史。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久之,权不豫,而太子少,乃征恪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领少傅。
|
过了较长时间,孙权生了病,而太子年少,于是征召诸葛恪以大将军身份兼任太子太傅,令中书令孙弘兼任太子少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疾困,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
|
孙权病危时,召见诸葛恪、孙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托付他们以后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翌日,权薨。
|
次日,孙权去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问,欲矫诏除恪。
|
孙弘一向与诸葛恪不和,害怕被压抑惩治,便封锁了孙权去世的消息,企图假传皇帝诏书除掉诸葛恪。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峻以告恪,恪请弘咨事,于坐中诛之,乃发丧制服。
|
孙峻将这些情况告知诸葛恪,诸葛恪请孙弘商议事情,在座席上将孙弘杀死,于是穿起丧服发布孙权去世的消息。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与弟公安督融书曰: 今月十六日乙未,大行皇帝委弃万国,群下大小,莫不伤悼。
|
诸葛恪给弟弟公安督诸葛融写信说: 本月十六日乙未,已故皇帝舍离万邦,全国臣民,莫不悲伤哀悼。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吾父子兄弟,井受殊恩,非徒凡庸之隶,是以悲恸,肝心圮裂。
|
至于我们父子兄弟,都受过他赐予的特殊恩典,不同于一般的下属,故此悲恸异常,心肝碎裂。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太子以丁酉践酋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皇太子于丁酉日继位登基,我悲哀和喜悦交错,不知所措。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吾身受顾命,辅相幼主,窃自揆度;才非博陆而受姬公负图之托,惧忝丞相辅汉之效;恐损先帝委付之明,是以忧惭惶惶,所虑万端。
|
我身受临终遗命,辅佐幼主,私下考虑,自己才力不及博陆侯霍光,而受周公辅佐成王的托付,担心不能取得霍光辅助汉昭帝的成就,恐怕有损先帝委以重任的英明,故而忧虑惭愧,惶惶不安,思虑万端。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且民恶其上,动见瞻观,何时易哉?
|
况且百姓厌恶统治者,一有动静就受到他们的注视,何时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以顽钝之姿,处保傅之位,艰多智寡,任重谋浅,谁为唇齿?
|
现在我以愚笨的资质,处于保傅的高位,艰难繁多而谋智不足,任务沉重而谋略短浅,谁能与我相互帮助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近汉之世,燕、盖交遘,有上官之变,以身值此,何敢怡豫邪?
|
近代汉朝,燕王与盖长公主互相勾结,于是上官桀等人谋乱,现在我处境与其时差不多,怎敢安逸犹豫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弟所在,与贼犬牙相错,当于今时整顿军具,率厉将士,警备过常,念出万死,无顾一生,以报朝廷,无忝尔先。
|
又你所驻守的地方,与敌寇地界犬牙交错,现在应当整顿军用器械,激励将士,警戒防备要比平时更要加强,考虑到不辞万死,不顾自己生命,以报效朝廷,不辱没我们的先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诸将备守各有境界,犹恐贼虏闻讳,恣睢寇窃。
|
另外诸将防守各自的地界,尤应担心贼寇听到皇帝逝去的消息,放肆入寇。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边邑诸曹,已别下约敕,所部督将,不得妄委所戍,径来奔赴。
|
边境各级官署,已经另下约束文书,所属各部带兵将官,不得任意放弃自己防守军务,径直赶回奔丧。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虽怀怆但不忍之心,公义夺私,伯禽服戎,若苟违戾,非徒小故。
|
虽说都怀有悲痛难已的心情,但公义夺私情,伯禽丧服未除即率军出征,如果违犯,就绝非小错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以亲正疏,古人明戒也。
|
以亲近的人作榜样以便纠察他人,这是古人的明确告诫。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恪更拜太傅。
|
诸葛恪被改授为太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
|
于是取消密置视听之事,裁除军政冗员,免除拖欠的赋税,取消货运关税,各项政事都顾及到给百姓以恩惠利益,国人无不欢悦。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
诸葛恪每次外出,百姓都引颈相望,都想看看他的形象。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初,权黄龙元年迁都建业。二年筑东兴堤遏湖水。
|
当初,孙权在黄龙元年迁都建业,黄龙二年修筑东兴堤以拦挡巢湖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征淮南,败,以内船,由是废不复修。
|
后来征伐淮南,反被湖内敌兵船只打败,于是堤废再不修治。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恪以建兴元年十月会众于东兴,更作大堤,左右结山侠筑两城,各留千人,使全端、留略守之,引军而还。
|
诸葛恪于建兴元年十月,在东兴征集民众,再筑大堤,左右两端连结山岭各筑城一座,每城留守一千人,派全端、留略分别守卫两城,他自己亲率大军返归建业。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以吴军入其疆土,耻于受侮,命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众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堤遏。
|
魏国以吴军进入自己疆界,耻于受辱,命令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兵七万,打算围攻那两座城堡,企图毁坏阻遏湖水的大堤。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恪兴军四万,晨夜赴救。
|
诸葛恪发兵四万,日夜兼程赶往援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遵等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
|
胡遵等命令各部造浮桥渡湖,将部队安置堤上,分兵进攻两城。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城在高峻,不可卒拔。
|
城筑建在高险之处,仓促难于攻拔。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恪遣将军留赞、吕据、唐咨、丁奉为前部。
|
诸葛恪派将军留赞、吕据、唐咨、丁奉为先头部队。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少,而解置铠甲,不持矛戟。
|
当时天寒下雪,魏军众将领聚会饮酒,见留赞等人兵少,于是解放铠甲,不操矛戟。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但兜鍪刀楯,倮身缘遏,大笑之,不即严兵。
|
只是带着头盔拿着刀与盾牌,解除戎装在堤岸嬉闹,并且大声欢笑,不严整军阵。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兵得上,便鼓噪乱斫。
|
留赞等部队一上岸就鼓噪呐喊,拼命乱砍乱杀。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自投于水,更相蹈藉。
|
魏军受到惊扰四散逃走,争着抢渡浮桥,桥坏绳断,纷纷跌入水中,又自相践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乐安太守恒嘉等同时并没,死者数万。
|
乐安太守桓嘉等同时淹死,魏兵死者数万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故叛将韩综为魏前军督,亦斩之。
|
过去叛变投魏的将领韩综为魏军前军督,也被斩杀。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获车乘牛马驴骡各数千,资器山积,振旅而归。
|
缴获魏军车辆牛马驴骡各数千,物资军器堆积如山,吴军整顿队伍凯旋而归。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进封恪阳都侯,加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赐金一百斤,马二百匹,缯布各万匹。
|
朝廷晋封诸葛恪为阳都侯,加授荆州、扬州州牧,督率朝内外诸项军事,赐黄金一百斤、马二百匹、丝帛、棉布各一万匹。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恪遂有轻敌之心,以十二月战克,明年春,复欲出军。
|
诸葛恪于是产生轻敌的思想,刚在十二月战胜敌人,第二年春上,便又打算出兵。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
|
诸位大臣认为多次出征将士劳困,一齐劝说诸葛恪,诸葛恪不听。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中散大夫蒋延或以固争,扶出。
|
中散大夫蒋延坚决争辩,被强挟出殿。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恪乃着论谕众意曰: 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王者不务兼并天下而欲垂祚后世,古今未之有也。
|
诸葛恪于是撰写文章晓谕众人说: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难容两个皇帝,做皇帝者不致力于兼并天下而只想把帝位传给后世,古今都未曾有过。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昔战国之时,诸候自恃兵强地广,互有救援,谓此足以传世,人莫能危。
|
从前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依恃兵强地广,互有救援,认为这样可以将政权传与后世,他人不能危害。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凡敌国欲相吞,即仇雦欲相除也,有仇而长之,祸不在己,则在后人,不可不为远虑也。
|
由是放松自己占据天下的情怀,害怕劳苦,致使秦国日益强大,终于将他们吞并,这都是史实。近代刘景升拥有荆州,兵众十万,财粮如山,但他不及时趁曹操力量尚很微弱时,与他尽力竞争,而坐观曹操强大起来,吞灭诸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昔伍子胥曰: 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夫差自恃强大,闻此邈然,是以诛子胥而无备越之心,至于临败悔之,岂有及乎?
|
北方全部平定之后,曹操即亲率三十万大军杀向荆州,当时虽说有智谋之人,但却不能再为其筹划良计。于是刘景升的儿子,反缚双臂请求投降,成为囚虏。举凡敌对国家都想互相吞并,就像有仇的双方都想互相除掉对方一样。有仇敌而任其强大,祸患不在自己,则殃及后人,不可不作长远的考虑。过去伍子胥说: 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国就成为战败后的泥沼! 夫差自恃强大,听说此话不屑一顾。于是诛杀伍子胥而无防备越国的思想,以至于临到败亡时才悔恨,难道这还来得及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越小于吴,尚为吴祸,况其强大者邪?
|
越国小于吴国,尚为吴国之祸患,何况那些强大的国家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昔秦但得关西耳,尚以并吞六国,今贼皆得秦、赵、韩、魏、燕齐九州之地,地悉戎马之乡,士林之薮。
|
过去秦国仅有函谷关以西地盘,尚能以此并吞六国,如今贼寇全部占有秦、赵、韩、魏、燕、齐六国九州之地,其地都是出产军马、产生人才的地方。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数倍;以吴与蜀比古穴国,不能半之。
|
如今用魏国比较古代秦国,土地多出几倍,以吴国、蜀国比较古代六国,不足六国的一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所以能敌之,但以操时兵众于今适尽,而后生者未悉长大,正是贼衰少未盛之时。
|
然而今日所以能够抵抗魏国,是因为曹操手上的兵员,到现在已损耗殆尽,而后来出生的人还未长成,正是敌人衰弱兵少尚未强盛之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加司马懿先诛王淩,续自陨毙,其子幼弱,而专彼大任,虽有智计之士,未得施用。
|
加之司马懿先诛杀王凌,接着自己毙命,他的儿子还小,而独掌大权,虽有智谋之士,但得不到重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当今伐之,是其厄会。
|
当下去征伐魏国,正值它遭厄运之时。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圣人急于趋时,诚谓今日。
|
圣人迫切地抓紧时机,说的即是今日天下形势。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若顺众人之情,怀偷安之计,以为长江之险可以传世;不论魏之终始,而以今日遂轻其后。此吾所以长叹息者也。
|
如果顺从众人的想法,怀着偷安的打算,以为长江天险可以世代把持,不考虑魏国的前后变化,而以今日的状况轻视它以后的发展,这正是我深为长叹的缘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自本以来,务在产育,今者贼民岁月繁滋,但以尚小,未可得用耳。
|
自古以来,以增长人口为急务,现在贼国之民年年月月在繁育增长,只是年龄还小,尚不能役用而已。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若复十数年后,其众必倍于今,而国家劲兵之地,皆已空尽,唯有此见众可以定事。
|
如果再过十年后,魏国的人口一定比今天增长一倍,而我们国家强兵驻守的地方,却都告空虚,惟有现在的军队众多,可以作出大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若不早用之,端坐使老,复十数年,略当损半,而见子弟数不足言。
|
如果不早早用兵,徒然呆坐使他们逐渐衰老,再过十多年,大略要减少一半人力,而现今子弟人数到那时也不值得一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若贼众一倍,而我兵损半,虽复使伊、管图之,未可如何。
|
如果贼方兵力增加一倍,而我方兵力减损一半,虽再有伊尹、管仲来筹划大事,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不达远虑者,必以此言为迂。
|
如今不通晓长远计谋的人,一定会认为我的话过于迂阔不实。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夫祸难未至而豫忧虑,此固众人之所迂也。
|
祸患没有到来而预先忧虑,这本是众人所认作迂阔的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及于难至,然后顿颡,虽有智者,又不能图。
|
等到患难临头,然后屈膝叩首,即使有智谋的人,又不能想出办法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