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1
1.45k
| input
stringlengths 1
1.6k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昭对曰: 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
|
张昭回答说: 过去商纣王修建酒糟山、美酒池而彻夜饮酒,当时他也认为是作乐,而不认为这是恶行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
|
孙权默然不语,面露愧色,就停止宴饮。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
|
当初,孙权要设置丞相,大家都推举张昭。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曰: 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
|
孙权说: 现在天下变故,执掌统管工作的人责任重大,这不是用来优待人的职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 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
|
后来孙邵去世,朝臣又共同推举张昭,孙权说: 孤人怎么是对子布吝啬呢,只是兼任丞相之职,事务繁多,而他性情刚烈,他的话要是没有被听从采纳,怨愤诘问就产生了,这对他并无益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乃用顾雍。
|
于是任用顾雍为丞相。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既称尊号,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
|
孙权登基之后,张昭因为年老多病,将官职及所统的军队归还朝廷。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
|
孙权改任他为辅吴将军,职位仅次于三公,改封为娄侯,食邑一万户。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在里宅无事,乃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
|
张昭在家中无事时,就著写《春秋左氏传解》和《论语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尝问卫尉严峻: 宁念小时所闇书不?
|
孙权曾经问卫尉严峻说: 你记得幼时熟读过的书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峻因诵孝经 仲尼居 。
|
严峻就背诵了《孝经》中 仲尼居 一节。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曰: 严畯鄙生,臣请为陛下诵之。
|
张昭说: 严峻是浅薄书生,我请求为陛下诵读。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乃诵 君子之事上 ,咸以昭为知所诵。
|
就背诵 君子之事上 一段,大家都认为张昭知道该在皇上面前背诵什么。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於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
|
张昭每次朝见,言辞气质雄壮严厉,正色凛然,曾经因为直言而违背孙权的意旨,有一段时间未朝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 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
后来蜀国的使者前来吴国,称颂蜀国的品德美行,东吴百官无人上前应对,孙权感叹说: 如果张公在坐,此人不需别人使他折服就会丧气,哪里还敢自夸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
|
第二天,他就派宫中使臣前去慰问张昭,并乘机召见张昭。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避席谢,权跪止之。
|
张昭离席向孙权谢罪,孙权以下跪阻止了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坐定,仰曰: 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
|
张昭坐定后,抬头说: 昔日太后、桓王不把老臣托付给陛下,而将陛下托付给老臣,所以我希望能尽到臣子的气节,以回报这深厚恩德,也能让自己在埋没以后,有可以称赞的地方。但我见识思虑短浅,违逆陛下圣明的意旨,自想身后之事,尸骨必会永远丢弃在沟壑中,不料又蒙召见,得以为陛下朝廷提供建议。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
|
但我私心认为,报效国家,志向应该忠诚恳切,至死不移。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权辞谢焉。
|
假如说要我改变想法,以求得高位和陛下的欢心,这是臣做不到的! 孙权向他深表歉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曰: 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
|
孙权因为公孙渊派人前来称藩,就派张弥、许晏前往辽东任命公孙渊为燕王,张昭劝谏说: 公孙渊背叛魏国,担心魏国讨伐,才远道前来求援,这不是他的本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若渊改图,欲自明於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於天下乎?
|
如果公孙渊改变想法,想向魏国自表心意,我们的两位使者就不能回来了,这不是要让天下人取笑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与相反覆,昭意弥切。
|
孙权与他反复争辩,但张昭意见更加坚定。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 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於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
|
孙权无法忍受,手拿着刀大怒说: 吴国的官极士人进宫则向我朝见,出宫就拜谒您。孤人对您的敬重,也是很深了,而您却多次在众人面前反驳孤人,孤人担心自己会做出失策的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熟视权曰: 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於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
|
张昭定定地注视着孙权说: 臣虽然知道自己的话不会被采纳,到总是竭尽愚忠,实在是太后临终之前,将老臣叫到床前,遗诏顾命的话语仍张在我的耳边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涕泣横流。
|
说着泪流不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
|
孙权将刀扔在地上,与张昭相对流泪。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卒遣弥、晏往。
|
但是孙权最终还是派张弥、许晏前往辽东。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
|
张昭恼怒自己的谏言未被采用,就称病不再上朝。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於内以土封之。
|
孙权很是怨恨,用土堵住张昭家的大门,张昭又在里面用土把门封死。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渊果杀弥、晏。
|
公孙渊果然杀害了张弥、许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
|
孙权多次派人慰问张昭向他致歉,张昭坚决不起,孙权因事路过张昭门口而召见他,张昭以病重坚决推辞。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户。
|
孙权用火烧他家的大门,想借此恐吓他,而张昭又把内室的门窗关严。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
|
孙权让人扑灭火,在门外长久站立,张昭的儿子们一同把张昭搀扶起来,孙权用车把他带进宫中,做了深切的自我谴责。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不得已,然后朝会。
|
张昭不得已,又重新上朝。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 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
张昭容貌矜持严整,很有威严。孙权常说: 我与张公谈话,不敢随口妄言。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举邦惮之。
|
举国上下都敬畏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
|
他在嘉禾五年,八十一岁时去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
|
遗命要求对他用缣布束发,用不上漆色的棺材,以平常服饰入殓。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
孙权穿着素服凭吊,追谥他为 文侯 。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长子承已自封侯,少子休袭爵。
|
张昭长子张承已被封侯,所以小儿子张休承袭爵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弟子奋年二十,造作攻城大攻车,为步骘所荐。
|
张昭弟弟的儿子张奋,二十岁时建造了攻城用的大攻车,被步騭举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昭不愿曰: 汝年尚少,何为自委於军旅乎?
|
张昭不愿他就任,说: 你年纪还小,为什么要委身于军旅之事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奋对曰: 昔童汪死难,子奇治阿,奋实不才耳,於年不为少也。
|
张奋回答说: 过去童汪为国家危难而死,子奇治理阿城,我实在没有什么才干,但年纪上已经不小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遂领兵为将军,连有功效,至半州都督,封乐乡亭侯。
|
就率领担任将军,接连做出成效,后来官至半州都督,封为乐乡亭侯。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承字仲嗣,少以才学知名,与诸葛瑾、步骘、严畯相友善。
|
张承,字仲嗣,年少时就因才学出名,和诸葛亮、步騭、严畯关系友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为骠骑将军,辟西曹掾,出为长沙西部都尉。
|
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为西曹掾,又出任长沙西部都尉。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讨平山寇,得精兵万五千人。
|
征讨平山一带的贼寇,收编了精兵一万五千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为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封都乡侯,领部曲五千人,承为人壮毅忠谠,能甄识人物,拔彭城蔡款、南阳谢景於孤微童幼,后并为国士,款至卫尉,景豫章太守。
|
后来担任濡须都督、奋威将军,封为都乡侯,率领部众五千人。张承为人壮烈果敢、忠诚正直,能赏识人才,在彭城人蔡款、南阳人谢景还年轻时就举荐了他们,他们后来都成为了国士,蔡款官至卫尉,谢景官至豫章太守。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又诸葛恪年少时,众人奇其英才,承言终败诸葛氏者元逊也。
|
又有诸葛恪年少时,众人都因他的英才而惊奇,张承说最终使诸葛氏覆败的就是诸葛恪。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勤於长进,笃於物类,凡在庶几之流,无不造门。
|
他勤学上进,处事坚定,凡是未得赏识的人才,都登门造访。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年六十七,赤乌七年卒,谥曰定侯。
|
张承享年六十七岁,在赤乌七年去世,谥号为定侯。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子震嗣。
|
他的儿子张震继承爵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初,承丧妻,昭欲为索诸葛瑾女,承以相与有好,难之,权闻而劝焉,遂为婿。
|
当初,张承丧妻,张昭想为他求娶诸葛瑾的女儿,张承因为关系友好而难以抉择,孙权得知后就劝解他,他就做了诸葛瑾的女婿。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生女,权为子和纳之。
|
生下一女,孙权为儿子孙和纳娶了她。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数令和脩敬於承,执子婿之礼。
|
孙权多次令孙和对张承恭敬和善,行女婿的礼节。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震诸葛恪诛时亦死。
|
张震在诸葛恪被诛杀时也死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休字叔嗣,弱冠与诸葛恪、顾谭等俱为太子登僚友,以汉书授登。
|
张休,字叔嗣,二十岁时和诸葛恪、顾谭等人一同是太子孙登的同僚,并将汉书教授给孙登。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从中庶子转为右弼都尉。
|
他从中庶子的职位转为右弼都尉。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常游猎,迨暮乃归,休上疏谏戒,权大善之,以示於昭。
|
孙权经常外出打猎,一直到日暮时分才回来,孙休上疏劝谏,孙权很是高兴,将奏表拿给孙登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及登卒后,为侍中,拜羽林都督,平三典军事,迁扬武将军。
|
孙登去世后,张休担任侍中,为羽林都尉,平三典农事,升为扬武将军。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为鲁王霸友党所谮,与顾谭、承俱以芍陂论功事,休、承与典军陈恂通情,诈增其伐,并徙交州。
|
他被鲁王孙霸的同党陷害,和顾谭、张承都因为芍陂记述功劳,张休、张承和典军陈恂往来,诈称增加军队,一同被流放到交州。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中书令孙弘佞伪险诐,休素所忿,弘因是谮诉,下诏书赐休死,时年四十一。
|
中书令孙弘奸佞伪诈,张休向来愤恨他,孙弘因此砌词陷害,皇帝下诏赐死张休,张休死时四十一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也。
|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蔡伯喈从朔方还,尝避怨於吴,雍从学琴书。
|
蔡伯喈从朔方回来后,曾到吴县躲避仇家,顾雍向他学习琴粤书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
|
州郡上表推举他,二十岁时就任合肥县县长,后转任娄县、曲阿、上虞,任所都有政绩。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
|
孙权兼任会稽太守,不到郡府任职,就让顾雍做郡丞,代理太守职任,征讨消除贼寇,郡内安定下来,官民都顺服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数年,入为左司马。
|
几年后,他入朝任左司马。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
|
孙权做吴王时,顾雍渐渐升任为大理奉常,兼任尚书令,封为阳遂乡侯,后回到府衙。而家中人都不知道他被封侯,得知后才感到惊奇。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黄武四年,迎母於吴。
|
黄武四年,顾雍到吴郡迎接母亲。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既至,权临贺之,亲拜其母於庭,公卿大臣毕会,后太子又往庆焉。
|
母亲到达后,孙权前往庆贺,亲自在庭中向他母亲行拜礼。公卿大臣们都参与聚会,后来太子又前往庆贺。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
|
顾雍为人从不饮酒,寡言少语,举止得当。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尝叹曰: 顾君不言,言必有中。
|
孙权曾感叹地说: 顾君不说话,一旦说话必在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
|
到宴饮欢乐之时,身边的人都担心酒后言行有失而顾雍见怪,所以不敢纵情任性。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亦曰: 顾公在坐,使人不乐。
|
孙权又说: 顾公在这里,大家不敢作乐。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见惮如此。
|
他让人敬畏到此地步。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
|
这一年,顾雍改任太常,晋封醴陵侯,代替孙邵担任丞相,兼管尚书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適莫。
|
他所选择任用的文武官午安都能尽忠职守,心中没有不满之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
|
他常到民间探查,如有政事上应施行的地方,就当即秘密上报。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若见纳用,则归之於上,不用,终不宣泄。
|
如意见被采纳施行,就说是君主的功劳,如果未被采纳,也始终不表露其中情况。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以此重之。
|
孙权因此很是敬重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然於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
|
凡他在朝堂中有所陈述建议,言辞神色虽然恭顺,但坚守己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尝咨问得失,张昭因陈听采闻,颇以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蠲损。
|
孙权曾咨询朝政得失,张昭趁机将自己收集到的意见陈述出来,有认为法令太严,刑罚过重,应该有所免除降低的意味。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默然,顾问雍曰: 君以为何如?
|
孙权默然不应。他回头问顾雍: 您认为怎样?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雍对曰: 臣之所闻,亦如昭所陈。
|
顾雍回答说: 我所听到的情况,也像张昭说的那样。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於是权乃议狱轻刑。
|
由此孙权才讨论案件减轻刑罚。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久之,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
|
过了一段时间,吕壹、秦博担任中书,主管审核各官府和州郡上报的文书。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
|
吕壹等因此逐渐作威作福,于是开始设置机构卖酒、修建关隘征税牟取暴利,检举罪过纠发奸邪,细微小事也上报朝廷,又加重案情加以诬陷,诋毁大臣,排斥陷害无辜之人,顾雍等人都曾被举报,并因此被谴责。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
|
后来吕壹奸邪之罪暴露,收押在廷尉府中。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 君意得无欲有所道?
|
顾雍前往审理此案,吕壹以囚犯身份见顾雍,顾雍神色宽和,问他言辞情状。临走时,又对吕壹说: 你没有什么想说的了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壹叩头无言。
|
吕壹磕头不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 官有正法,何至於此!
|
当时尚书郎怀叙当面辱骂吕壹,顾雍责备他说: 官府明文法令,何必如此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雍为相十九年,年七十六,赤乌六年卒。
|
顾雍做丞相十九年,享年七十六岁,赤乌六年去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初疾微时,权令医赵泉视之,拜其少子济为骑都尉。
|
起初病情轻微时,孙权命令医官赵泉前去诊视,又以他的小儿子顾济为骑都尉。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雍闻,悲曰: 泉善别死生,吾必不起,故上欲及吾目见济拜也。
|
顾雍得知这个任命,悲伤地说: 赵泉善于诊别生死,我必会一病不起,所以皇上想让我亲眼看到顾济被任命。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权素服临吊,谥曰肃侯。
|
孙权身穿素服亲自吊唁,谥号为 肃侯 。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长子邵早卒,次子裕有笃疾,少子济嗣,无后,绝。
|
顾雍长子顾邵早亡,次子顾裕身患顽疾,少子顾济继承爵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永安元年,诏曰: 故丞相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而侯统废绝,朕甚愍之。
|
顾济无后,所以爵位断绝。永安元年,孙休下诏说: 已故丞相顾雍,品德至高,忠诚贤明,以礼仪辅佐国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其以雍次子裕袭爵为醴陵侯,以明著旧勋。
|
但他的爵位后继无人,朕非常痛惜,现以他的次子顾裕继承爵位,为醴陵侯,以表彰顾雍过去的功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邵字孝则,博览书传,好乐人伦。
|
顾邵,字孝则,博览群书,喜好品评人物。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Subsets and Splits
No community queries yet
The top public SQL queries from the community will appear here once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