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此方之民,思为臣妾,延颈举踵,惟恐兵来之迟耳。
|
这里的百姓,都希望成为陛下的臣仆,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只恐吴国军队来得太迟。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若使圣恩少加信纳,当以河北承望王师,款心赤实,天日是鉴。
|
倘若皇恩多加信任接纳,一定以黄河以北的土地恭迎王师,拳拳忠心,天日可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光去经年,不闻咳唾,未审此意竟得达不?
|
但周光南往已有一年,却没有消息传回,不知我的心意他是否已经转述?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瞻望长叹,日月以几,鲁望高子,何足以喻!
|
我瞻望南天接连叹息,日月不已,即使鲁国人盼望齐国卿高奚敬仲,也不足以与此相比!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臣今日见待稍薄,苍蝇之声,绵绵不绝,必受此祸,迟速事耳。
|
又臣下如今所受待遇愈加淡薄,恶人诋毁的言论,不绝于耳,我必定因此遭受灾祸,只是迟或早而已。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臣私度陛下未垂明慰者,必以臣质贯穿仁义之道,不行若此之事,谓光所传,多虚少实,或谓此中有他消息,不知臣质构谗见疑,恐受大害也。
|
臣下私下揣测陛下没有垂示圣明的慰勉,其原因一定是认为我吴质通彻晓仁义之道,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认为周光所转达的言辞,假多真少,或认为其中有什么其他想法,却不知我吴质因构陷诋毁而被猜疑,担忧遭受大祸!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且臣质若有罪之日,自当奔赴鼎镬,束身待罪,此盖人臣之宜也。
|
况且我吴质如果真有罪过之日,定会自己奔向鼎镬就死,捆绑自己等待惩处,这恐怕是为人臣子所应做到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日无罪,横见谮毁,将有商鞅、白起之祸。
|
现在我并无罪过,却横受构陷诋毁,将有商鞅、白起那样的灾祸。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寻惟事势,去亦宜也。死而弗义,不去何为!
|
思量目前形势,离开魏国也是有原因的,现在死去并不能体现出道义,不离开又做什么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乐毅之出,吴起之走,君子伤其不遇,未有非之者也。
|
乐毅的出奔,吴起的逃亡,君子都同情他们未受到礼遇,没有人非议他们的举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愿陛下推古况今,不疑怪於臣质也。又念人臣获罪,当如伍员奉己自效,不当徼幸因事为利。
|
希望陛下类推古事以相比今人,不要猜疑责备我吴质,另外陛下或者想到,为人臣子者被判处罪名,应当像伍子胥那样自己献身致力表现忠诚,不应当侥幸地借机寻求便利。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今与古,厥势不同,南北悠远,江湖隔绝,自不举事,何得济免!
|
但今天与古时相比,时势不同,南北距离遥远,江湖隔绝,自己不主动行事,又怎能脱离灾祸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是以忘志士之节,而思立功之义也。
|
所以我只好忘却志士的节操,而考虑建立功业的道义。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且臣质又以曹氏之嗣,非天命所在,政弱刑乱,柄夺於臣,诸将专威於外,各自为政,莫或同心,士卒衰耗,帑藏空虚,纲纪毁废,上下并昬,想前后数得降叛,具闻此问。
|
我吴质又考虑到曹氏的继承人,并非天命所在,政治衰微,刑法错乱,朝政大权被贼臣把持,各位将领在外专权,各自为政,无人同心,军队衰败耗损,国库财货空虚,朝廷纲纪败坏,君臣同样昏聩。我想到陛下前后多次招得魏国的叛逃者,都得知了这些情况。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兼弱攻昧,宜应天时,此实陛下进取之秋,是以区区敢献其计。
|
兼并弱小攻打昏庸,应当顺应天时,这实在是陛下进取的有利之机,因而区区吴质我才敢献上自己的计划。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若内兵淮、泗,据有下邳,荆、扬二州,闻声响应,臣从河北席卷而南,形势一连,根牙永固。
|
现在如果聚集军队于淮河、泗水一带,占据下邳,荆、扬二州,就会闻风响应,我从黄河之北席卷南下,南北势力相连,根基必会永远坚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关西之兵系於所卫,青、徐二州不敢彻守,许、洛馀兵众不满万,谁能来东与陛下争者?
|
关西的魏军被拘束在他们守卫的地盘,青、徐二州的魏军不敢撤离守卫,许、洛所剩魏军之数不到一万兵力,有谁还能到东方来与陛下争锋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此诚千载一会之期,可不深思而熟计乎!
|
这实在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怎能不深思熟虑去谋算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及臣所在,既自多马,加以羌胡常以三四月中美草时,驱马来出,隐度今者,可得三千馀匹。
|
至于臣下所守之地,自来盛产良马,又加上羌人胡人经常在三四月间水草肥盛时,驱马出来放牧,粗略估计目前的情况,可以获得马匹三千多。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陛下出军,当投此时,多将骑士来就马耳。
|
陛下出兵,应当利用这一时机,多带些骑兵来就这里的良马。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此皆先定所一二知。
|
这些都是根据已掌握的情况预先制定的大致计划,现如上上报。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凡两军不能相究虚实,今此间实羸,易可克定,陛下举动,应者必多。
|
凡是两军对垒,不能不相互探究对方虚实,现在这里兵马确实羸弱,很容易就能取胜平定,陛下出兵前进,响应者一定很多。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上定洪业,使普天一统,下令臣质建非常之功,此乃天也。
|
这样陛下就可上奠定宏大事业,使四海之内归为一统,下令我吴质能建非常之功,这是天意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若不见纳,此亦天也。
|
如果我的建计不被采纳,这也是天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愿陛下思之,不复多陈。
|
希望陛下对此深加考虑,我不再多言。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三曰: 昔许子远舍袁就曹,规画计较,应见纳受,遂破袁军,以定曹业。
|
其三说: 昔日许子远离袁氏依附曹氏,他的计策谋略,都被曹氏所采纳,于是大败袁军,奠定曹氏基业。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向使曹氏不信子远,怀疑犹豫,不决於心,则今天下袁氏有也。
|
如若曹氏不信任许子远,而怀疑犹豫,不下定决心,则如今天下被袁氏占有。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愿陛下思之。
|
希望陛下考虑这件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间闻界上将阎浮、赵楫欲归大化,唱和不速,以取破亡。
|
我私下得知边境上的将领阎浮、赵楫想要归顺宏大教化,因彼此倡应商议不及时,导致失败覆灭。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臣款款,远授其命,若复怀疑,不时举动,令臣孤绝,受此厚祸,即恐天下雄夫烈士欲立功者,不敢复讬命陛下矣。
|
现在臣下忠心耿耿,遥献生命于陛下,如果再被怀疑,不及时发兵出动,令我处于孤绝无援之地,遭受阎、赵他们那样的大祸,那恐怕天下那些想为吴国立功的豪杰壮士,不敢再将性命托付陛下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愿陛下思之。
|
希望陛下考虑这件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皇天后土,实闻其言。
|
苍天大地,也必定听到我的想法。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此文既流行,而质已入为侍中矣。
|
这篇文章流传后,而吴质已入朝任侍中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年,青州人隐蕃归吴,上书曰: 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
|
黄龙二年,青州人隐蕃归附吴国,他上书说: 为臣听说商纣王行事无道,微子预先出逃;汉高祖宽厚贤明,陈平率先投奔。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
|
为臣二十二岁,抛弃我的封邑,归顺有道之君,仰赖上天神灵,得以平安到来。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臣至止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
|
为臣来后已有多时,而主事者将我视作一般投降之人,未加以精细地区别,使为臣微言妙旨,无法上达陛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於邑三叹,曷惟其已。
|
我郁抑长叹,此种处境何时才能结束?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
|
谨此来到宫阙,跪拜上奏,请求能蒙受陛下召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即召入。
|
孙权当即召隐蕃入宫。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
|
隐蕃答对问话,以及陈述对时事的见解,都很有见地。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综时侍坐,权问何如,综对曰: 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祢衡,而才皆不及。
|
胡综当时侍坐,孙权问他隐蕃怎样。胡综回答说: 隐蕃上书,夸张言辞有似东方朔之处,巧言诡辩很像祢衡,而实际才能都不如他们。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又问可堪何官,综对曰: 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辇小职。
|
孙权又问他隐蕃能担任什么官职,胡综回答说: 此人不能让他去治理百姓,暂且让他试试当名小京官。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
|
孙权考虑到隐蕃有很多刑法诉讼的言论,就任隐蕃为廷尉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
|
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都称赞隐蕃有辅弼君主的才干,郝普尤其与他亲近友善,常常埋怨叹息他的屈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蕃谋叛,事觉伏诛,普见责自杀。
|
后来隐蕃密谋叛变,事情败露后被诛杀,郝普因受到责备而自杀。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据禁止,历时乃解。
|
朱据被停职软禁,很久之后才获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拜综偏将军,兼左执法,领辞讼。
|
孙权任命胡综为偏将军,兼任左执法,负责处理诉讼事务。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辽东之事,辅吴将军张昭以谏权言辞切至,权亦大怒,其和协彼此,使之无隙,综有力焉。
|
在进攻辽东事情上,辅吴将军张昭因劝谏孙权言辞过于直率急切,孙权也大怒,使他们调和彼此关系,不再心有嫌隙,其间胡综起了很大的作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性嗜酒,酒后欢呼极意,或推引杯觞,搏击左右。
|
胡综天性嗜酒,酒后呼叫欢快,有时还推拉酒杯,拳打手下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爱其才,弗之责也。
|
孙权爱惜他的才干故不责怪。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
|
自孙权掌管国事以后,凡是各种文、诰、策、命以及送往邻国的书信,大体上都是胡综所撰写。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
|
起初因为国内外事务繁多,专门制定律令,长吏遭逢丧事,都不能离职奔丧,但仍多次有人违犯。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患之,使朝臣下议。
|
孙权十分忧虑,让朝臣商议解决的措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综议以为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行之一人,其后必绝。
|
胡综的建议认为应制定具体法律条文,告知犯者处以死刑,只在一人身上施行,以后此种现象一定断绝。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遂用综言,由是奔丧乃断。
|
后来采用胡综的意见,从此离职奔丧的现象绝迹。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赤乌六年卒,子冲嗣。
|
赤乌六年,胡综去世,他的儿子胡冲承嗣爵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冲平和有文幹,天纪中为中书令。
|
胡冲性情平和很有文才,天纪年间担任中书令。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徐详者字子明,吴郡乌程人也,先综死。
|
徐详,字子明,吴郡乌程人,先于胡综去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评曰:是仪、徐详、胡综,皆孙权之时幹兴事业者也。
|
评曰:是仪、徐详、胡综,都是孙权时期辅佐兴盛大业的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仪清恪贞素,详数通使命,综文采才用,各见信任,辟之广夏,其榱椽之佐乎!
|
是仪廉洁恭敬,徐详多次出使,胡综文才兼备,各自受到信任,类比修建大厦,他们就像是架屋之木那样的重要人物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也。
|
朱治,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初为县吏,后察孝廉,州辟从事,随孙坚征伐。
|
他起初是县吏,后被推举为孝廉,州府征召他为州从事,跟随孙坚四处征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中平五年,拜司马,从讨长沙、零、桂等三郡贼周朝、苏马等,有功,坚表治行都尉。
|
中平五年,朱治被任命为司马,跟从孙坚征讨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贼寇周朝、苏马等,立下战功,孙坚上表请任朱治代理行都尉。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破董卓於阳人,入洛阳。
|
他跟从孙坚在阳人攻破董卓,进比拟洛阳。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表治行督军校尉,特将步骑,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
|
孙坚上表请任朱治代行督军校尉,专门带领步、骑兵,东往援助徐州牧陶谦征讨黄巾军。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会坚薨,治扶翼策,依就袁术。
|
适逢孙坚去世,朱治扶持孙策,依附袁术。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
|
后来知晓袁术不行德政,就劝孙策回师平定江东。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时太傅马日磾在寿春,辟治为掾,迁吴郡都尉。
|
当时太傅马日石单在寿春,征召朱治做掾吏,升为吴郡都尉。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是时吴景已在丹杨,而策为术攻庐江,於是刘繇恐为袁、孙所并,遂构嫌隙。
|
这时吴景已在丹杨,而孙策为袁术进攻庐江,于是刘繇担心会被袁术、孙策吞并,就和孙策生了嫌隙。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而策家门尽在州下,治乃使人於曲阿迎太妃及权兄弟,所以供奉辅护,甚有恩纪。
|
而孙策的家属都在扬州,朱治就派人到曲阿迎接孙策母亲吴太妃及孙权兄弟们,一路侍奉互送,很有恩德纲纪。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治从钱唐欲进到吴,吴郡太守许贡拒之於由拳,治与战,大破之。
|
朱治从钱塘出兵想要进军吴郡,吴郡太守许贡在由拳抵御,朱治与他交战,大获全胜。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贡南就山贼严白虎,治遂入郡,领太守事。
|
许贡南逃投靠山越贼首严白虎,朱治就进入吴郡,兼任太守之职。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策既走刘繇,东定会稽。
|
孙策赶走刘繇后,又往东平定会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年十五,治举为孝廉。
|
孙权十五岁时,朱治推举他为孝廉。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策薨,治与张昭等共尊奉权。
|
后来孙策去世,朱治与张昭等人一同尊奉孙权。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建安七年,权表治为吴郡太守,行扶义将军,割娄、由拳、无锡、毗陵为奉邑,置长吏。
|
建安七年,孙权上表请任朱治为吴郡太守,代理扶义将军,将娄县、由拳、无锡、毗陵分为朱治的封地,可设置官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馀类陈败、万秉等。
|
朱治征讨少数民族,辅佐平定东南,擒获黄巾军的余党陈败、万秉等。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武元年,封毗陵侯,领郡如故。
|
黄武元年,朱治被封为毗陵侯,依然兼任郡守。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二年,拜安国将军,金印紫绶,徙封故鄣。
|
黄武二年,朱治被任命为安国将军,赐予金印紫绶,将封地转到故鄣县。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历位上将,及为吴王,治每进见,权常亲迎,执版交拜,飨宴赠赐,恩敬特隆,至从行吏,皆得奉贽私觌,其见异如此。
|
孙权位至上将,等到做吴王时,朱治每次进见,孙权常常亲自迎接,持笏板行礼,宴饮款待赠赐礼物,恩宠及礼敬都很特殊,以至随从官吏,都得到献礼进谏。他向如此受到隆重礼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初,权弟翊,性峭急,喜怒快意,治数责数,谕以道义。
|
起初,孙权弟弟孙翊,性情耿直急躁,喜怒随心所欲,朱治多次责备数落他,用道义劝说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从兄豫章太守贲,女为曹公子妇,及曹公破荆州,威震南土,贲畏惧,欲遣子入质。
|
孙权的堂兄豫章太守孙贲,他的女儿是曹操的儿媳。等到曹操攻下荆州,威势震动南方,孙贲心中恐惧,想送儿子去作人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治闻之,求往见贲,为陈安危,贲由此遂止。
|
朱治得知后,请求前去拜见孙贲,向他陈述安危的利害关系,孙贲才打消了这一念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常叹治忧勤王事。
|
孙权经常感叹朱治为朝政担忧操劳。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性俭约,虽在富贵,车服惟供事。
|
朱治性情节俭,虽在富贵之位,但车驾官服只用于公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优异之,自令督军御史典属城文书,治领四县租税而已。
|
孙权对他另眼看待,亲自令督军御史主管朱治封地的公文,朱治只需收四县的租税就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治率数年一遣诣王府,所遣数百人,每岁时献御,权答报过厚。
|
但贵族子弟及吴郡四大家族大多在郡府任职,郡中官员常常有上千人,朱治大致上数年一次送人到王府,遣送的有几百人,每年时节进献,孙权的回报都很优厚。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是时丹杨深地,频有奸叛,亦以年向老,思恋土风,自表屯故鄣,镇抚山越。
|
当时丹杨腹地,常有奸贼作乱,朱治也因年岁渐长而眷恋故土,所以上表自请驻守故彰,镇抚山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诸父老故人,莫不诣门,治皆引进,与共饮宴,乡党以为荣。
|
许多父老和亲朋故旧,都上门拜见,朱治都引见他们,与他们一起宴饮,乡亲们以此为荣。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故鄣岁馀,还吴。
|
在故彰住了一年余,又回到吴郡。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
|
黄武三年,朱治去世,在吴郡三十一年,享年六十九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子才,素为校尉领兵,既嗣父爵,迁偏将军。
|
朱治的儿子朱才,一向是做校尉领兵,继承父亲爵位后,升任偏将军。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才弟纪,权以策女妻之,亦以校尉领兵。
|
朱才弟弟朱纪,孙权将孙策的女儿嫁给他为妻,依旧校尉身份统兵。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纪弟纬、万岁,皆早夭。
|
朱纪弟弟朱纬、朱万岁,都早年夭折。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才子琬,袭爵为将,至镇西将军。
|
朱才的儿子朱琬,承袭爵位做将领,官至镇西将军。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朱然字义封,治姊子也,本姓施氏。
|
朱然,字义封,是朱治姐姐的儿子,本来姓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初治未有子,然年十三,乃启策乞以为嗣。
|
起初朱治还未有儿子,朱然十三岁时,朱治上奏孙策请求以朱然做后嗣。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策命丹杨郡以羊酒召然,然到吴,策优以礼贺。
|
孙策下令丹杨郡用羊、酒召来朱然,朱然到了吴郡,孙策以厚待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
|
朱然曾与孙权同学学习,结下深厚友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权统事,以然为馀姚长,时年十九。
|
等到孙权主管朝政,任命朱然为余姚县县长,当时他十九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