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察其中间,形态果见。
探查他的内心,真实面目果然显露。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温与之结连死生,艳所进退,皆温所为头角,更相表里,共为腹背,非温之党,即就疵瑕,为之生论。
而张温与他结为生死之交,暨艳的言行举止,都是以张温为首,两人互为表里,关系亲密,只要不是张温的同党,很快就会受到他们的吹毛求疵,让他们拟造虚妄的罪名而受到指责。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前任温董督三郡,指捴吏客及残馀兵,时恐有事,欲令速归,故授棨戟,奖以威柄。
又有之前委任张温督察三郡,指挥那里的官吏和剩余部队,当时担心生出祸乱,想让他迅速返回。所以授予他瞈戟,奖赏他威权。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乃便到豫章,表讨宿恶,寡人信受其言,特以绕帐、帐下、解烦兵五千人付之。
于是他就到豫章,上表请求征讨一直做乱的贼寇,寡人相信而采纳他的建议,特地将五千绕帐兵、帐下兵、解烦兵拨付给他。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闻曹丕自出淮、泗,故豫敕温有急便出,而温悉内诸将,布於深山,被命不至。
后来得知曹丕亲自进军淮河、泗水一带,所以我预先下令张温有紧急情况就随时出兵,而张温却召集将领们,将他们部署在深山中,受命后却不赶赴战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赖丕自退,不然,已往岂可深计。
幸亏曹丕自己退兵,否则后果难料。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殷礼者,本占候召,而温先后乞将到蜀,扇扬异国,为之谭论。
还有殷礼,本来因为他善于占卦卜筮而征召他来,而张温先后请求要带他到蜀国,在他国大肆吹捧宣扬他,为他宣扬夸大的言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礼之还,当亲本职,而令守尚书户曹郎,如此署置,在温而已。
殷礼回来后,应当回到他的本职,而张温让他主管尚书户曹郎的职务,这样工作安排,都出于张温个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温语贾原,当荐卿作御史,语蒋康,当用卿代贾原,专衒贾国恩,为己形势。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还有张温对贾原说,要举荐贾原担任御史,又告诉蒋康,说一定用他替代贾原,专门擅自夸耀国家的恩典,为自己形成势力,探查他的险恶用心,真是无所不作。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不忍暴於巿朝,今斥还本郡,以给厮吏。
我不忍心让他抛尸街头,现在敕令他回本郡,让他做一个低级的小官。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呜呼温也,免罪为幸!
唉张温啊,免你死罪作为你的幸运。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将军骆统表理温曰: 伏惟殿下,天生明德,神启圣心,招髦秀於四方,置俊乂於宫朝。
将军骆统上表为张温申辩: 敬禀陛下,上天赐予您贤明的仁德,神灵启发您圣明的内心,从四方招揽俊杰,在宫廷中选拔贤士。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多士既受普笃之恩,张温又蒙最隆之施。
众多才学之士已受到您普遍而切实的恩德,张温又蒙受最为隆重的恩宠。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温自招罪谴,孤负荣遇,念其如此,诚可悲疚。
但张温自己招罪被贬,辜负陛下的荣宠恩遇,想到他变成这样,实在可悲可痛。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然臣周旋之间,为国观听,深知其状,故密陈其理。
然而为臣在与他交往中,为国家观察打听过他,深知他的真实状况,所以细密地陈述其中情状。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温实心无他情,事无逆迹,但年纪尚少,镇重尚浅,而戴赫烈之宠,体卓伟之才,亢臧否之谭,效褒贬之议。
张温本心没有其他非分的想法,他的行为也无叛逆的迹象,只是年纪尚轻,承担重任的资历还浅,就蒙受显赫的恩宠,发挥卓越超群的才干,发表评论高低的言论,提出褒贬是非的言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於是务势者妒其宠,争名者嫉其才,玄默者非其谭,瑕衅者讳其议,此臣下所当详辨,明朝所当究察也。
就有趋炎附势之人嫉妒他的恩宠,追名逐利之人忌恨他的才干,默然无为者非议他的言论,恶行显著之人忌讳他的提议。这是为臣应当详细辨明,朝廷应当深究细察的地方。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昔贾谊,至忠之臣也,汉文,大明之君也,然而绛、灌一言,贾谊远退。
昔日贾谊,是极为忠诚的臣子,汉文帝是极为英明的君主,但周勃、灌婴他们一句话,贾谊就被疏远放逐。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何者?
为什么呢?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疾之者深,谮之者巧也。
妒忌的深切,谗言的诡诈导致如此。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然而误闻天下,失彰於后世,故孔子曰 为君难,为臣不易 也。
而这也使得汉文帝的错误天下皆知,过失在后世彰显,故此孔子有言 为君难,为臣亦难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温虽智非从横,武非虓虎,然其弘雅之素,英秀之德,文章之采,论议之辨,卓跞冠群,炜晔曜世,世人未有及之者也。
张温虽说并无纵横家的才智,武功上也不像武将的勇猛,但他气质弘大文雅,品德优秀,文章辞采,论辩敏捷,卓越拔萃,光彩耀世,时人没有能和他相比的。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故论温才即可惜,言罪则可恕。
故此说张温的才华令人叹惋,说他的罪过实可宽恕。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若忍威烈以赦盛德,宥贤才以敦大业,固明朝之休光,四方之丽观也。
如果陛下忍耐威烈压抑怒气来赦免盛德之人,宽恕贤德之士以促进国家大业,这必将成为圣明朝代的弘大光辉,壮丽四方的大观。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国家之於暨艳,不内之忌族,犹等之平民,是故先见用於朱治,次见举於众人,中见任於明朝,亦见交於温也。
国家对于暨艳,未将其纳入败类行列,而等同于平民,所以他先被朱治任用,接着被众人举荐,这才能被朝廷任用,也才和张温熟识而结交。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君臣之义,义之最重,朋友之交,交之最轻者也。
君臣之道义,是所有道义中最重要的;朋友之交情,是所有交情中最轻微的。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国家不嫌於艳为最重之义,是以温亦不嫌与艳为最轻之交也。
国家不嫌弃暨艳,对他怀着最重要的道义,所以张温也能不避忌和暨艳有最轻微的交情。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时世宠之於上,温窃亲之於下也。
当时是大家宠信暨艳在先,张温和暨艳结交在后。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夫宿恶之民,放逸山险,则为劲寇,将置平土,则为健兵,故温念在欲取宿恶,以除劲寇之害,而增健兵之锐也。
总是作恶的贼人,放纵在深山险处,就会成为强大的贼寇;将他们安置到平原上,就会成为矫健部队,故此张温志向于想攻取素来作恶的贼寇,以便铲除强大贼寇的祸患,而增加强健部队的力量。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但自错落,功不副言。
但是他举措不当,效果与理想不一致。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然计其送兵,以比许晏,数之多少,温不减之,用之强羸,温不下之,至於迟速,温不后之,故得及秋冬之月,赴有警之期,不敢忘恩而遗力也。
但统计他派出的兵马,同许晏相比,数量多少,张温不比他少;这些兵力的强弱,也不在许晏之下;至于出兵的效率,也落后于许晏。所以能够赶在秋冬时节,在警报的期限内赶赴战场,不敢忘恩而留有余力。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温之到蜀,共誉殷礼,虽臣无境外之交,亦有可原也。
张温出使蜀国,同蜀国共同赞誉殷礼,虽说为臣者不应与境外私交,但也有有情可原之处。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境外之交,谓无君命而私相从,非国事而阴相闻者也;若以命行,既脩君好,因叙己情,亦使臣之道也。
所谓国外私交,指的是没有国君的命令而自己私下来往,并不是因为朝政而暗中传递消息。如果奉命出行,既能修好两国君主之间的,同时由此而谈叙个人的交情,这也是外交使臣的使命。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故孔子使邻国,则有私觌之礼;季子聘诸夏,亦有燕谭之义也。
所以孔子出使邻国,便有私人相见之礼;季札聘问诸夏,也有宴饮畅谈之事。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古人有言,欲知其君,观其所使,见其下之明明,知其上之赫赫。
古人有言,要想了解这个国家的君主,就观察这个国家的使臣,看到这个国家使臣的明智聪慧,就能知晓这个国家君主圣明贤德。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温若誉礼,能使彼叹之,诚所以昭我臣之多良,明使之得其人,显国美於异境,扬君命於他邦。
张温如果称扬殷礼,能使对方也赞誉他,确实能彰显我国朝臣有很多俊杰,表明派出的使者得当,能在别国彰显我国的美德,在异国弘扬我君主的英名。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是以晋赵文子之盟于宋也,称随会於屈建;楚王孙圉之使于晋也,誉左史於赵鞅。
所以晋国赵文子到宋国结盟,在屈建面前赞誉随会;楚国王孙圉出使晋国,在赵鞅耳边称扬左史。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亦向他国之辅,而叹本邦之臣,经传美之以光国,而不讥之以外交也。
这也是在别国的辅臣面前,赞叹本国的大臣,经传赞美这是光大国威,而不指责这是与外国结交。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王靖内不忧时,外不趋事,温弹之不私,推之不假,於是与靖遂为大怨,此其尽节之明验也。
王靖在朝内不忧虑时事,对外不关心军事,张温弹劾他没有徇私,推究他并非作假,于是便与王靖有了深仇大怨,这是张温竭尽忠诚的明证。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靖兵众之势,幹任之用,皆胜於贾原、蒋康,温尚不容私以安於靖,岂敢卖恩以协原、康邪?
王靖部队的实力,重要官员的才干任用,都超过贾原、蒋康,张温尚且不容私情来以从王靖处得到自身的安全,又岂敢出卖恩信去拉拢贾原、蒋康呢?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原在职不勤,当事不堪,温数对以丑色,弹以急声;若其诚欲卖恩作乱,则亦不必贪原也。
又有贾原在官任上并不勤勉,处事颇有不称职的地方,张温多次对他脸色不好,用严厉的言语斥责他。如果张温确实想出卖国挑起祸乱,就无必要去贪求贾原这样的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凡此数者,校之於事既不合,参之於众亦不验。
总述这些事,核对情况,与事实既不相符,查问众人也无证据。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臣窃念人君虽有圣哲之姿,非常之智,然以一人之身,御兆民之众,从层宫之内,瞰四国之外,照群下之情,求万机之理,犹未易周也,固当听察群下之言,以广聪明之烈。
为臣私心认为国君虽有圣贤的姿质,超常的智谋,但仅靠自己一人的力量,来管理天下人民,在深宫之内俯察国家边境,体会臣民情感,探求各类朝政的处置方法,还是有顾及不周到的地方,实在应当倾听明察群臣的意见,以增广明智的功业。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今者人非温既殷勤,臣是温又契阔,辞则俱巧,意则俱至,各自言欲为国,谁其言欲为私,仓卒之间,犹难即别。
现在别人非议张温殷勤行事,我和张温又交情深厚,言辞都很机巧,而意思全在其中,各自都说为了国家利益,谁又会说是为了私人利益呢?仓促之间,对错仍难以立即辨别。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然以殿下之聪叡,察讲论之曲直,若潜神留思,纤粗研核,情何嫌而不宣,事何昧而不昭哉?
但凭借陛下的聪明睿智,详察双方谈论的是非,如果潜神凝思思虑集中,大小情况研究核实,那么事情的真相岂能蒙昧不明、疑虑不清呢?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温非亲臣,臣非爱温者也。
张温并不亲近我,为臣也不偏爱他。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昔之君子,皆抑私忿,以增君明。
过去的君子,都是抑制私人恩怨,来增进君主的明慧。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彼独行之於前,臣耻废之於后,故遂发宿怀於今日,纳愚言於圣听,实尽心於明朝,非有念於温身也。
他们在前代践行此道,为臣在后世也以抛弃这种美德而为耻,所以在今天将自己一贯的情怀抒发出来,向陛下奉献浅陋的见解,实在是想为圣明的朝廷尽心竭力,而不是对张温个人有什么眷念之情。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权终不纳。
孙权最终还是没有接受骆统的意见。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六年,温病卒。
六年后,张温病逝。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二弟祗、白,亦有才名,与温俱废。
他的两个弟弟张祗和张白,也很有才干名望,和张温一同被废黜。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
骆统,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
他的父亲骆俊,官至陈国丞相,被袁术杀害。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统母改適,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
骆统母亲改嫁,做了华音欠的妾,骆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一道回到会稽。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於后。
他的母亲送别他,他拜辞母亲上车后,脸朝前不回头看,他母亲在后面流着泪跟随。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御者曰: 夫人犹在也。
驾车的人说: 夫人还在后面。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统曰: 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
骆统说: 不想增添母亲的思念,所以不回头看他。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事適母甚谨。
他侍奉嫡母很是恭谨。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统为之饮食衰少。
当时遭遇饥荒,乡里及远方而来的外客大多生活贫乏,骆统为了帮助他们而减少自己的饮食。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
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但没有儿子,又因守寡回到娘家,看到骆统的样子心中感伤,多次问他其中缘故。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统曰: 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
骆统说: 士大夫们连糟糠都无法维继,我怎么有心思自己个人吃饱?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姊曰: 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
他的姐姐说: 果真如此,为何不告诉我,而自己把自己折磨成这个样子。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她就将自己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将此事告知母亲,母亲也认为他很贤德,就派人分发食物救济,从此闻名。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孙权以将军领会稽太守,统年二十,试为乌程相,民户过万,咸叹其惠理。
孙权以将军身份兼任会稽太守,骆统二十岁,试任乌程相,乌程百姓超过万户,都赞叹他的恩惠治理。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权嘉之,召为功曹,行骑都尉,妻以从兄辅女。
孙权赞赏他,征召他做功曹,代理骑都尉之职,并将堂兄孙辅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统志在补察,苟所闻见,夕不待旦。
骆统志在补救考查朝政,如有所见所闻,晚上的事不到第二天一早就要办完。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常劝权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他常劝说孙权尊重贤才接纳士人,勤勉探究时政损益;宴饮赏赐时,可让大家分别进见,对他们嘘寒问暖,加以密切关怀,启发诱导他们说出心里话,观察他们的志趣,使他们都感恩戴德,常怀回报之心。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权纳用焉。
孙权采纳并施行他的建议。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出为建忠中郎将,领武射吏三千人。
他出朝外任建忠中郎将,带领武射吏三千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及凌统死,复领其兵。
等到凌统去世,他又统管凌统的军队。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是时徵役繁数,重以疫疠,民户损耗,统上疏曰: 臣闻君国者,以据疆土为强富,制威福为尊贵,曜德义为荣显,永世胤为丰祚。
当时税征徭役繁重,再加上瘟疫流行,百姓减少,骆统上奏说: 为臣听说君主治理国家,将占据国土视为强富,发扬威福视为尊贵,光耀德义视为荣耀,延续福泽视为大福。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然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六者既备,然后应天受祚,保族宜邦。
但财物须靠百姓生产,强盛依赖百姓力量,威权要倚仗民众势力,福祚要仗赖百姓供养,德行要依靠民众兴盛,仁义要赖民众推行,这六个方面都具备,然后才能顺应天命、传承福泽,保佑宗族有利国家。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书曰: 众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众无以辟四方。
《尚书》中说: 百姓没有国君就无法相互安宁,国君没有百姓就不能开疆辟土。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推是言之,则民以君安,君以民济,不易之道也。
由此推究,那百姓因君王治理得以安定,君王依靠百姓得以立国,这是不变的事理。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今强敌未殄,海内未乂,三军有无已之役,江境有不释之备,徵赋调数,由来积纪,加以殃疫死丧之灾,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闻此之日,心若焚燎。
现在强敌尚未铲除,四海尚未安定,三军有无尽的战争,江边有不放松的警备,赋税征调,一向积聚繁重,再加上瘟疫造成的死亡灾祸,郡县空虚,田地荒芜。听到所辖城邑的报告,百姓的户口逐渐减少,又多是老弱病残,少有青壮劳力,得知这种情况之后,为臣心急如焚。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思寻所由,小民无知,既有安土重迁之性,且又前后出为兵者,生则困苦无有温饱,死则委弃骸骨不反,是以尤用恋本畏远,同之於死。
思虑探究其中因由,主要怪于小民不明事理,他们既有安土重迁的想法,且又因先后出外当兵的人,活着的人生活困苦不能维持温饱,死了则抛尸露骨不能回归故乡,所以他们更加眷恋故土,畏惧远行,将此事等同于死亡。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每有徵发,羸谨居家重累者先见输送。
每有劳役征发,那些负担沉重的贫苦百姓先被派送。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小有财货,倾居行赂,不顾穷尽。
家中小有财产的人,就用家中钱财贿赂,不顾倾家荡产。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轻剽者则迸入险阻,党就群恶。
轻率剽悍之人就逃亡艰难险要之地,与盗匪为伍。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百姓虚竭,嗷然愁扰,愁扰则不营业,不营业则致穷困,致穷困则不乐生,故口腹急,则奸心动而携叛多也。
百姓虚弱困苦,饥饿忧虑,忧虑烦扰就不安心生产,不安心生产就导致贫穷,贫穷就无法安生,所以口腹饿急了,那邪恶念头就萌生了,而叛逆之人日益增长。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闻民间,非居处小能自供,生产儿子,多不起养;屯田贫兵,亦多弃子。
又听说在民间,如果家中生活不能勉强自给的话,生下儿子,大多不抚养,就连那些屯田的贫困士卒,也有很多抛弃孩子的。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天则生之,而父母杀之,既惧干逆和气,感动阴阳。且惟殿下开基建国,乃无穷之业也,强邻大敌非造次所灭,疆埸常守非期月之戍,而兵民减耗,后生不育,非所以历远年,致成功也。
上天繁育这些孩子,但父母却杀伤他们,既担心这种情况会冒犯天地、震动阴阳,况且陛下奠定的国家基业是长久功业,强邻大敌不是立即可以消灭,边疆防守不是几个月可以撤除,而士兵百姓不断损耗,后生之人不得养育,这不是坚持长久年月,最终得以成功的情况。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夫国之有民,犹水之有舟,停则以安,扰则以危,愚而不可欺,弱而不可胜,是以圣王重焉,祸福由之,故与民消息,观时制政。
国家有百姓,就像水上行船。水平静则船安稳,水不平则船不安,百姓愚昧但不可欺骗,势弱但不可强压。所以圣明君主都看重他们,是因为祸福来源于他们,所以作君主者要沟通与百姓的情况,以便观察时事民情来制定合适政策。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方今长吏亲民之职,惟以办具为能,取过目前之急,少复以恩惠为治,副称殿下天覆之仁,勤恤之德者。
现在长官处于接近百姓的职位,但他们却以办事周到为能事,向百姓索取的超过国家的急需,很少有人再依靠恩惠来治理,符合陛下上天有覆盖大地般的仁义,施加勤勉体恤的仁德。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官民政俗,日以彫弊,渐以陵迟,势不可久。
官吏的政务、百姓的习俗,日益颓败,逐渐废弛,势必不能长久推延。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夫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愿殿下少以万机馀间,留神思省,补复荒虚,深图远计,育残馀之民,阜人财之用,参曜三光,等崇天地。
治病要赶在病情未恶化之前,除患要赶在祸患尚未深厚之时。希望陛下能在日理万机的繁忙中抽出一点空闲,凝神细思,弥补不足,深谋远虑,抚育剩余百姓,增添人财费用,使国家事业与三光同辉,与天地等同。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臣统之大愿,足以死而不朽矣。
为臣骆统这个大愿能够实现,也足以死而不朽了。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权感统言,深加意焉。
孙权有感于他的言论,对他的意见特别重视。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以随陆逊破蜀军於宜都,迁偏将军。
骆统因跟随陆逊在宜都攻破蜀军,所以升任偏将军。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
黄武初年,曹仁攻打濡须,另派将领常雕等进攻中洲,骆统与严圭齐力抵御并攻破了他。骆统被封为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
他多次陈述有益时政的见解,前后上奏书数十次,所说的情况和建议都很符合情况,因文字太多所以不做记录。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尤以占募在民间长恶败俗,生离叛之心,急宜绝置,权与相反覆,终遂行之。
其中尤其是他估计募兵的举措在民间助长邪恶败坏风俗,容易使百姓产生叛离之心,应当紧急断绝,孙权与他反复论辩,最后还是按骆统的意见施行。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陆瑁字子璋,丞相逊弟也。
黄武七年,骆统在三十六岁去世。陆瑁,字子璋,丞相陆逊的弟弟。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少好学笃义。
他年少就爱好学习,坚守道义。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陈国陈融、陈留濮阳逸、沛郡蒋纂、广陵袁迪等,皆单贫有志,就瑁游处,瑁割少分甘,与同丰约。
陈国人陈融、陈留人濮阳逸、沛郡人蒋纂、广陵人袁迪等,都是清贫却心怀大志之人,都到陆瑁处和他结交,陆瑁常分出自己不多的财物给他们,与他们同分享共节俭。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及同郡徐原,爰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讬以孤弱,瑁为起立坟墓,收导其子。
以至同郡人徐原,迁到会稽,和陆瑁素不相识,临死前留下遗信,将自己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他,他为徐原修建坟墓,扶养教导徐原的儿子。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瑁从父绩早亡,二男一女,皆数岁以还,瑁迎摄养,至长乃别。
又有陆瑁的叔父陆绩早年去世,留下两男一女,都只有几岁就返归乡里,陆瑁迎接并抚养他们,到长大后才分开。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州郡辟举,皆不就。
州郡征召举荐他,他都没有就任。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时尚书暨艳盛明臧否,差断三署,颇扬人闇昧之失,以显其谪。
当时尚书暨艳特别喜爱评价人物,在选议三署官员时,颇喜爱宣扬别人不体面的过失,以显示自己的严格要求。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瑁与书曰: 夫圣人嘉善矜愚,忘过记功,以成美化。
陆瑁给他写信说: 圣人嘉奖善人同情愚昧,忘记过失记述功绩,以此成就美好的教化。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