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stringlengths
2
7
url
stringlengths
38
43
title
stringlengths
1
91
text
stringlengths
2
152k
477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772
大报国慈仁寺
大报国慈仁寺 大报国慈仁寺,俗称报国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在广安门内大街路北。 经考证报国寺始建于辽代;明代塌毁,成化二年(1466年)重修,改名慈仁寺,俗称报国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更名为大报国慈仁寺。曾有七进院落,七层殿堂,后有毗卢阁,为当时北京南城最大庙宇。1900年因义和团在此寺设坛,被八国联军用炮轰毁。现全寺已修整一新,辟作“报国寺文化市场”,成为中国收藏活动著名的聚集地。 明清之际学者顾炎武(字亭林)在北京时曾住该寺西院。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改西院为顾亭林祠。如今在各种古旧书籍、钱币邮票、古玩首饰等的商摊中,祠堂已不可见,只余《顾亭林先生祠记》和《重建顾亭林先生祠记》两块碑文记载当年旧事。 目前每周四为报国寺文化市场交易日。
477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773
顾亭林祠
顾亭林祠 顾亭林祠是为纪念明清之际著名学者顾炎武的而建造的祠堂。现中国境内共有多处顾亭林祠,其中著名的有北京报国寺顾亭林祠、南京夫子庙顾亭林祠。 另外,陕西华山也有顾炎武晚年的故居—顾庐;江苏昆山亭林公园内有顾亭林纪念馆,昆山千灯镇有顾炎武故居(江苏昆山为顾炎武的家乡)。 顾亭林祠在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路北报国寺西院,顾炎武在北京时曾住于该院。该祠由何绍基、张穆等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集资修建。1900年曾被八国联军轰毁,后张之洞改修昭忠祠。1921年王式通等重修。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坐落于南京夫子庙附近的治山上。
477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778
牛街礼拜寺
牛街礼拜寺 牛街礼拜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牛街18号,是北京市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世界著名清真寺之一。牛街礼拜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牛街礼拜寺始建于辽朝统和十四年(996年),由阿拉伯学者纳苏鲁丁(那速鲁定)创建。《北京牛街冈儿上礼拜寺志》(简称《冈志》)记载: 根据《北京牛街冈儿上礼拜寺志》和《古教西来历代建寺源流碑文总序略》记载,牛街礼拜寺始建于宋、辽时期,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扩建,明朝正统七年(1442年)整修。明朝成化十年(1474年),都指挥詹升题请命号,明宪宗赐名“礼拜寺”,故而该寺有“明寺”之称。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再度大修,在寺门棚面悬挂横额“敕赐礼拜寺”。民国十年(1921年)重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55年人民政府拨款全面修缮。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关闭。1979年到1980年,人民政府拨款重新贴金并油饰彩绘。1980年,牛街礼拜寺重新开放。1996年牛街礼拜寺进行千年纪念修缮工程。2003年,北京市投资千万元人民币再度修缮。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1966年8月22日,二百多名回族学生来到牛街礼拜寺造反,学生们向阿訇宣布了四条命令:“一、交出全部古兰经;二、不许进行迷信活动;三、劳动改造;四、不许穿长袍马褂。”后来,北京更有“消灭伊斯兰教革命战斗队”提出了“彻底消灭伊斯兰教”的口号,随即被制止。1966年9月15日,周恩来接见西安学生时说:“北京大字报贴了很多,有的我们是不同意的,例如《为彻底消灭伊斯兰教而斗争》的大字报……” 1988年1月13日,牛街礼拜寺被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春风胡同11号的“礼拜寺后院”是西城区普查登记文物。牛街礼拜寺对公众开放参观。 1957年9月29日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达浦生、张杰,中国回民文化协会副主任白寿彝来到牛街礼拜寺举行穆圣诞生1430周年纪念。 1987年,世界宗教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穆斯林在牛街礼拜寺参加了“首都穆斯林为和平祈祷”大型宗教活动。1995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在牛街礼拜寺举行中国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祈祷和平大会。1996年8月16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联合在牛街礼拜寺和东四清真寺举行和平祈祷活动。 来华访问的伊斯兰教国家政要很多都曾来牛街礼拜寺访问,例如伊朗总统(现为该国最高领袖)哈梅内伊(1989年5月10日)、拉夫桑贾尼、哈塔米,沙特阿拉伯王储阿卜杜拉(1998年),科威特王储,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端古·贾阿法、苏丹·萨拉赫丁,巴基斯坦总统伊沙克·汗(1990年9月21日主麻日),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总统艾尔沙德(1990年6月29日),印度尼西亚总统瓦希德(1999年12月),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2002年2月7日),科摩罗总统阿扎利及夫人(2003年6月19日)、桑比及夫人(2006年11月1日)。 2008年5月18日,伊朗总统顾问穆斯特法维参观了牛街礼拜寺,在和牛街礼拜寺阿訇会谈时表示,伊朗愿帮牛街礼拜寺修复历史悠久的《古兰经》手抄本。 牛街礼拜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建筑集中对称,采用中国古典砖木结构,细部带有阿拉伯建筑装饰风格。主要建筑为望月楼、礼拜殿、碑亭、宣礼楼、讲经堂、沐浴室、对厅等等。 从清朝同治年间到21世纪初,牛街礼拜寺主持教务的阿訇先后有:王崇明、洪宝兴、刘启、王浩然、高兴、达浦生、李八爷、王友三、李云亭、杨建铭、王瑞兰、王振海、王连钰、张谦、管华庭、金振海、杨明远、安士伟、陈广元、闻省三、石昆宾、王连仲、薛天利等人。
478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782
格式塔学派
格式塔学派 格式塔学派(德语:Gestalttheorie)是心理学重要流派之一,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又称为完形心理学。由马科斯·韦特墨(1880-1943)、沃尔夫冈·苛勒(1887-1967)和科特·考夫卡(1886-1941)三位德国心理学家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意即「模式、形状、形式」等,意思是指“动态的整体(dynamic wholes)”。 格式塔学派主张人脑的运作原理是整体的,“整体不同于其部件的总和”。例如,我们对一朵花的感知,并非纯粹单单从对花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感官资讯而来,还包括我们对花过去的经验和印象,加起来才是我们对一朵花的感知。 马科斯·韦特墨(1880-1943)、沃尔夫冈·苛勒(1887-1967)、科特·考夫卡(1886-1941)和库尔特·勒温(1890年9月9日-1947年2月12日)。 20世纪早期理论家,如考夫卡、韦特墨和苛勒(Carl Stumpf的学生) 有以下理论原则: 方法论原则: 格式塔体系的关键特征是整体性、具体化、组织性和恒常性。 整体性(emergence)的论据可见于“狗图片”的知觉,图片表现一条达尔马提亚狗在树荫下的地面上嗅。对狗的认知并不是首先确定它的各部分(脚、耳朵、鼻子、尾巴等等),并从这些组成部分来推断这是一条狗,而是立刻就将狗作为一个整体来认知。 具体化(Reification)是知觉的“建设性”的或“生成性的”方面,这种知觉经验,比起其所基于的感觉刺激,包括了更多外在的空间信息。例如,图形A可以被知觉为三角形,尽管在事实上并未画三角形。图形C可以被视为三维球体,事实上也没有画三维球体。 「组织性」(Multistability或「组织性知觉」multistable perception)是趋势模糊知觉经验,不稳定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解释之间往返。例如左图所示「内克尔立方体」和「鲁宾图/花瓶幻觉」。 恒常性(Invariance) 知觉认可的简单几何组件,形成独立的旋转,平移、大小以及其他一些变化(如弹性变形,不同的灯光和不同的组件功能)。例如图例'A'在图中都立即确认为相同的基本形式,立即有别于'B'的形式。在弹性变形的'C',描绘时使用不同的图形元素,如'D'类。 产生「具体化」、「多重稳定性」、「不变性」和「不可分模块单独进行建模」,它们是不同方面的统一机制。 格式塔学派最基本的规则是蕴涵律(Gesetz der Prägnanz),
478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787
工业工程学
工业工程学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和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是研究如何分析复杂系统并建立抽象模型从而改进系统的学科。与传统工程学及数理学科不同,这一领域的重点在于研究决策者(人)在复杂系统中的作用。传统上,工业工程师的工作集中在设计、执行、评估和改进集合人力、资金、信息、知识、厂房、设备、能源、物料和流程的制造业生产系统。近年来更多的工业工程师投身到诸如物流、信息、金融、医疗、服务、研发、国防等等众多产业当中从事系统分析与改进工作。简短的说,工业工程师能在任何领域当中发挥作用。工业工程师在获得工业工程学位之前也往往拥有数学、统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或其他工程学位。工业工程师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理性化地处理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复杂交互作用,从而解决产业系统中的重大管理问题和优化系统。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帮助工业工程师能够应对更为复杂的问题。这些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远发展有著深远意义。 美国工业工程师学(AIIE)在1955年对工业工程做出定义:工业工程是综合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技能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对人员、物料、信息、设备和能源组合而成的综合系统进行设计、改进和实施,并且对系统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估。 在精益制造系统中,工业工程师致力于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对时间、经费、材料、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浪费。他们使过程更加有效率,产品质量稳定并且更容易制造,产量得到提高。 同大多数工程学科非常专业化的应用领域不同,工业工程在几乎每一种产业中都有广泛应用。例如如何缩短在主题公园前排起的长队,优化操作方法,全球货物派送(供应链管理),制造更加价格低廉并且可靠的车辆等。 工业工程这一名称很容易招致误解,起初,工业工程名为科学管理,而在现在,韩国等国家工业工程被称作产业工程,这更符合它现在的应用范围。它最初被应用于制造业,然而现在,它已经在其他相关的服务和产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工业工程的也往往被称作、系统工程和工程管理等等。 一个工业工程师的专业包括以下元素的部分或者全部。仅仅接受过有限教育或者实践经验有限的应用者可能只熟悉以下的少数类型。 运筹学(包括:优化学与数学规划,优化算法,系统仿真,随机过程,马尔可夫链和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排队论,存储论,决策分析,博弈论 等),管理科学,决策科学,人工智能,概率和统计方法,预测学,系统集成,系统工程,大系统控制理论,工业战略管理,生产系统,运作管理,价值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交通运输系统,服务管理,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管理,品质工程和管理,可靠性工程,六标准差改善方法论,精益制造,再造工程与流程改进,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工程与管理,知识管理,数据挖掘,工程经济学,组织系统工程,蒙地卡罗模拟法,制造系统EMS,厂房设计,仓储管理,工作空间设计与设备管理,人因工程学 ,失效模式分析(FMEA),实验设计(DOE),作业管理(OM),资料探勘,高等统计作业法,同步工程,类神经预测法,运输规划,数位人体模型,生物力学,制程能力分析,统计推论与应用,CAD/CAM,文件/知识管理,应用机率,系统化创新工程,资料挖矿,计算金融学、微电脑应用,演算法与应用等等。 工业工程学士学位通常要求学生在修完基础学科(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数学(微积分、工程数学、概率、统计、微分方程、积分方程与数值分析等),和基础工程学科(力学、热学、电学、磁学等)后研修以下课程: 价值工程是基于如下命题:在任何复杂的产品中,80%的顾客只需要20%的功能,通过集中于产品研发,人们可以为市场主体制造更加优良的产品,同时使用较少的成本。当顾客需要更多功能的时候,这些功能作为可选配件提供。这个措施在工程作为主要成本的复杂的机电产品,例如电脑打印机中非常有用! 为了减少一个计划的工程和设计成本,经常把总体分解成各种可以一次设计和制造完成并且对很多相似产品都可以适用的零部件。例如,一个典型的磁带播放机有一个使用精密注射铸造制造而成的磁带卡座,这是由小工厂制造生产并检验,并且提供给比其大得多的公司作为零部件的。这个卡座的工具设计成本被大量不同型号的产品平均,其他的产品只需要设计出合适的安装位置就可以了。
479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794
9月23日
9月23日 9月23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66天(闰年第26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99天。
479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796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在伊拉克方面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伊朗则称为被迫之战()、神圣抗战()、伊拉克入侵战争或伊朗革命战争,是发生在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反舰导弹等当时最先进武器,但同发达国家主导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壕沟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没有武装的平民(包括儿童老人)在狂热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这与士兵在紧急征召之下入伍,缺乏操作现代设备训练、领导人指挥不当以及武器装备配件不足,难以维修、保养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在战争中也出现用直升机打直升机、用防空导弹打小艇的新战术,在袭船中和袭城战中双方大量使用先进反舰导弹与地对地导弹,这场战争也揭示战争动员在现代战争中之重要。 两伊战争的起因纷繁复杂,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边境纠纷;既有两伊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有国际影响的推动作用;既有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仇恨,也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问题有关。但总的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边境纠纷、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为边境纠纷。 两伊边界长1200多公里,领土争端是两国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两伊战争爆发前的阿拉伯河界线问题是战争的主要导火索。 阿拉伯河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内汇合而成,下游约100公里长的一段为伊朗伊拉克两国界河。1847年,当时统治伊拉克的鄂图曼帝国和当时的波斯王国签订的协议中,阿拉伯河以波斯一侧的浅水区域为界,也就是鄂图曼帝国掌握着大部分的水域。1913年,双方计划重新划分国界,但因一次世界大战而取消。至1937年,已脱离鄂图曼帝国独立的伊拉克与伊朗签订的协议,又将国界画到了河面上主要航线的中间位置,也就是两国各分一半。 1975年3月15日,在阿尔及利亚总统的斡旋之下,双方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协议将国界确定为阿拉伯河中央。 由于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进出波斯湾的出海通道,对伊拉克十分重要。伊拉克认为,要将阿拉伯河水道与伊朗平分是对伊拉克大大不利,更认为阿尔及尔条约为不平等条约,并于开战前的9月17日撕毁条约。此外,波斯湾上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也是两国争执的对象。这些岛屿原本归英国所有,1960年代之后英国将其控制权交给沙迦,但沙迦与其他国家组成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尚未独立,不能在这些区域建立实际的控制。1971年11月英军撤走后,伊朗便出兵占领了这些地区。 这些岛屿靠近霍尔木兹海峡,伊朗占领这些岛屿后扩大了其在海峡地区的控制能力,引发了伊拉克的担忧。伊拉克认为伊朗应将这些岛屿归还给阿联酋。 伊朗和伊拉克都为伊斯兰国家,信奉伊斯兰教。伊朗的伊斯兰教徒以什叶派为主,伊拉克虽然也是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但掌握国家政权的却是逊尼派。伊朗革命胜利后,其伊斯兰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号召伊拉克民众推翻萨达姆政权。由于霍梅尼曾被流放在伊拉克,在当地什叶派穆斯林中有不小威望,他的号召对萨达姆统治构成一些麻烦。什叶派穆斯林聚集的伊拉克南部爆发反政府武装骚乱事件。这增添萨达姆对他的个人仇恨。而历史上,伊拉克为什叶派发源地,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伊朗什叶派不满伊拉克逊尼派大权在握,同样令他们不满意的还有伊拉克并非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并不像伊朗那样重要。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暗中支持伊拉克,间接加强了萨达姆入侵伊朗的信心。 伊朗人口主要由波斯人组成,而伊拉克及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为阿拉伯人占多数。两族人民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大大小小的冲突,积累了不小的宿怨。而两个民族在对方国内则互为少数民族,利益得不到足够保障。例如伊朗西部的胡齐斯坦省,是伊朗境内阿拉伯人的主要聚集区。历史上,该省曾归属于鄂图曼帝国的伊拉克行省。这一地区的阿拉伯人也曾多次反抗伊朗统治,追求民族独立。 而这一地区也是伊朗主要的石油和粮食产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此外,伊朗和伊拉克国内均存在作为少数民族的库尔德人,两国也都支持着对方的库尔德人取得民族独立以造成国家分裂。 另一方面,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后,许多原先效忠王室的优秀军官被清洗,军队整体素质大幅下降。军队内部整肃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 而伊斯兰革命的去西方化也使得西方世界对新兴的伊朗政权没有好感。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如果能够占领阿拉伯河下游地区,进而打击尚不稳定的伊朗政权便可能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 于是在1980年9月22日,与伊朗存在诸多历史矛盾的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与美国断交的时机,选择了阿拉伯居民聚集、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胡齐斯坦省,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两伊战争地面战争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0年9月战争爆发后开始到1981年9月伊朗展开阿巴丹反击战为止,这一阶段伊拉克陆军入侵伊朗,战争多在伊朗境内进行。第二阶段,从1981年9月到1984年3月伊朗数次攻击结束为止,这一阶段伊朗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完成了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变,将战役从伊朗境内转移到伊拉克境内,一度威胁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第三阶段从1984年4月直到战争结束,双方互有攻守,地面战场基本保持僵持,战争成为了消耗战。 伊朗的国土面积为160万平方公里,1979年时人口为3600万,GDP为860亿美元。伊拉克国土面积则为43万平方公里,1979年时人口为1300多万, GDP为390亿美元。 伊朗的战争潜力要强于伊拉克,但因为经历了伊斯兰革命,军队力量遭到清洗,特别是有经验的军官损失严重。同时,由于两国之间不断的边境摩擦和长久以来的矛盾,双方都预见到了迟早会爆发战争,进行了战争准备。将其部分飞机转移到邻国境内,对军用机场加以伪装和隐藏。除了军事力量调动外,伊拉克还在8、9月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访问,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沟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还和苏联进行了联系以期获得其支援。另一方面却向国际社会宣称不愿发生战争,麻痹伊朗。伊朗也同苏联进行了沟通,缓和双方关系,用石油换取武器。此外,伊朗还将飞机转移至国内的纵深机场,对破损飞机进行了紧急抢修。 虽然普遍认为伊拉克在1980年9月22日发动战争,但实际上4月开始,两伊之间边境冲突就未曾平息。4月5日,因伊拉克副总理、外交部长阿齐兹被一名伊朗籍人炸伤,萨达姆·侯赛因总统指责伊朗策划一系列袭击事件。随后,双方互相指控、驱逐对方外交官并驱赶侨民,两国关系趋于紧张。4月7日,两国边界冲突,双方军队处于戒备。4月8日,萨达姆表示谁企图打伊拉克,就「砍断他的胳膊」。4月9日,霍梅尼表示决心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将其领导人抛进「历史垃圾堆」。双方出动空军、地面部队在席林堡等处互有攻守。在为袭击事件遇难者举行仪式中又发生手榴弹袭击。伊拉克将境内伊朗人驱逐出境。9月,双方边境冲突已经上升到相互炮击阶段。9月17日,萨达姆正式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阿拉伯河归伊拉克所有。之后,伊拉克便对阿拉伯河上航行船只严加检查,同伊朗冲突加剧。9月22日中午,萨达姆下令对伊朗发动威慑性进攻,试图将伊朗空军在地面上摧毁。约80架米格-21、米格-23及苏-22从伊拉克向伊朗境内袭去,他们的目标为伊朗境内十余个空军基地。以此为开端,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正式开始。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向伊朗发动空袭,并没有对伊朗空军造成实质打击。伊拉克空军所制定首要攻击目标为飞机场、油库及弹药库,加上出动空军数量不足,飞行员缺乏经验,导致攻击地面飞机时几乎无弹药可用。同时,伊拉克飞机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没有对目标实施轮番多次攻击。所以只有少量的伊朗战机被摧毁。当天下午,便有伊朗战机升空拦截返航的伊拉克飞机。晚些时候,伊朗空军还派遣飞机进入伊拉克境内进行了还击。 空袭完成之后,伊拉克在第二天(1980年9月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进攻。北路一个师目标为克尔曼沙汗省的席林堡及巴格达至德黑兰的高速公路;中路目标为梅赫兰;南路为攻击重点,伊拉克在这里集结4个师,越过阿拉伯河攻入胡齐斯坦省内的阿巴丹和石油重镇霍拉姆沙赫尔等地。其中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战事最为激烈,最初在此进攻的为伊拉克第6装甲旅、第26装甲旅和31装甲旅一个营。伊朗民兵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用反坦克火箭筒和105毫米榴弹炮暂时阻挡住伊拉克的坦克攻势。然而他们缺乏弹药,有时只能以反坦克手榴弹和自制莫洛托夫燃烧瓶来对付伊拉克坦克。9月24日,双方互攻石油设施。9月26日,伊拉克军队攻占席林堡。双方在霍拉姆沙赫尔激战。两国海军还在霍尔木兹海峡海战。9月27日,双方军队激战,当晚伊拉克军队开进伊朗最大石油产区阿瓦士。10月14日,伊拉克陆军攻入霍拉姆沙赫尔城内,战斗转入巷战阶段。10月26日早晨,伊拉克人基本占领这座城市。之后,伊拉克开始巩固北方被占领地区防守力量,调集力量包围阿巴丹,准备拿下这个重要石油城市。此时伊拉克陆军深入伊朗境内达80、90公里,占领近2万平方公里伊朗领土。伊拉克的攻势使伊朗意识到局势紧急,在前线指挥的总统阿伯尔哈桑·巴尼萨德尔下令将一些效忠国王的军官释放出来支援战斗。11月3日,伊拉克坦克部队抵达阿巴丹,但是伊斯兰革命卫队在空军支援帮助下将他们阻挡在城外,霍拉姆沙赫尔惨烈的巷战使得伊拉克军队不敢轻易进入市区。他们选择包围城市,切断其供给以迫使守军投降,而伊朗则在夜间通过小船向城中军民运送支援。 同时,伊朗方面成立了最高防务委员会,征召志愿者走上战场。胡齐斯坦省内的阿拉伯人也并未像原先预料的那样积极支持伊拉克部队。进入伊朗国内的伊拉克军队供给吃紧、进攻势头受阻,除南线外其他地区都处于防御状态。而在空中,伊朗飞机时常进入伊拉克境内空袭城市和空军基地。 1981年1月之后,伊朗以毛拉、伊斯兰卫队和正规军组成的混合军队向伊拉克军队实施局部反攻,虽然未取得很大进展,但鼓舞了士气。9月,伊朗在阿巴丹附近聚集了近10万人的部队,发动阿巴丹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该城的包围。之后,伊朗在各条阵线上发动进攻,战场局势逐渐被伊朗人取得。 1982年3月,伊朗在精心准备之后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集中革命卫队和正规军,在战场中部攻击了舒什特尔的伊拉克军队,切断了南北两路伊拉克军队之间的联系,并在一周的时间内重创了2个伊拉克师,收复许多失地。 4月20日,伊朗又发动了一系列相互呼应,以夺回霍拉姆沙赫尔城为目标的攻势。5月末,伊朗收复了霍拉姆沙赫尔城。6月10日,伊拉克单方面停火并提出停战建议,但遭到伊朗拒绝。6月20日,伊朗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开始向国内撤退。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大致恢复战前状态。 伊拉克求和后,伊朗提出了苛刻的停战条件,实际上等于想将战争继续下去。1982年7月13日,伊朗展开斋月攻势,发动第77步兵师、第82装甲师一部、革命卫队第7师以及巴斯基民兵等。集中10万各种军事力量,兵分两路,向伊拉克南部重镇巴士拉发动猛烈进攻。在进攻巴士拉的战役中,伊朗曾利用包括儿童在内的无武装群众发动人海冲锋,为装甲部队清空雷区。 而退守国内的伊拉克军队由于收缩了阵线,供给有了保障,同时正确估计了伊朗军队的攻击方向,组织了有效的阻击和稳固的立体防线。因此伊朗军队的进攻并未取得多少进展。 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但未能攻下巴士拉。在1982年中,双方的空军力量发生了变化。伊朗空军的美式战机由于得不到零件维修,数量开始减少。而伊拉克不仅重新打开了和苏联的交往扩充了自己的苏式战机,还从法国得到了幻影F1式战斗机和直升飞机。 因而在两伊的地面战中,伊朗部队开始逐渐体会到缺乏空军支援的苦果。1982年秋天,伊拉克国内的什叶派穆斯林受伊朗进攻的鼓动,在德黑兰成立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但却没有支援攻入伊拉克境内的伊朗部队。 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除了坦克之外,伊拉克还出动了米-24等武装直升机攻击伊朗军队。伊拉克方面还声称曾在10月27日用米-24击落过伊朗空军的F-4战机。 伊拉克的米-24还数次同伊朗的AH-1武装直升机交火,创造了用直升机打直升机的战例。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以曙光、曙光一号至六号命名的一系列小规模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但其南部的石油产区马季农岛和一些边境地区被伊朗占领。其中,在曙光二号攻势期间,伊拉克首次大规模使用包括芥子气在内的多种神经毒气。事实上在战争初期,伊拉克就曾小规模的使用过催泪瓦斯等毒气。 伊拉克释放毒气的方式主要为毒气炮弹和空投毒气炸弹。曙光五号战役中伊拉克还利用直升机将毒气撒布在沼泽地中,使数千名伊朗士兵中毒。联合国随后的调查证实伊拉克使用了化学武器。 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从1984年3月开始的,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地面战线基本僵持不动。为了打破僵局,更为了打击伊朗经济力量,伊拉克开始利用其逐渐强大的空军力量发动袭船战。袭船战是主动攻击对方油轮和货轮,以打击对方经济力量的战争形式。包括世界上最大船只诺克·耐维斯号在内的许多舰船都在两伊所进行的袭船战中受损。末期,袭船战还使得美国为保护石油运输而介入了战争。 1984年3月27日,伊拉克空军使用飞鱼导弹攻击了哈尔克岛附近的一艘巴拿马油轮。而伊朗空军在第二天就予以报复,袭击了一艘科威特油轮。 此后,两国之间展开了以袭击对方及进出对方港口的中立国油轮为目标,从而削弱对方经济实力的油轮战。双方主要使用飞机携带反舰导弹攻击对方油轮。伊拉克空军主要使用幻影、超黄蜂直升机搭载飞鱼导弹,后期还使用过轰-6搭载C601反舰导弹。伊朗则主要用F4战机搭载小牛导弹。双方也都零星使用过火箭弹及炸弹攻击。 但所有的这些攻击效果都并不理想,大多数船只只是被击伤或搁浅。1985年2月14日,首次有船只在袭船战中被击沉,这是一艘被伊拉克空军击沉的利比里亚油轮。 因为伊拉克的石油输出大多依靠管道,加之伊拉克空军在战争中后期的力量强于伊朗空军,因而损失小于伊朗。伊朗便将其袭击目标升级为支持伊拉克的其他海湾国家。袭船战升级之后,石油输出大国科威特损失严重,于是便向联合国安理会成员申请护航保护。1987年6月之后,美国海军以为科威特油轮护航为由介入两伊战争,苏联也向海湾地区派遣了舰队。之后伊朗开始用小艇攻击美国护航船只并在波斯湾布设水雷以阻挠美军护航。为报复伊朗布雷和袭击油轮的行动,美军曾发动过多次军事行动攻击伊朗布雷艇和具有军事意义的海上石油平台。 其中,在祈求螳螂行动(Operation Praying Mantis)中,美国海军使用标准型防空导弹成功攻击了伊朗海军的快艇。 在两伊战争将要结束前的1988年7月3日,还发生了美国海军巡洋舰文森斯号击落伊朗民航客机的事件。 至战争结束,共有约400艘船只在袭船战中被袭击。 除了袭击油轮外,伊拉克还曾在1985年8月15日袭击了伊朗的哈尔克岛,该岛为伊朗原油加工、储存基地。这次进攻的目的同样为打击伊朗石油加工能力,削弱其经济实力。伊朗方面则以空袭伊拉克的基尔库克和摩苏尔油田作为报复。 1985年,伊拉克空军除了袭击伊朗石油设施外,还展开了空袭对方城市,动摇伊朗民众战争意志的行动。3月初,伊拉克出动百余架飞机,对伊朗境内三十多个城市予以空袭。3月4日,伊朗便出动飞机空袭了巴格达。 1986年2月,地面战场终于又出现了新的动向。由于伊朗方面感到获得了国际援助的伊拉克实力开始增长,而自身经济力量经受不住长期战争的消耗,于是便蓄积力量,打算发动大规模攻势迅速结束战争。9日,为纪念伊斯兰革命胜利7周年,伊朗组织3万多士兵,发动曙光八号攻势,强渡阿拉伯河,占领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产区法奥半岛。 由于时值雨季,道路泥泞交通不便,虽然伊拉克大规模使用了化学武器,向占领法奥半岛的伊朗军队空投了芥子气和神经毒气弹。但伊朗军队较之前相比有更充分的对付化学武器的经验。 而伊拉克装甲部队调动受阻,未能及时组织防御。24日,伊朗又向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聚集的马里万区发动曙光九号攻势,一旦该地区被攻克,伊拉克仅存的石油产区基尔库克油田就将受到威胁。 及时组织力量守住这一地区后,伊拉克军队在5月中攻占了伊朗中部的梅赫兰,试图用该地区同伊朗交换法奥半岛。伊朗方面则在7月发动了卡尔巴拉1号攻势,夺回了梅赫兰。1987年1月9日,伊朗发动了一次经过精心准备的大规模行动,近20万人参战的卡尔巴拉5号攻势。 虽然萨达姆亲临前线指挥,伊朗军队还是突破了伊拉克苦心经营的巴士拉外层防御圈,接近了巴士拉城。伊朗的炮兵用重炮轰击巴士拉城,伊拉克则派飞机轰炸伊朗的德黑兰及圣城库姆等地作为报复。2月26日,在付出近10万人伤亡的代价后,仍未攻下巴士拉的伊朗军队结束了卡尔巴拉5号攻势。 在1987年剩下时间中,伊朗还在北部和中部战线发动了一系列未见成效的攻势。伊拉克宣称伊朗在战斗中使用了化学武器作为报复,但这一方面的证据并不充分。 为了促成伊朗谈判,伊拉克在1988年中发动了导弹袭城战。1988年2月27日,伊拉克飞机轰炸了德黑兰南郊的炼油厂和发电厂。伊朗军队则在第二天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射了飞毛腿弹道导弹。早有准备的伊拉克方面宣称,伊拉克将会用更多的导弹对伊朗予以回击。3月2日,伊拉克便向伊朗发射了在飞毛腿导弹基础上改装的侯赛因弹道导弹。 从这一天至4月5日,伊拉克的主要目标为德黑兰,攻击强度也很高,最多的时候一天之内就发射了11枚导弹。而伊朗方面则较为被动,目标多选择巴格达和巴士拉。之后伊拉克攻击势头放缓,每天象征性地发射一两枚导弹,目标也多选择德黑兰周边的城市。导弹袭城战在4月21日结束,伊拉克发射了近200枚导弹,伊朗也发射了七十余枚,双发的导弹战使得许多建筑物被毁,大量百姓流离失所。 1988年3月13日开始,伊朗又在伊拉克北部的苏莱曼尼亚省首府苏莱曼尼亚城联合当地库尔德反政府武装,发动了一系列攻势,占领数座伊拉克边境城市。为了根除库尔德武装力量,伊拉克在3月16日派遣了14架米格和幻影飞机,对库尔德人聚集的哈莱卜杰发动了化学武器攻击。这场化学攻击导致了3000名以上平民死亡,近万人受到伤害。 1988年4月17日,伊拉克陆军联合共和国卫队,发动了旨在收复法奥地区的斋月攻势。由于伊朗准备不充分,防御薄弱,伊拉克在两天内就拿下了这一地区。这之后的伊拉克军队乘胜追击,在5月和7月又发动了一系列攻势,收复大片失地,并攻下了伊朗中部城市代赫洛兰。7月16日,伊拉克主动撤出这一地区,并在第二天向伊朗表示了停战的愿望。 第二天,伊朗总统哈梅内伊宣布接受联合国598号决议。8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宣布两伊将于8月20日开始全面停火。至此,两伊战争宣告结束。 在两伊战争初始阶段,联合国就为调停战争而做出了努力。1980年9月26日联合国就召开了会议并通过了促使两国停战的决议。1982年伊拉克单方面停火并撤军后,联合国在7月12日通过了514号决议要求双方停火。联合国秘书长还曾派遣特使先后5次在两伊之间进行停火协调。 但伊朗方面认为联合国没有惩罚战争发动者伊拉克,应该由其向国际承认侵略罪行并向伊朗支付战争赔偿,因而拒绝接受这一决议。除了联合国外,伊斯兰会议组织、不结盟运动也就两伊之间的停火做出过努力,伊斯兰会议组织成立了以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为主席的调解委员会。伊拉克在82年3月进攻受挫后,向调解委员会表达了同意阿尔及尔协议,愿意就阿拉伯领土权问题重新谈判而后进行撤军的意向,但伊朗不同意这一建议,同时坚持先撤军后谈判的原则。6月,由塞内加尔外长和几内亚外长各率领一个代表团分赴伊拉克和伊朗邀请两国领导人至麦加谈判但未得到答复。伊斯兰会议组织甚至还建议成立伊斯兰团结基金会为双方重建家园,而伊朗方面则认为应该由伊拉克支付赔偿。 在战争中表现出中立的土耳其以及曾为两伊做出过调解的阿尔及利亚也希望能促进双方谈判,也未产生实质结果。阿尔及利亚外交部长还在赴伊朗调解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身亡,这架飞机很有可能是被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5击落的。 1984年3月联合国还就伊拉克对伊朗所进行的化学攻击做过调查,调查证实了伊拉克使用了芥子气和塔崩等化学武器。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1988年5月9日,联合国又通过了希望战争双方停止使用化学武器的第612号决议。 但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双方虽然停止了战争,但在阿拉伯河分界等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争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 虽然有许多爱好和平的国际组织或国家参与调解两伊之间的战争,但也有一些国家或明或暗地在战争中给予一方乃至双方支援,从而间接促成战争伤害增大。 总体上说,西方各国和阿拉伯国家由于担心伊朗的伊斯兰革命扩张,大多在政治和经济上支持伊拉克,如埃及、约旦、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后两国在战争期间向伊拉克贷款数百亿美元,以供其购买武器装备。 虽然未向伊拉克提供军队、武器,但是伊拉克所购买的苏式武器大多是经阿拉伯国家中转的,伊拉克在战争初期也曾为躲避伊朗空袭将国内的飞机转移至临近阿拉伯国家的机场。 但也有阿拉伯国家如叙利亚和利比亚支持伊朗。前者是出于对伊拉克的仇恨与矛盾。叙利亚的执政党与伊拉克执政党同为阿拉伯复兴党,但两党自1968年在诸多问题上出现分歧,叙利亚还担心伊拉克影响其在海湾地区的威望。同时,两国还在幼发拉底河水权、伊拉克石油管道过境费等经济问题上产生了纠纷。 利比亚因穆阿迈尔·卡扎菲和海珊的私怨,在1980-1987年支持伊朗,但1987年秋,格达费不满伊朗在当年挑起麦加骚乱事件,转而支持伊拉克。 以色列同样因为敌视伊拉克而支援伊朗,同时也希望伊朗能因此对居住在伊朗的众多犹太人加以保护。 在两伊战争期间,以色列还趁乱-{}-发动了巴比伦行动,轰炸了由法国援建的伊拉克核反应堆。 另外一些在外交上相对比较孤单的国家如阿根廷、南非、朝鲜等国支持其外交伙伴伊朗。 这两个发展中国家自身军工实力欠缺,使用重型武器主要来自其他国家。比如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战争中出于多方原因均向双方出售了武器。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是两败俱伤。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状态。事实上战争的结果是两国战平,但双方都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伊拉克建造了包括胜利之手在内的一系列纪念碑。伊朗常在两伊战争爆发日举行阅兵仪式,纪念自己抵挡了侵略者并展示武装力量。 两国具体的伤残人数难以统计。伊拉克承认伤亡人数为35万人,另有6万人被伊朗俘虏。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伊朗宣称死亡30万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 然而外界估计因两伊战争而产生的伤亡可能接近了100万。两国之间的战俘交换问题也久拖不决,还有许多战死的伊拉克及伊朗士兵的遗体无法辨认,或是不能被运回国内。数以万计的战斗人员和平民不知去向。 是次战争令两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军费开支接近2千亿美元。不仅花光其原有的外汇储备,还欠下了许多外债。战争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千亿美元,在袭船战中双方的经济设施都遭受破坏,特别是油轮、石油加工厂、石油运输管道和油田,严重打击两个依赖石油的海湾国家在战时的外汇收入。其战前石油产量,伊拉克1979年中平均每天出口约350万桶原油,到袭船战开始后,几乎只能依靠北部一条穿过土耳其的石油管道每天出口60万桶。至1987年,这条管道的出口量提升到90万桶,总出口量大约在每天一百多万桶。至1990年6月,石油生产恢复至战前水平。 伊朗1979年每天可出口石油380万桶,战争期间平均每天出口200万桶,至1989年出口能力提升到每天400万桶。 不仅原油输出受到影响,双方炼油厂也在空袭中遭到破坏,成品油生产减少。导弹袭城战破坏了双方的城市,双方重建费用将会达到上千亿美元。 除了建设基础设施外,对伤亡军人的赔偿、安抚也是个不少的开支。 伊拉克因此也背负了大量的债务,拖欠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近800亿美元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海珊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伊拉克还向巴黎俱乐部中许多成员借了债,不过数额相对较少。 因为伊朗的收入较伊拉克为多,伊朗能够获得的武器来源少,同时还常常依靠其人数优势而非装备数量取胜,因此花在购买武器上的钱比伊拉克少。伊拉克受到的经济损失要比伊朗大,战后的1989年伊朗全年GDP为1140亿美元,伊拉克则为480亿美元,两者差距比开战前又拉大了一些。 伊拉克正规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百万人,退伍军人或面对失业问题。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受到重大打击,或影响两国关系。对伊朗而言,两伊战争加强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霍梅尼政府的威望。由伊朗伊斯兰革命所引发的若干问题,在伊拉克入侵时已得到缓解,政府能够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联合国认定在海湾战争中战败的伊拉克,是战争发动方。伊拉克对科威特付出的代价,多过赔偿给伊朗。直到2010年伊朗还在要求伊拉克赔偿两伊战争时期的损失。因此,伊拉克的重建工作显得遥遥无期。 1988年8月,伊朗成立重建政策委员会,修订了从1989年开始的5年发展计划。重振经济、工业,修复阿巴丹等地的炼油厂,加紧胡齐斯坦省和近海地区的石油勘探开采,建设更多的油气加工厂。另外就外交政策方面,调整了霍梅尼所采取的“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的思想,缓和了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尽管如此,伊朗依旧遇到粮食缺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经济问题。
479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797
巴勃罗·聂鲁达
巴勃罗·聂鲁达 内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笔名巴勃罗·聂鲁达(,),智利外交官与诗人,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聂鲁达出生于智利中部的小镇帕拉尔,父亲José del Carmen Reyes Morales是一位铁路工人,母亲Rosa Basoalto de Reyes是一名小学教师。聂鲁达出生不久,他的母亲因严重的肺结核去世,两岁时聂鲁达随父亲搬迁至特穆科城,在那里,他的父亲与一位女士(Candia Marvedre)结婚。聂鲁达很爱他的继母,在他以后的诗作中有很多篇幅是献给这位母亲的。 聂鲁达10岁时就开始写作诗歌,1916年他遇到其生命中第一位启蒙老师,智利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加夫列拉在聂鲁达的文学创作上给了他很多鼓励,1971年,当聂鲁达获诺贝尔文学奖时,他表示这个奖应该属于加夫列拉。13岁时,聂鲁达在《明日》(La Mañana)杂志上刊登了其第一篇文章。1920年,聂鲁达开始在塞尔瓦奥斯塔尔杂志上刊登短文和诗,为了避免引起父亲的不满,他以自己仰慕的捷克诗人扬·聂鲁达的姓氏为自己取了笔名“聂鲁达”。4年后,聂鲁达凭借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Veinte poemas de amor y una canción desesperada)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1927年,23岁的聂鲁达被智利政府委派出任驻缅甸领事,之后的8年里他先后到过锡兰、爪哇、新加坡、布宜诺斯艾利斯、巴塞罗那以及马德里。这期间,聂鲁达出版了《热情的投掷手》(El hondero entusiasta)和《土地的居民》(Residencia en la tierra),这两部诗集中蕴含着一种突破,不仅在写作技巧上,更是在思想上。西班牙内战爆发,聂鲁达的一位朋友西班牙诗人洛尔卡被杀,这两件事情很深的影响了聂鲁达致使他投身于民主运动的事业中。当聂鲁达被委派出使法国的时期,他帮助了大量西班牙难民前往智利定居。1942年,聂鲁达写长诗赞扬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 1945年7月8日,聂鲁达正式加入智利共产党。同年,他作为智共候选人当选议员。他公开反对总统加夫列尔·冈萨雷斯·魏地拉以及被右翼极端分子控制的智利政府,也因此被驱逐出国,他在智利躲了两年后1949年逃往墨西哥。期间,聂鲁达前往苏联,在那里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聂鲁达放逐生活的后半段,他住在意大利靠近海边的一个小镇上,在那里他每天到海边听海的声音,写诗。 当反对魏地拉势力的战斗在智利国内取得胜利,对左翼分子拘捕的命令撤销后,聂鲁达回到久别的智利。1953年,聂鲁达获斯大林奖,当时的苏联文坛形势紧张,政府在思想上实行独裁,《-{zh-hans:日瓦戈医生; zh-hant:齐瓦哥医生;}-》的作者-{zh-hans:帕斯捷尔纳克; zh-hant:巴斯特纳克;}-被打上反动的标志驱逐。1957年,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访问期间被捕。聂鲁达在他1958年的选集《放纵》()中反思了他的马克思主义理想。此后,聂鲁达开始旅行,他去了古巴和美国。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聂鲁达写了诗集《英雄事业的赞歌》,热情歌颂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和社会变革。1969年,智利共产党提名他为智利总统候选人,后为了智利左翼的团结而退出竞选,并支持智利社会党总统候选人萨尔瓦多·阿连德。1970年阿连德当选总统后,聂鲁达被任命为智利驻法国的大使。1973年9月23日,因为白血病,聂鲁达逝世。在他逝世前不久的9月11日,智利发生了美国尼克松政府支持的皮诺切特军事政变,阿连德死于政变,聂鲁达在智利的两处住所被洗劫一空。 2015年,智利政府内政部一份文件首次承认,聂鲁达很有可能死于他杀。智利共产党为此向智利司法部门提起调查请求。 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他早期的爱情诗集《二十首情歌和一首绝望的歌》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1930年,聂鲁达在爪哇与荷兰人玛丽亚·哈根纳尔()结婚,他们在思想上有着很大的差别,9年后,两个人离婚。此后,聂鲁达与一位法国姑娘相处了一段时间。1943年,聂鲁达娶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阿根廷画家卡瑞尔(),1955年离异。几年后,聂鲁达遇到了他此生的挚爱,智利女歌唱家乌鲁提亚(,May 5, 1912 - January 5, 1985),1960年,聂鲁达将《一百首爱情十四行诗》()献给乌鲁提亚,他认为乌鲁提亚跟他最像,他们都是智利这块土地上的孩子,乌鲁提亚是他的爱,是他的灵感。他们1966年结婚,婚后的生活幸福。 中国大陆译介聂鲁达诗的第一人是袁水拍(从英语译本转译),从西班牙语原文直译聂鲁达诗的第1人是王央乐,其他译者还有王永年、张广森(笔名林之木)、赵振江、陈用仪(笔名亦咸)等。 林光从原文译出聂鲁达回忆录《回首话沧桑》。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台湾的陈黎(原名陈膺文)和张芬龄(陈黎的爱人)2位中学英语教师据西英对照本译出许多聂鲁达诗(2人大学时在英语专业以外,也学习了西班牙语),是台湾首度译介聂鲁达。 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李宗荣另译有《20首情歌与1首绝望的歌》。 以下是台湾目前已有的译本:
48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12
猴头菇
猴头菇 猴头菇(学名:'),又称猴头菌、猴头蘑、猴菇、刺猬菌、猬菌、猴蘑,伞菌纲,猴头菇科,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 《中国药用真菌》记载:“猴头菇味甘、性平、能利五脏、助消化、滋补、对消化不良、神经衰退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有良好的功效。”因此,广泛的将猴头菇应用于食道癌、胃癌、十二指肠癌等消化系统的肿瘤治疗上。经多种临床实验证明,经常服食猴头菇会增强人体消化系统的免疫功能。 其营养价值极高。氨基酸种类多过16种以上,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较高的矿物质成分。猴头菇还含有很多药效成分。具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能,对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均有一定疗效。同时,猴头菇还含有多种糖类物质对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目前栽培方式以太空包栽培法居多。
481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14
毛木耳
毛木耳 毛木耳(学名:),又称白背毛木耳,是木耳科木耳属食用菌。毛木耳外形与黑木耳相近,毛较长,质地硬而脆。主要生长于柳树、桑树、洋槐等阔叶树干上或腐木上。 毛木耳富含毛木耳多糖。
481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16
1917年
1917年 1917年是一个平年,第一天从星期一开始。
481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17
420年
420年
481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18
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学(英文:Psychoanalysis)或称心理分析学,是于19世纪末期由奥地利神经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创立的一门学科。当时精神病学普遍受生物学的影响,对于心理现象的构成、发展及治疗,以工业革命时代流行的机械主义的方式进行,弗洛伊德于1885年到巴黎拜著名精神及人脑科学家Charcot为师,并受到Charcot研究歇斯底里的影响,开始了他关于早期或童年创伤经历和情绪病的研究。其首个研究个案是联同Josef Breuer完成,病者化名Anna O的病患记录,他们初期利用催眠和,心理病患者提供了解心灵困扰的技术,后来鉴于弗洛伊德认为催眠虽然可以发现病患者的过去创伤经历的片断,但却没法为病者带来治疗的方法,弗洛伊德因而开始建立另一套潜意识理论。 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原则如下: 尽管精神分析法饱受争议,甚至被认作伪科学,它对精神病学产生的持久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此外,由于弗洛伊德创新性的提法,在文学、哲学、心理学上都产生强大的效应,欧美国家开始了关于心理现象的多方面硏究。 弗洛伊德有多位有名的弟子/年轻同事,其中荣格发展出以原型理论(Theory of Archetype)为基础的分析心理学理论,而最终和弗洛伊德决裂,成为"荣格心理学"。荣格的心理学受到东方神秘主义思想的影响,发展出集体潜意识理论。 其他著名的弟子包括有 不过,弗洛伊德和所有弟子之间的关系,最后都因为对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分歧而决裂,其中和荣格之间的分裂最为有名。大部分论者均形容这是弗洛伊德个人和各儿子之间的伊底帕斯情结。最终,弗洛伊德的系统由女儿继承。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最致命的弱点是它忽略了外在的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从而把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可以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封闭的体系。同时弗洛伊德对性因素的过分强调使得他的追随者也不能容忍,被他视为左膀右臂的阿德勒和荣格先后退出其学派证明了这一点。 另一位从来没有和弗洛伊德有直接关系的法国精神科医生雅各·拉冈,则成为弗洛伊德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家,并以「回归弗洛伊德」为口号,和 (IPA)在理论和组织政治上展开长达30年的论战。其中对于美国精神分析家的理论倾向,拉冈反对过分强调自我作为修补机制的,并强调应重返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本我(id)的论说。这导致了拉冈二十多年的教学围绕回到弗洛伊德的本质:无意识及其实践,其理论根本地改变了精神分析在欧陆以及南美等地的影响。 目前,以拉冈为系统的世界性精神分析学组织是 (WAP),会员以南美及非英语国家为主。现时,IPA及WAP之间均有大量会员参与,WAP英语地区的有关机构不多,大致有以下的比较有名: 精神动力学是二十世纪较后期的产物,由弗洛伊德理论衍生的,有多种精神治疗方法,其中有称为精神治疗法(psychotherapies)或精神动力学等名称。
481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19
心理学家列表
心理学家列表 本条目按字母顺序列举显著的心理学家。 Andrés Qiu 1980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出生地西班牙
482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2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出生名:,),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犹太人。生于奥地利弗莱堡(今属捷克),后因躲避纳粹,迁居英国伦敦。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以别于后来发展出的第二及第三学派)。 1881年,弗洛伊德获取了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进入一家维也纳医院工作,期间仍未放弃在脑性麻痹,失语症以及微观精神解剖学方面的研究。这些临床经验为他将来对潜意识以及精神抑制机制的深刻理解和精神分析学(一种提倡通过精神分析学家与病人的沟通来治疗精神病例的学说)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尽管他提出的精神分析学后来有部份人认为并非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激发了后人提出各式各样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伊底帕斯情结”、“利比多”(Libido)、“心理防卫机制”等概念,认为人类男性天生具有弑父娶母的欲望和恋母情结(即伊底帕斯情结),女性天生具有弑母嫁父的欲望和恋父情结(又叫厄勒克特拉情结),以及儿童性行为等理论。如今其理论的大部分细节已经被心理学界抛弃,但理论的框架和研究方式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心理学发展,而且对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学、流行文化等都有深刻的影响,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奥地利帝国摩拉维亚弗莱堡(今捷克共和国普日博尔)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犹太出身对后来其理论的发展起著很大的作用。他母亲共生了三个儿子和五个女儿,他是长子;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 。他的家庭经济状况紧迫,住宅拥挤,但他的父母尽力抚养他们,尤其是弗洛伊德。从幼年起,父母就着重培养他的智力,投入的精力往往超过他的兄弟姐妹。 他出生时身上附有胎膜,其母认为这是一个吉利的征兆。他在幼年起已经显得才智过人,9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升入中学,在八年制的学习过程中连续六年是班级第一名,特别在体育这项科目上面名列前茅有七年已久。虽然当时社会上有反犹的组织,但是他依然于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大学时,弗洛伊德对生物学和生理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先后在动物实验室和生理实验室实习,发表了多篇论文。当时他心理学的导师是弗朗兹·布伦塔诺,而他也十分尊敬这位前辈。1881年5月,弗洛伊德通过医学院毕业考试,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弗洛伊德继续在的生理实验室工作。与玛莎订婚后,为了增加收入,接受布吕克的建议放弃理论研究,改行做专职医生。1882年7月31日,弗洛伊德开始在维也纳综合医院工作,直到1885年8月底成为维也纳大学的神经病理学讲师。 他在24岁时染上烟瘾,并且认为这种习惯可以帮助他提升工作效率。他的同事威廉·弗利斯曾就此事警告过他,但弗洛伊德依然故我,后来因此罹患口腔癌。按照弗洛伊德1897年和弗利斯所讲,烟瘾等瘾是手淫的代替物。 除去他尊敬的老师弗朗兹·布伦塔诺,他也十分欣赏西奥多·里普斯和尼采的作品。在尼采于1900年去世后,弗洛依德专门去买过尼采的作品合集。但后来又对尼采失去了兴趣,开始专攻神经学。此外他还经常阅读莎士比亚的英文原著,实际上他的很多精神分析原理都可以从莎士比亚的作品里寻到源头。 1885年10月,弗洛伊德前往巴黎向让-马丁·沙可求教,后来他回忆到这段经历时说它对自己从神经学转向研究神经病理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次年他就开始自己独立进行实验了,然而这段时期弗洛伊德精神处在比较压抑的状态,经常做噩梦,他认为这是因为其父1896年去世导致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基于自己的早期研究,弗洛伊德推断出人类幼年遭受过性虐待是后来患上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和歇斯底里症的先决条件,即弗洛伊德诱惑论。 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弗洛伊德因为是犹太人的关系,必须逃出奥地利。佛洛伊德得到他的病人和朋友,拿破仑家族的玛丽·波拿巴公主的资助,公主花了一大笔钱,把弗洛伊德一家老小从纳粹党手上赎出来。1938年6月4日,佛洛伊德经过法国巴黎到英国伦敦的汉普特斯德,住在20 Maresfield Gardens,今弗洛伊德博物馆。当他离国时,弗洛伊德被要求,签署一份他曾被纳粹党敬重、善待的声明。 弗洛伊德每天抽一盒雪茄;直到1939年9月23日因下颚癌而安乐死。 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也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特别擅长在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 弗洛伊德的孙子,包括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和喜剧演员、政治家、作家克莱门特·佛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曾孙,包括旅行家艾玛·弗洛伊德和时装设计师贝拉·佛洛伊德与传媒巨头马修·佛洛伊德。 佛洛伊德是公共关系与宣传学的先驱者爱德华·伯尼斯的亲舅舅。爱德华的母亲,安娜是佛洛伊德的妹妹。他们两家联姻,爱德华的父亲,伊里·伯尼斯的妹妹玛莎·伯尼斯,是弗洛伊德之妻。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或人的精神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即本我、自我与超我。弗洛伊德把人的动机归纳为饿、渴、睡、性等,其中性欲占主导地位(本我)。但本我往往受到道德、社会法规等现实条件的制约(超我),受到压抑的冲动透过梦、失语等形式来寻求满足。弗洛伊德相信一个人如果以前曾经有一些创伤性的事件而导致心理问题,只要他能够知觉地再重演一次,并将本我、自我和超我作回平衡的处理,那么问题就会解决了。 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在现实中实现不了和受压抑的愿望的满足」。他更大胆地认为这些实现不了和受压抑的愿望多半是和「性」有关的。梦是一种潜意识的活动,由于人的心理防卫机制压抑人的本我愿望,被压抑的愿望在潜意识的活动中并不会直接表达于梦中,而是通过扭曲变作为象征的形式出现,故梦都是象征的。佛洛伊德认为梦是由「显梦」(manifest dream-content)及「隐梦」(latent dream-thought)所组成的。前者乃梦的表面形式,像经过扭曲与伪装的「密码」,以表现隐梦。弗洛伊德认为梦可以使睡者的内心渴望满足;另一个是睡者的求生机制,藉著在梦中重新经历生命的创痛来保护自己。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书中提到『梦的构成材料,是人的经历以某种形式出现在梦中,这是事实』,所以要从现实世界中找寻解析梦的材料。梦的刺激和来源,基本上有四种,可以借此分类为四类:1.外部(客观的)感觉刺激;2.内部(主观的)感觉刺激;3.内部(器官的)躯体刺激;4.纯心理刺激源。 弗洛伊德对两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原理有很大的影响:他同时发展了人类心理构成和内部运作的原理以及心理的组织状况是如何决定了人的行为。这使得他赞成尝试用一些临床技术来帮助治愈精神疾病。他在理论上阐述了人格的发展是基于个人的童年经验。在他的哲学著作中,他主张一种无神论的世界观;他被颂扬为“二十世纪无神论者的试金石。” 佛洛伊德一个较少为人所知的兴趣是神经学。他是大脑性麻痹(脑瘫)论题的早期研究者。 佛洛伊德对当代思潮贡献最著者,为其动态潜意识之概念。19世纪西方主流思潮为实证论,相信人可取得关于自身及其所处环境之真实认知,并以明智判断予以掌握。弗洛伊德则认为自由意志本为幻念,人无法全然意识到自我,且行为之因与意识层次所思,关系极微。潜意识之概念可推翻以前理论的原因,在于弗洛伊德提出意识的层次之说,「在表层之下」另有思绪运作。弗洛伊德称梦为「通往潜意识之王道」,提供参与潜意识生活的最佳入径,是说明潜意识「逻辑」之佳例,此逻辑与意识层次思绪之逻辑迥异。弗洛伊德在其梦的解析一书,发展最初的心理拓朴学,论证潜意识之存在,并描述如何参与潜意识之法。前意识(the preconscious)则被视为存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思绪层,欲探求之不难。弗洛伊德认为启蒙理念、实证论、与理性论之完备,可借由理解、转化、与掌控潜意识而得,而非给以否认或压抑。 弗洛伊德相信个体原欲的发展,如升华(sublimation)概念所示,为不断转换客体。人生来即属「多相变态」(polymorphously perverse),任何客体都可能成为快感之源。随不同发展阶段,人会固著于特定欲望客体——初为口欲期(oral stage)(如婴儿因哺乳产生的快感),继之以肛欲期(anal stage)(如小儿控制肠道产生之快感),随之为性器期(phallic stage),随后是潜伏期(latency stage),而最后性器官成熟后就会达到生殖期(genital stage)。孩童接著经历固著性欲于母亲之时期,即所谓恋母情结,但因此欲望有著禁忌的本质,必须予以压抑——较不为人知的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则是性欲固著于父亲。 弗洛伊德希冀此模型能放诸四海皆准,故转求古典神话和当代民族志为比较素材。弗洛伊德恋母情结一词,原名伊底帕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即取自著名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里斯之名作《伊底帕斯王》(Oedipus Rex)。弗洛伊德说:「我从自己身上发现对我母亲的爱,对我父亲的妒。如今我认为此乃孩童遍存之现象。」弗洛伊德尝试于心理动态层面落实此发展模式。每一阶段均为迈向成人的性成熟期之进程,该成熟期将产生坚实自我,并发展出延迟欲望满足之能力。(参见《性学三论》(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弗洛伊德视伊底帕斯冲突为性心理发展与启蒙之型态,借此指出他所确信人性对乱伦的渴求,与压抑此欲望的必要。他转求文化人类学对图腾崇拜的研究,主张此崇拜以仪式性演绎,正反映出部落型态之伊底帕斯冲突。 任何对弗洛伊德思想的讨论,其影响力深远又争议不断,关于女性角色与心理层面之议题,便无法称之完备。虽弗洛伊德为早期提倡女性自由与教育之健将(参见其〈开化性道德与当代神经失衡〉(Civilized Sexual Morality and Modern Nervousness)),一些女性主义人士辩言,不过弗洛伊德对女性性发展的看法,让西方文化中女性的进步倒退数十年,向男尊女卑的意识型态靠拢。弗洛伊德相信女人为残缺之男,必须学习接受自身的毁伤(缺了阴茎),谨记想像的生理诫命。他据此提出阴茎钦羡与阉割恐惧等术语,描述欲于家庭以外场域,展其才学的女性心理,不仅「丰富」了歧视女性的辞藻,更造成1970年代以前,女性教育权的伤害,增加女性进入传统以来由男性主导之社会场域的障碍。 虽弗洛伊德的论点受到关心女性平权人士质疑,然而朱立叶·米契尔(Juliet Mitchell)、南西·查德罗(Nancy Chodorow)、洁西卡·班哲明(Jessica Benjamin)、珍·盖洛普(Jane Gallop)、珍·弗莱斯(Jane Flax)等女性主义理论家,认为精神分析理论与女性主义所谋者并不分驰,可面对如其他理论传统,将其纳为己用,去除其中性别歧视成分。另一女性主义者舒拉米斯·费尔史东(Shulamith Firestone),也认同弗洛伊德理论对女性主义运动仍有所用。在其〈佛洛伊德主义:误导之女性主义〉(Freudianism: The Misguided Feminism)一文中,认为弗洛伊德的论点基本上可谓正确,除一重要细节须作修正:即弗洛伊德写道「阴茎」处,都可换为「权力」一词。 此外值得注意处,为弗洛伊德早先认为歇斯底-{里}-症(hysteria),源自孩童时期之性逾矩(sexual abuse),但之后舍弃此称为诱奸理论(seduction theory)的说法(参见其《性逾矩索引》(The Index of Sexual Abuse)),直言许多案例中均发现,孩童时期性逾矩之记忆,并非出自事实,多源自于想像。转而重视伊底帕斯理论,认为人潜意识均希望与双亲发生性关系。 在其晚年作品中,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可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id, ego, and superego)。 潜意识的本我(拉丁文字汇为「it」,原德文字汇则为「Es」)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我们最为原始,属满足需求的思绪;此字为弗洛伊德根据乔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同属潜意识的超我(德文字汇为「Über-Ich」)代表社会引发生成的良心,以道德及伦理思想反制本我。大部分属于意识层次的自我(Ich)则存于原始需求与道德/伦理信念之间,以此平衡。健康的自我具适应现实的能力,以涵纳本我与超我的方式,与外在世界互动。认为心智并非具单一与同质性之物的立论,仍深远的影响著心理学领域以外的人们。弗洛伊德极为关注心智这三部分之间的动态关系,特别是三者间产生冲突的方式。 这三个系统错综复杂,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行为和思想。本我要求自我满足其欲望,超我则要求自我将欲望压抑下去,自我则调和两方面,依照现实环境,采取适当措施。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为解决超我与本我之间产生的冲突,会使用心理防卫机制。使用这个机制需要爱欲(Eros)——厄洛斯,此为希腊爱神之名;罗马神话则名为丘比特(Cupid)。若适当使用,防御机制可减缓超我与本我间之冲突,但过度或过当使用,而不正视面对冲突,则会造成焦虑或产生罪疚(guilt),最终将导致如抑郁沮丧的精神失衡。弗洛伊德之女安娜·弗洛伊德,在防御机制领域的研究相当杰出,但她将首开防御机制先河的荣耀归于其父。防御机制有以下数种:否认(denial),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转移(displacement),压抑/抑制(repression/suppression),投射(projection),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补偿(compensation),升华(sublimation),及退化情感(regressive emotionality)。 弗洛伊德相信人类由互相冲突的两种欲望所驱动:原欲能量爱欲与死亡驱力死欲。弗洛伊德所说的爱/原欲,包含所有创造性、及产生生命的驱力。死亡驱力(Death Drive)(或死亡本能)代表一切有生之物内在的冲动,欲回归至平静状态,甚至最终回到不再存在。弗洛伊德直到晚年才认知到死亡驱力,而这两种驱力的对照,代表了弗洛伊德思想风格的一大革命。 佛洛伊德于不同作品中解释宗教起源。《图腾与禁忌》(Totem and Taboo)一书,提出人类起始以「原初部落」方式群聚,此多配偶制(polygamy)组合,包含了一男、多女、及其子嗣。依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男孩生命早期对母亲抱有性欲,此恋母情结为普遍存在的现象。父亲有保护部落的能力,因此男性爱慕他,但也同时因父亲与众母亲的关系而嫉妒他。儿子们了解独力无法击败领导者父亲,故合力予以杀害,之后以祭仪宴飨形式啖之,借此将父亲的力量纳入己身。然而众子之后背负的罪恶感,也使其强化对父亲的回忆,并予以祭拜。超我便如此取代父亲,形成内化的威权之源。部落内也由此产生乱伦与婚姻的禁忌,并以象征性的动物牺牲(献祭)(sacrifice)取代仪式性的活人宰杀。 《摩西与一神论》(Moses and Monotheism)一书,则根据弗洛伊德理论重建犹太教历史,认为摩西是埃及人,为阿肯那顿一神教的信徒,阿肯那顿一神教失败后,摩西率领埃及边境地区的少数族群犹太人出走埃及,前往迦南之地,维持一神教的信仰,沿途并与夸底斯部落结合。但摩西严格的一神教信仰使百姓们无法忍受,因此杀死摩西。此后,摩西的追随者(利未人)一方面坚持一神教的传统与埃及习俗(如割礼),一方面与夸底斯部族妥协,使夸底斯人崇拜的火山神耶和华成为新一神教的神祇。然而圣经学者与历史学史家,因其说法与现存可信史料不符,不予接受。弗洛伊德思想在《幻象之未来》(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一书另有发扬。论及宗教为一种幻象(illusion),弗洛伊德强调其为一幻奇结构,人若要进入成熟期,必须脱离此结构。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处理,则偏向无神论。 弗洛伊德身受医师训练,因此深信其研究与成果为科学产物。然而他的同僚及晚后的心理学者与学院人士,对他的研究与实践多所批判。如朱立叶特‧米契尔(Juliet Mitchell)等人,提出其中缘由在于弗洛伊德基本立论──即潜意识的惧怕与欲望,启动我们意识层次的思想及行为──挑战了关于世界本身,属于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看法。某些拥护科学人士,认为此说让弗洛伊德理论失效,使其成为诠解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另拥护弗洛伊德人士,则认为此说同让科学失效,也使其成为诠解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今日的精神分析,仍与弗洛伊德生前所经历的医学院,维持相同的暧昧关系。 当今尝试治疗心理疾病的精神治疗师,以不同方式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产生关连。某些治疗师修改弗洛伊德取向,发展各种精神动态(psychodynamic)的模式与疗程。有些则拒斥弗洛伊德的心理模型,但将其疗法的某些部分,特别是其中仰赖患者言谈以治疗形式者,加以改编再使用。精神医师(psychiatrists)身受医学训练,但如同弗洛伊德时代的医师,多排斥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疗程中不重视言谈,而多仰赖激活心理药物(psychoactive drugs)。 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至今争议仍大,,认为他不过是个郎中;但也有,认同弗洛伊德的理论核心。精神失序常纯然的脑疾,基本上属遗传性病源。此观点强调心理疾病的生理构成。佛洛伊德则相信大部分的精神失序,源自生理构成与环境因素之共成,何者较为重要,则因人而异。 不论精神分析作为哲学的形式其价值为何,弗洛伊德引介下列三个概念,与西方以前的哲学产生断裂。 佛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模型遭受诸多批判。攻击弗洛伊德认为儿童为性生物的立论(连带波及弗洛伊德发扬的性概念)。虽接受弗洛伊德的性概念,但认为此种发展模式并不具普同性,对于健康成人的发展而言也非必须,另强调社会及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并认为需重视弗洛伊德较为忽略的社会动能因素(例如阶级关系)。这一支批判弗洛伊德的思想,深受赫伯特·马库色作品影响。 也有人批评弗洛伊德拒斥实证论的态度。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形构出一套分辨科学与非科学的方法。他认为一切合理的科学理论,均具备能够证明其证伪(falsifiable)的可能。若一理论无法存伪,便不能称之为具备科学性。波普指出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永远不可被「证实」,因无任何行为得以证明其存伪。虽然科学家普遍接受波普辨明科学与非科学的方法,然而在科学哲学与一般哲学领域内,仍有争议。通常仅区分出「理论」与「假设」,前者过于抽象无法证明其存伪,后者虽源自理论,却可能经研究予以验证。 行为主义、演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及认知心理学均视精神分析为伪科学,而予以拒斥。人本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坚持精神分析看待人的观点,既苛刻也不正确。心理学其他学派则建构心理治疗的替代方法,其中包含了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及个人中心治疗(person-centered psychotherapy)。 弗洛伊德的学说造就了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的出现。
482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27
9月24日
9月24日 9月24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67天(闰年第268天),离全年结束还有98天。
483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32
新西兰英语
新西兰英语 传统上,新西兰英语非常接近英国英语,拼写也一直遵循英国英语的习惯。纽西兰作为一个大英国协王国、英联邦国家,使用很多官方正式用词的时候,都需要参考到英国王室、纽西兰君主之官方用词。 近年来因为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中日常语言糅杂了美式用法或美国俚语。 拼写上,许多正式的纽西兰英语辞汇的用法,与澳洲英语、英国英语一样,以正统的英国英语作为标准,而不是和大多数美国人的说法相同。例如,纽西兰拼写为centre, colour, harbour, defence, grey, favourite, organisation,而非美国拼写的center, color, harbor, defense, gray, favorite, organization。 发音上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倾向于把「e」发成与「i」相近——如「bed」发成「bid」、「sex」发成「six」、「head」发成「heed」等。 同时,新西兰英语将「i」发成与「u」相似,比如「milk」发成「mulk」 另外跟澳洲英语相似,新西兰英语每句话结尾通常用升调。
483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35
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管理系统(,缩写为 )是指在一个合作模式下,用于管理工作流程的一套制度。该系统可应用于手工操作中,也可以应用到电脑或网络里。作为一种中央储存器(central repository),内容管理系统可将相关内容集中储存并具有群组管理、版本控制等功能。版本控制是内容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优势。 内容管理系统在物品或文案或数据的存储、掌管、修订(盘存)、语用充实、文档发布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在流行的开源CMS系统有WordPress、Joomla!、Drupal、Magento、Shopify等。 内容是任何类型的数字信息的结合体,可以是文本、图形图像、Web页面、业务文档、数据库表单、视频、声音、XML文件等。应该说,内容是一个比数据、文档和信息更广的概念,是对各种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文档、信息的聚合。管理就是施加在“内容”对象上的一系列处理过程,包括收集、存储、审批、整理、定位、转换、分发、搜索、分析等,目的是为了使“内容”能够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形式传递到正确的地点和人。 内容管理可以定义为:协助组织和个人,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内容的创建、储存、分享、应用、检索,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战略等诸方面产生价值的过程。而内容管理系统就是能够支撑内容管理的一种工具或一套工具的软件系统。 内容管理系统的定义可以很狭窄,通常是指门户或商业网站的发布和管理系统;定义也可以很宽泛,个人网站系统也可归入其中。Wiki也是一种内容管理系统,Blog也算是一种内容管理系统。
484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41
西夏文
西夏文 西夏文是西夏仿汉字创制的,用于书写西夏语。汇编字书12卷,定为“国书”,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书写。为方便人们学习西夏文,还印行了字典。西夏于1227年亡于蒙古帝国,西夏文也随之逐渐湮灭无闻。如今,这些字典以及一批佛教经卷和手书作品,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多有发现。西夏文的创立虽然字形与汉字相仿,但避免了与汉字的雷同。西夏语属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西夏人的语言已失传,跟现代的羌语和嘉绒语关系最密切。 西夏文字的创立历史上有多种说法,相传为景祐三年(1036年)十二月,大夏国主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费时三年而成。西夏文字是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又称蕃书或蕃文,目前总计共于6000余字。其结构多仿汉字,行体方整,但笔划繁冗,用点、横、竖、撇、拐、钩等组字,多斜笔,无竖钩。独体字较少,由2个字甚至3、4个字合成一字者居多数。其中又大多属会意合成字和音意合成字,分别类似汉字的会意字和形声字,一些译音字由其反切上下字的各一部分组成,类似拼音字;象形字和指事字极少。其书体有楷、行、草、篆,分别用于雕刻、手写和金石。 西夏文字创制后即尊为西夏国字,下令推行,用于书写各种文书诰牒,应用范围甚广。西夏国灭亡后,西夏文仍在继续使用。到了元代时(西元1227年)另称河西字,且其文化并未完全消失,元代人用它刻印了大批佛经;明初时期亦曾刻印西夏文之经卷,到了明朝中叶,还有人以西夏文刻于经幢。此时距创造文字之时已历时约500多年。 后来发现的西夏文文献颇为丰富,有法律著作《天盛年改定新律》、历史著作《太祖继迁文》、辞典字书《文海》、《番汉合时掌中珠》等。 清朝嘉庆甲子年(1804年)张澍与友人游大云寺,发现藏匿已久的西夏碑,首次考订其为西夏文,当时无人能辨识。1898年,法国人德维亚(Deveria)也考订此碑为西夏文。 1932年中国学者罗福成发表《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一文,将西夏文译成汉文。 1962年发现于河北保定韩庄村、刻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的西夏文石幢相胜幢被认为是现存年代最晚的西夏文文献。 《宋史》记载:“元昊自制番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画颇重复。” 《辽史》记载:“德明(元昊父),制书十二卷,又制字若符篆。” 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则认为:“元昊果叛,其徒遇乞先创造番书,独局一楼上,累年方成,至是献之。” 西夏文是独立于汉字之外的一种全新的方块文字,初看与汉字相似,因为它是模仿汉字的构字方法、借用汉字的基本笔画重新创制的。它的基本笔画,也有与汉字相同的点、横、竖、撇、捺、左拐、右提,但没有汉字常见的竖钩,对撇捺等斜笔运用较多。由于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多数字都在十画以上,认记、书写都有一定难度,就连汉字中书写最为简单的数字,到了西夏文里笔画也相当繁杂。 西夏文字仿照汉字创制,汉字书法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真书即楷书。传世西夏文献中已发现篆、楷、行、草四种书体,而未见西夏文隶书。汉字书体是经过长期演变而来的,西夏文字则是汉字楷书笔画的模仿。西夏文篆书同样是据汉字小篆的模仿,未经过使用中的演化,所谓“屈曲类符篆”云云是宋朝人对“字画繁冗”的西夏文字的形容。 西夏文字很多是可以拆开两半的表意字(类似会意字),例如上人下马,就相当于汉字的骑。 现时,语言学家已可把西夏文归类为767个部首。 西夏文字可分为两大类:单纯字与合体字。 单纯字也可分为两类,表意单纯字和表音单纯字。 表意单纯字有固有的字义,多半记录生活中的常用或基本概念,其组成合成字时多半是表意部分,例如:「意为人」、「意为圣」。 表音单纯字多用来注音,其组成合成字时多半是表音部分,例如:「拟音为tu」。 合体字也可分为三类:合成字、互换字和对称字。 合成字是由若干个字组成一个字,构字时多半只取参与构字的字的一部分「上部、下部、左部、右部、中部」但有时亦取一个字的大部或全体。合成字又可分为会意合成字、音意合成、音兼意合成、间接音意合成、反切合成、长音字合成。 会意合成是将若干字的字义合为一义,与词组构成相仿,其中由两个字合成的字的构字法大致可分为并列、偏正、宾动、补充、主谓这几种。这种构字法类似于汉字六书中的会意。 音意合成是将两个字合成一个字时,一字负责表音,一字负责表意。音意合成字一般与构成其表意部分的字「下称表意字」字义有密切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分类,可分为这几类:表意字表示合成字的类属、表意字和合成字近义、表意字和合成字近义,但词类不同、表意字与合成字近义,但属不同范围、表意字表明合成字用途。 音意合成字表音部分在合成字中的位置不固定,根据此关系,可分为如下几类:左音右意、右音左意、上音下意、下音上意、外音内意、内音外意。其中以左音右意、上音下意居多。这种构字法类似汉字六书中的「形声」,但音意合成的声部和意部的选取并没有一定之规,不像形声字有定规,所以不能被称作形声。 音兼意合成与音意合成类似,但是表音部分也与该字字义有关,可类比汉字中的会意兼形声字或上古形声字,但同样,因声部和意部的选取并没有一定之规,所以不能被称作会意兼形声。 间接音意合成与音意合成类似,但是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此种构字法的表音字不直接表音,而是将此字译作汉字时的汉字用来表音。 反切上下字合成顾名思义,即是由该构字法构成的字,两个部分都不表意,该字发音由上半部分的字与下半部分的字反切得到。 长音字合成这种构字法一般只出现在佛经的译写当中,为了在书面上表达西夏语中没有的长音,就用发音与之相应的西夏字与意思是长(cháng)的合成一字,这种字仅有几个。 互换字指将一个西夏字的两个部件互换位置构成新字,这种字一般与原字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这样的两个字一般会连起来作为词组使用。根据互换部件的位置,可分为如下几类:左右互换、上下互换、中间不动,左右互换、上部不动,下部左右互换、左边不动,右侧两部互换、右边不动,左侧两部互换、大部不动,某个侧角两部互换。 对称字指一个字由相同的两部分组成,或由相同的两部分中间添加一竖组成。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对称不是指类似汉字「司」「-{后}-」一样的对称,而是类似于汉字「雔」(中间无竖)「-{雠}-」(中间有竖)一样的结构。中间无竖的对称字一般含有「双」的涵义,而中间有竖的对称字则往往含有「间」「中」「穿」的涵义。 6,125个西夏文字于2016年6月收录进Unicode 9.0中的西夏文区块。755个用于现代西夏文研究的部件添加在西夏文部件(Tangut Components)区块,并且西夏文的叠字符号收录于表意文字符号及标点(Ideographic Symbols and Punctuation)区块。
484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49
细菌
细菌 细菌(学名:)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个。细菌是非常古老的生物,大约出现于37亿年前。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通常被认为是来源于内共生细菌。微生物无处不在,只要是有生命的地方,都会有微生物的存在。它们存在于人类呼吸的空气中,喝的水中,吃的食物中。细菌可以被气流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人体是大量细菌的栖息地;可以在皮肤表面、肠道、口腔、鼻子和其他身体部位找到。 细菌的个体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而世界上最大的细菌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见,有0.2-0.6毫米大,是一种叫纳米比亚嗜硫珠菌的细菌。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以及膜状胞器,例如粒线体和叶绿体。基于这些特征,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中还有另一类生物称做古细菌,是科学家依据演化关系而另辟的类别。为了区别,本类生物也被称做真细菌()。古细菌与真细菌在生活环境、营养方式以及遗传上有所不同。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著与其他生物共生。人体身上也带有相当多的细菌。据估计,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种类分布在极端的环境中,例如温泉,甚至是放射性废弃物中,它们被归类为嗜极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种类之一是海栖热袍菌,科学家是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发现这种细菌的。甚至在太空梭上也能生长。然而,细菌种类是如此多,科学家研究过并命名的种类只占其中的小部份。细菌域下所有门中,只有约一半能在实验室培养的种类。 细菌的营养方式有自养及异养,其中异养的腐生细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环能顺利进行。部分细菌会进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转换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然而,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有也著广泛的运用。 总的来说,这世界上约有5×10 只细菌。其生物量远大于世界上所有动植物体内细胞数量的总和。细菌还在营养素循环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像是微生物造成的腐败作用,就与氮循环相关。而在海底火山和在冷泉中,细菌则是靠硫化氢和甲烷来产生能量。2013年3月17日,研究者在深约11公里的马里亚纳海沟中发现了细菌。其他研究则指出,在美国西北边离岸2600米的海床下580米深处,仍有许多的微生物根据这些研究人员的说法:「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们,他们的适应力远比你想像的还要强,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 现今的细菌是从40亿年前的单细胞生物演化而来。在此后的30亿年间,细菌和古细菌都是主要的生物。虽然细菌有化石存在,如叠层石等,但这些化石缺乏有效的形态学证据,很难与现生的细菌共同建构出细菌的演化史。幸运的是,日益成熟的基因定序技术让我们有机会建立演化的树状图,这些研究使我们明了了细菌演化的第一次大分歧是在真核及原核之间。 之后,细菌又发生了第二次的剧烈演化,有一部分的古细菌与其他细菌内共生,成为了现今真核生物的祖先。有部分科学家提出假说,认为真核生物的祖先吞下了一种α-变形菌门的细菌,成为后来的粒线体,或是。之后,有些已经拥有粒线体的生物,吞下了类似蓝菌类的生物,形成了后来的叶绿体,这一支后来演化成了藻类和植物。另外,有些藻类还有可能再吞入其他藻类进行内共生,此假说称为[[二次内共生 [[File:Bacterial morphology diagram.svg|right|thumb|360px|细菌的形态学]] [[File:Thermophilic bacteria.jpg|thumb|在[[俄勒冈州]]流出的[[嗜热细菌]][[生物薄膜]],约20毫米厚。]] 细菌无论是在体型上或型态上都具有相当巨大的变异,有关细菌型态上的学门即被称为[[型态学]]。 细菌细胞的大小大约是真核生物细胞的十分之一,大约 0.5–5.0 [[微米]]长。然而,有一些种类(如[[纳米比亚嗜硫珠菌]])可以达半毫米长,甚至用肉眼就可以辨识。。最小的细菌则是[[霉浆菌]],长度大概只有 0.3 μm,与最大的[[病毒]]差不多大。有些细菌甚至更小,但这些还没有完全被研究,超微细菌并不是一个演化上的分类,而是对于这些细微细菌的通称。 细菌通常以外观分为球状的[[球菌]]("coccus")、棒状的[[杆菌]]("bacilli"),游泳时个体会有所延展。另外还有逗点状的[[弧菌]]("vibrio"),和[[螺旋体]]("spirilla"),还有一小部分的细菌是二十面体或是立方体 最近,在[[地壳]]深处发现了细菌,这种细菌生长为具有星形横截面的分枝丝状类型。这种大表面积与体积比的形态可以使这些细菌在营养贫乏的环境中具有优势。。 细菌的分类的变化根本上反应了发展史思想的变化,许多种类甚至经常改变或改名。最近随着[[DNA测序]],[[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的发展,细菌学被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最初除了蓝细菌外(它完全没有被归为细菌,而是归为[[蓝绿藻]]),其他细菌被认为是一类[[真菌]]。随着它们的特殊的原核细胞结构被发现,这明显不同于其他生物(它们都是真核生物),导致细菌归为一个单独的种类,在不同时期被称为原核生物,细菌,原核生物界。一般认为[[真核生物]]来源于[[原核生物]]。 通过研究[[核糖体RNA|rRNA]]序列,美国微生物学家[[卡尔·乌斯]]于1976年提出,原核生物包含两个大的类群。他将其称为[[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细菌]](Archaebacteria),后来被改名为[[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乌斯指出,这两类细菌与真核细胞是由一个原始的生物分别起源的不同的种类。研究者已经抛弃了这个模型,但是[[三域系统]]获得了普遍的认同。这样,细菌就可以被分为几个界,而在其他体系中被认为是一个界。它们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单源的群体,但是这种方法仍有争议。 细菌以无性方式进行繁殖,最主要的方式是以[[细胞分裂|二分裂法]]这种[[无性繁殖]]的方式:一个细菌细胞[[细胞壁]][[横向分裂]],形成两个子代细胞,在分裂的时候可以产生[[遗传重组]]。单个细胞也会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发生遗传[[变异]]:[[突变]](细胞自身的[[遗传密码]]发生随机改变),[[转化 (生物)|转化]](无修饰的DNA从一个细菌转移到溶液中另一个细菌中,并成功整合到该细菌DNA或质粒上,使之具有新的特征),[[转染]]([[病毒]]的或细菌的DNA,或者两者的DNA,通过[[噬菌体]]这种载体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细菌接合]](一个细菌的DNA通过两细菌间形成的特殊的[[蛋白质]]结构,[[性菌毛|接合菌毛]],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细菌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获得基因片段,通过分裂,将重组的基因组传给后代。许多细菌都含有异源的DNA片段。 当细菌处于温度、湿度、空气、营养等丰富的环境中时,会快速繁殖,呈指数级增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例如[[菌落]](colony)。 有些细菌可以形成[[芽孢]]结构,芽孢能够耐受高温、干旱、强辐射等极端恶劣,有利于其度过严峻的环境,保持自身的延续。 细菌具有许多不同的[[代谢]]方式。一些细菌只需要[[二氧化碳]]作为它们的[[碳]]源,被称作[[自养]]或自营生物。那些通过[[光合作用]]从光中获取能量的,称为[[基本营养类型#表格|光合自养]]生物。那些依靠[[氧化]]化合物中获取能量的,称为[[基本营养类型#表格|化能自养]]生物。依靠有机物形式的碳作为碳源,称为[[异养]]或异营生物。 异营细菌需从体外摄取有机物以维生,若有机物为尸体,则称为腐生菌;若其有机物来自活体,则称为寄生菌。自营细菌可以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自行合成有机养分。 光合自养菌包括[[蓝细菌]](蓝藻),它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生物,可能在制造地球大气的氧气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他的光合细菌进行一些不制造氧气的过程。包括[[绿硫细菌]],[[绿非硫细菌]],[[紫细菌]]和[[大肠杆菌]]。 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硫]],[[磷]],[[维生素]]和[[金属]][[元素]],例如[[钠]],[[钾]],[[钙]],[[镁]],[[铁]],[[锌]]和[[钴]]。 根据它们对氧气的反应,大部分细菌可以被分为以下三类:一些只能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称为[[需氧生物|需氧菌]];相反,只能在缺氧气情况下生长的,称为[[厌氧菌]];还有些无论有氧无氧都能生长,称为[[厌氧生物#兼性厌氧生物|兼性厌氧菌]]。细菌也能在人类认为是极端的环境中旺盛得生长,这类生物被称为[[嗜极生物]]。例如生存在于温泉中,称为[[嗜热生物|嗜热细菌]];一些生存在高盐湖中,称为[[嗜极生物#嗜极生物的种类|嗜盐生物]];还有存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称为[[嗜极生物#嗜极生物的种类|嗜酸细菌]]和[[嗜极生物#嗜极生物的种类|嗜碱细菌]];更有存在于阿尔卑斯山冰川中,称为[[嗜极生物#嗜极生物的种类|嗜冷细菌]]。 细菌分裂速度相当快,约每隔数十分钟即分裂一次,故在短短一小时内,就有2-3代产生。由于惊人的增值速度,可能会造成其所需的养分不足,并且形成过多代谢废物,会妨碍细菌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File:Flagellum base diagram-en.svg|thumb|350px|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鞭毛。底座驱动钩和长丝的旋转。]] 运动型细菌可以依靠鞭毛,细菌滑行或改变[[浮力]]来四处移动。另一类细菌,[[螺旋体]],具有一些类似[[鞭毛]]的结构,称为[[动力蛋白#种类|轴丝]],连接[[周质]]的两细胞膜。当他们移动时,身体呈现扭曲的螺旋型。螺旋菌则不具轴丝,但其具有[[鞭毛]]。 细菌[[鞭毛]]以不同方式排布。细菌一端可以有单独的极鞭毛,或者一丛鞭毛。周毛菌表面具有分散的鞭毛。 运动型细菌可以被特定刺激吸引或驱逐,这个行为称作[[趋性]],例如,[[趋化性]],趋光性,趋磁性、趋机械性等。在一种特殊的细菌,[[粘细菌]]中,个体细菌互相吸引,聚集成团,形成[[子实体]]。 细菌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分类。细菌具有不同的形状。大部分细菌是如下三类:[[杆菌]]是棒状;[[球菌]]是球形(例如[[链球菌]]或[[葡萄球菌]]);螺旋菌是螺旋形。另一类,[[弧菌]],是逗号形。 细菌的结构十分简单,原核生物,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有细胞壁。根据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来源于丹麦细菌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他发明了[[革兰氏染色]]。 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多糖形成的[[荚膜]],形成了一层遮盖物或包膜。荚膜可以帮助细菌在干旱季节处于休眠状态,并能储存食物和处理废物。 细菌对环境、人类和动物而言可说既有利又有害。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伤寒]]、[[肺炎]]、[[梅毒]]、[[食物中毒]]、[[霍乱]],甚至是[[肺结核]]。在[[植物]]中,细菌导致[[叶斑病]]、[[火疫病]]和[[萎蔫]]。感染方式包括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和带菌[[微生物]]。病原体可以用[[抗生素]]处理,抗生素分为杀菌型和抑菌型。但一般而言约百分之80%的细菌对人是无害的。 细菌通常与[[酵母菌]]及其他种类的[[真菌]]一起用于[[酦酵]]食物,例如在[[醋]]传统的制造过程就是利用空气中的[[醋酸菌]]("Acetobacter")使[[酒]]转变成醋。其他利用细菌制造的食品还有[[乳酪]]、[[泡菜]]、[[酱油]]、[[醋]]、[[酒]]、[[酸奶]]等。细菌也能够分泌多种[[抗生素]],例如[[链霉素]]即是由[[链霉菌]]("Steptomyces")所分泌的。 细菌能[[降解]]多种[[有机化合物]]的能力也常被用来清除污染,称做[[生物修复]]。举例来说,科学家利用来分解[[美国]][[乔治亚州]]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污染。 细菌这个名词最初由[[德国]]科学家[[克里斯汀·戈特弗里德·埃伦伯格|埃伦伯格]]在1828年提出,原文「"bacteria"」一词是[[新拉丁语]],为「""」的复数格。是由[[希腊文]]("bakterion")拉丁化而来。意为“小棍子”,因为一开始发现的细菌是杆状的。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建议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单细胞生物]](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 1878年,[[法国]]外科医生[[塞迪悦]](Charles Emmanuel Sedillot,1804-1883)提出“[[微生物]]”来描述细菌细胞或者更普遍的用来指微小生物体。 因为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用肉眼无法看见,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1683年,[[列文虎克]]最先使用自己设计的单[[透镜]]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大概放大200倍。[[路易斯·巴斯德]]和[[罗伯特·科赫]]指出细菌可导致疾病。 [[Category:细菌学]] [[Category:微生物学]]
485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57
9月25日
9月25日 9月25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68天(闰年第269天),离全年结束还有97天。
486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61
线性表
线性表 线性表()是由n(n≥0)个数据元素(结点)a[0],a[1],a[2]…,a[n-1]组成的有限序列。 其中: 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元素称为记录,含有大量记录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这种结构具有下列特点:存在一个唯一的没有前驱的(头)数据元素;存在一个唯一的没有后继的(尾)数据元素;此外,每一个数据元素均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数据元素。
486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64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但以密宗传承为其主要特色。藏传佛教并没有南传佛教传承,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在佛教的修行方式与戒律上,两者并不相同,也无直接必然的关系。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国学大师章炳麟评价西藏学术传统:“既有文明之学,不受他熏”。然而,圣严法师认为藏传佛教的发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罗门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体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尔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传入藏区。在赤松德赞时期古印度佛教僧侣寂护将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及随瑜伽行自续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时,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内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础,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时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创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的主流后,藏密大盛,又因与中国政权关系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两位固定的转世僧侣代中国政权统治西藏,分别称作达赖与班禅。藏传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最初为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两支。由古印度向南方传播到斯里兰卡、东南亚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以上座部佛教为主的流传,被称为「南传佛教」,其经典多为巴利语所写。现在流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寮国等地。北传佛教主要由北方经丝绸之路向中亚、中国、朝鲜半岛以及日本等国传播,其经典多为梵文、各种中亚文字和中文。自藏传佛教出现后,南传北传佛教两支的划分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划分法。按教理划分,南传佛教即是上座部佛教,而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 喇嘛教一词是汉语民间对藏传佛教的简称。这种称呼在历史上随后也被欧洲语言沿用。该词在藏语中和学术界被认为是一个轻蔑语或贬义词(即暗示这种宗教是喇嘛揑造,而非传承于佛教), 因此,中国或相关当局打算弃用这一词,“目前多采用藏传佛教代称喇嘛教”。不过,喇嘛()一词也是对西藏藏传佛教僧侣或上师的尊称,如达赖喇嘛(藏文:ཏཱ་ལའི་བླ་མ་,藏语拼音:Dalai Lama),因此藏传佛教一直以来,在民间传统上仍然以喇嘛教(;)作为俗称或代称。绝大多数正统的藏学家都认为,“喇嘛教”这样的称呼极不严谨,属典型的外来词语,故不再使用。 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分“前弘期”和“后弘期”。前者自7世纪至838年朗达玛禁佛约200余年。后者开始之年颇多异说,依仲敦巴之说,当始于978年,至今已达千年。 西藏的佛教开始于西元四世纪中叶,藏王拉托托日年赞的时期开始在西藏出现佛教三宝所依和供奉。根据后代藏传佛教文献的说法,藏传佛教始于西元7世纪中叶。当时西藏的松赞干布藏王先后娶了尼泊尔毗俱底公主(布里库捉,藏名尺尊或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641年贞观十五年,江夏郡王、礼部尚书李道宗护送女儿文成公主入吐蕃,以十二岁等身释迦牟尼像、珍宝、经书、经典360卷等作为嫁妆。他同时也从尼泊尔和迦湿弥罗等国引进诸多经书、佛像和佛塔,在他的两个妻子,文成公主和毗俱底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并为文成公主带去的佛像分建小昭寺,为毗俱底公主携带的八岁等身释尊佛像建立大昭寺。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8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寂护大师及弟子莲花戒入藏,建立了吐蕃第一座出家僧寺(桑耶寺),并为七位藏族贵族剃度出家(此即著名的「七觉士」),逐渐奠定藏传佛教的基础。但此时仍有许多人反对。后娴晓三藏典籍的大法师寂护大师返印,敦请精通真言的莲华生大士由印度入藏。莲花生大士来到吐蕃之后,示现多种神通,在折服原来盛行的本地原始宗教苯教同时,也兼吸苯教的一些内容,并传下大量珍贵的密法,开创了西藏密宗。 莲花生的行为使得后世的藏密诸派皆对他尊崇备至。此外,赤松德赞为了奠定佛教根基,也广泛地翻译经典。其不仅从印度迎请多位译师入蕃译经,也派遣藏族才俊前往印度学习教典及翻译。如此,不但保存了大量的印度佛经,亦将佛教推向吐蕃宗教中的最高位。据现存的登嘎尔目录(布敦认为是赤松德赞王府所编),当时译出的大小显密经律论有738种(内从汉文转译的32种),故当时佛教流传是很兴盛的。莲华生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他吸取了许多西藏传有的传统与信仰的元素,加入印度佛教之中,使得佛教信仰得以在西藏生根,建立了独特的藏传佛教风格。 当时唐朝禅师摩诃衍,藏文称其为「和尚」(Hva-san)或「大乘和尚」(Mahāyāna Hva-san)入藏宏扬禅宗,后与莲花戒辩论,史称“顿渐之争”、「桑耶论诤」或「西藏诤论」。大乘和尚所倡论点是,成佛之道应通过个人突发的顿悟,此顿悟来源于摒除包括善恶在内的一切思考。莲花戒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部摒除思考,要求自己不作任何思考的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他坚持只有经过逐渐的修持,才能取得成就,批评顿悟派不别善恶、不积善行,幻想立地成佛,实为束手待毙。双方反复争辩,甚为激烈。大乘和尚曾一度占上风,但最后败北,被迫返回沙州(今甘肃敦煌);赤松德赞下令不得再修顿门法。因为西藏王室刻意压抑汉传佛教的影响力,使得汉传佛教无法进入西藏。但是在西藏固有的大圆满、大手印传承中,仍然可以看出它受到汉传佛教影响的痕迹。 841年,吐蕃赤祖德赞在信奉苯教的贵族大臣发动的政变中被杀,其兄朗达玛被拥戴即赞普位后,禁止佛教在吐蕃境内流传,史称“佛苯之争”。到了开成、会昌年间,赞普达磨大肆摧毁佛教。在这个时期,寺庙被毁、佛经被焚、僧人被迫还俗或被杀害,这使得藏传佛教在往后的百年间陷入了黑暗期。经过此次禁佛运动,至100多年后,佛教才从多康地区重新传入西藏,开始了后弘期。 9世纪中叶,朗达玛灭佛,曾有一段时间(842-978年)佛教沉寂了。后来由西康地区再度传入,藏传佛教又得复苏。在朗达玛灭佛后,因经典散失,开始有人发掘编辑旧有保留的佛经,称为伏藏,根据前弘期旧译经典及伏藏所建立的教派称为宁玛派,又称旧派(旧译派)。而在朗达玛灭佛之后,重新由印度取回重译的经典,称新译。由大译师仁钦桑波重兴的佛教为后弘期。此后印度的佛教学者,特别是遭遇变乱时期的那烂陀寺、超岩寺等的学者,(印度比哈尔邦省的佛教各大寺庙在1203年被突厥入侵军全部毁坏),很多人前往西藏取经,传译事业因而兴盛,著名的译师有马尔巴等人。 1042年,有孟加拉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入藏,又大弘佛法,重建僧伽,传播中观应成派大义。同时仁钦桑波(宝贤)在古格翻译了很多的经论。史称上路弘传。桑耶寺僧徒北上宗喀学经后,回到本寺传教,史称下路弘传。 1260年宋元之际,中统元年元世祖封萨迦派法王八思巴为国师,授与玉印,统领吐蕃。于是,萨迦派在当时成为吐蕃的政治与宗教领袖,称为萨迦巴。元末明初,帕木竹巴取代了萨迦巴的势力,帕竹噶举派及其支派也在帕竹统治时期兴盛起来。 1407年明永乐五年,明成祖册封噶玛噶举派第五世法王得银协巴(哈立麻)为「大宝法王」。噶举派势力逐渐抬头,而「大宝法王」这个封号,至今也一直被「噶玛噶举派」历代法王所专用。藏传佛教传播的另一高潮是在明神宗时代。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与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会面成为藏传佛教再次传入蒙古的契机。到十七世纪中期,大漠南北的大部分蒙古人已信仰藏传佛教。 此时新起的格鲁派声势也发展迅速,并不断扩展。至1652年顺治九年,清世祖册封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拉呾喇达赖喇嘛」。 印度传入西藏的佛学,主要的称五大部,就是「因明」、「戒律」、「俱舍」、「中观」、「现观庄严论」。藏文大藏经(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近六千部中绝大多数是直接由梵文翻译的,少数是从汉文转译的,因此,印度后期佛教的论著丰富保存在藏文大藏经里,尤其是因明、声明、医方明等论著数量庞大,这些译著都非常重要。 藏传佛教在元朝时传入汉地。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获得了元朝朝廷相当的尊重,萨迦派法师八思巴被忽必烈奉为国师(后升为帝师),赐玉印,任中原法王,命统天下佛教,并兼任总制院(后改名为宣政院)使来管理吐蕃(今西藏)事务。今天藏传佛教已经是青藏高原、内蒙古、尼泊尔、不丹、蒙古国、卡尔梅克(在西北部的里海沿岸)、西伯利亚(俄罗斯中部,特别是布里亚特共和国和赤塔州)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集中在图瓦)最重要的宗教。印度锡金和拉达克地区这些以前的独立地区,民众也以信仰藏传佛教为主。 《重修文殊寺碑》中载有“转轮王”即「多筑精舍会成为金转轮王」。导致近代许多学者纷纷归纳,蒙元帝皇从部落领袖发展壮大,满清皇帝自称文殊菩萨下凡,乾隆皇帝自称为佛教神话“转轮王”(skr. cakravartin)的化身,增强统治者地位,大力塑造“转轮王传统”。 藏密喇嘛教在元朝益渐受宠过度,至晚期酿成极大民怨,喇嘛僧人目无法纪。《元典章》记载云:「侵渔百姓,非理生事。」乃至皇室成员也敢追(打)。《元史·释老传》:「泰定二年,西台御史李昌言:见西番僧佩金字圆符,络绎道途,驰骑累百,传舍至不能容,则假馆民舍,因追逐男子,奸污女妇。」 「(至大二年),有僧龚柯等十八人,与诸王合几八刺妃忽秃赤的斤争道,拉妃堕车殴之,且有犯上等语,事闻,诏释不问。」 「又至大元年,上都开元寺西僧强市民薪,民诉诸留守李壁。壁方询问其由,僧已率其党执白挺突入公府,隔案引壁发,捽诸地,捶扑交下,拽之以归,闭诸空室,久乃得脱。」 「世祖遣通事脱脱护送西僧过真定,僧捶驿吏几死。」 史载元顺帝怠于政事,荒于游宴,尤喜【十六天魔舞】。这种舞蹈原属内宫秘密戒者参与观赏,上行下效,开始流行于「浙西」、「浙东」地区并传入西北边陲。 在达赖喇嘛流亡之后,藏传佛教更是传遍西方和世界各地。现在在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都可以看到藏传佛教的寺庙或学习研修中心。在台湾,藏传佛教也是日益兴盛的教派,台南市的古刹重庆寺原属禅宗临济宗就因改宗,现在转为西藏密宗噶举派(白教)的分院。 教理上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修习上先显教传授后密教传授,因此藏传佛教是显密并重,显密双修。 虽然藏传佛教中并没有部派佛教传承,但是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远的影响。 汉语中,西藏的密宗通称“藏密”。早在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的藏传佛教,就传入密部经典。8世纪间印度密教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到藏弘法,建有密教的根本道场桑耶寺。其后又有法称来藏传瑜伽金刚界法、大曼荼罗等灌顶;无垢友、施戒等来藏译出《集密》等许多密宗典籍。密教在西藏得到了流传。但841年赞普朗达玛禁佛时受到了严厉的打击。 直至10世纪,藏地阿里地区统治者智光派沙门宝贤等赴印学习“集密”、“时轮”等经续、注释及仪轨等。并迎请印僧作信恺、作莲密、佛祥静、佛护、莲花密等来藏翻译显密经论,而以瑜伽密部尤其是《集密续》为重点。东印度僧人法护及其弟子等也在藏地译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密乘典籍,使密教在藏地又得到弘传。11世纪中期,中印度超戒寺僧人阿底峡应请入藏,宣扬显密观行教法,使密教得到相应发展。其弟子续其法灯,弘通无上瑜伽,首开西藏密教噶当一派。此外,弘传密教的,还有宁玛、噶举、萨迦等派。15世纪初,宗喀巴及其弟子贾曹杰、克主杰等创立格鲁派。下传达赖、班禅两大系,为现今藏地盛行的一大密宗教派。西藏密法一般分为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但密宗各派几乎全以无上瑜伽部各种教授为主要修习法门。无上瑜伽部又分为三部。其中父部奉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为本尊;母部奉胜乐金刚、喜金刚为本尊;无二部奉时轮金刚为本尊。各尊均有自己大量的“本续”、“疏释”和“仪轨”。藏密的重要法门有大圆满、大手印、道果、五次第、六加行、拙火定等。 西藏密宗一般自称为金刚乘,因为有不许公开的秘密传授,及充满神秘内容的特征,印顺法师称此为「秘密大乘」。 西藏密宗「无上瑜伽密」认为众生所有淫、怒、痴等情绪,若运用得当,都可被证悟者运用以教导众生,成为达到真实的「方便法门」,「无上瑜伽密续」视男女双修法为无上密法之一,详述双身法(男女双修),重点是认识欲望,即贪、嗔、痴的本质,主张在欲望当中能脱离欲乐,才是真了脱生死,但此种密法非常危险,僧侣只要感受到一念的淫乐,死后就堕落金刚地狱。经续里说,「修行人闭眼时,树上的果子会落下来;睁眼时,果子又会重长上去,具备这样的定力时才可以双修。」 阿底峡进入西藏后,非常反对双身法,建议众僧停止此修法。格鲁派祖师宗大师则直接将此法废除,因为依佛教戒律,僧人不可以男女双修,否则犯淫戒,属于邪淫。格鲁派统一西藏之后,通令各个门派,禁止修炼此法,各门派都坚定同意。但今日在世界各地仍有许多神棍,玷污清规,假借密宗男女双修之名骗财骗色。 现代藏传佛教派别主要是在后弘期中逐渐形成的。其主要分为四大主流派别,分别为: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及格鲁派。在中文中,这四主流派别因其服饰及建物之特色而常被称为红教、白教、花教及黄教。 现在一般称呼的「黑教」是藏族的苯教之俗称,是佛教传入以前的西藏本土宗教。苯教是一种祭祀大地山河的泛灵信仰,后来一部分教士吸收了佛法名词及教义,在佛法传入西藏之后,苯术已不如佛教盛行。苯教在藏传佛教势力较薄弱的地区,如四川、青海一带仍有不少的信徒和寺庙。 [注:这里的顺序与个各教派的高低没有联系,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高低贵贱之别。] 藏传佛教分显教、密宗二者。除翻译的经典佛语甘珠尔,和印地大师的著作丹珠尔,藏地的著述数目十分地多。佛学院内的学僧按照先显后密的学习次第,先学习显教的五部大论:以唯识学观点解释般若经的《现观庄严论》、讲述戒律的《戒律论》、讲述部派佛教的《俱舍论》、讲述中观学的《入中论》、及讲述因明学的《释量论》。而密乘的学习,各派不尽相同,以格鲁派为例,需学习:《密宗道次第广论》。 法舞,藏语称钦木。指舞者带上具有佛教象征意义的面具,在法器的节拍下直接演示佛教教义的舞蹈。 西藏民间传统节日充满佛教内容或带有佛教色彩,故与佛教本身节日无从严格区别。各地各派的节日活动也不一致。一般说来,纪念佛诞为藏历四月上弦七日,和汉地相近。拉萨每年正月举行祈愿法会长达一月余。六月底七月初举行的雪顿节,系由夏安居衍变而来。七月底举行望果节为庆祝丰收。青海塔尔寺于每年正月十五灯节展出酥油花,正月初八至十五日举行祈愿大法会,四月初八至十五日举行四月法会纪念释迦牟尼的诞生、成道与涅槃。六月初三至初八举行纪念释迦牟尼三转法轮大法会,九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举行纪念释迦牟尼降凡大法会。 佛教开始自汉地传入西藏,以后又直接自印度传入。在前弘期中,汉、印两系佛教在西藏都有影响。汉、印两地高度发展的工艺美术也一并传入,故莲花生主持兴建的桑耶寺即采用印、汉、藏三式,这种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取精用宏的作风在西藏民族文化中随处可见。西藏文字虽仿梵文字母制造,但书法汲取汉字的正、行、草三体并行的方式,尤以草体迅捷酣畅,别具一格。西藏医学以《四部续》集其大成,其中医药理论及医疗技术明显地综合会通了汉、印、藏的医学成果,并吸收当时西域、中亚的医术,形成独具特色的“藏医”;以后传入蒙古,又发展而成“蒙医”。后弘期之初,北宋已完成统一大业,而西藏统一的地方政权已经解体。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唃斯罗遣使入贡,宋朝以对藩属之礼给予厚赐。元、明、清三代藏族与内地关系更加密切,政治、经济日益融合为一体。故此期藏传佛教虽以全盘接受当时印度流行之无上瑜伽部密宗为主,但文化上受汉文化之影响更大。寺院等建筑,大多采取汉地宫殿形式而又有所发展,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梁画栋,备极精巧。如拉萨的布达拉宫以及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青海塔尔寺等为古代伟大建筑中的杰作。尤其因为密宗注重像设,因而使藏传佛教发展了雕塑、绘画的技巧。藏地各种佛教造像,无论雕、镂、塑、铸都能注重体型比例,栩栩如生,极为精美。大型造像如扎什伦布寺大弥勒铜像高26米,北京雍和宫旃檀木雕大弥勒像高18米,造型生动庄严,工艺巧妙精湛,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西藏各种刻版佛经,雕印工艺也很精美,尤以各种御赐及藏地金字藏经写工之精妙,装潢之瑰丽,为民族文化之奇珍。至于彩绘画像更以布局设色见长,纤细入微,形成特殊的艺术风格。另外,藏族使用的历法,以无上瑜伽部时轮金刚经所传历法为主,参用汉地传入的历法,从1027年(丁卯)开始,每60年为一“饶琼”,用干支纪年与汉地农历同。
486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67
孝诚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帝元-{后}-结发妻子。四大辅政大臣索尼孙女。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女。皇后在位九年,生下承祜(夭折)、胤礽。索尼另一孙女平妃入宫时未封妃。 赫舍里氏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十二月十七日。赫舍里氏为下人之女,其生母出身不够高。四大辅政大臣鳌拜曾向康熙上奏阻止:不宜立她为皇后。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赫舍里氏与12岁康熙帝玄烨举行大婚。 康熙初年,康熙皇帝只为嫡皇后一人,举办隆重的册封典礼立-{后}-;其它庶妃嫔生前皆不举行册立徽号典礼 赫舍里氏被康熙皇帝封为皇后后,贤良淑德统领后宫节俭居身宽仁逮下,辅佐康熙皇帝治内,皇后深受康熙皇帝的喜爱。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十三日,嫡皇后生下承祜。根据《康熙起居注册》:「皇后所生长子承祜方四岁,天性聪慧,上甚爱之」。嫡长子承祜深受康熙宠爱被康熙皇帝视作掌上明珠。 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但仅有虚四岁时,承祜早殇夭折。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生下嫡次子胤礽时,难产驾崩于坤宁宫,孝诚仁皇后仅有22岁就逝世。根据史实记载《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大淸会典则例》: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皇后坤宁宫崩,破例逾越礼制安皇后梓宫于停灵之所康熙皇帝居住的宫殿干清宫。几筵、丹旐陈设于干清门外之右。康熙圣祖仁皇帝辍朝成服,妃嫔宫人咸成服,皆素缟。 由于孝诚仁皇后与康熙皇帝感情深厚,康熙皇帝非常思念她,康熙皇帝曾亲口道出证实了:「皇太子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亲加训谕」之语。康熙立即立皇后唯一剩下的幼龄胤礽为皇太子。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康熙皇帝取得孝庄太皇太后的慈命和同意后立为太子(满清太宗、世祖生前不预先册立太子)。 中央研究院馆藏档康熙皇帝朱批谕旨: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三日。康熙谕礼部:「帝王绍基垂统,长治久安,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诞生嫡子已及二龄,兹者钦奉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储大典,宜即举行今以嫡子为皇太子。尔部详察应行典礼。选择吉期具奏」。——《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皇帝当朝史均有载入 在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康熙亲自举办盛大礼数公布天下,册封嫡子胤礽为皇太子。皇太子胤礽的继承日恰与承祜出生日选择为同一日举行册立太子。 《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康熙圣祖皇帝御太和殿视朝。王、贝勒、贝子、公、及文武各官、表贺建储行礼。是日、颁诏天下。康熙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册宝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大典告成、洪恩宜霈。所有合行事宜、开列于后。于戏。主器得人、益笃灵长之祜。纶音式涣、用昭浩荡之仁。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八日,康熙皇帝谕礼部曰:「皇后赫舍里氏,作配朕躬,已经十载。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尽诚孝;佐朕内治,尤极敬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宫闱式化,淑德彰闻。兹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怀懿范,痛悼弥深。宜有称谥,以垂永久。著内阁翰林院会同拟奏,应行典礼,尔部详察以闻」。 康熙皇帝在皇后大行后追封皇后谥号为:仁孝皇后。合葬于康熙皇帝主陵景陵的地宫。 仁孝皇后谥号与康熙仁皇帝谥号出现重字,雍正元年改谥号及后乾隆、嘉庆年间累加谥,曰: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简称:孝诚仁皇后。 根据《康熙起居注册》的记载,除非朝中有重要祭祀或大事,康熙皇帝在孝诚仁皇后忌辰五月初三日(康熙亲自去祭奠孝诚仁皇后山陵)当天破例是不到干清宫处理政事的,这样的持续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这样的维持已有二十五年载,足见康熙对结发之妻的喜爱和思念。
488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80
葡萄牙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简称葡萄牙()、葡国。明朝《坤舆万国全图》称之为波尔杜瓦尔(或波尔杜曷尔)、拂朗机(或拂朗几、佛朗机);亦有蒲都丽家等称谓,清朝时称博都雅,或者澳门也有译作葡萄牙民国。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濒临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则与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欧洲大陆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现今葡萄牙边界内的疆土,自古代开始就屡屡易主。葡萄牙曾是罗马帝国版图下的一员,期间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势力相互角斗;八世纪时,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现了较为一统的政权,也因而开启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长达数世纪的战争当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亚地区为基地,于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国,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跃角色,成为重要的海上强国。全盛时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签署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旨在将世界瓜分为两半。现存欧洲国家当中,葡萄牙是为殖民历史最悠久的一国,自从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门政权移交(亦有一种算法为到2002年的东帝汶独立为止),殖民活动长达几近六百年。昔日庞大的殖民帝国,曾包括世界五十三个国家的部分领土,也使其官方语言葡萄牙语成为两亿四千万人的共同母语,和世界第六大语言。但十九世纪开始,随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独立,葡萄牙的国势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稳定的民主政权──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却在不久后又被保守派军官领导的军事政变推翻,是为新政时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战争结束,反战的康乃馨革命爆发,葡萄牙才重新成为自由民主国家。 葡萄牙早在公元前1千年,已有凯尔特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定居下来。公元前140年前后,罗马人征服了葡萄牙,并一直统治到公元5世纪日耳曼部落入侵。711年穆斯林入侵,仅葡萄牙北部还在天主教的手里。1139年该地区成为葡萄牙王国,并随著重新取得穆斯林所占据的部分而扩张起来。现代欧陆的葡萄牙疆界是在1249年国王阿方索三世手中完成的。 1383年葡萄牙国王斐迪南一世死后没有男性继承人,其女婿卡斯蒂利亚国王胡安一世宣布继位,但是遭到了葡萄牙贵族与公众的抵制,他们拥戴葡萄牙老国王佩德罗一世的私生子若昂一世(斐迪南一世的同父异母兄弟)继位,并在阿勒祖巴洛特战役中战胜卡斯蒂利亚,从而保障了葡萄牙的独立,同时也与卡斯蒂利亚处于紧张状态,这迫使葡萄牙不得不向海上发展。若昂一世有五个孩子,其中第三个儿子就是著名的航海家恩里克王子。 15、16世纪乃葡萄牙的全盛时代,在非、亚、美拥有大量殖民地,为海上强国。这一时期的历史名人有恩里克王子、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瓦斯科·达·伽马、斐迪南·麦哲伦等,葡萄牙也开创多项“第一”,包括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尔湾,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麦哲伦的首次环航地球。但随著其他欧洲国家继取得海上霸权后,葡萄牙实力有所下降。在与摩洛哥以及鄂图曼土耳其的三王会战中,年轻的Sebastian I阵亡,1580年皇室姻亲被并入西班牙,直到1640年才摆脱西班牙统治。1807年遭到拿破仑法军入侵,1808年被法军所占领,导致葡萄牙的布拉干萨王室()一度迁都到南美洲的殖民地巴西直到1812年战争结束才返回。在此期间为了争取巴西人民的支持,宣布葡萄牙与巴西的平等地位,并改国号为葡萄牙-巴西-阿尔加维联合王国。1822年巴西独立,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 1910年的10月5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国王曼努埃尔二世逃亡国外,葡萄牙正式成立第一共和国。1926年5月发生军事政变,卡尔莫纳元帅上台,建立军事独裁政府。财政部长安东尼奥·萨拉查于1931年组织“国民联盟”,1932年就任总理,成为独裁者,对内推行法西斯专政,对外于1936年追随德、意法西斯,帮助西班牙佛朗哥叛军进攻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名义上保持中立,实际上亲近轴心国集团。二战之后于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6月接受马歇尔计划。1951年与美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其后又签订各种协定,允许美国在"葡萄牙"及其属地建立军事基地。该时期国家情报与安全警察被整合为国家安全警备总署,并被用于大规模镇压异见人士。1974年4月25日发生康乃馨革命,一批中下级军官组成的“武装部队运动”推翻了持续42年的极右政权,开始民主化进程。 1986年,苏亚雷斯当选60年来第一位文人总统。1986年加入欧共体,1999年成为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之一,1999年12月20日根据中葡两国于1987年签署的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将澳门的政权交还给中国。 葡萄牙位于欧洲大陆的西南尽头,东面与北面与唯一的邻国西班牙接壤,西面则是大西洋,故一直以来不少人特意走到葡萄牙西岸,欣赏临近大西洋壮观的景色。在地中海区域,葡萄牙属于边缘国家,但是在大西洋区域,葡萄牙则是前线国家。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极大地有利于大航海时代葡萄牙发挥出重要作用,不过也因为如此,葡萄牙也是欧洲区内有最多热带气旋正面吹袭(每年出现热带气旋的机率在全球总体比率依然较低,主要是亚速群岛较多)。 葡萄牙境内北部是山地,中部沿海地区有许多渔村和度假胜地,南部是丘陵地带。 此外葡萄牙在大西洋中还有两个群岛,位处大西洋外海,分别是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 葡萄牙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属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 高温记录: 2018年-阿尔韦加(Alvega)摄氏46.4度。 《葡萄牙共和国宪法》序言写道:“制宪会议庄严宣布:葡萄牙人民决心保卫国家独立,捍卫公民基本权利,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则,确保法治在民主国家中的最高地位,开辟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以尊重人民的意志,建设一个更为自由、更加公正和更多友爱的国家。” 葡萄牙是一院制的共和国,全国分18个区和两个自治区。葡萄牙是欧盟、北约组织和世贸组织的成员。葡萄牙实行内阁制,权力机关设有共和国议会、总统、内阁政府等,总统依照议会决定任免政府首脑。 地区行政上葡萄牙本土有18个区域: 此外还有两个自治区: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每一个区又可以再细分为葡萄牙市政区。 葡萄牙的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国家安全部队组成,于国内实行义务兵、志愿兵、合同兵结合的兵役制。2011年,正规军有总兵力3.99万人,其中陆军22100人,海军10600人,空军7200人。此外,还有预备役部队、准军事部队,包括共和国的国民防卫队和警察等20多万人。 葡萄牙是现代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发达国家,农业中栽种橙乃葡萄牙最享负盛名。工业方面则有金属提炼、化工、石油等。但最出名的却是以水松木制造的酒瓶软木塞和沙丁鱼罐头,位居全世界前列,有“酒瓶软木塞王国”和“沙丁鱼罐头王国”的美称。 葡萄牙货币目前是用欧元,是欧元创始国成员之一。 葡萄牙使用葡萄牙语,是全世界葡萄牙语国家的母国,另一个说葡萄牙语的大国为巴西。 葡萄牙乃天主教国家,81%的人信奉天主教。 葡萄牙公共教育体系分为学前教育(3-5岁),基础教育(6-15岁,1-9年级),中等教育(16-18岁,10-12年级),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规定每年9月15日凡年龄满六岁的儿童都必须入学读书。基础教育共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共四年(1-4年级),第二学段共二年(5-6年级),第三学段三年(7-9年级)。其中,1-6年级是小学教育,7-9年级为初中教育。中等教育是非强制性的,分为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职业教育两种类型。 葡萄牙高等教育分两种,主要分为大学教育和技术教育。技术教育主要是提供高等技术培训,着重应用研究和实践方面,一般授予大专学位,课程为期二至三年,少数达四年,教授的专业主要是技术、艺术和教育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会计、工程造型艺术和设计等学系。私立大学收的学费是比较高的。 葡萄牙国内著名的大学有科英布拉大学、里斯本大学、波尔图大学等。其中科英布拉大学始建于1290年,是葡萄牙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同时这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葡萄牙由于位地中海,十五世纪又强盛一时,不论在文字、艺术和建筑皆有著浓重的拉丁味道,并受天主教文化极深。举例,葡萄牙人的姓名一般都相当长,包含了四至六个词汇,并主要是参考拉丁语拼凑而成。一些葡萄牙人常见的名字,如等都是属于拉丁词汇。而葡萄牙境内天主教教堂相当多,有浓厚的罗马天主教味道。 2010年5月17日,葡萄牙正式成为世界上第8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 葡萄牙另一项最出名的文化乃饮食,各种米饭、马铃薯、面包、肉类、海鲜和鱼类组成其主要食谱。葡萄牙人因-{zh-hans:钟;zh-hk:钟;zh-tw:钟;}-情鳕鱼而闻名,据说有365种(即一年中每一天都可以不同)烹饪鳕鱼的方法。葡萄牙的葡萄酒自罗马时期就已经开始出口。罗马人将他们的酒神巴克科斯与葡萄牙联系起来。如今这个国家仍享誉于众多葡萄酒爱好者,它的葡萄酒曾荣获多次国际大奖。 法朵()是一种音乐类型,是葡萄牙著名的传统民谣。可追溯至1820年代,但起源可能更早。在大众观念中,法朵的特色是有著悲恸的曲调与歌词,其通常与海或贫困的人生有关。然而,事实上,法朵仅单单是一种歌曲形式,其可以与任何事物有关,但必须遵守一定的结构。 葡萄牙由于本身人口不及其他欧洲国家,葡萄牙在体育上成绩一直只是平平,唯一可称道的乃有三大足球体育会:-{zh-cn:波尔图;zh-hk:波图;zh-mo:波尔图;zh-tw:波尔图;}-、-{zh-cn:本菲卡;zh-hk:宾菲加;zh-tw:本菲卡;}-、-{zh-cn:里斯本竞技;zh-hk:士砵亭;zh-mo:士砵亭;zh-tw:里斯本运动;}-。这三大体育会素以培育多样化运动人才著称,范围包括足球、篮球、田径、游泳、曲棍球以至棋艺。单以足球来说,从这三家体育会培育出来的,有球员尤西比奥、-{zh-cn: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zh-hk:基斯坦奴·朗拿度;zh-tw: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度;}-、-{zh-cn:菲戈;zh-hk:费高;zh-tw:菲戈;}-、-{zh-cn:鲁伊·科斯塔;zh-hk:雷·哥斯达;zh-tw:鲁伊·科斯塔;}-和教练-{zh-cn:穆里尼奥;zh-hk:摩连奴;zh-tw:穆里尼奥;}-、-{zh-cn:维拉斯-博阿斯;zh-hk:韦拿斯-保亚斯;zh-tw:维拉斯-波亚斯;}-。 足球是葡萄牙最受欢迎的运动,葡萄牙足球也浸着浓郁的拉丁风情。葡萄牙最早的一次参加世界杯是在1966年,当届取得季军。其中有「黑豹」之称的莫三比克裔球员尤西比奥在决赛周射入九球,成为1966年世界杯神射手。但随后葡萄牙国家队实力自1989年夺得世青杯冠军开始有所提升,当年的葡萄牙国家队被称为『黄金一代』,惟该代球员于2004年欧洲国家杯以东道主身份屈居亚军,2006年世界杯则取得殿军,几度与锦标擦身而过。至2016年欧洲国家杯,由-{zh-hans: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zh-hk:基斯坦奴·朗拿度;zh-tw: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度;}-带领的新生代葡萄牙首度封王,历史性首夺大赛冠军。
488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81
节日
节日 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 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一些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东亚的新春,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圣诞节、复活节、佛诞等。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各国的国庆节等等。另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母亲节。 随着时间推移,节日的内涵和庆祝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现时节日经常与假日相混淆,事实上大多数节日都没有法定假期,如中国部分传统节日如上元节、上巳节、七夕等于两岸四地皆非假期,而华人三大节日则都是假日。
488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82
9月26日
9月26日 9月26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69天(闰年第270天),离全年结束还有96天。
488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83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日本知名导演岩井俊二2001年的作品。曾以《豆蔻年华》为名在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放映。 电影透过片中几个中学生对歌手「莉莉周」的崇拜,展现出当代日本青年人的问题。片中多次提到「以太」作为情感的传播媒质,而莉莉周则是以太的使者。 大半的摄影在有著大片的田园的枥木县足利市和群马县太田市进行。在这个作品中,有描写欺侮、恐吓、店舖盗窃、援助交际、强奸、谋杀、自杀等社会的黑暗的部分,过激的表现也不少。为此要求演员有相当的表演,学生角色的少年赤裸在稻田中游泳、在人前自慰等冲击性的场面也成为了话题。 在电影中伊藤步饰演的久野阳子演奏的德彪西的钢琴『阿拉贝斯克第一号』是由当时14岁的牧野由依弹奏。 莲见雄一:市原隼人 星野修介:忍成修吾 津田诗织:苍井优 久野阳子:伊藤步 佐佐木健太郎:细山田隆人 神崎-{栖}-(神崎すみか):松田一沙
488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84
情书 (电影)
情书 (电影) 《情书》(),乃日本「映像作家」岩井俊二所导演的经典电影,还包括以下不同英文名称的版本:'、'、""等。 电影叙述著一封原本出于哀思而寄往天国的情书,却大出意料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并且逐渐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却始终沉静的纯真单恋,真相大白之后前尘往事与今时爱恋缠绕出了一段痴情凄美的挚爱情深。《情书》的灵感来自一部黑白作品,铃木清顺1959年的同名短片《Love Letter》。 岩井俊二在《情书》日文版电影特刊中,接受佐藤佳访问时,认为回忆是推动自己现在的一大原动力。一般人以为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两者互无关系。某个时机,回忆起过去的事情,自然会发现一些过去与现在的连带关系,反过来影响了现在的自己。 中山美穗在剧中有三名替身演员:川村恭子(与秋叶走在出租车旁)、柳泽美纪(大街上骑自行车去寄信的女藤井)、桦泽千鹤子(山上呐喊背影) 影片开头,博子在雪上奔跑的片段摄于小樽市最上2丁目的天狗山滑雪场。虽然片中女主角渡边博子居住在兵库县神户市,但是全片未在神户取外景,实际的拍摄地点却是在小樽。小樽站附近的船见坂,则是片中邮差骑著机车,发出逗趣声响的爬坡之处。而位于小樽站东南方,船见坂以东的札幌地方法院小樽分院与小樽公园运动场,则是博子与秋叶茂从钱函的藤井树住处,搭乘计程车返回市内时的途经之地。片中后车窗所映出的建筑,即为札幌地方法院小樽分院,而之后路过的景点,则是小樽公园运动场。又于小樽站北侧、运河与小樽港周围,亦有多处重要的外景场地。片中藤井树工作的私立图书馆,其实是旧日本邮船公司小樽分店大楼,其位于小樽运河附近。色内十字路口,位于小樽运河的东南方,在运河与小樽站之间。博子与藤井树初次相逢的场景即拍摄于此。藤井树住处内部(小樽市东云町旧寿原宅第)、博子与秋叶茂寻访小樽玻璃工房之处(小樽市色内二丁目运河广场前散步道)、小樽玻璃工房(小樽市色内二丁目小樽运河工艺馆)、博子曾造访之「小樽厚生医院」(小樽市花园二丁目小樽市厅舍本馆)、小樽市市立色内中学运动场(小樽市新光三丁目小樽市市立朝里中学)、少年藤井树骑车用纸袋罩住少女藤井树之地(小樽市手宫二丁目手宫公园)、田径大赛会场(手宫公园田径场)、秋叶茂所远眺之展望台(小樽市富冈二丁目旭展望台)等。 住在神户的渡边博子(中山美穗饰演)在未婚夫藤井树登山事故中去世后,忍不住拿起笔,给未婚夫学生时期的通讯录上“藤井树”的地址写信,写道:「你好吗?我很好。(お元気ですか,私は 元気です)」。但信却被和未婚夫同名同姓的中学同班同学女生藤井树收到。渡边博子出于好奇探究当年这两个藤井树之间的初恋,却发现自己原来很可能是女藤井树的替代,因为她们有一模一样的长相。 剧中男藤井树掉下山谷后唱的歌是松田圣子的《蓝色珊瑚礁》:「私の恋は南の风に乗って走るわ あゝ 青い风切って走れあの岛礁へ あなたと逢うたびに すべてを忘れてしまうの」(啊 我的爱已随那南风而去啊 我乘着那蓝色的风奔向那珊瑚礁 每当和你 再次相见 就会忘记一切)
488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86
燕尾蝶 (电影)
燕尾蝶 (电影) 燕尾蝶(Swallowtail Butterfly)原名为(Yentown),1996年上映的日本电影,由岩井俊二执导,CHARA、三上博史、伊藤步主演。此片使用寓言的手法描写了日本都市社会的结构和价值变迁。 过去,日圆曾是世界上最强势的货币。为了一攫千金而来到日本的外国人们,将那里称为「圆都」(イェンタウン)。而日本人则将这些住在日本的非法劳动者蔑称为「圆盗」(イェンタウン)。这是一个关于住在圆都、圆盗们的故事。 无名少女的母亲是圆都里的一名妓女,在母亲死后,少女被辗转推托于丑恶的大人们之间,最后被胸前刺著蝴蝶刺青、有著美好歌声的妓女「固力果」(Chara 饰)给收留。固力果将这名无名少女命名为「燕尾蝶」(アゲハ)(伊藤步 饰)。固力果是一名为了得到圆而从上海来到日本的圆盗,而在她周遭的,也都是和她一样为了追求圆而来到日本的圆盗。某日,她们意外地杀死了一名想要强暴少女燕尾蝶的黑道份子,并从那名男子的尸体里得到了一卷存有电子资料的录音带。 她们利用电子资料赚了一笔大钱,固力果也因此意外地踏上成为歌手之路。然而,意想不到的未来正在前方等著她们...
489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92
爱的捆绑
爱的捆绑 爱的捆绑,日本富士电视台1994年出品的电影。导演:岩井俊二,主演:丰川悦司 山口智子。该片透过通过一种精神病症的讲述方式来描写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的现象。
489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93
9月27日
9月27日 9月27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70天(闰年第27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95天。
489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94
9月28日
9月28日 9月28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71天(闰年第272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94天。
489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95
神圣同盟
神圣同盟 神圣同盟()是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由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三个君主制国家的国王于1815年9月26日在巴黎会晤时建立的一个同盟。欧洲大多数国家后来参加了这个松散的政治组织。 神圣同盟首先是由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的。亚历山大特别地信奉宗教,而且受尤里安娜·冯·克吕德娜女伯爵的影响。冯·克吕德娜是崇信神秘学,她也被称为“神圣同盟之母”。亚历山大也是神圣同盟的协议的起草人。虽然发起这个同盟的三位君主信奉不同的基督宗教教派,但是他们还是建立了这个同盟:俄罗斯沙皇信东正教,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信天主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信新教。 1815年9月26日的成立宣言部分内容如下: 同年11月19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加入。除教宗国(反对跨宗教联盟)、奥斯曼帝国(不是基督徒,因此无法参加这个基督教组织)和英国外所有欧洲大陆的国家全部接受了参加这个同盟的呼吁。英国国王乔治四世虽然本人表示同意这个同盟,而且他个人也以汉诺威王国国王的身份参加了这个同盟,但是英国政府认为这个同盟只有抽象的基础声明,不包含任何义务,尤其是可能限制英国日后大陆外交的灵活性,因此拒绝参加。这个同盟的目标在于维持君主制以及在维也纳会议上所决定的欧洲政治和国家体系,这个体系激化了国民内民族和社会运动的冲突。 尤其克莱门斯·梅特涅在“协调”时期奉行的保守政策加强了镇压(如检查制度)。 1820年代里由于就希腊独立和比利时革命问题的分歧使得神圣同盟开始分裂。不过欧洲君主之间的团结互助原则一直维持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神圣同盟的签署人赞成君权神授的说法,将基督宗教看作是政治系统的基础。他们承诺以宗教维系保护这个系统、在反对所有市民和民族国家运动员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并各自劝令子民信奉基督教义,以保护「宗教信仰、和平及公义」(即反对自由思想、市民动员及维持君权神授)为同盟间的最高目标 不过事实上,当日的君主没有一个诚心接纳这一同盟,但大部份都为应酬沙皇而在同盟条约上签字,鄂图曼帝国苏丹、英国的国王及教皇更拒绝签署盟约,奥地利外相梅特涅认为它是「高调而空洞无物」,不相信以宗教为名的保证能产生实质作用,英国外相卡苏里更形容它是: 1815年11月20日俄罗斯、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建立的四国同盟被看作是神圣同盟的核心。不过实际上四国同盟更似弥补神圣同盟欠缺英国参与,内容空洞的缺点。这个四国同盟的协议包括定期聚会。1818年11月15日法国加入四国同盟后这个同盟成为了一个五国同盟。 在1818年的亚琛会议上神圣同盟讨论对付德国的市民和民族主义运动的策略。在特拉波会议和莱巴赫会议上神圣同盟决定出兵镇压意大利的市民起义,并间接决定支持土耳其镇压希腊独立运动。在神圣同盟的最后一次会议,1822年的凡罗拿会议上决定让法国镇压西班牙的立宪革命。 在维也纳会议上英国就已经彻底与封建保守的干涉政策决裂了。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使得神圣同盟丧失了其跨欧洲的特征和影响。1833年秋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重新复苏神圣同盟。它们组成了欧洲各国中不完全一致的封建保守阵营的核心。这个同盟由欧洲最强大的封建势力俄罗斯领导人和组织。 1848年和1849年的革命被镇压后在保守的1850年代神圣同盟复苏,并成为沙皇支配德国的工具。随着市民阶层利益和民族国家在所有欧洲国家外交政策上的体现神圣同盟终结。 克里米亚战争最后导致了神圣同盟的结束。在1849年的大革命中奥地利依靠俄罗斯的帮助逃避了分裂的命运,但是在1854年6月3日就要求俄罗斯撤出多瑙河流域,而且在俄罗斯撤兵后自己占领了这个地区。此后奥地利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破裂。奥地利与普鲁士之间的关系也开始紧张。除此之外英国和拿破仑三世统治的法国在外交上向俄罗斯接近,由此奥地利有被孤立的危险。由此从维也纳会议以来所建立的欧洲各国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势力关系开始改变。
489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899
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姓乌雅氏,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女,乌雅额森孙女,乌雅额伯根曾孙女,是康熙帝之妃。雍正帝生母。 乌雅氏原为满洲正黄旗包衣佐领人,雍正朝抬旗至满洲正黄旗人。乌雅氏之亲族亦合编一佐领,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官书上只提其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孝恭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内务府包衣,雍正宣称乌雅氏乃“额柏根,本朝旧族,创世名家,在太祖高皇帝时,抚育禁庭,视同子侄。额参历事三朝,军功懋著。魏武天挺俊杰,启后承先,厚德钟灵,笃生圣母,宜加峻秩,以协彝章。将额柏根、额参、魏武,俱追一等公。一等公,世袭罔替。”魏武,碑文写作又作卫武,《乌雅氏族谱》写作纬武。 顺治十七年(1660年)三月十九日出生。 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经一年一度的内务府选拔入宫,时为宫女,年14岁。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时年19岁。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月十三日,单独册封,由嫔册封为德嫔,时年20岁。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五,生皇六子胤祚,时年21岁。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二十日,与惠嫔、宜嫔、荣嫔三位一同晋升妃位,册封为德妃,时年22岁。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初一,生皇七女。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二十二日,生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二十四日,生皇十二女。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生皇十四子恂郡王允禵。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时年63岁。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重,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五月二十三日丑刻皇太后崩逝,享寿六十四岁。 雍正元年八月加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赞天承圣仁”,九月初一日合葬景陵,升祔太庙。 乾隆元年三月加谥“慈纯”,嘉庆四年五月加谥“钦穆”。 最终谥号是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乌雅氏一生共生育三子三女,除雍正帝之外,育有皇六子胤祚、皇十四子胤禵两位皇子,另外两位皇女不知其名,可能在命名前已夭折,唯一一位活到成人且出嫁的女儿──固伦温宪公主,于康熙三十九年下嫁佟国维之孙舜安颜,康熙四十一年七月即逝。 |width="25%" align="center"|前任: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490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03
齐白石故居
齐白石故居 齐白石故居是中国艺术家齐白石居住生活过的地方。现在中国开辟为齐白石故居的地方有两处,分别是:
490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07
1971年
1971年 1971年,这里描述的是当年度发生的各项事件。 (第44届,1972年颁发) (其他奖项参见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
492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23
埃德加·德加
埃德加·德加 埃德加·伊莱尔·日耳曼·德加(,,),暱称为埃德加·德加(),生于法国巴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 德加生于法国巴黎。他曾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受到安格尔的很大影响。借着1855年万国博览会举办安格尔回顾展的机会,窦加与安格尔相见并临摹了许多他的作品。德加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使他成为19世纪晚期现代艺术的大师之一。他最著名的绘画题材包括芭蕾舞演员和其他女性、以及赛马。他通常被认为是属于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画派风格。 居住于巴黎蒙马特高地期间,他与绘画模特苏珊·瓦拉东曾保持亲密关系。在德加的鼓励下,瓦拉东坚持绘画的尝试,她后来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女画家之一。 德加于1872年-1873年间,居住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这期间他创作的“新奥尔良棉花交易所”是唯一一幅他在世时被博物馆收购的作品。 1880年代起,德加的视力开始衰退。此后,他的创作转向雕塑和彩色蜡笔画,这些对视力要求不高。 德加死于巴黎,葬在巴黎蒙马特墓地。 现在,德加作品的售价有的达到1600万美元。
492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26
天台宗
天台宗 天宗又称法宗,汉传佛教十宗之一,始于南北朝末期,是汉传佛教中最早一个完全由中国佛教法师所创立的本土性宗派。因其实际开创者智𫖮(智者)大师常驻浙江天山说法,故称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其根本经典,又被称为法华宗。因为该宗注重于修行止观,又称止观宗。因为它重视佛教教理的研究,同时结合了止观的实际修行,以「教观双美」而闻名。中国天台宗祖庭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湖北玉泉寺和宁波延庆寺、观宗寺亦为传播天台教法的重要道场。宋朝之后,天台宗在中国衰弱,多数门徒归于禅门。 天台宗于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盛极一时。与中国不同,在日本佛教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宗派,并引入密教修法,称为密。日本天台宗总本山则为比叡山延历寺。 天台宗与禅宗、华严宗都是由中国本土佛教论师在中国开创,被认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天台宗的最大特色在于“教观双美”。在汉传佛教大乘八宗之中,华严、法相、三论诸宗偏于教义理论的发挥;禅、净、律、密诸宗偏于观行实践的进取。天台宗讲究将“教观”两者发挥到极致并圆融一体。 天台宗学统上承九祖:龙树、慧文、慧思、智𫖮、灌顶(章安大师)、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实际立宗开创者为智𫖮,他的著作为天台宗宗义的根据。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根本经,指南是《大智度论》、《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扶疏是《大般涅槃经》,观法是《大品般若经》。 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将此宗传到日本,在平安时代(784~1192),与真言宗并列发展,史称“平安二宗”。13世纪由此宗分出日莲宗。当今,日本天台本宗、日莲宗都很兴旺,而日莲宗在20世纪又分出几个新兴教派。 天台宗的始祖,据章安灌顶《摩诃止观》序中的说法,可分为金口传承与今师传承二系:金口传承始于释迦牟尼,大迦叶受法后一系传承,至师子,其弟子末田地与商那和修二师同时,依《付法藏因缘传》在印度共传承24祖。今师传承,始于《付法藏因缘传》中13祖龙树,至慧文、慧思,加上立宗者智𫖮,共四师。但是由龙树至慧文之间的传承世系不明。 唐朝荆溪湛然另外提出九师传承说法,列出明、最、嵩、就、监、慧六师,随后为慧文、慧思、智𫖮。但是前六师的事迹不明。北宋宗鉴《释门正统》中,在慧文之前,列出明最、神最、嵩多、就多、鉴多、慧多六师,这六师都是行小乘禅观,但事迹不详,是前后相承关系。但南宋志磬《佛祖统记》认为这六师都是同时代的人,非前后相承。 日本最澄的天台宗教脉传承中,在龙树与慧文之间,列入鸠摩罗什与善慧大士。 各项记载中,都推崇慧文为天台初祖,但因为他没有著作传世,除了他生活在北齐时代,其余事迹不详,实际的教学也不详。 天台宗主张「如来不断性恶,一阐提不断性善」。他们认为,佛陀并没有把性恶断除,只是不受性恶影响,正如同一阐提恶性众生,仍然具备性善,只是性善没被发挥。 由于印度佛教长时期的发展,形成大、小乘等不同的派别和经论,形成庞杂的关系。在魏晋南北朝期间,由西来译僧逐渐翻译出来,中国佛教徒面对内容有别、思想分歧的大、小乘经典,因而产生判教思想。而天台宗的判教,有「五时判教」、「化仪四教」及「化法四教」。 五时判教是将佛陀一生的说法内容,判释为五个时期,相应于每一时,便有每一时所说的经典与所度化的对象。五时中,第一是「华严时」,第二为「阿含时」,第三是「方等时」,第四是「般若时」,第五是「法华涅槃时」。 化仪四教是对众生说法的不同形式,因为众生的根基不一。教化形式可分为「顿」、「渐」、「秘密」、「不定」四种。 化法四教是佛陀对众生不同的理解能力而讲说适当的内容,分别为「藏」、「通」、「别」、「圆」四种。 止观者,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藉,谓若能成就二法,自然定慧圆明也。 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定慧双修的意思。是天台宗的主要修行方式。 会昌法难(845)以降,唐末五代战乱不休,教典散失。至宋初遣使向韩国请回教典,尔后四明知礼复兴天台教学。知礼圆寂后的山家派,分为神照系(神照本如)、广智系(广智尚贤)、南屏系(南屏梵臻),与禅宗、净土多有交融。 明中叶时,不见有专门弘扬天台教学的僧人。至晚明,幽溪传灯开创天台宗高明寺一系的传承。后来,蕅益智旭灵峰一派的后人,与杭州辩利院(同源于高明寺)天台一系往来,承继天台宗法脉。其余的天台传承,因文献缺失而不明朗。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僧最澄来唐,从师道邃、行满学习天台宗教义;次年,返国创立日本天台宗。日后,圆仁(慈觉大师)、圆珍(智证大师)等数多知名僧侣辈出。 日本天台宗的正式名称是天台法华圆宗。或法华圆宗、天台法华宗。古时常单以法华宗称之,今日为避免和日莲教学的法华宗造成混乱,通常不如此称。 此宗融入了包含法华宗、密宗、禅宗、净宗的要素,尤其密宗,故称天台密宗、台密。 和真言宗的密教「东密」相对,天台宗的密教称为「密」。日本天台宗和中国天台宗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天台宗并未导入密教、也不包含密教。 最澄所开的日本天台宗是继承智𫖮的学说、以法华经为中心,同时也包含禅、戒、念佛、密教的要素,在性格上已异于中国天台宗。延历寺亦称为四宗兼学的道场。 宋元丰八年(1085年),高丽僧人义天来朝学习宗门教义;元祐元年(1086年),携经书返高丽。高丽肃宗二年(1097年),创立高丽天台宗,而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土的曹溪宗。 台湾天台宗有日本与中国大陆两个传承。
492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27
法华宗
法华宗 法华宗可以指:
493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36
镇宁炮台
镇宁炮台 镇宁炮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一个炮台,位于兴宁区白龙人民公园望仙坡。镇宁炮台是南宁市现保存最为完整、古老的炮台。 民国六年(1917年)9月,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兴筑此炮台。1983年,南宁市政府将炮台定为市级保护文物。2009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将炮台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宁炮台是老式的德国克虏伯兵工厂1890年生产的固定的大炮。
493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37
9月29日
9月29日 9月29日是阳历一年中的第272天(闰年第27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93天。
493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38
美国历史 (1865年-1918年)
美国历史 (1865年-1918年) 联军的入侵带来的破坏和南方的失败,连同战后在占领区经济的萧条,使得南方人对联邦政府长期心怀不满。面对着战后受到战争破坏的南方,重建成了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重建是在美国内战之后,当南方试图脱离出联邦失败后,联邦政府试图使联邦重新联合的时期。林肯之前已经签署了一份宽容的重建计划,但是在内战中的伤亡和损失使得国会反对重新接纳不对脱离行为进行谴责的州。联邦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确定重新接纳南方州份的条件和程序。 重建的很大一个问题是关于南方各州是否要解放奴隶并给以他们公民权。但南方很多州多否认给以奴隶平等的公民权,这使得北方的很多人士感到不满,因此国会于1866年(后来又有一次是在1875年)重新制定了一个公民权法案。但是在1866年提出的两个民权法案都被总统约翰逊否决。这使得国会议员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这导致后来通过了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 在共和党人赢得中期选举的胜利后,重建法案“为叛乱各州筹建较为有效率的政府”于1867年3月2日获得通过。这个法案把南方的10个州(除了在1866年被重新接纳到联邦的田纳西州外)分为5个军区,各有一名军队将领管辖。军队将根据宪法修正案第十四条的规定,剥夺前联邦领导人的选举权,并督促各州批准第十四条修正案,起草新的州宪法。 在重建过程中,南方社会有了很大的改变。来自北方的人,被称为“自备毡囊者”(carpetbagger)来到南方并参与到政府中。反对权力法案的恐怖主义分子三K党则不断通过暗杀白人共和党人和黑人领袖等手段破坏公民权的实施。 美国内战后,有几条宪法条例获得通过:第13条,废除了奴隶制;第14条,给以非洲裔美国人以公民权;以及第15条,给以被解放者公民权。第14条受到南方人的反对,但是作为重新加入联邦的选决条件,他们必须通过这个条例。到1870年,所有南方的州份都重新加入联邦,但是重建一直持续到1877年,在一次具有争议的选举中,海斯当选为总统。海斯受到北方人的支持,打败了他的对手塞缪尔·J·蒂尔登。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次选举是为了换取重建的结束,这些理论把这次选举描绘成“1877年的妥协”。并不是所有的历史学家都同意这种说法,但是无论如何,不考虑详细的状况,重建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了。 重建的结束本质上宣告了非裔美国人公民权的结束,在战后的几年后,北方人对于继续给以黑人公民权失去了兴趣并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的地方。南方事实上已经被允许建立种族隔离的社会作为重新被纳入到联邦中的条件。最初对公民权利政策的恐惧也开始减弱。在重建后,很多的公民权利法后来在19世纪末时都被美国最高法院推翻。其中最著名的是“公民权案例 109 US 3 1883年”,法院判决宪法第14条只适用于州而不是个人,国会不能阻止在商业地区的公共场合对白人和黑人进行隔离的行为,这相当于推翻了1875年通过的民权法。而案例“Plessy v. Ferguson 163 US 537 1896”则走得更远,并为州实行的种族隔离提供了法律基础,只要它是“隔离但是平等的”。 美国内战结束后,出现了一次巨大的经济发展,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工业革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并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工业国家。人口和劳动力戏剧性的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土地转向工厂,而更多的是,转向服务行业。从今天的经济学来看,公众服务的提供这远远高于农业和制成品的提供者。有历史学家认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受益于内战的推动,但更通常的看法是,美国经历了一段长时期的经济繁荣,而内战则刺激了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复杂化,数据统计揭示了在过去一个世纪一个剧烈的长期增长使得自己雇用变成为他人工作。美国的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促使了垄断组织的出现。例如其中的美孚石油公司到它成立第一个托拉斯时,已经控制了全国90%的炼油业。托拉斯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反对,各种舆论要求政府对此采取行动。1874年-1885年间,众议院曾提出30项议案,并于1890年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美国的扩展主义与其他的新兴工业国家一样,根源于国内关系。美国与德国一样,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国家,其中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很重要的协助和推动作用,它帮助建设诸如铁路和其它公共设施的建设。但是,1890年统计的发现,特别是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 Frederick Jackson Turner)的论文《美国历史上边界的重要性》("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rontier in American History")受到大众的注意后,引起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缺乏的担心。1893年恐慌以及随后发生的萧条使得一些商人和政治家得出欧洲早一代人卢森堡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II of Belgium)、朱尔斯·佛利(Jules Ferry),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约瑟夫·张伯伦(Joseph Chamberlain)和佛朗西斯格·克里斯皮(Francesco Crispi)相同的结论:工业国家显然过度膨胀,生产出高于国内消费的产品。 虽然美国在菲律宾和波多黎各的资本投资相对较少,但是这些殖民地作为扩张对亚洲出口具有战略意义,特别是中国和拉丁美洲,它使得美国可以从中国的“门户开放”以及美元外交中获得利益。门罗时期的美国帝国主义使得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拉丁美洲主要的“投资者”角色的倾向在战后得以完成。 19世纪结束末期是美国进行帝国主义扩张的时期,它把美国推向了世界舞台: 在20世纪期间,美国卷入了两场世界大战。在一战开始的1914年,美国严守中立,但是当德国把携带有很多美国乘客的英国船只击沉后,美国开始参战。在美国的帮助下,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赢得了战争,并以《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严厉的经济惩罚。这种惩罚为后来阿道夫·希特勒于1933年获得政权制造了条件。美国参议院并没有批准凡尔赛条约,相反,美国与德国以及她的盟国分别签订了和平条约。 由于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对战争理想承诺的破灭使得美国人开始选择孤立主义:他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国内,远离国际关系并只关心国内事务。
494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43
平江 (消歧义)
平江 (消歧义) 平江,可以指:
494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47
农历
农历 农历,是现今东亚地区民间传统广泛使用的阴阳合历。古代相传为黄帝时代或者夏朝创制,又称黄历、夏历。中华民国成立后,由孙中山宣布采用西方格里历,而华夏传统历法则返称为旧历、传统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西历为「公历」,旧历改称「农历」。在汉语,西历也称阳历,因此农历常习惯上称为阴历,然而此历其实为阴阳合历。 农历是阴阳历:「阳」是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以冬至回归年为基准确定岁实,配合季节阳光分一岁为二十四节气;「阴」根据月球运行定朔望月。中国现存历书最早是西汉版本之《夏小正》,汉武帝时期制定之《太初历》已经有相当完善之历法规则,自此大都采用「夏正」,即以建寅月为正月;之后定朔定气规则又多次修改。现行农历版本是依据既定基本规则,运用现代天文学成果修订,完全依照天文数据计算得来。 农历和西历、伊斯兰历一样,是现在应用广泛的历法之一。在华人地区、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朝鲜、韩国、越南、以及全世界海外华人社区,农历广泛应用于生日标记、各种民俗活动节日等,比如「年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庆活动,被视为中华文化象征。 历法是纪录时间之座标系统,多数古代民族根据天象来确定历法,都有年和月之概念:年,就是四季周期,即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月,就是月相盈亏周期,即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准确测量回归年和朔望月之长度,会发现一年比十二个月多大约10.875日,即单个阴历或阳历无法同时满足年和月的准确周期。 阴历之历月是准确按月相盈亏圆缺周期来制定,1个朔望月长约29.53日,故制订历月为大月就是30日,小月就是29日,若以12个月为1年,1年之长度就落在354日或355日之间,故年只是大体上符合一个四季循环,但其长度和四季周期有一些差异,这就导致新年并非固定于某个季节,而是缓慢推移,从冬季逐年移动到夏季。例如伊斯兰历、古希腊历都是如此。 阳历之历年是准确按太阳视运动周期(回归年)为制定标准,没有月之概念,或者月只是大体符合月亮阴晴圆缺变化的周期长度。例如西历月长与真正的朔望月只相差0.5至1.5日,西方语言之月份与月亮同源(例如英语中的month与moon),但月亮圆缺与每月日期变化没有固定关系(即新月的日期逐月缓慢推移)。季节明显之地区,所原创之历法多为阳历,比如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了古埃及太阳历。 华夏历法罕有地同时考虑到太阳及月球运动,兼顾了年和月之准确周期,是为阴阳合历。因中国以农立国,农民常依此历进行农事,故又称为农民历。华夏历法依据观测月相变化,严格按照朔望月周期确定月份(定朔),为农历之阴历部份,12个月平均约在354日左右。通过观测太阳视运动与黄道的关系,观察出回归年之周期约在365.25日左右,由太阳之高度角变化周期,影响地表气候环境之不同,定出二十四节气(定气),为农历之阳历部份。在结合时衡量到阴历十二个月与阳历回归年每年约有11日落差,为了使彼此长度能够更加接近,自春秋时代起即有「"十九年七闰月法"」;又排定了闰月规则,力求平衡调和中气在相应固定月份。如此既达到年合四季、月合圆缺,即新月固定于初一,新年固定于冬春之交,达成阴阳和谐。 因十九年七闰之规律,每个人在其19岁倍数之生日,有机会西历生日与华夏历法重合于同一日。 现行历法,以朔分月,每个朔望月之始末通过太阳和月球之相对位置确定,以每个月太阳直射月球背面之时刻,定出朔日,朔日定为初一,为每月之始日。每月太阳直射月球正面之日期定出望日,一般为十五或十六日,为每月之中点日期。一个月之上旬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初日,如一月十日称为正月初十。下旬称为廿日,亦有些通胜将之说成念日;如一月二十二日称为正月廿二或正月念二。 冬至所在月定义为十一月,之后月份为十二月、正月、二月……复至十一月。其中农历每年第一个月按照习惯称为正月,十一月及十二月分别又称为冬月及腊月。表示气候寒冷的成语「十冬腊月」就是从此得来,字面意思即为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若两冬月间,不计冬月剩余11个月,则不需置闰。 现行历法采无中置闰法。若两冬至间,不计冬月剩余12个月,则置闰于冬至后第一个无中气之月(有时一岁可能会有两个无中气之月,只取第一个),月序与前一个月相同(闰月在几月后面,就称闰几月)。采用现行之定朔法,有可能会出现无中气月但无须置闰之状况。 由于当前近日点在冬季,冬季节气之间较短,十冬腊月较容易分配到中气;若采无中置闰法,闰月较常发生在夏季。未来因近日点进动,可能改变。 定完月后,即可决定一年之起始。民用历法中,以正月朔日为一年之开始,称为元旦(元春旦)或正旦(正月旦),正月初一子夜至下一个正月初一子夜前之时间段称为「一年」。有时一年内出现两个立春,即年初一后立春,翌年年初一前再立春,称为「双春年」,一般视作吉兆。按照现行历法计算,双春年必定有闰月,有闰月之年必定有双春,故又称「双春兼闰月」。相反,如果年初一至翌年年初一前夕没有立春,称为「盲年」。在十九年周期内,双春兼闰年及盲年各出现七次,而单春年只有五次。 在古代,官方通常会指定年号,并确定开始时间(奉正朔),随后依顺序纪年,比如建元元年、太初元年、宣统三年等。华夏历法同时会使用干支标注年份顺序(包含岁星纪年及太岁纪年),十二地支又对应十二生肖,比如壬辰龙年(西元2012年)。民间通常会在民间信仰于节庆表示神明诞辰或传统戏剧作品使用,如辛卯年四月十二日、甲午年腊月初七等。中华民国成立时,废除华夏历法之官方地位,改以西历计算年份,同时称正月朔日为春节,废除了年号制度。现今人们通常直接用民国纪年或西元纪年来表示农历年份,或采用黄帝纪年(主要见于农民历,称黄历○○○○年)。若从黄帝时代的西元前2698年为黄帝元年起算,至西历2019年为黄帝4717年。 天干地支60种配搭,循环往复,每60年干支纪年一个周期、每60月干支纪月一个周期、每60日干支纪日一个周期、每60时辰干支纪时一个周期,干支纪年月日时合共有八字。天干地支对应到月份,通常采用干支纪月,这种纪月以冬至所在月为子月,每一年为一个周期,如遇到闰月,闰月干支与前月相同。其中特别是地支中之子午,在华夏历法有着重要地位。 地支与月份、时辰有固定关系: 由于这种对应关系,每5年(日),干支纪月份(时辰)正好完成一次周期。(干支纪月不计闰月) 十二地支中,子午依据太阳位置来确定,子为阴极盛,午为阳极盛,子午为岁、日周期定出始末与中点: 中国古代以子夜为日之分界,以子正初刻(00:00)为一日之开始,以夜子初四刻(24:00)为一日之终结。但习惯中,人们倾向于认为一日开始于寅时(平旦)5点。中国传统将一日分割为12个时辰,依次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1个时辰等于2个小时,子时是下午11时至上午1时,丑时是上午1时至上午3时,以此类推。 华夏历法用干支来标记流水日,就像如星期般,无天文意义。60干支为一循环,甲子、乙丑、丙寅、……、癸亥、甲子。比如,2013年新年岁首(西历2月10日)是丁未日,2014年岁首(1月31日)是壬寅日。 朔望月之长度大约在29.27至29.83日之间变动,长期平均长度是29.530588日(29日12时44分2.8秒)。因此,农历一个月是29日或30日,又称小月及大月。每一个月起始于朔日子夜,结束于下一个朔日子夜之前。现行历法采取定朔法。 早期,采用平朔方法确定朔日。经过长期观察,确定朔望月之平均长度,比如formula_1日。然后,选一个日月合朔的日期作为历元,每经过一个月增加formula_1日,取整数部分即得朔日。 平朔规则下,通常是大小月相间,然后每经过15或17个月有一对连大月。 元授时历起,天文台运用天体运行规律和采用实际观测天象数据,确定每朔(太阳和月球之黄经一致)之具体时间,取当日为朔日,即每月初一。 定朔规则下,各月大小排列并不固定,有时会碰到连续四个大月或是连续三个小月。 因地球椭圆地围绕太阳公转,速度不平均,故节气有二法。按平均时间为平气,按公转角度为定气。平气法之春分秋分,未必为昼夜等长。自崇祯历至今,历法使用定气。 在古代,通常以冬至到冬至之间(约formula_3日),分割为24段(每段约formula_4日),每段起始于一个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通常用来确定月份。冬至所在月份为冬月、大寒所在月份为腊月、雨水所在月份为正月、春分所在月份为二月、…、小雪所在月份为十月,无中气的月份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属阳历的干支月或中气月来源于观测太阳的回归年并按地支均分,属阴历的朔望月来源于观测月亮盈亏。中气之间的时间约为30日formula_5时,因此中气日之间的间隔(含前不含后)为30或31日。而一个朔望月的时间为29日或30日,一个月内要么一个中气,要么没有中气。因此,中气可以直接来确定月份及闰否。 每个中气干支月比朔望月平均多21.75小时,两者差异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朔望月就闰一个月,以此达到两者平衡对应(具体变化过程是:相对干支月,较短的朔望月逐月提前;当提前的日数达到半个月时,闰一个朔望月,即一个干支月对应两个朔望月,于是朔望月变成推后半个月;然后朔望月继续逐月提前,如此循环往复)。最终结果是,每32.6个朔望月中有一个闰月。实际观测中,由于定朔和定气的方法与绝对平均值存在差异,每两个闰月并非精确地相差32~33个朔望月,而是28~36个朔望月,总体19年7闰(12×19÷7)仍然符合32.6的平均值。 以下是前103年至1644年各闰月统计。 定气按太阳运行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之位置。 二十四节气中,原本惊蛰在雨水之前,谷雨在清明之前。后西汉末年刘歆将雨水、惊蛰对调,清明、谷雨对调。 由于克卜勒运动第二定律,地球靠近近日点时公转速度会比较快,当前近日点在小寒附近,因此冬至到大寒两个中气之间相隔较短,约29.45日;而地球靠近远日点时公转速度较慢,当前远日点在小暑附近,因此夏至到大暑两个中气之间相隔较长,约31.45日(以北半球为准)。 当中气间隔可以比朔望月(≈29.53日)长时,一个月可能完全在两个中气日之间,此时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反之,当中气间隔比朔望月短时,两个中气可能完全在两个朔日之间,此时一个月内就有两个中气。 以冬至日子夜到冬至日子夜前为「一岁」。一岁一般为365日,有时为366日。冬至所在月定为冬月(或子月,以天干地支记月)。不计冬至月,一岁将包含11至12个整月,包含12个整月时,第一个无中气之月份为闰月,此乃无中置闰法。若冬至在子月朔日,则前一岁必闰月;若冬至在晦日,则冬至后之一岁必闰月。 1年通常有12个月或13个月。包含13个月的年份为闰年。1810年立春至2409年除夕(立春前日)600年间的7421个月中,有双中气月19个,无中气月240个,221闰,闰月分布如下: 下一次闰十一月出现于2033年。(2033年问题)前一次闰正月出现于1651年,下一次闰正月会出现于2262年;首次闰腊月将出现于3358年。 由于古代,天文知识匮乏和观测技术所局限,以及缺乏全球通信思维;中国古人对冬至之理解,是日影最长之正午;因此「冬至日」就是正午最接近冬至时点之日。而现代,科学和观测技术发达,「冬至」就是太阳直射南半球最南点(南回归线)之时刻,现在可以精确到几点几分,可以是UTC+0的日间或夜晚,如2014年冬至时点是,2014-12-21 23:03 (UTC),其最接近之UTC+8正午为2014年12月22日正午。 由于定朔平朔及定气平气间之差异,也引发了冬至是归于上一月还是下一月之争议,如1984年、2014年、2033年问题。置闰法有遵循亘古传统之平气置闰,现行是定气日算置闰,还有定气时刻置闰,即按照朔、冬至之具体时分先后划分。 明清历法已经逐渐开始定朔、定冬至到时分。明朝李天经曾建议,用中气时刻是否介乎两朔时刻之间,来决定该月是否有此中气,例如崇祯十五年小雪虽在十一月初一日,但小雪时刻在十一月朔点之前,按此法属十月,如此法则可减少双中气月之次数,并使置闰法独立于时区。 台湾的小商家习惯在初二和十六供奉福德正神,称为「作牙」。 农历新年(中国大陆称为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日,古代称为“元旦”、“正旦”等,越南称为 ,韩国称为。农历新年是一年中最隆重之节日。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越南、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美国纽约州唐人街等国家和地区法定假日。 上巳节,即农历三月初三日,韩国称为。 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日,越南称为,韩国称为或(,同音,两种汉字写法在韩国皆可用)。 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日晚上,越南称为,韩国称为。 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日,越南称为。 元宵节、上元节,均为农历正月十五日,越南称为,韩国称为。 中元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日,越南称为或,韩国称为或或。 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日,越南称为,韩国称为。 下元节,即农历十月十五日,越南称为。 腊八节,即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日。 祭灶节,亦称小年,即农历腊月廿三日(北方)或廿四日(南方),越南称为。 除夕,正月初一前夕,即农历一年之最后一晚。 这三个节日通常被认为是最大节日农历新年的准备和酝酿。 以节气定义的节日,通常都有很浓重的季节特征,大多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种季节最为明显的节气附近,清明是紧接春分后第一个节气。 春季:春社,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大约在春分前后。 春季:寒食节,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大约在清明附近,韩国称为。 春季:清明节,清明当日,越南称为。 夏季:夏至节,又称“夏节”、“仲夏”,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北方尤其受到重视。清代以前特别是宋代的法定假日,辽代谓之‘朝节’。 秋季:秋社,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大约在秋分前后。 冬季:冬至节,冬至当日,也称“小年”,越南称为,韩国称为。 其他东亚地区之阴阳合历大多源自华夏历法或受其影响,比如藏历、和历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历法等。目前,由于时区差别,大中华地区(UTC+8)、韩国(UTC+9)与越南(UTC+7)使用的农历的版本并不一致,因此各国农历日期也不完全一致(例如2012年中国闰四月而韩国闰三月,端午节亦相差一日)。部分软件未能因应各国时间基准而调整会造成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紫金山天文台作为全世界主要的农历测算颁行单位,主导制定了名为《农历的编算和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这是农历第一次成为一国的通用标准,并且以现代科学和天文学技术为基础对农历的计算和制定做了规定,比如规定冬至为节气之首(而非立春)、规定有冬至之月份为子月(十一月)、规定寅月建正、规定采用国际通用天体模型且精度应达到1秒,并且要求公开发行的日历产品必须包含西历和农历的日期对照以及二十四节气,符合标准规定的编排规则、计算模型和精度及表示方法,以有效遏制内容错误的农历日历产品随意发行的无序状态。 日本农历(和历)原使用中国历法计算,从明朝亡后之1685年开始自行编制历法(贞享历),直到1873年起废除农历(天保历)改用西历(格里历),并于1910年起停止在官历内并记旧历。但目前日本国立天文台每年2月都会发报的「」官报中仍有节气和朔弦望等资料可供自行计算农历。现时日本国内仅有如中秋节等少量节日按农历庆祝,其余绝大多数原以农历日期庆祝之节日均提前约一个月,改成了按照西历之相同日期庆祝。 绝大部分海外华人会使用和大中华地区一致的农历,但有些居于南半球的澳纽华侨会出版按当地时间所制作之历书,此等历书也会应当地季节而将节气错开半年。 据腾讯网上调查,有86.6%网友表示,自己仍按农历庆祝生日。但随著西历越来越深入中国人的生活,很多00后只记西历出生日期。
495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50
圣赫勒拿
圣赫勒拿 圣赫勒拿()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屿,主权属于英国,离非洲西岸1900公里,离南美洲东岸3400公里。圣赫勒拿岛与其北方的阿森松岛和南方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一起组成英国的-{zh-cn: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zh-tw:圣赫伦那、阿森松和崔斯坦达库尼亚;zh-hk:圣赫勒拿、崔斯坦达库尼亚}-()英国海外领地。 1502年5月21日葡萄牙航海家约翰·达·诺瓦在去印度的路上发现了圣赫勒拿岛。因为在天主教的宗教日历中5月21日是圣海伦纳的祝圣日,因此他们将这个岛称为圣赫勒拿岛。另有一说指当时达·诺瓦发现的是位于圣赫勒拿岛南方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而圣赫勒拿岛则是由埃斯特旺·达伽马(Estêvão da Gama)的船队在1503年7月30日发现的。当时岛上没有土著居民,葡萄牙也没有在那里殖民。后来荷兰曾经在1645年至1651年之间占领这个岛,但也没有殖民。 165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声称占据该岛并开始在那里殖民,他们建立了一个要塞詹姆斯敦(今天圣赫勒拿的首府),并在那里驻军。1673年荷兰试图重新占领圣赫勒拿岛,但没有成功。此时岛上的半数居民是从非洲绑架来的奴隶。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前,圣赫勒拿岛是大西洋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船舶停靠基地。到1792年为止奴隶在这里的生活是非常不人道的,从1792年开始岛上不再有新的奴隶运到,同时奴隶的待遇也有所改善。1810年东印度公司开始从中国广东向这里运劳工。到1836年所有的奴隶被释放。 埃德蒙·哈雷在1676-1677年间到此观测南半球星空,绘制出世界第一张南半球星图。 1815年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并于1821年死于岛上。 1833年圣赫勒拿岛的所有权从东印度公司转到英国王室手中。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及随着蒸气轮船的普及,来岛上补给的船只越来越少,圣赫勒拿岛开始萧条。1899年到1902年的布尔战争中,英国曾将数千布尔战俘送到岛上看押。1906年英国将所有驻在岛上的军队撤出。 1889年,迪尼祖鲁·卡塞奇瓦约被判处监禁于圣赫勒拿岛上,刑期为10年。 圣赫勒拿岛的地理位置是南纬15°56',西经5°42'。圣赫勒拿本岛的面积是121平方公里。 所有属圣赫勒拿岛的岛屿都是火山岛,其中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上的火山至今仍然活跃。圣赫勒拿岛本岛的最高点是823米("Diana's Peak"),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上的最高点(也是整个直辖殖民地的最高点)是2060米("Queen Mary's Peak")。 圣赫勒拿本岛是温和的热带海洋性气候,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属温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圣赫勒拿岛上有40种其他地方没有的植物。阿森松岛是海龟的繁殖地。 圣赫勒拿岛的居民由非洲人后代和欧洲的移民组成。2016年,岛上人口约4534,非洲人后代占一半,华人/印度人和白人各占25%。 圣赫勒拿的总督由英国君主指定。立法局有15名代表,任期四年,由岛民选举而出。最高审判机构是最高法院。 圣赫勒拿完全依靠英国的资助,1998年英国政府对岛上的经济援助为500万英镑。岛上主要产业有渔业、畜牧业和手工业。许多岛民离开圣赫勒拿岛去他处寻找生计;岛上生产的咖啡豆颇负盛名。 圣赫勒拿主要依靠海底电缆和卫星通讯与其他地方联系。阿森松岛是南非到葡萄牙和英国之间的主电缆的一个重要中继站。 圣赫勒拿没有铁路,大多数公路集中在圣赫勒拿岛上(118公里),阿森松岛上有80公里。圣赫勒拿岛上的詹姆斯敦和阿森松岛上的乔治敦是唯一的大港口。岛上仅有一个拥有铺设跑道的机场。 英国在1963年专门建造了来往于英国加的夫港、圣赫勒拿岛和南非开普敦之间的“圣赫勒拿”号定期客货船(RMS St. Helena)。该船在有需要时在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中途停靠。 1989年,第二艘“圣赫勒拿”号服役。圣赫勒拿岛上的机场原订在2011年竣工,这条定期海上航线原订被取消。但因工程延宕,至2012年始正式施工。在机场完工前,该条海上航线将继续行驶。 机场于2016年4月竣工,令往返岛的航程从数天大幅缩减至一天。不过由于机场的风切变过强,令飞机要经过多番尝试才能降落,令原定十月启航的定期航班要临时取销,2017年终于有飞机可以飞,而“圣赫勒拿”号无法同时停航。
496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63
单向链表
单向链表 单向链表(又名单链表、线性链表)是链表的一种,其特点是链表的链接方向是单向的,对链表的访问要通过从头部开始,依序往下读取。 单向链表的数据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数据域和指针域,数据域存储数据,指针域指向下一个储存节点的地址。
496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64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通常简称HZMB)是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和广东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通道,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2018年5月23日完工,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通车;设计寿命为120年。现为世界上最长的沉管隧道及世界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主桥全长约29.6公里。为桥隧结合结构,包括一条长约6.7公里的海底隧道及四个人工岛。其中,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粤港分界线至珠海和澳门口岸段)由粤港澳三地共同出资建设;海中桥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国际机场人工岛,止于粤港分界线)由香港方面建设,三地口岸和连接线由三地各自建设。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大桥主体部分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的组织实施等工作。 港珠澳大桥启用后,穿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交通时间将锐减,行车时间仅需一小时左右,而且不需要再绕经虎门大桥;而港珠澳也会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象征意义。大桥的使用者进入香港后亦可经香港的快速公路,包括深港西部通道前往深圳。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新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被誉为世界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英国《卫报》称之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新华社报导国家级建设港珠澳大桥创造外海筑岛的“中国速度”,使用221天完成两人工岛筑岛的世界工程记录,缩短工期超过2年,并实现了绿色施工,又形容大桥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桥梁工程,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港珠澳大桥原计划采用公开招标形式,即民间兴建营运后转移模式(英文缩写:BOT)的方案交由私人财团出资兴建。大桥主体工程造价预计要762亿元人民币,差额由三地政府按以下比例补贴:香港占50.2%、中国大陆占35.1%、澳门占14.7%,但实际补贴金额则视乎招标结果。私人财团可营运大桥为期50年,期间可收取过桥费用,预计36年半可以收回成本 其后,消息透露港珠澳大桥将不会采用BOT方式融资,改以3地政府全资兴建。最终在2008年8月5日,三地政府就融资问题达成共识,主体工程造价385.4亿,其中北京决定出资投入项目建设,连同广东省的出资,中国大陆合共出资70亿元人民币(占三地政府出资44.5%),香港方出资67.5亿元人民币(占三地政府出资42.9%),而澳门则出资19.8亿元人民币(占三地政府出资12.6%),余下的58%资金(约200多亿)则以贷款方式集资。2009年5月22日香港立法会通过拨款港币90亿4,650万元(按付款当日价格计算)予主桥的详细设计和建造工程,预计分7年支付。 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于2011年10月表示,受到环保评估官司影响,香港段的工程受到阻延,为了追上进度,需要压缩工程,估计造价因而上升65亿港元。2011年11月18日,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了建造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的485亿港元拨款,工程于2011年12月14日开始。到2016年追加拨款通过后,港府已就港珠澳桥、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工程「斩件式」获拨款合共1177亿港元,当中不少属超支拨款。 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共接获3个联营的投标书,各个联合体分别由4-5家境内、外的资深桥梁设计咨询公司所组成,合共15家公司参与竞投。经专家评选后,已经选定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联营为第一中标候选人。 该联营的其他成员包括丹麦科威国际咨询公司及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将主要负责海底隧道的设计工作;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主要负责人工岛设计工作;香港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将与公规院一起负责桥梁工程设计,同时奥雅纳公司承担了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的初步设计。联合体过去曾参与杭州湾跨海大桥、香港昂船洲大桥、深圳湾公路大桥等设计工作。 主桥(含海底隧道)工程总承建商亦为中国交建,与设计公司中标结果相若;其中,海底隧道部分由天津分公司负责兴建。 兴建大桥连接香港及珠海的计划构想最初在1983年由香港合和集团董事局主席胡应湘及珠海市提出,当时称为伶仃洋大桥,预算连接香港和珠海,由香港新界屯门烂角咀(今龙鼓滩发电厂)起始,经过内伶仃岛及淇澳岛,到达珠海市金鼎,珠海甚至已经于其境内兴建了大桥的一部份,即今天在珠海北端的淇澳大桥;这个构思在中国大陆的旧版地图仍然可以见到。胡应湘所构思的跨海大桥打通香港西部和珠海,从而再连接番禺、顺德、中山、南海等地,将珠江三角洲的海运、河运、陆运及空运集中,让香港成为珠三角的物流中心。不过,当时港英政府对兴建这条跨海大桥没太大兴趣,构思最后不了了之。 后来香港青屿干线通车,加上新的香港国际机场位于大屿山,胡应湘又提出香港应该善用青马大桥等新落成的基础建设;把大桥香港起点改为大屿山,原伶仃洋大桥计划搁置;并且逐步南移,加入澳门(单Y方案)和深圳(双Y方案)。 2002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港,明确表示支持兴建港珠澳大桥的计划。2003年开始,香港政府积极研究建设跨海大桥。在当年1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便提出兴建连接香港与澳门和珠三角西部的大桥,其指出粤港两地特别是和珠江三角洲特殊的地理和人文关系,历经二十多年发展实际上已经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功能齐全的大型经济区,而单个城市的力量相对单薄,故要加强与区内城市的优势互补,进而提升香港在整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地位。 这项大型建设计划经过草拟与协商后,最后在2005年选择了单Y方案,并且定名为「港珠澳大桥」。连接深圳的路段则改由深港西部通道连接。 经过多个月的协商,于2007年2月达成协议,各地政府部门设置自己的入境口岸,即「三地三检」;由于采用「三地三检」而非「一地三检」,毋须兴建原来计划面积达2.62平方公里的人工岛,所以主桥工程总预算由500亿大幅度地省减至约300亿,相对西九龙站内地口岸区较少政治争议。 2007年5月初,开始在海底进行勘探工程。 2009年3月13日,粤港澳三地政府比较原定计划提早两个星期于珠海签订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合约。10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第85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港珠澳大桥的可行性报告。12月15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开工仪式在珠海情侣南路东延长线一段举行,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揭牌仪式和其他合同签约仪式也一并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并主持仪式。2011年12月14日,香港段工程正式动工。 2014年4月15日,开始整体吊装一段近3000吨重的钢制桥面,长度超过130米,宽度约33米。同时将挑战中国海上桥段吊装最大、技术最难的记录。 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2017年5月2日,最后一节隧道接头完成对接,标志著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隧道段贯通,标志着大桥主桥(中国大陆段)全线贯通。2017年11月15日,110千伏人工岛输变电工程竣工投产,通信、照明和监控等系统开始有电力供应。2017年12月25日,大桥首次进行亮灯测试,桥塔亮起红、绿、蓝及紫四种颜色。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工程主体工程交付验收。 2018年9月28日–30日,三地举行联合试运行。2018年10月23日,在珠海公路口岸举行开通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主宾出席通车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致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江金权,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何厚铧、梁振英,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兼广东省长马兴瑞,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澳门特首崔世安亦有出席仪式。2018年10月24日早上9时正式通车。 。大桥全长为49,968米,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米,包括5,664米海底隧道,设计寿命为120年,能够抵抗8度地震、16级台风。在珠江口伶仃洋南北两侧分别有两个离岸人工岛,人工岛间通过海底隧道予以连接。大桥初期计划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石湾,但最终方案改为在香港国际机场东部海面建筑人工岛以设立口岸,经过大澳以北海面并横越珠江口,经过珠江口中心的海底隧道,最后抵达珠海及澳门口岸(珠澳口岸),分成两端连接珠海拱北、澳门东方明珠。 港珠澳大桥落成后,由香港驾驶至珠海及澳门,将会从4至5小时路程大幅缩减至约30分钟。至2035年,预计每日有5万至6万车辆及每日23万至25万人次。人工岛上除了检查大楼外,亦会包括无人驾驶列车,用以接载旅客由检查大楼至香港国际机场登机,港珠澳大桥的旅客到达香港后毋须入境,可以透过无人驾驶列车直接到达香港国际机场客运大楼。对于无法过境车辆,口岸附近将会设立停车场,另外亦有公共巴士接驳。 港珠澳大桥设有的4大人工岛(香港口岸、珠澳口岸及海底隧道东、西出入口人工岛)具有标志性及相关性,将是景观设计考虑的重点。 在珠海拱北湾南侧、澳门新城区A区东面的珠澳口岸人工岛是大桥主体工程与珠海及澳门两地的衔接中心,两地对关口岸以及大桥收费站也设置在岛上,投资达133.5亿人民币,设计中采用了砂、泥及土三种材料作为回填料。人工岛地面标高5米,填海后经过地基处理加固后,交工面标高4.5米,能够防御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基于澳门道路网的交通承受能力限制,香港车辆将不能够进入澳门。届时人工岛上将会设有两座大型停车场,其中逾5,500个停车位供予境外车辆使用,另外有2,000个停车位设立于离境通道前,主要供予澳门车辆使用。 而香港口岸设于香港离岛区赤𫚭角东部的人工岛上,作为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的出入境管制站。人工岛造价估计逾100亿元,连同连接的公路,预计整个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线工程开支逾200亿元。 海底隧道东、西出入口人工岛使用「钢圆筒建岛」方式填海,比传统方式填海提前近2年。海底隧道西出入口人工岛成为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为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而海底隧道东出入口人工岛则设置海上观景平台,同时设有中华白海豚观赏区,但大桥开通初期暂不开放。 2010年,开始填海建造隧道人工岛。2011年9月11日,隧道西人工岛主体的结构工程完成;同年12月7日,隧道东人工岛主体的结构工程完成。同年12月21日,人工岛的主体外围结构工程完成,东人工岛随后会抽水及填沙,之后会进行隧道工程。当整体结构完成后,就可以放入预制管道,于2015年9月底会完成两个人工岛的所有工程。 穿越深圳港及广州港进港航道的海底沉管隧道最初原计划引入荷兰技术,荷兰公司要求15亿元人民币专利费,令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始料不及。中方提出以3亿元代价,不需全部专利,只须荷兰公司教会中方工程最危险、最无把握之部分。结果,计划最终搁置,荷兰公司借机以歌曲暗示中国自行兴建,要自求多福。经过四年研究,沉管对接技术有新突破,而港珠澳大桥隧道最后一节,只用了短短一日就对接完成。 2013年5月3日,第一节隧道沉管工程开始,巨型沉管从位于香港以南的珠海桂山岛的制造基地运输前往大桥在海上的工程施展位置,沉管隧道由33条沉管节连接而成,每节阔37米。2017年5月2日,最后一节隧道接头完成对接,标志著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桥梁总长约23公里,按照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100公里。桥梁工程于2012年6月全面展开,划分为5个工程合约进行施工。桥梁由非通航孔桥和通航孔桥相连组成,通航孔桥共有3座斜拉桥,自东向西依次是:青洲航道桥、江海直达航道桥、九州航道桥。 其中,青洲航道桥主跨458米,为3座斜拉桥中最长,采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全桥采用半漂浮体系,索塔采用双柱门形框架塔,塔高163米,共设有14对斜拉索。桥下通航等级为1万吨级,净空高度42米,有效通航宽度318米。于2016年4月12日合龙。整体造型及断面形式除了满足抗风及抗震等要求外,将会充分考虑景观效果。估算兴建费用为9亿5千2百万元,每平方米造价达31,300元,在大桥所有区段桥梁中最为昂贵。 而江海直达航道桥主跨516米(2x258m),索塔采用3个海豚状的框架塔;九州航道桥主跨268米,索塔采用2个风帆状的框架塔,塔高120米。 港珠澳大桥全线实行右上左落(靠右行)安排,有别于香港及澳门本地的左上右落(靠左行)的习惯。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副秘书长(运输)罗翠薇解释这样安排的原因是大桥及香港连接路的交接点是一段时速100公里的快速公路,采用右上左落的行车安排为恰当及能有效并顺畅地达到转线安排,同时保障驾驶者和乘客安全。桥面上会有清晰界线,提示驾驶者即将进入的范围属于哪一地方,路面也有指示,好让驾驶人士顺畅自然地转换到另一个驾驶模式,以便司机适应。 但有部分民众质疑港澳两地以左上右落为标准,包括早已落成的深港西部通道、落马洲大桥等位于广东省水域路段亦采用左上右落,为何大桥要迁就一地而使用右上左落,有关说法备受质疑。香港政府更为此修例制定该路段以相反方向行驶,一度惹起争议。 另外,如大桥上发生意外,会依属地原则处理,如车辆处于中国大陆水域上的桥段,便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如意外发生在香港桥段,就采用香港法律。港珠澳三地政府设通报机制应对突发事故。大桥上也设有紧急通讯设备,包括装有闭路电视。 港珠澳大桥香港连接线毗邻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的香港国际机场,由沿机场东岸1.6公里长的地面道路、1公里长的观景山隧道和约9.4公里长的高架桥组成。高架桥设计成180米的特大跨度,远离北大屿山生态敏感地区的同时,亦与机场南跑道和政府飞行服务队总部保持距离,减少工程和车辆行驶对机场及飞行服务队运作和附近码头的影响。在北大屿山一段设计成离水面和陆地较高之高架桥直接跨过沙螺湾,以避免触及极具保育价值的沙螺湾古迹遗址一带陆地。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于2012年7月开始动工;东起自珠澳口岸人工岛,在拱北口岸和澳门关闸之间地底穿过,经高架桥到达南屏,再在竹仙洞水库旁山中穿过,西行止于洪湾,与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月环至南屏支线延长线连接,路线总长13.43公里。 2017年4月10日,珠海连接线最后一项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全隧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主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 另外,珠澳口岸人工岛位于珠海的一侧另有一条双线双程便桥(附单车径/行人路两用路径)连接情侣南路,此桥原为建设口岸人工岛时的联络道路,现已开放。 现时可以行走港珠澳大桥的车辆有:粤港两地车牌的车辆、港澳两地车牌的车辆、拥有澳门配额的港籍单牌车辆、办理一次性配额申请的车辆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商议可经港珠澳大桥的其它车辆。 另外,使用大桥的车辆需要购买香港及内地法定的汽车保险,如果来往澳门则需要额外购买澳门法定的汽车保险。 2018年5月28日,香港方面开始接受「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申请,持有使用大桥的两地牌或中港车牌私家车配额人士可以向运输署申请。2018年6月13日,澳门方面开始接受跨境私家车配额申请,个人及公司配额各300个,申请者须为澳门永久性居民。 2009年时任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称,按融资安排三地政府希望尽量调低过桥的收费。如私家车每程估计收100元人民币,货车为200元,甚至更低。但强调最终的收费标准在收费通车前3个月才确定并公布。 2017年12月21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召开港珠澳大桥收费标准听证会。 听证方案一:私家车、出租车150元/车次,穿梭巴士、过境巴士450元/车次,货柜车115元/车次,普通货车60元/车次。 听证方案二:私家车、出租车150元/车次,穿梭巴士450元/车次,过境巴士200元/车次,货柜车115元/车次,普通货车60元/车次。 两个方案的区别在于过境巴士的收费标准。 至于粤港澳三地政府早前联合公开招标大桥口岸穿梭巴士服务,文件指穿梭巴士收费每程大桥通行费预计达200至450元人民币,即约234至526港元,以穿梭巴士每车45名乘客计算,每名乘客通行费需缴付约5至12港元。确切收费将由三地政府审视获选营办商的建议车费再作核定,但投入营运的首12个月不得调整票价。 2018年8月23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港珠澳大桥收费站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确定为: 收费方式采用国标ETC和香港快易通等电子不停车收费及人工收费两种方式。收费标准以人民币结算,非现金结算以人民币计价。未携带人民币以及未装有ETC及快易通的车辆只能前往人工缴费车道通过银行卡(包括银联、万事达和VISA卡)、支付宝、微信等非现金支付方式进行缴费。 旅客可由各区乘搭本地公共交通服务到三地口岸,转乘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另外设有途经大桥的跨境直通巴士。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设有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公共运输交汇处,有9条现有的「A」线机场巴士更改走线至途经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1条「A」线机场巴士及14条夜间专营巴士路线以香港口岸作总站,另外新设3条「B」线专营巴士路线以及一条专线小巴。 澳门边检大楼设有港珠澳大桥边检大楼总站,澳巴及新福利分别开设101X线和102X线两条巴士路线,其中101X路线为24小时服务。珠海公路口岸则会有市内公交车、口岸专线巴士及珠海机场快线提供接驳服务。 广东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有限公司将会经营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服务,穿梭巴士路线分为两条: 旅客可直接由香港、澳门或珠江口西部城市市区乘搭跨境直通巴士,直接经大桥前往目的地市区,惟亦须在口岸下车办理出入境手续。 有运输业界表示在开通前仅五日前才知悉,跨境直通车服务的巴士公司指由于准备不及,通车初期未能调动巴士,会减少班次。而网上售票系统亦未能及时运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称一直跟业界保持沟通,有需要会提供协助。 大桥开通初期曾有不少来往香港和粤西的跨境巴士取道大桥,惟由于旅客需分别办理两次过关手续﹐每次集合时间需时,因此连同等候时间,总车程比取道深圳湾口岸更长,目前部分跨境巴士已改回行走深圳湾口岸。 由于粤港澳三地关系千丝万缕,三地学者及专家试图先从民间层面研究及找出最符合三地长远发展的建桥方案。因此港珠澳大桥不仅涉及香港内部商业大集团的利益,而且还牵涉到粤港澳三地政府的未来发展规划及长远利益。 大桥建成后,由香港来往珠海、澳门、广东沿海城市只需要几十分钟,比绕道虎门大桥和广深两高速公路可以大幅度地缩减逾3小时。 不过根据运输及房屋局的数字,大桥开通逾一个月,平均每日车流只有3000多架次,当中近六成半为穿梭巴士及过境巴士,但货柜车的使用率不足1%,有一日全日只有一架货柜车行经大桥。有业界人士认为由于珠海口岸缺乏报关公司协助,令业界不愿意用大桥。 随著中央政府表态支持兴建大桥,香港政府对计划由最初的冷淡到后来的支持。大桥建成后,将会方便香港工业家到达粤港澳大湾区西岸投资开设工厂,亦对日益衰退的货运业带来好处,惟民间意见不一,包括环境保护问题,由于大桥连接北大屿山公路的高架桥支线计划通过东涌北岸沿海一带,对北大屿山新市镇沿海一带屋苑,包括海堤湾畔、蓝天海岸、映湾园以及东涌东新发展区的居民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等等,同时通车后所带来的交通方便和东涌市区的急速发展,亦使上述屋苑的楼价大幅升值,近数年来这些屋苑平均呎价不断创新高,基本上已经超过一万港元以上。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上,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强调以「明日大屿愿景」配合大湾区发展。 香港政府在2008年提交立法会的文件指出,当时估算大桥车流量在通车初期每日有9,200-14,000架次,其中3,650至3,900架次为往来香港至澳门;至2035年,日总车流量可达到35,700至49,200架次,其中10,200至10,550架次为往来香港至澳门。载客流量方面,可从通车初期每日37,000往来澳门人次,增至2035年80,000往来澳门人次。 2016年,三地政府重新评估后,估计2030年大桥日车流量有29,000架次,客流量12.6万人,2037年两个数字分别42,000架次及17.5万人,较2008年首次评估低四分一,港府把下跌归咎于深中通道和跨境道路运输业萎缩。 2018年10月28日,港珠澳大桥通车后首个周日虽创下7.8万出入境人次高峰,人流量超出政府预期。但港、澳口岸均出现逾千人名排队「金巴」的情况,有旅客表示等了超过一小时才能上车。运输及房屋局长陈帆表示现时每小时有90班穿梭巴士已「足以应付」。营办商表示乘客人数超出预期,承认现有车队应付不到现时需要,未来亦考虑购入更多巴士,增加客运量。11月4日,更创出出入境旅客数超过十万人次的纪录,有大批旅客批经港珠澳大桥入境本港,令过境巴士安排大失预算。不过有旅游业人士表示有关的旅行团并没有向旅游业议会登记及未有安排本地旅行社接待。 大桥建成后,来往香港及澳门的陆上交通时间可以大幅度地减省,亦将加强澳门极为发达的博彩业,澳门政府表示欢迎。 正因同样理由,特别是澳门客流亦增加了前往香港酒店或大陆宾馆住宿的机会成本和选择,故此对澳门的酒店业界造成潜藏影响。而澳门旅游零售服务业总商会理事长叶荣发指,初期不会吸引大量港客使用大桥。澳门旅游局局长文绮华称,据11月访澳旅客的临时数据来看,通车的确暂时造出访澳旅客15%增长的数字,但是更多旅客即日离开。他指开通的同时多了访澳一天游。不过《经济日报》再指,有业内人士相信前景,大桥亦可能将香港机场的旅客带来澳门,反过来影响香港酒店服务业。 自从1997年虎门大桥通车之后,珠江口两岸一直没有新的大桥动工,面对日益增多的车流量,虎门大桥早已不堪重负,塞车成为常态。然而由于港珠澳大桥的提出,使得深中通道、虎门二桥都被延缓。直到2008年,《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国务院批覆后,虎门二桥、深中通道才得以陆续开始建设。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能够方便香港与大湾区西岸城市的联系,方便香港商人到达大湾区西岸投资实业,从而平衡珠三角东西两岸发展。另外一方面,广州市作为广东的省会,一直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以及为其最重要的交通枢纽。由于大桥舍弃双“Y”方案,深圳将会无法从港珠澳大桥计划获得任何直接收益,有人认为珠江西岸的货物将会因为交通便利,而大量分流到香港。唯由于当初与深圳共用的双Y方案被否决,深圳决定兴建深中通道,连接深圳与中山,港珠澳大桥的效益无可避免被分薄。深圳政协也于2018年10月18日在《关于做好交通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市交通体系的提案》中提到了远期规划中的港珠澳大桥深圳支线用于连接深圳,惟现时已可经由深港西部通道连接深圳。 2008年,环保组织绿色力量发表关于《港珠澳大桥及北大屿发展对蝴蝶热点-䃟头之影响》的报告提及,生态评估末能反映现实情况,并举例说明香港过去有环评报告存在缺点,调查时间不足。报告亦指,香港是「蝴蝶天堂」,蝴蝶数量更多于如日本、英国等国家,全香港有240种蝴蝶,东涌就占当中的87个品种,值得环境评估重视。 2010年1月,东涌一名老妇取得法律援助后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挑战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环评报告(AEIAR-145/2009)》。2011年4月18日,香港高等法院判决香港环境保护署署长败诉,指环评报告未有比较大桥兴建前后空气污染程度的变化,违反《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的要求及其立法宗旨,决定撤销对工程批出的环境许可证。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被迫延迟动工。 2011年9月27日,香港高等法院上诉庭判决环境保护署署长上诉得直(即上诉成立,予以改判)。香港政府表示由于司法覆核及上诉期间的工程价格上升及要改变施工方法以赶上原定完工日期,预计香港段工程费用将增加约65亿港元。另外,提出司法覆核的东涌老妇在接受香港传媒访问时,表示她本来无意打官司,是其他人叫她打官司,她说不知道会牵连到那么多人失掉工作,心里感到很不安乐,但又强调自己并非扯线公仔给人利用。香港公民党的余若薇则在专栏撰文反驳,港珠澳大桥工程延误并非因为司法复核,因为法庭根本没有向政府颁发工程禁制令,而且在政府首次败诉亦早有报导指出港珠澳大桥工程延误是由于「工程须与内地协调,以及需要就大屿山以北的大小磨刀进行额外的海岸公园初步研究」。而政府在2011年2月提交立法会的文件亦指出,大桥施工前工作延误15个月的原因是「内地顾问需要较长时间对物理模型做出调整」,而大桥香港口岸‭ –‭ 详细‬设计及工地勘测工作延误5个月,则是因为「需要额外时间进行香港口岸国际概念设计比赛,然后再就上盖建筑进行详细设计」,均与司法复核无关。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府新闻处公报香港环保署资料,东涌新市镇空气质素变差。2018年港珠澳大桥开通后,东涌监测站录得PM2.5及PM10分别上升39%及49%,其中PM2.5含量更超出世衞标准。而健康空气行动的学者质疑空气污染与通车有关,建议署方跟进。署方回复指,受风势影响更会造成扩大污染范围区域,元朗和屯门同时空气污染读数提升。政府指,通车前空气质素完全符合标准水平,包括吸入悬浮粒子(PM10)、微细悬浮粒子(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一氧化碳方面。2013年至2017年,空气污染明显减幅达26%至38%。更早之前,立法会议员就指中港两地汽车废气排放准则不同,指通车后东涌的车流量会增加,长远增加空气污染恶化的风险。《香港01》的报导指出,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东涌的臭氧污染变成全香港最严重地区,指报告不提及。 固体废物污染、光污染及噪音等都市污染争议,中国大陆旅客使用港珠澳大桥口岸,东涌出现过载问题开始。有香港市民投诉噪音严重及垃圾满地,并认为今日香港已「不像香港(昔日香港)」。关于大量游客聚集乱抛垃圾的问题,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黄进达回应指会「将加强教育」。《户外灯光约章》受到来自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和立法会议员容海恩等人的质疑。现时,香港是全球光污染最严重的国际城市,光害大多集中在香港市区。但是,媒体指出港珠澳大桥完工后,人工岛和东涌的高楼大厦等建设使光害日益增加,被指会影响大屿山岛上原始生态。 港珠澳大桥由工程期间至通车之后都涉及多宗污染海洋水质指控,水质污染707次超标。 2015年时,香港特区政府接获投诉,指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地盘排放污水。环境保护署派人调查后,并未发现相关问题。 2017年4月,港珠澳大桥香港段人工岛周边水域,被发现部分海面呈泥黄色污水。同年7月31日,港珠澳桥香港段因赶工而漏出油污的丑闻,体制外环保团体质疑会影响生态。8月,媒体公开记录片段并指出,大桥工地附近水域经常有油污,当中涉及经过船只。环保团体生态教育及资源中心主席程诗灏表示,油污多数来自大型工程船产生的气化油,随污水排进大海,长久之后会岸边生态亦受影响。另外,该段水域亦属于饱受微胶粒等重工业危害的中国南方水域部份。 研究指,在2012至2017年短短6年间,中华白海豚的整体数量由80条减少了33条,跌幅高达40%。人工岛填海更对海豚构成严重影响,大屿山东北水域3年内没有白海豚出没。而《珠江口伶仃洋中华白海豚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报告中指出中华白海豚数量明显减少,中国大陆水域经过大桥施工,由原来的1200条下跌至900条,跌幅有两成。而与大桥重叠的伶仃洋南区,2017至2018年度仅录得301条中华白海豚,与2015至2016年度的431及2005至2006年度的450条比较,亦分别下跌了约30%及33%。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于南大屿一带水域进行首个全天候海底声音研究,以7部水底录音机收集中华白海豚,与江豚发出的声音及回声定位讯号,及船只驶过时发出的噪音。该研究报告证明,船只经过、填海及建造工程会对它们造成不良影响。香港将再有约2,000公顷海洋被划作填海及发展用途。这不但对海岸栖息地造成永久破坏,还会威胁赖以生存的物种。中华白海豚只是其中一例,那个水域本是牠们的主要栖息地,但正因一带一路的超级工程,严重破坏该水域环境,过去两年牠们已再没有在那里出没。 《人民日报》在2018年10月28日发表题为「大桥通三地 协作添动力」的报道,称港珠澳大桥各项环保措施「史无前例」,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大桥建设兑现了「世纪工程完成、白海豚不搬家」的承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行政总监韦东庆称目前发现的中华白海豚数目比以前更多。 然而,相关言论引起环团批评,认为无科学研究数据支持。有媒体发现中国大陆研究所的监测报告显示,在港珠澳大桥完工后,中国大陆水域的中华白海豚数目下跌两成至不足1000条,与大桥管理局早前说法不同,惟报告从未公开。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出席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首映礼时拒绝回应。 港珠澳大桥原定2016年底完工,但却出现严重延误及超支。香港段造价由原先估计762亿港元大幅超支至2017年估计的1,177亿港元。 香港廉政公署于2017年5月16日展开代号「绿田园」的行动,拘捕受土木工程拓展署委托进行混凝土测试的的承办商「嘉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的两名高层人员及19名职员,指他们在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中涉嫌贪污,并向土木工程拓展署呈交虚假混凝土压力测试报告。19名前实验室职员被廉政公署落案起诉,分两案审讯。其中一宗案件的被告为嘉科工程顾问前工地实验室技术员黄国尧(61岁),他承认两项使用虚假文书罪,于2017年12月1日在屯门法院被判监禁8个月。 港珠澳大桥香港段自动工以来,除被揭超支及工程延误外,更多次发生严重伤亡意外。直至2017年3月,工程共酿成10人死亡,逾600人受伤,被形容为「血泪大桥」和「一桥功成白骨枯」。立法会议员和工会质疑政府监管不力,未严格按法例惩罚违例雇主和未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在通车前,有工业伤亡权益会人员、部分立法会议员和建筑地盘职工总会代表到大桥香港接线的一处桥墩点哀和献花,并提出设立纪念碑,以肯定及尊重工人的贡献,并让市民了解工业意外的严重性和重视职业安全,同时指出早于1970年代建成的万宜水库也有设纪念碑纪念5位殉职工人。 2017年8月7日,香港电台节目《铿锵集》以「工伤之后」为题,描述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业意外中,部份工人和家属仍然受到司法过程和各部门缓慢的处理手法困扰着,已经饱受难受与辛苦,反问当时的承办商和政府部门为何一拖再拖。节目也探讨责任谁属。节目播出后,在香港电台网站里的《铿锵集》专栏中介绍了「工伤之后」。 香港口岸人工岛填海地被报章报道出现飘移及沉降。 2018年4月3日,「UAVHongKong 香港无人机航拍会」facebook群组内有网民分享航拍照片,发现隧道东人工岛由大石组成的防波堤部分范围边缘参差不齐,疑被海水「冲散」。 大桥管理局在4月4日发声明,认为相片可能是「观感上、视觉上的错觉」,是刻意随意摆放。《文汇报》直指《苹果日报》造谣,质疑拍摄相片的网友非工程界专业人士。同月6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指:工程稳妥是一件具科学验证的事,要看专家论证,勿以个别照片质疑它的设计。同月9日,路政署表示此人工岛设计是用三百年一遇的水位及风浪作为标准。同月10日,路政署长钟锦华会见传媒解释事件,强调防波堤和「定点随机安放」的弱波石现况与施工图脗合,没需要修补,强调防波堤设计 科学、合理及安全。不过工程师质疑说法,同时批评政府未有提供施工图、水流数据等资料,未能说服市民解答疑团。 香港土木工程师倪学仁对管理局的解说提出数点质疑,指出:一、万宜水库的水波块重量为25公吨,此人工岛只有5公吨;二、浮箱隧道连接人工岛的地方是刻意放轻的水波块在上,避免下面承载力有限、荷载不能过大的隧道沉陷。而台风天鸽并非史上最强台风,能够经历天鸽的考验并不代表安全。若水波块骨牌效应一并移走,隧道有机会往上浮、裂开及进水,情况变成进退维谷,属结构性安全问题。倪建议两边加建堤坝以防超强台风。苏耀坤指,如果扭工字块不够高、最后防线挡波墙被冲毁,海水可能覆盖人工岛,甚至冲进隧道。倪估计:5吨扭工字块最多可抵抗4米高浪。 自大桥开通后,大批旅客每逢周末到东涌和大屿山各区购物游览,即使在平日旅客也络绎不绝。而市中心的B6巴士总站下午至晚间有逾千人候车,人龙排至百米,需等候至少40分钟才可上车。区内居民抱怨旅客迫爆、声浪过大、影响生活、要求将巴士站远离民居。而多个商场人流相当多,茶餐厅及快餐店座无虚席,需排长龙,洗手间衞生情况亦变得恶劣。居民指部分货品被旅客很快被抢购一空,严重影响民生,认为东涌已「沦陷」。 陈帆于2018年11月9日呼吁:旅客抵达香港口岸后应该乘坐A线巴士或B5前往香港市区各地游览购物,不必集中在东涌。同时,香港口岸旅游巴士泊车位预约期限由提前三日缩短至每周五下午五点前,以期望旅游巴多使用香港口岸而不是东涌上落客。 对于大桥开通后,连续多个周末都出现中国大陆游客「塞爆」东涌现象,林郑月娥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时表示,已与大桥穿梭巴士公司商讨用预约服务分散时间,并用B5线以及增加旅游巴,将旅客分流到欣澳。旅客可以经由欣澳站转乘港铁到市区,不需过分集中于东涌。 同月18日,张建宗说区内整体情况已见纾缓。 根据香港法例,访港旅行团需在香港登记并聘请香港领队,以保障旅客和确保旅行团质素。不过大部分即日游中国大陆旅行团涉嫌无牌经营,中国大陆领队涉嫌当「黑工」。立法会议员质疑有关做法疑违反《旅行代理商条例》。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长邱腾华表示关注违规旅行团情况,向广东省港澳办提出有关问题。广东省文化旅游厅已经答复港府并下达指令,如果涉及访港旅行团,都需要遵守香港法例,以免误堕法网,如遇到违法情况,将会依法处理。
497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70
天坛
天坛 北京天坛(满语:ᠠᠪᡣᠠᡞ ᠮᡠᡍᡩᡝᡥᡠᠨ 转写:abkai mukdehun),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祭祀建筑群。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坛—天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时天坛公园还包括了九坛八庙中的祈谷坛。 北京天坛最初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实行四郊分祀制度后,在北郊觅地另建地坛,原天地坛则专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并改名为天坛。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在乾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但年门和皇-{干}-殿是明代建筑而无改建除外。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甚至还把司令部设在这里,并在圜丘坛上架设大炮,攻击正阳门和紫禁城,联军们将几乎所有的陈设和祭器都席卷而去。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除了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1913年冬至祭天外,天坛不再进行任何祭祀活动。1918年起辟为公园,正式对民众开放。目前园内古柏葱郁,是北京城南的一座大型园林。 天坛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故宫面积的四倍。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它的布局严谨,建筑结构独特,装饰瑰丽,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和几何学等原理,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俗称“天地墙”。外坛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了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 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皆设汉白玉栏板。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用于坛面排水。顶层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做太阳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击,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形成显著的-{回音}- 古代中国将单数称作阳数,双数称作阴数。在阳数中,数字9是“阳数之极”,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叫作“天数”。圜丘坛的栏板望柱和台阶数等,处处是9或者9的倍数。顶层圆形石板的外层是扇面形石块,共有9层。最内一层有9块石块,而每往外一层就递增9块,中下层亦是如此。三层栏板的数量分别是72块、108块和180块,相加正好360块。 用古尺计算圜丘三层坛面的直径,最上一层直径是九丈,名曰「一九」;第二层直径十五丈,名曰「三五」;下面一层直径二十一丈,名曰「三七」,这样便把一、三、五、七、九五个「天数」全部使用了进去。三层坛面的直径总和为四十五丈,除了是九的倍数外,还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 圜丘坛外有两重围墙,内圆外方,四面各辟棂星门一座。西南角有望灯台三座(南北二座只余遗迹),东南角有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东还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乐器库和棕建库等附属建筑。 圜丘坛以北是皇穹宇,祭天时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这里。它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十七年(1538年)起改称皇穹宇。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后为鎏金宝顶单檐攒尖顶建筑,用蓝色琉璃瓦铺设屋顶,象征青天。大殿直径15.6米,高19.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撑起巨大的殿顶,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构造精巧。殿正中有汉白玉雕花的圆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正殿东西各有配殿,分别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雷电等诸神牌位。整个殿宇的外观状似圆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周围均设石护栏。 皇穹宇的正殿和配殿都被一堵圆形围墙环绕,墙高3.72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内侧墙壁由磨砖对缝砌成,弧度规则,墙面平整光洁,能够有规则地传递声波,而且-{回音}-悠长,故称“-{回音}-壁”。另外,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门中间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块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门窗关闭而且附近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站立于第一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一声;于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两声;于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三声。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位于祈谷坛中央,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沉香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光绪年间重建后殿内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数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4根龙柱高19.2米、直径1.2米,象征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巨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象征二十四节气,三层柱总共28根象征二十八宿。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圆形的祈谷坛,三层6米高,气势巍峨。坛周有矮墙一重,东南角设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北有皇-{干}-殿,面阔五间,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坛边还有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东西配殿建筑明朝时为前九后七,二排共16楹,后来乾隆皇帝以“参差不齐”为由拆除后殿,仅存前殿九间。 天坛的附属建筑主要有斋宫和神乐署;原本还有牺牲所等,现已被毁。 斋宫在西天门内,是皇帝在祭祀前的沐浴斋戒之所。宫殿面向东,占地约4万平方米,外围有城壕环绕,内部房屋总共60多间。大殿面阔五间,殿内没有梁枋木柱,因此也被称作无梁殿。正殿的月台上有两座石亭,左为斋戒铜人亭(相传是仿唐代魏征像铸造的)、右为时辰牌位亭。殿后有寝殿五间,东北隅有钟鼓楼一座,内悬明永乐年间铸造的“太和钟”一口。 神乐署在西天门外,是专门用来培训祭祀乐舞人员的机构,俗称天坛道院。内有三进院落,前殿面阔五间,用于排演,后殿面阔七间,供奉神祇。两旁的东西跨院内还有不少从属建筑。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 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 此外,在天坛中的大片柏树林在创造肃穆、静谧的环境方面也起很大作用,利用姿态挺拔和色调沉静的常绿树所具有的庄严肃穆的性格,衬托祠祀的有效手法;人们感到大片苍翠浓郁的柏树林,在祭祀时候增加人们的肃穆感。
497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71
1938年
1938年 "参见:" (第11届,1939年颁发) (其他奖项参见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
497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75
沙苑之役
沙苑之役 沙苑之役指的是在南北朝时期的东、西魏之间第二场大战。 东魏天平四年(537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为一雪小关(今陕西潼关南禁谷)之败,亲率二十万军队至蒲津(今山西永济县一带)攻讨西魏,志在为窦泰复仇。十月进抵洛水之南的许原,威逼长安。西魏帝派遣宇文泰前来迎击。 当时宇文泰的军队不满万人,军队备有三日粮食,以轻骑渡渭河至北岸的沙苑(今陕西大荔南),距高欢大军60里安营。此时宇文泰采李弼之计,列阵于渭曲,又命将士将武器藏于芦苇中,等候闻鼓声而起。高欢遣东魏兵至,见西魏兵少人乏,于是兵马轻敌冒进,一时行伍乱次。宇文泰乘东魏军轻敌不为行列,李弼、赵贵伏兵顿起,李弼的铁骑横击东魏主力,将高欢大军截为两段,在沙苑一举击溃东魏军队,俘虏7万人,缴获铠仗18万件,高欢连夜跨骆驼逃往黄河西岸。宇文泰命令将士每人在战场上植柳树一株,以示庆贺。西魏升宇文泰为柱国大将军,增邑五千户,参战的其他十二名将领也进爵增邑。 凭借这场以弱胜强的伏击战,宇文泰既巩固了建立不久的西魏政权,确立了东西魏割据的局面,同时也巩固了自己在西魏政权的主宰地位,为之后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沙苑之战后东魏不再能随意侵入关中,东西魏的主战场转为河东(山西)和河南。
497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78
大乘教 (北魏)
大乘教 (北魏) 大乘教,中国南北朝时期僧人法庆聚集人马在北魏冀州(今河北境内)以佛教名义起兵反抗北魏统治的一个宗教民变组织。 法庆和尚自号大乘,故其领导的民变组织被称为大乘教。 北魏的大乘教与后世明朝的大乘教并无直接联系。但北魏大乘教的末支形成了后世的弥勒教。而弥勒教在元末正式融入白莲教。明朝的大乘教最终也融入白莲教。这是两个大乘教的渊源。但大乘教对弥勒佛的崇拜和叛乱自南北朝起一直没有中断,因此,后世明朝的大乘教和鸡足山大乘教也可以说是北魏大乘教的延续。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佛教盛行,而僧人内部政治、经济地位相差悬殊。孝文帝即位后,佛教内部的派系斗争日益明显地表现为社会阶级的斗争。最高统治者有时支持某些僧侣讲道说法,又严禁另一些僧侣聚徒传教。部分僧侣颂扬明君有道的同时,另一些僧侣却公然毁寺烧经,举兵造反。延兴三年(473年)沙门慧隐反。太和五年(481年)沙门法秀于京都平城举事,参加者有官僚大族,更多的是平民和奴隶。十四年(490年),沙门司马惠御自称圣王,起兵攻克平原郡。延昌三年(514年),沙门刘僧绍起兵于幽州,自称净居国明法王。这些叛逆往往也是宗教上的异端,遭北魏政府的残酷镇压。在刘僧绍起兵失败后一年,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大乘教民变。 延昌四年(515年)六月,冀州(今河北冀县)沙门法庆、惠晖在勃海李归伯的支持下,率乡人起兵于武邑郡之阜城。法庆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号大乘,自命为“新佛”,创“大乘佛”。所谓的「新佛」就是引用佛经中“弥勒下生成佛”之说,「弥勒佛取代释迦牟尼佛下凡救世」等思想出现,一反佛教五戒戒杀的原则,力倡「杀人作乱」,认为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屠灭寺舍,斩戮僧尼,焚烧经像”,“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 大乘军攻克阜城,杀县令,于煮枣城(今河北枣强)大败州军,斩乐陵太守崔伯驎。又回师北上,围勃海(今河北南皮北),克郡城。大乘军发展迅速,众至五万余。他们传言“新佛出世,除去众魔”,烧寺院,焚经像,杀僧尼。九月十四日,大乘军兵败,法庆、惠晖及头领百余人被捕被杀,叛民被屠杀者以万数。大乘余部被迫渡漳水入瀛州。熙平二年(517年)正月,叛众突入州治赵都军城(今河北河间),焚烧州衙,但终于被镇压。 大乘教起义延续了近两年,兵锋及于冀、瀛二州的武邑、勃海、长乐、武垣四郡,是北魏时期以宗教为旗帜的规模最大的民变。此后,假弥勒降世为旗号的事件此起彼落,形成跨越数百年的弥勒教造反运动。
497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79
淮扬菜
淮扬菜 淮扬菜是指流行于江苏省淮安、扬州、镇江及其附近地域的菜肴,以扬州菜为主,取“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意思。南起长江沿岸,北到泗洪泗阳沭阳一线,都是淮扬菜的属地,并且汇集上述菜肴之精华,是江苏菜系的代表性风味。淮扬菜注重刀工,刀法细腻,口味清淡,主要菜品有红烧狮子头、软兜长鱼、平桥豆腐、开洋蒲菜和蟹黄汤包。 在明清以前,淮安、扬州都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而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另一说:明朝时候这块地区属淮安府,扬州府,故称为淮扬。 淮安、扬州、镇江三地位于长江南北,紧挨京杭大运河,从地理上看是连接南北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且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淮安(运河漕运之都)、扬州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相当繁华,当时的淮安、扬州不仅仅是文化交流上的发达,更可以理解为淮安、扬州在那个时候便已是消费集中地带。从文献记载中淮扬菜的闻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扬州的文化交流发展、鼎盛过程一样,历唐、清两个时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巅峰,借势于两代皇帝的频频南巡期间,屡屡逗留淮安、扬州。到乾隆年间,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 淮扬地处南北交汇,水陆要冲,扬州自唐宋至明清均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列,淮安(主要是今淮安市的淮安区)亦是明清时期闻名海内的都会。因此淮扬菜具有以下特点:
498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80
国史之狱
国史之狱 国史之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直书揭露了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世祖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浩的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
498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8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统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伤亡统计 本条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受波及国家造成的伤亡统计。 在二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欧非战场约占67%,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33%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集体屠杀、虐杀的,占二战中遭交战各方刻意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 在这7,000万人中:(1)、苏联占2,660万(1941年-1945年,军人占35%,苏联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30多万人次),1941年初苏联人口统计数为1.967亿(包括新兼并地区),而1946年仅余1.67亿,因此苏联的实际死亡人数应该大于俄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中国约占1,800万人(1937年-1945年,其中军人约占15%,另外因战争造成的伤病者累计约1,600万人次,因此伤亡累计约为3,500万人。河南省尤其惨重,仅仅两次灾难就导致400万人死亡,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事件”,死难的890,000人中有320,000在河南,1942年大旱引发的饥荒又导致300多万人死亡),1927-1937年间中国年均人口增长大约350-360万,1937-1945年期间降至年增310多万(1936年中国人口估计为4.6-4.7亿,另外东北有3000多万人;1946年国府控制区的统计数为4.4亿多,而中共控制区的人口约9000多万)。 7,000万人按死因可分为3类:1是死亡的军人、2是死于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3是死于战争相关原因的人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军人死亡人数合计约有1,800多万(不含死亡的俘虏);死于交战各方刻意杀戮的平民和战俘大概也有1,800多万(其中80%以上死于纳粹德国之手);而死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等的人数则在1,500万-3,000多万(这个主观性比较强,看所在国怎么划定相关原因的范围了,中国和苏联等国后来都大幅调增了各自的死亡人数,正因如此二战死亡人数便有了5,000万到7,000万的变化)。比如中国现在所列的伤亡数为3,500万,其中死亡占1,800万,而在这死亡的1,800万人中属于前两类死因的人数大概占20%,苏联前两类的死亡人数则要占到死亡总数的六成以上,中华民国死亡的1,800万人中还包括了诸如1942年河南大旱引发饥荒而死亡的300多万人以及其他非沦陷区各种原因的非正常死亡,因为战争导致救援无力灾情扩大,把这些死亡列入也属合理。附中国政府历年来公布的抗战军民受伤及死亡数据: 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苏军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为681.7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45.6万,伤病累计为1,832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1941年710,000人、1942年614,000人、1943年655,000人、1944年573,000人、1945年700,000人,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000人、1942年为271,000人、1943年192,000人、1944年147,000人、1945年186,000人,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0,000名德军,除了30,000多名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而日军的死不投降政策则更加剧了这一情况,于是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 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 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531.8万人(包括死亡的459,000名俘虏):对苏作战死亡418万人(含俘虏),其他主要分布于(不含死亡的俘虏):意大利150,000人、西欧495,000、非洲16,000人、巴尔干103,000人等等。 中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伤情况(1937年-1945年,不含俘降人员):365万,其中阵亡132万、病亡422,479人,受伤累计约190万人次(注:网上流传的数据一般不包括病亡人员。1947年5月20日国民政府公布的抗战伤亡人员总数:军人作战伤亡 3,227,926人,军人因病死亡422,479人,平民伤亡 9,134,569人,总计人口伤亡 12,784,974人)。 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情况: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总计为210-230万人: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伤亡情况: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员总计为1,013,000人。其中死亡405,000人(阵亡占291,000人)、受伤累计508,000人。 下表列举了各国的死伤人数,并且加入各国人口来判断各国所受相对的伤害程度。
498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84
轴心国
轴心国 轴心国,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战争联盟,以纳粹德国、大日本帝国、义大利王国3个国家为中心。英法的绥靖政策为轴心国的成立铺平道路,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更以东欧版图尤其是出卖捷克为诱饵,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苏联则于1939年以“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应对,以瓜分波兰缓和苏德关系。1940年7月希特勒发出「第16号元首指令」准备执行登陆英国的“海狮行动计划”(后并未实施),8月不列颠空战展开,9月轴心国成立。11月苏联希望藉与轴心国加入意愿,而避免东欧和西亚的战事,但德国早有“新秩序”计划即后来的“轴心国瓜分世界的计划”前身,将犹太人和斯拉夫人视为低等种族应对其财物与国土予以掠夺,并透过快速扩张的战争来实现新世界秩序,尤其是希特勒认为英国受犹太人掌控,苏联则斯拉夫民族众多,轴心国对两者必然发动进攻,与苏联当时的理念有诸多冲突,所以希特勒后来对苏联谈判中所提出的要求不予回复,谈判最终因为德国入侵苏联而破局。轴心国间的联盟最终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后正式瓦解。 1936年10月25日纳粹德国和义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9年5月22日两国又签订了「钢铁条约」。此前日本已经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义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加入)。 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义大利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zh:德义日;zh-hans:德意日;zh-hk:德意日;zh-tw:德义日;}-三国同盟条约》(即: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就战略角度,德国攻占南俄,日本攻占蒙古,义大利自北非跨苏伊士运河攻占中东,-{zh:德日义;zh-hans:德日意;zh-hk:德日意;zh-tw:德日义;}-军队再共同于伊朗会师。随著战事发展,义大利在1943年9月3日退出,德国则在1945年5月8日投降,而日本于5月25日宣布废除三国公约。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轴心国集团因此灭亡。 轴心国成员和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成员国需要加以区分。作为轴心国成立标志的三国公约是一个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而反共产国际协定则是一个针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合作条约,在其成员遭到第三国攻击或攻击第三国时,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其他成员国不需要对其宣战。法律意义上的轴心国成员只包括上述8国(南斯拉夫在加入后两天退出)。但是历史学家通常将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国也算作轴心国成员,虽然事实上这些国家并未加入三国公约。
498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85
邪恶轴心
邪恶轴心 「邪恶轴心」()是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于2002年1月在他的国情咨文中所发表的看法,意指「赞助恐怖主义的政权」;其中明确指出的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和朝鲜。 「轴心国」是出自二次大战时由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所组成的联盟,以对抗当时的英、美等盟国。九一一事件后美国陷入恐慌,时任总统的小布希宣布展开反恐战争,除了于2001年10月攻入阿富汗搜捕九一一事件嫌犯宾拉登外,还特意在翌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以「邪恶轴心」这一名词,指责伊朗、伊拉克和朝鲜支援恐怖主义的政权,危害世界和平。 2002年5月6日,根据布什幕僚约翰·博尔顿的解释,古巴、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和叙利亚是「边缘邪恶轴心」(Beyond the Axis of Evil)等同于「流氓国家」。 「邪恶轴心」这一名词受到各界的争议,一般人认为以二次大战的轴心国形容一些跟美国敌对的国家较为夸张;在布什总统提出此一名词不久,另一批人像是伊朗人和阿拉伯人,就反驳美国这一指责,并称「邪恶轴心」应是美国、英国、以色列等西方国家。 有专家甚至认为「邪恶轴心」说是为布什总统日后计划攻打伊拉克战争寻求的理据。因为观点公布后没多久美国就攻打伊拉克。
498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87
野外定向
野外定向 野外定向(),又名定向越野,是一种在野外利用地图和指北针,以不同形式去完成一段路程,并且在检查点为检查卡(记录卡)打上印记的运动。 定向越野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有认为定向越野是起源于1918年瑞典童军领袖吉兰特发明的一种“寻宝活动”——一种用来训练童子军在野外辨别方向及体能的练习,也有看法认为定向越野源自于军队的野外作战训练。早期的定向越野运动只在北欧国家流行,有资料记载的第一次定向越野比赛是在1897年由挪威举办的公开赛。1932年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定向锦标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挪威反抗军将这项运动引进英格兰,并迅速在热爱户外活动的英国人民中大受欢迎。其后,定向越野活动传播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活动。1961年,国际定向越野联合会在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成立,最初的成员国有十个,分别是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芬兰、匈牙利、挪威、瑞典、瑞士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总会制订了定向越野运动的一系列项目和规则。1977年定向越野运动得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承认。至2008年,国际定向越野运动总会已经有69个会员国。 依照不同的标准,定向越野有不同的分类。 最基本的定向越野形式为徒步定向越野。依比赛形式,可以分为个人赛、接力赛与团体赛。依比赛成绩决定的方式,可以分为单项比赛、综合比赛(将若干项单项比赛的成绩之和计为总成绩)以及资格赛(用双淘汰制直至决出冠亚军的比赛)。依比赛距离又可以分成短距离冲刺赛、中距离赛及长距离赛。 最根本的比赛分类是依通过检查点的顺序。顺点式(又名越野式)定向越野是指参赛者需要按照一定顺序通过各个检查点,在最短时间内按顺序通过所有检查点的参赛者为冠军。而在积分式(又名夺分式)定向越野中,参赛者可以自由选择通过检查点。这时的检查点会依地形难易程度和位置而被给予不同的分值。在规定时间之内能够拿到最高分值的参赛者为冠军。 近年来,定向越野发展出多种分支,如自行车定向(Mountain-Bike OL)、滑雪定向(Ski OL)及 沿径定向 (Trail OL) 等,另外还有城市定向、独木舟定向等等。 <div> 进行定向越野所需要的设备和器材包括定向地图、检查点标志旗(点标旗)、指北针、点签和检查卡(或电子检查设备)等。 野外定向的检查点是由主办者预先在场地内选择好的地点。在比赛中,参赛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到检查点。主办者在选择了检查点后,会在检查点处悬挂检查点标志旗(简称点标旗)。检查点标志旗一般是左上为白色直角三角形、右下为橙红色直角三角形的旗子,贴在一个上下空心的立方体形的支架的四面。旗子的大小为30厘米formula_130厘米。 定向越野地图的运动员使用的是专门为定向运动制作的地图,显示比普通的远足地图更详细,即使很细小的地形特征,不明显的小径、河流等等,也会在定向地图中显示出来,以提供更多资料给运动员。由于参加者可能需要穿越有各种类型的场地,所以地图上会显示每个小区域所覆盖的植被状况,并相应地指出该区域的通行度(一个介于0 与1 之间的百分比数,数值越高表示通过时的难度越低)。一般地图上颜色越深的区域通行度越低。 定向的地图比例尺较大,等高线间距也较密。一般使用的比例尺是1:10000,长距离赛事(Long)使用的比例尺是1:15000或1:10000,等高线间距为5米,短距离赛事(Sprint)使用的比例是1:5000或更大,等高线间距也更少。地名、等高线高值等资料,大多都不会在地图上显示。 为了确定每个选手是否通过检查点,选手在比赛开始前会领到一张检查卡,上面的表格列出了全部检查点,并在每个检查点的格子旁边注明它附近的地形特征(在洼地里、小丘上或挂在树上等等)。检查点标示旗的支架上挂有点签。点签有印章式和打孔式两种,目的是在检查卡上留下独特的记号,所以要么是有独特的点签图案或数字的印章,要么是能够打出特定形状的孔的打孔器。选手找到一个检查点后,将点签图案或数字印在检查卡上,表示通过了这个检查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比赛使用电子打孔器作为检查系统,选手在比赛前领到一个点签器(有可以嵌在手表中的腕式点签器或套在手指上的指式点签器),通过检查点时只需要将点签器放在电子打孔器旁,让打孔器感应到即可。打孔器会将信息传到主电脑上。这样主电脑可以即时收到选手已经通过的检查点以及通过的时刻,并可以防止选手改变通过检查点的顺序的问题。 国际野外定向联盟(IOF)制定了世界排名制度,并以指定的世界排位赛事(World Ranking Event)计算成绩。现今世界排名第一的运动员分别为法国蒂耶里·戈玖和长居于瑞士的西蒙·尼格里-路德。
498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88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主校区位于岳麓山南麓。现为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其前身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三校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为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29日合并组建而成。 中南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门类,以工学和医学见长;拥有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二级学科21个),1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和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校下设30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104个;是内地56所设有研究生院大学之一,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 中南大学拥有2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有4个国家级创新群体、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课程教学基地;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1500余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5万多名,其中本科生3.4万余人、研究生2万余人、留学生近千人。来自全国31个省市和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 中南大学现占地面积323万平方米,学校产权建筑面积16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等仪器设备总值近6.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总藏纸质图书454.24万册,并已实现信息数字化和管理自动化。2005年规划建立新校区,规划用地140.56公顷,规划建筑面积82.4988万平方米,并已于2009年投入使用。 中南大学校本部即原中南工业大学校区,坐落在岳麓山脚下,位于岳麓区麓山南路。校区在清华大学抗战南迁时留下的“民主楼”、“和平楼”等校舍基础上建成,建筑风格大多系红砖古朴的苏式建筑。校区目前是学校主校区及行政机构所在地,功能以高年级本科生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科研为主。非医学专业的二级学院及科研机构大多在此校区办公。 南校区为原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区,紧邻校本部,现主要为升华学生公寓所在地。文学院,法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院系已搬入该校区,全校所有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全部入住南校区。 新校区位于湘江河畔,与南校区仅一路之隔,其中教学楼A座,B座,C座,D座,外语楼,综合实验楼,图书馆,中铝科技大楼等建筑已投入使用,全校所有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全部在新校区上课。位于新校区的中南大学体育场建成于2008年,可容纳20000人,平日是中南大学重大活动的使用场所(校运动会,军训等),同时该体育场也是中甲联赛球队湖南湘涛队的主场之一,举办了2011赛季、2012赛季和2014赛季湖南湘涛队的部分主场比赛。其中,湘涛队曾在此体育场创造了主场“连续16场比赛不败”的神话,而被湘涛球迷视为福地,并将这段时期称之为“中南不败”。 湘雅医学院老校区即原湖南医科大学校区,拥有百年历史,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毗邻,位于河东开福区湘雅路,为医学研究生学习生活的校区。 湘雅医学院新校区位于岳麓区桐梓坡路,紧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主要作为医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生活学习之地。 铁道校区位于天心区韶山南路,为原长沙铁道学院校区,主要为土木、交通运输、软件和建筑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生活学习的地方。学校周边设施齐全,交通十分便利。已开通直达市中心的地铁线路(1号线)(参见 长沙地铁) 中南大学在材料工程、冶金工程、矿物工程、复杂高端装备制造、高速铁路技术、土木桥隧工程、医学、军工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在有色金属,高速铁路轨道、车辆,以及基础医学领域已具备世界一流水平。 中南大学自2000年来,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3项,居全国高校第2位。其中一等奖3项,居全国高校第1位。其中科研成果“C/C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国家重点工业性实验项目”于2004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六年之久的空缺局面。自教育部推出“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以来,中南大学有7项成果入选,居全国高校第3位。 中南大学学术期刊有《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医学版和社会科学版,《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等学术刊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中南大学承办的、以有色金属材料和冶金学科为主的两种综合性学术期刊。 2009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举行“2008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其公布的“2008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名单中,中南大学有两种学术期刊榜上有名,即《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其中,《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是连续第7次获此殊荣。在此次发布的20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的主要期刊指标影响因子为0.799,总被引频次为2620,均居冶金工程技术类期刊第1位,综合评价总分在1868种统计源期刊中排名第14位。《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在2008年主要期刊指标取得显著增长,其影响因子为0.752,总被引频次为963,综合评价总分排名居冶金工程技术类期刊第3位,在1868种统计源期刊中总排名第115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分别为0.646和1069次,综合评价总分在理工大学学报、工业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4位,在1868种统计源期刊中总排名第125位。其英文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被SCI扩展版和EI核心库收录的高校学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被列为2003-2006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被EI核心库收录,其英文版《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被SCI扩展版和EI核心库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BA)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核心库)等国内外知名检索系统收录。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其论文常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有影响的文摘类刊物转摘或全文转载。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中南大学目前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分别为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化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数学、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在2011-2012的中国内地各种大学排行榜中,中南大学基本处于20名左右,其中在
499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90
9月30日
9月30日 9月30日是阳历年的第273天(闰年是27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92天。
499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91
10月1日
10月1日 10月1日是阳历年的第274天(闰年是27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91天。
499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95
查尔斯·达尔文
查尔斯·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FRS(,)又译达尔温,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达尔文早期因为地质学研究而著名,而后又提出科学证据,证明所有生物物种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到了1930年代,达尔文的理论成为对演化机制的主要诠释,并成为现代演化思想的基础,在科学上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一致且合理的解释,是现今生物学的基石。 达尔文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演化思想的人,在达尔文出生之前许久,就已有人有生物会演变的想法了,例如在古希腊时代,前苏格拉底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及恩培多克勒就已认为一种生物可以源于另一种生物,一些古代神话中也有人起源于动物的说法,像是西藏一些地区的神话传说中,就有猕猴逐渐变成人类、人类起源自猕猴的说法;然而达尔文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是现代演化思想的基础。 在爱丁堡大学研读医学期间,达尔文对自然史逐渐产生兴趣。而他后来又到剑桥大学学习神学。达尔文在参与小猎犬号的五年航行后,成为一位地质学家。他进行观察并提出理论来支持查理斯·莱尔的均变思想。回英国后所出版的《小猎犬号航行之旅》,使其成为著名作家。由于在航行期间对所见生物与化石的地理分布感到困惑,达尔文开始对物种转变进行研究,并且在1838年得出了他的自然选择理论。由于这类思想在当时被视为异端,因此达尔文刚开始只对亲近的朋友透露这些想法,并持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应付可能遭遇的反对。到了1858年,华莱士寄给他一篇含有相似理论的论文,促使达尔文决定与其共同发表这项理论。 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使起源于共同祖先的演化,成为对自然界多样性的一项重要科学解释。之后达尔文《人类与动物的情感表达》以及《人类由来与性择》中,阐释人类的演化与性选择的作用。他也针对植物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书籍,在最后一本著作中,达尔文讨论了蚯蚓对土壤的影响。为了表彰他杰出成就,达尔文死后安葬于牛顿与约翰·赫歇尔的墓旁,地点就在英国伦敦的西敏寺。 目前达尔文的演化论已经获得压倒性的事实做支持,而演化的真实性,及其作为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解释的科学性,也成了学界共识,目前对于演化论的真确性,存在有强烈的科学共识,演化以外任何关于物种起源或人类起源的学说,目前都不获支持。绝大多数的科学社群和学术团体,都认为演化论是唯一能完全满足在生物学、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及其他各领域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的理论。一项在1991年所作的盖洛普民调显示,只有大约5%的科学家(包括生物学领域以外的其他科学家)认为自己是创造论者。截至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反对演化论且经过科学方面同行审查的论文,名列科学与医学期刊搜寻引擎PubMed当中;尽管演化在学术界中获得了强烈的支持,作为现代演化论开山鼻祖的达尔文,经常受到反对演化论的团体及宗教人士的攻击,如中国曾经有自称佛教僧人并已开天眼的人,自称自己透过天眼,「看见」达尔文是魔王转世。 1809年2月12日,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诞生于英国什罗普郡什鲁斯伯里镇的,其教名采用了伯父查尔斯的名字,中名来自父亲,家人显然希望他继承家族的职业。生下他时,母亲苏珊娜已有44岁。父亲罗伯特·达尔文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在达尔文出世时已育有四个孩子:女儿玛丽安妮、卡罗琳、伊丽莎白,大儿子。罗伯特原本准备给苏珊娜做流产手术放弃这个孩子,怕妻子经受不起这才作罢。祖父伊拉斯谟·达尔文是英国医学界权威,曾写有《生命学》、《植物学》等著作。伊拉斯谟认为有机体内有让生物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内在力量,并推测生命起源于海洋,对日后的达尔文产生了重要影响。外祖父乔赛亚·韦奇伍德是工业革命时代美术瓷器的创始者,与老伊拉斯谟是好朋友。 1809年11月17日,达尔文在圣嘉德圣公会教堂受了洗礼。当时英国与法国仍处于战争状态,罗伯特私底下虽然是个自由思想者,但也不敢过于张扬。星期日的时候,苏珊娜会按照家庭传统带孩子去一神教小教堂做礼拜,她还同镇里的宗教领袖请乔治·凯斯来此布道,凯斯在当地建立了一所私立学校。查尔斯最早在家中接受教育,由姐姐卡罗琳管教。他常常与小他15个月的妹妹凯瑟琳争宠,希望受到关注,而卡罗琳往往是严厉的。独自一人时他常常流连于父亲的图书馆,热衷于观察周围的动植物,有时也去河边垂钓。8岁生日后不久,苏珊娜送他去凯斯所办的学校上学,学校里的许多同学都比他大。他常常编故事,比如说自己能够改变花朵的颜色。7月,苏珊娜的肿瘤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查尔斯却不被获准去看她,直到7月15日她离开人世。 苏珊娜死后查尔斯的几个姐妹接管了家中事务,而罗伯特出诊归来后更是对庄园实行严厉的统治。1818年9月,查尔斯和哥哥伊拉斯谟进入了,那里的校长在当地名望颇高。 古典文化是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查尔斯厌恶拉丁语和古希腊语,但还是能够应付那些死记硬背的学习,对乔叟、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作品也很是欣赏。快毕业时,查尔斯受哥哥影响迷上了化学,阅读了威廉·亨利的《化学问答》等化学书籍。他们在自家花园里做化学实验,同学们还给达尔文取了个“瓦斯”的绰号。15岁的达尔文爱上了狩猎,常常参与韦奇伍德家的射击活动。罗伯特终于无法忍受,于1825年让达尔文提前离开学校。他为儿子安排了未来——让他成为一名医生。 1825年夏天开始,达尔文跟着父亲做了学徒,记录一些患者的状况。哥哥伊拉斯谟已于3年前进了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查尔斯听说他被安排了一些盗尸的工作,觉得无法适应。罗伯特安排他去爱丁堡大学,当时爱丁堡的医学院无论设施、师资均是英国最强,超过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而且不排斥非国教信徒。伊拉斯谟从剑桥归来后,准备赴爱丁堡校外医院学习,兄弟二人便于当年10月末一起抵达爱丁堡,租用了一套有两个卧室、一间起居室的房子。达尔文在这里参加了大量社交活动,认识了不少辉格党上层人物,包括教育家、作家沃尔特·司各特、博物学家约翰·詹姆斯·奥杜邦等人。入学以后,达尔文报了医学、解剖学、化学、临床课和外科学等课程,但并不喜欢大学课程。讲授医学的邓肯()、讲授人体解剖学的尤其令他反感,的化学课是他唯一有兴趣的内容。 第一个暑假里,他与朋友一起徒步游览了威尔士山区,开始在日记里记录下对当地鸟类的观察。大二的时候他报了产科学、物理实验和自然史。当时的自然史教授是,他在地质学方面坚持水成论,达尔文当时曾下决心“不再读一本地质方面的书”。1826年11月21日,达尔文申请加入,该会会长之一是其介绍人,第二个星期与威廉·格里格一起正式入会。布朗和格里格等人不但抱激进的科学主义和反教权主义观点,还认为低等动物与人类的大脑官能并无本质区别。12月5日,达尔文进入了学会的理事会。他经常光顾博物馆,认识了两位在那里工作的博物学家,和。吉利弗雷则坚定的支持达尔文对鸟类的兴趣,这时期达尔文还向一位学习过鸟类标本的制作。 在福斯湾捕获海绵、藻苔虫、海笔和水手珊瑚,在爱丁堡的期刊上发表了不少研究它们的论文,并告诉达尔文如何搜寻它们。1827年3月和4月,达尔文的笔记中写满了关于这些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观察,其首篇观察记录于发表。3月27日,他在普林尼学会的会议上发表了演说,宣布自己发现藻苔虫的幼虫能够游动,牡蛎壳上的黑色物体是水蛭的卵。接下来布朗发表了激进的论文,声称心智和意识只是大脑活动的副产品,引起了很大争议。经常向达尔文表达对拉马克的推崇,认为动物在结构都互相联系,动植物的起源应能追溯到藻类和水螅。 詹姆森一星期在博物馆给学生上3次实践课,讲解包括矿物在内的各种展品,达尔文在课上学到了岩层排序的知识。他经常出入博物馆,浏览和制作鸟类标本。邓肯的医学课介绍了瑞士植物学家奥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的“自然体系”,它强调物种之间的竞争。达尔文对医学的厌恶不断增长,他不断给家里写信询问情况,最终于1827年4月24日离开了学校,没有获得学位。5月他到了伦敦探望他的妹妹卡罗琳,之后又与舅舅一道去了法国巴黎,7月时回到了家乡。 9月1日,狩猎季节开始了,查尔斯开始和威廉·莫斯廷·欧文家的女儿范妮交往。在梅尔庄园,他还认识了国会议员爵士。他对于职业规划仍然没有什么概念,父亲已经为他选好了去处——英国国教会。因此,这期间他也研读了的《》、牧师的《基督教之证》和其他一些宗教著作。10月15日,他被录取为基督学院的自费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投身于对古典文化的温习之中,1828年伊始才与哥哥结伴奔赴剑桥。 学期开始后,在基督学院已没有住处,他只好寄宿在一个烟草商的家中。他与一些刻苦攻读的人为伍,一开始便以立下了誓言:“遵守所有的法令习俗,坚定地热爱这所大学,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保卫它”。那里的高级学监亚当·赛奇威克是伦敦地质学学会副会长,从事沉积岩的研究。这个学期中,查尔斯和范妮仍时有书信往来,然而剑桥大学的社交活动十分频繁,到了复活节,范妮在他心中的地位已没那么高了。他培养了听音乐、逛博物馆等业余爱好,还参加了一个叫“贪吃者俱乐部”的团体。这个团体热衷于将老鹰、鹭鸶、猫头鹰等列入菜谱,还有大量游乐活动,让达尔文虚掷了不少光阴。搜寻甲虫的浪潮席卷了全国,查尔斯与姑表兄威廉·达尔文·福克斯也加入其中。他每年都去伍德豪斯和梅尔猎捕小动物,并依据拉马克和乔治·萨姆耶尔的著作鉴别了一些珍稀昆虫。另外,他还能向一些知名的博物学家请教,比如和威廉·休厄尔。 达尔文回家过了暑假,并在6月末与范妮重逢。本来他打算随私人导师念3个月数学,但他的代数在两个学期后仍无起色。7月他把时间花在登山、划船、钓鱼上。8月末离开了威尔士,与福克斯一起去打猎,欧文老爷还送给他一只鼻烟壶。到了万圣节达尔文搬进了威廉·帕利牧师住过的房间,晚到了3周,还随身带了不少甲虫标本。新年是在范妮的庄园里渡过的,欧文的儿子做手术,让害怕见血的达尔文受到惊吓,他还因嘴唇发炎卧床了几周。1829年2月,他去了伦敦,加入了一个昆虫学俱乐部,还在伊拉斯谟引导下游历了好几个学会所在地。2月19日拜访了伦敦大学昆虫学教授弗雷德里克·威廉·霍普,获赠160个甲虫标本,之后会见了昆虫学家斯蒂芬。回到剑桥后,他对圣灵和学业都失了兴趣,和什鲁斯伯里的同学、剑桥的指导老师“老普莱斯”经常来往,普莱斯精准辨认植物的能力令达尔文很是钦佩。雇佣来搜集甲虫的当地人经常把他惹火,和福克斯的联系也日益淡漠。达尔文参加了一些狂欢派对,酒醉之余阅读了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4月9日,学校还发生了反对学监的暴乱,达尔文曾为暴乱的学生们欢呼。5月,亨斯洛教授带领学生们在旅行中采集植物,达尔文也继续忙于捕猎昆虫。13日,激进分子理查德·卡莱尔和罗伯特·泰勒发表了一封挑战书,邀请剑桥的行政人员和牧师讨论基督教的功过。据他们说,大约50名年轻大学生的信仰发生动摇。达尔文就在其中,但准备悔过,后来他将泰勒称作“魔鬼的牧师”。 暑假的时候他在家乡及附近搜集甲虫,6月中旬的时候病了半个月。斯蒂芬的《应该昆虫血图鉴》印好了,达尔文被列入捕获者致谢名单。短暂拜访了福克斯后,他投奔了哥哥伊拉斯谟。二人于10月庆祝后者定居伦敦的计划,听了伯明翰音乐节的几场音乐会,之后返回了剑桥。到了学校以后,他大力补习古典文化,成了亨斯洛教授周五晚会的固定成员。圣诞节是和哥哥一起度过的,他抽空速读了塞缪尔·理查森的小说《克拉丽莎》。詹姆斯·麦金托什告诉他,大脑的功能可以被教育改变。因而并非天生,不可能被脑袋形状所反映。达尔文表示赞同,并放弃了对颅相学的信仰。元旦再次回到学校以后,他投入考前的准备。范妮写给他一封抱怨的信,希望他能回去,可他不为所动。考试的内容来自古典著作、《新约》和威廉·帕利的《基督教的证据》。在帕利的论述中,存在“奖惩分明的未来国度”的这样一种观念,“把秩序赋予混乱,让道德世界与自然世界融为一体”。1830年3月24日,他参加了考试,虽然考官很严格,但还是得到了通过。达尔文与亨斯洛教授结成深交,二人常常一起散步。5月中旬他与其他一些学生前往甘姆林盖、博蒂舍姆等地采集动植物,很快发现他是个可造之材。夏天,他在芒特庄园与福克斯重逢,询问他应该攻读什么才能通过圣职授予考试。9月10日他收到范妮的信件,原来她已与约翰·希尔牧师订了婚。3周后他回到了学校。 从9月到12月,剑桥附近爆发了一系列工人骚乱。1831年1月末,他通过了考试,成绩名列第十。西德尼学院的亨利·马修、乡村教区长之子因感情问题声明狼藉,还有个私生子,达尔文给了他一笔钱帮他渡过难关。住宿期一直持续到当年6月,他有空就进行捉甲虫的消遣,并经常与,交流。夏天的时候,他研读了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南美洲旅行记》和威廉·赫歇尔的《自然哲学研究入门》,立志“在对于建筑高贵的自然科学之宫方面,尽力提供自己一份最微薄的贡献”。他想像洪堡一样探访特内里费岛,询问了去加那利群岛的船期和票价。8月4日,亚当·赛奇威克来到芒特庄园,带达尔文去威尔士北部山区探险。这次旅途中达尔文学到不少地质学知识,6月时买到的第一个测角仪也派上了用场。一行人在埃尔维河沿岸洞穴找到不少动物骨骼,然而之后前往海岸的路途中对化石的搜寻却无结果。途中赛奇威克曾无根据的指控侍者盗窃,达尔文与其起了冲突,便开始了独自一人的探索。回到家乡后,他于8月29日接到了和皮科克寄来的信,里面是一张环球旅行的船票。 原来,海军正为罗伯特·菲茨罗伊船长寻求一个伙伴,来开展对南美洲海岸的考察。认为,达尔文就是他们要寻找的人,他不仅是个年轻绅士,而且也具备基本的博物学素养。8月30日,这件事传到了罗伯特·达尔文医生的耳中,他表示坚决拒绝,几个姐妹也支持父亲。31日,沮丧的达尔文投奔了乔赛亚舅舅,结果得到了他们全家的支持。次日早晨他们给达尔文医生送去了回信,信里说博物学“非常适合牧师”,而且也是“见识世界”的机会。这一回,达尔文医生被说服了。查尔斯匆忙奔赴剑桥,然而菲茨罗伊却告知他那个位置已给了一个朋友,当他去不了时达尔文便是第一人选。失望的达尔文于9月5日去了伦敦,在海军部大楼会见了菲茨罗伊,后者告诉他航行要持续近3年,和航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查尔斯就在海军部附近住下,附近闲逛,9月11日在菲茨罗伊的带领下去看了他们的船。菲茨罗伊指导达尔文置办必须的物品,一方面劝他节约,另一方面又告诉他必须花60英镑购买枪械。达尔文一开始不愿意,但后来还是购买了背枪、手枪、望远镜和指南针。他回剑桥辞别了教授,送给他洪堡的《个人手札》,并推荐达尔文带上查尔斯·莱尔的《地质学原理》。9月底的时候他回到什鲁斯伯里,得知希尔牧师毁约,抛弃了范妮。在芒特庄园短暂歇脚后,他于10月2日回到伦敦,和风景画家奥古斯塔斯·厄尔呆在一块儿,他将为此次航行提供绘画记录。 小猎犬号在第一次航行归来后需要整修,上层甲板被抬高,船底也被加固,因而起航的日期一再延期。10月24日,他再次到达普利茅斯,等待最后的起航。他和菲茨罗伊、斯托克斯一起住在码头,并认识了船上的一些海军军官,以及小猎犬号的官方博物学家罗伯特·麦考密克。他学习了仪表知识,并做了一两次短途地质考察。亨斯洛、惠斯利、范妮都给他寄去了信件。12月10日,小猎犬号正式起航。达尔文并不适应,晕船的反应十分强烈。傍晚又遇上风暴,菲茨罗伊被迫下令返航。达尔文回到海港准备他的航海日记,并学习了数学、西班牙语和德语,阅读博物学书籍。12月21日再次出海,但在退潮时搁浅,半小时后才进入公海,次日由于风向改变而返航,行程又一次延期。12月27日,小猎犬号才再次起锚,驶向外海。出海次日,就有四名船员因为圣诞节犯的错误受到鞭刑。到达马德拉群岛后,达尔文呕吐得很严重,没有上岸。1月6日他们到达圣克鲁斯,一名官员跑来告知他们需要接受12天检疫。他们没能登陆,只得继续往南,两天后离开了特内里费岛。1月16日,小猎犬号抵达普拉亚,达尔文和菲茨罗伊一起见了佛得角群岛的葡萄牙总督和美国领事。菲茨罗伊开始他的测量,达尔文则和马斯特斯、麦考密克一起去远足。他发现了海平面上方约30英尺处的岩石中夹杂的由贝壳和珊瑚构成的带状物,这表明有些地方发生过沉陷过,是莱尔观点的有力证明。他们在佛得角一直待到2月7日,16日越过了赤道,达尔文受了刮脸礼——脸用油漆、柏油擦过后刮干净,再按在注满海水的帆中,这是新船员必须接受的仪式。 一阵信风将小猎犬号送至巴西,停泊在巴伊亚,达尔文于2月28日在萨尔瓦多登陆。他漫步于森林之间,为这里的美景所陶醉,印证了洪堡的描写。他在3月1日的日记写道:“没有人能够想得出像巴伊亚古镇那样美丽的景色,它完全被一片美丽树木所构成的茂密森林拥抱着,它位在悬崖海岸上,俯瞰着宽阔的众圣湾中的静静的海水……它是巴西最美丽的风景之一。但是,除了经历过的人以外,别人不能领会在这样的花和这样的树间散步时所感到的那种极度欢欣。”回到城里时狂欢节正在举行。所有苦工都是黑人完成,托利党人菲茨罗伊认为这很合理,他说曾问过一个奴隶主,此人问他的奴隶们是否不满于现状,是否要求自由,结果奴隶们回答“不”。倾向辉格党的达尔文却看不惯,认为应该解放奴隶,那些奴隶们当着奴隶主所说的话毫无意义,船长被激怒了,拂袖而去。数小时后菲茨罗伊向达尔文道了歉,二人和解。达尔文与菲茨罗伊在舰长室吃了饭,得到了旅伴们的尊重,年轻人们开始称其为“先生”,军官们称他为“亲爱的老哲学家”、“我们的捕蝇人”。3月18日小猎犬号再次起航,沿岸南下,在阿布罗柳斯群岛附近测量后,于4月5日抵达里约热内卢。家人给他来信,他得知姐姐夏洛特嫁给了一位教区牧师,从前的女友范妮也于3月嫁给了一个有钱人。达尔文为范妮而感慨哀伤,投入了内陆之旅。其中一位旅伴是奴隶主,虽然他对达尔文很友好,但准备拆散30个奴隶家庭,将他们拍卖,这种行为让达尔文又一次义愤填膺。4月25日,他来到博塔弗戈,上岸时发现由于海浪,自己的书籍、仪器和枪械全被泡在水里,只好花了一天时间来处理。小猎犬号去巴伊亚核查经度去了,几个星期没有音信,达尔文滞留当地忙于捕捉猎物、制作标本,晚上则给亨斯洛、福克斯等人写信。当小猎犬号再次归航,船上装起了新大炮,包括马斯特斯在内的三名船员染病死去,麦考密克也辞职归国。7月1日,他参加了恶战号军舰上的礼拜。 7月5日,小猎犬号离开热带地区继续向南,7月25日驶进拉普拉塔海湾,次日达尔文在蒙得维的亚登陆。他将在远郊搜集的一些甲虫制成标本,一些寄回家中,最重要的一些寄给了亨斯洛。9天后,小猎犬号驶离拉普拉塔,以观测海岸,结果遇到了风暴天气,锚也曾两次折断。他们的船最后驶进了布兰卡港,菲茨罗伊在那儿结识了不海报的帆船船主哈里森,后者将小猎犬号引到一个安全的停泊处。达尔文逆流而上,第一次遇见了加乌乔人。9月是在打猎中渡过的,他尝到了美洲鸵、犰狳、刺豚鼠等新奇美味。9月22日起,在阿尔塔高原的搜索中,他找到了一些庞大的已灭绝哺乳动物的化石。10月8日又带回一块下颚骨,他认为这属于前洪积世的地獭。10月19日小猎犬号再次回到蒙得维的亚,菲茨罗伊准备派3个火地岛人和1个英国人上火地岛传教。 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Beagle,又译为「贝格尔号」)进行了为期五年(1831年-1836年)的勘探活动,这期间达尔文将三分之二的时间花在了陆地上。他仔细地记录了大量地理现象、化石、和生物体,并且系统地收集了许多标本,它们中的许多是科学上的新物种。每隔一段时间,他将这些航行中收集的标本与记录这些发现的信件寄予剑桥大学,很快他就成为了一个富有盛誉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这些详尽的勘探记录显现了一个理论开创者的惊人天赋,并成为了他后期作品的理论基础。他最初为家庭所写的游记,后以《小猎犬号之旅》一书出版,详尽地从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的视角描述与总结了航行所及的土著与殖民地的风土人情。 航行旅途之中,达尔文饱受疾病痛苦困扰。1833年10月,他在阿根廷患上重烧。1834年7月,从安第斯山脉返回瓦尔帕莱索的途中,他再次倒下,并在病榻上度过一个月。 在他们出发之前,罗伯特·菲茨罗伊送给了达尔文一卷查尔斯·赖尔所著《地质学原理》(在南美他得到第二卷)。该书将地形地貌解释为漫长历史时间渐进演变的的结果。当他旅程的第一站抵达圣地亚哥佛得角的时候,达尔文注意到该地火山岩峭壁的高处有一条白色的沉积层内有许多裸露的珊瑚与贝壳碎片。这很好地解释了赖尔的理论,并给予了达尔文思考岛屿地质史全新的视角,使他决定写一本关于地质学的书。达尔文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有着更多的发现,它们中的许多是戏剧性的。在巴塔哥尼亚,他看见次级而上的分布着圆石与海贝平原,它们其实是被抬高的海滩。在经历了智利的地震后,他发现贻贝的床基高高地搁浅在潮汐之上,这显示陆地已经被抬高了。在安第斯山脉的高处,他发现化石树矗立在一片沙滩上,周围分布着海贝片。在小猎犬号勘探了科科斯(基林)群岛后,他推论这些珊瑚环岛,是形成在下沉的火山之上的。 在南美,达尔文发现并挖掘了一些已灭绝的巨型哺乳动物化石,其中相当一部分并不处于有剧烈天气变化与灾难发生迹象的地质层里。而一个动物的头盖骨在他看上去竟似乎是非洲犀牛的。此外,他判断一些动物甲片来自于该地区一种常见犰狳体积两至三倍大小的史前巨型犰狳身上,但受Bory de Saint-Vincent的"Dictionnaire classique"的误导,他转而相信是周围发现的大地懒属的遗骸的一部分。在赖尔的第二卷书中,万物的创生被归结为“centres of creation”,而此时思想已经走在时代前方的达尔文对此困惑不解。 上一次小猎犬号来火地群岛的时候带上的三个印第安人(美洲土著人)被送回到了故乡,然后当上了传教士。他们在英国的两年里,受到了英国传统教育从而进入了使人所熟悉的“文明社会”,然而他们的亲戚对达尔文来说是“没有希望,且对人类是种侮辱的人渣”。一年以后,传教的任务被他们所遗忘,只有对他们说他宁愿过以前困难的生活也不愿意重返英国。因为这件事,达尔文重新地考虑了人类,他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人类是高等动物,但动物的本性始终没有像他的朋友所说的那样丧失,而且明白了每个文明的演化都是不一样的,而不是因种族所定。当他看到欧洲定居者在南美洲,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对土著人的暴行后,他便强烈反对奴隶制,也对这些野蛮行为感到悲哀。 菲茨罗伊船长一直都在写小猎犬号行程的官方日志,在旅行的尽头,他读了达尔文的日记,然后让他重新修改一遍以便在《自然史上》充当第三卷。 达尔文的家族比较倾向不遵从当时英国国教会,他的祖父、父亲及兄弟均为自由思想家。在此背景下,小时候的达尔文依然信奉圣经,甚至之后在剑桥大学修读神学成为牧师。此时他相信一套以自然界构成的奥妙而论证神必定存在的《目的论的证明》。后来,达尔文在小猎犬号之旅中认识到世界很多不同物种,这些物种的特征与习性,是《目的论的证明》无法解释的。例如有一种胡蜂麻痺毛虫并在其体内产卵,卵变成寄生虫并杀死宿主的行为,认为这抵触了《目的论的证明》中「自然界是神善意的彰显」的教义。虽然如此,达尔文仍然会引述圣经作为道德权威,却批判一些旧约中的历史陈述。 在达尔文研究物种演化时,物种行为的无情性引伸出的社会意义,经常被非国教论者及无神论者视作攻击英国国教会的理论的手段。达尔文更认为宗教信仰其实是生物族群的生存策略,虽然此时他仍然相信神是最终的自然法则制定者。在1851年,他的女儿安尼逝世后,达尔文的信仰渐减,并倾向怀疑主义。这时虽然他仍继续协助进行一些教会事务,但已经不会在星期日上教会。他倾向相信痛苦是自然法则,多于神的试练。当他被问及他的宗教取向时,他指出他从来不是无神论,但不可知论是对他的心思更准确的描述。达尔文在自传里亦曾表示,福音书的真确性存疑,他也没有充足证据相信基督教是神的教义。 1915年在一份美国报章第一次发表的作者不详的文章"The Lady Hope Story",作者提出达尔文老年在病榻时再度信奉基督教,却被达尔文的子孙及历史学家否认。他的女儿表示,达尔文未再信奉基督教,他死前最后一句说话是对妻子说「记著,你一直是一位多么好的太太。」 纵然如此,很多反演化论者今天仍然会用《The Lady Hope Story》里「达尔文死前再信奉基督教」的陈述来指出达尔文自己否定了演化论,借此宣传反演化论。
499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96
江绵恒
江绵恒 江绵恒(),上海人,祖籍江苏扬州。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长子。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上海分院院长、党组成员、研究员,2015年1月,江绵恒卸任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现为上海科技大学校长。并担任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CNC)、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机场集团公司等董事会成员之一。 江绵恒1951年4月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扬州。江绵恒中学时曾就读于上海曹杨二中,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二系,1982年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后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从事科研工作。1986年9月赴美国留学,从事高温超导材料和半导体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1991年6月在美国费城卓克索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惠普公司工作。1993年1月回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其工作重点为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以及研究所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1997年7月任上海冶金所所长。取得博士学位八年之后,江绵恒于1999年11月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要负责全院高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与发展工作。 江绵恒还担任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并通过该公司先后投资中国网通(CNC)、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机场集团公司、宏力半导体、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香港凤凰卫视等企业,出任董事会副董事长,另外,该公司还获得中国股票市场战略投资者地位,在多家上市公司占有有影响力的股权比例。 他在2004年曾担任神舟五号副总指挥。曾经担任“创新一号”小卫星的首席科学家,在2007年担任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嫦娥工程副总指挥。2008年出任神舟七号副总指挥。 2011年11月,江绵恒不再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014年2月21日,江绵恒首次以“上海科技大学校长”身份在官方媒体中出现。 2014年5月14日,江绵恒和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高调陪同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参观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但此消息被几乎所有中国官方媒体封杀,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 2014年11月7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来到上海工博会中国科学院展区,在上海市市长杨雄、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校长江绵恒和中科院上海分院常务副院长朱志远的陪同下,视察了中科院展区。 2015年1月6日,江绵恒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职务。 1994年,江绵恒创办成立了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并亲自出任董事长和法人代表,首任总经理杨雄后任上海市长。 然而,与江绵恒关系密切的前中国网通董事长张春江2009年底因“涉嫌严重违纪”遭中共中央纪委“双规”。此外,中国网通还曾经在2003年9月投资令计划的弟弟令完成担任总经理的“九州在线(后改名为“天天在线”)”。 虽然一直有传言指江绵恒通过联和投资成为亿万富翁,不过,至今他本人或联和投资均没有出面回应有关传言。。
499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4999
Microsoft Windows的历史
Microsoft Windows的历史 1983年,美国企业微软对外宣布在MS-DOS(自1981年植根在IBM电脑上的操作介面)上开发一个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即微软视窗系统(Microsoft Windows)。 微软在1985年推出了第一版的Microsoft Windows,因功能不足而不获电脑用户欢迎。它原本称为Interface Manager,但微软的市场主管Rowland Hanson认为Windows这个名字比较能吸引消费者。Windows 1.0并不是完整的操作系统,而是对MS-DOS的拓展,因此亦继承了后者的问题。而且伴随的应用程式功能太过薄弱,无法吸引企业用户。 再者,和苹果公司间的法律争议限制它的功能。例如视窗只能平铺在荧幕上,而不能互相重叠,也没有档案-{zh-tw:回收筒;zh-cn:回收站}-。微软后来和Apple签署一份专利授权协定才解决这两个问题。 1987年微软发行Windows 2.0,比起上一版本较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微软发行「执行时期版本」的Excel 和 Word for Windows,即是程式可于MS-DOS执行,然后自动启动Windows,结束程式时同时关闭Windows。 Aldus Pagemaker的Windows版本亦开始发行,成为Windows的一大支援。电脑历史学家认为这是第一个由微软以外的软体商发行的重要程式,标志着Windows 成功的开始。 2.0x 版本使用真实模式记忆模式,限制了最多只可运用1M记忆体。后期再发行两个版本,分别为Windows/286 2.1 和 Windows/386 2.1。Windows/286 2.1 仍使用真实模式记忆模式,但首次支援HMA。Windows/386则使用保护模式记忆模式,加上EMS模拟。 在2.03 版本和后期的3.0版本,Apple指控微软抄袭麦金塔的外观,例如重叠视窗。但在1989年,大部份的指控被撤销。 微软在1990年发行Windows 3.0非常成功。除了改进应用程式的能力之外,利用虚拟记忆体,Windows容许MS-DOS软件有更好的多任务表现。加上个人电脑的图像处理能力改良(使用VGA图像卡),和使用保护模式记忆模式,应用程式能比较容易运用更多的记忆体。令个人电脑能和麦金塔一较高下。 Windows 3.0 可在真实(8086实模式),标准(80286保护模式),和80386增强模式上运行,而且和当时所有Intel微处理器相容。Windows 可以检查最佳的运行模式,虽然亦可以强制设定要求的模式。这是第一个在保护模式下执行应用程式的版本。为了和以前的版本兼容,应用程式限制在16位元的环境中,无法充分发挥386微处理器的32位元能力。 多个月后,多媒体版本的Windows发行(Windows 3.0 with Multimedia Extensions 1.0)。它包括第一个音效卡/CD-ROM多媒体工具,例如MS Bookshelf。它可作为Windows 3.1多媒体功能的预告。 Windows 3.0是如此的成功,在两年内便卖出超过一千万套,成为微软重要的收入来源。亦令微软更改它早期的计划。 在80年代中末期,微软和IBM合作开发OS/2以取代DOS,设计上会利用286微处理器的保护模式能力,可以使用多达16MB记忆体。OS/2 1.0 于1987年发行,支援多工和可以运行DOS程式。 但直至1988年发行版本1.1时,才有一个称为Presentation Manager (PM)的图像介面。虽然有些使用者认为它优于Windows,但它的API与Windows不相容。 1989年发行版本1.2,引入名为HPFS的新档案系统,以取代DOS的FAT系统。 在90年代初期,微软和IBM的合作关系开始出现问题。微软希望继续开发Windows,IBM却认为应该把资源放在OS/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双方同意IBM可以继续开发OS/2 2.0去取代OS/2 1.3和Windows 3.0,而微软则开发一个新的作业系统 OS/2 3.0。 但这个协议很快便决裂,微软和IBM的合作关系亦正式终结。IBM继续开发OS/2,微软则改为开发Windows NT。但根据协议,双方保留使用OS/2和Windows的技术的权利。 下一版本1.3修正一些1.x 的问题。1988年IBM发行版本2.0,这是一个重大的改良,它引入一个称为Workspace Shell (WPS)的物件导向的图像介面,微软在Windows 95中也参考了它。版本2.0也完整地支援32位元,提供优异的多工能力,程式亦可使用多达4G记忆体。但内部仍有一些16位元程式码,例如驱动设备程式也是16位元的。而且因为IBM保留使用OS/2和Windows程式码的权利,所以OS/2 2.0能运行DOS和Windows 3.0 的程式。 在这个时候,谁会胜出这场被称为「桌面战争」仍是未知之数,但OS/2最终还是没办法获得足够的市场接受。 作为对OS/2 2.0发行的回应,微软开发Windows 3.1,它主要是修正Windows 3.0的一些问题和引入多媒体功能,并加入TrueType向量字型。它不再支援真实模式,只可在80286或后期的微处理器上运行。微软接着发行Windows 3.11,它实际是Windows 3.1加上其所有的修正。 同时,微软发行 Windows for Workgroups (WfW),它主要改良网络驱动设备程式和协定堆叠,并且支援点对点网络。 使用者可下载TCP/IP 协定堆叠的支援,以连上网际网络。Windows for Workgroups共有二种版本:WfW 3.1 和 WfW 3.11。 这些版本和Windows 3.0一样大受欢迎。虽然3.1x系列仍缺乏OS/2大部份重要功能,例如长档名支援,易上手的使用者桌面,系统保护等。 微软照样横扫操作系统和图像介面的市场,Windows API 成为软件产业的标准。 为了开发Windows NT,微软从DEC聘请戴夫·卡特勒这位VMS的主要设计师。Cutler曾开发VMS的下一代:Mica,当DEC停止这个计划后,Cutler把Mica的技术和开发团队带到微软。DEC认为Cutler带走Mica的程式码,为此微软要付给DEC共1.5亿美金和同意在NT上支援DEC的Alpha处理器。 Windows NT 3.1 的Beta版本初次在1992年七月的Professional Developers Conference出现,在这个会议上,微软宣布有意开发一个作业系统以整合Windows NT和Windows 3.1的后继者(即后来的Windows 95),名为Cairo,但直至Windows XP才能实现。不过Cairo比微软当初想像的要困难得多,所以部份的技术现在还未能完成,例如Cairo物件导向档案系统(类似现在提出的WinFS子系统)。 在NT上开发驱动程式要困难得多,加上Windows NT对硬体的要求太高,而且它的图形介面和Windows 3.1一样不及OS/2,令Windows NT无法取代Windows 3.1。 但NT优异的网路能力,和先进的NTFS档案系统,令NT极适合伺服器市场,Windows NT 3.51 是微软首次进入这个市场的产品,并逐渐夺取Novell的市场。 微软在NT中最大的优势是新开发的32位元API,称为Win32。尽管Windows NT和Chicago之间的架构有很大差异,微软还是允诺Win32 API在它们间尽量相容。 Windows 3.11 后,微软开始开发下一代的操作系统,代号为Chicago。Chicago被设计为完整的32位元系统和支援强制性多工,类似OS/2和Windows NT,以改善Windows 3.11的稳定性。系统多个部份被重新编写或改良。Win32 API被定位为标准介面,但保持Win16相容性。并且引入随插即用的功能和新的使用者介面。 因为相容性,效能和开发时间,微软没有把所有程式码改写为32位元,部份仍是16位元。Windows 95 应用程式在保护模式运行,拥有32位元定址和使用虚拟记忆体的能力,令程式可使用多达2G虚拟记忆体,并且理论上避免其他程式影响自己的记忆位址空间。 同时IBM继续发行OS/2,分别为OS/2 3.0 和 4.0(又名Warp)。但是当Windows 95 开始发行时,OS/2逐渐失去市场。 Windows 95 共有五种版本, OSR2、OSR2.1和OSR2.5并没有对公众发行,而是给与厂商预先安装在电脑上。 作为进入工作站市场的尝试,微软发行Windows NT 4.0。在其主要特色为使用Windows 95介面,但基于Windows NT核心。 Windows NT 4.0 共有四种版本, Windows 98 是 Windows 95 的一个规模较小的升级版,它包括新的硬体驱动程式和 FAT32档案系统,后者支援大于2G的硬碟。Windows 98 亦把Internet Explorer整合至Windows介面和Windows档案管理员中。windows 98 plus 1999 年,微软发行Windows 98 Second Edition,主要新增功能为因特网连接共享,容许多部电脑共用一个互联网连接。 此外还修正了不少问题,所以被认为是基于Windows 9x核心中最稳定的版本。 微软发行 Windows 2000(早期称作的Windows NT 5.0)。它成功的部署在伺服器和工作站市场上,被认为是Windows中最好的版本。它参考了Windows 98的一些优点,尤其是使用者介面方面。 虽然Windows 98的用户可以升级为Windows 2000,但微软并不视Windows 2000为家庭客户的目标。Windows 95/98 的产品线继续发展并且发行新的版本:Windows Me。 Windows 2000 共有四种版本, 在2000年,微软发行 Windows Me (Millennium Edition)。相比 Windows 98,它主要在多媒体和互联网功能上有所增强,并且首次引入「系统还原」功能。当系统损坏时,用户可以把系统还原至上一个「正常」的状态。软件Windows Movie Maker 亦首次包括在内。 Windows Me 本是作为介于 Windows 98 和 Windows XP间的过渡产品,所以 Windows Me 并不认为是一个「独特」的作业系统。在许多情况下,使用 Windows 98SE 的用户可以透过 Windows Update 机制提升到十分接近 Windows Me 的水准。对Windows Me 的主要批评为不够稳定和缺乏对DOS真实模式的支援。所以又被戏称为错误版本 (Mistake Edition)。 在2001年,微软发行 Windows XP,它整合了Windows NT/2000 和Windows 3.1/95/98/ME。Windows XP 使用了Windows NT 5.1的核心,它的发行,标志着Windows NT开始普及并进入家庭客户的市场,和16位元时代的终结。 Windows XP 有多种版本, 在2003年四月,微软发行Windows Server 2003,这是Windows 2000 Server后的一个重大升级。它加入了不少安全功能,一个称为"Manage Your Server"的工具,简化了伺服器的设定,而且改进了效能。它的版本是Windows NT 5.2。 在2005年12月,微软发行Windows Server 2003 R2,它加入一些管理工具。 Windows Server 2003共有七种版本, 在2007年1月30日,Windows Vista(原代号为 LongHorn,版本号为Windows NT 6.0。)正式发行。它引入了一种新的「限制使用者模式」,以取替现在的「默认是管理员的模式」,并且支援 Windows OneCare Live 、内罝 Windows Defender 、防火墙以及用于硬碟加密的 BitLocker ,令 Windows 的安全性增强不少。另外,Windows Vista亦加入了全新的 Windows Aero 华丽介面,以及增强后的搜寻功能(Windows indexing service)。 Windows Vista 有多种版本, 其中简易版只在新兴市场国家(共139个国家)销售。 除 Windows Vista 简易版只有32位元外,其余五个版本都会发行32位元(x86)和64位元(x64)两种位元版本。 Windows Server 2008是微软继承Windows Server 2003的下一代伺服器作业系统的名称。Windows Server 2008在进行开发及测试时的代号为Windows Server "Longhorn"。 Windows Server 2008 将会是一套相等于Windows Vista(代号为Longhorn)的伺服器系统,两者很可能将会拥有很多相同功能;Vista及Server 2008与 XP及Server 2003 间存在相似的关系。(XP和Server 2003的代号分别为Whistler及Whistler Server) Windows Home Server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套家用伺服器作业系统。由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在2007年1月7日的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中发表的这个系统,将会成为为家中多部电脑进行档案分享、自动备份、遥距存取等等的解决方案。此系统是建基于 Windows Server 2003 SP2。 Windows Home Server 已于2007年9月29日在日本上市。 Windows 7的核心沿用Vista的核心版本号为Windows NT 6.1。 Windows 7是以Vista进行更新,所以从Vista转7的使用者,可以感觉到性能提升许多。 2008年10月28日,Windows 7 Pre-beta(版本号为6801)在PDC2008上向与会者推出。2009年1月9日(美国时间),Windows 7 Beta(版本号7000)向全世界用户开放下载。 2009年4月30日,Windows 7 Release Candidate(版本编号7100)释出给MSDN和TechNet用户下载,而在2009年5月5日,则开始供一般用户下载。 2009年8月6日,太平洋时间6日上午10点,Windows 7 RTM (版本编号7600)正式发布到 MSDN 与 TechNet 订阅者下载网站。Windows 7于2009年10月22日在全球公开发售。 Windows 7继续采用Windows Vista的Aero特效,但较Windows Vista更为全面。 在 Windows 7 中,任务栏已完全经过重新设计,可以将软件“固定”到任务栏上。使用鼠标右键点按还有“JumpList”,快速访问您最常用的项目。 自从Windows Vista时代以上的作业系统都支援多点触控。为了要让触控者便于点选,特意在 Windows 7 中加大了桌面按钮,并加宽了下方开始与桌面按钮。非触控使用者,可以手动缩小工作列图示及桌面图示。 Windows 8沿用Windows 7的核心,版本号为Windows NT 6.2。 2009年11月,在微软发行Windows 7之后便于美国洛杉矶举行的「2009年微软专业开发者大会」上展示的微软最新产品路线图,出现一个代号为“Windows 8”的产品,预告Windows 8将在2012年内推出。 2011年5月,微软执行长巴尔默(Steve Ballmer)表示,2012年将推出Windows 8新作业系统,其将支援ARM架构,包括平板电脑、行动装置、笔记型电脑等,预告微软将持续发展5大类技术领域,包括更自然的使用者介面、语言、HTML和JavaScript、以及云端技术。其中使用者介面将涵盖语音辨识、体感辨识、手写辨识,以及触控式荧幕等。 。 2011年6月,微软官方正式对Windows 8开发进展的透露,Windows 8将会对应平板装置,同时将会针对多点触控操作模式予以调整,同时未来也将能以跨硬体平台的模式使用在各类装置上,诸如手机或平板等行动装置 2011年12月,微软正式公布了Windows Store的详情,并宣布Windows 8 Beta将于2012年2月推出。 2012年6月,微软正式公布了Windows Phone 8,Windows Phone 8采用和Windows 8相同的内核。 2012年7月,微软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年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Worldwide Partner Conference)宣布,Windows 8将在8月第1周发布RTM版,10月底正式贩售。 2012年8月1日,Windows 8 RTM版编译完成。RTM版将与零售版一同于10月25日一起上市。 2012年10月25日,微软在纽约宣布Windows 8正式上市。 Windows 8基于Windows 7核心上,仍包含了许多的新功能: Windows 8.1,又名Windows Blue,是微软一个针对Windows 8的升级版。这个升级版已于2013年10月17日正式发布。 Windows 10是续已发行的Windows 8、Windows 8.1、Windows Phone 8、Windows Phone 8.1、Xbox One系统、Windows Server 2012 R2后的新版作业系统。2014年9月30日,微软正式发行技术预览版,在2015年7月29日正式发行。 2014年10月1日,微软推出「Windows Server Technical Preview」,这是Windows Server 2016(当时仍称vNext)的第一个测试版本,这一版本的目标使用者为企业使用者。第一个技术预览版本原定于2015年4月15日发布,但后来微软推出了一个工具导致该版本发布日期延期,直至2015年5月4日第二个技术预览版本推出。2015年8月19日,Windows Server 2016的第三个预览版本发布。2015年11月19日,Windows Server 2016的第四个预览版本发布。2016年4月27日,微软发布Windows Server 2016的第五个预览版本。 Windows Server 2016于2016年9月26日正式推出,于同年10月12日正式发售。与前代不同的是,Windows Server 2016是根据处理器的核心数而非处理器的数量进行授权,在此之前,BizTalk Server 2013以及SQL Server 2014等就曾采用过这种授权方式。
500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03
日本旅游团珠海买春事件
日本旅游团珠海买春事件 日本旅游团珠海买春事件(珠海“9.16”组织卖淫案)是指在2003年9月16日—9月18日期间,有大约380名日本男子在中国广东省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进行集体买春嫖娼妓的事件。由于发生在九一八国耻日前夕,此事引起了某些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 2003年9月16日傍晚,有大约288名日本游客从日本各地出发,经香港,到达五星级的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之后的三天,开始集体嫖娼。据报道,游客给每一个妓女的金额,大约每晚在1,200到1,800元人民币之间。而妓女的数量由于不足,该酒店只得向周边其他娱乐场所召集妓女。 据称,日本旅行社在1970年代初期便开始有以嫖妓为号召,以吸引男性顾客的“嫖妓旅行团”(通称“妓旅团”),专门到韩国、台湾嫖妓。这样的行为,一度遭受韩国女权团体的抗议。这次组团到珠海嫖妓的,是大阪某建筑公司;这次旅行是一次慰劳旅行,费用由公司支付。 2003年9月28日《中国青年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新浪网》上,出现了一条《珠海一日本旅游团国耻日寻欢,声称来华只为买春》的消息。 由于1931年9月18日是中日之间发生九·一八事变的日子,被许多中国人认为是“国耻日”,因而在此纪念日期间发生的买春事件就带有了一些民族感情色彩的情绪。 在网络上,该事件的报道引起了网民们的强烈反应。一些人把这个事件称为“国耻”。有人批评政府应该就该事件对日本采取更强硬的态度。连同日本的历史问题和侵华日军遗弃在华化学毒剂泄漏事件,该事件进一步激起中国人的反日情绪。例如有人呼吁中国人抵制日货。根据Sohu网站的统计,在被调查的人中,有将近90%人认为该事件的发生是蓄意的,因为卖淫和嫖娼在中国都是违法的,而旅客没有可能不知道这个事实。虽然说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该现象实际上已经变得普遍,但政府多年来一直都有执行扫黄行动,并向旅客警告若在当地嫖妓的话,会被处以拘留、罚款、劳动教养等,构成犯罪者,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9月29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认为该事件将损害中日关系。 9月29日,中国外交部紧急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就该事件向日方交涉。中方对这些日本公民的行为表示强烈愤慨,并表示:该事件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损害了日本的国际形象。中方希望来华日本公民恪守中国法律,加强道德约束。 日本方面,组织该旅游团的职工表示“报道有多处错误”。随后,日本方面否认报道的真实性,并称此次旅游的目的是慰劳而不是嫖妓。9月30日,日本外相川口顺子表示,“如果事件属实的话,……(这种)行为令人非常遗憾。”日方官员对该事件表示道歉,并表示希望该事件不要影响中日关系。 12月17日,珠海“9·16”组织卖淫案在珠海进行公开审判,珠海国际会议中心大酒店总经理助理叶翔等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予重判。 同时,中国公安部透过国际刑警组织,对涉嫌组织卖淫的3名日本人(福永孝治、广边功、高桥俊至)发出了通缉令。 另有批评者指,若接近400人一起嫖妓,根本不可能是一件平常的买春事件。而事发地点亦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酒店。另一方面,香港有报章访问过香港的色情行业负责人,指事件当日,酒店由于不能供应这一大数目的妓女,所以要即时从其他地方聘人过来。所谓“较平常收费一倍以上”的讲法,其实很大可能是用来支付妓女的交通费及从其他色情业经营者借调人手而支付的“行政费用”。更何况,嫖妓者公然在酒店大厅内行淫,这种事根本不可能被当作平常事件来处理。 事实上,此事件当事人于9月18日上午已离开中国,所以认为日本故意选择九一八国耻日是没有根据的。
500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04
2003年9月
2003年9月 2003年9月的新闻事件: 请参看:
500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08
中央情报局
中央情报局 中央情报局(,简称,中文方面简称中情局)是美国主要的情报机构之一,主要任务是公开和秘密地收集和分类 关于国外政府、公司和个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报,协调其他国内情报机构的活动,并把这些情报报告分享到美国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它也持有大量特殊用途的军事武器及设备,这些设备在美苏冷战时期用于干扰共产国家政府,例如前苏联,此外也会针对推翻政府的组织进行资助,或刺杀美国海外利益构成威胁反对者,例如瓜地马拉的阿本斯和智利的阿连德。中央情报局总部设在维吉尼亚州的-{zh-hans:兰利; zh-hant:兰利;}-。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情报体系中,唯一一个独立的情报部门,其地位和功能与英国秘密情报局(俗称军情六处,MI6)和以色列情报特务局(俗称摩萨德)等情报组织并称。 中央情报局由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所签署的1947年国家安全法,经美国国会通过而成立,以取代于1945年10月解散的战略情报局。而早在1944年,战略情报局创办人已向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小罗斯福)提议,建立一个由总统直辖的全新谍报组织。他说:「此局会采取明显和隐密的手段获取情报而同时提供情报分析,判断国家情报目标及从所有政府机构搜集相关情报资料。」在他计划下,一个强大,集中的文职机构将具有统合情报的职能。他亦建议此机构可拥有从事国外颠覆行动的权限。 尽管联邦调查局、美国国务院及美国国防部反对,杜鲁门总统于1946年1月成立中央情报组。其后在1947国安法(1947年9月18日生效)下,国家安全局及中央情报局分别成立。海军少将罗斯科·希伦科特获委任为第一任中央情报局长。 1988年,老布殊为首位参加竞选并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的前任中情局长。 中央情报局涉及暗杀、绑架、爆炸、推翻外国政权等活动,最著名的几次海外行动是: 1971年以前,自由亚洲电台与自由欧洲电台的部份资金来自中央情报局冷战相关项目基金。 1950年代成立、在东南亚及越南战争期间多次支援隐蔽行动的「」即由中情局特别活动科运作,该单位于冷战时期曾在台湾管理支援美军后勤的亚航公司。 中情局2014年6月6日加入了推特和脸书,并在推特推文「我们不会确认或否认这是我们第一条推文。」此举被部分民众挞伐中情局大规模监控推特所有使用者。《华盛顿邮报》表示「你只有这次能知道中情局追踪你。」而巴基斯坦前驻美大使哈卡尼则指出「中情局追踪民众多年,现在轮到大家反追踪中情局了。」
50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12
北海
北海 北海,可以指:
501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18
10月2日
10月2日 10月2日是阳历年的第275天(闰年是27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90天。
502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23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或历史地理是研究在历史发展中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基本上历史地理是把地理学加上时间影响的因素,所以它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又与沿革地理研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从古代的《禹贡》、《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早期著作算起,具有悠久的历史。1923年张其昀在《史地学报》上发表《历史地理学》,从此历史地理学在中国成为专门的现代学科。由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度和历史文献的完整性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优势。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涉及历史与地理的交叉学科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一致。它研究的是历史上的地理现象。例如了解黄河的出海口和河道在不同时期的情况。比如历代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城市在历史上的变化,历史上人口的分布、迁移,各地的风俗习惯,方言的分布,宗教的传播等。
502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25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简称大马)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家,由前马来亚联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于1963年9月16日所组成的联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新加坡后来在1965年8月9日从联邦中被除名,并独立建国。目前全国共十三个州,包括马来半岛十一州及位于婆罗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两州,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吉隆坡、布城及纳闽),全国面积共330,345平方公里 。马来西亚隔南中国海分为东西两大部分,间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于马来半岛,常称为「西马」,北接泰国,南部隔著柔佛海峡,以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与新加坡连接;东半部常被称为「东马」,位于婆罗洲岛上的北部,南邻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而汶莱国则地处纳闽、沙巴和砂拉越之间,人口较不密集。由于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气候属于亚洲热带型雨林气候。首都位于吉隆坡,是马来西亚人口最密集和最繁荣的地区,联邦政府所在地则位于布城。西马的人口密集度比东马高许多,也是首都和联邦政府所在地。截止2017年,全国人口超过3,230万。 马来西亚的官方宗教虽然为伊斯兰教,但国民于马来西亚宪法下享有宗教自由的权利。国内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锡克教等;种族方面十分多元,马来西亚除了原住民之外,还由华人(含峇峇娘惹/土生混血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伊班人、卡达山人、其他东马来西亚民族及其他殖民时期留下的英国人、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等欧洲后裔共同组成的多元民族国家。 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称为最高元首,由马来西亚统治者会议选出。而政府由获得最多国会议席的政党或联盟的领袖-首相所领导,政治体-{制}-沿袭自英国的-{zh-cn:威斯敏斯特; zh-hk:西敏; zh-tw:西敏;}--{制}-度。在外交方面,马来西亚是联合国会员国,也是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英联邦、东南亚国家联盟、不结盟运动以及伊斯兰会议组织等的成员国,同时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以及伊斯兰会议组织的创立国之一。马来西亚也曾担任东南亚国家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以及不结盟运动的主席,也曾担任联合国安理会等联合国系统机构的理事国。主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有五国联合防卫和联合国维和行动,军队也曾经参与阿富汗战争协助美军攻击基地组织以及塔利班政权。 马来(Melayu)一词源自梵文"Malaiur "或"Malayadvipa ",可译为「群山之地」,这个词由古代印度商人所采用,指称马来半岛。这个名称后来用来指末罗瑜王国,它在7世纪到13世纪存在于苏门答腊。 在1850年,英国民族学家乔治·厄尔(George Earl),在《印度群岛和东亚期刊》的文章中,建议将印尼群岛命名为"Melayunesia "或"Indunesia "。他支持前者用作殖民者命名。法国航海家杜蒙德·于维尔在1826年于大洋州从事探险时,发明了“Malaisia”、密克罗尼西亚群岛("Micronesia")与美拉尼西亚("Melanesia")这三个字汇,将这些太平洋文化和岛群从波利尼西亚区分出来。1831年,他将这些名称提交到法国地理学会。杜蒙德于维尔描述“Malaisia”是「通称为东印度群岛的这个地区」。当时,有人认为,这个区域的居民可能被指称为「马来人」,符合当时「马来种族」的观念,但这有别于当代的定义,其中「马来人」(Malay)是指具有相似文化的一个族群,使用马来语,住在苏门答腊东海岸、廖内群岛、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岛沿岸。相关的语词「马来世界」(Malay world)用来指这个广大的地理区域。 马来西亚这个名称是在1963年被采用,当时已经存在的马来亚联合邦,加上新加坡、北婆罗洲与砂拉越共同参组这个新的联邦。在此之前,这个名字本身已经隐约用来指称东南亚的某些地区。在1914年芝加哥出版的地图上,马来西亚这个字指的是马来群岛之内的某些领土。这个区域的大陆部分称为马来亚,直到1963年与沙巴、砂拉越与新加坡合组马来西亚为止。菲律宾的政治人物一度考虑将他们的国家命名为马来西亚,但在1963年这个名称已先被采用。 在1963年组织联邦时,其他的名字曾被考虑:其中一个是狼牙修(马来文:Langkasuka),这个名称源自在公元1世纪到2世纪,在马来半岛北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王国。 民间简称马来西亚为「大马」,是为了区别本来的马来亚联合邦(即西马)。 人类在这个区域栖息的最古老证据可追溯到距今四万年前。第一批居住在马来半岛的人类是尼格利陀人,又称矮黑人。古代印度人称马来半岛为“黄金半岛”(印度文:"Suvarnadvipa";英文:Golden Peninsula)。在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上,也称马来半岛为黄金半岛(拉丁语:"Golden Chersonese"),马六甲海峡则称为象牙海湾(拉丁语:"Sinus Sabaricus")。华人与印度人在2世纪与3世纪在这个区域建立许多贸易港与城镇,依据中国史料记载,数量多达30个。两国对马来西亚的地域文化影响深远。在公元的最初几个世纪直至14世纪初,马来半岛的人们主要信仰佛教和印度教等等的印度宗教,早在4世纪,更采用梵语做为书写文字。在7世纪到13世纪之间,马来半岛的许多地区由三佛齐帝国所统治,其中心位于苏门达腊的巨港。在三佛齐衰落后,以爪哇为统治中心的满者伯夷帝国对于大部分的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及婆罗洲沿海地区具有影响力。 来自三佛齐(中爪哇)皇室的王子拜里米苏拉,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普遍被认定为马来半岛的第一个独立国家。拜里米苏拉的王子,美甲·伊斯坎达·沙转信伊斯兰教,而且马六甲苏丹王朝的显赫地位及政治势力促使伊斯兰教传遍临近小国,某种程度上在15世纪加速回教为马来人的主要宗教。另外,此时的马六甲也成为国际和东南亚最繁忙的贸易港口之一。 首度的殖民统治发生于1511年,葡萄牙舰队攻占马六甲,建立殖民地。马六甲末代苏丹马末沙辗转流亡于马来半岛与廖内群岛,联合各地数度意图收复马六甲不果,最终死于苏门达腊甘巴,他的两位儿子分别即位建立了霹雳王朝与柔佛王朝,其中控制半岛南部的柔佛继续成为对抗葡萄牙的主要势力之一。 来自苏门达腊北部新兴的亚齐王朝则在苏丹依斯干达·慕达的统治下开始在马来半岛北部扩充领土,包括霹雳、吉打等。1619年,更将源于马六甲王室的彭亨苏丹阿末沙虏往亚齐。葡萄牙、柔佛与亚齐三股势力在这期间时互有和战,尤其彭亨的控制权数度辗转于三方之手。 1629年,葡萄牙联合柔佛摧毁了亚齐所有战船,迫使其撤出马来半岛。但亚齐依然可以在同年攻占吉打,并将其居民虏往亚齐。依斯干达·慕达死后,其外甥依斯干达塔尼继位为亚齐苏丹。 直到1641年,荷兰联合柔佛攻下马六甲。此后,荷兰与柔佛保持联合关系。半岛北部各王朝则渐渐成为暹罗的藩属。 英国的势力在1785年开始进入马来半岛,那一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向吉打苏丹租借了槟城。不久,英国方面采取诈取计谋夺得槟城。1819年开始又从柔佛取得新加坡的管理权,与荷兰展开竞争。 1824年,英国与荷兰签署1824年英荷条约,最终确立了英国对马来亚的霸权,荷兰撤出马六甲并放弃所有在马来亚的利益,而英国则承认荷兰对东印度剩余地区的利益。柔佛王朝也从此一分为二,新加坡以南的廖内划于荷兰势力范围,成为廖内王朝。 1826年,英国殖民政府将槟城、马六甲与新加坡联合组成了一个英国海外领地,名为海峡殖民地。在19世纪下半叶,由于马来半岛各王朝内部动荡,影响锡米等资源采收,英国开始积极干预各王朝的内政。经历内战的彭亨、雪兰莪、霹雳与森美兰陆陆续续接受由英国委派的参政司,这些名为帮助马来统治者管理国事,实际上这些英国代理人很快就成为这些国家的真正统治者。1896年,英殖民政府将四个王朝联合,成立马来联邦,由总参政司实际统治。 在马来半岛上的其他五个州合称马来属邦,也在20世纪初接受了英国参政司的派驻,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沙巴受到英国北婆罗洲特许公司控制。来自英国的探险家詹姆士·布鲁克从文莱苏丹手中取得砂拉越,以「白人拉惹」(White Raja)或「白肤国王」身分统治这个国家直到1946年,将这块领土交给英国为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随著日本占据马来亚,各族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然而大众对独立的支持亦逐渐增长。战后英国宣布了一个组织马来亚联邦的计划,这将原先属于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的苏丹国,加上槟城和马六甲(不包括新加坡)合组一个英国海外领地,并在数年后独立。这个计划遭到马来人强烈反对,因为它削弱了马来统治者的地位,并且将公民权赋予马来西亚华人与少数民族。 马来亚联邦1946年建立,1948年解散。代之以马来亚联合邦,在英国保护下,恢复了马来苏丹国各统治者的自治权。与此同时,马来亚共产党则在积极从事反殖民斗争,展开罢工、罢学等运动,与英殖民关系日益紧张。随着暴力冲突不断升级,最后英国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并展开取缔,马共转为武力斗争,发动游击队行动,期望迫使英国势力撤离马来亚。于是全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从1948年持续到1960年,并有英联邦军队驻扎在马来亚,从事反游击队战争。 1952年,代表马来人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与代表华人的马来亚华人公会(马华公会)和代表印度人的马来亚印度国民大会党组成联盟并在大部分的地方选举中胜出,最后在1955年的马来亚联合邦立法议会首次选举中赢得绝大部分的议席,并在首席部长东姑阿都拉曼的领导下开始向英殖政府争取独立。于1957年8月31日在英国殖民地政府的赞同下,马来亚联合邦宣布独立,同年,以君主立宪联邦成立一个新的国家。故此,东姑阿都拉曼就成为马来西亚(当时称为马来亚)的国父,同年担任第一任首相。 由于当年婆罗洲内陆出现反殖民主义的声势,同时印尼垂涎沙巴和砂拉越的土地,欲扩张势力,英殖政府唯恐未能镇压局势,故此,建议当时已立国的马来亚,容许沙巴和砂拉越加入马来亚,扩张疆界,誓行保护当地人民和土地。然而,印尼总统苏卡诺提出反对,而且砂拉越人民联合党发动了多次抗争行动。英殖政府军队经过多番内部抗争,最终达成协议。 1959年6月3日,英属的新加坡被英国授予自治地位;1963年7月22日,英属砂拉越被授予自治,同年8月31日,英属北婆罗洲被授予自治,三方于1963年9月16日加入马来亚联合邦,改名组成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一个由马来族、华族、印度族及东西马原住民族等多元民族共同建立的国家。在历史上,马来西亚拥有两个重要的庆典,第一个是国家独立日,另一个是马来西亚日。国家独立日(;)主要是纪念马来西亚历史的始源,而马来西亚日(;)主要是纪念马来西亚建立新国度的历程。 1965年,马来西亚国会全数通过,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新加坡被迫独立。马来西亚克服了这个危机,也克服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冲突的危机,但其内部的矛盾导致了执政联盟在1969年大选中受到重挫,随后暴发五一三事件的种族冲突。马来西亚进入紧急状态,政治生活和国民自由受到限制。从1970年开始,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第二任首相阿都拉萨领导下,为组织稳定政府,拉拢在大选中新崛起的反对党如民政党、霹雳进步党、泛马回教党等加入联盟,改组成国民阵线(国阵),并在此后的44年内长期执政,使马来西亚几乎达到一党制的地步。 马来西亚成立之初,即经历了的马印冲突、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大马以及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 1969年5月13日,首都吉隆坡发生种族冲突。513事件之后,阿都拉萨政府开始推行颇受争议的新经济政策,目标是想通过配额制,提高土著的经济权益比例。此后,马来西亚维持一套精心规划的族群政治平衡,政府体系试图将整体的经济发展,与政治经济政策相结合,以提倡所有民族的平等参与。 1981年至2003年马哈迪担任首相期间,马来西亚经历了快速的经济成长。由原先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转变为以制造业与工业为主的经济,特别在电脑与消费性电器产品。在这段期间,马来西亚的地理景观也因著多项大型计划而改变,其中包括国家石油公司的双峰塔(曾经是世界最高建筑物,目前仍是全国最高的双子星大楼)、吉隆坡国际机场(曾经是世界最佳机场)、南北大道、雪邦国际赛道、多媒体超级走廊、砂拉越巴贡水坝以及新的联邦行政首都布城直辖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马来西亚的经济和政局严重受挫。马哈迪在痛斥外汇投机客的同时,拒绝副首相安华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药方”,对货币进行管制。经济专家当时认为,外资将因此却步,马来西亚将会步入经济衰退期。然而,马哈迪独树一帜的政策很快就见效,领导马来西亚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经济复苏步伐是当时受金融危机打击国家中最快的。1999年,经济增长率就接近危机前的水平,经济重新步入了稳步成长的轨道。 2004年大选,国阵获得全民支持,历史性地以赢得90%国会议席,继续地执政。2008年大选,国阵政府面对反对党的强烈抗衡,首次失去建国以来国会三分之二的多数议席。3大反对党即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和伊斯兰党结盟,称为人民联盟。2013年大选,国阵政府失去国会三分之二的多数议席之余,更失去了另外的7个国会议席。州议席方面国阵政府依旧稳如泰山,顺利地赢得了13个州属中的10个,其中一个州属是反对党之前所执政的吉打州。 此外,2015年之前由伊斯兰党、人民公正党和民主行动党所成立的的人民联盟(民联),由于伊斯兰刑法争议,成员三党之一的伊斯兰党于2015年6月15日决定与民主行动党断交。6月16日,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宣布民联不复存在。同年6月17日公正党承认民联瓦解。 2015年9月22日,在野联盟希望联盟成立,由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以及从伊斯兰党分裂出来的国家诚信党组成。2017年3月14日,马哈迪领导的土著团结党加入希望联盟。2018年大选,马来西亚选举委员会迟迟不公布选举成绩,马哈迪于是在当地时间9日深夜召开记者发布会单方面宣布胜选。当地时间5月10日早晨,选委会才公布完整的大选成绩:前首相马哈迪率领的希盟夺下国会(即下议院)的121席位,超过总席位222的半数,成功执政,该联盟推举的首相候选人马哈迪成为马来西亚第7任首相,并终结纳吉领导的国阵48年来的长期执政,完成首次政党轮替。93岁的马哈迪改写了自己和国家的历史定位,也因此成为目前全球最高龄的国家领导人。 根据1957年7月2日正式宣布的《马来亚联合邦宪法》,马来亚联合邦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沿袭大英帝国的政治传统。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将1957年宪法改名为马来西亚宪法,继续沿用。宪法的规定,奠定了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基础。 马来西亚国家元首为最高元首,由九个马来州属的马来统治者在统治者会议中选出,任期5年;其他四州则由州元首统治,并未参与这个最高元首选举。最高元首依首相的建议行使其职权,并拥有任命首相、拒绝批准和解散国会等裁量权,同时也是武装部队名义上的最高统帅。 立法权区分为联邦与各州立法机构。马来西亚最高立法机构为国会,由下议院和上议院组成。下议院有222个议席,议员在全国大选由人民选出,任期5年。上议院有70名议员,其中44名由首相推荐给最高元首任命,另外26名由各州立法议会推派两名,任期3年。议会依循简单多数制进行选举,马来西亚根据宪法实行多党制的政党制度,但实际实行的却并非典型的多党制,而是一种由几个政党联合组成政党联盟执政的制度。这种政党联盟形式最早出现于1955年4月马来亚联邦独立前,当时的巫统、马华公会和马印国大党为谋求马来亚的独立成立了“联盟”,1957年马来亚联邦独立后,“联盟”即成为执政党;1965年4月,为壮大力量,联盟同东马两州的“联盟党”结盟,组成了“马来西亚联盟”;1969年,联盟在大选中失利,后进行调整组建了一个新的政党联盟即国民阵线,从此在历次大选中都稳操胜券,一直到2018年5月9日大选才落败。国民阵线当初成立时有巫统、马华公会、印度人国大党等9个政党组成,后来政党的数目偶有增减变动,经过2018年大选后只剩4个成员党。各成员党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但受各成员党主席组成的国民阵线最高理事会领导,国民阵线的主席一般由巫统主席兼任。在大选中,各成员党以共同的政治主张和竞选宣言参加竞选,加强团结和战斗力,这使得国民阵线成为马来西亚最强大的执政党联盟。在以往的历次大选中,尽管朝野政党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基本上一直由巫统为首的政党联盟获得大部分的议席,但是第十二届马来西亚大选,全国出现一场政治大海啸,国阵承受前所未有的打击,丧失国会议席三分之二的多数,更丢了五个州政府的控制权,反对派首次出现与执政联盟抗衡的局面。至2015年为止,马来西亚的「两大政治阵营」,为反对派人民联盟(民联)和执政联盟国民阵线(国阵)。2015年9月22日,民联解散,由希望联盟取而代之,并在2018大选中获胜成为执政联盟,并取得除玻璃市,登嘉楼,吉兰丹,彭亨和砂拉越的其他州政权。 马来西亚最高行政机构为内阁,由首相领导。首相由最高元首从国会下议员中任命,通常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现任首相为马哈迪·莫哈末,2018年5月10日从纳吉接任首相。内阁各部长由首相从下议员或上议员中推举、最高元首任命。 马来西亚的司法机构独立于行政与立法机构。最高司法机构为联邦法院。最高法院于198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在这之前马来西亚案件可上诉到英国的枢密院。1994年6月最高法院改名为联邦法院。同时,联邦法院之下,也设立了上诉庭,紧接着为高庭(高等法庭),高庭可分为马来亚高级法院(负责马来西亚半岛)和婆罗洲高级法院(负责东马),各州设有地庭(地方法庭),州内的区又设有推事庭。另外还有特别军事法庭和穆斯林事务法庭(受穆斯林事务回教法令管制,马来西亚人普遍称为“伊斯兰法庭”)。马来西亚的司法体系是以英国法为基础。 十三个州中的九个马来州属各由一名世袭的马来统治者为元首,各州统治者称谓不同,为苏丹、拉惹或严端,而非马来州属(槟城、马六甲、沙巴和砂拉越)州元首由最高元首任命。各州设立州政府和州议会,州议会两次大选间隔不超过5年,半岛各州大选通常与全国大选同时举行。各州由州务大臣(马来州属)或首席部长(非马来州属)管理行政,由各州元首从州议员中任命,通常由州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种族因素在马来西亚政治扮演重要角色。政府所推行的新经济政策与1990年取代前者的,用以加强马来西亚土著的地位。这些政策提供各种优惠待遇给马来人,包括就业机会、教育、奖学金、商业经营,以及以优惠价格购买住宅。虽然这些政策改进马来人的经济地位,但却招来部份人的不满,认为这使华人和印度人成为二等公民。 马来西亚的法律法系为英美法系,而牵涉到穆斯林的穆斯林非刑事或非严重罪行的事务(如叛教、离婚)则由穆斯林事务法庭审理。马来西亚宪法也限制了穆斯林法庭的权利,如穆斯林事务法庭无法对犯人做出监禁、死刑、鞭刑等判决,穆斯林法庭也不可使用伊斯兰教法中的刑罚等。 马来西亚法律对持有毒品者会加以重刑,持有多于15克的海洛因,或多于30克吗啡或可卡因,或多于500克的大麻者,又或未经许可而制造任何数量之海洛因,吗啡或可卡因者,都会被处以唯一死刑-绞死。马来西亚旅游局的旅游指南及飞往马来西亚境内的所有航空公司都会在降落前和降落后广播携带过多受管制药物或携带毒品入境马来西亚的严重后果。此外在马来西亚绑架或勒索都会被判处绞刑。 鞭刑是一种在马来西亚广泛施行的合法体罚。马来西亚刑事诉讼法第286至291项明文表明可以对10岁以上50岁以下的健康男性或50岁以上的男性强奸犯使用笞刑(英国留下来的传统),而当中成年人的最高刑罚是24鞭,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最高刑罚则是10鞭,且不可分期执行。在马来西亚鞭刑的惩治对象不一定是重犯,不过鞭刑最主要是惩治毒犯、强奸犯及非法入境者。但大多数外国人无法理解这些严厉的刑法,马来西亚政府以及大部分马来西亚民众则认为严刑可有效制止罪案或破坏行为。曾在网上流传甚广的“马来西亚笞刑”短片中,推使马来西亚的8000名律师要求政府废止笞刑。 在马来西亚法律制度下,法院共分为5种,即: 马来西亚的外交政策是依据中立原则,并与各种政治体制的国家维持和平关系。马来西亚寻求进一步发展与区域各国的关系,马来西亚政策的强力信条就是国家主权,以及该国控制内政的权利。 马来西亚对世界各国都保持一定的外交关系,与各国都相处融洽,除了以色列。而马来西亚人民护照中也有清楚的指示,马国国民不准擅自入境以色列,除非事先取得特殊许可。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与伊斯兰会议组织的创始国。并参与许多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以及不结盟运动(NAM)等。马来西亚曾担任东盟、伊斯兰会议组织与不结盟运动的主席,也曾担任联合国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由于马来西亚过去曾是英国殖民地,因此马来西亚也是英联邦的成员国之一。 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关系最早可追溯到汉朝,而马来西亚境内亦有大量的华人在此扎根,并为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立下很多功劳。马来西亚独立后,马来西亚一度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与中华民国政府建交。1974年5月31日,马来西亚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并开始派遣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它是第二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东盟成员国。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扮演的角色是保卫马来西亚国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随时应付一切可能发生的威胁;在国家内部发生动乱时,维持公共秩序;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给予援助;它也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维和行动。马来西亚在全球军力排名中排名第28名。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分为以下三个军种: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的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是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统领海、陆、空三军。主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有五国联合防卫和联合国维和行动,军队也曾经参与阿富汗战争协助美军攻击基地组织以及塔利班政权,此外军队也参与监视各伊斯兰极端恐怖组织。 马来西亚一共由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组成。州下设有县(),而在东马还设有省()。县下设有巫金(),而部分地区也设有副县(),而其中一些如古来副县获得苏丹同意后便可升格为县。 马来西亚的人口是世界第43位,领土是世界第68位,人口3,170万,土地面积329,847平方公里。位于赤道北部,纬度介于北纬1度线与北纬8度线(有一小块区域在1度以南),经度介于东经99度线与东经120度线之间。马来西亚主要由东马及西马(马来西亚半岛)组成,中间隔着南海。陆地相接的邻国有西马北部的泰国,以及东马的汶莱和印尼。并与南方的新加坡通过柔佛海峡相连接,领海邻接越南与菲律宾。陆地边界现在已清楚划定,并大略依据地理特征来界定,其中包括玻璃市河和哥乐河(Golok River)。马来西亚也对部分南海岛屿如弹丸礁主张拥有主权,但海域疆界依然有待继续协商。马来西亚是唯一在亚洲大陆与马来群岛都拥有领土的国家,位于柔佛州南部笨珍县的丹绒比艾是亚洲大陆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位于苏门答腊与马来西亚半岛中间,是来往东西方的海运渠道。 马来西亚大部分的沿海地区都是平原,中部则是布满茂密热带雨林的高原。西马约占全国陆地面积40%,从北到南延伸740公里,最宽的部份是322公里东西海岸地区是由蒂迪旺沙山脉所区隔,。这是属于半岛中心地带的一系列山脉的一部份。这座山脉也是马来西亚半岛某些河流的源头,其中计有彭亨河和吉兰丹河。围绕西马的海岸平原最宽达,半岛的海岸线长度将近。 东马位于婆罗洲,具有长达公里的海岸线。区分为海岸区域、丘陵与河谷,以及内陆山区。克洛克山脉由砂拉越向北延伸,穿过沙巴中央,将它分成东西两边。京那峇鲁山位于这座山脉。京那峇鲁山海拔4095.2公尺,是马来西亚最高的山峰,由京那峇鲁国家公园所保护,这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这些山脉的最高一层构成了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的疆界。砂拉越具有姆禄洞穴,这是世界最大的洞穴群。 马来西亚包括许多岛屿,如槟岛、浮罗交怡岛、邦咯岛、吉胆岛和东马的纳闽直辖区。 马来西亚靠近赤道,气候潮湿炎热,属赤道多雨气候。每年四月至十月间吹西南季候风,十月至二月间吹东北季候风,但季风现象不显着。由于环绕著海洋,气温温和。湿度往往较高,每年平均降雨量为。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金融首都与最大城市。布城是联邦行政首都。即使联邦政府已有许多行政与司法机构搬迁到布城(以纾解吉隆坡逐渐增加的拥挤情况),吉隆坡依然被认定为这个国家的首都,因为国会座落在此。它也是马来西亚主要的商业及经贸中心。其他主要城市包括乔治市、新山、亚庇、古晋、马六甲市、怡保、芙蓉市、亚罗士打及哥打峇鲁。 马来西亚是相对开放的以国家利益为导向与新兴工业化市场经济体。国家透过宏观经济计划,在指引经济活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重要性逐渐下降。马来西亚拥有亚洲最佳的经济纪录,国内生产总值从1957至2005年,每年平均增长6.5%。2007年,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依据购买力平价是全球第29位的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净额在2008年是2,220亿美元。2007年之后,维持5%-7%的成长率。2009的国民平均所得是14,900美元。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3,836亿美元,每人平均国内生产总值是8,100美元。 在1970年代,先前以矿产与农业为基础的马来西亚经济,在马哈迪的领导下开始转型朝向多领域的经济。从1980年代,工业领域已主导马来西亚的经济成长。高水平的投资扮演重要的角色。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马来西亚经济的恢复比起邻近国家更快速,而且已恢复到危机前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800美元。经济不平等不只存在于不同的社会阶级,也存在于不同的族群之间,例如华人占有马来西亚70%的市场资本,即使他们的人口只占不到全国三分之一。 紧邻马六甲海峡航线所产生的国际贸易以及制造业是这个国家经济的关键领域。 马来西亚是一个自然和农业资源的出口国,最值钱的出口物资是石油。有一段时间,它是世界上的锡、橡胶和棕榈油的最大生产国。制造业对国家经济有很大的影响,虽然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已逐渐远离制造业。为了使经济多样化,并使马来西亚的经济减少对于出口货物的依赖,政府正推动马来西亚的旅游业。因此,旅游业已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三大的外汇收入来源,但它正受到成长中的工业经济所造成的空气和水源污染以及森林砍伐所威胁。大马已发展成为伊斯兰银行的一处中心,而且该国在伊斯兰银行拥有最多的女性劳工。知识经济服务也正在扩张。 马来西亚是亚洲基础建设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该国的电信网路在东南亚仅次于新加坡,有470万固网用户,超过三千万的手机门号。马来西亚具有七座国际港口,其中最大的港口为位于雪兰莪巴生市的巴生港,其他主要港口有柔佛依斯干达公主城的丹戎帕拉帕斯港、槟城港、关丹港、东马砂拉越的丹绒玛尼港等。马来西亚境内共有约莫两百座工业区。全国有超过95%的人民可享用干净水源。在殖民时期,发展工作集中在大城以及某些有安全顾虑的区域。虽然乡村地区一直是重大发展的焦点,但是乡村依然落后,例如马来西亚半岛的东海岸。电讯网路即使在都市区域相当庞大,但是乡村居民很少有机会受惠,国内主要的电讯公司为国营的马电讯,其他公司如明讯、数码网络、U Mobile等也提供互联网服务。 马来西亚的公路网涵盖,并包括长达的高速公路和大道。该国最长的高速公路是南北大道,全长约,介于泰国边界与新柔长堤之间。其他主要的高速公路有横跨槟威海峡的槟威大桥和二桥(东南亚最长的跨海桥梁),东海岸的东海岸大道、巴生谷地区的新巴生河流域大道、白蒲大道和柔佛新山市的东疏大道和马新第二通道高速公路。相较于西马,东马的公路系统较不发达,品质也较差,目前泛婆罗洲高速公路也正在建设中,全程将不收费。 马来西亚境内共有118座机场,其中38座铺设硬面跑道,主要的国际机场位于吉隆坡-雪邦、槟城、亚庇、古晋和新山-士乃。马来西亚的国家航空公司是马来西亚国际航空,提供国际与国内航班,此外有两家马来西亚被私营化的航空公司,即亚洲航空和飞萤航空。铁路系统由国营的马来亚铁道所拥有,总长。铁路线分布于西海岸以及东海岸内陆地区,而巴东勿刹站(临近泰国)至金马士站的铁路均已复线电气化,并备有电动列车川行。位于东马的沙巴设有一条蒸汽式铁路,从丹南至该州首府亚庇,而砂拉越则没有铁路。 吉隆坡是目前该国唯一设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系统综合了各种交通载具如、通勤列车、轻快铁、单轨铁路、捷运和快捷巴士等城市轨道交通,位于的吉隆坡中央车站是该国最大的火车站和公交枢纽,备有通往吉隆坡国际机场(机场快铁)和梳邦机场(天空花园线)的机场铁路服务。此外,乔治市、新山和古晋也有意建造城轨系统,其中新山将会设有以快捷巴士为主的公交系统,并有一条地铁线通往新加坡;乔治市和古晋则有待中央政府审核。马来西亚也将会设立高速铁路,唯这项计划和经过东海岸海岸的铁路计划因政权轮替后被中央政府检讨而暂时被搁置。 传统上,马来西亚的能源生产主要依靠煤炭、石油与天然气。该国目前具有13GW的发电能力。然而,马来西亚的天然气储量只剩下33年,石油储量只剩下19年。为因应这个情况,马来西亚政府正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目前的发电量有16%来自水力发电,其余84%来自火力发电。。石油及天然气工业目前由国营石油公司国油所掌控,而且整个能源部门由所管理,这是依据2001年电力协会法所成立的协会,掌管半岛及沙巴的能源。 马来人占56%、华人占23%、原住民占11%。根据宪法定义,马来人是实行马来风俗文化(习惯法)的穆斯林。他们在政治上具有主导权。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马来的原住民,包括泰人、高棉人、占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非马来土著在砂拉越占一半以上人口,在沙巴超过三分之二。半岛也存在著为数较少的原住民群体,在那里他们被统称为""。关于谁能获得原住民地位的各州法律规定有所不同。 马来西亚华人在节育、移民、经济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下而造成华人所占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历史上,华人是经济和商业方面占主导地位的社群,占槟城、怡保、吉隆坡、芙蓉及新山大多数人口,而怡保及槟城也保留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印度人在19世纪初开始迁移到现在的马来西亚。印度人社群大部分为泰米尔人,其他还有锡克人,以及同当地马来人的混血后代仄迪人。许多欧洲人与中东人分别透过通婚进入基督教与穆斯林社群。大多数亚欧混血马来西亚人的祖先追溯到英国、荷兰或葡萄牙殖民者。马来西亚公民权大多是依据属地主义而授予。基于移民法令,在东马来西亚的沙巴和砂拉越两州的公民权有别于马来西亚半岛。每位公民满12岁时,发给一张生物识别智能芯片身份证,称为大马卡,必须随时携带。 马来西亚的预期寿命为75.1岁,女性比男性略高。只有6.5%的人口在65岁以上,约23.8%是15岁以下。在这个国家东西两半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人口集中在马来西亚半岛,而全国人口已于2014年突破3,000万,其中就有2,000万居住在半岛,和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由于劳力密集产业的兴起,全国估计有300多万外籍劳工,约占国家人口的10%。根据沙巴的非政府组织,在沙巴超过300万的人口当中,有200万人是非法移民。 此外,根据美国难民与移民署公布的《2008年世界难民调查》,马来西亚所承担的难民和寻求庇护者约155,700人。其中约有70,500名难民和寻求庇护者来自菲律宾,69,700名来自缅甸,21,800名来自印尼。 马来西亚宪法保障宗教自由,但规定伊斯兰教(回教)逊尼派为国教。根据2010年人口和房屋普查的数据,约61.3%的人口信奉回教;19.8%人口为佛教徒;9.1%基督徒6.3%人为印度教徒;1.3%人为儒家、道教和其它传统的华人民间宗信仰追随者。其它则是包括几种信仰,包括泛灵论、民间宗教和锡克教;而1.1%的人没有任何宗教或没有提供任何讯息。 依据马来西亚宪法第160条,所有的马来人被认定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2010年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华人人口当中,83.6%登记为佛教徒,接下来是基督宗教(11.1%),道教还有其他华人民间信仰则是(3.4%)。在某些区域例如槟城,也有较小规模的伊斯兰教社群。大部份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86.2%),接下来是基督宗教(6.0%)、伊斯兰教(4.1%,信奉伊斯兰教的印度人一般被称为为“mamak”)等等。在非马来的原住民社群中,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46.5%)和基督教(40.4%),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有4%,道教和其他华人民间宗教有3.9%等。 回教徒在宗教事务方面,必须遵守伊斯兰法庭的各项决定。伊斯兰教法官将按照沙斐仪派的法律学派,这是马来西亚主要的麦兹海布 。 伊斯兰法庭的司法管辖权只限於穆斯林事务,如婚姻、继承、离婚、叛教、改宗和监护权等。伊斯兰法庭具有类似于马来西亚法院的层次结构,但它并不管辖其他刑事或民事罪行。尽管民事法院(包括联邦法院)是此地最高层级的法律机构,但它们并不审理有关伊斯兰习俗的事项。 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称为马来西亚语,一种标准化的马来语。英语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曾经是实际上的官方语言,但在1969年种族骚乱后(五一三事件),马来语成为主要语言。即便如此,马来西亚依旧是英语世界国家。在马来西亚社会的许多领域,英语依然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第二语言,而且在部分的公立学校,英语被使用为数学、科学、理科系和资讯科技系项目(数理)的教学语言。在2017年马来西亚教育部的新课纲开始,中学中一的数学和科学被改为以国语教学,中学理科系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资讯科技系的电脑科学等依旧继续以英语教学。。马来西亚英语也称为马来西亚标准英语(MySE),是源自英国英语的一种英语型态,虽然这个名称除在教育有关的讨论外,很少在正式场合使用。在企业也广泛使用马来西亚英语,以及大马式英语(Manglish),一种口语化的英语形式,带有很重的马来语、华语方言及淡米尔语的影响。政府不鼓励马来语的错误使用,并对那些混合马来语和英语的公共标示牌处以罚款。马来西亚亦有设华文学校,即课堂除以马来语及英语教学之外亦会以中文(主要为华语)作为教学语言,主要为当地华人而设。 在马来西亚存在许多其他语言,其中包括有137种语言的使用者。西马包括41种语言。东马的原住民部族有自己的语言,这与马来语有关,但容易区别。在砂拉越主要部族语言是伊班话,而在沙巴原住民则是说。 马来西亚华人多讲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汉语,较常见的包括闽南话、粤语、客家话、海南话、潮州话和福州话,以及1960年代后受中国影响而推广的华语。 泰米尔语主要由泰米尔人所使用,占马来西亚印度人的多数。马来西亚泰米尔语是一个显著的方言,不同于在印度泰米尔语,加进许多来自马来语的词汇。其他南亚语言以及泰语也广泛使用于马来西亚。 有一小群马来西亚人具有高加索人种祖源,并说著克里奥尔语,例如以葡萄牙语为基础的,以及西班牙语为基础的查瓦卡诺语。 马来西亚非常注重学生的教育程度,马来西亚的教育属于联邦政府管辖范围。这套教育系统包括非强制性的幼儿园教育,接下来是六年强制性小学教育,以及五年强制性的中学教育。政府最近也拟提早小学学童入学年龄至五或六岁。根据马来西亚法律,如家长不让子女接受六年强制性小学教育,家长可能会被教育部以虐待儿童罪名提告。 小学分为两种,国民小学与“国民型小学”。国民型小学()分为国民型华小与国民型淡小,两者分别采用中文或泰米尔语为教学媒介语,国民小学()除了英语之外,所有科目使用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在晋升进入中学教育之前,小学生在第六年须参加小六鉴定考试,而马来西亚教育部为了加强学生们的高层次思维技能(简称KBAT),也多番改进考试格式。在小六检定考试中马来语或英语其中一科不及格的考生在升上中学时需就读为期一年的中学预备班。 中学()教育为期5年。国民中学(,简称国中或“SMK”)使用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但马来文以外的其他语言除外。除此之外,马来西亚还有81所国民型华文中学(,简称华中或“SMJK”),亦称改制中学。这类中学的学生大多数为国民型华小的毕业生,因此大部分学生皆是华裔。华中在办学上与国中存在差异,其中华中明文规定校长一职需由华裔出任,而大多数华中的每星期华文课节数皆位于160-200分钟。在一些华裔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地区,例如槟城,有些华中的每星期华文课节数甚至高达270-300分钟。相比之下,大多数国中皆没有教授华文课,如有则大多数安排在课余时间,选择报考华文的学生必须在放学后留堂上华文课。然而,少数华裔人数较多的国中会将华文课排入正课时间表内,但节数只有120分钟。在中三时,学生将报考初中检定考试(,简称“PMR”)。不过,这项考试已在2014年废除,改为没有选填题的中三评估(,简称“PT3”)。此后中学生会在中五时参加马来西亚教育文凭(,简称“SPM”)考试。这相当于先前英国殖民时代的普通或'O'级考试('O' level)。政府已决定放弃使用英语进行数理科教学,从2012年开始恢复为马来语,惟考试时学生仍可使用英文作答数理科试卷。。然而,仍有部分中学,包括所有国民型华文中学仍在中小学双语教学课程计划(“DLP”)下使用英语教导数理科。。 除此之外,马来西亚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华文独立中学,主要由华人赞助维持创办的,全马约60间。独中的运作是由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和华校教师会总会(合称董教总)负责,也就是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 在引进大学预科班制度之前,想要进入政府公立大学的学生,必须完成额外的18个月中学中六教育,并参加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文凭考试(“STPM”),相当于英国的高级或普通教育文凭高级程度。1999年,政府开始引进大学预科班()课程,使之成为中六以外的另一个选项。在大学预科班修完为期12个月课程的学生,即可报读本地大学。然而,大学预科班仅仅开放10%的名额给非土著学生。 马来西亚政府提供的小学与中学教育皆免费。2003年、2004年教育经费开支约190.33亿令吉和215.17亿令吉,2005年教育经费预算为231.1亿令吉。2003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5%,10岁以上人口识字率为95%。每18名小学生一名教师,每16名中学生一名教师。全国有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等20所国立高等院校,近年来私立高等院校(例子:拉曼大学和拉曼大学学院等等)的]发展蓬勃,拥有包括6所外国大学分校在内的私立高校662间。2003年在校大学生29.05万人。全国共有470多家公共图书馆,藏书1130万册。 马来西亚政府十分重视公共卫生保健的扩张和发展,投入了1%的政府预算用于这个社会部门的发展。此外,马来西亚的医保也被誉为全球最好的医保政策,马来西亚国民在前往公立医院或诊所看门诊也只需要缴付1令吉(相等于0.35美元)的象征性收费,且药物也不另外收费。政府也试图将这个国家提升为区域和国际的卫生保健中心。马来西亚的新生儿死亡率在2005年为千分之10,非常接近美国和西欧的水准。在2008年,马来西亚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为74岁。。 马来西亚卫生的主要问题是许多乡村地区仍欠缺医疗中心,而政府试图借由发展并扩充一套远距初级保健体系来解决这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医师过度开立处方药物,虽然这个问题逐渐获得改善。 马来西亚有很多外劳的卫生水平都很差,而导致一些传染病。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和多元语言的社会。最早的文化源自于当地的原住民部族,随后马来人搬到这里。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所具有的实质影响力,可追溯到外国贸易开始活跃于这个区域之时。对于马来西亚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文化,包括波斯、阿拉伯与英国文化。由于政府的政治结构,再加上社会契约的理论,对于少数族群产生了最低限度的文化同化。 1971年,政府创立一套“国家文化政策”。这项政策明确界定了马来西亚的文化,指出它的基础必须建立在马来西亚土著的文化,它可能包括来自其他文化的适当元素,而且伊斯兰教必须在马来西亚文化扮演重要角色。这套政策也提升了马来语言优于其他语言的地位。政府对于文化的干预,导致非马来人的不满,他们觉得自己的文化自由遭到减损。华人与印度人的社团组织都向政府提交备忘录,指责政府制订一个不民主的文化政策。 马来西亚与邻国存在著一些文化争端,尤其是印尼。这两个国家共同具有类似的文化资产,分享许多传统,甚至马来语与印尼语。然而在某些事情上常发生争执,从烹饪菜肴到马来西亚国歌。印尼对于保护本国的文化遗产,抱有强烈的感情。马来西亚政府和印度尼西亚政府已召开会议,化解一些由于重叠文化而产生的紧张局势。马来西亚倒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在那里大多数人认识到,有许多文化价值是共享的。 马来西亚传统艺术,主要是集中在雕刻、编织、银器。传统艺术的范围从农村的手工编篮到马来宫廷的银器。常见的艺术品装饰包括Kris、槟榔套,蜡染编织。东马土著最广为人知的是木制面具。每个族群都具有不同的表演艺术,它们之间几乎没有重叠。不过,马来艺术确实显示出北印度的影响,这是由于印度的历史影响。 马来传统音乐和表演艺术似乎起源于吉兰丹-北大年地区,具有来自印度、中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影响。音乐的基础是打击乐器,最重要的是(一种鼓)。至少有14种传统鼓。鼓等传统打击乐器,而且往往由天然材料制成。音乐在传统上用来讲故事、庆祝生命周期事件以及某些场合,例如一场丰收。曾经被用来长途通信。在东马来西亚,以锣为基础的音乐团体,如阿贡和常用于仪式,如葬礼和婚礼。这些乐团也常见于邻近地区,如在菲律宾南部、印尼加里曼丹和文莱。马来西亚半岛南部的柔佛州,有一个明显受阿拉伯和波斯影响的艺术表演,如扎宾(Zapin)与Hamdolok,乐器如Gambus和Samrah。 马来西亚有坚强的口语传统,自从书写文字到来之前就已存在,一直持续到今天。每个马来苏丹国建立了自己的文学传统,受到先前存在的口语故事以及连同伊斯兰传入的故事所影响。华人与印度文学随著他们的人口在马来西亚的增加而逐渐变得常见,而且从19世纪开始,开始由华文或印度文产生本地作品,英文也成为常见的文学语言。印刷机的出现是一个关键,让更多人能够看到文学作品,先前文学作品都是手抄本,有钱人才买得起。然而,在懂得英文的马来皇族,以及只能够读马来文的中低阶层之间依然有一条界线。1971年,政府采取步骤,界定了不同语言文学。以马来文书写的文学作品称为“马来西亚民族文学”(national literature of Malaysia),以其他土著语言写成的文学称为“区域文学”(regional literature),而采用其他语言的文学称为“地方文学”(sectional literature)。马来诗高度发达,并采用多种形式。"Hikayat"的形式很受欢迎,"pantun"的形式已从马来语传到其他语言。 最早的马来文学是以爪夷文写成。已知最早的马来书写作品是,在1303年雕成。比较有名的作品是《马来纪年》("Malay Annals",马来文称为"Sulalatus al-Salatin "或"Sejarah Melayu")。它最早的记录是在15世纪,虽然自那时以来历经多次编辑。汉都亚是另一个经典故事,依据当时发生的事情所书写。这两本书都被提名为世界遗产项目,列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计划之下。直到19世纪,马来西亚文学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皇室的故事。在此之后,它扩大到其他领域。 马来西亚的美食反映著其人口的多元族群成份。来自该国境内和周边地区的许多文化,对于美食有著极大影响。大部分的影响力来自马来人、华人、印度、泰国、爪哇和苏门答腊的文化,大多由于这个国家位于古代香料贸易路线上。马来西亚美食和新加坡与文莱相似,而且相似于菲律宾美食。新加坡以潮州及闽南人为主,因此食物口味都偏向潮州和福建口味;大马方面,则以闽南、广东、客家人为主,甚至也有广西人及福州人,因此在食物口味上是比较丰富,不同的州属有不同的菜肴,而且在马来西亚的食物往往有别于原产地的菜肴。 有时在各族群的原有文化所看不到的食物,也融入这个族群文化的成分之中,例如在马来西亚的华人餐厅也供应马来菜肴。来自某个文化的食物,有时采用其他文化的烹煮风格,这意味著虽然许多马来西亚食物可追溯到某个特定文化,但它们已具有自己的独特身分。米饭常见于许多菜肴之中。也经常使用辣椒,但不见得会让这些美食变辣。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组成的国家,马来西亚人一整年庆祝许多假日和节庆活动。有些节日是由联邦宪报公布的公共假期,有些是由个别州属所公布的公共假期。 最受到人们重视的节日是每年8月31日的独立日,纪念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年从英国独立。除此之外马来西亚成立日也是近年来备受重视的日子,以纪念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沙巴、砂拉越和新加坡共同成立新的一个国家(新加坡随后于1965年退出)。劳动节(五月一日)、最高元首诞辰日(六月第一个星期六)和各州苏丹/最高统治者/拉惹/州元首诞辰日也是其他值得注意的日子,因为这3天是马来西亚全国法定假期。马来西亚的公共假期有农历新年、开斋节、屠妖节、圣诞节等等。 由于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三大宗教之一,因此,穆斯林的主要节日都会是公共假期,如开斋节("Hari Raya Puasa"或"Hari Raya Aidilfitri")、哈芝节("Hari Raya Aidiladha")、伊斯兰新年(,"Awal Muharram")、可兰经降世日和穆罕默德诞辰日。 马来西亚华人依然保存着中华文化,大马华人都会庆祝所有华人传统节日包括农历新年、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端午节等等,但只有农历新年被列为公共假期。南传佛教徒则会在每年5月的第一个月圆日盛大庆祝卫塞节。除此之外,一些宗教节日如玉皇诞、天后诞、九皇大帝诞辰和诸神诞辰都会大肆庆祝。 大马印度人会庆祝屠妖节这个象征光明的节日。而在大宝森节这个宗教仪式可看到朝圣者从全国各地聚集在黑风洞)。 马来西亚的基督教社群与全球基督教徒一样,会庆祝圣诞节、万圣节和复活节。东马人也庆祝丰收节,砂拉越称为(""),沙巴则称为卡达山丰收节。 在马来西亚其他小社群也会庆祝自己的节日,如锡克族会庆祝他们的锡克新年。由于各宗教的历法不同,因此有时会有两个节日落在同一天或同一个星期的情况,而创出新的节日名词。例如农历新年和开斋节落在同一天时,会被称为“恭喜Raya”,屠妖节和开斋节落在同一天时,会被称为“Deepa-Raya” 。。然而,将两种节日合在一起庆祝的行为遭到伊斯兰保守派如伊斯兰党的谴责,他们认为这样的庆祝方式有可能对穆斯林的信仰( "" )产生负面影响。 马来西亚主要华文报纸是由私人所拥有。目前发行量最大的报章是《星洲日报》,每天平均发行量40万份(包括夜报)。《星洲日报》目前由世华机构控制,世华机构也同时控制在全国发行的《中国报》、《南洋商报》和《光明日报》。由启德行集团控制的东方日报是另一家全国都有发行的报纸,同时也拥有在砂拉越发行的《诗华日报》。而由孙中山创办的《光华日报》则是北马尤其是槟城最畅销的中文报。在沙巴发行的报纸包括《华侨日报》、《自由日报》、《亚洲时报》和《晨报》。而在砂拉越发行的报纸包括《国际时报》和《联合日报》,其中国际时报于2018年10月16日发行50周年之际停止发行报纸,转战数码新闻。 《星报》(The Star)是马来西亚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这家报馆的四成股票是由执政联盟的马华公会掌控。《》(News Strait Time)和《》(The Malay Mail)是两家由马来西亚执政联盟的巫统通过投资臂膀首要媒体(Media Prima)控制的报章。除此之外,《》(The Sun)是另一家全国发行的英文报章,同时也是第一家免费英文报章。 《》(Utusan Melayu)和《》(Berita Harian)是两份发行量最大的马来报。《马来前锋报》由执政联盟的巫统控制,唯于2018年8月20日因无力偿还贷款和无法向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提供偿债能力申报,而被列为PN17公司;而每日新闻则是由执政联盟的巫统通过投资臂膀首要媒体控制。首要媒体同时也拥有(Harian Metro)。 主要的在野党也拥有自己的报纸,通常为月刊。民主行动党出版《火箭报》、人民公正党出版《公正之声》(Suara Keadilan)、伊斯兰党则出版哈拉卡(Harakah)在东马及西马这两半部的新闻媒体存在著区别。在半岛的媒体并不看重来自东马的新闻,而且经常把东马两州视为半岛的殖民地。2007年,政府机构曾对民营的电视台及广播电台发布命令,禁止播出反对党领袖的演讲,这个行动受到反对党民主行动党所挞伐。沙巴只有一家小报受到政府控制。2011年9月15号晚上,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正式宣布对媒体的放宽,特别是平面华文媒体。 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简称马新社)是一个半官方的通讯社。马来西亚广播电台属官办,建于1946年,拥有6个广播网,用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广播。马来西亚之声电台建于1963年,用马来语、阿拉伯语、英语、印度尼西亚语、缅甸语、他加禄语和泰语等8种语言对外广播。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属官办,建于1963年,设有两个频道,即:TV1和TV2,用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播放。马来西亚执政联盟的巫统通过投资臂膀的首要媒体集团(Prime Media)设有四个频道,即:TV3、NTV7、八度空间(8TV)和TV9。1996年成立的Astro集团是国内主要的卫星收费电视频道。
503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30
10月3日
10月3日 10月3日是阳历年的第276天(闰年是27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89天。
503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33
10月4日
10月4日 10月4日是阳历年的第277天(闰年是27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88天。
503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34
10月5日
10月5日 10月5日是阳历年的第278天(闰年是27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87天。
503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35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术语,又称哲学根本问题或哲学最高问题。恩格斯于1886年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 换言之,就是意识和物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对立派别。 需要注意的是,哲学基本问题并不是指「形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等哲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而是特指恩格思所提出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504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43
高塘岭街道
高塘岭街道 高塘岭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中部,处湘江下游、洞庭湖平原南缘,距长沙主城区约20公里,为望城区政府所在地。地缘上,高塘岭镇西南部与乌山镇接壤,南部与黄金镇接邻,东南部与星城镇交接,东北部、西北部依次隔湘江与沩水分别与丁字镇、新康乡隔江相望。镇域总面积51平方公里,总人口58,249人(2002年),其中非农业人口35,280人;政府驻熊家塘。 今高塘岭镇地域,1951年分属龙潭乡、清安乡。 下辖4个行政村9个社区,分别为高塘岭社区、西塘街社区、雷锋路社区、旺旺路社区、白芙塘社区、高塘社区、仁和社区、喻家坡社区和莲湖社区,胜利村、原佳村、高冲村和裕农村。
504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44
北半球
北半球 北半球(),是指地球赤道以北的半球。 地球上大部份的陆地(亚洲大部份、欧洲全部、非洲北半部、北美洲全部、南美洲极北部)及人口都在北半球。在北半球,冬季通常是1月至3月,夏季通常是7月至9月,与南半球四季相反。 北半球的海洋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冰洋。 在北半球,朝南向阳。 根据地球的转轴倾角,北半球的冬天是始于冬至(约12月22日),结束于三月分点(约3月20日);夏天是始于夏至(约6月21日),结束于九月分点(约9月21日)。 北半球最北端的地区即是北极圈,北极则是北极圈的北端。其季节大略上可以分为严寒的冬天和寒冷的夏天,温度平均上来说都较其他区域低。北极在冬天会遇到太阳连续一日或以上都在地平线以下的情况,称为极夜;夏天则会遇到太阳连续一日或以上都在地平线以上的情况,称为极昼。这种情况在北极圈内至少约持续一日,接近极端的区域则能持续至几个月。 在北极圈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则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其温度变化和北极区域比起来相对的和缓,较不常有极度的冷热现象。但是,这种缓和的气候也容易发生难以预测的气象。 北半球的热带区域(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的气候则往往是全年炎热的天气。一般情况下,其夏天为雨季,冬天则为旱季。北太平洋在六月时,典型的夏季天气已发展至颠峰状态,由于半永久性的高压此时已经扩张,故东亚一带会盛行西南季风。 在北半球,穿过或在地平面以上的大型物体会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而照顺时钟的方向移动。大型的气流或洋流在北半球也会如此,而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洋流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南半球,方向则刚好相反。
506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60
沩水河
沩水河 沩水河(“沩水”),即沩江、沩河,古名“玉潭江”,湘江下游西侧一级支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境内,发源于沩山。分南北两源,南源出扶王山西麓大托里,北原出灯窝塞北麓大沙坪;两源于黄材水库汇合。河流自西从宁乡县向东流经望城区,于新康乡与高塘岭镇交界处团山湖与八曲河汇合后入湘江。沩水全长144公里,流域面积2,750平方公里。沩水河流域蕴藏发达的古代文明,上游有炭河里、寨子山、月亮山等遗址。沩水河为宁乡主要河流,境内总长度117.2公里,流域面积2,125平方公里。 沩水的干流自西向东有90余条河溪,主要有
506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61
靳江河
靳江河 靳江河,又名“靳江”,古称“瓦官水口”,为湘江下游西侧一级支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境内。因河道经宁乡县麻阳绕经楚大夫靳尚墓前而名“靳江”。靳江发源于宁乡县白鹤山寨子冲,自西向东流经宁乡县、和望城县,然后于岳麓区的柏家洲附近汇入湘江。全长87.5公里,流域面积781平方公里。
506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64
坪塘街道
坪塘街道 坪塘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中游的西岸,与长沙市区相连,为岳麓区所辖镇。现坪塘镇辖境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坪塘区坪塘镇(含坪塘乡)、太平乡和白泉乡合并至今,2008年6月15日自望城县划归岳麓区管辖。辖区内有曾国藩墓,位于桐溪村伏龙山,距坪塘镇中心区约4公里。 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其行政区域分为5个居民委员会和35个行政村。
506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65
铜官镇
铜官镇 铜官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沿湘江下游东岸,为望城区湘江以东五镇之一,距离长沙主城区约30公里,为一个综合性工业重镇,主要工业有发电、陶瓷、建材和机械。地理上,铜官镇西隔湘江与靖港镇、新康乡相望,北临东城镇,东临茶亭镇,南与丁字镇接壤;辖境面积29.5平方公里;人口23,494万人(2002年),其中以农业为主业的人口9600人。 铜官是一个古镇,历史悠久。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陶器证明,早在2100多年前的西汉,铜官一带就有陶器生产;“铜官窑”(又名“长沙窑”)为唐朝至五代时期的有名古窑之一,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东汉末期吴蜀在此定约互不侵犯,共铸铜棺为誓并筑吴楚桥为界,故得名“铜棺”,因“棺”字不雅而改称“铜官”。唐代将领李靖为平梁王萧铣,从铜官北誓师西渡。诗人杜甫南游,在铜官停舟避风,作《铜官渚守风》流传于世。近代,毛泽东于1923年1月到铜官考察工人运动情况;1928年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就义后,其头颅曾悬挂在东山寺(今郭亮学校校区内)戏台楹柱上示众。 关于“铜官”之名的由来:据传三国时期,铜官为吴、蜀的分界处,相传吴将程普与蜀将关羽约定互不侵犯,共铸铜棺,故名“铜棺”,由于铜棺不雅,今人改称“铜官”。 今铜官镇1951年属铜官镇、丰中乡和同心乡;1958年属铜官人民公社;1961年将原丰中乡6个大队、原六合乡2个大队组建铜官公社,铜官镇和铜官公社分置,均隶属于铜官区;1984年,铜官公社改称铜官乡,1985年4月,铜官乡并入铜官镇,政府由铜官街迁至原铜官乡驻地周家坪。2002年全镇辖8村、11社区,2005年村级区划调整,调整后为4村、5社区。 下辖4个行政村5个社区,分别为洪家洲社区、铜官街社区、高岭社区、誓港社区和袁家湖社区,太丰村、万星村、华城村和花实村。 铜官是全国五大陶都之一,陶瓷生产有1300多年的历史;2003年以前,陶瓷为本镇基础工业产业。2003年12月,占地面积37.35公顷(560亩)的华电长沙电厂正式奠基,第一期总装机120万千瓦的两台机组分别于2007年10月23日和12月25日正式投入运行;2008年7月29日,规划面积11.7平方公里的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基地以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的集约、集群发展为主导产业,目前已有湖南三环颜料有限公司、湖南恒凯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山东盛源热力集团有限公司入园。
506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66
丁字湾街道
丁字湾街道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位于长沙市沿湘江下游东岸,为望城区湘江以东五镇之一,距离长沙主城区约15公里。全境面积91.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4.4万人(2002年);现辖域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前的望城县霞凝区所辖原丁字镇、丁字乡和书堂乡合并而来。地理上,西隔湘江与本县星城、高塘岭和新康相望,北接铜官和茶亭,东邻桥驿镇,南和开福区捞刀河、新港镇接壤。工业以建材为主,为中国主要花岗岩石产地。 境内有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唐五代铜官窑遗址,书堂山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读书练笔之处,另外还有麻潭山森林公园。 今丁字镇地域,1951年分属书塘、仁义、青驿乡和丁字镇。 下辖3个行政村2个社区,丁字湾社区、兴城社区、金云村、翻身垸村、双桥村五个村(社区),
506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67
乔口镇
乔口镇 乔口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下游西岸,距离长沙市主城区约为40公里,望城区所辖,处望城、益阳市赫山区和湘阴县三县区交汇处。乔口镇为望城区大众垸四乡镇之一,地理上为洞庭湖平原南缘,水陆交通方便,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2000人,为三县区交界地区物质集散地。 现乔口镇1951年属于田心乡、民主乡、和平乡、合峰乡和乔口镇地域。 下辖11个行政村1个社区,分别为乔口社区,柳林江村、大垅围村、水星村、田心坪村、荷叶湖村、盘龙岭村、团头湖村、蓝塘寺村、湛水村和鲜鱼塘村。 水系发达,主要以农业,渔业为主。风光旖旎,旅游开发前景巨大。
506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68
靖港镇
靖港镇 靖港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下游西岸,距离长沙主城区约为30公里,属望城区所辖乡镇。靖港镇为望城区大众垸四乡镇之一,处洞庭湖流域南缘;南部、西部和北部分别与本县新康乡、格塘镇与乔口镇相邻,东面隔湘江与铜官镇相望。目前有长沙市主城区经高塘岭镇直达的高等级公路雷锋大道延伸至该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靖港古名“沩港”,相传今之“靖港”之名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唐朝初年,大将李靖奉唐高祖之命,领军击败萧铣以平定江南,并镇守长沙湘江一带。他的兵营驻扎在沩港(“沩水港”)。李靖治军有方、军队纪律严明,很受老百姓爱戴。李靖离开长沙去漠北之后,人们一直很怀念他,于是就把他驻扎过的“沩港”改为现名“靖港”。 靖港是一个古镇,从前是益阳县、宁乡县、湘阴县以及大众垸及其临近地区农产品的集散地,曾有“小汉口”之称,1957年沩水河改道,由新康(乡)注入湘江后,繁华地位渐渐逊色。 1854年,曾国藩在这里与太平天国军石贞祥部水战,兵败投河自尽,被部下救起。 现靖港镇1951年属于新民乡、青峰乡、胜利乡和靖港镇地域。 靖港古镇为湖南古代重要的军事重镇、昔日淮盐主经销口岸和湖南四大米市之一,素有“小汉口”之称。2004年2月被确定的“长沙地区历史文化村镇”,2008年10月14日被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区域内现有传统建筑1,008栋,3,646间,面积22,607平方米,主要为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民居、商铺、会馆,保存较好。2008年9月启动的古镇第一期0.7平方公里的保护性开发,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修复,2008年9月25日起对外开放。 下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分别为芦江社区,石毫村、复胜村、农溪村、金星村、福塘村、前榜村和新峰村。
506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69
雷锋街道
雷锋街道 雷锋街道是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位于望城区南部、岳麓区以北,因为英雄人物雷锋出生地而得名,原为雷锋镇,2015年12月与廖家坪街道成建制合并成立雷锋街道,现已发展为长沙主城区的一部分,枫林西路、长常高速、雷高路、莲花路、金洲大道交汇于中心,由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雷锋街道北与黄金镇接壤,西与白箬铺镇相邻,南和莲花镇、含浦镇交界,东与岳麓区天顶乡、东方红镇相连。雷锋镇是一个新型集镇,也是中国村镇建设试点集镇,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有长沙市区公共汽车315路、913路、916路等连接该镇,镇内有雷锋纪念馆。全镇辖7个村、2个社区,政府驻黄花塘社区。 今雷锋镇1951年属安庆乡、坪山乡地域。 下辖7个行政村2个社区,分别是:
507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70
湖南雷锋纪念馆
湖南雷锋纪念馆 望城县雷锋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紧邻长沙市区,长沙市有市区公共汽车直达。该馆始建于1966年,1968年11月落成对外开放。 馆内藏品共349件,分别陈列在4个展室,展品中有一组泥塑,有雷锋一家三代用过的棉絮、蚊帐,雷锋读过的书、写的日记、用过的劳动工具、穿过的衣袜以及部分有关雷锋的事迹图片,有中共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江泽民、李鹏、杨尚昆等20多位的题词手稿,还陈列了关于雷锋事迹的书籍,并且收集了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图片。
507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71
雷锋纪念馆
雷锋纪念馆 中国有4所雷锋纪念馆,它们是:
507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72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建立于1965年8月15日,位于雷锋牺牲地—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路(原和平路)东段。 由雷锋纪念碑、雷锋墓、雷锋塑像和雷锋事迹陈列馆4组纪念性建筑物组成。馆内有文物资料400多件,照片140多幅。 1979年,雷锋墓和雷锋纪念碑成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507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75
澳大利亚大学列表
澳大利亚大学列表 澳大利亚全国一共有42所大学,分布于六州和两领地的各大城市内。主要是以公立大学为主,其中38所州立大学、2所国际大学,还有2所私立大学。但是澳洲在2003年开始实施的联邦教育改革法案,设定了三类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国立高等教育学院及私立高等教育学院);至2008年,有11所大学的科学研究排名进榜世界前500大,6所获AACSB国际认证。今日所有就读于上述三类机构的学生,皆合资格申请学费援助(FEE-HELP)及对附加费和学费的申请保障贷款。以下是-{zh-hans:澳大利亚; zh-hant:澳洲;}-教育部认可的公、私立大学列表: 澳洲仅有一所国立大学,即是由澳洲联邦政府立法成立的澳洲国立大学(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其余三十多所公立大学皆由各地州政府立法设立;少数一至两所私立大学。然而,中文媒体或部分华人学生经常分辨不清国立大学与公立大学的区隔,导致常有错译翻译的乌龙产生。例如:误将公立(州立)南澳大学,翻译成「国立」南澳大学。
507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79
丹麦大学列表
丹麦大学列表 下面是丹麦各大学的列表: THE-QS世界大学排名:
508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81
法国大学列表
法国大学列表 法国共有3500所公立或私立的高等教育院校:其中有包括83所综合大学、224所工程师学院、220所工商管理学院、120所艺术院校、20所建筑学院及3000所其他类院校。 巴黎天主教大学 ( Institut Catholique de Paris ) 图卢兹天主教大学 ( Institut catholique de Toulouse ) 昂热 西部天主教大学 (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est ) 里昂天主教大学 (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yon ) 里尔天主教大学 (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ille ) 天主教高等教育学院 ( Institut catholique d'études supérieures ) 雷恩天主教学院 ( Institut Catholique de Rennes ) 巴黎耶稣会 塞夫勒中心学院 ( Les facultés jésuites de Paris - Centre Sèvres ) 巴黎主教座堂学校 ( École cathédrale de Paris )
508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82
德国大学列表
德国大学列表 德国的大学包括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综合性大学()、无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科技学院()和艺术类院校,按办学性质可分为公立、私立和教会学校。 以下是德国大学的不完全列表:
508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84
洪都拉斯大学列表
洪都拉斯大学列表 下面是洪都拉斯各大学的列表:
508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86
爱尔兰共和国大学列表
爱尔兰共和国大学列表 下面是爱尔兰共和国各大学的列表:
508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87
电路
电路 电路()或称电子回路,是由电气设备和-{zh-hans:元器件; zh-hant:元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为电荷流通提供了路径的总体,也叫电子线路或称电气回路,简称网络或回路。如电源、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电晶体、集成电路和电键等,构成的网络、硬体。负电荷可以在其中运动。 几个元件通过导线互相连接,形成「电路」,也可以称为「网路」。更特定地,电路是可以形成闭合回路的网路。「支路」是电路的一部分,每一个元件都有它独属的支路。任意两条或多条支路的相交点,称为「节点」。 电路的大小,可以相差很大,小到硅片上的集成电路,大到高低压输电网。 根据所处理信号的不同,电子电路可以分为模拟电路和数位电路。 最典型的模拟电路应用包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线性运算电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微分和积分电路)。运算连续性电信号。 数位电路又名逻辑电路,是一种将连续性的电讯号,转换为不连续性定量电信号,并运算不连续性定量电信号的电路。数字电路中, 信号大小为不连续并定量化的电压状态。多数采用-{zh-hans:布尔代数; zh-hant:布林代数;}-逻辑电路对定量后信号进行处理。典型数字电路有,正反器、-{zh-hans:寄存器; zh-hant:暂存器;}-、加法器、减法器等,来运算不连续性定量电信号。 所有的电路都遵循一些基本电路定律。 以下两条定理仅适用于线性电路 分析包含非线性器件的电路,则需要一些更复杂的定律。实际电路设计中,电路分析更多的通过计算机分析模拟来完成。
509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90
台湾大专院校列表
台湾大专院校列表 台湾大专院校列表,列出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及所有附属岛屿)各大专院校。各校主要依在台创立/恢复或首次改制/升格为大学/学院或专科学校之顺序时间排序。校地面积依据教育部大专院校名录。
509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91
西班牙大学列表
西班牙大学列表 以下是西班牙各大学的列表:
509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93
菲律宾大学列表
菲律宾大学列表 下面是菲律宾大专院校的列表:
509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94
波兰大学列表
波兰大学列表 这是波兰大学列表。在2010年,波兰约有500所大学和大学级的高等教育学院,当中包括131所资助大学和326所私立大学,共有约二百万个注册学生。根据波兰国会2011年3月18日的法案,大学依其法律地位及认可程度作分类。现有四十所资助大学及两所私人大学被归类为「古典大学」,在至少十个学科提供学士及硕士以上的博士学位,其余则依其角色分类,如技术大学、医科大学、理工大学等。波兰境内有18个城市有一至五所国家资助大学,其中克拉科夫、波兹南和华沙有最多。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style="clear:both">
509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curid=5095
挪威大学列表
挪威大学列表 挪威的高等教育机构可分为三类:大学(Universitetet)、学院(Høgskole)、与特殊性质的大学(Vitenskapelig høgskole)。 特殊性质的大学是指高于大学院但低于大学设置的高等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