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先主无须,故裕以此及之。
刘备没有胡须,所以张裕得以用来反击。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先主常衔其不逊,加忿其漏言,乃显裕谏争汉中不验,下狱,将诛之。
刘备经常对他的出言不逊感到怨恨,又加上对他泄露天机而愤恨,所以宣布张裕劝谏争夺汉中的事情不应验,将他押入监狱,将要诛杀他。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诸葛亮表请其罪,先主答曰: 芳兰生门,不得不鉏。
诸葛亮上表请求宽恕他的罪过,刘备回答说: 芳草、兰树生长在门庭之前,不能不铲除。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裕遂弃市。
张裕于是被杀害弃尸于市。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魏氏之立,先主之薨,皆如裕所刻。
后来魏氏登基,刘备去世,都如张裕所预料的那样。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晓相术,每举镜视面,自知刑死,未尝不扑之於地也。
张裕又通晓相面之术,经常举着镜子看自己面相,知道自己将来受刑而死,所以经常将镜子摔在地上,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群卒,子巨颇传其术。
周群去世后,他的儿子周巨,颇能传承他的占卜之术。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
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少受学於任安,精究安术。
年少时跟随任安学习,研究任安的术法。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刘璋时辟为从事。
刘璋时征召他为从事。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先主定益州,领牧,以琼为议曹从事。
刘备平定益州后,兼任益州牧,任命杜琼担任议曹从事。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主践阼,拜谏议大夫,迁左中郎将、大鸿胪、太常。
后主刘禅登基后,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升任为左中郎将,大鸿胪,太常。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为人静默少言,阖门自守,不与世事。蒋琬、费祎等皆器重之。
杜琼为人静默寡言,经常闭门自守,不参与世事,蒋琬、费祎等人都很器重他。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虽学业入深,初不视天文有所论说。后进通儒谯周常问其意,琼答曰: 欲明此术甚难,须当身视,识其形色,不可信人也。
杜琼虽然学问精深,但当初他不对天象之说有所评论,后辈的儒家学者谯周经常向他请教道理,杜琼回答说: 想要明白了解这种方法很难,应当自己亲自观察,辨别其中的状况,不能只轻信他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晨夜苦剧,然后知之,复忧漏泄,不如不知,是以不复视也。
早晚辛苦劳作,才能了解其中的根源,又担心泄露天机,所以不如不知,所以我不再观察天象了。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因问曰: 昔周徵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 琼答曰: 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
谯周趁机问说: 过去,周徵君认为,当涂高是指魏氏,是什么意思呢? 杜琼回答说: 魏,是宫殿大门的意思,当涂而高,是圣人取其类似之意而说的。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问周曰: 宁复有所怪邪?
他又问谯周说: 难道有什么奇怪的吗?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曰: 未达也。 琼又曰: 古者名官职不言曹;始自汉已来,名官尽言曹,使言属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
谯周回答说: 只是不了解。 杜琼又说: 古代的官职都不以曹命名,从汉代以来,官职名称都称曹,吏役称为属曹,士卒称为侍曹,这大概是天意吧。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琼年八十馀,延熙十三年卒。
杜琼八十岁,在延熙十三年去世。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著韩诗章句十馀万言,不教诸子,内学无传业者。
他著写了《韩诗章句》十多万字,但没有将学问教给儿子们,所以家中没有传承学问的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缘琼言,乃触类而长之曰: 春秋传著晋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
谯周根据杜琼的话,就触类旁通,光大自己的说法: 《春秋传》记载晋穆侯给太子取名叫仇,仇的弟弟叫成师。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师服曰: 异哉君之名子也!嘉耦曰妃,怨偶曰仇,今君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
师服说: 国君给儿子起的名字很奇怪,好的配偶叫妃,不好的配偶叫仇,现在国君给太子起名为仇,弟弟取名为成师,这是祸乱的开端啊,做兄长的要被废弃了吗?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其后果如服言。
后来像师服所说的那样。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及汉灵帝名二子曰史侯、董侯,既立为帝,后皆免为诸侯,与师服言相似也。
等到汉灵帝的两个儿子叫 史侯 、 董侯 ,他们先后登基为帝,后来又被免为诸侯,跟师服所说的相类似。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意者甚於穆侯、灵帝之名子。
先主名叫 备 ,字的意思是 具 ,后主名叫 禅 ,意思是 授 ,意思是说刘氏已经具备了,应当授予他人。其中意思比晋穆侯、汉灵帝给儿子取的名字更不详。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宦人黄皓弄权於内,景耀五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周深忧之,无所与言,乃书柱曰: 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
后来宦官黄皓在朝中弄权,景耀五年,宫中的大树无故自己折断,谯周非常忧虑,但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就写在柱子上说: 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言曹者众也,魏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
意思是说,曹的意思是众,魏的意思是大,众而且大,天下人就应当汇聚一处,具备而授予,又怎么还会有继位的皇帝呢?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蜀既亡,咸以周言为验。
蜀国灭亡后,大家都认为谯周的话很应验。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曰: 此虽己所推寻,然有所因,由杜君之辞而广之耳,殊无神思独至之异也。
谯周说: 这虽然是我自己所推导的,但其中也有缘由,是从杜琼的说法扩大而来的,并没有神秘的思虑或者独特的能力。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许慈字仁笃,南阳人也。
许慈,字仁笃,南阳郡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师事刘熙,善郑氏学,治易、尚书、三礼、毛诗、论语。
曾向刘熙学习,善于钻研中郑玄的经学,钻研《周易》、《尚书》、《三礼》、《毛诗》、《论语》等。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建安中,与许靖等俱自交州入蜀。
建安年间,他和许靖等人一起从交州进入蜀地。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时又有魏郡胡潜,字公兴,不知其所以在益土。
当时还有魏郡人胡潜,字公兴,不知道是怎样来到益州。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潜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祖宗制度之仪,丧纪五服之数,皆指掌画地,举手可采。
胡潜虽然学问不够渊博,但是才华出众,博闻强识,对于祖宗制度的礼仪,丧丧的礼仪规程都非常了解,信手拈来。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先主定蜀,承丧乱历纪,学业衰废,乃鸠合典籍,沙汰众学,慈、潜并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典掌旧文。
刘备平定蜀地后,很多地方因战乱破坏,学问荒废,就聚集法典书籍,淘汰各家学说,胡潜、许慈同为学士,跟孟光、来敏等人主管文献古籍。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值庶事草创,动多疑议,慈、潜更相克伐,谤讟忿争,形於声色;书籍有无,不相通借,时寻楚挞,以相震攇。
适逢各项事务刚制定,经常出现非议,许慈、胡潜还互相攻讦,诽谤争先,甚至表现于形色,两人之间的书籍不互相借阅,不时间还有厮打的情况,以震慑对方。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其矜己妒彼,乃至於此。
他们夸耀自己,嫉妒他人到像这种程度。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先主愍其若斯,群僚大会,使倡家假为二子之容。效其讼阋之状,酒酣乐作,以为嬉戏,初以辞义相难,终以刀杖相屈,用感切之。
刘备惋惜他们这样的状况,就大会百官,让演员假扮他们二人模样,仿效他们互相控诉的情状,饮酒做乐,以次游乐,起初各自他们两人都据理争辩,互相攻讦,最后,最后还刀棍相向,想用这样的演出来感化他们。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潜先没,慈后主世稍迁至大长秋,卒。子勋传其业,复为博士。
胡潜先去世,许慈在后主刘禅时,渐渐升官至大长秋后去世,他的儿子许勋继承他的事业,也担任了博士。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太尉孟郁之族。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是汉代太尉孟郁的族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灵帝末为讲部吏。
汉灵帝末年担任讲部吏。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献帝迁都长安,遂逃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
汉献帝迁都长安后,孟光就逃入蜀地,刘焉父子以宾客之礼相待。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博物识古,无书不览,尤锐意三史,长於汉家旧典。
孟光,博学广知,博古通今,阅读的书非常广泛,尤其专心研究《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擅长汉代的各种旧典章制度。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好公羊春秋而讥呵左氏,每与来敏争此二义,光常譊々讙咋。
孟光喜好《公羊春秋》而讥讽左丘明,经常就此与来敏争论此二传的内容,孟光经常大声争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
刘备平定益州后,任命孟光为议郎,与许慈等人一同掌管典章制度。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主践阼,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迁大司农。
后主刘禅登基后,他担任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后来升任为大司农。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延熙九年秋,大赦,光於众中责大将军费祎曰: 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
延熙九年秋天,大赦天下,孟光当众质问大将军费祎说: 大赦是偏枯之物,并不是圣明的时代应该有的。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
一定是在衰微困顿,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暂且实行一下而已。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
现在主上贤明仁德,百官称职,有什么有什么紧急的危难呢,而多次施行这种非常的恩典,难道是会用来惠及奸诈的恶人吗?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上犯天时,下违人理。
况且现在盗贼猖獗,而宽恕那些有罪的人,违反天时,背离人心。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老夫耄朽,不达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於明德哉!
我已经是老朽之人,不明白治国的体例,但私下认为这样的办法难以持久,怎么是人们瞻仰高美,期望明德的人做的呢?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祎但顾谢踧踖而已。光之指摘痛痒,多如是类,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
费祎只是恭敬的道歉而已,孟光对于时事的指摘,大多都是这样,所以执政的大臣们心中都不喜欢他,所以他的爵位也不能升迁,孟光每次直言时都没有顾忌,被当时的人嫌恨。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常广汉镡承、光禄勋河东裴俊等,年资皆在光后,而登据上列,处光之右,盖以此也。
太常广汉人镡承,光禄勋河东人裴俊等人年龄资历都在孟光之下,但官位在孟光之上,大概就是因为这些原因。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进文士秘书郎郤正数从光谘访,光问正太子所习读并其情性好尚,正答曰: 奉亲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於仁恕。
后辈文士秘书郎郤正多次前来拜访咨询孟光,孟光问郤正太子学习阅读的书目以及他的性情喜好,郤正回答说: 主上侍奉双亲虔诚恭敬,早晚都没有懈怠,有古代世子的风范,接待大臣言行举止都非常宽恕仁爱。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光曰: 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
孟光回答说: 像您所说的,那是家家户户都有的,我现在问的是想了解他的权谋智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如何?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正曰: 世子之道,在於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所施为,且智调藏於胸怀,权略应时而发,此之有无,焉可豫设也?
郤正说: 做世子的道理,在于继承君父的志向,竭力使双亲欢愉,既不能有所妄为,又要将智慧和气度藏于胸中。权谋智慧,只能有这样顺时而展现,这些东西的有无,怎么能事先准备呢?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曰: 吾好直言,无所回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
孟光了解郤正非常慎重,不随意谈论,就说: 我喜欢有话直说,无所回避,每当弹劾揭露实事,都被世人所怨恨。我了解您也不喜欢我说的话,但我说的话有道理。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强致也。
现在天下还未平定,应该以智谋为先,谋略虽然来自天性,但也可以通过努力获得。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此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傅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
这就是储君读书的道理,难道要像效法我们那样去尽力增添知识以等候咨询,或者像博士那样深入研究讲习去求取爵位吗?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当务其急者。
这是应当务求的最紧急的东西。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正深谓光言为然。
郤正认为孟光的话非常准确。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光坐事免官,年九十馀卒。
后来孟光因为事情被免官,九十多岁才去世。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来歙之后也。
来敏,字敬达,是义阳郡新野人,是来熻的后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父艳,为汉司空。
他的父亲来艳,曾担任过汉朝的司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汉末大乱,敏随姊奔荆州,姊夫黄琬是刘璋祖母之侄,故璋遣迎琬妻,敏遂俱与姊入蜀,常为璋宾客。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来敏跟随姐姐逃奔到荆州,姐夫黄琬是刘璋祖母的侄儿,所以刘璋派人迎接黄琬的妻子,来敏就跟着姐姐进入蜀地,常常作为刘璋的宾客。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涉猎书籍,善左氏春秋,尤精於仓、雅训诂,好是正文字。
来敏广泛阅读书籍,擅长钻研《左氏春秋》,尤其精通《仓颉篇》、尔雅的训诂学,喜好校正文字。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学校尉,及立太子,以为家令。
刘备平定益州后,征召来敏为典学校尉,等到册立太子,又任命他为家令。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主践阼,为虎贲中郎将。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辅军将军,坐事去职。
后主刘禅登基后,来敏担任虎贲中郎将,丞相诸葛亮驻守汉中,请任来敏为军祭酒、抚军将军,后因事情被免职。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亮卒后,还成都为大长秋,又免,后累迁为光禄大夫,复坐过黜。
诸葛亮去世后,来敏返回成都,担任大长秋,又被免官,后来多次升迁为光禄大夫,又因为过错被罢黜。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前后数贬削,皆以语言不节,举动违常也。
前后多次被罢黜,都是因为语言不检点,言行举止违反常理。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时孟光亦以枢机不慎,议论于时,然犹愈於敏,俱以其耆宿学士见礼於世。
当时孟光也因为保守机密不慎重,被当时的朝臣所议论,尚且比来敏要厉害。两人都因为是宿儒学士而被世人礼待。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而敏荆楚名族,东宫旧臣,特加优待,是故废而复起。
来敏是荆楚之地的名门望族,又是东宫的旧臣,所以受到特别优待,所以被免官后又能重新启用。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以敏为执慎将军,欲令以官重自警戒也。
后来又任命来敏为执慎将军,想要用责任重大的官职来让他自我警戒。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年九十七,景耀中卒。
到了九十七岁,景耀年间,来敏去世。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子忠,亦博览经学,有敏风,与尚书向充等并能协赞大将军姜维。
他的儿子来忠也是博览经学,有来敏的风范,与尚书向充等人,一起协助大将军姜维。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维善之,以为参军。
姜维很赏识他,任命他为参军。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尹默字思潜,梓潼涪人也。
尹默,字思潜,梓潼郡涪县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益部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默知其不博,乃远游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等受古学。
益州地区的学者大多都推崇今文经学,而不推崇章句之学,尹默知道他们学识不渊博,于是就远游到荆州,跟随司马德操、宋仲子等人学习古文经学。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皆通诸经史,又专精於左氏春秋,自刘歆条例,郑众、贾逵父子、陈元、服虔注说,咸略诵述,不复按本。
他对各部经史都很精通,又专心研究《左氏春秋》,从刘歆的条例起,郑玄、贾逵父子、陈元、服虔等人的注解,他都能背诵讲述,不需要参看书本。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先主定益州,领牧,以为劝学从事,及立太子,以默为仆,以左氏传授后主。
刘备平定益州后,兼任益州牧,任命他为劝学从事,等到册立太子,又任命尹默为仆,将《左氏春秋》教授给后主刘禅。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后主践阼,拜谏议大夫。
刘禅登基后,授命他为谏议大夫。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
丞相诸葛亮驻守汉中,请他前往担任军祭酒。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亮卒,还成都,拜太中大夫,卒。
诸葛亮去世后,尹默返回成都,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后来去世。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子宗传其业,为博士。
他的儿子尹宗继承他的事业,成为了博士。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李譔字钦仲,梓潼涪人也。
李譔,字钦仲,梓潼郡涪县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父仁,字德贤,与同县尹默俱游荆州,从司马徽、宋忠等学。
父亲李仁,智字德贤,跟同县人尹默一起游历荆州,师从司马徽,宋忠等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撰具传其业,又从默讲论义理,五经、诸子,无不该览,加博好技艺,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皆致思焉。
李譔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学业,又跟随尹默等人谈论义理,五经典籍、诸子文章,没有不钻研的。再加上他喜好技艺,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的精巧,他都认真钻研。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始为州书佐、尚书令史。
李譔刚开始担任州中的书佐、尚书令史。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延熙元年,后主立太子,以撰为庶子,迁为仆。转中散中大夫、右中郎将,犹侍太子。
延熙元年,后主刘禅册立太子,以李譔为庶子,又升任为仆,后来转任为中散大夫、右中郎将,依然侍奉太子。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太子爱其多知,甚悦之。
太子看重他的知识广博,非常喜爱他。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然体轻脱,好戏啁,故世不能重也。
但是李譔为人轻佻,喜欢嘲笑戏弄别人,所以世人都不敬重他。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著古文易、尚书、毛诗、三礼、左氏传、太玄指归,皆依准贾、马,异於郑玄。
李譔著写了古文《易经》、《尚书》、《毛诗》、《三礼》、《左氏春秋传》、《太玄》中的《指归》,都依照贾逵、马融的学说,与郑玄的说法不同。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与王氏殊隔,初不见其所述,而意归多同。
他跟王肃相隔较远,所以王肃没有看到他的意见,但他们的想法有很多相似之处。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景耀中卒。时又有汉中陈术,字申伯,亦博学多闻,著释问七篇、益部耆旧传及志,位历三郡太守。
李譔在景耀年间去世,当时还有汉中人陈述,也是博学多闻,著写了《释问》七篇,《益部耆旧传》和《益部耆旧志》等,曾担任过三个郡的太守。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也。
谯周,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人。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父〈山并〉,字荣始,治尚书,兼通诸经及图、纬。
父亲山并,字荣始,钻研《尚书》,对各家经典以及河图的谶纬都很有研究。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州郡辟请,皆不应,州就假师友从事。
州郡征召他,但他都没有赴任,州里到他家里请他担任师友从事。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
谯周幼年父亲就去世了,与母亲和哥哥一起生活,年长之后沉迷于古籍,喜好好学习,家里虽然贫困,但他不曾留心置办产业,诵读经典,欣然而笑,以致废寝忘食。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研精六经,尤善书札。
他钻研《六经》,尤其擅长写书札。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
他颇为通晓天文之术,但不是很留心,诸子的文章不是他所留意的,所以没有全部阅读。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