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1
6.59M
label
int64
0
1
file_path
stringlengths
0
152
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摘要:数学是一种符号化的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十分重要,这是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触摸数学符号的意义,在对比中感受数学符号的价值,在探究中升华数学符号的内涵,在表征中体验数学符号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符号意识;教学策略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年版)》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符号意识是指能够通过符号对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理解和表示,通过符号来做推理与运算等。实际上,在数学中符号意识还有其他三个意思:第一,“符号”,即符号本身具有的知识和价值;第二,“意识”,即学生的感觉;第三,“数学”,即属于数学范畴的内容。通过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能够让他们学会通过符号来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符号意识渗透进来,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在情境中触摸数学符号之意义 要想让学生有符号意识,应先让他们树立符号价值意识,即可以快速、准确地明白符号所具有的内涵,提升他们的符号运用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合理的情境之中深入体会符号的意义,理解符号的内涵和形象,让他们知道怎样利用符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应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训练,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符号的运用,进而培养他们的符号意识。以《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为例,下面是吴正宪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的片段。在播放儿歌《数青蛙》后,吴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数更多只青蛙。针对教师的问题,学生做如下回答。学生**只青蛙,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分别是*张、*只、*条。学生*基于该说法,***青蛙,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分别是***、***、***。吴老师:不管青蛙的数量是*还是**0,我们可以用一种形式进行表达。学生*若有所思):如果青蛙的数量为n只,则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分别是n张、n只、n条。学生*我认为,如果青蛙的数量为A,那么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应分别是A张、B只、C条。吴老师:这个想法非常好,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表示出青蛙嘴的数量与青蛙个数相同,而脚和眼睛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让人看到后一下就能够明白。学生*如果青蛙的数量是5,那么嘴、眼睛和腿分别是**、**、**。其他学生听到回答后报以热烈的掌声,明确了其中的数量关系。吴老师用遗憾的口气问道:大家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表示方法呢?学生(众):如果青蛙的数量为n只,则嘴、眼睛和腿的数量分别是n张、*只、*条。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情境非常简单,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明确了交流的内容,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数学问题上,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逐步弄清楚这节课的数学思维过程,知道了通过字母来对数进行表示的方法。 二、在对比中感受数学符号之价值 在认识事物的特征时,比较是最有效的方式[*。教材中的符号的最大优势和特点是抽象简练,这也是符号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基于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比他们熟悉的符号,让他们领略到符号所具有的价值和优势,提升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还以《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张三的年龄是*,他的妈妈比他大*岁,请问张三妈妈的年龄是多少?因为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学生很快便可以求出答案,张三的妈妈是*岁。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知不知道明年张三年龄多大,他妈妈的年龄多大呢?后年呢?学生基于教师所提问题,通过**6,**=*;**7,**=***8,**=*…这样的累加方式进行计算,没过多久,他们就感到非常混乱,同时出现了很多错误。这时,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启发:“我们可不可以通过符号来对张三和他妈妈的年龄关系进行表示呢?”通过教师给出的提示,学生通过“a+*”(a代表的是张三的年龄),便能清楚快速地得出张三妈妈的年龄,进而对数学符号所具有的价值和优势有了真切感受。 三、在探究中升华数学符号之内涵 学生由符号意识上升到符号思维,就是他们的符号感的升华[*。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合理地找到生长点对学生的符号意识进行培养,进而让学生经历形成数学知识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符号思维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为学生构*台,让他们根据符号合理地分析、解决问题。以《表内除法》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要让学生体验“除号”的形成过程,可以利用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进而将数量关系抽象化,让学生对符号所包含的数学内涵进行理解。教师设计问题:现在有圆纸片*,要将其平均分为两堆,应如何来分呢?如果每个人都得到了其中的*,请问可以最多分给几个人?这两个问题类型不同,但目的一致,所以可以用这一除法算式来表示。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让学生进行反复操作,让他们通过操作理解内在的数量关系,亲身体验除号的形成过程。这样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更好地发展符号思维。符号的简洁特点,能够很好地体现符号的优越性,通过上述操作,让学生的符号感得到增强。 四、在表征中体验数学符号之魅力 数学知识的表征方式存在很多种,如符号表征、图像表征、文字表征等。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让学生进行合理的符号想象,将符号语言适当地渗透进来,同时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有效地创设符号想象,进而培养他们的符号意识,让他们领略数学符号的价值和魅力。以《加法交换律》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算式的计算,使他们对各种算法间的内在关联有了充分感知。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符号进行表达,有的写出了“△+☆=☆+△”,还有的写出了“甲+乙=乙+甲”。学生所具有的符号想象和潜能是无穷的,学生通过思考,简洁、准确地进行表达,充分体现了符号所具有的优越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符号应用广泛,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价值、掌握数学符号的内涵、体验数学符号的魅力,同时使他们在经历数学符号的使用过程中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朱立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发展水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王禹.**级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调查与研究[D].*:*师范大学作者:*单位:*省*市*区虹桥小学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万字公文材料★ 关注抖音号【资深秘书】获取 **万字公文写作必备资料包 总计超**万字、超*篇内容,满足绝大多数材料写作需求 当下急需的热点专题材料,及时更新 手机电脑均可使用,直接搜关键词即可找到! 电子版可编辑,高效写作必备 免费持续更新,紧跟最新材料需求,不过时!
0
negative_file/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docx
资源福利 限时下载 无限制版亚马逊全站标题搜索词频统计插件( 最新更新版 )。   插件下载地址(需要梯子): 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glgcbdbnacmlgjaabjliokbnklbpdlno  目前该插件以及后台功能都可以免费使用。为什么免费用? 虽然我已经投入了服务器以及大量的人工成本,但我觉得我的这个系统还不够稳定和完 善,还达不到商业收费的标准。如果该软件您觉得对您有帮助,可以用自己的的邀请码 邀请您的好友注册。非常感谢!   目前支持亚马逊以下站点:         https://www.amazon.de         https://www.amazon.fr         https://www.amazon.co.uk                https://www.amazon.it         https://www.amazon.es         https://www.amazon.com         https://www.amazon.cn         https://www.amazon.co.jp         https://www.amazon.com.au         https://www.amazon.ca         https://www.amazon.in         https://www.amazon.ae         https://www.amazon.com.mx         https://www.amazon.com.br         https://www.amazon.com.tr         https://www.amazon.nl   主要功能: 1,价格过滤 支持 2,评论数过滤 支持 3,评分过滤  支持 4,广告过滤 支持 5,Fba产品  支持 6,无限制抓取产品数量 7,抓取的速度由您自己的网络速度决定。   说再多,不如上图。 废话不多说上图:    [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pic] [pic] 以上为之前的版本,最新版本展示图看下方:   说明: 1 :该插件的运行速度是由您当前网络决定的,如果您打开亚马逊都需要转半天,当然插 件也无能为力了。不过您可以开启梯子来加快爬取速度。 2 : 从目前的情况看,爬取日本站需要开启全局VPN才能顺利采集到数据。 [pic] [pic] [pic] [pic] [pic] 本插件以及后台支撑是我一个人开发,虽然经过反复测试,但是或多或少还有一些问题 ,如果您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出现错误,敬请海涵,后续的后台分布式爬虫系 统正在研发中,如果您对此系统有任何建议和疑问,请随时联系我(联系方式见插件里 的微信二维码)。
0
negative_file/【公众号:zsxx_xxyg】无限制版亚马逊全站标题搜索词频统计插件.doc
校长在**届高考冲刺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家长朋友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隆重举行**届高考冲刺誓师大会。看到我们学校毕业同学代表发来的视频,让我们看到了历经高考磨练的XX中学子阳光自信、青春绽放的新时代大学生的亮丽风采,真让人羡慕;听着同学们的家长送来的温情祝福,让我们体验到的是作为父母的嘘寒问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舐犊之情,真让人动容;聆听老师们的真情致辞和庄严承诺,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敬业乐教、爱生奉献的师者情怀和潜心教学、筑梦高考的必胜信念,真是催人奋发;听着意气风发、激情澎湃的同学们从心底发出“高考*、舍我其谁”的铮铮誓言,那是XX中学子凝聚而成的“奋勇鏖战、登顶高考”青春力量,真的令人无比振奋!   亲爱的同学们,十二年寒窗苦读,厉兵秣马以摘冠;九十天拼搏鏖战,争分夺秒可争雄。今天,我们已经站在高考倒计时*天的时间起点上,用自信和拼搏奏响高考的最强音,已然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今天这样庄严而令人振奋的时刻,作为校长我要为同学们呐喊助威:你们都是高考勇士!你们都会收获高考*!你们都是每个家庭和XX中学的骄傲!同时,作为师长,我也有心里话要跟同学们说:   坚定大学理想,满怀信心迎接高考。高考是每个人走向成年必须经历的一次重大历练和考验,高考*的前提是拥有“我能*,我必*”的坚定信心。一个人不管做任何事情,你认为自己行,是正确的,结果你真的能行;你认为自己不行,也是正确的,结果你就真的不行。如果没有留给自己尝试*的机会,那就是在做事之初彻底放弃了自己。我们只有不断强化“高考*、舍我其谁”信心和霸气,才能在艰难的应考之路上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最终登*考之巅峰。   不断磨练意志,勇毅前行备战高考。高考是意志力的大比拼,十二年寒窗苦读,**的日夜奋战,没有坚强的意志力,难以承受如此繁重的学习劳动。在距离高考只有*天的黄金时段,我们必须专注于高考、倾力于高考,才能赢得高考。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不可能每一分钟都在学习,但我们要让自己的每一分钟都是为了高考。健康的饮食、科学的作息、适量的运动、相互的激励……所有一切,都是围绕高考备考有序高效运作。当我们稍有懈怠偏离轨道时,想想自己大学梦想,想想父母期盼的眼神,想想老师的耳提面命,我们就会用专注的目标修正航向,用强大的意志力激励自己勇毅前行。   善于选择,学会放弃,讲究策略赢得高考。在战略上藐视高考,在战术上重视高考,是实现高考目标的重要法宝。就高考分数来说,满分的*%是*分、*%为**,这样的成绩已经超过了重点本科、普通本科录取线。可能有同学说,我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差距,这是完全正确的。试想,如果现在已经达到了高考的能力要求,接下来的三个月我们岂不无事可做?!就学科而言,弱科保温,会而全对,强科更强,争取提分,是正确的备考策略。谁都会有优势和不足,关键是我们拥有怎样的心态和策略。从高考试题难度去看,低中档难度试题与高难度试题比例为*3,我们要在低中档试题上下大气力,争取在高难度试题中多得分,是正确的备考策略;用滚动式重复进行文科学科学习,用理性总结反思进行理科学科复习,是正确的学习策略;强化采分点意识,掌握规范答题技巧,是正确的考试策略。明确了这些,同学们就找准了备考复习的发力点,学习效率就会大幅提升。我们刚刚结束一轮复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知识体系,在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中,我们就是要聚焦高考重点提升解题能力,我们就是要聚焦高考总结形成考试策略。多年的实践证明,XX中学的同学们在二轮复习中成绩提高是非常显著的,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天资聪颖而又充满智慧的你们,一定能够把握住这段黄金时光,矢志不移,克难求进,为自己的高考和人生负责,为操劳半生的父母负责,书写属于我们的高考荣光!   祝愿家长们家庭幸福、**年心想事成。祝愿老师们工作愉快、又一年桃李满天下。祝愿同学们跨越山海,翱翔九天,于蟾宫折桂,于*题名!   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让我们心连心、肩并肩,一起奔跑,一起向未来!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万字公文材料★ 关注抖音号【资深秘书】获取 **万字公文写作必备资料包 总计超**万字、超*篇内容,满足绝大多数材料写作需求 当下急需的热点专题材料,及时更新 手机电脑均可使用,直接搜关键词即可找到! 电子版可编辑,高效写作必备 免费持续更新,紧跟最新材料需求,不过时!
0
negative_file/校长在2023届高考冲刺誓师大会上的讲话【唯一抖音号:资深秘书】.docx
在2022年高考考前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学们: 12年寒窗苦读,12年艰苦跋涉,背负父母和老师的殷切希望,带着激情和喜悦终于抵达理想的岸边。再过2天,牵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来了,大家就要迎来高考这场既满怀期待又心存担心的考试了。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情如何呢?是期待、紧张、兴奋、还是百感交集。让我们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让我们用精彩的笔墨去描绘未来美好的蓝图。 有人说,高中是人生最珍贵的黄金岁月。高考是人生最华丽的舞台。是的,三年时光,不知不觉就这样匆匆走过,但是,再回首,许多生动的情景,许多精彩的片断始终清晰地刻写在我们的记忆中。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你们有奋斗的艰辛,有拼搏的汗水,也有成功的喜悦,但始终不变的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而且,你们青春的风采,已成为甘中的骄傲。 本届高三,同学们理想远大,目标明确,学习刻苦,勤奋努力,不怕吃苦,追求卓越。每个同学都为跨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而不懈苦读,其中不乏有学习成绩和专业成绩非常优秀的佼佼者,也有成绩不太理想但能奋起直追的后来居上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们的精心教育下,同学们的模拟考试考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大家的进步和成绩坚定了我们今年高考夺取胜利的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高三同学能够以燃烧的激情、必胜的信心和旺盛的斗志参加高考,就一定会夺取高考的成功,开创我们甘中高考的新辉煌。 高考在即,考前应做好哪几件事?考试期间有那些注意事项? 我想和大家谈一些体会和建议: 一是树立必胜的信心 高考中保持必胜的信心非常重要。只有拥有信心,才可能拥抱成功;只有树立信心,才能挥洒自如,超常发挥。我们有理由更有实力在高考中取得胜利。请同学们牢牢记住:我能行!我一定能胜! 二是保持持续的细心 高考凭实力,靠智力,拼毅力,更是精、细、实的比拼。同学们在考试前,要熟悉考试规范,超前做好各种准备。因为考点离家有远有近,特别注意提前到达考点(上午8:15前、下午2:15前,不能迟到,特别是外语,下午2:45后就不准进考室了),提前30分钟进考室,进考室时把该带的证件(准考证、身份证、)和文具带好,把不该带的如手机、资料等交带队老师或者放到小件物品存放处。进考室门时要主动且有礼貌地接受监考老师的安检。考试的时候要科学分配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开考前五分钟要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注意要填写的是准考证号而非考生号。填写好信息后再通览全卷(看有多道题、有些什么题、有几页卷,有无缺页。如有缺页马上声明)但不能答题,(否则算违纪),做到不慌不忙、心中有数(即一填写;二看卷)。记住:试题卷上你可以随意做题画写,而答题卡既不能对折也不能乱写乱画,必须保持卷面整洁,草稿纸要利用好,要按顺序并写好题号去用草稿纸,以便于答案复查,但答案只有写在答题卡上才有效;开考后先做客观题再做主观题,做完选择题后记住及时将答案涂到答题卡上,涂卡时要全神贯注,做到卡与试题一一对应、严谨规范。答题时要先把会做的、容易的题目做起来(不一定按顺序做),卡壳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浪费时间。答题前要舍得花时间认真审题,把题目看清楚了,理清思路后再下笔;答题时力求答准答全,做到知识规范,步骤规范,书写规范,每套题都要做完(特别是作文要做完);考试终场前要安排一定时间(15分钟左右,有提醒哨提醒)回头看,看是否做了所有的题目,看是否有明显的错误答案,注意不要轻易改动答案;考试终了铃响并听到广播信号后,马上起立,整理好试卷(草稿纸在下、答题卡在中、试卷在上的顺序放好),拿好准考证身份证和其它文具从前门走出考室,不要带走试卷、答题卡、草稿纸。大家做题的总体策略是基本题不失分,中等题多得分,难题能拿一分就是一分,每分必争。(即有人建议:做好基本题,抓牢中档题,拿下高难题)。遇到简单题我易人易,我不大意;遇到难题我难人难,我不会人家也不会,我会的人家不一定会。遇到小题目,不因题小而马虎;遇到大题目不因题大而慌神,要认真思考,逐层解答,把字写好,减少笔误。做所有题目一定要细心,要保持持续的细心,考试时要努力做到减少失误,(考试后最大的遗憾就是失误)因为减少失误就是提高分数,就是提高成绩。高考时间太珍贵,不要提早交卷;考试结束后安全地回家,注意饮食安全和交通安全,注意中午留有30-45分钟的午休,一定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不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做到安全的高考。 三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 高考确实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它又只是我们经历过的千百次考试中决定成功的一次。我们都期待大家高考能有超常发挥,考出水平,考出笑容。但我想尤其应当注重细节,要把注意点、着力点、兴奋点放在一道道试题的解答上,这样我们就能化解许多压力,自始至终总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每场考试、每次考试都会有得有失,因此不要想得太多。要善于自我调节,只有想得越少,遗憾才会越小。因为考室周围人物的变化,大家要排除考场干扰,不为周围环境而躁动,不为周围氛围而不平。希望同学们自我放松,吃饱睡好,轻装上阵,冷静思考,细心答卷,要不慌不忙,不要自寻烦恼,考试之后,不讨论,不对答案,也不后悔。静下心来,准备下一场考试。保持一颗平常心,把高考当作周练,只要把会做的做好了,不会做的也做一些,成功一定属于自己。要坚信真金不怕火炼,多年的付出必有回报!发挥自己的水平,调动自己的积累。用健全的心理,用平常心态,来对待得失胜负,用一种良好的心态来迎接高考。同学们,高三美好的时光即将成为值得铭记的历史,亲爱的母校在你们眼中亦将成为远去的风景。今天,你们这一头连结的是老师,是母校;明天,你们那一端延伸的是希望,是理想。无论你们走到什么地方,母校都会记牵挂着你,我永远都会祝福你。祝你成功!祝你快乐!祝你幸福!我衷心地希望大家考试时沉着、认着、细心、守纪,希望大家带着信心、细心和平常心去迎战高考,也衷心地祝愿你们高考胜利,马到成功! 谢谢大家。
0
negative_file/在2022年高考考前动员会上的讲话.docx
常院士:         您好。祝您2008年身体健康,事业顺利。         我是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我希望能考取您的研究生, 做膜蛋白的解析工作,并且想于今年暑假到您实验室参观与学习。希望您能接纳。         我一直对膜蛋白的三维结构和功能解析很感兴趣,高中时听说人类破解了“基因 天书”,我感到很震惊。现在才知道要想破解“人类天书”,路还很长,而且首先得明确什 么是关键。不错,就是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其作用非常广泛,体内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仅这一点就可说明蛋白质的重要地位。当然,蛋白质还充当激素 、结构物质等角色。蛋白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作用是作为生物膜上的结构和功能物质。 生物膜功能涉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号转导等重要生命活动,其中无不涉及蛋白质 的作用,蛋白质一方面保证了膜适当的流动性,还可以作为物质运输的载体或通道、胞 外信号的受体、膜酶等等。由此,看来解析膜蛋白的三维结构和功能意义确实非同寻常 。         膜蛋白的解析史上有两个重要事件:一个是米歇尔教授等在世界上第一个解析 膜内在蛋白,他们以0.32nm的高分辨率给出了紫色细菌光和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接着 又对其功能进行了阐释。可以说其成果是膜蛋白解析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另一个是麦金 农对离子通道的解析和阿格雷对水通道的解析,他们都做出了非常杰出的成果,并且都 获得了诺贝尔奖。 2004年,您在Nature上发表了关于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LHC- II)的晶体结构的文章,1)在0.272nm分辨率测定了重要光合膜蛋白LHC- II的晶体结构, 发现了膜蛋白结晶的第三种类型; 2) 建立了包括膜蛋白、色素分子和脂分子在内的蛋白脂质体的完整的LHC-II结构模型, 提供了近三万个(29038)独立的精确的原子坐标; 3) 首次基于精确的结构数据对高等植物的光能吸收、传递和光保护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这无疑是对植物光合作用研究的跨越性贡献,我非常敬佩您,更是您做研究的态度。 也正是这一点,是我决定考取您的研究生。我会是实验室最勤奋的一位,是最耐得住寂 寞的一位,最富创造性的一位。         当然,膜蛋白的解析并非易事。当前主要研究的大都是膜内在蛋白,其特点是 整合在膜内,具有两亲特性,要想将其从膜上分离出来需要特殊的去垢剂及适当的条件 才能不致失活或结构变化。当前解析膜蛋白的方法主要是X射线衍射法、NMR和电镜三维 重建,其中X射线衍射法的最大特点是分辨率极高,可达0.1nm,这是由X射线的特性决定 的。其高分辨率决定了X射线衍射法的重要地位。NMR则可以用来显示蛋白质构象变化的 整个动态过程,但是对于非水溶性的蛋白却有局限性。当然,Klug发明的低温电镜三位 重建技术也在一些方面发挥作用。总之,X射线衍射法还是最主要的,自X射线被伦琴发 现到布拉格父子提出布拉格方程,然后建立X射线晶体学以来,X射线已经为人类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医学上的应用。当然,X射线也为数十人获得诺贝尔奖创造了条件 。         当前,摆在众多人面前的难题便是如何获得能够用于X射线衍射的蛋白质晶体( 一般是单晶)。单晶要求高纯度、无孪晶、方向性好等。米歇尔教授在完成紫色细菌光 合反应中心的解析之后,专门出了一本书讲蛋白质结晶学。当然,蛋白质结晶过程极为 复杂,受众多因素影响,蛋白质纯度、pH、温度、水活、载体等都很重要。有人曾在低 重力条件下进行实验,效果很好。考虑到蛋白质晶体结构的维持大部分靠水分子间作用 (含水30%- 70%),而膜蛋白的两亲性又使得其在水中难以形成稳定的规则排列的晶体,于是有人提 出用另一种特殊溶液替代水。蛋白质结晶学现已成为一门坚难而有重大意义的学科,我 认为如果谁能在此领域做出成绩,其意义远大于10个乃至100个膜蛋白的解析。  以下是我的简介:     我叫范敏锐,21岁,汉族,家在陕西咸阳。2005年9月入学在信息工程专业,但非兴趣所 在。2006年4月恰逢米歇尔教授来交大作报告,深受影响。于是,突破困难,进入生命学 院生物工程专业。努力学习,同时关注生命科学前沿发展,如泛素研究、染色质重塑以 及端粒等。平时喜欢关注科研动态,对Nature、Science、Cell上的文章都看过一些,对 阅读英文文献不存在太大问题。现在四六级已经都通过,正在辅修德语,即将考托福。 并且时常读Science在线文章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至今,我已接触过4位诺贝尔奖获得 者,即米歇尔、野依良治、阿龙•切哈诺沃及恩斯特(高分辨率NMR的发明者),对我影 响最深的是米歇尔,野依良治让我明白了兴趣的重要性,切哈诺沃告诉了我泛素化及类 泛素化在染色质重塑方面的知识,鼓励我最多的是恩斯特,并且我们合影留念,他让我 明白了科研历程的艰辛和passion的重要性。 我的科研实践经历包括: 1)果酒发酵,收获是掌握了酵母菌的计数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及处理; 2)黄豆脲酶的提取及动力学参数测定等,收获是掌握了脲酶的提取及纯化、分子量测定 、最适温度及pH测定、抑制剂研究方法等; 3)太白参对苯丙芘导致的小鼠细胞DNA损伤的抑制作用,收获是掌握了PBS、细胞裂解液 等的配制,最重要的是初步掌握了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析损伤DNA,另外还有一些氧化还 原酶活性的测定; 4)参与关于肠道菌群平衡的体外模拟研究方案的设计及化学基因组学中小分子钓靶蛋白 的实验方案设计。 5)参与苯并芘对乳腺癌细胞中甲基化影响的研究方案的设计,并即将投入研究。          我愿意为中国生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毕生努力。我会最努力,最认真,最诚实,敢于创 新。       希望您在百忙之中能回复,非常感谢        此致      敬礼                                                                                                                                                                                                                                 晚辈  范敏锐                                                                                                                                                                                                                2008年2月24日    
0
negative_file/联系导师邮件11.doc
利用生物节律   控制车辆事故     据统计:2001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61.68万起,死亡9.38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近 27亿。一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近9.4万人,相当于每年消失了沿海人口密集地区的三个 大乡镇的人口,或者说几个军的兵力;整个交通事故的死伤人数,每年差不多相当于一 个中等县人口。这些惊人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如坐针毡。血淋淋的事故进一步警示 我们,安全之重要,生命之珍贵!     大量事故调查分析说明,员工的心理因素对事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并掌握心理 规律,利用生命节律,对安全生产、预测事故有很重要的意义。据国外统计发现,节假 日后道路交通事故在最初3天内占总事故的61%。     生命节律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自然界里,各种生物机体内存在着调节和控制生物行为的 “生物钟”,这个“生物钟”是按照自己的特定时间表和运动规律周而复始地盛衰波动变化 的。生物节律说认为:人的体力周期为23天,情绪周期为28天,智力周期为33天。人的 一生都受到这三个节律的影响。在每一个节律的一个周期中,又有“高潮期”、“低潮期” 和“临界期”之分。在这三个时期,人的生理、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在“高潮期”,体力 充沛、精力旺盛、情绪饱满、反应灵敏、工作效率高;在“低潮期”,体力衰退、容易疲 劳、易健忘、判断迟钝、工作效率低;在“临界期”,人体内生理变化剧烈,各器官协调 功能下降,处于不稳定状态,表现为头脑迟钝,思路不清,心情不安,粗枝大叶,丢三 落四,极易出差错。如体力、情绪、智力同时处于“临界期”,则称危险期,极易发生事 故,因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特别警惕。     测算人体生物节律状态的主要方法如下:   〈例〉 某人公历1963年2月16日出生,计算此人2002年9月1日节律情况。     解:求出生日到计算日总天数X的公式为           X=365×A+A/4±B     A——计算年份与出生年份之差     B——本年生日到计算日的总天数     A/4——A年之中具有的闰年数(用整数表示)     加减号的运用要求:如没到生日,B前为“-”,已过生日,B前为“+”。     X=365×(2002-1963)+(2002-1963)/4+(12+31+30+31+30+31+30+18) =14458(天)     体力周期及余数:X/23=14458/23=628……14     情绪周期及余数:X/28=14458/28=516……10     智力周期及余数:X/33=14458/33=438…… 4     上述计算说明,此人到2002年9月18日,生活了628个体力周期,正处于第629个体力周期 的第14天,即低潮阶段;情绪周期过了516个,正处于第517个周期的第10天,在高潮期 ;智力周期度过了438个,正处于第439个周期的第4天,在高潮期。     生物节律学说依据的是大量数据的统计结果,概率约为70%。目前,生物节律学说在国 内外尚未得到公认,它的科学依据以及生理、心理学上的依据还不很充分。但是,生物 节律在安全工作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集团推广应用生物节律规 律,将会对驾驶员安全行车有一定作用,在三个周期处于低潮期或临界日时,可采取调 班,别人顶岗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因素。如无法调岗,尽量安排短途行车, 并加强安全教育。驾驶员若预先知道了自己的低潮期或临界日,不应忧心忡忡,而要确 立高度的责任心,主观上自我调节和控制,以坚强意志,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和不 足,保持自己最佳状态,严格遵守各项制度,注意劳逸结合,仍然可以减少差错和事故 。 蒋后贵    
0
negative_file/利用生物节律.doc
层次分析法实例与步骤 结合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 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 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除了考虑经济效益 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 解决。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的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 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1. 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 2. 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 3. 措施层(最低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 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的 元素,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的,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作为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 目标实现的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即有些是主要 的准则,有些是隶属于主要准则的次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关系将准则元素分成不同的层 次和组,不同层次元素间一般存在隶属关系,即上一层元素由下一层元素构成并对下一 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同一层元素形成若干组,同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隶属于同一个上 一层元素(受上一层元素支配),不同组元素性质不同,一般隶属于不同的上一层元素 。 在关系复杂的递阶层次结构中,有时组的关系不明显,即上一层的若干元素同时对 下一层的若干元素起支配作用,形成相互交叉的层次关系,但无论怎样,上下层的隶属 关系应该是明显的。 最后分析为了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 案(措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面(最低层)。 明确各个层次的因素及其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 阶层次结构。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 综合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通过深入思考,决策人员认为还必须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间 接经济效益、方便日常出行、方便假日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面貌等因素(准 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 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 以有哪些方案。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建高速路或建地铁,这两个 因素作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层。很明显,这两个方案于所有准则都相 关。 将各个层次的因素按其上下关系摆放好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 。同时,为了方便后面的定量表示,一般从上到下用A、B、C、D。。。代表不同层次, 同一层次从左到右用1、2、3、4。。。代表不同因素。这样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图 。 目标层A 准则层B 准则层C 措施层D 图1 递阶层次结构示意图 2.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根据递阶层次结构就能很容易地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的方法是:每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被称作准则)作为判断 矩阵的第一个元素(位于左上角),隶属于它的各个元素依次排列在其后的第一行和第 一列。 重要的是填写判断矩阵。填写判断矩阵的方法有: 大多采取的方法是:向填写人(专家)反复询问:针对判断矩阵的准则,其中两个 元素两两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对重要性程度按1- 9赋值(重要性标度值见下表)。 表1 重要性标度含义表 |重要性标度|含 义 | |1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 | |3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 |5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 | |7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 | |9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 |2,4,6,8|表示上述判断的中间值 | |倒数 |若元素I与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 则元素j | | |与元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 | 设填写后的判断矩阵为A=(aij)n×n,判断矩阵具有如下性质: (1) aij〉0 (2) aji=1/ aji (3) aii=1 根据上面性质,判断矩阵具有对称性,因此在填写时,通常先填写aii=1部分,然后 再仅需判断及填写上三角形或下三角形的n(n-1)/2个元素就可以了。 在特殊情况下,判断矩阵可以具有传递性,即满足等式:aij*ajk=aik 当上式对判断矩阵所有元素都成立时,则称该判断矩阵为一致性矩阵。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构造判断矩阵并请专家填写 接前例,征求专家意见,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如下: 表2 判断矩阵表 |A |B1 |B2 |B3 | |B1 |C1 |C2 | |R.I. |1.46 |1.49 |1.52 |1.54 |1.56 |1.58 |1.59 | 第三步,计算一致性比例C.R.(consistency ratio)并进行判断 [pic]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 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计算权向量及检验 上例计算所得的权向量及检验结果见下: 表4 层次计算权向量及检验结果表 |A |单(总)排 | |B1 |单排序权 | | | |序权值 | | |值 | | |0.0714 |0.0714 |0.3214 |0.1071 |0.3214 |0.1071 | 表6 D层次总排序(CR = 0.0000) |D1 |D2 | |0.3408 |0.6592 | 可以看出,总排序的C.R.<0.1,认为判断矩阵的整体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5. 结果分析 通过对排序结果的分析,得出最后的决策方案。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结果分析 从方案层总排序的结果看,建地铁(D2)的权重(0.6592)远远大于建高速路(D1 )的权重(0.3408),因此,最终的决策方案是建地铁。 根据层次排序过程分析决策思路。 对于准则层B的3个因子,直接经济效益(B1)的权重最低(0.1429),社会效益( B2)和环境效益(B3)的权重都比较高(皆为0.4286),说明在决策中比较看重社会效 益和环境效益。 对于不看重的经济效益,其影响的两个因子直接经济效益(C1)、间接带动效益( C2)单排序权重都是建高速路远远大于建地铁,对于比较看重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其影响的四个因子中有三个因子的单排序权重都是建地铁远远大于建高速路,由此可以 推出,建地铁方案由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较为突出,权重也会相对突出。 从准则层C总排序结果也可以看出,方便日常出行(C3)、减少环境污染(C5)是权 重值较大的,而如果单独考虑这两个因素,方案排序都是建地铁远远大于建高速路。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决策思路,即决策比较看重的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太看 重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具体因子,方便日常出行和减少环境污染成为主要考虑因素,对 于这两个因素,都是建地铁方案更佳,由此,最终的方案选择建地铁也就顺理成章了。 ----------------------- 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A) 环境效益(B3) 社会效益(B2) 经济效益(B1) 改善城市面貌(C6) 减少环境污染(C5) 方便假日出行(C4) 方便日常出行(C3) 间接带动效益(C2) 直接经济效益 (C1) 建地铁(D2) 建高速路(D1)
0
negative_file/▓π┤╬╖╓╬÷╖¿▓╜╓Φ.doc
三英战天下 紫金之巅 [pic] 指标设置条件:主图布林带boll,附图macd/vol 中心思想: 1、macd指标0值上方走出水上金叉,股价突破布林带上轨——买点; 2、上轨上走,下轨下走——股价的起爆阶段; 3、下轨拐头走平——短线止盈。 注意:股价形态——从无量到有量,从窄幅震荡到开口打开 ①开盘抓大涨 选股: 早盘集合竞价: 1、9点25分集合竟价后,对量比进行排名,选择量比大于5以上,并且股价涨幅在3%- 5%以下的个股。 2、选择流通股本数量较小的,最好在3亿以下,中小板尤佳;   3、选择开盘价突破关键压力位的个股【符合中心思想】 【买点】 [pic] 9点30分开盘:5分钟周期macd指标金叉向上;第一根5分钟k线站上布林轨道中轨上沿—— 买进 三种不买的情况: 开盘9.30分5分钟macd金叉但第一根5分钟k线没有站上布林轨道中轨2、开盘9.30分5分钟 macd指标金叉但第一根5分钟k线站在上轨上沿且股价偏离中轨太远【开盘布林线指标开 口刚打开出外】 3、开盘9.30分股价高开,第一根5分钟K线走完,mcd指标死叉。 【卖点】 上轨上走,下轨下走,下轨走平短线止盈 ②盘中抓起爆 【买点】 选股: A股:涨幅4%-5%【符合中心思想】 [pic] 股价回踩不破布林线中轨道反弹且macd指标形成水上金多头形态买进; 2、股价盘中跌破布林带中轨又重新收回且macd指标金叉或延续金叉向上多头形态! 【卖点】 上轨上走,下轨下走,下轨走平短线止盈 ③尾盘抓隔夜 [pic] 日线走势 选股:日线走势形态满足波段趋势走整体上行且布林带开口打开股价位于布林带上轨上 沿【符合中心思想】 【买点】 [pic] 尾盘出现5分钟走势中macd水上金叉、布林带开口打开股价位于上轨上沿; 5分钟股价走势窄幅过后再开口,股价位于布林带上轨上沿,macd水上金叉 【卖点】下轨走平、短线止盈
0
negative_file/三英战天下-紫金升级.doc
第五章 空气的垂直运动和大气稳定度 第一节 垂直运动的类型 一、热力对流 1、定义――下垫面受热不均匀引起的垂直运动。(热力原因) 2、特点――影响范围小(几公里到几十公里); 持续时间短(几十分钟到几小时); 上升速度大(1~30m/s); 引起的天气激烈(雷暴云、阵性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 二、水平辐散、辐合引起的垂直运动(动力原因1) 地面水平辐合(低压、槽、切变线、辐合式渐近线)――引起上升运动 地面水平辐散(高压、脊、辐散式渐近线)――引起下沉运动 三、锋面上的垂直运动(动力原因2) 暖气团受锋面抬升产生上升运动,通常上升速度缓慢,但持续时间可以很长,形成 大范围的层状云系和连续性降水。 降水区在冷气团一侧。 四、地形抬升引起的垂直运动(动力原因3) 在山的迎风坡一侧,气流上升;在背风坡一侧,气流下沉。 故云雨区出现在迎风坡一侧。 五、动力原因引起的垂直运动的特点 通常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垂直速度小,对流运动不激烈。 第二节 大气稳定度 一、大气稳定度(Atmospheric Stability)的概念 1、大气层结(Stratification) ――大气中温度和湿度随高度的分布。 层结曲线――环境空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曲线(变化率)。 2、大气稳定度 ――周围大气使垂直方向上受扰动的气块返回或远离起始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二、大气稳定度的判据 1、Υm<Υd<Υ ――绝对不稳定 无论是干空气块、未饱和湿空气块,还是饱和湿空气块,空气都是不稳定的。 促进对流发展,易出现不稳定性天气。 对流云(Cb),阵性降水,雷暴雨,龙卷,冰雹等。 2、Υ<Υm<Υd ――绝对稳定 无论是饱和湿空气块,还是未饱和湿空气块和干空气块,空气都是稳定的。 抑制对流的发展,出现稳定性的天气。 Υ=0(同温),Υ<0(逆温 )时,层云、雾、毛毛雨、层状云、波状云。 3、Υm<Υ<Υd ――条件性不稳定 对干空气块和未饱和湿空气块而言,稳定;对饱和湿空气块而言,不稳定。 使条件性不稳定向绝对稳定的方向转化的条件是增加水汽。
0
negative_file/【公众号:zsxx_xxyg】第五章.doc
家庭成员组合问卷调查 斯皮尔伯格要拍一部极具中国特色的家庭伦理剧,现在选你做女主角。请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选择你的家庭成员: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爸? A.苏大强 B.苏大强 C.苏大强 D.苏大强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妈? A.樊胜美她妈 B.刘美兰 C.樊胜美她妈 D.刘美兰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公公? A.谢广坤 B.谢广坤 C.谢广坤 D.谢广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婆婆? A.白凤 B.白凤 C.白凤 D.白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男朋友? A.何书桓 B.何书桓 C.何书桓 D.何书桓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老公? A.洪世贤 B.洪世贤 C.洪世贤 D.洪世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闺蜜? A.艾莉 B.艾莉 C.艾莉 D.艾莉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哥哥? A.苏明哲 B.苏明哲 C.苏明哲 D.苏明哲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叔? A.苏明成 B.苏明成 C.苏明成 D.苏明成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姑? A.尔晴 B.尔晴 C.尔晴 D.尔晴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爸? A.苏大强 B.苏大强 C.苏大强 D.苏大强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妈? A.樊胜美她妈 B.刘美兰 C.樊胜美她妈 D.刘美兰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公公? A.谢广坤 B.谢广坤 C.谢广坤 D.谢广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婆婆? A.白凤 B.白凤 C.白凤 D.白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男朋友? A.何书桓 B.何书桓 C.何书桓 D.何书桓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老公? A.洪世贤 B.洪世贤 C.洪世贤 D.洪世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闺蜜? A.艾莉 B.艾莉 C.艾莉 D.艾莉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哥哥? A.苏明哲 B.苏明哲 C.苏明哲 D.苏明哲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叔? A.苏明成 B.苏明成 C.苏明成 D.苏明成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姑? A.尔晴 B.尔晴 C.尔晴 D.尔晴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爸? A.苏大强 B.苏大强 C.苏大强 D.苏大强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妈? A.樊胜美她妈 B.刘美兰 C.樊胜美她妈 D.刘美兰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公公? A.谢广坤 B.谢广坤 C.谢广坤 D.谢广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婆婆? A.白凤 B.白凤 C.白凤 D.白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男朋友? A.何书桓 B.何书桓 C.何书桓 D.何书桓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老公? A.洪世贤 B.洪世贤 C.洪世贤 D.洪世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闺蜜? A.艾莉 B.艾莉 C.艾莉 D.艾莉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哥哥? A.苏明哲 B.苏明哲 C.苏明哲 D.苏明哲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叔? A.苏明成 B.苏明成 C.苏明成 D.苏明成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姑? A.尔晴 B.尔晴 C.尔晴 D.尔晴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爸? A.苏大强 B.苏大强 C.苏大强 D.苏大强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妈? A.樊胜美她妈 B.刘美兰 C.樊胜美她妈 D.刘美兰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公公? A.谢广坤 B.谢广坤 C.谢广坤 D.谢广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婆婆? A.白凤 B.白凤 C.白凤 D.白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男朋友? A.何书桓 B.何书桓 C.何书桓 D.何书桓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老公? A.洪世贤 B.洪世贤 C.洪世贤 D.洪世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闺蜜? A.艾莉 B.艾莉 C.艾莉 D.艾莉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哥哥? A.苏明哲 B.苏明哲 C.苏明哲 D.苏明哲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叔? A.苏明成 B.苏明成 C.苏明成 D.苏明成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姑? A.尔晴 B.尔晴 C.尔晴 D.尔晴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爸? A.苏大强 B.苏大强 C.苏大强 D.苏大强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妈? A.樊胜美她妈 B.刘美兰 C.樊胜美她妈 D.刘美兰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公公? A.谢广坤 B.谢广坤 C.谢广坤 D.谢广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婆婆? A.白凤 B.白凤 C.白凤 D.白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男朋友? A.何书桓 B.何书桓 C.何书桓 D.何书桓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老公? A.洪世贤 B.洪世贤 C.洪世贤 D.洪世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闺蜜? A.艾莉 B.艾莉 C.艾莉 D.艾莉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哥哥? A.苏明哲 B.苏明哲 C.苏明哲 D.苏明哲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叔? A.苏明成 B.苏明成 C.苏明成 D.苏明成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姑? A.尔晴 B.尔晴 C.尔晴 D.尔晴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爸? A.苏大强 B.苏大强 C.苏大强 D.苏大强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妈? A.樊胜美她妈 B.刘美兰 C.樊胜美她妈 D.刘美兰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公公? A.谢广坤 B.谢广坤 C.谢广坤 D.谢广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婆婆? A.白凤 B.白凤 C.白凤 D.白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男朋友? A.何书桓 B.何书桓 C.何书桓 D.何书桓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老公? A.洪世贤 B.洪世贤 C.洪世贤 D.洪世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闺蜜? A.艾莉 B.艾莉 C.艾莉 D.艾莉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哥哥? A.苏明哲 B.苏明哲 C.苏明哲 D.苏明哲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叔? A.苏明成 B.苏明成 C.苏明成 D.苏明成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姑? A.尔晴 B.尔晴 C.尔晴 D.尔晴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爸? A.苏大强 B.苏大强 C.苏大强 D.苏大强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妈? A.樊胜美她妈 B.刘美兰 C.樊胜美她妈 D.刘美兰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公公? A.谢广坤 B.谢广坤 C.谢广坤 D.谢广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婆婆? A.白凤 B.白凤 C.白凤 D.白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男朋友? A.何书桓 B.何书桓 C.何书桓 D.何书桓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老公? A.洪世贤 B.洪世贤 C.洪世贤 D.洪世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闺蜜? A.艾莉 B.艾莉 C.艾莉 D.艾莉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哥哥? A.苏明哲 B.苏明哲 C.苏明哲 D.苏明哲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叔? A.苏明成 B.苏明成 C.苏明成 D.苏明成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姑? A.尔晴 B.尔晴 C.尔晴 D.尔晴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爸? A.苏大强 B.苏大强 C.苏大强 D.苏大强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妈? A.樊胜美她妈 B.刘美兰 C.樊胜美她妈 D.刘美兰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公公? A.谢广坤 B.谢广坤 C.谢广坤 D.谢广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婆婆? A.白凤 B.白凤 C.白凤 D.白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男朋友? A.何书桓 B.何书桓 C.何书桓 D.何书桓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老公? A.洪世贤 B.洪世贤 C.洪世贤 D.洪世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闺蜜? A.艾莉 B.艾莉 C.艾莉 D.艾莉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哥哥? A.苏明哲 B.苏明哲 C.苏明哲 D.苏明哲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叔? A.苏明成 B.苏明成 C.苏明成 D.苏明成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姑? A.尔晴 B.尔晴 C.尔晴 D.尔晴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爸? A.苏大强 B.苏大强 C.苏大强 D.苏大强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妈? A.樊胜美她妈 B.刘美兰 C.樊胜美她妈 D.刘美兰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公公? A.谢广坤 B.谢广坤 C.谢广坤 D.谢广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婆婆? A.白凤 B.白凤 C.白凤 D.白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男朋友? A.何书桓 B.何书桓 C.何书桓 D.何书桓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老公? A.洪世贤 B.洪世贤 C.洪世贤 D.洪世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闺蜜? A.艾莉 B.艾莉 C.艾莉 D.艾莉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哥哥? A.苏明哲 B.苏明哲 C.苏明哲 D.苏明哲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叔? A.苏明成 B.苏明成 C.苏明成 D.苏明成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姑? A.尔晴 B.尔晴 C.尔晴 D.尔晴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爸? A.苏大强 B.苏大强 C.苏大强 D.苏大强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妈? A.樊胜美她妈 B.刘美兰 C.樊胜美她妈 D.刘美兰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公公? A.谢广坤 B.谢广坤 C.谢广坤 D.谢广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婆婆? A.白凤 B.白凤 C.白凤 D.白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男朋友? A.何书桓 B.何书桓 C.何书桓 D.何书桓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老公? A.洪世贤 B.洪世贤 C.洪世贤 D.洪世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闺蜜? A.艾莉 B.艾莉 C.艾莉 D.艾莉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哥哥? A.苏明哲 B.苏明哲 C.苏明哲 D.苏明哲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叔? A.苏明成 B.苏明成 C.苏明成 D.苏明成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姑? A.尔晴 B.尔晴 C.尔晴 D.尔晴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爸? A.苏大强 B.苏大强 C.苏大强 D.苏大强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妈? A.樊胜美她妈 B.刘美兰 C.樊胜美她妈 D.刘美兰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公公? A.谢广坤 B.谢广坤 C.谢广坤 D.谢广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婆婆? A.白凤 B.白凤 C.白凤 D.白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男朋友? A.何书桓 B.何书桓 C.何书桓 D.何书桓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老公? A.洪世贤 B.洪世贤 C.洪世贤 D.洪世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闺蜜? A.艾莉 B.艾莉 C.艾莉 D.艾莉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哥哥? A.苏明哲 B.苏明哲 C.苏明哲 D.苏明哲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叔? A.苏明成 B.苏明成 C.苏明成 D.苏明成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姑? A.尔晴 B.尔晴 C.尔晴 D.尔晴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爸? A.苏大强 B.苏大强 C.苏大强 D.苏大强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妈? A.樊胜美她妈 B.刘美兰 C.樊胜美她妈 D.刘美兰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公公? A.谢广坤 B.谢广坤 C.谢广坤 D.谢广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婆婆? A.白凤 B.白凤 C.白凤 D.白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男朋友? A.何书桓 B.何书桓 C.何书桓 D.何书桓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老公? A.洪世贤 B.洪世贤 C.洪世贤 D.洪世贤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闺蜜? A.艾莉 B.艾莉 C.艾莉 D.艾莉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哥哥? A.苏明哲 B.苏明哲 C.苏明哲 D.苏明哲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叔? A.苏明成 B.苏明成 C.苏明成 D.苏明成 以下选项你愿意谁当你小姑? A.尔晴 B.尔晴 C.尔晴 D.尔晴
0
negative_file/04、ABCD批量对齐【微信公众号:小七素材】一个永久免费的公众号.docx
确定岗位之间差别的三种简易方法 总体方法概述说明: 依据对各岗位的评价因素进行评分来量化岗位级别之间的差距是一种通常采用方法, 但这样做一般费时、费力,有些咨询项目限于时间和客户的要求难以实施,因此咨询师 们希望能找到一些简易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结合多个项目的实施中,我们总结出了三种量化岗位级别差距的简易方法,即:直线 法、二次曲线拟合法和海氏曲线拟合法,三种方法宗旨是如何在确定了岗位最高层级与 最低层级的级差倍数基础上,如何确定中间岗位层级的级差倍数,并从管理学的观点给 出合理的解释。 创新背景和创新方法应用领域说明: 创新背景:在进行长沙建机院员工持股方案时,企业的决策者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大 体确定了一个最高、中间、最低三个层级的持股比例关系,但是没有科学依据,需要咨 询公司利用某种确定岗位级差的工具来拟和并解释这一结果,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提出 了三种方法来在解决这一问题。 应用领域:需要按岗位层级大致确定某一比例关系,但又无法对各岗位的评价因素进 行评分来量化岗位级别的场合。 确定岗位之间差别的三种简易方法 直线法 使用方法 使用直线法确定岗位级别之间的差距时,根据对员工岗位级别划分的层数,最低一级 系数可取为1,其他各级系数可按等差数列确定,如确定为2、4、6、8、10等,形成y= ax+b的直线形式。 在使用直线法确定岗位级别的系数时,应按以下三个步骤顺序进行: (1)、确定最高级和最低级之间的差距倍数。 在具体使用时岗位的最高级一般为企业的法人代表(董事长),岗位的最低级为普通 员工,根据确定这一差别的最终目的,经过和咨询项目客户方的关键人物(甚至是董事 长本人)的充分沟通,应首先在岗位最高级和最低级之间的差距倍数上达成共识。 (2)、确定岗位层级数。 在确定岗位层级数时,如咨询客户已有现成的薪酬体系,可参照其岗位工资来划分岗 位层级,如客户的岗位层级过多(8级以上)可将其中层以及员工层分别单独做适当合, 将最终的岗位层级确定为6级左右,同时如果咨询项目的目的是要突出对科技人员和营销 人员的重视,还可将科技人员及营销人员分别按技术系列和营销系列单独划分,然后与 管理系列进行对比来确定岗位层级。 如无法依据岗位工资或工资收入划分岗位层级,可参照岗位重要性进行划分,例如按 照一级部门正职、一级部门副职、二级部门正职、二级部门副职的思路进行层级划分。 不论采用何种办法,岗位层级数最好控制在6级左右,不宜过多。 (3)、确定岗位级别系数。 根据所确定的岗位最高和最低之间的差距倍数以及岗位层级数,选用等差数列确定 各岗位的级别系数。在具体选用时在较低层级之间可采用较小的等差数列,而在较高层 级之间可采用较大的等差数列,例如:如果将岗位最高和最低之间的差距倍数确定为10 倍,岗位层级确定为6级,则各岗位级别系数可确定为:1、2、4、6、8、10。 优缺点分析 优点: 直线法的主要优点是在满足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可灵活调控各层级的级别系数,以达到最 终的要求。 缺点: 对各系数的确定难以找到一个理论上的依据,人为主观性较强。 二次曲线拟合法 使用方法 使用二次曲线拟合确定岗位级别系数主要方法是首先建立一个二次曲线:[pic],其 中x为层级的序列数,y为所对应的岗位级别系数,然后根据所确定岗位最高级和最低级 之间的差距倍数以及岗位层级数,计算出二次曲线的二个系数[pic]和b,以此确定该二 次曲线并计算出其他层级对应的岗位系数。 二次曲线拟合法的使用分为三步,前二步与直线法相同,即:先确定岗位最高级和最 低级之间的差距倍数,然后确定岗位划分的层级数,第三步是一个数学计算过程,举例 说明如下: 如某客户根据项目需要将岗位最高级和最低级之间的差距倍数确定为25倍,岗位层级 划分为8级,则可根据这些要求列出二次曲线的如下二个约束条件,即:当x=1时,y= 1;当x=8时,y=25;将上述二个条件代入二次曲线方程中得出:[pic],[pic],并由 此计算出当x=2、3、4、5、6、7时,对应的y值,也即不同的岗位序列相对应的岗位级 别系数。 优缺点分析 优点:利用二次曲线拟合确定岗位系数在理论上可以用岗位贡献随岗位差别非线性增 长来进行解释,比起直线法来增加了理论解释的依据。 缺点:二次曲线一旦确定了岗位最高级和最低级之间的差距倍数、岗位层级数,其各 岗位的系数也就随之确定下来,无法再进行调整,其灵活性不如直线法。 海氏曲线法 使用方法 利用海氏曲线来确定级别系数,就是依据海氏岗位价值曲线上各点对应的海氏分数值 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相应的级别系数,在具体使用时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根据岗位最高级和最低级之间的差距倍数,选定海氏分数的取值范围。 确定岗位最高级和最低级之间的差距倍数N,并选取评定岗位价值常用的27级海氏分 数量表(海氏分数从57到2112)为基础,将此差距倍数N与海氏基础分数57相乘,在海氏 分数量表中选取高于此乘积的三档的数作为海氏分数的取值上限,并确定海氏分数的取 值范围。 例如:如果确定岗位最高级和最低级之间的差距为15倍,在海氏分数量表中大于15与 57的乘积855的数依次为:920、1056、1216、1400……,则可选取1216作为海氏分数取值 的上限,海氏分数的取值范围相应确定为从57到1216由小到大的23个数组成的数列。 (2)、依据所确定岗位的层级数,划分海氏分数取值范围。 根据所划分的岗位层级数,将第一步中所选定的海氏分数取值范围均匀划分为与层级 数相同的区间段。例如:如果所选定的海氏分数取值范围是从57到1216,而层级划分为 5级,则可将从57到1216的由小到大的23数组成的数列按2组4个数、3组5个数的方式划分 为5个区间段。 (3)、根据各区间段平均数与第一区间段平均数的比值,确定岗位级别系数。 计算所划分的各区间段数列的平均值,并计算出各区间段平均数与第一个区间段平 均数的比值,并将第一个区间段平均数取为1,由此便可确定各层级的岗位系数。 优缺点分析 优点:海氏曲线是在进行岗位价值评价时通用的一个工具,其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得到 的充分的验证,有足够的说服力。 缺点:对取值范围进行划分时,有多种组合,不同的组合所确定的岗位级别系数稍有 不同,难以科学解释。 三种方法的比较及适用条件 三种方法的比较分析 为便于对以上三种方法进行分析,在设定相同的层级数和相同的岗位最高级与最低级 差距倍数的前提下,将直线法、二次曲线拟合法及海氏曲线法确定的岗位级别系数曲线 放在同一张图表中进行比较。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三种方法的差别,即在相同的约束条件下(层级数相同、岗位最 高级和最低级之间的差距倍数相同),利用直线法确定的各中间级的岗位级别系数是最 高的,其次是二次曲线,由海氏曲线确定的各中间级岗位系数最低。 从管理学上对以上三种方法的解释就是: • 直线法将岗位级别之间的差别进行的平均化处理,认为:不论是高层、中层还是基 层,各级别员工之间的差距都是相同的; • 海氏曲线对岗位级别之间的差距进行了多维度的量化,较全面的评估了岗位级别之 间的差距,认为:基层各岗位级别之间的差距较小,中层各岗位之间差距逐步变 大,到高层各岗位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距; • 二次曲线拟合介于直线法和海氏曲线法之间,岗位级别之间的差距即不象直线法做 平均处理也不象海氏曲线只在中、高层时才拉大差距,而是在各层级之间按固定 的增加值逐步拉开差距; [pic] 三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以上三种确定岗位差别的方法各有其不同的适用环境,归纳起来主要与企业类型、员 工对岗位级别之间差别的认可度等方面因素有关。 对于国有企事单位,由于长期以来不注重对岗位级别差距的量化,员工心理上对过大 的岗位级别差距认可度低,在处理时可采用直线法确定岗位差别。 对于外资企业,由于对岗位评价较为熟悉,岗位级别的设置也基本上是遵循海氏价值 曲线确定的,员工对岗位级别差距的认可度较高,可选用海氏曲线确定岗位差别。 对于民营企业,由于其岗位设置虽打破了原国有企业的模式,但还没有建立起对岗位 的全方位科学评价,可选用二次曲线拟合确定岗位差别。 各方法的具体适用情况见下表所示: |选用方法 |直线法 |二次曲线拟合 |海氏曲线 | |影响因素 | | | | |企业类型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 | |员工对岗位差别 |低 |中 |高 | |的认可程度 | | | | 需要说明的是:量化岗位差别、确定岗位级别系数的主要方法应是建立在岗位评价的 基础上,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限于时间条件和项目本身,难以进行岗位评价时采用的简易 办法,而且以上的适用条件也不是一成不变,在具体使用时应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0
negative_file/确定岗位层级系数的三种简易办法.doc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156-2002 1 总 则 1.0.1 为了在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有关方针 政策,统一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汽车加油站、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加气站 和汽车加油加气合建站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1.0.3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淮的规 定。 2 术 语 2.0.1 加油加气站 automobile gasoline/gas filling station 加油站、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统称。 2.0.2 加油站 automobile gasoline filling station 为汽车油箱充装汽油、柴油的专门场所。 2.0.3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 automobile LPG filling station 为燃气汽车储气瓶充装车用液化石油气的专门场所。 2.0.4 压缩大然气加气站 automobile CNG filling station 为燃气汽车储气瓶充装车用压缩天然气的专门场所。 2.0.5 加油加气合建站 automobile gasoline and gas filling 既可为汽车油箱充装汽油、柴油,又可为燃气汽车储气瓶充装车用液化石油气或车用压 缩天然气的专门场所。 2.06 加气站 automobile LPG or CNG filling station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或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简称。 2.0.7 站房 station house 用于加油加气站管理和经营的建筑物。 2.0.8 加油岛 gasoline filling island 用于安装加油机的平台。 2.0.9 加气岛 gas filling island 用于安装加气机的平台。 2.0.10 埋地油罐 underground storage gasoline tank 采用直接覆土或罐池充沙(细土)方式埋设在地下,且罐内最高液面低于罐外4m范围内地 面的最低标高0.2m的卧式油品储罐。 2.0.11埋地液化石油气罐 undergroud storage LPG tank 采用直接覆土或罐池充沙(细土)方式埋设在地下,且罐内最高液面低于罐外4m范围内地 面的最低标高0.2m的卧式液化石油气储罐。 2.0.12 密闭卸油点 closed unloading gasoline point 埋地油罐以密闭方式接卸汽车油罐车所载油品的固定接头 2.0.13 卸油油气回收系统 vapor recovery system for unloading gasoline 将汽油油罐车卸油时产生的油气回收至油罐车里的密闭油气回收系统。 2.0.14 加油油气回收系统 vapor recovery system for filling 将给汽油车辆加油时产生的油气回收至埋地汽油罐的密闭油气回收系统。 2.0、15 加气机 LPG(CNG) dispenser 给汽车储气瓶充装液化石油气或压缩天然气,并带有计量、计价装置的专用设备。 2.0.16 拉断阀 break away coupling 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可被拉断成两节,拉断后具有自密封功能的阀门。 2.0.17 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 gas primary filling station 可为车载储气瓶充装压缩天然气的压缩大然气加气站。 2.0、18 压缩天然气加气子站 gas secondary filling station 用车载储气瓶运进压缩天然气。为汽车进行加气作业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 2.0、19 储气井 gas storage well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内用于储存压缩天然气的立井。 3 一般规定 3.0.1 向加油加气站供油供气,可采取罐车运输或管道输送的方式。当压缩天然气加气站采用 管道供气方式时,不应影响管网其它用户正常使用。 3.0.2 加油站与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或加油站与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可联合建站。 3.0.3 加油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3的规定。 表3.0.3 加油站的等级划分 |级别 |油罐容积(m3) | | |总容积 |单罐容积 | |一级 |120<V≤180 |≤50 | |二级 |60<V≤120 |≤50 | |三级 |V≤60 |≤30 | |注:V为油罐总容积;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 | 3.0.4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4的规定。 表3.0.4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的等级划分 |级别 |液化石油气罐容积(m3) | | |总容积 |单罐容积 | |一级 |45<V≤60 |≤50 | |二级 |30<V≤45 |≤30 | |三级 |V≤30 |≤30 | |注:V为液化石油气罐总容积。 | 3.0.5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储气设施的总容积应根据加气汽车数量、每辆汽车加气时间等因素综 合确定,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应超过16m3。 3.0.6 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6的规定。 表3.0.6 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 | |加油站 | | |一级 |二级 |三级 |三级(V≤3| | |(120<V≤180|(60 |(30<V≤6|0) | | |) |V≤120) |0) | | |液|一级(45<V≤60) |× |× |× |× | |化| | | | | | |石| | | | | | |油| | | | | | |气| | | | | | |加| | | | | | |气| | | | | | |站| | | | | | | |二级(30 <V≤45) |× |一级 |一级 |一级 | | |三级(20<V≤30) |× |一级 |二级 |二级 | | |三级(V≤20) |× |一级 |二级 |三级 | |注:1 V为油罐总容积或液化石油气罐总容积(m3) | |2 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 |3 当油罐总容积大于60 m3时,油罐单罐总容积不应大于50 m3;当油罐的 | |总容积小 于或等于60 m3时,油罐单罐总容积不应大于30 m3。 | |4 液化石油气罐单罐的容积不应大于30 m3。 | |5 “×”表示不应合建站。 | 3.0.7 加油和压缩天然气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7的规定。 表3.0.7 加油和压缩天然气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 |级别 |油品储罐容积(m3) |压缩天然气储气设施总| | | |容积(m3) | | |总容积 |单罐容积 | | |一级 |61—100 |≤50 |≤12 | |二级 |≤60 |≤30 | | |注: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 4 站址选择 4.0.1 加油加气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并应选在交通 便利的地方。 4.0.2 在城市建成成区内不应建一级加油站、一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 4.0.3 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油加气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 4.0.4 加油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 不应小于表4.0.4的规定。 表4.0.4油罐、加油机和通气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m) | |级别 | | |埋地油罐 |通气管|加油| | | |管口 |机 | | |一级站 |二级站 |三级站 | | | |项|重要公共建筑物 |50 |50 |50 |50 |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 | | | | | |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30 |25 |18 |18 |18 | | |民用建筑物保护类别 |一类保护 |25 |20 |16 |16 | | | |物 | | | | | | |其它类物品生产厂房库房和丙 |18 |16 |15 |15 |15 | | |类液体储罐以及容积不大于50m| | | | | | | |3的埋地甲、乙类液体储罐 | | | | | | | |室外变电站 |25 |22 |18 |18 |18 | | |铁路 |22 |22 |22 |22 |22 | | |城市道路 |快速路、主干路|10 |8 |8 |8 | | | |一般 |不应跨越 |不应跨越 |不应跨越|不应跨越加| | | | |加油站 |加油站 |加油站 |油站 | | |架空电力线路 |1.5倍杆高|1倍杆高 |不应跨越|不应跨越加| | | | | |加油站 |油站 | |注:1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和甲、乙类物品及甲、乙类液体的定义应符合现行 |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 |2重要公共建筑物及其它民用建筑物保护类别划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 的规定。 | |3对柴油罐及其通气管管口和柴油加油机,本表的距离可减少30%。 | |4对汽油罐及其通气管管口,若设有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本表的距离可减 少20% | |;当同时设置卸油和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时,本表的距离可减少30%,但均不得小 | |于5m。 | |5油罐、加油机与站外小于或等于1000KV?A箱式变压器、杆装变压器的 | |防火距离,可按本表的室外变配电站防火距离减少20%。 | |6油罐、加油机与郊区公路的防火距离按城市道路确定:高速公路、Ⅰ级和 | |Ⅱ级公路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确定,Ⅲ级和Ⅳ级公路按照城市干路、 支路确定。| 4.0.5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液化石油气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不 应小于表4.0.5的规定。 表4.0.5液化石油气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m) | |级别 | | |地上液化石油气罐 |埋地液化石油气罐 | | |一级站 |二级站 |三级站 |一级站|二级站|三级站| | |重要公共建筑|100 |100 |100 |100 |100 | | |物 | | | | | | | | |电压≤380V | |1倍杆高 | |1.5倍杆高 | |注:1液化石油气罐与站外一、二级类保护物地下室的出入口、门窗的距离应 按本表| |一、二、三类保护物的防火距离增加50%。2采用小于或等于10m3的地上液化石油气罐| |整体装配式的加气站,其罐 下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可按本表三级站的地上 | |罐减少20%。3液化石油气罐与站外建筑面积不超过200m2的独立民用建筑物,其防 | |火距离可按本表的三类保护物减少20%,但不应小于三级站的规定。4液化石油气罐与| |站外小于或等于1000KV?A箱式变压器、杆装变压器 的防火距离,可按本表室外变配 | |电站的防火距离减少20%。5液化石油气罐与郊区公路的防火距离按城市道路确定:高| |速公路、Ⅰ级 和Ⅱ级公路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确定,Ⅲ级和Ⅳ级公路按照城市次干 | |路、支路确定。 | 4.0.6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及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液化石油气卸车点、加气机、放散管管口与站外 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4.0.6的规定。 表4.0.6 液化石油气卸车点、加气机、放散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m) | |名称 | | |液化石油气 |放散管 |加气机 | | |卸车点 |管口 | | |项|重要公共建筑物 |100 |100 |100 | |目| | | | |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25 |18 |18 | | |民用建筑|一类保护物 | | | | | |物 | | | | | | |保护类别| | | | | | | |二类保护物 |16 |14 |14 | | | |三类保护物 |13 |11 |11 | | |甲、乙类物品生产厂房、库房和甲、|22 |20 |20 | | |乙类液体储罐 | | | | | |其它类物品生产厂房、库房和丙类液|16 |14 |14 | | |体储罐以及容积不大于50m3的埋地甲| | | | | |、乙类液体储罐 | | | | | |室外变配电站 |22 |20 |20 | | |铁路 |22 |22 |22 | | |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 |8 |8 |6 | | | |次干路、支路 |6 |6 |5 | | |架空通信|国家一、二级 |1倍杆高 | | |线 | | | | | |一般 |0.75倍杆高 | | |架空电力|电压>380V |1倍杆高 | | |线路 | | | | | |电压≤380V |0.75倍杆高 | |注:1液化石油气卸车点、加气机、放散管管口与站外一、二、三类保护物| |地 下室的出入口、门窗的距离,应按本表一、二类保护物的防火距离增加| |50%。2液化石油气卸车点、加气机、放散管管口与站外建筑面积不超过200| |m2 独立民用建筑物,其防火距离可按本表的三类保护物减少20%,但不应 | |小于11m。 3 | |液化石油气卸车点、加气机、放散管管口与站外小于或等于1000KV?A | |箱式变压器、杆装变压器的防火距离,可按本表的室外变配电站的防火 | |距离减少20%。4 | |液化石油气卸车点、加气机、放散管管口与郊区公路的防火距离按城 | |市道路确定:高速公路、Ⅰ级和Ⅱ级公路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确定, Ⅲ级 | |和Ⅳ级公路按照城市次干路、支路确定。 | 4.0.7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和加油加气合建站的压缩天然气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 离,不应小于表4.0.7的规定。 |表4.0.7 |名称 | |压缩天然气工艺设施 | | |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m| | |) | | | |供气瓶组、脱硫|放散管管口|储气井组、加气 | | |脱水装置 | |机、压缩机 | |项|重要公共建筑物 |100 |100 |100 | |目| | | | | | |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30 |25 |20 | | |民用建筑|一类保护物 | | | | | |物 | | | | | | |保护类别| | | | | | | |二类保护物 |20 |20 |14 | | | |三类保护物 |18 |15 |12 | | |甲、乙类物品生产厂房、库 |25 |25 |18 | | |房和甲、乙类液体储罐 | | | | | |其它类物品生产厂房、库房 |18 |18 |13 | | |和丙类液体储罐以及容积不 | | | | | |大于50m3的埋地甲、乙类液 | | | | | |体储罐 | | | | | |室外变配电站 |25 |25 |18 | | |铁路 |30 |30 |22 | | |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 |12 |10 |6 | | | |次干路、支路 |10 |8 |5 | | |架空通信|国家一、二级 |1.5倍杆高 |1.5倍杆高|不跨越加气站 | | |线 | | | | | | | |一般 |1倍杆高 |1倍杆高 | | | |架空电力|电压>380V |1.5倍杆高 |1.5倍杆高|不跨越加气站 | | |线路 | | | | | | | |电压≤380V |1.5倍杆高 |1.5倍杆高| | |注:1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撬装设备与站外建筑物的防火距离,应按本表相应 | |设备的防火距离确定。 | |2 压缩天然气工艺设施与郊区公路的防火距离按城市道路确定:高速公路、 | |Ⅰ级和Ⅱ级公路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确定;Ⅲ级和Ⅳ级公路按照城市 次干路、支 | |路确定。 | 5 总平面布置 5.0.1 加油加气站的围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5m以及小于或等于表4 .0.4至表4.0.7中的防火距离的1.5倍时,相邻一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2m的非燃 烧实体围墙。 2 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大于表4.0.4至表4.0.7中的防 火距离的1.5倍,且大于25m时,相邻一侧应设置隔离墙,隔离墙可为非实体围墙。 3 面向进、出口道路的一例宜设置非实体围墙,或开敞。 5.0.2 车辆入口和出口应分开设置。 5.0.3 站区内停车场和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5m,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m。 2 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按行驶车型确定,且不宜小于9m;道路坡度不应大于6%,且宜坡向 站外;在汽车槽车(含子站车)卸车停车位处,宜按平地设计。 3 站内停车场和道路路面个应采用沥青路面。 5.0.4 加油岛、加气岛及汽车加油、加气场地宜设罩棚,罩棚应采用非燃烧构料制作,其有效 高度不应小于15m。罩棚边缘与加油机或加气机的平面距离不宜小于2m。 5.0.5 加油岛、加气岛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油岛、加气岛应高出停车场的地坪0.15一0.2m。 2 加油岛、加气岛的宽度不应小干1.2m。 3 加油岛、加气岛上的罩棚支柱距岛端部,不应小于0.6m。 5.0.6 液化石油气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上罐应集中单排布置,罐与罐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2 地上罐组四周应设置高度为1m的防火堤,防火堤内堤脚线至罐壁净距离不应小于2m。 3 埋地罐之间距离不应小于2m,罐与罐之间应采用防渗混凝土墙隔开。如需设罐池,其池 内壁与罐壁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m。 5.0.7 在加油加气合建站内,宜将柴油罐布置在液化石油气罐或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与汽油罐 之间。 5.0.8 加油加气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5.0.8的规定。 6 加油工艺及设施 6.1 油 罐 6.1.1加油站的储油罐应采用卧式钢制油罐钢板标准规格的厚度不应小于5mm。钢制油 罐的设计和建造,应满足油罐在所承受外压作用下的强度要求。 6.1.2 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 6.1.3 油罐的外表面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 0007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不低于加强级的防腐绝缘保护层。 6.1.4 当油罐受地下水或雨水作用有上浮的可能时,应采取防止油罐上浮的措施。 6.1.5 油罐的人孔,应设操作井。当油罐设在行车道下面时,人孔操作井宜设在行车道以外。 6.1.6 油罐的顶部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5m。油罐的周围,应回填干净的沙子或细土.其厚度不 应小于0.3m。 6.1.7 对建在水源保护区内以及埋在地下建筑物上方的埋地油罐,应采取防渗漏扩散的保护措 施,并应设置渗漏检测设施。 6.1.8 油罐的各接合管,应设在油罐的顶部,其中出油接合管宜设在人孔盖上。 6.1.9 油罐的进油管,应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0.2m处。 6.1.10 当采取自吸式加油机时,油罐内出油管的底端应设底阀。底阀人油口距离罐底宜为0.1 5~0.2m。 6.1.11 油罐的量油孔应设带锁的量油帽,量油帽下部的接合管宜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0.2m处。 6.1.12 一、二级加油站的油罐宜设带有向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 6.2 工艺系统 6.2.1 油罐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 6.2.2 汽油罐车卸油宜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 6.2.3 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油罐车上的油气回收管道接口,应装设手动阀门。 2. 密闭卸油管道的各操作接口处,应设快速接头及闷盖。宜在站内油气回收管道接口前设 手动阀门。 3. 加油站内的卸油管道接口、油气回收管道接口宜设在地面以上。 4. 油罐应设带有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 6.2.4 加油机不得设在室内。 6.2.5 加油站宜采用油罐装设潜油泵的一泵供多机(枪)的配套加油工艺。 6.2.6 当采用自吸式加油机时、每台加油机应按加油品种单独设置进油管。 6.2.7 加油枪宜采用自封式加油枪,流量不应大于60L/min。 6.2.8 加油站的固定工艺管道宜采用无缝钢管。埋地钢管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在对钢管有严重 腐蚀作用的土壤地段直埋管道时,可选用耐油、耐土壤腐蚀、导静电的复合管材。 6.2.9 油罐车卸油时用的卸油连通软管、油气回收连通软管,应采用导静电耐油软管。连通软 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 6.2.10 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应埋地敷设,且不得穿过站房等、构筑物。当油品管道与管沟、电 线沟和排水沟相交叉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接漏措施。 6.2.11 与油罐相连通的进油管、通气管横管,以及油气回收管,均应坡向油罐,其坡度不应小 于2‰。 6.2.12 油品管道系统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0.6MPa。 6.2.13埋地工艺管道外表面的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 工程设计规范》SY 0007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不低于加强级的防腐绝缘保护层。 6.2.14 油罐通气管的设置,除应符合5.0.8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分开设置。 2. 管口应高出地面4m及以上。 3. 沿建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管口,应高出建筑物的顶面1.5m及以上。 4. 当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时,通气管管口与围墙的距离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小于2m。 5. 通气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 6. 通气管管口应安装阻火器, 7. 当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和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时,汽油通气管管口尚应安装机械呼吸阀 。呼吸阀的工作压力宜按表6.3.14确定。 |表6.3.14 机械呼吸阀的 |工作压力 | |工作压力(Pa) | | | |正压 |负压 | |设计|仅卸油采用密闭油气 |2000~3|200~500 | |使用|回收系统 |000 | | |状态| | | | | |卸油和加油均采用油 | |1500~2000 | | |气回收系统 | | | 7 液化石油气加气工艺及设施 7.1 液化石油气质量和储罐 7.1.1 汽车用液化石油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汽车用液化石油气》SY 7548的有关规定。 7.1.2 加气站内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储罐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150、《钢制卧式容器》JB4731和《压力容 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 2. 储罐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1.77MPa。 3. 储罐的出液管道端口接管位置,应按选择的充装泵要求确定。进液管道和液相回流管道 直接入储罐内的气相空间。 7.1.3 储罐首级关闭阀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储罐的进液管、液相回流管和气相回流管上应设止回阀。 2 出液管和卸车用的气相平衡管上宜设过流阀。 3 止回阀和过流阀宜设在储罐内。 7.1.4 储罐的管路系统和附属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路系统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2.5MPa。 2. 储罐必须设置全启封闭式弹簧安全阀。安全阀与储罐之间的管道上应装设切断阀。地上 储罐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储罐操作平台2m及以上,且应高出地面5m及以上。地下储罐的放 散管口应高出地面2.5m及以上。放散管管口应设有防雨罩。 3. 在储罐外的排污管上应设两道切断阀,阀间宜设排污箱。在寒冷和严寒地区,从储罐底 部引出的排污管的根部管道应加装伴热或保温装置。 4. 对储罐内未设置控制阀门的出液管道和排污管道,应在罐的第一道法兰处配备堵漏装置 。 5. 储罐应设置检修用的放散管,其公称直径不应小于40mm,并宜与安全阀接管共用一个开 孔, 6. 过流阀的关闭流量宜为最大工作流量的1.6~1.8倍。 7.1.5 液化石油气罐测量仪表的设置应符台下列规定: 1. 储罐必须设置就地指示的液位计、压力表和温度计以及液位上、下限报警装置。 2. 储罐宜设置液位上限限位控制和压力上限报警装置。 3. 在一、二级站内,储罐液位和压力的测量宜设远传二次仪表。 7.1.6 液化石油气罐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在加油加气合建站和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气站, 液化石油气罐应埋地设置,且不宜布置在车行道下。 7.1.7 埋地液化石油气罐采用的罐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罐池应采取防渗措施,池内应用中性细沙或沙包填实。顶的覆盖厚度(含盖板)不应小于 0.5m,周边填充厚度不应小于0.9m。 2. 池底一侧应没排水沟,池底面坡度宜为3‰。抽水井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7.1.8 直接覆土埋设在地下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罐顶的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5m 罐周围应回填中性细沙,其厚度不应小于0.5m。 7.1.9 液化石油气储罐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并应限制基础沉降。储罐应坡向排污端.坡度 应为3‰~5‰。当储罐受地下水或雨水作用有上浮的可能时.应采取防止储罐上浮的措施。 7.1.10 埋地液化石油气罐外表面的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 设计规范》SY 0007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最高级别防腐绝缘保护层。此外,还应采取阴极保护措施。 在液化石油气罐引出管的阀门后,应安装绝缘法兰。 7.2 泵和压缩机 7.2.1 液化石油气卸车宜选用卸车泵;液化石油气罐从容积大于20m3时、卸车可选用液化石油 气压缩机:液化石油气罐总容积小于或等于45m3 时,可由液化石油气槽车上的卸车泵卸车,槽车上的卸车泵宜由站内供电。 7.2.2 向燃气汽车加气应选用充装泵。充装泵的计算流量应依据其所供应的加气枪数量确定。 7.2.3 加气站内所设的卸车泵流量不宜小于300L/min。 7.2.4 设置在地面上的泵和压缩机,应设置防晒罩棚或泵房(压缩机间)。 储罐的出液管设置在罐体底部时、充装泵的管路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泵的进、出口宜安装长度不小于0.3m挠性管或采取其它防震措施。 2. 从储罐引至泵进口的液相管道,应坡向泵的进口。且不得有窝存气体的地方。 3. 在泵的出口管路上应安装回流阀、止回阀和压力表。 7.2.6 储罐的出液管设在罐体顶部时,抽吸束的管路系统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7.2.5条第1款 、第3款的规定。 7.2.7 潜液泵的管路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第7.2.5条第3款规定外、并宜在安装潜液泵的 筒体下部设置切断阀和过流阀。切断阀应能在罐顶操作。 7.2.8 潜液泵宜设超温自动停泵保护装置。电机运行温度至45℃时,应自功切断电源。 7.2.9 液化石油气压缩机进、出口管道阀门及附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门管道应设过滤器。 2. 出口管道应设止问阀和安全阀。 3. 进口管道和储罐的气相之间应设旁通阀。 7.3 液化石油气加气机 7.3.1 加气机不得设在室内。 7.3.2 加气机数量应根据加气汽车数量确定。每辆汽车加气时间可按3—5min计算。 7.3.3 加气机应具有充装和计量功能,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气系统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2.5MPa。 2. 加气枪的流量不应大于60L/min。 3. 加气软管上应设拉断阎,其分离拉力宜为400一600N。 4. 加气机的计量精度不应低于1.0级。 5. 加气枪上的加气嘴应与汽车受气口配套。加气嘴应配置自密封阀,其卸开连接后的液体 泄漏量不应大于5mL。 7.3.4 加气机的液相管道上宜设事故切断阀或过流阀。事故切断阀和过流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加气机被撞时,设置的事故切断阀应能自行关闭。 2. 过流阀关闭流量宜为最大流量的1.6~1.8倍。 3. 事故切断阀或过流阀与充装泵连接的管道必须牢固,当加气机被撞时,该管道系统不得 受损坏。 7.3.5 加气机附近应设防撞柱(栏)。 7.4 液化石油气管道及其组成件 7.4.1 液化石油气管道应选用10号、20号钢或具有同等性能材料的无缝钢管,其技术性能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 8163的规定。管件应与管道材质相同。 7.4.2 管道上的阀门及其他金属配件的材质应为碳素钢。 7.4.3 液化石油气管道、管件以及液化石油气管道上的阀门和其它配件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2. 5MPa。 7.4.4 管道与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 7.4.5 管道与储罐、容器、设备及阀门的连接宜采用法兰连接。 7.4.6 管道系统上的胶管应采用耐液化石油气腐蚀的钢丝细线高压胶管,压力等级不应小于6. 4MPa。 7.4.7 液化石油气管道且埋地敷设。当需要管沟敷设时,管沟应采用中性沙子填实。 7.4.8 埋地管道应埋设在土壤冰冻线以下.旦覆土厚度(管顶至路面)不得小于0.8m。穿越车行 道处,宜加设套管。 7.4.9 埋地管道防腐设计应符台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0007 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最高级别防腐绝缘保护层。 7.4.10 液态液化石油气在管道中的流速,泵前不宜大于1.2m/s。泵后不应大于3m/s;气态液化 石油气在管道中的流速不宜大于12m/s。 7.5 紧急切断系统 7.5.1 加气站和加油加气合建站应设置紧急切断系统。该系统应能在事故状态下迅速关闭重要 的液化石油气管道阀门和切断液化石油气泵、压缩机的电源。液化石油气泵和压缩机应 采用人工复位供电。 7.5.2 液化石油气罐的出液管道和连接槽车的液相管道上应设紧急切断阀。 7.5.3 紧急切断阀宜为气动阀。 7.5.4 紧急切断阀以及液化石油气泵和压缩机电源,应能由手动启动的遥控切断系统操纵关闭 。 7.5.5 紧急切断系统至少应能在以下位置启动: 1 距卸车点5m以内。 2 在加气机附近丁作人员容易接近的位置。 3 在控制事或值班室内。 7.5.6 紧急切断系统应只能手动复位。 7.6 槽车卸车点 7.6.1 连接槽车的液相管道和气相管道上应设拉断阀。 7.6.2 拉断阀的分离拉力宜为400~600N。全关阀与接头的距离应大于0.2m。 7.6.3 在液化石油气罐或卸车泵的进口管道上应设过滤器。过滤滤网的流通面积不应小于管道 截面积的5倍,且能阻止粒度大于0.2mm的固体杂质通过。 8 压缩天然气加气工艺及设施 8.1 天然气的质量、调压、计量、脱硫和脱水 8.1.1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进站天然气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天然气》GB17820中规定的 类气质标准和压缩机运行要求的有关规定。增压后进入储气装置及出站的压缩大然气的 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车用压缩天然气》GB 18047的规定。 进站天然气需脱硫处理时,脱硫装置应设在压缩机前。脱硫装置应设双塔。当进站天然 气需脱水处理时,脱水可在天然气增压前、增压中或增压后进行。脱水装置设双塔。 天然气进站管道上宜设置调压装置。 8.1.3天然气进站管道上应设计量装置,计量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天然气流量采用标准孔板计量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天然气流量的标准孔板计量方法 》SY/T6143中的有关规定,其流量计量系统不确定度,不应低于1.5级。 2 体积流量计量的基准状态为:压力101.325kPa;温度20℃。 8.1.4 加气站内的设备及管道,凡经增压、输送、储存需显示压力的地方,均应设压力测点, 并应设供压力表拆卸时高压气体泄压的安全泄气孔。压力表量程范围应为2倍工作压力, 压力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1.5级。 8.2天然气增压 8.2.1 天然气压缩机的选型和台数应根据加气进、出站天然气压力,总加气能力和加气的工作 特征确定。 加气母站宜设一台备用压缩机.加气子站宜设一台小型倒气用压缩机。 8.2.2 压缩机动力机宜选用电动机,也可选用天然气发功机。 8.2.3 压缩机前应设缓冲罐。 8.2.4 设置压缩机组的吸气、排气和泄气管道时,应避免管道的振动对建、构筑物造成有害影 响。 8.2.5 天然气压缩机宜单排布置,压缩机房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宜小于2m。 8.2.6 压缩机组的远行管理宜采用计算机集中抑制。 8.2.7 压缩机组运行的安全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压缩机出口与第一个截断阀之间应设安全阀,安全阀的泄放能力不应小于压缩机的安全 泄放量。 2. 压缩机进、出口应设高、低压报警和高压越限停机装置。 3. 压缩机组的冷却系统应设温度报警及停车装置。 4. 压缩机组的润滑油系统应设低压报警及停机装置。 8.2.8 压缩机的卸载排气不得对外放散。回收购天然气可输至压缩机进口缓冲罐。 8.2.9 压缩机排出的冷凝液应集中处理。 8.3 压缩天然气的储存 8.3.1 加气站内压缩天然气的储气设施宜选用储气瓶或储气井。 8.3.2 储气设施的工作压力应为25MPn,其设计温度应满足环境温度要求。 8.3.3 储气瓶应选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产品。 8.3.4 加气站宜选用同一种规格型号的大容积储气瓶。当选用小容积储气瓶时,每组储气瓶的 总容积不宜大干4m,且瓶数不宜大于60个。 8.3.5 加气站内的储气瓶宜按运行压力分高、中、低二级设置,各级瓶组应自成系统。 8.3.6 小容积储气瓶应固定在独立支架上,宜卧式存放。卧式瓶组限宽为1个储气瓶的长度,限 高1.6m,限长5.5m。同组储气瓶之间净距不应小于0.03m,储气瓶组间距不应小于1. 5m。 8.3.7 储气井的设计、建造和检验应符台国家现行标准《高压气地下储气井》SY/T6535的有关规 定。储气井的建造应出具有天然气钻井资质的单位进行。 8.3.8 储气瓶组或储气井与站内汽车通道相邻一侧,应设安全防撞拦或采取其它防撞措施。 8.3.9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也可采用撬装式储气加气设备。 8.4 压缩天然气加气机 8.4.1 加气机不得设在室内。 8.4.2 加气机的数量应根据加气汽车数量、每辆汽车加气时间4~6min计算确定。 8.4.3 加气机应具有充装与计量功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气机额定工作压力应为20MPa。 2 加气机加气流量不应大于0.25m3/min(工作状态)。 3 加气机应设安全限压装置。 4 加气机计量准确度不应低于1.0级。 5 加气量计量应立方米为计量单位。最小分度值应为0.1m3。 6 加气量计量应进行压力、温度校正,并换算成基准状态(压力101.325kPa,温度20℃)下 的数值。 7 在寒冷地区应选用适合当地环境温度条件的加气机。 8 加气机的进气管道上宜设置防撞事故自动切断阀。 8.4.4 加气机的加气软管上应设拉断阀。 8.4.5 加气软管上的拉断阀、加气软管及软管接头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拉断阀在外力作用下分开后,两端应自行密封。当加气软管内的天然气工作压力为20MP a时,拉断阀的分离拉力范围宜为400~600N。 2. 加气软管及软管接头应选用具有抗腐蚀性能的材料。 8.4.6 加气机附近应设防撞柱(栏)。 8.5 加气工艺设施的安全保护 8.5.1 天然气进站管道上应设紧急截断阀。手动紧急截断阀的位置应便于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切 断气源。 8.5.2 储气瓶组(储气井)进气总管上应设安全阀及紧急放散管、压力表及超压报警器。每个储 气瓶(井)出口应设截止阀。 8.5.3储气瓶组(储气井)与加气枪之间应设储气瓶组(储气井)截断阀、主截断阀、紧总 截断阀和加气截断阀(图8.5.3)。 8.5.4 加气站内缓冲罐、压缩机出口、储气瓶组应设置安全阀。安全阀的设置应符台《压力容器 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安全阀的定压P0除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P≤1.8MPa时,P0=P+0.18MPa。 2 当1.8MPa<P≤4.0MPa时,P0=1.1P 3 当4.0MPa<P≤8.0MPa时,P0=P+0.4MPa 当8.0MPa<P≤25.0MPa时,P0=1.05P。 注:P——设备最高操作压力。 8.5.5 加气站内的天然气管道和储气瓶组应设置泄压保护装置,泄压保护装置应采取防塞和防 冻措施。泄放气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次泄放量大于500m3(基准状态)的高压气体应通过放散管迅速排放。 2 一次泄放置大于2m3(基准状态),泄放次数平均每小时2—3次以上的操作排放,应设置专 用回收罐。 3 一次泄放量小于2m3(基准状态)的气体可排人大气。 8.5.6 加气站的天然气放散管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同压力级别系统的放散管宜分别设置。 2 放散曾管口应高出设备平台2m及以上,且应高出所在地面5m及以上。 8.6 压缩天然气管道及其组成件 8.6.1 增压前的天然气管道应选用无缝钢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 8163的有关规定。增压后的天然气管道应选用高压无缝钢管,并应符台现行国家标准《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5310或《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的有关规定。 8.6.2 加气站内的所有设备、阀门、管道、管件的设计压力应比最大工作压力高10%且在任何 情况下不应低于安全阀的定压。 8.6.3 加气站内与压缩天然气接触的所有设备、管道、管件、阀门、法兰、垫片等的材质应与 天然气介质相适应。 8.6.4 增压前的天然气管道宜埋地敷设,其管顶距地面不应小于0.5m。冰冻地区宜敷设在冰冻 线以下。 8.6.5 加气站内室外高压管宜埋地敷设。若采用低架敷设,其管底距地面不应小于0.3m。管道 跨越道路时,管底距地面净距不应小于4.5m。室内管道宜采用管沟敷设,管沟应用干沙 填充,并设活门及通风孔。 8.6.6 埋地管道防腐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0007 的有关规定,并应采用最高级别防腐绝缘保护层。 9 消防设施及给排水 9.0.1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应设消防给水系统。 9.0.2 加油站、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加油和压缩天然气加气合建站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 9.0.3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的消防给水应利用城市或企业已建的 给水系统。今已有的给水系统不能满足消防给水的要求时,应自建消防给水系统。 9.0.4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的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宜和消防给水 管道合并设置,且当生产、生活用水达到最大小时用水量时仍应保证消防用水量。液化 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的消防水量应按固定式冷却水量和移动水 量之和计算。 9.0.5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的消防给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地上储罐的加气站,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总容积超过50m3或单罐容 积超过20m3的储罐还应设置 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其给水强度不应小于0.15L/m2•s,着火罐的给水范围按其全 部表面积计算,距着火罐直径与长度之和0.75倍范围内的相邻储罐的给水范围按其表面 积的一半计算。 2 采用埋地储罐的加气站,一级站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15L/s;二、三级站消火栓 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10L/s。 3 液化石油气罐地上布置时,连续给水时间不应小于3h;液化石油气罐埋地敷设时,连续 给水时间不应小于1h。 9.0.6 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的消防给水设计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消火栓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15L/s。 2 连续消防给水时间不应小于1h。 9.0.7 消防水泵宜设2台。当设2台消防水泵时,可不设备用泵。当计算消防用水量超过35L/s时 ,消防水泵应设双动力源。 9.0.8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利用城市消防给水管道时,室外消火 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距离宜为30~50m。三级站的液化石油气罐距市政消火栓不大于80 m,且市政消火栓给水压力大于0.2MPa时,可不设室外消火栓。 9.0.9 固定式消防喷淋冷却水的喷头出口处给水压力不应小于0.2MPa,移动式消防水枪出口处 给水压力不应小于0.25MPa,并应采用多功能水枪。 9.0.10加油加气站的灭火器材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2台加气机应设置不少于1只8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或2只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加气 机不足2台按2台计算。 2每2台加油机应设置不少于1只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1只泡沫灭火器;加油机不足2台 按2台计算。 3地上储罐应设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2个。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 别设置。 4地下储罐应设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1个。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 别设置。 5泵、压缩机操作间(棚)应按建筑面积每50m2设8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1只,总数不应少于 2只。 6一、二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5块,沙子2m3;三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2块,沙子2m3。 加油加气合建站按同级别的加油站配置灭火毯和沙子。 7其余建筑的灭火器材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l40的规定 。 9.0.11 加油加气站设置的水冷式压缩机系统的压缩机冷却水供给,应符合压缩机的水量、水质 要求,且宜循环使用。 9.0.12 加油加气站的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站内地面雨水可散流排出站外。当雨水有明沟排到站外时,在排出围墙之前,应设置水 封装置。 2 加油站、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或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的排出建筑物或围墙的污水 ,在建筑物墙外或围墙内应分别设水封井。水封井的水封高度不应小于0.25m;水封井 应设沉泥段,沉泥段高度不应小于0.25m。 3 清洗油罐的污水应集中收集处理,不应直接进入排水管道。液化石油气罐的排污(排水) 应采用活动式回收桶集中收集处理,严禁自接接入排水管道。 4 排出站外的污水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污水排放标准。 10 电气装置 10.1 供 配 电 10.1.1 加油加气站的供电负荷等级可为三级。加气站及加油加气合建站的信息系统应设不间断 供电电源。 10.1.2 加油站、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的供电电源宜采用电压为38 0/220V的外接电源;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加油和压缩大然气加气合建站的供电电源宜采 用电压力6/10kV的外接电源。加油加气站的供电系统应设独立的计量装置。 10.1.3 一、二级加油站、加气站及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消防泵房、罩棚、营业室、液化石油气泵 房、压缩机间等处,均应设事故照明。 10.1.4 当引用外电源有困难时,加油加气站可设置小型内燃发电机组。内燃机的排烟管口,应 安装阻火器。排烟管口至各爆炸危防区域边界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烟口高出地面4.5m以下时不应小于5m。 2 排烟口高出地面4.5m及以上时不应小于3m。 10.1.5 低压配电装置可设在加油加气站的站房内。 10.1.6 加油加气站的电力线路宜采用电缆并直埋敷设。电缆穿 越行车道部分.应穿钢管保护。 10.1.7 当采用电缆沟敷设电缆时,电缆沟内必须充沙填实。电缆不得与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 然气管道、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沟内。 10.1.8 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范围划分应按附录B确定。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 选型、安装、电力线路敷设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 规范》GB 50058的规定。 10.1.9 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以外的站房、罩棚等建筑物内的照明灯具,可选用非防爆型 ,坦罩棚下的灯具应选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44级的节能型照明灯具。 10.2 防 雷 10.2.1 油罐、液化石油气罐和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 10.2.2 加油加气站的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 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当各自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油罐、液化石油气罐和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的防雷接地装 置的接地电阻、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和保护钢管两端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地上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始、末端和分支处 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10.2.3当液化石油气罐的阴极防腐采取下述措施的,可不再单独设置防雷和防静电接 地装置。 液化石油气罐采用牺牲阳极法进行阴极防腐时。牺牲阳极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阳极 与储罐的铜芯连线横截而不应小于16mm2;液化石油气罐采用强制电流法进行阴极防腐时 ,接地电极必须用锌棒或镁锌复合棒,接地电阻不应大干10Ω,接地点极与储罐的铜芯连 线横截面不应小于16mm2。 10.2.4 埋地油罐、液化石油气罐应与露出地面的工艺管道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10.2.5 当加油加气站的站房和罩棚需要防直击雷时,应采用进雷带(网)保护。 10.2.6 加油加气站的信息系统应采用铠装电线或导线穿钢管配线。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保 护钢管两端均应接地。 10.2.7 加油加气站信息系统的配电线路首、末端与电子器件连接时,应装设与电子器件耐压水 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 10.2.8 380/220V供配电系统宜采用TN- S系统,供电系统的电缆金属外皮或电缆金属保护管两端均应接地,在供配电系统的电源 端应安装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 10.3 防 静 电 10.3.1 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的始、末端和分支处应设防静电和防 感应雷的联合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10.3.2 加油加气站的汽油罐车和液化石油气罐车卸车场地,应设罐车卸车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 置,并宜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 10.3.3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上的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应用 金属线跨接。当法兰的连接螺栓不少于5根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10.3.4 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10 .4 报警系统 10.4.1 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10.4.2 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压缩天然气储气瓶间(棚)、液化石油 气或天然气泵和压缩机房(棚)等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 10.4.3 可燃气体检测器报警(高限)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可燃气体爆炸下限浓度(V%)值的25%。 10.4.4 报警器宜集中设置在控制室或值班室内。 10.4.5 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报警器的选用和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 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 3063的有关规定。 11 采暖通风、建筑物、绿化 11.1 采暖通风 11.1.1 加油加气站内各类房间的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应符合表11.1.1的规定。 表11.1.1 各类房间的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房间名称 |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 |(℃) | |泵房、压缩机房、调压器间、消防 |5 | |器材间、发电间 | | |消防水泵房、卫生间 |12 | |营业室、仪表控制室、办公室、值 |16-18 | |班休息室 | | 11.1.2 加油加气站的采暖应首先利用城市、小区或邻近单位的热源。当无上述条件,需要在加 油加气站内设置独立的锅炉房时.宜选用小型燃气(油)热水锅炉,也可采用具有防爆性 能的电热水器采暖。当仅向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的站房供暖时,小型热水锅炉、热水器 宜设在站房内。 11.1.3设置在站房内的热水锅炉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锅炉间应设耐火极限小低于3h的隔墙与其它房间隔开。 2 锅炉间的门窗不宜直接朝向加油机、加气机,卸油点、卸气点及通气管管口、放散管管 口。 3 锅炉宜选用额定供热量不大干l40kW的小型锅炉。 4 当采用燃煤锅炉时,宜选用具有除尘功能的自然通风型锅炉。5 锅炉烟囱出口应高出屋顶2m及以上、且应采取防止火星外逸的有效措施。 6 当采用燃气热水器采暖时,热水器应设有排烟系统和熄火保护等安全装置。 11.1.4 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房间应采取通风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强制通风时,通风设备的通风能力在工艺设备工作期间应按每小时换气15次计算, 在工艺设备非工作期间应按每小时换气5次计算。 2.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口总面积不应小于300cm2/m2(地面),通风口不应少于2个, 且应靠近可燃气体积聚的部位设置。 11.1.5 加油加气站室内外采暖管道宜直埋敷设,当采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应充沙填实,进出建 筑物处应采取隔断措施。 11.2 建 筑 物 11.2.1 加油加气站内的站房及其它附属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罩棚顶棚的承重构 件为钢结构时,其耐火极限可为0.25h,顶棚其它部分不得采用燃烧体建造。 11.2.2 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内建筑物的门、窗应向外开。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应按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l6的有关规定,采取泄压措施。 11.2.3 当液化石油气加气站采用地下储罐池时,罐池底和侧壁应采取防渗漏措施。地上储耀的 支座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支座,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5h。 11.2.4 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房间的地坪应采用不发火花地面。 11.2.5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储气瓶(储气井)间宜采用开敞式或半开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 构。屋面应采用非燃烧轻质材料制作。 11.2.6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储气瓶组(储气井)与压缩机、调压器间、变配电间相邻布置,其间 距不能满足本规范表5.0.9的要求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图防火隔墙隔开。隔墙顶部应比 储气瓶组(储气井)顶部高1m及以上,隔墙长度应为储气瓶组(储气井)总长,并在两端各 加2m及以上,隔墙厚度不应小于0.2m。 11.2.7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压缩机房宜采用单层开敞式或半开敞式建筑,净高不宜低于4m;屋 顶应为非燃烧材料的轻型结构。 11.2.8 当压缩机房与值班室、仪表间相邻时,应设具行隔声性能的隔墙,隔墙上应设隔声观察 窗。 11.2.9 站房可由办公室、值班室、营业室、控制室和小商品(限于食品、饮料、润滑油、汽车配 件等)便利店等织成。 11.2.10 加油加气站内不得建经营性的住宿、餐饮和娱乐等设施。 11.3 绿 化 11.3.1 加油加气站内可种植草坪、设置花坛,但不得种植油性植物。 11.3.2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内不应种植树木和易造成可燃气体积聚的其它植物。 12 工程施工 12.1 一般规定 12.1.1 承建加油加气站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有建筑企业三级及以上资质。承建天然气加气 站高压气地下储气井建造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石油天然气行业相应钻井资质。 12.1.2 承建加油加气站安装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级别的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相应级别 的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或安装许可证。承建防爆电气设备安装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项 目的资格证书。 12.1.3 焊接压力管道的焊工,应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进行考试,取 得焊工合格证。 ]2.1.4 无损检测人员应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 格。 12.1.5 加油加气站工程施工应按工程设计文件及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 如需修改设计或材料代用,应有原设计单位变更设计的书面文件或经原设计单位同意的 设计变更书面文件。 12.1.6 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方案,并在施工前进行设计交底和技术文底。施工方案宜包括下列 内容: ——工程概况; ——施工部署; ——施工进度计划; ——资源配置计划; ——主要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 ——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 ——施工平面布置, ——施工记录。 12.1.7 施工用设备、检测设备性能应可靠,计量器具应在有效检定期内。 12.1.8 加油加气站施工应做好施工记录,其中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应有建设或监理单位代表确认 签字。 12.1.9 当在敷设有地下管道、线缆的地段进行土石方作业时,应采取安全施工措施。 12.1.10 施工中的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的 有关规定执行。 12.2 材料和设备检验 12.2.1 材料和设备的规格、型号、材质、质量应符合设计及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12.2.2 材料和设备(包括工艺设备和电气仪表设备,以下同)必须是有生产许可证的专业制造厂 生产.应具有有效的质量证明文件。其质量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合格 的产品不得使用。 1 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材料标准代号; ——材料牌号、规格、型号; ——生产批号; ——生产中位名称; ——检验印鉴标志。 2 压力容器应具有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的“压力容器产品质量证明书”。 3 天然气高压储气瓶应具有符合《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的产品质量证明书。 4 防爆电器设备质量认明书应符合《持种设备质量监督和文全监察规定》的要求。 5 其它设备质量证明文件应有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内容。 6 引进的设备尚应有商检部门出具的进口设备商检合格证。 12.2.3 非标设备与现场制作设备应按设计和国家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12.2.4 计量仪器应在计量鉴定合格有效期内。 12.2.5 设备的开箱检验,应由有关人员参加,按照装箱清单进行下列检查。 1.核对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包装箱号、箱数并检查包装状况。 2 检变随机技术资料及专用工具。 3 对主机、附属设备及零、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并核实零、部件酌品种、规格、数量等。 4 检验后应提交有签证的检验记录。 12.2.6 可燃介质管道的组成件应有产品标实.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 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的规定进行检验。 12.2.7 设计文件及其它有关规定要求复验的材料,应进行复验。 12.2.8 油罐或液化石油气罐或压缩天然气储气瓶(含瓶口阀)在安装前边应进行下列检查: 1 油罐应进行压力以验,试验介质应为温度不低于5℃的洁净水,试验压力应为0.1MPa。升 压至0.1MPa后、应停压10min然后降至0.08MPa,再停压30min,不降压、无泄露和无变 形为合格。若油罐在制造厂已进行压力试验并有压力试验合格报告,则施工现场可不进 行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后,应及时排除罐内积水。罐内不得有油和焊渣等污物。 2 对已在制造厂完成压力试验且有完备的证明文件的压力容器,安装前可不进行压力试验 ,否则应按现行国家标淮《钢制压力容器》GB150的规定进行压力试验。 3 液化石油气罐内不得有水、油和焊渣等污物。 4 压缩天然气储气瓶号应与产品质量证明书和质量监督检验证书相一致。瓶内不得有水、 油和污物。 12.2.9 管道及其组成件在施上安装前还应进行下列检查: 1 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折皱、重皮等缺陷; 2)不得有超过壁厚负偏差的腐蚀和凹陷。 2 可燃介质系统上使用的法兰、螺栓和螺母,其表面硬度、精度、光洁度和机械性能等技 术要求应符合设计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2.10 可燃介质管道上的阀门在安装前应按国家现行《石油化工钢制通用阀门选用、检验及验收 》SH 3064的要求逐个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插、验收: 1 试验合格的阀门应及时排尽内部积水,并吹干。密封面和阀杆等处应涂防锈油。强度试 验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使用。严密性试验不合格的产品,必须解体检查;解体复检仍然 不合格的产品,不得采用。 2 解体检查的阀门,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阀座与阀体应结合牢固; 2. 阀芯与阀座应结合良好; 3. 阀杆与阀芯的联接应灵活、可靠; 4. 阀杆不得有弯曲和锈蚀,阀杆与填料压盖配合合适,螺纹不得有缺陷; 5. 压盖与阀体应接合良好,压盖螺栓应留有调节余量; 6. 垫片、填料、螺栓等应齐全,且不得有缺陷。 3 阀门的操作机构应进行清洗检查,操作应灵活可靠,不得有卡涩现象。 12.2.11 当材料和设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使用: 1 质量证明文件数据不全或对其数据有异议。 2 实物标识与质置证明文件标识不符。 3 要求复验的材料未进行复验或复验后不合格。 12.3 土建工程 12.3.1 工程测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的规定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对平面控 制桩、水准点等测量成果进行检查和复测,并对水准点和标桩采取保护措施。 12.3.2 进行场地平整和土方开挖回填作业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或地下水流入作业区。排 水出口设置在远离建筑物的低洼地点,并保证排水畅通。排水暗沟的出水口处应有防止 冻结的措施。临时排水设施应待地下工程土方回填完毕后方可拆除。 12.3.3 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根据工程地质资料、挖方量、现场条件采取降低地下水 位的措施,防止周围建、构筑物产生附加沉降。 12.3.4 当设计无要求时,场地平土应向排水沟方向成不小于2 ‰的坡度。 12.3.5 土石方工程施工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1的相天规定。 12.3.6 混凝土设备基础模板、钢筋和混凝土工程施工除执行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设备混凝土 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 3510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拆除模板时基础混凝土达到的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40%, 2.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为土10mm。 3. 设备基础的工程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混凝土不得有裂缝、蜂窝、露筋等缺陷; 2)基础周围土方应夯实、整平, 3)螺栓应无损坏、腐蚀,螺栓预留孔和预留洞中的积水、杂物应清理干净。 4)设备基础应标出轴线和标高,基础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3.6的规定: 5)由多个独立基础组成的设备基础,各个基础间的轴线、标高等的允许偏差应按表12. 3.6的要求检查。 表12.3.6 块体式设备基础的允许偏差(mm) |项次 |项目 |允许偏 | | | |差 | |1 |轴线位置 |20 | |2 |不同平面的标高(不计表面灌浆层厚度) |0 | | | |-20 | |3 |平面外形尺寸 |±20 | | |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0 | | | |-20 | | |凹穴平面尺寸 |+20 | | | |0 | |4 |平面度(包括地坪 |每米 |5 | | |上需安装设备部分| | | | |) | | | | | |全长 |10 | |5 |侧面垂直高度 |每米 |5 | | | |全高 |10 | |6 |预埋地脚螺栓 |标高(顶端) |+10 | | | | |0 | | | |中心踞(在根部和顶部 |±2 | | | |两处测量) | | |7 |地脚螺栓预留孔 |中心线位置 |10 | | | |深度 |+20 | | | | |0 | | | |孔中心线铅垂度 |10 | 4 基础交付设备安装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 5 当对设备基础有沉降量要求时,应在找正、找平及底座二次灌浆完成并达到规定强度后 ,按下列程序进行沉降观测,以基础均匀沉降且6d内沉降量不大于12mm为合格: 设置观测基准点和液位观测标识; 按设备容积的1/3分期注水,每期稳定时间不得少于 12h: 设备充满水后,观测时间不得少于6d。 12.3.7 站房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的基础、构造柱、圈梁、模板、钢筋、混凝土等施工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 12.3.8 防渗混凝土的施上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的规定。 12.3.9站房及其它附属建筑物的砖石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 50203的规定。 12.3.10 站房及其它附属建筑物的屋面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 50207的规定。 12.3.11 站房及其它附属建筑物的地面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GB 50209的规定。 12.3.12 站房及其它附属建筑物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的规定。 12.3.13 钢结构的制作、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规定。 12.3.14 网架结构的制作、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网架结构设计增施工规程》JGJ 7的规定。 12.3.15站区建筑物的采暖和给排水施工应符合现行过家标准《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GB50242的规定。 12.3.16 建筑物和钢结构防火涂层的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12.3.17 站区地面、道路工种施工应执行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竖向布置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SH3529的规定,并按下列工序进行控制,上道工序未经检查验收合格,下道工序 不得施工。 1 地基土回填夯实。 2 垫层铺设。 3 面层施工。 12.4 工艺设备安装 12.4.1 加油加气站工程所用的静设备(包括储罐、塔器,以下同)宜在制造厂整体制造。 12.4.2设备采用平垫铁或斜垫铁找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斜垫铁应成对使用,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全长的3/4,各斜垫铁中心线的相互偏斜角不应大 于3。 每组垫铁不超过4块,垫铁组高度宜为30~50mm。 每组垫铁均应放置平稳,设备找正后,各组垫铁均应被紧,各块垫铁互相焊牢。 垫铁露出设备支座外缘宜为10~20mm,垫铁组伸人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 每个地脚螺栓近旁应至少有一组垫铁。 静设备安装找正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2.4.3的规定: 表12.4.3 设备安装允许偏差(mm) |检查项目 |偏差值 | |中心线位置 |5 | |标 高 |±5 | |储罐水平度 |轴向 |L/1000 | | |径向 |2D/1000 | |塔器垂直度 |H/1000 | |塔器方位(沿底座环圆周测量) |10 | |注:D为静设备外径;L为卧式储罐的长度; H为 | |立式塔器高度。 | 12.4.4 油罐和液化石油气罐安装就位后,应按本规范第12.3.6条第5款的规定进行注水沉降。 12.4.5 静设备封几前应清除内部的泥砂和杂物,经检验人员检查确认后方可封闭。 12.4.6 天然气储气瓶组的安装应执行设计文件的规定。 12.4.7 天然气高压储气井的建造及验收应执行国家现行标准《高压气地下储气井》SY/T6535的规 定。 12.4.8 加油机、加气机安装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装前应对设备基础位置和几何尺寸进行复检,对于成排(行)的加油机,应划定共同的 安装基准线,其平面位置允许偏差应为2mm、标高允许偏差应为 1mm。 加油机、加气机的附属管线从基础的管线坑引出后,管线坑应用黄沙填满。 安装完毕,应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预通电,进行整机的试机工作。在初次上电前 应再次检查确认下列事项符合要求: 1)电源线巳连接好; 2)管道上各接口已按设计要求连接完毕; 3)管道内污物已消除。 加气枪应进行加气充状泄漏测试,测试压力宜以最大工作压力进行。测试不得少于3次。 5 试机时禁止以水代油(气)试验整机。 12.4.9 压缩机与泵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5的规定。 12.4.10 压缩机在空气负荷试运转中,应进行下列各项检查和记录: 1 润滑油的压力、温度和各部位的供油情况。 2 各级吸、排气的温度和压力。 3 各级进、排水的温度、压力和冷却水的供应情况。 4 各级吸、排气阀的工作应无异常现象。 5 运功部件应无异常响声。 6 连接部位应无漏气、漏油或漏水现象。 7 连接部位应无松动现象。 8 气量调节装置应灵敏。 9 主轴承、滑道、填函等主要摩擦部位的温度。 10 电动机的电流、电压、温升。 11 自动控制装置应灵敏、可靠。 12.4.11 压缩机空气负荷试运转后,应清洗油过滤器并更换润滑油。 12.5 管道工程 12.5.1 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可燃介质管道工程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剧毒 、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的规定。 12.5.2 与储罐连接的管道安装.必须在储罐安装就位经注水沉降稳定后进行。 12.5.3 可燃介质管道焊缝外观应成型良好,宽度以每道盖过坡口2mm为宜,焊接接头表面质量应 符台下列要求: 1 不得有裂纹、未熔合、夹渣、飞溅存在。 2 天然气管道焊缝不得有咬肉,其它管道焊缝咬肉深度不应大于0.5mm,连续咬肉长度不 应大于100mm,且焊缝两侧咬肉总长不应大于焊缝全长的10%。 3 焊缝表面不得低于管道表面,焊缝余高不应大干2mm。 12.5.4 可燃介质管道焊接接头无损检测的缺陷等级评定,应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压力容器无损检 测》JB 4730的规定,射线透照质量等级不应低于AB级。可燃介质管道焊缝射线检测Ⅱ级合格。 12.5.5 每名焊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油品管道焊接接头,不得低于10%。 2 液化石油气管道焊接接头,不得低于20%。 3 天然气管道焊接接头,应为100%。 4 固定焊的焊接接头不得少于检测数量的40%,且不少于l个。 12.5.6 可燃介质管道焊接接头抽样检验,若有不合格时,应按该焊工的不合格数加倍检验,若 仍有不合格则应全部检验。不合格焊缝的返修次数不得超过三次。 12.5.7可燃介质管道上流量计孔板上、下游直管的长度应符合设计文件,且此范围内 的焊缝内表面应与管道内表面平齐。 12.5.8 可燃介质管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压力试验。管道系统的压力试验应以洁净水进行 ,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管道系统采用气压试验时,应有经施工单位技术总 负责人批准的安全措施,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15倍。压力试验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 5℃。 12.5.9 压力试验过程中若有泄漏,不得带压处理。缺陷消除后应重新试压。 12.5.10 可燃介质管道系统试压完毕,应及时拆除临时盲板,并恢复原状。 12.5.11 可燃介质管道系统试压合格后,应用清净水或空气进行冲洗或吹扫,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不应安装法兰连接的安全阀、仪表件等,村已焊在管道上的阀门和仪表采取保扩措施。 2 不参与冲洗或吹扫的设备应隔离。 3 吹扫压力不得超过设备和管道系统的设计压力,空气流速不得小于20m/s。 4 水冲洗流速不得小于1.5m/s。 12.5.12 可燃介质管道系统采用水冲洗时,应目测排出口的水色和透明度,以出、人口水色和透 明度一致为合格。 采用空气吹扫时,应在排山口设白色油漆靶检查,以5min内靶上无铁锈及其它杂物颗粒 为合格。经冲洗或吹扫合格的管道,应及时恢复原状。 12.5.13 可燃介质管道系统应以最大工作压力进行严密性试验。试验介质应为压缩空气或氮气。 12.5.14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执行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3533的规定。 12.6 电气仪表施工 12.6.1 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的安装除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盼、柜及二次回 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母带搭接面应处理后搪锡。并均匀涂抹电力复合脂。 2 二次回路接线应紧密、无松动,采用多股软铜线时,线端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线与接线 端子相连。 12.6.2 电缆施工除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缆进入电缆沟和建筑物时应穿保护管。保护管出入电 缆沟和建筑物处的空洞应封闭,保护管口应密封。 2 有防火要求时,在电缆穿过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应进行防火和阻燃处 理,并应采取隔离密封措施。 12.6.3 照明施工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嗲器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 12.6.4 接地装置的施上除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设计文件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敷设 。除接地体外,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 2 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地干线相连接,不得采用串接方式。 12.6.5 设备和管道的静电接地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12.6.6 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的施工除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 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线盒、接线箱等的隔爆面上不应有砂眼、机械伤痕。 2 电缆线路穿过不同危险区域时,交界处的电缆沟内应充砂、填阻火堵料或加设防火隔墙 。保护管两端的管口处应将电缆周围用非燃性纤维堵塞严密,再填塞密封胶泥。 3 钢管与钢管、钢管与电气设备、钢管与钢管附件之间的连接,应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丝 扣处应涂以电力复合脂或导电性防锈脂。 12.6.7 仪表的安装调试除应执行国家现行标准《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SH 352l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仪表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并经调试校验合格。 2 仪表电线电线敷设及接线以前,应进行导通检查与绝缘试验。 3 内浮筒液面计及浮球液面计采用导向管或其它导向装置时,号向管或导向装置应垂直安 装,并应保证导向管内液流畅。 4 安装浮球液位报警器用的法兰与工艺设备之间连接管的长度,应保证浮球能在全量程范 围内自由活动。 5 仪表设备外壳、仪表盘(箱)、接线箱等,当其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有可能接触到危 险电压的裸露金属部件时,均应作保护接地。 6 电缆的屏蔽单端接地宜在控制室一侧接地(见图12.6.7)。电缆现场端的屏蔽层不得露 出保护层外,应与相邻金属体保持绝缘。同一线路屏蔽层应有可靠的电气连续性。 12.7 防腐蚀工程 12.7.1 加油加气站设备和管道的防腐蚀要求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12.7.2 已在车间进行防腐蚀处理的设备和管道,应在现场对其防腐层进行电火花检测,如不合 格,则应在现场重新进行防腐蚀处理。 12.7.3 当埋地设备和管道采用涂料防腐蚀时,应执行国家现行标淮《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防腐蚀 涂料技术规范》SH 3022的规定。当采用其它防腐蚀措施时,应按相应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施工。 12.7.4 当环境温度低于- 25、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75%或在雨、雪环境中,未采取可靠措施,不得进行防腐作业 。 12.7.5 进行防腐蚀施工时,严禁同时进行可能产生明火或电火花的作业。 12.8 交工文件 12.8.1 施工单位按合同规定范围内的工程全部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工程交工验收。 12.8.2 工程交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下列资料: 1 综合部分: 1)交工技术文件说明; 2)开工报告; 3)工程交工证书; 4)设计变更一览表; 5)材料和设备质量证明文件及材料复验报告。 2 建筑工程: 1)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2)地基验槽记录; 3)钢筋检验记录; 4)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 5)混凝土/砂浆试件试验报告; 6)设备基础允许偏差项目检验记录; 7)设备基础沉降记录; 8)钢结构安装记录; 9)钢结构防火层施工记录; 10)防水工程试水记录; 11)填方土料及填土压实试验记录; 12)合格焊工登记表; 13)隐蔽工程记录; 14)防腐工积施工检查记录。 3 安装工程: 1)合格焊工登记表; 2)隐蔽工程记录; 3)防腐工程施工检查记录; 4)防腐绝缘层电火花检测报告; 5)设备开箱检查记录; 6)静设备安装记录; 7)设备清理、检查、封孔记录; 8)机器安装记录; 9)机器单机运行记录; 10)阀门试压记录; 11)安全阀调整试验记录; 12)管道系统安装检查记录; 13)管道系统压力试验和严密性试验记录; 14)管道系统吹扫/冲洗记录; 15)管道系统静电接地记录; 16)电缆敷设和绝缘检查记录; 17)报警系统安装检查记录; 18)接地极、接地电阻、防雷接地安装测定记录; 19)电气照明安装检查记录; 20)防爆电气设备安装检查记录; 21)仪表调试与回路试验记录。 4 竣工图。 附录A 计算间距的起讫点 A.0.1 道路—— 路面边缘。 A.0.2 铁路——铁路中心线。 A.0.3 管道——管子中心线。 A.0.4 储罐——罐外壁。 A.0.5 储气瓶——瓶外壁。 A.0.6 储气井——井管中心。 A.0.7 加油机、加气机—— 中心线。 A.0.8 设备——外缘。 A.0.9 架空电力、通信线路——线路中心线。 A.0.10 埋地电力、通信电缆——电缆中心线。 A.0.11 建筑物、构筑物——外墙轴线。 附录B 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范围划分 B.0.1 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定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 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规定。 B.0.2 汽油和液化石油气设施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以下的坑 或沟应划为1区。 B.0.3 汽油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3): 1 加油机壳体内部空间划为1区。 2 以加油机中心线为中心线,以半径为4.5m(3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油机顶部以上0 .15m半径为3m(1.5m)的平面为顶面的圆台形空间划为2区。 注: 采用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用括号内数字。 B.0.4 油罐车卸汽油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4): 1 油罐车内部的油品表面以上空间划分为0区。 2 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的球形空 间划为1区。 3 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中心,半径为1.5m 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2区。 B.0.5 埋地卧式汽油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B.0.5): 1 罐内部油品表面以上的空间划为0区。 2 人孔(阀)井内部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1.5m (0.7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的球 形空间划为1区。 3 距人孔(阀)井外边缘1.5m以内,自地面算起1m高的圆柱形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 半径为3m(2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 划为2 区。 B.0.6 液化石油气加气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6): 1 加气机内部空间划为1区。 2以加气机中心线为中心线,以半径为5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气机顶部以上0.15m半 径为3m的平面为顶面的圆台形空间划为2区。 B.0.7 理地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7): 1 人孔(阀)井内部空间和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1m的球形中间划为1区。 2 距人孔(阀)井外边缘3m以内,自地面算起2m高的圆柱形空间、以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 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和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 划为2区。 B.0.8 地上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B.0.8): 1 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1m的球形空间划为1区。 2 以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空间、距储罐外壁3m范围内并延至地面的空间、 防火堤内与防火堤等高的空间和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 为2区。 B.0.9 露天或棚内设置的液化石油气泵、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9): 距释放源壳体外缘半径为3m范围内的空间和距释放源壳体 外缘6m范围内,自地面算起0.6m高的中间划为2区。 B.0.10 液化石油气压缩机、泵、法兰、阀门或类似附件的房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 定(图B.0.10): 1 压缩机、泵、法兰、阀门或类似附件的房间内部中间划为1区。 2 有孔、洞或开式墙外,以孔、洞边缘为中心半径3m以内与房间等高的空间和以释放源为 中心,半径为R2以内,自地面算起0.6m高的圆柱形空间划为2区。 B.0.11 压缩天然气加气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11): 1 加气机壳体内部空间划为1区。 2 以加气机中心线为中心线,半径为4.5m,高度为自地面向上至加气机顶部以上0.5m的圆 柱形空间划为2区。 B.0.12 室外或棚内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储气井)爆炸危险区域 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12): 以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空间和距储气瓶组壳体(储气井)4.5m以内并延至 地面的空间划为2区。 B.0.13 天然气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房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 .13): 1 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房间的内部空间划为1区。 2 有孔、洞或开式墙外,以孔、洞边缘为中心半径R以内至地面的空间划为2区。 B.0.14 露天(棚)设置的天然气压缩机组、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 列规定(图B.0.14): 距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壳体7.5m以内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2区。 B.0.15 存放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的房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15): 1 房间内部空间划为1区。 2 有孔、洞或开式墙外,以孔、洞边缘为中心,半径R以内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2区。 附录C 民用建筑物保护类别划分 C.0.1 重要公共建筑物。 1 地市级及以上的党政机关办公楼。 2 高峰使用人数或座位数超过1500人(座)的体育馆、会堂、会议中心、电影院、剧场、室 内娱乐场所、车站和客运站等公众聚会场所。 3 藏书量超过50万册的图书馆;地市级及以上的文物古迹、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等建 筑物。 4 省级及以上的邮政楼、电信楼等通信、指挥调度建筑物。 5 省级及以上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办公楼。 6 高峰使用人数超过5000人的露天体育场、露天游泳场和其它露天公众聚会娱乐场所。 7 使用人数超过500人的中小学校;使用人数超过200人的幼儿园、托儿所、残障人员康复 设施;150床位及以上的养老院、疗养院、医院的门诊楼和住院楼等医疗、卫生、教育建 筑物(有围墙者,从围墙边算起)。 8 建筑面积超过15000m2的其它公共建筑物。 9 地铁出入口、隧道出入口。 C.0.2 一类保护物。 除重要公共建筑物以外的下列建筑物: 1 县级党政机关办公楼。 2 高峰使用人数或座位数超过800人(座)的体育馆、会堂、 会议中心、电影院、剧场、室内娱乐场所、车站和客运站等公众聚会场所。 3 文物古迹、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和藏书量超过10万册的图书馆等建筑物。 4 县级及以上的邮政楼、电信楼等通信、指挥调度建筑;支行级及以上的银行等金融机构 办公楼。 5 高峰使用人数超过1000人的露天体育场、露天游泳场和其它露天公众聚合娱乐场所。 6 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残障人员康复设施、养老院、疗养院、医院的门诊楼和住 院楼等医疗、卫生、教育建筑物(有围墙者,从围墙边算起)。 7 总建筑面积超过3000m2的商店(商场)、综合楼、证券交易所;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 地下商店(商业街)以及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m2的菜市场等商业营业场所。 8 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m2的办公楼、写字楼等办公建筑 物。 9 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m2的居住建筑(含宿舍)、商住楼。 10 高层民用建筑物。 11 总建筑面积超过6000m2的其它建筑物。 12 车位超过50个的汽车库和车位超过150个的停车场。 13 城市主干道的桥梁、高架路等。 C.0.3 二类保护物。 除重要公共建筑物和一类保护物以外的下列建筑物: 1 体育馆、会堂、电影院、剧场、室内娱乐场所、车站、客运站、体育场、露天游泳场和 其它露天娱乐场所等室内外公众聚会场所。 2 地下商店(商业街)、总建筑而积超过1000m2的商店(商场)、综合楼、证券交易所以及总 建筑面积超过1500m2的菜市场等商业营业场所。 3 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办公楼、写字楼等办公类建筑物。 4 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居住建筑(含宿舍)或居住建筑群。 5 总建筑面积超过2000M2的其它建筑物。 6 车位超过20个的汽车库和车位超过50个的停车场。 7 除一类保护物以外的桥梁、高架路等。 C.0.3 三类保护物。 防重要公共建筑物、一类和二类保护物以外的建筑物。 注:与上述同样性质或规模的独立地下建筑物等同于上述各类建筑物。 本规范用词说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问,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向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倍,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要求或规定”或“应按……执行”。
0
negative_file/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2002.doc
经理报酬体系: 1. 您以前工作的年薪是多少? 2. 您认为维持您目前正常消费水平需要多少工资? 3. 您认为您目前的年薪大概有多少? 4. 您期望有多少? 5. 您认为您的薪水应该由哪些因素决定?(排序) 1)市场价值2)个人能力3)工作业绩4)对公司的重要性5)在公司的时间 6. 如果您的薪水是浮动的,您认为浮动的比例多少合适? 7. 您认为浮动的工资应和什么有关?(排序) 1. 工作业绩 2. 公司的利润 3. 为公司所带来的价值 4. 公司给您的整体评价 8. 您认为您目前的薪水与工作业绩的关联性有多大? 1. 非常紧密2)紧密3)一般4)没有太多关联5)没有关联 9. 您希望您的薪水与工作业绩的关联性有多大? 1. 非常紧密2)紧密3)一般4)没有太多关联5)没有关联 10. 您是否认为您的薪水应该与公司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1)非常赞同2)赞同3)一般4)不赞同5)坚决反对 11. 您认为您的工作业绩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核?怎样考核? 12. 如果预计您在未来几年内会得到很高薪水,您目前能够忍受的最低工资是多少?能忍 受的时间有多长? 13. 如果您的工资比您预想的工资水平低的时候,而同时您又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您 认为最不可忍受的是:(排序) 1. 福利低 2. 本人没有事业发展空间 3. 与同事的关系恶劣 4. 与公司缺少感情的维系 5. 公司成长发展的可能性小 6. 工作压力太大/工作没有压力 7. 看不到工资水平有所改善的希望 14. 您是否将在职消费作为您薪酬的一部分? 15. 您是否认为随着您职位的升高,公司给您的待遇也要相应提高? 16. 您认为您目前的职位应该享有哪些待遇? 员工士气 对万博的信心 对上级领导的期望 对下属的看法 希望有哪些交流的机会
0
negative_file/问卷设计.doc
对路桥建设施工业务进行前景分析的有关问题 一、 竞争程度分析: 1. 原材料供应商的有关问题: 1. 工程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有哪些? 2. 工程施工的主要原料有哪些? 3. 公司的筑路机械设备供应是否集中于几个固定的厂商? 4. 公司的筑路机械设备采购主动性是否掌握在公司的手里?公司采购的原则和标准 是哪些?是否能非常自由地按这些标准来选择、更换供货商? 5. 公司是否是这些机械设备供应商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客户?这些设备供应商在中国 的总体销售额是多少?路桥的购买占第几位? 6. 工程项目中设备占总成本结构的多少比例?于其他成本项目相比怎样? 2. 工程项目业主讨价还价的能力问题: 1. 路桥建设的国内施工业务的业主的基本构成怎样?国家占多少?地方占多少?民 间占多少?其他占多少? 2. 近两年在建和已交付的工程项目业主的基本构成怎样?国家占多少?地方占多少 ?民间占多少?其他占多少?投中的主要原因是哪些? 3. 近两年公司所有投而未中的工程项目业主基本构成怎样?国家占多少?地方占多 少?民间占多少?其他占多少?未投中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4. 不同的业主除了工程质量、价格外的要求有哪些?有什么不同? 3. 同业竞争的程度问题: 1. 公司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有哪些?各自有哪些背景和特点? 2. 公司主要对手的经营业绩怎样? 4. 路桥建设自身的竞争力问题: 1. 公司品牌的市场认同性怎样? 2. 施工业务最需要的是哪些人才?这些人才公司的储备怎样? 3. 公司的机械装备处在行业一个什么水平? 4. 公司的资金供应充足吗?信贷能力怎样? 二、施工市场的潜力: 1. 目标市场的总体消费容量是多少?公司所占市场分额是多少? 2. 目标市场的增长性如何? 3. 公司施工业务的赢利潜力极限怎样:在行业中,成本控制最好的是哪些公司, 达到了什么水平?在公司中,成本控制最好的是哪一个工程部,达到了什么水 平?在公司所有的项目中,成本控制最好的是哪一个,达到了什么水平? 4. 公司的生产水平极限怎样:公司的各个工程部中,效率最高的是哪一个?人均产 出多少? 5. 公司业务开发水平极限:公司工程部中,开发效率最高的是哪一个?这个工程部 一年平均参加竟投?投中多少?开发人员的平均开发额怎样?
0
negative_file/对路桥建设施工业务进行前景分析的有关问题.doc
医院学科建设与管理 |▲ 医院学科技术建设与管理概述 | |一、学科技术建设与管理的概念 | |学科技术建设是指促进和加强专科医疗实践中的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它包括人| |才培养、学科管理、科学研究、引进设备和新技术等内容。 | |学科技术建设与管理,是指用科学管理的思想、手段和方法,在宏观上对学科建设的| |方方面面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使投入、产出和功能发| |挥最优化;在微观上,进行日常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 |二、重点学科及医学专科中心建设 | |医院为了适应国家、地区及医院自身专业技术建设需要,根据自身的功能与任务,按| |照相应的标准要求确定为优先发展、重点建设的学科为重点学科,或医学专科中心。| |这些学科,经过努力,可以成为国家、本地区、本行业的重点学科。在具体步骤上,| |医院应依据本院现有条件,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突出发展一、两个或两、三个专科| |,使之成为本地区、本行业乃至全国同类专科的重点学科或医学专科中心。每个医院| |重点专科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其历史形成的优势与特色,通过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力争做到布局合理,以促进医院的业务建设与发展。 | |三、学科与科室及专科建设的关系 | |1.学科及学科的种类 学科是科学的分支,医院是综合性的学科门类,医院设置的 | |学科一般分为单一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在医学学科的划分中多习惯采用按人体系统和| |器官来划分,这样划分出的学科呈层次结构,其根部或出发结点为医学,一级结点为|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其终极结点为单一学科。终极结点的上一层结点,| |为具有密切关系的两个以上学科构成的综合性学科专业。例如在临床医学结点下,可| |将外科学分为普通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烧伤科等,而普通| |外科则又可分为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肛肠外科等。如果说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肛| |肠外科为单一学科专业的高一层次上的综合性学科专业。因而,单一学科专业与综合| |性学科专业的划分是相对的,它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 |不断深入而不断变化的。 | |2.学科和医院科室的关系 医学学科是医学科学的分支,它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产物 | |,是客观存在的。而医院的科室是根据医院的任务、环境、条件、资源、分工等因素| |及医院管理的要求,综合考虑而划分的,设置医院业务技术科室往往要兼顾考虑学科| |专业的情况。在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业务技术科室中,往往是一个科室对应一个学科,| |而在一个中、小型医院中,则往往可能是一个科室对应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相关学科| |。所以,医院的学科建设和科室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科建设是科室技术建设| |的主要内容,而科室建设则包含了学科建设,其管理内容、内涵更为广泛。 | |3.学科和医院专科建设的关系 当今世界各国医院学科划分多以发病器官、人体系 | |统、诊疗的手段甚至诊疗的对象等来划分专科。医院分科的专科化逐渐成为医学发展| |及医院业务建设的一种趋势,医院必须适应发展,按此来编设科室,从事管理;医务| |人员也此救治病人,进行学术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科建设实质上是专科技术建| |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为医院的科室建设和管理。 | |医院学科技术建设与管理的内容 | |一、学科技术建设是医院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 |学科技术建设是医院建设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它是| |医院建设中一项根本性的任务,也是一项带动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医院各级领导一定| |要有清醒的认识,要从医院建设全局出发,从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增强紧迫感,把| |抓好学科专业技术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要保证学科建设在医院全面建设中的| |战略地位,应注意以下3种倾向: | |1.领导干部要防止和克服繁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冲淡对学科建设的注意力,做到始 | |终关注学科技术建设,经常指导学科建设,及时解决学科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推动学科建设不断发展。 | |2.机关部门要防止和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积极支持学科建设,努力创造条件, | |为学科技术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 | |3.重点学科及医学专科中心要防止和克服固步自封、盲目乐观情绪,立足高起点, | |瞄准高水平,树立新标竿,使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非重点学科要防止和克服无所作| |为的思想,要选准目标,扬长避短,锐意进取,努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 |总之,要努力创造人人关心学科建设,人人重视学科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和条件。 | |二、制定学科技术建设与发展规划 | |1.制定学科技术建设规划的主要依据和原则 根据区域内的卫生需求,医院承担的 | |任务,上级的学科技术建设规划,医学科学的发展趋势,医院的学科技术建设现状以| |及可投入的各类资源,医院内外的环境,医院的目标、规划的时限等。 | |(1)先进性:就是学科建设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着眼未来的带头学科,瞄准国内 | |外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抓住学科发展重点,“高起点、大跨度、超常规”地确定目标。| |(2)可行性:就是要结合学科自身条件,认真分析其现有的建设水平、人才结构、 | |技术特色和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 |(3)层次性:就是根据医院总体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建设的整体布局,区别层次 | |,遴选重点,对重点发展学科,给予重点扶持,使其脱颖而出。 | |2.制定学科技术建设规划的基本要求  | |规划应目标明确,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连续性和可行性;应有利于发挥学科优势,| |形成学科特色;应有利于医院整体功能的发挥,促进和带动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应| |能激励科技人员努力上进;应能与上级的技术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同时应具有一定| |弹性,能适应主、客观条件的变化等。 | |3.制定学科技术建设规划的基本程序 | |(1)调查研究:包括摸清底数和了解、分析、掌握本系统、行业、学科的建设情况 | |,以及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等。 | |(2)预测未来:在国家、地区和医院医学科学技术规划建设与发展的框架内,考虑 | |本地区的特殊医疗需求以及环境的变化,根据医学科学的发展规律,预测本学科技术| |发展的未来趋势。 | |(3)确定目标:在调研和预测的基础上,采取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运 | |用科学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对学科建设进行系统的分析、评定。在上级各层次技术| |建设框架内,按统筹兼顾、讲究效益、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总体原则,在规划的时| |限内确立奋斗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 | |(4)编制草案:规划草案的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依据,国内外学科 | |发展前沿,本学科现状、发展方向、目标、主要任务、实现目标和主要任务的时间进| |度与主要措施,以及内、外环境的可能变化对执行规划的影响等。草拟好的规划应在| |本单位、本学科和相关学科范围征求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对规划进行认真修改| |、补充。 | |(5)组织论证:规划论证可采用召开论证会或通讯咨询的形式进行。聘请有关专家 | |和领导对规划草案从学术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目标的可达性| |、激励性,实现中的可行性和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和评估,形成论| |证报告。凡提交专家或领导评议论证的规划草案应附有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及说明,| |并告之论证的重要内容,给予一定的时间,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供专家和领导参阅| |、思考。专家和领导论证后,将论证的正确意见纳入规划之中。若论证意见涉及到目| |标的调整并被修改采纳,使原规划草案改动过大,则应重新编制规划草案,组织进行| |新一轮的论证。 | |(6)规划报批:规划完成以后,要正式行文,报医院或直接上级主管机关审批。如 | |规划项目涉及国家、军队,要按照逐级上报的程序,报相应的机关和部门审批。 | |三、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 |学科要发展,技术要进步,人才是关键。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努| |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是搞好医院学科建设的关键。学科人才| |队伍建设应着重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 |1.选好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的水平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科建设的发 | |展水平和质量,要求学科带头人不仅是本学科领域的名专家,而且在团结和敬业精神| |方面为人楷模,精于管理,敢于管理,是优秀的管理者。 | |2.搞好人才梯队培养 一个好的学科,在人才结构上除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来带 | |领外,还要有中青年技术骨干作中流砥柱,有朝气蓬勃的的后起之秀作基础和后盾,| |形成结构合理、梯次配备、素质很高的学科建设人才梯队。 | |3.创造成才环境 事业上的成功是医务人员最高层次的需求。事业成功除了个人主 | |观因素之外,还依赖于良好的成才环境和条件。医院要留住人、吸引人,首先必须积| |极创造条件,为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提供各种舞台。要通过大才改善工作条件,帮助他| |们成就事业。其次,要优化人际环境,实行公平竞争,努力促进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 |而出。要通过建立“人才库”,跟踪考核评估,明确重点培养对象,并给他们压担子,| |让他们在实践中尽快增长才干。第三,要完善和建立激励机制,实行人才流动,奖励| |先进,鞭策后进。对表现突出者,应予以重奖、重用。 | |4.改善生活环境 要妥善解决好科技人员的“房子”、“车子”和生活待遇等问题,真 | |正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人才队伍的稳定。 | |四、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 | |医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职责、操作常规和质量标准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 |也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医疗、护理等技术工作多系个体操作,规范操作| |,各学科应逐步建立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及各项操作常规。| |1.工作制度化 在医院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制定适应学科技术建设与管理工作特点 | |,并能推广应用的标准化工作制度。 | |2.技术操作常规化 在原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科室的发 | |展特点,制定可行的各单项新技术操作常规。 | |3.质量指标标准化 医院临床、医技科室专业性强,专业种类多,工作质量除人的 | |因素外,还经常受到仪器设备性能状态的制约。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各| |专业科室工作质量及考核标准,实行标准化管理。 | |五、保持仪器设备与学科建设相适应 | |仪器设备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医院应根据学科业务发展的需要,适当引进| |部分先进技术设施、设备,同时要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要注重仪器设备的| |管理及维修,避免资源的浪费。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提倡各医院充分利| |用医院内和其他医疗机构现有的技术设备,弥补自己的不足,保证医疗、教学、科研| |工作的需要。 | |(摘选自张立平主编,《军队医院管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 |[pic] | |录入:姬颖 | |校对:张帆 | | | ▲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学科建设的水平直接反映出医院的整体办院水平和学 术地位,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是促进医院医疗、教学、科研 工作上水平,上档次,促进医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一、重点学科建设的意义、目标及确定依据 (一)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相继推出设立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制度,这是一项十分重要打战略 举措,其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推动整个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是由于它们在发展形成过程中,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和政府 行为的需要,可以补弱补缺、变弱为强,能够为解决新的重要任务而表现出来。解决好 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其意义不仅在于重点学科本身,而是力争使我国医药卫生在一 些重大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全局,协调整个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增强卫生科技系 统的整体素质和力量,使科学技术能对经济和社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2.有利于形成优势和特色,带动全院科技工作的开展 医学科学技术是个大系统概念,它是由许多门类的学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体系。特别在 综合性医院,由于学科门类繁多,因此,各医院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门类上齐头并进处在 同一水平,即使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也难免有劣势和弱项。另方面,在一特定时间、 空间、条件下,社会对不同门类的学科的需求度也在不断变化,有着主次、轻重、缓急 之分。通过开展重点学科建设,有利于医院集中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 这些优势学科将成为医院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并以此为“龙头”和依托,充分 发挥其示范作用和技术辐射作用,带动全院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一个门类 、结构、比例较合理的科研体系,增强医院科研实力和后劲,为医院的全面发展奠定坚 实的基础 3.有利于促进医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重点学科建设有赖于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精、学术造诣深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学 术带头人队伍。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有利于增强学科带头 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在一定的压力和较优越的条件下不断成长,充分调动他们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作用,使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医药卫 生事业的发展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作贡献。 (二)重点学科的确定依据 确定重点学科要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医药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出发,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以形成医院 学科建设的整体优势。 1.以整体原则为依据,明确重点合理布局 确定重点学科,必须根据国家医学科技发展的需要,结合世界科技发展的动态、趋势与 前沿,扬长避短,立足创新,从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在宏 观上做好学科建设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把握好“有限重点”的选择问题,有 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地确定一批有战略性、全局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学科 作为医院的重点学科。并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发展具有优势的学科群体,使它们能相互 交叉渗透,协作攻关,使之优势集成、重点突出,以利于集中力量去攻克防病治病中急 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医院整体科技实力和防病治病的 能力。 2.以择优原则为依据,巩固和发展原有优势、特色学科 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点,也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选择确定重 点学科要充分发挥医院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原则上应是本院临床及科研工作卓有成效, 在国内、甚至国外已有较大影响的学科;这些学科同时具有学术造诣较深、富有开拓创 新精神的学术带头和结构合理、学风良好、团结协作的学术梯队;已具有较好的科研实 验设备与图书资料等物质条件;并具有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的能力 。对一些有传统优势的部门重点学科、博士点学科、某些实力较强的硕士点学科或部门 医学重点实验室或部门医疗专科中心挂靠学科等,应积极争取再上等级,使之在竞争中 不断发展成为拳头学科和带头学科,以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取得国内外相同学科专业或相 关科学研究的制高点。 3.以开拓创新原则为依据,积极扶持新兴、前沿与边缘交叉学科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前沿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彻底搞清生物功能,找出 克服种种危害人类健康生存的因素,为医学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因此,确定医 院重点学科建设必须面向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要把握好学科发展的方向,及时调 整更新那些长线学科专业和不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学科专业,注重发展和扶持 新兴学科、前沿学科和边缘交叉学科,走理、工、医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以及中 西医相结合的路子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使一些新兴学科、前沿学科和边缘交叉学 科尽快成为有优势特色的带头学科。 (三)学科建设的目标 1.提高医学技术水平、促进医学科技发展 学科建设要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科技竞争力和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 展相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不断有创新成果的积累上,体现在不断有新的 发现、新的发明、新的创造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未知和未能、创造新知和新能,不 断提高医学技术和防病治病水平是医学科技发展的根本源泉和内涵。重点学科建设必须 立足于促进医学科技的发展上,力求提高承接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的能力和竞争力,争 取在防病治病的难点、热点和关键技术问题上有所突破,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 病的防治技术明显改进,疾病的治愈率显著提高。总之,根据确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加强 针对性科技研究并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是建设和发展重点学科的根本目标。 2.培养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卫生科技队伍 建设和发展重点学科任务艰巨、意义重大,需要所有参与人员都能有足够的认识、积极 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高水平的卫生科技人才是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主力 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卫生科技队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通过学科建设,要力 争使一些医院的学科专业成为国内知名、甚至国际知名的人才培养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 ,力求培养出一批精干的、具有国内外一流学术水平的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并建立起一 支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逐步形成真正代表我国医药卫生最高学术水平,人 员梯队合理、精干、高效的卫生科技国家队。 3.优化实验技术装备,完善科研支撑条件 重点学科建设是多方面的,科研支撑条件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科技人才 的培养和高水平科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先进的实验技术装备和实验场所。重点学科建 设要与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承担重点科研任务及培养高层次人才结合起来。要从加强重点 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根据需要与可能,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对重点学科的实验技术装 备的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支撑条件,力求重点学科与其实验室在硬件和软件建设 上协调发展,逐步发展建成重点实验室或重点实验基地,为医院的科技发展提供先进的 科研条件。 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管理 学科带头人不仅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而且是该学科建设中的管理者和建设者, 其素质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好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管理工作是 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标准 选拔好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说明发现人才并 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选拔人才只看档案、只凭印象是不科学的,需要有科学的选拔 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制订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标准要依据学科建设的特点和学科内科研活 动的运动和发展规律。 1.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作为学术带头人,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要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 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于医疗卫生事业,对医院学科建设、事业发展有强烈的献身 精神和责任感;要作风端正、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惯于实干;而且要谦逊大度、学术 民主,有识才的慧眼和纳贤的胸怀,要全心全意地扶持后人,甘为人梯,高度重视人才 培养;要善于以自己较强的凝集力吸引和聚集人才,带领团结学科全体人员共同努力, 使学科水平不断提高、学科结构不断合理,成为团结奋战、比例恰当、能最大限度地发 挥总体效能的学术群体。 2.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学术威望 学科带头人是某一学术、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因此,要在该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的业务水 平,学识渊博、医疗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和突出的研究成就,被同行 所公认并享有较高威望;已形成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在学术上起指导和带头作用。思 想活跃、思路开阔,勇于开拓创新、探求未知,有较强的获取最新科研信息和跟踪前沿 学术研究的能力,对学科发展有预见性及战略思想,善于瞄准科学研究前沿和突破点, 及时正确地指明学科研究的主攻方向,不断开拓进取,勇攀科技高峰以适应竞争的需要 。 3.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学科带头人既是学术权威又是学科建设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由于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 多因素系统,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科带头人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 力。要智于决策,巧于组织,精于分工,勇于负责,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能有效 地组织不同学科交叉,团结不同类型人才协同合作,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有效组 合;能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申请重大科研项目,以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使学科具有 更大的发展潜力;能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性和进取性,把握领导学科建设的 主动权,把有限的物质资源用于最有希望的学科方向,以争取获得最佳的建设绩效。 4.合适的年龄及身体状况 科研活动的特点反映在年龄方面,就是研究人员创造力最强盛的年龄区域问题。科学研 究表明,在这段年龄区域内,科研人员想象力丰富、精力充沛、创造性强,最易取得较 多的、出色的成果。科学学称这段年龄区域为“最佳年龄区”。大量统计资料表明,科学 发明的最佳年龄区是30岁至50岁,峰值年龄在37岁。这个反映科学创造和年龄关系的规 律,就是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规律。选拔学科带头人,应按照和参考这一科学规律,一 般应选拔身体健康,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拔尖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个别贡献突出的可 适当放宽。而对那些尚未迈入最佳年龄区,虽然现在默默无闻,但年轻有为、蓬勃向上 的青年人才,应作为后备学科带头人或年青学术骨干积极扶持,加以培养,使学科带头 人队伍能形成一个相应的平均年龄界限,由“老马识途”的老年、“中流砥柱”的中年、“奋 发有为”的青年,构成一个具有合理比例的综合体,并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平衡之中。 (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方法 识别和选拔学科带头人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很大的工作。对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既要 全面考察又不能求全责备,而且学科带头人往往不是“终身制”,只有在其创新性处于高 峰状态时,才能起到名副其实的学术带头人作用。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一定要有公开、平 等的竞争和专家评审等优中选优的严格程序,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选举制的方法 学科带头人是某一学科领域中的学术领袖,是在长期的教学、医疗、科研实践中自然形 成的,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显著的研究成果并以其自身的智慧、品质、科学素质和科 研道德被同行一致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因此,他们是学科的支柱和核心。采用选举制产 生学科带头人,是群众路线在选才中的具体应用。它可以选举出众望所归、年富力强的 优秀人才,淘汰不称职的平庸之辈,使学科建设始终朝气蓬勃,后继有人。 2.推荐制的方法 也可采用组织、专家、自我推荐与党政领导及学术委员会考核审批相结合的形式选拔学 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及青年学术骨干。自荐或被推荐者应填写具有量化指标的综 合考核测评表,由有关职能部门对自荐和被荐人员的政治表现和实绩进行考核,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初选名单报党政领导和学术委员会进行全面审核、评估,必要时可进行答辩 ,并提出意见。推荐制对于拓宽知人渠道、发现人才,启用优秀学科带头人有重要的积 极意义。同时,推荐制还可打破“单位所有制”,促进优秀人才的合理引进和流动,有利 于发掘社会上长期被压制、埋没的各种人才,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考核择优制的方法 严格的考核和淘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克服“论资排辈” ,及时选拔优秀人才。可实行跟踪考核、一年一检查、两年一滚动的优胜劣汰式的动态 管理制度。对现有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及青年学术骨干均应建立业绩档案,每 年跟踪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补充或淘汰。对难以做出高水平工作和难以起到带头人 作用的,停止支持、取消资格及相应待遇,对有突出成绩和贡献者要积极扶持,加大培 养力度,提高培养档次。 (三)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管理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术竞争日趋激烈,这对学科带头人来说,面临着 一个知道不断更新的问题。中华民族能不能拥有21世纪领兵带队拼搏在世界医学科技前 沿的跨世纪的医学科技将帅才,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出一批进入世界医学科技前沿的跨世 纪学科带头人队伍,这是事关我国医学事业未来发展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因此,各医 院必须重视对学科带头人,特别是跨世纪后备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要为他们创造继 续教育的条件。使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始终站在学科前沿。 1.制定培养规划和目标 各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切 忌急功近利、临渴掘井,要有长远眼光,应提前作出预测和规划。在人才培养结构上要 适应人才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21世纪、面向未来”的要求,有计划、分层次地搞好学 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工作。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 各医院均应根据自身规模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出明确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其内容包括政 治素质,医疗、教学、科研业务能力及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上的提高等。必须措施可行 ,计划落实。 2.培养途径和方法 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应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以及各类人才的特殊规律,选择不同的培 养途径和方法。医院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科带头人赴国内外学习、访问、研修、考察 、讲学及参加学术会议。出国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有助于学科 带头人跟踪国际科技进展、把握研究前沿领域,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有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后备学科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应根据各医院实际 情况,在规定时间内使他们完成博士后、博士或硕士学业,或安排国内外进修学习、指 定老专家指导,根据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给他们压担子,聘他们做研究室的主任、 秘书等,使他们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同时让他们积极争取承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将他们推到科研、医疗第一线,以任务带学习,结合完成明确的工作任务进行培养提 高。当然,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提高,除了组织上创造条件,采取适当措施外,主要还在 于本人能面对科技挑战和竞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进取。 3.必要的工作保障措施 对学科带头人,除了给任务压担子外,医院还应积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措施, 给他们以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条件。如为了保证学科带头人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科 建设的工作中,医院应为学科带头人配备兼职秘书;根据学科带头人的实际情况和本人 意愿,每年还为他们安排一定时间的学术假,保证他们有潜心学术研究;医院领导及有 关职能部门还应经常听取学术带头人的意见,并及时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在选派出 国考察访问、审批科研经费、安排住房、晋升职称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还应发给一定 的学科带头人津贴,使他们更好地为医院建设服务。 4.学科带头人的考核 学科带头人是学科的核心,是学科中具有显著研究成果并被同行公认具有较深学术造诣 的专家。因此,学科带头人不是终身制的,是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更替发展的。通 过对学科带头人进行业绩考核,可以全面了解学科带头人新的学术成就,了解他们在学 科建设和发展中作出的新的贡献以及他们的带头核心作用;了解学科建设中存在的薄弱 环节和差距。起到弘扬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 考核内容主要是学科带头人履行职责的情况,包括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重点科 研项目、完成重大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和奖励、规划使用学科建设经费及课题经费、 提出并落实人才梯队建设规划、科研支撑条件的改善及组织安排学术活动与著书立说等 。考核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学科带头人的考核方法可分为评审法(定性)和计 量法(定量)两种。所有定性和定量考核都应根据各级学科带头人的岗位要求配有详尽 的考核细则和计分方法。定量考核能使考核结果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对比性、真实性和 说服力。定量考核是定性考核的基础和依据,定性考核是定量考核的前提和归宿,两者 相辅相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比较科学的方法,它具有很大的对比度,能督促 学科带头人相互赶超、积极进取、奋发向上。通过考核,医院根据学科带头人的工作业 绩、学术成就、身体年龄状况及学科的整体发展状况,确定其是否继续连任。 三、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及其组织实施 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是指较长时间内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目标、重大措施的总体设想。重 点学科建设规划的分年度具体化称为年度计划。通过预测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 根据实际情况所制定的规划和计划,对医院发展是一种战略决策,其正确与否,决定着 促进或阻碍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及人才梯队的建设,因此,必须重视做好对重 点学科建设的规划。 (一)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编制 学科建设规划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科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 ,而是要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逐渐形成的,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互相联系、 互相制约地组合在一起。 1.编制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的意义 编制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是学科建设的首要环节,目的是有效地组织学科成员利用已有条 件去把握未来,争取最大的建设绩效。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规划 提出了学科建设的目标和奋斗方向。从而可以把医技人员动员、组织到实现这一规划与 计划目标的各项任务中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二,规划是协调和组织各方力量 的重要手段。能使学科人员、经费设备等得到合理安排和使用,把有限的人力、财力、 物力用于最需要、最关键的地方,从而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第三,规划有利于学科建 设和考核验收。有了学科建设规划,使学科建设有了方向,可以围绕规划目标采取相应 的措施来加强管理。同时对学科建设有了一个考核尺度和标准,有利于学科考核工作的 顺利开展。 2.制定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的原则 制定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一是要有先进性。必须把握好学科发展方向,站在较高的起 点上,着眼21世纪的带头学科,瞄准国内外尖端技术发展的前沿,抓住学科发展的重点 。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地确定目标; 二是要有可行性。要从医院建设的全局出发,结合医院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学科现有的自 身条件,认真分析学科现状及工作基础、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整体水平和发展潜 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三是要有创新性。创新是学科建设的生命所在、活力所 在,多学科交叉是培养创新学术思想的沃土已为大家所公认,坚持多学科的结合是符合 科技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医院学科建设要走理、工、医相结合、临床和基础相结合、 中西医药相结合的路子来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要牢固树立创新观念和国际竞争的思 想,敢于到国际学科前沿去拼搏,努力争取多出成果、出重大成果。 3.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的基本内容 要研究如何搞好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管理,必须了解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管理的基本内容 和范围。规划与计划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如何确定研究方向、制定奋斗目标、预测发展 趋势、采取的相应政策与保证措施等。具体包括科研情况、医疗教学情况(教学医院) 、人才培养及学术梯队建设、学术环境、工作条件等。可以说规划和计划是对学科发展 的总体设计,是根据学科自身发展前景、国家需要程度、与国内外同领域学术水平的比 较以及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的状况等进行了分析评估后,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决策 目标,周密安排人、财、物,使整个学科建设从原来的状态结构发展到一个更佳的新的 状态结构,保证整个决策目标的实现。因此,规划与计划是决策的具体化,是决策目标 组织实施的纲领。 二、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的组织实施 规划与计划确定后,就应着手进行组织实施,也就是说要将规划、计划付诸实际行动, 从而保证学科建设规划的实现。年度计划是以规划为依据的分年度工作安排,是学科建 设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条件措施 学科带头人在实施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时,有责任让本学科成员了解学科建设奋斗目标 ,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时时把目标作为调节、衡量的准绳。一般来 说总目标分解得越细、越具体,就越容易实施,也越能检查出执行过程中是否符合或偏 离了目标。对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应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后,分解到各个组室和个人,使 每一个学科组成员了解自己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了解各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明 确职责、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此外,还应以任务为中心,合理地调配实现规划所需 要的人、财、物、信息等各项条件,要保证将建设经费的绝大部分用于实验室基础设施 建设和人才培养上。 (二)做好规划与计划的实施检查与监督工作 各级科管部门应负责对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重点学科的科研工作开展情况、经费使用与图书资料及设备的配备情况、人才梯队培养 及学术交流情况等。对执行情况要按期作出评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在规划、计划执行 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如对科研课题执行中的新发现及时给予扶持和支持,对 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对出现偏差的及时加以纠正,或者及时修订规划、调 整目标。学科负责人每年底要写出年度建设情况总结报告,经医院科管部门审核后,逐 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评价、考核重点学科建设情况的依据之一。 (三)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 重点学科建设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实行竞争、流动的机制,一切通过考核与评估, 选拔优秀者、淘汰相形见绌者,以利不断优化。学科建设的考核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科 学性很强、内容复杂、工作量大的工作,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其充分发 挥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定性考 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真正体现平等竞 争、优存劣汰。同时,建立必要的考核奖罚制度,奖惩严明能起到激励先进、教育后进 的作用,能激励医技人员奋发向上、勇于进取,使考核评估工作发挥应有的工效。 (选自丁涵章主编,《现代医学管理全书》,杭州出版社,1999) [pic] 录入:姬颖 校对:张帆 ▲ 学科技术建设的评估 开展学科技术建设评估工作,是旨在摸清医院学科建设的现状,总结学科建设和发展的 经验,找出差距,制订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规划或计划,推动医院学科建设。也可作为 上级主管业务部门评审,遴选重点学科和卫生资源投入重点选择的依据。 一、确定参加学科评估的范围与对象 确定参加学科评估范围的限定和参评对象的选择,应当根据医院现行的编制序列,参照 国家教委公布的学科专业目录进行。在医学学科门类范畴中,属于二级学科的内科学、 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学科,因其所划分的三级学科较细,故宜以三级学科为单 位参评。其他学科可以二级学科为单位参评。 医学以外的其他学科门类如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文学(英语或俄语语言文学)、理 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科技情报)、工学(计算机技术应用)、农学(实验动物学) 等可以二级学科为单位参评。 二、制订符合实际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评估工作的质量、效 果和成功与否,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关键之一。 1.制定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 根据国家对医学科学发展和医院建设的总体要求,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国家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及研究生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2)国家级、省市(部委)级重点学科及医学专科中心评估指标体系。 (3)国家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体系。 (4)结合医院的具体实际,体现以医疗为中心,医、教、研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大医疗 、护理指标的权重比例;体现医院办学的特点,把承担教学任务过程中的数、质量要求 作为教学指标;医疗、护理、科研、教学干部队伍等质量指标以机关职能部门掌握的关 键数据、资料为依据,以确保评估工作的准确性,也便于审查、核实、汇总和分析。 2.制订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以国家和省市(部委)对学科建设和技术水平的要求为依据,吸收专家教 授、各级领导、技术干部和医学院校的意见、经验和做法,使指标体系具有公认的科学 性、学术性和权威性。 (2)客观性:要尽可能地包含学科建设的全部内容,力求全面、公正、合理地反映学科 建设的现状和水平。对指标体系中的各个要素应尽量量化,对确实不易量化的定性指标 ,也要明确评估的尺度和标准。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对量化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为综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3)可比性:不同的学科,除部分项目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的权重比例外,绝大多数项 目采用同一标准、同一权重比例,以体现医院各科室之间、国内外同专业之间横向和纵 向的可比性。绝大部分数据应在机关职能部门中均有记载,体现出较高的可测性。 (4)可行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充分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紧密联系医院的实际, 既有共同项目,又针对各科室功能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制订各科室的特殊标准。量化的 标准越细致,越易于操作,两者有机地结合,能够较好地保证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 性。 3.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  评估指标体系由学科评估表和与之相配套的学科评估调查表组成。 (1)学科评估表采取等级指标的方法,把评估指标分为3个等级,其中1级指标包括学科 发展方向、技术队伍建设、学术水平、医疗护理工作、教学工作、思想建设和管理等要 素。2、3级指标是1级指标内涵的延伸,根据前述的原则和标准立项。每项1级指标均以 百分计,按照实际达到的水平分为4个不同分数段(即4个等级)。各项1级指标得分乘以 各自权重比例的算术和为100分。 (2)学科评估调查表是提供给科室自查自评时使用的。其设计力求解决指标体系的量化 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学科技术建设的情况;同时要充分考虑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数 据统计处理工作的要求。调查表中还设有“综合性评估意见”一栏,作为对评估指标体系 的必要补充,目的在于科室在自查自评过程中,对指标体系和调查表中尚不能反映出来 的有关科学建设的内容加以说明,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建设的现状和水平。 三、学科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实施 在医院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医院科委会、专家组、三级质量管理组织和机关职能部 门的作用,采取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设立专门 的“评估委员会”等机构。 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采取以科室自查自评为主,并与院、部(处)两级重点考核评估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 1.做好学科评估准备 (1)领会学科评估的意义:开展学科评估工作,是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学科的量化的评 估指标体系,逐一对学科技术建设现状和水平进行的全面检查和评定,是加强医院学科 建设的重要举措。它有利于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分类指导,激励上进,保证学 科建设持续稳定地发展。各级领导和全体人员必须学习文件,领会精神,熟悉要求,认 真实施。 (2)正确引导,创造良好的氛围:端正导向,认清评估的目的在于摆正位置、发现问题 、寻找差距。通过评估,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人人重视、参与学科技术建设的齐 抓共管的局面,为学科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3)举办培训班:医院有关领导为各参评学科及其业务主管部门培训骨干,宣讲指标体 系、评分方法、工作程序及填写调查表的要求等,为顺利完成评估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 2.参评学科自查自评 对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实事求是地搞好本学科的自查自评工作 ,是关系到全院学科评估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在学科评估阶段,科主任应坚守岗位, 在确保伤病员医疗的前提下,组织本科力量,搞好自查自评工作。 (1)各学科专业(科室)由科主任牵头,吸收部分专家教授、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组成 评估自查小组,具体抓好落实。 (2)按照要求收集资料,逐项认真填写调查表。 (3)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科主任向全科人员就学科现状、存在 问题、今后目标及对策等问题做自查综合报告,并组织全体人员认真讨论,修改完善后 上报主管部门。 3.院、部(处)级评审 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全部参评学科逐一进行评审或对几个参评 学科进行重点评审。评审工作可聘请部分专家教授,根据各学科上报的自查资料,参照 指标体系,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评估办公室根据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 ,提出评估意见。在此基础上,由评估办公室将专家与计算机统计处理得出的评估结果 进行全面综合衡量,确定终审评估结果,上报医院。 4.评估资料处理 采用先进手段处理调查资料,提高评审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机关 职能部门掌握的数据、资料等可提供给科室参考,尽量减轻科室的工作量和负担。 四、学科评估结果的利用 1.可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多个专题的专项总结,用于学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 为医院领导和上级领导机关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引入竞争机制,对重点学科实行动态浮动管理。对学科建设水平高的科室,要在资金 、人员、物质保障等方面予以重点帮助、重点倾斜,力求有所突破;对于学科建设水平 不高、存在问题较多的科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重点扶持,促其进步。 3.在评估中发现反响强烈的严重影响学科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人员编制、仪器设备的添 置与更新、资金不足等,可以利用评估的契机予以理顺和解决。 (摘选自张立平主编,《军队医院管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pic] 录入:姬颖 校对:张帆 |▲ 学科技术建设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 |一、追踪医学科学技术和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创新的特色学科 | |提高医院专科技术水平,积极开拓新的特色学科专业,它必将成为医院内涵发展的重| |要特征和主要标志。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创新,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驱动力。医院学| |科技术建设必须尽快地引进和吸引国内外最新医学科学技术或边缘科学技术,积极推| |广和应用新理论、新方法,使医院的学科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迅速提高,不断开拓创| |新,填补空白,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条件成熟的医院,可视当地医疗卫生资源和服| |务网点的分布,适度发展和建立新的特色学科专业,如核医学、电子工程医学、生物| |工程医学、肿瘤生物治疗学、放射介入学、医学工程学、遗传工程学、影像诊断学等| |。一个医院可以选择1~2个学科,重点建设,优先发展,并以此来带动医院学科技术| |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 | |不断发展新的特色学科专业,是医院发展的需要,也是符合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 |。一所医院即使床位再多,科系再全,其承担的医疗任务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学| |科专业的技术水平都高,都能在国内外领先。只有在普遍建设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建| |设和发展新的特色学科专业,并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有所进步,医院的学科技术建| |设才有生机和活力,医院或学科在社会上才有知名度和信誉。因此,未来新的特色学| |科技术建设的目标含义至少有以下3点: | |(1)从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的角度看,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综合医院,都应在新技 | |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方面起带头作用,不断开展新的特色学科专业,并与当地及| |国内的专科医院共同组成技术分级网络。 | |(2)从一个综合医院来看,在加强重点学科及医学专科中心建设的同时,不断开拓 | |新的学科专业,是培植新的生长点,开展新业务的需要。 | |(3)从一个科室角度看,也应在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单项技术上下功夫,集中力量 | |攻关,有所发展,一旦成熟后,即可形成新的学科专业,如普通外科中的肝胆外科、| |肛肠外科等。 | |二、结合临床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以科研带学科技术的发展 | |科研是创新,是学科专业发展的动力。综合分析历史经验,确定是医院及学科专业的| |科研方向与目标,并力争有所作为、有所突破,今后应在以下5个方面加以考虑:①各| |医院及学科实力、优势和特色;②本学科原有的工作基础和相关学科的水平及可提供 | |的合作条件;③本学科领域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难题,特别是常见病防治中急需解 | |决的问题;④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国内及本专业范围内领先地位;⑤研究方向以集| |中1~2个重大研究方向为宜,不宜分散。 | |在医院学科技术建设中教学和医疗是立本,科研是求新。科研创造新知识,新知识解| |决临床医疗的关键问题,使临床医疗形成专业特色和优势。新知识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员素质。同时,科学研究也促进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建设。因此,| |在医院学科技术建设的管理上,各级管理部门和学科必须重视临床科学研究工作,坚| |持以科研带学科技术,依靠科研创效益,利用效益促学科技术建设。 | |三、以重点学科为依托,适时组建优势学科群体 | |学科群体的概念是围绕相同的目标和研究方向,由若干个学科集合为学科群体。随着|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靠单科或孤军作战取得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越来越困难| |;多学科交叉与渗透是现代许多高、新技术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科| |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标志。 | |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建设有特色的优势学科群体,开展以高新技术为龙头,以协作攻| |关为纽带的横向联合,提高医院整体学科建设的水平。要加强多学科的协作,从常见| |、多发、危害大的疾病入手,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创(战)伤、呼吸系统疾| |病等进行选题。要注意课题的先进、科学与可行,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组织各相关| |学科的研究,要以重点学科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各种类型研究协作组,如器官组织与| |细胞移植研究协作组、衰老机理与延缓衰老研究协作组、冠心病防治研究协作组,肿| |瘤介入治疗研究协作组、激光心血管成形研究协作组、光动力学治疗肿瘤研究协作组| |等,以促进理工医的结合,临床与基础的结合,并应鼓励在国际学术舞台进行竞争,| |加强国际合作。要使协作得以顺利实施,管理部门要给以帮助与指导,制定相关的政| |策规定,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争取国家投入和多渠道| |集资,获得经费保证。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与培养研究生和| |博士后研究人员相结合,以利于专业技术骨干队伍的成长。 | |当前,临床医学中神经生物学、免疫学与内分泌学是学者们所关注的研究热点,被称| |为“三大调节系统”的研究是提示疾病发生、发展、转归机制与防治的极为活跃、最有| |前途的领域,要根据各医院的情况,适时地组建一些中心,如生命科学中心、神经科| |学中心、免疫研究中心等,成为优势学科群体,通过开展包括分子、细胞与整体水平| |上的创新技术研究,使医院的学科技术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 |(选自张立平主编,《军队医院管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 |[pic] | |录入:姬颖 | |校对:张帆 | | | 医院人才建设与管理 ▲ 医学人才成才规律 一、研究医学人才成才规律的意义 医学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现代医学知识,有较强的专业才能和明显 的业务专长,在医学领域以其创造性劳动,对医学进步和发展、人类健康和文明,在某 一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的人。研究医学人才成才规律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医学人才成才 内因和外因的研究,认识医学人才成长的规律性,探索医学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科 学管理,合理使用人才,实现人才的良性循环,建设高质量的医院人才队伍。 二、决定医学人才规律的因素 医学人才的特点,主要是由其从事的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的特殊劳动决定的。其劳动 特点: 1.社会性  医学人才的工作对象是社会的人,这种特殊劳动以人类健康需要而存在,社会的不同需 要,造就出各种不同专业、类型的医学人才。直接服务社会是医学人才劳动的基本特点 。 2.探索性  医学是一门充满未知领域的科学。医学家经过90年的探索,才基本查清了人类自身的结 构与功能。从阿尔勃雷希特·柯塞尔历经25年辛劳阐明核酸的结构,到标志着未来临床医 学诞生的基因疗法应用于临床,医学界作出了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临床诊治过程中, 由于受到技术条件和经验的制约,只有经过不断探索,才能最终征服疾病。因此,医学 人才必须具有探索问题的能力,其劳动也就具有探索性的特点。 3.精确性  医学人才的劳动,以促进人的健康、延长人的生命为目的,不容许丝毫的疏忽和大意。 在现代科学条件下,医学数学化的趋势以及高精技术大量进入医学领域,更加突出了医 学劳动的精确性。医学人才的劳动要求观察精细,实验精确,诊断准确。 4.协作性  现代科学已由个体研究发展到协作研究。在现代医学条件下,无论是临床工作还是科研 工作,完全依靠个体劳动已不适应现代医学的要求,其趋势是越来越多地依赖医学人才 的协作劳动。1901~1990年90年间有81项医学成果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其中45项是多人 协作完成的,前45年协作研究项目仅占获奖项目的31.4%,后45年协作研究项目占了获 奖项目的76.9%,增加了45.5个百分点,表明协作性已成为医学人才劳动的一个显著特 点。  三、医学人才成长规律 研究表明,医学人才的成长,有着以下有别于其他类型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 1.阶段成才律  医学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又是一个阶段性过程。这种阶段性的特征,在医学 人才成长中有着典型的表现。从不同成长阶段知识结构完善程度、心理特征、实际技能 分析,可分三个成长阶段: 第一阶段,学业继承期。这是指在医学院校接受医学教育,认知知识的阶段。作为未来 的医学人 才,要掌握医学所包括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掌握 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这一阶段是为进入临床打基础时期,一般地不存在创造性活动。 第二阶段,临床实践期。这是医学人才成长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要完成“三个转化” :①认知知识向认知方法的转化,通过担负临床医疗工作,逐步摸索掌握临床诊治和技术 操作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②知识向能力转化,逐步积累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掌 握技术操作技能,具备与层次能级相适应的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较学习书本 知识更艰巨更漫长的过程。国家规定的卫生技术人员任职基本条件中有关临床或技术工 作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医学人才能级的标准,其中有关任职时间的规定,是对医学人才 临床实践期的时间要求。③学习基础知识向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转化,结合临床实践,学 习新知识新技术,完善智能结构,培养科研能力。 第三阶段,科学研究或临床总结期。医院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必须紧密结合临床,因此 ,只有已经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技术问题的医学人 才,才可能进入科学研究或临床总结期。这是医学人才的创造活动期。人才成长的个体 差异性,决定了只有少数高中层次医学人才具备从事创造活动的才能。 2.实践成才律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属于经验科学的范畴。严格的临床和技 术工作实践,对于医学人才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医学实践是医学人才才能发展 的动力,决定其才能发展方向,更是检验医学人才的唯一标准。临床或技术工作能力, 主要从临床实践中获得。医院医学人才的智力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发展完善的。 人才学研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以成才为目标的创造实践中,其有效的劳动量达到必 要的水平,则个体必然成才。而人才的层次水平与其掌握科学方法的层次以及有效劳动 量的多少成正比。医学人才通过临床这一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掌握医学辩证法,培养临 床思维能力,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临床实践的过程,是对疾病现象进行调 查分析、综合判断、逻辑推理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学习和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过程。临 床科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的层次水平,直接制约着医学人才的层次水平。不同层次医学 人才的临床实践,有着不同的实践范围和实践周期。 医院医学人才成长的各个阶段,临床实践应达到必要的劳动量。一般而言,医学人才的 层次水平与其在临床实践中所付出的劳动量成正比。实践周期越长,经验积累越多,临 床能力越强,则其素质越高。世界许多国家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都规定了各阶段培 养实践的年限,如英国规定内科住院医师2至3年、总住院医师4年、主治医师4至5年,才 可能取得高级医师资格。我国规定的卫生技术人员任职基本条件中,对各层次人才的任 职时间已作了相应规定。 3.师承成才律 医学人才群体之中及人才个体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关系,即师承关系 。这是医学人才结构的主要特征之一。国家在卫生技术人员任职条件中规定,中级技术 职务人员,要“能对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副高级技术职务人员,要“具有 指导和培养一下级卫生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的能力”,正高级技术职务人员,要“具有培 养专门人才的能力”。这从制度上赋予了上级医学人才带教培养下级人才的职责,从而构 成了各层次医学人才之间的师承关系。 医院学科带头人——高级职务——中级职务——初级职务各个层次之间,以带教关系形成了一 个完整的人才链。师承效应是促使人才走向成功的奥秘。在诺贝尔医学奖多人合作获奖 者中,不乏师承效应的例证,如美国的约瑟夫·兰格、赫伯特·斯潘塞·加色,师生两人合 作研究,推动了电神经生理学研究的发展,获得了1944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我国医院中 一些国家级重点专科,由于有享有盛誉的学科带头人,学科人才之间形成紧密的师承关 系,出现了人才成团现象。 四、医学人才最佳年龄区 人才的智力是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效应,它与年龄的变化 有着密切的关系。医学人才的最佳年龄区,是指医学人才从事创造活动进入高潮的年龄 阶段,一般用人才创造高潮的平均值表示。人才学研究认为,在自然科学人才中,医学 人才进入最佳创造年龄较迟。这与医学实践性强、人才成长较多依赖经验积累的特点有 关。一份研究诺贝尔物理、化学及医学奖获得者年龄分布的资料,显示了三者不同的最 佳年龄区,见表1。 表1 三项诺贝尔奖获奖者年龄分布情况表 |取得成果 |物理奖(111人) |化学奖(103人) |医学奖(103人) |合计(317人) | |年龄 | | | | | | |人数 |% | |得 |科技进步奖 |x1/一等x2/二等x3/三等x4/四等 |  | |分 | | | | |项 | | | | |目 | | | | | |医疗(护理)成果奖 |x1/一等x2/二等x3/三等 |  | | |出版专著(本) |x1/主编x2/副主编x3/主要撰稿人 |  | | |发表论文(篇) |x1/一类x2/二类x3/三类(第二作者减分值) |  | | |兼职教学(课时) |x1/每课时 |  | | |手术例数(人次) |x1/大手术x2/中手术x3/小手术 |  | | |立功受奖(次) |x1/一等功x2/二等功x3/三等功 |  | | |个人受表彰(次) |x1/全军x2/军区x3/后勤x4/医院 |  | | |护士值夜班(次) |x1/年100班次以上x2/80班次以上 |  | | |保健医师(年) |x1/年 |  | | |担任行政职务 |x1/科主任x2/副主任x3/护士长 |  | | |∶ |∶ |  | | |∶ |∶ |  | | |∶ |∶ |  | |减 |医疗事故 |x1/一级x2/二级x3/三级(区分主次责任者) |  | |分 | | | | |项 | | | | |目 | | | | | |医疗差错 |x1/严重x2/一般(区分主次责任者) |  | | |病  假 |共计  天  x1/天 |  | | |旷  工 |共计  天x1/天 |  | | |处  分 |x1/警告x2/严重警告x3/记过x4/记大过 |  | | |∶ |∶ |  | | |∶ |∶ |  | | |∶ |∶ |  | |基本分______ | |总得分(基本分______加分______减分______) | 注:表中x1x2……xn为赋予的分值;评分要素仅列举部分内容。 (摘选自张立平主编,《军队医院管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pic] 录入:姬颖 校对:张帆 ▲ 医学人才预测与规划 一、医学人才预测与规划的内涵与意义 医学人才预测,就是根据人才与医院协调发展的关系,运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寻求两 者之间内在的规律性,对规定观测期限内医院人才需求状态所作出的预测。 医学人才规划,就是医院对今后一定时期内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更替等制订的周 密的计划。 医院医学人才观测与规划,属于人才计划管理的范畴。预测是规划的基础,规划以预测 为前提。 二、医学人才预测的内容与方法 1.医院人才预测内容 影响医院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是人才的总量、人才的学历、人才 的专业分布、人才的年龄以及人才的层次。其内容主要包括5方面。 (1)人才的专业结构预测:预测医院知专业人才占总量比例及学科分布。关键是预测各 专业学科发展前景,预见新专业出现,适应单专业发展和专业群体转移规律。 (2)人才的层次结构预测:对医院未来各层次的人才比例关系的预测,通常通过预测“ 上”“下”两个变量来实现,即一定时期内人才由下一层次向上一层次转移的数量以及因年 龄等原因退出相应层次的数量。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许多医院人才层次结构处于比例 失调状态,高中级职务比例过大,而住院医师等初级人才比例较低。从长远看,保持合 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应通过技术职务定岗定位、评任分离来实现。 (3)人才的年龄结构预测:年龄是一个有极限特征的量。年龄结构预测的要素包括,医 院在一定时期内各层次人才达到规定离退休年龄、转业、调出等减员人数,以及除去减 员要素后的年龄结构状态。重点预测目标期处于“最佳年龄区”人才的数量及期望目标值 。 (4)人才的学历结构预测:学历是描述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参数。由于学历与人才的层 次转移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对人才的学历结构作出预测是必要的。学历预测应考虑 医院未来发展对于学历层次要求的变化。不同学历的人应保持一定量的水平和合理的比 例。按照发展需要,应加大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5)人才的需求总量预测:预测依据是医院承担的任务与未来发展规模,以及人才队伍 现状。当地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是影响医院发展规模的两大主要因素,床位扩大则人 才需求增加。人才需求预测,一般应预测4个需求量,即编制缺额需求量、自然减员需求 量、床位扩大需求量、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需求量。4个需求量之和即为人才需求总量。 2.医学人才预测方法 (1)特尔斐法:亦称专家调查法。这是运用于人才预测的定性预测技术。医院可将预测 目的、要求、内容,列出预测调查提纲,并提供背景材料,以函询调查方式,向院内外 专家发现调查表,请他们分别以书面形式发表各自见解,对回收信息统计处理,归纳整 理后再反馈给专家,如此循环反复多次,求得较一致的预测结果。 (2)回归分析法:此方法是利用一些变量的发展趋势来预测另一相关量的变化趋势,用 回归方程表示人才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医学人才预测往往与各种因素有关,如 医院人才的更替趋势、医学教育发展、人口增长速度等,因素的变化亦引起预测对象的 变化。 回归方程一般表示为:y=a+bx 式中,y为人才,x为影响因素,a为回归线的截距,b为回归线的斜率。参数a、b需要通 过一定的人才统计资料,根据最小二乘法求解。 (3)集合意见法:将医院领导者、人事主管部门和科室三方面对人才需求的不同意见, 采用集合方法进行处理。在对医院人才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各自发表不同意 见,充分考虑各种非定量因素的作用。定量估计意见不一致时,采用“去两头,取中间” 方法得出预测值。 三、医院人才规划分类、内容与原则 1.医院人才规划分类 按时间跨度,分为短期(年度)、中期(5年)和长期(10年) 3种。长期规划是一种远景规划,确定总体目标;中期规划要将长期规划各阶段任务具体 化;年度规划是中长期规划的具体实现阶段。 2.医院人才规划内容 (1)制定规划的指导思想:明确医院发展与人才发展协调一致的基本思想和规划期人才 建设奋斗目标。 (2)人才队伍现状分析结果:医院人才拥有量有限,可以运用全息调查法,提供失真度 小的人才基本数据。 (3)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年轻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中青年重点培养对象培养方向等。 (4)人才结构计划:包括各层次人才比例关系和各专业人才比例关系的调整目标,以及 具体步骤方法。 (5)人才使用计划:包括学科带头人的选拔、科室领导班子调整配备、技术职务晋升等 ,都应有具体的计划安排。 (6)人才培养保障计划:包括专项经费安排,与人才培养直接有关的技术装备购置等, 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3.医院人才规划的原则 (1)人才规划要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之上。 (2)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要与医院全面建设相协调,纳入医院建设整体规划。区分 轻重缓急,突出三个重点,即重点科室、重点专业、重点培养对象。 (3)要建立规划的指标体系:人才规划应反映两类指标,即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都有 具体的规定。要突出质量的地位,坚持数与质的统一,坚持质量第一。 (4)坚持动态中的计划平衡:应随着医院发展和学科发展重点转移,科技因素和市场人 才需求变化,人才成长实际状况等,及时作出平衡、调节。 (摘选自张立平主编,《军队医院管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pic] 录入:姬颖 校对:张帆 ▲ 医院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使用 一、学科带头人的概念 学科带头人是指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具有组织领导才能,能把握 学科发展方向,担负学科人才群体领导工作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选拔、培养一批跨世纪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带头人,放 手让他们担负重任。”有计划地选拔使用学科带头人,是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紧迫任 务。选拔和使用,是学科带头人培养的继续和归结,是人才开发的重要环节。医院学科 带头人是人才队伍中的“主杆”,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的学术技术水平,代表着医院的 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科技术建设方向。因此,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使用,要坚持高标 准,严格考核,慎重决策,择优遴选。 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条件 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使用,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注意与素质直接相关的标准条件。 1.优良的思想品德 热爱本专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为医学事业献身,有高 尚的医德医风,有甘为人梯的精神和埋头苦干的求实作风,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心理素 质。 2.完善的智能结构 具有深厚的医学理论基础,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广博, 专业精深,素质比较全面。专业方向明确且已形成明显专长,成为本专业同层次人才中 的佼佼者,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 3.较强的学术组织领导能力 能驾驭全局,组织学术集体各种学术技术活动,起统帅和 决策作用,能够及时摄取信息,掌握本学科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对学科发展有自己独 到见解,把握学科建设方向,提出本专业发展规划。有较好的行政、科研、经济管理能 力。 4.具有科学的风格 学风正派,治学严谨。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论概括能力,能担当学 术群体科研、教学的指导人。有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以良好的学风影响人才 群体。 5.具备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有探索医学科学求知的热情和执著的追求精神。有创造性 的思维方式。勇于开拓进取,有解决重大复杂技术问题的才能。能在医疗实践中发现并 正确判断专业发展方向,开拓新的领域。 6.团结协作精神 有全局观念,善于发挥集体智慧和集体创造力,组织和协调群体开展 协作研究。能恰当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淡泊名利,有不居功不诿过的风格。心胸豁 达大度,能用人之长、容人之短,不以己之短扼人之长。能与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和谐 共事。 7.带教能力强 对培养人才有热情,有比较科学的带教方法,且已经培养了较多的专门 人才。培养人才是学科带头人的基本职责。 三、学科带头人的选用原则 1.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重点 从优秀中青年人才中选拔学科带头人,是医院发展的客观 需要,是解决人才断层问题的根本举措。关键是要破除论资排辈。选拔学科带头人要着 眼于长远,着眼于21世纪。要把处于最佳年龄区的人才作为主要选拔对象,形成合理的 学科带头人梯队。 2.与科室班子配备相协调 作为医院专科学术带头人,一般应同时是科室的行政领导者 ,对两者的角色期待应是一致的。两种角色“合二为一”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学科带头人 必须借助相应的行政手段,组织调动集体的力量开展学术技术活动。这与一般概念上的 学科带头人是有区别的,如国家范围内某学术专业带头人,则不存在对应行政领导职务 的问题。医院选拔学科带头人,应通过选拔配备科室领导的外在形式来实现。对经过考 核具备学科带头人条件的,应及时选配到科室正副主任岗位。有时学科带头人因年龄、 身体等原因不再担任科室领导,而由后备带头人出任,则作为学科带头人交替过渡的一 种特殊形式。 3.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 选拔学科带头人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真才实学 。他们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都应当比较全面完善。特别要重视政治思想素 质的要求。有些思想素质上的缺陷,如心胸狭窄,不能团结人等,对学科带头人来说则 是致使的弱点。管理素质太弱,也难于担当学科带头人重任。要克服门户之见,不能因 学术观点不同,影响中青年人才的选用。坚持学科带头人选拔的高标准,不是求全责备 ,应看主流、看本质,重视个人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 (选自张立平主编,《军队医院管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pic] 录入:姬颖 校对:张帆 ▲ 医院管理干部的选拔和使用 一、医院管理干部的概念 医院管理干部,是指在医院从事管理工作的干部,一般指担任医院领导职务以及在医院 机关从事医疗、政工、护理、院务管理工作的干部,是医院人才队伍不可缺少的部分。 现代医院管理,必须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才能的专门人才。现在从事医院管理的干部, 多数未经过系统的管理科学知识培训,知识结构和素质难于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 重视医院管理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在使用中完善素质,是医院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 二、医院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 医院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由于所处的管理层次和分工不同,应当有所区别,但应具备 相应的综合素质。 1.政策理论方面的素养 现代医院管理的主要标志是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党和国家关于卫生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法规,是实施医院 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医院管理者必须熟悉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 的政策理论水平。在管理实践中,能熟练运用政策法规,指导科学决策,解决管理中的 现实问题,变经验型管理为科学型管理。政策理论素养,对管理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2.组织管理方向的素养 主要表现为参谋、决策、规划和组织协调4种能力。参谋能力 ,医院一般管理干部在管理中主要起着参谋的角色,应当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判断力, 能参善谋;决策能力,对于处于决策层次的管理干部,应当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善于 集思广益,作风果断;规划能力,掌握工作规划的程序与原则,能统筹全局,对管理工 作实施目标控制;组织协调能力,能有效地将人与物的要素组织协调起来,发挥最大效 能。 3.知识结构方面的素养 医院管理干部应具有特殊的知识素养。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包 括:现代管理基础知识、医院管理知识、卫生经济管理知识、决策科学、思想政治工作 理论、医学人才管理知识等。应当具备的知识素养包括:医学基础知识、法律知识、社 会医学知识、科学方法论、信息技术知识等。 三、医院管理干部的选拔与配备 1.医院管理干部的选拔途径 我国医学院校开设医院管理专业较晚,医院管理干部缺乏 来源。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除从管理院校毕业生和卫生行政机关的干部充实医院 管理干部队伍中外,医务干部仍将是管理干部的主要来源。应注意从医护干部中发现素 质较全面、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干部,充实管理干部队伍。政工干部、院务保障干部,要 尽可能从经过专门院校培养的干部中选拔,也可以从合适的医务干部中选拔。 2.医院管理干部的选拔与配备原则 (1)从热爱管理的干部中选拔:由医务专业技术干部转任管理干部,普遍存在不安心管 理的问题。要从既有较好素质又愿意从事管理的干部中挑选。对工作需要担本人不大愿 意从事管理的干部,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选拔对象认识管理工作的重要 性,自觉服从需要,在管理实践中适应管理、热爱管理。 (2)按管理层次要求配备:医院管理干部一般分为3个层次,即医院领导管理干部、中 层管理干部、基层管理干部。不同管理层次干部有不同的素质要求,应按照层次要求配 备。医院业务领导管理干部,一般应经过关键岗位如机关处(科)长、医务部(处)主 任岗位的培养锻炼。 (3)注意年龄结构梯次:不同管理层次干部选拔配备,要拉开年龄档次,同年龄段干部 不宜过多。否则,既影响管理干部群体活力,又容易出现队伍老化现象。 (摘选自张立平主编,《军队医院管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pic] 录入:姬颖 校对:张帆 |▲ 医学人才管理发展趋势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学人才管理要与国家人事制度改革、与医学事业发展| |相适应,顺应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 |一、围绕医学人才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 |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必然表现为竞争的形式,而人才竞争| |是现代竞争的最集中表现形式。医学人才的竞争,是医疗卫生单位之间为了获得卫生| |人才资源,保留单位现有人才,创造或保持医院竞争优势而进行的人才管理活动。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为最重要社会资源的人才资| |源配置模式发生根本变革,即由指令性计划配置模式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配置模式| |,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卫生人才资源配置虽不能完全以市| |场为导向,但市场机制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医| |学人才相对匮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1995年全国具有“师”及“师”以上卫生专业职务的| |人员226万人,有高级职务的仅12万人。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任何社会资源总是稀缺 | |的,而上述数据表明,卫生人才资源严重紧缺。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观的变化,必然带来卫生需要增长和疾病谱变化,对| |医学人才需求也随之增长,导致医学人才供求关系失衡,刺激人才需求。在今后相当| |长时期内,这种趋势不会得到缓解。这既为医院广揽人才开辟了更广泛的途径,又增| |加了引进工作的难度。为迎接挑战,医院管理者应当确立先进的人才意识,确立人才| |为本的观念,真正认识医院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拥有了人才,就| |能把握主动,赢得医院竞争的优势。要确立人才的竞争意识,认识人才只能通过竞争| |获取,任何依赖思想都是不足取的。如果没有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意识,就难于| |引起人才,保留人才。要确立新的人才价值观,承认人才的价值,并建立和完善激励| |和报酬机制。 | |二、选用人才方式趋向“双向选拔”,有偿培养、有偿使用将成必然趋势 | |今后,用人单位与人才的“双向选拔”,将成为最主要的选用人才方式。只要是符合国| |内外人才交流惯例的竞争手段和方式,都可以借鉴,如通过新闻媒体招聘、建立定向| |奖学金,对高价值人才高价“引进”等。把引进现成高中层次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重点争夺紧缺人才,特别是具备学科带头人条件的人才。“双向选择”的杠杆是利益机| |制,这种机制主要指为人才提供的报酬,也包括人才的成长环境。利益激励将成为主| |要的人才竞争手段。市场竞争总是围绕价格和供求展开的,是价格形成和供求平衡的| |手段。市场经济使人才大升值,价值规律在人才竞争中趁着根本的驱动作用。由此产| |生的问题是,当以人才市场为中介的人才流通成为主渠道,人才的有偿培养和有偿使| |用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要创造条件参与市场竞争,向市场要人才。同时,要为人| |才的有偿培养、有偿使用,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立医院人才基金等。 | |三、人才流失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 | |卫生事业作为公益性事业,不能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但医疗市场的竞争是客观存在,| |处于竞争第一位的无疑是医学人才的竞争。在我国日益兴起的人才市场上,医学人才| |一直是热门人才,争夺目标趋向现成的高中层次医学人才。这是因为,医学人才特别| |是高中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难度大,成才周期长。而通过人才竞争获取一个高层次人| |才特别是学科技术带头人,往往能使一个专科产生跨跃式的发展。从宏观上讲,合理| |的人才流动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是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表现。对医| |院来说,人才的正常流动对于保持医学人才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也是必要的。问题在于| |,人才竞争中的人才流向产生偏聚,往往是从人才紧缺单位向人才相对集中单位,从| |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即所谓的人才逆向流动,造成一方面人才总量不足,一方面人才| |堆积,影响到人才的整体效益。面对人才流失的压力,人们在认识人才合理流动必要| |性的同时,应当增强防止人才流失的忧患意识。事实上,人才的高流失率,已使一些| |医院感受到了人才流失的压力,甚至陷入窘境。有的医院本来有发展前途的专科,由| |于人才流失,人才群体结构遭到破坏,导致科技实力下降,使发展后劲减弱。 | |人才流失是人才流动态势中“进”“出”失衡的特定现象。对医院来说,人才的流失意味| |着自己培养的需要的人才不能继续为本单位服务。高质量人才的流失,对医院技术建| |设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人才价值取向偏移,| |成才欲望得不到满足,人际关系紧张,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评价等。对此,医院领导| |和干部人事管理者应当保持清醒头脑,出现人才流失时,应深入剖析其原因,采取措| |施加以逆转。要着力创造拴心留人环境,完善医院内部人才机制。人才机制主要包括| |人才教育机制、培养机制、选用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对人才的| |竞争力,集中表现为医院对人才的凝聚力、吸引力。要围绕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做文| |章,建立完善人才机制,着力创造拴心留人、吸引人才的软硬环境。要把做好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稳定人才思想,增强凝聚力的根本措施,营造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创造平等竞争环境,鼓励人才参与竞争,使之在竞| |争中脱颖而出。高度重视人才建设的内涵发展,抓好以中青年为重点的人才培养,大| |胆起用优秀中青年人才。创造条件尽力满足人才对物质文化的需求。通过完善医院内| |部人才建设机制,增大对外聚集人才的吸引力,对内稳定队伍的凝聚力。同时,要善| |于运用法律手段保留人才,抵制不正当人才竞争。要重视与人才流失相关的知识产权| |的保护,防止人才与技术成果“双流失”。 | |四、实行人才任用聘任制势在必行 | |聘任制,又称合同制或契约制。它是用人单位以合同的形式作用人员,或者说,人员| |是以合同形式受聘于用人单位。目前实行的聘任制,通常适用于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 |技术人员。聘用制度的优点是,有利于广开才路,及时解决本单位人才缺乏的问题;| |可以保证合同期用人单位和受聘者个人的工作稳定性;有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从卫| |生专业人才管理实践看,对卫生专业人才任用实行任命制,实际上使得技术职务与学| |位、学衔等学术技术称号难于区分,解决不了“终身拥有”、“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因| |此,对卫生专业人才实行聘任制度势在必行,相信经过实践探索,聘用制度将会成为| |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的任用制度。实行聘任制度,需要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①切| |实实行技术职务的评审与任用分开,关键是要做到技术职务的“定岗定位”和与职级待| |遇“脱钩”;②严格实行技术职务任期制度,从根本上废除“终身制”;③建立科学的任期| |考核制度,使“能上能下”成为现实。 | |五、研究和改进医学人才管理 | |搞好医学人才的管理,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应当看到,当前医| |学人才管理还有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突出的问题是管人与管事脱节,一方面卫生和| |人事主管部门在人才管理上职责分工不够明确,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一方面| |部门之间共同管理的意识还不够强。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医学人才管理面临着许多| |新情况新问题,更需要加大“共同管理”的力度,真正把管人与管事结合起来。应制定| |相应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卫生主管部门要有管人的职责,必| |要时应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对医学人才专业技术水平的考核,主要应由卫生主管部门| |承担起来。在医学人才地培养、选拔、使用上,各部门应本着共同管理的原则,按照| |分工,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共同提出意见和方案。卫生和干部主管部门都要强化共| |同管理的意识。 | |(叶建成 李富荣) | |  | |(摘选自张立平主编,《军队医院管理学》,人发军医出版社,1998) | |[pic] | |录入:姬颖 | |校对:张帆 | | |
0
negative_file/医院的学科、人材建设.doc
灰色系统预测 重点内容: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动态,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灰色系统与模 糊数学、黑箱方法的区别,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GM(1,N)模型,灰色系统 模型的检验,应用举例。 1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动态 1982邓聚龙发表第一篇中文论文《灰色控制系统》标志着灰色系统这一学科诞生。 1985灰色系统研究会成立,灰色系统相关研究发展迅速。 1989海洋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灰色系统论文集》,同年,英文版国际刊物《灰色系统》 杂志正式创刊。目前,国际、国内200多种期刊发表灰色系统论文,许多国际会议把灰色 系统列为讨论专题。国际著名检索已检索我国学者的灰色系统论著500多次。灰色系统理 论已应用范围已拓展到工业、农业、社会、经济、能源、地质、石油等众多科学领域, 成功地解决了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大量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果。 2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2.1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 我们将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部分信 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 系统信息不完全的情况有以下四种: 1.元素信息不完全   2.结构信息不完全   3.边界信息不完全   4.运行行为信息不完全 2.2灰色系统与模糊数学、黑箱方法的区别 主要在于对系统内涵与外延处理态度不同; 研究对象内涵与外延的性质不同。 灰色系统着重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的对象,模糊数学着重外延不明确、内涵明确的对 象。 “黑箱”方法着重系统外部行为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因果关系的两户方法,使扬外延而弃 内涵的处理方法,而灰色系统方法是外延内涵均注重的方法。 2.3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公理1:差异信息原理。“差异”是信息,凡信息必有差异。 公理2:解的非唯一性原理。信息不完全,不明确地解是非唯一的。 公理3:最少信息原理。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充分开发利用已有的“最少信息”。 公理4:认知根据原理。信息是认知的根据。 公理5:新信息优先原理。新信息对认知的作用大于老信息。 公理6:灰性不灭原理。“信息不完全”是绝对的。 2.4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灰色系统理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建立起了一门新兴学科的结构体系,其主要内 容包括以“灰色朦胧集”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以晦涩关联空间为依托的分析体系、以晦涩 序列生成为基础的方法体系,以灰色模型(G,M)为核心的模型体系。以系统分析、评 估、建模、预测、决策、控制、优化为主体的技术体系。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统计 灰色聚类 3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灰色预测方法的特点表现在:首先是它把离散数据视为连续变量在其变化过程中所 取的离散值,从而可利用微分方程式处理数据;而不直接使用原始数据而是由它产生累 加生成数,对生成数列使用微分方程模型。这样,可以抵消大部分随机误差,显示出规 律性。 3.1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思想 下面举一个例子,说明灰色理论的建模思想。考虑4个数据,记为[pic],其数据见 下表: |序号 |1 |2 |3 |4 | |符号 |[pic] |[pic] |[pic] |[pic] | |数据 |1 |2 |3 |4 | 将上表数据作图得 [pic] 上图表明原始数据[pic]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其发展态势是摆动的。如果将原始数据 作累加生成,记第K个累加生成为[pic],并且 [pic] [pic] [pic] [pic] 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 |符号 |[pic] |[pic] |[pic] |[pic] | |数据 |1 |3 |4.5 |7.5 | [pic] 上图表明生成数列X是单调递增数列。 3.2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建立 1. 数列预测GM(1,1)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的微分方程成为Gm模型,G表示gray(灰色),m表示model(模型), Gm(1,1)表示1阶的、1个变量的微分方程模型。 Gm(1,1)建模过程和机理如下: 记原始数据序列[pic]为非负序列 其中,[pic] 其相应的生成数据序列为[pic] 其中,[pic] [pic]为[pic]的紧邻均值生成序列 [pic] 其中,[pic] 称[pic]为Gm(1,1)模型,其中[pic],b是需要通过建模求解的参数,若[pic]为参数 列,且 [pic],[pic] 则求微分方程[pic]的最小二乘估计系数列,满足 [pic] 称[pic]为灰微分方程,[pic]的白化方程,也叫影子方程。 如上所述,则有 1.白化方程[pic]的解或称时间响应函数为 [pic] 2.Gm(1,1)灰微分方程[pic]的时间响应序列为 [pic] 3.取[pic],则 [pic] 4.还原值 [pic] 2. 系统综合预测GM(1,N)模型P134 4灰色系统模型的检验 定义1. 设原始序列 [pic] 相应的模型模拟序列为 [pic] 残差序列 [pic] [pic] 相对误差序列 [pic] [pic] 1.对于k<n,称[pic]为k点模拟相对误差,称[pic]为滤波相对误差,称[pic]为平均模拟 相对误差; 2.称[pic]为平均相对精度,[pic]为滤波精度; 3.给定[pic],当[pic],且[pic]成立时,称模型为残差合格模型。 定义2 设[pic]为原始序列,[pic]为相应的模拟误差序列,[pic]为[pic]与[pic]的绝对关联度 ,若对于给定的[pic],则称模型为关联合格模型。 定义3 设[pic]为原始序列,[pic]为相应的模拟误差序列,[pic]为残差序列。 [pic]为[pic]的均值, [pic]为[pic]的方差, [pic]为残差均值, [pic]为残差方差, 1.称[pic]为均方差比值;对于给定的[pic],当[pic]时,称模型为均方差比合格模型 。 2.称[pic]为小误差概率,对于给定的[pic],当[pic]时,称模型为小误差概率合格模 型。 精度检验等级参照表 | 指标临界性|相对误差 |关联度 |均方差比值 |小误差概率 | |精度等级 | | | | | |一级 |0.01 |0.90 |0.35 |0.95 | |二级 |0.05 |0.80 |0.50 |0.80 | |三级 |0.10 |0.70 |0.65 |0.70 | |四级 |0.20 |0.60 |0.80 |0.60 | 一般情况下,最常用的是相对误差检验指标。 5应用举例 例 1 设原始序列 [pic] [pic] 建立Gm(1,1)模型,并进行检验。 解:1)对[pic]作1-AGO,得 [D为[pic]的一次累加生成算子,记为1-AGO,A cumulated Generating Operator] [pic] [pic] 2)对[pic]作紧邻均值生成,令 [pic] [pic] [pic] 于是, [pic],[pic] [pic] [pic] [pic] [pic] [pic] [pic] [pic] 3)确定模型 [pic] 及时间响应式 [pic] [pic] 4)求[pic]的模拟值 [pic] =(2.8740,6.1058,9.4599,12.9410,16.5538) 5)还原出[pic]的模拟值,由 [pic] 得 [pic] =(2.8740,3.2318,3.3541,3.4811,3.6128) 6)误差检验 |序号 |实际数据 |模拟数据 |残差 |相对误差 | | |[pic] |[pic] |[pic] |[pic] | |2 |3.278 |3.2318 |0.0462 |1.41% | |3 |3.337 |3.3541 |-0.0171 |0.51% | |4 |3.390 |3.4811 |-0.0911 |2.69% | |5 |3.679 |3.6128 |0.0662 |1.80% | 残差平方和 [pic] [pic] =0.0151085 平均相对误差 [pic] =1.0625% 计算X与[pic]的灰色关联度 [pic] =[pic] [pic] =1.7855 [pic] [pic] [pic] =1.8144 [pic] [pic][pic] =0.04535 [pic] =0.9902>0.90 精度为一级,可以用 [pic] [pic]预测。 例 2 某大型企业1997-2000年四年产值资料 |年份 |1997 |1998 |199 |2000 | |产值(万元)|27260 |29547 |32411 |35388 | 试建立Gm(1,1)模型的白化方程及时间响应式,并对Gm(1,1)模型进行检验,预测该 企业2001-2005年产值。 解:设时间序列为 [pic] =(27260,29547,62411,35388) [pic] [pic] 2)对[pic]作紧邻均值生成,令 [pic] [pic] [pic] 于是, [pic],[pic] 对参数列[pic]作最小二乘估计,得 [pic] 设[pic] 由于 [pic] 可得Gm(1,1)模型的白化方程 [pic] 其时间响应式为 [pic] 由此得模拟序列 [pic] =(27260,29553,32336,35381) 检验: 残差序列为 [pic] =(0,-6,75,7) [pic] [pic] 平均相对误差 [pic] 模拟误差[pic] ,精度一级 计算[pic]与[pic]的灰色关联度[pic] [pic]=11502 [pic]=11429.5 [pic] =72.5 [pic] 精度为一级 计算均方差比 [pic] [pic] [pic] [pic] 所以,[pic],均方差比值为一级 计算小误差概率 [pic] [pic] 所以,[pic] 小误差概率为一级,故可用 [pic] 进行预测,2001-2005年预测值为 [pic] =(38713,42359,46318,50712,55488) 例3 预测实例,已知某企业2001-2005年的工业总产值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 |总产值 |1.67 |1.51 |1.03 |2.14 |1.99 | 建立Gm(1,1)模型的白化方程,预测2006-2015工业总产值。 解: [pic] [pic] [pic] [pic] 对[pic]作紧邻均值生成,令 [pic] [pic] [pic] 于是, [pic],[pic] [pic] [pic] [pic] [pic] [pic] [pic] [pic] 方程为[pic] [pic] 及时间响应式 [pic] [pic] [pic] 求[pic]的模拟值 [pic] =(1.67,2.962,4.474,6.202,8.311) 还原出[pic]的模拟值,由 [pic] 得 [pic] =(1.67,1.292,1.512,1.728,2.109) 计算X与[pic]的灰色关联度 [pic] =[pic] [pic][pic] =0.2585 [pic] [pic] [pic] =0.0885 [pic] =0.94>0.90 精度为一级,关联度为一级,可以用 [pic] 进行预测。 [pic] [pic] [pic] [pic] [pic] [pic] [pic] ----------------------- 记原始时间序列为: [pic] [pic]
0
negative_file/╗╥╔½╧╡═│╘ñ▓Γ .doc
1.0 目的 为新疆航机务维修管理工作提供程序准则,为机务维修工作提供依据和标准,以确保新疆 航飞机的适航性、可靠性、经济性。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疆航所营运飞机的各项维修工作的控制和评价。 3.0 管理程序 |流 程 |职 责 |工 作 要 求 |相关文件/记录 | | | | | | | | | | | | | | | | | | | | | | |(飞机维修基地 |(负责接收新疆航飞|《维修方案执行工作规范》 | | |质量管理处 |机的维修方案、称 |《称重方案执行工作规范》 | | | |重方案、工程指令 |《工程指令执行工作规范》 | | | |、技术通告和飞机 |《技术通告工作规范》 | | | |维修可靠性方案, |(可靠性管理子流程 | | | |并转发至生产技术 | | | | |处。 | | | | | | | | | | | | | |(飞机维修基地 | |《维修计划与控制工作规范》 | | |生产技术处 |(负责根据新疆航飞|《维修范围拓展工作规范》 | | | |机飞行小时要求制 |《专机机务保障工作规范》 | | | |定飞机维修基地年 | | | | |、月飞机维修计划 | | | | |。 | | | |(飞机维修基地 |(负责收集和管理技|《技术资料管理工作规范》 | | |生产技术处 |术资料。 | | | | | | | | | | | | | |(飞机维修基地 |(按相关文件进行维|《维修工艺卡/工艺规程制定工| | |生产技术处 |修工作所需的维修 |作规范》 | | | |工作单、工作包, |《维修工作单工作规范》 | | | |维修工艺卡/工艺规|《维修工作包工作规范》 | | | |程的技术准备。 |《时控管理工作规范》 | | | | |《换季及飞机半年检管理工作 | | | | |规范》 | |流 程 |职 责 |工 作 要 求 |相关文件/记录 | | | | | | | |(质量管理处 |(对各类维修人员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 | | | |格进行审核、授权 |理工作规范》 | | | |和管理。 |《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人员执 | | | | |照管理工作规范》 | | | | |《民用航空器试车人员管理工 | | | | |作规范》 | | | | |《民用航空器放行人员管理工 | | | | |作规范》 | | | | |《检验人员管理工作规范》 | | | | |《上岗合格证管理工作规范》 | | | | | | | | | | | | | | | | | |(生产技术处 |(对飞机维修基地信|《计算机管理工作规范》 | | | |息体系和设备进行 | | | | |管理。 | | | | | | | | | | | | | |(维修保障处 |(对飞机维修基地机|《机库管理工作规范》 | | | |库、厂房设施、特 |《厂房与设施管理工作规范》 | | | |种车辆、工具设备 |《供电运行管理工作规范》 | | | |、计量器具进行管 |《车辆使用管理工作规范》 | | | |理。 |《工具丢失处理工作规范》 | | | | |《工具管理工作规范》 | | | | |《工装、设备的报告、审批和 | | | | |采购管理工作规范》 | | | | |《计量器具(周)检工作规范》| | | | |《计量器具修理、报废控制工 | | | | |作规范》 | | | | |《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处工 | | | | |作规范》 | | | | |《设备使用管理工作规范》 | | | | | | | | | | | | |( 航空器材处 |(按《航材采购管理 |《航材采购管理程序》 | | | |程序》对飞机维修所| | | | |需的航材、零备件 | | | | |进行管理。 | | |流 程 |职 责 |工 作 要 求|相关文件/记录 | | | | | | | | | | | | |(生产技术处 |(对维修计划进 |《维修工作单工作规范》 | | | |行控制,及时下|《维修工作包工作规范》 | | | |达维修生产任务|《飞机派遣计划管理工作规范》 | | | |。 |《维修计划与控制工作规范》 | | | | | | | | | | | | |(外场维修处 |(完成新疆航执 |《维修工作单工作规范》 | | | |管飞机的各类计|《维修工作包工作规范》 | | | |划维修、非例行|《称重方案执行工作规范》 | | | |维修、检验、无|《航线维修质量控制工作规范》 | | | |损检测工作和外|《定期维修质量控制工作规范》 | | | |航过站飞机的航|《飞机定期维修现场控制工作规范| | | |线维修工作。 |》 | | | | |《过站飞机航线维修管理工作规范| | | | |》 | | | | |《航空器维修检验工作管理工作规| | | | |范》 | | | | |《无损检测工作规范》 | | | | |《飞机拆换件控制工作规范》 | | | | |《飞机部件串件管理工作规范》 | | | | |《航材领用、退库管理工作规范》 | | | | |《飞机试飞/试滑管理工作规范》 | | | | |《飞机除冰、霜、雪工作规范》 | | | | | | | | |(为飞机维修提 |(最低设备放行清单管理流程 | | |(内场维修处 |供飞机部件的修| | | | |理,完成计量器| | | | |具的检定工作。|《航空器部件修理质量控制工作规| | | | |范》 | | | | |《部件修理用航材申请工作规范》 | | | | |《内场修理、校验和计量部件交接| | | | |工作规范》 | | | | |《航空器部件修理工作规范》 | | | | |《航空器部件排故工作规范》 | | | | |《机械加工工作规范》 | | | | |《在修机载设备装机实验工作规范| | | | |》 | |流 程 |职 责 |工 作 要 求|相关文件/记录 | | | | | | | | | | | | |(飞机维修基地 |(按相关文件对 |《机务原因不正常处理工作规范》 | | | |维修工作遇到的|《飞机结构损伤、腐蚀处理工作规| | | |问题进行处理。|范》 | | | | |《重大、疑难、重复性故障控制管| | | | |理工作规范》 | | | | |《飞机重要事件/飞行不正常事件 | | | | |报告工作规范》 | | | | |《飞机记录本、故障记录本、客舱| | | | |记录本管理工作规范》 | | | | |《装机部附件证件管理工作规范》 | | |(飞机放行人员 |(按相关文件要 |民用航空器维修标准MH3145.2-19| | |部件放行人员 |求对飞机维修及|96 | | | |部附件修理进行| | | | |放行。 |《批准放行证书/适航批准标签》 | | |(质量管理处。 |(根据有关法规 |《自我质量审核工作规范》 | | | |文件对飞机维修| | | | |基地质量体系文| | | | |件及运行的有效| | | | |性、适应性和符| | | | |合性进行审核。| | | | |(按《飞机维修可| | | |(各级工程技术 |靠性方案》要求 |(可靠性管理子流程 | | |人员 |,实施可靠性管| | | | |理提高维修水平| | | | |。 | | | |(生产技术处 |(对相关技术文 |《维修工作单工作规范》 | | | |件和工作记录进|《维修工作包工作规范》 | | | |行整理、归档。|《维修方案执行工作规范》 | | | | |《称重方案执行工作规范》 | | | | |《工程指令执行工作规范》 | | | | | | ----------------------- 开始 维修任务来源 维修技术准备 维修生产准备/保障 维修生产任务下达 维修生产实施 问题处理 归档 结 束 维修质量提高 维修生产验收 ① ① ① ① ① ①
0
negative_file/04-00维修管理主流程.doc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9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7月1日 1 总则 为使电力工程电缆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便于施工和维护,制订本 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电力工程中200kV及以下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选择与敷设设 计。 电力工程的电缆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规 定。 2 术语 耐火性(fire resistance):在特定高温、时间的火焰作用下电缆能维持通电运行的特性。 难燃性(flame retardance):在特定试验条件的火焰作用使电缆被烧着后撤去火源能迅即自熄的特性 。 干式交联(dry-type cross-linked):使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的制造能显著减少水分含量的交联工艺之泛称 。 水树(water tree):是交联聚乙烯电缆运行中绝缘层发生树枝状微细裂纹现象的略称。它异致绝缘 特性变坏,造成电缆故障。 金属塑料复合阻水层(metallic-plastic composite water barrier):由铝或铅箔等薄金属层夹于塑料中的复合带沿电缆包围构成的阻水层。 热阻(thermal resistance):计算电缆载流量采取热网络分析法、以一维散热过程的热欧姆法则所定 义的物理量。 回流线(辅助接地线,auxiliary ground wire):配置平行于高压单芯电缆线路、具有两端接地使感应电流形成回路的导线。 直埋敷设(direct burying):电缆敷设入地下壕沟中沿沟底和电缆上覆盖有软土层、且设保护板再埋齐地 坪的敷设方式。 电缆沟(cable trough):封闭式不通行但盖板可开启的电缆构筑物,且布置与地坪相齐或稍有上下。 浅槽(channel):容纳电缆数量较少未含支架且沟底可不封实的有盖槽式构筑物,可布 置齐地坪或地坪上。 隧道(tunnel):容纳电缆数量较多有供安装和巡视方便的通道,且是全封闭性的电缆 构筑物。 夹层(电缆汇接室,switch cabin):控制室楼层下能容纳众多电缆汇接,便于安装活动的大厅式电缆构筑物。 工作井(manhole):人可出入以安置电缆接头等附属部件或供牵拉电缆作业所需的小室 式电缆构筑物。 电缆构筑物(cable buildings):专供敷设电缆或安置附件的电缆沟、浅槽、隧道、夹层、竖井和工井等构 筑物的泛称。 挠性固定(slip fixing):使电缆随热胀冷缩可沿固定处轴向角度变化或稍有横移的固定方式。 刚性固定(rigid fixing):使电缆不随热胀冷缩发生位移的夹紧固定方式。 电缆的蛇形敷设(snaking of cable):按定量参数要求使电缆轴向热机械应力减少呈波浪状的敷设方式。 普通支架(臂式支架,cantilever bracket):具有悬臂形式用以支承电缆的刚性材料制支架。 电缆桥架(电缆托架,cable tray):由托盘或梯架的直线段、弯通、组件以及托臂(臂式支架)、吊架等构成具有 密接支承电缆的刚性结构系统之全称。 电缆支架(cable brackets):电缆桥架、普通支架、吊架的总称。 阻火包(防火枕,fire protection pillows):是用于阻火封堵又易作业的膨胀式柔性枕袋状耐火物。 3 电缆型式与截面选择 3.1 电缆芯线材质 控制电缆应采用铜芯。 用于下列情况的电力电缆,应采用铜芯: (1)电机励磁、重要电源、移动式电气设备等需要保持连接具有高可靠性的回路。 (2)振动剧烈、有爆炸危险或对铝有腐蚀等严酷的工作环境。 (3)耐火电缆。 用于下列情况的电力电缆,宜采用铜芯: (1)紧靠高温设备配置。 (2)安全性要求高的重要公共设施中。 (3)水下敷设当工作电流较大需增多电缆根数时。 除限于产品仅有铜芯和本规范第3.1.1~3.1.3条确定宜用铜芯的情况外,电缆缆芯材质 应采用铝芯。 3.2 电力电缆芯数 1kV及其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三相回路的电缆芯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3.2.1.1 保护线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位连接接地的情况: (1)保护线与中性线合用同一导体时,应采用四芯电缆。 (2)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时,宜用五芯电缆;当满足本规范第5.1.16条的规定的 情况下,也可采用四芯电缆与另外的保护线导体组成。 3.2.1.2 受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位的接地与电源系统接地各自独立的情况,应采用四芯电缆。 1kV及其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单相回路的电缆芯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3.2.2.1 保护线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位连接接地的情况: (1)保护线与中性线合用同一导体时,应采用两芯电缆。 (2)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时,宜采用三芯电缆;在满足本规范第5.1.16条规定的 情况下,也可采用两芯电缆与另外的保护线导体组成。 3.2.2.2 受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位的接地与电源系统接地各自独立的情况,应采用两芯电缆。 工作电流较大的回路或水下敷设时,当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可采用单芯电缆。 除本规范第3.2.1条、3.2.2条、3.2.3条的规定情况外,交流供电回路宜用三芯电缆。 直流供电回路,宜采用两芯电缆;当需要时可采用单芯电缆。 3.3 电缆绝缘水平 交流系统中电力电缆缆芯的相间额定电压,不得低于使用回路的工作线电压。 交流系统中电力电缆缆芯与绝缘屏蔽或金属套之间额定电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低阻抗接地的系统当接地保护动作不超过1min切除故障时, 应按100%的使用回路工作相电压。 (2)对于(1)项外的供电系统,不宜低于133%的使用回路工作相电压;在单相接地故 障可能持续8h以上,或发电机回路等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情况,宜采取173%的使用回路工 作相电压。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冲击耐压水平,应满足系统绝缘配合要求。 直流输电用电力电缆绝缘水平,应计及负荷变化因素、满足内部过电压的要求。 控制电缆额定电压的选择,应不低于该回路工作电压、满足可能经受的暂态和工频过电 压作用要求。且宜符合下列规定: (1)沿较长高压电缆并行敷设的控制电缆(导引电缆),选用相适合的额定电压。 (2)在220kV及以上高压配电装置敷设的控制电缆,宜选用600/1000V,或在有良好屏 蔽时可选用450/750V。 (3)除(1)、(2)项情况外,一般宜选用450/750V;当外部电气干扰影响很小时, 可选用较低的额定电压。 3.4 电缆绝缘类型 油浸纸绝缘电缆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电缆线路最高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差,未超过粘性油浸纸绝缘电缆允许高差时( 表3.4.1),宜采用粘性油浸纸绝缘电缆。 (2)除(1)项外,应采用不滴流油浸纸绝缘电缆。 表3.4.1 粘性油浸纸绝缘电缆的允许高差 |额定电压(kV) |电缆线路的特征 |允许高差(m) | |1~3 |有铠装 |25 | | |无铠装 |20 | |6~10 | |15 | |35 |有防止油干枯的补加措 |10 | | |施 | | | |无防止油干枯的补加措 |5 | | |施 | | 注:防止油干枯的补加措施,如采用能补充注油的充油式终端等。 当自容式充油电缆与六氟化硫全封闭电器直接相连、且封闭式终端不具备油与气的严密 隔离时,电缆的最低工作油压应大于六氟化硫全封闭电器的最高工作气压。 移动式电气设备等需经常弯移或有较高柔软性要求的回路,应使用橡皮绝缘电缆。 放射线作用场所,应按绝缘型类要求选用交联聚乙烯、乙丙橡皮绝缘等耐射线辐照强度 的电缆。 60℃以上高温场所,应按经受高温及其持续时间和绝缘型类要求,选用耐热聚氯乙烯、普 通交联聚乙烯、辐照式交联聚乙烯或乙丙橡皮绝缘等适合的耐热型电缆;100℃以上高温 环境,宜采用矿物绝缘电缆。高温场所不宜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低温-20℃以下环境,应按低温条件和绝缘型类要求,选用油浸纸绝缘类或交联聚乙烯、 聚乙烯绝缘、耐寒橡皮绝缘电缆。低温环境不宜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有低毒难燃性防火要求的场所,可采用交联聚乙烯、聚乙烯或乙丙橡皮等绝缘不含卤素 的电缆。防火有低毒性要求时,不宜用聚氯乙烯电缆。 除按本规范第3.4.5~3.4.7条明确要求的情况外,6kV以下回路,可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非重要性的6kV回路,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也可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用在中、高压回路的交联聚乙烯电缆,应选择属于具备耐水树特性的绝缘构造型式。对 重要回路的6kV及以上电压回路,宜采用含有干式交联和内、外半导电与绝缘层三层共挤 工艺特征的电缆。 3.5 电缆外护层类型 电缆的外护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交流单相回路的电力电缆,不得有未经非磁性处理的金属带、钢丝铠装。 (2)在潮湿、含化学腐蚀环境或易受水浸泡的电缆,金属套、加强层、铠装上应有挤 塑外套,水中电缆的粗钢丝铠装尚应有纤维外被。 (3)除低温-20℃以下环境或药用化学液体浸泡场所,以及有低毒难燃性要求的电缆挤 塑外套宜用聚乙烯外,可采用聚氯乙烯外套。 (4)用在有水或化学液体浸泡场所的6~35kV重要性或35kV以上交联聚乙烯电缆,应具 有符合使用要求的金属塑料复合阻水层、铅套、铝套或膨胀式阻水带等防水构造。敷设 于水下的中、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还宜具有纵向阻水构造。 选择自容式充油电缆的加强层类型,且当线路未设置塞止式接头时最高与最低点之间高 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仅有铜带等径向加强层,容许高差为40m;但用于重要回路时宜为30m。 (2)径向和纵向均有铜带等加强层,容许高差为80m;但用于重要回路时宜为60m。 直埋敷设电缆的外护层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承受较大压力或有机械损伤危险时,应有加强层或钢带铠装。 (2)在流砂层、回填土地带等可能出现位移的土壤中,电缆应有钢丝铠装。 (3)白蚁严重危害且塑料电缆未有尼龙外套时,可采用金属套或钢带铠装。 (4)除本条(1)~(3)项外的情况,可采用不带铠装的外护层。 空气中固定敷设电缆时的外护层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油浸纸绝缘铅套电缆直接在臂式支架上敷设时,应具有钢带铠装。 (2)小截面挤塑绝缘电缆直接在臂式支架上敷设时,宜具有钢带铠装。 (3)在地下客运、商业设施等安全性要求高而鼠害严重的场所,塑料绝缘电缆可具有 金属套或钢带铠装。 (4)电缆位于高落差的受力条件需要时,可含有钢丝铠装。 (5)除本条(1)~(4)项外,敷设在梯架或托盘等支承密接的电缆,可不含铠装。 (6)除应按本规范第3.5.1条(3)项的规定采用,以及高温60℃以上场所应采用聚乙烯 等耐热外套的电缆外,宜用聚氯乙烯外套。 (7)严禁在封闭式通道内使用纤维外被的明敷电缆。 移动式电气设备等需经常弯移或有较高柔软性要求回路的电缆,应采用橡皮外护层。 放射线作用场所的电缆,应具有适合耐受放射线辐照强度的聚氯乙烯、氯丁橡皮、氯磺 化聚乙烯等防护外套。 敷设于保护管中的电缆,应具有挤塑外套;油浸纸绝缘铅套电缆,尚宜含有钢铠层。 水下敷设电缆的外护层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沟渠、不通航小河等不需铠装层承受拉力的电缆,可选用钢带铠装。 (2)江河、湖海中电缆,采用的钢丝铠装型式应满足受力条件。当敷设条件有机械损 伤等防范需要时,可选用符合防护、耐蚀性增强要求的外护层。 路径通过不同敷设条件时电缆外护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路总长未超过电缆制造长度时,宜选用满足全线条件的同一种或差别尽量少的 一种以上型式。 (2)线路总长超过电缆制造长度时,可按相应区段分别采用适合的不同型式。 3.6 控制电缆及其金属屏蔽 双重化保护的电流、电压以及直流电源和跳闸控制回路等需增强可靠性的两套系统,应 采用各自独立的控制电缆。 下列情况的回路,相互间不宜合用同一根控制电缆: (1)弱电信号、控制回路与强电信号、控制回路。 (2)低电平信号与高电平信号回路。 (3)交流断路器分相操作的各相弱电控制回路。 弱电回路的每一对往返导线,宜属于同一根控制电缆。 强电回路控制电缆,除位于超高压配电装置或与高压电缆紧邻并行较长,需抑制干扰的 情况外,可不含金属屏蔽。 弱电信号、控制回路的控制电缆,当位于存在干扰影响的环境又不具备有效抗干扰措施 时,宜有金属屏蔽。 控制电缆金属屏蔽型类的选择,应按可能的电气干扰影响,计入综合抑制干扰措施,满 足需降低干扰或过电压的要求。 3.6.6.1位于110kV以上配电装置的弱电控制电缆,宜有总屏蔽、双层式总屏蔽。 3.6.6.2计算机监测系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的屏蔽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开关量信号,可用总屏蔽。 (2)高电平模拟信号,宜用对绞线芯总屏蔽,必要时也可用对绞线芯分屏蔽。 (3)低电平模拟信号或脉冲量信号,宜用对绞线芯分屏蔽,必要时也可用对绞线芯分 屏蔽复合总屏蔽。 3.6.6.3 其他情况,应按电磁感应、静电感应和地电位升高等影响因素,采用适宜的屏蔽型式。 3.6.6.4 敷设方式要求电缆具有钢铠、金属套时,应充分利用其屏蔽功能。 需降低电气干扰的控制电缆,可在工作芯数外增加一个接地的备用芯。 控制电缆金属屏蔽的接地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模拟信号回路控制电缆屏蔽层,不得构成两点或多点接地,宜 用集中式一点接地。 (2)除(1)项等需要一点接地情况外的控制电缆屏蔽层,当电磁感应的干扰较大,宜 采用两点接地;静电感应的干扰较大,可用一点接地。双重屏蔽或复合式总屏蔽,宜对 内、外屏蔽分用一点、两点接地。 (3)两点接地的选择,还宜考虑在暂态电流作用下屏蔽层不致被烧熔。 3.7 电力电缆截面 电力电缆缆芯截面选择的基本要求。 3.7.1.1 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缆芯温度,不得超过按电缆使用寿命确定的允许值。持续工作回 路的缆芯工作温度,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3.7.1.2 最大短路电流作用时间产生的热效应,应满足热稳定条件。对非熔断器保护的回路,满 足热稳定条件可按短路电流作用下缆芯温度不超过附录A所列允许值。 3.7.1.3 连接回路在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电压降,不得超过该回路允许值。 3.7.1.4 较长距离的大电流回路或35kV以上高压电缆,当符合上述条款时,宜选择经济截面,可 按“年费用支出最小”原则。 3.7.1.5 铝芯电缆截面,不宜小于4。 3.7.1.6 水下电缆敷设当需缆芯承受拉力且较合理时,可按抗拉要求选用截面。 对10kV及以下常用电缆按持续工作电流确定允许最小缆芯截面时,宜满足附录B电缆允许 持续载流量(建议性基础值)、以及由附录C按下列使用条件差异影响计入校正系数所确 定的允许载流量。 (1)环境温度差异。 (2)直埋敷设时土壤热阻系数差异。 (3)电缆多根并列的影响。 (4)户外架空敷设无遮阳时的日照影响。 不属于本规范第3.7.2条规定的其他情况下,电缆按持续工作电流确定允许最小缆芯截面 时,应经计算或测试验证,且计算内容或参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频供电回路使用非同轴电缆,应计入非工频情况下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增大损 耗发热的影响。 (2)单芯高压电缆以交叉互联接地当单元系统中三个区段不等长时,应计入金属护层 的附加损耗发热影响。 (3)敷设于塑料保护管中的电缆,应计入热阻影响;排管中不同孔位的电缆还应分别 计入互热因素的影响。 (4)敷设于封闭、半封闭或透气式耐火槽盒中的电缆,应计入包含该型材质及其盒体 厚度、尺寸等因素对热阻增大的影响。 (5)施加在电缆上的防火涂料、包带等覆盖层厚度大于1.50mm时,应计入其热阻影响 。 (6)沟内电缆埋砂且无经常性水份补充时,应按砂质情况选取大于2.0℃·m/W的热阻系 数计入对电缆热阻增大的影响。 缆芯工作温度大于70℃的电缆,计算持续允许载流量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量较多的该类电缆敷设于未装机械通风的隧道、竖井时,应计入对环境温升的 影响。 (2)电缆直埋敷设在干燥或潮湿土壤中,除实施换土处理等能避免水份迁移的情况外 ,土壤热阻系数宜选取不小于2.0℃·m/W。 确定电缆持续允许载流量的环境温度,应按使用地区的气象温度多年平均值,并计入实际 环境的温升影响。宜符合表3.7.5的规定: 表3.7.5 电缆持续允许载流量的环境温度确定(℃) |电缆敷设场所 |有无机械通风 |选取的环境温度 | |土中直埋 | |埋深处的最热月平均地温 | |水下 | |最热月的日最高水温平均值 | |户外空气中、电缆沟 | |最热月的日最高温度平均值 | |有热源设备的厂房 |有 |通风设计温度 | | |无 |最热月的日最高温度平均值 | | | |另加5℃ | |一般性厂房、室内 |有 |通风设计温度 | | |无 |最热月的日最高温度平均值 | |户内电缆沟 |无 |最热月的日最高温度平均值 | | | |另加5℃* | |隧道 | | | |隧道 |有 |通风设计温度 | 注:当*属于本规范第3.7.4条(1)项的情况时,不能直接采取仅加5℃。 电缆通过不同散热条件区段时的缆芯截面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3.7.6.1 回路总长未超过电缆制造长度的情况: (1)重要回路全长宜按其中散热较差区段条件选择同一截面。 (2)水下电缆敷设有机械强度要求需增大截面时,回路全长可选择同一截面。 (3)非重要回路,可对大于10m区段散热条件按段选择截面,但每回路不宜多于三种规 格。 3.7.6.2 回路总长超过电缆制造长度的情况,宜按区段选择相应合适的缆芯截面。 对非熔断器保护回路,按满足短路热稳定条件确定允许缆芯最小截面时,可按附录D的规 定计算。 选择短路计算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计算用系统接线,应采取正常运行方式,且宜按工程建成后5年以上规划发展考虑 。 (2)短路点应选取在通过电缆回路最大短路电流可能发生处。 (3)宜按三相短路计算。 (4)短路电流作用时间,应取保护切除时间与断路器全分闸时间之和。对电动机等直馈 线,应采取主保护时间;其他情况,宜按后备保护计。 1kV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三相四线制系统的电缆中性线截面,不得小于按线路最大 不平衡电流持续工作所需最小截面;对有谐波电流影响的回路,还应同时满足所要求截 面,且符合下列规定: (1)以气体放电灯为主要负荷的回路,中性线截面不宜小于相芯线截面。 (2)除(1)项规定的情况外,中性线截面可不小于50%的相芯线截面。 1kV以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配置保护接地线、中性线或保护接地中性线系统的电缆芯 线截面选择要求。 3.7.10.1中性线、保护接地中性线的截面,应符合本规范第3.7.9条的规定;保护接地中 性线截面,尚应按缆芯材质分别符合下列规定: (1)铜芯,不小于10。 (2)铝芯,不小于16。 3.7.10.2 保护地线的截面,应满足回路保护电器可靠动作的要求,且应符合表3.7.10的规定。 表3.7.10按热稳定要求的保护地线允许最小截面(mm2) |电缆相芯线截面S |保护地线允许最小截面 | |S≤16 |S | |16<S≤35 |16 | |S>35 |S/2 | 交流供电回路由多根电缆并联组成时,宜采用相同截面。 电力电缆金属屏蔽层的有效截面,应满足在可能的暂态电流作用下温升值不超过绝缘与 外护层的短路容许最高温度平均值。 4 电缆附件的选择与配置 4.1 一般规定 电缆终端的装置类型选择要求。 4.1.1.1 电缆与六氟化硫全封闭电器直接相连时,应采用封闭式终端。 4.1.1.2 电缆与高压变压器直接相连时,应采用象鼻式终端。 4.1.1.3 电缆与电器相连具有整体式插接功能时,应采用可分离式(插接式)终端。 4.1.1.4 除上述情况外,电缆与其他电器或导体相连时,应采用敞开式终端。 电缆终端的构造类型选择,应按电缆电压等级和绝缘类型、安置环境、作业条件,满足 工程所需可靠性和经济合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充油电缆相连的终端,应能耐受可能的最高工作油压。 (2)与六氟化硫全封闭电器相连的电缆终端,其接口应能相互配合。 (3)在易爆易燃等不允许有火种场所的电缆终端,应选用无明火作业的构造类型。 电缆终端的绝缘特性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终端的额定电压及其绝缘水平,不得低于所连接电缆额定电压及其要求的绝缘水平 。 (2)终端的外绝缘,应符合安置处海拔高程、污秽环境条件所需泄漏比距的要求。 电缆终端的机械强度,应满足安置处引线拉力、风力和地震力作用的要求。 电缆接头的装置类型选择要求。 4.1.5.1 路径高差超过本规范第3.4.1条允许值的粘性浸渍纸绝缘电缆或自容式充油电缆需要分隔 油路时,应采用塞止接头。 4.1.5.2 单芯高压电缆实行交叉互联接地的隔断金属护层连接部位,应采用绝缘接头。 需按段监察绝缘的交叉互联接地方式相邻单元段的连接,也可采用绝缘接头。 4.1.5.3 电缆线路中需分支接出时,应采用T型或Y型分支接头。 4.1.5.4 三芯与单芯电缆相连时,应采用转换接头。 4.1.5.5 油浸纸绝缘与挤塑绝缘电缆相连时,应采用过渡接头。 4.1.5.6 除上述情况外的电缆连接,应采用直通接头。 电缆接头的构造类型选择,应按连接电缆的绝缘类型、安置环境、作业条件,满足工程 所需可靠性和经济合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下电缆的接头,应能维持钢铠层纵向连续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宜用软性连接。 (2)需限制温升的大电流接头,宜选用低热阻材料等改善热性能的构造型式。 电缆接头的绝缘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头的额定电压及其绝缘水平,不得低于所连接电缆额定电压及其要求的绝缘水平 。 (2)绝缘接头的绝缘环两侧耐受电压,不得低于所连电缆护层绝缘水平的2倍。 电缆终端、接头的布置,应满足安装维修所需的间距,以及电缆允许弯曲半径的伸缩节 配置要求,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终端支架构成方式,应利于电缆及其组件的安装;大于1500A的工作电流时,支架 构造宜有防止横向磁路闭合等附加发热措施。 (2)邻近电气化交通线路等对电缆金属护层有侵蚀影响的地段,接头设置方式宜便于监 察维护。 交流单相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必须直接接地,且在金属护层上任一点非接地处的正常 感应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层的安全措施时,不得大于50V。 (2)除(1)项情况外,不得大于100V。 交流单相电力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方式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路不长,能满足本规范第4.1.9条要求时,宜采取在线路一端直接接地(单点互 联接地),见图4.1.10-1。 [pic]图4.1.10-1一端直接接地 ED—终端;NJ—直通接头 (2)线路较长,一端直接接地不能满足本规范第4.1.9条要求时,35kV及以上电缆线路 ,水下电缆或35kV以上高压电缆输送容量较小的情况,可采取在线路两端直接接地(全 接地),见图4.1.10-2。35kV以上高压电缆线路较短,或利用率很低时,也可采取全接 地方式。 [pic]图4.1.10-2两端直接接地 ED——终端 (3)除(1)、(2)项外的较长线路,宜划分适当的单元设置绝缘接头,使电缆金属 护层分隔在三个区段以交叉互联接地,见图4.1.10-3。每单元系统中三个分隔区段的长 度宜均等。 [pic]图4.1.10-3交叉互联接地 ED—终端;NJ—直通接头;IJ—绝缘接头 35kV以上交流单相电缆金属护层的电气通路仅有单点互联接地时,在位于远距的未直接 接地端,应经护层绝缘保护器(金属护层电压限制器)接地。 护层绝缘保护器的参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能最大冲击电流作用下的残压,不得大于电缆护层的冲击耐压被1.4所除数值。 (2)可能最大工频过电压的5S作用下,应能耐受。 (3)可能最大冲击电流累积作用20次后,保护器不得损坏。 电缆护层绝缘保护器的配置选择要求。 4.1.13.1 保护器及其装置,应满足使用环境条件下的耐久可靠、维护简便。 4.1.13.2 保护器的三相连接,可采取中性点接地的星形接线方式。 4.1.13.3 保护器与电缆金属护层的连接线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接线应尽量短,宜在5m内且采用同轴电缆。 (2)连接线应与电缆护层的绝缘水平一致。 (3)连接线的截面,应满足最大电流通过时的热稳定要求。 交流110kV及以上单芯电缆在下列情况下,宜沿电缆邻近配置并行回流线。 (1)可能出现的工频或冲击感应电压,超过电缆护层绝缘的耐受强度时。 (2)需抑制对电缆邻近弱电线路的电气干扰强度时。 回流线的选择与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回流线的阻抗及其两端接地电阻,宜与系统内最大零序电流和回流线上感应电压 允许值相匹配。 (2)回流线的排列配置方式,宜使电缆正常工作时在回流线产生的损耗最小。 对重要回路且可能有过热部位的高压电缆线路,宜设有温度检测装置。 重要性交流单相高压电缆金属屏蔽层以一端直接接地或交叉互联接地时,该电缆线路宜 设有护层绝缘监察装置。 4.2 自容式充油电缆的供油系统 自容式充油电缆必须接有供油装置。供油装置的选择,应使电缆工作的油压变化符合下 列规定: (1)电缆线路最高部位油压,在冬季最低温度空载时,不得小于允许最低工作油压。 (2)电缆线路最低部位油压,在夏季最高温度满载时,不得大于允许最高工作油压。 (3)电缆线路最低部位或供油装置区间长度一半部位的油压,在夏季最高温度突增至 额定满载时,不宜大于允许最高暂态油压。 (4)电缆线路最高部位或供油装置区间长度一半部位的油压,在冬季最低温度从满载 突然切除时,不得小于允许最低工作油压。 自容式充油电缆的容许最低工作油压,必须满足维持电缆电气性能的要求;容许最高工 作油压、暂态油压,应符合电缆耐受机械强度的能力。且遵守下列规定: (1)容许最低工作油压不得小于0.02MPa。 (2)铅包、铜带径向加强层构成的电缆,容许最高工作油压不得大于0.4MPa;用于重 要回路时不宜大于0.3MPa。 (3)铅包、铜带径向与纵向加强层构成的电缆,容许最高工作油压不得大于0.8MPa; 用于重要回路时不宜大于0.6MPa。 (4)容许最高暂态油压,可按0.5倍容许最高工作油压计。 供油装置的选择,应使可能供油量大于电缆需要供油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油装置可采用压力油箱。压力油箱的可能供油量,宜按夏季高温满载、冬季低 温空载等电缆可能有的工况下油压最大变化范围条件确定。 (2)电缆需要供油量,应计及负荷电流和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电缆线路本体及其附件 的油量变化总和。 (3)供油装置的供油量,宜有40%的裕度。 (4)电缆线路一端供油方式且当每相仅一台工作供油箱时,对重要回路应另设一台备 用供油箱;当每相配有两台及以上工作供油箱时,可不设置备用供油箱。 供油箱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按相分别配置。 (2)一端供油方式当电缆线路两端有较大高差时,宜在较高地位的一端配置。 (3)线路较长当一端供油不能满足容许暂态油压要求时,可在电缆线路两端或油路分 段的两端配置。 供油系统及其布置,应使管路较短、部件数量紧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相设置多台供油箱时,应并联连接。 (2)供油管的管径不得小于电缆油道管径,宜用含有塑料或橡皮绝缘护套的铜管。 (3)供油管应经一段不低于电缆护层绝缘强度的耐油性绝缘管再与终端或塞止接头相 连。 (4)在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或位移的土质地方,供油箱与终端的基础应整体相连。 (5)户外供油箱宜有遮阳。环境温度低于供油箱工作容许最低温度时,应采取加热等 改善措施。 供油系统应按相设有过低、过高油压越限报警功能的监察装置,且使油压事故信号能可 靠地传到运行值班处。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3)便于敷设、维护。 (4)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 径要求。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 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 顺序排列。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 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 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2)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 层支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 架上。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2)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 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3)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 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未 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 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相互间距应 符合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的规定(表5.1.7)。 表5.1.7 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mm) |电缆与管道之间走向 |电力电缆 |控制和信号电缆 | |热力管道 |平行 |1000 |500 | | |交叉 |500 |250 | |其他管道 |平行 |150 |100 | 需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除遵照本规范第3.6.5条~第3.6.8条 规定外,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与电力电缆并行敷设时相互间距,在可能范围内宜远离;对电压高、电流大的电 力电缆间距更宜较远。 (2)敷设于配电装置内的控制和信号电缆,与耦合电容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避雷 器或避雷针接地处的距离,宜在可能范围内远离。 (3)沿控制和信号电缆可平行敷设屏蔽线或将电缆敷设于钢制管、盒中。 在隧道、沟、浅槽、竖井、夹层等封闭式电缆通道中,不得含有可能影响环境温升持续 超过5℃的供热管路。有重要回路电缆时,严禁含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管道。 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敷设电缆的要求。 在可能范围应使电缆距爆炸释放源较远,敷设在爆炸危险较小的场所。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应在较高处架空敷设,且对非铠装电缆采取穿管或置于托盘 、槽盒中等机械性保护。 (2)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应敷设在较低处的管、沟内,沟内非铠装电缆应埋砂 。 电缆沿输送易燃气体的管道敷设时,应配置在危险程度较低的管道一侧,且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宜在管道上方。 (2)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宜在管道下方。 电缆及其管、沟穿过不同区域之间的墙、板孔洞处,应以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电缆线路中间不应有接头。 非铠装电缆用于下列场所、部位时,应采用具有机械强度的管或罩加以保护: (1)非电气人员经常活动场所的地坪以上2m范围、地中引出的地坪下0.3m深电缆区段 。 (2)可能有载重设备移经电缆上面的区段。 除架空绝缘型电缆外的非户外型电缆,使用在户外时,宜有罩、盖等遮阳。 电缆敷设在有周期性振动的易振场所,应采用能减少电缆承受附加应力或避免金属疲劳 断裂的措施。可采取下列方法: (1)在支持电缆部位设置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垫。 (2)使电缆敷设成波浪状且留有伸缩节。 在有行人通过的地坪、堤坝、桥面、地下商业设施的路面或通行的隧洞中,电缆不得敞 露敷设于地坪上或楼梯走道上。 在工厂、建筑物的风道中、煤矿里机械提升的除运输机通行的斜井通风巷道中或木支架 的竖井井筒中,严禁敷设敞露式电缆。 1kV以上电源直接接地且配置独立分开的中性线和保护地线构成的系统,当使用独立于相 芯线和中性线以外的电缆作保护地线时,同一回路的该两部分电缆敷设方式,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应在同一路径的同一结构管、沟或盒中敷设。 (2)除上述情况外,宜在同一路径的同一构筑物中尽量靠近敷设。 电缆的计算长度,应包括实际路径长度与附加长度。附加长度,宜计入下列因素: (1)电缆敷设路径地形等高差变化、伸缩节或迂回备用裕量。 (2)35kV及以上电压电缆蛇形敷设时的弯曲状影响增加量。 (3)终端或接头制作所需剥截电缆的预留段、电缆引至设备或装置所需的长度。对35 kV及以下电压电缆的这部分附加长度,可按附录E计。 电缆的订货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长距离的电缆线路,宜采取计算长度作为订货长度。对35kV以上电压单芯电缆, 应按相计;当线路采取交叉互联等分段连接方式时,应按段开列。 (2)35kV及以下电压电缆用于非长距离情况,宜考虑整盘电缆中截取后不能利用其剩 余段的因素,按计算长度计入5%~10%的裕量,作为同型号规格电缆的订货长度。 (3)水下敷设电缆的每盘长度,不宜少于水下段的敷设长度。有困难时,可含有工厂 制的软接头。 5.2 敷设方式选择 电缆工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型类、数量等因素,且按满 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 电缆直埋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通路少于6根的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在厂区通往远距离辅助设施或城郊等不 易有经常性开挖的地段,宜用直埋;在城镇人行道下较易翻修情况或道路边缘,也可用 直埋。 (2)厂区内地下管网较多的地段,可能有熔化金属、高温液体溢出的场所,待开发将 有较频繁开挖的地方,不宜用直埋。 (3)在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腐蚀的土壤范围,不得采用直埋。 电缆穿管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有爆炸危险场所明敷的电缆,露出地坪上需加以保护的电缆,地下电缆与公路 、铁道交叉时,应采用穿管。 (2)地下电缆通过房屋、广场的区段,电缆敷设在规划将作为道路的地段,宜用穿管 。 (3)在地下管网较密的工厂区、城市道路狭窄且交通繁忙或道路挖掘困难的通道等电 缆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可用穿管敷设。 浅槽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 (2)通道中电力电缆数量较少,且在不经常有载重车通过的户外配电装置等场所。 电缆沟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化学腐蚀液体或高温熔化金属溢流的场所,或在载重车辆频繁经过的地段,不 得用电缆沟。 (2)经常有工业水溢流、可燃粉尘弥漫的厂房内,不宜用电缆沟。 (3)在厂区、建筑物内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但不需采用隧道时,城镇人行道开挖不便且 电缆需分期敷设时,又不属于上述(1)、(2)项的情况下,宜用电缆沟。 (4)有防爆、防火要求的明敷电缆,应采用埋砂敷设的电缆沟。 电缆隧道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众多,电缆沟不足以容纳时应采用隧道。 (2)同一通道的地下电缆数量较多,且位于有腐蚀性液体或经常有地面水流溢的场所 ,或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穿越公路、铁道等地段,宜用隧道。 (3)受城镇地下通道条件限制或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下,与较多电缆沿同一路径有非 高温的水、气和通讯电缆管线共同配置时,可在公用性隧道中敷设电缆。 垂直走向的电缆,宜沿墙、柱敷设,当数量较多,或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时,应采用 竖井。 在控制室、继电保护室等有多根电缆汇聚的下部,应设有电缆夹层。电缆数量较少的情 况,也可采用有活动盖板的电缆层。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化学腐蚀液体溢流的场所,厂房内应采用支持式架空敷设。建 筑物或厂区不适于地下敷设时,可用架空敷设。 明敷又不宜用支持式架空敷设的地方,可采用悬挂式架空敷设。 通过河流、水库的电缆,未有条件利用桥梁、堤坝敷设时,可采取水下敷设。 5.3 直埋敷设于地中 直埋敷设电缆的路径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避开含有酸、碱强腐蚀或杂散电流电化学腐蚀严重影响的地段。 (2)未有防护措施时,避开白蚁危害地带、热源影响和易遭外力损伤的区段。 直埋敷设电缆方式,应满足下列要求: (1)电缆应敷设在壕沟里,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少于100mm的软土或 砂层。 (2)沿电缆全长应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保护板宜用混凝土制作 。 (3)位于城镇道路等开挖较频繁的地方,可在保护板上层铺以醒目的标志带。 (4)位于城郊或空地旷带,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约100m、转弯处或接头部位,应竖 立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直埋敷设于非冻土地区时,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外皮至地下构筑物基础,不得小于0.3m。 (2)电缆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m;当位于车行道或耕地下时,应适当加深, 且不宜小于1m。 直埋敷设于冻土地区时,宜埋入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可在土壤排水性好的干燥冻 土层或回填土中埋设,也可采取其他防止电缆受到损伤的措施。 直埋敷设的电缆,严禁位于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下方。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筑 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应符合表5.3.5的要求。 表5.3.5 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筑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m) |电缆直埋敷设时的配置情况 |平行 |交叉 | |控制电缆之间 |—— |0.5* | |电力电缆之间或 |10KV及以下动力电|0.1 |0.5* | |与控制电缆之间 |缆 | | | | |10KV以上动力电缆|0.25** |0.5* | |不同部门使用的电缆 |0.5** |0.5* | |电缆与地下管沟 |热力管沟 |2*** |0.5* | | |油管或易燃气管道|1 |0.5* | | |其他管道 |0.5 |0.5* | |电缆与铁路 |非直流电气化铁路|3 |1.0 | | |路轨 | | | | |直流电气化铁路路|10 |1.0 | | |轨 | | | |电缆与建筑物基础 |0.6*** |—— | |电缆与公路边 |1.0*** |—— | |电缆与排水沟 |1.0*** |—— | |电缆与树木的主干 |0.7 |—— | |电缆与1KV以下架空线电杆 |1.0*** |—— | |电缆与1KV以上线塔基础 |4.0*** |—— | 注:*用隔板分隔或电缆穿管时可为0.25m;**用隔板分隔或电缆穿管时可为0.1m;***特 殊情况可酌减且最多减少一半值。 直埋敷设的电缆与铁路、公路或街道交叉时,应穿于保护管,且保护范围超出路基、街 道路面两边以及排水沟边0.5m以上。 直埋敷设的电缆引入构筑物,在贯穿墙孔处应设置保护管,且对管口实施阻水堵塞。 直埋敷设电缆的接头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头与邻近电缆的净距,不得小于0.25m。 (2)并列电缆的接头位置宜相互错开,且不小于0.5m的净距。 (3)斜坡地形处的接头安置,应呈水平状。 (4)对重要回路的电缆接头,宜在其两侧约1000mm开始的局部段,按留有备用量方式 敷设电缆。 直埋敷设电缆在采取特殊换土回填时,回填土的土质应对电缆外护套无腐蚀性。 5.4 敷设于保护管中 电缆保护管必须是内壁光滑无毛刺。保护管的选择,应满足使用条件所需的机械强度和 耐久性,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需穿管来抑制电气干扰的控制电缆,应采用钢管。 (2)交流单相电缆以单根穿管时,不得用未分隔磁路的钢管。 部分或全部露出在空气中的电缆保护管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 (1)防火或机械性要求高的场所,宜用钢质管。且应采取涂漆或镀锌包塑等适合环境 耐久要求的防腐处理。 (2)满足工程条件自熄性要求时,可用难燃型塑料管。部分埋入混凝土中等需有耐冲 击的使用场所,塑料管应具备相应承压能力,且宜用可挠性的塑料管。 地中埋设的保护管,应满足埋深下的抗压要求和耐环境腐蚀性。通过不均匀沉降的回填 土地段等受力较大的场所,宜用钢管。同一通道的电缆数量较多时,宜用排管。 保护管管径与穿过电缆数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管宜只穿1根电缆。除发电厂、高压变电所等重要性场所外,对一台电动机所有 回路或同一设备的低压电机所有回路,可在每管合穿不多于3根电力电缆或多根控制电缆 。 (2)管的内径,不宜小于电缆外径或多根电缆包络外径的1.5倍。排管的管孔内径,还 不宜小于75mm。 单根保护管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根管路不宜超过4个弯头;直角弯不宜多于3个。 (2)地中埋管,距地面深度不宜小于0.5m;与铁路交叉处距路基,不宜小于1m;距排 水沟底不宜小于0.5m。 (3)并列管之间宜有不小于20mm的空隙。 使用排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孔数宜按发展预留适当备用。 (2)缆芯工作温度相差大的电缆,宜分别配置于适当间距的不同排管组。 (3)管路顶部土壤覆盖厚度不宜小于0.5m。 (4)管路应置于经整平夯实土层且有足以保持连续平直的垫块上;纵向排水坡度不宜 小于0.2%。 (5)管路纵向连接处的弯曲度,应符合牵引电缆时不致损伤的要求。 (6)管孔端口应有防止损伤电缆的处理。 较长电缆管路中的下列部位,应设有工作井: (1)电缆牵引张力限制的间距处。其最大间距,可按本规范附录F确定。 (2)电缆分支、接头处。 (3)管路方向较大改变或电缆从排管转入直埋处。 (4)管路坡度较大且需防止电缆滑落的必要加强固定处。 5.5 敷设于电缆构筑物中 电缆构筑物的高、宽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工作井的净高,不宜小于1900mm;与其他沟道交叉的局部段净高,不得小 于1400mm。 (2)电缆夹层的净高,不得小于2000mm,但不宜大于3000mm。 (3)电缆沟、隧道中通道的净宽,不宜小于表5.5.1所列值。 表5.5.1 电缆沟、隧道中通道净宽允许最小值(mm) |电缆支架配置及其通道|电缆沟沟深 |电缆隧道 | |特征 | | | | |≤600 |600~1000 |≥1000 | | |两侧支架间净通道 |300 |500 |700 |1000 | |单列支架与壁间通道 |300 |450 |600 |900 | 注:在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接头中心两侧3000mm局部范围,通道净宽不宜小于1500mm。 电缆支架的层间垂直距离,应满足电缆能方便地敷设和固定,且在多根电缆同置于一层 支架上时,有更换或增设任一电缆的可能。电缆支架层间垂直距离宜符合表5.5.2所列数 值。 表5.5.2 电缆支架层间垂直距离的允许最小值(mm) |电缆电压级和类型、敷设特征 |普通支架、吊架|桥架 | |控制电缆明敷 |120 |200 | |电 |10kV及以下,但6~10kV交朕聚乙 |150~200 |250 | |力 |烯电缆除外 | | | |电 | | | | |缆 | | | | |明 | | | | |敷 | | | | | |6~10kV交朕聚乙烯 |200~250 |300 | | |35kV单芯 |250 |300 | | |110kV,每层1根 | | | | |35kV三芯 |300 |350 | | |110~220kV,每层1根以上 | | | |电缆敷设在槽盒中 |h+80 |h+100 | 注:h表示槽盒外壳高度。 水平敷设情况下电缆支架的最上层、最下层布置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上层支架距构筑物顶板或梁底的净距允许最小值,应满足电缆引接至上侧柜盘 时的允许弯曲半径要求,且不宜小于按表5.5.2所列数再加80~150mm的合值。 (2)最上层支架距其他设备装置的净距,不得小于300mm;当无法满足时应设置防护板 。 (3)最下层支架距地坪、沟道底部的净距,不宜小于表5.5.3所列值。 表5.5.3 最下层电缆支架距地坪、沟道底部的允许最小净距(mm) |电缆敷设场所及其特征 |垂直净距 | |电缆沟 |50~100 | |隧 道 |100~150 | |电缆夹层 |除下项外的情况 |200 | | |至少在一侧不小于800mm宽通道 |1400 | | |处 | | |公共廊道中电缆支架未有围栏防护 |1500~2000 | |厂房内 |2000 | |厂房外 |无车辆通过可能 |2500 | | |有汽车通过时 |4500 | 电缆构筑物应满足防止外部进水、渗水的要求,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电缆沟或隧道底部低于地下水位、电缆沟与工业水沟并行邻近、隧道与工业水 管沟交叉的情况,宜加强电缆构筑物防水处理。 (2)电缆沟与工业水管、沟交叉时,应使电缆沟位于工业水管沟的上方。 (3)在不影响厂区排水情况下,厂区户外电缆沟的沟壁宜稍高出地坪。 电缆构筑物应能实现排水畅通,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沟、隧道的纵向排水坡度,不得小于0.5%。 (2)沿排水方向适当距离宜设集水井及其泄水系统,必要时实施机械排水。 (3)隧道底部沿纵向宜设泄水边沟。 电缆沟沟壁、盖板及其材质构成,应满足可能承受荷载和适合环境耐久的要求。可开启 的沟盖板的单块重量,不宜超过50kg。 电缆隧道应每隔不大于75m距离设安全孔(入孔);安全孔距隧道的首末端不宜超过5m。 安全孔直径不得小于700mm,厂区内的安全孔宜设置固定式爬梯。 高差地段的电缆隧道中通道不宜呈阶梯状;纵向坡度不宜大于15°。电缆接头不宜安设在 倾斜位置上。 电缆隧道宜采取自然通风。当有较多电缆缆芯工作温度持续达到70℃以上或其他影响环境 温度显著升高时,可装设机械通风;但机械通风装置应在一旦出现火灾时能可靠地自动 关闭。长距离的隧道,宜适当分区段实行相互独立的通风。 非拆卸式电缆竖井中,应有容纳供人上下的活动空间,且宜符合下列规定: (1)未超过5m高时,可设爬梯且活动空间不宜小于800mm×800mm。 (2)超过5m高时,宜有楼梯,且每隔3m左右有楼梯平台。 (3)超过20m高且电缆数量多或重要性要求较高时,可设简易式电梯。 5.6 敷设于其他公用设施中 通过木质构造桥梁、码头、栈道等公用构筑物,用于重要性木质建筑设施的非矿物绝缘 电缆,应敷设于不燃性的管或槽盒中。 交通桥梁上、隧洞中或地下商场等公共设施的电缆,应有防止电缆着火危害、避免外力 损伤的可靠措施,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不得明敷在通行的路面上。 (2)自容式充油电缆应埋砂敷设。 (3)非矿物绝缘电缆用在未有封闭式通道的情况,宜敷设在不燃性的管或槽盒中。 公路、铁道桥梁上的电缆,应考虑振动、热伸缩以及风力影响下防止金属套长期应力疲 劳导致断裂的措施,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墩两端和伸缩缝处,电缆应充分松弛。当桥梁中有挠角部位时,宜设电缆迂回 补偿装置。 (2)35kV以上大截面电缆宜以蛇形敷设。 (3)经常受到振动的直线敷设电缆,应设置橡皮、砂袋等弹性衬垫。 5.7 敷设于水下 水下电缆路径选择,应满足电缆不易受机械性损伤、能实施可靠防护、敷设作业方便、 经济合理等要求,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宜敷设在河床稳定、流速较缓、岸边不易被冲刷、海底无石山或沉船等障碍 、少有沉锚和拖网渔船活动的水域。 (2)电缆不宜敷设在码头、渡口、水工构筑物近旁、疏浚挖泥区和规划筑港地带。 水下电缆不得悬空于水中,应埋设于水底。在通航水道等需防范外部机械力损伤的水域 ,电缆应埋置于水底适当深度,并加以稳固覆盖保护;浅水区埋深不宜小于0.5m,深水 航道的埋深不宜小于2m。 水下电缆相互间严禁交叉、重叠。相邻的电缆应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且符合下列规定 : (1)主航道内,电缆相互间距不宜小于平均最大水深的1.2倍。引至岸边间距可适当缩 小。 (2)在非通航的流速未超过1m/s的小河中,同回路单芯电缆相互间距不得小于0.5m, 不同回路电缆间距不得小于5m。 (3)除(1)、(2)项情况外,应按水的流速和电缆埋深等因素确定。 水下的电缆与工业管道之间水平距离,不宜小于50m;受条件限制时,不得小于15m。 水下电缆引至岸上的区段,应有适合敷设条件的防护措施,且符合下列规定: (1)岸边稳定时,应采用保护管、沟槽敷设电缆,必要时可设置工作井连接,管沟下 端宜置于最低水位下不小于1m的深处。 (2)岸边未稳定时,还宜采取迂回形式敷设以预留适当备用长度的电缆。 水下电缆的两岸,应设有醒目的警告标志。 6 电缆的支持与固定 6.1 一般规定 电缆明敷时,应沿全长采用电缆支架、挂钩或吊绳等支持。最大跨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满足支持件的承载能力和无损电缆的外护层及其缆芯。 (2)使电缆相互间能配置整齐。 (3)适应工程条件下布置要求。 直接支持电缆用的普通支架(臂式支架)、吊架的允许跨距,宜符合表6.1.2规定的数值 。 表6.1.2 普通支架、吊架的允许跨距(mm) |电缆特征 |敷设方式 | | |水 平 |垂 直 | |未含金属套、铠装的全塑小截面电缆 |400* |1000 | |除上述情况外的中、低压电缆 |800 |1500 | |35kV以上高压电缆 |1500 |3000 | 注:*能维持电缆较平直时该值可增加1倍。 35kV及以下电缆明敷时,应设适当固定的部位,并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敷设,应设在电缆线路首、末端和转弯处以及接头的两侧;且宜在直线段每 隔不少于100m处。 (2)垂直敷设,应设在上、下端和中间适当数量位置处。 (3)斜坡敷设,应遵照(1)、(2)项因地制宜。 (4)当电缆间需保持一定间隙时,宜在每隔约10m处。 (5)交流单相电力电缆,还应满足按短路电动力确定所需预固定的间距。 35kV以上高压电缆明敷时,加设固定的部位除应遵照本规范第6.1.3条要求外,还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在终端、接头或转弯处紧邻部位的电缆上,应有不少于1处的刚性固定。 (2)在垂直或斜坡的高位侧,宜有不少于2处的刚性固定;使用钢丝铠装电缆时,还宜 使铠装丝能夹持住并承受电缆自重引起的拉力。 (3)电缆蛇形敷设的每一节距部位,宜予挠性固定。蛇形转换成直线敷设的过渡部位 ,宜予刚性固定。 在35kV以上高压电缆的终端、接头与电缆连接部位,宜有伸缩节。伸缩节应大于电缆容 许弯曲半径,并满足金属护层的应变不超出容许值。未设伸缩节的接头两侧,应予刚性 固定或在适当长度内电缆实施蛇形敷设。 电缆蛇形敷设的参数选择,应使电缆因温度变化产生的轴向热应力,无损充油电缆纸绝 缘,不致对电缆金属套长期使用产生应变疲劳断裂。且宜按允许拘束力条件确定。 35kV以上高压铅包电缆在水平或斜坡支架上的层次位置变化端、接头两端等受力部位, 宜采用能适应方位变化且避免棱角的支持方式。可在支架上设置支托件等。 固定电缆用的夹具、扎带、捆绳或支托件等部件,应具有表面平滑、便于安装、足够的 机械强度和适合使用环境的耐久性。 电缆固定用部件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交流单相电力电缆情况外,可采用经防腐处理的扁钢制夹具或尼龙扎带、镀塑 金属扎带。强腐蚀环境,应采用尼龙扎带或镀塑金属扎带。 (2)交流单相电力电缆的刚性固定,宜采用铝合金等不构成磁性闭合回路的夹具;其 他固定方式,可用尼龙扎带、绳索。 (3)不得用铁丝直接捆扎电缆。 交流单相电力电缆固定部件的机械强度,应验算短路电动力条件。宜满足下列关系式: [pic] (6.1.10——1) 式中F——夹具、扎带等固定部件的抗张强度(N); i——通过电缆回路的最大短路电流峰值(A); D——电缆相间中心距(m); L——在电缆上安置夹具、扎带等的相邻跨距(m); K——安全系数,取大于2。 对于矩形断面夹具: F=b·h·σ(6.1.10-2) 式中b——夹具厚度(mm); h——夹具宽度(mm); σ——夹具材料允许拉应力(Pa),对铝合金夹具可按。 位于直流牵引的电气化铁道附近时,电缆与金属支持物之间宜设置绝缘衬垫。 6.2 电缆支架 电缆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光滑无毛刺。 (2)适应使用环境的耐久稳固。 (3)满足所需的承载能力。 (4)符合工程防火要求。 电缆支架除支持单相工作电流大于1000A的交流系统电缆情况外,宜用钢制。在强腐蚀环 境,选用其他材料电缆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沟中普通支架(臂式支架),可选用耐腐蚀的刚性材料制。 (2)电缆桥架组成的梯架、托盘,可选用满足工程条件难燃性的玻璃钢制。 (3)技术经济综合较优时,可用铝合金制电缆桥架。 金属制的电缆支架应有防腐蚀处理,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容量发电厂等密集配置场所或重要回路的钢制电缆桥架,应从一次性防腐处理 具有的耐久性,按工程环境和耐久要求,选用适合的防腐处理方式。在强腐蚀环境,宜 采用热浸锌等耐久性较高的防腐处理。 (2)型钢制臂式支架,轻腐蚀环境或非重要性回路的电缆桥架,可用涂漆处理。 电缆支架的强度,应满足电缆及其附属件荷重和安装维护的受力要求,且应符合下列规 定: (1)有可能短暂上人时,按900N的附加集中荷载计。 (2)机械化施工时,计入纵向拉力、横向推力和滑轮重量等影响。 (3)在户外时,计入可能有覆冰、雪和大风的附加荷载。 电缆桥架的组成结构,应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且符合下列规定: (1)桥架的承载能力,不得超过使桥架最初产生永久变形时的最大荷载除以安全系数 为1.5的数值。 (2)梯架、托盘在允许均布承载作用下的相对挠度值,对钢制不宜大于1/200;对铝合 金制不宜大于1/300。 (3)钢制托臂在允许承载下的偏斜与臂长比值,不宜大于1/100。 电缆支架种类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明敷的全塑电缆数量较多,或电缆跨越距离较大、高压电缆蛇形安置方式时,宜 用电缆桥架。 (2)除(1)项外,可用普通支架、吊架直接支持电缆。 电缆桥架品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有易燃粉尘场所,或需屏蔽外部的电气干扰,应采用无孔托盘。 (2)高温、腐蚀性液体或油的溅落等需防护场所,宜用托盘。 (3)需因地制宜组装时,可用组装式托盘。 (4)除(1)~(3)项外,宜用梯架。 梯架、托盘的直线段超过下列长度时,应留有不少于20mm的伸缩缝: (1)钢制,30m。 (2)铝合金或玻璃钢制,15m。 金属制桥架系统,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使用玻璃钢桥架,应沿桥架全长另敷设 专用接地线。 位于振动场所的桥架系统,对包括接地部位的螺栓连接处,应装置弹簧垫圈。 要求防火的金属桥架,除应遵守本规范第7章规定外,应对金属构件外表面施加符合国家 有关规范规定的耐火涂层。 7 电缆防火与阻止延燃 对电缆可能着火蔓延导致严重事故的回路、易受外部影响波及火灾的电缆密集场所,应 有适当的阻火分隔,并按工程重要性、火灾几率及其特点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确定采取 下列安全措施。 (1)实施阻燃防护或阻止延燃。 (2)选用具有难燃性的电缆。 (3)实施耐火防护或选用具有耐火性的电缆。 (4)实施防火构造。 (5)增设自动报警与专用消防装置。 阻火分隔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缆构筑物中电缆引至电气柜、盘或控制屏、台的开孔部位,电缆贯穿隔墙、楼板的孔 洞处,均应实施阻火封堵。 在隧道或重要回路的电缆沟中下列部位,宜设置阻火墙(防火墙)。 (1)公用主沟道的分支处。 (2)多段配电装置对应的沟道适当分段处。 (3)长距离沟道中相隔约200m或通风区段处。 (4)至控制室或配电装置的沟道入口、厂区围墙处。 在竖井中,宜每隔约7m设置阻火隔层。 实施阻火分隔的技术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阻火封堵、阻火隔层的设置,可采用防火堵料、填料或阻火包、耐火隔板等;在 楼板竖井孔处,应能承受巡视人员的荷载。 (2)阻火墙的构成,宜采用阻火包、矿棉块等软质材料或防火堵料、耐火隔板等便于 增添或更换电缆时不致损伤其他电缆的方式,且在可能经受积水浸泡或鼠害作用下具有 稳固性。 (3)除通向主控室、厂区围墙或长距离隧道中按通风区段分隔的阻火墙部位应设防火 门外,其他情况下,有防止窜燃措施时可不设防火门。防窜燃方式,可在阻火墙紧靠两 侧不少于1m区段所有电缆上施加防火涂料、包带,或设置挡火板等。 (4)阻火墙、阻火隔层和封堵的构成方式,均应满足按等效工程条件下标准试验的耐 火极限不低于1h。 非难燃型电缆用于明敷情况,增强防火安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易受外因波及着火的场所,宜对相关范围电缆实施阻燃防护;对重要电缆回路 ,可在适当部位设置阻火段以实施阻止延燃。阻燃防护或阻火段,可采取在电缆上施加 防火涂料、包带或当电缆数量较多时采用难燃、耐火槽盒或阻火包等。 (2)在接头两侧电缆各约3m区段和该范围并列邻近的其他电缆上,宜用防火包带实施 阻止延燃。 在火灾几率较高、灾害影响较大的场所,明敷方式下电缆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机容量为300MW及以上机组火电厂的主厂房和燃煤、燃油系统以及其他易燃、易 爆环境,宜采用具有难燃性的电缆。 (2)地下的客运或商业设施等人流密集环境中需增强防火安全的回路,宜采用具有低 烟、低毒的难燃性电缆。 (3)其他重要的工业与公共设施供配电回路,当需要增强防火安全性时,也可采用具 有难燃性或低烟、低毒难燃性的电缆。 难燃电缆的选用要求: 电缆的难燃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的规定。多根密集配置时 电缆的难燃性,应按该标准第5部分“成束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以及电缆配置情况、 所需防止灾难性事故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满足适合的类别要求。 当确定该等级类难燃电缆能满足工程条件下有效阻止延燃性时,可减少本规范第7.0.4条 的要求。 同一通道中,不宜把非难燃电缆与难燃电缆并列配置。 在外部火势作用一定时间内需维持通电的下列场所或回路,明敷的电缆应实施耐火防护 或选用具有耐火性的电缆。 (1)消防、报警、应急照明、遮断器操作直流电源和发电机组紧急停机的保全电源等 重要回路。 (2)计算机监控、双重化继电保护、保安电源等双回路合用同一通道未相互隔离时其 中一个回路。 (3)油罐区、钢铁厂中可能有熔化金属溅落等易燃场所。 (4)其他重要公共建筑设施等需有耐火要求的回路。 明敷电缆实施耐火防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数量较少时,可用防火涂料、包带加于电缆上或把电缆穿于耐火管。 (2)同一通道中电缆较多时,宜敷设于耐火槽盒内,且对电力电缆宜用透气型式,在 无易燃粉尘的环境可用半封闭式,敷设在桥架上的电缆防护区段不长时,也可采用阻火 包。 耐火电缆用于发电厂等明敷有多根电缆配置中,或位于油管、熔化金属溅落等可能波及 场所时,其耐火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的规定,并满足该标准 第6部分A类的要求。除上述情况外且为少量电缆配置时,可采用符合该标准第6部分B类 要求的耐火电缆。 在油罐区、重要木结构公共建筑、高温场所等其他耐火要求高且敷设安装和经济性能接 受的情况,可采用不燃性矿物绝缘电缆。 自容式充油电缆明敷在公用廊道、客运隧洞、桥梁等要求实施防火处理的情况,可采取 埋砂敷设。 靠近高压电流、电压互感器等含油设备的电缆沟,宜使该区段沟盖板密封。 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封闭通道中,应配备适于环境可靠动作的火灾自动 探测报警装置。明敷充油电缆的供油系统,应设有能反映喷油状态的火灾自动报警和闭 锁装置。 在地下公共设施的电缆密集部位,多回充油电缆的终端设置处等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所 ,可装设水喷雾灭火等专用消防设施。 电缆用防火阻燃材料产品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难燃性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的规定。 (2)防火涂料、包带应按施加于电缆上的使用特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线电缆燃烧 试验方法》试验要求的有关规定。 (3)用于阻止延燃的材料产品,除本条(2)项外,应按等效工程使用条件的燃烧试验 满足有效自熄性。 (4)用于耐火防护的材料产品,应按等效工程使用条件的燃烧试验满足耐火极限不低 于1h的要求,且耐火温度不宜低于1000℃。 (5)用于电力电缆的难燃、耐火槽盒,应确定电缆载流能力或有关参数。 (6)采用的材料产品应适于工程环境,具有耐久可靠性。 附录A 常用电力电缆的最高允许温度 表A.0.1 常用电力电缆最高允许温度 |电缆类型 |电压(kV) |最高允许温度(℃) | | | |额定负荷时 |短路时 | |粘性浸渍纸绝缘 |1~3 |80 |250 | | |6 |65 | | | |10 |60 | | | |35 |50 |175 | |不滴流纸绝缘 |1~6 |80 |250 | | |10 |65 | | | |35 |65 |175 | |交朕聚乙烯绝缘 |≤10 |90 |250 | | |>10 |80 | | |聚氯乙烯绝缘 |—— |70 |160 | |自容式充油 |63~500 |75 |160 | 注:1、对发电厂、变电所及大型联合企业等重要回路铝芯电缆,短路最高允许温度200 ℃。 2、含有锡焊中间接头的电缆,短路最高允许温度为160℃。 附录B 10kV及以下常用电力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建议性基础值) 1~3kV常用电力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见表B.0.1-1~B.0.1-4。 表B.0.1-1 1~3kV油纸、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空气中敷设时允许载流量 [pic] 注:1、表中系铝芯电缆数值;铜芯电缆的允许持续载流量值可乘以1.29。 2、单芯只适用于直流。 表B.0.1-2 1~3kV油纸、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直埋敷设时允许载流量 [pic] 注:1、表中系铝芯电缆数值;铜芯电缆的允许持续载流量值可乘以1.29。 2、单芯只适用于直流。 表B.0.1-3 1~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空气中敷设时允许载流量 [pic] 注:①允许载流量的确定,还应遵守本规范第3.7.4条的规定。 ②水平形排列电缆相互间中心距为电缆外径的2倍。 表B.0.1-4 1~3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直埋敷设时允许载流量 [pic] 注:水平形排列电缆相互间中心距为电缆外径的2倍。 B.0.2 6kV常用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见表B.0.2-1、B.0.2-2 表B.0.2-1 6kV三芯电力电缆空气中敷设时允许载流量 [pic] 注:①表中系铝芯电缆数值;铜芯电缆的允许持续载流量值可乘以1.29。 ②缆芯工作温度大于70℃时,允许持续载流量的确定还应遵守本规范第3.7.4条的规定。 表B.0.2-2 6kV三芯电力电缆空气中敷设时允许载流量 [pic] 注:表中系铝芯电缆数值;铜芯电缆的允许持续载流量值可乘以1.29。 B.0.3 10kV常用电力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见表B.0.3。 表B.0.3 10kV三芯电力电缆允许载流量 [pic] 注:①表中系铝芯电缆数值;铜芯电缆的允许持续载流量值可乘以1.29。 ②缆芯工作温度大于70℃时,允许载流量的确定还应遵守本规范第3.7.4条的要求。 附录C 敷设条件不同时电缆允许持续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表C.0.1 35kV及以下电缆在不同环境温度时的载流量校正系数 [pic] 注:其他环境温度下载流量的校正系数K可按下式计算: [pic] 式中 [pic]——缆芯最高工作温度(℃); [pic]——对应于额定载流量的基准环境温度(℃); [pic] ————实际环境温度(℃)。 表C.0.2不同土壤热阻系数时电缆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土壤热阻系数(℃·m/W |分类特征(土壤特性和雨量) |校正系数 | |) | | | |0.8 |土壤很潮湿,经常下雨。如湿度大|1.05 | | |于9%的沙土;湿度大于10%的沙- | | | |泥土等 | | |1.2 |土壤潮湿,规律性下雨。如湿度大|1.0 | | |于7%但小于9%的沙土;湿度为12% | | | |~14%的沙-泥土等 | | |1.5 |土壤较干燥,雨量不大。如湿度为|0.93 | | |8%~12%的沙-泥土等 | | |2.0 |土壤较干燥,少雨。如湿度大于4%|0.87 | | |但小于7%的沙土;湿度为4%~8%的| | | |沙-泥土等 | | |3.0 |多石地层,非常干燥。如湿度小于|0.75 | | |4%的沙土等 | | 注:①本表适用于缺乏实测土壤热阻系数时的粗略分类,对110kV及以上电压电缆线路工 程,宜以实测方式确定土壤热阻系数。 ②本表中校正系数适于附录B各表中采取土壤热阻系数为12℃·m/W的情况,不适用于三相交 流系统的高压单芯电缆。 表C.0.3土中直埋多根并行敷设时电缆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pic] 注:本表不适用于三相交流系统单芯电缆。 表C.0.4空气中单层多根并行敷设时电缆载流量的校正系数 [pic] 注:① s为电缆中心间距离,d为电缆外径。 ②本表按全部电缆具有相同外径条件制订,当并列敷设的电缆外径不同时,d值可近似地 取电缆外径的平均值。 ③本表不适用于交流系统中使用的单芯电力电缆。 表C.0.5在电缆桥架上无间距配置多层并列电缆时持续载流量的校正系统
0
negative_file/【公益知识库zscc.club】6、GB50217-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oc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2016年下半年 信息安全工程师 上午试卷 (考试时间 9 : 00~11 : 30 共 150 分钟) 请按下述要求正确填写答题卡 1. 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正确写入你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正规 2B 铅笔在你写入的准考证号下填涂准考证号。 2. 本试卷的试题中共有 75 个空格,需要全部解答,每个空格 1 分,满分 75 分。 3. 每个空格对应一个序号,有 A、B、C、D 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作为解答,在答题卡相应序号下填涂该选项。 4. 解答前务必阅读例题和答题卡上的例题填涂样式及填涂注意事项。解答时用正规 2B 铅笔正确填涂选项,如需修改,请用橡皮擦干净,否则会导致不能正确评分。 例题 ●2016 年下半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日期是(88) 月 (89) 日。 (88)A. 9 B. 10 C. 11 D. 12 (89)A. 4 B. 5 C. 6 D. 7 因为考试日期是“11 月 4 日”,故(88)选 C,(89)选 A,应在答题卡序号 88 下对 C 填涂,在序号 89 下对 A 填涂(参看答题卡)。 ●以下有关信息安全管理员职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 (1)A.信息安全管理员应该对网络的总体安全布局进行规划 B.信息安全管理员应该对信息系统安全事件进行处理 C.信息安全管理员应该负责为用户编写安全应用程序 D.信息安全管理员应该对安全设备进行优化配置 ●国家密码管理局于2006年发布了“无线局域网产品须使用的系列密码算法”,其中规定密钥协商算法应使用的是(2)。 (2)A.DH B.ECDSA C.ECDH D.CPK ●以下网络攻击中,(3)属于被动攻击。 (3)A.拒绝服务攻击 B.重放 C.假冒 D.流量分析 ●(4)不属于对称加密算法。 (4)A.IDEA B.DES C.RC5 D.RSA ●面向身份信息的认证应用中,最常用的认证方式是(5)。 (5)A.基于数据库认证 B.基于摘要算法认证 C.基于PKI认证 D.基于账户名和口令认证 ●如果发送方使用的加密密钥和接收方使用的解密密钥不相同,从其中一个密钥难以推出另一个密钥,这样的系统称为(6)。 (6)A.公钥加密系统 B.单密钥加密系统 C.对称加密系统 D.常规加密系统 ●SiKey口令是一种一次性口令生成方案,它可以对抗(7)。 (7)A.恶意代码木马攻击 B.拒绝服务攻击 C.协议分析攻击 D.重放攻击 ●防火墙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其自身有一些限制,它不能阻止( 8)。 (8)A.内部威胁和病毒威胁 B.外部攻击 C.外部攻击、外部威胁和病毒威胁 D.外部攻击和外部威胁 ●以下行为中,不属于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是(9)。 (9) A.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而造成的安全漏洞 B.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 C.安装非正版软件 D.安装蜜罐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除了面临一般的信息系统所涉及的安全威胁之外,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其安全性需求普遍高于一般的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中的电子交易安全需求不包括(10)。 (10)A.交易的真实性 B.交易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C.交易的可撤销性 D.交易的不可抵赖性 ●以下关于认证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11)。 (11)A.指纹识别技术的利用可以分为验证和识别 B.数字签名是十六进制的字符串 C.身份认证是用来对信息系统中实体的合法性进行验证的方法 D.消息认证能够确定接收方收到的消息是否被篡改过 ●有一种原则是对信息进行均衡、全面的防护,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最低点”的安全性能,该原则称为(12)。 (12)A.动态化原则 B.木桶原则 C.等级性原则 D.整体原则 ●在以下网络威胁中(13)不属于信息泄露。 (13)A.数据窃听 B.流量分析 C.偷窃用户帐号 D.暴力破解 ●未授权的实体得到了数据的访问权,这属于对安全的(14)的破坏。 (14)A.机密性 B.完整性 C.合法性 D.可用性 ●按照密码系统对明文的处理方法,密码系统可以分为(15)。 (15)A.置换密码系统和易位密码系统 B.密码学系统和密码分析学系统 C.对称密码系统和非对称密码系统 D.分组密码系统和序列密码系统 ●数字签名最常见的实现方法是建立在(16)的组合基础之上。 (16)A.公钥密码体制和对称密码体制 B.对称密码体制和MD5摘要算法 C.公钥密码体制和单向安全散列函数算法 D.公证系统和MD4摘要算法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生物识别方法的(17)。 (17)A.指纹识别 B.声音识别 C.虹膜识别 D.个人标记号识别 ●计算机取证是将计算机调查和分析技术应用于对潜在的、有法律效力的证据的确定与提取。以下关于计算机取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18)。 (18)A.计算机取证包括对以磁介质编码信息方式存储的计算机证据的保护、确认、提取和归档 B.计算机取证围绕电子证据进行,电子证据具有高科技性、无形性和易破坏性等特点 C.计算机取证包括保护目标计算机系统、确定收集和保存电子证据,必须在开机的状态下进行 D.计算机取证是上门在犯罪进行过程中或之后收集证据的技术 ●注入语句:http://xxx.xxx.xxx/abc.asp?p=YY and user>0不仅可以判断服务器的后台数据库是否为SQL-SERVER,还可以得到(19)。 (19)A.当前连接数据库的用户数量 B.当前连接数据库的用户名 C.当前连接数据库的用户口令 D.当前连接的数据库名 ●数字水印技术通过在数字化多媒体数据中嵌入隐蔽的水印标志,可以有效实现对数字多媒体数据的版权保护等功能。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数字水印在数字版权保护中必须满足的其本应用需求的是(20)。 (20)A.安全性 B.隐蔽性 C.鲁棒性 D.可见性 ●有一种攻击是不断对网络服务系统进行干扰,改变其正常的作业流程,执行无关程序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这种攻击叫做(21)。 (21)A.重放攻击 B.拒绝服务攻击 C.反射攻击 D.服务攻击 ●在访问因特网时,为了防止Web页面中恶意代码对自己计算机的损害,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是(22)。 (22)A.将要访问的Web站点按其可信度分配到浏览器的不同安全区域 B.在浏览器中安装数字证书 C.利用IP安全协议访问Web站点 D.利用SSL访问Web站点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23)。 (23)A.服务攻击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网络应用的攻击 B.主要的渗入威胁有特洛伊木马和陷阱 C.非服务攻击是针对网络层协议而进行的 D.对于在线业务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应采用最小影响原则 ●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军用不对外公开的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至少应该属于(24)。 (24)A.二级及二级以上 B.三级及三级以上 C.四级及四级以上 D.五级 ●电子邮件是传播恶意代码的重要途径,为了防止电子邮件中的恶意代码,应该用(25)方式阅读电子邮局件。 (25)A.网页 B.纯文本 C.程序 D.会话 ●已知DES算法S盒如下: 如果该S盒的输入110011,则其二进制输出为(26)。 (26)A.0110 B.1001 C.0100 D.0101 ●在IPv4的数据报格式中,字段(27)最适合于携带隐藏信息。 (27)A.生存时间 B.源IP地址 C.版本 D.标识 ●Kerberos是一种常用的身份认证协议,它采用的加密算法是(28)。 (28)A.Elgamal B.DES C.MD5 D.RSA ●以下关于加密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29)。 (29)A.对称密码体制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相同的 B.密码分析的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密钥或明文 C.对称密码体制中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是保密的 D.所有的密钥都有生存周期 ●移动用户有些属性信息需要受到保护,这些信息一旦泄露,会对公众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以下各项中,不需要被保护的属性是(30)。 (30)A.用户身份(ID) B.用户位置信息 C.终端设备信息 D.公众运营商信息 ●以下关于数字证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31)。 (31)A.证书通常由CA安全认证中心发放 B.证书携带持有者的公开密钥 C.证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验证持有者的签名获知 D.证书通常携带CA的公开密钥 ●密码分析学是研究密码破译的科学,在密码分析过程中,破译密文的关键是(32)。 (32)A.截获密文 B.截获密文并获得密钥 C.截获密文,了解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 D.截获密文,获得密钥并了解解密算法 ●利用公开密钥算法进行数据加密时,采用的方式是(33)。 (33) A.发送方用公开密钥加密,接收方用公开密钥解密 B.发送方用私有密钥加密,接收方用私有密钥解密 C.发送方用公开密钥加密,接收方用私有密钥解密 D.发送方用私有密钥加密,接收方用公开密钥解密 ●数字信封技术能够(34)。 (34)A.对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进行认证 B.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C.防止交易中的抵赖发生 D.隐藏发送者的身份 ●在DES加密算法中,密钥长度和被加密的分组长度分别是(35)。 (35)A.56位和64位 B.56位和56位 C.64位和64位 D.64位和56位 ●甲不但怀疑乙发给他的被造人篡改,而且怀疑乙的公钥也是被人冒充的,为了消除甲的疑虑,甲和乙决定找一个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来签发数字证书,这个第三方为(36)。 (36)A.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分部(ITU-T) B.国家安全局(NSA) C.认证中心(CA) D.国家标准化组织(ISO) ●WI-FI网络安全接入是一种保护无线网络安全的系统,WPA加密的认证方式不包括(37)。 (37)A.WPA和WPA2 B.WPA-PSK C.WEP D.WPA2-PSK ●特洛伊木马攻击的威胁类型属于(38)。 (38)A.授权侵犯威胁 B.渗入威胁 C.消息认证技术 D.旁路控制威胁 ●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存在着被篡改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安全隐患,通常采用的安全防护技术是(39)。 (39)A.加密技术 B.匿名技术 C.消息认证技术 D.数据备份技术 ●甲收到一份来自乙的电子订单后,将订单中的货物送达到乙时,乙否认自己曾经发送过这份订单,为了解除这种纷争,采用的安全技术是(40)。 (40)A.数字签名技术 B.数字证书 C.消息认证码 D.身份认证技术 ●目前使用的防杀病毒软件的作用是(41)。 (41)A.检查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清除已感染的任何病毒 B.杜绝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 C.查出已感染的任何病毒,清除部分已感染病毒 D.检查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清除部分已感染病毒 ●IP地址分为全球地址和专用地址,以下属于专用地址的是(42)。 (42)A.172.168.1.2 B.10.1.2.3 C.168.1.2.3 D.192.172.1.2 ●下列报告中,不属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识别阶段输出报告的是(43)。 (43)A.资产价值分析报告 B.风险评估报告 C.威胁分析报告 D.已有安全措施分析报告 ●计算机犯罪是指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且以计算机为犯罪对象的犯罪行为,与其他类型犯罪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44)。 (44)A.计算机犯罪具有隐蔽性 B.计算机犯罪具有高智能性,罪犯可能掌握一些高科技手段 C.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D.计算机犯罪没有犯罪现场 ●以下对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叙述中,描述最贴切是(45)。 (45)A.保证数据正确的顺序、无差错和完整 B.控制报文通过网络的路由选择 C.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 D.处理信号通过介质的传输 ●深度流检测技术就是以流为基本研究对象,判断网络流是否异常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其主要组成部分通常不包括(46)。 (46)A.流特征选择 B.流特征提取 C.分类器 D.响应 ●一个全局的安全框架必须包含的安全结构因素是(47)。 (47)A.审计、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 B.审计、完整性、身份认证、保密性,可用性、真实性 C.审计、完整性、身份认证、可用性 D.审计、完整性、身份认证、保密性 ●以下不属于网络安全控制技术的是(48)。 (48)A.防火墙技术 B.访问控制技术 C.入侵检测技术 D.差错控制技术 ●病毒的引导过程不包含(49)。 (49)A.保证计算机或网络系统的原有功能 B.窃取系统部分内存 C.使自身有关代码取代或扩充原有系统功能 D.删除引导扇区 ●网络系统中针对海量数据的加密,通常不采用(50)方式。 (50)A.链路加密 B.会话加密 C.公钥加密 D.端对端加密 ●安全备份的策略不包括(51)。 (51)A.所有网络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和软件 B.所有提供网络服务的服务器配置 C.网络服务 D.定期验证备份文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以下关于安全套接层协议(SSL)的叙述中,错误的是(52)。 (52)A.是一种应用层安全协议 B.为TCP/IP口连接提供数据加密 C.为TCP/IP连接提供服务器认证 D.提供数据安全机制 ●入侵检测系统放置在防火墙内部所带来的好处是(53)。 (53)A.减少对防火墙的攻击 B.降低入侵检测系统的误报率 C.增加对低层次攻击的检测 D.增加检测能力和检测范围 ●智能卡是指粘贴或嵌有集成电路芯片的一种便携式卡片塑胶,智能卡的片内操作系统(COS)是智能卡芯片内的一个监控软件,以下不属于COS组成部分的是(54)。 (54)A.通讯管理模块 B.数据管理模块 C.安全管理模块 D.文件管理模块 ●以下关于IPSec协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55)。 (55)A.IPSec协议是解决IP协议安全问题的一种方案 B.IPSec协议不能提供完整性 C.IPSec协议不能提供机密性保护 D.IPSec协议不能提供认证功能 ●不属于物理安全威胁的是(56)。 (56)A.自然灾害 B.物理攻击 C.硬件故障 D.系统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够 ●以下关于网络钓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57)。 (57)A.网络钓鱼融合了伪装、欺骗等多种攻击方式 B.网络钓鱼与Web服务没有关系 C.典型的网络钓鱼攻击将被攻击者引诱到一个通过精心设计的钓鱼网站上 D.网络钓鱼是“社会工程攻击”的一种形式 ●以下关于隧道技术说法不正确的是(58)。 (58)A.隧道技术可以用来解决TCP/IP协议的某些安全威胁问题 B.隧道技术的本质是用一种协议来传输另一种协议 C.IPSec协议中不会使用隧道技术 D.虚拟专用网中可以采用隧道技术 ●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T是由VISA和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组织联合开发的电子商务安全协议。以下关于SET的叙述中,正确的是(59)。 (59)A.SET是一种基于流密码的协议 B.SET不需要可信的第三方认证中心的参与 C.SET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包括保障付款安全、确定应用的互通性和达到全球市场的可接受性 D.SET通过向电子商务各参与方发放验证码来确认各方的身份,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性 ●在KPI中,不属于CA的任务是(60)。 (60)A.证书的颁发 B.证书的审批 C.证书的备份 D.证书的加密 ●以下关于VPN的叙述中,正确的是(61)。 (61)A.VPN指的是用户通过公用网络建立的临时的、安全的连接 B.VPN指的是用户自己租用线路,和公共网络物理上完全隔离的、安全的线路 C.VPN不能做到信息认证和身份认证 D.VPN只能提供身份认证,不能提供数据加密的功能 ●扫描技术(62)。 (62)A.只能作为攻击工具 B.只能作为防御工具 C.只能作为检查系统漏洞的工具 D.既可以作为攻击工具,也可以作为防御工具 ●包过滤技术防火墙在过滤数据包时,一般不关心(63)。 (63)A.数据包的源地址B.数据包的协议类型 C.数据包的目的地址D.数据包的内容 ●以下关于网络流量监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64)。 (64)A.流量监测中所监测的流量通常采集自主机节点、服务器、路由器接口、链路和路径等 B.数据采集探针是专门用于获取网络链路流量数据的硬件设备 C.流量监控能够有效实现对敏感数据的过滤 D.网络流量监控分析的基础是协议行为解析技术 ●两个密钥三重DES加密:C=CK1[DK2[EK1[P]]],K1≠K2,其中有效的密钥为(65)。 (65)A.56 B.128 C.168 D.112 ●设在RSA的公钥密码体制中,公钥为(e,n)=(13,35),则私钥d=(66)。 (66)A.11 B.13 C.15 D.17 ●杂凑函数SHAI的输入分组长度为(67)比特。 (67)A.128 B.258 C.512 D.1024 ●AES结构由以下4个不同的模块组成,其中( 68) 是非线性模块。 (68)A.字节代换 B.行移位 C.列混淆 D.轮密钥加 ●67 mod 119的逆元是( 69)。 (69)A.52 B.67 C.16 D.19 ●在DES算法中,需要进行1 6轮加密,每一轮的子密钥长度为(70)位。 (70)A.16 B.32 C.48 D.64 ●(71)is the science of hiding information. Whereas .the goal of cryptography is tomake dataulueadable by a third party, the goal of steganography is to hide the data from athirdparty.In this rticle, I will discuss what steganography is; what purposes it seryes, and will provide an example using available software. There is a large number of steganographic (72) that most of us are familiar with (especially if you watch a lot of spy movies !),ranging from invisible ink and microdots to secreting a hidden message in the second letter of each word of a lage body of text and spreads spectrum radio communication. With computers and networks,there are many other ways of hiding information ,such as: > Covert channels (e.g.,Loki and some distributed denial-of-service tools use the Internet Control (73) Protocol, or ICMP,as the communications channel between the "bad guy" and a compromised system) > Hidden text within web pages > Hiding files in "plain sight" (e.g.,what better place to "hide a file than with an important sounding name in the c:\winnt\system32 directory?) > Null ciphers (e.g., using the first letter of each word to from a hidden message in and otherwise innocuous text) Steganography today ,however,is significantly more (74)than the examples above suggest, allowing a user to hide large amounts of infromation within image and audio files.these forms of steganography often ar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cryprography so that the information is doubly protected ;first it is encrypted and then hidden so that an adversary has to first find the information (an often difficult task in and of itself ) and then decrypt it. The simplest approach to hiding data within an image flile is callde(75) significant bit insertion in this method we can take the binary representation of the hidden data and overwirit the bit of each byte within the cover image . if we are using 24-bit color the amount of change well be mininmal and indiscerible to the human eye. (71)A.Cryptography B.Geography C.Stenography D.Stganography (72)A.methods B.Softeare C.Tools D.Services (73)A.Member B.management C.message D.Mail (74)A.powerful B.Sophisticated C.Advancde D.easy (75)A.lesast B.Most C.Muchu D.less 2016 下半年 信息安全工程师 上午试卷 第11页(共13页)
0
negative_file/2016年下半年 信息安全工程师 基础知识.docx
第十五章 锋面气旋 第一节 锋面气旋的发展演变 一、气旋(Cyclone)概述 1、有关概念 1)定义 ――气压场:低气压 ――风场:大型水平空气涡旋 北半球逆时针方向旋转 南半球顺时针方向旋转。 2)范围的表示方法:最外围一条闭合等压线的直径长度表示,一般为1000km左右。 3)强度表示方法 中心气压值:越低,气旋越强;随时间降低,气旋发展或加深(Deepening); 随时间升高,气旋减弱或填塞(Filling) 中心最大风速:越大,气旋越强。 2、分类 ――按地理区域分: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按热力结构分:锋面气旋和无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温带最常见的气旋,无锋面气旋包括热带气旋和热低压等。 二、锋面气旋的生命史 1、波动阶段(初生阶段) 1)一条闭合等压线,低压中心气压比四周低2~3hpa; 2)极锋出现波动,形成冷、暖锋,锋面降水开始出现; 3)锋面气旋沿暖区气流方向移动,速度最快,24h可移动十几个经距。 2、成熟阶段(青年气旋) 1)数条闭合等压线,低压中心气压比四周低10~20hPa; 2)冷、暖锋进一步发展,锋面降水增强,雨区扩大,出现大风; 3)锋面气旋仍沿暖区气流方向移动,速度较快,24h移动10个经距。 3、锢囚阶段(锢囚气旋) 1)气旋发展最强,中心气压降到最低,比四周低20hPa以上; 2)出现锢囚锋,降水强度及范围均增大,风力最强,大风范围进一步扩大; 3)锋面气旋沿暖区气流方向移动,移速大大减慢。 4)随着锢囚锋的发展,气旋在低层逐渐成为冷性涡旋,冷涡旋厚度越来越大。 4、消亡阶段 气旋与锋面脱离,成为冷性涡旋,在摩擦的作用下,慢慢填塞消亡。 三、锋面气旋的再生和气旋族 1、再生 ――副冷锋加入后再生。 ――冬季气旋入海后再生。 ――两个锢囚气旋合并加强。 2、气旋族 ――在同一锋系上出现的气旋序列,称为气旋族。 欧洲气旋族最常见,单个气旋则较少,气旋族内平均有4个气旋。 我国境内,江淮流域梅雨季节,有气旋族,族内2~3个气旋。 四、温带气旋的爆发性发展――“气象炸弹” ――气旋在24小时内气压下降量不低于24hPa,即气旋加深率≥1hPa/h。 将加深率≥1BG的气旋,称为爆发性气旋或气象炸弹。 气旋易爆发性发展的地区: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太平洋。 频数最多的季节:冬季。 第二节 锋面气旋的天气结构和活动规律 一、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及风浪分布特征 1、天气模式 以成熟阶段的锋面气旋为例介绍天气模式。 1)船舶沿AB线自东向西从气旋中心低纬一侧通过: 北半球中心南侧 南半球中心北侧 a)气旋前部(东部)的暖锋天气 云:Ci(Cs(As(Ns。 降水:锋线前约300~400km范围内连续性降水; 若暖空气不稳定时,还会出现积雨云(Cb)、阵性大风和雷阵雨。 雾:锋前50~100 n mile范围内常有锋面雾(春季江淮气旋暖锋前有平流雾)。 气压:越接近暖锋,气压明显降低。 风速:增大。 风向:北半球E~SE风, 南半球E~NE风。 b)暖锋后、冷锋前的暖区天气 云:易出现层云(St)、层积云(Sc)。 降水:无雨或毛毛雨。 雾:可出现大片平流雾。 气压:基本停止下降。 风速:一般不大;但在一定气压场配置下,会出现偏南大风(北半球)。 风向:北半球转为S~SW风, 南半球转为N~NW。 c)气旋后部(西部)的冷锋天气 云:一型冷锋Ns(As(Cs(Ci;二型冷锋Cb 降水:一型冷锋连续性降水,有时有锋面雾;二型冷锋阵性降水。 气压:冷锋过境后,气压迅速回升。 风速:一般迅速增大,海上常可达7~8级。 风向:北半球转为N~NW 风, 南半球转为S~SW 风。 当船舶远离冷锋后,天气转晴,风力逐渐减小。 2)船舶沿CD线自东向西从气旋中心高纬一侧通过: 北半球中心北侧 南半球中心南侧 遇到的是锋面附近冷气团里的天气。当CD线靠近气旋中心时, 云层很厚:Ci(Cs(As(Ns。 降水较强:连续性降水。 风向:北半球SE(E(NE(N(NW逆时针改变 南半球NE(E(SE(S(SW顺时针改变。 2、风浪分布特征 西北太平洋气旋区中风和浪南侧较北侧显著,低压中心西南侧更突出,在低压中心 南南西方300~600 n mile处,出现波高7m的狂浪中心。 二、活动规律 1、源地 ――东亚 ――北美中部和东部海岸地区 ――太平洋中部、东北太平洋 ――大西洋中部 冬季:气旋活动最频繁、发展最强烈,强度大,位置偏南,北美中部和东部的气 旋比亚洲多得多。 2、路径 锋面气旋的移动受西风带基本气流的引导,总体上自西向东移动。 北半球:NE方向;南半球:SE方向。 东亚:并入阿留申低压; 北美:并入冰岛低压; 40(N、160(~170(W东北太平洋上:绝大多数向东北方向迅速移动,至北美的太平洋沿 岸和阿拉斯加湾; 北大西洋中部:主要移向北欧。 3、移速 初生和发展阶段移速快,锢囚和消亡阶段慢。春季移速快,夏季慢。 第三节 我国近海和日本近海的锋面气旋 东亚锋面气旋源地: ――45(~55(N之间,北方气旋(蒙古气旋、东北气旋、黄河气旋和黄海气旋等) ; ――25(~35(N之间,南方气旋(江淮气旋和东海气旋等)。 东亚锋面气旋路径: ――自西向东; ――自西南向东北; ――先自西北向东南,尔后再折向东北。 一、我国近海的锋面气旋 1、黄河气旋 1)多发季节:夏季。 2)影响地区:黄河下游、辽东半岛、渤海、黄海北部和中部海面。 3)发展路径:沿北北东方向经渤海进入东北地区常能得到发展。 4)天气特点:出现较强的大风,风力可达8级以上; 水汽充沛时,气旋中心附近可出现大到暴雨或雷阵雨(通常降水较少) 。 2、江淮气旋 1)多发季节:春季和初夏,尤以6月份最活跃(江淮梅雨季节) 由江淮静止锋上的波动发展而成。 2)影响地区: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和湘赣地区、黄海。 3)天气特点: 大范围云系和降水,降水区位于700hPa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之间。 恶劣能见度:冷锋后和暖锋前碎雨云和锋面雾, 春季气旋东部常有平流雾或平流低云、甚至毛毛雨。 气旋四周产生大风:暖锋前偏东大风,暖区偏南大风,冷锋后偏北大风。 3、东海气旋 1)多发季节:春季,其次为冬季。 2)影响地区:东海和黄海南部海域。 3)发展路径:向东北方向移动,到达日本南部后常会强烈发展。 4)天气特点:水汽丰富,多阴雨天气,降水区主要分布在气旋中心附近。 气旋后部常突然出现偏北大风,风力以靠近气旋中心的苏南、浙江和福 建北部沿海为最强,有时可达7~8级。台湾海峡冷锋过境时风力更大。 二、日本近海的锋面气旋 1、台湾坊主(东海气旋) 它在开始形成时,中心气压往往并不低,边向东北方向移动边发展,到达日本南部 海面则迅速加深,中心气压在24h内下降10~20hpa,并伴有10级以上大风;以后气旋 移速加快,可达40~60km/h,大风范围不断扩大,天气变化激烈;当其到达千岛群岛 及勘察加半岛以东洋面时,中心气压可降至960~940hpa,最终在阿留申一带锢囚消亡 。 2、日本海低压 日本海低压在春季较多。产生于黄海、东海的低压移至日本海后迅速加深,可引起 全日本吹强劲的西南风,海况恶劣,但天气一般较好(北海道除外)。 3、双低压 当发生于黄海的低压进入日本海并迅速发展时,同时发生于东海的低压朝日本南部 沿岸移动,这种形势称为双低压。两个低压在三陆沿岸逐渐接近,并在北海道以东加 深,常可达台风的强度。 第四节 热低压 1、定义 ――出现在近地面层的无锋面暖性气旋,浅薄系统,少移动。 2、成因 ――近地面层空气受热不均匀,一般出现在暖季大陆上,发生时间多为午后。 3、天气特点 空气干燥时:晴热少云天气,可出现大风和沙暴。 水汽充分时:产生云雨现象,夏季可出现雷雨、阵性大风,但持续时间很短。 第五节 中小尺度系统--雷暴、飑线和龙卷 中尺度系统――水平范围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生命周期几小时至十几小时的天 气系统,主要有雷暴群(多单体雷暴)、飑线等。 小尺度系统――水平范围几十米至十几公里,生命期几分钟至几小时的天气系统, 有雷暴单体、龙卷等。 中小尺度系统特点: ――运动不遵从地转平衡和静力平衡关系 ――大气层结不稳定 ――强对流性天气,强阵性大风、阵雨和冰雹等。 ――雷达、卫星探测和中尺度天气分析等方法。 一、雷暴(Thunderstorm) 1、概述 1)定义 ――积雨云中发生的激烈放电、雷鸣现象,一般伴有阵雨,所以常与雷雨通称。 普通雷暴――伴有阵雨的雷暴。 强雷暴――伴有暴雨、阵性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雷暴,也叫“强风暴”。 2)活动地区 低纬多于中纬,中纬多于高纬; 山地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海洋。 3)季节性:夏季出现较多,冬季几乎绝迹。 4)分类 ――热雷暴,由热力作用引起的雷暴,一般形成于气团内部,陆上出现在夏季午后, 海洋上发生在后半夜至凌晨前后; ――动力雷暴,由动力抬升作用引起的雷暴,一般影响范围大,维持时间长,强度强 (强雷暴),坏天气比较严重。 动力抬升作用包括:锋面抬升、低层气流辐合抬升(如低压槽、东风波、切变 线、热带气旋等)和地形抬升。 2、雷暴单体的生命史及天气特征 产生雷暴的积雨云叫做雷暴云或雷暴单体,是小尺度天气系统。 多个雷暴单体成群成带地聚集在一起,叫做雷暴群或雷暴带(又称多单体雷暴)。 每个雷暴单体的生命史可分为: 1)发展阶段 ――积云阶段, 主要特征:上升气流贯穿于整个云体。地面风一般很弱,风向不定,低空有向云区 的辐合气流,气压较低,气温较高,地面相对湿度减小。 2)成熟阶段 特征:开始产生降水。雷暴移行方向的后侧地面出现阵性大风。云与地或云与云之 间发生大气放电现象,出现闪电和雷鸣。雷暴云下方形成雷暴高压(冷性)。 3)消散阶段 主要特征:下沉气流占据了云体的主要部分。 3、强风暴的一般天气特征 ――大风、暴雨、冰雹、龙卷等严重天气现象。 下击暴流――形成雷暴高压的下沉气流非常强大时,到达地面后转变为很强的水平气 流,在地面上或地面附近引起灾害性大风。风向大约偏离地面盛行风向20(~30(。 二、飑线(Squall Line) 1、概念 ――排列成带状的雷暴群(或积雨云带)构成的风向、风速发生突变的狭窄的强烈对流 天气带。是比普通雷暴、孤立的强风暴影响范围更大的中尺度系统。 2、天气特征 ――飑线前:偏南风(北半球),天气较好,常伴有中尺度低压; ――飑线后:扁长的雷暴高压带和明显的冷中心, 风向急转为偏北、偏西风(北半球),风力大增, 雷暴高压后方有时还伴有尾流低压, 飑线沿线到后部高压区内,暴雨、冰雹、龙卷等天气。 因此,飑线过境时,出现风向突变、风速急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等剧烈天气变 化。 3、与冷锋的区别 ――冷锋是两种不同性质气团的分界面,是大尺度系统, 飑线是在同一气团内部形成和传播的中尺度系统; ――飑线附近的天气现象比冷锋天气剧烈,气象要素的变率亦比冷锋附近大; ――飑线移速快于冷锋移速;飑线强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冷锋没有。 飑线常见于暖湿热带气团中,在中纬度地区多产生在温带气旋冷锋前方附近的暖区中 。 三、龙卷(Spout / Tornado) 1、概述 1)定义 ――和强对流云相伴出现的、具有垂直轴的小范围强烈涡旋,是破坏力很大的小尺度 风暴系统。 2)结构特点 ――有如同“象鼻子”一样的漏斗状云柱自对流云底盘旋而下。 ――有时成对出现,一个是气旋式的,另一个是反气旋式的,气旋式龙卷较为常见。 3)产生条件 ――强的层结不稳定性,因此产生龙卷的雷暴云比别的雷暴云更高、更强。 4)出现时间 ――主要出现在夏半年,陆地上以下午到傍晚的机会居多,海上一般出现在清晨6h前 后。 5)发生地区 ――墨西哥湾、地中海和孟加拉湾上空,水龙卷出现最频繁。 我国南海西沙群岛一带,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尤以8、9月为最多。 2、一般特征 ――水平范围很小; ――持续时间很短; ――移动路径多为直线,漏斗状云柱的倾斜方向,通常指示龙卷移动的方向; ――中心气压极低,可低至400hPa以下,甚至达到200hPa。 ――风力大,最大可达100~200m/s,风速自中心向外增大,在距中心数十米的区域达到 最大,再往外,风速便迅速减小。 ――破坏力巨大。
0
negative_file/【公众号:zsxx_xxyg】第十五章.doc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 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 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 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 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 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 、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 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 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 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 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 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 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5.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7.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8.能够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 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班级管理 1.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5. 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6.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7.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8.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学科知识 1.了解小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学科发展的重大事件。 2.了解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掌握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所涵盖的核心知识及其关联。 4.能够针对小学生综合学习的要求,适当整合小学有关学科内容,开展学科教学活 动。 (五)教学设计 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 2.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 4.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5.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 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六)教学实施 1.了解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2.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 3.了解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 4.了解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和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 5.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七)教学评价 1.了解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 2.了解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以及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 发展的作用。 3.能够针对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恰当评价。 三、试卷结构 |模 块 |比 例 |题 型 | |教育基础 |20% |单项选择题 | | | |简 答 题 | |学生指导 |30% |单项选择题 | |班级管理 | |简 答 题 | | | |材料分析题 | |学科知识 |50% |单项选择题 | |教学设计 | |材料分析题 | |教学实施 | |教学设计题 | |教学评价 | | | |合 计 |100% |单 项 选 择 题 : | | | |约27% | | | |非 选 择 题 : 约73%| (注:可根据当前小学教师培养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具体情况,在材料分 析题和教学设计题中分别设置语文、数学等科目的选考内容,考生可任意选择一个科目 作答)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2)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 ,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温故导入 2.简答题 (1)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3.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有一位班主任在介绍班风建设经验时谈到:“在我们学校,校长要求班主任在教 室‘盯班’,及时了解班级情况,适时处理突发事件。只要学生出教室门、宿舍门都要排 队,班主任都要在场。同时还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学生上课要到;课前打了预 备铃要到;学生听广播要到;学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学生上室外课要到;学生去宿舍要 到;学生去餐厅吃饭要到;学生生病要到;学生看电视时要到;学生打扫卫生时要到。 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风、班纪大为好转。” 可是,有的教师却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 问题: 请运用小学班级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班主任十到位制度”。 (2)一位初任教师在进行《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要求学生归纳课文中描写猎人猎熊 果敢的词句,但是,有一名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归纳,反而说猎人很残忍,同 时指出猎人的猎熊行为是违法的。 原本课文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位教 师并没有因为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而气恼或回避,而是因势利导,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 出发,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意见。 问题: 请结合所选择的材料谈谈你对小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及其关系的理解。 4.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周长的认识”(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二: “汉语拼音·认识汉字”(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三:(具体学科及其教学内容略) 问题: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 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0
negative_file/2020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质大纲.doc
散热器选择的计算方法 一,各热参数定义: Rja——— 总热阻,℃/W; Rjc———器件的内热阻,℃/W; Rcs———器件与散热器界面间的界面热阻,℃/W; Rsa——— 散热器热阻,℃/W; Tj——— 发热源器件内结温度,℃; Tc———发热源器件表面壳温度,℃; Ts——— 散热器温度,℃; Ta——— 环境温度,℃; Pc———器件使用功率,W; ΔTsa ——— 散热器温升,℃; 二,散热器选择: Rsa =(Tj-Ta)/Pc - Rjc -Rcs 式中:Rsa(散热器热阻)是选择散热器的主要依据。 Tj 和Rjc 是发热源器件提供的参数, Pc 是设计要求的参数, Rcs 可从热设计专业书籍中查表,或采用Rcs=截面接触材料厚度/(接触面积X接触材料导热系 数)。 (1) 计算总热阻Rja:Rja= (Tjmax-Ta)/Pc (2) 计算散热器热阻Rsa 或温升ΔTsa:Rsa = Rja-Rtj-Rtc                                ΔTsa=Rsa×Pc (3)确定散热器      按照散热器的工作条件(自然冷却或强迫风冷),根据Rsa 或ΔTsa 和Pc 选择散热器,查所选散热器的散热曲线(Rsa 曲线或ΔTsa 线),曲线上查出的值小于计算值时,就找到了合适的热阻散热器及其对应的风速,根 据风速流经散热器截面核算流量及根据散热器流阻曲线上风速对应的阻力压降,选择满 足流量和压力工作点的风扇。   [pic] 散热器热阻曲线 三,散热器尺寸设计:      对于散热器,当无法找到热阻曲线或温升曲线时,可以按以下方法确定:      按上述公式求出散热器温升ΔTsa,然后计算散热器的综合换热系数α:       α=7.2ψ1ψ2ψ3{√√ [(Tf-Ta)/20]} 式中: ψ1——— 描写散热器L/b 对α的影响,(L 为散热器的长度,b 为两肋片的间距); ψ2——— 描写散热器h/b 对α的影响,(h 为散热器肋片的高度); ψ3——— 描写散热器宽度尺寸W 增加时对α的影响; √√ [(Tf-Ta)/20]———描写散热器表面最高温度对周围环境的温升对α的影响;       以上参数可以查表得到。       计算两肋片间的表面所散的功率q0 q0 =α×ΔTfa×(2h+b)×L       根据单面带肋或双面带肋散热器的肋片数n,计算散热功率Pc′ 单面肋片:Pc′=nq0 双面肋片:Pc′=2nq0 (单面肋,简单的说,就是一边带肋,一边是一个平面。利于在特定场合下的装配,例 如在电源模块上。) 若Pc′ >Pc 时则能满足要求。  四,估算散热器表面积: 由Q=HA(T1-T2)结合修正系数推得: S = 0.86W/(△T*a))(平方米) 式中 △T——散热器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Ta)之差(℃); α(h)——换热系数,是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及空气流速决定的。         α的值可以表示为: α= Nu*λ/L 式中λ——热电导率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决定;    L——散热器高度;    Nu——空气流速系数。             Nu值由下式决定 Nu = 0.664* [(V/V1)^(1/2)]*[Pr^(1/3)] 式中 V——动黏性系数,是空气的物理性质;     V1——散热器表面的空气流速;    Pr——参数(见下表)。 | 温度t/℃ |动黏性系数 |热电导率 |Pr | |  |  |  |  | |0  |0.138  |0.0207  |0.72  | |20  |0.156  |0.0221  |0.71  | |40  |0.175  |0.0234  |0.71  | |60  |0.196  |0.0247  |0.71  | |80  |0.217  |0.0260  |0.70  | |100  |0.230  |0.0272  |0.70  | |120  |0.262  |0.0285  |0.70 |  五,计算阻力压降: 计算流经散热器阻力压降: 在算出换热系数h(α)之后,根据预选的散热器表面的空气流速V,计算流经散热器的空 气阻力压降: △P=f*(L/D)*(1/2)*(ρV2) 式中: ΔP ——  沿程压力损失,Pa;           V  ——  空气平均流速,m/s;        f  ——  沿程阻力系数;            ρ  ——  空气密度,kg/m3;        L  ——  沿程长度,m;               D  ——  当量直径,m。(D=4散热器截面面积/截面周长)。 六,计算流量: 计算流经散热器流量 Q=AV 式中Q---流量 A--风量流经散热器截面积 V--- 风量流经散热器风速 七,风扇选择: 根据计算获得的Q和△P,选择风扇PQ曲线内包含Q与△P点即可。 [pic] 风扇PQ曲线 Ⅰ、Ⅱ、Ⅲ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系统的特性曲线。系统特性曲线与风扇的特性曲线的交点 就是该风扇的工作点,推荐系统工作在C 点,低阻力工作点。 风扇选型工作点在实际风扇曲线下方即可满足要求。
0
negative_file/汽车散热器选择的计算方法.doc
模拟演练 模拟演练是通过模拟真实的销售现场来促进业务员对销售技巧的迅速掌握和提高。 模拟的主要内容: θ 场景 θ 时间 θ 人物 θ 问题 模拟培训可以培养业务员的如下技能: θ 迅速掌握在不同的场景和时间下的礼仪,以及如何迅速引入话题 θ 迅速掌握如何识别客户身份以及建立相应的谈话基础 θ 迅速掌握公司产品知识 培训前的准备 1.标准陈述问题设计 (贺晓宏、王永进、刑霖、秋瑞华) 2.标准陈述撰写 (刑霖、秋瑞华、贺晓宏、王永进) 3.业务员培训相关资料 (天明) 业务员培训(按照公司的培训计划) 模拟培训程序 1.业务员分组 2.提前安排每个组准备模拟场景和模拟题目 3.安排所有人员就座 4.远卓讲述培训程序 5.第一组就座评论台 6.第一组第一位成员就座被模拟者座 7.公司任意指定另一组选派模拟者上台 8.模拟者表明模拟场景、自己角色、项目程度 9.开始见面、握手、提问(时间7分钟) 10.第一组其他成员开始发表评论(共5分钟) 11.主席台发表评论(可选)时间不超过2分钟 12.换演练成员 模拟培训注意事项 1.问题是开放性的,但必须包括两个标准陈述中的问题 2.标准陈述提前两天发放,由新员工熟练背诵 3.扮演角色最好为总经理、营销部经理、广告部经理 4.场景可以选择办公室、电话、朋友聚会场所等 5.每个小组应充分发挥想象力,尽量设计可能遇到的场景和问题 6.每个小组另外四人为评论人,应针对被演练者的表现发表评论,评论可以包括仪 容仪表、礼仪、姿态、回答内容等 7.主席台成员在必要的时侯发表评论 模拟演练时间与场所安排 参加人员:客户代表30名(共分为6个小组),天明销售经理刑霖、丘瑞华,天明高层领 导姜总、苏总、孟总、党总等,远卓管理顾问贺晓宏、王永进 时间安排: 每位员工回答问题时间7分钟,小组其他成员评论5分钟,小组中间换场时间3分钟, 上午 8:30~8:40 模拟演练会场布置 远卓及天明有关人员 8:40~10:40 模拟演练一:2个小组 10:40~11:00 中间休息 11:00~12:00 模拟演练二:1个小组 天明客户代表、 下午 天明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 2:30~4:30 模拟演练三:2个小组 远卓管理顾问 4:30~4:45 中间休息 4:45~5:45 模拟演练四:1个小组 培训场所布置: ----------------------- 被演练者座与模拟者座各一 评论台 主席台 由新员工担任,或由公司其他人员 模拟者 (演员) 被演练者 (1人) 公司领导、 优秀业务员、 远卓(共5人) 新员工 ( 第n组 )4人 新员工座位
0
negative_file/模拟演练安排.doc
NBA赛程的分析与评价 摘 要 本文首先综合考虑了NBA上个赛季的赛程、赛绩和本赛季的赛程确定出赛程对球队利 弊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其次利用偏大型柯西分部隶属函数确 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权值,给出了一个利弊的评价指标——利弊指数,并计算了各球队的利 弊指数值。从得到的结果看本次赛程对火箭队而言是比较有利的,其中最有利的球队是 凯尔特人队,最不利的是快船队。 对于问题三,基于公平性和观赏性考虑,同部不同区球队实力尽可能悬殊的队尽可能 少赛(赛3场)。由此建立0- 1规划模型,并利用LINDO软件求解出了赛3场球队的最优选取方案。 关键词:隶属函数 利弊指数 0-1规划 一.问题的重述 NBA赛程的安排对球队实力的发挥和战绩存在着客观的影响,但编制一个完整的、对 各球队尽可能公平的赛程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为了更直观的体现出这些客观因素的 存在,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对2008~2009年的赛季安排表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 1)确定出赛程对某一支球队的利弊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所确定的因素将赛程转换 为便于进行数学处理的数字格式,同时给出评价赛程利弊的数量指标。 2)按照1)的结果计算、分析赛程对火箭队的利弊,并找出赛程对30支球 队最有利和最不利的球队。 3)对2008~2009年的赛季安排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每支球队与同区的每一支球队 赛4场(主客各2场),与不同部的每一球队赛2场(主客各1场),与同部不同区的每一 球队有赛4场和赛3场(2主1客或2客1主)两种情况,每支球队的主客场数量相同且同部 3个区的球队间保持均衡。试根据赛程找出与同部不同区球队比赛中,选取赛3场的球队 的方法。这种方法如何实现,对该方法给予评价,也可以给出认为合适的方法。 二.问题分析 问题1首先应综合分析上一赛季的赛绩和本次赛季的赛程确定赛程对球队利弊的主要 影响因素,其次要确定影响因素权值;根据本次赛场各球队的影响指标,对东西联盟的 30支球队进行排序。 问题2根据上一问所得的结果,重点分析赛程对火箭队的利弊及赛程对那个队是最有 利的,对那个队是最不利的。 问题3要对本季赛程进行分析,选取与同部不同区球队比赛中,赛3场的球队的方法, 同时也可以给出认为合适的方法。通过对赛程安排的统计,发现赛3场的4个球队是平均 分部在同部不同区的,根据对对手实力的分析发现差异较大,所以可以说是随机安排赛3场 的球队双方。这在考虑每年球队实力有所变化的前提下也是合理的。而以一般规律赛3场 对对手双方是最不公平的,若安排实力相当的球队打3场,则必对某一方不利,若安排实 力相差较大的球队赛3场就可以把此不利因素降到最底,毕竟影响胜负的关键还是实力。 因此,我们采用0- 1规划法给出一种选取方法,重新安排赛3场的球队。最后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评价。 三.模型假设 1. 假设2008-2009赛季各队的实力不发生改变; 2. 假设两球队在比赛时,客队赶往赛场的这一过程对实力不产生影响; 3. 假设不考虑连续两场在客场比赛和连续两场同强队比赛对赛绩所产生的影响; 4. 假设东西部之间整体实力相等; 5. 假设赛程是在一些公平的约束下产生的,不存在人为偏袒因素。 四.符号说明 [pic]表示第j个球队连续两天内都有比赛的次数。 [pic]表示第j个球队连续在客场比赛三场或三场以上的次数。 [pic]表示第j个球队连续同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强队比赛的次数。 [pic]表示第[pic]个影响因素权重。 S表示赛程对球队利弊的数量指标——利弊指数 [pic]表示某球队第[pic]个影响因素值。 [pic]表示第[pic]个球队第[pic]个影响因素值 [pic]表示东南区第[pic]个球队的胜率。 [pic]表示大西洋区第[pic]个球队的胜率。 [pic]表示中部区第[pic]个球队的胜率。 [pic]表示选取东南区球队[pic]和大西洋区球队[pic]比赛的场次。 [pic]表示选取东南区球队[pic]和中部区球队[pic]比赛的场次。 [pic]表示东南区每个球员对大西洋区每个球员的实力差矩阵。 [pic]表示东南区每个球员对中部区每个球员的实力差矩阵。 [pic] 表示东南区的每个球队对大西洋区和中部区每个球队赛3场的实力差之和。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1确定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对NBA以往比赛的赛程和赛绩进行分析[pic],认为NBA赛程对30支球队的影响 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对以往赛程和赛绩的分析确定主要的客观影响因素包括三个方 面,即连续客场的次数、背靠背的次数及连续同强队比赛的次数。 1、 连续客场的次数 客场指的是球队在其他球队场地上比赛考虑到天时地利及人和的关系,连续3场或3场 以上在客场比赛必定对球队的利弊存在影响。 2、背靠背的次数 背靠背指的是连续两天都参加比赛,考虑到球员们的体质、体力的关系,背靠背的多 少必定影响到球队最终的赛绩。 3、连续同强队比赛的次数 连续同强队比赛指的是连续3场或3场以上同强队比赛,考虑到队员们心理、体力等因 素的关系,对手强弱对球队的实力发挥和今后的赛事存在客观的影响。 5.1.2 球队实力的确定 根据各球队2007- 2008的赛绩表中的胜率指标,对球队实力按从强到弱依次排列表1,为了使球队的强弱指 标便于量化,将排列名次进行简化(前15只球队分为强队,后15个球队分为弱队),来 做为连续同强队比赛的次数的衡量尺度。 表1 球队强弱排列表 |名次 |1 |2 |3 |4 | |1 |魔术 |16 |4 |4 | |2 |奇才 |18 |4 |2 | |3 |老鹰 |22 |6 |7 | |4 |山猫 |21 |5 |5 | |5 |热火 |19 |4 |3 | |6 |凯尔特人 |16 |3 |3 | |7 |猛龙 |15 |6 |4 | |8 |76人 |21 |4 |5 | |9 |篮网 |20 |3 |6 | |10 |尼克斯 |19 |5 |5 | |11 |活塞 |16 |5 |3 | |12 |骑士 |16 |4 |3 | |13 |步行者 |20 |4 |6 | |14 |公牛 |15 |4 |6 | |15 |雄鹿 |21 |5 |6 | |16 |黄峰 |17 |7 |9 | |17 |马刺 |16 |5 |7 | |18 |火箭 |15 |4 |5 | |19 |小牛 |15 |7 |6 | |20 |灰熊 |16 |4 |8 | |21 |爵士 |21 |5 |6 | |22 |掘金 |18 |4 |4 | |23 |开拓者 |16 |7 |4 | |24 |森林狼 |22 |5 |10 | |25 |超音速 |17 |5 |6 | |26 |湖人 |19 |5 |5 | |27 |太阳 |19 |6 |8 | |28 |勇士 |14 |7 |7 | |29 |国王 |22 |6 |5 | |30 |快船 |21 |6 |6 | 为了便于表2中每一列数据做统一的比较,首先用极差规范化方法分别对相应的影响 因素值作相应的规范化处理,背靠背的次数规范化后: [pic] [pic] (1) 其中[pic]表示第j个球队连续两天内都有比赛的次数。 连续客场的次数规范化后: [pic] [pic] (2) 其中[pic]表示第j个球队连续在客场比赛三场或三场以上的次数。 连续同强队比赛的次数规范化后: [pic] [pic] (3) 其中[pic]表示第j个球队连续同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强队比赛的次数。 (1)(2)(3)式经计算后可以得到规范化后各球队各影响因素的值,见表3; 表3 各球队各影响因素规范化后值表 | |影响因素 |背靠背的次数规范|连续客场的次数|连续同强队比赛的次 | | | |化后的值 |规范化后的值 |数规范后的值 | |编号 |球队 | | | | |1 |魔术 |0.25 |0.25 |0.17 | |2 |奇才 |0.5 |0.25 |0 | |3 |老鹰 |1 |0.75 |0.67 | |4 |山猫 |0.875 |0.5 |0.33 | |5 |热火 |0.625 |0.25 |0 | |6 |凯尔特人 |0.25 |0 |0 | |7 |猛龙 |0.125 |0.75 |0.17 | |8 |76人 |0.875 |0.25 |0.33 | |9 |篮网 |0.75 |0 |0.5 | |10 |尼克斯 |0.625 |0.5 |0.33 | |11 |活塞 |0.25 |0.5 |0 | |12 |骑士 |0.25 |0.25 |0 | |13 |步行者 |0.75 |0.25 |0.5 | |14 |公牛 |0.125 |0.25 |0.5 | |15 |雄鹿 |0.875 |0.5 |0.5 | |16 |黄峰 |0.375 |1 |1 | |17 |马刺 |0.25 |0.5 |0.67 | |18 |火箭 |0.125 |0.25 |0.33 | |19 |小牛 |0.125 |1 |0.5 | |20 |灰熊 |0.25 |0.25 |0.833 | |21 |爵士 |0.875 |0.5 |0.5 | |22 |掘金 |0.5 |0.25 |0.17 | |23 |开拓者 |0.25 |1 |0.17 | |24 |森林狼 |1 |0.5 |1 | |25 |超音速 |0.375 |0.5 |0.5 | |26 |湖人 |0.625 |0.4545 |0.33 | |27 |太阳 |0.625 |0.4545 |0.83 | |28 |勇士 |0 |0.2727 |0.67 | |29 |国王 |1 |0.3636 |0.33 | |30 |快船 |0.875 |0.3636 |0.5 | 5.1.4 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 首先对所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处理,从而给出影响因素的量化值,不妨设强度 集为{很强,较强,强,稍强,不强},对应的数值为5,4,3,2,1。根据实际情况取偏大型柯西 分布隶属函数[pic] [pic] (4) 其中[pic]为待定系数,实际上强度为“很强”时则隶属度为1,即[pic]=1;当强度为 “强”时,则隶属度为0.8,即[pic];当强度为“没有”时,则认为隶属度为0.01,即[pic] ;于是可以确定出[pic],[pic],[pic],[pic]。将其代入(6)式可得隶属函数; [pic] (5) 经计算[pic]则强度集{很强,强,较强,稍强,不强}的量化值为(1,0.9126,0.8,0. 5245,0.01)。利用此量化值对影响因素进行赋权处理结果见表4; 表4 影响因素的权值表 | |背靠背有比赛[p|连续3场及以上客场[p|连续3场及以上强队[pic] | |影响因素 |ic] |ic] | | |赋予值 |很强 |强 |比较强 | |隶属值 |1 |0.8 |0.9126 | |归一后权 |0.37 |0.29 |0.34 | |值 | | | | 5.1.5建立利弊数量指标 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因素,可以建立赛程对球队利弊的数量指标——利弊指数,记为S; [pic] (6) 其中[pic]为某球队第[pic]个影响因素值,[pic]为第[pic]个影响因素权重。 利用表3,建立各球队各影响因素值矩阵:[pic] [pic] 其中[pic]为第[pic]个球队第[pic]个影响因素值。取表4归一后的权向量:[pic] 则赛程对每支球队利弊指数为: [pic] (7) 则[pic]的值越大表示赛程对球队越不利,反之则越有利。 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将计算的结果进行从小到大排列,结果见表5; 表5 赛程对每支球队利弊指标组合权向量表 |名次 |球队 |[pic] |名次 |球队 |[pic] | |1 |凯尔特人 |0.0925 |16 |马刺 |0.4653 | |2 |骑士 |0.165 |17 |湖人 |0.4753 | |3 |魔术 |0.2228 |18 |尼克斯 |0.4885 | |4 |火箭 |0.2309 |19 |小牛 |0.5062 | |5 |活塞 |0.2375 |20 |76人 |0.5084 | |6 |奇才 |0.2575 |21 |步行者 |0.52 | |7 |公牛 |0.2888 |22 |山猫 |0.5809 | |8 |热火 |0.3038 |23 |国王 |0.5876 | |9 |勇士 |0.3069 |24 |快船 |0.5992 | |10 |掘金 |0.3153 |25 |雄鹿 |0.6388 | |11 |猛龙 |0.3216 |26 |爵士 |0.6388 | |12 |开拓者 |0.4403 |27 |太阳 |0.6453 | |13 |篮网 |0.4475 |28 |黄峰 |0.7688 | |14 |灰熊 |0.4482 |29 |老鹰 |0.8153 | |15 |超音速 |0.4537 |30 |森林狼 |0.855 | 5.2 问题二 赛程的编制是很难确保对每支球队都是公平的,因为在编制的过程只能考虑主要的影 响因素,所以对于球队而言利弊是不可能完全一样,即球队与球队之间在利弊方面存在 一个量化差值,表1.4.1(赛程对球队利弊主影响因素的组合权向量表)正是为了反映出 这一量化差值,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 1) 每支球队的[pic]值都存在差异(量化差值),但从总体上看[pic]值波动不会很大,表 明2008~2009年的赛程安排对于球队而言是比较公平的。 2) 火箭队的[pic]值名列第四,表明2008~2009年的赛程安排对火箭队比较有利的。其中 最有利的是凯尔特人队,最不利的是森林狼队。 5.3 问题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3.1赛3场球队选取的分析 综合分析2007~2008年的赛程安排和2008~2009年的赛程安排,得出以下结论; 1) 根据资料得知,赛3场和赛4场的球队选取是随机的,所以对阵双方实力有悬殊的,也有 接近的,无固定规律可寻。 2) 同部每支球队与另外两个区(不包括自己所在的区)的4队之间进行3场比赛,而且每个 区正好各2队。 5.3.2 选队方法的设计 笔者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实力悬殊的比赛精彩程度底于实力相当的比赛。所以考虑到比 赛的观赏性和赛程的公平性,认为从总体上来说实力悬殊很大的球队之间尽可能少打赛 3场,而实力相当的比赛尽可能多打赛4场。 现以东部的东南区对大西洋区和中部区比赛3场的队伍选取为例进行设计。 根据结论1,计算出东南区的球队对大西洋区和中部区的实力差的绝对值矩阵为: [pic] [pic] [pic] [pic] 其中[pic]表示东南区第[pic]个球队的胜率,[pic]表示大西洋区第[pic]个球队的胜率, [pic]表示中部区第[pic]个球队的胜率。 引入0- 1变量[pic]和[pic],[pic]若选取东南区球队[pic]和大西洋区球队[pic]比赛3场,记[pic] =1,若选取东南区球队[pic]和大西洋区球队[pic]比赛4场则记[pic]=0,[pic]若选取东 南区球队[pic]和中部区球队[pic]比赛3场,记[pic]=1,若选取东南区球队[pic]和中部 区球队[pic]比赛4场则记[pic]=0。根据结论2,[pic]和[pic]应该满足以下的约束条件 : [pic],[pic],[pic],[pic],[pic] 当选取东南区球队[pic]和大西洋区球队[pic]比赛3场或选取东南区球队[pic]和中部 区球队[pic] 比赛3场则两个球队间的差值为[pic]和[pic]于是该问题的目标函数为: [pic] 综上,这个问题的0-1规划模型可写作: [pic] [pic] (8) 根据题目所给的附录2(2007- 2008年NBA的赛绩)计算出东南区每个球员对大西洋区每个球员的实力差矩阵[pic]和东 南区每个球员对中部区每个球员的实力差矩阵[pic]: [pic] [pic] 利用lindo软件对0- 1规划模型进行求解,求解程序及具体结果见附录1,表6为整理后的数据; 表6 | |魔术 |奇才 |老鹰 |山猫 |热火 | |凯尔特人 |4 |4 |3 |3 |4 | |猛龙 |4 |4 |4 |3 |3 | |76人 |4 |4 |3 |4 |3 | |蓝网 |3 |3 |4 |4 |4 | |尼克斯 |3 |3 |4 |4 |4 | |活塞 |4 |4 |4 |3 |3 | |骑士 |4 |4 |4 |3 |3 | |步行者 |4 |3 |3 |4 |4 | |公牛 |3 |3 |4 |4 |4 | |雄鹿 |3 |4 |3 |4 |4 | 同样利用此模型对其它两个区的选择进行计算,得到结果见附录2。因为西部的选择原则 和东部一样,所以不进行具体的排列。 5.3.3 对所设计的选队方法进行评价 利用lindo软件求解的结果显示实力差最大值为[pic]=4.758利用Z对赛程进行评价, 首先根据题目所给的附录1(2008- 2009赛程安排)统计出东南区球队和中部区球队比赛3场和东南区球队和中部区球队比赛 3场的安排表,见表3.2 表7 | |魔术 |奇才 |老鹰 |山猫 |热火 | |凯尔特 |4 |3 |4 |3 |4 | |人 | | | | | | |猛龙 |4 |3 |4 |4 |3 | |76人 |3 |4 |3 |4 |4 | |篮网 |3 |4 |4 |3 |4 | |尼克斯 |4 |4 |3 |4 |3 | |活塞 |3 |4 |3 |4 |4 | |骑士 |3 |4 |4 |3 |4 | |步行者 |4 |3 |4 |4 |3 | |公牛 |4 |4 |3 |3 |4 | |雄鹿 |4 |3 |4 |4 |3 | 根据结果容易计算出东南区的每个球队对大西洋区和中部区每个球队赛3场的实力差 之和[pic]=3.156。 [pic]= 4.758-3.156=1.602>0 显然2008-2009赛程计算出来的值小于利用0- 1规划计算所得的值,所以在考虑到观赏性和公平性的角度下,利用0- 1规划计算所得的结果显得更为合理。 六.模型的评价 优点:赛程对球队的利弊影响的稳定性是不确定的,具有模糊性。本文讨论了赛程对球 队的利弊影响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定量分析,使用隶属函数对影响因素进行赋权处 理,能够较好的反映赛程对球队的利弊影响的实际情况,是一种实际可行的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缺点:在讨论确定赛程对球队的利弊影响的主要因素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一定的主观性 。 七.参考文献 [1] NBA赛程的安排表[OL]. http://china.nba.com/nbaindex.html. [2] 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5. [3] 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谢金星,薛毅,优化建模与LIODO/LINGO软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拉克唐瓦尔德,数值方法和MATLAB实现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八.附 录 附录1: lindo软件0-1规划程序 max 0.171x11+0.281x12+0.354x13+0.415x14+0.622x15+0.134x21+0.024x22+0.049x23+0.11 x24+0.317x25+0.146x31+0.036x32+0.037x33+0.098x34+0.305x35+0.219x41+0.109x42+ 0.036x43+0.025x44+0.232x45+0.354x51+0.244x52+0.171x53+0.11x54+0.097x55+0.086 y11+0.196y12+0.269y13+0.33y14+0.537y15+0.085y21+0.025y22+0.098y23+0.159y24+0 .366y25+0.195y31+0.085y32+0.012y33+0.049y34+0.256y35+0.232y41+0.122y42+0.049 y43+0.012y44+0.219y45+0.317y51+0.207y52+0.134y53+0.073y54+0.134y5 5 subject to x11+x12+x13+x14+x15=2 x21+x22+x23+x24+x25=2 x31+x32+x33+x34+x35=2 x41+x42+x43+x44+x45=2 x51+x52+x53+x54+x55=2 y11+y12+y13+y14+y15=2 y21+y22+y23+y24+y25=2 y31+y32+y33+y34+y35=2 y41+y42+y43+y44+y45=2 y51+y52+y53+y54+y55=2 x11+x21+x31+x41+x51=2 x12+x22+x32+x42+x52=2 x13+x23+x33+x43+x53=2 x14+x24+x34+x44+x54=2 x15+x25+x35+x45+x55=2 y11+y21+y31+y41+y51=2 y12+y22+y32+y42+y52=2 y13+y23+y33+y43+y53=2 y14+y24+y34+y44+y54=2 end int 50 附录2:大西洋区: |  |凯尔特 |猛龙 |76人 |蓝网 |尼克斯 | | |人 | | | | | |魔术 |4 |4 |4 |3 |4 | |奇才 |4 |4 |4 |3 |4 | |老鹰 |3 |4 |3 |4 |3 | |山猫 |3 |3 |4 |4 |3 | |热火 |4 |3 |3 |4 |3 | |活塞 |4 |4 |4 |3 |4 | |骑士 |4 |4 |4 |3 |3 | |步行者 |3 |3 |4 |4 |4 | |公牛 |4 |3 |3 |4 |4 | |雄鹿 |3 |4 |3 |4 |4 | 中部区: |  |活塞 |骑士 |步行者 |公牛 |雄鹿 | |魔术 |0 |0 |0 |1 |1 | |奇才 |0 |0 |1 |1 |0 | |老鹰 |0 |0 |1 |0 |1 | |山猫 |1 |1 |0 |0 |0 | |热火 |1 |1 |0 |0 |0 | |凯尔特人 |0 |0 |1 |0 |1 | |猛龙 |0 |0 |1 |1 |0 | |76人 |0 |0 |0 |1 |1 | |蓝网 |1 |1 |0 |0 |0 | |尼克斯 |1 |1 |0 |0 |0 |
0
negative_file/2008─ΩD╠Γ╚½╣·╥╗╡╚╜▒┬█╬─2.doc
厦门象屿保税区二期护岸工程 施工图设计计算书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 二00二年七月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位置及规模 厦门象屿保税区二期护岸工程位于厦门岛西北部铁路西站以西的海域滩涂地,北与 高崎码头相接,南邻石湖山油库。护岸全长1064.39m,顶高程为4.4m(黄海高程系,下 同),为上直下斜的复合式护岸。该项目为II级护岸工程。 1.2 地形地质 工程场地地貌为滨海潮间带滩涂,坡度较平缓,地势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坡度 一般小于10,地面高程为2.8m~- 1.88m,除场地内东部和南部有小面积岩石、零星礁石出露,靠陆地段有局部沙场、人工 填沙外,均为淤泥质海滩,高潮时整个场地为海水淹没,低潮时大部露出水面。 据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993),本场地地层结构复杂,地 层的岩性、厚度和埋藏分布等在横向、纵向上变化均较大。钻孔揭露的地层中,就其成 因类型和岩性等,由上而下主要分为:素填土、海积成因淤泥、海积成因砂层、海陆交 互相粘性土及砂层、淤泥质土、冲洪积砂层、残积粘土、花岗岩和闪长玢岩脉。海相沉 积的淤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表面(为护岸直接持力层),其厚度变化大(0.6m~26.75m ),总体上自东南往西北厚度逐渐变大,淤泥底板逐渐变深,淤泥表层呈流塑状,上部 2~3m常混有砂及含贝壳、贝壳碎片,呈灰黑色,往下一般呈深灰色,质渐纯,局部夹有 腐木或薄层粉细砂,局部相变为淤泥质土,有机质含量为0.21%~0.72%。该淤泥层属全 新世海相沉积物,具含水量高、压缩性大、透水性差、触变性强、抗剪强度低、固结状 态不均匀六大特性。由上述特点,场地天然的淤泥层不能作为护岸持力层,必须对其进 行处理。 1.3 水文气象 1.3.1 潮位 根据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厦门海洋站提供的潮汐资料,拟建场地的潮位如下: 厦门港属半日潮港,隔日潮汐延迟45分钟。潮汐形态数F=0.34。 潮峰累积频率10%的潮位为3.158m。 潮谷累积频率90%的潮位为-2.32m。 50年一遇高潮位为4.318m。 50年一遇低潮位为-3.242m。 历史最高潮位为4.538m(1933年10月20日)。 历史最低潮位为-3.302m(1921年2月24日)。 解放后最高潮位为4.128m(1959年8月23日)。 解放后最低潮位为-3.152m(1983年1月30日)。 多年平均高潮位为2.438m。 多年平均低潮位为-1.54m。 最大潮差6.92m。 最小潮差0.99m。 多年平均海平面0.338m。 1.3.2 波浪 拟建场地的海浪主要是风浪,其要素如下: 波浪重现期标准:25年一遇。 计算风速:v=14.0 m/s。 吹程:F=7.0km。 波高:H1/10=1.0m。 波长:L=11.4m。 平均周期:T=3.6s。 1.3.3 气候 厦门岛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湿多雨,年平均气温20.3℃,日最高气温38.5℃,日最低 气温2.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该区的风以东北风向最多,最大风速28m/s;台风 季节,风力可达7~10级,最大可达12级;1959年台风最大风速达60m/s;其次是东南风 ,多年各向平均风速2.0~4.7m/s。全年大于6级风的日数平均为19.3天。 根据福建省水文总站对厦门分站九十一年(1893- 1983)长系列雨量记录整理后,经统计分析和频率计算求得的暴雨资料如下: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093.7mm。 历年最多年降水量为:1771.8mm。 多年平均最大24小时雨量:H24=125.2mm。 P=2%最大24小时雨量:H24P=252.9mm。 最大24小时的离差系数:CV24=0.4。 最大24小时的偏差系数:CS24=1.0。 暴雨递减指数: 当暴雨历时t>1小时 n=0.78 当暴雨历时t<1小时 n=0.39 每年2~8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39~296mm。6月降水最多,占全年的20%。全年大于等 于25毫米的降水日数平均为13.6d。 雾:每年1~5月为雾季。多年平均雾日13.6d,最多年雾日达26d。4~5月雾最多,多发 生在夜间和凌晨,月平均有雾日3~4d。 2 护岸设计 2.1 设计依据   2.1.1 《厦门象屿保税区二期工程方案设计邀请书》(厦门象屿建设有限公司,2002.2.20)。 2.1.2 《关于厦门象屿保税区二期工程填海造地方案设计的批复》(厦保税委(1994)综024号, 1994.8.1)。 2.1.3 《厦门象屿保税区二期工程填海造地方案设计专家论证意见》(1994.7.28)。 2.1.4 《厦门象屿保税工业区发展规划初步纲要》(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1992.6)。 2.1.5 《厦门象屿保税区总体规划》(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1993.4)。 2.1.6 《厦门象屿保税区二期工程控制详规》(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1994.4)。 2.1.7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象屿保税区二期建设的通知》(2001.9.19)。 2.1.8 《象屿保税区二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2001.11.21)。 2.1.9 《厦门象屿保税区二期工程方案设计审查会议纪要》(2002.3.22)。 2.2 技术标准 2.2.1 《港口工程技术规范》。 2.2.2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2.2.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2.2.4 《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3-07-91)。 2.2.5 《水工钢筋砼结构设计规范》(SDJ20-78)。 2.2.6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2.2.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2.3 基础资料 2.3.1 工程场地1/1000地形图(1992.8)。 2.3.2 厦门市规划局制定的保税区二期用地红线范围图。 2.3.3 厦门市象屿保税区二期护岸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2.4)。 2.3.4 福建省水文总站对厦门分站九十一年(1893~1983)长系列雨量记录经整理后进行统计 分析和频率计算求得的暴雨参数。 2.3.5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厦门海洋站潮汐资料》(1992.6)。 2.3.6 《厦门同安湾口及九龙江口沙源勘察报告》(1994.11)。 2.4 设计内容 2.4.1 平面布置:根据厦门市规划局给定的本工程西侧红线,北端与闽台渔轮避风坞的西南侧 消防通道相接,南端直接与鹭甬公司石湖山油库堤岸相连。以红线为护岸顶外边缘线, 平面上呈一折线,折处园孤连接。护岸全长1064.39m。根据方案审查会纪要(2002.3.2 2),并结合临近的闽台渔轮避风坞及鹭甬公司石湖山油库场地高程,护岸顶高程定为4 .4m,高潮位时允许越浪。在护岸桩号0+400.78处设高殿排洪渠出口(2孔净空3mx4.5m) ,桩号0+990.43处设红旗排洪渠出口(单孔净空2.8mx2.8m)。 2.4.2 断面布置:护岸为复合式断面。其具体布置为:护岸轴线迎水侧在高程3.4m~4.4m为1m 净高的直立式重力挡墙;高程3.4m设2m宽平台;高程3.4m~2m为坡度1:2.0的坡式护岸; 高程2m处在护岸桩号0+000~0+833.02范围为12m宽镇压段,在桩号0+875~终点范围为9 m宽镇压段,桩号0+833.02~0+875范围为12m~9m宽镇压段;高程2m~滩涂地上1.5m为坡 度1:4.0的镇压段与抛石棱体连接段;海床面上1.5m至滩涂地为抛石棱体。护岸轴线背水 侧25m范围为吹填中粗砂。护岸高程1m以下为抛填中粗砂。护岸下滩涂地淤泥地基正方形 布设@1.0×1.0m塑料排水板加速地基固结以满足持力层要求。断面布置详“护岸标准横断 面图”。 2.5 设计计算 护岸设计计算主要包括:护岸整体抗滑稳定计算,护岸沉降、地基固结及加载计划计算 ,直立式重力挡墙计算,第一期陆域沉降、地基固结及加载计划计算,排洪渠结构及地 基处理计算。 2.5.1 护岸整体抗滑稳定计算 2.5.1.1 安全系数 该项目为II级护岸工程,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 98),相应护岸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2-1)。 表2-1 |项 目 |安全系数FOS | |正常运用 |1.25 | |非常运用 |1.15 | 2.5.1.2 计算方法及假定 护岸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计算。主要考虑护岸自身、护岸内填土和地基的整体稳定 性,采用瑞典条分法,不计条块间摩擦力。 工程场区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素填土、海积成因淤泥、海积成因砂层、海陆交互相粘 性土及砂层、淤泥质土、冲洪积砂层、残积粘土、花岗岩。影响海堤稳定的土层主要为 淤泥层,其厚度为0.6- 26.75m,主要特点为含水量高、压缩性大、透水性差、触变性强、抗剪强度低、固结状 态不均匀。稳定计算考虑地基土层主要为淤泥。 本工程采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祖煜教授编制的《边坡稳定分析程序STAB95》进行 计算。(本程序为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正式批准的设计专用程序【水电部水利水电规划 设计院(84)水规字第3号文】)。 2.5.1.3 典型断面的选取 本工程护岸全长1064.39m,地基层主要为淤泥,其厚度变化大,总体上自东南往西北厚 度逐渐变大,淤泥底板逐渐变深。护岸桩号0+160断面淤泥层底部高程为- 24.950m(淤泥层厚24.2m,镇压段宽度为12m);桩号0+875断面淤泥层底部高程为- 5.120m(淤泥层厚4.3m,镇压段宽度为9m)。选用上述二断面对护岸进行稳定计算,其 对整个工程具有代表性和控制性。 2.5.1.4 计算工况 1).正常工况 ①.由护岸自重、护岸内填土、设计低潮位时堤内渗透水压力、护岸上荷载等基本荷载组 成的正常运用状态(此时取护岸下及护岸内地基固结度达75%)。 ②.由护岸自重、护岸内填土、设计高潮位时水压力、护岸内渗透水压力、护岸上荷载等 基本荷载组成的正常运用状态(此时取护岸下及护岸内地基固结度达75%)。 2).非常工况 ③.水位骤降:海水由设计高潮位骤降至海滩地面(此时取护岸下及护岸内地基固结度达 75%)。 ④.设计低潮位+地震(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此时护岸下及护岸内地基固结度 达75%)。 3).施工工况 ⑤.只施工护岸部分,未填护岸内土,护岸下地基固结度达25%,护岸内地基(淤泥)未 作处理。 ⑥.护岸施工完毕,护岸内吹填淤泥至设计护岸顶面高程(相当于预压阶段,此时取吹填 淤泥的c、φ值为0),护岸下地基固结度达50%,护岸内地基淤泥未作处理。 2.5.1.5 计算荷载 1).自重(包括护岸、护岸填土、抛石棱体等),地下水下为饱和容重,地下水上为天 然容重(已考虑浮力影响)。 2).静水压力。 3).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假定按静压分布,由此计算出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偏安全 。 4).表面荷载,施工阶段取护岸表面荷载为10kN/m2;正常运用和非常运用阶段,因护 岸内陆域形成后主要为堆场,应业主要求取护岸表面荷载在护岸部分为20 kN/m2,陆域部分为60kN/m2。 5).地震荷载,工程范围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考虑因地震引起的地震惯性力、动水 压力及动土压力。 6).浪压力、泥砂压力因数值较小,且对护岸稳定有利,计算中未于考虑。 2.5.1.6 材料参数 各土层及结构层材料参数见(表2-2)。 表2-2 | 序 |名 称 |S剪摩擦 角(°) | | | | | |号 | | | | 1).计算结果,见(表2-3) 表2-3 |工 况 |安全系数FOSmin | | |0+160断面 |0+875断面 | |正常运用 |① |1.509 |1.274 | | |② |1.774 |1.543 | |非常运用 |③ |1.509 |1.274 | | |④ |1.267 |1.088 | |施工阶段 |⑤ |1.291 |1.275 | | |⑥ |1.637 |1.329 | 2).结论 ①.护岸在正常运用阶段安全系数均大于1.25;非常运用阶段在水位骤降工况安全系数大 于1.15,地震工况0+875断面安全系数小于1.15,参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 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SDJ12- 78),同类建筑物地震工况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为1.05,并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 98)第2.2.4条,可使地震工况安全系数降低至1.05,则认为非常工况护岸是稳定的;施 工阶段相当于非常运用工况,其安全系数均大于1.15。由此证明上述两个断面所代表的 整段护岸在各种工况下整体稳定,结构设计合理、安全。 ②.根据稳定计算,护岸主要施工步骤:护岸下抛填中粗砂→打塑料排水板,第一级堆载 预压,待护岸下地基固结度达25%→二到四级堆载预压,修筑护岸,待护岸下地基固结度 达50%→陆域吹填淤泥,待护岸及陆域下地基固结度达75%,场地平整后→可在堤轴线外50 m施加正常运用荷载。 2.5.2护岸沉降、地基固结及加载计划计算 2.5.2.1 计算方法及假定 1).计算方法:采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91,1998年版)对地基进行最终沉降量Sf、分级加荷沉降量Si计算;采用《地基处理手册 》(第二版)的太沙基修正法对地基进行累计荷载下地基固结度Uti、单级荷载下地基固 结度Ui计算。 2).计算假定:工程范围局部地段淤泥层下有砂层,但砂层在平面布置上不连续,计算 只考虑单面排水。 2.5.2.2 计算步骤 1).最终沉降量Sf 公式:[pic]=[pic]……(式2-5-1) 式中: Sf—荷载作用下的最终沉降量(m);m—经验系数,m=1.1~1.4,本计算取m=1.25;e0i— 第i层土中点自重应力所对应的孔隙比(地勘报告查取);eli—第i层土中点自重应力与 附加应力之和所对应的孔隙比(地勘报告查取);hi—第i层土厚度(m)。 根据工程经验,计算取预压土荷载(最后形成护岸结构)由堆填时的1.2m3至沉降稳定护 岸形成时压缩为1.0m3,设计取护岸结构沉降稳定后其平均密度r=18kN/m3,则堆填时其 松方密度r’=18/1.2=15kN/m3。 假设一次性加载,地基沉降稳定、护岸最终沉降至4.4m高程,加载土高程为Hz,地面高 程为Hd(由各计算断面查取),则加载土单位面积自身压缩沉降后高度h: h=(Hz-Hd)(1-1/1.2)……(式2-5-2) 假设加载土沉降后为刚体,则由几何关系,地基沉降前、后其单位面积体积V1、V1 分别为: V1=(Hz-Hd)-h……(式2-5-3) V2=(4.4-Hd)+Sf……(式2-5-4) V1= V2……(式2-5-5) 由上述,求出Sf与Hz关系式为: Sf=(Hz-Hd)/1.2-(4.4-Hd)……(式2-5-6) 由(式2-5- 6),先预估荷载作用下的最终沉降量Sf,计算出加载土高程为Hz,则单位面积累加最大 荷载ΣP为: ΣP= r’( Hz- Hd)……(式2-5-7) 由此,分别计算淤泥土层中点的自重应力σz和附加应力σf。 自重应力σz计算公式为: σz=ry’×Hy/2……(式2-5-8) 式中:ry’—淤泥土的浮容重(kN/m3),因淤泥层长期浸泡于海水中,故计算时取其浮容 重,ry’=6kN/m3;Hy—淤泥层深度(m)。 因护岸长宽比很大,附加应力计算考虑为平面问题的条形基底受竖直均布荷载方法 ,并考虑为均布荷载中点下地基土的附加应力σf,其计算公式为: σf=(KZ1S+KZ2S )/2×ΣP……(式2-5-9) 式中:KZ1S —淤泥顶面的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系数;KZ1S —淤泥底面的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系数。 由上述计算,在地质勘察报告的e—p曲线上分别查出相应自重应力的孔隙比e0和自重 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所对应的孔隙比el,由(式2-5- 1)计算出Sf,与预估的Sf相比较,若两者不相等,重新预估的Sf并重复上述计算,直到 两者相等。 2).分级加荷计算 设计考虑施工、控制地基变形量及固结因素,拟定护岸为四级及荷形成。第一级加荷至 2m高程,第二级加荷至3.5m高程,第三级加荷至4.4m高程,第四级加荷高程根据上述计 算的ΣP- 前三级累计荷载而定。每级加荷时间为15d(等速加荷)。分级加荷计算步骤如下: ①.排水板计算 设计取打入淤泥的排水板平面为正方形布置,间距L为@1m×1m,排水板打入淤泥层最大深 度为20m,若淤泥层深度Hy <20m,则打穿淤泥层。淤泥层深度Hy <15m时,用SPB- 1型排水板(板厚δ=3.5mm,板宽b=100mm);淤泥层深度Hy ≥15m时,用SPB- 1B型排水板(板厚δ=4.0mm,板宽b=100mm)。 排水板当量换算直径dw为: dw=а×2×(b+δ)/л……(式2-5-10) 式中:а—系数,а=0.75~1.00,计算取а=0.85。 排水板等效圆直径de为: de=1.13L……(式2-5-11) 式中:L—正方形布置的排水板间距,L=1m。 排水板井径比n为:n= de/dw……(式2-5-12)。 井径比n的函数F(n)为: [pic]……(式2-5-13)。 ②.分级加荷计算 ⅰ).第一级加荷计算 第一级加荷至2m高程,则第一级施加荷载P1为: P1=(2- Hd)×r’ ……(式2-5-14) 第一级加荷开始时间T0=0d,加荷结束时间T1=15d,预估从第一级荷载加荷开始到第 二级荷载加荷开始时间T2,则: 在排水板未打穿淤泥层情况下,单级荷载下地基固结度U1为: [pic]’ ……(式2-5-15) 式中:[pic]—塑料排水板部分淤泥的平均固结度;[pic]’—塑料排水板以下淤泥的平 均固结度;[pic]—系数,[pic],[pic]—塑料排水板部分淤泥的深度(m),[pic]—塑料 排水板以下淤泥的深度(m)。 塑料排水板部分淤泥的平均固结度[pic]: [pic]=1-(1-[pic])(1-[pic])……(式2-5-16) 式中:[pic]—塑料排水板部分淤泥的径向排水固结度;[pic]—塑料排水板部分淤泥 的竖向排水固结度。 塑料排水板部分淤泥的径向排水固结度[pic]: [pic]……(式2-5-17) 径向固结时间因素[pic]: [pic]……(式2-5-18) 式中:Ch—径向排水固结系数(cm2/s),由地质勘察报告查取;[pic](s)。 塑料排水板部分淤泥的竖向排水固结度[pic]: [pic]……(式2-5-19) 竖向固结时间因素[pic]: [pic]……(式2-5-20) 式中:Cv—竖向排水固结系数(cm2/s),由地质勘察报告查取。 塑料排水板以下部分淤泥的竖向排水距离H2’: H2’=(1-a1Q)Hy……(式2-5-21) [pic]……(式2-5-22) [pic],[pic]……(式2-5-23) 式中:a1、[pic]、[pic]—系数。 由上式计算出塑料排水板以下部分淤泥的竖向排水距离H2’,代入(式2-5- 19)和(式2-5-20),求得排水板以下淤泥的平均固结度[pic]’。 由上述,可计算出排水板未打穿淤泥层情况下,单级荷载下地基固结度U1;若排水 板打穿淤泥层,则不计算(式2-5-21)~(式2-5-23),此时Q=1。 累计荷载下地基固结度Ut1:[pic]……(式2-5-24) 第一级加载沉降量S1:[pic]……(式2-5-25) 由抗滑稳定计算,要求加第二级荷载前地基固结度U1≥70%,Ut1≥25%,并每天沉降不 超过10mm,由上述可计算出第二级加载起始时间T2。 ⅱ).第二级加荷计算 第二级加荷至3.5m高程,第一级加荷后由于荷载土自身沉降和地基沉降,则第二级 加荷前,第一级土荷载沉降后高程H1d: H1d=2-(2-Hd)(1-1/1.2)-S1……(式2-5-26) 则第二级土荷载P2为: P2=(3.5-H1d)×r’ ……(式2-5-27) 第二级加荷开始时间T2,加荷结束时间T3,T3- T2=15d,预估到第三级荷载加荷开始时间T4,则: [pic](s),[pic](s),将t1、t2分别代入第一级荷载公式,求出单级荷载下的 U(t1)、U(t2)=U2。则累计荷载下地基固结度Ut2和沉降量S2: [pic]……(式2-5-28) [pic]……(式2-5-29) 由抗滑稳定计算,要求加第三级荷载前地基固结度U2≥70%,并每天沉降不超过10mm ,由上述可计算出第三级加载起始时间T4。 ⅲ).第三级加荷计算 第三级加荷至4.4m高程,第三级加荷后由于荷载土自身沉降和地基沉降,则第三级 加荷前,第二级土荷载沉降后高程H2d: H2d=3.5-(3.5-H1d)(1-1/1.2)-(S2-S1)……(式2-5-30) 则第三级土荷载P3为: P3=(4.4-H2d)×r’ ……(式2-5-31) 第三级加荷开始时间T4,加荷结束时间T5,T5- T4=15d,预估到第四级荷载加荷开始时间T6,则: [pic](s),[pic](s),[pic](s),将t1、t2、t3分别代入第一级荷载公式, 求出单级荷载下的U(t1)、U(t2)、U(t3)=U3。则累计荷载下地基固结度Ut3和沉降量S3: [pic]……(式2-5-32) [pic]……(式2-5-33) 由抗滑稳定计算,要求加第四级荷载前地基固结度U3≥70%,并每天沉降不超过10mm ,由上述可计算出第四级加载起始时间T6。 ⅳ).第四级加荷计算 第三级加荷后由于荷载土自身沉降和地基沉降,则第四级加荷前,第三级土荷载沉 降后高程H3d: H3d=4.4-(4.4-H2d)(1-1/1.2)-(S3-S2)……(式2-5-34) 则第四级加荷荷载P4及高程H4: P4=(ΣP-P1-P2-P3) ……(式2-5-35) [pic]……(式2-5-36) 第四级加荷开始时间T6,加荷结束时间T7,T7- T6=15d,预估本级加荷固结度U4≥70%的时间T8,则: [pic](s),[pic](s),[pic](s),[pic](s),将t1、t2、t3、t4分别代入 第一级荷载公式,求出单级荷载下的U(t1)、U(t2)、U(t3)、U(t4)=U4。则累计荷载下地 基固结度Ut4和沉降量S4: [pic]……(式2-5-37) [pic]……(式2-5-38) ⅴ).沉降完成最终固结时间 设沉降完成最终固结时间为T9,此时Ut=100%,St=Sf,计算步骤同第四级加载,即 把T8替换为T9,由此计算出最终固结时间T9。 ⅵ).各级加载的固结度、沉降计算结果及加载计划详“护岸堆载及检修梯道构造图 (第二版,2002.7)”。 2.5.3 直立式重力挡计算 护岸在高程3.4m~4.4m布置净高1m的重力式挡墙,挡墙基底高程为2.4m,前墙坡度1:0. 1,墙背坡度1:0.45。挡墙结构总高2m,设计时考虑在第二级加荷完成、沉降稳定后砌筑 挡墙。考虑护岸未形成、沉降未完成,挡墙根据不同护岸段的最终沉降,分段计算其最 终墙高和结构尺寸,并验算其基底抗滑、基底应力及抗倾稳定。待护岸沉降结束,在挡 墙顶按墙前及墙背坡度加高挡墙至4.4m高程。 2.5.3.1 计算荷载 1).挡墙自重。 2).墙背土压力及静水压力(设计取墙背水位3.158m,墙前无水工况,地下水以下 土为浮容重)。 3).墙顶表面荷载,为竖向均布荷载20kN/m2。 4).基底浮力。 5).地震荷载,工程范围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考虑因地震引起的地震惯性力、动水 压力及动土压力。 6).浪压力、泥砂压力因数值较小,且对护岸稳定有利,计算中未于考虑。 2.5.3.2 计算指标 根据《港口工程技术规范》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重力式挡墙计算指标见(表2- 4)。 |项 目 |指 标 | |基底抗滑Kc |Kc≥1.3 | |绕墙趾抗倾K0 |K0≥1.5 | |不引起墙身倾斜 |合力偏心距e≤B/6 | |不出现过大沉降 |基底最大压应力б小于地基容许承载力[б| | |],设计取[б]=120kN/m2 | |墙身截面 |бmax≤[бa],τ1≤[бj],бmin≤[бml],e1≤| | |0.25B | 2.5.3.3 计算结果 各桩号范围挡墙计算结果详见“护岸标准横断面图(第二版,2002.7)”,结果均满 足上述计算指标。 2.5.4 第一期陆域沉降、地基固结及加载计划计算 第一期陆域在护岸南端分两块进行堆载预压至高程4.4m,因本范围淤泥厚度均小于 3m,堆载时不打塑料排水板,并分三级加载。第一级加载高程为2m,第二级加载高程为 3.5m,第三级加载高程根据地基及加载土沉降而定。其计算方法和步骤同护岸沉降、地 基固结及加载计划计算。计算结果详图“陆域堆再计划(一)”。 2.5.5 排洪渠计算 ----------------------- [pic]
0
negative_file/保税区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计算书第二版.doc
1、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  )   A.台湾的火烧寮 B.吐鲁番盆地  C.曾母暗沙 D.   珠江三角洲 2、玛雅文明是产生在哪个大洲的文明?( 美洲  )   3、山东、山西两省的“山”是指( 太行山  ) 4、青海省是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被称为“江河之源” [pic] 5、图中A点的坐标是(  )     A.60°N.60°W     B.60°S.60°   C   60°N.60°E       D.   60°S.60°E   6、今日考试时,武汉大致处于哪个节气附近(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   冬至 7、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拥有约18000千米的海岸线,请写出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 位简称. 我国海岸线绵长,临海的省区有14个,自北向南依次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 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广西,其简称依次是辽、冀 、津、鲁、苏、沪或申、浙、闽、台、粤、港、澳、琼、桂. 8、危害世界的四大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火山爆发。 (旋风、水灾、地震) 9、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 。 1.飞船国 波黑 [pic]  2.下腰国比利时 [pic]  3.土豆国匈牙利 [pic] 4.蝌蚪国 挪威 [pic] 5.火龙国 英国 [pic] 6.猫头鹰国 法国 [pic]  7.毛毛虫国葡萄牙 [pic]  8.便便猪国俄罗斯 [pic]
0
negative_file/039. 地理知识巧记忆.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街道和胡同(里巷),以及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 等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车辆,是指在道路上行驶的下列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一)机动车是指各种汽车、电车、电瓶车、摩托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 (二)非机动车是指自行车、三轮车、人力车、畜力车、残疾人专用车。 第四条 凡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行人、乘车人以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都必 须遵守本条例。 第五条 机关、军队、团体、企业、学校以及其他组织,应当经常教育所属人员遵守本条例。对 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任何人都有劝阻和控告的权利。 第六条 驾驶车辆,赶、骑牲畜,必须遵守右侧通行的原则。 第七条 车辆、行人必须各行其道。借道通行的车辆或行人,应当让在其本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行 人优先通行。 遇到本条例没有规定的情况,车辆、行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第八条 本条例由各级公安机关负责实施。 第二章 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 第九条 交通信号分为:指挥灯信号、车道灯信号、人行横道灯信号、交通指挥棒信号、手势信 号。 第十条 指挥灯信号: (一)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直行的车辆和被放行的 行人通行; (二)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 人,可以继续通行; (三)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四)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车辆按箭头所示方向通行; (五)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右转弯的车辆和T形路口 右边无横道的直行车辆,遇有前款(二)、(三)项规定时,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和 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 前两款规定亦适用于列队行走和赶、骑牲畜的人员。 第十一条 车道灯信号: (一)绿色箭头灯亮时,本车道准许车辆通行; (二)红色叉形灯亮时,本车道不准车辆通行。 第十二条 人行横道灯信号: (一)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 (二)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 (三)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第十三条 交通指挥棒信号: (一)直行信号:右手持棒举臂向右平伸,然后向左曲臂放下,准许左右两方直行的车 辆通行;各方右转弯的车辆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 (二)左转弯信号:右手持棒举臂向前平伸,准许左方的左转弯和直行的车辆通行;左 臂同时向右前方摆动时,准许车辆左小转弯;各方右转弯的车辆和T形路口右边无横道 的直行车辆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 (三)停止信号:右手持棒曲臂向上直伸,不准车辆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可以继 续通行。 第十四条 手势信号: (一)直行信号:右臂(左臂)向右(向左)平伸,手掌向前,准许左右两方直行的车 辆通行;各方右转弯的车辆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 (二)左转弯信号:右臂向前平伸,手掌向前,准许左方的左转弯和直行的车辆通行; 左臂同时向右前方摆动时,准许车辆左小转弯;各方右转弯的车辆和T形路口右边无横 道的直行车辆,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 (三)停止信号:左臂向上直伸,手掌向前,不准前方车辆通行;右臂同时向左前方摆 动时,车辆须靠边停车。 第十五条 车辆、行人必须遵守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规定。 第十六条 车辆和行人遇有灯光信号、交通标志或交通标线与交通警察的指挥不一致时,服从交通 警察的指挥。 第三章 车 辆 第十七条 车辆必须经过车辆管理机关检验合格,领取号牌、行驶证、方准行驶。号牌须按指定位 置安装,并保持清晰。号牌和行驶证不准转借、涂改或伪造。 第十八条 机动车在没有领取正式号牌、行驶证以前,需要移动或试车时,必须申领移动证、临时 号牌或试车号牌,按规定行驶。 第十九条 机动车必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整洁。制动器、转向器、喇叭、刮水器自行车和三轮车 及残疾人专用车的车闸、车铃、反射器以及畜力车的制动装置,必须保持有效。自行车 、三轮车不准安装机械动力装置。 第二十条 机动车必须按车辆管理机关规定的期限接受检验,未按规定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准 继续行驶。 第二十一条 汽车、拖拉机拖带挂车时,只准拖带一辆。挂车的载质量不准超过汽车的载质量。连接 装置必须牢固,防护网和挂车的制动器、标杆、标杆灯、制动灯、转向灯、尾灯,必须 齐全有效。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的转向器、灯光装置失效时,不准被牵引;发生其他故障需要被牵引时,必须遵 守下列规定: (一)须由正式驾驶员操作,并不准载人或拖带挂车; (二)宽度不准大于牵引车; (三)用软连接牵引装置时,与牵引车须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四)制动器失效的,须用硬连接牵引装置。 第二十三条 起重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准拖带挂车或牵引车辆;二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不准牵 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第二十四条 机动车的噪声和排放的有害气体,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四章 车辆驾驶员 第二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员,必须经过车辆管理机关考试合格,领取驾驶证,方准驾驶车辆。 第二十六条 机动车驾驶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车辆时,须携带驾驶证和行驶证; (二)不准转借、涂改或伪造驾驶证; (三)不准将车辆交给没有驾驶证的人驾驶; (四)不准驾驶与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相符合的车辆; (五)未按规定审验或审验不合格的,不准继续驾驶车辆; (六)饮酒后不准驾驶车辆; (七)不准驾驶安全设备不全或机件失灵的车辆; (八)不准驾驶不符合装载规定的车辆; (九)在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的疾病或过度疲劳时,不准驾驶车辆; (十)驾驶和乘坐二轮摩托车须戴安全头盔; (十一)车门、车厢没有关好时,不准行车; (十二)不准穿拖鞋驾驶车辆; (十三)不准在驾驶车辆时吸烟、饮食、闲谈或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机动车学习驾驶员和教练员,除遵守第二十六条规定外,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学习驾驶员和教练员,分别持有车辆管理机关核发的学习驾驶证和教练员证; (二)在教练员随车指导下,按指定时间、路线学习驾驶,车上不准乘坐与教练无关的 人员. 学习驾驶员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教练员应负一部分或全部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机动车实习驾驶员可以按考试车型单独驾驶车辆。但驾驶大型客车、电车、起重车和带 挂车的汽车时,须有正式驾驶员并坐,以监督指导。 实习驾驶员不准驾驶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工程救险车、救护车和载运危险物品的 车辆。 第二十九条 驾驶非机动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醉酒的人不准驾驶; (二)丧失正常驾驶能力的残疾人不准驾驶(残疾人专用车除外); (三)未满十六岁的人,不准在道路上赶畜力车; (四)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第五章 车辆装载 第三十条 机动车载物,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准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载质量; (二)装载须均衡平稳,捆扎牢固。装载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品,须封盖严密; (三)大型货运汽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四米,宽度不准超出车厢,长度前端 不准超出车身,后端不准超出车厢二米,超出部分不准触地; (四)大型货运汽车挂车和大型拖拉机挂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三米,宽度不 准超出车厢,长度前端不准超出车厢,后端不准超出车厢一米; (五)载质量在一千公斤以上的小型货运汽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二点五米, 宽度不准超出车厢,长度前端不准超出车身,后端不准超出车厢一米; (六)载质量不满一千公斤的小型货运汽车、小型拖拉机挂车、后三轮摩托车载物,高 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二米,宽度不准超出车厢,长度前端不准超出车厢,后端不准超出 车厢五十厘米; (七)二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一点五米,宽度左右各不 准超出车把十五厘米,长度不准超出车身二十厘米; (八)载物长度未超出车厢后栏板时,不准将栏板平放或放下;超出时,货物栏板 第三十一条 非机动车载物,在大、中城市市区或交通流量大的道路上,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自行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一点五米,宽度左右各不准超出车把十五厘 米,长度前端不准超出车轮,后端不准超出车身三十厘米; (二)三轮车、人力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二米,宽度左右各不准超出车身十 厘米,长度前后共不准超出车身一米; (三)畜力车载物,高度从地面起不准超过二点五米,宽度左右各不准超出车身十厘米 ,长度前端不准超出车辕,后端不准超出车身一米。 第三十二条 车辆载运不可解体的物品,其体积超过规定时,须经公安机关批准后,按指定时间、路 线、时速行驶,并须悬挂明显标志。 第三十三条 机动车载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准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载人数; (二)货运机动车不准人、货混载。但大型货运汽车在短途运输时,车厢内可以附载押 运或装卸人员一至五人,并须留有安全乘坐位置。载物高度超过车厢栏板时,货物上不 准乘人; (三)货运汽车挂车、拖拉机挂车、半挂车、平板车、起重车、自动倾卸车、罐车不准 载人。但拖拉机挂车和设有安全保险或乘车装置的半挂车、平板车、起重车、自动倾卸 车,经车辆管理机关核准,可以附载押运或装卸人员一至五人; (四)货运汽车车厢内载人超过六人时,车辆和驾驶员须经车辆管理机关核准,方准行 驶; (五)机动车除驾驶室和车厢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不准载人; (六)二轮、侧三轮摩托车后座不准附载不满十二岁的儿童。轻便摩托车不准载人。 第六章 车辆行驶 第三十四条 车辆必须按照下列规定分道行驶: (一)在划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机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轻便摩托车在 机动车道内靠右边行驶,非机动车、残疾人专用车在非机动车道行驶; (二)在没有划分中心线和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机动车在中间行驶,非机 动车靠右边行驶; (三)在划分小型机动车道和大型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小型客车在小型机动车道行驶, 其他机动车在大型机动车道行驶; (四)大型机动车道的车辆,在不妨碍小型机动车道的车辆正常行驶时,可以借道超车 ;小型机动车道的车辆低速行驶或遇后车超越时,须改在大型机动车道行驶; (五)在道路上划有超车道的,机动车超车时可以驶入超车道,超车后须驶回原车道。 第三十五条 机动车遇道路宽阔、空闲、视线良好,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原则下,最高时速规定如下: (一)小型客车在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设施的道 路上,城市街道为七十公里,公路为八十公里;在其他道路上,城市街道为六十公里, 公路为七十公里。 (二)大型客车、货运汽车在设有中心双实线、中心分隔带、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 隔设施的道路上,城市街道为六十公里,公路为七十公里;在其他道路上,城市街道为 五十公里,公路为六十公里。 (三)二轮、侧三轮摩托车在城市街道为五十公里,公路为六十公里。 (四)铰接式客车、电车、载人的货运汽车、带挂车的汽车、后三轮摩托车在城市街道 为四十公里,公路为五十公里。 (五)拖拉机、轻便摩托车为三十公里。 (六)电瓶车、小型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为十五公里。 但是机动车遇有高于或低于上述规定的限速交通标志和路面文字标记时,高于上述规定 的,准许按所示时速行驶;低于上述规定的,应按所示时速行驶。 第三十六条 机动车行驶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最高时速不准超过二十公里,拖拉机不准超过十五 公里: (一)通过胡同(里巷)、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窄桥、隧道时; (二)掉头、转弯、下陡坡时; (三)遇风、雨、雪、雾天能见度在三十米以内时; (四)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时; (五)喇叭、刮水器发生故障时; (六)牵引发生故障的机动车时; (七)进、出非机动车道时。 第三十七条 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必须根据行驶速度、天气和路面情况,同前车保持必要的安 全距离。 第三十八条 机动车转向灯的使用: (一)向右转弯、向右变更车道、靠路边停车时,须开右转向灯; (二)向左转弯、向左变更车道、驶离停车地点或掉头时,须开左转向灯。 第三十九条 机动车在夜间路灯照明良好或遇阴暗天气视线不清时,须开防眩目近光灯、示宽灯和尾 灯;夜间没有路灯或路灯照明不良的,须将近光灯改用远光灯,但同向行驶的后车不准 使用远光灯;雾天须开防雾灯。 第四十条 机动车在非禁止鸣喇叭的区域和路段使用喇叭时,音量必须控制在一百零五分贝以内, 每次按鸣不准超过半秒钟,连续按鸣不准超过三次。不准用喇叭唤人。 警车、消防车、工程救险车、救护车安装警报器和标志灯具,须经公安机关核准,并只 准在执行任务时按规定使用。 第四十一条 车辆行经人行横道,遇有交通信号放行行人通过时,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通过没有信 号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避让来往行人。 第四十二条 车辆通过有交通信号或交通标志控制的交叉路口,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机动车须在距路口一百至三十米的地方减速慢行,转弯的车辆须同时开转向灯, 夜间须将远光灯改用近光灯; (二)在划有导向车道的路口,须按行进方向分道行驶; (三)遇放行信号时,须让先被放行的车辆行驶; (四)向左转弯时,机动车须紧靠路口中心点小转弯; (五)向右转弯遇有同车道前车正在等候放行信号时,机动车须依次停车等候,非机动 车在本车道内能够转弯的,可以通行; (六)遇有行进方向的路口交通阻塞时,不准进入路口; (七)遇有停止信号时,须依次停在停止线以外,没有停止线的,停在路口以外。 第四十三条 车辆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或交通标志控制的交叉路口,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依次让行: (一)支路车让干路车先行; (二)支、干路不分的,非机动车让机动车先行,非公共汽车、电车让公共汽车、电车 先行,同类车让右边没有来车的车先行; (三)相对方向同类车相遇,左转弯的车让直行或右转弯的车先行; (四)进入环形路口的车让已在路口内的车先行。 让行车辆须停车或减速辽望,确认安全后,方准通过。 第四十四条 车辆通过铁路道口,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遇有道口栏杆(栏门)关闭、音响器发出报警、红灯亮时或看守人员示意停止行 进时,须依次停在停止线以外;没有停止线的,停在距最外股铁轨五米以外; (二)通过无人看守的道口时,须停车辽望,确认安全后,方准通过; (三)遇有道口信号两个红灯交替闪烁或红灯亮时,不准通过;白灯亮时,准许通过; 红灯和白灯同时熄灭时,按前项规定通过; (四)载运百吨以上大型设备构件时,须按当地铁路部门指定的道口、时间通过。 第四十五条 车辆行经渡口,必须服从渡口管理人员指挥,按指定地点依次待渡。机动车上下渡船时 ,须低速慢行。 第四十六条 车辆行经漫水路或漫水桥时,必须停车察明水情,确认安全后,低速通过。 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行驶中,供油系统发生故障时,不准人工直接供油;下陡坡时不准熄火或空档滑 行。 第四十八条 机动车行驶中发生故障不能行驶时,须立即报告附近的交通警察,或自行将车移开;制 动器、转向器、灯光等发生故障时,须修复后方准行驶。 故障车须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并须在车后身设警告标志或开危险信号灯,夜间还须 开示宽灯、尾灯或设明显标志。 第四十九条 机动车会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没有划中心线的道路和窄路、窄桥,须减速靠右通过,并注意非机动车和行人 的安全。会车有困难时,有让路条件的一方让对方先行; (二)在有障碍的路段,有障碍的一方让对方先行; (三)在狭窄的坡路,下坡车让上坡车先行;但下坡车已行至中途而上坡车未上坡时, 让下坡车先行; (四)夜间在没有路灯或照明不良的道路上,须距对面来车一百五十米以外互闭远光灯 ,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不准持续使用远光灯。 前款(二)、(三)项的规定,也适用于非机动车。 第五十条 机动车超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超车前,须开左转向灯、鸣喇叭(禁止鸣喇叭的区域、路段除外,夜间改用变换 远近光灯),确认安全后,从被超车的左边超越,在同被超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后, 开右转向灯,驶回原车道; (二)被超车示意左转弯、掉头时,不准超车; (三)在超车过程中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时,不准超车; (四)不准超越正在超车的车辆; (五)行经交叉路口、人行横道、漫水路、漫水桥或遇有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的情形 ,不准超车。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行驶中,遇后车发出超车信号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必须靠右让路,并开右 转向灯,不准故意不让或加速行驶。 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在铁路道口、人行横道、弯路、窄路、桥梁、陡坡、隧道或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 ,不准掉头。 第五十三条 机动车倒车时,须察明车后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准倒车。铁路道口、交叉路口、单行 路、弯路、窄路、桥梁、陡坡、隧道和交通繁华路段,不准倒车。 第五十四条 机动车驶入或驶出非机动车道,须注意避让非机动车;非机动车因受阻不能正常行驶时 ,准许在受阻的路段内驶入机动车道,后面驶来的机动车须减速让行。 第五十五条 警车及其护卫的车队、消防车、工程救险车、救护车执行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 ,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指挥灯信号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必须让行 ,不准穿插或超越。 遇有交通警察出示停车示意牌时,任何车辆必须停车接受检查。 第五十六条 洒水车、清扫车、道路维修车作业时,在保证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 行驶方向的限制。 执行任务的邮政车辆,凭公安机关核发的通行证,可以不受禁止驶入和各种禁止机动车 通行标志的限制。 第五十七条 履带式车辆,需要在铺装路面上横穿或短距离行驶时,须经市政管理部门或公路管理部 门同意,并按公安机关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 货运机动车通过桥梁,其总质量超过桥梁的负荷量时,按前款规定办理。 第五十八条 自行车、三轮车的驾驶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转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辽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拐; (二)超越前车时,不准妨碍被超车的行驶; (三)通过陡坡、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或途中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下车前须伸 手上下摆动示意,不准妨碍后面车辆行驶; (四)不准双手离把,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 (五)不准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六)不准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七)大中城市市区不准骑自行车带人,但对于带学龄前儿童,各地可自行规定; (八)驾驶三轮车不准并行。 第五十九条 畜力车的驾驶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准使用未经驯服的牲畜驾车,随车幼畜须拴系; (二)不准驾车并行; (三)不准在车上躺卧或离开车辆; (四)行经繁华路段、交叉路口、铁路道口、人行横道、弯路、窄路、窄桥、陡坡、隧 道或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不准超车,赶二轮畜力车须下车牵引牲畜; (五)夜间在没有路灯照明的道路上行驶时,必须燃灯; (六)停放时,须拉紧车闸,拴牢牲畜。 第六十条 驾驶人力车,不准并行、滑行、连串或曲线行进。 第六十一条 车辆停放,必须在停车场或准许停放车辆的地点,依次停放。不准在车行道、人行道和 其他妨碍交通的地点任意停放。机动车停放时,须关闭电路,拉紧手制动器,锁好车门 。 第六十二条 车辆在停车场以外的其他地点临时停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顺行方向靠道路右边停留,驾驶员不准离开车辆,妨碍交通时须迅速驶离; (二)车辆没有停稳前,不准开车门和上下人,开车门时不准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 (三)在设有人行道护栏(绿篱)的路段、人行横道、施工地段(施工车辆除外)、障 碍物对面,不准停车; (四)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弯路、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二十米 以内的路段,不准停车; (五)公共汽车站、电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 述地点三十米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车辆外,其他车辆不准停车; (六)大型公共汽车、电车除特殊情况外,不准在站点以外的地点停车; (七)机动车在夜间或遇风、雨、雪、雾天时,须开示宽灯、尾灯。 第七章 行人和乘车人 第六十三条 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二)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 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注意车辆,不准追逐、猛跑。没有人行横道 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 街天桥或地道。 (三)不准穿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和铁路道口的护栏。 (四)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和抛物击车。 (五)学龄前儿童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须有成年人带领。 (六)通过铁路道口,须遵守本条例第四十四条(一)(二)(三)项的规定。 第六十四条 列队通行道路时,每横列不准超过二人。儿童的队列须在人行道上行进,成年人的队列 可以紧靠车行道右边行进。 列队横过车行道时,须从人行横道迅速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长列队伍 在必要时,可以暂时中断通过。 第六十五条 乘车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乘座公共汽车、电车和长途汽车须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待车停稳后,先 下后上; (二)不准在车行道上招呼出租汽车; (三)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出租汽车和长途汽车; (四)机动车行驶中,不准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准跳车; (五)乘座货运机动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坐在车厢栏板上。 第八章 道 路 第六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准占用道路摆摊设点、停放车辆、堆物作业、搭 棚、盖房、进行集市贸易和其他妨碍交通的活动。 市政、公路管理部门为维修道路,需要占用、挖掘道路时,除日常维修、养护道路作业 外,须与公安机关协商共同采取维护交通的措施后,再行施工;其他单位需要挖掘道路 时,须经市政管理部门或公路管理部门同意后,由公安机关办理手续。 挖掘道路的施工现场,须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围设施。竣工后,须及时清理现场,修 复路面和道路设施。 第六十七条 不准在道路上打场、晒粮、放牧、堆肥和倾倒废物。 第六十八条 除公安机关外,其他部门不准在道路上设置检查站拦截、检查车辆。有关部门确需上路 进行检查时,可派人参加公安机关的检查站进行工作。没有公安检查站的地区,有关部 门如需要设置检查站时,必须经公安机关批准。 第六十九条 开辟或调整公共汽车、电车和长途汽车的行驶路线或车站,须事先征得公安机关同意, 如妨碍交通时,须予改变或迁移。 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种植的行道树、绿篱、花木,设置的广告牌、横跨道路的管线等,不准遮挡路 灯、灯光信号、交通标志,不准妨碍安全视距和车辆、行人通行。 第七十一条 铁路道口的了望视距、宽度、平台长度和铁路道口两侧道路的坡度须符合需求,并设置 道口标志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交通流量较大或重要的道口,须设专人看守。 第七十二条 新建、改建大型建筑物和公共场所,须设置相应规模的停车场(库)。停车场(库)由 城市规划部门审核,并商得公安机关同意后,方准施工。 第九章 处 罚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外,均 按本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七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 罚外,可以并处吊扣六个月以下驾驶证;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吊扣六个月以上十二个 月以下驾驶证: (一)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二)把机动车交给无驾驶证的人驾驶的; (三)挪用、转借机动车牌证或驾驶证的。 第七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也可以并处吊扣六个月 以下驾驶证;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吊扣六个月以上十二个月以下驾驶证: (一)涂改、伪造、冒领机动车牌证、驾驶证或者使用失效的机动车牌证、驾驶证的; (二)学习驾驶员不按指定时间、路线学习驾驶或者单独驾驶车辆的; (三)不按规定超车或让车的; (四)不按规定停车或车辆发生故障不立即将车移开,造成交通严重堵塞的。 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一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并处吊扣四个月以 下驾驶证: (一)驾驶与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相符合的车辆的; (二)不按规定参加驾驶员审验或者审验不合格仍驾驶车辆的; (三)用人工直接供油驾驶车辆的; (四)驾车穿插、超越警车及其护卫车队的。 第七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并处吊扣三个月以 下驾驶证: (一)逆向行驶的; (二)驾车下陡坡时熄火、空档滑行的; (三)驾驶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车辆的; (四)驾驶转向器、制动器、灯光装置等机件不合安全要求的车辆的; (五)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第七十八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三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单处吊扣二个月以 下驾驶证: (一)驾驶后视镜、刮水器不合安全要求的车辆的; (二)进入导向车道后,不按规定方向行驶的; (三)向右转弯,遇同车道内有车等候放行信号时,强行转弯的; (四)行经交叉路口、铁道路口,不按规定行车或者停车的; (五)不避让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工程救险车、救护车的; (六)不按规定申领和使用机动车临时号牌、试车号牌或移动证的; (七)在禁行的时间、道路上行驶的。 第七十九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二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单处吊扣一个月以 下驾驶证: (一)不按规定会车、倒车或掉头的; (二)货运汽车不按规定载人的; (三)实习驾驶员不按规定驾驶大型客车、电车、起重车或带挂车的汽车的; (四)驾驶噪声和排放有害气体超过国家标准的车辆的; (五)不按规定拖带挂车或牵引车辆的; (六)不按规定驾驶履带式车辆的。 第八十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 罚外,可以并处吊扣一个月以下驾驶证: (一)违反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指示的; (二)违反车速或装载规定的; (三)不按规定使用警报器或标志灯具的; (四)在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明令禁止停放车辆的地方停放车辆的。 第八十一条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一)不按规定安装车辆号牌的; (二)不携带驾驶证、行驶证的; (三)驾驶和乘坐二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的; (四)驾驶轻便摩托车载人或驾驶二轮、侧三轮摩托车后座附载不满十二岁儿童的; (五)驾车没有关好车门、车厢的; (六)穿拖鞋驾驶机动车的; (七)驾车时吸烟、饮食或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行为的; (八)不按规定使用喇叭或喇叭音量超过标准的; (九)不按规定临时停车的。 第八十二条 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乘车人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处五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第八十三条 未向公安机关办理手续,挖掘街道或胡同路面的,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第八十四条 未征得公安机关同意,占用道路影响车辆通行的,处五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造成交通事故的处理规定,另行制定。 第八十六条 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县或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交通 管理机关裁决。 警告、五十元以下罚款、吊扣二个月以下驾驶证,可以由交通警察队裁决。 第八十七条 受罚款处罚的人当场未交罚款的,公安机关对机动车驾驶员,可以暂扣驾驶证或行驶证 ;对非机动车驾驶员,可以暂扣车辆;对其他人员,无正当理由不交纳罚款的,可以按 日增加罚款一元至五元。 受吊扣驾驶证处罚的人,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时间交出驾驶证的,迟交一日增加吊扣期 限五日。 公安机关或者交通警察收到罚款或吊扣的驾驶证后,应当场给被处罚人开具收据。 罚款全部上交国库。 第八十八条 交通警察必须秉公执法,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人,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适 当处罚;不得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枉法裁决。交通警察违反上述规定的,给予行政处 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八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九十条 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办法,由公安部另行制定。 第九十一条 上道路行驶的专门从事运输和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运输的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驾驶 员考核、核发全国统一的道路行驶牌证等项工作,公安机关可以委托农业(农机)部门 负责,并有权进行监督、检查。 军队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车辆的检验、驾驶员考核及核发牌证,由军队、人民武装警察 部队负责。 第九十二条 本条例由公安部负责解释。 第九十三条 本条例自1988年8月1日起施行。1955年公布的《城市交通规则》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198号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已于一九九六年六月四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布,自 一九九六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0
negative_file/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doc
1.0 目的 本文叙述了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人员执照的管理规定。为新疆航民用航空器部件修 理人员执照的管理提供依据和程序准则。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新疆航飞机维修基地。 3.0 职责 飞机维修基地质量管理处负责部件修理人员执照的管理。 4.0 管理程序 4.1 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人员执照(以下简称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包括基础部分和项目 部分。人员执照申请人可以经培训、考试获得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基础部分。部件修 理人员执照基础部分可以在没有项目签署的情况下颁发。申请部件修理人员执照项 目部分的申请人应当首先取得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基础部分。 4.2 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基础部分按下列专业划分: a) 航空器结构,其英文代码为STR; b) 航空器动力装置,其英文代码为PWT; c) 航空器起落架,其英文代码为LGR; d) 航空器机械附件,其英文代码为MEC; e) 航空器电子附件,其英文代码为AVC; f) 航空器电气附件,其英文代码为ELC。 4.3 部件修理人员执照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a. 年满21周岁,身体健康; b. 具有中专(含)以上航空技术相关专业学历,取得所申请专业的上岗资格后从事 该专业修理工作累计在2年(含)以上;或者取得所申请专业的上岗资格后从事 该专业的修理工作累计在3年(含)以上。从事维修工作累计年限包括在非民用 的其它航空器的维修经历,但在申请之日前1年应当持续从事所申请专业的维修 工作; c) 能正确读、写申请专业相关技术文件和管理程序使用的文字。 4.4 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基础部分的申请人的培训和考试应当按照民航总局航空器维修管 理职能部门颁发的航空器部件修理人员培训大纲进行。 a) 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基础部分申请人的培训可以采用下列三种形式:参加民航总局 批准的执照考试委任单位组织的培训班;参加航空营运人或者独立维修单位组 织的培训班;自学。 b) 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基础部分的申请人应当通过民航总局批准的执照考试委任单位 组织的考试。考试科目按培训大纲划分,考试形式为笔试,每科成绩70分(含 )以上为合格。考试成绩有效期为2年。 4.5 申请办理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基础部分的人员,在通过规定的培训和考试后,向质量 管理处质量管理室证件业务主管提交F66- 4《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初次颁发/续签申请书》以及申请书要求提供的资料 ,并缴纳相关费用。 4.6 质量管理室证件业务主管按4.4和4.5条款规定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人提交的申请 书及相关资料审核后进行执照基础部分的申办。 4.7 部件修理人员执照项目部分签署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a) 已经获得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基础部分。 b) 完成相关的修理项目的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具有完整的修理项目培训记录和培 训证明。 c) 在最近2年内至少累计有1年从事所申请项目的修理工作。 4.8 部件修理人员执照项目部分按照附录F66-8《航空器附件项目通用代码表》划分。 4.9 部件修理人员执照项目部分获得签署后,可对执照签署项目类范围内的修理项目具 有签字放行权,但不得跨项目放行。 4.10 部件修理人员执照除被吊扣、吊销或者被限制使用外,应每五年审核签署一次,没 有定期审核签署的执照视为无效执照。续签时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a) 持照人每2年内有累计至少6个月的航空器部件修理经历,或者从事与航空器部件 修理有关的工作累计至少6个月。 b) 持照人每2年至少完成一次有关工作程序和有关专项工作内容的复训。 c) 部件修理人员执照持有人应当在执照失效前60天内向质量管理处质量管理室提交 F66-4《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初次颁发/续签申请书》及相关资料。 4.11 部件修理人员执照持有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a) 按照部件修理人员执照签署并在授权的工作范围内实施工作。 b) 保证部件修理人员执照的完整和有效性。 c) 在生理或者心理状况不适合行使放行权时,不得行使放行权。 5.0 相关文件 6.0 质量记录 6.1 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初次颁发/续签申请书
0
negative_file/04-15部件修理人员执照工作规范.doc
姓名: 性别: 测评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语:请你在30分钟内完成下列十三道题目,如果你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答完可以加分 ,但一到30分钟请立即停止答题。 1. 一位旅行者在埃及买了一枚印有“公元前三世纪”字样的金币向他人夸 耀,考古学家却说他上当了,为什么? 答: 2. 你连续十次向上扔硬币,每一次掉在地面上都是正面向上。假设一切 情况照旧,你第十一次扔硬币,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百分之几? 答: 3、有一个人在自由市场上买进两只鸡,在回家路上两个熟人要买他的鸡,他只好把 鸡卖了。每只卖价6元,其中一只赚了20%,另一只亏了20%。请问这个人到底亏还是赚或 是不亏不赚,亏又亏多少,赚能赚多少? 答: 4、你在家地招聘员工,那里的人不是绝对的说谎者,就是绝对的诚实者。有一位应聘者 走进来,他看上去是一位诚实者。他说,下一位女应聘者告诉他,她是说谎者。他说的 是实话吗? 答: 5、两枚同样的宇宙火箭同时发射,方向相反,哪一枚飞得更快一些? 答: 6、六千六百零六元写成6606元。现在你你尽快写出十一千、十一又十一百这个数。 答: 7、有五个人进行汽车竞赛,先后到达终点的情况是:李威不是第一,王明不是第一也不 是最后,赵山在李威后面,孙乐不是第二名,朱英在孙乐后面。请你排出五个人到达终 点的先后顺序。 答: 8、下列数列中少了一个什么数? 3、7、15、( )、63、127…… 9、如果40个工人在2小时内能生产出20个零件,那么2个工人生产10个零件要多少时 间? 答: 10、有只蜗牛要从一口井底爬出来。井深20尺。蜗牛每天白天向上爬3尺,晚上下滑 2尺。请问该蜗牛几天才能爬出井口? 答: 11、有生、熟两个鸡蛋各一个,将它们旋转一下,怎样区别这两种蛋? 答: 12、小马不吃鱼和菠菜,小林不吃鱼和蚕豆,小吴不吃河虾和马铃薯,小方不吃排骨 和蘑菇,小季不吃鱼和蘑菇。现在请你为这几位挑剔的客人准备晚餐,下列菜谱中你可 选用哪几种菜? 蚕豆清炒,奶油鳕鱼,芹菜炒海虾,排骨烧香菇,莴苣炒粉丝,白斩鸡。 答: 13、有个人最不喜欢正方形的东西。一次,一位不了解情况的木匠给他做了一个正方形 的窗户。他生气地命令木匠重做。但是窗户的面积又不能变。你说,木匠怎样改做这个 窗户才行? 答: 答 案 1、因为以“公元”纪年是公元后的人使用的,公元前的真古董绝不 会铸上“公元前”三个字。 2、50%,每一次概率都是相同的。 3、他亏了0.5元,因为根据介绍,一只鸡买进花了5元,另一只鸡买进花了7.5元。 4、他在说谎,因为没有一个说谎者会说自己是说谎者。 5、顺地球旋转方向的那枚火箭更快一些。 6、12111。 7、孙乐、朱英、王明、李威、赵山。 8、31。前一个数×2+1=下一个数。 9、20小时。 10、18天。因为它在第18天的时候已经爬出井口,不再下滑了。 11、旋转很稳的是熟蛋,旋转不稳的是生蛋,因为生蛋是液体,旋转时有惯性。 12、芹菜炒海虾,莴苣炒粉丝,白斩鸡。 13、变成平行四边形。 人力资源部编制
0
negative_file/智力测评.doc
初探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深入开展 北京理工大学 叶其孝 1. 我们一直认为竞赛的深入命题和纪律是关键, 没有错. 但是, 怎样才能做到? 不仅需要大学生的理解和认同, 更需要科技界和社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我们才会有更好的命题来源, 也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领导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我们也需要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的参加. 怎么做到? 竞赛不是孤立的, 从整体来看, 我们应该有一种良性循环: 中学生知道一点数学建模知识; 大学生(全体大学生!)知道更多, 特别是通过主干数学课程的教学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和难点;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数学建模课(模型不在多, 要有更多的实践); 跃跃欲试者参加我国或美国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或教师的研究课题. 2. 数学教育也是素质教育(李大潜文), 数学建模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3. 国民素质的提高的标志之一是会“算”, 教育要不仅要教学生“know how(懂得怎么做)”, 还要教学生“know why(懂得为什么要怎么做)”: 为什么要诚信? 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 为什么不能污染江河? 为什么要讲卫生? 都要有定量的计算, 以理(令人信服的计算)服人. 4. 我国大、中学生的的数学水平很高吗? 对一则报道的不同解读. 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pic] America's slipping to second tierin science (美国科学水平正在下滑到第二位) By Cynthia Tucker Originally published May 16, 2005 in 《The Baltimore Sun》 ATLANTA - We Americans have become quite comfortable with our relatively recent designation as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That's a mistake, since we won't hold the top spot long. In a generation or so, the Chinese will probably be ranked as a superpower, too. Indeed, if the United States doesn't get a grip on science and math education, the Chinese will be standing alone astride the globe, while we have fallen to a second-tier standing. It's easy enough to see how that could happen. Chinese officials (and parents) take science and math seriously.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work hard to master chemistry, physics, biology, and engineering. For that matter, so do Indian students. American students, with precious few exceptions, don't. 5. 提高数学、数学教师的地位(说话的份量或者说发言权), 当然要靠自己的能力(教学效果、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为人等), 教给学生真正有用, 而且会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数学建模方面的教学成绩和科研成果是十分 重要的. 6. 为此, 编写真正高质量的、可以不打乱(干扰)现有教学秩序, 又能有机地融如(插入)主干数学课程的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教学单元在某种意义下 是当务之急! 因为它是不影响当前教学秩序、充分利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果(包括我们已经培养 了大批有能力来做这件事的教师)的深入的教学改革! 正如我们在开展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初期提出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不影响正规教 学秩序的教学改革”一样, 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成功. 最优化 – 导数的应用(极值问题)教学单元 本教学单元试图通过饮料罐(易拉罐)用材料最省的数学建模的全过程使同学们了 解: 1. 了解数学建模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就在我们身边; 2. 了解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和难点,懂得好的数学建模只依靠数学知识是不够的,必须 和实际工作者的经验紧密结合; 3. 了解数学的极端重要性,为了真正做好数学建模必须学好数学,学习更多的数学; 4. 了解数学软件的重要性以及明白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是运用好数学软件的基础。 5. 通过精心设计的习题,编写的阅读材料,提供的参考资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吸引学生有亲自动手做某些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刺激学生学习更多的数 学思想和方法的积极性。 6. 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 估计用 1-2 学时讲课,2-4 学时做习题和阅读所附的阅读和参考材料。 在讲述最优化(导数的应用 – 极值问题)的前一堂课结束前5~10分钟,先提出问题:可口可乐、雪碧、健力宝等销量极 大的饮料罐(易拉罐)顶盖的直径和从顶盖到底部的高之比为多少? 为什么? 它们的形状为什么是这样的? 也可以要求同学在下一堂课前做(或预习)传统的微积分教材中的一道例题,例如“面向二 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中由王绵森、马知恩主编的《工科数学分析基础》(上册),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8,pp. 154-155 的例 6.7 “用铁皮做成一个容积一定的圆柱形的无盖(或有盖)容器,问应当如何设计,才能使用料 最省,这时圆柱的直径和高之比为多少? ”(我们略有修改)或者《托马斯微积分第10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例2(pp.291- 293). 还可以要求同学们在下一堂课之前自己找一个可口可乐饮料罐具体测量一下: 它顶盖的直径和从顶盖到底部的高(约为6厘米和12厘米),胖的部分的直径约为6.6厘米 ,胖的部分高约为10.2厘米。怎样测量比较简捷?(用一条窄的薄纸条,绕饮料罐相关部 分一圈测得周长,再换算得半径和直径)。可口可乐饮料罐上标明净含量为 355 毫升(即 355 立方厘米)。 下一堂课上课时,教师带一个用过的可口可乐饮料罐,给坐在前面的同学测量一 下,告诉同学们有关的数据,要求同学和教师一起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回答相关的问 题。 简化模型 分析和假设:首先把饮料罐近似看成一个正圆柱似乎是合理的。要求饮料罐内体积一定 时,求能使易拉罐制作所用的材料最省的顶盖的直径和从顶盖到底部的高之比。用手摸 一下顶盖就能感觉到它的硬度要比其他的材料要硬(厚,因为要使劲拉),假设除易拉罐 的顶盖外,罐的厚度相同,记作[pic], 顶盖的厚度为 [pic]. 想象一下,硬度体现在同样材料的厚度上(有人测量过,顶盖厚度大约是其他部分的材料 厚度的 3 倍)。因此,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数学建模。 明确变量和参数:设饮料罐的半径为 r(因此,直径为 d = 2r), 罐的高为 h. 罐内体积为 V. b 为除顶盖外的材料的厚度。其中 r, h 是自变量, 所用材料的体积 S 是因变量,而 b 和 V 是固定参数, [pic] 是待定参数。S 和 V 分别为, [pic] 注意,饮料罐侧面的体积应为 [pic] 因为 [pic],所以 [pic] 可以忽略(极其重要的合理假设或简化)。 记 [pic]. 于是我们可以建立以下的数学模型: [pic] 其中 S 是目标函数,[pic]是约束条件,V 是已知的(即罐内体积一定),即要在体积一定的条件下求表面积最小的 r, h 和 [pic] 使得 r, h 和测量结果吻合。这是一个求条件极值的问题。 模型的求解:一种解法(从约束中解出一个变量,化条件极值问题为求一元函数的无条件 极值问题) 从 [pic] 解出 [pic],代入 S,使原问题化为:求 d : h 使 S 最小,即,求 r 使 [pic] 最小。 求临界点: 令其导数为零得 [pic] 解得临界点为 [pic],因此 [pic] 测量数据为 h/r=2, 即 [pic],即顶盖的厚度是其他材料厚度的 3 倍。 为验证这个 r 确实使 S 达到极小。计算 S的二阶导数 [pic] 因此,这个 r 确实使 S 达到局部极小,因为临界点只有一个,因此也是全局极小。 求 [pic]的极小的初等方法是应用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 [pic], 当且仅当[pic]时等号成立. 令 [pic],于是有 [pic],当且仅当 [pic]时等号成立,即 [pic],结果相同。 模型另一种解法 – Lagrange 乘子法 (增加一个变量化条件极值问题为多元函数无条件极值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在讲一元函数求极值问题时没有办法讲,但是可以作为以后讲多元函 数极值问题的伏笔。在课堂上可以启发性地讲一点。 在上述解法中,从[pic]解出 h 是关键的一步,但是常常不能从约束条件[pic]中解出一个变量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或 者虽然能解出来,但很复杂),无助于问题的求解。但是,如果[pic]表示变量间的一种 隐函数关系,并假设从中能确定隐函数[pic](尽管没有解析表达式,或表达式很复杂), 那么,我们仍然可以写成 [pic],而且,由隐函数求导法则,我们有 [pic] 因此,[pic]是 S 的临界点的必要条件为 [pic] 假设 [pic] 是 S 的临界点,则有 [pic] 于是,在 [pic] 处, [pic] 因此,如果我们引入 [pic],那么,就有 [pic] 把问题化为求三元函数 L 的无条件极值的问题。函数 L 称为 Lagrange 函数,这种方法成为 Lagrange 乘子法。具体到我们这个问题,有如下的结果。 引入参数 [pic],令 [pic] 求临界点 [pic] 从第 2,3 式解得 [pic],代入第 1 式得 [pic]. 和前面的结果相同。 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个方法不如前一个方法简单,但是当你们做习题 时你们就会体会到 Lagrange 乘子法的优点,以及进一步体会到使用数学软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验证和进一步的分析:有人测量过顶盖的厚度确实为其他材料厚度的 3 倍。 体积为 [pic],即装不下那么多饮料,为什么? 要给学生留下尽可能大的想象空间, 鼓励学生讨论、争论, 建立自己的数学模型, 等等. 实际上,饮料罐的形状是如下平面图形绕其中轴线旋转而成的立体。 [pic] [pic] [pic] 粗略的计算,可以把饮料罐的体积看成两部分,一是上底半径为 3 厘米,下底半径为 3.3 厘米,高为 1 厘米的锥台,二是半径为 3.3 厘米,高为 10.2 厘米的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分别为,31.2 立方厘米和 349 立方厘米总共为 380.2 立方厘米。 然后我们再来通过测量重量或容积(怎么测量?)来验证。我们可以认为 1 立方厘米的水和饮料的重量都是 1 克。 测量结果为:未打开罐时饮料罐的重量为 370 克,倒出来的可乐重 355 克,空的饮料罐重量为 15 克,装满水的饮料罐重量为 380 克。这和我们的近似计算 380.2 立方厘米十分接近!饮料罐不能装满饮料,而是留有 10 立方厘米的空间余量。 更有意思的是,计算饮料罐的胖的部分的直径和高的比为 6.6/10.2 = 0.647,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 0.618. 这是巧合吗?还是这样的比例看起来最舒服,最美? 此外,诸如底部的形状,上拱的底面,顶盖实际上也不是平面的,略有上拱,顶盖实 际上是半径为 3 + 0.4 + 0.2 = 3.6 平方厘米的材料冲压而成的,从顶盖到胖的部分的斜率为 0.3, 这些要求也许保证了和饮料罐的薄的部分的焊接(粘合)很牢固、耐压。所有这些都是物 理、力学、工程或材料方面的要求,必须要有有关方面的实际工作者或专家来确定。因 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真正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进行设计是很复杂的过程,只依靠数学知 识是不够的,必须和实际工作者的经验紧密结合。 一种细化模型(考虑实际所用材料) 实际上,顶盖的半径为r + 0.6厘米,而正圆柱的高为h + 0.6厘米。因此 [pic] 问题化为:当 V 固定时,求 d : h 使 S 最小。我们从约束中解出一个变量,化条件极值问题为求一元函数的无条件极值问题, 即 [pic] 这时,我们发现尽管三次方程求根有公式,但是很繁琐,而且最终还是要数值求解。还 不如直接把数值代入,用数学软件(例如,Mathematica)来求数值解。由于 V = 365 立方厘米。 [pic] [pic] 即,r ≈ 2.9,[pic], 所以, h : d ≈ 2.4, 高是直径的 2.4倍! 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考虑各种各样罐的数学建模。可以参看: James Stewart,《微积分(上册) 》, 白峰杉 主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第 1 版, pp. 353-354. 《微积分(上册)》(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9月第 1 版, pp. 352-353. 建议学生到市场(超市等)调查各种罐、杯的尺寸,回答它们的设计是否都用到了优化设 计? 实际上,这类问题是数学中著名的等周问题的推广或扩充的一些特例。学生可以阅读本 教学单元所附的等周问题阅读材料,或其他参考资料。 习题(任课教师可以自行配置习题) 1. 如果正圆柱形饮料罐上底的厚度为其它部分厚度的 3 倍,饮料罐的总面积固定,求能够使其体积最大的饮料罐的直径和高之比。 2. 试证明,周长相等的矩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试证明,表面积相等的长方体中,正 方体的体积最大。(提示: 一种证法可以是先证明:表面积相等长、宽、高互不相等的长方体的体积小于表面积 相等长、宽、高中有两个相等的长方体的体积;然后再证明:表面积相等长、宽、高 中有两个相等的长方体中,正方体的体积最大。) 3, 假设饮料罐的剖面图如下图所示 [pic] [pic] [pic] 上半部分是一个圆锥台,下半部分是一个圆柱体。如果顶盖的厚度为其他部分厚度的 [pic]倍。求罐内体积固定时,所用材料最省的罐的尺寸。 4.在正圆柱形饮料罐的最优设计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性的事实? 5.正椭圆柱形状的饮料罐的设计。求长轴为短轴K倍的正椭圆柱体积一定时能使其表面 积最小的短轴和高的比。 (提示: 长轴为 a,短轴为 b (a> b>0)的椭圆的面积为[pic],它的周长为 [pic]. 虽然它不能用初等函数表示,但是当给出 a 和 b 的具体数值时,可以用数学软件来计算它的值。若令 [pic] 称为第二类不完全椭圆积分,或Legendre第二类椭圆积分,是一类重要的特殊函数。 椭圆函数是椭圆积分的反函数。) 6. 空船(航天飞机, Space Shuttle)里的水箱的外形是由半径为 r 的球放在一个正圆锥上形成的,形如我们通常吃的冰淇淋的样子。(其中心纵断面的图 形见下图). [pic] 圆锥体的底部直径等于球体的半径(见上图)。如果球体的半径限定为正好为6英尺,设计 的水箱表面积为460平方英尺,请确定球拱高和圆锥体高的尺寸,使得水箱容积最大。试 着从约束中解出一个变量,化条件极值问题为求一元函数的无条件极值问题,手算容易 吗?再用数学软件试试,体会数学软件的优势。什么情况下数学软件是可以信任的, 什么情况下会出问题. 评估(自由结成小组来做)如图所示碗状容器. 若体积一定,表面积最小的尺寸是多少? (能否猜测一定是圆柱体?) [pic] 阅读材料 等周问题(Isoperimetric Problem) 经典等周问题 两曲线在它们的周长相等时称为等周。在给定长为L的Jordan曲线J中,求所围面积为最 大的曲线,这就是经典等周问题,也称为特殊等周问题(Special Isoperimetric Problem)或Dido问题(Dido’s Problem)等。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圆周。对应于三维空间,问题的解答是球面。也就是说 ,在具有给定的表面积的闭曲面中,球有最大的体积。把它推广为变分法问题:在积分 值[pic]常数 的条件下,求使得泛函(函数的函数) [pic] 为最大的曲线y = y(x). 这一变分问题,有时也称为广义等周问题(Generalized Isoperimetric Problem)。 求解经典等周问题的方法,除变分法外,也可以从图形的各种量之间的不等式来证明。 例如,关于Jordan曲线J所围的面积F和它的周长L,恒有 [pic] 而等号则仅限于圆的情形。这就是经典的等周不等式(Isoperimetric Inequality). —《数学百科辞典》,日本数学会编,科学出版社,1984,p. 767 - 768. (等周问题的)可以追溯到希腊以前的时代。有一个故事说:古代腓尼基的提尔城(也称为 推罗国)的公主狄多(Dido)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定居在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在那里她指望 得到一块土地,并同意付给一笔固定的金额来换取用一张公牛皮能围起来的土地。精明 的狄多把公牛皮切成非常细的条,把条与条的端点结起来,再去围出一个面积(一片土地 ),起周长正好等于这些细牛皮条的总长。而且她选的土地都是靠海的,所以沿海岸不用 牛皮条。根据传奇所说,狄多决定牛皮条的总长应围成一个半圆 — 围出最大面积的正确形状。 —《古今数学思想》,[美] M·克莱因 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002),第2册, p. 325. 思考题:你能不能给出上述问题的确切的数学描述? The Legend of Princess Dido. According to the epic Aeneid, Dido (pronounced “Dee Dough”) was a Phoenician princess from the city of Tyre (now part of Lebanon). Her treacherous brother, the king, murdered her husband, so she fled the city and sailed with some of her loyal subjects to Carthage, a city on the northern coast of Africa. She wished to purchases some land from the local ruler in order to begin a new life. However, he didn’t like the idea of selling land to foreigner. In an attempt to be gracious and yet still spoil Princess Dido’s request, the ruler said, “You may purchase as much land as you can enclose with the skin of an ox.” Undaunted, Princess Dido and her subjects set about the task by slicing the ox skin into thin strips and then tying them together to form a long band of ox hide, and foiling the ruler’s malicious plan. (See, Hildebrand, Stefan and Thrombi, Anthony, Mathematics And Optimal Form, Scientific American Books, 1985.) The Classical Isoperimetric Problem. Two curves are called isoperimetric if their perimeters are equal. The term curve is used here to mean a Jordan curve. The classical isoperimetric problem is to find, among all curves J with a given parameter L, the curve enclosed the maximum area. This problem is also called the special isoperimetric problem or Dido problem. Its solution is a circle. The analogous problem in 3-dimensional space has a sphere as its solution; that is, among all closed surfaces with a given surface area, the sphere has the maximum volume. The following variational problem can be regarded as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classical isoperimetric problem: To find the curve C: y = f (x) that gives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functional [pic] under the subsidiary condition [pic]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the generalized isoperimetric problem. The classical isoperimetric problem can be solved by variational methods. 亚历山大里亚城在公元前332年建于埃及。 约在公元前290年修建了供学者从事研究和教学的学术中心艺术宫(Museum) 亚历山大里亚希腊数学(从公元前约323年起):Euclid 和Apollonius当然是亚历山大里亚人。 亚历山大里亚的其他几位大数学家,如Archimedes, Eratisthenes, Hipparchus, Nicomedes, Heron, Menelaus, Ptolemy, Diophantus 和Pappus。 亚历山大里亚的Theon(公元4世纪末)和Pappus都提到生活在公元前200年到100年之间的 Zenodorus的工作。 据说他写过一本关于等周形(具有相等周边的一些图形)的书,其中证明了以下定理: 1. 周长相等的n边形中,正n边形的面积最大。 2. 周长相等的正多边形中,边数愈多的正多边形面积愈大。 3. 圆的面积比同样周长的正多边形的面积大。 4. 表面积相等的所有立体中,以球的体积为最大。 —《古今数学思想》,[美] M·克莱因 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002),第1册, pp. 114 - 141. 腓尼基Phoenicia 今黎巴嫩及其与今叙利亚和以色列毗邻地区的古名。主要城市有(殖民地除外)有: 杰巴尔、西顿、乔尔(希腊名提罗斯,阿拉伯名苏尔,今提尔)和贝尔罗特。 腓尼基人大概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达这个地区的。腓尼基人的22个字母表音文字早 在公元前15世纪就已经在比布罗斯通用,后为希腊人采取,成为现代西方文字的祖先。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卷3,p. 76. 提尔 Tyre 今名苏尔,黎巴嫩南部省沿海城镇。地处一岛屿及相邻的大陆部分。最初可能是其北面 的西顿城殖民点。… 后取代西顿成为贸易中心,与地中海各地普遍发展贸易关系,并于公元前9世纪在北非建 子城迦太基。该城在中文《圣经》中称为推罗,书中屡述其与以色列的密切关系。 狄多 Dido 希腊传说中迦太基(Carthage)著名的建国者,推罗国王穆顿的女儿、叙凯欧斯的妻子。 她丈夫被她的兄弟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杀死之后,她逃往非洲海岸,从当地酋长雅尔 巴斯手中买到一块土地,在那里建立了迦太基城,城市迅速繁荣起来,雅尔巴斯开始向 她求婚。为了逃避这桩婚事,她便堆起一个高柴堆,当众用匕首自尽。维吉尔(Virgil, Aeneid(《埃涅伊德》(罗马诗人 Virgil 所著史诗) 诗中则把她说成是埃涅阿斯(Aeneas)的同时代人,埃涅阿斯的子孙建立罗马。埃涅阿斯 在非洲登陆后,狄多爱上了他。维吉尔把她的自杀归因于埃涅阿斯奉尤皮特之命抛弃了 她。人们把狄多看成是迦太基的保护女神塔妮特。 狄多与埃涅阿斯 Dido and Aeneas 带序幕的3幕歌剧。普赛尔作曲;N. 塔特根据维吉尔的第4卷《埃涅·阿斯纪》编剧。1689年冬或1690年夏在切尔西约西阿神父 主办的女校内首演。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卷2,p. 550. ******************************************** 问卷调查表 |问题 |是 |否 | |在学习本教学单元前, | | | |你听说过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这两个名词吗? | | | |在学习本教学单元前, 你了解数学建模吗? | | | |在学习本教学单元前, 你参加过有关数学建模的活动吗? | | | |学习本教学单元后, 你对数学建模是否有所了解? | | | |在学习数学建模时你觉得有困难吗? | | | |如果回答“是”, 请写出具体困难在那里. | | | |通过学习本教学单元你对数学建模产生兴趣了吗? | | | |你有没有进一步选修数学建模课的愿望? | | | |你有没有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冲动? | | | |通过学习本教学单元你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更大了? | | | |你对改进教学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 | | | |
0
negative_file/初探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深入开展.doc
第十三章 天气图基础知识和传真天气图实例 第一节 天气图概述 近地面层的天气系统主要有气旋、反气旋、锋、飑线等; 高空的天气系统主要表现为大气波动。 天气(Weather)――一定区域在较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天气图是观察、跟踪和研究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等情况的基本工具,是进行天 气分析和预报的主要工具。 一、天气图的概念 ――填有某地区同一时刻观测的气象要素记录的特种地图,描述了某一地区、某一时 刻的天气形势和天气状况。 二、天气图底图 底图――用来填写各地测站所提供的气象观测记录的特种空白地图,图上标绘有经 纬线、海岸线、观测站的站址(陆上气象站还标有该站的区号、站号) 等。 底图常用的投影――墨卡托圆柱投影(适用于热带天气图) 兰勃特投影(适用于中高纬天气图,标准纬线30°、60°) 极射赤面投影(适用于极地、半球、全球天气图)。 三、天气图的种类和图时 1、分类 按高度分:地面图、高空图 按内容分:分析图、预报图 2、图时 分析图:即为图上资料观测时间, 地面分析图图时分别为每日00、06、12、18Z(北京时为08、14、20和02时)。 高空分析图图时为每日00和12时Z(北京时间08和20时)。 预报图:表示预报起始时刻 第二节 地面分析图和低纬流线图 一、地面分析图 1、填图格式 (――测站或船位,称为站圈。 N――总云量;CH,CM,CL――高云状、中云状、低云状;NH――低云量,以数字表示; h――最低云的云底高度,以数字表示。 TT、TdTd――气温、露点温度,以数字表示,无小数位,若实际气温为零下,则前面 加“-”号,单位℃。 ww――现在天气现象(即观测时或观测前1h内的天气现象);W――过去天气现象(即观 测前6h内出现的天气现象);RR――观测前6h内(包括观测时)的降水量,以数字表 示,单位mm;VV――水平能见度,以数字表示,单位为km,例如填图数字为10,表示 10km,填0.5时,则表示500m。 PPP――海平面气压,以数字表示,省略了气压的千位、百位数字,只保留了十、个、 小数位,但无小数点,单位hPa(或mb);PP――3h气压变量(即观测时与观测前3h气 压差值),以数字表示,有一位小数,但无小数点,单位为hPa(或mb),若气压上 升,数字前加“+”号,反之,则加“-”号;a――3h气压倾向(即观测前3h内的气压变 化趋势)。 dd――风向,以矢杆表示,从站圈往外矢杆所指方向即为风向;ff――风速,以矢羽表 示,矢羽与矢杆垂直或接近垂直。 2、分析项目 1)海平面气压场 ――等压线(黑色实线) 我国规定一般每隔2.5hPa画一条 当冬季气压梯度很大时,也可以每隔5hPa画一条) 常见标值:…997.5,1000.0,1002.5…等; 日、美、英等国家每隔4hPa画一条, 常见标值:…996,1000,1004…等 闭合等压线中: 我国在低压中心用红色标注“低”或“D”,在高压中心用蓝色标注“高”或“G”,在 台风中心用红色标注“ ”。 国外天气图上低压中心标注“L”, 高压中心标注“H”。 在中心符号的下方标注高、低压中心气压值(一般为整数)。 注意:等压线不能在图中相交、中断,只能在图中闭合或在图边中止。 2)等3h变压场(传真图上无) ――等3h变压线(一般用虚线表示) 3)锋线 冷锋(蓝色) 暖锋(红色) 静止锋(红蓝双色) 锢囚锋(紫色) 4)天气现象 为醒目起见,用不同颜色铅笔勾画出大风、雾、降水、沙暴、吹雪等重要天气现象 的区域。 传真图上用锯齿线标注大风区和浓雾区。 二、低纬流线图 1、流线的概念 ――在同一时刻,若一条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与该点风向一致,则该曲线称为 流线(Streamline),意即流线上各点的风向与流线相切。 在流线图上,用带箭头的黑色曲线表示流线,箭头方向为气流方向。 流线有下列特点:不能交叉,但可以分支和汇合;既能起止于图的边缘,也可起止 于风向有急剧变化的地方;风速大的地方,流线密,风速小的地方 流线稀。 2、流线图上常见的水平流场形式 1)平直流线与波状流线 2)渐近线 ――流线分支或汇合的线,相当于数学中的渐近线。 分为辐散渐近线和辐合渐近线。 辐合渐近线往往与一些活跃的对流天气区(如积云、积雨云、阵雨等)相联系。 3)奇异点(静风点) ① 尖点:波动向涡旋发展的过渡形式,生命史很短。 ② 涡旋: 辐合型的气旋涡旋,以符号“C” 表示,相当于低压,称为单汇辐合流场; 辐散型的反气旋涡旋,以符号“A”表示,相当于高压,称为单源辐散流场。 ③ 中性点: 两条辐合渐近线与两条辐散渐近线的交点称为中性点,相当于气压场中的鞍形 场。 第三节 高空分析图 一、等压面图(Isobaric Chart ( Map)的概念 ――空间等压面是一个起伏不平的曲面,用来表示等压面的起伏形势的图称为等压面 形势图,简称等压面图。 常用的标准等压面图有850hPa、700hPa和500hPa三种。 1、等压面起伏形势的表示方法 ――采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 一组间距相同的等高面与等压面相交,交线既是等压线又是等高线。 闭合等高线的高值区与等压面凸起部位相对应;闭合等高线的低值区与等压面下凹 部位相对应;等高线稀疏处与等压面倾斜程度较小处对应;等高线密集处与等压面倾 斜程度大处对应。 2、等压面起伏形势与水平气压场的关系 ――等压面的起伏不平现象,反映了等压面附近的水平面上气压分布的高低情况。 等压面上等高线的高值中心对应邻近等高面上的高气压中心, 等高线的低值中心,对应邻近等高面上的低气压中心,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对应等压线也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 结论:通过分析等压面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就可以知道等压面附近空间气压场的情况 。 注意:高空图上等高线的高度不是几何高度,是位势高度,单位为位势米或位势十米 。 二、高空分析图的填图格式 HHH或HHHH――等压面高度,单位是位势什米或位势米; TT和T-Td――等压面上的气温和气温露点差,单位℃,填法同地面图; dd、ff――等压面上的风向和风速,填法同地面图。 三、高空分析图的分析项目 1、等高线(Contour) ――用黑色实线绘制。 我国规定,相邻等高线间隔为40位势米, 850hPa图上:…144,148,152…等高线; 700hPa图上:…296,300,304…等高线; 500hPa图上:…548,552,556…等高线。 国外一些图上,相邻等高线间隔规定为60位势米, 如700hPa图上为3000、3060、3120等 国内闭合等高线的高值(高压)中心(用蓝色)标注“G”, 低值(低压)中心(用红色)标注“D”。 国外高、低气压中心分别用“H”和“L”标注。 在高空等压面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多呈波状。等高线密集的地方,风速大; 等高线稀疏,则风小。 2、槽线和切变线 1)槽线 ――低压槽内等高线曲率最大点的连线,气压场的特征线。 北半球,槽线多呈南北向或东北西南走向,槽前西南风,槽后西北风。 2)切变线(Shearline) ――风场的不连续线,是风场的特征线,常见于850hPa和700hPa图上。 切变线两侧风向或风速有较强的气旋性切变,但温度梯度小。 槽线和切变线的共同点是风向均有较强的气旋性切变。 3、等温线(Isotherm) ――用红色线绘制,传真图上为虚线。 我国:每隔4℃画一条,暖中心用红色标注“N”,冷中心用蓝色标注“L”。 国外:等温线间隔有采用6℃或3℃的,暖中心标注“W”,冷中心标注“C”。 等温线密集处,冷、暖空气温度对比大,是锋存在的区域。 通常等温线的分布也呈波状,位相稍落后于等高线,表现为冷槽暖脊的水平结构。 4、温度平流 ――冷暖空气的水平运动引起某些地区增暖或变冷的现象。 冷平流――冷空气所经之处,气温将下降 暖平流――暖空气流经之处,气温升高 温度平流强度:等高线越密,等温线越密,等高线与等温线之间的交角越大,平流 就越强;反之,等高线越稀疏,等温线越稀疏,等高线与等温线之间的交角越小,平 流就越弱。 第四节 传真天气图实例(并入第二十章)
0
negative_file/【公众号:zsxx_xxyg】第十三章.doc
重访指数函数 丁玖 数学中最有名、最重要的函数莫过于指数函数了,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无 处不见指数函数的踪影。从中学起我们就开始学习指数函数,并了解了它们的种种初等 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及单调性。到了大学我们又回到指数函数,知道了怎样求它们的 导数和积分,也会运用它们来求解有关生物种群指数增长或放射物质指数衰减的问题。 既然指数函数及其反函数——对数函数的应用如此之广,在高中的代数课上,我们不知学 了多少与它们有关的知识,也不知做了多少道习题,对求解各种各样的指数函数题我们 似乎都能得心应手。 但是,我们对指数函数真的已了解得十分透切吗?请不要忘记,在我们读书或应用时碰 到指数函数的场所,面临的几乎都是所谓的“静态问题”,即某个指数函数一旦给出,它 就动也不想动了,导致函数或其导数的赋值仅仅一次性完成或寥寥几次运算就可大功告 成。 然而我们却是生活在动态的大千世界之中,数学也不例外。“动力系统”这门学科研究的 就是任何随时间而变化的量,当时间走向无穷远时的最终性态。如果我们只取离散的整 数时间0, 1, 2, 3,……,涉及之量的“随时而变”就是其子学科“离散动力系统”所要探讨的,它通常等价于 逐次迭代将定义域映射到自身之内的一个函数。 现在,我们可以带着动态的心理,重访一回多年的老朋友指数函数。比如说,我们问一 问下面这个问题:给定一个底为正数a的指数函数y = f(x) = ax,从任一初始点x0 出发,逐次迭代这个函数,得到一个由所有迭代点组成的无穷数列 x0, x1, x2, ……,这些数最终会趋向于一个称之为“极限”的固定数吗?作为一个特例,我们就把底a取 为迭代的初始点,那么这个称为“由a产生的迭代指数”数列是: a的a次方,a的a的a次方,a的a的a的a次方,……。(IE) 伟大的瑞士数学家欧拉1778年第一次研究了该数列的收敛性问题,而与此密切相关的方 程xy = yx求解问题则早其50年前,由比他大7岁的亲密战友、传奇式瑞士数学家家族中的第二代 杰出数学家丹尼尔 • 伯努利提出。后者于1728年6月29日写信给以“哥德巴赫猜想”为世人所知的德国数学家哥 德巴赫,信的结尾是: “我解决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找到不相等的数x和y使得xy = yx。该方程仅有一组整数解x = 2 及y = 4,但却有无穷多个有理数解。” 如果你猜想上述迭代指数的数列 (IE) 会收敛到一个极限数,就请你想一想它为什么收敛?如果你借助于计算器对不同的底a做 一些实验,或许能帮助你猜测。基于试验的合理猜测往往是发现真理的第一步。但是严 格无误的证明才是最终成功的必备程序。我们这一科普短篇的目的在于帮你思考求解这 一“指数函数动力学”的问题。 在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前,我们首先记起关于指数函数的一个基本事实:它是一个处处 连续(甚至无穷次处处可微)、其值处处为正的好函数。其次,学过初等微积分中的函 数值数列简单极限理论的人都会明白下面这个命题: 如果定义在实数轴上的一个连续函数f的迭代点数列{xn}收敛到一个极限值x*,则x*一定 是f的一个不动点,即f(x*) = x*。 只要在关于自然数n的恒等式xn+1 = f(xn) 的两边求n趋向于无穷大时的极限,并运用连续函数的极限性质,就证明了上述命题。不 动点在几何上有个显然的意义:它是函数f的图像和笛卡儿xy-直角坐标系的对角线y = x之交点的坐标。因而求出函数的所有不动点在几何上就等价于找到它的图像和对角线的 所有交点。 我们知道,当初始点取为函数的一个不动点x* 时,则所有跟随的迭代点都是同一个点x*。但是当初始点x0选为在x*的近旁但却不等于 x*时,情形又是如何呢?即,起始于x0的迭代点数列最终是否趋向于x*,还是远离它, 或是其最终的性态无法知晓?如果我们所关心的迭代函数是像指数函数这样的可微函数 ,微分学中最重要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就有了大有用武之地。其结论是:如果函数f在 不动点x*的导数值之绝对值小于1,则对于x*近旁的所有初始点x0,迭代点数列{xn}收敛 到x*;如果函数f在不动点x*的导数值之绝对值大于1,则对于x*近旁与它相异的所有初 始点x0,迭代点数列{xn}不收敛到x*;如果函数f在不动点x*的导数值之绝对值等于1, 则我们无计可施,没有一般性的结论,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像微积分中级数 收敛判别定理中那些无法判别结果的例外情况一样。 如果我们嫌上述基于微积分的分析方法难以理解,或用计算器数值计算函数迭代点 太花时间,则可以沿着一条几何的东西-南北路径迅速地得出同样的结论。首先从x- 轴上函数不动 点 x*邻近的初始点x0起步,沿着垂直线向着函数图像的方向走,直到与图像相交,然后在 交点处转弯沿着水平线向着对角线的方向走,一直走到和对角线相交,这个交点就代表 第一个迭代点x1。如果该函数在x*的导数值之绝对值小于1,则上述的几何画图显示x1比 x0更靠近x*,若这个绝对值大于1,则x1比x0更远离x*。这个事实的严格证明就是拉格朗 日中值定理的直接应用。 好了,我们可以从对角线上代表x1的点继续沿着垂直线走,一直走到和函数的图像 相交,在交点处向左或向右转弯沿着水平线走,直到和对角线相交,这个交点则代表着 第二个迭代点x2。如此持续地走下去,就依次得到对角线上代表迭代点x1, x2, x3, x4, x5, …… 的一个无穷点列。从上面迭代第一步的几何分析,加上数学归纳法,立马可知在关于导 数绝对值的第一种情形,这些迭代点越来越靠近x*。根据微分学中的单调数列收敛定理 ,它们收敛于x*。而在第二种情形下,这些点当然不可能收敛到x*,因为,一旦某个迭 代点靠近x*,后者马上就像同性相斥的电荷那样将之排斥到更远之处。由于吸引或排斥 这两个相反的特性,第一种的不动点称为吸引不动点,而第二种的则称为排斥不动点。 对于本文关注的指数函数,我们想把上述的“局部”迭代分析推广到全局迭代分析, 即初始点可以取为数轴上的任意一点,而并非仅限制在不动点的近旁。如果能对任意的 初始点都能知道迭代点数列的最终走向,我们对指数函数的动态行为就做到了“了然于胸 ”。 如下所示,上述的基本思想和几何直觉,加上初等微积 分的巧妙应用,完全可以实现我们的目的。 众所皆知,指数函数是否为严格单调递增或递减,全凭它的底a是否大于或小于1而定。 自然,我们也应该分别考虑这两种情形。 假设底a为大于1的一个正常数。从中学我们就知道,指数函数y = ax 的图像是一条位于x-轴上方、向上弯曲、经过点(0, 1)、向东北方向无限延伸而去的光滑曲线。这条曲线的弯曲程度及迅速上升的速度均依 赖于a的大小。底a越大,函数递增得越快,曲线越陡峭;底越靠近1,递增越缓慢,曲线 越平坦。当然在底a等于1的极端情形,曲线变成一条通过点 (0, 1) 的水平直线,因为它太简单了,故在指数函数的定义中被排除在外。 只要画出两条不同的指数函数图像,分别对应于a = 1.2和a = 2,就发现,当底小到一定程度时,其对应的曲线和对角线相交于两点,而当底与1大得 足够多后,则它们永不相交。不难理解,当指数函数的底连续变动时,其图像也会连续 变化,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存在底的某个“分界值”a*,当a小于它时,对应的指数函数图 像与对角线相交于两点,当a等于它时,相交于一点,而当a大于它时,则无交点。这个 临界值到底等于几呢? 要保证底为a*的这个特别的指数函数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不动点,在这个不动点处 函数图像必须与对角线相切,否则它们或相交于两点或彼此无交点。这可以从日常生活 的经验中体验出来:当一只标准抛物线形状的铁钩子上下运动“穿过”一根水平绳线时, 有时它们相交于两个点,有时它们只相切于抛物线的顶点,有时它们互不相交。因为笛 卡儿坐标轴的对角线斜率为1,故指数函数 (a*)x 在其不动点的导数值为1。这样,数a*必须满足“不动点方程” (a*)x = x 和“切线方程” a* ln a* = 1。 这两个方程的唯一解是a* = e1/e 及x* = e。我们可以分三种情况分别考虑指数函数的动力学问题。 [pic] 图1 情形1:1 < a < e1/e。由图1可知,指数函数ax有两个不动点x* 和y*。应用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可知1 < x* < e和y* > e。另外由图1显见,曲线分别在x小于或等于x*的区间和大于或等于y*的区间上位于对角 线的上方,而在它们之间的那个区间上甘居对角线之下。这样,当初始点x0 < x*时,x0 < x1 < x*。由归纳法马上推出,对所有的n都有xn-1 < xn < x*,故单调数列收敛性定理保证了该迭代点数列{xn}趋向于极限p,它小于或等于x*。因 为这个极限一定也是函数的不动点,所以p = x*。类似的推理可证,当初始点x0严格位于x*和y*之间时,xn-1 > xn > x*对所有n都成立,故迭代点数列{xn}以x*为其极限。最后,当初始点x0 > y*时,迭代点数列{xn}单调递增到无穷大,其理由是没有不动点比y*大。 特别地,因为a < x*(为什么?),迭代指数数列(IE)在1 < a < e1/e时收敛,这就顺便得出欧拉早就知道的结果。 情形2:a = e1/e。既然函数的图像向上弯曲且在点(e, e)处相切于对角线,这条曲线完全站在对角线之上。由图2可知,当x < e,有x < f(x) < e,而当x > e,则有e < x < f(x) 。故由与上一情形同样的方法可知,当初始点x0比e小时,迭代点数列{xn}单调递增收敛 到e,而当x0比e大时,{xn}单调递减收敛到e。 特别,当a = e1/e时,迭代指数数列(IE)收敛。 [pic] 图2 情形3:a > e1/e。如果某个正数x是底为a指数函数的一个不动点,则有不等式x1/x = a > e1/e。但这不可能,因为定义在所有正数集合上的函数t1/t在t = e 处取到最大值e1/e 。这时,指数函数的图像不仅位于对角线之上,而且彼此没有交点。因为对所有的实数 x都有x < ax,迭代点数列{xn}单调递增到无穷大。 特别,任给a > e1/e,迭代指数数列(IE)发散到无穷大。 让我们将底大于1的指数函数的动力学性态总结如下: i) 1 < a < e1/e:对应的指数函数有两个不动点x* < y*。对任意初始点x0 < y*,迭代点数列{xn}收敛到x*。对任何初始点x0 > y*,迭代点数列发散到无穷大。当初始点x0 = y*,迭代点数列恒同于常数y*。 ii) a = e1/e:对应的指数函数有一个不动点e。对任意初始点x0 ≤ e,迭代点数列{xn}收敛到e。对任何初始点x0 > e,迭代点数列发散到无穷大。 iii) a > e1/e:对所有的初始点x0,迭代点数列{xn}发散到无穷大。 我们看到,当指数函数的底a通过分界点e1/e后,不仅不动点的数目发生了变化,不动点 的性质也有改变。这种分界点如此重要,有必要替它起一个好名字。由于它来自于曲线 与对角线的相切,因而被称之为切线型分支点。故a* = e1/e是带参数a > 1的指数函数族的一个切线型分支点。 至此,我们对底大于1的指数函数的动力学行为已经了如指掌。那么,底为小于1的正数 的指数函数其动力学行为又是如何?这时,函数是严格单调递减的,并总有一个唯一的 不动点。我们能期待迭代点数列要么收敛到一个常数,要么发散到无穷大吗?回答是否 定的,但为此而作的分析要更精细复杂一点,虽然初等微积分依然是有效的工具。作为 本文的结束,我们把结果告诉如下,希望有兴趣的读者给予证明: i) 0 < a < 1/ee:对应的指数函数除了不动点x*外,还有周期为2的轨道{s, t},即函数在s的值为t,在t的值为s,且对任意不为x*的初始点x0,迭代点数 列{xn}趋向于这个周期轨道。 ii) a = 1/ee:对所有的初始点x0,迭代点数列趋向于不动点1/e。 iii) 1/ee < a < 1:对所有的初始点x0,迭代点数列趋向于不动点x*。 当指数函数的底a通过分界点1/ee后,虽然不动点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一条周期为2的 轨道出现了,且不动点的性质也有了改变。由于这种分支现象画出的“分支图”看上去像 干草叉,该类分界点被称为干草叉型分支点。故a* = 1/ee是带参数0 < a < 1的指数函数族的干草叉型分支点。 重访指数函数后归来,恐怕你和我有同样的感受:这个奇妙的函数不仅在自然科学的世 界里有无穷无尽的实际应用,在函数迭代的世界里也编织了一条“美丽的红飘带”。 2013年10月17日 美国哈蒂斯堡市 作者真实姓名:丁玖 地址:Dr. Jiu Ding 14 Summer Pl Hattiesburg, MS 39402, USA 电邮:[email protected]
0
negative_file/dingjiu(2).doc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更多公文写作实用技巧★★★ ★★★官方抖音小店【傲凌书屋】,5000万字各类实用公文材料★★★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更多公文写作实用技巧★★★ ★★★官方抖音小店【傲凌书屋】,5000万字各类实用公文材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 *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  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答案:第二个百年 *的二十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而团结奋斗。 答案:踔厉奋发 *们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国成立七十周年,制定  历史决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答案:第三个 *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动态清*动摇,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答案:生命至上 *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答案:新时代 *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 答案:新的飞跃 *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  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 答案:一亿 *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  。 答案:第二位 *国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  。 答案:第一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  国家行列。 答案:创新型 *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  ,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世界第一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 答案:全过程人民民主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一万六千五百元增加到  。 答案:三万五千一百元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取得新成效。 答案:共同* *坚持绿水*就是  的理念,坚持山*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答案:*银山 *贯彻  ,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 答案:总体国家安全观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  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答案:*中国 *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的方针。 答案:高度自治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  。 答案:霸凌行径 *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不敢腐、  、  一体推进。 答案:不能腐、不想腐 *打虎”、“拍蝇”、  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 答案:“猎狐” *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  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答案:自我革命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  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答案:党和人民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答案:社会主义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  的马克思主义行。 答案:中国化时代化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  。 答案:根本所在 *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  、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答案:人民之问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 答案: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  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答案:中国共产党 *未来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答案:五年 *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  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答案:“灰犀牛” *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  ,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答案:底线思维 *坚持以  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答案:人民为中心 *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答案:高质量发展 *没有坚实的  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案:物质技术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  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答案:实体经济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  亩耕地红线。 答案:十八亿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  。 答案:有偿转让 *深入实施  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答案: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  一流营商环境。 答案:国际化 *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  支撑。 答案:基础性、战略性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  、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答案:教育强国 *进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答案:教育数字化 *坚持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答案:创新 *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  ,优化配置创新*,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答案:战略科技力量 *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答案:全过程人民民主 *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答案:党的领导 *要健全  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答案: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治协商制度,完善  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 答案:人民政协民主监督     *完善  制度,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答案:办事公开 *全以  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答案:职工代表大会 * 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关系人民幸*康,关系党和国家*久安。 答案:全面依法治国 *须更好发挥法治  、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答案:固根本 *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答案:法治社会 *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  ,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答案:法定化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  执法,加*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 答案:公正文明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  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答案:公正高效权威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  。 答案:坚定捍卫者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  、聚民心、育新人、*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答案:举旗帜 *我们要坚持  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答案:马克思主义 *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  ,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答案:领导权 *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 答案:爱国主义 *持以  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 答案:人民 *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  的中国形象。 答案:可信、可爱、可敬 * 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答案:为民造福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  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案:共同奋斗 *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深入基层。 答案:深入群众 *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答案:机会公平 *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  体系。 答案:社会保障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  的住房制度。 答案:租购并举 *化  ,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答案:人口发展战略 *施积极应对  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答案:人口老龄化  *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  。 答案:农村和社区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 答案:内在要求 *施  ,推进各类*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答案:全面节约战略 *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  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答案:十年 *立足我国能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  。 答案:碳达峰行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  转型。 答案:事前预防 *健全  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答案:共建共治共享 *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  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答案:见义勇为 *持党对人民军队的  ,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 答案:绝对领导 *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  、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答案:国家主权 *决*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  。 答案:必然要求 *  ”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答案:*统一、一国两制 *国坚持在  基础上同各国发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答案:*共处五项原则 *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  。 答案:大国关系格局 *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  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答案:共商共建共享 *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 答案:党的自我革命 *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  、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 答案:政治方向 *全面加强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做共产主义远*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答案:党的思想建设 *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健全党统一领导、  、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答案:全面覆盖 *持德才兼备、  、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答案:以德为先 *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  、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答案:形式主义 *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必由之路。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答案:团结奋斗 * 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答案:贯彻新发展理念 * 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答案:全面从严治党 *全党要把  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答案:青年工作 **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  、  、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答案:有理想、敢担当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万字公文材料★ 关注抖音号【资深秘书】获取 **万字公文写作必备资料包 总计超**万字、超*篇内容,满足绝大多数材料写作需求 当下急需的热点专题材料,及时更新 手机电脑均可使用,直接搜关键词即可找到! 电子版可编辑,高效写作必备 免费持续更新,紧跟最新材料需求,不过时!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更多公文写作实用技巧★★★ ★★★官方抖音小店【傲凌书屋】,5000万字各类实用公文材料★★★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更多公文写作实用技巧★★★ ★★★官方抖音小店【傲凌书屋】,5000万字各类实用公文材料★★★
0
negative_file/(100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官方公众号:资深秘书】.docx
从勾股方程到椭圆曲线 作者 雨露琴趣 勾股方程与单位圆 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中最著名的结论之一。 它断言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恰好等于斜边长的平方。中国古代将两直角边分别称作勾和股,斜边称作弦。“勾股”一词正是由此而来. 这一结论也常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或商高定理,以纪念早期的发现者。 我们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弦三边长度分别记为X,Y,Z. 勾股定理则可写为如下方程形式: 若要求 (X, Y, Z) 皆整数, 则称上述方程为勾股方程.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整数组 (X, Y, Z) 满足勾股方程? 显然并非所有的整数都能出现在上述方程的解中。 《周髀算经》曾提及“折矩以为勾广三, 股修四,经隅五”, 相当于给出一组特殊解 (3, 4, 5). 一般的解则可通过数论方法得到: (1) 这里a, b可以取任何整数. 尽管勾股方程求解从表面上看是纯粹的数论问题(即取决于整数本身性质的问题), 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用几何的方法重新得到它。我们在勾股方程两边除以 并且记x=X/Z, y=Y/Z, 则有 上述方程在平面上描绘的图形恰好是单位圆. 当 (X, Y, Z) 是整数时, (x,y) 是一对有理数, 它在平面上对应的点称作有理点. 因此求解勾股方程等价于寻找单位圆上所有的有理点! 进一步的操作很简单: 以单位圆上点Q(-1,0)为固定点, 作斜率为t的射线L_t. L_t与单位圆相交一点P_t. 容易计算, P_t点坐标为 (2) 反之, 单位圆上每个点都有某条这样的射线通过它. 若P_t(x,y) 是有理点, 并且P_t 不是固定点Q, 那么由关系式 立知t也必须是有理数. 反过来, 如果已知t是有理数, 则显然对应的P_t是有理点. 如果我们将Q点看成对应的交点P_t, 那么上面的讨论显示, 当t跑遍所有有理数或者无穷远点时, P_t恰好不重复地跑遍单位圆上的所有有理点. 设t=b/a, 这里a,b是任何整数 (若a取零, 则令) . 代入 (2) 后,即得 , 这样由x=X/Z, y=Y/Z 就得到原来的勾股方程整数解 (1). 2.二次不定方程与圆锥曲线 上面介绍的几何方法极富启发性. 它将数论(即研究整数本身的特性)与几何巧妙联系起来。 两者表面上看似乎没有特别的关联,因为一个是研究整数,而另一个则是研究几何图形. 由此又产生了一个有趣问题: 对于数论中其他的不定方程, 是否也能用几何方法去处理呢? 事实上,这一问题正是推动数论与代数几何理论发展的动力之一. 让我们尝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回答这一问题吧。 如前所见, 勾股方程求解最终变成了寻找单位圆上的有理点. 在平面几何中, 单位圆是比直线稍稍复杂的几何图形;而比单位圆更高级一点的图形则是总众所周知的圆锥曲线--它包括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 古典几何学对圆锥曲线的研究成果丰硕。 如果你承认数论和几何存在着这样一种对应关系, 那么自然有理由相信,圆锥曲线在数论中也必定对应着丰富的性质. 事实正是如此! 比如初等数论中著名的佩尔方程 这里d是事先给定的正整数. 显然上述方程定义了平面上的双曲线. 古典数论要求找出佩尔方程全部的整数解 (x, y). 当然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 先求出有理数解 (x, y). 这样,问题就转化为寻找上述双曲线上的全部有理点. 利用类似单位圆有理点的求解方法,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问题. 当然, 如果要求x,y都是整数, 这个问题会稍稍困难点. 初等数论利用连分数的方法可以巧妙求出一组特殊的整数解(x_0,y_0). 有趣的是, 全部整数解都可以通过它求出来: . (3)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验证一些例子试试。 对应抛物线情形, 我们则有著名的二次剩余方程 这里p,q是事先取定的正整数. 读者也可以类似地求出所有有理解. 当然我们更关心它的整数解 (x,y). 求解这类不定方程的整数解可以说是初等数论的中心课题. 天才数学家高斯在其经典名著《算术研究》中给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研究成果。 其中包括对数论发展极为重要的二次互反律—高斯称之为“数论之酵母”,以强调它的重要性. 二次互反律要回答如下问题: 如果p,q是两个不同的奇素数(所谓素数, 即指除了1及其本身外不被其它数所整除的正整数), 那么以下两个方程 什么时候同时有解或无解? 什么时候一个有解另一个无解?互反律证明了: 当p和q其中有一个被4除余数为1时, 则两方程同时有解或无解. 当p和q被4除余数皆为3时, 则两方程一个有解另一个无解. 高斯及其他一些数学家也进一步研究了更一般的二次不定方程(传统上称为二次型),建立了一套优美的理论. 在所有的结果背后。 人们总是可以看到数论与几何之间若隐若现的微妙联系. 当然, 那时的数学家还没有将这种深刻关系以完全明确的方式诠释出来. 让这种关系明朗化并使之成为数学研究重要思想的原动力之一,则是著名的”费马最后的定理”(FLT). 费马曾猜测(n>2) 没有非平凡整数解(即X,Y,Z均不为零). 它等价于说曲线 上除了 (1,0), (0,1) 等显而易见的点外没有其他有理点. 3.费马方程与椭圆曲线 证明费马方程 无非平凡解是极其困难的问题. 尽管费马在这一猜测的注记中声称自己找到了巧妙的证明, 但事实上,以费马所处时代的数学发展水平来看, 那是不可能的. 费马本人曾用无穷递降方法证明了n=4的情况. 这样一来, 人们只需要考虑n是奇素数的情形即可。 欧拉以较为繁琐的方法, 证明了n=3情形;高斯则巧妙地利用代数数论的性质(当时还没有系统形成这门理论)漂亮地解决该情形. 此后有许多优秀的数学家对此作过深刻研究, 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与工具(如代数数论,戴德金理想论等). 最终由外尔斯于1995年前后彻底解决. 我们这里并不打算具体介绍费马方程的研究历史.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相关的科普读物来了解这些内容. 现在,我们试图将它和平面上一类特殊的曲线联系起来—正如前几节所做的那样. 首先考虑n=3情形的费马方程. 我们设 于是费马方程转变成新方程 . 原始的费马方程有平凡的解(1,0,1),(0,1,0), 因此新方程相应地有平凡解 (12,36), (12,-36). 这样, 问题就转化为证明新方程定义的曲线上没有非平凡的有理点. 再看看n=4 的费马方程. 设 于是费马方程转变成新方程 与原始方程相比, 这样的简化方程形式上更简单, 而且方程次数也降低了. 这两个例子中, 我们都得到一类新的方程, 它可以写为 这里A,B都是给定的常数. 通常我们把它对应的平面几何图形称作椭圆曲线. 这里“椭圆”二字并非指该曲线是椭圆的. 实际上, 这一名词来自于椭圆的周长积分公式--在一定的变换后会出现如下项 , 故而得名。 椭圆曲线是比圆锥曲线更为复杂的一类几何对象。 它具有极其丰富的性质。这些性质包含了数学中的各个方面 (几何、数论、代数、分析等等). 它是联系数学各分支的一座桥梁,是不折不扣的“会生金蛋的鸡”。 事实上, 证明费马猜想的第一步正是先将它归结到某条特殊的椭圆曲线上, 然后人们可以利用深刻的研究工具去讨论这条椭圆曲线的性质. 椭圆曲线有一种让人着迷的优美性质,它对于求解某些不定方程非常有用. 这个性质是说, 你可以定义椭圆曲线上点与点之间的加法运算(和通常加法完全不同): 假设P, Q是椭圆曲线C上两点, 用一条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该直线PQ会与C相交于第三个点R. 然后通过R做一条垂直于x轴的竖线, 该竖线将和C相交于第四个点, 记作P+Q. 这样定义的加法“+”有很好的性质, 它和通常加法一样具有交换律、结合律, 并且可以定义减法运算等. 有趣的是, 如果P, Q是椭圆曲线上的有理点, 那么P+Q也是有理点.特别地, nP=P+…+P (n 个P相加)也是有理点. 因此, 一旦我们找到一个特殊的有理点, 就可以用加法找到许许多多其他的有理点. 当然有时运气不好, 也可能出现循环情况, 即nP=mP(这样的点称作挠点). 从挠点P出发, 通过取倍数就只能得到有限个有理点. 如果我们把椭圆曲线稍稍扰动一下, 可以把它退化成一条圆锥曲线加上一条直线. 那样的话, 我们也可以在圆锥曲线上引入加法运算, 从而利用已知的有理点构造出新的有理点. 事实上, 佩尔方程的通解公式(3) 正是利用这样的加法运算得到. 寻找椭圆曲线上所有的有理点是个重要的问题。 Mordell 的一个定理断言, 我们可以在椭圆曲线上选定有限个有理点,使得所有有理点一定是由这些选定的有理点通过一系列加法运算得到。 如果我们从这些选定的有理点中去掉挠点, 那么剩下的非挠点至少有多少个呢? 人们猜测这样的非挠点个数和某类很特殊的函数的性质有关, 这就引出了著名的BSD猜想,它被列入七大数学猜想之一,与著名的黎曼猜想、霍奇猜想等等齐名。 4.同余数与椭圆曲线 椭圆曲线和另一类古老的不定方程也密切相关. 假设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b,c都是有理数, 并且三角形的面积是整数n, 我们称满足此条件的n为同余数. 问: 哪些整数n是同余数? 并非所有整数都是同余数, 比如n=1就不是. 我们可以验证n=5是同余数, 因为可以选取直角三角形三边长为(20/3,3/2,41/6). 由勾股定理, 我们有方程组 . 如果设 那么我们就得到方程 容易验证, n 是同余数当且仅当上述方程定义的椭圆曲线除了(0,0), (n,0), (-n,0) 外还有其他有理点. 5.高次不定方程与代数曲线 从圆锥曲线到椭圆曲线, 我们分别考察了它们和数论之间的联系. 一个自然的想法当然是希望把这些讨论推广到更一般的方程上去. 比如我们考虑一个二元多项式f(x,y). 方程f=0定义了平面上的一个几何图形, 我们将它笼统地称为(平面)代数曲线. 高次不定方程的求解当然也可以归结成寻找代数曲线f=0上的所有有理点. 尽管这仅仅是观点上的转化, 并没有实质性的降低问题的难度, 但是它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将数论问题纳入到几何框架中, 用几何观点来研究数论. 圆锥曲线和椭圆曲线本身都集非常丰富的几何性质与数论性质等等于一身. 那么一般的代数曲线是否也如此呢? Mordell提供了一个让人颇为失望的猜测(后为Faltings所证明). 这个猜想大致是说, 如果一条代数曲线不是直线、圆锥曲线或椭圆曲线, 那么它上面最多只有有限个有理点。曾有人这样比喻: 椭圆曲线上的有理点多如繁星;然而一般的代数曲线上的有理点却屈指可数. 两者间的反差如此之大, 确实不可思议. 实际研究也表明, 在所有代数曲线中, 只有椭圆曲线具有异常丰富且深刻的性质(涉及各个分支), 而其他曲线都无法与之比拟. 这多少是一件令人感到神秘的事情. 2011年1月19日凌晨
0
negative_file/yuluqinqu.docx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 许冬林 王双生 【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  南京 210005】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被誉为“省门第一路”,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交通六大重点工程 之一,也是江苏省的标志性工程和禄口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该工程北起南京绕城 公路花神庙,南迄禄口国际机场,全长28.75km,按六车道规划、四车道标准实施,路基 顶宽26m,行车道宽2×7.5m,中央分隔带宽3m,硬路肩宽2×2.5m;设计车速120km/h,桥 涵设计荷载汽—超20、挂—120。全线设互通式立交四处、服务区一处、收费站一处。该工 程于1995年6月28日正式开工,经建设者两年的艰苦奋斗,已于1997年6月28日胜利建成 通车。在建设过程中,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在视察时多次指示,要把南京机场高速 公路的绿化搞好,把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郁郁葱葱的林荫大道”及“绿色和鲜花的海洋”。 1 沿线概况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位于南京市以南、秦淮河以西,凤凰山、将军山以东,属宁镇低山 丘陵区。该区东接长江三角洲平原,西连安徽丘陵岗地,呈东南低西北高之势。沿线附 近有翠屏山、牛首山、方山等,地形起伏较明显。本线路沿秦淮河谷平原,地势低平, 地面水系较多,地表水蚀严重,形成沟岗相间的的波状地形景观,地面标高在6~12m之 间。 沿线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随地形高低而变,一般为1.0~3.0m,部分路段地 势低洼,土层含水量较高。土质多为冲积亚粘土,土层厚1~4m,pH值5.5~6.5,土壤肥 力一般。 本路段属北温带区域内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度15℃,年平均最高气温32.3℃,全年以7~8月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3℃(1943年),年平均 最低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 14℃(1955年),最大冻土深度9~10cm,无霜期230d。年平均降水量1124mm,降水日124d ,雨季多在6~8月,雨量占全年50%以上,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 2 设计指导思想 (21世纪公路 http://www.21cn-highway.com/)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是江苏对外开放、迎接国内外和省内外宾客的重要窗口。在绿化 设计中力求反映江苏特色、时代风貌、省会南京市现代化气息,并结合高速公路车速快 、车流量大、车型以客车和轿车为主、运量以客运为主的特点,绿化应突出景观、生态 效益,满足高速公路绿化功能的需要,贯彻“四季常绿、三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 、简洁明快大气势”的设计原则,达到稳定边坡、遮光防眩、诱导视线、改善环境的目的 ,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的外部环境。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 的良好感觉。 在设计过程中,除把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路基路堑边坡、预留绿化带、 互通立交、服务区和收费站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外,并根据功能和服务对象的不同也 随之而变,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达统一。主线绿化采用远乔木、中灌木、全花草的布 置手法,大分段间隔逐步过渡,形成连续不断、动中有变的“绿色长廊”。四处立交和服 务区、收费站以大片常绿、半常绿草坪为基调,以简洁图案和少量植物造景来点缀。路 基路堑边坡以铺植固着性好的草坪为主,达到稳定边坡、防止冲刷、绿化美化的作用。 其绿化总体布置见图1。 3 绿化设计内容(21世纪公路 http://www.21cn-highway.com/) 3.1 中央分隔带绿化 中央分隔带绿化的是遮光防眩、诱导视线和改善景观。由于中央分隔带土层薄、立地 条件差,防眩树种应选择抗逆性强、枝叶浓密、常绿的蜀桧,按防眩效果和景观要求, 蜀桧控制高度为1.6m为宜,单行株距2.0~3.0m,蓬径50cm中央分隔带的地表绿化,从美 化路容和改善小气候出发,则应以铺草坪和植地被物为主,使地表得以有效覆盖,防止 土层污染路面,达到保湿效果。选用常绿草坪矮生高羊茅(品种有碧西、圣 南多等)满铺;地被物选择月季、丝兰、茶花、栀子花、矮生大花美人蕉等花灌木, 各品种布置按中央分隔带自然分段,蜀桧间对称栽植(见图2)。 从中央分隔带绿化整体效果来看,该配置方式满足行车安全要求,起到了防眩、诱导 作用,且不影响高速公路的气势;通过地被物、草坪的合理立体布置,花灌木的不同花 期、花色以及叶色变化,常绿草坪为背景,减少蜀桧的单调感,增强美化效果。 3.2 主线两侧预留带的绿化 预留带绿化是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的主体,是景观环境再造、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 的基本措施,其绿化配置的好坏关系到高速公路的建筑美和景观美能否充分展现。这部 分的绿化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一道壮观的绿色风景线。绿化设计要根据公路的线 型特征以及高速公路的特点,表现出一种韵律感,植物配置应以行列式为主、大块面组 合。 ⑴路东侧预留带宽14~15m,以栽植水杉和雪松为主,配栽紫叶李、紫薇、碧桃以及地 被植物,色彩较丰富,视觉效果较好,而雪松又是南京的市树,驰名中外,使行驶在机 场高速公路上的中外旅客首先看到的是苍劲挺拔、浓郁翠绿的雪松,从直觉上感到南京 到了。各种植物具体配置为落叶水杉栽植3行,株行距为2×1.5m;常绿雪松栽植2行,株 行距为12×3m;落叶紫叶李单行三株一丛品字形栽植,丛距12m;距紫叶李 0.5m处栽一行紫薇或碧桃(紫薇16株一段和碧桃4株一段交替布置),株距为6m;在排 水边沟的外侧设置1m宽的花带,以不同花期的木本花灌木和草本花卉进行分段重复布置 ,品种有杜鹃、栀子花、丝兰、品种月季、金钟、美人蕉、鸢尾等,每品种300~400m一 段。 ⑵路西侧预留带较窄,宽仅4~5m,考虑到与东侧绿化尽可能对称,除受绿化用地不足 影响水杉栽植外,雪松、紫叶李(2株一丛)、紫薇或碧桃、花带均采用单行布置,株距为 6m。花带同东侧对称。 ⑶为做到公路用地黄土不露天,两侧预留绿化带中遍撒白花三叶草,一方面白花三叶 草成坪覆盖快、四季常绿、花期长,易形成大块面的绿带;另一方面可防止水土流失, 有保湿作用,改善了预留绿化带的小气候,抑制杂草的生长,有利于上层林木和地被植 物的生长发育,也可减少绿化养护工作量。  ⑷根据沿线水文、土质条件以及适地适树的原则,地势低洼易积水路段,两侧预留 带以栽植耐水湿的垂柳、中山杉、蜀桧等,保持了沿线绿化带的连续性。 从预留带绿化设置效果来看,上层林木与中层地被植物及下层草坪得到协调统一,相 得益彰,并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的立体线型,韵律感强,车移景异的效果明显。采用全 花草、中灌木、远乔木的布局,乔木大株距,使得路线空间开阔,线型流畅、清晰、通 视性好,避免了高填土路堤的悬空不安全感。 3.3 边坡及垂直绿化(21世纪公路 http://www.21cn-highway.com/) 从边坡的防护功能、美化效果和绿化管护难易程度考虑,以铺植或栽植多年生宿根草 坪——矮生天堂草或地被植物为主。通过在机场路边坡多草种边坡铺植试验结果表明,矮 生天堂草节节生根,根系发达,具有固坡能力强、抗逆性好、免修剪等特点;且易铺植 ,成坪较快,复盖度高,平整均匀,病虫害少。铺植方法:先在边坡上开挖宽25cm深5c m的水平沟,用15~20cm草块水平条铺,上覆细土1~2cm压实,覆土既 可保湿,秋季施工有利草坪越冬,又可使草块根系与土层紧密。据现场调查,该铺设 方法能提高草坪初期的抗冲刷能力,减少边坡水土流失,达到快速稳定边坡的效果。同 时,对秋季施工的草坪有利越冬,提高成活率。  垂直绿化部位有浆砌片石路堑、挡墙和跨线桥等,通过沿桥墩、桥头锥坡、挡墙下 栽植攀援植物,如大、小叶爬山虎、凌宵等,在挡墙上部、路堑顶部栽植垂枝型藤本地 被植物,如迎春、金钟、长春藤、藤木月季,并配置多花灌木紫薇、碧桃、夹竹桃、茶 花等。形成多层次空间立体绿化,快速遮蔽构造物,以减少构造物的压迫感和粗糙感, 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并能增强桥梁的艺术美和路堑防护工程的置景效果。 3.4 互通立交区的绿化  互通立交区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其绿化必须满足行车功能的需要和视觉要求。南 京机场高速公路共设有4座互通式立交,绿化以植草为主,辅以少量植物造景来点缀,创 造一种自然、开阔的意境。花神庙互通是机场路的起点,全铺矮生天堂草,以大乔木法 桐、广玉兰、白玉兰自然组团布局,并能较快的形成绿化美化气氛,以棕榈沿匝道边沟 、垂柳或丝兰沿池塘栽植,起诱导置景作用。四号路互通全植常绿草坪矮生高羊茅,在 沿匝道外侧布置植物景点,给人以简洁之感。禄口互通、机场互通全铺半常绿草坪马尼 拉结缕草,水塘四周自然栽少量垂柳,塘内植荷花。由于四处互通绿化采用简洁明快的 布置手法,使互通空间更具有开阔的意境,大块面的绿色与庞大的立交在气魄上相协调 ,更能表现互通的线型美,突出行车标志,提供更佳的行车视距,使人一进入机场高速 公路就能感受其宏大的气势。同时,大块面绿化草坪能缓和阳光的辐射,减轻和消除驾 乘人员视觉的疲劳。 3.5 服务区、收费站的绿化(21世纪公路 http://www.21cn-highway.com/)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占地70亩,收费站占地20亩。服务区集加油、修理、餐饮 、住宿、娱乐、购物以及广告业为一体,并兼有机场路管理的综合区。其绿化设计主要 是通过空间划分和植物配置,以建筑物为主体,在传统的园林艺术基础上,结合现代园 林表现手法,并以亭或石的小品、灯光及植物造景点缀而成,达到观赏休闲、提高环境 质量的目的。绿化布置除沿主线一侧不植乔木外,其余三面采用乔灌结合、常绿落叶结 合的配置,森林式栽植,服务区四周以常绿树种香樟、桂花,落叶树种银杏为主,收费 站四周以广玉兰、桂花、紫薇为主,从整体上营造一种外围绿色大环境,形成浓郁的绿 化气氛。在服务区、收费站内全植高档常绿高羊茅草坪,其上少量自然点缀树型优美、 观赏价值高的乔灌花,并通过园林小品和灯光的有机结合,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现代气息 ,且具有缓和分隔作用,更能衬托出建设物的建筑美和艺术效果。 4 结束语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绿化是结合公路线型特征、公路特点和功能要求,绿化美化服从于 公路功能景观需要,在保持和发展南京园林绿化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植物多品种的选择 、合理布局、科学配置,从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出发,从植物品种生物学、生态学 特性入手,点、线、面结合,使公路主体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 面。  纵观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现代建筑和周围环境,田原风光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由于 有了沿线绿化,补充和改善高速公路沿线景观,使公路景观在保持全线统一建筑风格的 同时,不同路段上的景观也具有各自特色,山水田林路有机地融为一体。  南京机场路全线共栽植50余种植物品种,有乔灌花草,有常绿落叶及色叶树种,有 阔叶针叶树种,其中植乔木5.1万株,栽灌木12.2万株,种花18.6万丛,铺草坪102万m2 ,构成季相、色彩、多花期相稳定的生态系统,已产生较大的社会、生态效益。正如专 家对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绿化评议所说: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绿化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好 ,景观生态效益显著。  一条高速公路的外在特色和对环境的影响,在于沿线自然景观的合理利用、多变环 境绿化和景观再造。只有在景观环境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本地区植物资源,才能建设具 有本地区特色的高速公路,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这也是社会、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手段。
0
negative_file/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doc
最佳的七十五个网络分析和安全工具 2008-07-07 16:32:19 |在2000年的5、6月间,nmap-hackers邮件列表中发起了最佳安全工具的| |评选活动,活动取得了成功,最终由1200名Nmap用户评选出了50个最佳| |安全工具,评选结果发布在insecure.org网站,得到了网友们的普遍认| |可。时隔三年,nmap-hackers邮件列表中又发起了同样的评选活动,18| |54个用户参与了此次活动,每个用户最多可以选择8个最佳工具,并且 | |这次评选出的最佳安全工具由50个增加到了75个。 | |  | |因为是在nmap-hackers邮件列表中做出的评选,因此没有把nmap安全扫| |描器(http://www.insecure.org/nmap/)评选在内。这次评选出来的7| |5个最佳安全工具在网络安全领域都是一些很有代表性的软件,对于那 | |些在网络安全方面不知从何处开始的新手们来说,这对他们有相当的参| |考价值。 | | | |工具:Nessus(最好的开放源代码风险评估工具) | |网址:http://www.nessus.org/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 | |简介:Nessus是一款可以运行在Linux、BSD、Solaris以及其他一些系 | |统上的远程安全扫描软件。它是多线程、基于插入式的软件,拥有很好| |的GTK界面,能够完成超过1200项的远程安全检查,具有强大的报告输 | |出能力,可以产生HTML、XML、LaTeX和ASCII文本等格式的安全报告, | |并且会为每一个发现的安全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 |工具:Ethereal(网络协议检测工具) | |网址:http://www.ethereal.com/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Ethereal是一款免费的网络协议分析程序,支持Unix、Windows | |。借助这个程序,你既可以直接从网络上抓取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对| |由其他嗅探器抓取后保存在硬盘上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交互式地浏览| |抓取到的数据包,查看每一个数据包的摘要和详细信息。Ethereal有多| |种强大的特征,如支持几乎所有的协议、丰富的过滤语言、易于查看TC| |P会话经重构后的数据流等。 | |工具:Snort(免费的入侵检测系统) | |网址:http://www.snort.org/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Snort是一款轻量级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能够在IP网络上进行 | |实时的流量分析和数据包记录。它不仅能进行协议分析、内容检索、内| |容匹配,而且能用于侦测诸如缓冲溢出、隐秘端口扫描、CGI攻击、SMB| |探测、操作系统指纹识别等大量的攻击或非法探测。Snort使用灵活的 | |规则去描述哪些流量应该被收集或被忽略,并且提供一个模块化的探测| |引擎。 | |工具:Netcat(网络瑞士军刀) | |网址:http://www.atstake.com/research/tools/network_utilities/|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一个简单而有用的工具,透过使用TCP或UDP协议的网络连接去读| |写数据。它被设计成一个稳定的后门工具,能够直接由其它程序和脚本| |轻松驱动。同时,它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调试和探测工具,能够建| |立你需要的几乎所有类型的网络连接,还有几个很有意思的内置功能。| |工具:TCPDump/WinDump(用于网络监测和数据收集的优秀嗅探器) | |网址:http://www.tcpdump.org/,http://windump.polito.it/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Tcpdump是一款众人皆知和受人喜欢的基于命令行的网络数据包 | |分析和嗅探工具。它能把匹配规则的数据包的包头给显示出来。你能使| |用这个工具去查找网络问题或者去监视网络上的状况。WinDump是Tcpdu| |mp在Windows平台上的移植版。 | |工具:Hping2(类似ping的网络探测工具) | |网址:http://www.hping.org/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 | |简介:hping2能发送自定义的ICMP/UDP/TCP包到目标地址并且显示包的| |响应情况。它有一个方便的traceroute模式,并且支持IP分片。这个工| |具在traceroute、ping和探测防火墙后的主机时特别有用。 | |工具:DSniff(一流的网络审计和渗透测试工具) | |网址:http://naughty.monkey.org/~dugsong/dsniff/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DSniff是由Dug | |Song开发的一套包含多个工具的软件套件。其中,dsniff、filesnarf | |、mailsnarf、msgsnarf、rlsnarf和webspy可以用于监视网络上我们感| |兴趣的数据(如口令、e-mail、文件等),arpspoof、dnsspoof和maco| |f能很容易地载取到攻击者通常难以获取的网络信息(如二层交换数据 | |),sshmitm和webmitm则能用于实现重写SSH和HTTPS会话达到monkey-i| |n-the-middle攻击。在http://www.datanerds.net/~mike/dsniff.html| |可以找到Windows平台上的移植版。 | |工具:GFI LANguard(商业化的网络安全扫描软件) | |网址:http://www.gfi.com/lannetscan/ | |类别:商业 | |平台:Windows | |简介:LANguard扫描网络并且得出诸如每台机器的服务包等级、缺少的| |安全补丁、打开的共享、开放的端口、正在运行的服务和应用程序、注| |册表键值、弱口令、用户和组等扫描信息的报告。扫描结果输出为一个| |HTML格式的报告,报告能够自定义。 | |工具:Ettercap(为你的交换环境提供更多的安全) | |网址:http://ettercap.sourceforge.net/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Ettercap是一款以太网环境下的网络监视、拦载和记录工具,支| |持多种主动或被动的协议分析(甚至跟加密相关的SSH、HTTPS等),有| |数据插入、过滤、保持连接同步等多种功能,也有一个能支持多种嗅探| |模式的、强大而完整的嗅探套件,支持插件,能够检查网络环境是否是| |交换局域网,并且能使用主动或被动的操作系统指纹识别技术让你了解| |当前局域网的情况。 | |工具:Whisker/Libwhisker(CGI缺陷扫描软件和库) | |网址:http://www.wiretrip.net/rfp/p/doc.asp/d21.htm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Whisker是一款非常好的HTTP服务器缺陷扫描软件,能扫描出大 | |量的已知安全漏洞,特别是些危险的CGI漏洞。Libwhisker是一个用per| |l编写的由Whiskerr使用的程序库,通过它你可以创建自己HTTP扫描器 | |。 | |工具:John the Ripper(格外强大、灵活、快速的多平台哈希口令破 | |解器) | |网址:http://www.openwall.com/john/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John the Ripper是一个快速的口令破解器,支持多种操作系统 | |,如Unix、DOS、Win32、BeOS和OpenVMS等。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用于 | |检查Unix系统的弱口令,支持几乎所有Unix平台上经crypt函数加密后 | |的口令哈希类型,也支持Kerberos AFS和Windows NT/2000/XP LM哈希 | |等。 | |工具:OpenSSH/SSH(访问远程计算机的一种安全方法) | |网址:http://www.openssh.com/,http://www.ssh.com/commerce/ind| |ex.html | |类别:开放源码/商业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SSH(Secure Shell)是一款用来登录远程服务器并在远程服务 | |器上执行命令的程序,在缺少安全防护的网络上它能给两台互不信任的| |主机间提供安全可靠的加密通讯。X11连接和其他任意的TCP/IP端口连 | |接都可以通过SSH进行数据封装转发到一个安全的通道里。SSH开发的本| |意是用于代替rlogin、rsh和rcp这些不安全的程序,以及为rdist和rsy| |nc提供安全通道。需要注意的是,OpenSSH是SSH的替代软件,SSH对于 | |某些用途是要收费的,但OpenSSH总是免费。 | |工具:Sam Spade(Windows平台上的免费网络查询工具) | |网址:http://www.samspade.org/ssw/ | |类别:免费软件 | |平台:Windows | |简介:SamSpade提供了一个友好的GUI界面,能方便地完成多种网络查 | |询任务,它开发的本意是用于追查垃圾邮件制造者,但也能用于其它大| |量的网络探测、网络管理和与安全有关的任务,包括ping、nslookup、| |whois、dig、traceroute、finger、raw HTTP web browser、DNS zone| |transfer、SMTP relay check、website | |search等工具,在它的网站还有大多数查询工具的一个在线版本(http| |://www.samspade.org/t/)。 | |工具:ISS Internet Scanner(应用层风险评估工具) | |网址:http://www.iss.net/products_services/enterprise_protecti| |on | |/vulnerability_assessment/scanner_internet.php | |类别:商业 | |平台:Windows | |简介:互联网扫描器(Internet | |Scanner)始于1992年一个小小的开放源代码扫描器,它是相当不错的 | |,但价格昂贵,使用开源软件Nessus来代替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工具:Tripwire(功能强大的数据完整性检查工具) | |网址:http://www.tripwire.com/ | |类别:商业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Tripwire是一款文件和目录完整性检查工具,它能帮助系统管理| |员和用户监视一些重要文件和目录发生的任何变化。通过制定一些基本| |的系统策略,在文件遭到破坏或篡改时由Tripwire通知系统管理员,从| |而能及时地做出处理。Tripwire的商业版本非常昂贵,在Tripwire.Org| |网站有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Linux版本,UNIX用户也可能需要考虑A| |IDE(http://www.cs.tut.fi/~rammer/aide.html),它是Tripwire的 | |免费替代品。 | |工具:Nikto(一款非常全面的web扫描器) | |网址:http://www.cirt.net/code/nikto.shtml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Nikto是一款能对web服务器多种安全项目进行测试的扫描软件,| |能在200多种服务器上扫描出2000多种有潜在危险的文件、CGI及其他问| |题。它也使用LibWhiske库,但通常比Whisker更新的更为频繁。 | |工具:Kismet(强大的无线嗅探器) | |网址:http://www.kismetwireless.net/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Kismet是一款802.11b网络嗅探和分析程序,功能有:支持大多 | |数无线网卡,能通过UDP、ARP、DHCP数据包自动实现网络IP阻塞检测,| |能通过Cisco | |Discovery协议列出Cisco设备,弱加密数据包记录,和Ethereal、tcpd| |ump兼容的数据包dump文件,绘制探测到的网络图和估计网络范围。 | |工具:SuperScan(Windows平台上的TCP端口扫描器) | |网址:http://www.foundstone.com/index.htm?subnav=resources/ | |navigation.htm&subcontent=/resources/proddesc/superscan.htm | |类别:免费 | |平台:Windows | |简介:SuperScan是一款具有TCP | |connect端口扫描、Ping和域名解析等功能的工具,能较容易地做到对 | |指定范围内的IP地址进行ping和端口扫描。源代码不公开。 | |工具:L0phtCrack 4(Windows口令审计和恢复程序) | |网址:http://www.atstake.com/research/lc/ | |类别:商业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L0phtCrack试图根据从独立的Windows NT/2000工作站、网络服 | |务器、主域控制器或Active | |Directory上正当获取或者从线路上嗅探到的加密哈希值里破解出Windo| |ws口令,含有词典攻击、组合攻击、强行攻击等多种口令猜解方法。 | |工具:Retina(eEye公司的风险评估扫描工具) | |网址:http://www.eeye.com/html/Products/Retina/index.html | |类别:商业 | |平台:Windows | |简介:像上面提到的Nessus和ISS Internet | |Scanner一样,Retina的功能也是用于扫描网络内所有的主机并且报告 | |发现的每一个缺陷。 | |工具:Netfilter(当前Linux内核采用的包过滤防火墙) | |网址:http://www.netfilter.org/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 | |简介:Netfilter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包过滤防火墙,在标准的Linux内核| |内得到实现,iptables是防火墙配置工具。它现在支持有状态或无状态| |检测的包过滤,支持所有种类的NAT和包分片。相应的,对于非Linux平| |台上的防火墙,OpenBSD平台上有pf,UNIX平台上有ipfilter,Windows| |平台上有Zone Alarm个人防火墙。 | |工具:traceroute/ping/telnet/whois(基本命令) | |网址: | |类别:免费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当我们使用大量的高水平的工具来辅助安全审计工作时,别忘了| |这几个最基本的工具。我们每个人都应非常熟悉这几个工具的用法,几| |乎所有的操作系统上都附带有这几个工具,不过Windows平台上没有who| |is工具,并且traceroute改名为tracert。 | |工具:Fport(增强的netstat) | |网址:http://www.foundstone.com/index.htm?subnav=resources/ | |navigation.htm&subcontent=/resources/proddesc/fport.htm | |类别:免费 | |平台:Windows | |简介:Fport能显示主机上当前所有打开的TCP/IP、UDP端口和端口所属| |的进程,因此通过使用它能即刻发现未知的开放端口和该端口所属的应| |用程序,是一款查找木马的好工具。不过,Fport仅支持Windows系统,| |在许多UNIX系统上有一个netstat命令实现类似功能,Linux系统上用\"| |netstat -pan\"命令。源代码不公开。 | |工具:SAINT(安全管理员的综合网络工具) | |网址:http://www.saintcorporation.com/saint/ | |类别:商业 | |平台:Linux/BSD/Unix | |简介:Saint是一款商业化的风险评估工具,但与那些仅支持Windows平| |台的工具不同,SAINT运行在UNIX类平台上,过去它是免费并且开放源 | |代码的,但现在是一个商业化的产品。 | |工具:Network Stumbler(免费的Windows平台802.11嗅探器) | |网址:http://www.stumbler.net/ | |类别:免费 | |平台:Windows | |简介:Netstumbler是最有名的寻找无线接入点的工具,另一个支持PDA| |的WinCE平台版本叫Ministumbler。这个工具现在是免费的,仅仅支持W| |indows系统,并且源代码不公开,而且该软件的开发者还保留在适当的| |情况下对授权协议的修改权。UNIX系统上的用户可以使用Kismet来代替| |。 | |工具:SARA(安全管理员的辅助工具) | |网址:http://www-arc.com/sara/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 | |简介:SARA是一款基于SATAN安全扫描工具开发而来的风险评估工具, | |每月更新两次。 | |工具:N-Stealth(web服务器扫描工具) | |网址:http://www.nstalker.com/nstealth/ | |类别:商业 | |平台:Windows | |简介:N-Stealth是一款商业化的Web服务器安全扫描软件,通常它比wh| |isker、nikto等免费的web扫描器升级的更为频繁。N-Stealth开发商宣| |称的\"超过20,000条的缺陷和exploit数据\"和\"每天新增大量的缺陷 | |检查\"是非常可疑的。我们也要注意到,在nessus、ISS、Retina、SAI| |NT和SARA等所有常见的风险评估工具里已含有web扫描组件,不过它们 | |可能没有N-Stealth这样灵活易用和更新频繁。n-stealth不公开源代码| |。 | |工具:AirSnort(802.11 WEP密码破解工具) | |网址:http://airsnort.shmoo.com/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AirSnort是一款无线局域网密钥恢复工具,由Shmoo小组开发。 | |它监视无线网络中的传输数据,当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包时就能计算出| |密钥。 | |工具:NBTScan(从Windows网络上收集NetBIOS信息) | |网址:http://www.inetcat.org/software/nbtscan.html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NBTscan是一个用于扫描网络上NetBIOS名字信息的程序。这个程| |序对给出范围内的每一个地址发送NetBIOS状态查询,并且以易读的表 | |格列出接收到的信息,对于每个响应的主机,它列出它的IP地址、NetB| |IOS计算机名、登录用户名和MAC地址。 | |工具:GnuPG/PGP(保护你的文件和通信数据的先进加密程序) | |网址:http://www.gnupg.org/,http://www.pgp.com/ | |类别:开放源码/商业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PGP是由Phil Zimmerman开发的著名加密程序,它使用公钥加密 | |算法和常规的加密技术相结合,能将加密后的文件安全地从一地传递到| |另一地,从而保护用户的数据免于窃听或其他的安全风险。GnuPG是遵 | |照PGP标准开发的开源程序,不同的是,GnuPG是永远免费的,而PGP对 | |于某些用途要收费。 | |工具:Firewalk(高级的traceroute) | |网址:http://www.packetfactory.net/projects/firewalk/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 | |简介:Firewalk使用类似traceroute的技术来分析IP包的响应,从而测| |定网关的访问控制列表和绘制网络图。2002年10月,这个一流的工具在| |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开发。需要注意到的是,Firewalk里面的大多| |数功能也能由Hping2的traceroute选项来实现。 | |工具:Cain & Abel(穷人的L0phtcrack) | |网址:http://www.oxid.it/cain.html | |类别:免费 | |平台:Windows | |简介:Cain & | |Abel是一个针对Microsoft操作系统的免费口令恢复工具。它通过如下 | |多种方式轻松地实现口令恢复:网络嗅探、破解加密口令(使用字典或| |强行攻击)、解码被打乱的口令、显示口令框、显示缓存口令和分析路| |由协议等。源代码不公开。 | |工具:XProbe2(主动操作系统指纹识别工具) | |网址:http://www.sys-security.com/html/projects/X.html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 | |简介:XProbe是一款测定远程主机操作系统类型的工具。它依靠与一个| |签名数据库的模糊匹配以及合理的推测来确定远程操作系统的类型,利| |用ICMP协议进行操作系统指纹识别是它的独到之处。 | |工具:SolarWinds Toolsets(大量的网络发现、监视、攻击工具) | |网址:http://www.solarwinds.net/ | |类别:商业 | |平台:Windows | |简介:SolarWinds包含大量适合系统管理员做特殊用途的工具,与安全| |相关的工具包括许多的网络发现扫描器(network discovery scanner | |)和一个SNMP强力破解器。 | |工具:NGrep(方便的包匹配和显示工具) | |网址:http://www.packetfactory.net/projects/ngrep/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NGrep在网络层实现了GNU grep的大多数功能,基于pcap,可以 | |使你通过指定扩展的正则表达式或十六进制表达式去匹配网络上的数据| |流量。它当前能够识别流经以太网、PPP、SLIP、FDDI、令牌网和回环 | |设备上的TCP、UDP和ICMP数据包,并且和其他常见的嗅探工具(如tcpd| |ump和snoop)一样,理解bpf过滤机制。 | |工具:Perl/Python(脚本语言) | |网址:http://www.perl.org,http://www.python.org/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当我们使用那些已经开发好的安全工具来处理任务时,别忘了能| |自己写出(或修改)安全程序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利用Perl和Py| |thon能非常容易地写出用于系统测试、exploit和修补的脚本程序,使 | |用包含Net::RawIP和协议实现等模块的CPAN(Comprehensive Perl | |Archive Network:http://www.cpan.org/)或类似的档案能帮助我们 | |比较容易地进行相关的开发。 | |工具:THC-Amap(应用程序指纹识别扫描器) | |网址:http://www.thc.org/releases.php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 | |简介:由THC开发的Amap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扫描器,它通过探测端口响 | |应的应用程序指纹数据来识别应用程序和服务,远甚于通过缺省端口号| |来判断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方法。 | |工具:OpenSSL(最为重要的SSL/TLS加密库) | |网址:http://www.openssl.org/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OpenSSL项目是共同努力开发出来的一个健全的、商业级的、全 | |开放的和开放源代码的工具包,用于实现安全套接层协议(SSL v2/v3) | |和传输层安全协议(TLS | |v1)以及形成一个功效完整的通用加密库。该项目由全世界范围内志愿 | |者组成的团体一起管理,他们使用Internet去交流、设计和开发这个Op| |enSSL工具和相关的文档。 | |工具:NTop(网络使用状况监测软件) | |网址:http://www.ntop.org/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Ntop是一款显示网络使用状况的流量监测软件,类似于UNIX平台| |上监视系统进程的top命令。在交互模式下,ntop会将网络的使用状况 | |显示在用户的终端上;在Web模式下,ntop会做为一个web服务器,创建| |包含网络状况的HTML网页返回给用户。 | |工具:Nemesis(命令行式的UNIX网络信息包插入套件) | |网址:http://www.packetfactory.net/projects/nemesis/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 | |简介:Nemesis项目是为了开发一个UNIX/Linux系统上基于命令行的、 | |方便人们使用的IP栈,它可以自定义数据包、插入数据包、进行协议攻| |击等,是一个很好的测试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路由器和其他网络设| |备的工具。如果你对Nemesis感兴趣,那么你也可能需要看看hping2, | |这两者补相互之不足。 | |工具:LSOF(列出打开的文件) | |网址:ftp://vic.cc.purdue.edu/pub/tools/unix/lsof/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 | |简介:LSOF是针对Unix的诊断和分析工具,它能显示出由系统里正在运| |行的进程所打开的文件,也能显示出每一个进程的通讯socket。 | |工具:Hunt(Linux平台上高级的包嗅探和会话劫持工具) | |网址:http://lin.fsid.cvut.cz/~kra/index.html#HUNT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 | |简介:Hunt能监视、劫持、重设网络上的TCP连接,在以太网上使用才 | |有作用,并且含有监视交换连接的主动机制,以及包括可选的ARP转播 | |和劫持成功后的连接同步等高级特征。 | |工具:Honeyd(你个人的honeynet,http://www.honeynet.org/) | |网址:http://www.citi.umich.edu/u/provos/honeyd/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Honeyd是一个能在网络上创建虚拟主机的小小后台程序,虚拟主| |机能被配置成运行任意的服务,并且洽当的服务TCP特性以致他们看起 | |来就像是运行在某个特定版本的操作系统上。Honeyd能在一个模拟的局| |域网环境里让一台主机配有多个地址,并且可以对虚似主机进行ping、| |traceroute。虚拟主机上任何类型的服务都可以依照一个简单的配置文| |件进行模拟。Honeyd也可以对一台主机做代理服务,而不是模拟它。 | |工具:Achilles(可以修改http会话包的代理程序) | |网址:http://packetstormsecurity.nl/filedesc/achilles-0-27.zip| |.html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Windows | |简介:Achilles是一个设计用来测试web应用程序安全性的工具。它是 | |一个代理服务器,在一个HTTP会话中扮演着\"中间人\"(man-in-the-m| |iddle)的角色。一个典型的HTTP代理服务器将在客户浏览器和web服务| |器间转发数据包,但Achilles却载取发向任一方的HTTP会话数据,并且| |在转发数据前可以让用户修改这些数据。 | |工具:Brutus(网络认证的强行破解工具) | |网址:http://www.hoobie.net/brutus/ | |类别:免费 | |平台:Windows | |简介:Brutus是一款对远程服务器的网络服务进行口令猜解的工具,支| |持字典攻击和组合攻击,支持的网络应用包括HTTP、POP3、FTP、SMB、| |TELNET、IMAP、NTP等。源代码不公开。UNIX系统上的THC-Hydra有类似| |的功能。 | |工具:Stunnel(一个多种用途的SSL加密外壳) | |网址:http://www.stunnel.org/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Stunnel程序被设计用来做为本地客户端和远程服务器间的SSL加| |密外壳。它能在POP2、POP3、IMAP等使用inetd后台进程的服务器上增 | |加SSL功能,并且不会影响到程序源代码。它使用OpenSSL或SSLeay库建| |立SSL会话连接。 | |工具:Paketto Keiretsu(极端的TCP/IP) | |网址:http://www.doxpara.com/paketto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 | |简介:Paketto | |Keiretsu是一组使用新式的不常见的策略去操作TCP/IP网络的工具集合| |,开发的最初本意是为了在现有TCP/IP架构里去实现一些功能,但现在| |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本意。包含的工具有:Scanrand,一个罕见的快| |速的网络服务和拓朴发现系统;Minewt,一个NAT/MAT路由器;linkcat| |,把以太网链路做为标准的输入输出;Paratrace,不产生新的连接就 | |能追踪网络路径;Phentropy,使用OpenQVIS在三维拓朴空间里能绘制 | |出任意总量的数据源图形。 | |  | |工具:Fragroute(破坏入侵检测系统最强大的工具) | |网址:http://www.monkey.org/~dugsong/fragroute/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Fragroute能够截取、修改和重写向外发送的报文,实现了大部 | |分的IDS攻击功能。Fragroute起重要作用的是一个简单的规则设置语言| |,以它去实现延迟、复制、丢弃、碎片、重叠、打印、重排、分割、源| |路由或其他一些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包的攻击。这个工具开发的本意是| |去测试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基本的TCP/IP栈的行为。像Dsniff、Li| |bdnet一样,这个优秀的工具也是由Dug Song开发的。 | |工具:SPIKE Proxy | |网址:http://www.immunitysec.com/spikeproxy.html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Windows | |简介:Spike | |Proxy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HTTP代理程序,用于发现web站点的安全缺陷| |。它是Spike应用程序测试套件(http://www.immunitysec.com/spike.| |html)的一部份,支持SQL插入检测、web站点检测、登录表单暴力破解| |、溢出检测和字典穷举攻击检测等。 | |工具:THC-Hydra(网络认证的破解工具) | |网址:http://www.thc.org/releases.php | |类别:开放源码 | |平台:Linux/BSD/Unix | |简介:这个工具能对需要网络登录的系统进行快速的字典攻击,包括FT| |P、POP3、IMAP、Netbios、Telnet、HTTP Auth、LDAP | |NNTP、VNC、ICQ、Socks5、PCNFS等,支持SSL,并且现在是Nessus风险| |评估工具的一部份。 | | | |其他的25个最佳安全工具: | |OpenBSD,http://www.openbsd.org/: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 | |TCP Wrappers,ftp://ftp.porcupine.org/pub/security/index.html | |:一流的IP访问控制和日志的实现机制。 | |pwdump3,http://www.polivec.com/pwdump3.html:获取本地或远程Wi| |ndows主机的口令哈希,而不管是否安装了syskey。 | |LibNet,http://www.packetfactory.net/libnet/: | |允许程序员去构造和插入网络数据包的高水平开发函数库. | |IpTraf,http://cebu.mozcom.com/riker/iptraf/: IP网络监控软件。| |Fping,http://www.fping.com/:一次可以ping多个IP地址的扫描程序| |。 | |Bastille,http://www.bastille-linux.org/:增强系统安全性的脚本| |程序,支持Linux, Mac OS X和HP-UX操作系统。 | |Winfingerprint,http://winfingerprint.sourceforge.net/: | |一款基于Win32的高级远程系统扫描器。 | |TCPTraceroute,http://michael.toren.net/code/tcptraceroute/:使| |用TCP SYN包实现traceroute的工具。 | |Shadow Security | |Scanner,http://www.safety-lab.com/en2/products/1.htm:一款商 | |业化的风险评估工具。 | |pf,http://www.benzedrine.cx/pf.html:OpenBSD系统内很有特色的 | |包过滤防火墙。 | |LIDS,http://www.lids.org/:Linux内核上的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 | |统。 | |hfnetchk,http://www.microsoft.com/technet/treeview/default.as| |p? | |url=/technet/security/tools/tools/hfnetchk.asp:微软发布的用于| |检查网络上Windows主机补丁安装情况的工具。 | |etherape,http://etherape.sourceforge.net/:继流量监测软件ethe| |rman之后又一个支持unix的图形化网络状况监测软件。 | |dig,http://www.isc.org/products/BIND/:Bind附带的DNS查询工具 | |。 | |Crack/Cracklib,http://www.users.dircon.co.uk/~crypto/:一流的| |本地口令破解器。 | |cheops/cheops-ng,http://www.marko.net/cheops/,http://cheops-| |ng.sourceforge.net/:绘制本地或远程网络的网络图,并且也能识别 | |主机的操作系统类型。 | |zone alarm,http://www.zonelabs.com/:Windows平台上的个人防火 | |墙软件。 | |Visual | |Route,http://www.visualware.com/visualroute/index.html:获取t| |raceroute/whois数据,并且绘制出数据包经过的网络路线在世界地图 | |上的位置。 | |The Coroner's Toolkit | |(TCT),http://www.fish.com/tct/:运行于Unix系统上的文件系统检 | |查及紧急修复工具集。 | |tcpreplay,http://tcpreplay.sourceforge.net/:能把tcpdump或sno| |op保存下来的流量监测文件在任意点进行回放的工具。 | |snoop,http://www.spitzner.net/snoop.html:Solaris系统附带的网| |络嗅探工具。 | |putty,http://www.chiark.greenend.org.uk/~sgtatham/putty/:Win| |dows平台上优秀的SSH客户端。 | |pstools,http://www.sysinternals.com/ntw2k/freeware/pstools.sh| |tml:一套用于管理Windows系统的免费命令行工具。 | |arpwatch,http://www-nrg.ee.lbl.gov/:主要用来检测mac地址和ip | |地址对应关系的工具 | |本文出自 51CTO.COM技术博客 |
0
negative_file/最佳的七十五个网络分析和安全工具.doc
第十章 大气环流 气候(Climate)――某一地区长时间大气变化过程的平均统计特征,既包括大气变化的 平均状态,又包括极值状态。 大气环流(General Circulation)――指全球范围的大尺度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况也包括瞬时状况, 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状态和基本特征,是各种不同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 背景条件;它不仅决定各地的天气类型,同时还决定各地气候的形成和特点。太阳辐射 、地球自转、海陆分布和地形差异等是大气环流形成和维持的因子 第一节 行星风带和气压带 一、单圈环流模式 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大气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条件,是大气环流 的原动力。 这个环流圈是在地面受热不均匀的条件下产生的,又称为热力环流圈。 二、三圈环流模式 把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再考虑进去. 在低纬地区形成了一个闭合经圈环流,称为赤道环流或哈德莱环流(又叫低纬环 流或I环流,是正环流)。 在极地和纬度约60(之间构成了第二个闭合经圈环流,称为极地环流(又叫高纬 环流或II环流,也是正环流)。 极锋区上升气流中流向低纬的那部分与赤道环流圈高层来自赤道的更暖湿空气在 副热带相遇,从而在极地环流和赤道环流之间,构成了第三个闭合环流,称为中间环 流(又称中纬环流或III环流,是反环流)。 三、行星风带和气压带 1、信风带(Trade-Wind Zone)及天气特征 自副热带高压带向赤道流动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在北半球形成东北 信风,在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 信风带控制地区,风向、风力几乎常年稳定,风力一般为3~4级,最大不超过5 级,天气一般比较干燥晴朗,能见度良好。 2、盛行西风带(Prevailing Westerlies) 副热带高压带的辐散气流流向副极地低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变成偏西风 ,与高空的偏西风相连接,使中纬度地区西风盛行,故称为盛行西风带。 在北半球,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差异等因素影响,西风带内多锋面和气旋活动, 风向、风力多变,经常有大风、云雨天气,冬季大洋西北部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在南半球,因海洋广大,西风带内风向稳定,风力强,故又称咆哮西风带(Roa ring Westerlies)。 3、极地东风带 自极地高压向副极地低压带辐散的气流,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变成偏东风,称为 极地东风带(Polar Easterlies)。 4、赤道无风带和副热带无风带 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产生上升气流,故这里 风力微弱,称为赤道无风带(Doldrums ( Equatorial Calms),或赤道辐合带(又叫赤道槽)。在赤道无风带中,气温高,湿度大,对流旺 盛,天空多对流云,夜间常有阵雨或雷雨,降雨时能见度不好, 在纬度30(~35(副热带高压东西向脊线两侧,微风和静风频率高,气流下沉增温 ,天气晴朗、温暖,称为副热带无风带(Subtropical Calms),在国外又称为“马纬度”(Horselatitudes)。 第二节 实际大气平均水平环流的基本特征 一、北半球对流层中部平均水平环流的特征 冬季,500hpa(平均高度5500m)平均气压场的分布情况: 北极为极地低压(地理学上把66.5(N以北和66.5(S以南地区称为极地),又称极 涡,极涡断裂为两个闭合中心,一个在格陵兰西侧与加拿大之间,另一个在亚洲的东 北端。 在中高纬度,是以极地为中心的环绕纬圈的西风带,西风带上有尺度很大的槽和 脊。西风气流强,位置偏南,其上有三个明显的平均大槽,它们分别是位于亚洲东岸 140(E附近的东亚大槽、北美东岸70(~80(W附近的北美大槽和欧洲东部强度较弱的欧 洲浅槽;在三槽之间存在三个脊,分别位于阿拉斯加、西欧沿岸和青藏高原的北部, 脊的强度比槽弱得多。 在低纬度,平均槽、脊的数目和位置与中高纬度不完全相同。除北美和东亚大槽 向南伸到较低纬度外,在地中海、孟加拉湾和东太平洋加利福尼亚半岛都有比较明显 的槽;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强度很弱,高压中心退居大洋东部、位于 20(N以南。 夏季,500hpa平均气压场的分布情况: 高纬极涡主要有一个中心,偏于西半球,强度比冬季明显减弱。 西风气流弱,位置明显北移,其上平均槽有四个,东亚大槽东移到勘察加半岛附 近(170(E),北美大槽略向东移,欧洲西岸和青藏高原北部贝加尔湖地区各出现一个 浅槽,原欧洲浅槽消失,槽的强度大大减弱,脊就更不明显。 副热带高压大大加强,在低纬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北非大陆均有闭合高压中心 ,中心位置移到20(N以北。 二、海平面平均水平环流的特征 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年气压区)――全年始终都存在的大气活动中心,包括: 北大西洋――冰岛低压(Iceland Low)、亚速尔高压(Azores High) 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Aleutian Low)、夏威夷高压(Hawaii High) 赤道低压带 南半球――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海上副高、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南极高 压。 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季节性气压区)――随季节发生根本变化的大气活动中心: 冬季,北半球(1月),西伯利亚冷高、北美冷高 南半球(7月)澳大利亚冷高、南美冷高和非洲冷高 夏季,北半球(7月),印度低压、北美低压 南半球(1月),澳大利亚低压、南美低压和非洲低压。 海上副高冬弱夏强;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冬强夏弱。 第三节 季风环流 一、季风(Monsoon)的定义、成因和分布 1、定义 ――大范围风向随季节而有规律转变的盛行风 2、成因 1)海陆季风 ――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风向随季节明显改变的风系 冬季风――陆上高压发展,海洋上低压发展,水平气压梯度由大陆指向海洋,形成了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 夏季风――陆上低压发展,海洋上高压发展,水平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大陆,形成了 从海洋吹向大陆的夏季风。 全球海陆季风最强的区域多在热带和副热带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的地区,以东亚季 风最著名。 2)行星季风 ――行星风带随季节有南北移动的规律,由此引起风向的季节性改变而形成的季风 地表行星风带在北半球夏季时向北移动,南半球夏季时向南移动,这样,冬季西风 带的南缘地带,夏季就可能变成东风带,冬夏盛行风向就发生约180(的变化。 行星季风在赤道和热带地区最明显,常被称为赤道季风或热带季风,以南亚季风最 著名。 3、分布 主要分布在南亚、东亚、东南亚和赤道非洲,此外,在澳洲也有一些季风。 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东亚季风 1)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2)冬季风――偏北风,风力较强,风向稳定,寒潮南下时,最大风力可达8~9级以上。 渤海、黄海、东海北部和日本海附近海面多西北风和北风 东海南部和南海多为东北风,东北信风也因而加强 冬季风盛行时,我国东部、朝鲜和日本等地具有低温、干燥和少雨的气候特征。 3)夏季风――偏南风,强度比冬季风弱,海上风力一般在3~4级左右 我国东部和日本及附近洋面(约50(N以南)吹东南或南风, 华南沿海、南海和菲律宾附近洋面上多为西南风 夏季风盛行时,为高温、潮湿、多雨和多雾的气候特征。 4)冬季风爆发快,夏季风来得慢。 2、南亚季风 南亚季风以印度半岛和北印度洋表现最突出,又称印度季风。 1)成因――主要是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引起的,海陆热力差异和青藏高原大地形也有 相当大的影响。 2)冬季风――东北风,风力一般为3~4级左右(11月~4月)。 冬季风盛行时,天空晴朗,能见度好,是北印度洋航海的“黄金季节”。 3)夏季风――西南风,风力常达8~9级以上(5月~10月)。 夏季风盛行时,有暴雨,能见度低,北印度洋成为世界海洋上著名的狂风恶浪海域 之一。 4)冬季风爆发慢,夏季风爆发快。 在春、秋季季风转换季节,上述季风区风向不稳定。 第四节 海陆风和山谷风 一、海陆风 1、定义 ――在海岸附近,近地面层,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Sea Breeze), 夜间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Land Breeze), 这样在小范围内构成了具有明显日变化的风系,称为海陆风。 一般情况下,海风比陆风强,海风的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也比陆风大。 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一种小范围的热力环流。 白天,在低层形成由海洋指向陆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分量,于是出现海风(海风环流 ) 夜间,在低层形成由陆地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分量,于是出现陆风(陆风环流 )3、地理分布――在低纬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海陆风; 在中纬地区,主要出现在夏季,冬季很弱; 在高纬地区,只有夏季晴朗的日子里才能见到微弱的海陆风。 在我国沿海,不少港口都能观测到明显的海陆风。 4)对沿海天气的影响 海风从海上带来大量水汽,使陆地上空气湿度增大,有时会形成雾和低云,甚至产 生降水。海风还可以使沿岸陆地气温降低,所以沿海地区夏季不十分炎热。 二、山谷风 1、定义――在山区,白天自谷底沿山坡向上吹向山顶的风称为谷风(Valley Breeze); 夜间自山顶沿山坡吹向谷底的风称为山风(Mountain Breeze)。 2、成因――由于山坡上的气温与同高度谷地上空气温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局地热力环流。 三、受山谷风和海陆风同时影响的港口 秦皇岛和连云港:白天――向岸风(海风+谷风) 夜间――离岸风(陆风+山风)
0
negative_file/【公众号:zsxx_xxyg】第十章.doc
内部资料 数学建模编程培训 数学建模教练组编写 2008年7月 目 录 1 Matlab软件 1 1.1 基本介绍 1 1.1.1 软件简介 1 1.1.2 工作环境介绍 1 1.1.3 数据结构 3 1.1.4 Matlab语言的特点 3 1.1.5 Matlab中的常量与特殊变量 3 1.1.6 特殊符号 3 1.1.7 Matlab常用函数 4 1.2 矩阵函数 7 1.2.1 构造矩阵 7 1.2.2 矩阵变换操作 9 1.2.3 设置输出格式 10 1.3 程序设计入门 10 1.3.1 变量 10 1.3.2 基本语句 11 1.3.3 分支判断语句 11 1.3.4 循环语句 13 1.3.5 Matlab程序M文件 13 1.3.6 函数与子函数 14 1.3.7 建立内部函数 17 1.4 字符串函数 17 1.4.1 函数简介 17 1.4.2 例子 18 1.4.3 文件处理函数 19 1.4.4 读取格式化文件例子 20 1.5 二维作图 21 1.5.1 基本图形 21 1.6 Matlab编程练习题 23 1.6.1 练习1 23 1.6.2 练习2 24 1.7 编程中经常发现的问题 24 2 Mathematica快速入门 26 2.1 Mathematica简介 26 2.1.1 命令输入与运行 26 2.1.2 数、表达式和变量 28 2.1.3 常用的内部函数 30 2.1.4 自定义函数 33 2.1.5 常用菜单 35 2.2 基本绘图命令、数组与数据拟合 38 2.2.1 基本绘图命令 38 2.2.2 数组运算 42 2.2.3 数据拟合 44 2.3 极限、微积分与极值命令 45 2.3.1 极限 45 2.3.2 微积分 45 2.3.3 极值 47 2.3.4 LinearProgramming 47 2.3.5 ConstrainedMin 48 2.3.6 ConstrainedMax 48 2.4 方程与方程组求解 48 2.4.1 定义方程 48 2.4.2 一般方程(组)求解 49 2.4.3 微分方程(组)求解 50 2.4.4 不等式(组)求解 51 2.5 程序设计简介 51 2.5.1 Mathematica程序设计基本命令 51 2.5.2 Mathematica动画制作简介 53 3 递归程序设计 55 3.1 计算阶乘 55 3.2 组合数学中的Pascal公式 55 3.3 汉诺塔问题 56 3.3.1 “Hanoi塔”问题 56 3.3.2 问题求解 56 3.3.3 实现程序 56 3.4 案例:商人安全过河问题 57 3.4.1 问题分析 57 3.4.2 模型建立 58 3.4.3 模型求解 58 3.4.4 进一步的思考题 58 3.4.5 程序运行结果 59 3.4.6 递归算法求解程序 59 4 优化模型及其求解 66 4.1 案例:背包问题 66 4.1.1 问题分析 66 4.1.2 变量与符号说明 66 4.1.3 模型建立 66 4.1.4 模型求解及结果 67 4.1.5 贪婪法 68 4.1.6 贪婪法求解程序 68 4.1.7 贪婪法求解结果 69 4.1.8 穷举法求解程序 69 4.1.9 穷举法程序运行结果 71 4.2 案例:高速公路问题 71 4.2.1 问题分析 72 4.2.2 变量说明 72 4.2.3 模型假设 72 4.2.4 模型建立 72 4.2.5 模型求解 73 4.2.6 模型结果及分析 73 4.2.7 求解模型的主程序文件 73 4.3 随机跳跃法 74 4.3.1 随机跳跃法简介 74 4.3.2 求解高速公路问题的随机跳跃法程序 75 4.3.3 程序运行结果 76 4.4 网格法 76 4.4.1 网格法简介 76 4.4.2 求解高速公路问题的网格法程序 77 4.4.3 程序运行结果 78 4.5 实验: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问题 78 5 系统模拟 80 5.1 概述 80 5.1.1 模拟技术 80 5.1.2 模拟时间 80 5.1.3 模拟语言 81 5.1.4 随机数的模拟 81 5.1.5 随机数的产生 81 5.1.6 模拟均匀分布随机变量的函数 82 5.1.7 模拟指数分布随机变量的函数 83 5.1.8 模拟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函数 83 5.2 蒙特卡罗模拟法 83 5.2.1 模拟寻求近似圆周率 83 5.2.2 用蒙特卡罗法估算定积分 84 5.2.3 用蒙特卡罗法估计体积 86 5.3 案例:渡口模型 87 5.3.1 问题描述 87 5.3.2 问题分析 87 5.3.3 模型建立 87 5.3.4 模拟程序设计 88 5.3.5 模型求解结果及分析 88 5.3.6 模拟程序 88 5.3.7 思考题 90 5.4 案例:核反应堆屏蔽层设计问题 90 5.4.1 问题描述与分析 90 5.4.2 模型假设: 91 5.4.3 中子运动的数学描述 91 5.4.4 模拟过程 91 5.4.5 模拟结果 92 5.4.6 模拟程序 92 5.4.7 思考题 94 5.5 案例:理发店系统研究 94 5.5.1 问题分析 94 5.5.2 模型假设: 94 5.5.3 变量说明: 95 5.5.4 模型建立 95 5.5.5 系统模拟: 95 5.5.6 系统模拟算法设计 96 5.5.7 系统模拟程序 96 5.6 实验题目 100 5.6.1 实验:赶上火车的概率 100 5.6.2 实验:小狗追人的故事 101 5.6.3 实验:一个修理厂的模拟 104 5.6.4 实验:超市收费服务系统 105 6 编程中常见错误 105 6.1 常见语法错误 105 6.1.1 引用未定义变量 105 6.1.2 下标越界 105 6.1.3 维数不同赋值 106 6.2 逻辑错误 106 6.2.1 变量未初始化 106 6.2.2 变量名误用 106 6.2.3 程序实现错误 107 6.3 如何查找程序中的错误 107 6.3.1 查找错误的一般原则 107 6.3.2 一般查错顺序 107 7 动态规划建模举例 107 7.1 动态规划方法介绍 108 7.2 动态规划求解示例 108 7.2.1 背包问题 108 7.3 例子:运载问题 110 7.3.1 前向算法建立动态规划模型 110 7.3.2 后向算法建立动态规划模型 114 7.3.3 求解方法结果对比分析 116 7.4 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117 8 连续系统建模与模型求解选讲 118 8.1 常用Mathematica命令 118 8.2 案例:冷却模型 121 8.2.1 问题分析 121 8.2.2 基本假设 121 8.2.3 变量说明 121 8.2.4 建立模型 121 8.2.5 求解 122 8.2.6 进一步思考 122 8.3 案例:战斗模型 122 8.3.1 问题分析 122 8.3.2 基本假设 123 8.3.3 变量说明 123 8.3.4 建立模型 123 8.3.5 求解模型 123 8.3.6 进一步分析 124 8.4 案例:人口增长预测 125 8.4.1 问题分析 125 8.4.2 基本假设 125 8.4.3 建立模型 125 8.4.4 求解模型 125 8.4.5 进一步分析 126 8.5 案例:狼追击兔子的问题 127 8.5.1 问题重述与分析 127 8.5.2 变量说明 127 8.5.3 模型假设 127 8.5.4 模型建立 128 8.5.5 微分方程数值解 129 8.5.6 系统模拟法求解问题 130 8.6 实验习题 132 9 统计问题建模及求解 134 9.1 常用Mathematica命令 134 9.2 案例:合金的抗拉强度控制 135 9.3 建模习题 141 10 Matlab优化工具箱 142 10.1 简介 142 10.2 一元非线性方程求根 144 10.3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145 10.4 无约束非线性最小化 146 10.4.1 fminbnd求单变量函数最小值点 146 10.4.2 fminunc 148 10.4.3 fminsearch求多变量函数最小值点 148 10.5 有约束非线性最小化fmincon 149 10.6 线性规划linprog 151 10.7 最小二乘和曲线拟合 152 10.7.1 线性最小二乘 152 10.8 非线性曲线拟合lsqcurvefit 153 11 数学建模案例 155 11.1 案例:节水洗衣机 155 11.1.1 问题重述与分析 155 11.1.2 基本假设及说明 155 11.1.3 符号和变量说明 156 11.1.4 建模准备 156 11.1.5 模型建立 157 11.1.6 模型求解 158 11.1.7 思考题 163 12 Lingo数学软件 164 12.1 LINGO快速入门 164 12.2 LINGO中的集 165 12.3 模型的数据部分和初始部分 169 12.4 LINGO函数 172 12.5 LINGO WINDOWS命令 183 12.6 LINGO的命令行命令 199 12.7 综合举例 203 Matlab软件 1 基本介绍 1 软件简介 它已经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数学软件之一,尤其在工程计算领域、高校应用最广 。该软件以矩阵运算为基础,将计算、可视化、程序设计融合在简单易用的交互式环境 中。 运用MATLAB可以实现工程计算、数学建模、计算机模拟、算法研究、数据分析与处理 、科学与工程绘图、应用软件开发、数值计算、图形、图像处理,支持递归函数,还有 多种工具箱(不同领域)。 Matlab部分工具箱: 控制系统工具箱(Control System Toolbox) 小波工具箱(Wavelet Toolbox) 模糊逻辑工具箱(Fuzzy Logic Toolbox) 神经网络工具箱(Neural Network Toolbox) 通信工具箱(Communication Toolbox) 图象处理工具箱(Image Processing Toolbox) 优化工具箱(Optimization Toolbox) 财政金融工具箱(Financial Toolbox) 样条工具箱(Spline Toolbox) 统计工具箱(Statistics Toolbox) 信号处理工具箱(Signal Processing Toolbox) 2 工作环境介绍 1 搜索路径管理 (1)命令形式设置: path查看或设置当前的搜索路径 用法: path(path,p) path(p,path) 举例: path(path,’d:\mywork’) path(‘d:\mcmuse’,path) addpath用于添加路径 用法: addpath dirname 将目录dirname放在原有目录的前面 addpath dirname -begin addpath dirname -end 新增加一个搜索目录,放在原有目录最后 addpth dir1 dir2 dir3 增加多个搜索目录,放在搜索目录最前面 rmpath用于删除路径 用法: rmpath dirname 删除搜索目录dirname rmpath dir1 dir2 dir3 删除多个搜索目录 pwd查看当前指向目录 举例: cd 用法: cd dirname 将dirname 作为当前目录 cd返回当前目录 cd ..将当前目录设置其上级目录(有空格) [pic](2)界面设置 通过菜单File->Set Path会打开一个窗口,用于添加、删除搜索路径,可以方便的打开、运行MATLAB文件。 2 工作环境管理 查看工作空间变量 菜单方式: 通过File选择“Show WorkSpace”菜单条可以显示当前工作环境内的变量。 执行如下命令: clear all x=rand(3,1) x = 0.9501 0.2311 0.6068 通过open按钮可以打开变量进行编辑。 命令方式: who 显示当前工作空间的变量名 whos 显示当前工作空间的每个变量的信息 who global 显示当前工作空间全局变量名 whos global 显示当前工作空间全局变量的信息 3 数据结构 在MATLAB中基本数据结构是矩阵,而矩阵一般分为:数值矩阵、字符串矩阵。 例如: a=1:10 a=ones(3,2) %前2行为数值矩阵 s=’hello world’ %为1行11列字符串矩阵 4 Matlab语言的特点 ← 语言简介,编程效率高 ← 变量名区分大小写:如:count与Count,num、Num与NUM在MATLAB指的是不同的变 量。 ← 丰富的内部函数、外部函数、工具箱 ← 易扩展性 5 Matlab中的常量与特殊变量 i,j:虚数单位,如3+2i,2+3j,4j+30,这里的i,j必须是小写字母 pi:圆周率3.14159265358979…,必须为小写 realmax: realmin: inf:无穷大 NaN:表示不是一个数值,意思是Not a Number ver或version:版本信息 ans:变量,用于存储当前语句未保存的计算结果 6 特殊符号 |符号 |说明 |例子 | |: |产生向量,用于循环 |V=1:3;v=-1:0.5:3;| |, |用于分割命令或元素 | | |; |命令结束符号,运算结果 |A=[1 2 3; 4 5 6],| | |不显示;用于创建矩阵分 |B=A^2; | | |行 | | 例子: for i=1:3, for j=1:4, tmp=j, m(i,j)=i*100+j; end end 7 Matlab常用函数 1. ones 产生元素均为一的矩阵 常见用法: ones(n) 产生n×n矩阵 ones(m,n)或ones([m n]) 产生m×n矩阵 ones(size(A)) 产生与A同样维数的矩阵 举例: ones(3,5) ans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zeros产生0矩阵,用法与ones相同 用法: zeros(n) zeros(m,n)或zeros([m n]) zeros(size(A)) 3. length 返回向量的长度,length(x)等价于max(size(x)) 举例: a=ones(1,5) a = 1 1 1 1 1 length(a) ans = 5 end 用法: 表示for,while,if等语句的中断符号 也可表示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如a(end);还可以用a(end+1)来增加元素 举例: a=[1 3 2 5] a = 1 3 2 5 a(end) ans = 5 a(end+1)=8 a = 1 3 2 5 8 4. rand 用法: rand 产生一个在(0,1)之间的均匀分布的数 5. randn 产生正态分布随机数 用法: randn 产生一个在服从N(0,1)正态分布的随机数 randn(n) randn(m,n) 举例: rand ans = 0.9501 rand(2,3) ans = 0.2311 0.4860 0.7621 0.6068 0.8913 0.4565 randn ans = 0.6565 randn(3,2) ans = -1.1678 -1.2132 -0.4606 -1.3194 -0.2624 0.9312 6. find find 找出非0元素。也可以查找指定条件的元素,并返回元素所在位置索引。 (1)例子 x=[8 5 6 9 4 7 10]; find(x>5) 输出结果: ans = 1 3 4 6 7 (2)例子: x=fix(rand(5)*10),[r,c]=find(x>5);r=r',c=c',length(r)-length(find(x>5)) 输出结果: x = 0 3 4 6 4 0 6 4 7 7 1 7 3 4 8 5 6 1 5 2 0 0 6 1 2 r = 2 3 4 5 1 2 2 3 c = 2 2 2 3 4 4 5 5 ans = 0 (3)例子: vec= fix(rand(1,10)*100) id= find(vec>=60 & vec<=69) sprintf('60-69分的人数=%5d',length(id)) 运行结果: vec = 45 1 82 44 61 79 92 73 17 40 id = 5 ans = 60-69分的人数= 1 7. sort 排序 [Y,I] = sort(x)返回索引矩阵I,如果x 时一个向量,则Y=x(I)。如果x是个m行n列矩阵,则有for j = 1:n, Y(:,j) = x(I(:,j),j); end。 例子: vec= fix(rand(1,10)*100); [value,idx]=sort(vec); they_are_zero=vec(idx)-value 运行结果: value = 1 19 19 27 41 44 46 60 74 93 idx = 5 1 4 3 10 7 9 2 6 8 they_are_zero = 0 0 0 0 0 0 0 0 0 0 8. sprintf 格式化数据输出,与C语言中的printf函数用法相似 常见的数值处理函数 |函数名 |功能 | |sum |求和 | |mean |求平均值 | |round |四舍五入 | |fix |向零取整 | |floor |向负无穷方向取整 | |ceil |向正无穷方向取整 | |函数名 |功能 | |mod |除法求余(结果与除数同号)MOD(x,y) 等于 x - | | |y.*floor(x./y) ( y不为 | | |0),若y=0,则mod(x,0)返回x | |rem |除法求余(结果与被除数同号)REM(x,y) is x - | | |y.*fix(x./y) (y不为0),若y=0则mod(x,0)返回NaN。 | |sign |符号函数当x为正时sign(x)为1,x为0时sign(x)为0,x为 | | |负时sign(x)为-1 | 例子: |floor(3.8) |floor(3.4) |floor(-3.8) |floor(-3.4) |fix(3.8) | | | | | | | |ans = |ans = |ans = |ans = |ans = | |3 |3 |-4 |-4 |3 | | | | | | | |ceil(3.8) |ceil(3.4) |ceil(-3.8) |ceil(-3.4) |fix(-3.4) | |ans = |ans = |ans = |ans = |ans = | |4 |4 |-3 |-3 |-3 | 其它常用函数: 字符串操作函数matlab\strfun 文件操作函数matlab\iofun 如:fopen,fprintf,fscanf,fread,fwrite 2 矩阵函数 1 构造矩阵 1 矩阵赋值 a=1:5 %产生1行5列的行向量 a=[1:5]’ %产生5行1列的列向量 a= [ 1 2 3;4 5 6;7 8 9] a =[… 1 2 3 4 5 6 7 8 9] 2 从文本文件导入 如存在文本文件data.txt文件内容如下: 20020101 31 25 30 23 20020101 35 35 40 25 20020101 45 29 60 30 20020101 65 75 80 40 使用命令load导入,然后保存的变量名则为文件名: 输入: clear all load data.txt who data 输出: Your variables are: data data = 20020101 31 25 30 23 20020101 35 35 40 25 20020101 45 29 60 30 20020101 65 75 80 40 3 从MAT格式文件中导入 这些文件是通过MATLAB的save命令保存的。先了解save命令。 SAVE fname 将当前工作环境变量保存为名为fname.mat的二进制MAT文件,不要参数则保存到文件ma tlab.mat。 例子说明: SAVE fname X saves only X. SAVE fname X Y Z 保存变量X、Y、Z. SAVE fname X Y Z -ASCII 保存为8位数字的文本文件 SAVE fname X Y Z -ASCII -DOUBLE 保存为16位数字的文本文件. SAVE fname X Y Z -ASCII -DOUBLE -TABS 用TAB字符分割数据 SAVE fname X Y Z -V4 以MAT格式保存为可用MATLAB4导入的文件 SAVE fname X Y Z -APPEND 添加到文件中去 输入: clear all x=rand(3); y=1:5; z=[1 3 5 ;7 9 11; 13 15 17]; save mytest x y z clear all load mytest who 输出: Your variables are: x y z 说明:通过配合save和load命令可以保存指定变量,这将很方便程序处理,比如有些数 据经常要用,则可以保存到文件中,以便以后编程使用 4 特殊函数产生矩阵 rand(m,n) rand(n) ones(m,n) ones(n) 2 矩阵变换操作 |函数名称 |功能 |函数名称 |功能 | |fliplr |矩阵左右翻转 |flipud |矩阵上下翻转 | |flipdim |矩阵沿特定维翻转 |rot90 |矩阵逆时针旋转900 | |diag |产生或提取对角矩阵 |tril |提取下三角阵 | |triu |提取上三角阵 | | | 例子1: a=[1:3;4:6;7:9] b=fliplr(a) c=flipud(a) d=flipdim(a,1) e=flipdim(a,2) f=rot90(a) 例子2: v是一个n个元素的向量,k为整数,则 a=diag(v) %将向量v的元素放在a的主对角线 b=diag(v,k) %返回方阵b,b的大小为n+abs(k),向量v的元素位于b的第k条对角线上;当k>0时,为主 对角线以上,当k<0时,为主对角线以下,当k=0时,结果同命令diag(v) 说明:以上2条命令产生对角矩阵 v=diag(x) %返回x的主对角线元素 v=diag(x,k) %对于矩阵x,返回向量v,v的元素由x的第k条对角线的元素构成 说明:以上2条命令提取对角元,产生向量 例子3: l=tril(a) %返回a的下三角部分,其余部分为0 l=tril(a,k) %返回a的第k条对角线以下的元素,其余部分用0补齐,k=0,结果同tril(a),k>0位于主 对角线以上,k<0位于主对角线以下 l=triu(a) %返回a的上三角部分,其余部分为0 l=triu(a,k) %返回a的第k条对角线以上的元素,其余部分用0补齐,k=0,结果同triu(a),k>0位于主 对角线以上,k<0位于主对角线以下 3 设置输出格式 命令:format format命令控制MATLAB的显示输出格式,但不影响其计算与存储 |命令 |说明 |例子 | |format short |5位定点数 | | |format long |15位定点数 | | |format short e|5位浮点数 | | |Format long e |15位浮点数 | | |format short g|最佳5位定点数或浮点数 | | |format long g |最佳15位定点数或浮点数 | | |format hex |十六进制数 | | |format bank |精确到分(金融格式) | | |format rat |用有理分式表示 | | |format + |用+表示正数,-表示负数,空格表 | | | |示为零元素 | | |format compact|压缩额外的空行 | | |format loose |显示变量之间插入空行 | | 3 程序设计入门 1 变量 1 命名规则 给变量(包括函数)命名时应该遵循一下规则: 1. 必须以字母开头 2. 可由字母、数字、下划线混合 3. 变量名和函数名字符长度不超过31个字符,如果变量前31个字符相等而后面字符不 同,则作为同一变量处理 2 变量定义: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变量并不都需要显示的申明 局部变量 在程序中可以定义变量。每个函数体内部也可以定义自己的变量,这些变量如果不用gl obal声明,则不能从其他函数和MATLAB工作空间中访问这些变量,这样的变量就是局部 变量。 全局变量 如果要使得其他函数和MATLAB工作空间使用这些变量,则定义为全局变量,用“global” 声明。 全局变量需要在函数体对变量的赋值语句前说明,整个函数以及所有对函数的递归调 用都可以利用全局变量。 变量命名建议: 变量名尽量反映其含义,如汽车数量用numcar,捕鱼收入用incomefish。 局部变量名尽量采用小写,全局变量名尽量大写 2 基本语句 赋值语句是Matlab中的基本语句。其结构为: (1)变量名列表=表达式 例子: a=rand(2,5); a(1,2)=10*rand (2)另外一个语句可以只有表达式,而没有变量名列表和等号,这样改语句的结果 将自动赋值给MATLAB内部变量“ans”。 例子: rand(1,5) size(a) 3 分支判断语句 1 if分支判断语句 其通用格式: IF expression statements ELSEIF expression statements ELSE statements END 比较操作符 |相等 |小于 |大于 |小于等于 |大于等于 |不等于 | |== |< |> |<= |>= |~=. | 逻辑操作符 |名称 |表示符号 | |与(and) |& | |或(or) || | |非(not) |~ | 例子: grade=yesinput('情输入你的成绩',0,[0 100]); if grade>=90 sprintf('成绩优异') elseif grade>=80 & grade<90 sprintf('成绩优秀') elseif grade>=60 & grade<80 sprintf('成绩中等') else sprintf('居然还没有及格') end 2 Switch分支判断语句 Switch语句 通用格式: SWITCH switch_expr CASE case_expr, statement, ..., statement CASE {case_expr1, case_expr2, case_expr3,...} statement, ..., statement ... OTHERWISE, statement, ..., statement END 例子:对输入的成绩进行判别 grade=yesinput('请输入成绩',0,[0 100]); grade=fix(grade/10) switch grade case {9,10}, sprintf('成绩优异') case {8}, sprintf('成绩优秀') case {6,7}, sprintf('成绩一般') otherwise, sprintf('还没有及格') end 4 循环语句 1 FOR语句 通用格式: FOR variable = expr, statement, ..., statement END 例子:构造一个5行4列的矩阵,并赋值 for i=1:5 for j=1:4 m(i,j)=i*100+j; end end 2 WHILE语句 通用格式: WHILE expression statements END 例子:将输入的字符串反序 str=input('请输入字符串: ','s') tmpstr=str; i=1; len=length(str); while i<=len str(len-i+1)=tmpstr(i); i=i+1; end 5 Matlab程序M文件 Matlab程序一般保存为扩展名为m的文件,这类文件分为两类:(1)脚本(2)函数 脚本: 在Matlab中即不接受输入参数,也不返回参数的M文件称为脚本,这类文件中没有函 数申明,它是一些MATLAB函数和命令的组合。 脚本可以直接在MATLAB环境下执行,它可以访问整个MATLAB工作空间种的变量,而脚 本中的变量在脚本执行完后仍然保留在工作空间中,并能被其它脚本所引用,直到用cl ear命令清空。 比如建立脚本文件mypro1.m,其内容如下: num=input('输入一个正整数:') s=0; for i=1:num, s=s+i; end s 本脚本功能是输入一个正整数,赋值给num,然后计算1到该正整数的所有整数的和, 并将结果保存到变量s中。 注意:Matlab工作空间中的变量要被函数所引用,必须申明为全局变量 且全局必须在使用前就要申明,语法为:global varname1 varname2 … 例子: 文件:temp1.m global t1 t1=[1 3 5 7] 文件:testfun.m function r=testfun(num) global t1 r=t1*num 运行: clear all temp1 t1 = 1 3 5 7 testfun(2) r = 2 6 10 14 ans = 2 6 10 14 6 函数与子函数 1 函数语法结构 函数同其它高级语言一样,是MATLAB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MATLAB除了内部函数外,还 有各种工具箱中的函数,这些函数都以M文件给出,以便调用。 下面以一个例子来说明MATLAB函数的语法。下面是文件名为mean.m的内容。 function y = mean(x,dim) %MEAN Average or mean value. % For vectors, MEAN(X) is the mean value of the elements in X. For % matrices, MEAN(X) is a row vector containing the mean value of % each column. For N-D arrays, MEAN(X) is the mean value of the % elements along the first non-singleton dimension of X. % % MEAN(X,DIM) takes the mean along the dimension DIM of X. % % Example: If X = [0 1 2 % 3 4 5] % then mean(X,1) is [1.5 2.5 3.5] and mean(X,2) is [1 % 4] % See also MEDIAN, STD, MIN, MAX, COV. % Copyright 1984-2001 The MathWorks, Inc. % $Revision: 5.16 $ $Date: 2001/04/15 12:01:26 $ if nargin==1, % Determine which dimension SUM will use dim = min(find(size(x)~=1)); if isempty(dim), dim = 1; end y = sum(x)/size(x,dim); else y = sum(x,dim)/size(x,dim); end mean是MATLAB用于统计的一个函数。第一行为函数的声明, 函数语法为: function [返回参数列表]=函数名(输入参数列表) mean的返回参数为y,y可以用中括号括起来。输入参数为x和dim, nargin和nargout为MATLAB的内部变量,分别表示输入参数个数和输出参数个数,由于有 些函数要进行参数个数检查或在一些函数实现时参数个数不确定,因此要借助这两个变 量进行程序算法设计和控制。 百分号%用于注释,%后的字符串表示注释文本 2 函数编写示例 求任意两个自然数之间(包含两个自然数)所有自然数的和。 输入参数2各,输出参数1个,即返回和值。 函数名这里取为sum2,函数名要有一定意义,才便于记忆,而且不要于系统内部函数相 同,可以通过“help 函数名”看一下改函数名是否为系统函数。 function r=sum2(n1,n2) %sum2 求任意自然数n1和n2之间(含n1和n2)所有整数的和 if n2>=n1 , r =(n2-n1+1)*(n1+n2)/2; else r=(n1-n2+1)*(n1+n2)/2; end 输入: sum2(1,100) ans = 5050 3 函数的参数 参数的传递规则 每个函数有自己专用的工作空间,函数内部变量与MATLAB工作空间的联系只通过输入参 数与输出参数来建立。参数的传递属于值传递,即输入参数变量的值在函数内部改变了 ,而在调用改函数时没有作为返回参数,那么这个输入参数变量的并没有改变。 例如: function r=test1(a) %改变输入参数a的值 r=[]; a=999; r=a; 运行: a=100;test1(a);a 输出: a = 100 说明a的值并没有改变,可以这样调用来改变a的值。 >> a=100;a=test1(a);a 输出: a = 999 4 子函数 函数文件可以包含一个以上的函数,该文件中的第一个函数时主函数,后面定义的所有 函数都是子函数,子函数只允许同一个文件中的函数及其它函数访问。函数文件名要与 主函数名相同。 |function s=mymainfun | |num=input('输入一个正整数:') | |sprintf('从1到整数%d的和为%d',num,mysum(num)) | |function s=mysum(num) | |%求1到num所有整数相加之和 | |s=0; | |for i=1:num, | |s=s+i; | |end | 私有函数 私有函数指位于private目下的函数,它们只能被其上一层目录的函数访问,对于其它目 录的函数是部可见的,这就允许私有函数可以与其它目录下的函数同名。 MATLAB在执行某个程序或函数时,如果它有私有目录,则先查找私有目录,在根据MATL AB的PATH查找其它目录下的函数。 如果建立了私有函数目录,则不要添加到MATLAB的查找路径当中。 技巧: 7 建立内部函数 命令: inline 语法: inline(expr) 根据expr建立内部函数,函数自变量根据表达式自动搜索; inline(expr, arg1, arg2, ...) 指定参数,arg1等参数是字符串参数 inline(expr, N) 参数为x,P1,P2,…,PN为 例子: g = inline('t^2') f = inline('xyz','x','y','z') g = inline('x^P1+x^P2',2) 例子:运行如下 f = inline('x^2+y^3') f = Inline function: f(x,y) = x^2+y^3 f(3,1) ans = 10 4 字符串函数 1 函数简介 在MATLAB程序设计中,在处理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时,字符串函数是比较常用的。 表 字符串操作函数 |函数名 |调用格式 |功能 | |strcat |T=STRCAT(S1,S2,S3,..| 连接字符串 | | |) | | |strvcat |S=STRVCAT(T1,T2,T3,.|垂直连接字符串 | | |.) | | |strcmp |STRCMP(S1,S2) |比较字符串,S1与S2相同返回1,不同则返回0 | | | |,区别大小写 | |strncmp |STRNCMP(S1,S2,N) |比较2字符串的前N个字符,区别大小写 | |strcmpi |STRCMPI(S1,S2) |比较字符串,忽略大小写 | |strncmpi |STRNCMPI(S1,S2,N) | Compare first N characters of strings | | | |ignoring case. 不区别大小写 | |findstr |K = FINDSTR(S1,S2) |寻找较短的字符串在较长字符串中的位置索引 | |strjust |T=STRJUST(S) |调整字符串 | | |T= | | | |STRJUST(S,'right') | | | |T= | | | |STRJUST(S,'center') | | | |T= STRJUST(S,'left')| | |strmatch |I = | 在字符串矩阵STRS中寻找以STR开头的字符串 | | |STRMATCH(STR,STRS) | | |strrep |S = STRREP(S1,S2,S3)| | | | |将S1中包含的字符串S2替换为S3,要区分大小 | | | |写 | |strtok |STRTOK(S) |返回字符串中除去开始的空白串的第一个标记 | | |[t,r]=STRTOK(S,D) |字符串 | |upper |B = UPPER(A) | 将字符串转换成大写 | |lower |B = LOWER(A) |将字符串转换成小写 | 字符串与数值转换函数 |函数名 |调用格式 |功能 | |num2str |t=num2str(x) |将数值转换成字符串 | | |t=num2str(x,n) |n表示转换精度 | |int2str |s = int2str(x) |将整数转换成字符串 | |mat2str |str=mat2str(mat) |将矩阵mat转换成可以计算的 | | | |字符串 | |str2doubl|x=str2double(s) |将字符串转换成双精度数 | |e | | | |str2num |x=str2num(s) |将字符串矩阵转换成数值矩阵| |sprintf |[s,errmsg]=sprintf(format,a,…) |format是格式化字符串,a,..| | | |是矩阵参数,errmsg是可选的 | |sscanf |[a,count,errmsg,nextindx]=sscanf(s,|Count,errmsg,nextindex,siz| | |format,size) |e是可选的输入、输出参数 | | | |Size指定所读的元素个数,若| | | |没有则整个字符串都读取 | 2 例子 例子1: num2str(randn(2,2),3) 输出: ans = -0.433 0.125 -1.67 0.288 例子2: mat=magic(3) str=mat2str(mat) matnew=eval(str) 输出: mat = 8 1 6 3 5 7 4 9 2 str = [8 1 6;3 5 7;4 9 2] matnew = 8 1 6 3 5 7 4 9 2 其它函数: char(x) - 将x中非负数转换成字符 double(x) - 将x转换成双精度类型数据 blanks(n) - 生成n个空格字符 deblank(s) - 删除s末尾的空格 eval(s) - 计算Matlab字符串s 字符测试: ischar(s) - 属于字符则返回1,否则返回0 isletter(s) - 属于字母则返回1,否则返回0 isspace(s) - 属于空白字符则返回1,否则返回0. 文件操作函数 3 文件处理函数 matlab\iofun 格式化的文件 I/O函数 fgetl - 从文件中读取一行数据,不保留行结束符 fgets - 从文件中读取一行数据,保留行结束符 fprintf - 将格式化的数据写到文件 fscanf - 从文件中读取格式化的数据 input - 输入函数 textread - 从文件读取格式化的数据 字符串转换函数 sprintf - 将数据格式化成字符串 sscanf - 按照格式从字符串种读取数据 strread - 从文本字符串种读取格式化数据 文件打开、关闭函数 fopen - 打开文件 fclose - 关闭文件 二进制文件 I/O函数 fread - 从文件读取二进制数据. fwrite - 将二进制数据写到文件中去 文件位置函数 feof - 测试是否到文件结尾 ferror - 查询文件错误状态 frewind - 将文件位置指示到文件开始 fseek - 设置文件位置指示器 ftell - 获得文件位置指示器 4 读取格式化文件例子 现有一个文本文件data.txt,其数据内容如下,每行有固定格式,均有5个数, 文件内容如下: 20020101 31 25 30 23 20020101 35 35 40 25 20020101 45 29 60 30 20020101 65 75 80 40 现要将该文件数据读入矩阵中,读取该文件的程序如下(flread.m) fid=fopen('data.txt','rt'); if fid<0 sprintf('failure for reading file day.txt') return end row=0; while ~feof(fid) str=fgets(fid); row=row+1; if row>1, m(row,:)=str2num(str); else m=str2num(str); end end fclose(fid); 输出: 说明: 由于是逐行读取,所以要判断是否读完,使用函数feof判断 fgets:读取一行的字符串 如果有些行在最后少了数据,则原来的程序会出错,出错行为下面的语句: m(row,:)=str2num(str) 该行可改写为两行: tmp=str2num(str); m(row,1:length(tmp))=tmp 5 二维作图 1 基本图形 1 线性坐标平面图 1. plot(Y)根据Y的索引建立平面图,其横坐标向量等于1:length(Y),如果Y为虚数,则等 价于plot(real(Y),imag(Y))。其他情况下作图,则忽略虚部。 2. plot(X,Y) X作为横坐标, Y作为纵坐标画平面图 3. plot(X,Y,S) 第3个输入参数S为字符串选项,该字符串由3组字符组成,分别为颜色、数据点形状、 连接线形状,字符不分大小写,选项内容不论次序。 4. plot(X1,Y1,S1,X2,Y2,S2,X3,Y3,S3,...) 将多组数据画在同一张图上。 |颜色 |说明 |数据点形状|说明 |连接线 |说明 | |y |黄色 |. |点号 |- |实线 | |m |洋红色 |o |圆圈 |: |点线 | |c |蓝绿色 |x |叉号 |-. |点划线 | |r |红色 |+ |加号 |-- |虚线 | |g |绿色 |* |星号 | | | |b |蓝色 |x |小正方形 | | | |w |白色 |d |菱形 | | | |K |黑色 |v |下三角 | | | | | |^ |上三角 | | | | | |< |左三角 | | | | | |> |右三角 | | | | | |p |五角星形 | | | | | |h |六角星形 | | | 2 对数坐标曲线 semilogx,semilogy,loglog均用来绘制二维对数坐标曲线,其调用参数同plot,主 要区别在于坐标的显示不同; x=1:0.2:100; y=abs(sin(x)); semilogx(x,y) pause semilogy(x,y) pause loglog(x,y) pause grid on 3 给图形标注 函数: title xlabel ylabel 调用格式: xlabel ('text') 添加text到当前坐标轴的X轴a旁边,’text’为要添加的字符串文本 xlabel ('text','Property1',PropertyValue1,'Property2',PropertyValue2,...) 除了指定显示的文本外,还可以指定其属性,如字体大小,颜色等等; H = xlabel (...) 返回该标签的图形句柄 4 图形窗口分割 函数: subplot(m,n,p) 将当前图形窗口分割成m行n列个坐标轴,p指定为当前坐标轴 用户可以在一个窗口上建立多个坐标轴图形 例子: x=-2*pi:0.1:2*pi; subplot(2,3,1) plot(x,sin(x)) subplot(2,3,2) plot(x,sin(x+x)) subplot(2,3,3) plot(x,2*sin(x)) subplot(2,3,4) plot(x,sin(x)+2) subplot(2,3,5) plot(x,3*sin(x/2)) 输出图形: [pic] 5 坐标系调整 调用格式:axis([XMIN XMAX YMIN YMAX]) 设置坐标系显示数据范围,也达到进行缩放比例的目的。 6 Matlab编程练习题 1 练习1 题目:输入10个学生成绩,并找出成绩最好的前三位,并输出其分数。 参考程序1: for i=1:10, grade(i)=input(... sprintf('输入成绩(No.=%3d)',i)) end [value,idx]=sort(grade); fore3=grade(idx(8:10)) 参考程序2: n=5; nfore=3; for i=1:n, grade(i)=input(... sprintf('输入成绩(No.=%3d)',i)) end [value,idx]=sort(grade); fore=grade(idx(n-nfore+1:n)) 思考:比较两种实现的差别。 2 练习2 题目:输入20个学生的成绩,并找出最大分数,最小分数,前5名分数,最后5名分数, 算出平均分数,不及格人数及各分数段人数。分段如下: [0,59],[60,69],[70,79],[80,89],[90,100] 下面给出个简易功能相近版本。参考下列代码并编程求解上面的问题。 n=20; grade=[]; for i=1:n, grade(i)=input('输入成绩') end %%used for test:grade=1:100; n90_100 = length(find(grade>=90 & grade<=100)); n80_89 = length(find(grade>=80 & grade<=89)); n70_79 = length(find(grade>=70 & grade<=79)); n60_69 = length(find(grade>=60 & grade<=69)); Ndown = length(find( grade<60)); vec = [ndown n60_69 n70_79 n80_89 n90_100]; disp('人数'); disp(vec); disp(vec/sum(vec)); disp(sprintf('total=%d',sum(vec))); disp(sprintf('平均成绩=%8.2f',mean(grade))) if length(grade)~=sum(vec) disp('error') end 7 编程中经常发现的问题 1. 变量命名不规范 for循环变量名一般用i,j,k,l,ii,jj,kk,iii,jjj,kkk等等。 变量名尽量有含义,对于一些数据变量,中间结果一般不要用i,j这类名称。 2. 程序不够美观 没有缩格 3. 通用性差 可以利用size,length函数得到变量的行、列数,个数; 尽量使用function进行模块化,编程简单,查错也容易。 Mathematica快速入门 1 Mathematica简介 由美国的Wolframe Research公司设计的Mathematica 是一套专用于数学计算的软件。该软件自1988年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应用数 学、计算机科学、财经、生命科学及太空科学等领域。Mathematica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 :数值计算、符号计算、绘图及动画音效等。主要特点为:符号计算能力强大、数值计 算精度高、绘图功能强、系统占用空间小。 Mathematica 的特点: 1. 具有简答易学的交户式操作方式,即每发一个命令,就执行一种相应的数学计算。 2. 接近自然语言,Mathematica中的许多命令与英语、数学语言非常接近,操作者一看即 知该语句的意思,例如 Sin[x],Cos[x],ParametricPlot[ ]。 3. 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功能和符号计算功能。 4. 是用C语言编写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因此,C语言中的语句有些被保留下来,例如 : C语言 Mathematica if(表达式) 语句1 else 语句2 If[表达式 ,语句1, 语句2] while(表达式) 语句 While[表达式, 语句] for(初值;终值条件;增量) 语句 For[初值,终值条件,增量, 语句] 1 命令输入与运行 1.进入系统 打开计算机,进入Windows,先看桌面是否有Mathematica图标,若有,双击图标即可 进入Mathematica系统。若桌面没有Mathematica图标,单击桌面“开始”按钮,鼠标指向 所拉框内“程序”,找到并将鼠标指向“程序”和其所拉框内的“Mathematica”,再将鼠标指 向所拉框内“Mathematica”并单击,即可进入Mathematica系统。 2.输入与运行 使用Mathematica首先要弄清如何输入,当屏幕出现横线或鼠标横放时,表示此行进 入输入状态。输入内容,比如: 1+1 (横线消失,右端出现蓝色的 ) ) 用户确认后,将光标置于输入段的任意位置,按shift + Enter,或小键盘的Enter,屏幕此行右端变成黄色的 〗,表示系统正在运行。第一次运行中,系统要将内部程序全部调出检查,所以有较长的 等待时间,以后运行时间要短得多。运行完毕,屏幕显示为: In[1]:= 1+1 ] Out[1]:=2 ] “ In[1]:= ”表示第一次输入,其中“In[]”表示输入,“[k]”内的数字k表示系统第k次运行;“ Out[1]:= ” 表示第一次执行的结果。这些全部由系统给出,无需操作者输入。以后的输入输出系统 按执行的先后顺序依此确定输入号和输出号,而非按屏幕上的位置顺序来确定。 若要输入一段由几个语句组成的程序,每一个语句输完后,要敲键盘的 Enter键换行输入,切勿敲小键盘Enter键换行(若一个语句需几行,系统自动换行)。 例如:输入 1+2 1+3 执行后,屏幕显示: In[2]:= 1+2 1+3 Out[2]:= 3 Out[3]:=4 若要在一行中输入,“ 1+2 ”与“ 1+3 ”之间必须要用分号隔开,Mathematia中逗号不表示语句结束,而表示不同参数。但分号 在Mathematica 中也表示不显示运行结果。例如: In[4]:= 1+2 ; 1+3 Out[4]:= 4 即只显示 “ 1+3 ” 的结果并给出输出号,“1+2”的结果被隐藏,也不给出输出号,但结果仍然存在。例如: In[5]:= h=1+2 ; In[6]:= h Out[6]:=3 即h 确实被赋值。 在计算中人们常常需使用前面的结果,或显示隐藏的结果,若重新输入,显然比较麻烦 ,Mathematica 3.0 提供了比较简洁的符号来表示: % 上一次运行的结果 %% 上上一次运行的结果 %n 第n次运行的结果 例: In[7]:=% %% %4 Out[7]:= 3 Out[8]:= 3 Out[9]:= 4 3. 错误 如果输入未按Mathematica的规则进行,系统会用一段蓝色字体提醒操作者输入有错误或 采用的程序可能丢掉某些结果;操作者通过提示知晓错误所在后,可在原输入中修改语 句,运行直到屏幕不在出现蓝色字体,结果满意为止。切记:出现蓝色字体后一定要修 改:一方面可通过修改熟悉Mathematica的函数性能、内部机理和规则,另一方面若多次 不修改,系统可能死机。 4. 查询与帮助命令 Mathematica的查询分两种形式: 下面以查询函数Plot[ ]为例。 1. 输入:?查询内容, ?Plot 执行后,会出现一段文字: "Plot[f, {x, xmin, xmax}] generates a plot of f as a function of x from xmin to xmax. Plot[{f1, f2, ... }, {x, xmin, xmax}] plots several functions fi." 这段文字简要的阐述了Plot的用途和用法。 (2)若需要详尽资料,在菜单选项中选择“help”,在其下拉框中选择 “Help Browser”。在“Goto” 框内填入查询内容:Plot(大小写均可),按“Enter”键或双击函数框内高亮的 “Plot ”,则在下方出现Plot的详细资料,它一般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Plot的详细英文说明,操作者通过阅读此部分,可获得详情。 第二部分:Further Examples 即进一步的例子,若操作者对第一部分仍不明了,可下行至:( Further Examples 单击小三角形,使其朝下: ( Further Examples 则出现Plot的例子,操作者直接运行黑体字部分,可得到运行结果。也可输入内容并运 行,情形与在文档中完全一样。操作者在运行例子和模仿中并结合第一部分,可获得Pl ot的详细资料。 2 数、表达式和变量 1. 数 Mathematica的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数,即用数字写出来的数;一类是内部常数 ,是用字母或单词表示的数。例如: Pi 圆周率 π≈3.1415926 E 自然对数的底数 e≈2.71828 I 虚数单位 i2 =1 Degree 角度的度,π/180 Infinity 无穷大 +( (-Infinity 表示负无穷 -() True 真值 False 假值 内部常数的特点: 1. 首字母必须大写,若为两段语意组成,每一段的首字母必须大写,其余的必须小写。 2. 内部常数的字母(或单词)被系统保护,操作者只能使用,不能定义。 3. 内部常数都是精确数,不是近似值。 下面列出其他内部常数以供查阅: Catalan ComplexInfinity DirectedInfinity EularGamma GoldenRatio Indeterminate Mathematica的数也可分以下数值类型: | 类型 |Mathematica 3.0描述| 实例 | 说明 | |整数 |Integer |1234567 |任意长度的精确整数 | |有理数 |Rational |1/3,567/12|简化过的分数 | | | |3 | | |实数 |Real |1234.0 |任意精度的近似实数 | |复数 |Complex |2+3I |实部可为整数、 有理数、实数| 2. 运算符号 + 加号 - 减号或负号 * 或空格 乘号 / 除号 ^ 乘方 其运算的优先顺序与数学完全相同,若要改变计算顺序,需用小括号,且只能用小括号 ,使用其他括号系统不予承认。 3. 变量、表达式、赋值、替换和清除 表达式:Mathematica 的所有形式统称为表达式。 变量名是由字母开头的字母数字串,可以包含任意多的字母数字,但是不能包含空格 或标点符号。 正确的变量名 错误的变量名 x3,x11,f22 ,x3x,xyz 3x,2 f,x y 在Mathematica中3x表示3*x,2 f表示2*f,x y表示x*y 特别注意: a,b和x的乘积必须写成a*b*x或a b x,这里的空格不能省略,写成abx 表示的就成了一个变量的名字。 Mathematica 对于空格使用的规定: 1. 子表达式之间的空格(一个或多个)或换行符总表示子表达式相乘。 2. 明确判定是相乘的地方可以省略空格,比如:3x, x(x+y), (x+y)y 。 Mathematica 用“=”表示给变量赋值,例如把一个多项式作为值赋给变量p1,应当写成 p1=5+6 x^2+x^3+x^4 y 输出为:[pic] 此后,p1就是上述多项式,赋值可以被取代,变量的值是最后一次的赋值。 若要求出p1在x=1.2,y=2.34时的值,可以采用下面输入: p1/.{x->1.2,y->2.34} /.表示ReplaceAll(替换),->由 “-“ (减号)和 “>”(大于号)组合而成,上式意思是p1中的所有x被1.2替换, 所有y被2.34替换,但x,y仍是变量,没有被赋值。如只有x被1.2替换,则应输入: p1/.x->1.2 若将p1/.{x->1.2,y->2.34}改成: x=1.2; y=2.34; p1 同样可以得p1的值,但x,y 不再是变量,已被赋值而成为数,这也是“=”与“- >”的区别。有时,一个变量的值不再有用,可以把它取消掉,方法有二:例如,清除x= 1.2, y=2.34。 方法(1) x=. y=. 方法(2) Clear[x,y] Clear[ ]表示清除变量的值,中括号内可含一个或多个量。执行后,x,y又重新成为变量。 关于替换的函数: Replace[ ],ReplaceAll[ ](/.),ReplaceRepeated[ ](//:),ReplaceList[ ] 3 常用的内部函数 1. 函数的特征 Mathematica的函数分为两类:一类是系统的内部函数,它们是系统定义好了的,可直接 使用。一类是操作者自定义的函数,这类函数运行后在本文件中有效,在下一次文件中 无效或需重新定义。 Mathematica的内部函数有以下特征: (1)形式:函数名[ ]。 (2)首字母必须大写,例如:Sin[ ],Cos[ ],N[ ],D[ ],若是由两段或以上语意组成的函数名,每段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例 如:ArcSin[ ],PlotSize[ ],NSolve[ ]。其余字母小写。 (3)函数名后只能用中括号[ ],要注意配对。 如何学习函数: 1. 解读函数名的英文或数学意思,从而对函数的用途有所了解,也有利于记忆。例 如:Sin[x]在数学中是求x的正弦值sin。D是英文中导数的缩写,因此,D[ ]是对函数求导。 2. 细了解函数需要几个参数(参数之间只能用逗号隔开),每一个参数的内容是什么 ,有何要求。如果函数有选项(根据需要可有可无的参数),也应了解选项的 具体情况。例如: Solve[方程或方程组,未知量或未知量组] 即Solve有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方程或方程组,第二个参数是未知量或未 知量组。 3. 对函数进行分类,记住每类函数的关键词和几个基本函数的用法,其他函数可利 用关键词进行查找,并通过对几个基本函数的用法的延伸了解被查函数,从而 实现触类旁通。 2. 常用的内部函数 Mathematica有大量的内部函数,对于常用的内部函数,部分后面专门介绍,其余在这里 简要列出。 1).常见的数学函数 (1) 近似值函数,N[ ] N[expr , n] 表示取expr n位有效数字的近似值。 N[expr] 系统内部定义取6位有效数字(另一用法:expr//N)。 (2) 绝对值函数 Abs[ ] (3) 指数函数 Exp[ ] (E^x), Sqrt[ ] ,开平方。 (4) 对数函数 Log[ ],自然对数;Log[n,m],以n为底数,m为真数的 对数。 (5) 三角函数 Sin[ ], Cos[ ], Tan[ ], Cot[ ], Sec[ ], Csc[ ] (6) 反三角函数 ArcSin[ ], ArcCos[ ], ArcTan[ ], ArcCot[ ], ArcSec[ ], ArcCsc[ ] (7) 双曲函数 Sinh[ ], Cosh[ ], Tanh[ ], Coth[ ], Sech[ ], Csch[ ] (8) 反双曲函数 ArcSinh[ ], ArcCosh[ ], ArcTanh[ ], ArcCoth[ ], ArcSech[ ], ArcCsch[ ] (9) 求和函数 Sum[函数,{变量,初值,终值,步长}] Nsum[函数,{变量,初值,终值,步长}] 求结果的近似值,相当于N[Sum[]] 若步长为1,步长可省略,若步长和初值均为1,二者都可省略。例: Sum[I^2,{I,10}] 表示求[pic]。 (10) 连乘函数 Product[函数,{变量,初值,终值,步长}] Nproduct[函数,{变量,初值,终值,步长}] 求结果的近似值。相当于N[Product[ ]] 若步长为1,步长可省略,若步长和初值均为1,二者都可省略。 Product[I^2,{I,10}] 表示求[pic] n! n阶乘[pic] n!! 双阶乘[pic] Binomial[n, m] 二项式系数 [pic] Permutations[list] 列出由表list中元素构成的所有排列 (11) 整数运算 Factorial[n]或n! 因数分解,将整数分解为素数的乘积 Mod[m, n] m除以n的余数,要求m,n均为整数 Quotient[m,n] m/n的商,要求m,n均为整数 FactorInteger[n] 计算n的素因子分解式 GCD[x1,x2,…] 计算最大公因数 LCM[x1,x2,…] 计算最小公倍数 Divisors[n] 计算n的正因子集合 Random[Integer,{m,n}] 随机生成一个介于m和n之间的整数 Prime[n] 计算第n个素数 PrimeQ[n] 判断n是否素数 (12)复数(Complex)有关的函数 |z=[pic] |复数z=[pic] | | Re[z] | 计算复数z的实部:a | | Im[z] | 计算复数z的虚部:b | | Abs[z] | 复数z的模[pic] | | Arg[z] | 复数z的幅角 | | Conjugate | 复数z的共轭[pic] | (12)其他求值函数: Beta[ ], BesselI[ ], BesselJ[ ], BesselK[ ], BesselY[ ]。 2). 多项式和有理分式的处理函数 (1)多项式的处理函数 Expand[expr] 展开多项式中可展开的部分。 Factor[expr] 因式分解 Simplify[多项式] 把多项式写成最简形式。 Exponent[多项式,x] 多项式中x的最高次数。 FactorTerms[expr] 提取多项式各项中的公因子。 Length[多项式] 多项式的总项数。 expr[[n]] 或 Part[expr, n] 多项式expr的第n项。 其他函数: Coefficient[多项式,expr] 多项式中expr的系数。 Coefficient[多项式,expr,n] 多项式中exprn的系数。 Coefficient[多项式,expr,0] 多项式中与expr无关的项 Coefficient[多项式,{x1,x2,….}] 多项式中x1, x2, …..的系数串。 Collect[ ], FactorSquareFree[ ], PolynomialQ[ ], Variables[ ]。 2) 有理分式的处理函数 Together[ ] 通分。 Apart[ ] 写成最简分式之和。 Cacell[ ] 约分。 Factor[ ] 能分解之处都分解。 Expand[ ] 展开分子,每项除以分母。 其他函数 ExpandAll[ ], ExpandNumerator[ ], ExpandDenominator[ ] Numerator[ ], Denominator[ ] PolynomialQuotient[ ],PolynomialQuotientRemainder[ ] PolynomialRemainder[ ],PolynomialGCD[ ],PolynomialLCM[ ] Resultant[ ],Cyclotomic[ ] 3). 幂级数 Series[f,{x,x0,n}] 将f在x=x0处展成n阶的带皮亚诺余项的级数。 Series[f,{x,x0,n},{y,y0,m}] 将二元函数f先对y在y=y0处展成m阶,在对x 在x=x0处展成n阶。 注:Series[]的结果是带皮亚诺余项的级数,对其结果使用Normal[ ]可丢掉皮亚诺余项。例如 Series[Sin[2x],{x,0,6}] Normal[%] Series[]的结果也可进行四则运算以及其他运算,操作者可总结其规律。 4 自定义函数 自定义函数,首先函数头必须形如: 函数名[x_,y_,…]:= 数学表达式 否则,Mathematica不予承认。x和下画线_(Shift+- )合用,表明x是函数的变量。后面使用函数时,不再使用下画线_。 1. 简单定义 例1. 定义函数[pic] 输入命令 f [x_ ] : = 1 + x^2 + x^3 例2. 定义二元函数f (x,y) = x2 + y2 +2 xy 输入命令 f [x_,y_ ] : = x^2 + y^2 + 2 x y 例3.定义分段函数 [pic] 输入命令 f[x_] := x^2 /; x > 0; f[x_] := Cos[x] /; (x>-3)&&(x <= 0);f[x_]:=x/;x<=- 3 ( 或: f[x_] := Which[x <= -3, x, (x>-3)&&(x <= 0), Cos[x], x > 0, x^2] ) Plot[f[x], {x, -5, 5}] [pic] 注: ;/ 表示条件(Condition) 2. 一般定义 若自定义时函数使用了局部变量,应如下: f[x_,y_,…]:=Module[ {局部变量},函数体] 例: g[x_, y_] := Module[{u, v}, u = Cos[x]; v = x; u + v^2] g[x, y] 定义了函数:x^2 + Cos[x] 3. 复杂定义 自定义时,若要对变量进行严格的限制,在函数头中就可指出: f[x_Rational,n_Integer]:=x^n 表示变量x取实数,n取整数,否则有误。 f [x_,{y_,z_}]:= 表示变量y,z以表的形式输入,否则有误。 f [x_,y_ _]:= 表示变量y可输入一个或多个表达式,运算同y前的运算。例: f[x_,y_ _]:=2(x+y) f[1,2] f[1,2,a+b] f[a+b,c,d+e] 而 f[x_,y_ _ _]:= 表示变量y可输入零个或多个表达式,运算同y前的运算。 定义函数应注意: (1) 函数头必须形如: 函数名[x_,y_,…]:= 2. 定义后,若使用函数,变量后不再跟下画线_。 3. 函数名大小写有严格的区别,表达的函数不一样。 4. 函数名不要与内部常数、函数的字母或单词相同,因为它们被系统所保护(p rotected)。 5. 函数名不要与已定义了的变量重复,因为它们被系统所保护。 6. 函数名最好不要与已定义了的函数名重复,否则,后定义的函数将取代前者, 前者定义消失。 7. 函数名(变量)的使用最好结合英语、数学意义,使人能通过函数名(变量) 便知其义。 4.函数与赋值的区别 定义一个函数和把一个函数作为值赋给一个变量,使用时,很多情况下没分别。 例如: r=x^2+x+1 R[x_]:= x^2+x+1 Plot[r,{x,1,2}] Plot[R[x],{x,1,2}] 但区别仍然存在: R[x]在x=2处的值由R[2]求出,但r在x=2处的值就不能如此, 需用: r/.x->2 或 x=2; r 5 常用菜单 Mathematica的菜单命令包括:File,Edit,Cell,Format,Input,Kernel,Find, Windows及Help。 File菜单:执行与文件相关的操作。 |菜 单 命 令 |快捷键 |相 应 操 作 | | New |Ctrl+N | 建立一个新文件 | | Open | Ctrl+O | 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文件 | | Close | Ctrl+F4 | 关闭当前文件 | | Save | Ctrl+S | 保存当前文件 | | Save as | | 将当前文件存为其它文件名 | | |Shift+Ctrl| | | |+S | | | Save as | | | |Special | |将当前文件存为其它格式(如Tex,| | | |Text) | | | |文件等 | | Palettes | | 打开Mathematica各种公式输入 | | | |按钮 | | Print | Ctrl+P | 打印当前文件 | 其中,Palettes是一个很方便的选项,使用该选项可以方便的输入各种函数命令,其 菜单格式如下: [pic] 单击相应的选项时,将在集成环境下打开相应的Mathematica按钮式快捷输入面 板,其中: AlgebraicManipulation: 打开与代数运算相关的面板,包括常用的代数运算操作命令,如多项式分解命令Fact o[],代数式化简命令Simplify[]等; BasicCalculations:基本计算面板,包括算术运算,代数运算,列表与矩阵运 算,三角函数与指数函数,微积分相关函数,其它函数,图形操作函数。笔者以为, 此面板对于初学者及其有用,每次进入Mathematica后最好先打开此面板,然后由此面 板可随时调入用户需要的函数命令。 比如,用户希望用Mathematica命令求解微分方程[pic],但是用户忘了相应的M athematica命令,则: 用户可以单击File>Palettes>BasciCalulations,然后由该面板中选取Calulus (微积分)中的微分方程,调入 [pic] BasicInput:快捷的公式输入,数学符号输入按钮,正如按钮上的图形所示,可以便捷 的输入各种数学符号以及运算公式,如定积分计算,偏导数计算等等。 Edit菜单: 执行与文件编辑相关的操作。 |菜 单 命 令 |快捷键 |相 应 操 作 | | Undo |Ctrl+Z | 取消上一次编辑操作 | | Cut | Ctrl+X | 剪切所选定内容 | | Copy | Ctrl+C | 复制所选定内容 | | Paste | Ctrl+V | 粘贴所选定内容 | | Clear | Delete | 清除所选定内容 | | Copy as | |将所选定内容复制为其它格式(位 | | | |图,Metfile,Text等) | | Motion | | 快捷的光标移动操作 | | Expression | | | |Input | |表达式(如分数,开方)的快捷输 | | | |入 | |Peference | | 打开个人化工作环境设定对话框| 其中,利用Copy as选项将当前所选定内容复制为Windows Metafile(图元文件)格式后,可方便的粘贴入Word文档。 Cell菜单:执行与单元相关的操作。 输入Mathematica命令并执行后,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窗口的最右侧有许多半中括号 ],我们将每一个中括号所括入的内容称为一个单元(Cell),通过Cell命令可以改 变各个单元的显示方式等。 Format菜单:执行与各种格式设定相关的操作。 Style:设置当前选定内容的格式 ScreenStyleEnvirontment: 设置屏幕显示格式,默认格式是工作格式。 Printing Style Environment:设置打印格式 Show Expression:表达式的Mathematica内部表示 Style Sheet:屏幕显示以Mathematica设定的若干可选风格 Font: 设置当前选定内容的字体 Face: 设置当前选定内容字体是否粗体(斜体) Size: 设置当前选定内容的字体大小 TextColor: 设置当前选定内容的文本颜色 Background Color: 设置当前选定内容的背景颜色等。 Show Ruler: 是否显示标尺栏? Show ToolBar: 是否显示工具栏? Magnification: 设定当前屏幕显示的比例,通常设置为150%较好。 Kernel菜单:与Mathematica软件内核运行相关的操作。 Interrupt Evaluation与Abort Evaluation:中断当前命令的运行,当程序陷入死循环时,或程序运行很久没有反应时 ,通常采用此命令,快捷键是Alt+.。 Find菜单:执行与查找相关的操作。 Windows菜单:在当前工作环境打开多个窗口时,设置窗口的排列方式。 Help菜单:执行与帮助相关的操作 2 基本绘图命令、数组与数据拟合 1 基本绘图命令 1. 二维作图函数Plot Plot[函数或函数组,{自变量,下限,上限},选项] 例:画y=sinx在[[pic],[pic]]的图形 Plot[Sin[x],{x,-Pi/2,Pi/2}] 在同一坐标下画出y=sinx,y=cosx在[[pic],[pic]]的图形 Plot[{Sin[x],Cos[x]},{x,-Pi/2,Pi/2}] 注意: (i) 函数组要大括号{ } (ii) 变量前后要一致(尤其注意大小写X与x勿混淆,数字0与字母o勿混淆)。 查看选项的方法:Options[函数名] 如:Options[Plot] 小技巧:对于不熟悉的选项,可以通过Options[Plot]列出所有选项,然后选择感兴 趣的Copy下来,打开Help窗口后粘贴上去,就可以看到相关使用方法与示例。 一个绘图命令可设置多个“选项”,多个“选项”之间用逗号相隔,下面列出一些常用的 “选项”的设置。 |选项设置形式 |意义 |默认值 | |AxesLabel—>{"x","y"} |设置坐标轴的标记X和Y |不做标记 | |AspectRatio—>Automatic |根据图形自动设置高度宽度比|1:1.618 | |Axes—>None |不设坐标轴 |设坐标轴 | |Frame—>True |在图形周围加边框 |不加边框 | |GridLines—>Automatic |给图形加网格 |不加网格 | |Plotrange—>{{x0,x1},{y0,y1|指定绘图范例 | | |}} | | | 2. 三维作图函数Plot3D Plot3D[函数或函数组,{自变量1,下限,上限},{自变量2,下限, 上限},选项] 例:Plot3D[Sin[x y],{x,-Pi/2,Pi/2},{y,-Pi,Pi}] Plot3D与Plot用法基本一致,只是增加了变量的个数。四维或以上(即函数有三个 或以上变量)图形无法作出。 下表列出了Plot3D命令的常用选项 |选项 |意义 |默认值 | |Axes ->False |取消坐标轴 |True | |PlotLabel->z |加Z轴的标志 |None | |ViewPoint->{1.3,-2,|设置观察点(1.3,-2 |(1.3,-2.4,2| |1} |,1) |) | |Boxed->False |在曲面周围不加立体框 |True | |Mesh->False |曲面上不加网线 |True | |Shading->False |在曲面上不涂阴影 |True | |PlotPoint->30 |用30×30网格画图 |15 | 调整视角的方法: Mathematica可以画很多复杂的三维图形,有时人们希望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同一图 形,这就需要调整观察点。对已经存在的当前图形可以用Show[%,选项] 重新将图形显示出来,省略选项将得到原来的图形。 观察点的三个参数选取有无穷多种选择,常用的几种列表如下 |ViewPoint->{1.3,-2.4,2} |缺省默认值 | |ViewPoint->{0,-2,0} |正前方 | |ViewPoint->{0,-2,2} |前上方 | |ViewPoint->{0,-2,-2} |前下方 | |ViewPoint->{-2,-2,0} |左角 | |ViewPoint->{2,-2,0} |右角 | |ViewPoint->{0,0,2} |正上方 | 为了用户更方便地选择观察点,可以用视点选择对话框进行。方法如下:首先,输入 Show[%,_ ] 让光标暂时停留在下划线处,用鼠标单击Mathematica菜单中的“Input”,从下拉菜单中 选取“3D ViewPoint Selector”,将出现视点选择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有三个按钮分别可用于调整 x 方向、 y 方向、 z 方向的参数,对不同的参数,一个表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的六面体也随之变动。可以 用鼠标拖动三个按钮,观察六面体的位置变动直到合适为止。然后,用鼠标单击按钮 Paste 将x 方向、 y 方向、 z 方向的参数数据粘贴到Show命令的选项中。 另外还可选择球体坐标的方式进行视角调整。 3. 参数形式(parametric)作图 (1) 二维参数作图 ParametricPlot[参数形式函数,{自变量,下限,上限},选项] 例,单位圆的参数形式为 [pic] 则画圆操作如下: ParametricPlot[{Cos[t],Sin[t]},{t,-Pi,Pi}] 注:画出的圆并非圆形,是因为系统设置高宽比例AspectRatio为1/ GoldenRatio。修正办法:更改选项设置如下 ParametricPlot[{Cos[t],Sin[t]},{t,-Pi,Pi},AspectRatio -> Automatic] (2) 三维参数作图 ParametricPlot3D[参数形式函数,{自变量1,下限,上限},{自变量2,下 限,上 限},,选项] 例,单位球的参数形式为 [pic] 操作如下: ParametricPlot3D[{Sin[u]Cos[v],Sin[u] Sin[v],Cos[v]},{u,- Pi, Pi},{v,-Pi,Pi}] 4. 数据作图(点图) (1) 二维数据作图 |二维数据表的形式 意义 | |{{x1,y1},{x2,y2},…..} | |数据点{xi,yi},i=1,2,…..n | |{y1,y2,y3,…….} 数据点{i,yi},i=1,2,…..n| |变量 变量的值为一组数据 | ListPlot[二维数据表,选项] 例:ListPlot[{{0.1,0.2},{0.3,0.7},{0.5,0.8},{1,0.9}}] 或 L={{0.1,0.2},{0.3,0.7},{0.5,0.8},{1,0.9}} ListPlot[L] (2) 三维数据作图 |三维数据表的形式 意义 | |{{x1,y1,z1},{x2,y2,z2},…..} | |数据点{xi,yi,zi},i=1,2,…..n | |变量 变量的值为一组数据 | ListPlot3D[三维数据表,选项] 例:ListPlot3D[{{0.1,0.2,0.3},{0.3,0.7,0.6},{0.5,0.8,0.9},{1,0.9,1}}] 或 L3={{0.1,0.2,0.3},{0.3,0.7,0.6},{0.5,0.8,0.9},{1,0.9,1}} ListPlot3D[L3] 其他作图函数: ContourPlot[ ], DensityPlot[ ],ListContourPlot[ ], ListDensityPlot[ ] PolarPlot[ ], BarChart[ ], PieChart[ ], SphericalPlot[ ] 5. 图形元素 (1) 二维图形元素: 图形元素要与Graphics[ ]合用,但不显示图形,需用Show[ ],例如: In[1]:=Graphics[{Line[{{-1.5,-1.5},{1.5,1.5}}] (*连接(-1 .5,-1.5)和(1.5,1.5)的线段*) Out[1]:=--- Graphics--- (不显示) In[2]:=Show[%] [pic] Out[2]:= --- Graphics--- 绘制基本图形元素时,制作点元、线元、多边形填充元等命令列表如下: |Line[{{x1,y1},{x2,y2},……}] |作(x1,y1)、(x2,y2)……多点连线 | |Point[{x,y}] |在坐标(x,y)处作点 | |PointSize[d] |配合Point确定大小为d的点 | |Rectangle[{x1,y1},{x2,y2}] |点(x1,y1)和(x2,y2)为对角线坐标| | |作矩形 | |Circle[{x,y},r] |作圆心为(x,y),半径为r的圆 | |Circle[{x,y},{a,b}] |作长半轴为a,短半轴为b的椭圆 | |Circle[{x,y},r,{t1,t2}] |作弧度t1到弧度t2的圆弧 | |Circle[{x,y},{a,b},{t1,t2}]|作弧度t1到弧度t2的椭圆弧 | |Disk[{x,y},r] |作圆心为(x,y),半径为r的填充圆 | |Polygon[{{x1,y1},{x2,y2},……}|以点(x1,y1)、(x2,y2)……为顶点的| |] |多边形 | 三维图形元素: 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元素除了点、线外,还有空间的多边形、立方体。利用三维空间图形 元素作图与平面作图一样,分三步进行。以绘空间三角形为例,第一步,用命令Polygo n作三角形元素;第二步,用命令Graphics3D绘三角形;第三步,用Show命令将空间三角 形显示出来。下面列出制作常用三维图形元素的命令 |Point[{x,y,z}] |在坐标(x,y,z)处作点元素 | |Line[{{x1,y1,z1},{ |作点(x1,y1,z1),( | |x2,y2,z2},…}] |x2,y2,z2),…连线 | |Polygon[{{x1,y1,z1},{ |过多个点的填充多边形 | |x2,y2,z2},…}] | | |Cuboid[{x1,y1,z1},{ |对角线点(x1,y1,z1),( | |x2,y2,z2}] |x2,y2,z2)的立方体 | 几个图形说明 Graphics[ ], Graphics3D[ ], ContourGraphics[ ], DensityGraphics[ ], SurfaceGraphics[ ] 它们可相互转换。 6. 图形的组合显示 (1) 图形的合并显示 如果先后绘制了几个函数的图形,想把其中两个或多个函数图合并成一个图,则可以 Show命令来完成,同时还可以定义一些选项。 Show[g1] 重新绘制图形( g1=Plot[函数,范围] ) Show[g1, g2 , …] 将多张图合并成一张图 Show[g1, option->options] 定义选项 (2)图形的格式化显示 如果希望多个图形左右或上下排成一长图而不重叠,则可以用GraphicsArray 命令 Show[GraphicsArray[{g1, g2, …}]] 将图形横向并排 Show[GraphicsArray[{ {g1}, {g2}, …}]] 将图形纵向排列 Show[GraphicsArray[{ {g1, g2, …}, …}]] 将图形以二维矩阵的形式排列 2 数组运算 1. 数组函数 Mathematica中使用最频繁的数据结构就是数组,其特征是用{ }把若干元素括起来,各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这种形式前面已见过,数组可以表示数学中 的点、集合、向量和矩阵,还可以是符号、表达式、函数和图形等。 (1) 数组生成 可以直接输入或采用下面函数: Table[通项公式,{循环范围},{循环范围},……..] Range[初值,终值,步长] 例: L={1,a,3x+4y,Sin[x]} 表示{1,a,3x+4y,Sin[x]} Table[i+1,{i,3}] 表示 {1,2,3} Table[i+j, {i,1,3}, {j,1,3}] 表示{{2,3,4},{3,4,5},{4,5,6}} Range[3,9,2] 表示{3,5,7,9} Range[5] 表示{1,2,3,4,5} Table[i+2,{i,1,9,2}] 表示{3,5,7,9,11} (2)分量表示 t[[n]]或Part[t,n] 数组t中的第n个元素(若为二维数组,则取第n行) t[[-n]]或Part[t,-n] 数组t中的倒数第n个元素(若为二维数组,则取倒数第n行) First[ ] 第一个元素 Last[ ] 倒数第一个元素 t[[{n1, n2, …….}]] ,Part[ t, {n1, n2, …….}] 由数组t的第n1,n2,n3,….元素组成的新数组。 t[[i,j]] 数组t中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 (iii)数组的操作函数 Insert[ ] Prepend[ ] Append[ ] AppendTo[ ] Take[ ] Rest[ ] Drop[ ] ReplacePart[ ] Length[] (iv)数组的运算函数 Join[ ] Union[ ] Sort[ ] Reverse[ ] RotateLeft[ ] RotateRight[ ] Apply[ ] (v)并、交、补运算 Union[L1,L2…..] 求L1,L2….的并集 Intersection[L1,L2,..] 求L1,L2….的交集 Complement[un,L1,L2,…] 求在un中,而不在L1,L2….中的元素组成的补集 例:L1={1,2,3}; L2={2,3,4,5}; Union[L1,L2] Intersection[L1,L2] Complement[{2,4,6},L1,L2] 2. 矩阵(Matrix) 矩阵是特殊的数组,它有以下特征: (i) 二重数组,第二重数组依次表示第一行,第二行…. (ii) 第二重数组的元素个数相等。 (iii) 数组的前述操作一样有效。 (1) 矩阵的定义方法 (i) 直接输入 (ii) 用Table[ ]和Range[ ]来定义 (iii) 用下面函数定义: Array[a,n] 表示向量{{a[1],a[2],…a[n]}},相当于给出一组变量。 Array[a,n,f] 表示向量{{a[f],a[f+1],…a[f+n-1]}},相当于给出一组变量 Array[a,{n,m}] 表示矩阵{{a[1,1],a[1,2]…,a[1,m]}, …, {a[i,1],a[i,2],…a[i,m]},…, {a[n,1],a[n,2],…,a[n,m]}},相当于给出n组变量。 (2) 特殊矩阵 Table[0,{m}, {n}] m行n列的零矩阵。 IdentityMatrix[n] n阶单位矩阵。 Diagonal Matrix[list] 以表list的元素为对角的对角矩阵。 MatrixForm[ ] 以向量或矩阵形式输出(带())。 TableForm[ ] 以表格形式输出(不带())。 Table[If[i>=j,f,0], {i,m},{j,n}] m行n列的元素为f的下三角矩阵。 Table[If[i<=j,f,0], {i,m},{j,n}], m行n列的元素为f的上三角矩阵。 (3). 矩阵的运算 设A,B为Mathematica定义的矩阵,c为常数。则 A+c c与A中的每个元素相加。 A+B A,B同型,意义和数学一致。 c A 意义和数学一致. A.B 数学意义上的矩阵相乘。 Det[A] 求A的行列式,A为方阵。 Transpose[A] 求A的转置矩阵AT Inverse[A] 求A的逆矩阵A-1,A为方阵。 RowReduce[A] 对A进行初等变换,得到与A同秩的最简的上三角矩阵。 LinearSolve[A,b] 求线性方程组AX=b的一个特解,A为方阵。 NullSpace[A] 求线性方程组AX=0的一个基础解系向量表,A为方阵。 Eigenvalues[A] 求方阵A的特征值。 Eigenvector [A] 求方阵A的特征向量。 Eigensystem[A] 求方阵A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组成的表。 3 数据拟合 常用的拟合函数有多项式函数,多项式函数是从幂函数系 1,x,x 2,x3,… 中取有限个元素作线性组合而得到的。当有限个幂函数元选定之后,不同的组合系数决 定了不同的多项式函数(阶数相同)。所以,数据拟合命令的功能是根据已有的数据, 用算法计算出组合系数并给出数学表达式。在使用数据拟合命令时,要求输入数据、确 定拟合的基本元素、指明拟合函数的自变量。除了幂函数外,还可以选取其它的函数如 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等作拟合函数。拟合命令使用格式列表如下 |Fit[list,{1,x},x ] |用数据data求线性拟合函数 a+bx | |Fit[list,{1,x,x^2},x] |求二次多项式拟合函数 a+bx+cx2 | |Fit[list,Table[x^i,{i,0,n}],x]|求n阶多项式拟合函数 | |Exp[Fit[Log[list],{1,x},x]] |求拟合函数 e a + b x | |Fit[list,{Sin[x],Exp[x]},x] |求拟合函数 a sin x + b e x | 注:(1)拟合是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得到一条曲线,而这条曲线是同类曲线中与数据点 误差最小的。 (2)进行曲线拟合时,最好先把数据用ListPlot命令绘制图形,根据图形决定将要用以 拟合的函数。 (3)拟合后将数据图与拟合图合并,可以观察拟合效果。 例: L=Table[{x,Sin[x]+0.2Random[]},{x,0,2Pi,0.1}] g1=ListPlot[L] f=Fit[L,{1,Sin[x],Cos[x]},x] g2=Plot[f,{x,0,2Pi}] Show[g1,g2] 据结果可以发现常数项大约是0.1,是0.2*Random[]的平均值(Random[]产生0到1之间的 随机数),sinx的系数接近1,而cosx的系数接近0。 录入数据的方法: 拟合命令中的数据有两种形式 {{x1,y1},{x2,y2},…..} 数据点{xi,yi},i=1,2,…..n {y1,y2,y3,…….} 数据点{i,yi},i=1,2,…..n 如果数据是数据点形式,录入时会比较麻烦,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简化录入: 例:NNN={0, 34, 67} TT= {15.18, 21.36, 25.72} LL= Table[{NN[[i]],TT[[i]]}, {i, 1, Length[TT]}] 可得到结果:{{0,15.18}, {34,21.36}, {67,25.72}} 这种方法是先分别录入X轴和Y轴数据,再通过Table命令将之组合成坐标形式。 3 极限、微积分与极值命令 1 极限 |命令 |功能 | |Limit[f[x],x->x0] |求x->x0时,f[x]的极限 | |Limit[f[x],x->x0,Direction->|求x->x0-时,f[x]的左极限 | |1] | | |Limit[f[x],x->x0,Direction->|求x->x0+ 时,f[x]的右极限 | |-1] | | 例如: Limit[Sin[x]/x,x->0] 求[pic] Limit[ArcTan[x],x->Infinity] 求[pic] Limit[Exp[1/x],x->0,Direction->1] 求[pic] 注意:Limit[ ] 内f[x](f)是具体的某个函数或以函数为值的变量,x0也是具体的某个数值点或无穷。 2 微积分 1. 求导数 |命令 |功能 | |D[f,x] |对一元函数是求关于x的导数,对多| | |元函数是求关于x的偏导数 | |D[f,x1,x2,…] |先对f关于x1求导,再对结果关于x2| | |求导,…即求混和偏导 | |D[f,{x,n}] |对f关于x1求n阶导数或偏导数 | |D[f,x,NonConstants->{v1,v2,….|对f关于x1求导,其中v1,v2,….视为| |}] |中间变量 | 例: D[x^2,x] D[x y, x] D[x^2 y^3, x, y] D[x^2 y^3, {x, 2}] 2. 求微分 |命令 |功能 | |Dt[f] |求f的全微分 | |Dt[f,x] |求关于x的全导数[pic],其余变量 | | |为中间变量(x的函数) | |Dt[f,x1,x2,…] |多重全导数[pic] | |Dt[f,x,Constants->{c1,c2,….}]|求关于x的全导数,ci为常数 | |y/: Dt[y, x]=0 |置[pic] | 例: D[x^2+y^2,x] (y不是中间变量) 求 [pic] Dt[x^2+y^2] 求[pic] Dt[x^2+y^2,x] 求 [pic] D[x^2+y^2+z^2,x] 求[pic] 3. 求不定积分 |命令 |功能 | |Integrate[f,x] |计算不定积分[pic] | |Integrate[f,x,y] |计算不定积分[pic] | |Integrate[f,x,y,z] |计算不定积分[pic] | 例 Integrate[3 a x^2,x] 求[pic] Integrate[1/(x^2-1),x] 求[pic] Integrate[1/(x^2+9),x] 求[pic] Integrate[3 f’[x] f[x]^2,x] 求[pic] Integrate[3 x^2+y,x,y] 求[pic] 注:Integrate[ ] 的不定积分的结果不含常数,可直接用于运算。 4. 求定积分 |命令 |功能 | |Integrate[f,{变量x,下限a,上限b}]|计算定积分[pic] | |NIntegrate[f,{变量x,下限a,上限b}|计算定积分[pic]的近似值 | |] | | |Integrate[f,{x,a,b},{y,c,d}] |计算定积分[pic] | |NIntegrate[f,{x,a,b},{y,c,d}]|计算定积分[pic]的 | | |近似值 | 例: Integrate[Cos[x]^2+Sin[x]^3,{x,0,1}] Integrate[x+y,{x,b,a,},{y,0,x}] 3 极值 函数的极小值在Mathematica中用 (1) FindMinimum[ 函数,{变量名,初值}] 表示求函数离初值最近的极小值。 例:求[pic]的某个极小值 [pic]有许多极小值,取离x=-1.0附近的极小值。 FindMinimum[ Sin[x]+x/6,{x,-1.0 }] (2) 如果函数不可导,则需输入两个初值: FindMinimum[ 函数,{变量名,初值1,初值2}] 而 FindMinimum[ 函数,{变量名,初值,下限,上限}] 表示求函数在初值附近界于[下限,上限]之间的极小值。 (3) FindMinimum[ 函数,{变量名1,初值1},{变量名2,初值2}] 表示求函数在初值(初值1,初值2)附近的极小值。 例 FindMinimum[x^4+3 x^2 y+x y,{x,0.1},{y,0.1}] 其他命令:ConstrainedMax、ConstrainedMin可求带约束的极值、LinearProgramming可 求线性规划问题的极值。 4 LinearProgramming 线性规划求解命令 LinearProgramming[c, m, b] 寻找向量x,使得c.x在m•x≥0和x≥0两个约束条件下的值最小。 finds the vector x which minimizes the quantity c.x 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s [pic] and [pic]. 用带约束的最优化求解命令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pic] 直接用线性规划命令求解得到相同结果,如下: [pic] 5 ConstrainedMin 要求: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均是线性的。 找最小值,其中所求变量均非负 ConstrainedMin[f, [pic]inequalities[pic], [pic]x, y, [pic]] 寻找函数在不等式约束条件下的最小值。 第一个输入参数:目标函数 第二个输入参数:不等式约束方程组 第三个输入参数:决策变量列表 finds the global minimum of f in the domain specified by the inequalities. The variables x, y, are all assumed to be non-negative. 寻找函数f,在不等式约束(inequalities)下的全局最大值,其中变量x,y,…均为非负 变量。 [pic] 6 ConstrainedMax ConstrainedMax[f, [pic]inequalities[pic], [pic]x, y, [pic]] finds the global maximum of f in the domain specified by the inequalities. The variables x, y, are all assumed to be non-negative. 例子:计算函数x+y在约束条件x<1,y<2下的最大值 [pic] 4 方程与方程组求解 1 定义方程 1. 方程式的组成: lhs==rhs (其中,lhs是left hand side的缩写) 注意:使用两个等号表示方程式,使用一个等号表示变量的赋值 eqn= lhs==rhs 将整个方程式定义给一个变量eqn eqn[[1]] 提取方程式eqn等号左边的表达式 eqn[[2]] 提取方程式eqn等号右边的表达式 输入方程式时常见错误及修正: 误把双等号 = = 输入为单等号 = 修正:将单等号改成双等号即可 注意:若单等号的左边是一个变量(而非表达式),则需先清除该变量再重新定义方程 ,否则会出现错误。例如要定义方程式 z=3x+2y,采用了如下命令: z=3x+2y 显示结果:3x+2y 更改:z==3x+2y 显示结果:True 原因:z 显示结果:3x+2y (z被赋值为3x+2y,上式相当于 判断z是否为3x+2y,结果自然是True了) 正确改法: z=.;z==3x+2y 显示结果:z==3x+2y 2 一般方程(组)求解 解方程和方程组可以用不同的命令,这主要依据具体问题而定。代数方程或方程组用命 令Solve求解,超越方程用FindRoot求解。常用命令列表如下 |Solve[eqns,{x1,x2,…}] |求方程组eqns中关于变量x1,x2,| | |…的准确解 | |Nsolve[eqns,{x1,x2,…}] |求方程组eqns中关于变量x1,x2,| | |…的数值解 | |FindRoot[eqn,{x,x0}] |求方程在点x=x0附近的一个数值解| |FindRoot[{eqns},{x,x0},{y,y0|求方程组的一个数值解 | |},…] | | NSolve[ ]是求解的近似值(数值近似解),相当于N[Solve[ ]]。若解超越方程或方程组,Solve是利用反函数法求解的,因此可能丢掉某个解,对此 系统会用蓝色字体提醒操作者。Solve也可用于消元。 要利用好FindRoot,最佳方式是利用Plot画出方程(例如f= =0)中f的图形,观察解的大致位置,选好初值,这样运行速度快,解的精确度高。 例1.求解方程组 [pic] 输入命令 Solve[{3x - 2y = = 5,x + y = = 5},{x,y}] 将得到计算结果 Out[1] : = {{x—>3,y—>2}} 求解线性方程组AX=b用命令LinearSolve,这一命令不仅可以求具有唯一解的方程组,还 可以求出有无穷多解的方程组的特解。求一个齐次方程组AX=0的基础解系用NullSpace 例 求解线性方程组 [pic] 解 方程组的系数矩阵和右端向量分别为 [pic] [pic] 首先,输入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和右端向量b,然后用命令LinearSolve求出方程组的 特解。输入命令 A = {{1,-3,-1,1},{3,-1,-3,4},{1,5,-9,-8}} B = {1,4,6} LinearSolve[A,b] 计算机运行后,将显示结果 {{1,-3,-1,1},{3,-1,-3,4},{1,5,-9,-8}} {1,4,6} {[pic],[pic],[pic],0} 这说明,方程组有一个特解[pic]=[7/8 1/8 -1/2 0]T 输入命令: NullSpace[A] 计算机运行后,显示结果 {{-21,-1,-10,8}} 这说明,齐次方程组AX = 0有基础解系[pic]=[-21 -1 -10 8]T 所以,根据线性方程组解结构定理,原方程组AX = b 的通解可以表示为 X = c[pic]+[pic] 其中,[pic]=[-21 -1 -10 8]T,[pic]=[7/8 1/8 -1/2 0]T。 3 微分方程(组)求解 Mathematica中用y’[x], y’ ’[x]( ’ ’不是”)表示y关于x的一,二阶导数。 (1) 求通解: DSolve[方程,解函数,变量] 例 Dsolve[y’[x]= =y[x],y[x],x] (2) 求特解: DSolve[{方程,初始条件}解函数,变量] 例 Dsolve[{y’[x]= =y[x],y[10]= =5},y[x],x] 初始条件以方程的形式给出。以上是解常微分方程,对于解常微分方程组和偏微分方程 (组),请查DSolve 注:近似解是解的近似值,数值解是利用逼近理论和某种算法,以初值为计算起点, 通过一定的步骤得到结果。 其他函数:Eliminate[ ], Reduce[ ] 4 不等式(组)求解 命令:InequalitySolve[equs,vars] 设置变量为vars,求解不等式equs 解不等式的命令InequalitySolve不是内部命令,它包含在Algebra`InequalitySolv e`函数库中,调用此命令前,必须先加载函数库。 例: <<Algebra`InequalitySolve` (*注意:调用函数库只须运行一次*) InequalitySolve[x (x^2 - 2) (x^2 - 3) > 0, x] 可得结果:[pic] 不等式内可以包含绝对值,如: InequalitySolve[x/Abs[x - 1] >= 0 && 1/x < x + 1, x] 可得结果:[pic] 还可求解多个变量的不等式组,如: InequalitySolve[x^2 + y^2 < 1 && x < y, {x, y}] 可得结果:[pic] 若所要解的不等式的两边恰好恒等,则结果为True. 5 程序设计简介 1 Mathematica程序设计基本命令 Mathematica中的程序设计的关键是能熟练地定义解决某一问题的函数。为能达到这一目 标,必须掌握下面一些必备知识: 1. 关系判断符 = = 判断左右两式是否相等,也用于方程。 != 判断左右两式是否不相等。 > 判断左式是否大于右式。 >= 判断左式是否不小于右式。 < 判断左式是否小于右式。 <= 判断左式是否不大于右式。 注意:上述左右两式均为数值或可计算出数值的变量或表达式。 2. 逻辑运算符 ! 否定 例 !(x>y) && 与. A,B同时成立,则A&&B成立。例 (x>2) &&(x<5) || 或. A或B成立,则A||B成立。 Xor Xor[e1,e2,…],e1,e2,…中有偶数个成立,其余不成立,则 Xor[e1,e2,…]为真。 Implies Implies[p,q]表示 p => q。 3. 分支结构 1) If 语句 If[条件,表达式] 若条件成立,计算表达式,其结果为整个语句的结果。 If[条件,表达式1,表达式2] 若条件成立,计算表达式1,否则,计算表达式2。 If[条件,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 若条件成立,计算表达式1,否则,计算表达式2,其他,则计算表达式3。 2) Which 语句 Which[条件1,表达式1,条件2,表达式2,…条件n,表达式n] 若条件1成立,计算表达式1,若条件2成立,计算表达式2,…。或 Which[条件1,表达式1,条件2,表达式2,…条件n,表达式n,True, 表达 式n+1] 若条件1成立,计算表达式1,若条件2成立,计算表达式2,…,其他,表达式n+1。 其他函数:Switch[ ]。 4. 循环结构 1) For语句 For[初值,条件,修正循环变量,循环语句] 将初值带入条件检验,若成立,执行语句,将修正后的循环变量带入条件检验,若成立 ,执行语句,… , 当修正后的循环变量不满足条件时,循环停止。 例:For[i=1;t=x,i^2<10,i++,t=t^2;Print[t]] 初值 条件 修正 循环语句 2) While语句 While[条件,循环语句] 若条件成立,则执行语句,否则退出循环。循环蕴涵在条件内。 例: n=19; While[(n=Floor[n/2])!=0,Print[n]]] 也有可能无休止进行下去。例: n=2; While[n>1,Print[n]]] 3) Do语句 Do[循环体,{循环范围}] 例 Do[Print[i],{i,1,5,2}] Do[Print[i],{i,1,5}] Do[Print[i],{i,5}] Do[Print[i],{5}] Do[Print[I,j],{i,1,5},{j,2,4}] 5. 转移和退出 1) 转移 ***** Label[name] ***** Goto[name] ***** 即系统按顺序运行,遇到Goto[name] ,则转到同一复合表达式中的Label[name]处,从那里开始运行。 Name 可由操作者自定义。 2) 退出 Return[expr] 退出函数中的所有过程和循环,返回值expr。 Break[ ] 结束本层循环,并以Null作为本循环结构的值。 Continue[ ] 转向本层For或While结构中的下一次循环。 2 Mathematica动画制作简介 Mathematica制作动画是通过绘制一系列图形,然后双击其中任意一幅可以开始动画 演示,在动画图左下角共有六个按钮,它们的功能依次如下:倒序播放、循环播放、顺 序播放、暂停、减速播放、加速播放。 例、下面是点在正弦曲线上滚动的示例程序 [pic] 通过点击图形右端的蓝色“ ] ”,可以将这系列图缩到一幅上显示,双击出现如下界面: [pic] 对于复杂图形,通过前面介绍的参数绘图和元素作图方式可以画出。 递归程序设计 递归算法实现的程序简洁、易读懂。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在使用Matlab软件进行递归程序设计当中,要特别注意的是:程序中一定要有返回语 句(return),以便使程序在适当的时候终止递归调用,否则会出现堆栈溢出,甚至导致 程序中断退出。为防止程序异常终止,可以添加异常处理代码(try…catch…end)。 递归程序设计的第一步,要分析问题,建立问题求解的递推关系式或算法。然后再进行 程序设计实现。 1 计算阶乘 从n个数中取n个数的数的全排列记为[pic],且有[pic]。 因此建立其求阶乘的递推关系式:[pic],结束条件:[pic]。 计算阶乘的Matlab函数如下: function r=factorial(n) %计算n的阶乘 if n==1 r=1; return end r=n*factorial(n-1); 例子: 再命令行输入factorial(3)则返回6 2 组合数学中的Pascal公式 从n个数中取r个的组合数记为[pic],且有[pic],[pic]。 组合数学中又这样的Pascal公式: [pic]。 因此可以编写如下的函数求组合数[pic]: function num=getcom(n,r) if r==0 | (n==r) %结束条件 num=1; return end if r==1,%2004-12-7add num=n; return end num=getcom(n-1,r)+getcom(n-1,r-1); 3 汉诺塔问题 1 “Hanoi塔”问题 有3根柱子:A,B,C,现有n个大小不一的圆盘依半径的大小,从下而上套在柱子A上, 最大的圆盘放在柱子A的最下面。现要将所有的圆盘从柱子A移动到C柱子上,每次只允许 从一根柱子转移到另一根柱子上,且在转移过程中不允许出现大圆盘放在小圆盘上。B盘 为可以利用的柱子,每次只允许移动一个盘子,请问要转移多少次才能将柱子A上的圆盘 全部转移柱子C上? “Hanoi塔”是组合数学中的著名问题之一。 2 问题求解 主程序调用: global nmove nmove=0; hanta(‘A’,’B’,’C’,3) nmove 说明:上面的程序调用表示有3根柱子:A ,B,C,现有3个盘子在A上,要将其移动到C盘上,B盘为可以利用的柱子。 3 实现程序 function hanta(posfrom,posmiddle,posend,numplate) global nmove%移动次数,调用nmove之前声明nmove为全局变量,且赋值为0 if numplate==1 sprintf('从%s移到%s',posfrom,posend) nmove=nmove+1; return end try hanta(posfrom,posend,posmiddle,numplate-1) sprintf('从%s移到%s',posfrom,posend) nmove=nmove+1; hanta(posmiddle,posfrom,posend,numplate-1) catch 'catch error' end 实例:当有3个盘子时,该递归程序的输出为: ans = 从A移到C ans = 从A移到B ans = 从C移到B ans = 从A移到C ans = 从B移到A ans = 从B移到C ans = 从A移到C nmove = 7 4 案例:商人安全过河问题 三名商人各带一个随从乘船渡河,一只小船只能容纳二人,由他们自己划行。随从 们密约,在河的任一岸,一旦随从的人数比商人多,就杀人越货。但是如何乘船渡河的 大权掌握在商人们手中。商人们怎样才能安全渡河呢? 1 问题分析 设商人某岸上的人数为x,随从人数为y; 此岸彼岸商人与随从的人数必须满足以下下面其中一种情况: 1. x不等于0时,x>=y; 2. x等于0 以上两种称为安全状态。 每次划行时做出决策: 可能的决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船上载人不超过2人; 2. 确保出发点岸上和到达对岸后,两岸的人数必须同时满足安全状态 2 模型建立 设第k次渡河前此岸的商人数为xk,随从人数为yk,k=1,2,……, xk,yk=0,1,2,3. 将二维向量Sk=(xk,yk)定义为状态(即第k- 1次渡河后的此岸状态)。安全渡河条件下的状态几何称为允许状态集合,记作S,根据 问题分析很容易得到 S={(x,y)|(0,0),(0,1),(0,2),(0,3),(1,1),(2,2)(3,0),(3,1),(3,2),(3,3) } (1) 注:为什么不能取(1,0),(2,0),(2,1)? 记第k次渡船上的商人数为uk,随从数为vk,将二维向量dk={ uk,vk}定义为决策。允许决策集合记作D,由小船的容量可知 D={(u,v)| (1,0),(0,1),(1,1),(2,0),(0,2)} (2) 因为k为奇数时船从此岸驶向彼岸,k为偶数时船由彼岸驶回此岸,所以状态Sk,随决策 dk变化的规律是 Sk+1= Sk+(-1)k dk (3) 如: [pic] (3)式称为状态转移律。这样,制定安全渡河方案归结为如下的多步决策问题: 求决策dk∈D(k=1,2,…,n),使状态Sk∈S按照转移规律(3)由初始状态S1=(3,3)经过有 限步n到达状态Sn+1=(0,0) 以上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但还没有求解。 3 模型求解 如何求解上述模型?手工推算?还是借助计算机,通过设计求解算法来求解该问题? 4 进一步的思考题 1. 最少应划行多少次船才能过河? 2. 总共有多少种过河方法? 3. 还有无其他建模方法(还能否建立其他数学模型?比如图论模型) 5 程序运行结果 程序名:my_guohe_main(见后面) 下面为程序中的注释,通过这个可以理解下面的运行结果输出。 思考题:请根据结果输出,将运行结果转化为文字叙述。 %用于回溯的矩阵 %mat_back = [阶段,状态(决策前),决策,阶段(决策后),状态(决策后),是否结束] %mat_back对应列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运行结果: ans = 129 9 ans = 11 0 2 0 2 0 0 0 1 11 1 1 1 1 0 0 0 1 13 0 2 0 2 0 0 0 1 13 1 1 1 1 0 0 0 1 15 0 2 0 2 0 0 0 1 第 1个策略 cur_dec_seq = 1 3 3 1 1 2 2 2 0 2 2 2 1 0 3 3 2 0 3 3 2 0 2 4 3 0 0 4 3 0 0 1 5 3 1 0 5 3 1 2 0 6 1 1 0 6 1 1 1 1 7 2 2 0 7 2 2 2 0 8 0 2 0 8 0 2 0 1 9 0 3 0 9 0 3 0 2 10 0 1 0 10 0 1 0 1 11 0 2 0 11 0 2 0 2 0 0 0 1 注:这里省略另外4个策略。 思考题:通过程序及其注释,分析结果输出的5种过河策略,并翻译为通俗易懂的过河策 略。 注:对于一组确定的策略(比如上面的5种),实际上“第i行的第7,8列元素应该分别等 于第i+1行的第2,3列元素”。 6 递归算法求解程序 function my_guohe_main %2004-12-9 调试完毕,共有5种不同的决策 clear all global fid numans mat_back %用于回溯的矩阵 %mat_back = [阶段,状态(决策前),决策,阶段(决策后),状态(决策后),是否结束] %mat_back对应列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状态和决策各2个元素存储 mat_back=zeros(1,9);%init %"是否结束":用1表示结束;0表示未结束; numans = 0 ;%决策序列个数 fid = fopen('debug.txt','w'); if fid < 3 disp('error open file') return end %调用递归求解程序 getd([3 3],1,[-1 -1 -1 -1],[-1 -1 -1 -1]) fprintf(fid,'\nTotal ans num=%d',numans) fclose(fid) %mat_back size(mat_back) %回溯得到过河策略 mat_back = unique(mat_back,'rows');%消除重复行 row_no=find(mat_back(:,9)==1);%最后一步决策 mat_back(row_no,:) for i=1:length(row_no),%逐个回溯最优解 disp(sprintf('第%4d个策略',i)) cur_step_status=mat_back(row_no(i),1:3); step = mat_back(row_no(i),1); %决策序列 cur_dec_seq(step,:)= mat_back(row_no(i),1:9); %只要还没有到初态【3,3】,则继续回溯 while ~vec_equal(cur_step_status(2:3),[3 3]), id_mat= find(mat_back(:,9)~=1);%%?2004-12-9 mid_mat_back= mat_back(id_mat,[6 7 8]); %oldversion:[r,id]=vec_in_matrix(cur_step_status,mat_back(:,[6 7 8])); [r,id]=vec_in_matrix(cur_step_status,mid_mat_back); id = id_mat(id); %disp('step - 1') step=step-1; if r~=1 | id <=0 disp('err huisuo') pause return end %决策序列 %size_mat_back=size(mat_back) cur_dec_seq(step,:)=mat_back(id,1:9); %当前 s t e p状态 cur_step_status = mat_back(id,1:3); end%while if step~=1 disp('step ~= 1') cur_step_status cur_dec_seq return end cur_dec_seq end%for function getd(status,step,ever1,ever2) %reference:建模示例之二:商人们怎样安全过河 %《数学模型》姜启源 %编写一个递归程序,求解此模型 %两个重要的变量(可以避免不不要搜索及死循环) %ever1 列分布,第1、2列 状态,第3、4列 决策(此岸已经做的状态、决策) %ever2 列分布,第1、2列 状态,第3、4列 决策(彼岸已经做的状态、决策) % % getd([3 3],1,[-1 -1 -1 -1],[-1 -1 -1 -1],[0 0]) %status 在此岸人数状态(商人数,随从数) global fid global numans mat_back %if status(1)==0 & status(2)==0 % if status(1:2)==[0 0] %成功过河 sprintf('First:Game Over!Sucess! congratulation!') return end %允许状态 allow_s=[0 1 %不能包含0 0行,因为前面已经处理了返回 0 2 0 3 3 0 3 1 3 2 3 3 1 1 2 2]; %过河允许决策 allow_d=[ 1 0 0 1 1 1 2 0 0 2]; [row_d,col_d]=size(allow_d);%计算可行决策数目,从而一开始就有row_d种决策 for i=1:row_d,%for99 cur_status = status + getid(step)*allow_d(i,:);%当前此岸状态 %当前决策是否合法 if cur_status(1) <= 3 & cur_status(2) <= 3 &... cur_status(1) >=0 & cur_status(2) >=0 & ... ( cur_status(1)==0 |cur_status(2)==0| ... ( cur_status(1)>0 & cur_status(1)>=cur_status(2)) ) &... ~(cur_status(1)==3 & cur_status(2)==3)%middle cursd=[cur_status,allow_d(i,:)];% status decision if cur_status(1)==0 & cur_status(2)==0 %88 很重要的递归结束条件 %mat_back=[阶段,状态(决策前),决策,阶段(决策后),状态(决策后),是否结 束] mat_back(getrows(mat_back)+1,:)=[step,status,allow_d(i,:),0,0,0,1];% numans = numans + 1; sprintf('success over') return else%88 if getid(step)==1 , %77 %if11 if vec_in_matrix(cur_status,allow_s)==1 & vec_in_matrix(cursd,ever1)==0 ever1=[ever1;cursd]; %mat_back=[阶段,状态(决策前),决策,阶段(决策后),状态(决策后),是否结 束] mat_back(getrows(mat_back)+1,:)=[step,status,allow_d(i,:),step+1,cur_status, 0]; getd(cur_status,step+1,ever1,ever2); end%if11 else %if22 if vec_in_matrix(cur_status,allow_s)==1 & vec_in_matrix(cursd,ever2)==0 ever2=[ever2;cursd]; %mat_back=[阶段,状态(决策前),决策,阶段(决策后),状态(决策后),是否结 束] mat_back(getrows(mat_back) +1,:)=[step,status,allow_d(i,:),step+1,cur_status,0]; getd(cur_status,step+1,ever1,ever2); end%if 22 end %if 77 end%if 88 else end %if middle end%for 99 function [r,id]=vec_in_matrix(cur,matrix) %判定向量是否在矩阵中 [row,col]=size(matrix); for i=1:row if vec_equal(cur,matrix(i,:))==1 r=1; id=i;%行号 return end end r=0; function r=vec_equal(vec1,vec2) r=0;%判定向量是否相等 if vec1==vec2, r=1; end function r=getid(step) %根据当前决策步骤step的奇偶性判定 if mod(step,2)==1%(奇数)此岸->彼岸 r=-1; else r=1;%(偶数)此岸<-彼岸 end function rows= getrows(mat) [rows,tmp_tmp]=size(mat);%返回函数 优化模型及其求解 1 案例:背包问题 有一组物品S,共有9件,其中第i件重[pic] ,价值[pic],从S中取出一些物品出来装背包,使总价值最大,而不超过总重量的给定 上限30kg。 |i |1 | |10000 |3.1028 | |50000 |3.1395 | |100000 |3.1418 | |200000 |3.1403 | 注意:以上运行结果如果n得输入都相同,但结果都一般都会完全相同,这是由于产生的 点是随机的,自然结果也就不同了。 1 用蒙特卡罗法估算定积分 例:求定积分[pic]。[pic]是该定积分的精确解。 思想:对于[pic],如果[pic],则可以通过模拟的方法计算其定积分。 构造一个矩形包含了曲边梯形,[pic] 产生n(足够大)个在举行区域内的点,如果落在由函数[pic]构成的曲边梯形内的点为 m个,则所求定积分为 [pic] 求解程序: n=10^6; a=0; b=1; d=max(a,b)+1; m=0; for i=1:n, x=a+rand*(b-a); y=d*rand; if y<=x^2, m=m+1; end end s=m/n*d*(b-a) 运行上面的程序,求得结果为 [pic] 0.33321600000000 这个结果非常接近于真实值。 下面编写一个通用的程序,前提是被积函数[pic] 通用函数: function s=cmmmonitixing(funname,a,b,d,n) if nargin~=5, n=10000;%缺省 end if n<10000, n=10000;%至少产生1万个点 end if nargin<4 d=max(a,b)+1;%缺省 end m=0;%计数器 for i=1:n, x=a+rand*(b-a); y=d*rand; if y<=feval(funname,x), m=m+1; end end s=m/n*d*(b-a)%计算近似定积分 为了计算上面的定积分,按如下步骤: 第一步:编写被积函数的M文件 function y=myfunx2(x) y=x^2; 第二步:调用上面的通用程序 输入: cmmmonitixing('myfunx2',0,1) ans = 0.33680000000000 cmmmonitixing('myfunx2',0,1,3,100000) ans = 0.33429000000000 通过上面的调用可以看出,当n取得越大,所计算得到的定积分更接近于真实值。 2 用蒙特卡罗法估计体积 有这样一个问题:位于锥面S1:[pic]上方和球面S2:[pic]内部的区域的体积。首先分 析,这块区域包含于以[pic]和[pic]为界的盒子内,这个盒子的体积为8。 理论上,所求区域的体积为球面S2面积的一般加上圆锥的体积,设为V. [pic] 因此,需要生成在这个盒子内生成随机点,并将落在这块区域内的随机点个数于生成 的随机点的总数之比乘以8(盒子的体积),即为所求区域的面积。 实现程序如下: numinner=0; times=yesinput('输入模拟次数:',1000,[100 10000]) for i=1:times, x=2.0*rand - 1.0; y=2.0*rand - 1.0; z=2.0*rand; if (x*x+y*y<=z*z) & x*x+y*y<=z*(2-z) numinner=numinner+1; end end sprintf('模拟到%d次后,近似体积=%.5f',times,numinner/times*8) 模拟结果: 模拟到5000次后,近似体积=3.06400 2 案例:渡口模型 1 问题描述 一个渡口的渡船营运者拥有一只甲板长32米,可以并排停放两列车辆的渡船。他在考 虑怎样在甲板上安排过河车辆的位置,才能安全地运过最多数量的车辆。 分析:怎样安排过河车辆,关心一次可以运多少辆各类车。 准备工作: 观察数日,发现每次情况不尽相同,得到下列数据和情况: (1) 车辆随机到达,形成一个等待上船的车列; (2) 来到车辆,轿车约占40%,卡车约占55%,摩托车约占5%; (3) 轿车车身长为3.5~5.5米,卡车车身长为8~10米。 2 问题分析 这是一个机理较复杂的随机问题,是遵循“先到先服务”的随机排队问题。 解决方法:采用模拟模型方法。因此需考虑以下问题: (1) 应该怎样安排摩托车? (2) 下一辆到达的车是什么类型? (3) 怎样描述一辆车的车身长度? (4) 如何安排到达车辆加入甲板上两列车队中的哪一列中去? 本实验主要模拟装载车辆的情况,暂时不考虑渡船的安全。 3 模型建立 设到达的卡车、轿车长度分别为随机变量[pic]。结合实际,这里不妨假设卡车、轿 车的车身长度[pic]均服从正态分布。 由于卡车车身长为8~10m,所以卡车车长[pic]的均值为[pic]m,由概率知识中的“[pic] ”原则,其标准差为[pic],所以得到[pic]。同理可得[pic]。 4 模拟程序设计 由以上的分析,程序设计时的应划分的主要模块(函数)如下: 1. 确定下一辆到达车辆的类型; 2. 根据车的类型确定到达车辆的长度; 3. 根据一定的停放规则,确定放在哪一列。 5 模型求解结果及分析 (一)运行结果 程序名为sim_dukou,运行程序,输出结果如下: sim_dukou 输入模拟次数:1000 平均每次渡船上的车数 mean_n = 5.4840 3.9180 0.5160 (二)结果分析 上面为运行一次模拟程序,模拟次数为1000次的模拟结果。从模拟结果,你能得出什 么结论? 发现摩托车的平均数量不到1辆,因此从另外一方面看,忽略摩托车的长度是合理的 。统计结果显示平均每次渡口时船上卡车、轿车、摩托车数量分别为5.484、3.918、0. 516辆。 6 模拟程序 function sim_dukou %渡口模型的模拟 %程序设计: 张勇 %2005-2-1 n=input('输入模拟次数:'); if isempty(n) | (n<500) n=500; end N=zeros(1,3);%依次为卡车数量、轿车数量、摩托车数量 for i=1:n, isfull=0; L=[0 ,0];%第一列长度,第二列长度 while ~isfull, id=makeid; N(id) = N(id) + 1; newlen=getlength(id); [isfull,pos]=getiffull(L,newlen); if ~isfull, L(pos)=L(pos)+newlen; end%if end%while end%for disp('平均每次渡船上的车数') mean_n=N/n function r=makeid %模拟下一辆到达车的类型 t=rand; if t<=0.55, r=1;%到达卡车 elseif t<0.95, r=2;%到达轿车 else r=3;%到达摩托车 end function len=getlength(id) %根据车的类型,产生车长随机数 % switch id case 1, len=min([4.5 + randn*(1/3), 5.5]); case 2, len=min([9 + randn*(1/3),10]); case 3, len=0;%根据放置方法,可以不予考虑 end %switch function [full,pos]=getiffull(L,newlen) %增加车长为len后是否可行(是否满) %pos表示加到那一列去 full=0; pos=0; if L(1)>L(2), if L(2)+newlen<32, pos=2; else full=1; end else if L(1)+newlen<32, pos=1; else full=1; end end 7 思考题 1. 装载车辆时,如何做到“安全”?应该如何制定相应的策略? 2. 请将这些策略加入到模拟程序中,再观察结果。 如果甲板长度及停放的列数不一定是2列,请如何修改程序使得程序更通用些? 3 案例:核反应堆屏蔽层设计问题 1 问题描述与分析 核反应堆屏蔽层是用一定厚度的铅包围反应堆,用以阻挡或减弱反应堆发出的各种射 线。在各种射线中,中子对人体伤害极大,因此,在屏蔽层的设计中,了解中子穿透屏 蔽层的概率,对反应堆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问题背景 假定屏蔽层是理想的均匀平板。 一个中子进入屏蔽层后运动的物理过程:中子以初速度[pic]和方向角[pic]射入屏蔽层 ,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铅核发生碰撞,中子获得新的速度及方向[pic]。再游动一段距离后 ,与铅核发生第二次碰撞,并获得新的状态[pic],如此等等,经过若干次碰撞后,出现 下述情况之一时中子终止运动过程: (1)中子被弹回反应堆; (2)中子穿透屏蔽层; (3)第n次碰撞后,中子被屏蔽层吸收。 为使屏蔽层的厚度达到安全设计要求,在计算机上对中子在屏蔽层的运动过程进行模 拟。 2 模型假设: 1 假定屏蔽层平行板厚度为D=3d,其中d为两次碰撞之间中子的平均游动距离; 2 假设在第10 次碰撞以后,中子速度下降到为某一很小数值而终止运动(被引收).因为每次碰撞后, 中子因损失一部分能量而速度下降。 3 假定中子在屏蔽层内相继两次碰撞之间游动的距离服从指数分布; 4 中子经碰撞后的弹射角θ~ U(0, 2π). 3 中子运动的数学描述 弹射角θi —第i 次碰撞后中子的运动方向与x 轴正向的夹角. xi — 第i 次碰撞后中子所处位置与屏蔽层内壁的距离。 Ri —中子在第 i 次碰撞前后的游动距离. 中子在屏蔽层里随机游动,第 i 次碰撞以后,按照它的位置坐标 xi,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发生: (1)xi<0,中子返回反应堆; (2)xi>D,中子穿透屏蔽层; (3)0<xi<D,若i<10,中子 在屏蔽层内继续运动, 若 i=10,中子被屏蔽层吸收。 经过第i 次碰撞,中子在屏蔽层内的位置是 xi=xi-1+Ricosθi ,i=1,2,…,10 , 4 模拟过程 (略)参考下面的实现代码,总结模拟中的算法。 思考: 1. 系统模拟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有哪些? 2. 模拟算法的设计? 在Matlab环境下要模拟大量中子时算法设计应注意哪些地方? 5 模拟结果 当[pic]时模拟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特别注意:d的取值应该查资料确定,由于模拟中的d是随意定的,所以模拟结果与上 上差别很大。) 表 模拟结果([pic]) |中子数/个|返回/% |穿透/% |吸收/% | |1000 |83.10 |10.70 |6.20 | |5000 |80.90 |13.02 |6.08 | |10000 |81.36 |12.08 |6.56 | [pic] 图 模拟结果图示([pic],中子数为10000) 6 模拟程序 function sim_zhongzi2 %模拟核反应堆屏蔽层中中子的运动 %为了提高程序运行速度,这里没有逐个动态显示中子的运动, %所以一开始就产生所有中子的初始状态;当然,也可以很容易修改为动态显示程序。 % n=input('中子个数:');%中子个数 xx=[];%存储第10次碰撞后中子的横坐标 yy=[];%存储第10次碰撞后中子的纵坐标 N=10;%每个中子最多碰撞次数 d = 2; D = 3*d; H =10*10; c=zeros(1,3);%c(1)返回反应堆数量,c(2)穿透,c(3)吸收 %产生中子 x=zeros(1,n); y=H*rand(1,n)/10; %中子运动 for j=1:N,%考虑至多10次碰撞 if isempty(x), break; end R = -d*log(rand(1,length(x))); seta = 2*pi*rand(1,length(x)); x = x + (R.*cos(seta)); y = y + (R.*sin(seta)); %c(2)穿透 t=find(x>D); c(2) = c(2) + length(t); if length(t)>0, xx=[xx,x(t)]; yy=[yy,y(t)]; x(t)=[]; y(t)=[]; end %c(1)返回反应堆数量 t=find(x<0); c(1) = c(1) + length(t); if length(t)>0, xx=[xx,x(t)]; yy=[yy,y(t)]; x(t)=[]; y(t)=[]; end if j==N, c(3) = c(3) + length(x); end end xx=[xx,x]; yy=[yy,y]; check = sum(c) - n %right-0 check2=length(xx)-n%right-0 bili=c/n %return%将此行注释或删除后才能执行下列代码 %重绘所有中子,当n增大时,会花较长时间 plot(xx,yy,'r.') hold on line([0,0],[-H,H]) hold on line([D,D],[-H,H]) text(-4*d,H-5*d,'返回') text(-4*d,H-9*d,sprintf('(%6.2f%%)',c(1)/n*100)) text(D/2-d,H-5*d,'吸收') text(D/2-2*d,H-9*d,sprintf('(%6.2f%%)',c(3)/n*100)) text(D+2*d,H-5*d,'穿透') text(D+d,H-9*d,sprintf('(%6.2f%%)',c(2)/n*100)) hold off 7 思考题 请写出该模拟程序的算法描述或者流程图。 4 案例:理发店系统研究 一个理发店有两位服务员A和B,顾客们随机到达店内,其中60%的顾客仅需剪发,每 位花5分钟时间,另外40%顾客既要剪发又要洗发,每位用时8分钟。 理发店是个含有多种随机因素的系统,请对该系统进行模拟,并对其进行评判。 可供参考内容:“排队论”,“系统模拟”,“离散系统模拟”,“事件调度法” 1 问题分析 理发店系统包含诸多随机因素,为了对其进行评判就是要研究其运行效率,从理发 店自身利益来说,要看服务员工作负荷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增加员工等考虑。从顾客角 度讲,还要看顾客的等待时间,顾客的等待队长,如等待时间过长或者等待的人过多, 则顾客会离开。理发店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排队系统,可以用排队论有关知识来研究。 2 模型假设: 1. 60%的顾客只需剪发,40%的顾客既要剪发,又要洗发; 2. 每个服务员剪发需要的时间均为5分钟,既剪发又洗发则花8分钟; 3. 顾客的到达间隔时间服从指数分布; 4. 服务中服务员不休息。 3 变量说明: u:剪发时间(单位:分钟),u=5m; v: 既剪发又理发花的时间(单位:分钟),v=8m; T: 顾客到达的间隔时间,是随机变量,服从参数为[pic]的指数分布,(单位:分钟) T0:顾客到达的平均间隔时间(单位:秒),T0=[pic]; 4 模型建立 由于该系统包含诸多随机因素,很难给出解析的结果,因此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对 该系统进行模拟。 考虑一般理发店的工作模式,一般是上午9:00开始营业,晚上10:00左右结束,且 一般是连续工作的,因此一般营业时间为13小时左右。 这里以每天运行12小时为例,进行模拟。 这里假定顾客到达的平均间隔时间T0服从均值3分钟的指数分布, 则有 3小时到达人数约为[pic]人, 6小时到达人数约为[pic]人, 10小时到达人数约为[pic]人, 这里模拟顾客到达数为60人的情况。 (如何选择模拟的总人数或模拟总时间) 5 系统模拟: 根据系统模拟的一般方法,需要考虑系统的如下数据、参数。 1. 状态(变量) |等待服务的顾客数; | |A是否正在服务; | |B是否正在服务; | 2. 实体:两名服务员、顾客们 3. 事件: |一名新顾客的到达; | |A开始服务; | |A结束服务; | |B开始服务; | |B结束服务; | 4. 活动: |顾客排队时间 | |顾客们到达的间隔时间 | |A的服务时间 | |B的服务时间; | 在系统模拟时,为了研究系统的整体情况,这里考虑顾客到达后不离开,且等待队 长不限。 要考虑如果服务员均空闲时,顾客先选择谁服务? 要考虑模拟的时间设置还有顾客数目。 模拟终止条件是根据顾客数目还是根据营业时间终止? 6 系统模拟算法设计 自行设计算法 |finished=0; | |初始化运行时钟 | |while finished==0 | |if 产生的顾客数不到规定数目时 then, | |产生该顾客的有关数据; | |将顾客加入等待队列; | |else | |运行时钟继续; | |endif | |处理服务员的状态(包括工作状态,空闲时间); | |获得服务员的服务优先顺序; | |根据服务员优先顺序从等待队列中安排服务; | |endwhile | 注:其它实现方法参考,离散系统仿真算法:事件调度法。 7 系统模拟程序 顾客到达的间隔时间T的计算机产生方法,利用T=[pic], %理发店系统的模拟(案例分析之一) %关键词:面向事件的计算机模拟技术 clear all curclock=0;%当前时刻,动态变化 totalcustomer=0;%总共服务的顾客数 numsrv=2; srvstatus=zeros(numsrv,5);%服务员有关数据 %srvstatus 第1列:服务状态(0空闲,1正在服务);第2列:当前服务顾客编号; % 第3列:当前服务结束时刻;第4列:服务员空闲时间;第5列:服务的顾客总数 endtime =0;%结束时间 waiting=[];%等待队列数据 %waiting 第1列:顾客编号;第2列:顾客到达时刻;第3列:顾客开始接受服务时刻; % 第4列:接受服务时间;第5列:顾客结束服务时刻;第6列:间隔时间 cur=zeros(1,6);%当前产生顾客的数据,对应关系同waiting avgwaitlen=[];%平均等待队长 avgwaittime =[];% 平均等待时间 ujiange=5;%平均间隔时间 finished=0; numsimucustumer=yesinput('输入等待模拟的顾客数:',10,[10 1000]); while finished==0, if totalcustomer < numsimucustumer %产生一个顾客的到达及其有关性质的数据 totalcustomer = totalcustomer+1; jiange= -log(rand)*ujiange;%与上一个顾客的到达的间隔时间 curclock = curclock + jiange; cur(1)= totalcustomer ;% 第1列:顾客编号 cur(2) = curclock;%第2列:顾客到达时刻 cur(6) = jiange; 第6列:间隔时间 %下面产生接受服务时间(可改进模型) if rand<0.6, %产生顾客有关性质:这里是产生接受服务时间 cur(4) = 5; else cur(4) = 8; end %放入等待队列 if isempty(waiting), waiting= cur; else [m,n]=size(waiting); waiting(m+1,:)= cur; end else curclock = curclock + (-log(rand)*ujiange); end%if totalcustomer< %分配等待队列(看是否有服务员空闲,如果有则分配;否则继续执行) %处理服务员的服务状态 for i=1:numsrv, if srvstatus(i,1)==1 & srvstatus(i,3) <= curclock, srvstatus(i,1)=0;%设置为空闲状态 srvstatus(i,4)= curclock-srvstatus(i,3);%目前已经空闲的时间 elseif srvstatus(i,1)==1 & srvstatus(i,3) > curclock, srvstatus(i,4)= 0;%没有休息(正在忙) else srvstatus(i,4)= curclock-srvstatus(i,3);%目前已经空闲的时间 end end %处理服务员服务的先后顺序(依据空闲时间)(精细处理) tmp=srvstatus(:,4); for i=1:numsrv, [value,id]=max(tmp); b(i)=id; tmp(id)=0;%已经排序了 end %此时等待队列必然不为空 for j=1:numsrv, i=b(j);%确定服务员的序号 if(srvstatus(i,1)==0) %找一个顾客开始服务,同时计算该顾客什么时候接受服务,结束服务; [m,n]=size(waiting); if m==0, break; end if waiting(1,5)==0,%还没有开始接受服务 waiting(1,3)= curclock; waiting(1,5)= waiting(1,3)+waiting(1,4);%结束时刻 srvstatus(i,1)=1;%设置为忙状态 srvstatus(i,2)=waiting(1,1);%顾客编号 srvstatus(i,3)= waiting(1,5);%结束时刻 srvstatus(i,5)=srvstatus(i,5)+1;%又服务了一个顾客 %计算等待时间 avgwaittime(end+1) = waiting(1,3)-waiting(1,2); disp(sprintf('间隔时间(%8.2f) 顾客编号:%5d 接受服务员(%4d)服务(到达时刻%10.2f)',waiting(1,6),waiting(1,1),i,waiting(1 ,2))) endtime=max(endtime,waiting(1,5)) waiting(1,:)=[];%从等待队列中离开 end end%if end%for [m,n]=size(waiting); %计算队长(这里的计算式子可以参考排队论有关术语进行确定) if totalcustomer < numsimucustumer avgwaitlen(end+1)=m; end if sum(srvstatus(:,5))>=numsimucustumer,%队列为空,结束 finished=1; end end%while disp('服务顾客数:') disp(srvstatus(:,5)') disp('平均队长'); disp(mean(avgwaitlen)); disp('运行时间(分钟,小时)'); disp(sprintf('%8.f%8.f',curclock,curclock/60)); disp('平均等待时间(分钟)'); disp(mean(avgwaittime )); disp('结束时间(分钟)'); disp(endtime ); figure title('平均队长') bar(avgwaitlen) figure title('平均等待时间'); bar(avgwaittime) 5 实验题目 1 实验:赶上火车的概率 1 问题描述 如图,一列火车从A站开往B站,某人每天赶往B站上这趟火车。 他已了解到: 1. 火车从A站到B站的运行时间是均值为30分钟,标准差为2分钟的随机变量; 2. 火车在下午大约1点离开A站,离开时刻的频率分布如下: |出发时刻 |午后1:00 |午后1:05 |午后1:10 | |频率 |0.7 |0.2 |0.1 | 此人到达B站的时刻频率分布为: |时刻 |午后1:28 |午后1:30 |午后1:32 |午后1:34 | |频率 |0.3 |0.4 |0.2 |0.1 | 问他能赶上火车的概率是多少? 2 变量说明 [pic] :火车从A站出发的时刻; [pic] :火车从A站到B站的运行时间;单位:分钟 [pic]:他到达B站的时刻 3 问题分析与假设 此问题包含多个随机因素。 这里假设[pic],[pic],[pic]都是随机变量,其中[pic]服从正态分布。 4 模型建立 很显然,他能及时赶上火车的条件是:[pic]。为了简化计算,将下午1点记为0时刻 。[pic] 和[pic]的分布律如下: |[pic]/mi|0 |5 |10 | |n | | | | |[pic] |0.7 |0.2 |0.1 | |[pic]/|28 |30 |32 |34 | |min | | | | | |[pic] |0.3 |0.4 |0.2 |0.1 | 为了模拟随机变量。如果[pic]为在[pic]均匀分布的随机数,为了模拟随机变量[pic]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 [pic],[pic]。 其中,[pic]和[pic]分别用来模拟随机变量[pic]和[pic]。 2 实验:小狗追人的故事 1 问题提出 甲乙两人一开始相距3公里,甲乙两人的行走速度分别为4公里/小时,2公里/小时; 有一条小狗名叫“追追追”(绰号“追命”)一开始与甲在一起,小狗以速度5公里/小时奔 向乙;当小狗遇到乙后,又奔向甲,遇到甲又奔向乙,如此往复,直到甲乙相遇。 问小狗奔跑了多少路程? 2 模型建立 设甲乙速度分别为va,vb;小狗速度为vd;由于小狗奔跑的时间就是甲乙两人相遇的 时间,因此小狗奔跑的路程就是小狗的速度与甲乙相遇所花时间之积。 则小狗奔跑路程[pic]km。 这是此问题的解析解。 3 离散模拟模型建立 以开始时甲为x轴原点,甲乙方向为x轴正向。 设甲乙坐标分别为xa,xb;小狗坐标为xd; 时间等步长ts,比如取1秒,10秒。 注意: 相遇的判定(一定要比三者速度最快者在ts时间内跑的距离要大,否则会出现问题,可 以通过模拟程序看出),可以通过实验发现这个问题。 4 模拟算法流程图 (略) 下面采用计算机模拟这个过程。 5 模拟程序 function s_dog =solve_dog %题目类似:P28《数学建模》姜启源 第二版 %编写日期:2004-2-27 global step_t ef L = 3;%开始时甲乙的距离 xa = 0;%开始时甲的坐标 xb = L;%乙的坐标 xd = 0;%小狗的坐标 va= 4; vb= 2; vd= 5; step_t = 40*1/3600; %模拟时间步长(1秒=1/3600小时) %参数ef很重要(可以设置得偏大些,否则会出错) ef = vb*step_t*2%0.0005;%相遇判定的距离(小于ef之表示相遇) s_dog = get_s_dog(xa,xb,xd,va,vb,vd) function s_dog=get_s_dog(xa,xb,xd,va,vb,vd) global step_t ef dir = 1;%初始化奔跑方向(1朝向乙;-1朝向甲) s_dog=0;%记录小狗所跑的路程 while abs(xa-xb) >= ef %甲乙若还没有相遇 xa = xa + va*step_t; %甲右行 xb = xb - vb*step_t; %乙左行 s_dog=s_dog + vd*step_t; xd = xd + vd*step_t*dir; plot(xa,0,'ro',xb,0,'go',xd,0,'b*') axis([0 3 -1 1]) pause(0.2) if dir==1 & abs(xd-xb)<ef%碰到乙了,小狗该朝甲奔跑 dir = dir*(-1); disp('changedir ->') elseif dir==-1 & abs(xd-xa)<ef%碰到甲了,小狗该朝乙奔跑 dir = dir*(-1); disp('changedir<-') end%if end %while 运行结果: 输入 solve_dog s_dog = 2.5000 6 模型运行图示 [pic] 图1:小狗在第1次遇到乙之前的1360秒时 [pic] 图2:小狗第一次遇到甲 7 结果分析 该问题的解析解与离散模拟模型得到的结果一致。 8 实验要求 如果狗碰到(追到)人之后,人立即掉头行走,当狗遇到甲乙均已3次以上后(含3次 ),甲乙又相向而行。请回答以下问题: 1. 问狗遇到乙3次时,甲乙两人相距多少,甲、乙及狗各走了多远?甲、乙两人 及狗此时的位置? 2. 当狗遇到甲乙均已3次以上后(含3次)后,当甲乙相遇时,甲、乙及狗各走 了多远?从开始行走计算,花了多长时间? 建议处理步骤: 先明确问题(读懂题意); 再考虑解决的具体思路(建模思路、方向); 3 实验:一个修理厂的模拟 某修理厂设有3个停车位置,其中一个位置供正在修理的汽车停放。现以一天为一个 时段,每天最多修好一辆车,每天到达修理站的汽车数有如下概率分布: |到达数 |0 |1 |2 | |概率 |0.6 |0.2 |0.2 | 假定在一个时段内一辆汽车能够修好的概率为0.7,本时段内未能完成修理的汽车于 正在等待修理的汽车一起进入下一时段。试问:该停车厂有无必要增加停车位置,并说 明理由。 4 实验:超市收费服务系统 一小超级市场有4个付款柜,每个柜台为一位顾客计算货款数的时间与顾客所购商品 件数成正比(大约每件费时1s),20%的顾客用支票或信用卡支付,这需要1.5min,付款 则仅需0.5min。有人倡议设一个快速服务台专为购买8个或8个以下商品的顾客服务,指 定另外两个为“现金支付柜”。 请你建立一个模拟模型,用于比较现有系统和倡议的系统的运转。假设顾客到达平均间 隔时间是0.5min,顾客购买商品件数按如下频率表分布。 |件数 |[pic] |9~19 |20~29 |30~39 |40~49 |[pic] | |相对频率 |0.12 |0.10 |0.18 |0.28 |0.20 |0.12 | 编程中常见错误 1 常见语法错误 1 引用未定义变量 clear all a=234 b=a c=d ??? Undefined function or variable 'd'. 2 下标越界 clear all a=rand(1,100); for i=1:100, a(i)=i^2; end for j=2:101, b(j)=a(j); end ??? Index exceeds matrix dimensions. 3 维数不同赋值 ?clear all a=[1 2 3 4]; b=zeros(1,5); for i=1:10, b(i,:)=a.^i; end ??? In an assignment A(matrix,:) = B, the number of columns in A and B must be the same. 2 逻辑错误 1 变量未初始化 a=fix(10*rand(1,10)); m = length(a); for i=1:m-1, for j=i+1:m, it=it+1; %error code b(it)=a(i)*a(i);%right code: b(it)=a(i)*a(j) end end 计数器变量it没有初始化 2 变量名误用 例子1:获得向量a中任取2个元素相乘的所有结果 a=fix(10*rand(1,10)); m = length(a); it=0; for i=1:m-1, for j=i+1:m, it=it+1; %error code b(it)=a(i)*a(i);%right code: b(it)=a(i)*a(j) end end 3 程序实现错误 没有按照模型(或算法)本身的意图实现编程。这种错误可能出现在程序的任何地方 。 3 如何查找程序中的错误 有两类错误: 语法错误; 运行错误 如果碰到语法错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决; 如果遇到“运行错误”,即运行结果明显错误或者怀疑有错,此时查找错误比较困难; 1 查找错误的一般原则 先检查最可能出现错误的代码; 从上到下,逐行查错; 2 一般查错顺序 此时查错可以按以下顺序: 1. 表达式中的变量名是否用错了 2. 原则查看循环变量的范围是否有问题; 3. 查看向量、矩阵变量在赋值语句的下标表达式是否有问题 4. 查看算法中的逻辑错误,即程序没有实现算法的意图(这种错误不一定好找) 5. 检查for,while,if等语句是否与end配对,确保正确配对 6. 其他 注意:以上是一些经验性东西,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 动态规划建模举例 (本节主要参考了建模系列之最优化部分课件) 1 动态规划方法介绍 (参考有关书籍) 2 动态规划求解示例 1 背包问题 有一个徒步旅行者,已知他能承受的旅行背包的重量不超过a(kg)。设有n种物品可 供他选择装入背包,这n种物品分别编号为1,2,…,n。其中第i种物品每件的重量为ai (kg),其使用价值(指一件第i种物品对旅行者来说所带来的好处的一种数量指标)为 ci(i=1,2,…,n)。问这位旅行者应如何选择携带这n种物品的件数,使得总价值最 大? 分析:这是一个组合最优化问题,易将此问题归结为一个线性整数规划问题。 【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设旅行者选择携带第[pic]种物品的件数为[pic],不难看出,背包问题可以归结为如下 的线性规划问题: [pic] 【建立动态规划模型】 设把可装入背包的物品种类分为n个阶段。在第i阶段先装入前i种物品(i=1,2,…,n )。在第i阶段开始时,把旅行者背包中允许装入前i种物品的总重量作为状态变量,设 为y。装入每种物品的件数xi(i=1,2,…,n)为各阶段的决策变量。 变量说明: 设[pic]等于当背包中允许装入物品的总重量不超过y和只允许装入前k种物品采用最优策 略时的最大使用价值。(k=1,2,…,n)。 则 [pic] 并且当k=n,y=a时,有 [pic] 显然[pic]也就是上述线性规划模型的最优解。 把上式转化为递归方程: (属于前向算法) [pic] 其中[pic]为非负整数。 3 例子:运载问题 【例子】有一辆最大货运量为10t的卡车,用来装载三种货物。每种货物的单位重量及相 应的单位价值如表所示。问应如何装载才能使总的价值最大? |货物编号 |1 |2 |3 | |单位重量 |3 |4 |5 | |单位价值 |4 |5 |6 | |件 数 |[pic] |[pic] |[pic] | 此装载问题就是背包问题。 此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最优化问题,优化目标是卡车装载的总价值最大;装载当然越多越 好,但又受到卡车本身的最大货运量的限制;所以此问题可以归结为如下的线性规划问 题: 设xi(i=1,2,3)分别表示装载第i种货物的件数。 wi(i=1,2,3):第i种货物的单位重量(单位:吨) ci(i=1,2,3):第i种货物的单位价值 yk(k=1,2,3)分别表示装载前i种货物的货运量 [pic]当背包中允许装入物品的总重量不超过yk和只允许装入前k种物品采用最优策略时 的最大使用价值。(k=1,2,3)。 即 [pic] [pic]且为整数,i=1,2,3 1 前向算法建立动态规划模型 可归结为动态规划问题,此问题的递归方程为 [pic] k=1,2 初始条件: [pic] 状态转移方程: [pic] 具体如下: [pic] 要求得总价值最大即求[pic]。 1 求解线性规划模型的Lindo程序 |max 4 x1 + 5 x2 + 6 x3 | |st | |3 x1 + 4 x2 + 5 x3 <= 10 | |x1 >=0 | |x2 >=0 | |x3 >=0 | |x1 <=3 | |x2 <=2 | |x3 <=2 | |end | |GIN x1 | |GIN x2 | |GIN x3 | 下面是部分输出窗口的内容: | OBJECTIVE FUNCTION VALUE | |1) 13.00000 |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 |X1 2.000000 -4.000000 | |X2 1.000000 -5.000000 | |X3 0.000000 -6.000000 | 2 求解动态规划模型的Matlab程序 function [value]=MyFirstDP2 %动态规划模型求解程序示例 %以【背包问题】为例(一维背包问题) % P212~215,《组合数学》(修订本)孙世新,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global M %M矩阵第i列针对第i种货物的信息 M=[3 4 5; %第一行:单位重量 4 5 6]; %第二行:单位价值 value = getmaxvalue(3,10); %下面是一个子函数(属于递归函数) function value=getmaxvalue(k,y) global M value = -inf; if k==1 value = M(2,1)*fix(y/M(1,1));%对第一阶段(只包含第一个决策变量) which = fix(y/M(1,1)); disp(sprintf('第%d阶段f%d(%8.2f)=%8.2f=%d(单)*%d(决策)',k,k,y,value,M(2,k),w hich)) return end for num=0 : fix(y/M(1,k)) curvalue=M(2,k)*num + getmaxvalue(k-1,y-M(1,k)*num); if curvalue > value value = curvalue; which=num;%存储第 k阶段的决策变量最优值 end %if end %for disp(sprintf('第%d阶段f%d(%8.2f)=%8.2f=%d(单)*%d(决策)+f(%d,%8.2f)',... k,k,y,value,M(2,k),which,k-1,y-M(1,k)*which)) 3 Matlab程序运行结果 在命令行输入: MyFirstDP2 Matlab运行结果: |第1阶段f1( 10.00)= 12.00=4(单)*3(决策) | |第1阶段f1( 6.00)= 8.00=4(单)*2(决策) | |第1阶段f1( 2.00)= 0.00=4(单)*0(决策) | |第2阶段f2( 10.00)= 13.00=5(单)*1(决策)+f(1, 6.00) | |第1阶段f1( 5.00)= 4.00=4(单)*1(决策) | |第1阶段f1( 1.00)= 0.00=4(单)*0(决策) | |第2阶段f2( 5.00)= 5.00=5(单)*1(决策)+f(1, 1.00) | |第1阶段f1( 0.00)= 0.00=4(单)*0(决策) | |第2阶段f2( 0.00)= 0.00=5(单)*0(决策)+f(1, 0.00) | |第3阶段f3( 10.00)= 13.00=6(单)*0(决策)+f(2, 10.00) | | | |ans = | |13 | 可知总价值最大为13,根据以上结果分析依次可得此时决策变量x3=0,x2=1,x1=2; 可见对这个问题建立线性整数规划模型与动态规划模型求解结果一致。 思考:得到决策是根据以上程序的输出字符串确定的,能否自动给出? (这是属于递归程序中有关回溯的问题) 2 后向算法建立动态规划模型 可归结为动态规划问题,此问题的递归方程为 [pic] 要求得总价值最大即求[pic]。 1 求解动态规划模型的Matlab程序 function [value]=MyFirstDP1 %动态规划模型求解程序示例 %以【背包问题】为例(一维背包问题) % P212~215,《组合数学》(修订本)孙世新,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个采用【后向算法】的动态规划建模方法 global M %M矩阵第i列针对第i种货物的信息 M=[3 4 5; %第一行:单位重量 4 5 6]; %第二行:单位价值 value = getmaxvalue(1,10);%后向算法模型,这个就获得最优结果 function value=getmaxvalue(k,y) global M value = -inf; ek=3;%结束阶段 if k==ek value = M(2,ek)*fix(y/M(1,ek));%对第一阶段(只包含第一个决策变量) which = fix(y/M(1,ek)); disp(sprintf('第%d阶段f%d(%8.2f)=%8.2f=%d(单)*%d(决策)',k,k,y,value,M(2,k),w hich)) return end for num=0 : fix(y/M(1,k)) curvalue=M(2,k)*num + getmaxvalue(k+1,y-M(1,k)*num); if curvalue > value value = curvalue; which=num;%存储第 k阶段的决策变量最优值 end %if end %for disp(sprintf('第%d阶段f%d(%8.2f)=%8.2f=%d(单)*%d(决策)+f(%d,%8.2f)',... k,k,y,value,M(2,k),which,k+1,y-M(1,k)*which)) 2 Matlab程序运行结果 在命令行输入: MyFirstDP1 Matlab运行结果: |第3阶段f3( 10.00)= 12.00=6(单)*2(决策) | |第3阶段f3( 6.00)= 6.00=6(单)*1(决策) | |第3阶段f3( 2.00)= 0.00=6(单)*0(决策) | |第2阶段f2( 10.00)= 12.00=5(单)*0(决策)+f(3, 10.00) | |第3阶段f3( 7.00)= 6.00=6(单)*1(决策) | |第3阶段f3( 3.00)= 0.00=6(单)*0(决策) | |第2阶段f2( 7.00)= 6.00=5(单)*0(决策)+f(3, 7.00) | |第3阶段f3( 4.00)= 0.00=6(单)*0(决策) | |第3阶段f3( 0.00)= 0.00=6(单)*0(决策) | |第2阶段f2( 4.00)= 5.00=5(单)*1(决策)+f(3, 0.00) | |第3阶段f3( 1.00)= 0.00=6(单)*0(决策) | |第2阶段f2( 1.00)= 0.00=5(单)*0(决策)+f(3, 1.00) | |第1阶段f1( 10.00)= 13.00=4(单)*2(决策)+f(2, 4.00) | | | |ans = | | | |13 | 可知总价值最大为13,根据以上结果分析依次可得此时决策变量x3=0,x2=1,x1=2; 可见对这个问题建立线性整数规划模型与动态规划模型求解结果一致。 (^_^):前向算法与后向算法结果一致 3 求解方法结果对比分析 思考:从上面对同一个问题分别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动态规划模型,虽然结果一致,但 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动态规划结果更加全面,得到全局最优解。 4 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 动态规划方法没有通用的求解算法 •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一个动态规划模型比较困难 连续系统建模与模型求解选讲 1 常用Mathematica命令 a)求方程(组)式的解: Solve命令 基本格式:对方程为Solve[equ,x],其中equ是方程式,x是待解求的变量。 对方程组为Solve[{equ1,equ2,…},{x,y,…}],其中equ1,equ2,…是方程 式,x,y,…是待解出的变量。 例1:将直线 3x+4y=5以y为因变量表示出来 解:方法一:计算器格式 输入为:Solve[3 x +4 y ==5 ,y] 输出为:{{y->[pic](5-3 x )}} 方法二:可引用求解结果的方式 输入为:sol=Solve[3 x +4 y ==5 ,y] 输出为:{{y->[pic](5-3 x )}} sol[[1]] {y->[pic](5-3 x )} x^2 + y /. Sol[[1]] [pic](5-3 x )+[pic] b)求方程(组)的数值解 基本格式:Solve[{equ1,equ2,…},{x,y,…}] //N NSolve[{equ1,equ2,…},{x,y,…}] 对于非线性方程(组)用: FindRoot[equ,{x,x0}],其中equ是方程式,以x0为初始点搜索方程 对x的数值解 FindRoot[equ,{x,xs,x0,x1}],其中equ是方程式,以xs为初始点, 在区间[x0,x1] 搜索方程的对x的数值解 FindRoot[{equ1,equ2,…},{x,x1},{y,y1},…],其中equ1,equ2,… 是方程式,以(x1,y1, …)为初始点搜索方程组对(x,y,…)的数 值解。 例2:求解方程[pic]的解。 解:方法一: 输入为:Solve[3x^5 - 2 x + 6 == 0, x] Solve[3x^5 - 2 x + 6 == 0, x] // N 输出为:{{x -> Root[6 - 2\ #1 + 3\ #1\^5 &, 1]}, {x ->Root[6 - 2\ #1 + 3\ #1\^5 &, 2]}, {x ->Root[6 - 2\ #1 + 3\ #1\^5 &, 3]}, {x ->Root[6 - 2\ #1 + 3\ #1\^5 &, 4]}, {x -> Root[6 - 2\ #1 + 3\ #1\^5 &, 5]}} (第一个命令输出结果) {{x -> -1.23044}, {x -> -0.289403 - 1.14764 i}, {x -> -0.289403 + 1.14764i}, {x ->0.904621 - 0.584805i}, {x ->0.904621+ 0.584805i}}(第二个命令输出结果) 例3:{{x -> -1.23044}, {x -> -0.289403 - 1.14764 i}, {x -> -0.289403 + 1.14764i}, {x -> 0.904621-0.584805i}, {x -> 0.904621+0.584805 i}} (第二个命令输出结果) 方法二: 输入为:NSolve[3x^5 - 2 x + 6 == 0, x],输出和方法一的第二个命令输出一样。 例3:求方程[pic]的近似数值解 解:输入为:Plot[{Exp[x], x^2}, {x, -2, 2}] FindRoot[Exp[x] == x^2, {x, -0.5}] FindRoot[Exp[x] == x^2, {x, -0.5, 1, 2}] FindRoot[Exp[x] == x^2, {x, -0.5, -1, 0}] 输出为: {x -> -0.703467} {x -> -0.721926} {x -> -0.70346} c)求微分方程的解 求通解时,DSolve[方程,解函数,变量]。 例如Dsolve[y’[x]= =y[x],y[x],x] {x -> -0.721926} {x -> -0.703467} c)求微分方程的解 基本格式为: 求特解时,DSolve[{方程,初始条件},解函数,变量]。 例如Dsolve[{y’[x]= =y[x],y[10]= =5},y[x],x],初始条 件以方程的形式给出。 求微分方程组时,DSolve[{方程组,初始条件},{解函数组},变量] Mathematica中用y’[x], y’ ’[x](两个单引号)表示y关于x的一,二阶导数。 对于偏微分方程(组),请查DSolve 例4:求初值问题[pic]的特解。 解:输入为DSolve[{y''[x]+5y'[x]-3y[x]== Sin[x], y[0] == 2, y'[0] == 5}, y[x], x] 输出为 [pic] 例5 :求初值问题[pic]的特解 解:输入为:dso = DSolve[{x'[t] == -0.5 y[t], y'[t] == -0.3 x[t] , x[0] == 6000, y[0] == 4000}, { x[t], y[t]}, t] {xx, yy} = {x[t], y[t]} /. dso[[1]] ParametricPlot[{xx, yy}, {t, 0, 6}] 输出为: [pic] [pic]{xx, yy} = {x[t], y[t]} /. dso[[1]]; Plot[{xx, yy}, {t, 0, 20}]; ParametricPlot[{xx, yy}, {t, 0, 6}, AspectRatio -> 1, AxesOrigin -> {3000, 0}] 输出为: [pic] 图5-1:例5的初值问题的相曲线 2 案例:冷却模型 一个较热的物体置于室温为180c的房间内,该物体最初的温度是600c,3分钟以后降 到500c 。想知道它的温度降到300c需要多少时间?10分钟以后它的温度是多少? 1 问题分析 这是一个带有许多不定因素问题。首先物体的形状不知道,室温条件是否变化不知道 ,热在物体内部的分析不知道,热的传播有幅射、传导、对流三种不同的方式,等等。 我们建立的模型有可能是偏微分方程。为简化问题,可以认为物体每一点的温度都一样 ,只考虑传导过程,室温在冷却过程中保持不变,热交换只在物体与空气的接触面进行 ,而且在接触面两侧的温度差就是物体与空气的温度差。 2 基本假设 (1)假设房间足够大,放入温度较低或较高的物体时,室内温度基本不受影响。 (2)物体各点的温度总是保持一致。 (3)只考虑热传导过程。 3 变量说明 |名称 |变量符号 |单位 | |时间 |t |分 | |室内温度 |m |℃ | |物体的温度 |T(t) |℃ | 4 建立模型 我们已知,在物理学中有 牛顿冷却(加热)定律:将温度为T的物体放入处于常温 m 的介质中时,T的变化速率正比于T与周围介质的温度差。 所以建立微分方程,[pic] 其中参数k>0,室温m=18。 5 求解 (1)用mathematica求一般解 m =.; k =.; T =.; sol=DSolve[{T'[t] == -k (T[t] - m), T[0] == 60}, T[t], t] 结果为[pic]。 (2)确定常数k. TT = T[t] /. sol[[1]] TT = TT /. m -> 18 TK = TT /. t -> 3 kk = FindRoot[TK - 50 == 0, {k, 0.1}] k = k /. kk 结果为:k=0.0906446 (3)确定10分钟以后的温度 TT td = TT /. t -> 10 FindRoot[TT == 30, {t, 13}] 结果为t-> 13.8206(℃) 34.9662(℃) (4)结论: 该物体温度降至300c 需要13.82分钟,10分钟后温度是34.96620c 6 进一步思考 前面我们做了一些假设使问题简化,如果改变某些假设(比如说室温不是恒定不变的 ),我们的模型会怎么样变化。 模型中的参数若说误差,我们的结果会怎么样变化。 3 案例:战斗模型 两方军队交战,希望为这场战斗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应用这个模型达到如下目的: 1.预测哪一方将获胜? 2.估计获胜的一方最后剩下多少士兵? 3.计算失败的一方开始时必须投入多少士兵才能赢得这场战斗? 4.战斗持续时间? 1 问题分析 战争作为人性的负面总是伴着社会的发展,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兵员、武器 、地理、士气、指挥艺术,后勤、气候等等的综合作用。这样的模型一般是很难建立的 。但在一定合理假设的条件下,还是可以近似建模的。比如我们只考虑双方实力相当的 情况下,双方军队的消耗情况。 2 基本假设 1. 双方所有士兵不是战死就是活着参加战斗。 2. 双方士兵人数均视为时间的连续变量。 (3)X 方军队的一个士兵在单位时间内杀死Y方军队 b 名士兵。 3. Y方军队的一个士兵在单位时间内杀死X 方军队 a 名士兵。 3 变量说明 |名称 |符号说明 |单位 | |时间 |t |小时 | |X方的存活士兵数 |X(t) |个 | |Y方的存活士兵数 |Y(t) |个 | 4 建立模型 根据平衡原理,在[pic]时间内, X方的人数改变满足 {Δt 时间内X军队减少的士兵数 }= {Δt 时间内Y军队消灭对方的士兵数} 即:Δx =-ayΔt Y方的人数改变满足 {Δt 时间内Y军队减少的士兵数 }= {Δt 时间内X军队消灭对方的士兵数} 即:ΔY =-aXΔt 当时间段[pic]时,我们得到微分方程组: [pic] 5 求解模型 1. 求解析解 输出入为 a =.; b =.; X0 =.; Y0 =.; batt = DSolve[{X'[t] == -a Y[t], Y'[t] == -b X[t] , X[0] == X0, Y[0] == Y0}, { X[t], Y[t]}, t] 结果为 [pic] 2. 求特解 我们以参数[pic][pic],[pic]和[pic]都是10000为例进行讨论。 输出入为 {Xt, Yt} = {X[t], Y[t]} /. batt[[1]]; {XXt, YYt} = {Xt, Yt} /. {a -> 0.05, b -> 0.04, X0 -> 10000, Y0 -> 10000}; ParametricPlot[{XXt, YYt}, {t, 0, 60}]; tx = FindRoot[XXt == 0, {t, 38}]; tx = t /. tx ty = FindRoot[YYt == 0, {t, 38}]; ty = t /. ty battime = Min[{tx, ty}] 结果为:战斗结束时间为22.9272小时后。 作图: [pic] [pic] 图5-2:模型的解曲线 图5-3:模型的相曲线 6 进一步分析 当参数和初值变化时,解会怎么变化?如果战斗的双方情况差异较大,我们又该怎么 样来描述其过程?如果考虑到战斗的其它相关因素,模型又该怎么样变化? 4 案例:人口增长预测 据人口学家们预测,到2033年 ,世界人口将突破100亿,每年增加近1亿人,以后还会迅猛增长。人们开始考虑,我们 赖以生存的地球究竟是否能承受如此的增长。让我们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人口的增长。 1 问题分析 我们关心任意时刻的人口总数,即某一时刻人口中生命个体的总数,而忽略他们的年龄 和性别。影响总人口数的最显著的因素是个体的出生、死亡、以及进出我们所研究区域 的个体数。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忽略迁入与迁出的人口,仅考虑时间段(t内人口数的变 化情况。很明显,出生和死亡人数的变化将依赖于以下因素:时间间隔的长短,时间间 隔开始时的人口总数,等等。 2 基本假设 1. 人数的变化是时间的边续函数。 2. 我们把所有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归为增长率,不再细分讨论。 3. 人口的增长爱到地域资源的限制,有一个上限。 符号说明: |名称 |变量符号 |单位 | |时间 |T |年 | |总人数 |N(t) |百万人 | |该地区能承受的最多人数 |Nm |百万人 | |人口增长率 |r |年-1·百万-1 | 3 建立模型 由于该地区的人口增长与当前的人口数量有关系,与该地区的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多人 口数量有关系。我们不妨认为这是一个比例关系。 从而有 [pic] 其中,[pic]是比例系数,[pic]为该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4 求解模型 1. 求通解 输入为: Nr =.;t =. rnsol = DSolve[{Nr'[t] == r* Nr[t]*(Nm - Nr[t]), Nr[0] == N0}, Nr, t] 结果为: [pic] (2)求特解 如果是一个实际地区,模型中的参数都有可以通过实际条件分析得到。所以我们可以 取一个参数来对模型进行分析观察。 不妨取[pic]=0.04/(年·百万),[pic]=20(百万),[pic]=5(百万)。代入模型 进行计算。 输入为: yy=Nr[t]/.rnsol[[1]]; yyt=yy/.{r\[Rule]0.04,Nm\[Rule]20,N0\[Rule]5}; Plot[yyt,{t,0,20},PlotRange\[Rule]{{0,21},{-1,23}}] 图形结果为: [pic] 图5-4: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结果解释: 这也是Logistic模型,解曲线如图5- 4所示(亦称Logistic曲线),我们分析上结果,有 (a)若r<0,随着t[pic],则有N(t)[pic]0; (b)若r>0时,对N0的任意正值,当t[pic]时均有N(t)[pic]K; (c)若r=0时N(t)=N0 。 不难看出,当N=[pic]时,[pic]取最大值,此时人口增长速度最大。Logistic模型指出 ,人口增长有一个稳定的平衡值Nm,这比Malthus模型更符合实际,这就是Logistic模型 广泛用于生物数量预测中的原因。 5 进一步分析 (i)模型的参数变化对解有什么影响? (ii)如果考虑到影响人口的其他因素,比如迁入、迁出、疾病等,模型该怎么改进 ? (iii)此例对人口问题中变量为连续的情形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请你进一步就离散 变量的情形进行讨论. (ⅳ)请将此实例的人口模型与新产品销售等类似类情况进行类比,它们在建模方法和模 型描述方面有什么异同处? (ⅴ)一个区域内时刻t的总人数N (t) 实际上应该是一个随机变量,你可否尝试着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人口增长情况。 5 案例:狼追击兔子的问题 1 问题重述与分析 狼追兔子问题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著名人物达.芬奇提出的一个数学问题。当一个 兔子正在它的洞穴南面60码处觅食时,一只恶狼出现在兔子正东的100码处。当两只动物 同时发现对方以后,兔子奔向自己的洞穴,狼以快于兔子一倍的速度紧追兔子不放。狼 在追赶过程中所形成的轨迹就是追击曲线。狼是否会在兔子跑回洞穴之前追赶上兔子? 2 变量说明 [pic]:兔子的速度(单位:码/秒) [pic]:狼与兔子速度的倍数; [pic]:狼的速度(单位:码/秒),显然有[pic] [pic]:狼追击兔子的时刻(t=0时,表示狼开始追兔子的时刻) [pic]:在时刻t,兔子跑过的路程(单位:码),[pic] [pic]:在时刻t,狼跑过的路程(单位:码),[pic] Q[pic]:表示在时刻t时,兔子的坐标 P[pic]:表示在时刻t时,狼子的坐标 3 模型假设 1. 狼在追击过程中始终朝向兔子; 2. 狼追击兔子的轨迹看作是一条光滑的曲线,即将动点P[pic]的轨迹看作一条曲线,曲线 方程表示为[pic]。 4 模型建立 (一)建模准备 以t=0时,兔子的位置作为直角坐标原点,兔子朝向狼的方向为x轴正向; 则显然有兔子位置的横坐标[pic]。 对狼来说,当x=100,y=0,即[pic] 在t=0刚开始追击时,狼的奔跑方向朝向兔子,此时即x轴负方向, 则有 [pic] (二)建立模型 1、追击方向的讨论 由于狼始终朝向兔子,则在狼所在位置P[pic]点过狼的轨迹处的切线方向在y轴上的截据 为[pic]。 设切线上的动点坐标为(X,Y),则切线方程为 [pic] (1) 在(1)中,令X=0,则截据[pic]。 此时[pic]。 则此时截据等于兔子所跑过的路程,即: [pic], 从而可得 [pic] (2) 2、狼与兔子速度关系的建模 在t时刻,兔子跑过的路程为 [pic] (3) 由于狼的速度是兔子的r倍,则狼跑的路程为 [pic] (4) 狼跑过的路程可以用对弧长的曲线积分知识得到,如下。 [pic] (5) 联立(2)、(4)、(5)得 [pic] (6) 对(6)两边求对x的导数,化简得 [pic] (7) 微分方程(7)式的初始条件有: [pic] 3、是否追上的判断 要判定狼是否追上兔子, 可以通过(7)式判定。 对(7)式, 当x=0,如果计算求解得到[pic],则视为没有追上; 当x=0,如果计算求解得到[pic],则视为兔子被追上; 5 微分方程数值解 下面通过求解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需要转化为Matlab指定格式调用。 令[pic],则有[pic],即 [pic], 初始条件为:[pic]。 根据微分方程组建立其微分方程组函数(其函数名将作为一个参数)。 function yy=odefunlt(x,y) %以狼在追击过程中的横坐标为自变量 yy(1,1)=y(2); yy(2,1)=sqrt(1+y(2).^2)./(2.*x); 调用程序: tspan=100:-0.1:0.1;%以狼的x坐标为自变量 y0=[0 0]; %下面只知道狼是否追上兔子,但是不易推得兔子刚刚到达窝边时,狼与兔之间的距离 [T,Y] = ode45('odefunlt',tspan,y0); n=size(Y,1); disp('狼的坐标(x=0.1)') disp(Y(n,1))%通过追击曲线计算当狼的横坐标为0.1(即tspan=0.1)时,狼的纵坐标 注:程序中Y(n,1)在这里指[pic]。 程序运行结果: 狼的坐标(x=0.1) 62.1932 通过上面运行结果可知,狼并没有追上兔子。 思考题: 通过上面的结果已经知道狼并没有追上兔子。那么兔子跑回窝边时,狼与兔子之间的 距离是多少?上面的程序不能解决此问题,那么用什么办法解决呢? 思路提示: 可以对狼与兔子的追击过程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然后从模拟结果获取。 6 系统模拟法求解问题 下面直接给出程序,请分析程序并整理出程序的算法及求解思路。 模拟程序如下,程序文件名sim_langtu.m: function sim_langtu %《狼兔追击问题》(离散模拟) %这里没有具体考虑狼、兔的具体速度 %主要通过二者的速度倍速关系及方向向量奔跑过程 Q=[0 0];%兔子坐标 P=[100 0];%狼坐标 PQ=Q-P;%狼兔方向向量 step =1;%模拟步长:兔子奔跑的距离,step越小就越精确 count = 60/step;%以兔子的奔跑距离划分 PQ=PQ/norm(PQ)*step;%归一化,单位向量 trackP=P; trackQ=Q; for k=1:count; P = P + 2*PQ;%2倍速度 Q = Q + step*[0 1];%[0 1]为兔子奔跑方向的单位方向向量 PQ = Q - P; trackP(1+k,:)=P; trackQ(1+k,:)=Q; PQ=PQ/norm(PQ)*step;%归一化,单位向量 dis= sqrt(sum((P-Q).^2)); plot(trackP(:,1),trackP(:,2),'*',Q(1),Q(2),'rp',0,60,'r+'); pause(0.5) end%for dis%兔子到达窝边时,狼兔之间的距离 P %兔子到达窝边时,狼的坐标 Q %兔子到达窝边时,兔子的坐标 (二)模拟程序运行结果 dis = 7.0619 P = 1.6805 53.1410 Q = 0 60 注:如果修改程序中的step赋值,则结果稍有不同。 程序结束后,输出狼兔的位置图如下。通过下图可以直观的看到,当兔子回到窝边时, 狼还与兔子有一段距离,这表示兔子成功逃脱。 [pic] 6 实验习题 问题一:某天中午12:00时,在一个住宅内发现一具受害者尸体。法医于12:35赶到现场 ,立即测得死者体温是30.8℃,一个小时以后再次测得体温为29.0℃,法医还注意到当时 室温是28.0℃,请你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推断出受害者的死亡时间。 问题二:一个高为2米的圆锥型槽盛满了水,其表面半径为1米。8小时以后水的深度只有 1米。如果我们假定水的蒸发率与其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成正比,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 描述任何时刻水槽内水的体积。 问题三:确定肥猪的最佳销售时机。 一般从事猪的饲养和销售总希望获得利润,因此饲养某种猪是否获利,怎样获得最大 利润,是饲养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把饲养技术水平,猪的性质等因素看成不变的, 且不考虑市场的需求变化,那么影响获利大小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如何选择猪的售出时机 ,即何时把猪卖出获利最大。也许有人认为,猪养的越大,售出后获利愈大,其实不然 ,因为随着猪的生长,单位时间消耗的饲养费用也就愈多,但同时其体重的增长速度却 不断下降,所以饲养时间过长是不合算的。 考虑某个品种猪的最佳销售时机的数学模型。 问题四:战争作为人性的负面总是伴着社会的发展,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兵员 、武器、地理、士气、指挥艺术,后勤、气候等等的综合作用。这样的模型一般是很难 建立的。但在一定合理假设的条件下,还是可以近似建模的。 比如说解放区的抗日战争,日军凭借人数、武器和资源等的优势,常常对人民武装进 行打击、扫荡。而人民军他总是凭借自己的地利优势,群众基础、灵活机动等来抗击敌 人的打击,从而牵制和消灭敌人。假设有一次,由于叛徒的出卖。日军获知一支人数为 400人的游击队在某一个面积为60平方公里的山区活动。于是派出了人数为900人的部队 分三路进行包围打击。游击队在敌人进攻前也得到了敌人要来的情报。于是研究组织了 应敌之策。 假设你是一个指挥员或作战参谋,请你分析建立一个模型,来预测这次战斗,我方人员 能否摆脱敌人的包围,设计一个方案使我方能有效地打击敌人。 问题五:(狐狸与野兔问题)在一个封闭的大草原里生长着狐狸和野兔,设t时刻它 们的数量分别为y(t)和x(t),已知满足以下微分方程组 [pic] 1. 建立上述微分方程的轨线方程; 2. 在什么情况下狐狸和野兔数量出现平衡状态? (3)建立另一个微分方程来分析人们对野兔进行捕猎会产生什么后果?对狐狸进行捕 猎又会产生什么后果? 统计问题建模及求解 1 常用Mathematica命令 a. Fit命令,求最小二乘估计 基本格式:Fit[data, funs, vars] ,其中数据data 可以形如{{x1, y1, ... , f1}, {x2, y2, ... , f2}, ... }(x, y, ...是变量,个数与vars 中所列变量相等,f是结果), 变量funs 拟合函数类的列表。 b. ListPlot命令,作离散点图 基本格式:ListPlot[{y1, y2, ... }],作y的图。自变量是y的序号数。 ListPlot[{{x1, y1}, {x2, y2}, ... }] ,作(xi,yi)的离散点图。 例1:测量13个样品中某种金属含量Y与该样品采集点距中心观测点的距离X,有如下观测 值: |xi |2 |3 |4 |5 |7 |8 |10 | |yi |106.42|108.20|109.58|109.50|110.00|109.93|110.49| |xi |11 |14 |15 |16 |18 |19 | | |yi |110.59|110.62|110.90|110.76|111.00|111.20| | 求Y关于X的关系式。 解:输入为: xx = {2 , 3 , 4, 5, 7, 8, 10, 11, 14, 15, 16, 18, 19}; YY = {106.42 , 108.20 , 109.58 , 109.50 , 110.00, 109.93, 110.49, 110.59, 110.62, 110.90, 110.76, 111.00 , 111.20}; fdata = Table[{xx[[i]], YY[[i]]}, {i, 1, 13}]; ListPlot[fdata, PlotJoined -> True, PlotStyle -> PointSize[1], AxesLabel -> {"X", "Y"}] 输出为: [pic] 图1:金属含量Y和距离X的变化关系 由于此图象大致成对数函数趋势,故我们先1和[pic]为基函数。 输入为:Fit[fdata,{1,Log[x]},x] 输出为:106.313 +1.71564 Log[x] 2 案例:合金的抗拉强度控制 在冶炼过程中,有某种合金钢的抗拉强度Y(kg/mm2)与钢中的含碳量X(%)有一定的关 系,但我们不清楚它们之间关系的具体形式。为了找到这个关系,以便我们对合金的抗 拉强度进行控制,我们92炉钢作为样本,其数据见下表,来寻找它们的关系。为满足用 户的要求,此种合金钢的抗拉强度Y应大于50,若要以90%的把握满足此要求,应把含碳 量X控制在什么样范围? 表1:抗拉强度Y(kg/mm2)与含碳量X的对应关系 |序号 |1 |2 | |Scalar Minimization |[pic] |fminbnd | |Unconstrained |[pic] |fminunc,fminsearch | |Minimization | | | |线性规划 |[pic] |linprog | |(Linear Programming) | | | |二次规划 |[pic] |Quadprog | |(Quadratic | | | |Programming) | | | |约束最小化 |[pic] |fmincon | |(Constrained | | | |Minimization) | | | |Minimax |[pic] |fminimax | 方程求解 |类型 |说明 |Matlab函数 | |线性方程组 |形如:[pic] |\(slash) | |(Linear Equations) |[pic]个方程,[pic]个变量 | | |单变量非线性方程 |[pic] |fzero | |(Nonlinear Equation of | | | |One Variable) | | | |非线性方程 |[pic] |fsolve | |Nonlinear Equations |[pic]个方程,[pic]个变量 | | 表 最小二乘(曲线拟合) |类型 |说明 |Matlab函数 | |线性最小二乘 |[pic] |\(slash) | |(Linear Least Squares) |m个方程,n个变量 | | |非负线性最小二乘 |[pic] |lsqnonneg | |(Nonnegative Linear Least |m个方程,n个变量 | | |Squares) | | | |有约束线性最小二乘 |[pic] |lsqlin | |(Constrained Linear Least | | | |Squares) | | | |非线性最小二乘(Nonlinear |[pic] |lsqnonlin | |Least Squares) | | | |非线性曲线拟合(Nonlinear |[pic] |lsqcurvefit | |Curve Fitting) | | | 3 一元非线性方程求根 语法: x = fzero(fun,x0) x = fzero(fun,x0,options) x = fzero(fun,x0,options,P1,P2,...) [x,fval] = fzero(...) [x,fval,exitflag] = fzero(...) [x,fval,exitflag,output] = fzero(...) 说明: [X,FVAL,EXITFLAG,OUTPUT] = FZERO(FUN,X0,OPTIONS,P1,P2,...) 参数X0表示搜索的起点,一个函数可能有多个零点,但该命令只给出离X0最近的那个 零点。 结构OPTIONS只有两个域:Display 和TolX。 输出参数EXITFLAG大于0表示找到了零点,小于0表示没有找到零点或者在搜索过程中 遇到了无穷大的函数值。 例子:寻找函数[pic]在3附近的零点 输入:x = fzero('sin',3) 输出: x = 3.1416 例子:寻找函数[pic]在1到2之间的零点 输入:x = fzero('cos',[1 2]) 输出: x = 1.5708 例子:解方程[pic] 方法1:编写一个M文件f.m function y = f(x) y = x.^3-2*x-5; 输入: z = fzero('f',2) 输出: z = 2.0946 方法2: 输入: f=inline(‘x.^3-2*x-5’,’x’) %定义内联函数 z=fzero(f,2) 注意:2种定义函数在调用时的差异,一个有引号,一个没有引号。 4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语法: x = fsolve(fun,x0) x = fsolve(fun,x0,options) x = fsolve(fun,x0,options,P1,P2, ... ) [x,fval] = fsolve(...) [x,fval,exitflag] = fsolve(...) [x,fval,exitflag,output] = fsolve(...) [x,fval,exitflag,output,jacobian] = fsolve(...) 说明: 例子:求解方程组 [pic] 搜索起点: x0 = [-5 -5] 第一步:写一个M-文件计算在x处F: function F = myfun(x) F = [2*x(1) - x(2) - exp(-x(1)); -x(1) + 2*x(2) - exp(-x(2))]; 第二步:调用优化函数 x0 = [-5; -5]; % Make a starting guess at the solution options=optimset('Display','iter'); % Option to display output [x,fval] = fsolve('myfun',x0,options) % call optimizer 第三步:输出结果 x = 0.5671 0.5671 fval = 1.0e-08 * -0.5320 -0.5320 5 无约束非线性最小化 1 fminbnd求单变量函数最小值点 fminbnd 语法: x = fminbnd(fun,x1,x2) x = fminbnd(fun,x1,x2,options) x = fminbnd(fun,x1,x2,options,P1,P2,...) [x,fval] = fminbnd(...) [x,fval,exitflag] = fminbnd(...) [x,fval,exitflag,output] = fminbnd(...) 说明:fminbnd用于求单变量函数的最小值点,它采用黄金分割查找和抛物线插值算法。 调用格式: [X,FVAL,EXITFLAG,OUTPUT] = FMINBND(FUN,x1,x2,OPTIONS,P1,P2,...) 输入参数fun,x1,x2是必须的,其余参数允许缺省。fun为被计算的最小值点的单变量 函数(目标函数)名的字符串,x1,x2为目标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Fun可以为MAT LAB系统内嵌的函数(如sin,cos等等),也可以为自定义函数。自定义函数可以通过MA TLAB文件定义,也可以通过内联函数定义。 其它参数:P1,P2,…是向目标函数传递的附加参数;options是一个结构型的变量,用 于指定优化参数,可通过optimset函数设置。 目标函数内嵌函数: 求解模型[pic] 使用命令: [x,fval]=fminbnd('cos(4*x+5)',0,pi/2) x1=0:0.1:pi/2; plot(x1,cos(4*x1+5)) 运行结果: Optimization terminated successfully: the current x satisfies the termination criteria using OPTIONS.TolX of 1.000000e-004 x = 1.1062 fval = -1.0000 表示当x=1.1062时,函数取得最小值-1。 目标函数为非内嵌函数: 比如求解模型:[pic] 将上述问题转化为求模型:[pic],该模型的最小值点,也就是原模型的最大值点。 方法1:采用m文件定义函数 function fx=funmin1(x) fx=-(x.*x.*x-8*x-15*x.*x); 输入命令:[x,fval]=fminbnd('funmin1',-10,10) 得到如下结果: Optimization terminated successfully: the current x satisfies the termination criteria using OPTIONS.TolX of 1.000000e-004 x = -0.2599 fval = -1.0484 所以原模型中当x=-0.2599时,取得最大值1.0484。 可以将这里的结果与解析结果比较。 方法2:采用内联函数 定义内联函数用inline。 输入命令: f=inline('-(x.*x.*x -15*x.*x-8*x)') [x,fval]=fminbnd(f,-10,10) 输出结果: f = Inline function: f(x) = -(x.*x.*x-8*x-15*x.*x) Optimization terminated successfully: the current x satisfies the termination criteria using OPTIONS.TolX of 1.000000e-004 x = -0.2599 fval = -1.0484 2 fminunc 语法: x = fminunc(fun,x0) x = fminunc(fun,x0,options) x = fminunc(fun,x0,options,P1,P2,...) [x,fval] = fminunc(...) [x,fval,exitflag] = fminunc(...) [x,fval,exitflag,output] = fminunc(...) [x,fval,exitflag,output,grad] = fminunc(...) [x,fval,exitflag,output,grad,hessian] = fminunc(...) 说明: 例子:求函数f(x) = sin(x) + 3 的最小值 函数f(x)采用内联函数定义。 输入: f = inline('sin(x)+3'); x = fminunc(f,4) 输出结果: x = 4.7124 3 fminsearch求多变量函数最小值点 命令:fminsearch函数用于求多变量函数的最小值点,它采用Neder- Mead单纯形算法。 调用格式: [X,FVAL,EXITFLAG,OUTPUT] = fminsearch (FUN,X0,OPTIONS,P1,P2,...) 必须的参数为:FUN和X0。 此调用的大部分参数意义与fminbnd相同。 x0是最小值点的初始值,这一般由用户自己根据实际确定,也可猜测。 这里的结构options的域比函数fminbnd多一个:TolFun,指终止计算的目标函数的容 差值。 退出标志EXITFLAG,也比函数fminbnd增加一种情况:小于0表示目标函数不收敛。 举例:设目前建立了下面的无约束最优化模型 [pic] 从理论上该目标函数的最小值点在(1,3)处取得。 编写目标函数程序文件,这里命名为fun2x.m: function y=fun2x(x) %此模型的目标函数,注意x为向量,其元素依次对应于x1,x2,...; %这里对应于x1,x2。 y= 2*(x(1)-1)^2+3*(x(2)-3)^2; 在命令行输入: [x,funminvalue,exitflag]=fminsearch(‘fun2x’,zeros(1,2)) 输入结果如下: Optimization terminated successfully: x = 1.0000 3.0000 funminvalue = 3.1076e-009 exitflag = 1 由结果输出,可见目标函数在(1,3)处取得最小值。退出标志exitflag=1表示找到最 小值点,搜索成功。 6 有约束非线性最小化fmincon 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的Matlab函数。 (有关fmincon的使用例子可以参考高速公路问题的模型求解) fmincon函数求解形如下面的有约束非线性规划模型。约束中可以有等式约束。 (可以含线性、非线性约束均可) [pic] 语法: x = fmincon(fun,x0,A,b) x = fmincon(fun,x0,A,b,Aeq,beq) x = fmincon(fun,x0,A,b,Aeq,beq,lb,ub) x = fmincon(fun,x0,A,b,Aeq,beq,lb,ub,nonlcon) x = fmincon(fun,x0,A,b,Aeq,beq,lb,ub,nonlcon,options) x = fmincon(fun,x0,A,b,Aeq,beq,lb,ub,nonlcon,options,P1,P2, ...) [x,fval] = fmincon(...) [x,fval,exitflag] = fmincon(...) [x,fval,exitflag,output] = fmincon(...) [x,fval,exitflag,output,lambda] = fmincon(...) [x,fval,exitflag,output,lambda,grad] = fmincon(...) [x,fval,exitflag,output,lambda,grad,hessian] = fmincon(...) 例1:求解如下规划问题。 [pic] 第一步:编写一个M文件返回目标函数[pic]在点[pic]处的值。 第一步:编写一个M文件返回目标函数f在点x处的值。 function f = myfun(x) f = -x(1) * x(2) * x(3); 第二步:为了调用MATLAB函数,必须将模型中的约束转化为如下形式。 [pic] 这是2个线性约束,形如[pic], 这里: A=[-1 -2 -2; 1 2 2 ]; b=[0 72]’; 第三步:提供一个搜索起点,然后调用相应函数,程序如下: x0 = [10; 10; 10]; % Starting guess at the solution [x,fval] = fmincon('myfun',x0,A,b) 最后得到如下结果: x = 24.0000 12.0000 12.0000 此时目标函数值为: fval = -3.4560e+03 其中线性非等式约束([pic])的结果如下: A*x-b= -72 0 可见满足模型约束要求。 7 线性规划linprog 函数:linprog 求解如下线性规划模型: [pic] 语法: x = linprog(f,A,b,Aeq,beq) x = linprog(f,A,b,Aeq,beq,lb,ub) x = linprog(f,A,b,Aeq,beq,lb,ub,x0) x = linprog(f,A,b,Aeq,beq,lb,ub,x0,options) [x,fval] = linprog(...) [x,fval,exitflag] = linprog(...) [x,fval,exitflag,output] = linprog(...) [x,fval,exitflag,output,lambda] = linprog(...) 输入参数: f 目标函数费用系数向量 A B exitflag > 0 成功找到最优解 0 达到最大迭代次数也没有找到最优解 < 0 该线性规划问题不可行或者linprog计算失败 边界设置lb,ub 如果x(i)无边界,则lb(i)=-Inf,ub(i)=Inf 说明: 例1:求解如下线性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pic] 约束条件: [pic] 第一步:根据模型和语法输入有关系数 f = [-5; -4; -6] A = [1 -1 1 3 2 4 3 2 0]; b = [20; 42; 30]; lb = zeros(3,1); 第二步:编写调用程序 [x,fval,exitflag,output,lambda] = linprog(f,A,b,[],[],lb); 第三步:输入x,fval,lambda.ineqlin,和lambda.lower得到如下结果: x = 0.0000 15.0000 3.0000 fval = -78.0000 lambda.ineqlin = 0 1.5000 0.5000 lambda.lower = 1.0000 0 0 结果说明:当x1=0,x2=15,x3=3时,目标函数 f 取得最小值-78。 8 最小二乘和曲线拟合 1 线性最小二乘 适合如下模型: [pic] 语法:C=MLDIVIDE(A,B) 等价于C=A\B 1. 如果A是方阵,B是列向量,则其表示求解方程组A*X=B,结果是X=A\B即Inv(A)*B 2. 如果A不是方阵,则表示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模型 [pic] 有m组样本,即已知 [pic] 求向量a满足上式。 Matlab求解方法: 构造矩阵 [pic], 则matlab求解命令: 实现1: a=A\B 9 非线性曲线拟合lsqcurvefit 解决最小二乘意义下的非线性曲线拟合问题。 这类问题的模型如下: [pic] 语法: x = lsqcurvefit(fun,x0,xdata,ydata) x = lsqcurvefit(fun,x0,xdata,ydata,lb,ub) x = lsqcurvefit(fun,x0,xdata,ydata,lb,ub,options) x = lsqcurvefit(fun,x0,xdata,ydata,lb,ub,options,P1,P2,...) [x,resnorm] = lsqcurvefit(...) [x,resnorm,residual] = lsqcurvefit(...) [x,resnorm,residual,exitflag] = lsqcurvefit(...) [x,resnorm,residual,exitflag,output] = lsqcurvefit(...) [x,resnorm,residual,exitflag,output,lambda] = lsqcurvefit(...) [x,resnorm,residual,exitflag,output,lambda,jacobian] = lsqcurvefit(...) 例1: 向量数据xdata和ydata长度均为n,求系数[pic] 满足下列方程: [pic] 也就是求解如下的规划模型: [pic] 其中F(x,xdata) = x(1)*xdata.^2 + x(2)*sin(xdata) + x(3)*xdata.^3, 起点x0 = [0.3, 0.4, 0.1]。 第一步:编写F函数的M文件: function F = myfun(x,xdata) F = x(1)*xdata.^2 + x(2)*sin(xdata) + x(3)*xdata.^3; 第二步:调用优化程序 % xdata 和 ydata 是用实验方法得到的数据 xdata = [3.6 7.7 9.3 4.1 8.6 2.8 1.3 7.9 10.0 5.4]; ydata = [16.5 150.6 263.1 24.7 208.5 9.9 2.7 163.9 325.0 54.3]; x0 = [10, 10, 10] % Starting guess [x,resnorm] = lsqcurvefit('myfun',x0,xdata,ydata) 注意:xdata和ydata必须有相同的长度。 经过 33 次函数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x = 0.2269 0.3385 0.3021 % residual or sum of squares resnorm = 6.2950 数学建模案例 1 案例:节水洗衣机 问题:1996年全国赛B题 节水洗衣机 我国淡水资源有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洗衣机在家庭用水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目前洗衣机已非常普及,节约洗衣机用水十分重要。假设在放入衣物和洗涤剂后洗衣 机的运行过程为:加水—漂洗—脱水—加水—漂洗—脱水— … —加水—漂洗—脱水(称“加水—漂洗—脱水”为运行一轮)。请为洗衣机设计一种程序(包 括运行多少轮、每轮加水量等),使得在满足一定洗涤效果的条件下,总用水量最少 。选用合理的数据进行运算,对照目前常用的洗衣机的运行情况,对你的模型和结果 出评价。 洗衣机的节水优化模型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洗衣机的洗衣过程,认为是一次性溶解、多次稀释的过程。据此建立非线 性规划模型,并利用迭代公式和最优化原理,得出最少用水量的判断公式和代数解。以 海棠洗衣机为例,通过对比,利用我们的模型算出的用水量比厂家提供的数据要少,从 而说明所建模型的优越性。最后,根据模型解,给出最少用水量与脏衣服的重量的关系 图,并从中得出有趣的结论,也给厂家提供一个节约用水的模型。 1 问题重述与分析 对洗衣机的运行进行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用水量。在满足洗涤效果的前提下使 得用水量最少。因此,这是一个典型的最优化问题,目标为洗衣总用水量最少,主要的 决策为洗多少轮以及每轮加水量的问题。而一般洗衣只是第一次加水漂洗时才放洗涤剂 ,而过后则是清水漂洗,通过化学原理,可以将第1轮洗涤后的各轮洗涤看成是不断的稀 释过程。为了评价洗涤效果,可用衣服上残留的污物质量与洗涤前污物质量之比作为评 价指标。在设计每轮加水量时,要考虑洗衣机本身洗衣同的最大容积,运行的最低加水 量。 2 基本假设及说明 1. 洗衣机一次用水量有最高限和最低限,能连续补充在限度内的任意水量; 2. 洗衣机每轮运行过程为:加水-漂洗-脱水; 3. 仅在第一轮运行时加上洗涤剂,在后面的运行轮中仅有稀释作用; 4. 洗衣时所加的洗涤剂适量,漂洗时间足够,能使污垢一次溶解,忽略不能溶解的污垢; 5. 脱水后的衣服质量与干衣服的重量成正比; 6. 每缸洗衣水只用一次; 3 符号和变量说明 [pic]:污物的质量(kg); [pic]:第i轮运行时污物浓度(kg/升); n:洗衣服时洗衣机运行轮数(次); [pic]:第i轮用水量(升); [pic]:干衣服的质量(kg); [pic]:衣服脱水后衣服含水质量(kg); [pic]:衣服的清洁度(常量,洗衣的衣服上污量与[pic]之比); [pic]:洗一次衣服的总用水量(升); [pic]:洗衣机一次洗衣的最大量(kg); [pic]:脱水后衣服含水质量与干衣服质量比(常数);显然[pic] [pic]:洗衣机一次注水最高限(升); [pic]:衣服完全浸泡的状态下为洗衣机能正常运行需注入的最低水量(升); [pic]:单位质量的衣服完全浸泡最低所需水量(常量); 4 建模准备 1. 由化学中的洗涤原理知,有助于洗涤作用的三个因素: 1. 表面活性(以肥皂为代表的活性剂产生洗涤作用的各种物质之通称); 2. 界面电(配入洗涤剂中的碱和磷酸盐等无机助剂的作用); 3. 机械力和流水力(由于水的流动产生机械力) 在洗衣过程中,一般之在第一次加入洗涤剂,在第二次及以后,不再加入洗涤剂,从 而,使有助于洗涤的三个因素的前两个不存在,只剩下水的流动力的作用,洗涤作用因 此很微弱。于是假设污物的第一次被洗涤,接下来的过程只是污物的稀释过程是合理的 。 (2)实际生活经验可知,在衣服完全浸泡的基础上,洗衣机还需有一定的富裕水量[pic] 才能使其正常运行。一种衣服完全浸泡所需水量是衣服质量的[pic]倍,则质量为[pic] 的衣服使洗衣机能洗的最少水量[pic]。 脱水后剩下水量是衣服质量的[pic]倍,[pic]。对于普通衣服[pic]可视为常数。实 验测定1kg混合干衣服浸泡所需水量,脱水后衣服含水量与干衣服质量之比,如表1。 |[pic] |0.5 |1.0 |1.5 |2.0 |2.5 |3.0 |3.5 | |水量 |2.56 |5.02 |7.48 |9.87 |12.3 |15.7 |18.6 | |[pic] |0.3 |0.61 |0.92 |1.20 |1.52 |1.88 |2.15 | 计算可得[pic]。 各次运行时,污物的浓度为: [pic], 经过迭代得到 [pic] 5 模型建立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建立解决洗衣机节水的非线性最优化模型。 [pic](1) 6 模型求解 1 解析求解 如果(1)存在最优解[pic],则可以证明[pic](证明从略)。 n的取值讨论 [pic] 1. 当[pic]刚好为[pic],则有最多洗涤轮数。由[pic],得 [pic] 2. 当[pic]刚好为[pic],则有最少洗涤轮数。由[pic],得 [pic] 综上所述,n的取值范围为[pic]。 2 其他求解方法 所建立模型为非线性最优化模型,故这里采用Matlab求解非线性规划的函数fmincon 求解。 3 数据初始化程序init1996b.m %1996B洗衣机节水模型 %参数与数据初始化 % af =0.60;%脱水后衣服含水质量与干衣服质量比(常数) beta = 5.0;%单位质量的衣服完全浸泡最低所需水量(常量); Vmin = 24;%衣服完全浸泡的状态下为洗衣机能正常运行需注入的最低水量(升); ef= 0.001;%衣服的清洁度(常量,洗衣的衣服上污量与 之比); M = 5;%干衣服的质量(kg); m = af*M;%衣服脱水后衣服含水质量(kg) VminM = beta*M + Vmin; Vmax = 60;%洗衣机一次注水最高限(升); 4 模型求解程序(根据n穷举求解) 程序:solv1996_1.m %init init1996b Nmin = fix( log(ef)/ log((m/Vmax)) ) + 1 Nmax = fix( log(ef)/ log(m/VminM) ) + 1 opti_s = 1e6; for n= Nmin:Nmax, t1= m/(ef)^(1/n) t2= VminM onex= max(m/(ef)^(1/n),VminM); S = n*onex-(n-1)*m x=[]; x(1)=onex; if n>=2, for i=2:n, x(i)=onex-m; end end %test=sum(x)-S; if S < opti_s, opti_n = n;%洗衣轮次 opti_s = S;%存储最少所需水量 opti_x = x; end end opti_n opti_s opti_x m 5 模型求解程序(直接非线性规划求解) 目标函数m文件:myobj1996b.m function r=myobj1996b(x) %1996年B题目标函数:总需水量 r= sum(x); 约束条件m文件:mycon1996b.m function [C,Ceq]= mycon1996b(x) %1996年B题采用非线性规划求解算法求解的约束条件函数 global m ef %全局变量 n= length(x);%洗衣轮次 tmpX = x(1);%x1 if n>=2, for i=2:n, tmpX=tmpX*(x(i)+m);%x1*(x2+m)*(x3+m)*...*(xn+m) end end C=m^n -tmpX*ef ;%只有一个约束,决策变量约束用fmincon的参数lb,ub来处理 %C=m^n/tmpX - ef ;%只有一个约束,决策变量约束用fmincon的参数lb,ub来处理 Ceq=[]; 主程序:solv1996b_2 %1996B洗衣机节水模型 %参数与数据初始化 %init init1996b Nmin = fix( log(ef)/ log((m/Vmax)) ) + 1 Nmax = fix( log(ef)/ log(m/VminM) ) + 1 opti_s = 1e6; for n=Nmin:Nmax,%穷举所有可能洗衣次数的模型 lb=[]; ub=[]; lb(1)= VminM; ub(1)= Vmax; if n>=2, for j=2:n, lb(j) = VminM- m; ub(j) = Vmax-m; end end lb ub [x,fval,exitflag]=fmincon('myobj1996b',VminM*ones(1,n),[],[],[],[],... lb,ub,'mycon1996b') if fval < opti_s, opti_n = n; opti_s = fval; opti_x = x; end end opti_n opti_s opti_x m 6 解析法运行结果: solv1996b_1 Nmin = 3 Nmax = 3 t1 = 30 t2 = 49 S = 141 opti_n = 3 opti_s = 141 opti_x = 49 46 46 m = 3 7 直接非线性规划求解运行结果 solv1996b_2 Nmin = 3 Nmax = 3 lb = 49 46 46 ub = 60 57 57 Warning: Trust region method does not currently solve this type of problem, switching to line search. > In E:\MATLABR11\toolbox\optim\fmincon.m at line 190 In F:\PROGRAM\mbookfile2002\solv1996b_2.m at line 24 Optimization terminated successfully: Search direction less than 2*options.TolX and maximum constraint violation is less than options.TolCon Active Constraints: 1 2 3 x = 49 46 46 fval = 141 exitflag = 1 opti_n = 3 opti_s = 141 opti_x = 49 46 46 m = 3 结果对比发现,两种求解方法得到的洗衣方案相同,均洗3轮,共需水141,第1,2, 3轮分别加水49升,46升,46升。 7 思考题 求解模型(1)给出解析解,并与前面的非线性规划模型的解对比。 LINGO是用来求解线性和非线性优化问题的简易工具。LINGO内置了一种建立最优化模型 的语言,可以简便地表达大规模问题,利用LINGO高效的求解器可快速求解并分析结果。  Lingo数学软件 1 LINGO快速入门   当你在windows下开始运行LINGO系统时,会得到类似下面的一个窗口:                           外层是主框架窗口,包含了所有菜单命令和工具条,其它所有的窗口将被包含在主窗口 之下。在主窗口内的标题为LINGO Model – LINGO1的窗口是LINGO的默认模型窗口,建立的模型都都要在该窗口内编码实现。下面举 两个例子。 例1.1 如何在LINGO中求解如下的LP问题: [pic] 在模型窗口中输入如下代码: min=2*x1+3*x2; x1+x2>=350; x1>=100; 2*x1+x2<=600; 然后点击工具条上的按钮 即可。   例1.2 使用LINGO软件计算6个发点8个收点的最小费用运输问题。产销单位运价如下表。 |单 |B1 |B2 | |位 销地 | | | |运 | | | |价 | | | |产地 | | | |1..n |1..5 |1,2,3,4,5 | |StringM..StringN |Car2..car14 |Car2,Car3,Car4,…,Car14 | |DayM..DayN |Mon..Fri |Mon,Tue,Wed,Thu,Fri | |MonthM..MonthN |Oct..Jan |Oct,Nov,Dec,Jan | |MonthYearM..MonthYe|Oct2001..Jan2002 |Oct2001,Nov2001,Dec2001,Ja| |arN | |n2002 | ③ 集成员不放在集定义中,而在随后的数据部分来定义。 例2.2 !集部分; sets: students:sex,age; endsets !数据部分; data: students,sex,age= John 1 16 Jill 0 14 Rose 0 17 Mike 1 13; enddata 注意:开头用感叹号(!),末尾用分号(;)表示注释,可跨多行。 在集部分只定义了一个集students,并未指定成员。在数据部分罗列了集成员John、 Jill、Rose和Mike,并对属性sex和age分别给出了值。 集成员无论用何种字符标记,它的索引都是从1开始连续计数。在attribute_ list可以指定一个或多个集成员的属性,属性之间必须用逗号隔开。 可以把集、集成员和集属性同C语言中的结构体作个类比。如下图: 集 ←→ 结构体 集成员 ←→ 结构体的域 集属性 ←→ 结构体实例 LINGO内置的建模语言是一种描述性语言,用它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问题,然 后再借助于LINGO求解器求解。因此,集属性的值一旦在模型中被确定,就不可能再更改 。在LINGO中,只有在初始部分中给出的集属性值在以后的求解中可更改。这与前面并不 矛盾,初始部分是LINGO求解器的需要,并不是描述问题所必须的。 2.3.2 定义派生集 为了定义一个派生集,必须详细声明: ·集的名字 ·父集的名字 ·可选,集成员 ·可选,集成员的属性 可用下面的语法定义一个派生集: setname(parent_set_list)[/member_list/][:attribute_list]; setname是集的名字。parent_set_list是已定义的集的列表,多个时必须用逗号隔开 。如果没有指定成员列表,那么LINGO会自动创建父集成员的所有组合作为派生集的成员 。派生集的父集既可以是原始集,也可以是其它的派生集。 例2.3 sets: product/A B/; machine/M N/; week/1..2/; allowed(product,machine,week):x; endsets LINGO生成了三个父集的所有组合共八组作为allowed集的成员。列表如下: 编号 成员 1 (A,M,1) 2. 2                            (A,M,2) 3. 3                            (A,N,1) 4. 4                            (A,N,2) 5. 5                            (B,M,1) 6. 6                            (B,M,2) 7. 7                            (B,N,1) 8. 8                            (B,N,2) 成员列表被忽略时,派生集成员由父集成员所有的组合构成,这样的派生集成为稠密 集。如果限制派生集的成员,使它成为父集成员所有组合构成的集合的一个子集,这样 的派生集成为稀疏集。同原始集一样,派生集成员的声明也可以放在数据部分。一个派 生集的成员列表有两种方式生成:①显式罗列;②设置成员资格过滤器。当采用方式①时, 必须显式罗列出所有要包含在派生集中的成员,并且罗列的每个成员必须属于稠密集。 使用前面的例子,显式罗列派生集的成员: allowed(product,machine,week)/A M 1,A N 2,B N 1/; 如果需要生成一个大的、稀疏的集,那么显式罗列就很讨厌。幸运地是许多稀疏集的成 员都满足一些条件以和非成员相区分。我们可以把这些逻辑条件看作过滤器,在LINGO生 成派生集的成员时把使逻辑条件为假的成员从稠密集中过滤掉。 例2.4 sets: !学生集:性别属性sex,1表示男性,0表示女性;年龄属性age. ; students/John,Jill,Rose,Mike/:sex,age; !男学生和女学生的联系集:友好程度属性friend,[0,1]之间的数。 ; linkmf(students,students)|sex(&1) #eq# 1 #and# sex(&2) #eq# 0: friend; !男学生和女学生的友好程度大于0.5的集; linkmf2(linkmf) | friend(&1,&2) #ge# 0.5 : x; endsets data: sex,age = 1 16 0 14 0 17 0 13; friend = 0.3 0.5 0.6; enddata 用竖线(|)来标记一个成员资格过滤器的开始。#eq#是逻辑运算符,用来判断是否 “相等”,可参考§4. &1可看作派生集的第1个原始父集的索引,它取遍该原始父集的所有成员;&2可看作派生 集的第2 个原始父集的索引,它取遍该原始父集的所有成员;&3,&4,……,以此类推。注意如果 派生集B的父集是另外的派生集A,那么上面所说的原始父集是集A向前回溯到最终的原始 集,其顺序保持不变,并且派生集A的过滤器对派生集B仍然有效。因此,派生集的索引 个数是最终原始父集的个数,索引的取值是从原始父集到当前派生集所作限制的总和。   总的来说,LINGO可识别的集只有两种类型:原始集和派生集。 在一个模型中,原始集是基本的对象,不能再被拆分成更小的组分。原始集可以由显 式罗列和隐式罗列两种方式来定义。当用显式罗列方式时,需在集成员列表中逐个输入 每个成员。当用隐式罗列方式时,只需在集成员列表中输入首成员和末成员,而中间的 成员由LINGO产生。 另一方面,派生集是由其它的集来创建。这些集被称为该派生集的父集(原始集或其 它的派生集)。一个派生集既可以是稀疏的,也可以是稠密的。稠密集包含了父集成员 的所有组合(有时也称为父集的笛卡尔乘积)。稀疏集仅包含了父集的笛卡尔乘积的一 个子集,可通过显式罗列和成员资格过滤器这两种方式来定义。显式罗列方法就是逐个 罗列稀疏集的成员。成员资格过滤器方法通过使用稀疏集成员必须满足的逻辑条件从稠 密集成员中过滤出稀疏集的成员。不同集类型的关系见下图。                                 2 模型的数据部分和初始部分   在处理模型的数据时,需要为集指派一些成员并且在LINGO求解模型之前为集的某些属性 指定值。为此,LINGO为用户提供了两个可选部分:输入集成员和数据的数据部分(Dat a Section)和为决策变量设置初始值的初始部分(Init Section)。 3.1 模型的数据部分 3.1.1 数据部分入门 数据部分提供了模型相对静止部分和数据分离的可能性。显然,这对模型的维护和维 数的缩放非常便利。 数据部分以关键字“data:”开始,以关键字“enddata”结束。在这里,可以指定集成员 、集的属性。其语法如下: object_list = value_list; 对象列(object_list)包含要指定值的属性名、要设置集成员的集名,用逗号或空 格隔开。一个对象列中至多有一个集名,而属性名可以有任意多。如果对象列中有多个 属性名,那么它们的类型必须一致。如果对象列中有一个集名,那么对象列中所有的属 性的类型就是这个集。 数值列(value_list)包含要分配给对象列中的对象的值,用逗号或空格隔开。注意 属性值的个数必须等于集成员的个数。看下面的例子。 例3.1 sets: set1/A,B,C/: X,Y; endsets data: X=1,2,3; Y=4,5,6; enddata 在集set1中定义了两个属性X和Y。X的三个值是1、2和3,Y的三个值是4、5和6。也可 采用如下例子中的复合数据声明(data statement)实现同样的功能。 例3.2 sets: set1/A,B,C/: X,Y; endsets data: X,Y=1 4 2 5 3 6; enddata 看到这个例子,可能会认为X被指定了1、4和2三个值,因为它们是数值列中前三个, 而正确的答案是1、2和3。假设对象列有n个对象,LINGO在为对象指定值时,首先在n个 对象的第1个索引处依次分配数值列中的前n个对象,然后在n个对象的第2个索引处依次 分配数值列中紧接着的n个对象,……,以此类推。 模型的所有数据——属性值和集成员——被单独放在数据部分,这可能是最规范的数据输 入方式。 3.1.2 参数 在数据部分也可以指定一些标量变量(scalar variables)。当一个标量变量在数据部分确定时,称之为参数。看一例,假设模型中用 利率8.5%作为一个参数,就可以象下面一样输入一个利率作为参数。 例3.3 data: interest_rate = .085; enddata 也可以同时指定多个参数。 例3.4 data: interest_rate,inflation_rate = .085 .03; enddata 3.1.3 实时数据处理 在某些情况,对于模型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定值。譬如模型中有一个通货膨胀率的参 数,我们想在2%至6%范围内,对不同的值求解模型,来观察模型的结果对通货膨胀的依 赖有多么敏感。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实时数据处理(what if analysis)。LINGO有一个特征可方便地做到这件事。 在本该放数的地方输入一个问号(?)。 例3.5 data: interest_rate,inflation_rate = .085 ?; enddata 每一次求解模型时,LINGO都会提示为参数inflation_rate输入一个值。在WINDOWS操作 系统下,将会接收到一个类似下面的对话框:                 直接输入一个值再点击OK按钮,LINGO就会把输入的值指定给inflation_rate,然后继续 求解模型。 除了参数之外,也可以实时输入集的属性值,但不允许实时输入集成员名。 3.1.4 指定属性为一个值 可以在数据声明的右边输入一个值来把所有的成员的该属性指定为一个值。看下面的 例子。 例3.6 sets: days /MO,TU,WE,TH,FR,SA,SU/:needs; endsets data: needs = 20; enddata LINGO将用20指定days集的所有成员的needs属性。对于多个属性的情形,见下例。 例3.7 sets: days /MO,TU,WE,TH,FR,SA,SU/:needs,cost; endsets data: needs cost = 20 100; enddata 3.1.5 数据部分的未知数值 有时只想为一个集的部分成员的某个属性指定值,而让其余成员的该属性保持未知, 以便让LINGO去求出它们的最优值。在数据声明中输入两个相连的逗号表示该位置对应的 集成员的属性值未知。两个逗号间可以有空格。 例3.8 sets: years/1..5/: capacity; endsets data: capacity = ,34,20,,; enddata 属性capacity的第2个和第3个值分别为34和20,其余的未知。   3.2 模型的初始部分 初始部分是LINGO提供的另一个可选部分。在初始部分中,可以输入初始声明(init ialization statement),和数据部分中的数据声明相同。对实际问题的建模时,初始部分并不起到 描述模型的作用,在初始部分输入的值仅被LINGO求解器当作初始点来用,并且仅仅对非 线性模型有用。和数据部分指定变量的值不同,LINGO求解器可以自由改变初始部分初始 化的变量的值。 一个初始部分以“init:”开始,以“endinit”结束。初始部分的初始声明规则和数据部 分的数据声明规则相同。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声明的左边同时初始化多个集属性,可 以把集属性初始化为一个值,可以用问号实现实时数据处理,还可以用逗号指定未知数 值。 例3.9 init: X, Y = 0, .1; endinit Y=@log(X); X^2+Y^2<=1; 好的初始点会减少模型的求解时间。 在这一节中,我们仅带大家接触了一些基本的数据输入和初始化概念,不过现在你应该 可以轻松的为自己的模型加入原始数据和初始部分啦。 3 LINGO函数   有了前几节的基础知识,再加上本节的内容,你就能够借助于LINGO建立并求解复杂的优 化模型了。 LINGO有9种类型的函数: 1. 1.  基本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关系运算符 2. 2.  数学函数:三角函数和常规的数学函数 3. 3.  金融函数:LINGO提供的两种金融函数 4. 4.  概率函数:LINGO提供了大量概率相关的函数 5. 5.  变量界定函数:这类函数用来定义变量的取值范围 6. 6.  集操作函数:这类函数为对集的操作提供帮助 7. 7.  集循环函数:遍历集的元素,执行一定的操作的函数 8. 8.  数据输入输出函数:这类函数允许模型和外部数据源相联系,进行数据的输入输 出 9. 9.  辅助函数:各种杂类函数   4.1 基本运算符 这些运算符是非常基本的,甚至可以不认为它们是一类函数。事实上,在LINGO中它 们是非常重要的。 4.1.1 算术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是针对数值进行操作的。LINGO提供了5种二元运算符: ^ 乘方 ﹡ 乘 / 除 ﹢ 加 ﹣ 减 LINGO唯一的一元算术运算符是取反函数“﹣”。 这些运算符的优先级由高到底为: 高 ﹣(取反)   ^     ﹡/   低 ﹢﹣ 运算符的运算次序为从左到右按优先级高低来执行。运算的次序可以用圆括号“() ”来改变。 例4.1 算术运算符示例。 2﹣5/3,(2﹢4)/5等等。 4.1.2 逻辑运算符 在LINGO中,逻辑运算符主要用于集循环函数的条件表达式中,来控制在函数中哪些 集成员被包含,哪些被排斥。在创建稀疏集时用在成员资格过滤器中。 LINGO具有9种逻辑运算符: #not#  否定该操作数的逻辑值,#not#是一个一元运算符 #eq#  若两个运算数相等,则为true;否则为flase #ne# 若两个运算符不相等,则为true;否则为flase #gt# 若左边的运算符严格大于右边的运算符,则为true;否则为flase #ge#  若左边的运算符大于或等于右边的运算符,则为true;否则为flase #lt#  若左边的运算符严格小于右边的运算符,则为true;否则为flase #le#  若左边的运算符小于或等于右边的运算符,则为true;否则为flase #and#  仅当两个参数都为true时,结果为true;否则为flase #or# 仅当两个参数都为false时,结果为false;否则为true 这些运算符的优先级由高到低为: 高 #not# #eq# #ne# #gt# #ge# #lt# #le# 低 #and# #or# 例4.2 逻辑运算符示例 2 #gt# 3 #and# 4 #gt# 2,其结果为假(0)。 4.1.3 关系运算符 在LINGO中,关系运算符主要是被用在模型中,来指定一个表达式的左边是否等于、 小于等于、或者大于等于右边,形成模型的一个约束条件。关系运算符与逻辑运算符#e q#、#le#、#ge#截然不同,前者是模型中该关系运算符所指定关系的为真描述,而后者 仅仅判断一个该关系是否被满足:满足为真,不满足为假。 LINGO有三种关系运算符:“=”、“<=”和“>=”。LINGO中还能用“<”表示小于等于关系 ,“>”表示大于等于关系。LINGO并不支持严格小于和严格大于关系运算符。然而,如果 需要严格小于和严格大于关系,比如让A严格小于B: A<B, 那么可以把它变成如下的小于等于表达式: A+ε<=B, 这里ε是一个小的正数,它的值依赖于模型中A小于B多少才算不等。   下面给出以上三类操作符的优先级: 高 #not# ﹣(取反)   ^     ﹡ /   ﹢﹣ #eq# #ne# #gt# #ge# #lt# #le# #and# #or# 低 <= = >= 4.2 数学函数 LINGO提供了大量的标准数学函数: @abs(x) 返回x的绝对值 @sin(x) 返回x的正弦值,x采用弧度制 @cos(x) 返回x的余弦值 @tan(x) 返回x的正切值 @exp(x) 返回常数e的x次方 @log(x) 返回x的自然对数 @lgm(x) 返回x的gamma函数的自然对数 @sign(x) 如果x<0返回-1;否则,返回1 @floor(x) 返回x的整数部分。当x>=0时,返回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当x<0时,返 回不低于x的最大整数。 @smax(x1,x2,…,xn) 返回x1,x2,…,xn中的最大值 @smin(x1,x2,…,xn) 返回x1,x2,…,xn中的最小值 例4.3 给定一个直角三角形,求包含该三角形的最小正方形。 解:如图所示。 [pic] 求最小的正方形就相当于求如下的最优化问题: [pic] LINGO代码如下: model: sets: object/1..3/: f; endsets data: a, b = 3, 4; !两个直角边长,修改很方便; enddata f(1) = a * @sin(x); f(2) = b * @cos(x); f(3) = a * @cos(x) + b * @sin(x); min = @smax(f(1),f(2),f(3)); @bnd(0,x,1.57); end 在上面的代码中用到了函数@bnd,详情请见4.5节。   4.3 金融函数 目前LINGO提供了两个金融函数。 1.@fpa(I,n) 返回如下情形的净现值:单位时段利率为I,连续n个时段支付,每个时段支付单位费 用。若每个时段支付x单位的费用,则净现值可用x乘以@fpa(I,n)算得。@fpa的计算公式 为 [pic]。 净现值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获得一定收益在该时期初所支付的实际费用。 例4.4 贷款买房问题 贷款金额50000元,贷款年利率5.31%,采取分期付款方式(每年年末还固定金额,直至 还清)。问拟贷款10年,每年需偿还多少元? LINGO代码如下: 50000 = x * @fpa(.0531,10); 答案是x=6573.069元。 2.@fpl(I,n) 返回如下情形的净现值:单位时段利率为I,第n个时段支付单位费用。@fpl(I,n)的 计算公式为 [pic]。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这两个函数间的关系: [pic]。   4.4 概率函数 1.@pbn(p,n,x) 二项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当n和(或)x不是整数时,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计算。 2.@pcx(n,x) 自由度为n的χ2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 3.@peb(a,x) 当到达负荷为a,服务系统有x个服务器且允许无穷排队时的Erlang繁忙概率。 4.@pel(a,x) 当到达负荷为a,服务系统有x个服务器且不允许排队时的Erlang繁忙概率。 5.@pfd(n,d,x) 自由度为n和d的F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 6.@pfs(a,x,c) 当负荷上限为a,顾客数为c,平行服务器数量为x时,有限源的Poisson服务系统的等 待或返修顾客数的期望值。a是顾客数乘以平均服务时间,再除以平均返修时间。当c和 (或)x不是整数时,采用线性插值进行计算。 7.@phg(pop,g,n,x) 超几何(Hypergeometric)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pop表示产品总数,g是正品数。从 所有产品中任意取出n(n≤pop)件。pop,g,n和x都可以是非整数,这时采用线性插值 进行计算。 8.@ppl(a,x) Poisson分布的线性损失函数,即返回max(0,z- x)的期望值,其中随机变量z服从均值为a的Poisson分布。 9.@pps(a,x) 均值为a的Poisson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当x不是整数时,采用线性插值进行计算。 10.@psl(x) 单位正态线性损失函数,即返回max(0,z- x)的期望值,其中随机变量z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11.@psn(x) 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 12.@ptd(n,x) 自由度为n的t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 13.@qrand(seed) 产生服从(0,1)区间的拟随机数。@qrand只允许在模型的数据部分使用,它将用拟随 机数填满集属性。通常,声明一个m×n的二维表,m表示运行实验的次数,n表示每次实验 所需的随机数的个数。在行内,随机数是独立分布的;在行间,随机数是非常均匀的。 这些随机数是用“分层取样”的方法产生的。 例4.5 model: data: M=4; N=2; seed=1234567; enddata sets: rows/1..M/; cols/1..N/; table(rows,cols): x; endsets data: X=@qrand(seed); enddata end 如果没有为函数指定种子,那么LINGO将用系统时间构造种子。 14.@rand(seed) 返回0和1间的伪随机数,依赖于指定的种子。典型用法是U(I+1)=@rand(U(I))。注意 如果seed不变,那么产生的随机数也不变。 例4.6 利用@rand产生15个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数和自由度为2的t分布的随机数。 model: !产生一列正态分布和t分布的随机数; sets: series/1..15/: u, znorm, zt; endsets   !第一个均匀分布随机数是任意的; u( 1) = @rand( .1234);   !产生其余的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for(series( I)| I #GT# 1: u( I) = @rand( u( I - 1)) );   @for( series( I): !正态分布随机数; @psn( znorm( I)) = u( I); !和自由度为2的t分布随机数; @ptd( 2, zt( I)) = u( I); !ZNORM 和 ZT 可以是负数; @free( znorm( I)); @free( zt( I)); ); end   4.5 变量界定函数 变量界定函数实现对变量取值范围的附加限制,共4种: @bin(x) 限制x为0或1 @bnd(L,x,U) 限制L≤x≤U @free(x) 取消对变量x的默认下界为0的限制,即x可以取任意实数 @gin(x) 限制x为整数 在默认情况下,LINGO规定变量是非负的,也就是说下界为0,上界为+∞。@free取消 了默认的下界为0的限制,使变量也可以取负值。@bnd用于设定一个变量的上下界,它也 可以取消默认下界为0的约束。   4.6 集操作函数 LINGO提供了几个函数帮助处理集。 1.@in(set_name,primitive_index_1 [,primitive_index_2,…]) 如果元素在指定集中,返回1;否则返回0。 例4.7 全集为I,B是I的一个子集,C是B的补集。 sets: I/x1..x4/; B(I)/x2/; C(I)|#not#@in(B,&1):; endsets 2.@index([set_name,] primitive_set_element) 该函数返回在集set_name中原始集成员primitive_set_element的索引。如果set_name被 忽略,那么LINGO将返回与primitive_set_element匹配的第一个原始集成员的索引。如 果找不到,则产生一个错误。 例4.8 如何确定集成员(B,Y)属于派生集S3。 sets: S1/A B C/; S2/X Y Z/; S3(S1,S2)/A X, A Z, B Y, C X/; endsets X=@in(S3,@index(S1,B),@index(S2,Y)); 看下面的例子,表明有时为@index指定集是必要的。 例4.9 sets: girls/debble,sue,alice/; boys/bob,joe,sue,fred/; endsets I1=@index(sue); I2=@index(boys,sue); I1的值是2,I2的值是3。我们建议在使用@index函数时最好指定集。 3.@wrap(index,limit) 该函数返回j=index- k*limit,其中k是一个整数,取适当值保证j落在区间[1,limit]内。该函数相当于ind ex模limit再加1。该函数在循环、多阶段计划编制中特别有用。 4.@size(set_name) 该函数返回集set_name的成员个数。在模型中明确给出集大小时最好使用该函数。它 的使用使模型更加数据中立,集大小改变时也更易维护。   4.7 集循环函数 集循环函数遍历整个集进行操作。其语法为 @function(setname[(set_index_list)[|conditional_qualifier]]: expression_list); @function相应于下面罗列的四个集循环函数之一;setname是要遍历的集;set_ index_list是集索引列表;conditional_qualifier是用来限制集循环函数的范围,当集 循环函数遍历集的每个成员时,LINGO都要对conditional_qualifier进行评价,若结果 为真,则对该成员执行@function操作,否则跳过,继续执行下一次循环。expression_ list是被应用到每个集成员的表达式列表,当用的是@for函数时,expression_list可以 包含多个表达式,其间用逗号隔开。这些表达式将被作为约束加到模型中。当使用其余 的三个集循环函数时,expression_list只能有一个表达式。如果省略set_index_list, 那么在expression_list中引用的所有属性的类型都是setname集。 1.@for 该函数用来产生对集成员的约束。基于建模语言的标量需要显式输入每个约束,不过 @for函数允许只输入一个约束,然后LINGO自动产生每个集成员的约束。 例4.10 产生序列{1,4,9,16,25} model: sets: number/1..5/:x; endsets @for(number(I): x(I)=I^2); end 2.@sum 该函数返回遍历指定的集成员的一个表达式的和。 例4.11 求向量[5,1,3,4,6,10]前5个数的和。 model: data: N=6; enddata sets: number/1..N/:x; endsets data: x = 5 1 3 4 6 10; enddata s=@sum(number(I) | I #le# 5: x); end 3.@min和@max 返回指定的集成员的一个表达式的最小值或最大值。 例4.12 求向量[5,1,3,4,6,10]前5个数的最小值,后3个数的最大值。 model: data: N=6; enddata sets: number/1..N/:x; endsets data: x = 5 1 3 4 6 10; enddata minv=@min(number(I) | I #le# 5: x); maxv=@max(number(I) | I #ge# N-2: x); end 下面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儿的例子。 例4.13 职员时序安排模型 一项工作一周7天都需要有人(比如护士工作),每天(周一至周日)所需的最少职员数 为20、16、13、16、19、14和12,并要求每个职员一周连续工作5天,试求每周所需最少 职员数,并给出安排。注意这里我们考虑稳定后的情况。 model: sets: days/mon..sun/: required,start; endsets data: !每天所需的最少职员数; required = 20 16 13 16 19 14 12; enddata !最小化每周所需职员数; min=@sum(days: start); @for(days(J): @sum(days(I) | I #le# 5: start(@wrap(J+I+2,7))) >= required(J)); end 计算的部分结果为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0 Objective value: 22.00000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REQUIRED( MON) 20.00000 0.000000 REQUIRED( TUE) 16.00000 0.000000 REQUIRED( WED) 13.00000 0.000000 REQUIRED( THU) 16.00000 0.000000 REQUIRED( FRI) 19.00000 0.000000 REQUIRED( SAT) 14.00000 0.000000 REQUIRED( SUN) 12.00000 0.000000 START( MON) 8.000000 0.000000 START( TUE) 2.000000 0.000000 START( WED) 0.000000 0.3333333 START( THU) 6.000000 0.000000 START( FRI) 3.000000 0.000000 START( SAT) 3.000000 0.000000 START( SUN) 0.000000 0.000000 从而解决方案是:每周最少需要22个职员,周一安排8人,周二安排2人,周三无需安排 人,周四安排6人,周五和周六都安排3人,周日无需安排人。   4.8 输入和输出函数 输入和输出函数可以把模型和外部数据比如文本文件、数据库和电子表格等连接起来 。 1.@file函数 该函数用从外部文件中输入数据,可以放在模型中任何地方。该函数的语法格式为@fil e(’filename’)。这里filename是文件名,可以采用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两种表示方式。 @file函数对同一文件的两种表示方式的处理和对两个不同的文件处理是一样的,这一点 必须注意。 例4.14 以例1.2来讲解@file函数的用法。 注意到在例1.2的编码中有两处涉及到数据。第一个地方是集部分的6个warehouses集 成员和8个vendors集成员;第二个地方是数据部分的capacity,demand和cost数据。 为了使数据和我们的模型完全分开,我们把它们移到外部的文本文件中。修改模型代 码以便于用@file函数把数据从文本文件中拖到模型中来。修改后(修改处代码黑体加粗 )的模型代码如下: model: !6发点8收点运输问题; sets: warehouses/ @file('1_2.txt') /: capacity; vendors/ @file('1_2.txt') /: demand; links(warehouses,vendors): cost, volume; endsets !目标函数; min=@sum(links: cost*volume); !需求约束; @for(vendors(J): @sum(warehouses(I): volume(I,J))=demand(J)); !产量约束; @for(warehouses(I): @sum(vendors(J): volume(I,J))<=capacity(I));   !这里是数据; data: capacity = @file('1_2.txt') ; demand = @file('1_2.txt') ; cost = @file('1_2.txt') ; enddata end 模型的所有数据来自于1_2.txt文件。其内容如下: !warehouses成员; WH1 WH2 WH3 WH4 WH5 WH6 ~   !vendors成员;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   !产量; 60 55 51 43 41 52 ~   !销量; 35 37 22 32 41 32 43 38 ~   !单位运输费用矩阵; 6 2 6 7 4 2 5 9 4 9 5 3 8 5 8 2 5 2 1 9 7 4 3 3 7 6 7 3 9 2 7 1 2 3 9 5 7 2 6 5 5 5 2 2 8 1 4 3 把记录结束标记(~)之间的数据文件部分称为记录。如果数据文件中没有记录结束 标记,那么整个文件被看作单个记录。注意到除了记录结束标记外,模型的文本和数据 同它们直接放在模型里是一样的。 我们来看一下在数据文件中的记录结束标记连同模型中@file函数调用是如何工作的 。当在模型中第一次调用@file函数时,LINGO打开数据文件,然后读取第一个记录;第 二次调用@file函数时,LINGO读取第二个记录等等。文件的最后一条记录可以没有记录 结束标记,当遇到文件结束标记时,LINGO会读取最后一条记录,然后关闭文件。如果最 后一条记录也有记录结束标记,那么直到LINGO求解完当前模型后才关闭该文件。如果多 个文件保持打开状态,可能就会导致一些问题,因为这会使同时打开的文件总数超过允 许同时打开文件的上限16。 当使用@file函数时,可把记录的内容(除了一些记录结束标记外)看作是替代模型 中@file(’filename’)位置的文本。这也就是说,一条记录可以是声明的一部分,整个声 明,或一系列声明。在数据文件中注释被忽略。注意在LINGO中不允许嵌套调用@file函 数。 2.@text函数 该函数被用在数据部分用来把解输出至文本文件中。它可以输出集成员和集属性值。 其语法为 @text([’filename’]) 这里filename是文件名,可以采用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两种表示方式。如果忽略filena me,那么数据就被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大多数情形都是屏幕)。@text函数仅能出现在 模型数据部分的一条语句的左边,右边是集名(用来输出该集的所有成员名)或集属性 名(用来输出该集属性的值)。 我们把用接口函数产生输出的数据声明称为输出操作。输出操作仅当求解器求解完模型 后才执行,执行次序取决于其在模型中出现的先后。 例4.15 借用例4.12,说明@text的用法。 model: sets: days/mon..sun/: required,start; endsets data: !每天所需的最少职员数; required = 20 16 13 16 19 14 12; @text('d:\out.txt')=days '至少需要的职员数为' start; enddata !最小化每周所需职员数; min=@sum(days: start); @for(days(J): @sum(days(I) | I #le# 5: start(@wrap(J+I+2,7))) >= required(J)); end 3.@ole函数 @OLE是从EXCEL中引入或输出数据的接口函数,它是基于传输的OLE技术。OLE传输直 接在内存中传输数据,并不借助于中间文件。当使用@OLE时,LINGO先装载EXCEL,再通 知EXCEL装载指定的电子数据表,最后从电子数据表中获得Ranges。为了使用OLE函数, 必须有EXCEL5及其以上版本。OLE函数可在数据部分和初始部分引入数据。 @OLE可以同时读集成员和集属性,集成员最好用文本格式,集属性最好用数值格式。 原始集每个集成员需要一个单元(cell),而对于n元的派生集每个集成员需要n个单元, 这里第一行的n个单元对应派生集的第一个集成员,第二行的n个单元对应派生集的第二 个集成员,依此类推。 @OLE只能读一维或二维的Ranges(在单个的EXCEL工作表(sheet)中),但不能读间断 的或三维的Ranges。Ranges是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来读。 例4.16 sets: PRODUCT; !产品; MACHINE; !机器; WEEK; !周; ALLOWED(PRODUCT,MACHINE,WEEK):x,y; !允许组合及属性; endsets data: rate=0.01; PRODUCT,MACHINE,WEEK,ALLOWED,x,y=@OLE('D:\IMPORT.XLS'); @OLE('D:\IMPORT.XLS')=rate; enddata 代替在代码文本的数据部分显式输入形式,我们把相关数据全部放在如下电子数据表 中来输入。下面是D:\IMPORT.XLS的图表。 除了输入数据之外,我们也必须定义Ranges名:PRODUCT,MACHINE,WEEK,ALLOWED ,x,y. 明确的,我们需要定义如下的Ranges名: Name Range PRODUCT B3:B4 MACHINE C3:C4 WEEK D3:D5 ALLOWED B8:D10 X F8:F10 Y G8:G10 rate C13 为了在EXCEL中定义Ranges名: ① 按鼠标左键拖曳选择Range, ② 释放鼠标按钮, ③ 选择“插入|名称|定义”, ④ 输入希望的名字, ⑤ 点击“确定”按钮。 [pic] 我们在模型的数据部分用如下代码从EXECL中引入数据: PRODUCT,MACHINE,WEEK,ALLOWED,x,y=@OLE('D:\IMPORT.XLS'); @OLE('D:\IMPORT.XLS')=rate; 等价的描述为 PRODUCT,MACHINE,WEEK,ALLOWED,x,y =@OLE('D:\IMPORT.XLS', PRODUCT,MACHINE,WEEK,ALLOWED,x,y); @OLE('D:\IMPORT.XLS',rate)=rate; 这一等价描述使得变量名和Ranges不同亦可。 4.@ranged(variable_or_row_name) 为了保持最优基不变,变量的费用系数或约束行的右端项允许减少的量。 5.@rangeu(variable_or_row_name) 为了保持最优基不变,变量的费用系数或约束行的右端项允许增加的量。 6.@status() 返回LINGO求解模型结束后的状态: 0 Global Optimum(全局最优) 1 Infeasible(不可行) 2 Unbounded(无界) 3 Undetermined(不确定) 4 Feasible(可行) 5 Infeasible or Unbounded(通常需要关闭“预处理”选项后重新求解模型,以确定模型究竟是不可行还是 无界) 6 Local Optimum(局部最优) 7 Locally Infeasible(局部不可行,尽管可行解可能存在,但是LINGO并没有找到一个) 8 Cutoff(目标函数的截断值被达到) 9 Numeric Error(求解器因在某约束中遇到无定义的算术运算而停止) 通常,如果返回值不是0、4或6时,那么解将不可信,几乎不能用。该函数仅被用在模型 的数据部分来输出数据。 例4.17 model: min=@sin(x); data: @text()=@status(); enddata end 部分计算结果为: Loc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33 Objective value: -1.000000   6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X 4.712388 0.000000 结果中的6就是@status()返回的结果,表明最终解是局部最优的。 7.@dual @dual(variable_or_row_name)返回变量的判别数(检验数)或约束行的对偶(影子)价 格(dual prices)。 4.9 辅助函数 1.@if(logical_condition,true_result,false_result) @if函数将评价一个逻辑表达式logical_condition,如果为真,返回true_ result,否则返回false_result。 例4.18 求解最优化问题 [pic] 其LINGO代码如下: model: min=fx+fy; fx=@if(x #gt# 0, 100,0)+2*x; fy=@if(y #gt# 0,60,0)+3*y; x+y>=30; end 2.@warn(’text’,logical_condition) 如果逻辑条件logical_condition为真,则产生一个内容为’text’的信息框。 例4.19 示例。 model: x=1; @warn('x是正数',x #gt# 0); end 4 LINGO WINDOWS命令  5.1 文件菜单(File Menu) 1. 1. 新建(New) 从文件菜单中选用“新建”命令、单击“新建”按钮或直接按F2键可以创建一个新的“Mo del”窗口。在这个新的“Model”窗口中能够输入所要求解的模型。 2. 2. 打开(Open) 从文件菜单中选用“打开”命令、单击“打开”按钮或直接按F3键可以打开一个已经存在的 文本文件。这个文件可能是一个Model文件。 3. 3. 保存(Save) 从文件菜单中选用“保存”命令、单击“保存”按钮或直接按F4键用来保存当前活动窗口( 最前台的窗口)中的模型结果、命令序列等保存为文件。 4. 4. 另存为...(Save As...) 从文件菜单中选用“另存为...”命令或按F5键可以将当前活动窗口中的内容保存为文 本文件,其文件名为你在“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的文件名。利用这种方法你可以 将任何窗口的内容如模型、求解结果或命令保存为文件。 5. 5. 关闭(Close) 在文件菜单中选用“关闭”(Close)命令或按F6键将关闭当前活动窗口。如果这个窗口 是新建窗口或已经改变了当前文件的内容,LINGO系统将会提示是否想要保存改变后的内 容。 6. 6. 打印(Print) 在文件菜单中选用“打印” (Print)命令、单击“打印”按钮或直接按F7键可以将当前活动窗口中的内容发送到打印机 。 7. 7. 打印设置(Print Setup...) 在文件菜单中选用“打印设置...”命令或直接按F8键可以将文件输出到指定的打印机 。 8. 8. 打印预览(Print Preview) 在文件菜单中选用“打印预览...”命令或直接按Shift+F8键可以进行打印预览。 9. 9. 输出到日志文件(Log Output...) 从文件菜单中选用“Log Output...”命令或按F9键打开一个对话框,用于生成一个日志文件,它存储接下来在 “命令窗口”中输入的所有命令。 10.提交LINGO命令脚本文件(Take Commands...) 从文件菜单中选用“Take Commands...”命令或直接按F11键就可以将LINGO命令脚本(command script)文件提交给系统进程来运行。 11.引入LINGO文件(Import Lingo File...) 从文件菜单中选用“Import Lingo File...”命令或直接按F12键可以打开一个LINGO格式模型的文件,然后LINGO系统会 尽可能把模型转化为LINGO语法允许的程序。 12.退出(Exit) 从文件菜单中选用“Exit”命令或直接按F10键可以退出LINGO系统。   5.2 编辑菜单(Edit Menu) 1. 1. 恢复(Undo) 从编辑菜单中选用“恢复”(Undo)命令或按Ctrl+Z组合键,将撤销上次操作、恢复至 其前的状态。 2. 2. 剪切(Cut) 从编辑菜单中选用“剪切”(Cut)命令或按Ctrl+X组合键可以将当前选中的内容剪切 至剪贴板中。 3. 3. 复制(Copy) 从编辑菜单中选用“复制”(Copy)命令、单击“复制”按钮或按Ctrl+C组合键可以将当 前选中的内容复制到剪贴板中。 4. 4. 粘贴(Paste) 从编辑菜单中选用“粘贴”(Paste)命令、单击“粘贴”按钮或按Ctrl+V组合键可以将 粘贴板中的当前内容复制到当前插入点的位置。 5. 5. 粘贴特定..(Paste Special。。) 与上面的命令不同,它可以用于剪贴板中的内容不是文本的情形。   6. 6. 全选(Select All) 从编辑菜单中选用“Select All”命令或按Ctrl+A组合键可选定当前窗口中的所有内容。 7. 7. 匹配小括号(Match Parenthesis) 从编辑菜单中选用“Match Parenthesis”命令、单击“Match Parenthesis”按钮或按Ctrl+P组合键可以为当前选中的开括号查找匹配的闭括号。 8. 8. 粘贴函数(Paste Function) 从编辑菜单中选用“Paste Function”命令可以将LINGO的内部函数粘贴到当前插入点。     5.3 LINGO菜单 1. 1. 求解模型(Slove) 从LINGO菜单中选用“求解”命令、单击“Slove”按钮或按Ctrl+S组合键可以将当前模型送 入内存求解。 2. 2. 求解结果...(Solution...) 从LINGO菜单中选用“Solution...”命令、单击“Solution...”按钮或直接按Ctrl+ O组合键可以打开求解结果的对话框。这里可以指定查看当前内存中求解结果的那些内容 。 3. 3. 查看...(Look...) 从LINGO菜单中选用“Look...”命令或直接按Ctrl+L组合键可以查看全部的或选中 的模型文本内容。 4. 4. 灵敏性分析(Range,Ctrl+R) 用该命令产生当前模型的灵敏性分析报告:研究当目标函数的费用系数和约束右端项 在什么范围(此时假定其它系数不变)时,最优基保持不变。灵敏性分析是在求解模型 时作出的,因此在求解模型时灵敏性分析是激活状态,但是默认是不激活的。为了激活 灵敏性分析,运行LINGO|Options…,选择General Solver Tab, 在Dual Computations列表框中,选择Prices and Ranges选项。灵敏性分析耗费相当多的求解时间,因此当速度很关键时,就没有必要激 活它。   下面我们看一个简单的具体例子。 例5.1某家具公司制造书桌、餐桌和椅子,所用的资源有三种:木料、木工和漆工。 生产数据如下表所示: |  |每个书桌 |每个餐桌 |每个椅子 |现有资源总 | | | | | |数 | |木料 |8单位 |6单位 |1单位 |48单位 | |漆工 |4单位 |2单位 |1.5单位 |20单位 | |木工 |2单位 |1.5单位 |0.5单位 |8单位 | |成品单价|60单位 |30单位 |20单位 |  | 若要求桌子的生产量不超过5件,如何安排三种产品的生产可使利润最大? 用DESKS、TABLES和CHAIRS分别表示三种产品的生产量,建立LP模型。 max=60*desks+30*tables+20*chairs; 8*desks+6*tables+chairs<=48; 4*desks+2*tables+1.5*chairs<=20; 2*desks+1.5*tables+.5*chairs<=8; tables<=5; 求解这个模型,并激活灵敏性分析。这时,查看报告窗口(Reports Window),可以看到如下结果。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3 Objective value: 280.0000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DESKS 2.000000 0.000000 TABLES 0.000000 5.000000 CHAIRS 8.000000 0.000000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 1 280.0000 1.000000 2 24.00000 0.000000 3 0.000000 10.00000 4 0.000000 10.00000 5 5.000000 0.000000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3”表示3次迭代后得到全局最优解。 “Objective value:280.0000”表示最优目标值为280。 “Value”给出最优解中各变量的值:造2个书桌(desks), 0个餐桌(tables), 8个椅子(chairs)。所以desks、chairs是基变量(非0),tables是非基变量(0)。 “Slack or Surplus”给出松驰变量的值: 第1行松驰变量 =280(模型第一行表示目标函数,所以第二行对应第一个约束) 第2行松驰变量 =24 第3行松驰变量 =0 第4行松驰变量 =0 第5行松驰变量 =5 “Reduced Cost”列出最优单纯形表中判别数所在行的变量的系数,表示当变量有微小变动时, 目标函数的变化率。其中基变量的reduced cost值应为0, 对于非基变量 Xj, 相应的 reduced cost值表示当某个变量Xj 增加一个单位时目标函数减少的量( max型问题)。本例中:变量tables对应的reduced cost值为5,表示当非基变量tables的值从0变为 1时(此时假定其他非基变量保持不变,但为了满足约束条件,基变量显然会发生变化) ,最优的目标函数值 = 280 - 5 = 275。 “DUAL PRICE”(对偶价格)表示当对应约束有微小变动时, 目标函数的变化率。输出结果中对应于每一个约束有一个对偶价格。 若其数值为p, 表示对应约束中不等式右端项若增加1 个单位,目标函数将增加p个单位(max型问题)。显然,如果在最优解处约束正好取等 号(也就是“紧约束”,也称为有效约束或起作用约束),对偶价格值才可能不是0。本例 中:第3、4行是紧约束,对应的对偶价格值为10,表示当紧约束 3) 4 DESKS + 2 TABLES + 1.5 CHAIRS <= 20 变为 3) 4 DESKS + 2 TABLES + 1.5 CHAIRS <= 21 时,目标函数值 = 280 +10 = 290。对第4行也类似。 对于非紧约束(如本例中第2、5行是非紧约束),DUAL PRICE 的值为0, 表示对应约束中不等式右端项的微小扰动不影响目标函数。有时, 通过分析DUAL PRICE, 也可对产生不可行问题的原因有所了解。 灵敏度分析的结果是 Ranges in which the basis is unchanged: Objective Coefficient Ranges Current Allowable Allowable Variable Coefficient Increase Decrease DESKS 60.00000 0.0 0.0 TABLES 30.00000 0.0 0.0 CHAIRS 20.00000 0.0 0.0   Righthand Side Ranges Row Current Allowable Allowable RHS Increase Decrease 2 48.00000 0.0 0.0 3 20.00000 0.0 0.0 4 8.000000 0.0 0.0 5 5.000000 0.0 0.0 目标函数中DESKS变量原来的费用系数为60,允许增加(Allowable Increase)=4、允许减少(Allowable Decrease)=2,说明当它在[60-4,60+20] = [56,80]范围变化时,最优基保持不变。对TABLES、CHAIRS变量,可以类似解释。由于 此时约束没有变化(只是目标函数中某个费用系数发生变化),所以最优基保持不变的 意思也就是最优解不变(当然,由于目标函数中费用系数发生了变化,所以最优值会变 化)。 第2行约束中右端项(Right Hand Side,简写为RHS)原来为48,当它在[48- 24,48+∞] = [24,∞]范围变化时,最优基保持不变。第3、4、5行可以类似解释。不过由于此时约束 发生变化,最优基即使不变,最优解、最优值也会发生变化。 灵敏性分析结果表示的是最优基保持不变的系数范围。由此,也可以进一步确定当目 标函数的费用系数和约束右端项发生小的变化时,最优基和最优解、最优值如何变化。 下面我们通过求解一个实际问题来进行说明。   例5.2一奶制品加工厂用牛奶生产A1,A2两种奶制品,1桶牛奶可以在甲车间用12小时 加工成3公斤A1,或者在乙车间用8小时加工成4公斤A2。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的A1,A2全 部能售出,且每公斤A1获利24元,每公斤A2获利16元。现在加工厂每天能得到50桶牛奶 的供应,每天正式工人总的劳动时间480小时,并且甲车间每天至多能加工100公斤A1, 乙车间的加工能力没有限制。试为该厂制订一个生产计划,使每天获利最大,并进一步 讨论以下3个附加问题: 1. 1) 若用35元可以买到1桶牛奶,应否作这项投资?若投资,每天最多购买多少桶牛奶 ? 2. 2) 若可以聘用临时工人以增加劳动时间,付给临时工人的工资最多是每小时几元? 3)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每公斤A1的获利增加到30元,应否改变生产计划? 模型代码如下: max=72*x1+64*x2; x1+x2<=50; 12*x1+8*x2<=480; 3*x1<=100; 求解这个模型并做灵敏性分析,结果如下。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0 Objective value: 3360.000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X1 20.00000 0.000000 X2 30.00000 0.000000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 1 3360.000 1.000000 2 0.000000 48.00000 3 0.000000 2.000000 4 40.00000 0.000000   Ranges in which the basis is unchanged: Objective Coefficient Ranges Current Allowable Allowable Variable Coefficient Increase Decrease X1 72.00000 24.00000 8.000000 X2 64.00000 8.000000 16.00000 Righthand Side Ranges Row Current Allowable Allowable RHS Increase Decrease 2 50.00000 10.00000 6.666667 3 480.0000 53.33333 80.00000 4 100.0000 INFINITY 40.00000 结果告诉我们:这个线性规划的最优解为x1=20,x2=30,最优值为z=3360,即用20桶 牛奶生产A1, 30桶牛奶生产A2,可获最大利润3360元。输出中除了告诉我们问题的最优解和最优值以 外,还有许多对分析结果有用的信息,下面结合题目中提出的3个附加问题给予说明。 3个约束条件的右端不妨看作3种“资源”:原料、劳动时间、车间甲的加工能力。输出中 Slack or Surplus给出这3种资源在最优解下是否有剩余:原料、劳动时间的剩余均为零,车间甲 尚余40(公斤)加工能力。 目标函数可以看作“效益”,成为紧约束的“资源”一旦增加,“效益”必然跟着增长。输出 中DUAL PRICES 给出这3种资源在最优解下“资源”增加1个单位时“效益”的增量:原料增加1个单位(1桶 牛奶)时利润增长48(元),劳动时间增加1个单位(1小时)时利润增长2(元),而增 加非紧约束车间甲的能力显然不会使利润增长。这里,“效益”的增量可以看作“资源”的 潜在价值,经济学上称为影子价格,即1桶牛奶的影子价格为48元,1小时劳动的影子价 格为2元,车间甲的影子价格为零。读者可以用直接求解的办法验证上面的结论,即将输 入文件中原料约束milk)右端的50改为51,看看得到的最优值(利润)是否恰好增长48 (元)。用影子价格的概念很容易回答附加问题1):用35元可以买到1桶牛奶,低于1桶 牛奶的影子价格48,当然应该作这项投资。回答附加问题2):聘用临时工人以增加劳动 时间,付给的工资低于劳动时间的影子价格才可以增加利润,所以工资最多是每小时2元 。 目标函数的系数发生变化时(假定约束条件不变),最优解和最优值会改变吗?这个 问题不能简单地回答。上面输出给出了最优基不变条件下目标函数系数的允许变化范围 :x1的系数为(72-8,72+24)=(64,96);x2的系数为(64- 16,64+8)=(48,72)。注意:x1系数的允许范围需要x2系数64不变,反之亦然。由于 目标函数的费用系数变化并不影响约束条件,因此此时最优基不变可以保证最优解也不 变,但最优值变化。用这个结果很容易回答附加问题3):若每公斤A1的获利增加到30元 ,则x1系数变为30×3=90,在允许范围内,所以不应改变生产计划,但最优值变为90×20 +64×30=3720。 下面对“资源”的影子价格作进一步的分析。影子价格的作用(即在最优解下“资源”增 加1个单位时“效益”的增量)是有限制的。每增加1桶牛奶利润增长48元(影子价格), 但是,上9 面输出的CURRENT RHS 的ALLOWABLE INCREASE 和 ALLOWABLE DECREASE 给出了影子价格有意义条件下约束右端的限制范围: milk)原料最多增加10(桶牛奶),time)劳动时间最多增加53(小时)。现在可以回 答附加问题1)的第2问:虽然应该批准用35元买1桶牛奶的投资,但每天最多购买10桶牛 奶。顺便地说,可以用低于每小时2元的工资聘用临时工人以增加劳动时间,但最多增加 53.3333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灵敏性分析给出的只是最优基保持不变的充分条件,而不一定是必要条 件。比如对于上面的问题,“原料最多增加10(桶牛奶)”的含义只能是“原料增加10(桶 牛奶)”时最优基保持不变,所以影子价格有意义,即利润的增加大于牛奶的投资。反过 来,原料增加超过10(桶牛奶),影子价格是否一定没有意义?最优基是否一定改变? 一般来说,这是不能从灵敏性分析报告中直接得到的。此时,应该重新用新数据求解规 划模型,才能做出判断。所以,从正常理解的角度来看,我们上面回答“原料最多增加1 0(桶牛奶)”并不是完全科学的。 5. 5. 模型通常形式...(Generate...) 从LINGO菜单中选用“Generate...”命令或直接按Ctrl+G组合键可以创建当前模型 的代数形式、LINGO模型或MPS格式文本。                                     6. 6. 选项...(Options...) 从LINGO菜单中选用“Options...”命令、单击“Options...”按钮或直接按Ctrl +I组合键可以改变一些影响LINGO模型求解时的参数。该命令将打开一个含有7个选项卡 的窗口,你可以通过它修改LINGO系统的各种参数和选项。如上图。 修改完以后,你如果单击“Apply(应用)”按钮,则新的设置马上生效;如果单击“O K(确定)”按钮,则新的设置马上生效,并且同时关闭该窗口。如果单击“Save(保存) ”按钮,则将当前设置变为默认设置,下次启动LINGO时这些设置仍然有效。单击“Defau lt(缺省值)”按钮,则恢复LINGO系统定义的原始默认设置(缺省设置)。 (1)Interface(界面)选项卡 |选项组 |选项 |含义 | |General |Errors In |如果选择该选项,求解程序遇到错误时 | |(一般选|Dialogs(错误对|将打开一个对话框显示错误,你关闭该 | |项) |话框) |对话框后程序才会继续执行;否则,错 | | | |误信息将在报告窗口显示,程序仍会继 | | | |续执行 | | |Splash Screen |如果选择该选项,则LINGO每次启动时会| | |(弹出屏幕) |在屏幕上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LINGO的| | | |版本和版权信息;否则不弹出 | | |Status Bar |如果选择该选项,则LINGO系统在主窗口| | |(状态栏) |最下面一行显示状态栏;否则不显示 | | |Status Window |如果选择该选项,则LINGO系统每次运行| | |(状态窗口) |LINGO|Solve命令时会在屏幕上弹出状态| | | |窗口;否则不弹出 | | |Terse Output |如果选择该选项,则LINGO系统对求解结| | |(简洁输出) |果报告等将以简洁形式输出;否则以详 | | | |细形式输出 | | |Toolbar |如果选择该选项,则显示工具栏;否则 | | |(工具栏) |不显示 | | |Solution |小于等于这个值的解将报告为“0”(缺省| | |Cutoff |值是10-9) | | |(解的截断) | | |File |lg4 |模型文件的缺省保存格式是lg4格式(这| |Format |(extended) |是一种二进制文件,只有LINGO能读出)| |(文件格|(lg4,扩展格 | | |式) |式) | | | |lng (text |模型文件的缺省保存格式是lng格式(纯| | |only) |文本) | | |(lng,纯文本 | | | |格式) | | |Syntax |Line limit |语法配色的行数限制(缺省为1000)。L| |Coloring|(行数限制) |INGO模型窗口中将LINGO关键此显示为兰| |(语法配| |色,注释为绿色,其他为黑色,超过该 | |色) | |行数限制后则不再区分颜色。特别地, | | | |设置行数限制为0时,整个文件不再区分| | | |颜色。 | | |Delay (延迟)|设置语法配色的延迟时间(秒,缺省为0| | | |,从最后一次击键算起)。 | | |Paren Match |如果选择该选项,则模型中当前光标所 | | |(括号匹配) |在处的括号及其相匹配的括号将以红色 | | | |显示;否则不使用该功能 | |Command |Send Reports |如果选择该选项,则输出信息会发送到 | |Window |to Command |命令窗口;否则不使用该功能 | |(命令窗|Window | | |口) |(报告发送到命| | | |令窗口) | | | |Echo Input |如果选择该选项,则用File|Take | | |(输入信息反馈|Command命令执行命令脚本文件时,处理| | |) |信息会发送到命令窗口;否则不使用该 | | | |功能 | | |Line Count |命令窗口能显示的行数的最大值为Maxim| | |Limits |um(缺省为800);如果要显示的内容超| | |(行数限制) |过这个值,每次从命令窗口滚动删除的 | | | |最小行数为Minimum(缺省为400) | | |Page Size |命令窗口每次显示的行数的最大值为Len| | |Limit(页面大 |gth(缺省为没有限制),显示这么多行| | |小限制) |后会暂停,等待用户响应;每行最大字 | | | |符数为Width(缺省为74,可以设定为64| | | |-200之间),多余的字符将被截断 |   (2)General Solver(通用求解器)选项卡 |选项组 |选项 |含义 | |Generator Memory Limit |缺省值为32M,矩阵生成器使用的内存超| |(MB)矩阵生成器的内存 |过该限制,LINGO将报告"The model | |限制(兆) |generator ran out of memory" | |Runtime |Iterations |求解一个模型时,允许的最大迭代次数 | |Limits |迭代次数 |(缺省值为无限) | |运行限制 | | | | |Time (sec) |求解一个模型时,允许的最大运行时间 | | |运行时间( |(缺省值为无限) | | |秒) | | |Dual Computations |求解时控制对偶计算的级别,有三种可 | |(对偶计算) |能的设置: | | |·None: 不计算任何对偶信息; | | |·Prices:计算对偶价格(缺省设置);| | |·Prices and Ranges:计算对偶价格并 | | |分析敏感性。 | |Model Regeneration |控制重新生成模型的频率,有三种可能 | |(模型的重新生成) |的设置: | | |·Only when text | | |changes:只有当模型的文本修改后才再| | |生成模型; | | |·When text changes or with external| | |references:当模型的文本修改或模型 | | |含有外部引用时(缺省设置); | | |·Always:每当有需要时。 | |Linearizati|Degree |决定求解模型时线性化的程度,有四种 | |on(线性化 |(线性化程 |可能的设置: | |) |度) |Solver Decides:若变量数小于等于12 | | | |个,则尽可能全部线性化;否则不做任 | | | |何线性化(缺省设置) | | | |·None:不做任何线性化 | | | |·Low:对函数@ABS(), @MAX(), @MIN(),| | | |@SMAX(), @SMIN(),以及二进制变量与 | | | |连续变量的乘积项做线性化 | | | |·High:同上,此外对逻辑运算符#LE#, | | | |#EQ#, #GE#, #NE#做线性化 | | |Big |设置线性化的大M系数(缺省值为106) | | |M(线性化的|。 | | |大M系数) | | | |Delta(线性|设置线性化的误差限(缺省值为10-6) | | |化的误差限 |。 | | |) | | |Allow Unrestricted Use |选择该选项可以保持与LINGO4.0以前的 | |of Primitive Set Member|版本兼容:即允许使用基本集合的成员 | |Names |名称直接作为该成员在该集合的索引值 | |(允许无限制地使用基本 |(LINGO4.0以后的版本要求使用@INDEX | |集合的成员名) |函数)。 | |Check for Duplicate |选择该选项,LINGO将检查数据和模型中 | |Names in Data and |的名称是否重复使用,如基本集合的成 | |Model(检查数据和模型中 |员名是否与决策变量名重复。 | |的名称是否重复使用) | | |Use R/C format names |在MPS文件格式的输入输出中,将变量和| |for MPS I/O |行名转换为R/C格式 | |(在MPS文件格式的输入输| | |出中使用R/C格式的名称)| |     (3)Linear Solver(线性求解器)选项卡 |选项组 |选项 |含义 | |Method |求解时的算法,有四种可能的设置: | |求解方法 |·Solver Decides:LINGO自动选择算法 | | |(缺省设置) | | |·Primal Simplex:原始单纯形法 | | |·Dual Simplex:对偶单纯形法 | | |·Barrier: 障碍法 (即内点法) | |Initial Linear |控制线性模型中约束满足的初始误差限 | |Feasibility Tol |(缺省值为3*10-6) | |初始线性可行性误差限 | | |Final Linear |控制线性模型中约束满足的最后误差限 | |Feasibility Tol. |(缺省值为10-7) | |最后线性可行性误差限 | | |Model Reduction |控制是否检查模型中的无关变量,从而 | |模型降维 |降低模型的规模: | | |·Off:不检查 | | |·On:检查 | | |·Solver Decides:LINGO自动决定(缺 | | |省设置) | |Pricing |Primal |有三种可能的设置: | |Strategies |Solver |·Solver Decides:LINGO自动决定(缺 | |价格策略( |原始单纯形 |省设置) | |决定出基变 |法 |·Partial:LINGO 对一部分可能的出基 | |量的策略) | |变量进行尝试 | | | |·Devex:用Steepest-Edge(最陡边)近| | | |似算法对所有可能的变量进行尝试,找 | | | |到使目标值下降最多的出基变量 | | |Dual |有三种可能的设置: | | |Solver对偶 |·Solver Decides:LINGO自动决定(缺 | | |单纯形法 |省设置) | | | |·Dantzig:按最大下降比例法确定出基 | | | |变量 | | | |·Steepest-Edge:最陡边策略,对所有 | | | |可能的变量进行尝试,找到使目标值下 | | | |降最多的出基变量 | |Matrix Decomposition |选择该选项,LINGO将尝试将一个大模型| |矩阵分解 |分解为几个小模型求解;否则不尝试 | |Scale Model |选择该选项,LINGO检查模型中的数据是 | |模型尺度的改变 |否平衡(数量级是否相差太大)并尝试 | | |改变尺度使模型平衡;否则不尝试 |       (4)Nonlinear Solver(非线性求解器)选项卡 |选项组 |选项 |含义 | |Initial Nonlinear |控制模型中约束满足的初始误差限(缺省| |Feasibility Tol. |值为10-3) | |初始非线性可行性误差限 | | |Final Nonlinear |控制模型中约束满足的最后误差限(缺省| |Feasibility Tol. |值为10-6) | |最后非线性可行性误差限 | | |Nonlinear Optimality |当目标函数在当前解的梯度小于等于这个| |Tol. |值以后,停止迭代(缺省值为2*10-7) | |非线性规划的最优性误差 | | |限 | | |Slow Progress Iteration|当目标函数在连续这么多次迭代没有显著| |Limit缓慢改进的迭代次数|改进以后,停止迭代(缺省值为5) | |的上限 | | |Derivatives|Numerical |用有限差分法计算数值导数(缺省值) | |导数 |数值法 | | | |Analytical |用解析法计算导数(仅对只含有算术运算| | |解析法 |符的函数使用) | |Strategies |Crash |选择该选项, LINGO将用启发式方法生成 | |策略 |Initial |初始解;否则不生成(缺省值) | | |Solution | | | |生成初始解 | | | |Quadratic |选择该选项, LINGO将判别模型是否为二 | | |Recognition|次规划,若是则采用二次规划算法(包含| | |识别二次规 |在线性规划的内点法中);否则不判别(| | |划 |缺省值) | | |Selective |选择该选项, LINGO在每次迭代时只检查 | | |Constraint |必须检查的约束(如果有些约束函数在某| | |Eval |些区域没有定义,这样做会出现错误);| | |有选择地检 |否则,检查所有约束(缺省值) | | |查约束 | | | |SLP |选择该选项, LINGO在每次迭代时用SLP | | |Directions |(Successive LP,逐次线性规划)方法寻 | | |SLP方向 |找搜索方向(缺省值) | | |Steepest |选择该选项, LINGO在每次迭代时将对所 | | |Edge |有可能的变量进行尝试,找到使目标值下| | |最陡边策略 |降最多的变量进行迭代;缺省值为不使用| | | |最陡边策略 |           (5)Integer Pre-Solver(整数预处理求解器)选项卡 |选项组 |选项 |含义 | |Heuristics |Level |控制采用启发式搜索的次数(缺省值为3 | |启发式方法 | |,可能的值为0-100). 启发式方法的目 | | | |的是从分枝节点的连续解出发,搜索一个| | | |好的整数解。 | | |Min Seconds |每个分枝节点使用启发式搜索的最小时间| | | |(秒) | |Probing Level |控制采用探测(Probing)技术的级别( | |探测水平(级别) |探测能够用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收| | |紧变量的上下界和约束的右端项的值)。| | |可能的取值为: | | |·Solver | | |Decides:LINGO自动决定(缺省设置) | | |·1-7:探测级别逐步升高。 | |Constraint |Application |控制在分枝定界树中,哪些节点需要增加| |Cuts |应用节点 |割(平面),可能的取值为: | |约束的割( | |·Root Only:仅根节点增加割(平面) | |平面) | |·All Nodes:所有节点均增加割(平面)| | | |·Solver | | | |Decides:LINGO自动决定(缺省设置) | | |Relative |控制生成的割(平面)的个数相对于原问| | |Limit |题的约束个数的上限(比值),缺省值为| | |相对上限 |0.75 | | |Max Passes |为了寻找合适的割,最大迭代检查的次数| | |最大迭代检查|。有两个参数: | | |的次数 |·Root:对根节点的次数(缺省值为200)| | | | | | | |·Tree:对其他节点的次数(缺省值为2)| | |Types |控制生成的割(平面)的策略,共有12种| | |类型 |策略可供选择。 (如想了解细节,请参 | | | |阅整数规划方面的专著) |   (6)Integer Solver(整数求解器)选项卡 整数预处理程序只用于整数线性规划模型(ILP模型),对连续规划和非线性模型无效。 |选项组 |选项 |含义 | |Branching |Direction |控制分枝策略中优先对变量取整的方向,| |分枝 | |有三种选择: | | | |·Both:LINGO自动决定(缺省设置) | | | |·Up:向上取整优先 | | | |·Down:向下取整优先 | | |Priority |控制分枝策略中优先对哪些变量进行分枝| | | |,有两种选择: | | | |·LINGO Decides:LINGO自动决定(缺省 | | | |设置) | | | |·Binary:二进制(0-1)变量优先 | |Integralit|Absolute |当变量与整数的绝对误差小于这个值时,| |y |绝对误差限 |该变量被认为是整数。缺省值为10-6 | |整性 | | | | |Relative |当变量与整数的相对误差小于这个值时,| | |相对误差限 |该变量被认为是整数。缺省值为8*10-6 | |LP Solver |Warm Start |当以前面的求解结果为基础,热启动求解| |LP求解程序|热启动 |程序时采用的算法,有四种可能的设置:| | | |·LINGO Decides:LINGO自动选择算法( | | | |缺省设置) | | | |·Primal Simplex:原始单纯形法 | | | |·Dual Simplex:对偶单纯形法 | | | |·Barrier: 障碍法 (即内点法) | | |Cold Start |当不以前面的求解结果为基础,冷启动求| | |冷启动 |解程序时采用的算法,有四种可能的设置| | | |:(同上,略) | |Optimality|Absolute |当当前目标函数值与最优值的绝对误差小| | |目标函数的绝 |于这个值时,当前解被认为是最优解(也| |最优性 |对误差限 |就是说:只需要搜索比当前解至少改进这| | | |么多个单位的解)。缺省值为8*10-8 | | |Relative |当当前目标函数值与最优值的相对误差小| | |目标函数的相 |于这个值时,当前解被认为是最优解(也| | |对误差限 |就是说:只需要搜索比当前解至少改进这| | | |么多百分比的解)。缺省值为5*10-8 | | |Time To |在程序开始运行后这么多秒内,不采用相| | |Relative |对误差限策略;此后才使用相对误差限策| | |开始采用相对 |略。缺省值为100秒。 | | |误差限的时间 | | | |(秒) | | |Tolerances|Hurdle |同上一章LINDO部分的介绍 | | |篱笆值 | | |误差限 | | | | |Node |控制如何选择节点的分枝求解,有以下选| | |Selection |项: | | |节点选择 |·LINGO Decides: | | | |LINGO自动选择(缺省设置) | | | |·Depth First:按深度优先 | | | |·Worst Bound:选择具有最坏界的节点 | | | |·Best Bound:选择具有最好的界的节点 | | |Strong Branch|控制采用强分枝的层数。也就是说,对前| | | |这么多层的分枝,采用强分枝策略。所谓| | |强分枝的层数 |强分枝,就是在一个节点对多个变量分别| | | |尝试进行预分枝,找出其中最好的解(变| | | |量)进行实际分枝。 |     (7)Global Solver(全局最优求解器)选项卡   |选项组 |选项 |含义 | |Global |Use Global |选择该选项,LINGO将用全局最优求解| |Solver |Solver |程序求解模型,尽可能得到全局最优| |全局最优求|使用全局最优求|解(求解花费的时间可能很长);否| |解程序 |解程序 |则不使用全局最优求解程序,通常只| | | |得到局部最优解 | | |Variable Upper|有两个域可以控制变量上界(按绝对| | |Bound |值): | | |变量上界 |1、 Value:设定变量的上界,缺省 | | | |值为1010; | | | |2、 Application列表框设置这个界 | | | |的三种 | | | |应用范围: | | | |·None: 所有变量都不使用这个上界 | | | |; | | | |·All: 所有变量都使用这个上界; | | | |·Selected:先找到第1个局部最优解| | | |,然后对满足这个上界的变量使用这| | | |个上界(缺省设置) | | |Tolerances |有两个域可以控制变量上界(按绝对| | |误差限 |值): | | | |1、 | | | |Optimality:只搜索比当前解至少改| | | |进这么多个单位的解(缺省值为10-6| | | |); | | | |2、 Delta:全局最优求解程序在凸 | | | |化过程中增加的约束的误差限(缺省| | | |值为10-7)。 | | |Strategies |可以控制全局最优求解程序的三类策| | |策略 |略: | | | |1、Branching:第1次对变量分枝时 | | | |使用的分枝策略: | | | |·Absolute Width(绝对宽度) | | | |·Local Width(局部宽度) | | | |·Global Width(全局宽度) | | | |·Global Distance(全局距离) | | | |·Abs (Absolute) Violation(绝对 | | | |冲突) | | | |·Rel (Relative) Violation(相对 | | | |冲突,缺省设置) | | | |2、Box Selection: | | | |选择活跃分枝节点的方法: | | | |·Depth First(深度优先) | | | |·Worst | | | |Bound(具有最坏界的分枝优先,缺 | | | |省设置) | | | |3、Reformulation:模型重整的级别| | | |: | | | |·None(不进行重整) | | | |·Low(低) | | | |·Medium(中) | | | |·High(高,缺省设置) | |Multistart|Attempts |尝试多少个初始点求解,有以下几种| |Solver |尝试次数 |可能的设置: | |多初始点求| |·Solver | |解程序 | |Decides:由LINGO决定(缺省设置,| | | |对小规模NLP问题为5次,对大规模问| | | |题不使用多点求解) | | | |·Off:不使用多点求解 | | | |·N(>1的正整数):N点求解 | | | |·Barrier: 障碍法 (即内点法) |   5.4 窗口菜单(Windows Menu) 1. 1. 命令行窗口(Open Command Window) 从窗口菜单中选用“Open Command Window”命令或直接按Ctrl+1可以打开LINGO的命令行窗口。在命令行窗口中可以获得命 令行界面,在“:”提示符后可以输入LINGO的命令行命令。 2. 2. 状态窗口(Status Window) 从窗口菜单中选用“Status Window”命令或直接按Ctrl+2可以打开LINGO的求解状态窗口。 如果在编译期间没有表达错误,那么LINGO将调用适当的求解器来求解模型。当求解 器开始运行时,它就会显示如下的求解器状态窗口(LINGO Solver Status)。                                       求解器状态窗口对于监视求解器的进展和模型大小是有用的。求解器状态窗口提供了一 个中断求解器按钮(Interrupt Solver),点击它会导致LINGO在下一次迭代时停止求解。在绝大多数情况,LINGO能够 交还和报告到目前为止的最好解。一个例外是线性规划模型,返回的解是无意义的,应 该被忽略。但这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线性规划通常求解速度很快,很少需要中断。注 意:在中断求解器后,必须小心解释当前解,因为这些解可能根本就不最优解、可能也 不是可行解或者对线性规划模型来说就是无价值的。 在中断求解器按钮的右边的是关闭按钮(Close)。点击它可以关闭求解器状态窗口,不 过可在任何时间通过选择Windows|Status Window再重新打开。 在中断求解器按钮的右边的是标记为更新时间间隔(Update Interval)的域。LINGO将根据该域指示的时间(以秒为单位)为周期更新求解器状态窗 口。可以随意设置该域,不过若设置为0将导致更长的求解时间——LINGO花费在更新的时 间会超过求解模型的时间。 变量框(Variables) Total显示当前模型的全部变量数,Nonlinear显示其中的非线性变量数,Integers显 示其中的整数变量数。非线性变量是指它至少处于某一个约束中的非线性关系中。例如 ,对约束 X+Y=100; X和Y都是线性变量。对约束 X*Y=100; X和Y的关系是二次的,所以X和Y都是非线性变量。对约束 X*X+Y=100; X是二次方是非线性的,Y虽与X构成二次关系,但与X*X这个整体是一次的,因此Y是线性 变量。被计数变量不包括LINGO确定为定值的变量。例如: X=1; X+Y=3; 这里X是1,由此可得Y是2,所以X和Y都是定值,模型中的X和Y都用1和2代换掉。 约束(Constraints)框 Total显示当前模型扩展后的全部约束数,Nonlinear显示其中的非线性约束数。非线性 约束是该约束中至少有一个非线性变量。如果一个约束中的所有变量都是定值,那么该 约束就被剔除出模型(该约束为真),不计入约束总数中。 非零(Nonzeroes)框 Total显示当前模型中全部非零系数的数目,Nonlinear显示其中的非线性变量系数的数 目。 内存使用(Generator Memory Used,单位:K)框 显示当前模型在内存中使用的内存量。可以通过使用LINGO|Options命令修改模型的 最大内存使用量。 已运行时间(Elapsed Runtime)框 显示求解模型到目前所用的时间,它可能受到系统中别的应用程序的影响。 求解器状态(Solver Status)框 显示当前模型求解器的运行状态。域的含义如下。 |域名 |含义 |可能的显示 | |Model Class|当前模型的类型(|LP,QP,ILP,IQP,PILP, PIQP,NLP | | |请参阅本书第1章 |,INLP,PINLP | | |) |(以I开头表示IP,以PI开头表示PIP) | |State |当前解的状态 |"Global Optimum", "Local Optimum", | | | |"Feasible", "Infeasible"(不可行),| | | |"Unbounded"(无界), "Interrupted" | | | |(中断), "Undetermined"(未确定) | |Objective |当前解的目标函数|实数 | | |值 | | |Infeasibili|当前约束不满足的|实数(即使该值=0,当前解也可能不可 | |ty |总量(不是不满足|行,因为这个量中没有考虑用上下界形 | | |的约束的个数) |式给出的约束) | |Iterations |目前为止的迭代次|非负整数 | | |数 | |   扩展求解器状态(Extended Solver Status)框 显示LINGO中几个特殊求解器的运行状态。包括分枝定界求解器(Branch-and- Bound Solver)、全局求解器(Global Solver)和多初始点求解器(Multistart Solver)。该框中的域仅当这些求解器运行时才会更新。域的含义如下。 |域名 |含义 |可能的显示 | |Solver |使用的特殊求解程序 |B-and-B (分枝定界法) | |Type | |Global (全局最优求解) | | | |Multistart(用多个初始点求 | | | |解) | |Best Obj |目前为止找到的可行解的 |实数 | | |最佳目标函数值 | | |Obj Bound|目标函数值的界 |实数 | |Steps |特殊求解程序当前运行步 |非负整数 | | |数: | | | |分枝数(对B-and-B程序)| | | |; | | | |子问题数(对Global程序 | | | |); | | | |初始点数(对Multistart | | | |程序) | | |Active |有效步数 |非负整数 |   其余几个命令都是对窗口的排列,这里不作介绍,试一试便知。   5.5 帮助菜单(Help Menu) 1. 1. 帮助主题(Help Menu) 从帮助菜单中选用“Help Menu”可以打开LINGO的帮助文件。 2. 2. 关于LINGO(About Lingo) 关于当前LINGO的版本信息等。 5 LINGO的命令行命令   以下将按类型列出在LINGO命令行窗口中使用的命令,每条命令后都附有简要的描述 说明。 在平台中,从的窗口菜单中选用“Command Window”命令或直接按Ctrl+1可以打开LINGO的命令行窗口,便可以在命令提示符“:”后输 入以下命令。 如果需要以下命令的详细描述说明,可以查阅LINGO的帮助。 1. LINGO信息 Cat 显示所有命令类型 Com 按类型显示所用LINGO命令 Help 显示所需命令的简要帮助信息 Mem 显示内存变量的信息 2. 输入(Input) model 以命令行方式输入一个模型 take 执行一个文件的命令正本或从磁盘中读取某个模型文件 3. 显示(Display) look 显示当前模型的内容 genl 产生LINGO兼容的模型 gen 生成并显示整个模型 hide 为模型设置密码保护 pause 暂停屏幕输出直至再次使用此命令 4. 文件输出(File Ouput) div 将模型结果输出到文件 svrt 将模型结果输出到屏幕 save 将当前模型保存到文件 smps 将当前模型保存为MPS文件 5. 求解模型(Solution) go 求解当前模型 solu 显示当前模型的求解结果 6. 编辑模型(Problem Editing) del 从当前模型中删除指定的某一行或某两行之间(包括这两行)的所有行 ext 在当前模型中添加几行 alt 用新字符串替换掉某一行中、或某两行之间的所有行中的旧字符串 7. 退出系统(Quit) quit 退出LINGO系统 8. 系统参数(System Parameters) page 以“行”为单位设置每页长度 ter 以简略方式输出结果 ver 以详细方式输出结果 wid 以“字符”为单位设置显示和输出宽度 set 重新设置默认参数 freeze 保存当前参数设置,以备下一次重新启动LINGO系统时还是这样的设置 time 显示本次系统的运行时间   这里详细说明SET指令。凡是用户能够控制的LINGO系统参数,SET命令都能够对它进 行设置。SET命令的使用格式为: SET parameter_name | parameter_index [ parameter_value ], 其中parameter_name是参数名,parameter_index是参数索引(编号),parameter _value是参数值。当不写出参数值时,则SET命令的功能是显示该参数当前的值。此外, “setdefault”命令用于将所有参数恢复为系统的默认值(缺省值)。这些设置如果不用 “freeze”命令保存到配置文件lingo.cnf中,则退出LINGO系统后这些设置就无效了。 |索引|参数名 |缺省值 |简要说明 | |1 |ILFTOL |0.3e-5 |初始线性可行误差限 | |2 |FLFTOL |0.1e-6 |最终线性可行误差限 | |3 |INFTOL |0.1e-2 |初始非线性可行误差限 | |4 |FNFTOL |0.1e-5 |最终非线性可行误差限 | |5 |RELINT |0.8e-5 |相对整性误差限 | |6 |NOPTOL |0.2e-6 |非线性规划(NLP)的最优性误差限 | |7 |ITRSLW |5 |缓慢改进的迭代次数的上限 | |8 |DERCMP |0 |导数 (0:数值导数, 1:解析导数) | |9 |ITRLTM |0 |迭代次数上限 (0:无限制) | |10 |TIMLIM |0 |求解时间的上限(秒) (0:无限制) | |11 |OBJCTS |1 |是否采用目标割平面法 (1:是, 0:否) | |12 |MXMEMB |32 |模型生成器的内存上限(兆字节)(对某些 | | | | |机器,可能无意义) | |13 |CUTAPP |2 |割平面法的应用范围(0:根节点, 1:所有节 | | | | |点, 2:LINGO自动决定) | |14 |ABSINT |.000001|整性绝对误差限 | |15 |HEURIS |3 |整数规划(IP)启发式求解次数 (0:无, | | | | |可设定为0~100) | |16 |HURDLE |none |整数规划(IP)的“篱笆”值(none:无, | | | | |可设定为任意实数值) | |17 |IPTOLA |.8e-7 |整数规划(IP)的绝对最优性误差限 | |18 |IPTOLR |.5e-7 |整数规划(IP)的相对最优性误差限 | |19 |TIM2RL |100 |采用IPTOLR作为判断标准之前,程序必须求| | | | |解的时间(秒) | |20 |NODESL |0 |分枝节点的选择策略(0: LINGO自动选择 | | | | |;1:深度优先;2: 最坏界的节点优先;3:| | | | |最好界的节点优先) | |21 |LENPAG |0 |终端的页长限制 | | | | |(0:没有限制;可设定任意非负整数) | |22 |LINLEN |76 |终端的行宽限制(0:没有限制;可设定为64-| | | | |200) | |23 |TERSEO |0 |输出级别 (0:详细型, 1:简洁型) | |24 |STAWIN |1 |是否显示状态窗口 (1:是, 0:否, Windows | | | | |系统才能使用) | |25 |SPLASH |1 |弹出版本和版权信息 (1:是, 0:否, | | | | |Windows系统才能使用) | |26 |OROUTE |0 |将输出定向到命令窗口 (1:是, 0:否, | | | | |Windows系统才能使用) | |27 |WNLINE |800 |命令窗口的最大显示行数(Windows系统才能| | | | |使用) | |28 |WNTRIM |400 |每次从命令窗口滚动删除的最小行数 | | | | |(Windows系统才能使用) | |29 |STABAR |1 |显示状态栏(1:是, 0:否, | | | | |Windows系统才能使用) | |30 |FILFMT |1 |文件格式(0:lng格式, 1:lg4格式, | | | | |Windows系统才能使用) | |31 |TOOLBR |1 |显示工具栏(1:是, 0:否, | | | | |Windows系统才能使用) | |32 |CHKDUP |0 |检查数据与模型中变量是否重名 (1:是, | | | | |0:否) | |33 |ECHOIN |0 |脚本命令反馈到命令窗口(1:是, 0:否) | |34 |ERRDLG |1 |错误信息以对话框显示 (1:是, 0:否, | | | | |Windows系统才能使用) | |35 |USEPNM |0 |允许无限制地使用基本集合的成员名(1:是,| | | | |0:否) | |36 |NSTEEP |0 |在非线性求解程序中使用最陡边策略选择变| | | | |量(1:是, 0:否) | |37 |NCRASH |0 |在非线性求解程序中使用启发式方法生成初| | | | |始解(1:是, 0:否) | |38 |NSLPDR |1 |在非线性求解程序中用SLP法寻找搜索方向 | | | | |(1:是, 0:否) | |39 |SELCON |0 |在非线性求解程序中有选择地检查约束(1: | | | | |是, 0:否) | |40 |PRBLVL |0 |对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采用探| | | | |测(Probing)技术的级别(0:LINGO自动决 | | | | |定;1:无;2-7:探测级别逐步升高) | |41 |SOLVEL |0 |线性求解程序(0: LINGO自动选择, 1: | | | | |原始单纯形法, 2: 对偶单纯形法, 3: | | | | |障碍法 (即内点法)) | |42 |REDUCE |2 |模型降维(2:LINGO决定, 1:是, 0:否) | |43 |SCALEM |1 |变换模型中的数据的尺度 (1:是, 0:否) | |44 |PRIMPR |0 |原始单纯形法决定出基变量的策略(0: | | | | |LINGO自动决定, 1: 对部分出基变量尝试, | | | | |2: 用最陡边法对所有变量进行尝试) | |45 |DUALPR |0 |对偶单纯形法决定出基变量的策略(0: | | | | |LINGO自动决定, 1:按最大下降比例法确定,| | | | |2: 用最陡边法对所有变量进行尝试) | |46 |DUALCO |1 |指定对偶计算的级别 (0: 不计算任何对偶 | | | | |信息;1:计算对偶价格;2:计算对偶价格| | | | |并分析敏感性) | |47 |RCMPSN |0 |Use RC format names for MPS I/O | | | | |(1:yes, 0:no) | |48 |MREGEN |1 |重新生成模型的频率(0:当模型的文本修 | | | | |改后;1:当模型的文本修改或模型含有外部| | | | |引用时;3:每当有需要时) | |49 |BRANDR |0 |分枝时对变量取整的优先方向(0:LINGO自 | | | | |动决定;1:向上取整优先;2:向下取整优先)| |50 |BRANPR |0 |分枝时变量的优先级 (0:LINGO自动决定, | | | | |1:二进制(0-1)变量) | |51 |CUTOFF |.1e-8 |解的截断误差限 | |52 |STRONG |10 |指定强分枝的层次级别 | |53 |REOPTB |0 |IP热启动时的LP算法 (0: | | | | |LINGO自动选择;1:障碍法 | | | | |(即内点法);2:原始单纯形法;3: | | | | |对偶单纯形法) | |54 |REOPTX |0 |IP冷启动时的LP算法(选项同上) | |55 |MAXCTP |200 |分枝中根节点增加割平面时,最大迭代检查| | | | |的次数 | |56 |RCTLIM |.75 |割(平面)的个数相对于原问题的约束个数| | | | |的上限(比值) | |57 |GUBCTS |1 |是否使用广义上界(GUB)割 (1:是, 0:否)| |58 |FLWCTS |1 |是否使用流(Flow)割 (1:是, 0:否) | |59 |LFTCTS |1 |是否使用Lift割 (1:是, 0:否) | |60 |PLOCTS |1 |是否使用选址问题的割 (1:是, 0:否) | |61 |DISCTS |1 |是否使用分解割 (1:是, 0:否) | |62 |KNPCTS |1 |是否使用背包覆盖割 (1:是, 0:否) | |63 |LATCTS |1 |是否使用格(Lattice)割 (1:是, 0:否) | |64 |GOMCTS |1 |是否使用Gomory割(1:是, 0:否) | |65 |COFCTS |1 |是否使用系数归约割 (1:是, 0:否) | |66 |GCDCTS |1 |是否使用最大公因子割 (1:是, 0:否) | |67 |SCLRLM |1000 |语法配色的最大行数 (仅Windows系统使用)| |68 |SCLRDL |0 |语法配色的延时(秒) (仅Windows系统使 | | | | |用) | |69 |PRNCLR |1 |括号匹配配色 (1:是, 0:否, 仅Windows系 | | | | |统使用) | |70 |MULTIS |0 |NLP多点求解的次数 (0:无, 可设为任意非 | | | | |负整数) | |71 |USEQPR |0 |是否识别二次规划 (1:是, 0:否) | |72 |GLOBAL |0 |是否对NLP采用全局最优求解程序 (1:是, | | | | |0:否) | |73 |LNRISE |0 |线性化级别 (0:LINGO自动决定, 1:无, 2: | | | | |低, 3:高) | |74 |LNBIGM |100,000|线性化的大M系数 | |75 |LNDLTA |.1e-5 |线性化的Delta误差系数 | |76 |BASCTS |0 |是否使用基本(Basis) 割 (1:是, 0:否) | |77 |MAXCTR |2 |分枝中非根节点增加割平面时,最大迭代检| | | | |查的次数 | |78 |HUMNTM |0 |分枝中每个节点使用启发式搜索的最小时间| | | | |(秒) | |79 |DECOMP |0 |是否使用矩阵分解技术 (1:是, 0:否) | |80 |GLBOPT |.1e-5 |全局最优求解程序的最优性误差限 | |81 |GLBDLT |.1e-6 |全局最优求解程序在凸化过程中增加的约束| | | | |的误差限 | |82 |GLBVBD |.1e+11 |全局最优求解程序中变量的上界 | |83 |GLBUBD |2 |全局最优求解程序中变量的上界的应用范围| | | | |(0: 所有变量都不使用上界; 1: 所有变量 | | | | |都使用上界; 2:部分使用) | |84 |GLBBRN |5 |全局最优求解程序中第1次对变量分枝时使 | | | | |用的分枝策略(0:绝对宽度;1:局部宽度| | | | |;2:全局宽度;3:全局距离;4:绝对冲 | | | | |突;5:相对冲突) | |85 |GLBBXS |1 |全局最优求解程序选择活跃分枝节点的方法| | | | |(0:深度优先;1:具有最坏界的分枝优先| | | | |) | |86 |GLBREF |3 |全局最优求解程序中模型重整的级别:(0 | | | | |:不进行重整;1:低;2:中;3:高) |   6 综合举例   例7.1 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pic] 其LINGO代码如下: model: x^2+y^2=2; 2*x^2+x+y^2+y=4; end 计算的部分结果为 Feasible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0   Variable Value X 0.4543360 Y 1.339247   例7.2 装配线平衡模型 一条装配线含有一系列的工作站,在最终产品的加工过程中每个工作站执行一种或几种 特定的任务。装配线周期是指所有工作站完成分配给它们各自的任务所化费时间中的最 大值。平衡装配线的目标是为每个工作站分配加工任务,尽可能使每个工作站执行相同 数量的任务,其最终标准是装配线周期最短。不适当的平衡装配线将会产生瓶颈——有较 少任务的工作站将被迫等待其前面分配了较多任务的工作站。 问题会因为众多任务间存在优先关系而变得更复杂,任务的分配必须服从这种优先关 系。 这个模型的目标是最小化装配线周期。有2类约束: ① 要保证每件任务只能也必须分配至一个工作站来加工; ② 要保证满足任务间的所有优先关系。 例 有11件任务(A—K)分配到4个工作站(1—4),任务的优先次序如下图。每件任务所花费 的时间如下表。                 |任务 |A |B |C | |同学甲 |13 |15 |20 | |同学乙 |10 |20 |18 | |同学丙 |20 |16 |10 | |同学丁 |8 |10 |15 |             这4名同学约定他们全部面试完以后一起离开公司。假定现在时间是早晨8:00,问他们最 早何时能离开公司?(建立规划模型求解) 本问题是一个排列排序问题。对于阶段数不小于3的问题没有有效算法,也就是说对于学 生数稍多一点儿(比如20)的情况是无法精确求解的。为此人们找到了很多近似算法。 这里我们建立的规划模型可以实现该问题的精确求解,但你会看到它的变量和约束是学 生数的平方。因此,当学生数稍多一点儿规划模型的规模经很大,求解会花费很长时间 。 记     !三阶段面试模型; model: sets: students; !学生集三阶段面试模型; phases; !阶段集; sp(students,phases):t,x; ss(students,students) | &1 #LT# &2:y; endsets data: students = s1..s4; phases = p1..p3; t= 13 15 20 10 20 18 20 16 10 8 10 15; enddata ns=@size(students); !学生数; np=@size(phases); !阶段数;   !单个学生面试时间先后次序的约束; @for(sp(I,J) | J #LT# np: x(I,J)+t(I,J)<=x(I,J+1) ); !学生间的面试先后次序保持不变的约束; @for(ss(I,K): @for(phases(J): x(I,J)+t(I,J)-x(K,J)<=200*y(I,K); x(K,J)+t(K,J)-x(I,J)<=200*(1-y(I,K)); ) ); !目标函数; min=TMAX; @for(students(I): x(I,3)+t(I,3)<=TMAX ); !把Y定义0-1变量; @for(ss: @bin(y)); end 计算的部分结果为: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found at iteration: 898 Objective value: 84.00000   Variable Value Reduced Cost NS 4.000000 0.000000 NP 3.000000 0.000000 TMAX 84.00000 0.000000 X( S1, P1) 8.000000 0.000000 X( S1, P2) 21.00000 0.000000 X( S1, P3) 36.00000 0.000000 X( S2, P1) 21.00000 0.000000 X( S2, P2) 36.00000 0.000000 X( S2, P3) 56.00000 0.000000 X( S3, P1) 31.00000 0.000000 X( S3, P2) 56.00000 0.000000 X( S3, P3) 74.00000 0.000000 X( S4, P1) 0.000000 1.000000 X( S4, P2) 8.000000 0.000000 X( S4, P3) 18.00000 0.000000 Y( S1, S2) 0.000000 -200.0000 Y( S1, S3) 0.000000 0.000000 Y( S1, S4) 1.000000 200.0000 Y( S2, S3) 0.000000 -200.0000 Y( S2, S4) 1.000000 0.000000 Y( S3, S4) 1.000000 0.000000 ----------------------- [pic] [pic] [pic] [pic] |V| |2| |V| |1| |6| |5| |4| |3| |2| |1| |(D| |) | |(E| |) | |(H| |) | |(I| |) | |(J| |) | |(K| |) | |(G| |) | |(F| |) | |(C| |) | |(B| |) | |(A| |) | |x| |b| |a| |E| |D| |D| |A| |C| |B| |A| |LINGO集类| |型 | |派生 | |集 | |过滤| |器 | |稀疏 | |集 | |显式罗| |列 | |原始 | |集 | |稠密 | |集 | |集 | 平原 R · P 高地 高山 高地 S 平原 人 火车 B A |V| |3| |V| |4| |V| |5| |V| |6| |1| |1| |2| |2| |2| |3| |3| |3| |4| |5|
0
negative_file/MATLAB数学建模编程资料.doc
参数function_num的可用值如表格 1所示: function_num (包含隐藏值) function_num (忽略隐藏值) 对应函数 简介 1 101 AVERAGE 平均值 2 102 COUNT 数值单元格个数 3 103 COUNTA 非空单元格个数 4 104 MAX 最大值 5 105 MIN 最小值 6 106 PRODUCT 参数乘积 7 107 STDEV 标准偏差 8 108 STDEVP 总体标准偏差 9 109 SUM 求和 10 110 VAR 方差 11 111 VARP 总体方差 表格 1 参数function_num的可用值 注意:以上参数的可用值只适用于Excel 2003和Excel 2002中的SUBTOTAL函数,而对于之前版本的Excel,只能用于计算筛选模式下的非隐藏值,并且可用值仅为1-11。 隐藏行下的数据统计 如图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所示的工作表中,第3、4、8行被隐藏。B2单元格至G2单元格中的公式分别计算A2:A10单元格区域中可见单元格的平均值、数值个数、记录个数最大值、最小值、求和。 图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SUBTOTAL示例 B1:=SUBTOTAL(101,A2:A10) C1:=SUBTOTAL(102,A2:A10) D1:=SUBTOTAL(103,A2:A10) E1:=SUBTOTAL(104,A2:A10) 错误值类型 含义 ##### 当列不够宽,或者使用了负的日期或负的时间时,出现错误。 #VALUE! 当使用的参数或操作数类型错误时,出现错误。 #DIV/0! 当数字被零(0)除时,出现错误。 #NAME? 当Excel未识别公式中的文本时,出现错误。 #N/A 当数值对函数或公式不可用时,出现错误。 #REF! 当单元格引用无效时,出现错误。 #NUM! 公式或函数中使用无效数字值时,出现错误。 #NULL! 当指定并不相交的两个区域的交点时,出现错误。用空格表示两个引用单元格之间的相交运算符。
0
negative_file/Word文档表格.docx
西洋肥业管理干部性格特征测评量表答题卡 |你的姓名 | |所在部门 | |岗位名称 | | 第一部分 |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 | |2 |□是 □否 |11 |□是 □否 |20 |□是 □否 | |3 |□是 □否 |12 |□是 □否 |21 |□是 □否 | |4 |□是 □否 |13 |□是 □否 |22 |□是 □否 | |5 |□是 □否 |14 |□是 □否 |23 |□是 □否 | |6 |□是 □否 |15 |□是 □否 |24 |□是 □否 | |7 |□是 □否 |16 |□是 □否 |25 |□是 □否 | |8 |□是 □否 |17 |□是 □否 | | | |9 |□是 □否 |18 |□是 □否 | | | 第二部分 |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 | |1 |□A □B □C |6 |□A □B □C | |2 |□A □B □C |7 |□A □B □C | |3 |□A □B □C |8 |□A □B □C | |4 |□A □B □C |9 |□A □B □C | |5 |□A □B □C |10 |□A □B □C | 第三部分 |序号 |答案 |序号 |答案 | |1 |□A □B □C |7 |□A □B □C | |2 |□A □B □C |8 |□A □B □C | |3 |□A □B □C |9 |□A □B □C | |4 |□A □B □C |10 |□A □B □C | |5 |□A □B □C |11 |□A □B □C | |6 |□A □B □C |12 |□A □B □C | 第四部分 |序号 |完全不符|基本符合|完全符合|序号 |完全不符|基本符合|完全符合| |1.2 | | | |7.2 | | | | |1.3 | | | |7.3 | | | | |1.4 | | | |7.4 | | | | |1.5 | | | |7.5 | | | | |1.6 | | | |7.6 | | | | |2.1 | | | |8.1 | | | | |2.2 | | | |8.2 | | | | |2.3 | | | |8.3 | | | | |2.4 | | | |8.4 | | | | |2.5 | | | |8.5 | | | | |3.1 | | | |8.6 | | | | |3.2 | | | |8.7 | | | | |3.3 | | | |9.1 | | | | |3.4 | | | |9.2 | | | | |3.5 | | | |9.3 | | | | |4.1 | | | |9.4 | | | | |4.2 | | | |9.5 | | | | |4.3 | | | |10.1 | | | | |4.4 | | | |10.2 | | | | |4.5 | | | |10.3 | | | | |4.6 | | | |10.4 | | | | |4.7 | | | |11.1 | | | | |5.1 | | | |11.2 | | | | |5.2 | | | |11.3 | | | | |5.3 | | | |11.4 | | | | |5.4 | | | |11.5 | | | | |5.5 | | | |12.1 | | | | |5.6 | | | |12.2 | | | | |6.1 | | | |12.3 | | | | |6.2 | | | |12.4 | | | | |6.3 | | | |12.5 | | | | |6.4 | | | |12.6 | | | | |6.5 | | | | | | | | 第五部分 序号 |A |B |序号 |A |B |序号 |A |B |序号 |A |B | |1 |  |  |2 |  |  |3 |  |  |4 |  |  | |5 |  |  |6 |  |  |7 |  |  |8 |  |  | |9 |  |  |10 |  |  |11 |  |  |12 |  |  | |13 |  |  |14 |  |  |15 |  |  |16 |  |  | |17 |  |  |18 |  |  |19 |  |  |20 |  |  | |21 |  |  |22 |  |  |23 |  |  |24 |  |  | |25 |  |  |26 |  |  |27 |  |  |28 |  |  | |29 |  |  |30 |  |  |31 |  |  |32 |  |  | |33 |  |  |34 |  |  |35 |  |  |36 |  |  | |37 |  |  |38 |  |  |39 |  |  |40 |  |  | |41 |  |  |42 |  |  |43 |  |  |44 |  |  | |45 |  |  |46 |  |  |47 |  |  |48 |  |  | |总计 |  |  |总计 |  |  |总计 |  |  |总计 |  |  | |
0
negative_file/华盈恒信—西洋肥业心理特征测评量表答题卡.doc
公式计算汇总 1. 小儿体重的计算 1~6 个月:出生体重+月龄 X0.7 7~12 个月:体重=6+月龄 X0.25 2~12 岁: 年龄 X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 3kg,生后 3~4 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 2 倍。一岁时约为 3 倍,2 岁时约为 4 倍。 2. 小儿身高的计算:出生时约为 50cm,半岁时约为 65cm,一岁时 75cm,2 岁时 87cm。2~12 岁身高=X7+70(或 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 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1 岁时 46cm,2 岁时 48cm,5 岁时 50cm。15 岁接近成人 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 2 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 32cm。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 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 6) 注:出生后 4~10 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 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 1.5~2.0cm,1~1.5 岁(12~18 个月)应闭合 7.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 1:8;按容积 1:4 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 8%的糖牛乳 100~110ml 例如:小儿,3 个月,5kg,每日需要 8% 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 5X(100~110)=500~550 8.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 kgX 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2)按体表面积:体重小于等于 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 X0.035+0.1 体重>30,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X0.02+1.05 (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 X 小儿体重/50 9.血压:2 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 X2+80mmhg(年龄 X0.27+10.67kpa) 舒张压=收缩压 X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 60~70mmhg,1 岁以内 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10.烧伤面积的计算: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第一个 24 小时补液计算=体重(KG)X 烧伤面积(%)X1.5(ml)加 2000ml 生理需要量 (1)新九分法:头、颈、面各占 3%,共占 9%;双上肢(双上臂 7%、双前臂 6%、双手 5%) 共占 18%;躯干(前 13%、后 13%、会阴 1%)共占 27%;双下肢(两大腿 21%、两小腿 13%、双臀 5%、足 7%)共占 46%。 (2)手掌法:伤员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体面积的 1%计算。 (3)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 小儿头部面积为 9 十(12 一年龄):小儿双下肢面积为 46 一(12一年龄) 11.计算基础代谢:BMR=脉率+脉压—111 12.吸氧浓度(%)=21+4X 氧流量(L/min)  13.测量 5 个或 5 个以上的 P—P 或 R—R 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 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例如:某老人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平均 p—p 间隔为 15 个小格,其心率为? 即 60 除以(15X0.04)=100 14.流速和输液所用时间的计算: 滴数(ml)= [液体总量(ml)X 滴系数(/ml)]/输液所用时间 输液所用时间(min)=[液体总量*滴系数]/滴数 注:滴系数可有多种,最常见的是 15滴/min 15.老人远动后最宜心率=170 — 年龄 16.预产期计算:末次月经第一天,月份减 3 或加 9,日期加 7(阴历日期加 15 天)
0
negative_file/公式计算汇总.docx
2007年A题 多因素分类中国人口预测 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婴儿的出生率、各年龄段人的死亡率、人口的迁移等。我 们在模型中主要从以上三个因素来考虑对未来中国的人口进行预测。    多因素分类中国人口预测   济南大学 马明伟 宁冬 胡威威 刘艳指导       摘要 本文考虑的是人口预测问题。影响人口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婴儿的出生率、各年龄段人 的死亡率、人口的迁移等。我们在模型中主要从以上三个因素来考虑对未来中国的人口 进行预测。根据此模型得到了未来不同地域(乡-城镇)不同性别各年龄段的人口数。 因而,我们能对人口总数、人口性别比、人口城镇化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等多方面人 口状态量进行预测。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在客观上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之间的人口生 育水平、死亡水平有明显差异并且还存在人口转移的情况,因此分城乡人口预测更能反 映中国的现实,更符合中国的国情,预测结果更实用。 在建模前,我们对数据做了如下准备工作:一、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将城市和镇 化为一类,该类的各项指标根据两方所占人口多少,取得相应权重,从而加权得到。二 、 婴儿出生率主要依赖于妇女总和生育率和生育模式,这两方面和国家的人口政策(城市 只生一胎、晚婚晚育等)有很大关系。主要根据01-05年的相关数据得到。我们发现01 -05年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665(乡村)、1.082(城镇)左右,因此,以此作为预测 因素指数。三、人口的死亡率在社会较稳定的情况可认为是常数,根据各年数据估计得 到。四、人口的迁移主要是由乡村到城镇,人口的迁移率根据两年间流动人口与流出地 当年该年龄段人口比值得到。 本文从城乡人口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城乡人口转移的现象入手,建立了分城乡两个区域 的离散型人口发展方程。该发展方程涉及到乡-城转移人口年龄别向量、人口留存率向 量、婴儿出生率向量。它们分别对应着转移率、留存率(1-死亡率)、婴儿出生率,从 而得出各向量。该方程采用递推思想,用第k年推算第k+1年的人口数。 通过对以上模型的分析与求解,我们得到了较合理的预测结果:在城镇和乡人口总和 生育率分别保持在1.082和1.655的前提下,全国人口在2050年左右达到峰值14.4亿;乡 村人口城镇化的现象不断加剧,50年后城镇人口比例会上升到90%;人口老龄化进程在 一定时期内还会进行,但到了本世纪中叶会达到最大程度,60岁以上占总人口41.1%, 65岁以上占总人口33.2%。总人口性别比例继续上升,在50年后将达到112左右。 关键词 多区域人口发展方程 人口转移率矩阵 生育模式向量 人口留存率矩阵 乡村人口城镇化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耕地少,人均占有资源相 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针对这一现 状,中国政府自1980年在全国城乡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而且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卓 越成果,总体上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 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控制做出了杰出贡献。 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问题依然十分严峻。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发展出现 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 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增长。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 展,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改善人口结构。因此,准确预测中国人口增长的 中短期和长期趋势,可以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加速推进我国现 代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给出连续五年内市、镇、乡各年龄段男女所占比率及死亡率,和市、镇、乡育龄妇 女各年的生育率,并指出样本容量和过去十年市、镇、乡各级男女出生比例,需要我们 利用所给数据建立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中国人口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 势做出预测。 二、        问题分析 本问题是关于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问题。 我们首先从城-乡人口发展的差异性和转移人口出发,建立城乡两区域的离散人口发 展方程。而在该方程中,涉及到乡-城转移人口年龄别向量、人口留存率向量、婴儿出 生率向量。 其次我们利用题目所给五年内的人口数据,建立两区域间年龄-迁移率模型,并利用 该模型求解出人口转移向量。人口留存率向量主要由的年龄段的留存率(1-死亡率)来 求出,婴儿出生率向量根据婴儿出生率求出。 最后利用这些向量对两区域的离散人口发展方程进行完善,该方程采用递推思想,用 第k年推算第k+1年的人口数,但年龄都要加1。从而对中国人口增长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分 析。 三、            模型假设 1.在社会安定的局面下和不太长的时间内,人口的死亡率大致与时间无关。我们假设人 口死亡率不变。 2.考虑到乡村人口城镇化这个特点,本文把市、镇、乡划分为城镇和乡村两个区域,也 就是把市、镇合并为城镇这个区域,那么城镇人口指的是人口普查资料中的城市人口 和镇人口之和。 3.在人口预测中,生育模式与国家政策有很大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国家的人口政策变化 不大,因此我们假设生育模式不变。 4.假设把90岁及90岁以上人口全部作为90岁人口。 5.根据所给数据,假设妇女只在15和49岁之间生育。 四、            符号说明 在以下式子中, 表示乡村, 表示城镇; 表示男性, 表示女性;岁数 根据假设4,取值范围为: ;生育周期 根据假设5,取值范围为: 。 年分城乡分性别的人口年龄状态向量 年分城乡分性别的 岁人口数 年分城乡分性别人口留存矩阵 年分城乡分性别的 岁人口死亡率 年分性别人口由乡村向城镇转移率向量 年分性别 岁人口由乡村向城镇转移率 年分城乡分性别婴儿出生数 年分城乡总和生育率 年分城乡生育模式矩阵 年分城乡生育模式矩阵的转置 年分城乡规格化年龄别生育率(生育可能性的权重大小) 年分城乡分性别婴儿出生的性别比例 五、模型的建立 在分城乡人口预测时,乡村人口发展和城镇人口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在于城 乡人口规模、结构以及生育水平、死亡水平的显著性差异,而乡-城之间的人口转移是 连接城乡人口的纽带。对城镇人口数据的处理需要把市人口数据和镇人口数据进行综合 处理(处理思想前文已经给出,处理过程不再赘述)。 (一)城镇区域离散型人口发展方程的确定 年城镇人口数 是 年城镇人口留存数 、 年育龄妇女所生婴儿数 与 年乡村向城镇的人口转移数 三者之和。 有以下关系式成立: 为 年城镇分性别的人口年龄状态向量。 (1)人口存留数 的表达式为: 指 年城镇分性别人口留存率矩阵,它与 乘积表示 年各年龄人口经历一年后留存状态。 具体到各年龄段的人口数表达式为: (2) 年育龄妇女所生婴儿数 的求解 第 年零岁人口由第 年育龄妇女生育而来, 其中 是生育模式向量,它表示妇女在不同年龄生育的可能性大小。 表示 年分城乡规格化年龄别生育率,该值越大表示 岁生育可能越大。 为总和生育数,通常是控制变量,可以由国家政策来掌握。它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对人 口增长数的预测。 (3)对乡村向城镇的人口转移数 的求解 设人口转移率的定义是乡村向城镇的人口转移量和乡村人口总数的比值, 则 为城-乡转移人口年龄别向量,该向量目前是未知向量,需要我们在后面继续求解。 综上,城镇人口的发展方程可以表述为: 其中,婴儿人数的表达式为: (二)乡区域人口离散型发展方程 该方程的确定方法与城镇人口发展方程的确定方法一样,其表达式为: 其最后一项为负,表明人口从乡迁出。 婴儿人数的表达式 (三)乡-城转移人口年龄别向量的确定 我们假设 年没有发生乡-城人口转移,那么将城镇人口的发展方程去掉人口迁移一项,可以确定 年各年龄段的城市人口数 ,而根据 年该城镇各年龄段真实人口数 ,能够求出各年龄段迁移人数 ,即 那么将 除以该年龄乡人口总数,就可以确定出该年龄人口转移率。分别将五年内乡-城人口年 龄别转移率求出,取平均值,即可以得到乡-城转移人口年龄别向量 。 根据五年的数据作出各年龄段人口转移率,其中点线图表示男性人口转移曲线,线图 表示女性人口转移曲线。横坐标表示年龄,纵坐标表示转移率。由曲线可知,在20-30 岁之间转移率最大,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其中有升学、外出打工等各方面原因。 六、数据处理 (1)对生育模式及总和生育率的估计 发展方程中的生育模式分量 是 和t。根据五年来的数据显示,生育模式基本上稳定在同一个模式上主要依赖于 。因此我们在预测时采用这五年来的地域别平均模式。以下两图分别表示乡村和城镇的 生育模式。   总和生育率主要依赖于国家的政策,在进行预测时选择这五年来的平均状况。由于国 家对城镇和乡村的生育政策不同,我们也分开考虑城镇取1.082,乡村取1.655。 (2)对男女出生性别比的估计 根据11年来男女出生性别比的统计,估计出城镇男婴出生的比率为0.534;乡村男婴的 比例为0.545。 (3)对死亡率及留存矩阵的估计 根据假设1,死亡率不随时间变化。则由五年的死亡率求平均即可得到,留存矩阵的 各个分量由留存率构成(1-死亡率)。 (4)对转移矩阵的估计已由五(三)说明。 接下来以上面的数据为基础,以2005年的各类人口为起点进行预测。   七、模型求解 (1)    人口数量的预测 由分城乡两区域离散型人口发展模型,根据已知2001年到2005年中国人口数据,分 别预测城镇和乡人口数量。最后将两者数量求和,就可以得到全国人口数量。 如下表所示(单位:亿人) |  |乡村女性数|乡村男性数|城镇女性数|城镇男性数|全国总人数| |2006年 |3.466419 |3.580202 |2.988741 |3.013679 |13.04904 | |2007年 |3.396823 |3.504941 |3.066081 |3.088967 |13.05681 | |2008年 |3.328898 |3.431721 |3.144765 |3.165635 |13.07102 | |2009年 |3.262861 |3.361674 |3.224562 |3.243497 |13.09259 | |2010年 |3.198348 |3.29423 |3.305866 |3.323238 |13.12168 | |2011年 |3.135695 |3.230021 |3.388016 |3.404425 |13.15816 | |2012年 |3.074606 |3.168155 |3.471235 |3.487139 |13.20113 | |2013年 |3.014337 |3.107871 |3.555429 |3.571381 |13.24902 | |2014年 |2.954801 |3.048672 |3.639896 |3.656527 |13.2999 | |2015年 |2.895109 |2.989601 |3.724668 |3.742535 |13.35191 | |2020年 |2.592723 |2.69003 |4.146212 |4.176858 |13.60582 | |2025年 |2.282391 |2.377276 |4.555697 |4.607847 |13.82321 | |2030年 |1.984185 |2.071385 |4.937649 |5.011243 |14.00446 | |2035年 |1.713968 |1.800149 |5.284293 |5.369041 |14.16745 | |2040年 |1.468698 |1.564154 |5.582389 |5.690244 |14.30549 | |2045年 |1.241853 |1.351212 |5.810361 |5.977302 |14.38073 | |2050年 |1.03764 |1.157548 |5.97402 |6.228402 |14.39761 | |2055年 |0.857696 |0.98665 |6.051537 |6.431444 |14.32733 | |2060年 |0.706927 |0.844101 |6.072221 |6.608079 |14.23133 | |2065年 |0.588099 |0.726247 |6.070551 |6.780064 |14.16496 | 根据上表可知,全国总人口持续上升,到本世纪50年代左右达到顶峰约为14.4亿人 口(亦可见下图)。乡村男女人口数持续减少,城镇男女人口数持续上升,反映中国人 口乡村城镇化的特点。全国总人口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2)    人口性别比例的预测 根据人口数量预测表中的男女人口数量,易预测出全国男女人口性别比。如图所示 : 由图可知,中国男女比例呈上升趋势,也反映出中国男女性别比持续升高的特点。 在本世纪中叶将达到112左右。 (3)    中国人口老龄化预测 根据本模型的各年龄段数据,可预测出各年龄段的比例及发展趋势。下表就是 60、65、80岁以上的比例预测趋势。根据下表可以看出我国刚刚进入老龄化社会, 而到本世纪中叶老龄化速度变小接近于0,在60年代左右达到顶峰60岁以上占总人 口41.1%,65岁以上占总人口33.2%。 八、    模型评价   该模型的优点是: 1.我国在社会经济体系客观上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之间的生育水平、死亡水平存在 明显差异并且存在人口转移的现象,因此分城乡人口预测更能反映中国的现实,更符 合中国的国情,预测结果更加实用。 2.妇女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生育状况是不同的,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引用了“生育模式”这 个概念,它反映了妇女在各个年龄阶段生育的集中程度,在预测人口时更有实际意义 。 3.我们在预测人口时研究了人口增长的动力学原因,建立了近白化的人口发展方程,消 除了许多未知的因素,使预测结果更加合理。 4.建模时我们细致地分析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口数,使预测结果非常清晰明了,较为合 理的预测了中国的老龄化进程。 5.分城乡人口预测能够反映出中国未来城乡人口变化,可以对中国未来乡村人口城镇化 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且能够很好的预测中国的城市化程度。 6.对不同性别的人进行分类预测,可以详细的看到性别比率的发展趋势。 该模型的不足之处: 1.在预测人口增长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人口迁移率只和年龄相关,而在实际情况中,人 口的迁移率还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会使预测的结果和实际有一定的偏差。 2.我们假设在一定时期内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变,实际情况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 率都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会造成预测结果的偏差。   九、参考文献 [1]王金营、原新,分城乡人口预测中乡-城人口转移技术处理及人口转移预测,河北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2卷(总第135期):13-19页,2007年第3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ww 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060316_402310923.htm,2007年9月21日访 问。 [3]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出版发行,2005年。 附录: 1.城市生育模式: czsyms=[2.60428E-05 0.000140323 0.000428893 0 0.000275971 0.000282458 0.0004114 0.00043585 0.000320988 0.000249697 0.001443547 0.001040211 0.001040084 0 8.58577E-05 0.00415552 0.002937882 0.003443106 0.001144033 0.001112465 0.014225171 0.008172269 0.009546953 0.002485974 0.003018673 0.041440227 0.027496491 0.026699298 0.014970478 0.009918827 0.068866164 0.052047954 0.053894841 0.043954193 0.030547695 0.08440529 0.072640028 0.079294087 0.068676705 0.064196306 0.099248295 0.094253118 0.102666034 0.092358761 0.091704071 0.107007272 0.110436246 0.120371093 0.117221013 0.102161127 0.098917373 0.116822238 0.117148131 0.118016005 0.132030525 0.089493459 0.110241712 0.104847473 0.112280309 0.131070722 0.077727256 0.091263747 0.092136844 0.099408674 0.106133418 0.065057249 0.073601965 0.071019568 0.077589563 0.083604493 0.052157659 0.056955039 0.052121334 0.068436357 0.062097024 0.043315918 0.04350917 0.041716326 0.046591667 0.04114228 0.035498389 0.035970974 0.030780285 0.03338985 0.033994033 0.028231883 0.027528298 0.021523348 0.031473411 0.02454126 0.022105939 0.020254752 0.018783288 0.017562003 0.024646952 0.017873082 0.014749651 0.014264202 0.017236888 0.016726825 0.012774914 0.009957681 0.010781301 0.009149703 0.011880542 0.009779881 0.008264723 0.007357958 0.006987415 0.006557479 0.007158019 0.006310759 0.004386328 0.006961223 0.00791856 0.004856752 0.00526738 0.003289746 0.004747662 0.003730242 0.003350774 0.004237121 0.002237697 0.002586288 0.004542028 0.0027727 0.002363819 0.00235654 0.00276508 0.003519413 0.001598944 0.001095892 0.002455621 0.000681281 0 0.001192401 0.000559762 0.000937104 0.00082826 0.000712319 0.000996028 0.000389076 0.000534931 0.000379945 0.000887872 0.000793882 0.000274267 0.000788482 0.000622324 0 0.000756293 0 0.000680494 0.000386469 0.000210783 0.000690899 0.000271637 0.000864742 6.55078E-05 0 0.000493121 0.000268447 0.000781525 0.000295787 0.000340761 0.000651985 0.000110118 0.000193155 0.000150668 0.000220777 0.000654865 0.000155889 0.000193155 0.000275133 0.000220777] aveczsyms=zeros(35,1); for i=1:35 for j=1:5 aveczsyms(i)=czsyms(i,j)/5+aveczsyms(i); end end 2.乡生育模式: xsyms=[1.24689E-05 0.000538523 0.000298169 0.000379376 9.67522E-05 0.000548632 0.000496167 0.000655972 0.000924729 0.000562372 0.000723197 0.000580878 0.001908283 0.002477801 0.002642543 0.00176435 0.004102452 0.005784483 0.006401973 0.008211839 0.009495072 0.007981025 0.017055281 0.017457231 0.02205949 0.020604867 0.025080627 0.046693303 0.043118472 0.057452637 0.060804618 0.062674339 0.081221301 0.083225646 0.091213091 0.10044327 0.099457242 0.105671179 0.10304805 0.099521682 0.125125468 0.119703268 0.111217127 0.109058791 0.101087857 0.109851059 0.124501564 0.107221659 0.101103748 0.095101318 0.11182738 0.090187394 0.095891228 0.087523266 0.082819841 0.092326012 0.085074455 0.077464369 0.078696843 0.070925374 0.070231111 0.066867554 0.064404556 0.065217134 0.060705928 0.060873197 0.060108794 0.0540879 0.055857212 0.053842572 0.049613776 0.04856989 0.047468543 0.049496734 0.048642144 0.037194746 0.043650578 0.041803328 0.042934712 0.041839258 0.037188511 0.036788954 0.036138112 0.037688651 0.039583724 0.030280737 0.037351679 0.029160952 0.03104364 0.030930453 0.021932805 0.024003582 0.021647087 0.02281592 0.024738316 0.016976415 0.016397708 0.015564434 0.01896288 0.018497802 0.010492584 0.013390453 0.012046037 0.012952139 0.013678335 0.008522497 0.009493728 0.007334963 0.008873846 0.010285963 0.00449504 0.00660749 0.005605582 0.006111513 0.007371305 0.004058629 0.004356587 0.004472539 0.003556652 0.005164146 0.003541169 0.00311617 0.002385354 0.0026912 0.003694723 0.002425202 0.002771273 0.001610114 0.002145846 0.002255535 0.003721968 0.001936261 0.001431212 0.001606421 0.00153594 0.001253125 0.001313027 0.001013775 0.001232973 0.001148932 0.000180799 0.000738199 0.000715606 0.000746897 0.000816346 0.000935168 0.000798708 0.000417437 0.000901018 0.001009851 0.00085412 0.000580878 0.000238535 0.000444581 0.000568419 0.000255613 0.000114965 0.000298169 7.1133E-05 0.00058656 0.00028055 0.000332795 0.000357803 0.000254893 0.000417244 0.000766838 0.000229931 0.000357803 0.000497931 0.000507949 0.000399005 0.000102864 0.000357803 0.000480148 0.000483761]; avexsyms=zeros(35,1); for i=1:35 for j=1:5 avexsyms(i)=xsyms(i,j)/5+avexsyms(i); end end   3.死亡率矩阵: dierate=[6.3108 8.2934 19.3100 23.9360 0.8360 0.4090 1.7940 1.5560 0.6448 0.6923 1.3600 1.6980 0.6595 0.4492 1.2760 0.9380 0.2991 0.1823 1.5380 0.2900 0.5952 0.3322 0.6540 0.5560 0.6253 0.2051 0.5180 0.4960 0.2659 0.5380 0.6660 0.4440 0.3744 0.3138 0.8320 0.1480 0.2469 0.0448 0.5580 0.3280 0.4175 0.3291 0.5400 0.5220 0.1122 0.2408 0.5440 0.4360 0.3466 0.2815 0.3620 0.3380 0.4140 0.5240 0.4580 0.5660 0.6199 0.2073 0.6400 0.3440 0.5955 0.0804 0.7300 0.5360 0.3711 0.1117 0.9940 0.4660 0.7914 0.1382 1.2480 0.3360 0.6332 0.2752 1.0740 0.8780 0.3240 0.3974 1.0640 0.8800 0.9050 0.0742 1.5320 0.6080 0.7015 0.3908 1.8520 0.7980 0.9864 0.3600 1.3760 0.6420 0.3194 0.6316 1.8900 1.2780 0.7419 0.1875 1.5640 0.6980 0.4517 0.2500 1.6580 1.2580 0.4861 0.4402 1.8480 0.8740 0.7721 2.6877 1.1860 1.2820 0.8039 0.4638 1.7700 0.9340 0.9731 0.6506 2.0020 1.3340 1.1249 0.3834 2.0920 1.3640 0.8418 0.5131 2.1900 1.3260 1.2724 0.4737 2.0120 1.0720 1.1025 0.5392 1.8640 1.5400 1.2729 0.5126 2.3160 0.9980 0.9802 0.7456 2.4620 1.5900 1.8400 0.5555 2.4400 1.5840 1.3173 0.9044 2.0780 1.2260 1.1261 0.8588 3.2060 1.5840 1.4380 0.7718 3.1680 1.9380 1.8951 0.7776 2.8120 1.9560 2.3191 1.1408 3.2340 2.1340 2.0988 0.7489 3.2120 1.4300 2.1552 0.9081 4.1820 1.8700 3.2376 1.5584 3.6340 2.4700 2.6883 2.0481 3.6120 2.1640 2.7396 1.5408 4.3140 2.5340 2.5798 1.3916 4.5640 2.5180 3.2557 2.0236 4.9700 3.2720 4.1612 2.1387 5.8000 3.5900 3.5782 2.2668 6.6360 3.4920 4.8507 2.2387 6.4060 3.9240 5.3751 3.1825 7.8800 3.9380 5.0794 3.5010 6.5680 4.4060 5.3136 3.2006 8.9360 4.6360 6.9729 3.2375 10.0420 5.6240 7.4210 3.7407 9.6940 5.5000 7.4314 4.0911 8.8660 6.5840 8.4239 5.3397 14.5040 7.7920 9.9516 5.5414 14.5240 7.3960 10.2067 5.8091 15.1140 11.2480 10.5706 6.3526 16.7120 11.1460 12.8908 8.1436 21.0540 11.4380 14.5923 8.6791 20.2700 13.3220 15.3226 8.8090 23.8460 15.3480 18.2991 9.8691 23.0800 18.4120 17.1875 11.4143 25.7320 17.6780 19.7990 14.6825 27.8420 20.9760 20.9650 15.6694 33.6040 21.8620 28.4021 16.2347 34.5980 25.5420 29.6103 19.3745 42.4400 28.9060 35.7006 19.3238 45.7680 31.5900 38.7167 21.2420 51.1680 34.1680 35.3634 25.5569 60.0280 38.9220 41.4310 27.3063 59.9320 40.8180 45.2428 35.3656 67.0560 44.3800 53.1579 36.1359 65.4140 45.1560 57.8997 43.9954 81.2320 58.9800 57.0748 43.8546 92.4560 61.2600 74.7827 41.5033 98.0720 71.3500 70.7658 60.8112 101.1760 82.4740 83.2250 56.8933 146.2600 83.4180 133.4453 65.6637 110.5260 86.7320 104.4748 69.1413 122.6620 103.3740 122.1276 79.8262 163.1820 115.7760 144.7640 79.6377 158.8580 119.5980 136.2779 105.9494 180.9940 125.7920 135.3201 118.3640 188.1440 122.8940 189.4598 122.2761 198.3940 146.5680 163.6160 139.9179 266.8140 185.8500 205.5568 228.6373 296.8200 234.9800]; 4.乡村男性转移向量: xiangnanzhuanyi=[0.02722078107466 0.04342607932453 0.03847700154418 0.03608693065175 0.03229409250576 0.02839901754844 0.03445030389617 0.03183673991672 0.03307305424785 0.03039534004277 0.02740554815853 0.02625526977797 0.02469830961704 0.02329438061072 0.01988335800624 0.01197141140087 0.00594743911637 0.00553652561888 0.00616937223205 0.02109875601060 0.03234734429547 0.03701533197210 0.03883654863849 0.04048639263837 0.03864537315570 0.03321060607526 0.03461060023612 0.03076276387633 0.02673876980801 0.03218264317736 0.02282016963224 0.03220120834217 0.02548103450886 0.03029556274394 0.02598689717342 0.02256164732254 0.02932257426145 0.01757419798260 0.02411575130664 0.03449933371817 0.00099491457234 0.00371737342842 0.00646536015629 0.00470193351563 0.02063610455914 0.01304568416589 0.02149066828869 0.02134160132463 0.02126244261846 0.02604953585161 0.02000236525254 0.02304618649692 0.02621084497118 0.02242687923185 0.02551439405417 0.02698963834279 0.03169261933996 0.02111128259160 0.02756555235494 0.02804461292626 0.02130579800655 0.01449630136930 0.01306438489091 0.01367917034989 0.01421555175998 0.00886405072128 0.02237039551715 0.01376832106257 0.01527118907067 0.00932464772774 0.00298991723424 0.01244913467414 0.00249043567141 0.00495188894426 0.00895082816698 -0.00174799856852 0.01175667972686 0.01229856848555 0.00783548353364 0.00455006438635 0.00719109913672 0.00530893214153 0.00757196538297 0.00434699033111 -0.00144991509334 -0.01254741647756 0 0 0 0 0]; 5.女性转移向量: xnzhuanyi=[ 0.01954667695106 0.03318447251583 0.03052283528973 0.02800447974608 0.02580554921089 0.02602605293524 0.02749227843915 0.02380154188591 0.02705830407407 0.02560196341300 0.02236010461976 0.02394760970743 0.02601349922599 0.02441399553773 0.02854804503235 0.02088063815159 0.01724739873858 0.02169673083765 0.02103231562766 0.02676678531505 0.03752714526970 0.04290595902094 0.04104567142178 0.04411461734113 0.03303446655539 0.02612069837510 0.03010144446872 0.02873471649774 0.02552570716015 0.02646631602909 0.02411301607577 0.03028552851281 0.02596298014827 0.03360727473123 0.02862759235789 0.02864979272107 0.02702870161242 0.01708916360490 0.02573334456956 0.03896937319217 0.00467566929597 0.00487456739698 0.01147692635741 0.00774583911017 0.02420094822900 0.01924832189433 0.02017325123395 0.02634659705721 0.02683797027405 0.03034424599261 0.01500085754211 0.02415056736016 0.02805226035217 0.02720396599456 0.01927085591440 0.01996748649907 0.02850569899459 0.02289970365560 0.01763515314818 0.01424421741917 0.00757872732471 0.01909571618591 0.00238874212591 0.01022710496720 0.00758364539777 0.00751791830509 0.01946545272860 0.00986287830275 0.01435598370064 0.01109797415030 -0.00085930038939 0.00932943055941 0.01033690827254 0.01242434067867 0.02442256350151 0.00323940468796 0.01434191073476 0.00855343062958 0.00908470610691 0.01201425224931 0.00649503341833 0.02377094791400 0.00604228698549 -0.00155048392035 0.01085658397712 -0.02814925112674 0 0 0 0 0]     6.人口预测: B=zeros(2,2,91,91); for a=1:2 for b=1:2 for i=2:91 if a==1 B(a,b,i,i-1)=dierate(i-1,b); end if a==2 B(a,b,i,i-1)=dierate(i-1,a+b); end end end end B1=1-B/1000; K11=zeros(91,91);K12=zeros(91,91); K21=zeros(91,91);K22=zeros(91,91);turn2=zeros(91,91);turn1=zeros(91,91);k=60 ; xnan=zeros(91,1);xnv=zeros(91,1);cznan=zeros(91,1);cznv=zeros(91,1); xnan=xnanxrk(:,5);xnv=xnvxrk(:,5);cznan=cznanxrk(:,5);cznv=cznvxrk(:,5); for i=2:91 K11(i,i-1)=B1(1,1,i,i-1) K21(i,i-1)=B1(2,1,i,i-1) K22(i,i-1)=B1(1,1,i,i-1) K12(i,i-1)=B1(1,2,i,i-1); turn1(i,i-1)=xiangnanzhuanyi(i-1); turn2(i,i-1)=xnzhuanyi(i-1); end for i=1:60 cznan=(K11+1.082*0.534*chfbirth+turn1)*cznan; zcznanl=sum(cznan(66:91); cznv=(K12+1.082*(1-0.534)*chfbirth+turn2)*cznv; zcznvl=sum(cznv(66:91); xnan=(K21+1.655*0.545*xbirth-turn1)*xnan; zxnanl=sum(xnan(66:91); xnv=(K22+1.655*0.545*xbirth-turn2)*xnv; xnvl=sum(xnv(66:91)); end
0
negative_file/2007─ΩA╠Γ╢α╥≥╦╪╖╓└α╓╨╣·╚╦┐┌╘ñ▓Γ.doc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更多公文写作实用技巧★★★ ★★★官方抖音小店【傲凌书屋】,5000万字各类实用公文材料★★★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更多公文写作实用技巧★★★ ★★★官方抖音小店【傲凌书屋】,5000万字各类实用公文材料★★★ 学校**年各项学生评优和奖励办法 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榜样,激励先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的人才,鼓励广大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特制定评选和奖励办法。 一、评优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组员:中层干部、教研组长 二、评选条件 (一)优秀学生 1、三好学生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热心为集体服务,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各项集体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操行评定为优秀等级。 (*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扎实掌握各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成绩优秀,期中考试总成绩(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为班级前五名,无不合格学科。 (*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三操,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身体健康,体育成绩优良。 2、三好积极分子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热心为集体服务,能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操行评定为优秀等级。 (*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学好问,能较好地掌握各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成绩优良,期中考试总成绩(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为班级前十名,无不合格学科。 (*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三操,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身体健康,体育成绩合格。 3、单项标兵 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期中考试成绩(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至少有一半以上学科合格,在学习、劳动、文体、关心集体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者(与三好学生、三好积极分子不可重复)。 (二)优秀学生干部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政治上进心,操行评定为优秀等级。 2、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 3、正派、踏实、积极主动联系班主任,克服困难,成效显着,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同学中有一定的*。 4、期中考试总成绩(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为班级前十名。 (三)先进班集体 1、组织和谐。有素质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以身作则、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创建先进集体。 2、制度和谐。班级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行动纲领。有正确的班级舆论和积极向上、团结活泼的班风。 3、师生和谐。师生之间沟通、理解顺畅。 4、生生和谐。同学之间能互相团结友爱,互相宽容信任,互帮*,真诚相待,遵纪守法,无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5、环境和谐。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拥有健康、和谐、活泼、创新的开放型的文化氛围。班级学习气氛浓厚,总体成绩良好。全班同学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 (四)优秀志愿者个人 1、遵守学校制定的志愿者活动管理规章制度。 2、自觉维护学校、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形象。 3、具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4、思想积极进步,集体观念强。 5、能够在班级和学校中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6、有信念、有责任,积极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7、积极参加志愿者组织的服务项目及活动,按时到会,不缺席有较为突出的事迹。 (五)优秀志愿者集体 1、班级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2、能定时定点的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每学期的志愿者服务次数累计不少于*次。 3、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大都具有奉献精神,能做到积极参与,服务热情。 4、及时向团委上报志愿者服务活动信息。 5、各项志愿者服务能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 三、评选办法 (一)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1、每学年评定两次(学期初评,学年终评)。 2、校级优秀学生由班主任组织全班学生学习有关条例,经过学生提名和评议,个人填写好申报表,由班主任核定,报政教处审批、公布。 3、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由学生干部自荐,填写《XX学校优秀学生干部申报表》,经班主任核定,报校团委审批、公布。 4、X县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按X县的相关文件执行,需报主管校长审批、公布。 (二)先进集体 1、每学年评定两次(学期初评,学年终评)。 2、对照评选条件,班级自评,年级组推荐。 3、政教处参考班级月度考核得分、年级组推荐情况等,确定先进集体名单。 4、报校长室审批、公布。 (三)优秀志愿者集体、个人 1、每学年评定一次。 2、对照评选条件,班级自荐并填写《XX学校优秀志愿者个人、集体申报表》及撰写《XX学校优秀志愿者个人、集体申报材料》 3、团委根据上报服务信息情况、申报表及申报材料审批、公布。 四、评选名额 1、三好学生名额为班级在校学生总人数的*。 2、三好积极分子名额为班级在校学生总人数的*。 3、单项标兵(学习、劳动、文体、关心集体)每班各项限报*,共计*。 4、优秀志愿者个人名额为每个班级一名;优秀志愿者集体名额为每个年级一个。 5、X县的评选名额按有关规定执行。 五、奖励办法 1、根据初评结果,由学校对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发给相应金额的学习用品;根据终评结果,由学校对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优秀志愿者个人和集体颁发奖状,对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志愿者个人发给相应金额的学习用品。 2、X县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优秀志愿者个人和集体等按X县相关文件进行奖励。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万字公文材料★ 关注抖音号【资深秘书】获取 **万字公文写作必备资料包 总计超**万字、超*篇内容,满足绝大多数材料写作需求 当下急需的热点专题材料,及时更新 手机电脑均可使用,直接搜关键词即可找到! 电子版可编辑,高效写作必备 免费持续更新,紧跟最新材料需求,不过时!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更多公文写作实用技巧★★★ ★★★官方抖音小店【傲凌书屋】,5000万字各类实用公文材料★★★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更多公文写作实用技巧★★★ ★★★官方抖音小店【傲凌书屋】,5000万字各类实用公文材料★★★
0
negative_file/学校2023年各项学生评优和奖励办法【官方公众号:资深秘书】.docx
壁虎的“秘密武器” 壁虎是大家都不陌生的一类小动物,它们不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野外,许多种类的壁虎还成功适应了人类的环境。人们时常见到它们在墙上、天花板上甚至玻璃窗上行动自如,很少会跌落下来。许多人自然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壁虎为什么会有这种特殊的能力呢?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壁虎的脚趾上可能有粘性的蛋白质或者其他化学物质,帮助壁虎“粘”在墙上或天花板上。但其实构成壁虎脚趾的蛋白只是一种普通的角蛋白,和构成人指甲的蛋白类似,摸上去并不会觉得很粘。这虽然有点出乎意料,但是仔细想想并不觉得奇怪。大家不妨想象一下,假如在自己的鞋底上涂上一层胶水,还能不能健步如飞呢?恐怕连抬腿都要费劲许多了吧。壁虎需要在各种表面上快速爬行来觅食或者逃避天敌追击,靠有粘性的物质把自己的脚趾固定住显然是不行的。实际上,帮助壁虎停留在墙壁或者天花板上的这种吸附力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来源于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几乎任意两个物体互相接触的时候都会存在这种力。[1]不过这种吸附力虽然普遍,大多数情况下却非常微弱,以至于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比如,当我们从餐桌上拿起一个茶杯的时候,我们并不会感觉到茶杯被牢牢地吸在餐桌上。 那么,为什么这种本应非常微弱的吸附力会在壁虎身上变得非常强大呢?这个问题直到人们借助现代化的仪器观察壁虎的脚趾之后才得到解决。壁虎有四只脚,每条脚上有五个脚趾。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壁虎脚趾的背面,也就是与各种表面接触的那一面,我们可以发现,壁虎脚趾的皮肤并不是光滑的,相反,每个脚趾都包含大约20个条带状结构(lamellae),有点像一些汽车轮胎的花纹。然而这并不是壁虎脚趾结构的全部。借助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条带状结构都是又更为细小的结构组成的:每个条带都包含了数千根刚毛(setae),每根刚毛长100多微米(一微米是一米的百万分之一),直径只有几微米。每根刚毛的末端又分化成100-1000根更为细小的结构,称为绒毛(spatula)。这些绒毛尺寸自然更小,长度和直径都只有几百纳米(一纳米是一微米的千分之一)。绒毛的末端,也就是直接和表面接触的部分,称为绒毛垫(spatula pad)[图1]。[2,3]想不到吧,看上去很平常的壁虎脚趾竟有着如此精细复杂的微观结构! 图1 壁虎脚趾的不同尺度的结构(图C,D,E为电子显微镜照片)。引自文献[2] 那么,这些微观结构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让我们来做一个粗略的分析,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跟着我一起动笔算一算。现在假设有一个圆柱体,它的末端是一个半径为R的半球(图2)。当这样一个圆柱体的末端接触到一个表面上的时候,它们之间的吸附力有多大,也就是说需要多大的力才能把它们分开呢?材料学家告诉我们,这个力的大小是: F=1.5πRγ 这个公式中的γ是单位面积上的吸附能,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看作一个常数。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圆柱体与平面之间的吸附力与这个圆柱体末端球面的半径而不是截面积成正比。请大家牢记这一点,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它的神奇之处。 现在我们把这个大的圆柱体分成n个小的圆柱体,每个小的圆柱体的末端也是一个半球,半径是r(图2)。如果n是个很大的数目,我们可以认为这些小的圆柱体之间几乎没有空隙,这样的话,这些小的圆柱体的截面积之和应该等于原先的大圆柱体的截面积: nπr2=πR2 所以每个小圆柱体的末端半径是: r=R/n1/2 每个小的圆柱体都会和表面发生作用,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吸附力是n个小圆柱体单独产生的吸附力的总和: F=n(1.5πrγ)=n(1.5πRγ/ n1/2)= 1.5n1/2πRγ 图2 与表面发生接触的两种不同的几何体。左:单独的一个圆柱体。右:该圆柱体被分成n个小的圆柱体。 看到了吗,如果我们把一个大的圆柱体分成100个小的圆柱体的时候,那么我们可以得到的吸附力是原先的10倍。虽然这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估算,却非常直观地告诉我们,一个物体与其他表面之间的吸附能力可以通过在这个物体的表面产生微观结构来大大增强,而壁虎和其他许多动物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刚刚提到过,壁虎的每个脚趾上有大约20万根刚毛,每根刚毛的末端又包含至少数百根绒毛,那么也就不难想象壁虎的脚趾能够提供多么强大的吸附能力了。根据计算和实际测量的结果,壁虎脚趾上的这些微观结构在与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吸附力能够承载几十千克的重量,支撑一只重量只有几十到一百多克的壁虎自然是绰绰有余了。[4]事实上,不仅壁虎,苍蝇、甲虫等昆虫和蜘蛛也是靠腿部末端的这些微小结构来增强吸附到表面上的能力,而且有意思的是,由于昆虫和蜘蛛要比壁虎轻很多,支撑它们身体重量需要的吸附力也就小很多,所以跟壁虎相比,它们腿部末端的微观结构数量要少很多,尺寸也大一些(图3)。[5]另外,当壁虎的脚趾和表面接触时,除了垂直于表面方向的吸附作用力,还会有平行于表面的摩擦力。当壁虎停留在垂直的墙面上时,摩擦力也会帮助壁虎克服自身的重量。[3] 图3 几种动物足部微观结构的对比。引自参考文献[5] 讲到这里,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既然壁虎的脚趾与墙面的吸附力如此之强,壁虎在爬行的时候又是如何克服这种吸附作用呢?这依旧得益于壁虎脚趾独特的微观结构。刚才提到过,壁虎的每个脚趾上有数十万根刚毛,每根刚毛末端又分化成几百至上千根绒毛, 而与表面直接接触的是绒毛末端的绒毛垫。绒毛和绒毛垫之间的夹角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通过弯曲脚趾在0到90度之间变化,也就是说壁虎脚趾绒毛和脚趾接触的平面之间的夹角是可以变化的。 目前被比较广泛接受的结论是,当这个夹角变小时,壁虎脚趾与它接触的平面之间的吸附力和摩擦力都会增强。所以,当一只壁虎想要停留在一个平面上的时候,它会让脚趾向靠近平面的方向弯曲,让这个夹角尽量小,这样强大的吸附力和摩擦力会帮助壁虎牢固地停留在这个平面上;而当壁虎需要爬行的时候,它的脚趾会向反方向弯曲,让这个夹角接近90度。这时吸附力和摩擦力都会变得非常小,壁虎可以轻而易举地移动自己的脚(图4)。[3]人们发现,壁虎只需要十几毫秒就可以让它的脚趾脱离接触的表面,看来壁虎的吸附能力真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图4 壁虎脚趾的微观结构在吸附和脱离吸附时的变化。图A:壁虎脚趾刚刚接触一个表面时,绒毛与表面之间夹角接近90度,吸附力和摩擦力较弱。图B:壁虎脚趾绒毛与表面之间夹角变小,吸附力和摩擦力增强。图C:壁虎需要移动时,脚趾绒毛与表面之间夹角变大,吸附力和摩擦力重新变弱。引自参考文献[3] 最后再简单介绍一下壁虎的吸附能力中另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那就是它们可以长时间活动而脚趾却不容易被弄脏。这又是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表面能这个重要概念。简单说来,不同的材料表面能有高有低,表面能高的材料,水、尘埃等各种杂质喜欢跑到表面能高的材料表面,而不喜欢表面能低的材料。所以某些表面能非常低的材料,比如不粘锅的涂层聚四氟乙烯,就很难被其他物质吸附,即使有吸附上去的杂质也很容易清洁掉。构成壁虎脚趾的角蛋白本身表面能就不算高,脚趾上的微观结构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脚趾的表面能。所以即便有杂质沾到壁虎的脚趾上,它们也并不喜欢呆在这些微观结构上面。壁虎在爬行时,一有机会,这些杂质就跑到表面能更高的地方上去了,所以壁虎的脚趾也就容易保持清洁。[2] 通过以上的介绍,各位朋友也许会惊叹看上去不起眼的壁虎竟有着如此强大的“秘密武器”。自从壁虎的吸附作用原理得到解释以来,利用各种合成材料来模仿壁虎的超强吸附作用已成为材料学界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虽然目前各种模仿壁虎脚趾的合成材料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缺陷,但我想在不久的将来,壁虎的“秘密武器”一定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K. Autumn, M. Sitti, Y. A. Liang, A. M. Peattie, W. R. Hansen, S. Sponberg, T. W. Kenny, R. Fearing, J. N. Israelachvili, R. J. Ful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2, 99, 12252 [2] R. Hansen, K. Autum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5, 102, 385 [3] Y. Tian, N. Pesika, H. Zeng, K. Rosenberg, B. Zhao, P. McGuiggan, K. Autumn, J. Israelachvili,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6, 103,19320 [4] http://geckolab.lclark.edu/dept/geckostory.html [5] E. Arzt, S. Gorb, R. Spolenak,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3, 100,10603
0
negative_file/qianduangongjuwu(1).docx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施行日期:1991年8月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为了合理配置灭火器,有效地扑救工业与民用建筑初起火灾,减 少火灾损失,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生产、使用和贮存可燃物的工 业与民用建筑工程。   本规范不适用于生产、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花炮的厂(库)房,以 及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宅。   第1.0.3条  配置的灭火器类型、规格、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应作为建筑设计内 容,并在工程设计图纸上标明。   第1.0.4条  工业与民用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灭火器的灭火级别   第2.0.1条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用、贮存 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补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 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 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的场所。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二。   第2.0.2条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 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一、严重危险级:功能复杂、用电用火多、设备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 、起火后蔓延迅速或容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的场所;   二、中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多、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 速的场所;   三、轻危险级:用电用火较少、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 慢的场所。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见本规范附录三。   第2.0.3条  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二、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等 燃烧的火灾;   三、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 火灾;   四、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   五、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第2.0.4条  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应由数字和字母组成,数字应表示灭火级别的 大小,字母(A或B)应表示灭火级别的单位及适用扑救火灾的种类。   第三章  灭大器的选择   第3.0.1条  灭火器应按下列因素选择:   一、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二、灭火有效程度;   三、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   四、设置点的环境温度;   五、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   第3.0.2条  灭火器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二、扑救B型火灾应选用于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   三、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四、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   五、扑救A、B、C类火灾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   第3.0.3条  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当选用同一类型灭火器时,宜选用操作 方法相同的灭火器。   第3.0.4条  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灭火器时, 应采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   不相容的灭火器见本规范附录四。   第四章  灭火器的配置 第4.0.1条  A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基准应符合表4.0,1的规定。 A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基准    表4.0.l     ┌───────┬─────┬────┬────┐       │ 危险等级    │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轻危险级│       ├───────┼─────┼────┼────┤       │每具灭火器最小│5A    │ 5A  │ 3A   │       │ 配置灭火级别  │       │    │    │       ├───────┼─────┼────┼────┤       │最大保护面积   │10    │15     │20     │       │(m^2/A)  │       │    │    │       └───────┴─────┴────┴────┘      第4.0.2条  B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基准应符合表4.0.2的规定。 B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基准表4.0.2      ┌───────┬─────┬────┬────┐      │ 危险等级    │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轻危险级│     ├───────┼─────┼────┼────┤      │每具灭火器最小│8B    │ 4B  │ 1B  │      │ 配置灭火级别  │       │    │    │      ├───────┼─────┼────┼────┤      │最大保护面积   │ 5    │ 7.5 │ 10  │      │(m2/B)  │       │    │    │     └───────┴─────┴────┴────┘   第4.0.3条  B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基准应按B类火灾配置场所的规定执行 。   第4.0.4条  地下建筑灭火器配置数量应按其相应的地面建筑的规定增加 30%。   第4.0.5条  设有消火栓、灭火系统的灭火器配置场所,可按下列规定减少灭火器 配置数量:   一、设有消火栓的,可相应减少30%;   二、设有灭火系统的,可相应减少50%;   三、设有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可相应减少70%。   第4.0.6条  可燃物露天堆垛,甲、乙、丙类液体贮罐,可燃气体贮罐的灭火器配 置场所,灭火器配置数量可相应减少70%。   第4.0.7条  一个灭火器配置场所内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 不宜多于5具。 第五章  灭火器的设置 第一节  灭火器的设置要求   第5.1.1条  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第5.1.2条  灭火器应设置稳固,其铭牌必须朝外。   第5.1.3条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 应小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l5m。   第5.1.4条  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如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 的保护措施。   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   第5.1.5条  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见本规范附录五。   第二节  灭火器的保护距离 第5.2.1条  设置在A类火灾配置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符合表5.2.1 的规定。 A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m)表5.2.l    ┌──────┬──────┬──────┐      │  灭火器类型 │      │      │     │    \   │手提式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     │危险等级  │      │      │      ├──────┼──────┼──────┤     │严重危险级   │ 15    │ 30     │     ├──────┼──────┼──────┤     │中危险级  │ 20   │ 40     │   ├──────┼──────┼──────┤     │轻危险级  │ 25   │ 50     │      └──────┴──────┴──────┘   第5.2.2条设置在B类火灾配置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符合表5.2.2的 规定。     B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m)表5.2.2       ┌──────┬──────┬──────┐      │  灭火器类型 │      │      │     │    \   │手提式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      │危险等级  │      │      │      ├──────┼──────┼──────┤     │严重危险级   │ 9       │ 18     │      ├──────┼──────┼──────┤      │中危险级  │ 12   │ 24     │     ├──────┼──────┼──────┤      │轻危险级  │ 15    │ 30     │      └──────┴──────┴──────┘   第5.2.3条  设置在C类火灾配置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按本规范第5.2. 2条规定执行。   第5.2.4条  设置在可燃物露天堆垛,甲、乙、丙类液体贮罐,可燃气体贮罐的灭 火器配置场所的灭火器其最大保护距离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 第6.0.1条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计算单元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一、灭火哭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均相同的相邻场所,可将一个楼层或一 个防火分区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二、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或火灾种类不相同的场所,应分别作为一个计算单 元。   第6.0.2条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保护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工程应按使用面积计算;   二、可燃物露天堆垛,甲、乙、丙类液体贮罐,可燃气体贮罐,应按堆垛、贮罐占 地面积计算。    第6.0.3条  灭火器配置场所所需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 [pic](6.0.3) 式中  Q一灭火器配宜场所所需灭火级别,A或B;     S一灭火器配置场所的保护面积(平方m);     U一A 类火灾或B 类火灾的灭火器配置场所相应危险等级的灭火器配置基准,平方 m/A或平方m/B;   k一修正系数。   无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k=l.0;   设有消火栓的,k=0.7;   设有灭火系统的,k=0.5;   设有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或为可燃物露天堆垛,甲、乙、丙类液体贮罐,可燃气体 贮罐的,k=0.3。   第6.0.4条  地下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所需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 [pic](6.0.4)   第6.0.5条  灭火器配置场所每个设置点的灭火级别应按下式计算: [pic]( 6.0.5) 式中:Qe一灭火器配置场所每个设置点的灭火级别,A或B;    N一灭火器配置场所中设置点的数量。   第6.0.6条  灭火器配置场所和设置点实际配置的所有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均不得小 于计算值。   第6.0.7条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应按下述程序进行:   一、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   二、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三、划分灭火器配置场所的计算单元;   四、测算各单元的保护面积;   五、计算各单元所需灭火级别;   六、确定各单元的灭火器设置点;   七、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灭火级别;   八、确定每个设置点灭火器的类型、规格与数量;   九、验算各设置点和各单元实际配置的所有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应不小于其计算值 );   十、确定每具灭火器的设置方式和要求,在设计图上标明其类型、规格、数量与设 置位置。   附录一  名词解释 灭火器配置场所指要求配置灭火器的场所,如油漆间、配电间、仪表控制室、办公室 、实验室、厂房、库房、观众厅、舞台、堆垛等。   保护距离灭火器配置场所内任一着火点到最近灭火器设置点的行走距离。   计算单元指将建筑中若干相邻且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均相同的灭火器配置场所作为 一个总的灭火器配置场所进行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的组合部分。其保护面积、保护距离 和灭火器配置数量等,均按该计算单元所包括的总的灭火器配置场所考虑。        附录二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害等级举例   ┌─┬──────────────────────┐     │危│ 举例           │     │险├──────────────────────┤     │等│厂房和露天,半露天生产装置区        │     │级│                      │     ├─┼──────────────────────┤     │严│1、闪点<60℃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  │     │重│洗涤部位及其泵房、灌桶间          │     │危│2、橡胶制品的涂胶和胶浆部位         │     │险│3、二硫化碳的粗馏、精馏工段及其应用部位   │     │级│4、甲醇、乙醇、丙酮、丁酮、异丙醇、醋酸乙酯 │     │  │苯等的合成或精制厂房             │     │  │5、植物油加工厂的浸出厂房            │     │  │6、洗涤剂厂房石腊裂解部位、冰醋酸裂解厂房    │     │  │7,环氧氢丙烷、苯乙烯厂房或装置区        │     │  │8、液化石油汽灌瓶间              │     │  │9、天然气、石油伴生气、水煤气或焦炉煤气的净  │     │  │化(如脱硫)厂房、压缩机室和鼓风机室    │     │  │10、乙炔站、氢气站、煤气站、氧气站       │     │  │11、硝化棉、赛璐珞厂房及其应用部位       │     │  │12、黄磷、赤磷制备厂房及其应用部位       │     │  │13、樟脑或松香提炼厂房,焦化厂精萘厂房     │     │  │14、煤粉厂房和面粉厂房的碾磨部位       │     │  │15、谷物筒仓工作塔、亚麻厂的除尘器和过滤器   │     │  │室                       │     │  │16、氯酸钾厂房及其应用部位。         │     │严│17,发烟硫酸或发烟硝酸浓缩部位         │     │重│18、高锰酸钾、重铬酸钠厂房           │     │危│19、过氧化钠、过氧化钾、次氯酸钙厂房    │     │险│20、各工厂的总控制室、分控制室         │     │级│21、可燃材料工棚              │     │  ├────────────────────── ┤     │  │库房和露天、半露天堆场             │     │  ├────────────────────── ┤     │  │1、化学危险物品库房              │     │  │2、装卸原油或化学危险物品的车站、码头      │     │  │3、甲、乙类液体贮罐、桶装堆场          │     │  │4、液化石油气贮罐区、桶装堆场          │     │  │5、散装棉花堆场。                │     │  │6、稻草、芦苇、麦秸等堆场            │     │  │7、赛璐珞及其制品,漆布、油布、油纸及其制品, │      │  │油绸及其制品库房               │     │  │8、60度以上的白酒库房              │     ├─┼──────────────────────┤     │中│厂房和露天、半露天生产装置区        │     │危├──────────────────────┤     │险│1、闪点≥60℃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工  │     │级│段及其抽送泵房                 │  │  │2、柴油、机器油或变压器油灌桶间        │     │  │3、润滑油再生部位或沥青加工厂房        │     │  │4、植物油加工精炼部位              │     │  │5、油浸变压器室和高、低压配电室        │     │  │6、工业用燃油、燃气锅炉房            │     │中│7、各种电缆廊道               │     │危│8、油淬火处理车间               │     │险│9、橡胶制品压延、成型和硫化厂房      │     │级│10、木工厂房和竹,藤加工厂房        │     │  │11、针织品厂房和纺织、印染、化纤生产的干燥   │     │  │部位                    │     │  │12、服装加工厂房和印染厂成品厂房      │     │  │13、麻纺厂粗加工厂房和毛涤厂选毛厂房    │     │  │14、谷物加工厂房              │     │  │15、卷烟厂的切丝、卷制、包装厂房      │     │  │16,印刷厂的印刷厂房            │     │  │17、电视机、收录机装配厂房           │     │  │18、显像管厂装配工段烧枪间           │     │  │19、磁带装配厂房              │     │  │20、泡沫塑料厂的发泡、成型、印片、压花部位   │     │  │21、饲料加工厂房              │     │  │22、汽车加油站                │    │  ├──────────────────────┤     │  │库房和露天、半露天堆场             │     │  ├──────────────────────┤     │  │1、闪点≥60℃的油品和其他丙类液体罐贮,桶装 │     │  │库房或堆场                   │     │  │2、化学、人造纤维及其级物和棉、毛、绘、麻及 │     │  │其织物的库房                │   │  │3、纸张、竹、木及其制品的库房或堆场     │     │  │4、火柴、香烟、糖、茶叶库房         │     │中│5、中药材库房                 │    │危│6、橡胶、塑料及其制品的库房        │     │险│7、粮食、食品库房及粮食堆场        │     │级│8、电视机、收录机等电子产品及其他家用电器产│     │  │品的库房                  │     │  │9、汽车、大型拖拉机停车库            │     │  │10、<60度的白酒库房            │     │  │11、低瘟冷库                │   ├─┼───────────────────── ┤     │轻│厂房和露天、半碍天生产装置区        │     │危├───────────────────── ┤     │险│1、金属冶炼、铸造、铆捍、热轧、锻造、热处理 │     │级│厂房                    │   │  │2、玻璃原料熔化厂房             │     │  │3、陶瓷制品的烘干、烧成厂房         │     │  │4、酚醛泡沫塑料的加工厂房          │     │  │5、印染厂的漂炼部位             │     │  │6、化纤厂后加工润湿部位           │     │  │7、造纸厂或化纤厂的浆粕蒸煮工段       │     │  │8、仪表、器械或车辆装配车间         │     │  │9、不燃液体的泵房和阀门室            │     │  │10、金属(镁合金除外)冷加工车间      │     │  │11、氟里昂厂房                │     │  ├───────────────────── ┤      │  │库房和露天、半露天堆场            │      │  ├───────────────────── ┤      │  │1、钢材库房及堆场               │      │  │2、水泥库房                │      │  │3,搪瓷、陶瓷制品库房             │      │  │4、难燃烧或非燃烧的建筑装饰材料库房    │      │  │5、原木堆场                │      └─┴─────────────────────┘      注:1.未列入本表内的工业建筑 灭火器配置场所,可按照本规范第2.0.1条确定 危险等级。      2.本表中的甲、乙、丙类液体的范围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附录三  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举例 ┌──┬───────────────────────┐      │危险│举例                       │     │等级│                         │     ├──┼───────────────────────┤     │ 严  │1、重要的资料室、档案室             │  │ 重  │2、设备贵重或可燃物多的实验室         │      │ 危  │3、广播电视演播室、道具间            │      │ 险  │4、电子计算机房及数据库              │     │ 级  │5、重要的电信机房                │      │  │6、高级旅馆公共活动用房及大厨房          │      │  │7、电影院、剧院、会堂,礼堂的舞台及后台部位    │      │  │8、医院的手术室、药房和病历室         │      │  │9、博物馆、图书馆的珍藏室、复印室       │     │  │10、电影、电视摄影棚              │  ├──┼───────────────────────┤     │ 中  │1、设有空调设备、电子计算机、复印机等的办公室 │     │ 危  │2、学校或科研单位的理化实验室         │     │ 险  │3、广播、电视的录音室、播音室         │     │ 级  │4、高级旅棺的其它部位             │       │  │5、电影院、剧院、会堂、礼堂、体育馆的放映室    │     │  │6、百货楼、营业厅、综合商场            │     │  │7,图书馆、书库                  │     │  │8、多功能厅、餐厅及厨房              │     │  │9、展览厅                  │     │  │10、医院的理疗室、透视室、心电图室      │     │  │11、重点文物保护场所              │       │  │12、邮政信函和包裹分检房、邮袋房        │     │  │13、高级住宅                  │       │  │14、燃油、燃气锅炉房              │     │  │15、民用的油浸变压器室和高、低压配电室    │     ├──┼────────────────────── ┤     │轻  │1、电影院、剧院、会堂、礼堂,体育馆的观众厅    │     │危  │2、医院门诊部、住院部             │     │险  │3、学校教学楼、幼儿院与托儿所的活动室     │     │级  │4、办公楼                   │     │  │5、车站、码头、机场的候牢、候船、候机厅     │     │  │6、普通旅馆                   │     │  │7、商店                     │     │  │8、十层及十层以上的普通住宅           │     └──┴───────────────────────┘        注:1.未列入本表的民用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可按照本规范第 2.0.2条确定危险等级。 附录四  不相容的灭火剂    ┌─────┬─────────┐       │类型   │不相容的灭火剂  │      ├─────┼────┬────┤      │干粉与干粉│磷酸铵盐│碳酸氢钠│     │     │    │碳酸氢钾│      ├─────┼────┼────┤     │干粉与泡沫│碳酸氢钾│蛋白泡沫│     │     │碳酸氢钠│    │     │     ├────┼────┤     │     │碳酸氢钾│化学泡沫│     │     │碳酸氢钠│    │     └─────┴────┴────┘    附录五  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 ┌──────────┬─────────┐    │灭火器类型     │使用温度范围(℃)│     ├──────────┼─────────┤     │清水灭火器     │+4 — +55    │     ├──────────┼─────────┤     │酸碱灭火器     │+4 — +55    │     ├──────────┼─────────┤     │化学泡沫灭火器   │+4 — +55    │     ├─────┬────┼─────────┤     │干粉灭火器│贮气瓶式│-10 — +55    │     │     ├────┼─────────┤     │     │贮压式 │-20 — +55    │     ├─────┴────┼─────────┤     │卤代烷灭火器    │-20 — +55    │     ├──────────┼─────────┤     │二氧化碳灭火器   │-10 — +55    │     └──────────┴─────────┘              附录六  用词说明 一、执行本规范条文时,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通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它有关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 “应符合……要求或规定”。
0
negative_file/北大纵横—塔西南—灭火器配备标准.doc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组成。 1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5页。 2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第2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第22-23页。 1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关系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是派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法的根本分歧? 1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重中之重点第40页。 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第40-41页。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页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意于同一性中。(4)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5)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第42-43页。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2)矛盾的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四)物质,运动,时空,规律以及他们的特征第23-32页。 (1)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特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3)时空:值得是时间和空间。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泛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规律:是揭示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的哲学范畴。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制约。 (五)意识含义,能动作用,对物质的反作用,独立性?第28-30页。 (1)意识含义:从起源来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来看,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2)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物质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的发展。 (4)意识的独立性: (六)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33页。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七)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第35-37页 (1)联系: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结构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通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多样性,包括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展作用的诸要素总和。 方法论: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和地点为转移。 (2)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的原因。①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②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地变化。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③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八)辩证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 “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第二章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比较?第64-65页 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在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看来,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后天接触实际中得来的。 唯心主义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人的实践经验的东西。 (二)辩论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第65-66页。 ①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 ②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应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反射活动,所以又称为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这种认识论的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因而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了,把活生生的认识运动凝固化了,把多方面的认识要素片面化了。 ③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前提,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作为整个认识论的基础,因而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关系,对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认识的目的和作用、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等一系列重要的认识论问题,作出了同旧唯物主义认识完全不同的科学解释。这种以实践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就是能动的反映论。它不仅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性,也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 (三)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62-64页。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主体是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的。 实践的客体是指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四)感性和理性认识的特点和辩证关系。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 感性认识是生动的、形象的,但是还不深刻。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 问题: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第二,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制作加工。这样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真理及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和辩证关系。第73-78页。 1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的客观性,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是一元的,而不是多元的。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一元论,就要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采取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探索和发现真理,尊重真理并按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但是真理的形式又是主观的,通过人的思维表现出来,如经验、表象、概念、判断、知识、理论等。 3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4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5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真理的相对性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由于任何真理都会受到人类实践水平和范围以及认识能力的限制,它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这是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二是真理反应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特定的真理不仅所反应的对象在范围是有限的,而且在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由于条件的限制,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的反应都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认识的深刻程度、精确程度都是有限的,或者是近似性的)。 6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其一,二者是相互依存。其二,二者相互包含,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过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由真理的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六)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检验真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检验真理的标准?第81-83页。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②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作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③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④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逻辑证明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第83-84页。 ①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离开了实践,就再也没有别的标准。 ②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条件性。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 ③因此,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要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防止和反对否认真理标准问题的唯心主义、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又要看到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和独断论错误。 第三章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第107-108页。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应。 ③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④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吃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⑤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二)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第110-119页。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三)两大矛盾及它们的关系。第110-119页。 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要求经济基础一定要符合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规律。 (四)社会发展的动力(根本、直接、主要动力)。第124-136页。 1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3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主要动力。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及意义。第140-142页。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看,人们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2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四章 【1】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 答:(1)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别是什么 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由于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维持人的生存的生活过程,是要消耗必要的生活资料才能实现的。所以,劳动力价值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它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生产其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为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而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于提供适合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还在于它包含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即劳动者必要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种类,受各国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和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但是,在一定国家和一定历史时期,必要的生活资料是一个可以确定的量,它是决定该国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标准。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这是它不同于一般商品使用价值的地方。一般商品在使用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其价值也消失或转移到其他商品中。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部分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因此,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19页)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考的最多)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关系 :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即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完全由他个人决定,劳动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即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为他人、为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所生产的商品通过交换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个别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统一。 社会分工以及由此决定的商品生产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各个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如果个别劳动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的性质也不被社会所承认,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也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使用价值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只能由商品是否交换出去来体现,而不能以任何其他的方式(如商品的广告、专家的鉴定等)来体现。 (这是定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定义分别是什么? 社会劳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与“私人劳动”是一对矛盾.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但社会分工又使商品生产者互相依赖,商品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是用来交换,并在商品出售后才表现为社会劳动.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什么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 两者之间是成反比关系: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考最多)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及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而价值规律表现形式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什么是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 不可变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 可变资本: 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异同是什么?   固定资本,指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耐用的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属于不变资本的一部分。它的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虽然受到磨损,但仍然长期保持固定的物质形态。它的价值不是一次全部转移,而是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磨损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经过商品销售,这部分转移过来的价值又变为货币形式收回,以备更新它本身的物质形态。   流动资本指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资料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一部分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对称。   流动资本包括国债、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流通的其他债券、自营股票、银行存款和现金(含交易清算资金);已被用于回购融资的国债和其他债券不得计入流动资本。   其划分依据是看资本占用的形式。是相对固定的还是流动的。 生产资本的各个部分按照它们的价值转移和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资本周转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从资本运动速度方面,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2?固定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建筑、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第五、六、七章(选择题) 【1】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有: 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私有者的至理信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因而利己主义也发展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马克思在揭示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根源时曾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你们的利己观念使你们把自己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从历史的、在生产过程中是暂时的关系变成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这种利己观念是你们和一切灭亡了的统治阶级所共有的。” 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成为主宰资产阶级的灵魂,拜金主义 在资 成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形成了“我赚我的钱,其他一切都与我无关”的心理和习惯。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的金钱至上的利己主义时指出,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确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所以,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已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 【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样性的.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践表明虽然已经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起点的生产力状况都比较落后,但是,各国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决定了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使他们进行活动的既定前提和基础.各个民族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按照自己的民族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他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自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植根于本国的土壤之中,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 时代和时间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时代是不断前进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总之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一个真理.实践证明,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 【4】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   共产主义应该成为和必须成为人类共同奋斗的理想社会,成为人类共同信仰和追求的目标以及为之实现的社会。共产主义是天堂,是人类理性中的理想王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选择。现代人类的责任和任务就是从现代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上修建一条通往理想王国的道路,让人类最终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说共产主义是漂在云端里的天堂,那么我们现代的社会就是实实在在的人间,我们只有通过无数代人的努力与实践,通过人类长久的共同奋斗,才能够修建一条通天大道。   如果有的人想在一夜之间就能够修建成一条通天大道,那是永远不可能的幻想。也就说现代社会发展的程度离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条件还很远,需要人类长期的自觉的有目的的进行奋斗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有了共产主义的长远的理想和信仰,人类才有共同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够在这个目标和方向的引领下团结起来,才能够具备共同责任与方向,才能够长期的坚持正确的道路,才能够共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理想很遥远,目标很明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具备明确方向和目标,就能够在这个目标和旗帜引领下团结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建设就是进行共产主义目标建设实际行动的开始,就是从中国实际的现实的土地上修建通天大道的开始,没有这个开始,就没有未来的幸福社会的实现。如果脱离中国实际发展程度,脱离社会发展阶段性所提供条件,盲目的脱离事物发展的规律所必须经历的发展过程的各个发展阶段,那么其结果就是必然性的失败。脱离中国实际,丢失共产主义方向,都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失败,都会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0
negative_file/马哲知识重点总结(完整版).docx
你努力的样子真好看 ——在高考冲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全体即将迎战高考的勇士们: 大家下午好! 春风习习,桑干波涌。这是万物勃发的好时节,更是高三学子拼搏奋进的好日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终生之志在于学。在此,我代表高中部向奋战在高考一线的老师们表 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顽强拼搏、刻苦努力、奋发向上的高三年级的同学们表 示亲切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三年弹指一挥间,距离****年高考仅有**天。我觉得,**是别有一番耐人寻味的深 意的。从历史角度看,“七七”这两个数字是一个事变的代号,如今对你们而言,它意味 着,只要你努力,高考的“事”就一定有“变”化!****年*月*日,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 战,全体中华儿女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伟大的胜利。距离高考的“**”天, 北晨学校向****年高考发起了全面冲刺的总动员,相信我们也一定会笔扫千军整理赢得 最后的胜利! 同学们,回首过往,我们共同经历了新冠肺炎带来的种种考验。体会一年多的悲喜 无常,你是否会感慨岁月的极不平凡?你是否已体会到生命中会遇到各种挑战? 孩子们,追梦路上,我被你们的逆风坚持而深深打动! 我喜欢,看你们每天早上奔跑着去教室的样子;我喜欢,看你们用心倾听我讲自己 成长经历的样子;我喜欢,看你们上课与老师思想共鸣而欣喜的样子;我喜欢,看你们 为了一道题的最优解法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我喜欢,看你们自信地走上讲台分享自己 解题思路的样子;我喜欢,看你们晚练时专注做题的样子;我喜欢,看你们考场上沉着 冷静、从容应答的样子;我喜欢,看你们迎着**、吼着班训努力奔跑的样子;我喜欢, 看你们课间虚心请教老师问题的样子;我喜欢,看你们为了校园干净整洁而奋力清扫的 样子;我喜欢,听你们早晨朗朗的读书声;我喜欢,听你们面带笑容的问候“老师好”; 我喜欢,听你们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发自内心的铮铮誓言!你们迎风而跑,你们向阳而生 ,你们努力的样子真好看! 孩子们,面对高考,我想问大家三个问题:世界上唯一不能复制的是什么?世界上 唯一不能重演的是什么?世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是什么?答案分别是:时间、人生和 年龄!同学们,明天的路该怎么走?未来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些全凭自己的努力和 选择!人生笔扫千军整理很贵,请别浪费!高考前的**天,你们有太多的挑战,不要忘 记,成长的路上还有学校领导的关怀,有老师的真情陪伴!无论多难,希望你都会对自 己自信地说一句:奥利给,盘他!高考面前,你最精彩! 勇士们!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年高考出征的号角业已吹响,出 征的战马开始纵横驰骋!愿你们全力冲刺,奋斗不息,用优异的成绩写好人生第一份答 卷!祝你们展雄风,亮长剑,马到成功,勇夺桂冠! ****,高考必胜!高考必胜!!高考必胜!!! 等待你们凯旋的好消息! 谢谢!
0
negative_file/20210403你努力的样子真好看在高考冲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唯一微信 laoz700】.doc
课题:对遇局面 目的:熟记条文,掌握条文的解释,理解对 遇局面的必要条件及避让关系,能在 实际中正确的运用及善于解答有关 考题。 重点:掌握条文的解释,理解对遇局面的必 要条件及避让关系。 难点:在实际中正确的运用及善于解答有关 考题。 方法:讲授法 主讲:zhangweixin 教材:船舶值班与避碰(大连海大)、参考 教材:船舶避碰应试必读(大连海 大)。 步骤:一、介绍条文 二、条文解释 三、例题分析 四、布置作业 一、介绍条文 二、条文解释 1、适用范围 1)、本条适用于两艘机动船在相反或接近 相反的航向上相互驶近致有构成碰撞危险。 2)、本条适用时第二节除11条外均不同时 适用。 2、对遇局面的确认 1)、对遇局面的定义及构成条件 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可知,对遇局面 是指“当两艘机动船在相反或接近相反的航 向上相互驶近致有构成碰撞危险时”。这一 规定可理解为对遇局面的定义。显然对遇局 面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A、互见中两艘机动船; 这条的机动船不包括:操限船、失控船、 从捕船。但包括:限吃船、拖带船、顶推船、 水上飞机、机帆并用船等。 B、在相反或接近相反的航向上相遇; A)、在相反的航向上相遇 在相反的航向上相遇应为:在夜间,能 看到他船在正前方且前后桅灯成一直线,和 2盏舷灯;日间看到他船上述相应形态时。 本条所指的航向是船首向并非航迹向。L< 50m的船较难以桅灯进行判断。 B)、在接近相反的航向上相遇 在接近相反的航向上相遇应解释为:能 看见他船在正前方或接近正前方,夜间能看 见他船的前后桅灯接近成一直线,和2盏舷 灯;日间看到上述的相应形态。 关于“接近正前方”所指范围,考虑到 操舵不稳等因素的影响,通常认为“接近正 前方”的范围应是本船首左右各3°—5°以 内。两船航向的交角应为6°—10°。 C、致有构成碰撞危险 此点是构成对遇局面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判断碰撞危险时,一般认为两船的会遇距 离小于0.5n mile时,即为存在“碰撞危险”。 2)、如有任何怀疑时 在实际判断时仍会出现难以确认所处 局面是否属于对遇局面的情况,例如: A、在夜间,在本船首一侧3°—5°内, 见来船不在一直线的桅灯,但难以判断其是 否属于“接近一直线”,且尚未进入来船舷 灯的能见距离以内时。 B、在夜间,在本船正前方或接近正前方见 来船的1盏桅灯或不在一直线的前后桅灯时 而可见其2盏舷灯,时而只可见其1盏舷灯 时。 C、在白天,不能断定来船是否为机动船时。 D、在白天,不能断定两船所处局面是属于 小角度交叉,还是属于对遇时,或不能断定 是否在安全距离上驶过时。 鉴于以上情况,“当一船对是否存在对 遇局面有怀疑时,该船应假定确实存在对遇 局面,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3)、对遇条款的适用距离 在本条中提出了用观察来船桅灯和舷 灯判断局面的方法,实际上也是间接指出了 对遇条款的适用距离。即以两船的桅灯与舷 灯的法定最小照距作为这一距离。法院通常 是以桅灯的法定最小照距作为对遇局面条 款开始适用的依据。 3、对遇局面的避让 1)、对遇局面的特点 对遇局面在船舶会遇的各种局面中相 对速度最大,接近最快,可供判断及采取行 动的时间也最短,可能发生碰撞的危险度最 大。 2)、避让责任 对遇局面成为诸局面中碰撞危险最大 的局面,故《规则》规定两船都负有同等的 避让责任和义务,不存在直航船与让路船。 3)、避让的行动及要求 A、各自向右转向 本条1款规定两船各自向右转向,从而 各从他船左舷驶过,在采取行动时,应鸣放 操纵信号“一短声”和(或)操纵灯号“一 闪”,以使他船及时了解本船的动向。 B、尽早地采取大幅度的行动 《规则》第8条规定的“早、大、宽、 清”的避让原则同样适用于对遇局面。鉴于 对遇局面的特点,在避让时更应注意在距离 和时间上留有充分的余地,每一艘船所采取 的避让行动都能保证在安全距离上驶过。 C、如有任何怀疑时 当一船对是否存在对遇局面有任何怀 疑时,两船应“各自向右转向”,切忌向左 转向。 D、关于限于吃水的船舶 当一艘限于吃水的船舶与另一艘机动 船构成对遇局面时,应尽可能靠近航道的右 侧行驶,应将机器作好随时操纵的准备,一 旦需要,应能及时地将船停住。 E、环境和情况阻碍右转时 A)、应在对遇局面适用距离以外,及早、 果断地采取大幅度左转的措施; B)、若因故不能左转,或已进入对遇局面 的适用距离时,则应采取减速、停车,必要 时把船停住的避让措施,决不能消极地把避 免碰撞寄托于他船的避让行动上; F、不可将非对遇局面作为对遇局面 如前所述,“对遇局面”的构成必须具 备三个条件,否则就不能成立。如两船均是 机动船且航向相反或接近相反,但可是“右 对右”或“左对左”平行驶过,此时由于没 有构成碰撞危险,因此“对遇局面”不能成 立对此情况,为安全起见,两船均可在“对 遇条款”生效距离之外采取转向措施来增大 平行驶过的横距,或利用VHF无线电话联 系来协调两船的行动,并小心谨慎地驾驶。 当听到他船发出“二短声”,并看到他船已 向左转向时,应减速、停车或倒车把船停住, 并在倒车时发出“三短声”,或在环境允许 的条件下,向左转向,并发出“二短声”, 同时密切地观察他船的动向。 G、同类船舶相遇时 这里主要是指非《规则》所规定的机动 船(从捕、操限、失控等),如果环境和情 况许可时,本条所规定的“右转”的原则仍 然适用,不能执行“右转原则”时,尽可能 早地协调两船的行动。 三、例题分析 船舶避碰应试必读:P146习题 35—58 题。 四、布置作业 新题库中相对应的有关考题。
0
negative_file/【公众号:zsxx_xxyg】避碰第14条.doc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一座集商业、办众公寓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总建 筑面积九千余平方米。结构型式为框支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地下室为消防水池、水泵室 、配电室及发电机室,一层至三层主要有商业及办公用房,四层起为公寓。本工程有地 下室部分基础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基,筏板基础,承台设计底标高- 4.5米,基础底板厚度为500,采用C40防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整个基础底板的混凝 土量约为1000立方米。计划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灌时间为一个日历天数。 二、施工准备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 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 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1、材料选择 (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 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 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 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525#,通过掺加合适的 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 25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 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 升。 (3)细骨料:采用中砂,山砂 (45%)+人工砂 (55%),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 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 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 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 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 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 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 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5)外加剂:设计无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混 凝土确定采用“山峰牌”(减水剂),每立方米混凝土2kg,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 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采用由本公司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 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 行设计。 (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 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3、现场准备工作 (1)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应分段尽快施工完毕,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基础底板上的地坑、积水坑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部位采用木模板支 模。 (3)将基础底板上表面标高抄测在柱、墙钢筋上,并作明显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时 找平用。 (4)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保温随需的塑料薄膜、草席等应提前准备好。 (5)项目经理部应与建设单位联系好施工用电,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用。 (6)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 ,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应力计算 (计附后) 根据业主及设计要求,对基础底板混凝土进行温度检测;基础底板混凝土中部中心 点的温升高峰值,该温升值一般略小于绝热温升值。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产生, 以后趋于稳定不在升温,并且开始逐步降温。规范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应根据 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 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度;本工程设计无具体要求 ,即按规范执行。表面温度的控制可采取调整保温层的厚度。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 由于基础底板尺寸不大,底板厚度均为500mm,因此基础底板为一个自然施工段。混 凝土的浇筑顺序由A至E轴方向从1到27轴向后浇灌。基础底板外侧四周砌筑240厚砖墙, 然后水泥砂浆找平层,采用逆作涂膜防水,在851涂膜防水层上抹1:3水泥砂浆3d后作外 侧模板。基础底板上的预留基坑、积水坑部位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的部位采 用木模板支模。 2、钢筋 钢筋加工在现场钢筋场进行,暗梁主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底板钢筋采用冷搭接。 基础底板钢筋施工完毕进行柱、墙插筋施工,柱、墙插筋应保证位置准确。基础底板钢 筋及柱、墙插筋施工完毕,组织一次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送 筑。 (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 。钢筋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先 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 浇筑,循序推进。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 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同时可 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间题,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h仍不能 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即在己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12短插筋,长度1米,间距 50mm,呈梅花形布置。同时将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加草席覆盖保温。以保证混凝土表 面不受冻。 (3)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3~4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 比较大,在1.5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 振捣密实,另外1~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 (4)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 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 次抹面压实措施。 (5)现场按每浇筑100方(或一个台班)制作3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 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l组作仍14d强度备用。 (6)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考虑本工程不太大 ,按规定取2组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 5、混凝土测温 (1)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测温管的长度分部为两种规 格,测温点约布置见附图2。测温线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 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每组测温线有2根(即不同长度的测温线)在线的上断用胶带 做上标记,便于区分深度。测温线用塑料带罩好,绑扎牢固,不准将测温端头受潮。测 温线位置用保护木框作为标志,便于保温后查找。 (2)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 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 班时要进行交底。 (3)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测一次,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 强度,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 (4)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部门温度之差达到25度或温度异常,应及时 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5)测温采用液晶数字显示电子测温仪,以保证测温及读数准确。 6、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二层草席 ,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 (2)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 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 (3)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或受冻。 (4)停止测温的部位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 逐层掀掉,使混凝土散热。 五、主要管理措施 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要注意各项原材料的 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与理论计算基本相近。 2、在混凝土搅拌站设专人掺入外加剂,掺量要准确。 3、施工现场对商品混凝土要逐车进行检查,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混凝 土量是否相符。混凝土温度应控制在l~l寸之间,同时严禁混凝土搅拌车在施工现场临时 加水。 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h,同时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温度 在未被新浇筑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 度。 5、试验部门设专人负责测温及保养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 汇报。 6、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7、加强混凝土试块制作及养护的管理,试块拆模后及时编号并送入标养室进行养护 。
0
negative_file/┤≤╠σ╗²╗∞─²═┴╩⌐╣ñ╖╜░╕.doc
1. 目的 本程序叙述了新疆航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的制定、修改及审批管理过程,为新疆航 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的制定、修改及审批管理提供依据和程序准则。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新疆航机务工程部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的制定、修改及审批管理工作 。 3. 职责 机务工程部质控室负责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的制定、修改工作。 4. 管理程序 4.1.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的制定 1. 可靠性方案是指在机群实际使用条件下,基于可靠性性能指标的一种事件报告系统 ,它提供了衡量飞机各系统和附件的可靠性性能并与可接受的预定性能水平相比 较的方法。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的内容应与所依据文件和航空营运人组织机构的 最新状况相符,应与航空器的当前状况相一致。 2. 机务工程部质控室可靠性管理工程师负责,根据中国民航AC-145- 01R1《可靠性管理》和局方的其它有关规定,结合新疆航营运的具体条件制定飞机 维修可靠性方案。 3. 方案内容包括:数据收集和处理、性能指标、数据分析、纠正措施、数据报告、维 修方案的修改等。 4. 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经飞机可靠性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报局方审批后生效。 4.2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的修改及审批 1. 质控室可靠性管理工程师根据运行情况提出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修改申请。 2. 质控室可靠性管理工程师将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的修改申请报飞机可靠性管理委员 会审批。 3. 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中涉及以下内容的修改还须报局方批准: 1).涉及可靠性性能指标相关程序的更改; 2).涉及可靠性性能指标及其制订方法的更改; 3).与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有关的程序和组织的更改。 4.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中涉及以下内容的修改须报局方备案: 1).数据收集系统的修改; 2).数据分析方法的修改。 5.飞机维修可靠性方案的修改申请得到批准后,质控室文秘负责插改或分发修改版 。 5. 相关文件 《文件管理工作规范》 《可靠性管理委员会会议工作规范》 6.质量记录
0
negative_file/06-01可靠性方案.doc
哲学原理大全 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重点掌握】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重点掌握】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七、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第二部分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六、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3条原理)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 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 Ⅲ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条原理)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七、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Ⅳ创新(2条原理) 一、辩证的否定原理【重点掌握】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第三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 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3、价值观1、人生观4)(共8条原理)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 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五、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 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 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 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 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 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 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 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 ,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 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 ,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 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 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 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 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 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 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 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 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 消灭。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 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 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 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反对〗: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 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被改造 ,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 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 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 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 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 主义错误。 七、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 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 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 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 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 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 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 主义和诡辩论。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 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 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 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 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 第二部分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 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 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 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 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 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3、〖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 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 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 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 事物。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 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 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 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 性。 四、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 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 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2、〖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3、〖反对〗: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 的。 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整 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 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 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 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相 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 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 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对只重视 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反对。 六、系统和要素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 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 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 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 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3、〖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整体和 部分与系统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样的。 Ⅱ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4条原理)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 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 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即要把事物 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 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 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二、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原因)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原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 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 起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 ,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3、〖反对〗:反对忽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否认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 作用。 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 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 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 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 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四、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发展的状态)【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 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 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1)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 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 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 飞跃和发展。(简而言之,即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3、〖反对〗: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 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 Ⅲ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条原理) 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 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 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 两种基本属性。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 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 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 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 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 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 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 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3、〖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 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 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 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 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 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 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反对〗: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 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 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 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 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 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 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 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补充:这一原理是 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 ”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 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3、〖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 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 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 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 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 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3、〖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 ,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 要方面,即支流。 3、〖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的反对 七、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 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 方法。 3、〖反对〗: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Ⅳ创新(2条原理) 一、辩证的否定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 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 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 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2、〖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 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 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3、〖反对〗:反对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 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 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 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 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 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反对〗: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思想僵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观念和 行为。 第三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 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 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 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 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 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 ;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 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 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 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 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 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 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 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 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四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3、价值观1、人生观4)(共8条原理) 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以往在社会历史 领域中唯心主义一统天下。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 一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除剩余价值理论之外的又一大发现,是哲学 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 历史观(3条原理)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 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社会生活 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方法论〗: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 3、〖反对〗: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 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 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 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2、〖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 盾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 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 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 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树 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或: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 利益,为人民群众服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时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反对〗: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 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 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价值观、人生观(5条原理) 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 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3、〖反对〗:反对忽视价值观修养的错误思想。 二、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 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 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 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 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个 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 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 自身的价值, 3、〖反对〗:反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三、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1、〖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 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2、〖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 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3、〖反对〗:在日常生活中,反对超脱社会,企图孤立于社会的个人英雄主义;又要 反对片面强调社会条件、社会环境而无所作为的观念和做法。 四、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1、〖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 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 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五、理想和现实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①理想来源于现实。②理想高于现实。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2、〖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 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0
negative_file/哲学原理大全.doc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一座集商业、办众公寓为一体的现代化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总建 筑面积九千余平方米。结构型式为框支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地下室为消防水池、水泵室 、配电室及发电机室,一层至三层主要有商业及办公用房,四层起为公寓。本工程有地 下室部分基础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基,筏板基础,承台设计底标高- 4.5米,基础底板厚度为500,采用C40防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整个基础底板的混凝 土量约为1000立方米。计划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灌时间为一个日历天数。 二、施工准备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 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 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1、材料选择 (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应用到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 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便混凝土内 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 度裂缝,因此确定采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标号为525#,通过掺加合适的 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5- 25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 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 升。 (3)细骨料:采用中砂,山砂 (45%)+人工砂 (55%),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 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 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 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 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 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 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 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5)外加剂:设计无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比较及过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经验,混 凝土确定采用“山峰牌”(减水剂),每立方米混凝土2kg,减水剂可降低水化热峰值,对混 凝土收缩有补偿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采用由本公司搅拌站供应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现 场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 (2)混凝土配合比应提高试配确定。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 行设计。 (3)粉煤灰采用外掺法时仅在砂料中扣除同体积的砂量。另外应考虑到水泥的供应 情况,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3、现场准备工作 (1)基础底板钢筋及柱、墙插筋应分段尽快施工完毕,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基础底板上的地坑、积水坑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部位采用木模板支 模。 (3)将基础底板上表面标高抄测在柱、墙钢筋上,并作明显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时 找平用。 (4)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保温随需的塑料薄膜、草席等应提前准备好。 (5)项目经理部应与建设单位联系好施工用电,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用。 (6)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 ,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应力计算 (计附后) 根据业主及设计要求,对基础底板混凝土进行温度检测;基础底板混凝土中部中心 点的温升高峰值,该温升值一般略小于绝热温升值。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产生, 以后趋于稳定不在升温,并且开始逐步降温。规范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应根据 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 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度;本工程设计无具体要求 ,即按规范执行。表面温度的控制可采取调整保温层的厚度。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 由于基础底板尺寸不大,底板厚度均为500mm,因此基础底板为一个自然施工段。混 凝土的浇筑顺序由A至E轴方向从1到27轴向后浇灌。基础底板外侧四周砌筑240厚砖墙, 然后水泥砂浆找平层,采用逆作涂膜防水,在851涂膜防水层上抹1:3水泥砂浆3d后作外 侧模板。基础底板上的预留基坑、积水坑部位采用组合钢模板支模,不合模数的部位采 用木模板支模。 2、钢筋 钢筋加工在现场钢筋场进行,暗梁主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底板钢筋采用冷搭接。 基础底板钢筋施工完毕进行柱、墙插筋施工,柱、墙插筋应保证位置准确。基础底板钢 筋及柱、墙插筋施工完毕,组织一次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采用2台混凝土输送泵送 筑。 (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 。钢筋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先 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 浇筑,循序推进。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 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同时可 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间题,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6h,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h仍不能 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即在己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12短插筋,长度1米,间距 50mm,呈梅花形布置。同时将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加草席覆盖保温。以保证混凝土表 面不受冻。 (3)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3~4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 比较大,在1.5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远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 振捣密实,另外1~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 (4)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较大,会在表面钢筋下部产生水分,或在表层钢筋上部的 混凝土产生细小裂缝。为了防止出现这种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 次抹面压实措施。 (5)现场按每浇筑100方(或一个台班)制作3组试块,1组压7d强度,1组压28d强 度归技术档案资料用;l组作仍14d强度备用。 (6)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按规范规定每单位工程不得少于2组。考虑本工程不太大 ,按规定取2组防水混凝土抗渗试块。 5、混凝土测温 (1)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测温管的长度分部为两种规 格,测温点约布置见附图2。测温线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 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每组测温线有2根(即不同长度的测温线)在线的上断用胶带 做上标记,便于区分深度。测温线用塑料带罩好,绑扎牢固,不准将测温端头受潮。测 温线位置用保护木框作为标志,便于保温后查找。 (2)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 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 班时要进行交底。 (3)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测一次,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 强度,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 (4)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部门温度之差达到25度或温度异常,应及时 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5)测温采用液晶数字显示电子测温仪,以保证测温及读数准确。 6、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二层草席 ,然后在上面覆一层塑料薄膜。 (2)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 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草席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 (3)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或受冻。 (4)停止测温的部位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 逐层掀掉,使混凝土散热。 五、主要管理措施 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要注意各项原材料的 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与理论计算基本相近。 2、在混凝土搅拌站设专人掺入外加剂,掺量要准确。 3、施工现场对商品混凝土要逐车进行检查,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混凝 土量是否相符。混凝土温度应控制在l~l寸之间,同时严禁混凝土搅拌车在施工现场临时 加水。 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5h,同时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温度 在未被新浇筑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得低于 度。 5、试验部门设专人负责测温及保养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 汇报。 6、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基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7、加强混凝土试块制作及养护的管理,试块拆模后及时编号并送入标养室进行养护 。
0
negative_file/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
历年全国数学建模试题及解法归纳 赛题                         解法  93A非线性交调的频率设计      拟合、规划  93B足球队排名                图论、层次分析、整数规划  94A逢山开路                  图论、插值、动态规划  94B锁具装箱问题              图论、组合数学  95A飞行管理问题              非线性规划、线性规划  95B天车与冶炼炉的作业调度    动态规划、排队论、图论  96A最优捕鱼策略              微分方程、优化  96B节水洗衣机                非线性规划  97A零件的参数设计            非线性规划  97B截断切割的最优排列        随机模拟、图论  98A一类投资组合问题         多目标优化、非线性规划  98B灾情巡视的最佳路线       图论、组合优化  99A自动化车床管理           随机优化、计算机模拟  99B钻井布局                 0-1规划、图论  00A DNA序列分类             模式识别、Fisher判别、人工 神经网络  00B钢管订购和运输           组合优化、运输问题  01A血管三维重建            曲线拟合、曲面重建  赛题  解法  01B 公交车调度问题          多目标规划  02A车灯线光源的优化         非线性规划  02B彩票问题                 单目标决策  03A SARS的传播              微分方程、差分方程  03B 露天矿生产的车辆安排    整数规划、运输问题 04A奥运会临时超市网点设计   统计分析、数据处理、优化  04B电力市场的输电阻塞管理   数据拟合、优化  05A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预测评价、数据处理  05B DVD在线租赁            随机规划、整数规划  06A出版社书号问题 整数规划、数据处理、优化  06B Hiv病毒问题 线性规划、回归分析 07A 人口问题 微分方程、数据处理、优化 07B 公交车问题 多目标规划、动态规划、图 论、0-1规划 08A 照相机问题 非线性方程组、优化 08B 大学学费问题 数据收集和处理、统计分 析、回归分析 赛题发展的特点:  1. 对选手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赛题的解决依赖计算机,题目的数据较多,手 工计算不能完成,如03B,某些问题需要使用计算机软件,01A。问题的数据读取需要计 算机技术,如00A(大数据),01A(图象数据,图象处理的方法获得),04A(数据库数 据,数据库方法,统计软件包)。计算机模拟和以算法形式给出最终结果。 2. 赛题的开放性增大 解法的多样性,一道赛题可用多种解法。开放性还表现在对模型假设 和对数据处理上。  3. 试题向大规模数据处理方向发展  4. 求解算法和各类现代算法的融合  2006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评阅要点    本题考察的重点是:从决策问题的海量的、不完全的、甚至错漏(带有噪音、错误、 异型)的数据中分析出决策的逻辑结构和提取有用的数据(附录中许多数据是没有用的 !)以及依赖数据信息,进而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本题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是规划问题,其中也包括一些预测模型。因此,理解并且实 现优化问题的基础结构是取得基本分值的必要条件。 1、目标函数的构成成分 主要包括销售额表达式(注意如果作者利用了附录数据说明中的假设,则赢利与销 售额等价),可以以课程为单位,也可以以学科为单位;包括由市场信息产生的对于不 同课程的调控因子(竞争力系数);由于数据说明中的提示,也应该包括每个课程的申 报需求量的“计划准确性因子”(学生用词会不同)。当然,前两点更重要些。 2、约束条件构成 对于出版社来说,所谓产能主要是人力资源,即策划、编辑和版面设计人员的分布 形成主要约束;此外,书号总量(500)也应该作为约束条件;同时,在数据说明中指出 的“满足申请书号量的一半”也应该以约束方式表达。 3、规划变量 可以以每个课程的书号数量,也可以以学科的书号数作为变量,但是得到的结果会 有所不同。 实现以上三点,对于问题的理解是比较全面的,应该得到基本分值。进一步提高的 分值来源于实现上述三点的具体模型的考虑和建模水平。 1)如果注意到数据说明中提示的,同一课程的教材在价格和销售量的同一性,销售 额表达式是比较容易表示的:构造每个课程的、用书号数表达的销售额,然后将所有书 号的销售额的表达式累加,形成总社的销售额的基本表达式,这是目标函数的主体部分 。 2)市场信息产生的对于不同课程的调控因子(也称竞争力系数)的表示,是一个信 息不足情况下的决策模型。主要是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的恰当表示和计算(由附件2), 以及两个指标的联合形成竞争力系数问题,这里既可以使用拟合模型,也可以使用各种 多因素分析模型等等,方法不同。对这个问题解决的优劣,可以导致明显的评分差别。  其中应该特别注意需求信息是否重复使用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在构造销售额表达 式时已经使用了课程的销售数据,则不同课程的支持强度的不同,主要由市场竞争力参 数表达。  3)在优化问题中,应该恰当地表示“计划准确性因子”,数据给出的计划销量和实际 销量之比应该是比较合适的表示。 4)加上前述约束条件构成适当的规划问题。  比较好的实现以上四点,应该得到80%的分值。  最后剩余分值是:计算出结果,创造性,论文表述和格式。 [注1] 以下给出建模所需信息和附录数据表的关系: 在问卷调查表的调查目的中提示了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是竞争力的主要组成,也提 示了数据依据(附录1);课程级销售额以及销售额与利润的等价性关系(附录3),满 意度和市场占有份额由问卷调查数据表检索计算产生(附录2),各个课程的需求的书号 数(附录4)和“计划准确性因子”(附录3),人力资源(附录5)。其中附录1只是让学 生了解市场调查的方法。 [注2] 学生会提出附录5和4之间在书号数与人力资源上的差别,事实上人力资源和分配到的书 号数没有直接的单一因果联系(如临时雇用人员、临时增加书号等)。附录4 的书号总和的计算错误是实际数据的错误,但是与解题无关(学生采用哪组数据应该都 是可以的)。   附件:对问题更详细的分析过程(供参考) 本题背景是:某出版社总社汇总各个分社提交的出版需求计划,然后根据市场信息 、在总社产能允许的条件下,将给定数量的书号进行分配,以期在此分配方案下,出版 的图书产生最好的经济效益。由于企业的生产是市场导向的,因此市场信息是对分社计 划进行调整的主要依据,同时要考虑产能的限制。这是一个资源配置的决策问题,因此 需要分析决策的信息依据以及决策的逻辑过程。 1、 决策的总体结构 市场信息      决策部门      分社计划信息  决策结果   各个分社提出的出版需求计划是决策的基础,而市场信息是调整分社计划达到效益 最大化的主要调节依据。在以上总体结构下,需要将各个分社的计划信息和市场信息的 信息产生结构分析清楚。 2、 分社计划信息 在附录4中给出了各个分社06年申请的书号计划数,即分社所属课程的计划数的列表 。该出版社中,分社是按学科划分的,学科之下又有若干课程,问题的决策对象可以分 两级:课程级以及学科级。也就是说,可以以课程作为基本分配对象,学科数据可以通 过汇总得到;也可以先将数据汇总到学科,然后以学科作为配置单位。两种方法计算结 果会有所不同。 3、 市场信息 相关的市场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需求信息和竞争力信息,包括它们的变化趋势 。 3.1 需求信息。 课程级的销售额是决策的目标函数的基础组分(附录4中提示了销售额与盈利的等价性) 。在根据课程级的需求计划计算销售额时,需要用过去五年该课程的实际销售量去预测 当年的销售量。这样就已经考虑了市场的需求信息,因此在总社的进一步分析中不必要 重复使用这类市场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分社有夸大需求的倾向(附录4提示),将课程 级的计划销售量与实际销售量之比作为“计划准确性系数”,在课程级的销售额中作为权 重是恰当的考虑。 3.2 竞争力信息。企业在战略决策中的主要原则是:重点支持竞争力强、竞争力发展趋势强 的产品(题目中已经提示)。虽然企业也要关注现实竞争力不强、但有潜力的产品,但 这不是主要的决策原则,这是一个恰当的简化。竞争力因素很多,但是对于本题,由于 只给出了两方面的数据(A. 对教材的课程级的满意度,B. 该出版社的课程级的市场占有率),因此也只有用这两个数据产生对于各个课程的不同 的竞争力系数,这是总社的主要调控手段,应体现在规划问题的目标函数中。 4、建模过程 如何从给定数据中提取需要的每项市场信息,是本题建模的关键之一。 4.1 市场需求信息。这里主要是课程级的需求量预测。从历年的销售数据,即已经出版过的 同课程的历年销售数据,可得到目标函数的主要表达式: [(课程级销量*平均书价)/当年的该课程的获得书号数]=该课程的书号的平均销售 额 4.2 产品满意度。在问卷调查中的本出版社的满意度(课程级)的均值除以所有出版社的满 意值的均值,可以作为该课程的满意度,这里“度”是率的含意。 4.3 市场份额占有率。 在问卷调查的统计中已经给出了关于课程与出版社市场份额分布表,而通过五年的市场 份额分布表可以回归出预测的市场份额占有率。 4.4 竞争力系数。以上两点可以产生单一的竞争力系数(通过模型方法)加入到目标函数中 ,例如,可以从五年的历史数据拟合得到加权系数,再进行加权求和等,方法各异。 由以上4点以及考虑到3.1中的“计划准确性系数”,可以构成规划的目标函数。 4.5 约束条件:该社的产能即人力资源的约束,书号总量的限制以及至少满足申请数一半的 要求(附录4),即可得到规划问题的完整表示。 5、决策的逻辑结构 2006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评阅要点 问题(1) 利用附件1的数据预测继续治疗的效果,或者确定最佳治疗终止时间。 1.分析数据 随机取若干个病人,画出他们CD4和HIV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形(折线),可以看出CD4大 致有先增后减的趋势,HIV有先减后增的趋势,启示应建立时间的二次函数模型(若先用 一次函数模型,应与二次函数模型做统计分析比较)。附件1中个别病人缺CD4或HIV数据 (数据表中为空),计算时应注意。 2.建立模型 可能有以下形式的回归模型: 1) 总体回归模型 用全部数据拟合一个模型,如yij=b0+b1tij+b2tij2,tij为第i病人第j次测量时间,yi j为第i病人第j次测量值(CD4,HIV)或测量值与初始值之比。一次与二次函数模型比较 ,二次较优。用数据估计b0,b1,b2, 对CD4,b2<0, b1>0, t=-b1/2b2 达到最大;对HIV,b2>0,b1<0, t=-b1/2b2 达到最小。一般在25~30(周)CD4达到最大、HIV达到最小。可以合理地确定最佳治疗终 止时间。 2) 个人回归模型 用每个病人的数据拟合一个模型,如上式(bk改为bik, k=0,1,2), 计算bik的均值和均方差,用均值同1)可得CD4的最大点和HIV的最小点,一般为20~30( 周)。可对CD4统计b2i<0, b1i>0(存在正最大点)及b2i>0(不存在最大点)的频率,对HIV统计b2i>0, b1i<0(存在正最小点)及b2i<0(不存在最小点)的频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终止 治疗与继续治疗的概率(一般为0.6~0.8与0.3~0.2);也可用bik的均值和均方差在一定 分布的假定下直接计算这些概率。 注1 建立几种模型相互比较、验证者较优。 注2 不能只有模型,不做统计分析;对模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考虑与数据拟合程 度、注意去除异常数据者较优 注3  注意到有一些数据是当出现CD4下降、HIV上升就及时结束的,并做出适当考虑 者较优。 注4  注意到题目中“艾滋病治疗的目的,是尽量减少人体内HIV的数量,同时产生更多的CD4, 至少要有效地降低CD4减少的速度”,并对结果做出适当考虑者较优 问题(2) 利用附件2的数据,评价4种疗法的优劣,并对较好疗法预测继续治疗的效果,或者 确定最佳治疗终止时间。 回归模型方法 1.分析数据 对于每种疗法随机取若干个病人,画出他们CD4随时间变化的图形(折线),可以看 出疗法1~3的CD4基本上水平,略有下降,而疗法4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启示应建立时 间的一次与二次函数模型,经统计分析比较,确定哪种较优。 2.建立模型 1)回归模型 可以引入4(或3)个0- 1变量表示4种疗法建立统一模型,或者对每种疗法各建立一个模型(一般来说前者较优 );仍可利用问题(1)中的各种模型。以总体回归模型为例,分别用一次与二次时间函 数模型进行比较,可知疗法1~3用一次模型较优,且一次项系数为负,即CD4在减少,从 数值看疗法3优于疗法2和1;疗法4用二次模型较优,即CD4先增后减,在t=20左右达到最 大。可以通过4条回归曲线进行比较,显示疗法4在30周之前明显优于其它。 年龄的处理:简单地增加年龄变量;按年龄分组,考虑不同年龄的影响。 2)用假设检验做疗法有无显著性差异的两两比较 用1个0- 1变量构造两种疗法的统一模型,可以用t检验作回归系数是否为零的假设检验(与回归 系数置信区间是否含零点等价)。结果是疗法1与2无显著性差异,而疗法1与3,2与3, 3与4均有显著性差异。 注 注意问题(1)的几个注。 线性规划模型方法 1. 数据分析 考虑到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年龄有关,将患者按年龄分组,如14~25岁,25~35岁,35~45岁 及45岁以上4组。每组中按照4种疗法和4个治疗阶段(如0~10周,10~20周,20~30周,3 0~40周),构造16个决策单元。取4种药品量为输入,治疗各个阶段末患者的CD4值与开 始治疗时CD4值的比值为输出 2. 建立模型 利用相对有效性评价方法,建立分式规划模型并经过变换,转化为线性规划模型求解, 对各年龄组患者在各阶段的治疗效率进行评价。计算结果:对第1年龄组疗法2和4在整个 治疗中效率较高,在第4阶段仍然有效;对第2年龄组疗法1在第1,2阶段有效;对第3年 龄组疗法1,2,3在第1阶段有效;对第4年龄组疗法1,2在第1,2阶段有效。表明只有1 4~25岁的年4种轻患者,才能在治疗的最后阶段仍然有有效的疗法。 由线性规划模型的对偶形式建立预测模型,对各年龄组各种疗法下一阶段的疗效进行 预测。若由某决策单元得到的实际输出大于预测输出,则该决策单元相对有效;反之, 说明该种疗法对该组患者在治疗的未来阶段不再有效,应该转换疗法。 2007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评阅要点 模型的建立必须考虑我国近年来人口发展的总趋势。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 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以下几点供阅卷参考。 1.分析数据 从详细数据中也可以看出。附录2中给出的2005年人口数据就是大约1%的抽样调查 数据。从网上及文献中还可以查到更多数据,这里不一一列出。 2.建立模型 (1) 基本假设:从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出发,可以提出如下假设作为建立模型的依据:老龄 化进程加速;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率明显高于城镇;出生人口的男女性别比持续升高; 农村人口不断城镇化。根据这些假设,区分模型中的状态变量和参数。 (2) 状态变量的设置:根据上述假设和数据分析,可以把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及男女性别 区分开来。另一方面,注意到育龄妇女的生育率是决定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可以对人 口的年龄分布按不同年龄段进行简化,以减少状态变量。 (3) 老龄化的影响:数据分析表明,在每一类人(比如城镇妇女)中,老年人口在该类总人口 中的比例逐年上升,而青壮年和幼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可以通过对人口矩阵的迭代, 或用其他模型方法,找出他们上升或下降的一般规律。 (4) 农村人口以一定规律转化为城镇人口。 (5) 人口增长有迟滞效应。在附录1中提到“由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 的影响”,导致在2005- 2020年出生人口数量会“出现一个小高峰”,这就是迟滞效应。如果在模型中适当引进迟 滞项,就可预测到这种“小高峰”现象。当然,此时的初值应当是一个近几十年来的人口 变化函数。这个函数可以从网上搜索到,也可以用1(4)提示的方法找出。当然,这可能 有一定难度,不一定作为必须要考虑的要求。如果有同学考虑到这种迟滞效应,应该说 是有创意的。 (6) 在本题的数据说明中曾指出“个别数据有异常,原文如此,可酌情处理。”实际上,这些 异常数据在个别年份才会出现,如果把他们从总体上进行拟合,对整个模型的建立应该 是没有很大影响的。而且一些异常通过查阅其他资料也可得到纠正。附录2中最大的异常 是关于2003年育龄妇女的生育率数据,这里按原《年鉴》中说法以千分比计,实际应该是 百分比,相差十倍(在该附录最后几行给出的总生育率中已把它们恢复正常)。正如一 开始及下面所强调的,本题的重点是要根据我国近年来人口发展的总趋势和特点来建立 模型,因此,必须从总体上来把握数据。 (7) 如果有学生考虑人口分布的地区和产业等差别,也是可以的,但需要自己补充相关数据 。 3.模型的求解和预测 用适当的数值方法求解所得的数学模型,即可得到今后几十年的预测结果。可以把 这些结果与附录1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或其他文献中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如出现较大差异,则应找出原因,予以改进,或提 出自己的看法 4.关于文献与模型的“自我评价” (1) 本问题提供的文献(附录1)是要求重点阅读的。此外,还应列出自己查阅过并引用的比较 可靠和权威的文献,包括论文、著作和数据,都要注明出处。如果是网上的,则应列出 网址。 (2) 在评阅学生对自己模型的优点与不足的评价时,一定要注意是否实事求是。 2007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评阅要点 命题思路  本题根据公交线路查询系统研制的实际需求简化改编而成。问题容易理解, 相关参考文献也较多,但涉及到公汽与地铁线路的联系,以及换乘时间等细节的处理, 加上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较大,问题并不十分简单。这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换乘次数 最少、费用最省、时间最短显然是乘客在选择乘车线路时最关心的几个目标,从该问题 的实际背景来看,采取加权合成将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的解题思路不太合适。比 较适当的方法是对每个目标寻求最佳线路,然后让乘客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本题 1、2问要求在不知道站点地理信息的条件下给出解决线路选择问题的模型与算法,并就 题目给定的数据计算得到线路选择结果,此二问主要考核建模及编程能力。第3问加上了 步行因素,建模难度更大一些。 问题1 不考虑地铁线路时的公交线路选择 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解法。 1、 图论模型,这可能是最常使用的方法,首先要考虑如何根据不同目标建立有向赋权图( 如利用不同的矩阵表示),然后再求给定点对之间的最小换乘次数或最短路。求两点间 最短路有Dijkstra算法与Floyd算法等,但并不能将这两种算法直接套用于本问题,还需 要处理好换乘和换乘时间问题,阅卷时需要重点关注。 2、 规划模型,包括0-1规划方法与动态规划方法等。 3、数据库模型,利用数据库技术直接对线路及站点数据进行搜索。 [注](1)本问的关键点是换乘时间的处理及最短时间线路的选择。 (2)若算法运算时间比较长,可事先计算出所有最佳线路,将结果存入数据库备查。因 此算法的运算时间问题不是本题的考察重点。 (3) 对于原始数据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数据,同学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假设和处理。如: λ 对于个别线路相邻站点名相同,可以采取去掉其中1个点或不作处理等方式,一般不会影 响实例计算中线路选择的结果。 λ 对于L406未标明是环行线的问题,无论学生是否将其当作环线处理,一般不会影响到实 例的计算结果。 λ 对于L290标明是环线,但首尾站点分别为1477与1479的问题,可将所有线路中1477与14 79统一为1477后计算。同学也可以按照各自认为合理的方式处理,包括不当作环线,实 例计算用到的是该线路中部的几个站点,一般不会影响实例计算结果。 问题2 考虑地铁线路时的公交线路选择 本问可有多种处理方法,关键看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换乘时间的处理较第一问要复杂, 需重点关注。 问题3 已知站点间步行时间条件下的公交线路选择 这是比较一般的线路选择问题,更接近实际。由于增加了步行因素,每个站点的可换乘 方案大大增加了,于是用图论方法处理的难度也会有很大增加。最常用的目标有:换车 次数最少,乘车的总站数最少,步行的总时间最少,总车费最少等等,应该针对不同的 情况分别写出模型。 实例结果 [注](1)本计算结果由命题人提供,并不一定完全准确(如最优可能仅为次优),仅供 参考。此外,由于假设的不同(如对换乘时间的处理不同),结果也可能会有差异。 (2)下表中每行第1目标为最优结果(带 * 号者),其余两个目标在第1目标最优条件下为最优或次优结果。(表中“时间”包括起始 站点处的3分钟等车时间。) 2008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评阅要点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是一个相当开放的问题,许多媒体的讨论都 缺乏数据的支持和定量的分析。评阅中除了目中的明确要求外,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 应多角度、全面、综合地考虑学费标准问题。模型中至少应考虑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承受 能力两个方面;例如,培养成本、成本分担、承受能力、长远收益、国际比较、历史比 较等方面的考虑. 2. 数据的收集非常重要。应该收集充分的、有根据、有说服力的数据,并能支持建模的结 论。估计可能收集到的数据有:国民经济增长数据,教育经费的比例,国家生均拨款和 其它教育投入,培养一个大学生平均每年所需费用、学校每年的运营开支、每年报考大 学的人数和录取人数、学生分布结构,家庭经济收入分布、困难学生的人数、每个学生 每年的学费、生活费、奖学金、助学金、贷款、捐赠款等。 3. 应该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建模深入细致地讨论学费标准问题,要有明确的结论 2008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评阅要点 (1)靶标上圆的像是椭圆,但圆心的像一般不是椭圆的形心。对给定的坐标系,由相片 可获取靶标圆的像的边界坐标数据,根据这些边界点的原像落在靶标平面且落在对 应圆周上的性质,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可建立确定靶标平面方程和靶标圆的圆心坐标 的非线性方程组数学模型,进而求得靶标圆心像的坐标。模型求解可直接求解非线 性方程组,也可化为优化问题求解。由于在某些情形模型可能有多解,化为优化问 题后,目标函数有可能为多峰,在求解时应加以注意。 (2) 要以模型的合理性和优劣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不要以数值结果好坏作为评价的唯 一标准。 (3)    模型检验是数学建模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以往重视不够。对本问题,应对于靶标平 面具有已知特殊倾角的情形,分别对有无误差的情形逆向设计数据,即在靶标平面 方程和圆方程已知的情况下,根据光学成像原理,计算获得圆周像的各点坐标和圆 心像的坐标。利用圆周像的各点坐标数据(并加上随机误差)用建立的模型和方法 ,计算出圆心的像坐标,并与通过光学成像原理计算所得的圆心像坐标进行比较, 检验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与稳定性。精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加以研究。 (4) 对两部相机各自取固定在其上的坐标系,决定它们相对位置即确定这两个坐标系 之间的变换关系。此变换可分解为一个平移和一个绕原点的旋转。于是要确定一个 三维平移向量t和一个旋转变换矩阵R, R是一个正交阵,因此需要确定6个未知的参数。从靶标上若干个圆的圆心的像坐标 可以得到它们分别在在两个相机坐标系中的坐标。根据这些点的坐标变换关系,可 得一个方程组,足以确定6个未知参数,从而确定变换关系。 [注] 关于最早公布的题中存在的个别错误之处地说明:按照题中所给图像,同学应该能够判 断出相机分辨率是1024*768,而不是1024*786;如果同学按最早公布的题中所说的像距 就是焦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光心)到像平面的距离建模和计算,可能会影响到数值结 果,但这些问题本质上对模型和算法及其检验、分析的影响不大。 (1)lingo或lindo求解多目标规划是要通过编程把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的,至于怎么转 换,方法就很多了,其中加权法最常用但主观性太大,分层序列法适合于各目标间有明 显优先级的情况; (2)至于0- 1规划,lingo或lindo都可以求解,matlab7.0也有自带的bintprog可以求解; (3)matlab没有自带的直接求多目标规划的函数,即便7.0版也是如此,但不排除一些 学者自己编写的工具箱函数。 |作  者: 袁新生 等主编 |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1-1 | |字  数: 303000 | |版  次: 1 | |页  数: 246 | |印刷时间: 2007/01/01 | |开  本: | |印  次: | |纸  张: 胶版纸 | |I S B N : 9787030179814 | |包  装: 平装 | |[pic]内容简介 |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LINGO的基础知识、用LINGO语言描述现实问题的方| |法和用Excel处理数据的方法,重点是这两种软件在解决各种优化问题以 | |及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通过丰富的实例介绍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 |型的方法,以及综合运用LINGO等软件来求解模型的手段和技巧。 |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LINGO的基本用法、LINGO在图论和网络模型中的应用| |、用LINGO求解非线性规划和多目标规划、LINGO与其他软件之间的数据传| |递、Excel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和LINGO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实例等。 |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数学建模培训教材或参考| |书,也是从事数学建模教学和建模竞赛指导的教师、对数学建模有兴趣的| |科研人员有价值的参考书,还可以作为一本内容较全面的LINGO软件使用 | |和培训教材。 | |[pic]目录 | |前言 | |第1章 LINGO的基本用法 | |1.1 LINGO入门 | |1.1.1 概况 | |1.1.2 LINGO的基本用法 | |1.2 用LINGO编程语言建立模型 | |1.2.1 LINGO模型的基本组成 | |1.2.2 IANGO语言的优点 | |1.3 LINGO的菜单 | |1.3.1 文件(151e)菜单 | |1.3.2 编辑(Edit Menu)菜单 | |1.3.3 LINGO菜单 | |1.3.4 窗口(Window)菜单 | |l.3.5 帮助(Help)菜单 | |1.4 LINGO的参数设置 | |1.4.1 Interface(界面)选项卡 | |1.4.2 General Solver(,通用求解器)选项卡 | |1.4.3 Linear Solverl(线性求解器)选项卡 | |1.4.4 Nonlinear Solver(非线性求解器)选项卡 | |1.4.5 Integer Pre.Solver(整数预处理求解器)选项卡 | |1.4.6 Integer Solve(整数求解器)选项卡 | |1.4.7 Global Solver(全局最优求解器)选项卡 | |1.5 LINGO的运算符和函数 | |1.5.1 LINGO的常用运算符 | |1.5.2 数学函数 | |1.5.3 概率函数 | |1.5.4 集合操作函数 | |1.5.5 变量定界函数 | |1.5.6 文件输入输出函数 | |1.5.7 金融函数 | |1.5.8 结果报告函数 | |1.5.9 其他函数 | |1.6 几点补充说明 | |1.6.1 稠密集合与稀疏集合 | |1.6.2 数据段的几点说明 | |1.6.3 初始化段 | |1.6.4 模型的标题 | |1.7 LINGO的典型应用举例 | |1.7.1 下料问题 | |1.7.2 配料问题 | |1.7.3 选址问题 | |1.7.4 指派问题 | |1.7.5 投资问题 | |1.7.6 装箱问题 | |1.8 用LINGO实现非线性曲线拟合 | |1.8.1 曲线拟合及最小二乘法 | |1.8.2 用LINGO求非线性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解 | |习题一 | |第2章 UNGO在图论和网络模型中的应用 | |2.1 最短路问题 | |2.1.1 图的基本概念 | |2.1.2 最短路问题 | |2.2 旅行售货商(TSP)模型 | |2.2.1 TSP模型的数学描述 | |2.2.2 LINGO程序设计 | |2.3 最小生成树和最优连线 | |2.3.1 把最优连线问题转化成整数规划 | |2.3.2 LINGO程序设计 | |2.4 最大流问题 | |2.4.1 问题的描述 | |2.4.2 数学模型 | |2.4.3 最小费用最大流 | |习题二 | |第3章 用LlNGO求解非线性规划和多目标规划 | |3.1 用LINGO求解非线性规划 | |3.1.1 飞行管理问题 | |3.1.2 火力发电厂购油计划的优化 | |3.2 LINGO在多目标规划和最大最小化模型中的应用 | |3.2.1 多目标规划的常用解法 | |3.2.2 最大最小化模型 | |3.2.3 用LINGO求解多目标规划和最大最小化模型 | |习题三 | |第4章 LlNGO与外部文件之间的数据传递 | |4.1 通过windows剪贴板传递数据 | |4.2 LING0与文本文件之间的数据传递 | |4.2.1 从文本文件读取数据 | |4.2.2 把数据(计算结果)写入文本文件 | |4.3 LINGO与Excel文件之间的数据传递 | |4.3.1 从Excel文件中导入数据 | |4.3.2 将计算结果导出到Excel文件中 | |4.4 LING0与数据库的接口 | |4.4.1 LINGO与Access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递 | |4.4.2 @ODBC函数的使用格式 | |习题四 | |第5章 Excel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 |5.1 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 | |5.1.1 Excel的函数 | |5.1.2 Excel的数据分析功能 | |5.2 用Excel绘制图表 | |5.2.1 创建图表的步骤 | |5.2.2 编辑和修改图表 | |5.2.3 绘图实例——用Excel绘制任意一元函数的图像 | |5.3 总体分布的假设检验 | |5.3.1 x2检验法的基本思路 | |5.3.2 方法步骤 | |5.4 回归分析 | |5.4.1 回归分析的概念 | |5.4.2 一元线性回归 | |5.4.3 多元线性回归 | |5.4.4 可化为线性的非线性回归 | |习题五 | |第6章 LlNGO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实例 | |6.1 最优渡江路线 | |6.1.1 问题的提出 | |6.1.2 基本假设 | |6.1.3 问题的分析 | |6.1.4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 |6.2 钢管订购和运输计划的优化 | |6.2.1 问题的提出 | |6.2.2 符号说明 | |6.2.3 问题的分析 | |6.2.4 模型的建立 | |6.2.5 模型的求解 | |6.2.6 销价与产量上限的灵敏度分析 | |6.3 电力市场输电阻塞管理的优化 | |6.3.1 问题的提出 | |6.3.2 问题的分析 | |6.3.3 有功潮流的近似表达式 | |6.3.4 阻塞费用计算规则 | |6.3.5 问题(3)的模型 | |6.3.6 问题(4)的模型 | |6.3.7 问题(5)的模型 | |6.4 DVD在线租赁的优化管理 | |6.4.1 问题的提出 | |6.4.2 基本假设 | |6.4.3 问题(1)的分析和解答 | |6.4.4 问题(2)的分析、建模和解答 | |6.4.5 问题(3)的分析和求解 | |6.5 露天矿生产车辆的优化安排 | |6.5.1 问题的提出 | |6.5.2 基本假设 | |6.5.3 符号说明 | |6.5.4 问题的分析 | |6.5.5 问题(1)的模型及求解 | |6.5.6 问题(2)的求解 | |参考文献 | |LinGo 11.0-全部软件教程列表 |
0
negative_file/└·─Ω╚½╣·╩²╤º╜¿─ú╩╘╠Γ╝░╜Γ╖¿╣Θ─╔.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1.唯物论 物质: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时绝对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 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空间是运动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 物质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 意识: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社会劳动; 意识起源的基本环节有三个:第一,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 感应性;第二,由刺激感应的反映形式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由一般动物的 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反映,意识不仅仅反映事 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 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主体拥有意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拥有人脑,而是必须参与到人类社会实践 中去。 规律: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向。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固有的联系。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能被改变、创造、消除的。人只能认识规律、尊 重规律、利用规律。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一,朴素唯物主义;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辩证法 两个特征: 联系观: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观) 发展观: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三个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或称斗争性与同一性(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而 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重点论”)。 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反映了复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反映了具体矛盾中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解决的是事物的主流、支流和性质的问题。 内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 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附言: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整个社会到社会的各种组织,都是其内部对立着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秩序、结构组成的集合体,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事物内部诸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是矛盾的同一性,它促使事物自身保持稳定性;而事物内部诸要素的相互排斥,即矛盾的斗争性,它破坏事物内部的秩序和结构,促使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各个要素这种互相联接和互相排斥相结合,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表现为过程。 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 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创造了条件。 部分质变:是指事物发生了阶段性质变或者局部性质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并未完全质变。 量变到质变的主要形式:一是事物要素数量的增减,突破了“度”引起的质变,二是事 物要素的空间排序和结构形式的变化引起质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进的过程。 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 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和倒 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五个基本范畴: 原因和结果 现象和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 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可能和现实 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 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必然和偶然: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 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 事物的发展起到加速或减缓作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内容与形式 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 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认识论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来源、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反映论(形而上学的直观反映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 认识的发展过程渗透着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关于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关于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是概念、判断、推理。 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两次飞跃的过程: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中产生认识,主要通过掌握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借助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将理性指导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 实践的标准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所以真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表现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唯一标准是确定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4.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本质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产式(社会发展 的决定力量),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非决定力量)。]; 注:社会存在最本质的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规定为社 会存在的本质内容就已经把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部分地包含在内。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 形态和风俗、社会心理等。从意识主体角度看,社会意识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 意识;从社会意识层次角度看,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和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是社会改造自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包括政治 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个部分,其中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立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注: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及 设施和政治组织,如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政党、军队、警察、监狱、 法庭等。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政治上层建筑建立之后, 形成的现实的力量又制约着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册建筑居于主导地位。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1,新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2,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它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3,经济基础总会变化,这种变化不会立即在上层建筑中得到反映,这就造成上层建筑落后于经济基础的情况;4,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已经陈旧的经济基础时,仍然维护这种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就成为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它们之间的矛盾就趋于尖锐化。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 盾的解决和发展互相交织、相互制约、互相促进,从而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 社会不断前进发展。 阶级、国家与革命 阶级的起源和本质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 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 国家是统治阶级统治和压迫其他阶级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的政权机关。国家是社会分裂为 阶级之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 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对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 度,解决被束缚的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革命不是主观愿望的产物,其深刻的客观根 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注:人民群众是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畴,他们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积极分子。)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在历史人物中,对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称之为杰出人物。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因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补充: 1,意识与认识的关系:概念都是一样的,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对应的“物质”,它是唯物论的范畴;“认识”对应的是“实践”,它是认识论的范畴。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 2,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现有10万个以上公文素材。 ,都是当下写材料热点,实效性强。 ,10万+范文,。手机和电脑都能随时搜索,非常方便。(APP) 如果您感兴趣,可以随时联系我, ://..//5I
0
negative_file/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汇编: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官方抖音账号:资深秘书】.docx
第十一章 海流 第一节 海流概述 一、概念 1、定义 海流(Ocean Current)――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以相对稳定的速度所作的定向流动。 流向――海水流去的方向,与风向的表示方法相差180(,用8方位或以度为单位表示; 流速――单位用kn(节,海里/小时)或n mile/d(海里/日)表示。 2、强度的表示方法 主轴――海流流动方向上流速最大点的连线。 流幅――垂直于主轴的海流的水平宽度和上下厚度。用来表示海流的规模。 海流的强弱――常用平均流速或平均流量表示, 平均流速大或平均流量大,则海流强;反之则弱。 二、海流的分类 1、按成因分类 可分为风海流、地转流、补偿流、潮流等 1)地转流(Geostrophic Current ) 当海水等压面发生倾斜,海水受到的水平压强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平衡时出现 的稳定流动,其流动形式类似于大气运动中的地转风。 a) 倾斜流(Slope Current) ――由不均匀的外压场作用引起海水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地转流。 流速大小与等压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倾斜度越大,流速就越大; 流向与等压面的倾斜方向有关,在北半球,观测者若背流而立,则右边等压面高 ,左边等压面低,南半球正好相反; 并且,流向和流速不随深度改变。 b) 密度流(Density Current,又称梯度流) ――单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地转流。 密度流随深度增加而减弱。 在北半球若观测者背流而立,则右边等压面高,海水密度小(水温高), 左边等压面低,海水密度大(水温低); 南半球正好相反。 2)补偿流(Compensation Current) ――由于某处的海水流失,其它地方的海水流过来补偿形成的海流。 补偿流有水平方向的,也有垂直方向的。 垂直方向的补偿流又可分为上升流(即涌升流)和下降流。 出现上升流的海区,上升流使表层海温降低。 3)潮流(Tidal Current) ――由天体引潮力引起的海水周期性的水平运动。 在大洋中,潮流的量值极小,主要考虑风海流和地转流, 在近海,尤其是岛屿、海湾和海峡地区,潮流则比较显著。因此在实践中,有时把 海岸带的海流只分为潮流(周期性的海流)和余流(非周期性的海流)。 2、按温度属性分类 暖流(Warm Current)――海流的水温高于它所经海域的水温; 寒流或冷流(Cold Current)――海流的水温低于它所经海域的水温; 中性流(Neutral Current)――海流的水温与它所经海域的水温相差不大。 另外,根据流向与海岸的相对关系,可将海流分为沿岸流、向岸流和离岸流。 三、风海流(Wind-driven/generated Current) 1、成因 风海流是在海面风的作用下形成的海水流动。当风的切应力、海水摩擦力和地转 偏向力达到平衡时,就形成了稳定的海流。是海洋中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海流,其强 度通常比其它海流强得多。 通常情况下提到的风海流指漂流(Drift)――由大范围盛行风长期吹刮所引起的, 流向、流速常年比较稳定,因此又称为定海流或定常流。 2、特点 在无限深海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表层流向在北半球偏于风去向之右45(, 在南半球偏于风去向之左45(; 表层流速最大,与海面风速成正比。 随海水深度的增加,北半球风海流的流向逐渐向右偏转, 南半球逐渐向左偏转; 流速逐渐减小; 到摩擦深度时,流向与表层流向相反,流速仅为表层流速的4.3%左右。 观测和理论计算表明,大洋中的摩擦深度约为200~300米,因此风海流属于表层流。 四、海底地形对海流的影响 当海流流经水下隆起的地形(海脊等)时,在上爬过程中,流速增大,流向发生 顺时针(北半球,南半球逆时针)方向偏转;在下坡过程中,流速减小,流向发生逆 时针(北半球,南半球顺时针)方向偏转。 当海流流经水下凹地时,流速减小,流向发生逆时针(北半球,南半球顺时针) 方向偏转;越过水下凹地后,流速增大,流向发生顺时针(北半球,南半球逆时针) 方向偏转。 第二节 世界大洋表层环流模式 一、信风流(Trade Wind Drift) 在稳定的东北信风作用下,形成了北赤道流, 在东南信风作用下,形成了南赤道流。 它们均自东向西流动,横贯大洋,属于中性流。 南、北赤道流并不完全对称分布在赤道两侧,夏季偏北,冬季偏南,除南印度洋 的南赤道流位于10(S与南回归线之间外,其它洋面总体上稍偏向北半球。 二、赤道逆流(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 南、北赤道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大陆的阻挡分支而成,自西向东流动,是中性 流。 位置与赤道无风带一致,偏于赤道以北,约在3(N~5(N到10(N~12(N之间。 三、西边界流 南、北赤道流流到大洋西岸后分支,主体转向高纬沿着大陆边缘流动,成为西边界流。 西边界流流速大、水温高,是较强的暖流,世界上所有强大的暖流都集中在大洋的西边 界上,如黑潮、湾流等。 西边界流将大量的热量和水汽向高纬度输送,对中高纬海区的海况和气候产生巨大影响 。 四、西风漂流(West Wind Drift) 西边界流进入盛行西风带后便形成了基本上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流。 在南半球,因无大陆阻隔,三大洋西风漂流彼此沟通,形成一个围绕南极自西向 东流动的连续水环。 北大西洋西风漂流具有暖流特性,且可一直保持到横越大洋;北太平洋西风漂流 是中性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则具有寒流特性。 五、东边界流 西风漂流流至大洋东岸分支,一支主流沿着大陆的西海岸流向低纬,成为大洋的 东边界流。 东边界流流动缓慢,流幅宽广,是寒流。 东、西边界流、赤道流和西风漂流,构成了大约在纬度40(以内的大的暖水环流圈, 北半球顺时针旋转, 南半球逆时针旋转。 六、高纬冷水环流圈 在北半球,西风漂流到达大洋东岸向高纬的分支是暖流,进入极地东风带后,在 风系和岸形的影响下,先向西然后在大洋西部折向南行,具有寒流性质。它大约在40 (N附近与西风漂流汇合,于是在高纬构成一个反时针方向的小的冷水环流圈。 七、南极海流 在南半球,三大洋西风漂流彼此连通成为南极绕极环流,而没有出现高纬的冷水 环流圈。 仅在南极大陆周围出现受极地东风影响而产生的自东向西的南极海流,这种海流 常被南极岸形和其它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地方性海流所切断。 总结: 海流系统的形成是盛行风带、地转偏向力、海陆岸形分布等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 第三节 世界大洋主要表层海流系统 一、太平洋的海流系统 北太平洋的暖水环流圈:北赤道流(中性)、黑潮(Kuroshio,强暖流)、北太平 洋海流(中性流)、加利福尼亚海流(寒流)。 北太平洋的冷水环流圈:北太平洋海流(中性)、阿拉斯加海流(暖流)、阿留申 海流(暖流)、亲潮(Oyashio、寒流)。 南太平洋的暖水环流圈:南赤道流(中性)、东澳海流(暖流)、西风漂流(寒流 )、秘鲁海流(世界大洋中行程最长的一股寒流)。 二、大西洋的海流系统 北大西洋的暖水环流圈:北赤道流(安的列斯海流、圭亚那海流,中性)、墨西哥 湾流(Gulf Stream,最强暖流)、北大西洋海流(暖流)、加那利海流( 寒流)。 北大西洋的冷水环流圈:北大西洋海流(暖流)、挪威海流(暖流)、爱尔明格海 流(暖流)、东格陵兰海流(寒流)、西格陵兰海流(暖流) 、拉布拉多海流(寒流,将大量的冰山和浮冰沿北美东岸向南 带往纽芬兰岛附近)。 南大西洋的暖水环流圈:南赤道流(中性)、巴西海流(暖流)、福克兰海流(寒 流,夹带冰山)、西风漂流(寒流)、本格拉海流(寒流)。 三、印度洋的海流系统 北印度洋的海流主要受季风影响,称为季风流: 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流向向西或西南方向,称为东北季风流,与向东流去的 赤道逆流构成了逆时针方向的环流系统(左旋流)。 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流向向东或东北方向,称为西南季风流,与南赤道流构成 顺时针方向的环流系统(右旋流)。 注意:夏季在索马里沿岸有一支流向东北的索马里海流,流速较大,一般都在4k n以上,最大可达7kn;赤道逆流消失,整个北印度洋直到5(S,表层海流均为东流。 南印度洋的暖水环流圈:南赤道流(中性)、马达加斯加海流(暖流)、莫桑比克 海流(暖流)、厄加勒斯海流(暖流)、西风漂流(寒流)、 西澳海流(寒流)。 四、红海和亚丁湾的海流系统 红海和亚丁湾的海流属季风流。 东北季风期间,亚丁湾是西向海流,通过曼得海峡进入红海。 西南季风期间,红海海流经曼得海峡流入亚丁湾,亚丁湾为东向海流。 五、地中海和黑海的海流系统 地中海的海流总体上为逆时针方向环流,非洲沿海是东流,欧亚沿海为西流。 黑海的海流总体上也是逆时针方向流动。 第四节 中国近海的海流系统 一、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海流系统 渤海、黄海和东海统称东中国海。 东中国海的海流系统由外海流和沿岸流两支流系组成。 1、外海流系 外海流系由黑潮主干及其分支(台湾暖流、对马暖流和黄海暖流)组成。 黑潮高温、高盐,冬弱夏强。 2、沿岸流系 我国沿岸的江河入海,把沿岸海水冲淡,这些被冲淡的海水沿岸边流动构成沿岸流 系。沿岸流由北向南流动,冬季具有明显的寒流性质,冬强夏弱。 我国沿海自北向南主要有辽南沿岸流、辽东沿岸流、渤海沿岸流、苏北沿岸流和闽 浙沿岸流等。 二、南海的海流系统 南海表层海流具有季风漂流的特性。 冬季东北季风期间,盛行西南向的漂流,具有明显的左旋环流特点。 夏季西南季风期间,主要为东北流,为右旋环流。 冬季和夏季,南海西部的海流均比东部的强,强流区在越南近海。
0
negative_file/【公众号:zsxx_xxyg】第十一章.doc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布局调整思路 | | | | | | | |中国统计信息网 2003-01-06 08:50:49 | | | |  | | | |  福建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九个设区市的发展按三个层面同时推进| |。”这是新一届省委在总结我省区域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顺应新世纪| |初的发展要求,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本 | |文分析这一新的战略思路对我省区域经济布局的影响,比较三个层面区 | |域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推进三个层面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若干思 | |路。 | |  一、三个层面发展战略对我省区域经济布局的影响 | |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特点和任务,福建省 | |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先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大| |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战略;90年代初期提出“沿海、山区一盘棋”和| |“南北拓展,中部开花,连片开发,山海协作,共同发展”战略;1995年 | |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以厦门经济特区为龙头,加快闽东南开放与开发| |,内地山区迅速崛起,山海协作联动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积极 | |参与全国分工,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战略布局。这些战略的提出和实| |施,对于推进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全省经济综合实力起到了重要的 | |指导和推动作用。进入了新世纪,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省第七次党代 | |会提出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的战略构想,对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 | |新的战略部署:“九个设区市的发展按三个层面同时推进。福州、厦门、| |泉州、漳州四市发展相对较快,要向更高水平迈进,尤其要进一步发挥 | |厦门经济特区的龙头作用和福州省会城市的带动功能。莆田、宁德两市 | |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开放,壮大经济实力,努力与福厦漳泉联成 | |一线,形成沿海连片繁荣。南平、三明、龙岩三市要加快开放、开发步 | |伐,对接沿海,辐射边界,拓展我省腹地。”三个层面区域发展思路既对| |过去地区经济发展思路的总结,又结合新的形势进行了必要的创新,是 | |新世纪初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将对全省区域经济布局产生深 | |远的影响。 | |  (一)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实行分类指导。由于区位条件、政策因 | |素、经济基础等多种原因,山区与沿海之间、沿海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 | |衡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新一届省委正视这一问 | |题,从实际出发,根据全省经济发展趋势和生产力布局特点,针对不同 | |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状况,对区域经济发展重新进行调整和功能定位 | |。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市要向更高水平迈进,强调带动功能和示 | |范作用;莆田、宁德两市目前虽不十分发达,但港口经济潜力大,接受 | |温州、福州和厦门、泉州两头的辐射能力强,要根据这种潜在优势,发 | |展壮大经济实力,实现连片繁荣;南平、三明、龙岩三市要对接沿海, | |辐射边界,强调拓展腹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而平衡则是 | |相对的,关键是既要看到差异性,也要看到互补性。三个层面发展战略 | |既体现了全省客观形成的三个层次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格局,又赋予了 | |各个层次新的内涵和要求,并强调通过三个层面的联动发展,促进全省 | |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 |  (二)明确山海划分,突出沿海连片繁荣。在地区发展问题上,过 | |去通常把靠海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五市称为沿海,把不靠 | |海的南平、三明、龙岩三市和虽靠海但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宁德市统称 | |为山区。在过去20多年的沿海大开放浪潮中,地处沿海、山海资源兼备 | |的闽东错失了发展的好机遇,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其它沿海地区,被称 | |之为“沿海经济发展的断裂带”。从地理区位看,宁德市处于我国东南沿 | |海的中间地带,既是我省贯通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通道,也是福建拓 | |展海外发展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福建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 | |的地位。这次省委把宁德市的发展纳入闽东南沿海一线,突出其在构筑 | |三条战略通道和推进三个层面共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福宁高速公 | |路、温福铁路建设及宁德港口资源开发,必将有力地促进宁德发挥其独 | |特的区位优势,推动闽东经济发展,挖掘我省对外拓展潜力,真正使我 | |省沿海发展由北向南连成一线,实现沿海连片繁荣,拓宽我省发展空间 | |。 | |  (三)强调同时推进,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为抓住 | |难得的发展机遇,尽快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综合实力,福建与全国一样 | |,在地区经济发展上实行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优先加 | |快发展。沿海大部分地区充分利用其具有的区位优势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 |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快于其它地区,区域经 | |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进入了新世纪,我们已经开始实施第三步发展战 | |略,如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拉大,就可能影响全省整体水平的进一 | |步提高,进而影响我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如果山区经济 | |社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沿海地区就会失去一个直接的腹地和市场,既 | |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也有可能失去新一轮发展机遇。新一届省 | |委审时度势,强调“三个层面同时推进”,在继续提高沿海地区发展水平 | |,实现连片繁荣的同时,把加快山区开放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 | |过三个层面的联动发展,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经 | |济总量,增强全省经济综合竞争力。 | |  总之,三个层面的相对分工、联动发展,着力于密切区域经济协作 | |和优化生产力布局,其目标是整体推动,把福建的发展置身于全国经济 | |的大格局下,充分发挥福建的综合优势,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 | |易组织和建设社会主义大市场的新形势。 | |  二、三个层面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 |  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该地区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发 | |展基础、政策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福建山多海阔,区域资 | |源各具特色,区位条件差异十分明显。这种差异既是各个区域层面参与 | |产业分工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 |  (一)人口和自然资源。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市(以下简称 | |第一层面)人多地少,海洋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相对贫乏。该层面共辖4| |2个县(市、区),土地面积3.8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0.8%;2000年 | |末人口总数1825.74万人,占全省的55.2%;每平方公里土地占有人口479| |人,人口密度极强。海洋区位优势突出。共有滩涂面积2032.4平方公里 | |,占全省的75.3 %;海岸线长度2102公里,占全省的63.2%;可建5万吨 | |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罗源湾、厦门港、东山湾等3个,占全省的| |一半。耕地面积47.13万公顷,占全省的39.7%,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39 | |亩,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2.2%,土壤较肥沃,耕作条件较好,是全省创汇| |农业的主要基地。矿产资源主要以花岗岩、砂、高岭土、叶腊石等非金 | |属矿为主,金属矿较少。莆田、宁德两市(以下简称第二层面)也属人 | |多地少,沿海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相对贫乏。该层面共辖13个县(市、 | |区),土地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3.9%;2000年末人口总数62| |2.54万人,占全省的18.8%,每平方公里土地占有人口362人,人口密度 | |强。该层面同样地处沿海地区,港口发展潜力很大。滩涂面积668.6平方| |公里,占全省的24.7%;海岸线长度1222公里,占全省的36.8%;海洋水 | |生资源丰富,有利于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沙埕港、三都澳、湄洲湾是 | |全省6个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中的3个,开发潜力巨大。| |耕地面积20.31万公顷,占全省的17.1%,人均耕地面积0.49亩,为全省 | |平均水平的90.7%。花岗岩、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南平、| |三明、龙岩三市(以下简称第三层面)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较为丰 | |富,但区位条件相对较差。该层面共辖2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6.8| |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55.3%;2000年末人口总数856.69万人,占全省 | |的25.9%,每平方公里土地占有人口125人,大大低于第一、第二层面。 | |共有耕地面积51.27万公顷,占全省的43.2%,人均耕地面积0.90亩,是 | |全省平均水平的1.67倍,是福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森林资源丰富,林 | |产富饶,其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占全省的3/4以上,是我省主要林产基| |地,也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矿产资源以无烟煤、石灰石和金属矿为主 | |,煤炭、铁矿、锰矿、钨矿等资源均占全省的80%以上。水力资源也十分| |丰富,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占全省的65%以上。 | |表1: 三个层面人口和土地分布情况(2000年) | | | |指 标 | |  | |全省 | |第一层面 | |第二层面 | |第三层面 | | | |总人口 | |绝对值 | |3304.97 | |1825.74 | |622.54 | |856.69 | | | |(万人) | |比重(%) | |100 | |55.2 | |18.8 | |25.9 | | | |土地面积 | |绝对值 | |12.14 | |3.81 | |1.72 | |6.83 | | | |(万平方公里) | |比重(%) | |100 | |30.8 | |13.9 | |55.3 | | | |耕地面积 | |绝对值 | |118.71 | |47.13 | |20.31 | |51.27 | | | |(万公顷) | |比重(%) | |100 | |39.7 | |17.1 | |43.2 | | | |滩涂面积 | |绝对值 | |2701 | |2032.4 | |668.6 | |0 | | | |(平方公里) | |比重(%) | |100 | |75.3 | |24.7 | |0 | | | |海岸线长度 | |绝对值 | |3324 | |2102 | |1222 | |0 | | | |(公里) | |比重(%) | |100 | |63.2 | |36.8 | |0 | | | |   (二)基础设施条件。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市基本上已经形| |成了比较完备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体系,全省重要枢纽港口 | |、大型航空港、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基本集中在该区域。2000年末,公路 | |通车里程19795公里,占全省的39.1%,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51.95公| |里;民航比较发达,拥有福州、厦门两个枢纽机场和晋江支线机场;港 | |口条件优越,占有全省沿海4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中的38个;通信先进,2| |000年末电话机总数416.55万部,占全省的65.2%;能源以火电为主,200| |0年发电量214亿千瓦小时,占全省的59.3 %。莆田、宁德两基础设施建 | |设相对滞后,但随着沿海大通道建设和港口的加快开发,交通条件将明 | |显改善。2000年末,该层面公路通车里程5778公里,占全省的11.4%,公| |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33.59公里;拥有万吨级以上港口泊位2个;铁路 | |、民航基本上还是空白;2000年末电话机总数106.82万部,占全省的16.| |7%;2000年发电量23.8亿千瓦小时,占全省的6.6%。南平、三明、龙岩 | |三市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落后。2000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5089公里,占全| |省的49.5%,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36.73公里,公路等级较低;铁路 | |运输条件相对较好,鹰厦、外福、横南、梅坎铁路是山区对外的重要通 | |道;民航相对落后,仅有武夷山一个支线机场;2000年末电话机总数115| |.91万部,占全省的18.1%;2000年发电量123.2亿千瓦小时,占全省34.1| |%。 | |表2 三个层面交通通信能源基本情况(2000年) | | | |  | |  | |  | |  | |  | |  | | | |指 标 | |  | |全省 | |第一层面 | |第二层面 | |第三层面 | | | |公路通车里程 | |绝对值 | |50663 | |19795 | |5778 | |25089 | | | |(公里) | |比重(%) | |100 | |39.1 | |11.4 | |49.5 | | | |公路密度 | |绝对值 | |41.73 | |51.95 | |33.59 | |36.73 | | | |(公里/百平方公里) | | | | | | | | | | | | | |电话机数 | |绝对值 | |639.27 | |416.55 | |106.82 | |115.91 | | | |(万部) | |比重(%) | |100 | |65.2 | |16.7 | |18.1 | | | |发电量 | |绝对值 | |403 | |214 | |23.8 | |123.2 | | | |(亿千瓦小时) | |比重(%) | |100 | |59.3 | |6.6 | |34.1 | | | |  (三)教育科技发展状况。从中高等教育看,福州、厦门、泉州、 | |漳州等办学条件较好,是我省中、高等教育集中布局地区,对经济发展 | |的人才支撑作用较强,而其它层面相对比较薄弱,中、高等教育发展差 | |距较大。至2000年底,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市共有普通高校22所 | |,占全省的79%,每万人普通高校在校生62.8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58| |倍;中等专业学校82所,占全省的70%,每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48.8| |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5倍。莆田、宁德两市仅有普通高校2所、中等| |专业学校11所,分别占全省的7%和9%;每万人口普通高校在校生和中等 | |专业学校在校生分别为9.2人和14.3人,分别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3.2% | |和36.6 %。南平、三明、龙岩三市仅有普通高校4所、中等专业学校25所| |,分别占全省的14%和21%;每万人口普通高校在校生和中等专业学校在 | |校生分别为12.8人和36.3人,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2.2%和93%。从科 | |技发展看,全省科技实力主要集中在福州、厦门等沿海发达地区。据福 | |建省R&D资源清查资料,2000年,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市科技活 | |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分别占 | |全省的74.6%、81.1%和85.3%;而莆田、宁德两市分别占全省的5.6%、4.| |1%和3.6%;南平、三明、龙岩三市分别占全省的19.8%、14.8和11.1%。 | |表3: 三个层面教育科技卫生发展情况(2000年) | | | |指 标 | |  | |全省 | |第一层面 | |第二层面 | |第三层面 | | | |普通高校数 | |绝对值 | |28 | |22 | |2 | |4 | | | |(所) | |比重(%) | |100 | |79 | |7 | |14 | | | |每万人口普通高校在校生数 | |绝对值 | |39.7 | |62.8 | |9.2 | |12.8 | | | |(人) | | | | | | | | | | | | | |中等专业学校数 | |绝对值 | |118 | |82 | |11 | |25 | | | |(所) | |比重(%) | |100 | |70 | |9 | |21 | | | |每万人口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数 | |绝对值 | |39.0 | |48.8 | |14.3 | |36.3 | | | |(人) | | | | | | | | | | | | | |科技活动人员 | |绝对值 | |6.82 | |5.09 | |0.38 | |1.35 | | | |(万人) | |比重(%) | |100 | |74.6 | |5.6 | |19.8 | | |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 | |绝对值 | |43.86 | |35.59 | |1.8 | |6.49 | | | |(亿元) | |比重(%) | |100 | |81.1 | |4.1 | |14.8 | | |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 | |绝对值 | |21.19 | |18.08 | |0.76 | |2.35 | | | |(亿元) | |比重(%) | |100 | |85.3 | |3.6 | |11.1 | | | |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张) | |绝对值 | |27.3 | |28.4 | |19.7 | |30.3 | | | |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 | |绝对值 | |29.5 | |31.1 | |22.8 | |31.1 | | | |  可见,三个层面的资源禀赋各具特色,发展条件差异较大。福州、 | |厦门、泉州、漳州海洋区位优势突出,海港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交通 | |、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科技、教育事业发达,社会经济发 | |展的综合基础条件较好,综合竞争力较强;但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 |莆田、宁德陆海资源兼备,海洋优势明显,港口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 |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科技、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 |南平、三明、龙岩具有资源综合优势,森林、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 |人均占有土地较多,农林综合开发潜力较大;但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科 | |技、教育比较薄弱,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 |  三、三个层面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 |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 | |于区位条件、生产要素配置和优化程度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所 | |加剧。厦门、福州、泉州、漳州等沿海率先开放的地区,在优惠政策和 | |市场力量的双重作用下,生产要素迅速向其集聚,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 | |,经济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莆田和宁德虽与福州、厦门等同属沿海地 | |区,但其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在闽东南沿海一线尚处相对落后状态。南 | |平、三明、龙岩三市地处山区,对外开放起步较晚,综合投资环境相对 | |较差,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拉大。 | |  1、经济增长梯度明显,综合实力差距拉大。从增长速度看,三个层| |面区域经济增长呈现阶梯态势。1990-200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5.3%,其中,第一层面年均增长23.2%,第二层面年均增长15.7%,第三| |层面年均增长11.8%。从经济总量所占份额看,第一层面经济总量迅速扩| |大。第一层面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提升较快,由1990年的57.3%上| |升到2000年的73%,而第二、三层面所占比重则分别从11.8%、30.9%下降| |为10%和17%。从发展水平看,第一层面的整体发展水平明显居前。三个 | |层面人均GDP相对差距由1990年的0.90:0.54:1转变为2000年的2:0.8 | |:1,第二、三层面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第一层面。 | |  2、产业结构特色鲜明,资源配置优势突出。从产业结构看,三个层| |面各具特色。第一层面三次产业结构由1990年的27.4:38.9:33.7调整为2| |000年11.6:48.9:39.5;第二层面由1990年的42.5:26.3:31.2调整为2000| |年的24.6:41.4:34.0;第三层面由1990年的34.0:37.7:28.3调整为26.6:| |38.6:34.8,第一、二层面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快速上升。在农业方面,| |第一层面占全省比重由1990年的52.1 %提高到2000年的56.2%;第二层面| |占16.2%,与1990年的16.3%基本持平;第三层面占27.6%,比1990年下降| |了4.0个百分点。在各层面农业内部结构中,第一、二层面的渔业占据主| |导地位,第三层面是我省粮食主产区和重要林区,林业和农业具有明显 | |优势。200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构成为40.6:7.9:20.1:31.4,其中,第| |一层面的结构为37.1:2.9:20.0:40.0,第二层面的结构为35.7:9.4 | |:14.4:40.5,第三层面为50.5:17.4:23.5:8.5。在工业方面,由于| |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工业生产力布局快速向第一层面集聚。从 | |区域分布看,2000年第一、二层面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分别达上升79.0%| |和8.8%,比1990年上升17.5和0.4个百分点;第三层面所占比重则由1990| |年的30.1%下降到2000年的12.3%。从轻重结构看,第一、二层面以轻型 | |工业为主,第三层面则以重化工业为主。2000年全省规模以上轻重工业 | |结构为52.2:47.8,其中第一层面轻重结构为53.6:46.4,第二层面为7| |1.1:28.9,第三层面为35.5:64.5。从所有制结构看,第一、二层面的| |“三资”工业所占比重较高,而第三层面的国有工业仍居主导地位。在200| |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三个层面“三资”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70| |.7%、51.5%和12.9%,而国有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0.8%、12.7%和40.8% | |。 | |  3、投资流向重点突出,外商投资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投资资| |金主要流向第一层面,而第二、三层面基础建设投资相对落后。1991—20| |00年,全省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185亿元,其中第一层面占67.8%,第| |二层面占10.7%,第三层面占21.5%。近年来,第二层面固定资产投资有 | |所加强,在全省基本建设投资中所占比重上升较快,由“八五”时期的7.6| |%上升到“九五”时期的12.1%,第一层面由67.6%略升为67.9%,第三层面 | |则由24.8%下降到20.0%。在吸引外资方面,第一层面是外商投资高度聚 | |集区域。1979-2000年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40.44亿美元,其| |中第一层面所占比重达86.2%,第二层面占7.4%,第三层面占6.4%。近年| |来,第二、三层面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略有提高,但其绝对额仍然很 | |低。2000年三个层面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31.65亿美元、3.37亿美元和3.| |01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83.2%、8.9%和7.9%。 | |  4、市场发育程度不同,消费差距日益扩大。90年代以来,第一层面| |凭借其良好的区位优势、经济基础和较强的开放度,吸引众多的港澳台 | |及外商投资企业安营扎寨,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市场的发育,促进市场建 | |设;而第三层面由于人们的思想保守,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制度没有得| |到及时改革,市场发育相对滞后;第二层面正好介于两者之间。2000年第| |一层面商品交易市场数占全省的51.8%,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分别占10.8| |%和37.4%。消费水平差距日益扩大,第一层面占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 |比重不断上升,而第二、三层面所占比重逐步下降。1990—2000年全省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8%,其中第一层面年均增长22.2%,第二 | |层面年均增长20.0%,第三层年均增长16.2%。与之相对应,第一层面社 |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所占的比重由1990年的66.1%上升到2000年的74| |.2%,而第二层面所占比重则由10.9%下降为10.2%,第三层面所占比重由| |23%下降为15.6%。 | |  5、城市化水平参差不齐,居民收入差距悬殊。三个层面城市化进程| |不断加快,但第一层面城市化水平最高。根据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0 | |年我省城镇化水平为41.6%,比1990年的21.4%提高了20.2个百分点。其 | |中,2000年第一层面的城镇化水平为45.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 | |分点,比1990年提高了20.3个百分点;第二层面的城镇化水平为32.2%,| |比1990年提高17.7个百分点;第三层面的城镇化水平为39.4%,比1990年| |提高20.2个百分点。厦门、福州城镇化水平较高,分别达70.8%和51%。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200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486元 | |。其中,第一层面中的厦门、福州、泉州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最高的厦门市人均收入10261元,是全省平均水| |平的1.38倍,最低的漳州市人均收入也在7000元以上;第二、三层面城 | |镇居民人均收入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均在7000元以下。全省城镇居 |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宁德市与最高的厦门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 | |为0.56:1。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也较大。200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 |为3230元。其中,第一层面四个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 | |平,都在3500元以上;第二、三层面中除莆田市以外的其他四个市的农 | |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南平、龙岩、宁德三市在3000元以 | |下。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南平市与最高的泉州市的人均纯收入之 | |比为0.62:1。 | |  从上述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全省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 | |三个层面的发展差距也在逐步扩大,区域经济呈现层次性发展特征。福 | |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市具有明显的开放优势,市场经济比较发达, |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非公有制经济活跃;高优农业、渔业有明显优势 | |,工业发展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稳步上升,支柱产业比较突出; |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高,是带动全省经 | |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莆田、宁德两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非公制经济 | |所占比重较高;海洋渔业发达,工业发展以轻工业为主导,重工业以一 | |般加工工业为主;但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较小,城市化进程缓慢, | |是沿海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南平、三明、龙岩是我省老工业基地,国 | |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林业发展较好,工业发展以重工业中采掘工 | |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导,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区位条件较差、对外 | |开放程度较低、市场经济不发达等制约因素比较突出,是全省经济发展 | |相对落后的地区。 | |  四、三个层面联动发展的布局调整思路  | |  实施“三个层面同时推进”战略,要紧紧围绕2010年基本建成海峡西 | |岸繁荣带的既定目标,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坚持“发挥| |优势、突出特色、分工合作、联动发展”的原则,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和区位条件,突出区域功能布局,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产业合理分 | |工,建设产业集聚开发带,形成梯度联动推进、分层次协调发展的区域 | |发展格局。总的设想是:以厦门市为龙头,泉州、福州两市为支点,连 | |接漳州、莆田、宁德市为闽东南沿海主轴线,向内陆山区的龙岩、三明 | |、南平三市横向辐射、梯度推进,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线面联 | |动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即“一个龙头、二个支点、沿海连线、联动发展| |”的战略格局。 | |  (一)三个层面的功能定位与发展重点 | |  1、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市要进一步强化龙头作用和带动功能| |。要充分利用区位条件优越、开放程度高、经济基础好、发展活力强等 | |有利条件,同时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增强产业集聚和扩散能 | |力,发挥中心城市功能,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 |厦门市要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的龙头作用,以建设东南沿海国际航运中 | |心、商务中心为重点,强化全省中心城市功能,以漳州市和龙岩市为次 | |中心,带动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福州市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辐 | |射功能,以电子、机械、商贸和交通枢纽为重点,以莆田、宁德、南平 | |为次中心,扩大经济腹地,带动闽东北经济发展。泉州市要提升其中心 | |城市地位,扩大城市规模,以石化工业和港口经济为突破口,实现与三 | |明市的重化工业基地对接,带动闽中地区经济发展。 | |  2、莆田、宁德两市要连接和延伸全省经济发展的沿海主轴线,实现| |沿海连片繁荣。莆田、宁德在工业化、城市化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其它沿 | |海地区,经济总量较小,导致沿海经济增长轴出现脱节,对内联接通道 | |不畅,既降低了沿海对内陆山区的辐射能力,也影响了福建深入参与东 | |南沿海经济区的分工与合作。莆田市要加快湄洲湾北岸开放开发,以临 | |海工业和旅游业为重点,发展区域性经济中心,成为福厦两个全省经济 | |中心的承接地带。宁德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加 | |快福宁高速公路与温福铁路两线的发展,以山海资源开发为重点,迈开 | |闽东发展步伐,弥合沿海经济“断裂带”,承接长江三角洲,成为福建参 | |与全国经济分工的重要通道。 | |  3、南平、三明、龙岩三市要加快建设区域性经济增长轴,对接沿海| |,辐射边界,拓展腹地。内陆山区既是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 | |腹地,又是福建经济向内陆省份辐射和交流的前沿,在全省经济整体发 | |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南平市要以横南铁路和205国道沿线为区| |域增长轴,一头连接福州,一头与浙、赣贯通,以生态旅游业为突破口 | |,重点发展造纸、纺织、森工、建材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 |建设闽北经济繁荣带。三明市要以鹰厦铁路沿线为主轴,把京福高速公 | |路三明段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产业转换升级,重点培育机械、 | |化工、林产、建材等优势产业,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建成全省重要的重 | |化工基地和绿色产业基地。龙岩市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矿物资源 | |优势,建设赣龙、梅坎铁路沿线经济带,构建闽粤赣边交通枢纽和重要 | |物资集散地,成为闽东南发达地区通往京九线,辐射整个中部地区的大 | |通道。 | |  (二)三个层面整体联动发展的若干思路 | |  1、建立区域经济分工协作体系,以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由于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不同,三个层面区域经济发展各有优劣势,在 | |产业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产业协作潜力很大。要发挥市场对区域资源 | |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区域产业分工朝着合理方向发展,逐步在三个 | |层面之间、中心城市之间建立多级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形成区域间产 | |业互补、共生共荣的产业链,使三个层面经济有机耦合成一个开放的经 | |济循环体,以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分工。第一层面市场发育程度高 | |,技术经济水平较高,结构转换能力较强,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 | |产业层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效优质农业以及知识密集、加工 | |度高的产业,逐步将一般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第二、三层面转 | |移,提高国内、国际分工地位。第二层面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既要做好 | |与第一层面的优势互补和经济联合,获得它们的产业转移、资金扩散和 | |技术支撑,也要发挥其地处沿海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港口工业,使潜 | |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层次。第三层面是全省重要的农 | |副产品生产基地和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要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和相对 | |充裕的劳动力优势,积极主动地与沿海发达地区对接,加快传统产业改 | |造步伐,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加工型产业及各具特色的优势 | |产业,努力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伸产业链,促进资源的高效转化和多 | |次增值。 | |  2、推进海峡西岸大通道建设,加强三个层面经济与全国的联系。我| |省现有发展腹地狭窄,资源有限,市场容量小,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 | |突出。要进一步提升我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就必须跳出福建谋发展,发 | |挥我省地处东南沿海中间地段,面对台湾,邻近港澳的独特优势,加快 | |推进海峡西岸大通道建设,主动加强与周边省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自 | |觉参与全国经济分工,把自身的发展置于全国大市场之中。海峡西岸大 | |通道的建设要与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一方面要能够“承南| |启北”,实现与经济繁荣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对接,发挥福建在东| |南沿海的连接纽带作用;另一方面要能够“东进西出”,打通沿海通向中 | |西部腹地的大通道,发挥福建在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的中转枢纽作用。重 | |点建设福州、厦门枢纽港,双福、漳诏、京福、漳龙等高速公路和福温 | |、赣龙等出省铁路,从根本上解决福建远离国内市场和交通不便的制约 | |,不仅使省内各层面区域经济连成一体,也将大大促进福建经济与全国 | |融成一体。特别要紧紧抓住“小三通”这一契机,积极探索实现两岸“大三| |通”的有效途径,积极构筑海峡两岸合作与交流的基地,使福建真正成为| |两岸贸易货物流动的最重要通道。 | |  3、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福建在东南沿海的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 |是城市化的原动力,城市化又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实施城 | |市化战略,构筑海峡西岸城市繁荣带,是促进福建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和 | |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从东南沿海发展情况看,长江三角洲和珠江 | |三角洲城市化已经走在我省的前列,加快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繁荣带,既 | |是实现与其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福建在东南沿海经济区地位 | |的必然要求。从福建区域经济发展看,加快城市化进程,既是改变城市 | |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全 | |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总 | |的设想是:实施以城市圈为核心的城市化发展战略,突出福州、厦门两 | |个省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一纵两圈两横”的城市化发展格局。 | |所谓“一纵”即沿闽东南沿海大通道构建诏安—福鼎城市带;“两圈”即以厦| |门为中心,包括漳州、泉州两市组成的厦门都市圈,以福州为中心,包 | |括莆田、宁德两市组成的福州都市圈;“两横”即厦门都市圈沿漳龙高速 | |公路沿线向龙岩扩散和辐射,福州都市圈沿京福高速公路向南平、三明 | |扩散和辐射。目前,要突出建设厦门、福州两个都市圈,集中强化厦门 | |、福州两个中心城市的功能,增强吸纳和辐射能力,提高其在东南沿海 | |和全国的地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繁荣带,推动全 | |省城市化的全面发展,最终带动三个层面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  4、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三个层面经济的联动发展。20多年来,我省| |经济之所以能持续保持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扩大对外开放;而三个层 | |面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重要原因也在于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同。在经济 | |全球化加快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实现三个层面的共同发展,更离| |不开扩大对外开放。第一层面的沿海发达地区不仅要通过扩大开放,促 | |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而且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 | |略,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二层面的沿海落后 | |地区要通过扩大开放,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吸引外资, | |承接产业“二次转移”,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出口,壮大经济实力;第 | |三层面的内陆山区更要通过扩大开放,吸收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 |,开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 | |加工工业,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通过有重点、分层次的对外开放,促 | |进三个层面经济的联动发展,不断扩大全省经济总量,形成梯度推进、 | |分层次开放、开发的发展格局。 | |  5、健全市场机制,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由于| |经济发展基础不同,三个层面的市场培育和发展客观上存在明显差异, | |未能形成一个有机融合的大市场。而三个层面的联动发展需要充分发挥 | |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就必须有一个建立在区际经济分工基础上 | |,打破地区之间的贸易壁垒,促进区际之间要素流动,提高市场组织程 | |度和运作效率的区域市场体系。要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发展 | |区域化的大趋势,树立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坚持以产业带市场、以 | |市场促繁荣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依托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市场与 | |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逐步建成一个商品和生产要素集散面广、容量大 | |、效率高的统一区域市场体系。 | |(福建省统计局) | | |
0
negative_file/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布局调整思路.doc
原理解析: (1)查找内容:([0-9]{1,2}). [0-9] 表示匹配0~9的任意阿拉伯数字。 {1,2} 表示前面的字符个数为1~2个。例如:[0-9]{1,3}可以匹配1,12,123等; 此处也可以用“@”字符替换,“@”表示1个以上前一个字符或表达式,即“([0-9]@).” ( ) 表示把括号内看作一个整体,在后续替换中会用到。 . 即序号后面的间隔点。 (2)替换为:^p\1. ^p 表示需要添加的段落标记。 \1 表示查找里面括号里的内容。
0
negative_file/02、 数字自动分段【原理解析】【微信公众号:小七素材】一个永久免费的公众号.docx
数学建模教材目录(2001年12月整理)   1982 年以来国内正式出版的数学建模教材、译著及竞赛辅导材料,及与数学建模相关的数学 实验教材(仅据各地告知的统计):   1. E. A. Bender, 数学模型引论,朱尧辰、徐伟宣译,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   2. 近藤次郎,数学模型,宫荣章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3. C. L. 戴姆,  E. S. 艾维著,  数学构模原理,海洋出版社,1985.   4. 姜启源,数学模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5. 任善强,数学模型, 重庆大学出版社,1987.   6. M. Braun, C. S. Coleman, D. A. Drew, 微分方程模型,朱煜民、周宇虹译,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本书为 W. F. Lucas 主编的 Modul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一书的第一卷),1988.   7. 谌安琦,科技工程中的数学模型,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   8. 江裕钊、辛培清,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   9. 杨启帆、边馥萍,数学模型,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10. 董加礼、曹旭东、史明仁,数学模型,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11. 唐焕文、冯恩民、孙育贤、孙丽华,数学模型引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12. 姜启源,数学模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3. H. P. Williams, 数学规划模型建立与计算机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1991.  14. 李文,应用数学模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15. 叶其孝主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16. 寿纪麟,数学建模 - 方法与范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17. 叶其孝主编, 数学建模教育与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工科数学》杂志社,1994.  18. 濮定国、田蔚文主编,数学模型,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  19. 欧阳亮,系统科学中数学模型,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  20. 陈义华,数学模型,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21. 朱思铭,李尚廉,数学模型,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  22. 蔡常丰,数学模型建模分析,科学出版社,1995.  23. 徐全智,杨晋浩,数学建模入门,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24. 沈继红、施久玉、高振滨、张晓威,数学建模,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6.  25. 任善强、雷  鸣,数学模型,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26. 齐  欢,数学模型方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7. 王树禾,数学模型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28. 李尚志主编,数学建模竞赛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9. 南京地区工科院校数学建模与工业数学讨论班编,数学建模与实验,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6.  30. 谭永基,俞文ci,数学模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1. D. Burghes, 数学建模 - 来自英国四个行业中的案例研究,叶其孝、吴庆宝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  32. 叶其孝主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3. 刘来福,曾文艺,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4. S.J.Brams, W.F.Lucas, P.D.Straffin,Jr., 政治及有关模型,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本书为 W. F. Lucas 主编的 Modul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一书的第二卷),1997.  35. W.F.Lucas, F.S.Roberts, R.M.Thrall, 离散与系统模型,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本书为 W. F. Lucas 主编的 Modul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一书的第三卷),1997.  36. H.Marcus-Roberts, M. Thompson, 生命科学模型,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本书为 W. F. Lucas 主编的 Modul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一书的第四卷),1997.  37. 叶其孝主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三),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8. 袁震东等,数学建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9. 贺昌政等,数学建模导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40. 费培之等,数学模型实用教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41. 蔡锁章等,数学建模原理与方法,海洋出版社,  42. 白其峥等,数学建模案例分析,海洋出版社,  43. 朱道元,数学建模精品案例,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4. 雷功炎,数学模型讲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5. 吴翊等,数学建模的理论与实践,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46. 周义仓等,数学建模实验,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47. 萧树铁等,数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8. 李尚志等,数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9. 乐经良等,数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0. 谢云荪等,数学实验,科学出版社,1999.  51. 边馥萍等,工科基础数学实验,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52. 贾晓峰等,微积分与数学模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3. 傅鹂等,数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0.  54. 杨学桢,数学建模方法,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55. 赵静等,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0.  56. 叶其孝等,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四),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57. 何万生等,数学模型与建模,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0
negative_file/数学建模教材目录.doc
竞争对手: |全国十大农药生产企业 | |序 |企业名称(按1998年末生产能力|98年末生产能力(吨/|98年生产量(吨| | |号 |排序(原药,100%) |年) |) | | |1 |沙隆达集团公司 |43250 |23678 | | |2 |上海中西药业公司制药厂 |17393 |8416 | | |3 |湖南南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4980 |4508 | | |4 |浙江龙游农药厂 |14920 |7617 | | |5 |河北省邢台市农药厂 |13326 |842 | | |6 |常州农药厂 |12015 |2050 | | |7 |(苏州)江苏化工农药集团有限 |12010 |11079 | | | |公司 | | | | |8 |湖南天宇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 |12000 |8190 | | | |司 | | | | |9 |重庆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1850 |10160 | | |10 |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 |11600 |4325 | | | |司 | | | | 1. http://www.lxny.com/intc.html 兰溪农药厂是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浙江巨化股 份有限公司兰溪农药厂是著名的农药制造商,是浙江省行业最大工业企业,是全国五十 家重点农药骨干企业。 自1963年建厂以来,企业始终致力于农药工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先后承担了多项 国家和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种产品分别获得原化工部和浙江省优质产品、科技 进步奖等殊荣。乙氧氟草醚和氯代苯甲醛系列产品还分别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 2000年"农灵牌"农药被评为"浙江名牌"。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兰溪农药厂管理科学、技术先进、设备精良、人才济济、质量上 乘。1993年、1997年连续二届被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 ,1998年又被评为"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1996年被原化工部评为"产品质量 好企业",经过浙江质量体系审核中心评审,通过了ISO 9002质量体系认证。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兰溪农药厂位于浙江省西部工业、旅游城市 兰溪市北郊,座落在秀丽的兰江东岸,毗邻世界名仙黄大仙故里,依傍金千铁路,330国 道,杭金衢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本厂主要生产杀虫、杀菌、杀螨、除 草、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六大类农药及其它精细化工产品。"农灵牌"农药以其优良的产品 质量,良好的售后服务饮誉海内外。 法人代表:李宝权 电话:(0579)8849005 传真:(0579)8825843 8849128 邮编:321100 e-mail:[email protected] 地址:浙江省兰溪市黄大仙路45号 2. http://www.asiapesticide.com/jianjie.htm 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是中国生产农药和中间体骨干企业。主要包括下列产品:三唑 磷、毒死蜱、乙基氯化物、丙炔螨特、溴苯腈、溴苯腈辛酸酯、叶青双、甜菜宁、甜菜 安、苯肼、苯唑醇、氟草烟等。企业已获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国家"AAA"企业荣誉称 号。   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美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东风农药,愿为世界农业作贡献! 公司地址:中国温州市机场路蓝田小斗门 电话:总部:86-577-86374778         外贸部:86-577-86880611        销售部:86-577-86379168 传真:86-577-86880616 邮政编码:325024 联系人:张纯标 E-mail:[email protected] 3、www.hyagrochemicals.com 浙江海盐农药厂地处杭嘉湖平原——闻名全国的首座核电城内。东距上海100km,西离杭 州80km,北接嘉兴,南濒钱塘江。近接沪杭高速公路,水陆交通便利,通讯便捷,可与 全国及世界各地直通电话图文传真。 我厂为浙江省石化厅定点企业,具有悠久的农药化工生产历史和良好的市场信誉。“秦山 牌”2甲4氯钠除草剂产销量名列国内同行前茅,高效广谱的沙蚕毒系杀虫剂农药杀虫双、 杀虫单均为国内最早生产的厂家之一。其中杀虫双水剂,91年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 。97年《浙江日报》、《农村信息报》、省农药检定所等单位举办的“浙江省农药用户调查” 活动中,杀虫单和2甲4氯钠除草剂分别获“信得过农药”“农民满意农药”的荣誉。“秦山牌 ”杀虫剂、除草剂被推荐为97采购首选品牌。98年“秦山牌”农药被嘉兴工商局授予著名商 标。86年始,我厂连续十三年获县级、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 三十年来,我厂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使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秦山牌”农药质 量稳定,产品畅销国内十余个省、市、自治区。杀虫单96年始出口东南亚各个国家。98 年8月一次通过了中国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中心的审核,建立了ISO9002质量体系。98年 开发成功了新的杀蚧杀虫剂——杀扑磷农药,填补了国内生产的空白。杀扑磷90%原药及4 0%乳油,已率先投入国内市场。 我企业全体员工热忱欢迎国内外广大用户、专家,前来观光指导,洽谈业务,技术合作 和共图发展。我们将热忱为您提供优质产品。优惠的价格,周到的售后服务。 厂址: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海滨东路18号 电话:0573-6122412 传真:0573-6122246 联系人 :周关佐 邮编:314300 电报:0455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4、http://www.linghuachem.com 浙江菱化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农药、氯碱、碳酸钙生产为主的大型化工企业,公 司地处太湖之滨-- 浙江省湖州市,公司前身菱湖化学厂创建于一九四六年,已有五十多年化工产品制造史 ,现拥有总资产2.5亿元,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拥有员工1300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70人,年销售额近3亿元,利税1500万元,出口创汇近1000万美元,为浙江省"五个一批 "重点骨干企业、湖州市重中之重企业。2001年,经过所有制改造,企业已从国有独资企 业转变为多元投 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生产经营机制和组织结构也相应作了较大程度的调整,以 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公司主要生产甲胺磷、草甘膦、稻瘟灵等农药,工钙、活性钙、超细钙等碳酸钙系 列产品,食用酒精、食用碳酸氢钠等精细化工产品,烧碱、盐酸等氯碱产品。其中"红吉 "牌食用碳酸氢钠曾获国家银质奖,"蝙蝠"牌甲胺磷农药为浙江名牌产品,"红吉"牌沉淀 碳酸钙和"蝙蝠"牌草甘膦为湖州名牌产品,"蝙蝠"商标还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   公司在"八五"期间曾被国务院评为"国家二级企业",曾先后获得全国化工优秀企业" 全球奖",全国自营进出口先进企业,浙江省石化工业十强企业等几十项企业荣誉,公司 于九六年率先在国内农药行业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公司拥有自主进出口权,产 品远销欧洲、美国、日本、南美及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回首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展望未来,公司将以氯碱为基础,以高效低毒的新型农 药和高档碳酸钙为发展重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依靠科技和管理,通过技改和产品开 发,推动产品优化升级,以良好的业绩和优质的产品回报股东、服务社会。 1. 浙江长兴中山化工有限公司 - 生产经营农用除草剂、卫生杀虫剂和卫生杀虫剂增效剂。 2. 浙江春光生化有限公司 - 生产多种微生物农药、兽药。 3. 浙江东风农药厂 - 生产农药和中间体,产品包括下列产品噻枯唑、哒螨灵、克螨特、溴苯腈、溴苯腈 辛酸酯、三唑磷。 4. 浙江海盐农药厂 - 生产杀虫剂、除草剂等。 5. 浙江杭州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 - 生产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和化工原料等。 6. 浙江禾本农药化学有限公司 - 位于温州,生产高纯度甲霜灵、三苯基醋酸锡、克螨特等农药及中间体。 7. 浙江乐清经纬集团华兴化工有限公司 - 生产中间体、杀螨剂、杀虫剂及杀菌剂等农药。 8. 浙江乐清乐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生产旱地灭生性杀草宝、水稻直播田除草剂、40%禾农乐等农药。 9. 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 - 生产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农药。 10. 浙江省长兴第一化工有限公司 - 生产“三嗪”类除草剂。 11. 浙江省台州生物农化厂 - 生产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12. 浙江省仙居农药厂 - 产品有三唑磷、新唑磷、增效磷、毒死蜱、苯肼、二乙氧基硫代磷酰氯。 13. 浙江温州一帆农化厂 - 产品有苯霜灵、禾草灵。 14. 浙江天丰化学有限公司 - 产品有野老系列除草剂,杀虫杀螨剂、杀菌剂等。 15. 浙江永农化工有限公司 - 位于温州市,生产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
0
negative_file/浙江省内竞争对手.doc
月球质量的测定 Wolfking 与地球质量的测量相比,月球质量的确定要困难许多。 我们知道地球的质量通过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相对容易的测定。牛顿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F与他们各自的质量m和M成正比,而与他们之间的距离r成平方反比,写成数学公式就是  这个公式里面的G被称为万有引力常数,它可以通过类似卡文迪许所用的方式在实验室里测定。另一方面,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所受外力等于质量跟加速度的乘积。如果把质量为m的自由落体在地面的加速度记为g,那么在上面公式中两边除以m就可以得出 从而有 所以只要测出重力加速度g和地球半径r,地球质量M也就确定了。加速度g的测量很容易在实验室里完成,而地球半径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 (埃拉托色尼 Eratosthenes) 就已经有了不错的估计。因此地球质量的确定并不算困难。 那么是不是月球质量也可以类似地测定呢?从地球上我们可以相对容易的确定月球的大小和地月之间的距离(视差法,月食法等等,同样古希腊人已经有了大致的估计),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就更不用说了。有了这些,我们就可以计算月球在地球引力下的加速度。可惜的是,从前面的公式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物体绕地球旋转(这也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只取决于地球的质量和轨道高度,却跟物体的质量没关系。既然公式里不出现月球质量,也就没法用这个公式去求它的值。 到了现在的宇航时代,我们当然可以发射一个环月卫星,然后用轨道周期和高度来计算月球质量(目前最精确的月球质量数据就是这样得到的)。那么在人类有登月能力以前是不是就没法测量月球质量了呢?当然不是,天文学家早就有了相对精确的月球质量数据。 牛顿的潮水法 假如我说,第一次用来测量月球质量的工具是一根插在泥水中的木杆,你会相信吗? 无论是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天体质量的计算必然要用到引力理论(这里我撒了个小谎,因为可以假设月球密度跟地球类似而对质量做估计,当然会有不小的误差),所以大家完全可以猜到第一个估计月球质量的正是我们的牛顿爵士。而他使用的工具就是上面提到的木杆(虽然不是他亲自动的手),当然还有他在数学和物理上的无与伦比的才华。 牛顿意识到,我们在海边每天经历的潮水是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共同造成的。以月球为例,在地球靠近月球的一头的海水受到的月球引力要大于远离月球那头受到的引力。这种引力差造成海水向地球上的近月点和远月点两头鼓起,使得大部分沿海地区每天经历两次高潮(月球在天顶或对跖点)和两次低潮(月球跟人的位置关于地心成90度角时)。太阳的引力差对地球也有类似的效果,但没有月球的明显,所以只表现为对月球引起的潮水高度的影响。 这种由于引力差造成的沿引力源方向拉伸的效果被称为起潮力(tidal force)。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不难算出起潮力跟引力源(太阳或月亮)的质量成正比,而跟引力源到地球的距离的立方成反比。 因为地月日相互位置的不同,同一个地方高潮时的潮水高度会按一个月的周期变动。每个月中有四天尤其值得注意。在满月或新月时,地,月,日成三点一线,太阳与月球的起潮力叠加,出现所谓的大潮(spring tide,这里的spring是“跳跃”的意思,不能误译为“春潮”);在上弦和下弦时,地月连线和地日连线成90度角,太阳和月球起潮力互相抵消,出现小潮(neap tide)。 牛顿认为高潮时的水面高度跟起潮力的大小是线性关系。他把月球和太阳的起潮力分别记为L和S(L跟S是拉丁文月亮(Luna)跟太阳(Sol)的字头),那么大潮(起潮力叠加)时高潮的高度跟小潮(起潮力相消)时高潮的高度之比就应该是 。所以通过观测大潮和小潮时的潮水高度就可以算出 从而计算出。因为地球到太阳和月球的距离都已知,就可以算出太阳和月球的质量比。而太阳的质量是可以用地球和其它行星的轨道半径和周期计算的,所以这就相当于算出了月球的质量。 牛顿查阅了1668年布里斯托附近埃文(Avon)河口的潮水资料,得出大潮与小潮的高度比为9/5。由此他本应算出 ,但是牛顿因为其它原因对这个数字做了一些(不必要的)矫正,最后得出一个 的比例。这跟现代的 L=2.2 S 的数字相比差了两倍以上。从这个错误的比例,牛顿得出地球跟月球的质量比为39.788比1(正确的数字接近81比1)。虽然结果有巨大的误差,牛顿仍然可以说是第一个拿木杆称月球的人。 和稀泥的拉普拉斯和潮水法的没落 牛顿用潮水法算出的地月质量比有很大的误差,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潮水数据本身的粗糙,二是牛顿所用的太阳质量有不小的误差。后者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可以想法消除,前一个潮水数据的误差则有内在的因素,并不是靠观测手段的改变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潮水法被其他更精确的方法代替可以说是必然的。但潮水法有着简易可行的优点,所以在其他更复杂的方法和更精密的仪器出现前仍然有它的用武之地。 牛顿之后的几十年内都没有人能对他的数字作出改进,直到一个法国人的出现,此人的名字叫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拉普拉斯继承了牛顿的潮水法(事实上拉普拉斯对潮汐的研究远远超过测量月球质量这种小应用,他是大洋潮汐动力学的鼻祖,所建立的拉普拉斯潮汐方程到今天仍然是研究大洋潮汐的基本方程),但与牛顿不同的是他对统计学的认识和牛顿不可同日而语。牛顿对统计误差的缺乏认识从他能用粗糙的潮水数据(话说他的太阳质量数据也不见得有多精确)能算出5位有效数字就可以看出来,这简直就像是你站在东方明珠前面用手比了比就给出一个精确到毫米的高度值一样。 而拉普拉斯他老人家可以说是概率论和统计学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显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他选择了(主要是法国布雷斯特(Brest))每年两至两分点 (冬夏至和春秋分) 这四天附近的潮水数据,并且不断搜集更多的资料。开始他使用十八世纪的短期资料,得出地月质量比为59,在1797年又修正为58.7。到1825年时他得到了长期的水文资料,得到了75的质量比,这跟81已经很接近了。 当然,拉普拉斯不仅是潮汐动力学的鼻祖,更是天体力学的巨匠。他又使用了视差法(parallax)和地球自转轴的章动(nutation)对月球质量作了估计(这些方法我会在以后具体讨论),分别得到了69.2,71.0,74.2的数值。这些数字当然不会都对,于是拉普拉斯决定和稀泥,他把潮水法得到的数字跟这三个一视同仁,放在一起取了个简单平均,得出了68.5的比值(这个数字发表在1802年出版的巨著《天体力学》的第三卷,当时他还没有用潮水法得出75的值)。 与他们的法国同行相比,英国天文学家迟迟没有在这方面做出进展。直到十九世纪初,大家终于开始觉得牛顿的39.788的数字颇为可疑。到了1867年,芬雷逊(Finlayson)用多佛(Dover) 1861,1864,1865,1866的大小潮资料算出了89.870,88.243,87.943,86.000的数据。1874年美国人费雷尔(W.E. Ferrel)继承拉普拉斯的传统,利用布雷斯特从1812到1830年间19年的潮水数据得出了78的地月质量比,已经非常逼近81的值了。1891年出生于苏格兰的美国人哈克奈斯(W. Harkness)用潮水法得出了78.65的数值。 潮水法有着先天的缺陷。潮汐的运动受到地球自转,海洋深度,海边地形,当地气候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能达到太大的精度。随着望远镜制作技术的提高和天体力学的进步,它注定会被其它方法渐渐取代。 但是到了1913年,有一个大大有名的美国人又把潮水法复活了,此人的名字叫阿尔伯特·迈克尔逊(没错,就是测定光速的那个 Albert Michelson)。迈克尔逊是实验专家,他的想法很简单,潮汐不是受到地形,天气等等实际因素影响吗?那我在实验室里做总可以了吧?这当然要求异常巧妙的实验设计和极高的实验精度,两样都不曾吓倒过迈克尔逊。 迈克尔逊的实验工具是一根水平放置的铸铁管,管子里放满一半水,两头用玻璃封住,装上显微镜来观察水面高度变化。跟6年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类似地,他还把管子旋转各种角度来测量不同方向上的引力变化。尽管起潮力引起的水面高度变化不到千分之一英寸,迈克尔逊还是把实验误差控制到了百分之一以内。 可惜的是迈克尔逊实验虽然达到了很高的精度,但是因为他忽略了地球本身的形变,得到的地月质量比还是跟实际值有30%的误差。 这大概是潮水法最后的昙花一现。更加精确的月球质量基本上都是月球运动学的结果,以下我们会继续介绍。 开普勒第三定律和看上去很美好的钟摆法 对地月系统使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来计算质量的方法叫做钟摆法(pendulum method,月球绕地球的周期运动可以类比钟摆的往复运动)。前面我们说过,仅用牛顿第二定律是不足以确定月球质量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不仅要用牛顿第二定律,还要加上开普勒第三定律。在对地月系统综合使用这两大定律后,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方程: 其中, 分别是月球和地球的质量, 是圆周率, 是地月之间的平均距离,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是地球半径, 是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方程左边正是我们想求的地月质量比。 看上去钟摆法的右边都可以测量,推导也不困难,而英国天文学家艾利(George B. Airy)的确在1845年发表过用钟摆法测出的地月质量比,那么为什么粗糙的潮水法在十九世纪仍然大行其道呢? 有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不幸很骨感。钟摆法的问题主要不在于方程右边的测量值,而在于方程的左边,我们来稍微仔细分析看看。 我们知道地月质量比大致在81左右,所以方程左边约等于1.01234。假如我们的观测比较精确的话,右边代入各个观测值后大致也会得到接近1.01的数值。现在想象我们辛辛苦苦地做观测,把整个右边的精确度控制到1%(这并不容易,因为右边精度百分比是每一项精度之和,而带立方及平方的项在估计精度百分比时要分别乘以3和2,这大致相当于要把距离,半径,重力加速度和周期的精度分别控制到千分之一),就是说我们算出来右边的值在 。这意味着我们得到的地月质量比可以从跑到! 那我还是拿根木杆蹲海边去测潮水高度算了!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使用钟摆法,要想让质量比的精度达到1%,我们的单项观测精度必须达到十万分之一左右!这实在是有点令人沮丧,也是它为什么无人问津的原因。 视差法和两位爱神 什么是视差(parallax)?视差是由于观察者位置的移动而造成的近处被观测物体相对更远处的背景移动的现象。如果你尽量伸长手臂然后分别用你的左眼和右眼看你的大拇指,你就会看到它相对房间的墙壁等等背景似乎移动了,这个效果就叫做视差。 OK,你会说这也许很cute,但是这个所谓的“视差”有什么用呢?事实上它很有用。比如说,在军事上一个射手在缺乏工具时甚至可以用这个办法来估算到目标的距离。以我自己为例,我的两眼的瞳距大致是7.5厘米(这个距离叫做基线(baseline)),我手臂伸直后到眼睛到拇指的距离大致是60厘米。如果我的左右眼观测拇指在远处的位移是7.5米(这可以利用树木,车辆等物体来估算),那么利用相似三角形各边等比例的原理,我到远处目标的距离就差不多是60米。 天文学中应用视差法测距离时,往往不能知道远处背景的距离,所以通常直接测出被测天体相对于基线的张角(这个张角也叫做parallax),然后利用三角学和基线的长度来算出天体的距离。 为什么视差法可以用来测月球质量?一个重要原因是月球相对地球的“大”质量。读到这里肯定有人要大喊:“可是月球质量还不到地球的八十分之一!”。没错,我们知道地月质量比只有81。可是如果你看看太阳系其它行星的卫星,就可以知道月球之“大”了。比如火卫一的半径才11公里,火卫二是6公里;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Titan)的质量倒是有月球质量的将近两倍,可惜土星质量是地球的95倍;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但是质量也只比月球大两倍多一点点,而木星质量超过地球的300倍!至于金星维纳斯……跟她提卫星她会哭的。 那么月球的大质量跟视差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地月系统其实是围绕它们共同的质心转动的,月球的大质量使得它们的质心离地心距离相对比较远(超过4600公里,当然仍然在地球内部),所以每个月地心绕着这个质心在东西方向上有9000公里以上的摆动。与此相应地,离我们较近的天体(比如太阳和其它行星)会在远处的恒星背景上也有个以一个月为周期的东西向的摆动,这个摆动的角度大小就是该天体的“视差”。以太阳为例,这个视差是6”.3(6.3弧秒)。如果我们知道日地平均距离(以下记为),就可以计算地心到地月质心的平均距离(记为),因为我们有,这里tan表示正切。 有了这个平均距离,如果我们还知道地月平均距离,根据质心的定义我们就可以求出地月质量比: 上面的方程通常称为“月球方程”(lunar equation)。好了到这里我们回头来看看这个方法会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可以用视差法或月食法来相对精确地估算地月距离,所以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比较精确地计算1.日地距离;2. 前述的6.3弧秒的视差。 现实再次展示了它残酷的一面。为了说明6.3弧秒这个角度有多小,我们来计算一下太阳东升西落的速度(也就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简单计假设太阳一天转360度,那么每秒就转过360/24/3600 度 = 360/24 弧秒 = 15弧秒(1度等于3600弧秒),就是说太阳每半秒钟转过的角度就大于6.3弧秒!所以尽管有月球的“大”质量帮忙,要精确测量这个角度仍然极其困难。 同样,如何测量日地距离也是观测天文学永恒的话题。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天文学家不得不请出两位爱神:维纳斯和丘比特。 太阳视差与小行星Eros 在第4节我们已经提到直接测量太阳视差非常困难,因为角度实在太小了。于是我们不得不使用稍微间接的办法。其中一个办法就是通过精确测量某个绕太阳公转的天体的轨道来计算这个视差。 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呢?日地平均距离通常被叫做一个天文单位(Astronomical Unit,简称AU)。通过开普勒三定律,我们可以测出绕日公转天体的各个固定参数,从而精确计算任何时间点上该天体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当然要注意的是,这个位置里面含有一个未确定的参量,那就是前述的天文单位AU。比方说我们可以测出该天体轨道长轴是几个AU,近日点又是零点几个AU,等等,甚至可以精确计算出某时间点该天体离地球的距离是几个AU。那么好了,只要我们找个会在某个时间点离地球很近的天体,然后具体测出该天体离地球的公里数,不就可以计算出AU了吗?有了AU,计算视差完全不是问题。 那么哪个绕日公转的天体会在某时间离地球非常近呢?而且最好这个天体又比较小,看上去像个点,测量角度就比较精确。满足这些条件的最理想天体,就是编号为433的小行星Eros(依洛斯)。Eros是希腊神话的小爱神(罗马神话对应的就是丘比特),所以中文也管433号小行星叫爱神星(顺便提下Eros上有两个陨石坑分别叫“宝玉”和“黛玉”)。Eros是小行星中比较少见的Mars crosser,就是轨道偏心率相对较大,以至于会跑到火星轨道以内来,从而离地球很近的那种小行星。 自从1898年Eros被德国的Gustav Witt博士发现后,每次Eros接近地球(天文学上称为“冲日”,英文叫 opposition ,就是Eros,地球,太阳三点一线,地球在中间位置,类似月球的满月)都可以说是测量太阳视差的机会。由于Eros轨道的特殊性,每过三十年左右Eros跟地球距离会特别小,被认为是测量视差绝佳的机会,国际天文学界往往会组织专门的测量活动。 这种测量活动规模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930-1931年,这一次爱神星Eros离地球最近距离才2600万公里左右。国际天文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为了这次观测,在1928年全体大会上通过成立了一个“太阳视差委员会”(Solar Parallax Commission),由英国皇家天文学家Harold Spencer Jones爵士领衔。为了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定Eros的距离,委员会首先组织了九个国家的十四个天文台重新测定了Eros路径上821颗恒星的位置。可惜的是,在1930年秋天首次对Eros做测量后,天文学家们马上发现 Witt 博士在1925年计算的Eros轨道有问题,821颗恒星中有许多用不上!于是柏林的August Kopff教授重新标定了87颗恒星再做测量。(据说Witt的计算错误是因为有个数字从前一页抄到下一页时抄错了!) 另外,为了使用大口径望远镜对Eros进行长期观察,还需要许多亮度很小的恒星做参照物。于是在前面的904颗恒星基础上,4个天文台又测定了另外5823颗恒星的位置!最后所有恒星的位置都被保存到格林威治的皇家天文台(皇家天文学家也是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台长)。从1930年10月开始,真正的Eros观测开始了。到1931年5月为止,14个国家的24个天文台一共拍摄了2847块照相底板。这些底板以及由此计算的爱神星位置,拍照的准确时间,以及其他相关数据最后都集中到格林威治。在琼斯博士的指导下,天文学家们以三种不同方式计算了太阳视差。综合三种方法后最终采用的太阳视差为 8”790(8.790 弧秒)。 如果大家还记得第4节的月球方程,里面提到的太阳视差是 6”3。为什么跟这次测得的数值完全不同呢?这里要说明下,第4节的太阳视差的基线是地月系统的质心跟地心的距离,而本节中太阳视差的基线是地球赤道半径。因为地月系统质心在地球内部,所以该质心跟地心连线对太阳的张角当然要小于地球半径对太阳的张角。 有了8”790的值,太阳视差委员会得出一个天文单位约等于149,673,000 公里。这跟现在的149,597,870 公里已经很接近了(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太阳视差委员会不仅测定了天文单位,而且也顺便测得了地月系统质心到地心的距离。道理其实很简单,跟第4节的月球方程完全类似。地月质心在一个月中会有东西摆动,而由此爱神星也会在恒星背景上摆动。当然这里事情由于爱神星本身的运动而复杂化,需要对观测数据按爱神星轨道速度进行修正。但是这无非是增大计算量,而没有观测上的本质困难,因为Eros跟地球距离最近时才是地月距离几十倍,引起的视差非常明显。最终通过观测,得出第4节的太阳视差(就是月球方程中那个)为 弧秒(Jones爵士的数值显然略偏高),代回月球方程就可以算得地月质量比 。相应的这个数字略小于现在的精确值 81.35。 太阳视差与金星凌日 这节我们介绍另外一个测定天文单位AU的方法,就是利用金星维纳斯的凌日(transit of Venus)。凌日其实就是金星正好跑到了地球跟太阳之间,使得金星挡住了很小一部分太阳(看上去像太阳表面一个黑点)。天文爱好者们多半还记得2004跟2012年的金星凌日。相比爱神星冲日,金星凌日是一种更加罕见(下次凌日要2117年!),也更加壮观的天文现象,人类发现它的历史也更加悠久而丰富多彩。有时间的话我可以另写一篇专门讲讲历次观测金星凌日的传奇甚至是悲壮的历史(比如1769凌日的一个法西联合观测队因为在下加利福尼亚的瘟疫环境中坚持观测,全队28人仅9人幸存 —— 但是他们仍然完成了任务)。 历史上第一个预测金星凌日的人毫不意外地是开普勒,他对第谷(Tycho Brahe)星表的研究不光产生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也得出了金星的运行规律。不过第一个找到利用金星凌日计算天文单位的有效办法的,却是另一位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 (Edmond Halley;也许大家只是从哈雷彗星知道他的名字,但其实他是个精通天文,地理,数学和物理的全才,也是英国第二任皇家天文学家)。我们来看看金星凌日为什么可以用来计算日地距离,有哪些困难,以及哈雷天才的解决方案。 首先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轨道周期的平方跟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因为各个行星的轨道周期可以非常精确的测定,我们很容易就知道了各个行星之间的轨道半径比。比如金星公转一圈是0.62个地球年,那么金星的平均轨道半径就是0.62平方的三次方根,也就是0.72AU。 现在假设我们在地球上P,P' 两点(最好是分别位于赤道南北两侧)观测金星凌日,那么从这两个点的角度来看金星就会在太阳表面走过两条几乎平行的路线A-B和A'-B' (见图) 两条路径跟金星(用V表示)以及地球上观测点P,P'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显然如果我们能测得两条路径之间的距离D(其实是D对地球上某点所张的夹角或者说视差),就可以用地球上P,P' 两点间距离和三角学来计算地球到金星的距离,从而得到日地平均距离AU。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能猜到这个方法的缺陷,那就是D是个非常小的距离(从金星到太阳距离约等于70%AU可以估计出D大概是P跟P'距离的 7/3 倍),所以想从地球上去准确测定这个视差不比测量太阳视差容易。那么哈雷是怎么克服这个困难的呢? 哈雷的天才想法的关键点之一是注意到了这么一个事实,那就是:太阳是圆的!大家也许觉得好笑,难道有谁觉得太阳是方的吗?你还别说,如果太阳是方的,我们就会对如何测量D束手无策,因为那样AB跟A'B'的长度就会完全相等。但是幸好太阳是圆的,所以AB对应的圆心角(可以直接测量)以及两条路径的长度差(不那么好测量)决定了两条路径之间的距离D! 而哈雷的计算方法关键点之二,就是意识到了我们不需要直接测量路径的长度差,我们只需要测量金星走过这两条路径的时间差!因为不管在地球上哪点看,金星走过太阳圆盘的速度基本一样,所以时间差也就是长度差(事实上D最终可以表达为时间差和走过某条路径所用时间的比率再乘以路径对应的圆心角的一些三角函数)。金星凌日的全过程一般有6个多小时,两条不同路径的时间差也往往有好几分钟。而如果有好的钟表,即使在哈雷的时代(17世纪)计时也可以精确到秒。也就是说我们有可能做到误差只有千分之几甚至更小(只要P跟P'的距离足够大)。 哈雷很年轻的时候就发现了上面的方法,但是他一直到1691年才在一篇论文上提到这个“掐表法”,在1716年才发表了更加详细的计算过程。当然这对天文学界也谈不上什么大损失,因为上一次的金星凌日发生在1639年(开普勒预测的那次是1631年),那时候哈雷还没出生。而下一次要1761年,哈雷预计自己是活不到那个时候了(他出生于1656年)。但是他敦促天文学界不要浪费这百载难逢的机会(金星凌日是一对一对来的,每一对相隔8年,但是两对之间相隔105.5年或者121.5年)。 于是在1761跟1769凌日到来的时候,科学界第一次全球范围的合作出现了。200多名天文学家被不同的科学团体派往世界各地去掐表观测金星凌日的持续时间。他们要对付的困难包括自然灾害,疫病,战争,处于蒙昧状态的土著,以及跟现代相比依然非常落后的航海术等等。几乎每一个观测队的经历记录下来都像一本小说(比如悲催的法国天文学家Le Gentil,他在1761年出发时正值英法七年战争,好不容易赶到目的地却发现已经被英国人占领,凌日当天他只能漂浮海上无法观测;1769年终于法国人打了回来,可是凌日当天乌云密布,还是没能观测成,而这还只是不幸的开始!等他克服了疫病和迷航在1771年回到法国,发现因为漂泊海外10年,别人都以为他死在路上,他在科学院的职位已经被人替补,老婆已经改嫁,财产已经被亲戚瓜分并且花光了!最终靠国王的敕令才挽回一些损失。)。 但是最终他们成功了。剑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荷恩斯比(Thomas Hornsby) 最后给出的日地距离是 93,726,900 英里,大致等于150,838,500 公里,跟现在的 149,597,870 相比精确到了99.2%。这在许多国家的地图都还画不出来的时代无疑是了不起的成就! 岁差与章动 这节的内容会牵涉到一些相对复杂的概念。我会尽量用语言来讲清楚这些概念而少用数学公式。 岁差,物理学中也叫“进动”(precession),是指天体(当然我们这里只关心地球)自转轴因为其他天体引力的影响而产生的指向上的连续变化。习惯上岁差一般是指自转轴长期稳定的变化,比如地球就有一个26,000年为周期的岁差,每26,000年自转轴会划出一个圆锥。其他短期变化往往有不同名词来描述,其中的一个就是“章动”,英文叫 nutation 。地球自转轴在缓慢绕圈的同时,还会有相对快速的南北方向(也就是经线方向)上的摆动或者说“点头”的动作,这种摆动就叫做“章动”。因为章动,自转轴划出的不是一个圆,而是一个带波纹的圆。 上图中,绿色的R箭头代表的是地球的自转,蓝色的P代表的是自转轴进动(岁差),红色的N代表的是章动,是在进动基础上的小幅度摆动。 岁差和章动精确数值的计算都很复杂,原因是理论上太阳系内所有天体都对地球的运动状态有贡献,所以方程是个没有精确解的N体问题。为了处理这样的问题,我们往往使用摄动法(也叫微扰理论,perturbation theory),就是分清主要矛盾跟次要矛盾,把影响最大的天体先处理,而暂时假设其他天体不存在,从而大幅度简化方程。对地球来说就是先考虑太阳的引力作用,再考虑月球的作用,如果必要再考虑木星等其他天体。并且在解简化版方程时仍然可以使用摄动法,比如说把解看成已知的容易计算的部分加上小参数的幂级数展开,然后根据所需精度抛弃一些高阶项,从而进一步简化计算。 岁差最早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天文学家依巴谷(现在也按英文名字Hipparchus译成“喜帕恰斯”,我不太喜欢这个译法,因为真按英文发音也应该是“喜帕克斯”;其实希腊文发音最接近“依巴霍斯”)发现的。章动则要晚得多,是由哈雷的皇家天文学家职位的继任者布拉德雷(James Bradley)在1748年发现的(他的另一个发现也许更有名,就是光行差 aberration of light )。 不管是岁差还是章动,其主要的影响都来自太阳和月球,所以不管它们的公式多复杂,其最主要的贡献项都跟日月引力有关,我们不妨叫它“日月项”。具体说来,主要就是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体,而是一个在赤道有鼓起的略扁平的椭球体。而日月对地球的赤道鼓起部分的起潮力就产生了日月项。 在前面介绍“潮水法”时我们提到过,起潮力跟引力源的质量成正比,而跟引力源距离的立方成反比。由于岁差与章动的日月项的公式也仍然有点复杂,我不打算把它们写出来,但是我想说的是两个日月项当中都有这么一个参数 ,它的表达式是 也就是说, 等于月日质量比除以月日距离比的立方。 换句话说, 是月日起潮力之比! 而不管是岁差还是章动,公式中剩下的参数都是一些可以通过观测确定的量。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轨道偏心率,月球升 / 降交点每年相对春分点的移动量,地球的角速度,还有所谓的Delauney常数(差不多等于半个黄白交角的正弦),等等。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可以精确测定岁差与章动的值(单位一般是每年多少个弧秒),那么就可以代入上面提到的日月项公式中来求出参数。有了,再代入太阳质量和日地距离跟地月距离,就可以求出月球质量。 岁差与章动的量都不算大,但好在两者都是逐年积累的,就是说观察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值就越精确。比如日月岁差,假设它的周期为26,000年(实际值接近25,800),那么理论上我们可以连着观测26,000年,发现“哟,小熊座α又变成北极星了,看来是转一圈了”,然后算一下 弧秒,这个就是每年的岁差了。再比如说章动最主要贡献项有18.6年的周期,那么你只要在天顶附近找一颗亮点的恒星,然后坚持观测个十几二十年,看看它在南北方向上的最大偏移值就好了(布拉德雷就是这么干的。当然他的最初动机是想精确测量光行差。)。 1867年斯通(Edward J. Stone,第二十三任皇家天文学会主席)采用了岁差 L = 50.378弧秒,章动 N = 9.223 弧秒,算出地月质量比 = 81.36。1895年纽科姆(Simon Newcomb)用自己的观测值算出地月质量比。 (顺便说说 Simon Newcomb。这位老兄是个怪才,只上过短期学校,自学的数学和物理。他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得到凯恩斯的称赞,数学上他发现了本福特定律,地球科学上他给出了钱德勒摆动的解释,物理上和迈克尔逊合作测量过光速,能说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瑞典语,写过科普和科幻小说,哈佛请他当天文台台长他不愿意去,因为他说自己更大的兴趣是数学,结果去了Johns Hopkins做数学和天文教授。)。 月球运动理论(Lunar Theory) 月球运动理论是关于月球的运动轨迹的理论。作为太阳以外最显眼的天体,月球从古到今已经被观察了不知多少千年。如果没有太阳和其他行星,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应该是个椭圆。但是从古巴比伦时代起人类就已经知道月球的运行轨迹十分复杂。跟匀速圆周运动相比(因为从历法计时角度出发这个假设使用起来最方便),真实的月球运动有着各种不规则的变动,比如延迟,加速,偏心率变化,近地点进动,黄白交点退行等等。找出并且描述这些不规则性,进一步怎么从理论上来解释这些不规则性,从而能比较精确的预测月球的运动轨迹,就是月球运动理论的任务。 月球运行的各种不规则性(和匀速圆周运动相比)每个都有自己的名称(中文往往叫某某“差”,这个“差”其实就是月球的实际位置跟假想的匀速圆周运动位置的角度差)。其中主要的几个有中心差(equation of center),出差(evection,是出“cha”不是出“chai”),二均差(variation),周年差(annual equation),月角差(parallactic inequality),等等。其中中心差是假设月球轨道是圆周而实际是椭圆造成的。剩下的各种”差“基本都是由于太阳和其他行星的摄动引起的。 对我们来说,考虑这些差项的意义在于,如果某些“差”项跟月球质量有关,那么通过高精度测出该差项,就能计算月球质量。 在本节我们要考虑的就是这么两个差项:二均差和月角差(月角差本质上是二均差中的高阶项)。二均差最早是第谷发现的(也有人认为10世纪时波斯天文学家瓦法(Abu Al-Wafa)已经发现了二均差)。它表现为月球接近新月跟满月时会有个加速,而在接近上下弦月时会减速。二均差产生的原因其实非常好理解,因为在上下弦月时日地距离跟日月距离基本相等,两者所受引力加速度也相等;而在其它时候或者日月距离更近,或者日地距离更近,太阳引力的梯度差就会让月球相对地向靠近太阳或者远离太阳的方向加速。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把二均差的起因归结于太阳对月球引力 跟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之间的差异 。这种情况跟潮汐的成因其实非常类似,而最早给出理论解释的也正是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即使天才如牛顿,也发现月球运动理论太难。据说他曾经跟哈雷抱怨说月球运动论让他头痛失眠,以至于他再也不想思考相关问题了。)。 而月角差是上述的二均差中,由于日地的有限距离而造成的在新月跟满月之间的区别。什么意思呢?就是假设太阳距离无限远,仍然采用上面太阳对月球引力的记号 ,那么在新月位置的 跟 满月位置的 数值就会相同;但是事实上太阳不是无限远,所以新月时的要比满月时的 大。换句话说前面二均差的加速减速效应在以新月为中点的那半个月要大于以满月为中点的半个月。这个由于日地的有限距离(太阳视差 solar parallax !)引起的二均差中的不均匀性就叫做 parallactic inequality (就是说是太阳视差引起的不均)。 月角差的最大值约为124.97弧秒。折算成月球的运行时间(为简单起见假设一个朔望月是30天) 就是说4分钟多一点,所以不难测量。而从月角差的成因来看,我们不难理解它跟地月质量比以及日地和地月距离之比有关。具体公式是(用 P 表示月角差, 和 分别为地球和月球质量, 和 为地月和日地距离) 历史上天文学家对上面的公式的应用分为两派,一派用其他方法得到地月质量比,然后用它来计算太阳视差;另一派则先算出太阳视差,然后用它来计算地月质量比。 牛顿以前的月球运动“理论”都是从几何角度(比如依巴谷和托勒密的本轮+均轮)出发来试图解释观测结果。从牛顿开始才有以引力论为基础的分析性理论。但是即便有了引力论这个工具,月球运动理论仍然是个极其复杂的理论(比如月球近地点每年有大约40度的进动,9年转一圈。可是我们的牛顿爵士算来算去也只能算出一半来,就是说按照他的计算每年进动只有20度,应该18年才转一圈。这可能是导致他“头痛”的部分原因。)。所以十八世纪对月球理论做出大贡献的五个人中除了克莱罗(Alexis Clairaut)外都是物理和数学巨匠,就是在输入法中打进去就会跳出来那种(这四个人是欧拉,达朗贝尔,拉格朗日和拉普拉斯)。 到18世纪中时月球运动方程中已经有大概25到30个三角函数项。当然这些方程现在已经过时了(不够精确)。到20世纪初时月球运动方程中有1400多项。而现在为了从理论上得出激光测距相配合的精度月球运动方程中有几万项! 行星轨道的摄动 地月系统受到其他行星摄动,反过来地月对金星火星等其它行星的轨道也有摄动。这些行星的偏心率,交点位置,轨道倾角,近日点位置等等都会随时间变动。如果能精确测量这些变动值,就可以反过来求出地月质量比,从而计算月球质量。 最早提出这个“行星摄动法”的是勒维叶(Urbain Le Verrier)。勒维叶认为地月系统对其他行星轨道的摄动虽然不大,但是因为会日积月累,只要观测时间足够长就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勒维叶对他的方法极有信心,以至于他拒绝参与百年难逢的金星凌日观测。勒维叶的方法其实很有道理,但是直到他去世天文学界还是觉得当时的观测结果仍然没有精确到可以用他的“行星摄动法”来计算太阳视差和其他相关天文常数(勒维叶本人在1872年算得的太阳视差为 8.86",精确度显然不怎么样)。 说起勒维叶,让他留名青史的当然是预测海王星的存在。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牛顿引力理论找到一颗以前根本不知道存在的行星。勒维叶留下的另外一件趣事是对所谓的“祝融星”的预测。而这件事情的起因跟天文爱好者熟知的另外一个天文现象有关,就是水星近日点的进动。 故事开始于1840年,那个时候勒维叶还没有发现海王星。当时的巴黎天文台台长阿拉戈(François Arago)建议勒维叶计算水星的运动轨道。到1843年时勒维叶完成了他的计算。可是这一年的水星凌日观测证明了勒维叶算得的轨道有误差。 勒维叶二话不说回去又埋头苦干了16年!到1859年他终于发表了新的观测和计算结果,这些成果中包含了经年累月的中天观测和多达14次的水星凌日。勒维叶相信这次总不会有问题了!可是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勒维叶的计算仍然跟水星运行的观测结果有细微的出入,这个微小的差别就在于水星近日点进动的数值。这个数值大致是每一百年进动574弧秒,但是牛顿引力理论只能解释其中532弧秒,剩下有大概43弧秒无法解释。 今天我们当然知道这剩下的43弧秒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才能解释(粗略地说这是因为太阳带动附近时空一起运动造成的)。可是勒维叶早出生了60年,所以广义相对论是用不上了。当时他已经通过计算发现了海王星,于是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出现了。为什么水星有额外的进动?因为还有一颗未知的行星对它有摄动!这颗行星显然比水星更靠近太阳,它简直就是在太阳的火焰里烧烤着。于是勒维叶用罗马神话中的火神Vulcan来命名它,中文一般译成“祝融星”。 勒维叶的名声使得许多观测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纷纷试图发现这颗比水星更靠近太阳的内行星。由于“祝融星”太靠近太阳,观测只能靠它的凌日或者在日食期间进行。从1859年开始,各种“祝融星凌日”的观测结果寄到勒维叶手中,而勒维叶选取相对比较靠谱的结果来不断修正这颗假想中的行星的轨道。其中两位美国天文学家沃森(James Watson)和斯威夫特(Lewis Swift)在1878年日全食期间的观测尤其令人兴奋。因为他们在不同地点发现的“新行星”的位置和亮度都很接近,而且两位都是富有经验的天文学家(沃森发现过超过20颗小行星;斯威夫特则发现过许多彗星,他在1862年与塔特尔 (Horace Parnell Tuttle) 几乎同时发现的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就是著名的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当然这些结果最终都被证明多半是误认的恒星或者太阳黑子之类。 尽管如此,直到1908年的日全食天文学家仍没有放弃对它的搜索。真正的解决仍然要等到1919年广义相对论被爱丁顿的观测证实之后。在那之后天文学界意识到水星轨道内再存在一颗大型天体基本不可能,证据仍然是水星轨道的运动,只不过这次是反过来用了,因为水星近日点进动已经被广义相对论完美解释,而如果有其他天体必然会对水星轨道有摄动,就不符合观测值了。
0
negative_file/wolfking(1).docx
|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居民收支比较 | | | | | | | |中国统计信息网 2002-11-25 08:45:33 | | | |  | | | |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 |的龙头。上海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 |直接幅射并产生积极的影响,势必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互补,共同发| |展。 | |  在上海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的倡议下,长江三角洲十四个城市| |(上海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南京市、南通市、扬| |州市、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社会经| |济调查资料将从今年三季度起按季交流,这对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城| |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迁十分有益。为此,本文根据| |第一次返回的交换资料,对2002年9、10月长江三角洲十四个城市的 | |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作一比较,供参考。 | |  一、收入形成差距 | |  交换资料表明,今年1-10月,十四个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 | |入为8840元,无锡市为8401元,位居十四个城市的第9位,低于平均 | |水平439元。长江三角洲十四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次排序为 | |上海市11147元、宁波市10783元、绍兴市10376元、杭州市9705元、 | |舟山市9457元、湖州市9161元、嘉兴市9123、苏州市8913元、无锡市| |8401元、常州市8397元、南京市7668元、南通市7192元、镇江市6834| |元、扬州市6609元。 | |  从以上十四个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看:上海市居民收入独领风骚,| |位居榜首,高于浙江省六个城市平均水平1379元,高于江苏省七个城| |市平均水平3431元;浙江各城市居民收入普遍高于江苏各市。1-10 | |月份浙江六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为9768元,高于江苏七市平均水| |平2052元,高于江苏省最高的苏州市855元,高于无锡市1367元。这 | |一数据有力地揭示了江苏七个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收入明显低于| |浙江地区。 | |  二、收入同步增长 | |  从1-10月份长江三角洲十四个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情况看,呈 | |现同步增长的态势。其中增幅最高为湖州市18.8%,其次是杭州市18.| |0%,无锡市增幅为15.5%,位居十四个城市的第四位。上海市1-10月|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3.7%,位居第八位。从收入增幅可以 | |反映地区经济的发展动态,显示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程度。今年江苏省| |各市在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着力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从交换资料| |可以显示,江苏省七个城市1-10月份居民收入平均增长12.8%,低于 | |浙江六城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 |  三、消费水平有待提高,江苏低于浙江水平 | |  从十四个城市交换资料显示,今年1-9月上海市居民家庭人均消| |费支出为7734元,位居长江三角洲十四个城市之首,浙江宁波市7085| |元,位居第二,杭州市7014元,居第三位。从消费水平分析,上海市| |居民消费水平同样较高,浙江省六个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江苏| |,形成了收入和消费的同步差距。今年1-9月份浙江六市居民家庭人| |均消费支出水平为6477元,高于江苏省七个城市平均水平1274元,也| |就是说江苏省七市每月平均消费支出低于浙江六个城市142元。 | |附: | |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人均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水平         | |城  市 | |1-10月人均可支配收入 | |位 次 | |增长(%) | |位 次 | |1-9月份人均消费支出 | |位 次 | | | |上海市 | |11147 | |1 | |13.7 | |8 | |7734 | |1 | | | |杭州市 | |9705 | |4 | |18.0 | |2 | |7014 | |3 | | | |宁波市 | |10783 | |2 | |5.8 | |14 | |7085 | |2 | | | |嘉兴市 | |9123 | |7 | |9.2 | |13 | |5535 | |10 | | | |湖州市 | |9161 | |6 | |18.8 | |1 | |6209 | |5 | | | |绍兴市 | |10376 | |3 | |17.3 | |3 | |6817 | |4 | | | |舟山市 | |9457 | |5 | |13.1 | |9 | |6203 | |6 | | | |南京市 | |7668 | |11 | |11.2 | |10 | |5419 | |11 | | | |苏州市 | |8913 | |8 | |10.1 | |11 | |6067 | |5 | | | |无锡市 | |8401 | |9 | |15.5 | |4 | |5541 | |9 | | | |常州市 | |8397 | |10 | |15.2 | |5 | |6007 | |8 | | | |镇江市 | |6834 | |13 | |13.9 | |7 | |4825 | |12 | | | |南通市 | |7192 | |12 | |9.5 | |12 | |4392 | |13 | | | |扬州市 | |6609 | |14 | |14.2 | |6 | |4173 | |14 | | | |(江苏省统计局内部信息网 提供) | | |
0
negative_file/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居民收支比较.doc
第一章 大气概况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 一、干洁空气(Dry Air) 1、主要成分:氮气(N2)、氧气(O2),二者占空气总容积的99% 2、次要成分:二氧化碳(CO2)、臭氧(O3)、氢气、惰性气体,体积比不足1% 3、易变成分:(质量易变)二氧化碳(CO2)、臭氧(O3) 4、对气温有影响的成分: 二氧化碳(CO2)――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产生温室效应 臭氧(O3)――――-吸收紫外线 5、干洁空气的分子量:28.966 二、水汽(Vapour) 1、来源:地表的蒸发 2、水平分布:海洋多于陆地,沙漠最少 3、垂直分布:低空多于高空,随高度升高水汽含量迅速减少 4、特点: 1) 在自然条件下,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态变化的气体,是天气演变的主角。 2) 具有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性能,加上在水相变化中伴有凝结潜热的吸收或释放,对 气温产生影响。 5、湿空气(Wet Air):含有水汽的空气 三、杂质 1、杂质: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又称为气溶胶粒子,包括水汽凝结物(水滴 、冰晶)、微小盐粒等 2、对大气的影响:使能见度降低;作为水汽凝结的凝结核 3、城市污染监测的主要成分: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第二节 大气的垂直结构 一、大气的垂直范围和垂直分层 1、空气密度:标准状况下,近地面附近干空气的密度为1293g/m3 2、大气上界:大气与星际空间的分界面,通常以“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1000km作为大气 上界的高度 3、垂直分层: 1) 分层依据:气温和水汽的垂直分布、大气的扰动程度和电离现象等 2) 分层:自地面向高空,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3) 平流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且水汽极少,类似对流层中的云很难生成 4) 热层:又称电离层,对远程无线电通讯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流层(Troposphere)的主要特征 1、对流层的厚度:平均10km;在赤道最厚,向两极减小;夏季厚,冬季薄 云、雨、雾、雪等主要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是气象学研究的重点层次 2、三个主要特点: 1)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m,气温平均下降0.65℃,该值称为平均气温( 垂)直(递)减率,用表示,即=0.65℃/ 100m。 实测的气温直减率以Υ表示。通常,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Υ>0 有时,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Υ<0,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的空气层称为逆温层 或,气温随高度升高基本不变,Υ=0,称为同温,出现同温的空气层称为同温层 2) 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 3) 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等)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 3、对流层的垂直分层: 1) 根据——大气运动的不同特征 2) 摩擦层:下界——地面,上界——距地面1km 高度,必须考虑摩擦力对空气运动的影响,空气运动复杂 3) 自由大气:下界距地面1km(摩擦层顶),上界——对流层顶,摩擦作用小,可忽略不 计。 在自由大气中,空气运动规律清楚,常用距地面5500m(500hPa)高处的空气运动表 征整个对流层大气的运动趋势。 中纬度地区上空盛行西风,风速随高度升高而增大,形成高空急流(风速≥30m/s) 。 4、对流层顶:厚度约为1~2km的同温甚至逆温层,对发展旺盛的积雨云顶有阻挡作用, 是云顶平衍成砧状。 第三节 大气状态方程 一、状态方程 1、干空气的状态方程:P=ρdRdT 干空气的:P——气压,ρd——密度,Rd——比气体常数,T——气温 2、水汽的状态方程:e=aRaT 水汽的:e——气压,a——密度(绝对湿度),Ra——比气体常数,T——气温 3、湿空气的状态方程:P=ρwRdTV TV=T(1+0.378e/P) 湿空气的:P——气压,ρW——密度,T——气温,TV——虚温 二、两个结论: 1) 气温、气压相同时,干空气的密度大于湿空气的密度 2) 气压相同时,干冷空气的密度比暖湿空气大得多
0
negative_file/【公众号:zsxx_xxyg】第一章.doc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点   1唯物论   物质: 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时绝对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是相对   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序性;   空间是运动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   物质的运动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   意识: 意识的起源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和社会劳动;   意识起源的基本环节有三个:第一,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由刺激感应的反映形式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由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意识具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反映,意识不仅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主体拥有意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拥有人脑,而是必须参与到人类社会实践中去。   规律: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向。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固有的联系。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能被改变、创造、消除的。人只能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一,朴素唯物主义;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辩证法   两个特征:   联系观: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观)   发展观: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发展是*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的、上升的。   三个基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或称斗争性与同一性(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含义:   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 而   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重点论”)。   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反映了复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反映了具体矛盾中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主要矛盾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解决的是事物的主流、支流和性质的问题。   内外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附言: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整个社会到社会的各种组织,都是其内部对立着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秩序、结构组成的集合体,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事物内部诸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是矛盾的同一性,它促使事物自身保持稳定性;而事物内部诸要素的相互排斥,即矛盾的斗争性,它破坏事物内部的秩序和结构,促使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各个要素这种互相联接和互相排斥相结合,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表现为过程。   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创造了条件。   部分质变:是指事物发生了阶段性质变或者局部性质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并未完全质变。   量变到质变的主要形式:一是事物要素数量的增减,突破了“度”引起的质变,二是事物要素的空间排序和结构形式的变化引起质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的过程。   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和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五个基本范畴:   原因和结果   现象和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   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可能和现实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必然和偶然: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加速或减缓作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内容与形式   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3认识论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来源、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反映论(形而上学的直观反映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   认识的发展过程渗透着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关于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关于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是概念、判断、推理。   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两次飞跃的过程: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中产生认识,主要通过掌握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借助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是将理性指导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   实践的标准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所以真理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确定性表现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唯一标准是确定的;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   4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其本质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产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还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非决定力量)。];   注:社会存在最本质的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规定为社会存在的本质内容就已经把自然环境和人口因素部分地包含在内。   社会意识 [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风俗、社会心理等。从意识主体角度看,社会意识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从社会意识层次角度看,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和相对独立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是社会改造自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个部分,其中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对立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注: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治组织,如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政党、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政治上层建筑建立之后,形成的现实的力量又制约着观念上层建筑,政治上册建筑居于主导地位。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1,*立起来的上层建筑总有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2,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它有脱离经济基础的倾向;3,经济基础总会变化,这种变化不会立即在上层建筑中得到反映,这就造成上层建筑落后于经济基础的情况;4,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变革已经陈旧的经济基础时,仍然维护这种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就成为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它们之间的矛盾就趋于尖锐化。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解决和发展互相交织、相互制约、互相促进,从而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不断*发展。阶级、国家与革命阶级的起源和本质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国家是统治阶级统治和压迫其他阶级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的政权机关。国家是社会分裂为阶级之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   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对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解决被束缚的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革命不是主观愿望的产物,其深刻的客观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注:人民群众是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畴,他们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积极分子。)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在历史人物中,对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称之为杰出人物。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因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补 充:   1,意识与认识的关系:概念都是一样的,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对应的“物质”,它是唯物论的范畴;“认识”对应的是“实践”,它是认识论的范畴。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   2,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万字公文材料★ 关注抖音号【资深秘书】获取 **万字公文写作必备资料包 总计超**万字、超*篇内容,满足绝大多数材料写作需求 当下急需的热点专题材料,及时更新 手机电脑均可使用,直接搜关键词即可找到! 电子版可编辑,高效写作必备 免费持续更新,紧跟最新材料需求,不过时!
0
negative_file/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点【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docx
2000年地方国际旅游接待收汇情况 政策法规司   2000年,各地接待入境旅游人数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接待入境旅游总人次31 12.35万人次,同比增长24.7%;接待总人天数为7830.98万人天,同比增长24.1%。   (一)全国接待总量2000年,各地接待入境旅游者总人次数为3112.35万人次,同比 增长24.7%,其中外国人1467.99万人次,增长22.3%;港澳同胞1128.26万人次,增长 29.4%;台湾同胞516.10万人次,增长39.1%。2000年,各地接待入境旅游者总人天数 为7830.98万人天,同比增长24.1%,其中外国人4354.51万人天,增长24.9%;港澳同 胞2217.39万人天,增长28.9%;台湾同胞1259.08万人天,增长37.0%。   (二)各地接待入境旅游者情况   200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数位居全国前10位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11 98.94万人次)、北京(282.09万人次,增长11.8%)、上海(181.40万人次,增长9.5 %)、福建(161.33万人次,增长19.0%)、江苏(160.95万人次,增长19.7%)、广 西(122.91万人次,增长59.5%)、浙江(112.59万人次,增长18.8%)、云南(100. 11万人次,下降3.7%)、山东(72.31万人次,增长16.3%)和陕西(71.28万人次,增 长13.1%)。 200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天数位居全国前10位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2325.6 3万人天)、北京(1206.24万人天,增长6.5%)、上海(710.85万人天,增长13.9%) 、江苏(610.38万人天,增长20.8%)、福建(513.52万人次,增长16.5%)、浙江( 264.60万人次,增长21.7%)、辽宁(205.32万人天,增长25.7%)、广西(193.61万 人天,增长49.7%)、山东(174.78万人天,增长24.6%)和云南(155.75万人天,下 降5.5%)。   (三)各地接待入境旅游者增长变化情况   2000年,各省(区、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两位数的 有25个省(区、市),具体情况如下:广西:增长59.5%,青海:增长58.7%,西藏: 增长48.8%,湖北:增长47.6%,甘肃:增长47.4%,重庆:增长43.9%,吉林:增长 39.7%,黑龙江:增长35.5%,宁夏:增长29.5%,安徽:增长26.8%,辽宁:增长24 .6%,四川:增长23.7%,山西:增长20.0%,江苏:增长19.7%,福建:增长19.0% ,浙江:增长18.8%,湖南:增长17.7%,江西:增长17.6%,山东:增长16.3%,新 疆:增长14.4%,陕西:增长13.1%,北京:增长11.8%,河北:增长11.7%,天津: 增长11.0%,贵州:增长10.1%。   2000年,各省(区、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人天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两位数 的有25个省(区、市),具体情况如下:青海:增长60.2%,西藏:增长57.9%,广西 :增长49.7%,宁夏:增长48.0%,甘肃:增长47.9%,重庆:增长40.4%,湖北:增 长37.0%,黑龙江:增长30.3%,辽宁:增长25.7%,吉林:增长24.8%,山东:增长 24.6%,安徽:增长23.5%,山西:增长22.5%,四川:增长21.8%,浙江:增长21.7 %,湖南:增长20.8%,江苏:增长20.8%,天津:增长17.9%,河北:增长16.8%, 福建:增长16.5%,新疆:增长14.1%,上海:增长13.9%,江西:增长13.8%,河南 :增长12.0%,贵州:增长11.9%。   (四)各地接待外国旅游者情况   2000年,各省(区、市)接待外国旅游者1467.99万人次、4354.51万人天,分别占 接待总量的47.2%和55.6%。全国接待外国旅游者人次数列前10位的省(区、市)分别 是:北京(237.96万人次,增长16.1%)、广东(212.85万人次),上海(148.90万人 次,增长11.8%)、江苏(98.15万人次,增长22.0%)、云南(66.59万人次,下降8. 1%)、浙江(64.75万人次,增长27.8%)、陕西(58.4万人次,增长16.6%)、广西 (50.80万人次,增长37.0%)、黑龙江(50.47万人次,增长40.0%)和辽宁(50.05万 人次,增长29.7%)。全国接待外国旅游者人天数列前10位的省(区、市)分别是:北 京(1034.72万人天,增长12.1%)、上海(589.99万人天,增长15.7%)、广东(486 .89万人天)、江苏(366.94万人次,增长55.4%)、福建(199.19万人天,增长47.6% )、辽宁(172.79万人天,增长30.5%)、浙江(157.20万人次,增长31.5%)、陕西 (119.34万人天,增长4.0%)、山东(117.95万人天,增长23.8%)和天津(113.79万 人天,增长18.6%)。   (五)各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情况   2000年,全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62.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国际旅游外汇 收入位居全国前10位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411221.28万美元)、北京(27680 0万美元,增长10.9%)、上海(161267万美元,增长18.2%)、福建(89382万美元, 增长23.2%)、江苏(72384万美元,增长16.7%)、浙江(51397万美元,增长25.3% )、辽宁(38265万美元,增长25.7%)、云南(33902万美元,下降3.2%)、山东(3 1513万美元,增长18.8%)和广西(30661万美元,增长51.6%)。
0
negative_file/2000年地方国际旅游接待收汇情况.doc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2017年上半年 信息安全工程师 上午试卷 (考试时间 9 : 00~11 : 30 共 150 分钟) 请按下述要求正确填写答题卡 1. 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正确写入你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正规 2B 铅笔在你写入的准考证号下填涂准考证号。 2. 本试卷的试题中共有 75 个空格,需要全部解答,每个空格 1 分,满分 75 分。 3. 每个空格对应一个序号,有 A、B、C、D 四个选项,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作为解答,在答题卡相应序号下填涂该选项。 4. 解答前务必阅读例题和答题卡上的例题填涂样式及填涂注意事项。解答时用正规 2B 铅笔正确填涂选项,如需修改,请用橡皮擦干净,否则会导致不能正确评分。 例题 ● 2017 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日期是(88) 月 (89) 日。 (88)A. 3 B. 4 C. 5 D. 6 (89)A. 20 B. 21 C. 22 D. 23 因为考试日期是“5 月 20 日”,故(88)选 C,(89)选 A,应在答题卡序号 88 下对 C 填涂,在序号 89 下对 A 填涂(参看答题卡)。 ●根据密码分析者可利用的数据资源来分类,可将密码攻击的类型分为四类,其中密码分析者能够选择密文并获得相应明文的攻击密码的类型属于(1)。 (1)A.仅知密文攻击 B.选择密文攻击 C.已知密文攻击 D.选择明文攻击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中规定了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其中要求对所有主题和课题就行自助和强制访问控制的是(2)。 (2)A.用户自助保护级 B.系统审计保护级 C.安全标记保护级 D 结构化保护级 ●1949 年,(3)发表了题为《保密系统的同学理论》的文字,为密码技术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由此密码学成了一门科学。 (3)A.Shannon B.Diffie C.Hellman D.Shamir ●(4)属于对称加密算法。 (4)A.ELGantal B.DES C.MDS D.RSA. ●凯撒密码体制是一种代表性的古典密码算法,在凯撒密码体制中,设置钥参数 k = 3,一次对密文“zhonggguo”进行加密,则相应的密文为(5)。 (5)A.ckrajixr B.cdrqijxr C.Akrajjxr D.Ckrqiixr ●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设计中,保证“信息系统中数据不被非法修改、破坏、丢失等”是为了达到防护体系的(6)目标。 (6)A.可用性 B.保密性 C.可控性 D.完整性 ●下列技术中,不能预防重放攻击的是(7)。 (7)A.时间戳 B.Nonce C.明文填充 D.序号 ●计算机取证主要是对电子证据的获取、分析、归档和描述的过程,而电子证据需要在法庭上作为证据展示,就行计算机取证时应当充分考虑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电子证据的证明里,除了相关准备之外,计算机取证步骤通常不包括(8)。 (8)A.保护目标计算机系统 B.确定电子证据 C.手机电子数据、保护电子证据 D.清除恶意代码 ●数字水印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在数字化的多媒体数据中,嵌入隐蔽的水印标记。其应用领域不包括(9)。 (9)A.保全保护 B.票据防伪 C.证据篡改鉴定 D.图像数据 ●信息系统安全测评方法中模糊测试时一种黑盒测试技术,它将大量的畸形数据输入到目标程序中,通过监测程序的异常来发现被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关于模糊测试,一下说法错误的是(10)。 (10)A.与白盒测试相比,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B.模糊测试是一种自动化的动态漏洞挖掘技术,不存在误报,也不需要人工进行大量的逆向分析工作 C.模糊测试不需要程序的源代码就可以发现问题 D.模糊测试受限于被测系统的内容实现细节和复杂度 ●下列攻击中,不能导致网络瘫痪的是(11)。 (11)A.溢出攻击 B.钓鱼攻击 C.邮件炸弹攻击 D.拒绝服务攻击 ●(12)是一种通过对信息进行均衡、安全的防护,体改整个系统最低安全性能的原则。 (12)A.木桶原则 B.保密原则 C.等级化原则 D 最小特权原则 ●网站的安全协议是 https 时,该网站浏览时会进行(13)处理。 (13)A.增加访问标记 B.加密 C.身份隐藏 D.口令验证 ●被动攻击通常包含(14)。 (14)A.拒绝服务攻击 B 欺骗攻击 C.窃听攻击 D.数据驱动攻击 ●以下网络攻击方式中,(15)实施的攻击不是网络钓鱼的常用手段。 (15)A.利用社会工程学 B.利用虚假的电子商务网站 C.利用假冒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站 D.利用蜜罐 ●数字签名是对以数字形式存储的消息进行某种处理,产生一种类似于传统手书签名功效的信息处理过程,一个数字签名体制通常包括两个部分(16)。 (16)A.施加签名和验证签名 B.数字证书和身份认证 C.身份消息加密和解密 D.数字证书和消息摘要 ●身份识别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识别用户的生理特征来认证用户的身份是安全性很高的身份认证方法。如果把人体特征用于身份识别,则它应该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必须具有(17)。 (17)A.唯一性和保密性 B.唯一性和稳定性 C.保密性和可识别性 D.稳定性和可识别性 ●ISO 制定的安全体系结构描述了 5 种安全服务,以下不属于这 5种安全服务的是(18)。 (18)A.鉴别服务 B.数据报过滤 C.访问控制 D.数据完整性 ●在使用复杂度不高的口令时,容易产生弱口令的安全脆弱性,被攻击者利用,从而破解用户账户,下列设置的口令中,(19)具有最好的口令复杂度。 (19)A.morrison B.Wm.$*F2m5@ C.27776394 D.wangjing1977 ●工控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医药、航天等领域,已经成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电力工控系统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不包括(20)。 (20)A.内部人为风险 B.黑客攻击 C.设备损耗 D.病毒破坏 ●对日志数据进行审计检查,属于(21)类控制措施。 (21)A.预防 B.检测 C.威慑 D.修正 ●攻击者通过对目标主机进行端口扫描,可以直接获得(22)。 (22)A.目标主机的口令 B.给目标主机种植木马 C.目标主机使用了什么操作系统 D.目标主机开放了哪些端口服务 ●以下关于 NAT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23)。 (23)A.NAT 允许一个机构专用 Intranet 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区域的主机,无需每台内部主机都用有注册的(已经越来越缺乏的)全局互联网地址 B.静态 NAT 是设置起来最简单和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地址转化方式,内部网络中的每个主机都被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地址 C.动态 NAT 主要应用于拨号和频繁的远程连接,当远程用户连接上之后,动态 NAT 就会分配给用户一个 IP 地址,当用户断开时,这个 IP 地址就会被释放而留待以后使用 D.动态 NAT 又叫网络地址端口转换 NAPT ●应用代理防火墙的主要优点是(24)。 (24)A.加密强度高 B.安全控制更细化、更灵活 C.安全服务的透明性更好 D.服务对象更广泛 ●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阻断攻击是针对(25)的攻击。 (25)A.机密性 B.可用性 C.完整性 D.真实性 ●下列各种协议中,不属于身份认证协议的是(26)。 (26)A.S/Key 口令协议 B.Kerberos C.X.509 协议 D.IPSec 协议 ●我国制定的关于无线局域网安全的强制标准是(27)。 (27)A.IEEE 802.11 B.WPA. C.WAPI D.WEP ●以下恶意代码中,属于宏病毒的是(28)。 (28)A.Macro.MelissA. B.Trojan.huigezi.A. C.Worm.Blaster.g D.Backdoor.Agobot.frt ●容灭的目的和实质是(29)。 (29)A.实现对系统数据的备份 B.提升用户的安全预期 C.保持信息系统的业务持续性 D.信息系统的必要补充 ●安卓的系统架构从上层到下层包括: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库和安卓运行时、Linux 内核。其中,文件访问控制的安全服务位于(30)。 (30)A.应用程序层 B.应用程序架构层 C.系统库和安卓运行时 D.Linux 内核 ●下面不属于 PKI 组成部分的是(31)。 (31)A 证书主体 B.使用证书的应用和系统 C.证书特威机构 D.AS ●SSL 协议是对称密码和公钥密码技术相结合的协议,该协议不能提供的安全服务是(32)。 (32)A.保密性 B 可用性 C.完整性 D 可认特性 ●通过具有 IPSec 功能的路由器构件 VPN 的过程中,采用的应用模型是(33)。 (33)A.隧道模型 B.报名模式 C.传输模式 D.压缩模式 ●安全策略表达模型是一种对安全需求与安全策略的抽象概念模型,一般分为自主访问控制模型和强制访问控制模型。以下属于自主访问控制模型的是(34)。 (34)A.BLP 模型 B.HRU 模型 C.BN 模型 D.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SHAI 算法的消息摘要长度是(35)位。 (35)A.128 B.160 C.256 D.512 ●A 方有一对密钥(KApub,KApri),B 方有一对密匙(KBpub,KBpri),A 方给 B 方发送信息 M,对信息 M 加密为:M‘= KBpub(KApri(M))。B 方收到密文,正确的解决方案是(36)。 (36)A.KBpub(KApri(M‘)) B.KBpub(KApub(M‘)) C.KApub(KApri(M‘)) D.KBpRI(KApri(M‘)) ●有线等效保密协议 WEP 采用 RC4 流满面技术实现保密性,标准的64 位标准流 WEP 用的密钥和初始向量长度分别是(37)。 (37)A.32 位和 32 位 B.48 位和 16 位 C.56 位和 8 位 D.40 位和 24 位 ●文件类型病毒不能感染的文件类型是(38)。 (38)A.COM 类型 B.HTML 类型 C.SYS 类型 D.EXE 类型 ●在非安全的通信环境中,为了保证消息来源的可靠性,通常采用的安全防护技术是(39)。 (39)A.信息隐蔽技术 B.数据加密技术 C.消息人技术 D.数据水印技术 ●操作系统的安全审计是指对系统中有关安全的活动进行记录、检查和审核的过程,现有的审计系统包括(40)三大功能模块。 (40)A.审计事件收集及过滤、审计事件记录及查询、审计事件分析及响应报警 B.审计书籍挖掘、审计事件记录及查询、审计事件分析及响应报警 C.系统日志采集与挖掘、安全时间记录及查询、安全响应报警 D.审计事件特征提取、审计事件特征匹配、安全响应报警 ●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41)四个阶段。 (41)A.开发阶段、传播阶段、发现阶段、清除阶段 B.开发阶段、潜伏阶段、传播阶段、清除阶段 C.潜伏阶段、传播阶段、发现阶段、清除阶段 D.潜伏阶段、传播阶段、触发阶段、发作阶段 ●下面关于跨站攻击描述不正确的是(42)。 (42)A.跨站脚本攻击指的是恶意攻击者向 Web 页里面插入恶意的Html 代码 B.跨站脚本攻击简称 XSS C.跨站脚本攻击者也可称作 CSS D.跨站脚本攻击是主动攻击 ●以下不属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中需要识别的对象是(43)。 (43)A.资产识别 B.威胁识别 C.风险识别 D.脆弱性识别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是一类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当前,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的两大核心技术是(44)。 (44)A.PINC 扫描技术和端口扫描技术 B.端口扫描技术和漏洞扫描技术 C 操作系统探测和漏洞扫描技术 D.PINC 扫描技术和操作系统探测 ●防火墙的经典体系结构主要有三种,下图给出的是(45)体系结构。 (45)A.双重宿主主机 B(被)屏蔽主机 C.(被)屏蔽子网 D.混合模式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级别分为四级:D、C(C1、C2)、B(B1、B2、B3)和 A。其中被称为选择保护级的是(46)。 (46)A.C1 B.C2 C.B1 D.B2 ●IP 地址欺骗的发生过程,下列顺序正确的是(47)。①确定要攻击的主机 A;②发现和他有信任关系的主机 B;③猜测序列号;④成功连接,留下后面;⑤将 B 利用某种方法攻击瘫痪。 (47)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⑤③④ ●以下不属于完了安全控制技术的是(48)。 (48)A.防火墙技术 B.数据备份技术 C.入侵检测技术 D.访问控制技术 ●以下关于认证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49)。 (49)A.基于剩余特征认证一般分为验证和识别两个过程 B.身份认证是用来对信息系统中实体的合法性进行验证的方法 C.数字签名的结果是十六进制的字符串 D.消息认证能够确定接收方收到的消息是否被篡改过 ●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50)。 (50)A.采用物理传输(非网络) B.信息加密 C.无线网 D.使用专线传输 ●能有效控制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访问及数据传输,从而达到保护内部网络的信息不受外部非授权用户的访问和对不良信息的过滤的安全技术是(51)。 (51)A.入侵检测 B.反病毒检测 C.防火墙 D.计算机取证 ●包过滤技术防火墙在过滤数据包是,一般不关心(52)。 (52)A 数据包的原地址 B.数据包的目的地址 C.数据包的协议类型 D.数据包的内容 ●密码分析的目的是(53)。 (53)A.发现加密算法 B.发现密钥或者密文对应的明文 C.发现解密算法 D.发现攻击者 ●下列关于数字签名的说法正确的是(54)。 (54)A.数字签名是不可信的 B.数字签名容易被伪造 C.数字签名容易抵赖 D.数字签名不可改变 ●以下关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55)。 (55)A.PKI 可以解决公钥可信性问题 B.PKI 不能解决公钥可信性问题 C.PKI 只能由政府来建立 D.PKI 不提供数字证书查询服务 ●下列关于公钥体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56)。 (56)A.在一个公钥体制中,一般存在公钥和密钥两种密钥 B.公钥体制中仅根据加密密钥去确定解密密钥在计算机公示不可行的 C.公钥体制中的关于可以以明文方式发送 D.公钥密钥中的私钥可以用来进行数字签名 ●无线传感器网络容易受到各种恶意攻击,以下关于其防御手段说法错误的是(57)。 (57)A.采用干扰去内节点切换频道的方式来低于干扰 B.通过向独立多路径发送验证数据来发现异常节点 C.利用中心节点监视网络中其他所有阶段来发现恶意节点 D.利用安全并具有弹性的时间同步协议对抗外部攻击和被俘获节点的影响 ●属于第二层的 VPN 隧道协议是(58)。 (58)A.IPSeC B.PPTP C.GRE D.IPv4 ●信息隐藏主要研究如何将机密信息秘密隐藏于另一公开的信息中。以下关于利用多媒体数据来隐藏机密信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59)。 (59)A.多媒体信息本身有很大的冗余性 B.多媒体信息本身编码效率很高 C.人眼或人耳对某些信息由一定的掩蔽效应 D.信息嵌入到多媒体信息中不影响多媒体本身的传送和使用 ●证书授权中心(CA)的主要职责不包含(60)。 (60)A.证书管理 B.证书签发 C.证书加密 D.证书撤销 ●X.509 数字证书的内容不包括(61)。 (61)A.版本号 B.签名算法标识 C.加密算法标识 D.主体的公开密钥信息 ●如果在某大型公司本地与异地分公司之间建立一个 VPN 连接,应该建立的 VPN 类型是(62)。 (62)A.内部 VPN B.外部 VPN C.外联网 VPN D.远程 VPN ●网络蜜罐技术是一种主动防御技术,是入侵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以下有关蜜罐说法不正确的是(63)。 (63)A.蜜罐系统是一个包含漏洞的诱骗系统,它通过模拟一个或者多个易受攻击的主机和服务,给攻击者提供一个容易攻击的目标 B.使用蜜罐技术,可以使目标系统得以保护,便于研究入侵者的攻击行为 C.如果没人攻击,蜜罐系统就变得毫无意义 D.蜜罐系统会直接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是其他安全策略不可替代的 ●以下不属于代码静态分析的方法是(64)。 (64)A.内存扫描 B.模式匹配 C.定理证明 D.模型检测 ●SM4 是一种分组密码算法,其分组长度和密钥长度分别为(65)。 (65)A.64 位和 128 位 B.128 位和 128 位 C.128 位和 256 位 D.256 位和 256 位 ●设在 RSA 的公钥密码体制中,用于为(e,n)=(7,55),则私钥 d=(66)。 (66)A.8 B.13 C.13 D.37 ●DSS 数字签名标准的核心是数字签名算法 DSA,该签名算法中杂凑函数采用的是(67)。 (67)A.SHAL B.MDS C.MD4 D.SHA2 ●2017 年 6 月 1 日,(68)开始施行。 (68)A.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B.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面向数据挖掘的隐私保护技术主要解决高层应用中的隐私保护问题,致力于研究如何根据不同数据挖掘操作的特征来实现对隐私的保护。从数据挖掘的角度看,不属于隐私保护技术的是(69)。 (69)A.基于数据失真的隐私保护技术 B.基于数据匿名化的隐私保护技术 C.基于数据分析的隐私保护技术 D.基于数据加密的隐私保护技术 ●强制访问控制(MAC)是一种不允许主体干涉的访问控制类型。根据 MAC 的安全基本,用户与访问的信息的读写关系有四种类型,其中能保证数据完整性的读写组合方式是(70)。 (70)A.上读-下写 B.上读 -上写 C.下读-下写 D.下读-上写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perform IP based DoS Attacks. The most common IP based DoS attack is that an attacker sends an extensive amount of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71)(e.g. TCP SYN requests) to establish hanging connections with the controller or a DPS. Such a way, the attacker can consume the network resources which should be available for legitimate users. In other (72), the attacker inserts a large amount of (73)packets to the data plane by spoofing all or part of the header fields with random values. These incoming packets will trigger table-misses and send lots of packet-in flow request messages to the network controller to saturate the controller resources. In some cases, an (74)who gains access to DPS can artificially generate lots of random packet-in flow request messages to saturate the control channel and the controller resources. Moreover, the lack of diversity among DPSs fuels fuels the fast propagation of such attacks. Legacy mobile backhaul devices are inherently protected against the propagation of attacks due to complex and vendor specific equipment. Moreover, legacy backhaul devices do not require frequent communication with core control devices in a manner similar to DPSs communicating with the centralized controller. These features minimize both the impact and propagation of DoS attacks. Moreover, the legacy backhaul devices are controlled as a joint effort of multiple network element. For instance, a single Long Term Evilution(LTE)eNodeB is connected up to 32 MMEs. Therefore, DoS/DDoS attack on a single core element will not terminate the entire operation of a backhaul device(75)the net work. (71)A.message B.information C.request D.date (72)A.methods B.cases C.hands D.sections (73)A.bad B.cases C.fake D.new (74)A.or B.administrator C.editor D.attacker (75)A.or B.of C.in D.to 2017上半年 信息安全工程师 上午试卷 第2页(共13页)
0
negative_file/2017年上半年 信息安全工程师 基础知识.docx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更多公文写作实用技巧★★★ ★★★官方抖音小店【傲凌书屋】,5000万字各类实用公文材料★★★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更多公文写作实用技巧★★★ ★★★官方抖音小店【傲凌书屋】,5000万字各类实用公文材料★★★ ****虎年春联选 四字春联*对 向阳门第 积善人家 三阳开泰 万事亨通 善人福厚 德宅春融 小康落户 大德迎春 万家德厚 百粤春和 德风和粤 虎劲开新 明天下德 壮岭南春 德开虎步 粤涨春潮 五字春联**对 事事都如意 虎虎有生气 年丰人增寿 春早福满门 家和争贴福 德美笑迎春 德从宽处积 福向俭中求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德门添百福 粤韵颂三春 风正民心顺 人和国事安 忠厚传家远 诗书济世长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新年开骏步 禹甸展鸿图 民奔小康路 国臻大治年 日丽春常驻 人和福永留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业兴 春风吹大地 淑气满人间 一生勤作本 万代信为基 政善山河美 天清日月明 风正民心顺 人和国事安 国安民有福 民富国无忧 争春开虎步 种善得民心 德滋心底梦 福满岭南春 德厚民心暖 春和粤海荣 乾坤添春色 日月增光辉 玉堂浮瑞气 金室耀祥光 春晖盈大地 正气满乾坤 春明有富贵 风静全家安 一堂开暖日 百鸟唱新春 好景年年好 新春岁岁新 春降千门福 花开万户欢 阳春开物象 丽日焕新天 新岁多吉庆 合家乐安然 红日千秋照 神州万载春 门庭多喜气 山水遍春光 神牛辞旧岁 金虎迎新春 喜万象更新 江山千古秀 春辉满庭院 欢乐溢门窗 七字春联**对 丑去寅来千里锦 牛奔虎啸九州春 春光春色源春意 虎将虎年扬虎威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发财地八方进宝 开福门四季平安 国呈盛事随春报 梅映祥光贺岁开 金玉满堂春常在 洪福齐天日永明 年年顺景财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和顺门第增百福 合家欢乐纳千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新春新景新气象 多福多财多平安 全家平安添百福 满门和顺纳千祥 春临华堂繁花艳 福到门庭喜气盈 腊梅吐芳迎红日 绿柳展枝舞春风 日暖九州鸡唱晓 风清四海梦扬帆 东风早暖千家乐 旭日融和万户春 瑞气迎春宁百粤 和风入户暖千家 国泰民安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丰年 春到华堂生百福 花发吉宅纳千祥 和顺满门添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鸿运当头迎百福 吉星照面纳千祥 厚德随身能载福 爱心到处信成春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旧岁曾逢多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乐把桃符书盛世 喜将竹叶报平安 门迎春夏秋冬福 户纳东西南北财 德润东方春喝彩 花开南粤福临门 九州日丽鹏程远 百粤春开虎步雄 年年福禄随春到 处处财源就手来 事以利人皆德业 言能益世即文章 春到儒门别有景 风来书案自生香 岁逢盛世家家富 人沐春风事事欢 岁焕新风花满苑 春来大地福盈门 岁自更新春不老 花常增艳水长流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天地清和弘正气 春秋月旦仰前贤 德善人和歌盛世 春融景秀兆丰年 万树争荣添翠色 五羊献瑞报佳音 为人必本修齐事 处世须持平等心 喜居宝地三春旺 福到华堂万事兴 善驻心头春自在 德昭天下福常来 兴骏业年年得意 展鸿图事事顺心 银针巧绣三春景 彩笔精描五福图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子孙孝顺人多福 邻里亲和家旺财 碧野青天千里秀 红楼绿树万家春 环门桃李春风畅 积架经书意气收 东风早暖千家乐 旭日融和万户春 欣今日江山似画 展未来岁月如歌 翠竹斜妆三径色 红梅正报万家春 台阁凌虚披韵藻 海山在抱有经纶 天留余地开新运 人以无私致** 天地无私千里绿 家门有德万年红 五湖四海添春色 万紫千红映俏颜 惠风绕粤三春暖 美德传家五福临 春色一帘门接福 红梅几朵户生辉 福星指路神州暖 瑞气盈门百粤和 华堂映日开丹桂 吉宅迎春醉碧桃 春满乾坤红日朗 福盈门第喜气临 四秩春风催百越 一帘德雨惠千家 道助春圆天下梦 德携梦润岭南春 九州日丽鹏程远 百粤春开虎步雄 德种心田耕好梦 粤腾虎步报春晖 百尺飞泉鸣震谷 一声长啸势惊天 长白虎啸林中日 江南猿啼岭上风 春回大地千山秀 日暖神州万物荣 吉星永照平安宅 五福常临积善家 九字春联*对 虎跃龙腾创人间奇迹 莺歌燕舞描大地春光 虎跃龙腾有天皆丽日 花香鸟语无地不春风 花团锦簇江山添异彩 虎啸龙吟华夏壮神威 金牛辞旧携凯歌而去 玉虎迎春带捷报新来 瑞雪兆丰年年年大吉 丑牛接寅虎虎虎生威 岁月逢春山河添锦绣 人民幸福龙虎振精神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青 辞旧岁喜看江山更美 迎新春展望前程似锦 喜看祖国江山千古秀 歌唱华夏神州万年春 横批** 壬寅大吉 虎虎生威 如虎添翼 家和业兴 惠风和畅 惠风和畅 万事顺遂 春风送暖 瑞气盈门 户纳千祥 喜迎新春 欣欣向荣 大展宏图 人寿年丰 百业兴旺 春满人间 五福临门 吉庆有余 春回大地 福满人间 四海皆春 普天同庆 **乐业 家业兴旺 吉祥如意 四季平安 五洲同庆 平安是福 大有作为 家庭和睦 万事如意 新年快乐 春意盎然 吉星高照 花好月圆 国泰民安 四季如春 神州春浓 成就大业 心想事成 ★ ★ ★ ★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更多公文写作实用技巧★★★ ★★★官方抖音小店【傲凌书屋】,5000万字各类实用公文材料★★★ ★★★官方抖音号【资深秘书】,更多公文写作实用技巧★★★ ★★★官方抖音小店【傲凌书屋】,5000万字各类实用公文材料★★★
0
negative_file/2022虎年春联选【官方抖音号:材料大师姐】.docx
天天天天天天 一天 天上 天天天天天天 一天 天上 地地地地地地 大地 天地 地地地地地地 大地 天地 人人人人人人 人口 人们人人人人人人 人口 人们 你你你你你你 你们 你的你你你你你你 你们 你的 我我我我我我 我们 我的我我我我我我 我们 我的 他他他他他他 他们 他的他他他他他他 他们 他的 一一一一一一 一人 一天 一一一一一一 一人 一天 二二二二二二 二人 二天 二二二二二二 二人 二天 三三三三三三 三个 三只三三三三三三 三个 三只 四四四四四四 四个 四只四四四四四四 四个 四只 五五五五五五 五个 五只 五五五五五五 五个 五只 上上上上上上 上下 上车上上上上上上 上下 上车 下下下下下下 上下 下车下下下下下下 上下 下车 口口口口口口 人口 门口 口口口口口口 人口 门口 耳耳耳耳耳耳 木耳 耳朵 耳耳耳耳耳耳 木耳 耳朵 目目目目目目 耳目 书目目目目目目目 耳目 书目 手手手手手手 手上 手足 手手手手手手 手上 手足 足足足足足足 手足 手足 足足足足足足 手足 手足 站站站站站站 站立 站立 站站站站站站 车站 车站 坐坐坐坐坐坐 坐下 坐车 坐坐坐坐坐坐 坐下 坐车 日日日日日日 今日 日月 日日日日日日 今日 日月 月月月月月月 明月 明月 月月月月月月 五月 五月 水水水水水水 大水 水火 水水水水水水 大水 水火 火火火火火火 火山 大火 火火火火火火 火山 大火 山山山山山山 大山 山上 山山山山山山 大山 山上 石石石石石石 石头 石头 石石石石石石 石头 石头 田田田田田田 田地 水田 田田田田田田 田地 水田 禾禾禾禾禾禾 禾苗 禾苗 禾禾禾禾禾禾 禾苗 禾苗 对对对对对对 对错 一对 对对对对对对 对错 一对 云云云云云云 云朵 白云 云云云云云云 云朵 白云 雨雨雨雨雨雨 雨水 下雨 雨雨雨雨雨雨 雨水 下雨 风风风风风风 风云 大风 风风风风风风 风云 大风 花花花花花花 花朵 花木 花花花花花花 花朵 花木 鸟鸟鸟鸟鸟鸟 小鸟 鸟儿 鸟鸟鸟鸟鸟鸟 小鸟 鸟儿 虫虫虫虫虫虫 虫子 虫子 虫虫虫虫虫虫 虫子 虫子 六六六六六六 六月 六个 六六六六六六 六月 六个 七七七七七七 七月 七个 七七七七七七 七月 七个 八八八八八八 八只 八个 八八八八八八 八只 八个 九九九九九九 九只 九个 九九九九九九 九只 九个 十十十十十十 五十 七十 十十十十十十 五十 七十 爸爸爸爸爸爸 大爸 二爸 爸爸爸爸爸爸 大爸 二爸 妈妈妈妈妈妈 大妈 大妈 妈妈妈妈妈妈 二妈 二妈 马马马马马马 马路 马车 马马马马马马 马路 马车 土土土土土土 泥土 土地 土土土土土土 泥土 土地 不不不不不不 不去 不去 不不不不不不 不去 不去 画画画画画画 画画 笔画画画画画画画 画画 笔画 打打打打打打 打豉 打豉 打打打打打打 打豉 打豉 棋棋棋棋棋棋 下棋 下棋棋棋棋棋棋棋 下棋 下棋 鸡鸡鸡鸡鸡鸡 公鸡 公鸡 鸡鸡鸡鸡鸡鸡 公鸡 公鸡 字字字字字字 写字 识字 字字字字字字 写字 识字 文文文文文文 文字 天文 文文文文文文 文字 天文 语语语语语语 语文 手语 语语语语语语 语文 手语 词词词词词词 词语 词语 词词词词词词 词语 词语 子子子子子子 儿子 棋子 子子子子子子 儿子 棋子 句句句句句句 句子 句子 句句句句句句 句子 句子 桌桌桌桌桌桌 书桌 桌子 桌桌桌桌桌桌 书桌 桌子 纸纸纸纸纸纸 折纸 折纸 纸纸纸纸纸纸 折纸 折纸 数数数数数数 人数 数字 数数数数数数 人数 数字 小小小小小小 大小 小雨 小小小小小小 小鸟 小鸡 学学学学学学 小学 数学 学学学学学学 小学 数学 音音音音音音 语音 口音 音音音音音音 语音 口音 乐乐乐乐乐乐 音乐 音乐 乐乐乐乐乐乐 音乐 音乐 妹妹妹妹妹妹 妹妹 妹妹 妹妹妹妹妹妹 妹妹 妹妹 奶奶奶奶奶奶 奶奶 奶奶 奶奶奶奶奶奶 奶奶 奶奶 皮皮皮皮皮皮 书皮 书皮 皮皮皮皮皮皮 皮袄 皮袄 白白白白白白 白天 白云 白白白白白白 白天 白云 桥桥桥桥桥桥 小桥 大桥 桥桥桥桥桥桥 小桥 大桥 台台台台台台 一台 台湾 台台台台台台 一台 台湾 儿儿儿儿儿儿 花儿 月儿 儿儿儿儿儿儿 儿子 鸟儿 雪雪雪雪雪雪 雪花 白雪 雪雪雪雪雪雪 小雪 雪人 草草草草草草 小草 草地 草草草草草草 草皮 花草 家家家家家家 你家 人家 家家家家家家 我家 人家 是是是是是是 不是 不是 是是是是是是 只是 只是 车车车车车车 火车 坐车 车车车车车车 马车 上车 羊羊羊羊羊羊 山羊 小羊 羊羊羊羊羊羊 山羊 小羊 也也也也也也 你也 我也 也也也也也也 也是 我也 走走走走走走 走了 行走 走走走走走走 走了 行走
0
negative_file/新人教版-1年级语文上册生字描红字帖(简洁)13页.doc
三角形的迭代 九鼎 中学的数学科目中,最重要但也最难的大概是平面几何。学生们能从几何定理的严格论 证中学到逻辑推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而数学推理的能力培养无疑是中学生思维训练中 极其重要的一环。 由于中国的中学生通过老师的授课和课后的作业得到了大量的训练,几何证明的能力普 遍比美国的同类学生要强,这也可从两国所用的几何教科书的比较中看出差别。中国的 几何教学注重证明技能的掌握,而美国的方式则更多地和应用挂钩。中国的几何教科书 充满浓厚的数学味道,而美国的书则又厚又重,不是因为书中处处都有证明,而是因为 到处可见日常生活中与几何密切相关的例子。 如果我们随机地各取两国的一个学生同时证明一个几何命题,比如说“证明三角形的三条 垂线相交于一点”。中国学生胜出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一百,因为类似的强化训练早让该 学生对此类证明方法娴熟于心而毫不费力,美国学生因而败下阵来。 然而,如果我们让两国学生做一个与平时的授课内容看上去不太相关的“project”,结果 会是怎样?比如说,我们有下面的这个论题: 取一个任意的三角形A0B0C0,作它的内切圆,三个切点确定一个新的三角形A1B1C1。然 后对后者做同样的事。这个过程称为迭代。如果我们一次一次不停顿地迭代下去,就得 到一个迭代三角形的序列。很显然,它们的尺寸越来越小,最后趋向于0,但我们的问题 是:这些三角形的形状最终会是怎样呢? [pic] 我们不打算让两国学生打擂台比赛,但是指出一点:中国学生也许认为这个问题与课本 中的几何定理没有多大关系,或与高考更没有什么联系,因而对此嗤之以鼻,或兴趣不 浓;而美国学生或许会认为这个题目太有趣了而大叫一声“cool”,他们想探索一下结论 到底是什么?这两种态度都可合理解释,中国学生功课太紧而无暇顾及其他,美国学生 有的是精力和时间,这类问题正好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我们现在就先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吧。但是在阅读下面的分析和解答前,希望你自己拿一 支笔做些试验,然后想出一个办法求解它。 如果我们仔细看一看上面图示中的前三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似乎越来越接近等边三角 形的形状。但这仅仅是关于一个迭代三角形序列的观察。如果第一个三角形(称为初始 三角形)选为任何其他形状,譬如说一个角是钝角,结果也会是这样吗?或迭代三角形 的最终形状也依赖于初始三角形的形状? 研究迭代最终走向问题的关键思路是能否找到这个迭代过程的一般规律,即下一次的迭 代三角形和目前的迭代三角形的关系如何?如果能找到这样的一般关系,就可采用数学 归纳法得到第n个迭代三角形与初始三角形的关系。数学就是研究关系学的一门精确学问 ,而代数表达式就是我们经常孜孜以求显示关系的那个东西。 好了,我们开始找关系。由于每次迭代所遵循的规则是一样的,我们只须找到第二个三 角形的形状与初始三角形形状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形状当然取决于它的三个角,因此 我们只要找到新的三角形的角度与旧的三角形的角度之间的关系就行了。这时,平面几 何的基本知识派上了大用场。将图中那个大的内切圆的中心记为O,则四边形OB1A0C1可 以内接于一个圆(想一想为什么),故角A0加上角B1OC1等于180度。另一方面,角A1是 角B1OC1的一半。综合所述得到:角A1等于180度减去角A0再除以2,即 角A1 = 90 度 – 1/2角A0。 类似可得 角B1 = 90 度 – 1/2角B0, 角C1 = 90 度 – 1/2角C0。 这样我们得到迭代过程的一般关系: 角An = 90 度 – 1/2角An-1, 角Bn = 90 度 – 1/2角Bn-1, 角Cn = 90 度 – 1/2角Cn-1。 如果我们引入一个线性函数 y = 90 – x/2, 则本质上我们要考虑的是关于上述函数的迭代性质。这个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其斜 率为 -1/2,它与对角线 y = x 有唯一的交点 (60, 60)。 x = 60称为函数的不动点。 任取一个初始点x0,我们迭代函数f(x) = 90 – x/2,得到一个数列 x0, x1 = f(x0), x2 = f(x1), …… , xn = f(xn-1), ……。 依次带入函数表达式,就有 xn = 90 – ½ xn-1 = 90 – ½ (90 – ½ xn-2) = 90 – 90/2 + 1/22 xn-2 = 90 [1 + (-1/2)] + 1/22 xn-2 = …… = 90 [1 + (-1/2) + (-1/2)2 + …… + (-1/2)n-1] + (-1)n/2n x0 = 90 [1 - (-1/2)n]/[1 - (-1/2)] + (-1)n/2n x0 = 60 [1 - (-1/2)n] + (-1)n/2n x0 由此可见,当n趋向无穷大时,xn总是趋向于60,而无论初始点x0是什么。这就完成了我 们的project,其结论是: 定理. 任给一个初始三角形,由内切圆切点确定的三角形迭代序列最终的极限形状总是等边三 角形。 还有其他类型的三角形迭代吗?当然有!例如,我们给读者如下的一个project: 任取一个三角形A0B0C0,作它的内切圆,连接圆心与三顶点A0、B0、C0的三条直线与圆 依次相交于A1、B1、C1,它们形成一个新的三角形A1B1C1。然后对后者做同样的事,并 一次次地迭代下去。试问这些三角形最终的形状走向是什么? [pic] 如果你也解决了上面这个问题,我们邀请你再考虑下面的这个十分有趣但稍难的垂足三 角形迭代问题: 任取一个三角形A0B0C0,由各顶点作其对边的垂线,对应的三个垂足A1、B1、C1形成一 个新的三角形A1B1C1。然后周而复始一次次地迭代下去。所产生的垂足三角形序列具有 怎样的最终形状? [pic] 如果你是一个在校学生,对上述问题有了满意的回答,鼓励你向一本中学生数学杂志投 稿发表你的高见。如果你一时不能解决它,也不要灰心丧气,须知探索未知的过程本身 就像登山一样充满挑战和希望,伴随你的是苦苦的思索和汩汩的灵感。这可比关起房门 整天泡在题海里有意思多了,保证让你快乐无穷。祝你成功。
0
negative_file/jiuding(1).doc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5、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6、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二、辨析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答案: 1)这句话是正确的。 2)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 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 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三、简答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 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第一,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二、辨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答案: 1)这句话是正确的。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 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 国共产党;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范 畴 。 三、简答 1、简述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简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 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3、简述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内容。 从总体上讲,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 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辨析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答案: 1)这句话是正确的。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 渡时期。 这一时期, 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 会形态, 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 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 比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 会。 三、简答 1、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简述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极大 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 1/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 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第四章 一、简答 1、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五,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 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 起门来搞建设。 3、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 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 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二、辨析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答案: 1)这句话是错误的 2)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 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 历史阶段。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中心。答案: 1)这句话是错误的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 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 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成败、 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如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生动摇, 整个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 三、简答 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 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3、简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相互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 二、辨析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句话是正确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三、简答 简述中国梦的科学涵义及其实现途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①走中国道路,就 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③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 一、辨析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或改革是新时期的一场伟大革命) 答案: 1)这句话是正确的 2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从解放生产力、 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答案: 1)这句话是正确的 2)开放也是改革,改革和开放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在改革的同时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并逐步把它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在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 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②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 机遇的客观要求③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④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需要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由居民(村民) 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 (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它是一种基层自治和 民主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2、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 实行区域自治。 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 业、诚信、 友善, 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 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5、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辨析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量的优势上。 这句话是错误的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 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 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这句话是正确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 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 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三、简答 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 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 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3、简述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革命。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4、简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所谓文化强国, 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5、如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 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5 年 3 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简答 1、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1)一个中国。 两制并存。 高度自治。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科学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二、辨析 战争与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答案: 1)这句话是错误的 2)1987 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论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 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 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期内可以避免, 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第二,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是东西方之间、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四,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 经解决, 要清醒地看到,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 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三、简答 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一章 一、 简答 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 一个是大陆范围内, 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 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 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 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 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 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第十二章 一、 辨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答案: 1)这句话是正确的。 2)《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其一, 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其二,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 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其三,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二、论述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具有“两个先锋队”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章程》 规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其一, 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其二,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 先锋战士。 其三,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 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 队。“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 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本质要求和政治前提。 另一方面, 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补充:十九大:结合十九大报告,教材相关理论,当前实际,进行论述题的解答。 (必考) 需要了解,可能会考选择的知识点: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2、 生产要素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各种生产资料;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3、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地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5、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 10 -
0
negative_file/毛概知识点总结11页.docx
 大中型客货车考试难度增大,科目三电子路考通过率也非常低,那么,该怎样成功通过 大车科目三考试?考试中又有什么技巧?下面小编总结了几项电子路考的易出错知识点 ,希望对大家有用。   新规实施后,科目三大中型客货车考试难度加大,新增了模拟高速公路、连续急弯 山区路、隧道、雨雾天、湿滑路、紧急情况处理的考试内容。   科目三实行电子路考以来,通过率过低,主要原因是学员练得太少,对考试项目、 路线、标志标牌没有熟练掌握,驾校教练员没有把考试重要环节讲解到位,导致有些考 生上车以后频频出错,有些核心知识点根本不知道,无从操作。   对此,小编总结了考生在科目三考试中出错最多的几个环节,并一一为大家讲解正 确的操作方法。 [pic]   靠边停车环节   易错点:未及时关闭发动机、拉手刹、关闭车门。   加减挡环节   易错点:   1、考生没有及时松启离合器,造成车辆空挡滑行。   2、减挡时,车速、转速过快,原因是减挡考生忘记踩刹车。   正确操作:考生挂错挡位后,有些考生及时发现,立刻进行纠正,重新完成加减挡 过程,但已经为时过晚,电脑已经记录下了错误操作。   直线行驶环节   易错点:进入直线行驶路段,考生未将车速提起。   正确操作:进入该路段前,车速应提至35- 40公里/小时,考生进入该路段后再加速已经来不及了。   模拟灯光环节   易错点:   1、灯光开启混乱,学员不熟悉远、近光灯,警示灯、示宽灯、雾灯的位置。   2、学员未按规定开启灯光,例如:在开启近光灯的同时,开启了转向灯。   3、语言提示还没说完,就“抢点”、“慢点”操作。   正确操作:语言提示完成后5秒钟内,考生完成指令。
0
negative_file/科目三电子路考易出错知识点分析.doc
建立粮食企业国际互联网站的步骤 昆明粮食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室 杨正明 Internet正奇迹般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网上办公、网上营销不断地普及 ,为粮食企业的经营方式提供了新的契机,粮食企业如何掌握和利用这种全新的粮油产 品交易的电子商务方式,这里面有很多新学问和奥妙,需要我们去探索和掌握。本文主 要向粮食企业的企业经营者、产品营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介绍:如何把粮食企业的产 品营销活动推向Internet网,使粮食企业顺利地跨入二十一世纪的门椽。 粮油产品网上营销新方式 粮食价格,是百价之母。粮食企业的营销方式和粮油生产经营费用的变化,将影响到 很多行业的产品价格。近年来,粮食市场竞争机制逐渐完善,最初粮食市场的竞争,是 货源的竞争,谁掌握货源就能挣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变成价格竞争,但价格 之战使粮油价格降到尽头了,有些粮食企业是在保本经营,甚至亏本经营。所以越来越 多的粮食企业开始重视产品的营销策划,学习和应用现代新型的营销方式。 网上贸易和营销,为粮食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它超越了时间和地理的限 制。粮食企业通过国际互联网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网络用户联系在一起,只要能在网上 可以找到,企业间就可在网上贸易,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信息成本,而且可减 少中间环节,大大提高粮油产品流通的效率、资金周转的速度。一言敝之,粮食企业利 用国际互联网,作为企业产品营销的方式之一,是很多传统营销方式所不及的。 粮食企业拨号上网 目前粮食企业采取电话拨号上网,比较方便,而且上网的费用也不算高。企业可到当 地的电信部门,选择163(中国公众计算机互联网)和169(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 办理手续相当方便。三天后开通后,粮食企业便可拨号接上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世界范 围内各国政府、团体、各大企业、集团所建立的网页。粮食企业拨号上网,有以下的好 处: 1. 从中获得全球、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商品信息,而且在访问时,基本上没有地域和域 名的区别。不管你在中国或者是在国外,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的电脑,你就能访 问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企业网站。 2. 把集全球各大洲、全国各省市、各行业的信息资料库,通过国际互联网连入企业内 部的电脑,足不出户,在企业内部的电脑中便可查询各方面的信息。 3. 充分利用一种融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通信技术,使粮食企 业能十分方便和快捷地收发电子邮件,传递商品信息。 粮食企业如何注册企业域名 域名,是粮食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标识,是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标志。每个企业 在地理上都有确定的位置,而域名也就是企业相互间在国际互联网上的网址。一个粮食 企业如果想在国际互联网上出现,只有通过注册域名,才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确定自己企 业的一席之地。虽然域名是网络上的概念,但它已经具有类似于产品商标和企业标识物 的作用。在中国境内,中国互联网络中心是国务院信息办公室授权管理中国域名的唯一 机构。粮食企业要了解如何办理域名注册的详细情况,可到该中心的网站(www.cnnic. cn)上查询。 近二年来,我国知名企业,驰名商标和其它特定称谓,在国际互联网上被他人抢注, 然后又向企业进行敲诈;因为注册域名的规则是:“先申请,先批准”;所以我们呼吁粮 食企业应迅速注册域名,特别是具有知名产品品牌、驰名商标的粮食企业,要树立在国 际互联网上建立国际互联网域名商标的意识,尽快把需要的域名注册到自己手中,减少 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和损失。在美国,连街头上小百货店和小加油站都在注册他们的域名 ,以便在网上宣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我国有头脑、有远见的粮食企业家,应该 尽快为企业进行域名注册,以便尽早地获得企业需要的域名。 粮食企业建立网站的方式 鉴于粮食企业上网有以上好处,所以我们建议粮食企业应立即上网,以获得高科技信 息时代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但很多中小型粮食企业又不具备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企业网 站的条件。因为租用DDN专线,聘请网络程序员编制网页组建网站的费用很高。概括地说 ,粮食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网站,有以下三种方式可选择: 1. 专线上网:到当地电信部门租用DDN专线购买路由器、服务器等设备组建粮食企业的 WWW站点,对外发布信息。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灵活性较强,发布信息量不受限制 ;缺点是费用较高,且需要专业网络工程师维护。费用从几万到上百万元不等。 2. 主机托管:企业购买一台服务器放置在ISP公司的机房内,通过电信局的通信线路对 外发布信息。其费用包括购买服务器、代维护费和数据流量费,从万余至十万元 不等。 3. 虚拟主机:是目前工商企业在国际互联网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它运用一个IP地址 可以对应多个域名的技术,将若干个公司和企业网站的内容放置在一台计算机上 ,形成多个虚拟主机共享一台计算机的资源。从外界看,每台虚拟主机和一台独 立的计算机表现完全一样,每个用户承担硬件费用、网络维护费、通信线路费均 大幅度降低,从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粮食企业在网上建立网站的步骤 虚拟主机的出现,是对Internet网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广大中小型企业的福音。现在 国内有些ISP公司(网络服务商),提供租用虚拟主机的服务,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网络资 源空间,使企业产供销信息能在Internet网上发布。另外还提供给企业足够的电子信箱 来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一般来说,粮食企业要建立虚拟主机方式的WWW网站,应该从以 下方面入手: 1. 制定网站开发设计的总体规划:粮食企业在建立网站之初,应该明确企业营销对象 是谁?企业在网站上要向用户提供什么信息和服务。企业网页应该包括企业状况 介绍、产品介绍(网上联机目录、产品的图片及文字说明等)、与用户的交互信 息(网上在线交易、信息反馈、售后服务等)。事实上,企业网站建设最重要的 环节是资料和信息的组织,而不是人们常认为的网页制作技术。粮食企业网站要 能吸引客户,是企业在网上营销成功的关键。 2. 选择提供虚拟主机服务的ISP公司,单纯从技术方面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A. 虚拟主机放置的位置。一般来说,虚拟主机放置在国内(一般是北京),国内的用 户访问快,但国外的用户访问慢;而虚拟主机放置在国外(一般是指美国),全 球用户访问速度快,而国内用户访问慢。 B. 网络连接速度和Internet网带宽。这是影响用户访问企业网站速度的重要因素。所 以要选择网络带宽的ISP公司。 C. 租用的磁盘空间大小:一般粮食企业网站需要磁盘空间10- 30M,这也由企业规模的大小、经济实力来决定。企业网站内容越丰富,它对网络 [代间的需求也越大。 3. 粮食企业网站的推广和维护。我们建议粮食企业建立网站后,可到影响大的搜索引 擎网站登记,与知名站点链接,通过报刊杂志媒体宣传等方式进行宣传。在网站 的日常运作中要不断更新网站内容,及时回复访客的电子邮件。 粮食企业的网页制作 粮食企业网站,是由一幅幅网页所组成。网页是国际互联网上信息主要载体。在网页 中能把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融为一体,可代替传统粮食企业产品推广的宣传资料。 可以预见,国际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会逐渐取代电视,或者说国际互联网与 电视网将合二为一,通过网页传播的信息也会越来越多。策划制作网页、建立企业网站 、日常维护更新网页,是粮食企业当前或者说近两年来必须完成的工作。粮食企业应该 聘请和培养专业的网页开发人员和美术创作人员,来制作企业网页。但请注意:企业领 导和管理人员一定要参与这项工作。因为,网页的开发与制作,一定要紧紧地围绕粮食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宣传、产品销售的主题。 粮食企业网上营销的重要性 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粮食加工技术、设备装备水平发展相当迅速,已经接近国外的水 平。大中型粮食企业的粮油产品,跨地区经营的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随着政府部门和 企业上网逐渐增多,在未来的几年内,国际互联网会如同电话网一样的普及,无论是一 家商场或是一家公司,还是一个粮食企业,都必须拥有一个“在线商店”,作为企业产品 对外销售的窗口,既可以发布企业产品信息,又能开具产品订单,还能发送电子邮件, 真正实现粮油产品网上营销。虽然,当前在我国国际互联网对现实经济的影响,是微乎 其微,但它对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作用很大,粮食企业应把它视为现在或未来企业营 销的手段,给予高度的重视。 粮油网络广告的作用和特点 粮食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刊登产品广告与传统广告相比较,网络广告具有其他广告形 式无法望其项背的优势和作用。首先,它具有全球性和全天候的性质;其次,既可展示 企业的实力和产品功能,也可使访问者通过电子邮件与企业联系;其三,是效率高,来 访者是属于主动型。例如第85届广交会与首届国际互联网广交会同期开幕,国际互联网 广交会重点突出对参展企业和参展商品的介绍,为参展企业与国内外客商提供在线服务 ,提供参展企业信息与商品信息的在线发布,网上洽谈、专题讨论、网上传真及参展企 业和商品的分类交互查询。过去客商非得到广州参加广交会,而现在则可在地球村的任 何一处地方,便可利用计算机在国际互联网上参观广交会。 永不落幕的粮油产品展示 在国际互联网上创建粮食企业网站,以精美的产品图片和详实的文字介绍企业的情 况,包括企业的历史、生产规模、经营产品和服务及代理经销商等。企业的网页是企业 自己的永远对外的窗口,可以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对全世界开发,客户可以在地球村 的任何角落,上网浏览查询,在线订购、网上交易,客户可以通过网上的客户留言簿、 调查表、电子信箱,及时将意见和建议返馈给企业,企业可根据客户的意见进行生产经 营调整,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如何防范网上粮油产品交易金融风险 首先粮食企业在网上查询到欲交易的对象后,要与对方进行一般性联络,初步了解对 方的资信和主要交易条件。虽然企业网上发布产品信息都需要经过企业资信的审查,但 也不排除欺诈的可能,所以对企业资信的审查是很重要的。其次,粮食企业签订经济合 同时,双方都要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第三,粮食企业要充分利用银行担保、质检 等手段化解贸易风险。 粮食行业网站介绍 据目前最新统计数据,全国上网用户有400万,而在国际互联网上安营扎寨建立企业 网的中国企业有近万家。有关粮食行业的网站有以下几个: 中国食品网(网址:www.cnfoodnet.com) 该网是专业从事食品信息的网站,它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为中外食品行业提供信息服务 。它拥有十几个食品数据分库,既有每日更新的动态信息,也有供查询的固定信息。网 站栏目设置有食品法规、国外快讯、国内快讯、市场供求、调查统计、食品成份、产品 查询、科技人材、实用技术、企业名录、食品企业上市证券、报刊电子版。 中国粮油食品信息网(网址:www.cof.net.cn) 该网向全国粮食企业提供六大中介服务:粮油贸易信息发布及查询、网上成交和建立合 同、贸易担保、质量检验、运输担保、网上银行。四大辅助功能:网上浏览和上网服务 、新闻和粮油信息服务、历史数据的系统管理、自动检索和参考资料。该网的粮油信息 来源是国内各大部委、各县级以上粮油批发市场、主要港口、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大 豆协会、美国小麦协会等。粮油信息的内容包括生产、购销、价格行情、分析预测、期 货行情等。这些信息可帮助粮食企业掌握市场先机。 中粮信息网(网址:www.cofco.com.cn) 该网设置的栏目是:中粮信息快报、国内粮油糖信息、国内外食品信息、国内外商品供 求信息、各权威机构颂的统计资料,仓储运输信息、其他商品消息、中粮期货信息。这 些栏目,内容丰富,来源独特,涵盖了国内外粮油食品的产供销信息。 昆明粮食企业管理软件室网站(www.yzm930.com.cn) 该网站是专门从事开发推广粮食企业管理软件的网站。网站栏目设置有:粮食管理软件 功能介绍、粮食生产经营统计报表集、粮食企业信息化管理学术论文集、粮食企业信息 库、全国大中型面粉厂名录(引进设备厂家)、用户通信录、粮食管理软件价目表。软 件介绍包括:粮油储运、面粉和大米生产进销存、设备电器、仓储器材、粮油零售批发 管理以及全国粮食企业信息库。粮食企业可到该网站浏览这些粮食企业专用软件,以确 定是否适用于本企业。 中国食品行业网:是一个以企业名录和供求信息为主的综合网站。该网站拥有二十多万 条企业信息信息和大量供求信息,可以为访问者随时提供查询服务,访问者也可在网上 公告牌上发布信息。该网还设有行业新闻、产品调查等丰富栏目。 综上所述,我国粮食企业建立国际互联网网站还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粮食企业网站 能否吸引访客,现在还不至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网上 营销的方式将对粮食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我室在开发粮食企业管理软件和建立 企业国际互联网站,积累了不少经验,欢迎全国的粮食企业与我们交流,共同推进我粮 食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工作。联系地址:昆明市麻园13号 邮编:650101 电话:0871-5341311 手机:(0)13008667186 1999年10月25日 中国粮食网站目录 |昆明粮食管理软件开发室 www.yzm930.com.cn | |中国粮食贸易公司 http://168.160.224.133 | |中国粮食贸易网 http://168.160.224.132/ | |中国粮食贸易网 www.cctn.net.cn | |中商粮食油料信息网 | |http://www.ccmnet.com/02/02.asp |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 http://168.160.224.133 | |中国粮食商业协会 http://168.160.224.133 | |粮食行情 | |http://www.bjgs.cn.net/hd/alarm/liangshi | |信息窗口 http://fangliang.363.net/ | |中国的粮食问题 http://www.china.org.cn | |中国粮食一号网站 http://cc01.com/ | |河北省粮食局 http://www.lsj.hebnet.gov.cn/ | |上海市粮食储运公司 http://www.sgsdc.online.sh.cn/| |河南粮油对外贸易公司 http://www.hngrain-oils.com/ | |河南省粮食储运公司 http://www.ylcy.com.cn/ | |海南省粮食局 http://203.207.176.1 | |河北省粮食局 http://210.73.40.129 | |北京市粮食局 http://www.bjlsj.gov.cn | |安徽省霍邱县粮食局 http://hqlsj.easthome.net/ | |丹江口市粮食信息网 http://majuntao.yeah.net/ | |江苏省三河农场粮油公司 http://sante.126.com/ | |中国邓州粮油集团 http://www.chdzliangyou.com/ | |江西五丰食品有限公司 http://www.jxnf.com/ | |黑龙江省绿都集团 http://www.ludugroup.com/ | |国家粮食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http://www.chinagrain.com | |粮食与饲料工业 http://www.chinainfo.gov.cn |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季刊) http://www.chinainfo.gov.cn | |郑州粮食学院 http://www.zzgc.edu.cn/ | |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 http://www.ln.cei.gov.cn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主页 | |http://159.226.194.5/research/caas | |山东诸城市粮油加工总厂 http://www.xiqing.com/ | |青岛白樱花集团有限公司 http://www.baiyinghua.com.cn/| |长春大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 http://www.chinadacheng.com/ | |芜湖金田集团 http://www.jintian-group.com/| |江苏阳春集团盐城市面粉厂 http://yangchun.363.net/ | |河南省新乡面粉厂 http://www.xxmf.com.cn | |太仓双力面粉公司 | |http://www.taicang-industry.net/shuangli | |杭州面粉厂 http://www.hzmfc.com.cn/ | |东莞金燕米粉厂 http://www.jin-yan.com/ | |广州珠江面粉厂 http://www.zj-flour.com.cn/ | |江苏六朝松集团 http://chinaflour.com/ | |河南辉县市强筋面粉食品总厂 | |http://www.xxinfo.ha.cn/name/qjmf/index.html | |大地集团公司 http://jsfamous.js.cei.gov.cn| | | |苏州太和面粉公司 http://jsfamous.js.cei.gov.cn| | | |海安县饲料总公司 http://jsfamous.js.cei.gov.cn| |江苏白云集团公司 http://jsfamous.js.cei.gov.cn| | | |河南省郾漯粮食机械厂 http://www.yu-da.com/ | |浙江三雄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http://www.vacuum-freeze.com/| |衡水粮食器材专业公司 | |http://www.hengshui.com/qytd/lsqc/ | |河南丽星粉皮淀粉设备公司 http://www.lixing.com | |无锡汇光仪器有限公司 http://www.hginstr.com | |广东省江门市新海易公司 | |http://www.huali-cn.com/adve/xinhai | |常州市星星干燥设备公司 | |http://www.jiaoxitown.com/xingxing/default.htm | |无锡市顺达塑料厂 http://www.shundar.com[pic] | 昆明粮食管理软件开发室 www.yzm930.com.cn 中国粮食贸易公司 http://168.160.224.133 中国粮食贸易网 http://168.160.224.132/ 中国粮食贸易网 www.cctn.net.cn 中商粮食油料信息网 http://www.ccmnet.com/02/02.asp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 http://168.160.224.133 中国粮食商业协会 http://168.160.224.133 粮食行情 http://www.bjgs.cn.net/hd/alarm/liangshi 信息窗口 http://fangliang.363.net/ 中国的粮食问题 http://www.china.org.cn 中国粮食一号网站 http://cc01.com/ 河北省粮食局 http://www.lsj.hebnet.gov.cn/ 上海市粮食储运公司 http://www.sgsdc.online.sh.cn/ 河南粮油对外贸易公司 http://www.hngrain-oils.com/ 河南省粮食储运公司 http://www.ylcy.com.cn/ 海南省粮食局 http://203.207.176.1 河北省粮食局 http://210.73.40.129 北京市粮食局 http://www.bjlsj.gov.cn 安徽省霍邱县粮食局 http://hqlsj.easthome.net/ 丹江口市粮食信息网 http://majuntao.yeah.net/ 江苏省三河农场粮油公司 http://sante.126.com/ 中国邓州粮油集团 http://www.chdzliangyou.com/ 江西五丰食品有限公司 http://www.jxnf.com/ 黑龙江省绿都集团 http://www.ludugroup.com/ 国家粮食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http://www.chinagrain.com 粮食与饲料工业 http://www.chinainfo.gov.cn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季刊) http://www.chinainfo.gov.cn 郑州粮食学院 http://www.zzgc.edu.cn/ 辽宁省粮食科学研究所 http://www.ln.cei.gov.cn 中国农业科学院主页 http://159.226.194.5/research/caas 山东诸城市粮油加工总厂 http://www.xiqing.com/ 青岛白樱花集团有限公司 http://www.baiyinghua.com.cn/ 长春大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 http://www.chinadacheng.com/ 芜湖金田集团 http://www.jintian-group.com/ 江苏阳春集团盐城市面粉厂 http://yangchun.363.net/ 河南省新乡面粉厂 http://www.xxmf.com.cn 太仓双力面粉公司 http://www.taicang-industry.net/shuangli 杭州面粉厂 http://www.hzmfc.com.cn/ 东莞金燕米粉厂 http://www.jin-yan.com/ 广州珠江面粉厂 http://www.zj-flour.com.cn/ 江苏六朝松集团 http://chinaflour.com/ 河南辉县市强筋面粉食品总厂 http://www.xxinfo.ha.cn/name/qjmf/index.html 大地集团公司 http://jsfamous.js.cei.gov.cn 苏州太和面粉公司 http://jsfamous.js.cei.gov.cn 海安县饲料总公司 http://jsfamous.js.cei.gov.cn 江苏白云集团公司 http://jsfamous.js.cei.gov.cn 河南省郾漯粮食机械厂 http://www.yu-da.com/ 浙江三雄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http://www.vacuum-freeze.com/ 衡水粮食器材专业公司 http://www.hengshui.com/qytd/lsqc/ 河南丽星粉皮淀粉设备公司 http://www.lixing.com 无锡汇光仪器有限公司 http://www.hginstr.com 广东省江门市新海易公司 http://www.huali-cn.com/adve/xinhai 常州市星星干燥设备公司 http://www.jiaoxitown.com/xingxing/default.htm
0
negative_file/╜¿┴ó┴╕╩│╞≤╥╡╣·╝╩╗Ñ┴¬═°╒╛╡─▓╜╓Φ.doc
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 摘 要] “古色”旅游资源是赣州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评价赣州“古色”旅游资源的 基础上,通过对“古色”旅 游资源的产品设计、市场分析,阐述了赣州“古色”旅游的市场策略及形象塑造。 [关键词] 赣州;“古色”旅游资源;营销策略 “古色”旅游资源是相对于“绿色”旅游资源——山林、草原、“红色”旅游资源——革命历史遗 存遗迹而言的,是指具有悠久的历史,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的古迹、遗址 、民族风情、文化艺术等资源。 一、赣州“古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评价 赣州“古色”旅游资源包括两大部分,即宋城文化旅游资源和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宋城文化旅游资源 宋城文化旅游资源由位于赣州市章贡区的宋城和相关建筑景点如八境台、郁孤台等,及许 多宋代建筑,如宋代古塔、古桥、古庙宇、衙署、学宫(书院、试院、儒学)等构成。 赣州作为目前保存宋代城墙建筑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堪称独一无二。其宋代城墙,位于 赣州市区北部章、贡两江岸边,全长3664米,宽约5米,平均高7米,是江南保存最长的古城 墙,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地面和地下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 值,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上城墙,章贡合流、百舸竞发的美景尽收眼底。 赣州宋代古浮桥也为重要的宋城文化遗存。位于章水上的西津桥、南河浮桥(1985年西河 人行桥建成后拆除)和位于贡水上的东津桥(即现在的建春门浮桥)三座浮桥,从宋代开始 建造,除战乱时偶有废止外,一直沿用到现代,对于城乡之间的交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 前,仍保存了最长的一座建春门浮桥,此桥全长400米,共用了100只木舟,每3只木舟为一组 ,整座浮桥分为33节,每天都定时开启,以通行船只。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在赣州沿用了 900多年,构成了赣州特有的人文景观。 此外,赣州市古宋城文物保存完好。不仅城墙、城门、城楼、敌楼、马同、弩台、大街、 小巷、桥梁、地下排水系统、护城河遗址、古迹方方面面都比较完备,而且宋城的江城防 洪功能至今仍然有效,是了解我国防洪史的活教材。赣州宋城还是古代城市从单纯军事防 御和防洪结合型向经济贸易型转变的一个佐证。 2.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在赣州市众多的旅游资源中,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其重要特色之一,包含了建筑、民 俗、民间艺术、饮食及客家迁徙历史的相关古代交通遗址等资源。 客家民间艺术有宁都道情、赣州灯艺、赣州采茶歌、采茶戏、兴国山歌、花篮灯等艺术 形式;饮食资源有三杯鸡、小炒鱼、四星望月、蜜饯、丁香李、赣州市擂茶、春节腊货、 薯食风味等;民俗礼节资源有筷礼、送果子包、穿木屐、婚娶仪式歌谣等。 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地域特色浓郁、类型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客家侨属回乡寻根 ,形成了极大的市场和旅游流,为客家文化的市场开发铺垫了道路。 二、基于“古色”旅游资源的产品设计 从以上分析可知,赣州“古色”旅游资源以宋城及客家文化为特色。宋城系列旅游资源因其 较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同时由于本地 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并且毗邻于客家集聚中心,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有鉴于此,本文进 行“古色”旅游资源的产品设计。 1.宋城与宋文化观光游 这是最早被开发利用的旅游项目,自1994年举办“中国赣州宋城文化节”以来,至今已举办 多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为进一步丰富活动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品位,可作如 下安排:古城寻踪游、古城风貌游、古赣州(章贡区)古迹游、通天岩石窟艺术游、宋文化 名人探踪游、一江(赣江)二水(章、贡)游、古赣州辐射区的宋文化传播寻踪游。 2.赣州客家文化游 赣州地区是客家民系的孕育之地,这里95%以上的人口属客家人,所以赣州地区对于客家不 仅在语言、民俗习惯、建筑、饮食乃至民系心理的形成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吸 引境外游客、开发国际旅游市场,客家文化游是本地区最具潜在优势的旅游开发项目,且 本地区资源丰富,特点突出,应充分重视。可开发的项目有:客家溯源寻根游、客家民居游 、客家民俗游、客家生态文化游、客家文化绿色家园游、客家文化之源修学科研游等。 三、赣州“古色”旅游的市场分析 1.市场竞争分析 (1)宋城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分析 宋城文化的外部竞争目的地有:河南开封、杭州宋城及主题公园以及香港宋城。其中河南 开封为北宋首都,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但是目前城市格局及环境方面与赣州有一定的差异 。杭州为南宋的首都,同样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以文化名人及西湖的影响,加之 杭州的宋城主题公园的经营,扩大了其作为宋代文化代表的知名度。从知名度上,针对内 地客源市场,两者对赣州宋城旅游的国内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冲击,是赣州宋城文化旅游 产品市场开发的重要竞争对象;但是两者在空间上相对赣州的主要目标市场距离较远;同 时,相对两者而言,赣州的宋城城墙等现存宋代遗迹及与赣江的组合,是具有特色的竞争性 旅游资源,通过宣传赣州宋城的特色而增强竞争力以及赣州对宋城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 是可以在内地市场上获得成功的。香港宋城是一项较为成功的主题公园,但是其文化底蕴 和真实性与赣州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虽然对赣州吸引香港游客及境外游客有一定的冲击, 但是赣州如果与之协作,能够对游客进行有效的分流和导流,则很可能转竞争关系为互补 关系。 赣州市地域内古赣州(章贡区)的周边辐射区现存的宋代遗迹和文化遗存,是具有互补性的 旅游资源,需要加强协作开发。尤其是对于可以组串成旅游线路的相关宋代文化旅游资源 ,如赣州市区内乃至江西省其他地区的丰富多样的宋代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协作,开辟宋代 文化历史旅游专线,做到双赢,共同发展宋文化旅游,乃至将此项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2)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分析 与赣州客家文化民俗资源具有竞争性关系的地区有福建及广东地区。其中福建的客家民 居开发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和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如永定的土楼在日本市场非常火爆。 其中原因:一是福建客家围屋保存完好,如福建永安的安贞堡、永定的土楼等;二是福建土 楼规模效应较好,永定土楼成群分布,给游客有一定的冲击力;三是福建客家民居旅游开发 成熟。 然而,福建、广东与赣州是相毗邻的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分布区,对于本地客家民俗开发是 有互补作用的,应该加强协作。 2.赣州“古色”旅游市场细分 (1)境外市场客源细分 一级市场:港澳地区,目前占市场份额65%。 二级市场:台湾地区,目前占市场份额30%。 其他市场:外国人占市场份额4.9%,华侨占市场份额0.1%。 (2)内地市场地理细分 一级市场:江西、广东,占市场份额86%。 二级市场:湖南、湖北、上海、福建、江苏、浙江,占市场份额10%左右。 其他市场:其他地区,占市场份额不足4%。 (3)内地市场旅游目的细分 调查结果表明: 一级市场:旅游观光,占市场份额66%。 二级市场:度假和探亲访友,占市场份额17%。 其他市场:包括商务、会议、交流及专业访问、健康疗养、宗教朝圣及其他,占市场份额 不足17%。其中,商务旅游及会议旅游应该成为未来逐步成长的市场。 四、赣州“古色”旅游的市场策略 1.境外市场 境外市场营销,通过客家文化和宋城文化以及区内生态旅游资源的推出,继续维持和拓展 以港澳同胞及台胞为主体的观光游客市场,重点发掘外国人市场,通过客家文化的感情纽 带,拓展海外华侨市场。密切与国际旅行社的协作。据有关专家推算,客家人在海外号称 有1000万人,香港约有1/3的人口、台湾约有540万人口是客家人,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 场。 2.内地市场 地理市场板块以观光及度假吸引本省游客;以客家文化、宋城资源及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广 东客源;以生态旅游资源辅助宋城文化及客家民俗文化资源,吸引湖南、湖北和华东市场 客源。加强互补性旅游协作,加强旅游宣传。 五、赣州“古色”旅游的形象塑造 1.宋城文化旅游的形象塑造 (1)强调宋城城墙及体系完整的独有性特征,营造观赏宋城格局的旅游景点和环境。 (2)在旅游环境与旅游项目建设上狠下功夫,达到环境优美、整洁、安静、舒适。以国家 优秀旅游城市为标准,加强绿地、花坛、古树、名木、市花、市树保护培植,形成特色,扩 大旅游者活动空间,并逐步向疗养、休憩、会议旅游方向发展,在峰山和陡水湖等地建疗 养、休闲地。 (3)加快以宋文化为内涵的赣州章贡区城市游憩商务区的建设。 (4)城市识别标志以宋城为核心内容。 2.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形象塑造 (1)规范开放客家民居旅游目的地,以建筑民俗及村落形象为展示基质,以生活民俗、生产 民俗、婚育民俗等为展示活载体。 (2)以生态文化为主线发掘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并设计相关产品。 (3)对重点开放的客家围屋内部进行整修,并逐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4)围绕客家迁徙线路,进行旅游形象宣传促销,包括沿宋代的古驿道等沿线的古建筑恢复 及相关客家文化的展示等,如大余梅关古驿道的建设,可以与客家文化传播相结合进行旅 游开发。
0
negative_file/【公益知识库zscc.club】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doc
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第87号部长令2001年4月18日发布)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资质分类和分级 第三章 资质申请和审批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章 罚 则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实施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适 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建筑业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 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企业。   第三条 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 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 ,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第四条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归口管理工作。国务院铁 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有关部门配合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相关资 质类别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筑业企业资质 的归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水利、通信等有关部门配合同级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相关资质类别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管理工作。 ---------------------------------------------------------------------------- ---- 第二章 资质分类和分级   第五条 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   获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对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或者对主体工程实行施工 承包。承担施工总承包的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非主体工程 或者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承包资质或者劳务分包资质的其他建筑业企业。   获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分包的专业工程或者建设单位 按照规定发包的专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可以对所承接的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 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劳务分包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   获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 作业。   第六条 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劳务分包资质序列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分别划分 为若干资质类别。   各资质类别按照规定的条件划分为若干等级。   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有关部门制定。 ---------------------------------------------------------------------------- ---- 第三章 资质申请和审批   第七条 建筑业企业应当向企业注册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 请资质。   中央管理的企业直接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资质,其所属企业申请施工总 承包特级、一级和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由中央管理的企业向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申请,同时,向企业注册所在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新设立的建筑业企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并取得企业法人 营业执照后,方可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资质申请手续。   新设立的企业申请资质,应当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一)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三)企业章程;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企业技术、财务、经营负责人的任职文件、职称证书、身份证 ;(五)企业项目经理资格证书、身份证; (六)企业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的职称证书; (七)需要出具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第九条 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升级,除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本规定第八条所列资料 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企业原资质证书正、副本; (二)企业的财务决算年报表; (三)企业完成的具有代表性工程的合同及质量验收、安全评估资料。   第十条 施工总承包序列特级和一级企业、专业承包序列一级企业(不含本规定第七条 第二款所列企业)资质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 门审批;其中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方面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由省级建 设行政主管部门商同级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经国务院有 关部门初审同意后,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审核部门应当对建筑业企业的资 质条件和申请资质提供的资料审查核实。   施工总承包序列和专业承包序列二级及二级以下企业资质,由企业注册所在地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交通、水利、通信等方面的建筑 业企业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征得同级有关部门初审 同意后审批。  劳务分包序列企业资质由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 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审批,应当从受理建筑业企业的申请 之日起60日内完成。   由有关部门负责初审的,初审部门应当从收到建筑业企业的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 初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初审材料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批,并将审批结果通 知初审部门。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审批结果在公众媒体上公告。   第十二条 新设立的建筑业企业,其资质等级按照最低等级核定,并设一年的暂定期。   由于企业改制,或者企业分立、合并后组建设立的建筑业企业,其资质等级根据实 际达到的资质条件按照本规定的审批程序核定。   第十三条 申请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应当在总承包序列内选择一类资质作为本 企业的主项资质,并可以在总承包序列内再申请其他类不高于企业主项资质级别的资质 ,也可以申请不高于企业主项资质级别的专业承包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承担总承包项 目范围内的专业工程可以不再申请相应专业承包资质。   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可以在本资质序列内申请类别相近的资质。   第十四条 建筑业企业申请晋升资质等级或者主项资质以外的资质,在申请之日前一年 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批准: (一)与建设单位或者企业之间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以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的; (二)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擅自施工的;  (三)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 (四)严重违反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 (五)发生过三级以上工程建设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或者发生过两起以上四级工程建设质 量安全事故的;   (六)隐瞒或者谎报、拖延报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者破坏事故现场、阻碍对事故调查 的;(七)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持证上岗的技术工种的作业人员未经培训、考核,未取得 证书上岗,情节严重的;   (八)未履行保修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 (九)违反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情节严重的; (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五条 建筑业企业资质条件符合资质等级标准,且未发生本规定第十四条所列行为 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相应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正 、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伪造、出借、转让《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不得 非法扣压、没收《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第十七条 建筑业企业在领取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同时,应当将原资质证书交 回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   建筑业企业因破产、倒闭、撤销、歇业的,应当将资质证书交回原发证机关予以注 销。 ---------------------------------------------------------------------------- ----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业企业 资质的监督管理。   禁止任何部门采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外的其他资信、许可等建筑市场准入限制 。   第十九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企业资质实行年检制度。   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资质和一级企业资质、专业承包一级企业资质,由国务院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年检;其中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方面的建筑业企业 资质,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年检。   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二级及二级以下企业资质、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由企业注册 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年检;其中交通、水利、通 信等方面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联合年检。   第二十条 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表》、《建筑业企 业资质证书》及其他有关资料,并交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收到企业年检资料后40日内对企业资质年检作 出结论,并记录在《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副本的年检记录栏内。 第二十一条 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的内容是检查企业资质条件是否符合资质等级标准, 是否存在质量、安全、市场行为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建筑业企业年检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   第二十二条 建筑业企业资质条件符合资质等级标准,且在过去一年内未发生本规定第 十四条所列行为的,年检结论为合格。   第二十三条 建筑业企业资质条件中,净资产、人员和经营规模未达到资质等级标准, 但不低于资质等级标准的80%,其他各项均达到标准要求,且过去一年内未发生本规定 第十四条所列行为的,年检结论为基本合格。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年检结论为不合格: (一)资质条件中净资产、人员和经营规模任何一项未达到资质等级标准的80%,或者 其他任何一项未达到资质等级标准的; (二)有本规定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   已经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降低资质等级处罚的行为,年检中不再重复追究。    第二十五条 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不合格或者连续两年基本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应当重新核定其资质等级。新核定的资质等级应当低于原资质等级,达不到最低资质等 级标准的,取消资质。   第二十六条 建筑业企业连续三年年检合格,方可申请晋升上一个资质等级。   第二十七条 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由企业在资质年检结束后两个月内提出申请,分批 集中办理;建筑业企业资质其他变更事项,应当随时办理。   第二十八条 降级的建筑业企业,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整改,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查 确认,达到规定的资质标准,且在此期间内未发生本规定第十四条所列行为的,可以按 照本规定重新申请原资质等级。   第二十九条 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参加资质年检的建筑业企业,其资质证书自行失效,且 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资质。  第三十条 建筑业企业遗失《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应当在公众媒体上声明作废。    第三十一条 理筑业企业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等,应当在变更后 的一个月内,到原审批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其中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企业 除企业名称变更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外,企业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 人的变更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办理结果向国务院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 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二条 涂改、伪造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吊销资质 证书,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三十三条 未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予以取缔,并处工程合同价款 2%以上4%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三十四条 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工程合同价款2% 以上4%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第三十五条 转让、出借《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工程 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 销资质证书。   第三十六条 未在规定期限内办理资质变更手续的,责令限期办理,处1万元以上3万元 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工程合 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 销资质证书。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 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一)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有不按 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其他行为的;  (二)未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或者未对涉及结构安 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取样检测的; (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的行政处罚,由颁 发资质证书的机关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法 定职权决定。   第四十条 资质审批部门未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资质的,由上级资质审批部门责 令改正,已审批的资质无效。   第四十一条 从事资质管理的工作人员在资质审批和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 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建筑 业企业资质管理实施细则。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1年7月1日起施行。1995年10月6日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企业 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48号)同时废止。
0
negative_file/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doc
各大高校历年《结构力学》考研真题精选汇编 主编:胡正平(清华大学博士后) 主讲人:李其林 刘向 王琼 全国40余所热门高校。 最新5年,200多套真题。 详细视频解析。 想2个月搞定结构力学的,就加入我们学习小群。加李老师微信号:jieli150,并发自我 介绍,只有通过李老师审核后才能被加进小群学习。为了确保学习效果,仅限20人,李 老师会每天在群里为大家答疑。(自我介绍基本内容:姓名,现就读大学?准备考哪个 学校?结构力学基础如何?用的哪些参考书,计划如何复习?若是二战,上一次考研结 构力学考了多少分,有何经验教训?) [pic] 独家揭秘《结构力学》考研出题思路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 那考研试卷出题呢? 收集了全国知名土木专业大学二十余所,最新五年,100多套的真题。通过整理、做题、 比对,发现出题老师竟是如此懒惰,所谓的考研真题都是各大高校互相参考、互相借鉴 ,乃至原封不动照搬。这下你们可以知道为什么学校的考研真题都不愿意外泄了?当然 ,也可以理解,作为老师我也深知出一些高质量的试题,难于上青天!   下面给同学们上干货! 为大家举几个例子,看了你就明白,保你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在几何构造分析中,四链杆体系(结构通过四根链杆跟大地连接)是一个难点,如果你 知道下面的出题规律,四链杆体系的题型其实就是一道题翻来覆去考。 [pic] 我找到最早的是清华大学1997年的一道题,取[pic]和杆[pic]以及大地作为三个刚片, 三个虚铰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是有一个多余约束的瞬变体系。(注意:瞬变体系必有最 少一个多余约束)。 [pic] 在清华大学1997真题基础上,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真题在中间支座加了一根水平链杆, 因此变成了有两个多余约束的瞬变体系。这样做就错了,因为没有区分增加的水平链杆 是必要约束还是多余约束。此题可以这样分析,[pic]作为最开始的三铰刚架,几何不变 无多余约束,在此基础上增加二元体[pic],再增加二元体[pic],在增加二元体[pic], 剩下链杆支座[pic]是多余的,因此是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可见增加的水平链杆是必要约束,只能说低调的大连理工大学出题水平真高!!! 天津大学2014年原封不动地照抄了大连理工2005的真题。(李老师QQ:719857865) [pic] 中国地震局2006年的真题在清华大学1997真题基础上加了一个二元体,大家知道二元体 不改变体系的几何构造,因此还是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瞬变体系。 [pic] 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的真题在清华大学1997的基础上把[pic]和[pic]两个支座变成斜的 ,还是取[pic]和杆[pic]以及大地作为三个刚片,三个虚铰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是无 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pic] 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的真题在清华1997的真题上把[pic]点往上拉了一点,还是取相同的 三个刚片,三个虚铰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是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然后湖南大学2011年又照抄了青岛理工2010年的这个真题。 [pic] 上面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的真题在清华1997的真题上把[pic]点往上拉了一点,马上山东 建筑大学2012年就把[pic]和[pic]支座向两边拉了一下,还是取相同的三个刚片,三个 虚铰不在一条直线上,还是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pic]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的真题把中间的[pic]支座连同两根杆一起拉到上面去了,本质上 还是一样的结构,照样取[pic]和杆[pic]以及大地作为三个刚片,三个虚铰不在同一直 线上,所以是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pic]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的真题来了,在上面哈工大2010年的基础上稍做改动,或者跟山 东建筑大学2012的真题仅仅相差一个二元体,照样是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pic]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的真题变形大一点,本质上还一样,照样取[pic]和杆[pic]以 及大地作为三个刚片,三个虚铰不在同一直线上,还是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pic] 华南理工大学2008的真题变形也稍微大一点,本质上还是一样的四链杆体系,照样取[pic] 和杆[pic]以及大地作为三个刚片,三个虚铰不在同一直线上,还是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 变体系。 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又照抄了一遍。 一个题可以变形10来次,13个学校考研考过了,结构力学该怎么复习,你懂的! 所以,这下你们知道了,单单只做一个学校的考研真题有多不靠谱了吧。 想申请加入2016年结构力学学习小群的同学请加李老师微信号jieli150,加微信后请自 我介绍,经李老师审核通过后才会被加进小群学习。为了确保学习效果,仅限20人,李 老师会每天在群里为大家答疑。(自我介绍基本内容:姓名,在哪所大学读本科?准备 考哪个学校的研究生?结构力学基础怎么样,用的哪些参考书?计划怎么复习?如果是 二战,上一次考研结构力学考了多少分,有什么经验教训?) 愿同学们都能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如果有同学没看懂的话,老师专门为大家准备了视频。通过视频的演化你就能认识得更 清楚了。(长按二维码识别即可) [pic]
0
negative_file/考研结构力学命题规律.doc
1.0 目的 本文叙述了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的管理规定。为新疆航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 执照的管理提供依据。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新疆航维修人员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 3.0 职责 飞机维修基地质量管理处负责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的管理。 4.0 管理程序 4.1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以下简称维修人员执照)包括基础部分和机型部分。维 修人员执照申请人可以经培训、考试获得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维修人员执照基 础部分可以在没有机型签署的情况下颁发。申请维修人员执照机型部分的申请人应 当首先取得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 4.2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包括航空机械和航空电子两个专业: a. 航空机械专业包括机体、发动机、部分电气和部分电子专业、其英文代码为ME; b. 航空电子专业包括电子和部分电气专业,其英文代码为AV。 4.3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航空机械专业划分为以下类别: a) 涡轮式飞机,其英文代码为TA; b) 活塞式飞机,其英文代码为PA; c) 涡轮式直升机,其英文代码为TH; d) 活塞式直升机,其英文代码为PH。 4.4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a) 年满21周岁,身体健康; b) 具有中专(含)以上航空技术相关专业学历,取得所申请专业的上岗资格后从事 该专业维修工作累计在2年(含)以上;或者取得所申请专业的上岗资格并从事 该专业的维修工作累计在3年(含)以上。从事航空器维修工作累计年限包括非 民用航空器的维修经历。申请人在申请之日前1年应当持续从事所申请专业的维 修工作; c) 能正确读、写申请专业相关技术文件和管理程序。 4.5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的申请人的培训和考试应当按照民航总局航空器维修管理职 能部门颁发的培训大纲进行。 a) 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申请人的培训可以采用下列三种形式:参加民航总局批准的 执照考试委任单位组织的培训班;参加航空营运人或者独立维修单位组织的培训 班;自学。 b) 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的申请人应当通过民航总局批准的执照考试委任单位组织的 考试。考试包括笔试和口试,笔试和口试成绩70分(含)以上为合格。考试成绩 有效期为2年。 4.6申请办理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的维修人员,在通过规定的培训和考试后,向质量 管理处质量管理室证件业务主管提交F66- 1《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初次颁发/续签申请书》以及申请书要求提供的资料,并 缴纳相关费用。 4.7质量管理室证件业务主管按4.4和4.5条款规定对申请人的资格、申请人提交的申请 书及相关资料审核后进行执照基础部分的申办。 4.8维修人员执照机型部分申请人的机型培训由民航总局批准或者认可的机型培训机构 按照民航总局航空器维修职能部门或者认可的机型培训大纲进行。 4.9维修人员执照机型部分的签署划分为Ⅰ类和Ⅱ类,申请人应当分别满足下列要求: a) 申请机型Ⅰ类签署,应当已经获得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并按照相应机型Ⅰ类培训 大纲所要求的培训内容进行培训并考试合格,在民用航空器上累计有至少3年的 维修经历。 b) 申请机型Ⅱ类签署,应当已获得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并按照相应机型Ⅱ类培训大 纲所要求的培训内容培训并考试合格,在民用航空器上累计有至少5年的维修经 历,其中从事Ⅱ类维修工作累计至少2年。 c) Ⅰ类和Ⅱ类机型签署的申请人,在最近2年内应当累计至少有1年在所申请的航空器机 型和专业上工作,且在该1年内应当累计至少有6个月是在申请执照机型签署前1 年内获得的。当不同机型的机身、发动机系统、电子系统的构造和操作在技术上 相似时,在此类机型上的维修经历可以视为是在同一机型上的维修经历。 d) 申请人在最近2年内无严重维修差错。 e) 申请人还应向质量管理处质量管理室提交下列证明文件: ----填写完整的F66-3《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机型签署申请书》; ----机型培训合格证书的复印件; ----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 f) 按照规定缴纳相关费用。 4.10维修人员执照除非被吊扣、吊销或者被限制使用外,应当每五年审核签署一次,续 签时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a) 持照人每2年内有累计至少6个月的航空器维修经历,或者承担累计至少6个月与航 空器维修有关的工作。 b) 持照人每2年至少完成一次有关工作程序和有关专项工作内容的复训。 c) 维修人员执照持有人应当在执照失效前60天内向质量管理处质量管理室提交F66- 1《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初次颁发/续签申请书》及相关资料。 4.11维修人员执照持有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a) 按照维修人员执照签署并在授权的工作范围内实施工作。 b) 保证维修人员执照的完整和有效性。 c) 在生理或者心理状况不适合行使放行权时,不得行使放行权。 5.0 相关文件 6.0 质量记录 6.1 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初次颁发/续签申请书 6.2 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机型签署申请书
0
negative_file/04-14航空器维修执照工作规范.doc
matlab绘图大全 一。 二维数据曲线图 1.1 绘制 单根二维曲线 plot 函数的基本调用 格式为: plot(x,y) 其中x和y为长度相同的向量,分别用于存储x坐标 和y坐标数据。 例1-1 在0≤x≤2p区间内,绘制曲线 y=2e-0.5xcos(4πx) 程序 如下:x=0:pi/100:2*pi;y=2*exp(-0.5*x).*cos(4*pi*x);plot(x,y) 例1-2 绘制曲线。 程序如下:t=0:0.1:2*pi;x=t.*sin(3*t);y=t.*sin(t).*sin(t);plot(x,y); plot函数最简单的调用格式是只包含一个输入参数 : plot(x)在这种情况下,当x是实向量时,以该向量元素的下标为横坐标,元素值为纵坐 标画出一条连续曲线,这实际上是绘制折线图。 1.2 绘制多根二维曲线 plot函数的输入参数是矩阵 形式 当x是向量,y是有一维与x同维的矩阵时,则绘制出多根不同颜色 的曲线。曲线条数等于y矩阵的另一维数,x被作为这些曲线共同的横坐标。 当x,y是同维矩阵时,则以x,y对应列元素为横、纵坐标分别绘制曲线,曲线条数等于矩 阵的列数。 对只包含一个输入参数的plot函数,当输入参数是实矩阵时,则按列绘制每列元素值相 对其下标的曲线,曲线条数等于输入参数矩阵的列数。 当输入参数是复数矩阵时,则按列分别以元素实部和虚部为横、纵坐标绘制多条曲线。 2.含多个输入参数的plot函数 调用格式为:plot(x1,y1,x2,y2,…,xn,yn) 当输入参数都为向量时,x1和y1,x2和y2,…,xn和yn分别组成一组向量对,每一组向量 对的长度可以不同。每一向量对可以绘制出一条曲线,这样可以在同一坐标内绘制出多 条曲线。 (2) 当输入参数有矩阵形式时,配对的x,y按对应列元素为横、纵坐标分别绘制曲线,曲线条 数等于矩阵的列数。 例1-3 分析下列程序绘制的曲线。 x1=linspace(0,2*pi,100); x2=linspace(0,3*pi,100); x3=linspace(0,4*pi,100); y1=sin(x1);y2=1+sin(x2); y3=2+sin(x3);x=[x1;x2;x3]'; y=[y1;y2;y3]'; plot(x,y,x1,y1-1) 具有两个纵坐标标度的图形 在MATLAB中,如果需要绘制出具有不同纵坐标标度的两个图形,可以使用plotyy绘图函 数。调用格式为: plotyy(x1,y1,x2,y2)其中x1,y1对应一条曲线,x2,y2对应另一条曲线。横坐标的标度相 同,纵坐标有两个,左纵坐标用于x1,y1数据对,右纵坐标用于x2,y2数据对。 例1-4 用不同标度在同一坐标内绘制曲线y1=0.2e-0.5xcos(4πx) 和y2=2e- 0.5xcos(πx)。 程序如下: x=0:pi/100:2*pi;y1=0.2*exp(-0.5*x).*cos(4*pi*x);y2=2*exp(- 0.5*x).*cos(pi*x);plotyy(x,y1,x,y2); 图形保持 hold on/off命令 控制 是保持原有图形还是刷新原有图形,不带参数的hold命令在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例1-5 采用图形保持,在同一坐标内绘制曲线y1=0.2e-0.5xcos(4πx) 和y2=2e- 0.5xcos(πx)。 程序如下:x=0:pi/100:2*pi;y1=0.2*exp(- 0.5*x).*cos(4*pi*x);plot(x,y1)hold ony2=2*exp(- 0.5*x).*cos(pi*x);plot(x,y2);hold off 1.3 设置曲线样式 MATLAB提供了一些绘图选项,用于确定所绘曲线的线型、颜色和数据点标记符号,它们 可以组合使用。例如,“b- .”表示蓝色点划线,“y:d”表示黄色虚线并用菱形符标记数据点。当选项省略时,MATLA B规定,线型一律用实线,颜色将根据曲线的先后顺序依次。 要设置曲线样式可以在plot函数中加绘图选项,其调用格式为: plot(x1,y1,选项1,x2,y2,选项2,…,xn,yn,选项n) 例1-6 在同一坐标内,分别用不同线型和颜色绘制曲线y1=0.2e-0.5xcos(4πx) 和y2=2e-0.5xcos(πx),标记两曲线交叉点。 程序如下:x=linspace(0,2*pi,1000);y1=0.2*exp(-0.5*x).*cos(4*pi*x);y2=2*exp(- 0.5*x).*cos(pi*x);k=find(abs(y1-y2)<1e-2); %查找y1与y2相等点(近似相等)的下标 x1=x(k); %取y1与y2相等点的x坐标 y3=0.2*exp(-0.5*x1).*cos(4*pi*x1); %求y1与y2值相等点的y坐标 plot(x,y1,x,y2,'k:',x1,y3,'bp'); 1.4 图形标注与坐标控制 1.图形标注 有关图形标注函数的调用格式为:title(图形名称) xlabel(x轴说明) ylabel(y轴说明) text (x,y,图形说明) legend(图例1,图例2,…) 函数中的说明文字,除使用标准的ASCII字符外,还可使用LaTeX格式的控制字符,这样 就可以在图形上添加希腊字母、数学符号及公式等内容。例如,text(0.3,0.5,‘sin({\ omega}t+{\beta})’)将得到标注效果sin(ωt+β)。 例1-7 在0≤x≤2p区间内,绘制曲线y1=2e-0.5x和y2=cos(4πx),并给图形添加图形标注。 程序如下:x=0:pi/100:2*pi;y1=2*exp(- 0.5*x);y2=cos(4*pi*x);plot(x,y1,x,y2)title('x from 0 to 2{\pi}'); %加图形标题 xlabel('Variable X'); %加X轴说明 ylabel('Variable Y'); %加Y轴说明 text(0.8,1.5,'曲线y1=2e^{-0.5x}'); %在指定位置添加图形说明 text(2.5,1.1,'曲线y2=cos(4{\pi}x)'); legend(‘y1’,‘ y2’) %加图例 坐标控制 axis函数 的调用格式为: axis([xmin xmax ymin ymax zmin zmax])axis函数功能丰富,常用的格式还有: axis equal:纵、横坐标轴采用等长刻度。 axis square:产生正方形坐标系(缺省为矩形)。 axis auto:使用缺省设置。 axis off:取消坐标轴。 axis on:显示 坐标轴。 给坐标加网格线用grid命令来控制。grid on/off命令控制是画还是不画网格线,不带参数的grid命令在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给坐标加边框用box命令来控制。box on/off命令控制是加还是不加边框线,不带参数的box命令在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例1-8 在同一坐标中,可以绘制3个同心圆,并加坐标控制。 程序如下:t=0:0.01:2*pi;x=exp(i*t);y=[x;2*x;3*x]';plot(y)grid on; %加网格线 box on; %加坐标边框 axis equal %坐标轴采用等刻度 1.5 图形的可视化编辑 MATLAB 6.5版本在图形窗口中提供了可视化的图形编辑工具,利用图形窗口菜单栏或工具栏中的 有关命令可以完成对窗口中各种图形对象的编辑处理。 在图形窗口上有一个菜单栏和工具栏。菜单栏包含File、Edit、View、Insert、Tools、 Window和Help共7个菜单项,工具栏包含11个命令按钮。 1.6 对函数自适应采样的绘图函数 fplot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fplot(fname,lims,tol,选项) 其中fname为函数名,以字符串形式出现,lims为x,y的取值范围,tol为相对允许误差, 其系统 默认值为2e-3。选项定义与plot函数相同。 例1-9 用fplot函数绘制f(x)=cos(tan(πx))的曲线。 命令如下:fplot('cos(tan(pi*x))',[ 0,1],1e-4) 1.7 图形窗口的分割 subplot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subplot(m,n,p)该函数将当前图形窗口分成m×n个绘图区,即每行n个,共m行,区号按行 优先编号,且选定第p个区为当前活动区。在每一个绘图区允许以不同的坐标系单独绘制 图形。 例5-10 在图形窗口中,以子图形式同时绘制多根曲线。 二。 其他二维图形 2.1 其他坐标系下的二维数据曲线图 对数坐标图形 MATLAB提供了绘制对数和半对数坐标曲线的函数,调用格式为: semilogx(x1,y1,选项1,x2,y2,选项2,…) semilogy(x1,y1,选项1,x2,y2,选项2,…) loglog(x1,y1,选项1,x2,y2,选项2,…) 极坐标图 polar函数用来绘制极坐标图,其调用格式为: polar(theta,rho,选项) 其中theta为极坐标极角,rho为极坐标矢径,选项的内容与plot函数相似。 例1-12 绘制r=sin(t)cos(t)的极坐标图,并标记数据点。 程序如下:t=0:pi/50:2*pi;r=sin(t).*cos(t);polar(t,r,'-*'); 2.2 二维统计分析图 在MATLAB中,二维统计分析图形很多,常见的有条形图、阶梯图、杆图和填充图等,所 采用的函数分别是: bar(x,y,选项) stairs(x,y,选项) stem(x,y,选项) fill(x1,y1,选项1,x2,y2,选项2,…) 例1-13 分别以条形图、阶梯图、杆图和填充图形式绘制曲线y=2sin(x)。 程序如下:x=0:pi/10:2*pi;y=2*sin(x);subplot(2,2,1);bar(x,y,'g');title('bar(x ,y,''g'')');axis([0,7,- 2,2]);subplot(2,2,2);stairs(x,y,'b');title('stairs(x,y,''b'')');axis([0,7,- 2,2]);subplot(2,2,3);stem(x,y,'k');title('stem(x,y,''k'')');axis([0,7,- 2,2]);subplot(2,2,4);fill(x,y,'y');title('fill(x,y,''y'')');axis([0,7,- 2,2]); MATLAB提供的统计分析绘图函数还有很多,例如,用来表示各元素占总和的百分比的饼 图、复数的相量图等等。 例1-14 绘制图形: (1) 某企业全年各季度的产值(单位:万元)分别为:2347,1827,2043,3025,试用饼图作统计 分析。 (2) 绘制复数的相量图:7+2.9i、2-3i和-1.5-6i。 程序如下:subplot(1,2,1);pie([2347,1827,2043,3025]);title('饼图'); legend('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 subplot(1,2,2);compass([7+2.9i,2-3i,-1.5-6i]);title('相量图'); 三。 隐函数绘图MATLAB提供了一个ezplot函数绘制隐函数图形,下面介绍其用法。 (1) 对于函数f = f(x),ezplot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ezplot(f):在默认区间- 2π<x<2π绘制f = f(x)的图形。 ezplot(f, [a,b]):在区间a<x<b绘制f = f(x)的图形。 (2) 对于隐函数f = f(x,y),ezplot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ezplot(f):在默认区间-2π<x<2π和-2π<y<2π绘制f(x,y) = 0的图形。 ezplot(f, [xmin,xmax,ymin,ymax]):在区间xmin<x<xmax和ymin<y<ymax绘制f(x,y) = 0的图形。 ezplot(f, [a,b]):在区间a<x<b和a<y< b绘制f(x,y) = 0的图形。 (3) 对于参数方程 x = x(t)和y = y(t),ezplot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ezplot(x,y):在默认区间0<t<2π绘制x=x(t)和y=y(t)的图形。 ezplot(x,y, [tmin,tmax]):在区间tmin < t < tmax绘制x=x(t)和y=y(t)的图形。 例1-15 隐函数绘图应用 举例。 程序如下:subplot(2,2,1);ezplot('x^2+y^2- 9');axis equalsubplot(2,2,2);ezplot('x^3+y^3- 5*x*y+1/5')subplot(2,2,3);ezplot('cos(tan(pi*x))',[ 0,1])subplot(2,2,4);ezplot('8*cos(t)','4*sqrt(2)*sin(t)',[0,2*pi]) 四。三维图形 4.1 三维曲线 plot3函数与plot函数用法十分相似,其调用格式为: plot3(x1,y1,z1,选项1,x2,y2,z2,选项2,…,xn,yn,zn,选项n) 其中每一组x,y,z组成一组曲线的坐标参数,选项的定义和plot函数相同。当x,y,z是同 维向量时,则x,y,z 对应元素构成一条三维曲线。当x,y,z是同维矩阵时,则以x,y,z对应列元素绘制三维曲 线,曲线条数等于矩阵列数。 例1-16 绘制三维曲线。 程序如下:t=0:pi/100:20*pi;x=sin(t);y=cos(t);z=t.*sin(t).*cos(t);plot3(x,y,z );title('Line in 3-D Space');xlabel('X');ylabel('Y');zlabel('Z');grid on; 4.2 三维曲面 1.产生三维数据 在MATLAB中,利用meshgrid函数产生平面区域内的网格坐标矩阵。其格式为: x=a:d1:b; y=c:d2:d;[X,Y]=meshgrid(x,y);语句执行后,矩阵X的每一行都是向量x,行数等于向量 y的元素的个数,矩阵Y的每一列都是向量y,列数等于向量x的元素的个数。 2.绘制三维曲面的函数 surf函数和mesh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mesh(x,y,z,c)surf(x,y,z,c)一般情况下,x,y,z是维数相同的矩阵。x,y是网格坐标矩 阵,z是网格点上的高度矩阵,c用于指定在不同高度下的颜色范围。 例1-17 绘制三维曲面图z=sin(x+sin(y))-x/10。 程序如下:[x,y]=meshgrid(0:0.25:4*pi);z=sin(x+sin(y))- x/10;mesh(x,y,z);axis([0 4*pi 0 4*pi -2.5 1]);此外,还有带等高线的三维网格曲面函数meshc和带底座的三维网格曲面函数meshz 。其用法与mesh类似,不同的是meshc还在xy平面上绘制曲面在z轴方向的等高线,mesh z还在xy平面上绘制曲面的底座。 例1-18 在xy平面内选择区域[-8,8]×[-8,8],绘制4种三维曲面图。 程序如下:[x,y]=meshgrid(- 8:0.5:8);z=sin(sqrt(x.^2+y.^2))./sqrt(x.^2+y.^2+eps);subplot(2,2,1);mesh(x,y ,z);title('mesh(x,y,z)')subplot(2,2,2);meshc(x,y,z);title('meshc(x,y,z)')sub plot(2,2,3);meshz(x,y,z)title('meshz(x,y,z)')subplot(2,2,4);surf(x,y,z);titl e('surf(x,y,z)') 3.标准三维曲面 sphere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x,y,z]=sphere(n)cylinder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x,y,z]= cylinder(R,n)MATLAB还有一个peaks 函数,称为多峰函数,常用于三维曲面的演示。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例1-19 绘制标准三维曲面图形。 程序如下:t=0:pi/20:2*pi;[x,y,z]= cylinder(2+sin(t),30);subplot(2,2,1);surf(x,y,z);subplot(2,2,2);[x,y,z]=sphe re;surf(x,y,z);subplot(2,1,2);[x,y,z]=peaks(30); surf(x,y,z);<!--[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4.3 其他三维图形 在介绍二维图形时,曾提到条形图、杆图、饼图和填充图等特殊图形,它们还可以以三 维形式出现,使用的函数分别是bar3、stem3、pie3 和fill3。 bar3函数绘制三维条形图,常用格式为: bar3(y)bar3(x,y) stem3函数绘制离散序列数据的三维杆图,常用格式为: stem3(z)stem3(x,y,z)pie3函数绘制三维饼图,常用格式为: pie3(x)fill3函数等效于三维函数fill,可在三维空间内绘制出填充过的多边形,常用 格式为: fill3(x,y,z,c)<!--[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例1-20 绘制三维图形: (1) 绘制魔方阵的三维条形图。 (2) 以三维杆图形式绘制曲线y=2sin(x)。 (3) 已知x=[2347,1827,2043,3025],绘制饼图。 (4) 用随机的顶点坐标值画出五个黄色三角形。 程序如下:subplot(2,2,1);bar3(magic(4))subplot(2,2,2);y=2*sin(0:pi/10:2*pi); stem3(y);subplot(2,2,3);pie3([2347,1827,2043,3025]);subplot(2,2,4);fill3(ran d(3,5),rand(3,5),rand(3,5), 'y' ) 例1-21 绘制多峰函数的瀑布图和等高线图。 程序如下:subplot(1,2,1);[X,Y,Z]=peaks(30);waterfall(X,Y,Z)xlabel('X- axis'),ylabel('Y-axis'),zlabel('Z- axis');subplot(1,2,2);contour3(X,Y,Z,12,'k'); %其中12代表高度的等级数 xlabel('X-axis'),ylabel('Y-axis'),zlabel('Z-axis');<!--[if !supportEmptyParas]--> 五。 图形修饰处理 5.1 视点处理 MATLAB提供了设置视点的函数view,其调用格式为: view(az,el)其中az为方位角,el为仰角,它们均以度为单位。系统缺省的视点定义为方 位角-37.5°,仰角30°。 例5-22 从不同视点观察三维曲线。 5.2 色彩处理 颜色的向量表示 MATLAB除用字符表示颜色外,还可以用含有3个元素的向量表示颜色。向量元素在[0,1] 范围取值,3个元素分别表示红、绿、蓝3种颜色的相对亮度,称为RGB三元组。 <!--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色图 色图(Color map)是MATLAB系统引入的概念。在MATLAB中,每个图形窗口只能有一个色图。色图是m× 3 的数值矩阵,它的每一行是RGB三元组。色图矩阵可以人为地生成,也可以调用MATLAB提 供的函数来定义色图矩阵。 3.三维表面图形的着色 三维表面图实际上就是在网格图的每一个网格片上涂上颜色。surf函数用缺省的着色方 式对网格片着色。除此之外,还可以用shading命令来改变着色方式。 shading faceted命令将每个网格片用其高度对应的颜色进行着色,但网格线仍保留着,其颜色是 黑色。这是系统的缺省着色方式。 shading flat命令将每个网格片用同一个颜色进行着色,且网格线也用相应的颜色,从而使得图 形表面显得更加光滑。 shading interp命令在网格片内采用颜色插值处理,得出的表面图显得最光滑。 例1-23 3种图形着色方式的效果展示。 程序如下:[x,y,z]=sphere(20);colormap(copper);subplot(1,3,1);surf(x,y,z);axi s equalsubplot(1,3,2);surf(x,y,z);shading flat;axis equalsubplot(1,3,3);surf(x,y,z);shading interp;axis equal 5.3 光照处理 MATLAB提供了灯光设置的函数,其调用格式为: light('Color',选项1,'Style',选项2,'Position',选项3)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例5-24 光照处理后的球面。 程序如下:[x,y,z]=sphere(20);subplot(1,2,1);surf(x,y,z);axis equal;light('Posi',[0,1,1]);shading interp;hold on;plot3(0,1,1,'p');text(0,1,1,' light');subplot(1,2,2);surf(x,y,z);axis equal;light('Posi',[1,0,1]);shading interp;hold on;plot3(1,0,1,'p');text(1,0,1,' light'); 5.4 图形的裁剪处理 例5-25 绘制三维曲面图,并进行插值着色处理,裁掉图中x和y都小于0部分。 程序如下:[x,y]=meshgrid(-5:0.1:5);z=cos(x).*cos(y).*exp(- sqrt(x.^2+y.^2)/4);surf(x,y,z);shading interp;pause %程序暂停 i=find(x<=0&y<=0);z1=z;z1(i)=NaN;surf(x,y,z1);shading interp;为了展示裁剪效果,第一个曲面绘制完成后暂停,然后显示裁剪后的曲面。 六。图像处理 与动画制作 6.1 图像处理 imread和imwrite函数 imread和imwrite函数分别用于将图像文件 读入MATLAB工作空间,以及将图像数据和色图数据一起写入一定格式的图像文件。MATL AB支持多种图像文件格式,如.bmp、.jpg、.jpeg、.tif等。 2.image和imagesc函数 这两个函数用于图像显示。为了保证图像的显示效果,一般还应使用colormap函数设置 图像色图。 例1-26 有一图像文件flower.jpg,在图形窗口显示该图像。 程序如下:[x,cmap]=imread('flower.jpg'); %读取图像的数据阵和色图阵 image(x);colormap(cmap);axis image off %保持宽高比并取消坐标轴 6.2 动画制作 MATLAB提供getframe、moviein和movie函数进行动画制作。 1.getframe函数 getframe函数可截取一幅画面信息(称为动画中的一帧),一幅画面信息形成一个很大的 列向量。显然,保存 n幅图面就需一个大矩阵。 moviein函数 moviein(n)函数用来建立一个足够大的n列矩阵。该矩阵用来保存n幅画面的数据,以备 播放。之所以要事先建立一个大矩阵,是为了提高程序运行 速度。 3.movie函数 movie(m,n)函数播放由矩阵m所定义的画面n次,缺省时播放一次。 例1-27 绘制了peaks函数曲面并且将它绕z轴旋转。 程序如下[X,Y,Z]=peaks(30); surf(X,Y,Z)axis([-3,3,-3,3,-10,10])axis off;shading interp;colormap(hot);m=moviein(20); %建立一个20列大矩阵 for i=1:20view(- 37.5+24*(i-1),30) %改变视点 m(:,i)=getframe; %将图形保存到m矩阵 end movie(m,2); %播放画面2次
0
negative_file/matlab绘图.doc
培优体系·勤思班课前测 第十五讲 课前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属于寓言故事的是( )。 A.女娲补天 B.夸父逐日 C.掩耳盗铃 D.闻鸡起舞 2.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寓言故事的是( )。 A.叶公好龙 B.对牛弹琴 C.刻舟求剑 D.火烧赤壁 3.下面哪一项不是新编寓言故事的步骤?( )。 A.列提纲 B.判去留 C.改人物 D.创新篇 4.新编寓言故事时,不能改变( )。 A. 寓言标题 B. 寓言故事情节 C. 寓言故事的主要人物 D. 寓言故事的道理 5.下列哪一项不是“创新篇”的方法?( ) A.设计新错误 B.加入细节描写 C.主要人物对话 D.复制原文结尾 二、判断题 6.寓言故事都来自于中国。( ) 7.“三顾茅庐”告诉我们应该礼贤下士,它是一个寓言故事。( ) 8.寓言故事新编过程中要设计新的错误。( ) 三、参考答案 【选择】1.C 2. D 3.C 4.C 5.D 【判断】6.× 7.× 8.√ 1
0
negative_file/【勤思】春J15课前热身(1).docx
1、目的 通过对每一岗位的操作规程的制定,使每一岗位都有规可寻,确保对每种原燃料分析的 可靠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生产有关原燃料的物理、化学分析。 3、工作内容 3.1每一位员工进入岗位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遵定规章制度,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3.2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完毕后,含有化学品的废液必须集中放入专用的桶中,定期交给生 产部,由生产统一处理。 3.3各岗位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按下列各自岗位的操作规程操作。 3.4玻璃密度分析 (1)、玻璃参考标样与试样擦拭的处理 取样:试样必须是具有代表性的退火良好的玻璃制品,每天应在同一时间从退火窑 的同一部位取出制品,每一制品碎块都要符合退火标准,必须没有裂纹,结石或结晶, 表面光滑。 用无水乙醇擦洗干净,室温晾干,小心放入盛有密度溶液的试管中,标样和试样均 呈悬浮状态。 (2)、启动沉浮比较密度仪 将试管及温度计都置水浴适当位置,开动搅拌器,接通电源,调节调压器上的输出 电压,使水管的升温速度为0.5℃/分,当发现试样开始下沉时立即切断加热电源,在不断 搅拌下使水槽的水冷却,这时试样又复浮在 |制订日期 |制订部门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 受控印章 | |2003/10/8 | | | | | | 重液的液面上,然后接通电源,调节电压,严格控制升温速度为0.1℃/分,直到试样开始 下沉并通过参考线,记录试样的下沉达参考线时的温度值,作为测定的结果。试样开始 下沉的予兆是先行翻转成直立状,一般从开始下沉到通过参考线为止约需2- 3分钟,即相当于升温0.2-0.3℃左右。 在控制升温速度时,必须严格控制恒定,且在开始下沉温度低2℃时,就必须以0.1℃ /分速度升温我们发现升温速度增大到0.15℃/分时,测定的重复性较差,这是由于有机重 液的导热性差,升温速度太快,往往容易造成试管内有机重液上下温度不一致,或产生 重液温度与管外温度相差较大,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测定的精度和重复性。 (3)、结果计算 Dx=Dx+F(Tx-Ts) 式中:Dx--被测试样的密度值 Ds--已知玻璃的密度值 F--系数 Tx--被测玻璃下沉通过参考线时的温度 (4)、绘制密度曲线图 以每日为横坐标,以密度变化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 (5)、报出结果 3.5混合料含碱量操作步骤 称取经烘干、冷却的混合料试样约10克,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水搅均匀, 置于电炉上加热煮沸约5分钟,取下,用快速定性滤纸过滤,滤液及洗液收集于250ml容 量瓶中,冷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移取试液25ml于烧杯中,加水约150ml,加 2-3滴0.2%甲基橙指示剂,用0.1NHCl标准溶液滴淀至试液呈橙色为终点。 V×N×0.530 计算Na2CO3%= ———————— ×100 G 式中: V--消耗的HCl溶液毫升数(ml) G--试样重 (g) N--标准盐酸的当量浓度。 0.530—碳酸钠的毫克当量 3.6原料水份测定步骤 (1)、 原料水份测定,水的沸点是100℃,为把原料彻底烘干测出全部水份,缩短测定时放烘箱 温度控制在105-110℃。 (2) 取样要有代表性,为下次配料提供准确的数字,为此在本次配料中,适当时间取样,要 取放料全过程,混合料取样只能取一点。 操作:用角匙把料盘表面一层料括掉,在料盘中把该料搅拌均匀,于天平上准确称取10 .00克,放在称量盘中,放入烘箱中,于105- 110℃下烘干,时间约半小时,取出稍冷再于天平上称量,两次重量之差,即水量。 D1-D2 计算水份% = ————————×100 D1 式中D1--温料重量(克) D2--烘干料的重量(克) 3.7混合料均匀度的分析 (1)、纯碱的测定(酸碱滴定法) 准确称取2g试样,置于300ml烧杯中,加水至60ml,充分搅拌使其溶解(如试样中有碱块 ,需用玻璃棒压碎)加1滴0.1%甲基橙指示剂,用0.3N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 为橙红色。保留滴定液以供测定碳酸钙(镁)。 V×N×0.530 计算公式Na2CO3%= ———————— ×100 G 式中: V--消耗的HCl溶液毫升数(ml) G--试样重(g) N--标准盐酸的当量浓度。 0.530—碳酸钠的毫克当量 (2)、碳酸钙(镁)的测定(络合滴定) 于测定纯碱的溶液中加入10ml盐酸(1+1),加热煮沸10min,冷却后,将溶液转移至25 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为待测液(也可称取2g试样,加酸、加热溶解 过滤于250ml容量瓶,稀释至标结,摇匀,为待测液)。 准确吸取待测液25ml,置于300ml烧杯中,用水稀释至150ml,加入2ml三乙醇胺(1+1) ,滴加氢氧化铵(1+1)至溶液PH=9,加10mlPH=10氨性缓冲溶液和少许K- B混合指示剂,用0.03M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绿色,即为终点。 碳酸钙(镁)的平均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V×M×0.0922×5 RCO3%=——————--×100 G 式中:V—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M—EDTA标准溶液的克分子浓度 G—试样重量(g) 0.0922--(CaCO3+MgCO3)的平均毫克分子量 (3)、芒硝的测定 吸取待测液25ml,置于300ml烧杯中,用水稀释至100ml左右。准确用滴定管加入10ml钡 -镁混合溶液,加热煮沸5min,冷却后,滴加氢氧化按(1+1)至溶液PH=9,加7mlPH=10 的氨性缓冲溶液和少许铬黑T,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绿色(读数V2)。于另一 个300ml烧杯中,准确加入10ml钡- 镁混合溶液,用水稀释至100ml左右。滴加氢氧化铵(1+1)至溶液PH=10,加入7mlPH=1 0的氨性缓冲溶液和少许铬黑T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绿色(读数V0) 。 芒硝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V0+V1)-V2]×M×0.142×10 Na2SO4%=———————————————×100 G 式中:V0—滴定10ml钡-镁混合溶液时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1—滴定(CaCO3+MgCO3)平均含量时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2--滴定(CaCO3+MgCO3+芒硝)平均含量时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M—EDTA标准溶液的克分子浓度 G—试样重量(g) 0.142-- Na2SO4的毫克当量 (4)、酸不溶物的测定(减差法) 酸不溶物=100-(Na2CO3%+ Na2SO4%+ RCO3%) 3.8重油的分析 (1)、水份的测试 称取100g(精确0.1g)已摇匀试样,置于洗净烘干的圆底烧瓶加入100ml溶剂,仔细 摇匀,小心投入一块无釉瓷质(或浮石及毛细管)于调压电炉口上小心加热,冷凝管回 流速度控制为每秒滴下2- 4滴液体(冷凝管的斜口),接收器的体积不再增加,而且溶剂的上层完全透明,应停止 加热。回流时间不应超过1H,圆底烧瓶冷却后,将仪器拆卸,读出接收器中收集的体积 。 试样水分重量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V 水份(重量百分含量)=——————×100% G 式中 V--在接收器中收集水的体积(ml) G--试样的重量(g) (3)、 粘度测试 先将木塞严密地插入粘度计的流出孔,向内容器中注入预先准备好的稍高于规定温 度的试油,注入的液面要稍高于子尖的尖端,然后向外容器注入预先加热到高于规定温 度的柴油,可以搅拌、加热外容器的柴油,使温度符合规定温度,内容器中的试油恰好 达到规定温度保持5min,使内、外容器的液体温度差不能超过±0.2℃,记下外容器的液体 的温度,在测定过程中要保持外容器液体温度恒定±0.2℃(可以用搅拌器搅拌),控制外 容器温度比内容器试油的温度高0.2- 1.0℃,盖上粘度计盖之后,将洁净干燥的接收瓶放入流出口下面,再绕着木塞小心旋转 有温度计的盖搅拌试油,试油温度正好达到规定温度保持5min时(不搅拌)迅速提起木 塞(不允许拨出)开动秒表,当接受瓶的试油恰到200ml标准时,立即停止秒表,记录试 油的流出时间(准确0.2s) 重油在温度t时的思式粘度按下计算 T1 Et=———— K20 式中: Et--试油在温度t时的思氏粘度,条件度 T1--试油在试验温度t时从粘度计流出200ml所需时间(s) K20--粘度计的水值 3.9石英砂的分析 (1)、二氧化硅的测定 A、烧失量的测定 测定方法:准确称取1g经105℃- 110℃烘干1小时的试样于已恒重的铂坩锅中,置于高温炉或喷灯上,从低温开始逐渐升温 至1000℃灼烧40分钟,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20分钟后,称量,反复灼烧至恒重。 烧失量百分比按下式计算: G1-G2 IL%=——————×100% G 式中:G1--灼烧前坩锅及试样重量(g) G2--灼烧后坩锅及试样重量(g) G--试样的重量(g) B、二氧化硅的测定(挥散法) 测定方法:将测定烧失量后的铂坩锅中全部试样用少量水润湿,加入H2SO4(1+1) 5滴,氢氟酸7ml,在沙浴上加热蒸发近干时,用少量水洗冲坩锅内壁,蒸干继续加热至 SO3白烟冒尽,移至高温炉(或喷灯)于1000 ℃灼烧40分钟于干燥器冷却20分种,称量,反复灼烧至恒重。 二氧化硅的百分含量按下列计算。 G2-G3 SiO2%=——————×100% G 式中:G2--测定烧失量后铂坩埚及试样重量(g) G3--赶硅后铂坩埚及残渣重量(g) G--试样的重量(g) (2)、Fe2O3 Al2O3 CaO MgO的测定: 分析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试样0.5g于铂皿中,加少量水润湿,用(1+1)H2SO46 滴,40%HF10ml于沙浴上处理近干,重复处理一次,再放电炉上升至高温烧到SO3白烟冒 尽取下,加(1+1)HCl 3ml及适量水在电炉上低温溶解,待完全溶解后转至250ml容量瓶中,热水洗净铂皿及漏 斗,洗液并入容易瓶,冷却至室温后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a、Fe2O3测定 准确吸取25ml待测定液于250ml烧杯中,加(1+1)氨水调至PH=1.5- 2.0,加10%磺基水扬酸钠溶液10滴,加热至60-70 ℃,用0.005m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为终点。 V×TFe2O3 Fe2O3%=———————— G V--消耗EDTA体积(ml) TFe2O3--EDTA对TFe2O3滴定度( mg/ml) G--样品重量(g) b、Al2O3测定: 于滴定Fe2O3的溶液中,准确加入5mlEDTA,用水稀释至150ml,左右加二甲酚橙指示 剂2滴,滴加(1+1)氨水至溶液变为紫红色,马上加入(1+1)HCl变回黄色并过量1滴, 再加一小片滤纸于溶液中,放入电炉上加热至沸,并低温微沸3分钟,取下冷却后,加5 ml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用0.005M醋酸锌标液滴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紫红色即为终点。 (5-V×K) ×TAl2O3 Al2O3=———————————— G TAL2O3--EDTA对AL2O3滴定度(mg/ml) V--消耗Zn(Ac)2体积(ml) K--消耗EDTA与Zn(Ac)2体积比 c、CaO测定:吸取待测定液50ml于250 ml烧杯中,加水至150ml左右,加(1+1)三乙醇胺2ml,加20%KOH溶液,调至PH=12,过 量2ml,再加少许CaO指示剂,用0.005MEDTA滴至紫红色变为兰色即终点。 V×TCaO CaO%=———————————— G V--消耗EDTA体积(ml) TCaO--EDTA对CaO滴定度(mg/ml) G--试样重量(g) d、MgO的测定 吸取待测溶液25ml于250ml烧杯中,加水至150ml左右,加(1+1)氨水调至PH为10左 右,再加10mlPH=10的氨水一氯化铵缓冲溶液,再加少许MgO指示剂。用EDTA滴定至紫红 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 (V0-V)×TMgO MgO%=——————————— G V0--滴定MgO消耗EDTA体积(ml) V--滴定CaO消耗EDTA体积(ml) TMgO--EDTA对MgO滴定度 e、K2O Na2O的测定:用待测液在火焰光度计上同时测定: 标样中K2O--0.08mg/ml Na2O--0.04mg/ml K×2 Na K2O=% ———————— Na2O%=———————— G×1000 G×100 K--K2O读数 Na--Na2O读数 G--试样重(g) 3.10玻璃成品分析 (1)、二氧化硅的测定 准确称取约0.01克试样置于镍坩埚中,加入氢氧化钾约2克,于低温电炉上熔融,经 常摇动坩埚,使熔融物均匀地附着于坩埚后,逐渐升高温度,熔融15- 20分钟,旋转坩埚,使熔融物均匀地附着在坩埚壁上,冷却后,用热水浸出熔融物倒入 300ml塑料烧杯中,盖上表面皿,一次加入硝酸16毫升,再用盐酸(1:1)及水洗净坩埚 ,此时熔液体积约为40ml,冷却至室温,在搅拌下加入氯化钾至饱和并过量,加10毫升 15%氟化钾,用塑料棒搅拌,并用5%氧化钾溶液将杯壁附着物洗下,静置3- 10分钟,用塑料漏斗以快速定性滤纸过滤,以5%氯化钾洗涤杯壁及沉淀2- 3次,再洗涤滤纸及沉滤一次,将滤纸和沉淀放回塑料杯中,沿杯壁内周加入5%氯化钾- 乙醇溶液10毫升及酚酞指示剂1毫升,用0.15N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沉淀和滤纸上残余酸, 并仔细搅拌滤纸,擦洗杯壁直至试液呈现微红色不消失,然后加入200- 250ml中和过的沸水,立即用0.15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试液呈现微红色不消失为终 点。 二氧化硅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TSiO2×V SiO2=————————×100% G×1000 式中:TSiO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对二氧化硅的滴定度 mg/ml V--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G--试样重量 克 (2)、氧化铁的测定 准确称取0.5克试样置于铂皿中,用少量水润湿,加入10滴硫酸(1:1)和10毫升氢 氟酸,于低温电炉上蒸发至冒三氧化硫白烟,重复处理一次,逐渐升高温度至三氧化硫 白烟冒尽,冷却加入盐酸(1:1)5毫升和适量水,加热使其溶解,冷却移入250毫升容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为待测液。 准确吸取25ml待测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40-50 ml,加入4ml 10%酒石酸和对硝基苯酚指示剂1- 2滴,滴加氨水(1:1)至溶液呈黄色,随即加盐酸(1:1)至溶液刚无色,此时溶液P H≈5,加2ml10%盐酸羟胺,10ml 0.1%邻菲罗林,用水稀释至标准线,摇匀。放置10- 15分钟,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作参比,选用1cm比色槽,在波长510nm处测量溶 液的消光值(E) 氧化铁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C×10 Fe2O3=——————×100% G×1000 式中:C--由标准曲线上查得被测溶液中氧化铁的含量 mg/100ml G--试样重量 克 (3)、氧化铝的测定 准确吸取25ml待测液,置于250ml烧杯中,准确加入10ml 0.01M EDTA标准溶液,加2- 3滴0.2%二甲酚橙指示剂,滴加氨水(1:1)至溶液刚变紫红色,再用水稀盐酸(1:1) 调整到黄色,并过量1-2滴,加热煮沸2-3分钟,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50ml,加入5ml PH=5.5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用0.01M醋酸锌标准溶液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 氧化铝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V-V1α)×TAl2O3×10 Al2O3=—————————————×100%-0.6384Fe2O3% G×1000 式中:TAl2O3--EDTA标准溶液对氧化铝的滴定度 mg /ml V--加入 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1--滴定时消耗醋酸锌的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α--醋酸锌标准溶液对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比 G--试样重量 克 0.6384--Fe2O3对Al2O3的换算系数 (4)、氧化钙的测定 准确吸取25ml待测液于300ml烧杯中,加入2-3ml三乙醇胺(1:1)用水稀释至150 ml,滴加20%氢氧化钾溶液PH≈12,过量2ml,加少许钙指示剂,用0.01EDTA标准溶液滴定 至紫红色变为纯红色 氧化钙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V×TCaO×10 CaO = ———————×100% G×1000 TCaO--EDTA标准溶液对氧化钙的滴定度, mg/ml V--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G--试样重量,克 (5)、氧化镁的测定 准确吸取25ml待测液于300ml烧杯中,加入2- 3ml三乙醇胺(1:1)用水稀释至150ml左右,滴加氢氧化铵(1:1)至溶液PH=9,加入 10ml氨性缓冲溶液和少许K- B指示剂,用0.01M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蓝色。 氧化镁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V2-V1)×TMgO×10 MgO=——————————————×100% G×1000 式中:TMgO--EDTA标准溶液对氧化镁的滴定度,mg/ml V2--滴定钙镁含量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1--滴定钙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G--试样重量,克 (6)、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 准确称取约0.08g试样,置于铂皿中,用水润湿,加入4- 5滴硫酸(1:1)和7ml氢氟酸,于低温电炉上蒸发至干,并重复处理一次,升高温度蒸 发至三氧化硫白烟驱尽,加入2ml盐酸(1:1)加热使残渣熔解,冷却后移入250ml容量 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摇匀,于火焰光度计上分别进行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 3.11铁粉中Fe2O3的测定 (1)、试剂溶液: a、1+1盐酸 b、氧化亚锡溶液:250g溶于100m l盐酸中,溶完后稀释到1000ml c、氧化汞溶液:25.0g加热溶于200ml水中,稀至1000ml d、硫磷混酸: 150ml H2SO4+150ml H3PO4 溶于500ml水稀至 1000ml e、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称取0.5g 溶于100ml水,必要时加入1-2滴H2SO4 f、0.1N重铭酸钾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20 ℃烘干恒重的重铭酸钾4.9035g,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2)、准确称取预先干燥的试样0.2- 0.3g,置于500ml锥形瓶中,加(1+1)盐酸30ml,加热使其完全溶解,并继续加热至微 沸,然后滴加氯化亚锡溶液至溶液刚变为无色,再多加1滴,加入200ml 蒸馏水,加氯化汞溶液10ml,振荡3秒钟,加入硫磷混酸20ml及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5- 7滴,用重铭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至紫色保持30秒不变即为终点。 V×N×0.07985 (3)、计算公式: Fe2O3%=————————×100 G 其中:V--K2Cr2O7标准溶液的体积 N--K2Cr2O7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 0.07985--每毫升当量Fe2O3的克数 3.12钴粉中Co2O3的测定 (1)、试剂 a、浓度盐酸 b、1:1 NH3-H2O c、1+1 HCl d、盐酸羟胺 e、硫氰酸铵 f、醋酸铵 g、丙酮 h、0.1 EDTA溶液 (2)、称样及滴定: 精确称取烘干样品1g置于300ml烧杯中,加入浓盐酸20ml,加热溶解,如有不溶物, 可加入1- 2ml硝酸,样品全溶并除去NO2,冷却、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吸 取50ml溶液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摇匀,吸取50ml溶液于250ml烧杯中,用1: 1NH3-H2O和1:1HCL调至刚显微酸性加入0.2g 盐酸羟胺,5g硫氰酸铵,2g醋酸铵50ml丙酮,用0.1M EDTA滴至溶液由蓝色变为经色,即为终点,控制滴定后体积在150ml以内。 (3)、 计算:(处理数据) M×V×Co2O3/2000 Co2O3=———————————×100 G×25/250 其中:M--EDTA标准液的摩尔浓度。 V--EDTA标准溶液滴定时消耗的体积 G--样品重量 Co2O3/2000—三氧化二钴的毫克当量 3.13铬粉中Cr2O3的测定 (1)、试剂 a、过氧化钠 b、1+1 H2SO4 c、浓硫酸 d、0.5%的AgNO3 e、过硫酸铵 f、0.2%邻苯氨基苯甲酸 g、0.1N 硫酸亚铁铵标液 (2)、测定手续: 准确称取0.1g试样,置于铝钢玉坩埚中,加入1-2g过氧化钠,于600- 700℃喷灯上熔融,冷却,用热水浸出熔块于500ml烧杯中,水稀释到100ml,加热煮沸15 分钟,滴加1:1H2SO4至溶液液呈酸性,再用水稀至300ml,缓慢加入30ml浓硫酸,5ml 0.5%AgNO3和2-3g过硫酸铵,加热煮沸10分钟,冷却,加入3-4滴 0.2%邻苯氨基苯甲酸指示剂,用0.1N硫酸亚铁铵标准液滴至由红色变为亮绿色,即为终 点。 (3)、 数据处理 N×V×0.02533 Cr2O3=—————————×100% G 其中:N—硫酸亚铁铵标准液的当量浓度。 V—消耗硫酸亚铁铵的体积 G—样品重量 3.14碳粉的分析 (1)、挥发分的测定 准确称取经105- 110℃烘干1h的试样1g,于已恒定的瓷坩埚中,盖上盖,移入950℃的高温炉中灼烧7min( 时间控制严格),取出,冷却30min称量。 挥发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G1-G2 挥发分%=——————×100 G 式中:G1—灼烧前坩埚和试样的重量(g) G2—灼烧后坩埚和试样的重量(g) G—试样的重量(g) (2)、固定碳的测定 将上述测挥发分后的试样,移入高温炉中在1000℃灼烧1h(无黑炭粒),冷却30min,称 量,反复灼烧至恒重。 固定碳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G2-G3 固定碳%= ——————×100 G 式中:G2—测完挥发分后的坩埚及试样的重量(g) G3—测完挥发分后在1000℃高温炉中灼烧后的坩埚及试样重量(g) G—试样重量 也可以按下式计算: 固定碳%=100%-灰分%-挥发分% (3)、灰分 G3-G4 灰分%= ——————×100 G 式中:G4—坩埚重量(g) G3—在1000℃高温灼烧后的坩埚及试样重量(g) G—试样重量(g) 3.15宿迁砂的分析方法 (1)、试样的制备 取来的样品必须混合均匀,并应能代表平均组成,没有外来杂质混入,用玛瑙乳钵 研磨样品至全部通过孔径75um筛,后装于称量瓶中备用。 (2)、烧失量的测定:称取约1g试样于已恒重的铂锅内,放入高温炉内,从室温开 始升温,于1000℃一1050℃灼烧半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反复灼烧,直到 恒重,烧失量的百分含量 按下式计算:IL%=G-G1/G×100 式中:G一灼烧前试样重量g,G1一灼烧后试样重量g (3)、二氧化硅的测定 a、所需试剂:氢氧化钾,硝酸,盐酸1+1,氯化钾,5%氯化钾乙醇溶液,15%氧化钾 溶液,1%酪酞指示剂乙醇溶液,0.15N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b、分析步骤 称取的0.07g试样于镍坩埚中,加2g左右氢氧化钾,置于低温电炉熔融,经常摇动坩 埚,在600一650℃,继续熔融15一20min,旋转坩埚,使熔融物均匀地附在坩埚内壁,冷 却,用热水浸取熔融物于300ml塑料杯中,盖上表面一次加入15ml硝酸,再用少量盐酸( 1+1)及水洗涤净坩埚,控制体积在60ml左右,冷却至室温,在搅拌下加入固体氯化钾至 过饱和(过饱和量控制在0.5- 1.0g),加10ml15%的氯化钾,用塑料棒搅拌,放置7min,用塑料漏斗或涂蜡的玻璃漏斗 及快速定性滤纸过滤,用5%KCl水溶液洗涤塑料杯2- 3次,再洗涤滤纸一次,将滤纸及沉淀放回到原塑料杯中,沿杯壁加入10ml5%氯化钾- 乙醇溶液及1ml酚酞指示剂,用0.15NNaOH标准溶液中和未洗净的残余酸仔细搅拌滤纸, 并擦洗杯壁,直到试液呈微红色不消失,加入200- 250ml中和过的沸水,立即用0.15NHaOH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 二氧化硅的百分含量: TSiO2×V SiO2%=——————×1000 G×100 式中:V一滴定时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G一试样的重量g TSiO2一NaOH标准溶液对SiO2的滴定度mg/ml (4)、三氧化铝的测定 所需试剂:HF H2SO4(1+1) HCl(1+1) 0.2%二甲酚橙指示剂水溶液 20%KOH水溶液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0.01MEDTA标准溶液 0.01MZn(Ac)2标准溶液 CaO标准溶液1mg/ml 钙指示剂 EDTA标准溶液的标是:准确移取10mlCaO标准溶液于300ml烧杯中,加水约150ml,滴 加20%KOH调节溶液的PH值约为12,再过量2ml,加入适量钙指示剂,用0.01MEDTA标准溶 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纯兰色,EDTA对Al2O3,CaO MgO Fe2O3的滴定度,按下计算: W×50.98 W W×40.36 W×79.85 TAl2O3=————- TcaO=—— TMgO=———— TFe2O3= ————- V×56.08 V V×56.08 V×56.08 式中:TAl2O3 、TcaO 、TMgO 、TFe2O3--EDTA标准溶液对Al2O3、CaO、 MgO 、Fe2O3的滴定度(mg/ml) W--所取CaO的毫克数 V--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50.98--Al2O3分子量的一半 56.08 --CaO的分子量 40.30--MgO的分子量 79.85--Fe2O3分子量的一半 EDTA标准溶液与乙酸锌标准溶液体积比的测定,从测定滴定管中放出10ml 0.01MEDTA标准溶液于300ml烧杯中,加水约150ml,加5ml PH=5.6的缓冲溶液,加二甲酚橙指示剂4滴,用0.01MZn(Ac)2标准溶液沿着定至溶液由黄 色变为红色。 10 体积比 K=———— V 式中:K--每ml Zn(AC)2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ml数 V--滴定时消耗Zn(AC)2标准溶液的体积,ml 分析步骤: 称取0.5g试样于铂皿中,用少量水润湿,加1mlH2SO4(1+1)和10 mlHF于低温电炉上蒸发至冒白烟,重复处理一次,逐渐升高温,驱尽SO3冷却,加5mlHC l(1+1)及适量水,加热溶解,冷却后,转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准线,摇匀,此 溶液供测Fe2O3 Al2O3 CaO MgO之用。吸取溶液A 0.25ml 于300ml烧杯中,用滴定管加入15ml 0.01MEDTA标准溶液,在电炉上加热至50 ℃以上,加1滴二甲酚橙指示剂在搅拌下滴加NH4OH(1+1)至溶液由黄色刚好变为紫色, 加5mlPH=5.6缓冲溶液,此时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继续加热煮沸2- 3分钟,冷却用水稀释至约150ml,加2-3滴二甲酚橙指示剂,用0.01M Zn(Ac)2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 计算公式: TAl2O3×A(V1-V2k) Al2O3的百分含量:=————————— ×100-(0.6384×Fe2O3%) G×1000 式中:TAl2O3--EDTA标准溶液对Al2O3的滴定度mg/ml V1--加入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V2--滴定过量EDTA消耗Zn(Ac)2标准溶液的体积。 K--每ml Zn(Ac)2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ml数。 A--系数 吸取25ml时 A=10, 吸取50ml时 A=5, G--试样重量,g 0.6384--Fe2O3对Al2O3的换算系数。 (5)、氧化铁的测定 a、 所需试剂: NH4OH(1+1) 0.01M EDTA 标准溶液 10%磺基水扬酸钠指示剂 b、分析步骤: 吸取溶液A 25ml 于300ml 烧杯中,加入1ml 10%磺基水扬酸钠指示剂,滴加NH4OH(1+1)调节溶液PH值为1.5-2.0,加热至60-70 ℃,用0.01M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即为终点。 TFe2O3×V×10 Fe2O3%=————————×100 G×1000 式中:TFe2O3--EDTA标准溶液对Fe2O3的滴定度mg/ml V--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G--试样重量 g (6)、氧化钙的没定: a、 所需试剂:三乙醇胺(1+1) 20%KOH水溶液 钙指示剂 0.01M EDTA标准溶液 b、分析步骤: 吸取上述 A 50ml移置300ml烧杯中,加3ml三乙醇胺(1+1)用水稀释至约150ml,滴加20%KOH凋节溶 液PH值为12,再过量2ml,加适量的钙指示剂,用0.01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 变为纯兰色,即为终点。 TCaO×V1×5 CaO%=————————×100 G×1000 式中:TcaO--EDTA标准溶液对CaO的滴定度,mg/ml V1--滴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G--试样重量, g (7)、氧化镁的测定 a、所需度剂: 三乙醇胺(1+1) NH4OH(1+1) NH4OH-NH4Cl缓冲溶液 酸性铬兰K-萘酚绿B混合指示剂 0.01MEDTA标液 b、分析步骤: 吸取上述溶液A 50ml 移置300ml烧杯中,加3ml 三乙醇胺(1+1),用水稀释至150ml,滴加NH4OH(1+1)调节溶液PH值约为10,再加10 mlPH值为10的NH4OH-NH4Cl缓冲溶液及适量的酸性铬兰K- 萘酚绿B混合指示剂,用0.01MEDTA标准熔液滴定试液由紫色变为蓝绿色。 TMgO×(V2-V1) ×5 MgO%= ——————————×100 G×1000 式中:TmgO--EDTA标准溶液对MgO的滴定度,mg/ml V2--滴定CaO MgO含量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1--滴定CaO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G--试样重量 g (8)、K2O、Na2O的测定 a、所需试剂: HF H2SO4(1+1) HCL(1+1) K2O标准溶液1mg/ml Na2O 标准溶液1mg/ml Na2O、K2O混合标准溶液 Na2O 0.012mg/ml K2O 0.024mg/ml b、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试样0.28g于铂皿中,用少量水润湿,加5滴H2SO4(1+1)5mlHF, 置于低温电炉上蒸至冒白烟,放冷后,加3- 5mlHF继续蒸发至SO3白烟冒尽,冷却,加2mlHCl(1+1)加热溶液并冷却,移入250ml容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准线,摇匀。 将火焰光度计(6410型)按仪器使用规程,调整到工作状态,按如下操作:用水调零。 用Na2O、K2O混合标准溶液调整到100%。 用试样溶液进行喷雾读取,读数D。 0.024×D%×250 氧化钾的百分含量=——————————×100 G×1000 0.012×D%×250 氧化钠的百分含量=——————————×100 G×1000 式中:D--试样读数。 G--试样重量,g 3.16白云石、石灰石化学分析方法 (1)、 烧失量的测定 A、 原理 试样中所含碳酸盐、有机物及易挥发物质,经过高温灼烧产生气体逸出,灼烧所损失的 重量即为烧失量。 B、 分析步骤 称取约1g试样(精确至0.0001g)于已恒重的铂坩埚中,盖上坩埚盖。使埚盖间留有一缝 隙,放入高温炉内。从室温开始升温,于950—1000℃灼烧1h。取出坩埚,在干燥酸性(0 .035—0.40moL/L)溶液中,单硅酸和钼酸铵生成硅钼酸络合物(钼黄),以抗坏血酸使 硅钼黄还原为硅钼蓝,用分光光度计于波长650nm处测量吸光度。 B、 试剂与仪器 a. 无水碳酸钠; b. 无水碳酸钠-硼酸混合熔剂:将2份重量的无水碳酸钠与1份重量的硼酸混匀; c. 盐酸(1+1),(1+3),(1+11); d. 丙酮; e. 8% 钼酸铵溶液:称取8g钼酸铵,溶于100mL水中,过滤,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f. 2%抗坏血酸(使用时配制); g. 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预先经1000℃灼烧1h的高纯石英(99.99%)于铂皿 中,加2g无水碳酸钠,混匀。先于低温加热,逐渐升高温度至1000℃。得到透明熔体 ,冷却。用热水浸取熔块于300mL塑料烧杯中,加入150mL沸水,搅拌使其溶解(此时 溶液应是澄清的),冷却,转入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立即移入聚乙 烯瓶中贮存。此溶液每毫升含0.1mg二氧化硅; h. 分光光度计。 C、二氧化硅比色标准曲线的绘制 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7mL盐酸(1+11)及10mL水,摇匀。用刻度移液管依次加 入0,1.00,2.00,3.00,4.00,5.0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各加5mL丙酮,4mL 8%钼酸铵,摇匀。室温高于20℃时,放置15min,低于20℃时,于30—50℃的温水中放置5—10 min,冷却至室温。加15mL盐酸(1+1),用水稀释至约90mL,加5mL 2% 抗坏血酸,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1h后,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选 用0.5cm比色皿,在波长650nm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按测得吸光度与比色溶液浓度的关 系绘制标准曲线。 D、 分析步骤 称取约0.4g试样(精确至0.0001g)于铂坩埚中,加2g碳酸钠- 硼酸混合熔剂,用细玻璃棒混匀,再以少许熔剂清洗玻璃棒,并铺于试样表面,盖上坩 埚盖。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至停止产生气泡后,于1000℃熔融至呈透明熔体,继续 熔融约5min,用头上包有铂的坩埚钳夹持坩埚小心旋转,使熔融物均匀地附着在坩埚内 壁,冷却。将坩埚连盖一并放入300mL烧杯中,加75mL盐酸(1+3),低温加热浸取熔融 物,直至完全溶解。用水洗净坩埚及盖。冷却至室温,将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 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为试液A供测定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 、氧化钙、氧化镁之用。 吸取适量试液A(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 时吸取25mL;大于1% 时吸取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5mL丙酮,4mL 8% 钼酸铵,摇匀。室温高于20℃时,放置15min ;低于20℃时,于30—50℃的温水中放置5—10min,冷却至室温。加15mL盐酸(1+1)。用水 稀释至约90mL,加5mL 2% 抗坏血酸,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1h后,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溶液作参比,选 用0.5cm比色皿,在波长650nm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光度。 E、分析结果的计算 二氧化硅的百分含量(X2)按式(2)计算: X2=C·A/(G×1000) × 100…………………(2) 式中:C—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所分取试液中二氧化硅的含量,mL ; A. 系数(移取25mL试液时,A=10;移取10mL试液时,A=25); G—试样重量,g 。 (3)、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 A、 原理 PH值为2—9时,亚铁与邻菲罗啉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用盐酸羟胺将高铁还原为亚铁 ,在PH值为5时显色,用分光光度计于波长510nm处测量吸光度。 B、 试剂和仪器 a. 氨水(1+1); b. 盐酸(1+1); c. 0.5%对硝基苯酚指示剂乙醇溶液:将0.5g对硝基苯酚溶于100mL乙醇中; d. 10%盐酸羟胺溶液; e. 0.1%邻菲罗啉溶液:称取0.1g邻菲罗啉溶于10mL乙醇,加90mL水混匀; f. 10%酒石酸溶液; g.三氧化二铁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经105—110℃烘干2h的三氧化二铁于烧杯中,加 10mL盐酸(1+1),加热溶解,冷却后转入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 每毫升含0.1mg三氧化二铁,可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使用。 移取100mL上面配制的三氧化二铁标准溶液,放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 匀。此溶液每毫升含0.02mg三氧化二铁,供分光光度法用。 h.分光光度计。 C、 三氧化二铁比色标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0,1.00,3.00,5.00,7.00,9.00mL三氧化二铁标准溶液(每毫升含0.02mg三氧化 二铁),分别放入一组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40—50mL。加4mL 1% 酒石酸,1—2滴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滴加氨水(1+1)至溶液呈黄色,随即滴加盐酸(1+ 1)至溶液刚无色,此时,溶液PH值为5左右。加2mL 10% 盐酸羟胺,10mL 0.1%邻菲罗啉,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放置20min后,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溶液 作参比,选用1cm比色皿,在波长510nm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按测得的吸光度与比色溶 液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 D、 分析步骤 吸取制备的试液A 2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40—50mL,加4mL 10%酒石酸,1—2滴对硝基苯酚指示剂,滴加氨水(1+1)至溶液呈黄色,随即加盐酸(1 +1)至溶液刚无色,此时PH值为5左右,加2mL 10%盐酸羟胺,10mL 0.1%邻菲罗啉,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放置20min后,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溶液 作参比,选用1cm比色皿,在波长510nm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E、 分析结果的计算 三氧化二铁的百分含量(X3)按式(3)计算: X3=C×10/(G×1000) × 100 ………… (3) 式中:C—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所分取试样溶液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mg ; G—试样重量,g 。 (4)、 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A、 原理 在试液中加入过量EDTA标准溶液,加热至70—80℃,调节溶液的PH值至3.8- 4.0,将溶液煮沸1- 2min,以PAN为指示剂,用硫酸铜标准溶液回滴,测得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三氧化二 铝总量。总量减去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钛的含量,即为三氧化二铝的含量。 B、 试剂 a. 氨水(1+1); b.盐酸(1+1); c. 钙黄绿素混合指示剂:称取1.0g钙黄绿素,1.0g甲基百里香酚蓝,0.2g酚酞与100g已在 105℃烘过的硝酸钾混合研细,贮存于磨口瓶中; d. 20%氢氧化钾溶液:贮存于塑料瓶中; e. 氧化钙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经105- 110℃烘干2h的碳酸钙1.7848g于300mL烧杯中,加水约150mL,盖上表面皿,滴加10mL盐酸 (1+1)使其溶解,加热煮沸数分钟以驱尽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冷却后移入容量瓶中,用 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每毫升含1mg氧化钙。 f. 0.01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标准溶液:称取3.72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于烧杯中 ,加约200mL水,加热溶解,用水稀释至1L; g. 0.01mol/L硫酸铜标准溶液:将2.47g硫酸铜(CuSO4·5H2O)溶于水中,加4- 5滴硫酸(1+1),用水稀释至1L,摇匀; h. 乙酸- 乙酸钠缓冲溶液(PH值为4.3):将42.3g无水乙酸钠溶于水中,加80mL冰乙酸,加水稀 释至1L,摇匀(用PH计或精密试纸检验); i. 0.1%[1-(2-吡啶偶氮)-2- 萘酚](PAN)指示剂:将0.1gPAN溶于100mL乙醇中。 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准确吸取10mL氧化钙标准溶液于300mL烧杯中,加水约150mL。滴 加20% 氢氧化钾,调节溶液PH值约为12,过量2mL,加适量钙黄绿素混合指示剂,用0.01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并呈现淡红色。 EDTA对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的滴定度按式(4)、(5)、(6)计算: TAl2O3=W/(V×56.08) × 101.96/2 …………(4) TCaO =W/V …………………………………………(5) TmgO=W/(V×56.08) ×40.30 ………………………(6) 式中:W—所取氧化钙的毫克数; V—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TAl2O3—EDTA标准溶液对三氧化二铝的滴定度,mg/mL; TcaO—EDTA标准溶液对氧化钙的滴定度,mg/mL; TmgO—EDTA标准溶液对氧化镁的滴定度,mg/mL; 101.96—三氧化铝的分子量; 56.08—氧化钙的分子量; 40.3—氧化镁的分子量。 EDTA标准溶液与硫酸铜标准溶液体积比的测定:从滴定管缓慢放出10.0mL 0.01mol/L EDTA标准溶液于300mL烧杯中,用水稀释至约150mL,加10mL乙酸- 乙酸钠缓冲溶液(pH值为4.3),加热至沸,取下稍冷,加入2- 3滴PAN指示剂,用0.01mol/L硫酸铜标准溶液滴定至紫色。 EDTA标准溶液与硫酸铜标准溶液的体积比按式(7)计算: K=10/V……………………………………(7) 式中:K—每毫升硫酸铜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V—滴定时消耗硫酸铜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分析步骤 吸取制取的试液A 50mL于300mL烧杯中,准确加入10mL 0.01mol/L EDTA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约150ML,加热至70- 80℃,用氨水(1+1)调节溶液pH值至4左右。加10mL乙酸- 乙酸钠缓冲溶液(pH值为4.3),煮沸1-2min,取下稍冷,加2-3滴0.1% PAN指示剂,用硫酸铜标准溶液滴定至亮紫色。 D、分析结果的计算 三氧化二铝的百分含量(X4)按式(8)计算: X4=[TAl2O3×A(V1-V2K)]/(G×1000)×100-0.6384×Fe2O3%+0.6380×TiO2%)(8) 式中:TAl2O3—EDTA标准溶液对三氧化二铝的滴定度,mg/mL; V1—加入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时消耗硫酸铜标准溶液的体积,mL; K—每毫升硫酸铜标准溶液相当于EDTA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A--试液总体积与分取试液的体积比; Fe2O3%—三氧化二铁百分含量; TiO2%—二氧化钛百分含量; G—试样重量,g; 0.6384—三氧化铁对三氧化二铝的换算系数; 0.6380—二氧化钛对三氧化二铝的换算系数。 (5)、氧化钙的测定 A、原理 在pH值大于12的溶液中,以氟化钾(2%)掩蔽硅,三乙醇胺掩蔽铁、铝,以钙黄绿素- 甲基百里香酚蓝-酚酞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钙。 B、试剂 a. 盐酸(1+1); b. 2% 氟化钾溶液:将2g氟化钾(KF·2H2O)溶于100mL水中,贮存在塑料瓶中; c. 三乙醇胺(1+1); d. 20% 氢氧化钾溶液:贮存于塑料中; e. 钙黄绿素混合指示剂; f. 0.01mol/L EDTA标准溶液; C、分析步骤 吸取制取的试液A 25mL于300mL烧杯中,加5mL 2% 氟化钾溶液,搅拌并放置2min以上。用水稀释至200mL,加3mL三乙醇胺(1+1),滴加2 0% 氢氧化钾调节溶液pH值为12左右,过量2mL,加适量钙黄绿素混合指示剂,用0.01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绿色荧光消失并呈现淡红色。 E、分析结果的计算 氧化钙百分含量(X6)按式(9)计算: X6 = (TcaO×V1×10)/(G×1000) ×100…………………(9) 式中:TcaO—EDTA标准溶液对氧化钙的滴定度,mg/mL; V1—滴定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G—试样重量,g。 (6)、氧化镁的测定 A、 原理 在pH值为10的溶液中,以氟化钾掩蔽硅,以三乙醇胺,掩蔽铁、铝,以酸性铬蓝K- 萘酚绿B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钙镁合量,减去分析步骤测得的钙量后,求得氧 化镁含量。 B、试剂 a. 2% 氟化钾溶液; b. 三乙醇胺(1+1); c. 氨水(1+1); d. 氨水- 氯化铵缓冲溶液(pH值为10):称取67.5g氯化铵溶于水中,加570mL氨水,用水 稀释至1L; e. 酸性铬蓝K- 萘酚绿B混合指示剂:称取0.3g酸性铬蓝K,0.9g萘酚绿B,与100g已在105℃烘过的 硝酸钾混合研细,贮存于磨口瓶中; f. 0.01mol/L EDTA标准溶液。 C、分析步骤 吸取制取的试液A 25mL于300mL烧杯中,加5mL 2% 氟化钾溶液,搅拌并放置2min以上。用水稀释至200mL,加3mL三乙醇胺(1+1),用氨水 (1+1)调节溶液pH值为10左右,再加10mL pH值为10氨水- 氯化铵缓冲溶液及适量酸性铬蓝K-萘酚绿B混合指示剂,用0.01mol/L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蓝绿色。 D、分析结果的计算 氧化镁的百分含量(X7)按式(10)计算: X7= [TmgO(V2-V1)×10]/(G×1000) ×100………(10) 式中:TmgO—EDTA标准溶液对氧化镁的滴定度,mg/mL; V1—滴定钙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G—取的试样重量,g。 3.17芒硝的测定 (1)、硫酸钠的测定 准确称取2g经105- 110℃烘干1h的试样于250ml烧杯中,加水约70ml,盖上表面皿,在电炉上加热煮沸10- 15min,冷却,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于250ml容量瓶中,稀释,摇匀,此为待测液。 吸取待测液25ml于250ml烧杯中,加水20ml、6N醋酸3ml、乙醇10ml,用0.2N BaCl2标准溶液滴定,临近终点时加0.2%的茜素红S指示剂5滴,继续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 为粉红色即为终点。 硫酸钠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TNa2SO4×V×10 Na2SO4%=————————×100 G×1000 式中:TNa2SO4-- BaCl2标准溶液对Na2SO4的滴定度(mg/ml) V—滴定时消耗BaCl2标准溶液的体积(ml) G—试样重量(g) (2)、氯化钠的测定 准确吸取待测液25ml,于250ml三角瓶中,加水少许,加1ml 10%的铬酸钾指示剂(临近终点时),用0.02N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砖红色不消失即 为终点。 氯化钠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TNaCl×V×10 NaCl%=———————— ×100 G×1000 式中:TNaCl—硝酸银对氯化钠的滴定度(mg/ml) V—滴定时消耗硝酸银的体积(ml) G—试样重量(g) 3.18纯碱的测定 (1)、碳酸钠的测定: 准确称取经200℃烘干2h的试样0.2g于300ml烧杯中,加入新煮沸冷却过的水150ml,加0. 20%的甲基橙指示剂2滴,以0.2N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试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碳酸钠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TNa2CO3×V Na2CO3%=———————— ×100 G×1000 式中:TNa2CO3—盐酸标准溶液对碳酸钠的滴定度(mg/ml) V—滴定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G—称取试样的重量(g) (2)、氯化钠的测定: 准确称取经200℃烘干2h的试样0.2g于300ml烧杯中,加入新煮沸冷却过的水少,加1ml 10%的铬酸钾指示剂(临近终点时),用0.02N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砖红色不消失即 为终点。 氯化钠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TNaCl×V×10 NaCl%=———————— ×100 G×1000 式中:TNaCl—硝酸银对氯化钠的滴定度(mg/ml) V—滴定时消耗硝酸银的体积(ml) G—试样重量(g) 3.19烟气分析 (1)、实验步骤: 在实验开始之前,将空气(或气体)自仪器排出。首先使吸收液面到达瓶管上部的 位置,为此,将三通活塞转到使器与大气相遇的位置。升高水准瓶,将气体排到大气中 ,同时使封闭液到达量管上部的标准线。然后,将三通活塞转到使仪器与大气隔绝的位 置。打开收器上的活塞,很慢地放下水准瓶,使吸收瓶中的液面上升。必须特别注意, 要使吸收器中特别是支管中的液面慢慢上升。并且不使液体进入梳形管,如果液体进入 梳形管,则须将仪器拆下,洗涤梳形管并使其干燥。当吸收液在所有的瓶中都到达细管 中时,须检查仪器的严密性。为此,用上述方法使封闭液到达量管上部的标线。此后使 仪器与外界隔绝,并把水准瓶放到仪器的底板上。如果说吸收瓶内和量管内的液面由于 所造成的减压而在开始时稍微下落,随后即保持不变,这就表示仪器是严密不漏气的。 (2)、气体取样: 将盛有要分析的气体样品的取样瓶与仪器相连。把三通活塞转到这样的位置,使量 管与取样瓶相通而与大气隔绝。打开取样瓶上的活塞,慢慢放下水准瓶,气体就进入量 管。因为在梳形管和支管中有空气,所以所取的气体被空气稀释。为了排除空气。用气 体洗洗涤梳形管,即将空气充满量管的一部分(20- 25ml),然后再把这部分气体经活塞而自仪器排到大气中,洗涤2- 3次,然进行气体的取样。在量管中吸入气体,其量稍大于100ml。升高水准瓶,将空气 压缩,使量管中封闭的液面达100ml刻度处,用手指按压连结量管和水准瓶的橡皮管,迅 速转动通活塞将多余的气体排到大气中。在量气体体积时,必须使水准瓶移近量管,同 时使量管中的液面与水准瓶中的液面处于同一高度,这样可使量管中的压力与大气压力 相平衡。在气体取样以后,使仪器与气体来源隔绝。准确的取100 ml的分析用气体,可使以后的计算大为方便。 (3)、 操作程序: 在分析CO2时,将气体的量管移至吸收管。为此,打开吸收器上的活塞,慢慢地升高 水准瓶,当气体迅速地自时管移至吸收器时,可能使气泡进入瓶中,灾会使分析结果发 生误差。不关闭吸收器的活塞,放下不准瓶,使气体又移到量管(必须注意勿使吸收液 进入梳形管)。这样重复3- 4次,然后使吸收器中的液面到达吸收器上部的细管内,并量出所乘气体的体积,为此, 把水准瓶移近量管,并把液面调节到同一高度上。记下量的体积,如果两次所量的体积 相差小于0.2ml,则所量的体积可以为是恒定的。 3.20玻璃质量检测 3.20.1气泡、夹杂物、线道、划伤及表面裂纹测定。 在不受外界光线的影响下,如图1所示,将试样玻璃垂直放置在距屏幕(安装有数支 40W、间距300mm的平行荧光灯,并且是黑色无光泽屏幕)600mm的位置,打开荧光灯,距 试样玻璃600mm处正面进行观察。 气泡、夹杂物的长度测定用放大10倍、精度为0.1mm的读数显微镜测定。 3.20.2光学变形的测定 如图2所示,试样按拉引方向垂直放置,视线透过试样观察屏幕条纹,首先让条纹明 显变形,然后慢慢转动试样,直到变形消失,记录此时变形角度的度数。 3.20.3浮法玻璃可见光透射率的测定依据GB/T 2680进行测定。
0
negative_file/化验操作规程1.doc
让0-99岁群体有更好的教育选择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常见法律发条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速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1)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做主。 (2)依法治国的内涵在于: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权力制约。 2.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4.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的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人民警察法是指调整人民警察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人民警察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 ★人民警察的基本任务是:(1)维护国家安全;(2)维护社会治安秩序;(3)保护公民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4)保护公共财产;(5)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警察具有广泛的权力,但权力的实施有级别、警种之别。不同级别、不同警种的警察只能行使其警级、警种范围内的权力。如我国对外国人违反出入境管理法规的行为,警告、罚款、拘留权由县以上公安机关行使,限期出境、驱逐出境权只有公安部才能作出决定。 ★行政处罚的种类: 对违反治安管理或其他公安行政管理的个人或组织,可以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拘留、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等。 ★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自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四十八小时,并应当留有盘问记录。对于批准继续盘问的,应当立即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对于不批准继续盘问的,应当立即释放被盘问人。 ★人民警察个人或者集体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特殊贡献的,给予奖励。奖励分为: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对受奖励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提前晋升警衔,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 ★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1)公然侮辱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 (2)阻碍人民警察调查取证的; (3)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追捕、搜查、救险等任务进入有关住所、场所的; (4)对执行救人、救险、追捕、警卫等紧急任务的警车故意设置障碍的; (5)有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其他行为的。 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警察的义务和纪律 人民警察必须做到:(1)秉公执法,办事公道;(2)模范遵守社会公德;(3)礼貌待人,文明执勤;(4)尊重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 人民警察的纪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政治纪律;(2)组织纪律;(3)工作纪律;(4)保密纪律。 ★人民警察警衔设五等十三级,即:(1)总警监、副总警监;(2)警监(一级、二级、三级);(3)警督(一级、二级、三级);(4)警司(一级、二级、三级);(5)警员(一级、二级)。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警衔,在警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人民警察法》第31条第2款规定:“对受奖励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提前晋升警衔。” ★人民警察的警用标志、制式服装和警械,由国务院公安部门统一监制,会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管理,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非法制造、贩卖。 人民警察的警用标志、制式服装、警械、证件为人民警察专用,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持有和使用。 违反前两款规定的,没收非法制造、贩卖、持有、使用的人民警察警用标志、制式服装、警械、证件,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民警察实行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并享受国家规定的警衔津贴和其他津贴、补贴以及保险福利待遇。 ★针对人民警察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 对违反纪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时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措施。 三、治安管理处罚法 ★治安管理处罚的概念与特征 治安管理处罚,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人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财产或其他权利的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的特征: 1.性质是行政处罚。 2.适用主体是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3.对象是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4.内容是依法剥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人身自由、财产或其他权利。 ★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 2.以事实为依据、处罚和行为相适应原则。 3.处罚公开公正原则。 4.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5.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空间效力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适用本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适用本法。这里的“法律有特别规定”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是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不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二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的例外规定,以及对台湾地区的例外规定。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司法管辖权,不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共有四个主罚和一个附加罚。四个主罚是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和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一个附加罚是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适用对象仅限于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除了法律规定的上述处罚之外,公安机关不得采取其他处罚措施。 ★特殊主体的处罚原则 1.对于未成年人要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不予处罚。 2.对精神病人分两种情况,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处罚。 3.醉酒的人应当给予处罚。对于醉酒的人,如果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4.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追究时效 追究时效是公安机关追究行政违法责任给予治安行政处罚的有效期限,是治安行政处罚消灭的制度之一。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6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冒充军警人员招摇撞骗的,从重处罚。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四、法律基本概念 ※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又是国家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行使职权的法定期限即每届任期规定为5年,在非常情况下,可以依法延长;但在非常情况结束后一年以内,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在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权力的常设机关,履行经常性的立法权、监督权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只召集一次,时间为15天左右,在其闭会期间,它的部份职责主要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来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国务院的职权大体可以分为: 1.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的权力; 2.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议案; 3.对所属部委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权和监督权; 4.管理权。包括对国防、民族、民政、文教、经济、华侨、外交等各项行政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权。管理既包括对社会共同事务进行组织、协调,又包括对社会的服务,对全国行政人员进行任免和奖惩的权力; 5.行政人员的任免、奖惩权; 6.其他职权。主要是指由全国人大及其通过明确的决议,以法律形式授予的上述列举权力之外的职权。 国务院的机构设置包括各部、各委员会、办公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 ★选举权指选民依法选举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选民依法被选举为代表的权利。二者通常合称为选举权。我国《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物质帮助权,是公民因失去劳动能力或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而不能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生活保障,享有集体福利的一种权利。具体包括:老年人的物质帮助权;患疾病公民的物质帮助权;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的物质帮助权;等等。 ※刑法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 (1)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有法律明文规定。 (2)罪刑相当原则。它是指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和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3)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根据《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1)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实施侵害人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必须是对不法侵害,才能实行正当防卫。 ②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才能实行正当防卫。 ③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本人实行正当防卫。 ④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已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一样都要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刑诉 ★《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外国人犯罪的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我国刑事诉讼证据是指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收集和查对核实的同刑事案件有关并对证明案件真实情况有意义的一切事实。 ★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做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民法 ★民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整个民事立法,对各项民事法律制度和全部民法规范起统率作用的基本准则。基本原则有:自愿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财产权是指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如物权、债权等。人身权是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如人格权、身份权等。 ★以自然人的年龄与精神状态为标准,将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类。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 ★新合伙人入伙,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且至少应当有一个有限合伙人。合伙人总数应该在2个以上50个以下。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劳务出资。 ★按《合同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 ★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两年,自继承人知道或应该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我国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 ★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民事责任主要是通过财产、货币来计算,如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等方式,禁止对当事人实行人身强制。但民事责任也不限于财产责任,其它责任方式比如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因此,民事责任以财产责任为主,非财产责任为辅。 ★缔约过失责任发生于合同订立阶段。只有在合同尚未成立,或者虽已成立,但因为不符合法定的有效要件而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时,才可能发生缔约过失责任。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在行为人的行为致人损害时,根据何种标准和原则确定行为人的侵权责任。我国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 ※民诉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3)法院调解原则 (4)辩论原则 (5)处分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管辖制度 1.级别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民事诉讼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1)重大涉外案件;(2)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1)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2)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2.地域管辖 一般地域管辖,是指按照当事人所在地与人民法院辖区的隶属关系所确定的管辖。 (1)被告是公民的,由被告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特殊地域管辖,是指根据诉讼标的中所涉及的法律事实所在地、争议的标的物所在地、被告住所地与法院辖区之间的隶属关系确定的管辖。 3.协议管辖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4.专属管辖 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合议制度 合议制度,是指由三名以上审判人员组成审判组织,代表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集体审理和裁判的制度。合议制度的组织形式是合议庭。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①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其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②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③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中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④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⑤本案必须以另一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⑥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出现了导致诉讼中止的事由后,人民法院应做出中止诉讼的裁定。待中止诉讼原因消除后,由当事人申请或人民法院依职权恢复诉讼程序。在中止前进行的一切诉讼行为依然有效。 ★特别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某些特殊类型的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所适用的程序。 特别程序适用于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案件: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和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行政法 ★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在行为主体上的特征。 2.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在职权、职责上的特征。 3.行政行为是能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在法律后果上的特征。 4.行政行为有着多种多样的行为方式,这是行政行为在类型上所具有的多样化特征。它包括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和行政司法行为。 ★行政处罚的种类,是行政处罚外在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行政处罚法》第8条的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以下七种: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 2.公正公开的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保障当事人陈述权利原则。 5.一事不再罚原则。 ★行政机关实施强制执行,应当作出正式行政强制执行决定。在作出正式强制执行决定以前,如果义务人在义务履行期限到来前尚未履行义务,行政机关准备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前,必须首先向义务人发出告诫,要求其自行履行义务,并使其了解可能采取的强制措施的内容和后果。 ★行政复议申请: 1.申请时效。复议申请的期限是60日。但法律规定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2.申请形式。书面或口头申请。 3.申请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被申请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是做出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包括以下情形: (1)共同被申请人。以共同名义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若干行政机关是共同被申请人。 (2)继续行使被撤销行政机关权限的被申请人。做出被申请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申请提出时已经被撤销,继续行使其权限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3)法定授权的组织作为被申请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做出具体行政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提出行政复议,该法定授权组织为被申请人。 (4)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作为被申请人。行政机关的派出机关和以自己的名义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派出机构,该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为被申请人。 ※行诉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级人民法院对下列行政案件拥有一审管辖权:(1)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2)海关处理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可以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 1.一般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的一般标准是:行政案件原则上应该由最初做出具体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特殊地域管辖 (1)行政案件经过行政复议,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虽然此时的被告是复议机关,但考虑到原告与复议机关可能不在一地,为方便原告起诉,该案件可以由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3)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而提起诉讼的,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必须进行开庭审理。开庭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采取言词审理的方式;(2)以公开审理为原则;(3)审理行政案件一般不适用调解。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www.offcn.com……1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js.offcn.com
0
negative_file/《法律基本概念》、《人民警察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治安管理处罚法》备考手册.docx
10月3日美元兑日元小时图蝴蝶原理预测 [pic] 10月3日美元兑日元小时图满足蝴蝶Butterfly形态X、A、B、C各点位比例。 B点满足XA的0.886回调。C点满足AB的0.5- 0.618回调。由于C点针对AB回调比例介于0.5- 0.168之间,若满足Butterfly形态AB=CD,D点针对BC回调应满足范围1.618- 2.618。保守分析,D点位置将见到BC的1.618回调位,价位在116.24。 若满足该回调位,D点针对XA也刚好满足Butterfly形态的1.27。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10---2007-1-3至2007-1-11英镑Gartley形态 [pic] 2007-1-3至2007-1- 11英镑4小时图形成蝴蝶Gartley形态。并且在D点位置后形成翻转,最深反弹至CD的0.6 18回调位。 B点针对XA满足0.382回调。C点针对AB满足0.707回调。若满足AB=CD基本原则,D点针对 BC应满足1.414回调。结果与预测相同,小时图在C点确认后,走势在一小时内快速上涨 150点左右,并到达D点。 本文希望阐述的观点是,D点针对XA的回调在很多时候是不满足各形态规定的回调。但这 不会防碍预测价位。AB=CD是最有效,也是精确最高的预测条件。 [pic] 2006-7-10至2006-8- 9英镑兑日元四小时图形成蝴蝶AB=CD形态。(参见AB=CD对照表最左侧竖栏) C点针对AB满足0.50回调,若满足AB=CD,D点针对BC回调应满足2.000回调,结果与预测 相同。在到达D点后形成小幅翻转。我们可以针对AB=CD形态对照表抓住CD段行情。 本文重点:这张图AB段与CD段,无论从时间周期还是价差都基本满足相等。属于比较典 型的蝴蝶原理AB=CD形态。 另外C点的确认和入场时机可从圆圈处判断。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12---2006-4-27至2006-7-7欧元兑瑞郎蝴蝶Gartley形态 [pic] 2006-4-27至2006-7-7欧元兑瑞郎天图形成典型蝴蝶Gartley形态。 B点针对XA满足0.50回调。C点针对AB满足0.786回调。D点针对BC满足1.27回调,即符合 AB=CD。形态属于蝴蝶Gartley。 通过B点回调和C点回调,我们基本可以把形态锁定在Gatley。若符合Gartley形态AB=CD ,D点应在1.27回调附近,价位1.5708。形态完成后,走势形成蝴蝶翻转。我们可以抓住 CD段走势。 本文重点:该图形各点位脉络清晰,形态比较和谐,属于比较典型的Gatrley形态。C点 的确认可从翻转后的2- 3根大阳线确定。经上述判断,我们抓住CD段大部分行情并非难事。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13---06-4-4至06-4- 13NZDUSD四小时AB=CD形态(周期、价差均相等) [pic] 2006-4-4至2006-4-13NZDUSD四小时图形成蝴蝶AB=CD形态。 这是一幅典型的蝴蝶形态。C点针对AB完成0.707回调。D点完成BC的1.414回调。在时间 周期和价差上AB段分别为(12,174),CD段为(12,177)。无论从时间和价位上均符 合AB=CD。 D点后行情发生翻转,我们可以抓住部分CD段行情,或翻转行情。 本文阐述重点:蝴蝶形态中,时间(time)和价差(Spread)均相等的情况并不多见, 不过一旦出现,翻转准确率较高。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14---2007-2-23至2007-3-22GBPJPY四小时Gartley形态 [pic] 2007-2-23至2007-3-22GBPJPY四小时图形成蝴蝶Gartley形态。 B点针对XA满足0.5回调,这基本可以把形态锁定在Gartley或Bat。C点针对AB满足0.786 回调。若满足Gartley形态AB=CD,D点预测位应在BC的1.27回调。价位在231.53左右。 若按照Bat形态AB=CD,D点预测位应在BC的1.618回调位。 结果与预测吻合到达了231.53。同时D点针对XA满足0.618回调(符合Gartley)。 另外,后市D点到达BC的1.618回调。形态也由Gartley形态变为Bat形态。 本文阐述观点:在预测D点价位时,有些时候,预测的形态有可能是两个(本文中的Gar tley和Bat)甚至更多。建议在形态没有完全明朗前,只预测可能形态中最近的一个目标 价位。待形态进一步确认后,方可预计第二目标 第三目标......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14---2007-2-23至2007-3-22GBPJPY四小时Gartley形态 [pic] 2007-2-23至2007-3-22GBPJPY四小时图形成蝴蝶Gartley形态。 B点针对XA满足0.5回调,这基本可以把形态锁定在Gartley或Bat。C点针对AB满足0.786 回调。若满足Gartley形态AB=CD,D点预测位应在BC的1.27回调。价位在231.53左右。 若按照Bat形态AB=CD,D点预测位应在BC的1.618回调位。 结果与预测吻合到达了231.53。同时D点针对XA满足0.618回调(符合Gartley)。 另外,后市D点到达BC的1.618回调。形态也由Gartley形态变为Bat形态。 本文阐述观点:在预测D点价位时,有些时候,预测的形态有可能是两个(本文中的Gar tley和Bat)甚至更多。建议在形态没有完全明朗前,只预测可能形态中最近的一个目标 价位。待形态进一步确认后,方可预计第二目标 第三目标...... 蝴蝶原理形态图例讲解15---2007-1-31至2007-2-8纽元形态转化(止损位设置) [pic] 2007-1-31至2007-2- 8纽元兑美元小时图形成蝴蝶形态从Gartley到Butterfly形态的转化。目标位也从起始的 D点,上升到D1点。 B点针对XA满足0.618回调。由此可把形态初步锁定在Gartley、Butterfly或Crab形态。 C点针对AB满足0.886回调。这样可以将形态锁定在Gartley或Butterfly。若满足Gartle y形态AB=CD,D点应满足BC的1.129回调,价位在0.6873。 在走势完成Gartley形态后继续上涨,最终在完成Butterfly形态后形成翻转。Butterfl y形态中,D1点针对BC满足1.270回调,价位在0.6884。 本文阐述思想:蝴蝶原理分析市场,建议首先预测D点位置,而不要只预测翻转。因为通 过以上图例我们发现,蝴蝶形态可以随走势变化而改变,即D点会随形态而改变。因而单 纯的预测D点之后翻转是不明智的。 止损位的设置:本图很好的说明止损位在实战操作中如何应用。起初,图中红色圆圈位 置一定会被投资者认为是C点确认,圆圈位置针对AB满足78.6,特别是之后拉出3根阳线 。许多投资者在这之后选择根多。不过之后行情发成翻转,并到达AB的0.886回调后发生 反弹。 这种就引出一个话题,在C点判断有误时,止损如何摆放? 蝴蝶形态中,C点针对AB最深不能超过0.886回调。超过即宣布形态失效。因此可将止损 位放在AB的1.000回调之上。 答网友疑问:昨日蝴蝶指标抓翻转潜在风险及预防 [pic] 昨日(2007-10- 16)英镑兑美元小时图出现蝴蝶Gartley形态。同时在走势运行至2.0434附近出现报警看 跌信号。网友在此做空,并问我形态是否正确? 我认为在这幅蝴蝶形态中,虽然各点位回调均满足Gartley形态--- B点针对XA满足0.50回调。C点针对AB满足0.382回调。若满足Gartley形态AB=CD,D点至少 应满足BC的2.240回调。走势最终也到达了2.240回调。如果我们预测D点位置,并抓CD段 行情操作,则完全没有问题。 但若抓D点之后的翻转,则需要形态各点位的和谐。由于BC段间并不是脉络清晰的下跌走 势,而更像是盘整中的高点和低点。因此,整个形态上看并不十分“和谐”。(这一点我 在《汇市蝴蝶原理实战分析讲解(二)》中做了详细说明)。 因此后市行情翻转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特别是在D点确认后,走势维持盘整,这也加大 了看空的风险。 另外D点最高曾到达BC的2.618回调。这也为预测翻转点加大了分析难度(止损不好设) 。 昨日在指标报警后,走势形成了短暂的下跌,昨日最深跌至CD段的50.0回调。这也验证 了蝴蝶英文版中的:若CD段走势迅猛,则回调幅度往往很短(通常仅为38.2回调)。、 本文阐述观点:通过蝴蝶原理分析走势时,首选已知X、A、B、C各点,求D点方法。预测 D点之后翻转需要格外谨慎。通常CD段走势越猛烈,D点之后的回调幅度越小,通常仅为 38.2。 最后感谢汇友Andyli提供很好的分析素材。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16---2007-10-11至2007-10-12日元蝴蝶Gartley形态 [pic]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17---中国卫星(600118);股票走势同样适用蝴蝶原理 [pic] 本文不谈汇市中的蝴蝶形态,而套用股票走势图运用蝴蝶原理。上周同事关注中国卫星 (600118),我刚好看到天图出现类似蝴蝶原理AB=CD形态。 C点针对AB满足菲薄纳奇0.50回调。若符合AB=CD,D点位置应在BC的2.00回调附近,价位 48块左右。 本周开盘走势连创新高,并于昨日到达48块。成功验证蝴蝶AB=CD(0.50/2.00)。 蝴蝶原理形态图例讲解18---2007-1-3澳元AB=CD标准形态 [pic] 2007-1-3至2007-1-30澳元四小时图形成蝴蝶原理AB=CD(0.786/1.27)形态。 各点位脉络清晰,回调位符合。时间周期与价差均符合蝴蝶原理AB=CD。根据以上条件, 可以抓住CD段部分行情,且目标为明确--- D点满足BC的1.27回调,价位在0.7713附近。 形态成立后,出现翻转,最深接近CD段的0.50菲薄纳奇回调。此图属于比较典型蝴蝶形 态。 蝴蝶原理图例讲解19---2007-10-18澳元Butterfly形态 [pic] 2007-10-08至10-12日澳元小时图形成蝴蝶Butterfly形态。 各回调位走势清晰,回调比例(B针对XA--0.786、C针对AB--0.707、D针对BC-- 1.414)满足AB=CD。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抓住CD段行情。 本文重点阐述:关键是确认C点成立后入场点的把握。图中圆圈标出,在收出三根阳线后 ,基本可以确定C点成立,并追多。实际操作中,圆圈标记前期也曾经收出三根阳线,但 这三根并不能完全确认C点成立。因为,收出的三根阳线并没有向上突破之前的一根大阴 线,“乌云盖顶”的形态仍然没有被击破。我们认定当时走势还有回势空间。第二次形成 三连阳后,可以认为向上的动能基本已经产生,最终形成Butterfly形态。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20---2007-2-23瑞郎AB=CD(0.50/2.00) [pic] 2007-2-12至2007-2-27美元兑瑞郎四小时图形成蝴蝶AB=CD形态。 C点针对AB满足0.50回调。D点针对BC满足2.00回调。符合蝴蝶形态对照表AB=CD(0.50/ 2.00)。我们可以抓住CD段部分行情。 入场切入点方面:选择在红色圆圈标出的大阴线后。在此之前不能确定C点0.50就是AB段 的最深回调。只有在收出这根阴线后,方可确认C点的成立。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21---2007-9-13澳元AB=CD(0.707/1.414) [pic] 2007-9-13澳元兑美元小时图形成蝴蝶形态AB=CD(0.707/1.414)。 C点满足AB段0.707回调。D点满足BC1.414回调。由此可以抓住CD段部分行情。同时AB段 与CD段无论从时间周期、价差和组合回调比例上均符合蝴蝶原理AB=CD。属于典型AB=CD (0.707/1.414)形态。 另外在到达D点后,形成蝴蝶翻转。短线最高翻转价位到达C点位置。
0
negative_file/汇市蝴蝶原理实战分析讲解3.doc
原理解析: (1)查找内容:([0-9]@)([a-z]@) [0-9] 表示匹配0~9的任意阿拉伯数字。 [a-z] 表示匹配a~z的任意字母。 @ 表示1个或以上前一个字符或表达式。“[0-9]@” 表示有若干数字;“([a-z]@)”表示有若干字母。 ( ) 表示把括号内看作一个整体。两个括号表示把数字和字母看成两个单独部分,在后续替换中会用到。 (2)替换为:\1 \2( “\1”和“\2”之间有一个空格) \1 表示查找里面第一个括号的内容,也就是数字部分。 \2 表示查找里面第二个括号的内容,也就是字母单位的部分。 “\1”和“\2”之间的空格 就是在数字和字母之间添加空格。
0
negative_file/03、 批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加空格【原理解析】【微信公众号:小七素材】一个永久免费的公众号.docx
干挂法大理石(花岗岩)施工 一 工程概况: 上海仲盛金融中心大厦位于上海市虹桥开发区,延安西路仙露路口,建筑面积37000m攩 2攪,地下两层,地上二十八层,总高度100m,四层以上外墙装饰为金属板及玻璃幕墙, 四层以下为绿花岗岩饰面。由于幕墙装饰时,幕墙面与结构墙面的距离约180mm,为使四 层以下花岗岩饰面与上部幕墙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该工程四层以下的花岗岩饰 面总计3500m攩2攪全部采用了干挂施工法。该工程由南通市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总承包 ,该分项工程于1995年9月开始施工到同年11月底结束,工程施工进展顺利,施工质量优 良。 二 墙面花岗岩饰面的几种施工方法比较: 目前国内大理石、花岗岩板材墙面装饰的施工方法大致有三种。 1 传统湿法工艺──在砼墙面或砖墙面上按设计要求事先绑扎好钢筋网,钢筋网与结构预埋 件焊接牢固,安装石奢之前将饰面石材按照设计要求用钻头在板侧钻成鼻孔,将铜丝穿 入孔内并与钢筋网绑扎牢固,在石材与基层墙面之间用1:2.5水泥砂浆灌缝。 这种施工方法的缺点是墙面平整度、垂直度不易控制,板缝易泛盐霜,影响美观,基层 处理不好则易引起空鼓脱落现象。 2 湿法改进工艺──其方法基本与传统湿法工艺相同,主要不同的是用碳钢弹簧卡代替了铜 丝绑扎,在上下层板材之间增加了连接钢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施工比较方便,对控制 垂直度与平整度较传统湿法工艺有所改进,但这种方法的缺点亦与传统湿法工艺相同。 3 干法施工──干法施工亦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把由花岗岩薄板与钢筋细石砼制成磨光花岗 岩复合板用连接件将其与结构连成一体,并且在饰面与结构之间形成一个空腔,详见《建 筑施工手册》的有关介绍。这种方法工艺复杂,施工质量难于控制,其二即为本文所介绍 的干挂式施工法,它施工方便,易于保证施工质量,分格清晰整齐,整体观感好,有的 框架无需砌筑填充墙也可进行花岗岩饰面的施工。 三 干挂式施工的工艺方法: 1 根据墙面花岗岩的分格尺寸要求绘制立面分格图,如图a所示,施工时根据分格图在墙面 上弹出分格线,并对饰面石料规格下料加工。 2 当饰面基层为框架而无填充墙时,每隔一段距离设一根竖向主龙骨,如图a中3所示,主 龙骨由膨胀螺丝和连接铁件使其与基层墙面或框架梁相连接,主龙骨可以采用槽钢、方 钢或角钢等,主龙骨的材料规格,花岗岩石材与基层之间的间隙综合考虑次龙骨的允许 跨度通过力学计算而定,当基层为墙面时可以不设主龙骨而将次龙骨直接固定在墙面上 。 3 在每一块花岗岩的横缝上口设一次龙骨(如图b中5所示),次龙骨与主龙骨之间采用电焊 焊接,次龙骨的大小应根据石材规格的大小考虑其上承受的石材重量以及风载等经计算 而确定,一般采用L30×3或L50×5角钢。 4 每一块花岗岩的顶端与下端均开设φ5的小孔,如图c所示,花岗岩与次龙骨之间采用连接 铁及钢销相连接,如图d中6、7所示,连接铁与次龙骨的连接采用螺栓固结,如图d中9所 示,该节点可以使连接件进行前后左右位置的微调,以便调整花岗岩的垂直度与平整度 ,钢销一般采用φ4的镀锌钢筋或不锈钢,钢销与花岗岩钻孔之间隙可以用环氧树脂或50 2胶等填堵。 5 缝隙处理:干挂式花岗岩饰面的板材之间一般留有8~12mm的空隙,在整体墙面安装完毕 以后,缝隙用打硅胶封没,图d中12。硅胶的色彩可以根据石材的颜色选定。为使硅胶均 匀美观,在打硅胶之前缝内先嵌一条轻质泡沫塑料条作硅胶的背衬。 6 如在室内墙面上装饰大理石或花岗岩板时,次龙骨可以直接固定在墙面上,这样就可以 取消主龙骨,而用膨胀螺栓和连接铁件将次龙骨与基层墙面连接。 7 干挂式施工工艺流程图: 泙 ┌──────┐ │ 设计安装图 │ └──┬───┘ ↓ ┌──┴───┐ ┌────┐ ┌────┤ 弹线分格 ├←┤基层清理│ │ └──┬───┘ └────┘ ↓ ↓ ┌───┴──┐ ┌──┴───┐ │石材下料加工├─┤主次龙骨加工│ └───┬──┘ └──┬───┘ │ ↓ │ ┌──┴───┐ │ │ 安装主龙骨 │ │ └──┬───┘ │ ↓ │ ┌──┴───┐ │ │ 安装次龙骨 │ │ └──┬───┘ │ ↓ │ ┌──┴───┐ └───→┤底批石材就位│ └──┬───┘ ↓ ┌────┴─────┐ │安装连接铁及插入钢销├←┐ └────┬─────┘ │ ↓ │ ┌────┴─────┐ │ │检查调整垂直度平整度│ │ └────┬─────┘ │ ↓ │ ┌──┴───┐ │ │钢销孔内打胶│ │ └──┬───┘ │ ↓ │ ┌──┴───┐ │ │上批石材就位├───┘ └──┬───┘ ↓ ┌─────┴───────┐ │整个墙面石材装完后嵌缝打胶│ └─────┬───────┘ ↓ ┌──┴───┐ │清理面层打腊│ └──────┘ 洈 四 干挂式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要点: 1 花岗岩板材的尺寸要根据结构实际尺寸进行分格排布,在下料之前在饰面的基层墙面上 (或框架梁柱上)弹出分格线,在分线分格闭合后将分格绘制成板材分格排布图,然后根 据排布图下料加工主次龙骨与饰面板材,这样才能确保整个饰面分格的协调美观。 2 主龙骨与次龙骨及与基层之间的连接要牢固,采用多大的螺栓(或焊缝)要经过设计计算 而定,施工时要确保质量,并做好防锈处理,一般龙骨采用镀锌钢材或在钢材表面涂刷 防锈漆,特别是焊接点的防锈处理尤为重要。 3 为确保整个立面的平整度与垂直度,应在整个立面上下左右挂线拉线安装板材,每安完 一块板要仔细检查调整它的垂直度与平整度,在满足要求后才能安装上层板材。 4 为防止底层板被碰撞破坏或移位,在最底层板与基层的空隙之间可灌300mm高的砂浆或细 石砼。 5 板材之间的板缝打胶是影响美观和防渗漏的关键,所以在打胶前要清除板缝内的灰尘, 内衬条均匀,确保硅胶厚度10mm以上,打胶要连续均匀,平面凹进2mm左右,不得使胶打 在缝外污染饰面板材的表面。 五 对干挂式施工法的几点看法: 1 干挂式施工法由于采用了钢结构主次龙骨,可以使饰面石材与结构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这样,当上部幕墙饰面突出结构180mm时,采用干挂式施工法可以使花岗岩饰面与上部 幕墙饰面平齐。 2 干挂式施工法由于不采用水泥砂浆灌缝,而采用硅胶嵌缝,可以防止墙面渗漏与板缝泛 盐霜现象的出现。 3 干挂式施工法结点牢固,不会产生起鼓脱落现象。 4 干挂式施工方便,质量易于控制。没有湿贴法中因灌浆而使饰面石材跑位的现象,干挂 式施工在饰面石材就位校正后即可固定。 5 干挂式施工法可以适用于各种形式的装饰面基层上,可用于框架结构而无填充墙,也可 用于钢结构墙面以及空心砖、加气砼砖墙等基层的大理石花岗岩饰面。 6 干挂式施工法可适应于采用大规格的饰面板材,本工程中最大的花岗岩规格为750×1500 mm,从而使饰面整齐美观,整体观感好。
0
negative_file/009╕╔╣╥╖¿┤≤└φ╩»ú¿╗¿╕┌╤╥ú⌐╩⌐╣ñ.doc
ISO9000:2000标准理解培训教材 ISO9000:2000标准理解培训教材 (1) 4 质量管理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总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文件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1 总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本节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类型,即包括五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见标准5.3和5.4.1)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2 质量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3 程序(本标准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4 所需的其它文件(为确保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5 质量记录(本标准要求见4.2.4)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通常用下列金字塔图形来表述文件的层次及类型 [pic] 表2中将作业指导书从程序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类文件,作业指导书本身也属程序的范畴。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组织的程序较多时,往往将采用表2的分层方法将具体作业操作文件及表格从程序中分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离出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方针是指导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 3.2.4)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目标是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3.2.5)。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作为体系文件的最高一层文件,因为其是组织所追求的方向和目的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其它文件是为了实现方针和目标而展开制订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质量手册见4.2.2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手册作为文件的第二层对质量体系范围、程序、过程进行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1.5    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程序指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本标准所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包括6个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1文件控制(标准4.2.3)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2质量记录的控制(标准4.2.4)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3内部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4不合格品控制(标准8.3)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5纠正措施(标准8.5.2)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6预防措施(标准8.5.3)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这些程序是标准明确的必须要形成的文件,但并不代表任何组织只需要5个程序文件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    所需的其它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为保证过程的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往往上述的5个程序是不足够的,因此,应根 据下述情况来决定文件的多少及详略程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1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2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3人员的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组织规模越大、活动越多及过程越复杂,往往需要有越多且越详细的文件来规定并指 导运作,而人员的能力越强,所需的文件越少,人员的能力可能从教育、培训、技能及 经历来判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7    质量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本标准所要求的质量记录体现在标准条款中有(见4.2.4)提示之处,主要包括: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7.1              管理职责记录、管理评审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7.2              资源管理记录:人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7.3              产品实现类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实现过程及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产品要求评审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设计输入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 设计评审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 设计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 设计确认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g) 设计更改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h) 供方评价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I) 产品唯一性标识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j) 顾客财产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k)      设备校准和验证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7.4 测量分析和改进类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内部质量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产品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不合格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 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 预防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8    文件的形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文件可以是书面的或采用电子文档形式(任何形式或媒体)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最高管理者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分析确定质量体系过程,并结合质量目标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 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ISO9001要求确定所需的程序及以流程图方式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4 编制相应的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所需的表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 编制质量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不属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按照ISO9000:2000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属于体系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形成文件的程序就是指通常所说的程序文件,不包括作业指导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形成文件的程序可能不仅指程序文件,可能还包括作业指导书类(work instrction)的文件,尽管标准中未提及作业指导书,但作业指导书属于文件化的程 序范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 所有过程均需用相应的文件加以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除了标准规定的5个必须的程序外,没有强制要求其它的过程都需要文件规定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4 质量记录是运行程序的结果证明,不属于体系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ISO9000:2000明确规定质量记录属于体系文件并需要进行控制。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5 组织的文件越多,越详细,说明组织的管理越严谨,管理水平越高,但效率可能越低。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文件的多少或详细程度与管理水平及效率没有直接的关系,组织应根据其规模 、产品特点、过程特点、人员能力等来考虑文件的结构及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 本公司哪些过程应该或有必要编制程序?多少个程序是合适的?从哪里获得这种必要 性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示:标准中5个程序要求(必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外部信息:顾客或其它相关方要求(如合同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顾客反馈(如投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 内部信息: a)组织内部产品质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过程管理复杂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内部接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人员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组织结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标准要求: a)强制的要求(5个)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标准中条款要求(确定和确保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4本书的建议:本章内程序要求(可能需要)的建议 6.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某公司的顾客经常向公司总经理反映它们关于产品质量的投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答复 ,于是总经理找来负责顾客投诉处理的品质部经理,品质部经理说“我们制订了顾客投 诉处理程序,并规定处理完成后及时反馈给顾客,公司文件应该没有问题,可能是市场 部门忘记了要答复顾客。”总经理说:“你再起草一份关于答复顾客的程序文件,明确规 定如何答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分析:6.1.1标准中确实未明确规定何时及如何答复顾客的投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2顾客投诉答复不及时至少说明该过程未能有效运作或控制,需要有相关的文件加以 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3现有文件中关于“及时”反馈不明确,不具操作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4顾客需要投诉后“及时”答复,因此应规定在收到投诉后多长时间内(如24小时)先 答复处理的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5是否增加一份新的程序应考虑过程的复杂程度,答复过程较简单,不一定要通过新 增一份程序来解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解决办法:6.1.1向顾客了解他们关于答复的时限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2结合产品特点,并考虑顾客要求。在文件中明确投诉后,多久需答复 顾客,以满足其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3保留答复的证据(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公司的管理者代表在编制文件前要求顾问师提供了一套同行业、同产品某国际知名企 业的全套文件作参考:包括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表格,他说:“有了这套文 件,只要将文件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自己公司的设置进行替换、方便多了。”果然,两 天后该公司的全套体系文件就放到了顾问师的桌面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分析:6.2.1在可能的情况下(不违反保密要求)参考一些先进的企业的管理方法是可行 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2即使是同行业、同产品,由于规模、过程、人员、组织都可能有差别,因此直接采 用其它公司的文件必定造成适用性和实用性的问题,尤其对非新成立的公司。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3应分析公司现有流程特点、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立自己的体系文件。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4通过体系的运作对文件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举例(程序文件清单的例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2 质量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质量手册作为质量体系文件,对组织的质量体系加以概要性描述。组织应编制质量手 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组织内部人员,尤其是管理层人员需要使用质量手册,因此应保持质量手册。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质量手册内容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1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描述,即标准中所要求的相关条款,当有体系删减时应在手册 中描述删减的内容及合理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2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引用,通常在手册中描述程序的概要并引出相应的程序文件,作 为支持性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3体系过程的相互作用表述,即一个过程对另一过程可能产生影响或互相影响的描述 ,因此当过程与过程有相互关联时,在手册中应将相互关系描述清楚。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质量手册编写的流程可以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确定方针和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确定组织结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确定程序流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确定流程中职能分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编制程序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6编制作业指导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7编制质量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2.1.6,2.1.7编制顺序可以根据组织情况作调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质量手册通常由一个人编制,以保证手册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可以是管理者代表或较 熟悉公司内部运作的管理人员编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 当先编制程序文件再编制手册时,应参照程序中的内容和要求,以保证手册与程序要 求的一致性和接口良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    一般质量手册不详细描述程序内容,但应引出支持的程序文件名称,在手册的每章节 中描述,同时在手册的最后列出引用的程序文件清单,以方便实际操作。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错误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因为手册中往往先定义了质量体系的范围,并明确了各职位职责,因此应先编制质量 手册、再编制程序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谁先谁后没有规定,对体系及运作没有影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质量手册中应包括公司规定的质量方针及具体的质量目标以及组织的职责、权限的描 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手册中应描述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但不一定要在手册中描述具体的 方针和目标,可以另外发布文件规定,尤其质量目标,往往公司的目标每年都要变 更,因此,不建议在手册中规定组织的职责权限同样如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    公司由于没有设计开发过程,因此手册中可以不加以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在手册中虽然不用描述其过程,但需描述删减的理由。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决定文件编写的顺序时可以有多种方法: 5.1方针目标 → 质量手册 → 程序文件 → 作业指导书 → 表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方针目标 → 程序文件、表格 → 作业指导书 → 质量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方针目标 → 作业指导书 → 程序文件 、表格 → 质量手册 是否可以采用其它方法?上述3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各适用于哪些类型的组织?一个 成立不久的公司采用哪种方法较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的总经理向顾问师建议:根据本公司的特点,为方便各部门的运作能否将与本 部门相关的文件完成后装订在一起作为本部门的“管理运作手册”替代现在的“质量手 册”,不需要编写程序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分析:6.1文件可以采用任何形式,因此从形式上采用管理运作手册是可以的。如:“采 购部运作管理手册”、“营销部运作管理手册”。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任何组织都需要有形成文件的程序,只是程序在手册编写的。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采用部门管理手册或按职能划分的管理手册,管理及使用可能会比较方便, 也方便于培训。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4对标准中每个“运作管理手册”中多份程序可能会多次重复出现,如:“文件控 制”、“质量记录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5要特别注意在制订手册及运作过程中的接口和协调性或产品特点为各部门运作 相对比较独立的情况,如部分服务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6要确保各部门管理手册的内容相加后能覆盖标准中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解决办法:6.1在文件编写前对每个部门需要的文件进行策划,防止遗漏。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在管理手册中应包括对质量体系范围及质量体系过程的相互作用。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应有安排一位对内部运作较熟悉的管理人员对所有手册进行审核(如管理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者代表),以确保手册之间的接口和协调性及对标准要求的覆盖程度。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3 文件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应控制的文件范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2质量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3标准所要求的五个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4为确保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的文件(含作业指导书、表格)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5质量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通常外来文件如顾客提供的与体系有关文件(要求);国家、国际标准也属于文件 控制的范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控制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是关于批准、评审与更新、更改、获得、识别、外来文 件、作废文件等七个方面的控制,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发布前对文件的充分与适宜性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必要时对文件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能识别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能在使用处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文体清晰、易于识别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能识别外来文件,并控制分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防止作废文件非预期使用,当需保留时应进行适当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1 文件的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文件批准的权限及方式应在文件控制程序中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文件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批准,可以采用会答的方式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不同类型的文件可以采用不同职位批准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批准的作用是为了确保文件是充分和适宜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2 文件的评审、更新与再批准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必要时需要评审与更新,如通过运作发现的适宜性、充分性、接口协调性不合适时应 进行评审与更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更新的方式可以是在原文件上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制新的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c)当文件更新后应对新文件再次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3 文件的更改与修订状态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任何部门或人员都可以提出更改的要求(但更改需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更改后的文件应采用新的修订状态,即以修订状态来标识和区分更改的状况。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4 文件获得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文件应发放至使用部门,并保证使用者能获得最新有效的版本。当某份文件需发至多 部门或多个人员时,通常文件批准原件后再复印;发放时在复印件加盖特别标识,如“ 红色受控印章”以防止擅自复印而造成失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文件不一定直接发至使用者,但使用者应知道在何处获得所需的文件。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文件发放建议进行文件发放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5 文件识别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文件之间识别可以采用对文件进行分层、分类编号的方式以及采用文件名区分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文件状态的识别采用修订状态的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文件编写方法及修订状态标识方式应在文件控制程序中规定。文件持有人识别可以通 过对持有人编号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6  外来文件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规定外来文件识别的方法,如按外来标准、顾客类型或产品类型进行不同的文件标识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可以直接采用外来文件自有的标识(编号、版本),但当外来文件标识不够完善或系 统时组织可以规定采用自己的文件控制要求进行标识以方便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外来文件的分发控制可以通过规定发放范围(或批准)并进行发放记录。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7 作废文件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为防止作废文件的使用,通常情况下可以将作废文件及时收回。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当需要保留作废文件时(如作对照参考),需要作相应的标识如“作废”标识以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防误用。 2.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 2.1实施步骤:编制文件控制程序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规定各类文件的标识批准、评审、更改、发放等控制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按文件要求批准后发放至使用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进行发放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更改申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更改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变更修订状态(如0,1,2,……或A,B,C)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文件发放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回收作废文件或进行标识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文件编号:不同的文件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编号方式,目的是易于识别及管理。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质量手册(质量管理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pic]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文件控制程序(必需)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公司所有的文件都需要按文件控制要求进行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文件控制的范围仅指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当然将所有文件按文件控制要 求进行控制也可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为保证文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文件批准应由一个人承担,最好由总经理或管理者代 表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标准未规定由谁来批准文件、由文件来规定,也未规定批准的人数要求。组织应 找到适合自身的文件批准职权的设置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 所有质量体系文件都应先评审再批准后才能发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评审不是必需的,批准是必需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4文件是否得到控制主要看持有者的文件上是否有“受控”文件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受控文件标识是对文件发放有效性及防止误用的一种标识,并不代表文件已“受 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5 所有的外来文件都应重新进行编号并受控分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标准中外来文件指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外来文件,当外来文件有编号且能有效 识别时可以不再另编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6 所有作废文件应收回并销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作废文件可以作特别标识后保留在现场,不一定都要收回并销毁,通常可以标识 后保留一套完整的上一版本的文件以作对照使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 公司通过成立一个文件控制中心这样的专门组织来对文件进行统一管理,还是由各部门 控制自己部门的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示:5.1.1 不是标准的要求,要根据公司运作的状况来决定,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公司的规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文件的多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文件的复杂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各部门人员的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公司现有组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公司内部电脑系统的运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g)现文件控制状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 设立文件控制中心可能会有益处,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更容易规范、统一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控制更方便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不容易出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 可能带来的不利处是可能造成效率的降低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为了提高运作效率,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脑资讯系统,将公司的所有文件包括质 量管理体系文件都放到内部网上,通过OA(办公自动化)系统或专门的文件控制系统 运作。管理者代表担心一旦进入该系统后文件可能失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分析:(1)文件可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出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要确保在电子文档放到网上之前是得到控制的(即经过了批准等控制)。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通常网上的文件是作为使用者参考可以直接使用的,因此要确保网上的文件同 样受控,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发布前已得到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如需更改应再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能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能获得有效版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作废文件有标识或不能查阅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解决办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如果仅仅是将已批准的文件以电子文档保存放到网上便于查阅,可以: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先采用对书面文档进行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电脑上设置权限,确保电子文档不能随意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当需更改时采用局面文档审批后再更改电子文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对电子文档与书面文档作同样的标识,包括编号、更改及修订状态等。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如果取消书面文档全部采用电子文档,可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按照文件控制要求设置文件的权限,包括:评审、批准、更改、查阅等;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在网上建立文件后交相应权限人员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通过网络批准电子文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通过网络更改文件,更改后再送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电子文档自动或人工进行修订状态的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用新文件替代被更改的文件或对作废的旧文件有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注意:对无法使用到电脑的人员如需要文件时往往还要考虑发放书面文件(如生产线的 员工),此时电子文档与书面文档并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4 质量记录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标准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GB/T19000-2000 idtISO9000:2000)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质量记录属于特殊类型的文件,可用于质量方面追溯性的要求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 和纠正措施的证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质量记录范围:包括了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涉及的所有记录,本标准所提及的参见标 准4.2.4的方面见本书P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质量记录虽然属于文件范畴,却不能按标准4.2.3文件控制的要求进行控制。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 质量记录的控制,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1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2贮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3保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4检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5保存期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6处置质量记录控制应达到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易于检索的目的。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 质量记录通常不需要版本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编制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规定质量记录的标识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规定质量记录的贮存、保护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明确各个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明确质量记录鼾的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列出组织总的质量记录清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分部门列出各部门质量记录清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在清单上明确各个记录的保存期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6对超出保存期限的记录进行处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质量记录的标识:质量记录的标识可采用质量记录名称及对质量记录编号方法进行 标识,编号标识可直接采用表格编号(当有表格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质量记录的贮存:通常贮存在使用部门,归类保存,防止遗失。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质量记录的保护:采用适当的保护方法确保在保存期限的可使用性。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4质量记录的检索:为方便检索除通过标识识别外,每份记录上应反映出记录的日期 或按顺序编号(序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5质量记录保存期限: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应根据产品的使用寿命、记录的重要性来 决定,部分记录不能具体规定多少年,如员工有的培训、经历等记录。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6质量记录的处置:当质量记录超出保存期限时可以销毁或继存。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3.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必需)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质量记录控制的范围主要是与产品有关的记录如检验记录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仅是与产品有关,而是与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质量记录属于文件,应满足文件控制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记录不需要满足文件控制的要求,但要满足质量记录的控制要求(4.2.4)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质量记录不能修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记录可以修改,但应注明修改的有关证据如修改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4质量记录应有版本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记录不需要版本标识,但表格需要(按文件控制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5为方便管理质量记录保存期限可以统一规定为3年,到期后销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应与不能统一,取决于产品及记录的特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质量记录与表格控制是否一致?有何区别?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某公司在进行内审时发现由于顾客投诉较多,针对每个顾客的投诉很难方便找到对应 的投诉处理记录,纠正措施及反馈的记录也不知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1质量管理体系中过程与过程之间相互关联,而记录可能是连接这些过程的有效 证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2可以通过记录反映这些过程的关联关系,记录上应设置相应的关联标识。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3该案例中从顾客投诉的登记、投诉处理反馈表、纠正措施、反馈这些记录,由于没 有有效的关联标识,将这些记录串起来,因此不易检索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解决办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1可以采用的关联标识有顾客名、投诉内容、投诉日期、投诉编号等。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2最方便应采用投诉编号的方法,即在投诉登记时按顺序进行编号,然后在所有相关 记录上都注明投诉编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3在投诉处理反馈表上应标明是否采取纠正措施,如果是,应标明对应的纠正措施报 告编号,这样可以将反馈表与对应的纠正措施报告对应起来,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也 得到了反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4类似的记录有检验记录、不合格处理记录、纠正预防措施记录等。 5.管理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管理承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最高管理者是指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GB/T19000-2000 3.2.7)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最高管理者在体系建立与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起领导作用,应作出承诺并积极参与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由于最高管理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管理承诺放在标准要求的最前面,有了管理者的 承诺才能顺利地开展随后的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通过以下五项活动提供作出承诺的证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传达满足顾客及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制订质量方针(见标准5.3)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确保制定质量目标(见标准5.4.1)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进行管理评审(见标准5.6)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确保获得资源(必要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制订,质量目标可以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按照方针要求制订.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从a)至e)顺序分析最高管理者通过了解并传达顾客需求后制订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 标,因此a)b)c)属于PDCA中P(策划)过程,通过运行结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 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因此d)属于C(检查)过程,而经过评价对资源提出需求, 要确保资源的获得,因此e)属于A(改进)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凳┎街杓胺椒ńㄒ?o:p>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最高管理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顾客的要求及法律法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向组织内部传达满足要求的重要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制订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制订质量目标(各职能、层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组织管理评审对体系进行评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6进行改进并确保资源的获得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顾客要求的获得: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获得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顾客特别的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顾客投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顾客满意度调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传达满足要求的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会议 b)电子媒体 c)公告 d)宣传栏 e)书面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应保留传达过程有关的证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如何制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进行管理评审参见随后的章节。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3.程序要求(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就是总经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最高管理者是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质量方针应经过总经理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制订,不一定是总经理,也不需要经过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4.3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要求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公司的质量手册的学习来完成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手册中没有这些方面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果您是公司总经理如何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从哪些方面 加以说明?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以顾客为中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GB/T19000- 2000)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以顾客为中心是八项管理原则的第一项,也是2000版标准中特别提出的要求(94版未提 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建立质量体系的目的是满足顾客要求,并增强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顾客要求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包括产品、体系等。与产品有关的顾客需求可包括: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符合性 2)可信性 3)可用性 4)设计、创新能力 5)交付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产品售后服务 7)价格与寿命周期费用 8)安全性 9)产品责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0)环境影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最高管理者应以其为目标,确定顾客要求并通过体系的实施满足顾客要求。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PDCA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最高管理者确定顾客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提供必要的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6内部质量体系测量、评价和外部质量体系评价(顾客满意测量和监控)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7改进体系、满足顾客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确定顾客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与顾客的沟通来识别顾客要求,将识别的需求转 换为顾客的要求,并明确顾客的要求,特别是产品的关键特性(合同、质量技术协议都 是一种顾客要求确定的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最高管理者制订质量方针并确保质量目标的确定。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采用过程方法确定过程、分析过程及过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过程中的职责,并形 成必要的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为实施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人力资源、设施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1实施质量体系,按建立的体系进行有效运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2通过顾客满意、内部审核、过程、产品等测量对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进一步 了解顾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3改进质量体系,不断增强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程序要求(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以顾客为中心是指以满足顾客要求为最终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最终目标是增加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如果顾客没有投诉说明顾客已经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投诉与否取决于顾客,顾客不投诉不代表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顾客的要求主要指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顾客要求不仅限于产品质量,可能还包括体系方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 如何确定顾客的要求?是否要考虑顾客隐含的要求?如果顾客要求不合理如何解决?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示:5.1.1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要考虑通常隐含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总经理接到一顾客的投诉说他们向公司订购的某影视的母盘迟迟未交货,经了解 是因为销售部门没有收到顾客提供的影视出版的许可证,而此许可证是国家有关机构 要求需要提供的,总经理想ISO9000要求要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要求,而国家又 有条例规定,还真不好办。 5.3 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GB/ T19000-2000)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质量方针是与最高管理者组织的设想和战略相适应,可作为组织的总方针的组成部分 ,并保持一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质量方针应包括对满足顾客、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包括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承诺。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质量方针应人微言轻确定质量目标的指引并提供制定和评审目标的框架,即制订质量 目标时,必须考虑反映质量方针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    质量方针应通过合适的渠道和方法在组织内进行沟通并得到各级人员的理解。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质量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如当组织内部产品实现过程,资 源或组织结构或外部相关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庆对质量方针的适宜性进行评审,不 合适时可进行修改。(放入2.2.5)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确定组织的宗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制订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进行内部沟通和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评审质量方针的持续适宜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修正改进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         质量方针的制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最高管理者在制订质量方针时应考虑如下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反映组织宗旨和发展方向,未来设想和战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包含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承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能够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突出组织产品或体系的特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         质量方针方式:应较精练、清晰、易于理解,可以以下列方式发布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λ         质量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公告发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         质量方针控制方式:质量方针属于文件,应满足文件控制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2.4         质量方针沟通方式:可以采用从最高管理层向下逐级沟通方式,通过会议、电子媒 体、文件、宣传栏等形式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方针评审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评审,在组织按计划进行的管理评审时进行;评审 时注意质量方针是否能持续地适应组织的改进和发展。 1.    程序要求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制订和管理程序(需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当组织已经有经营宗旨时,可以用经营宗旨作为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经营宗旨往往描述的组织的总体发展战略方针,可以包括质量方面的一些内容, 但不能替代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质量方针主要考虑满足顾客要求方面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要考虑顾客要求,还应考虑组织自身要求及法律法规要求并包括持续改进体 系有效性的承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    质量方针的主要作用是指明了组织发展方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同时还提供了制订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    质量方针的评审:定期的进行主要考虑方针是否能提供制订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评审持续适宜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质量方针中怎样才能反映出包括了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下列为二家公司的质量方针,请加以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产品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生产让顾客放心满意的光学产品 5.4 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1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GB/T19000-2000 3.2.5)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质量目标建立的范围:相关职能 相关层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质量目标内容:应包括满足产品要求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1顾客规定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2顾客未明示,但用途所必需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3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4组织确定的附加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质量目标内容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1可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2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   确定产品要求的有关内容(符合性、可信性、可用性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   了解分析这些内容实现的现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   制订相应的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   将目标分解到相关职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   将目标分解到相关层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目标进行评审并修订 2.2 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   质量目标的内容确定:除应考虑满足产品要求的内容,还应考虑有关体系、过程, 有关要求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外部:市场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投诉及满意度的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水平对比、竞争对手的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内部:产品、过程、性能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内部存在的问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体系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管理评审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资源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其它需要改进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   质量目标的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考虑与每项质量目标相关的职能及层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尽可能分解到相关的职能部门或层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考虑的相关职能可以包括产品实现过程、资源管理过程及测量分析改进过程相关职 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   质量目标的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质量目标应可能测量尽量定量化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可以定期对质量目标进行测量(如在管理评审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也可以不定期对质量目标测量,以实现监控的目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可以进行阶段性测量,如以项目设定的质量目标 1.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制订管理程序(需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质量目标是指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标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包括满足产品要求的内容,但不仅限于产品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质量目标应定量化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目标应可测量,但不一定需要定量化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    质量目标应该是在规定时间内能实现的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目标是所追求的目的,可以反映未来的需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    应在每个职能和层次上,包括每个职位都应有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在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标准要求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并提供制订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且质量目 标应可测量,如何将质量方针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的质量方针中是:“精心设计、严格制造、及时交付顾客满足的产品并不断提高 顾客满意度”,如果您组织对提高顾客满意度进行指标设定和分解,提出您的步骤及方 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满意指标 调查 分析 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质量目标及建立体系、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有 效性的目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应实现质量目标为目的,在制订质量目标后进行。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当质量管理体系有更改必需要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即应保 持在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和改进等方面的完整性。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制订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准备质量策划的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形成质量策划的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评审质量策划的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 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实施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质量策划的输入考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组织的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顾客满意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对法律法规要求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对产品性能数据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g)过程性能数据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h)内部出现的问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i)已显示的改进机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j)风险评估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 质量策划的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策划的输出可根据下述方面确定相应的产品实现及支持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实施的职责和权限,包括改进所需的职责和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所需的过程,包括需要的、特别的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所需的资源如设施及人员技能知识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和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改进的需求包括方法和工具的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策划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就是指对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进行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是对体系的策划,产品实现过程是体系要求的一部分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结果通过质量计划来表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计划编制可以是质量策划的一部分,策划的结果不一定都需要形成质量计 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 当质量目标有变化时需重新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计划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当现质量管理体系仍能满足质量目标要求时可不必进行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无法保证质量目标实现时,如何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策划?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1 职责和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确保规定组织内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职位的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规定相关职位的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规定相关职位的相互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对上述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进行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       确定实施体系所需的组织职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       明确职位的相关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       按体系要求将职位职责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       明确履行职责时的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       以文件方式规定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6       了解、沟通文件中职责的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实施方法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   确定职位及相互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可以描述部门组织结构图将各部门及部门的关系(矩阵式或职能式)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将部门的职位加以明确,描述职位的结构图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   将每个职位对应的职能进行分解(见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列出所有相关职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列出体系要求并将体系要求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以矩阵图方式指出职位职责与体系要求相关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   以文件方式(可以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中职位描述job discription 的要求)表述职位的职责和权限并在相关程序中再次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4   通过培训、教育加以沟通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职位说明书,建议以作业指导书形式发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组织的职责和权限要求主要指要明确组织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应指各相关职位的职责、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只有管理层人员才需有权限规定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操作层人员如检验人员才可能有权限的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职责的规定应在手册中加以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以以任何文件形式加以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            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应由谁来规定?描述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时应考 虑哪些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的职责描述都有两份,一份是针对ISO9000要求,另一份是ISO9000以外的职责 要求,如财务、环境、安全卫生等,请分析两份是否可以合并成一份各有什么优缺点?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2管理者代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管理者代表由最高管理者指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管理者代表应是一名管理人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管理者代表不一定是专职人员,可以履行其它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三个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1体系过程相关职权: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1.4.2报告职权: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体系业绩和改进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3提高意识职权:整个组织提高对顾客要求的意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4可以包括外部联络的职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实施步骤和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1          最高管理者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2          明确其职责和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3          书面任命书及职责和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4          或在手册中加以说明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实施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管理者代表的选择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由于其负有的职责和权限的特殊要求,通常在较高的管理层人员中选取(如部门经理 以上级)且此职位由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经验的人 员担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当组织的规模比较大时,可以任命一名正代表、多名副代表,当组织的规模比较小时 ,也可以由总经理亲自担任管理者代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可以直接指名由某职位的人员同时任管理者代表(如品质部经理),但注意其履行的 职责不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 管理者代表的指定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可以以书面任命书的方式以最高管理者的名义任命发布到各相关部门。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可以在质量手册的职责说明中说明。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应将标准中关于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的要求在相应的文件中加以说明。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程序要求(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管理者代表是指最高管理者的代表,履行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主要履行与体系有关的三个方面职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管理者代表不应由总经理亲自担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总经理属于管理人员可以担任,尤其是最高管理者是一组人时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4.3    管理者代表在组织结构图上应处于部门经理及副总以上的位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没有此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4    管理者代表应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包括主持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审核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管理者代表主要是确保的作用,不一定要亲自完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5    体系改进建议应由管理者代表审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没有此权限要求,除非文件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者代表如何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对顾客要求的意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下设有三个事业部,生产独立的产品,共有三千名员工,每个事业部约800名员工 ,现公司要建立质量体系,需要任命管理者代表,如何任命比较合适? [pic] 5.5.3内部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沟通确保体系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通过沟通可以提高员工的参与范围及程度,有助于质量目标的实现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1.3    沟通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体系的有效性,即策划与结果的实现程度。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与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              建立内部沟通的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              明确沟通的时机、内容及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              实施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              沟通的时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日常体系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定期的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特殊情况下的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重大质量问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体系重大变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              沟通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顾客及组织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           内部体系测量结果——内部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沟通的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工作区域内管理者引导的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小组会或其它会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布告栏、内部刊物、杂志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     电子媒体、声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 内部调查表和建议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内部沟通程序或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沟通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内部沟通要求主要指质量体系出现问题时进行的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主要指质量体系有效性的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内部沟通需要将沟通的结果进行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没有要求,除非文件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    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就是指要建立适当的沟通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过程与程序不是同一概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证实组织内部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证实已进行了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证实沟通的内容及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评价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为满足内部沟通的要求,某公司的总经理每月向各部门经理以上级人员报告上月的生 产经营增加情况,在原有包括生产执行情况、产量、销售额、利润基础上增加了质量问 题及需改进的方面的汇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沟通的层次:部门经理以上往往不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沟通的内容:不仅是质量问题,应为有关体系的有效性 5.6管理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6.1总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能否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 性所进行的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管理评审人员:最高管理者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管理评审的目的:确保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管理评审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2     质量体系运作的状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3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管理评审的频率: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特殊情况可增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1.5    管理评审的方式:通常采用评审会的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    管理评审的记录: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1      规定管理评审的程序(明确频率、方法、内容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2      制订管理评审的计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3      准备管理评审的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4      实施管理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5      形成管理评审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6      根据评审结果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7      保存评审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实施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1      管理评审频率:通常每年进行一次,对规模较大或产品类型较多的组织每年可进行 二次,当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临时追加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2      管理评审方式:通常以召开管理评审会议方式进行,由各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准备管 理评审输入的有关资料在会议上进行报告,由最高管理者进行评审。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3      管理评审内容:根据输入内容,重点应放在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需要进行的质量 体系改进或变更,特别注意由顾客的反馈(满意度测量及投诉)信息而识别的需要 改进的机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4      管理评审结论:管理评审结果应形成结论(输出),提出影响有效性的不足之处及 改进要求,并在管理评审记录上加以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1  管理评审是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管理评审主要是对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内部质量审核才是对体 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的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2  管理评审应由部门经理以上(包括部门经理)参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3  当质量方针和目标每年都能顺利地实现时,可以考虑不对此进行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方针和目标本身也存在适宜性、充分性要求,每次都应评审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3.4  管理评审的重点是体系已经出现的问题如何加以纠正和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重点是为确保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需的改进,不仅仅是有效性,即使没有 问题,也可能有改进的需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作为最高管理者,从哪些方面对体系的适宜性和充分性进行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5.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组织的管理评审会议往往半小时就完成,先由管理者代表汇报评审输入的有关的结 果,然后由总经理对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需改进的要求,形 成评审记录。会议结束后由管理者代表开出改进措施要求交相关部门解决。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6.2评审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管理评审输入指为评审所需准备的作为依据的有关信息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体系实施有关结果的反映, 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1审核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内部质量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外部质量审核(如顾客及第三方公证机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2顾客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满意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投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3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符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过程测量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过程的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内部测量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顾客或市场测量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4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出的预防和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5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出的改进跟踪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完成情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6经策划的可能影响质量体系的变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由于任何原因(如:产品、顾客或市场变化)可能需变更的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变更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7改进的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已识别的可改进的方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改进的目标及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        收集评审输入的有关资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        检查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        针对性总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        各每项信息的内容形成该项必要的总结性结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输入信息中重要的可以影响评审结果的指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审核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内部质量审核、外部质量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情况,尤其是严重不符合情况以及对体 系实施和保持的符合性及有效性制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顾客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投诉的情况,尤其是重复出现的投诉,重大投诉造成较大损失,顾客的总体满意 率及满意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不合格的过程及产品的合格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预防和纠正措施完成情况及有效性,尤其 对内部造成的重大质量问题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情况及有效性及对体系的影响。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的现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   经策划的可能影响质量体系的变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变更可能对质量目标的影响及不良的后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g)  改进的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改进可能会带来质量目标或体系的有效性方面的影响以及成本方面的考虑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程序(同上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管理评审的输入主要针对产品的质量情况的有关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包括产品、体系、过程相关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管理评审结果提出的改进的建议是属于评审输出的内容,而管理评审输入的信息可以 不包括改进的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改进的建议(已识别)应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管理评审时对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的评审主要是评价发出了多少份预防和纠正措施 报告及纠正执行情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应注重有效性及对体系的影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输入的七项内容应由哪些部门去准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应收集的信息应从何时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比较合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在管理评审时,由于召开管理评审会,管理者代表要求各部门收集了实施ISO9 000后的三个月的有关数据作管理评审使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有些数据无法收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要考虑数据的对比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6.3评审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对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同时可作为质量管 理体系改进的输入,最高管理者应将管理评审作为识别体系改进机会的工具。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管理评审输出应包括三个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1  体系及过程有效性的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2  产品的改进(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3  资源的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上述内容实际包括了体系、过程、产品以及实施或实现这些改进所需的资源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评审输出应作为评审记录的内容,应详细、充分以便追溯和促进管理评审本身过程的 评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价和改进,确保其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记录评审结果形成评审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提出改进或资源需求的建议(可以发出改进建议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将输出结果在组织内进行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评审输出的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的输出通常在管理评审报告中描述,报告中通常应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根据输入的评审对现状的分析(包括七个输入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需要进行有效性改进的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管理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资源管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产品实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测量分析和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体系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         与产品有关的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符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可信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可用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交付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服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安全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资源需求(改进所需)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人力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基础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工作环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程序(同上节需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管理评审输出就是记录的对管理评审输入信息进行评审时的结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是输入信息的评审结论,还包括改进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管理评审输出作用是对现有质量体系进行适宜性、充分性及有效性评价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是评价,更重要是提出为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及有效性所需的改进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管理评审是对质量体系的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是验证,评审输出应作为改进的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输出应如何反映资源的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改进不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三个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资源提供的目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召开的管理评审会议,在会议上8个部门经理中有6个部门提出本部门的人力资 源不足,要求增加人员,并希望总经理解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体系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什么职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完成什么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4其它解决办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 资源管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资源提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资源:包括人员、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应确定所需要的资源,并提供相应的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资源的识别应考虑内部要求及外部要求,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1为了实施、保持质量体系并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所需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2满足顾客要求并增强顾客满意所需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要求主要考虑产品实现过程和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    人力资源要求应考虑到所有从事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    资源的充分性应在管理评审时加以评审,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及产品实现的策划时加 以识别和确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产品实现的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识别资源的需求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定资源的要求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实施、保持和改进体系及有效性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评价资源的充分性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改 进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 资源的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通常情况下资源的提供在相应的质量体系文件中加以说明,如在程序文件或作业指 导书中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所规定的质量计划中应对资源规定加以明确。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在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时应特别考虑可能提供所需要的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 资源的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可通过组织内部进行的内部审核、过程测量和产品测量时发现的体系和产品不合格 应作为分析资源提供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和改进的重要依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可通过外部顾客满意的测量对资源进行分析的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 资源的评价:通过最高管理者进行的管理评审对资源提供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行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   资源的改进:可通过执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或改进程序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3、程序要求(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资源要求主要指为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所相关的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还包括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所需的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资源的内容包括了人的要求和物的要求,即人力资源和设施、设备的要求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还包括工作环境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    可以通过内部质量审核来评价资源的适宜性和充分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内部审核可以审核其有效性和符合性,管理评审用来评审其适宜性和充分、有 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的质量体系包括了抽油烟机的设计、生产、安装和服务,公司在全国各地都设有 安装和维修服务小组,但每年春节前由于销售量增加,顾客经常投诉不能及时安装产品 ,于是公司就本地临时聘请了一些工作人员负责帮助安装,但由于工具不足及人员不够 ,对安装质量的投诉又增加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满足顾客要求所需的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安装服务的工具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安装人员的提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安装人员的培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服务供应商的选择、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平衡质量体系中资源与成本的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满足顾客要求最低限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改进、资源、成本的协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 人力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1总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要求的对象: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制定能否胜任考虑的因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1教育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2培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3技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4经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对每个职位的四个方面的要求应在相应的文件中加以规定,如职位说明书中或相应 的程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序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实施步骤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在职位说明书中描述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在职位说明书中根据职位的职责要求并考虑相关质量目标的要求,明确能力要 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对每个从事与质量有关的工作人员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四个方面判定是否有 能力胜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程序要求(无)相关要求可以在职位说明书或程序中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根据ISO9001要求,应确保所有员工有能力胜任其从事的工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要求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能胜任其工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人力资源的要求即是对员工能力的要求,包括教育、培训、技能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能力要求主要基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四个方面考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    每个职位都应有技能和经历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取决于所从事的工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4    人力资源的要求主要是对培训方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是为达到能力要求采取的一种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包括了从职位设计、招聘、薪资管理、绩效评估、培训、职业发展等 多个方面的内容,某公司希望将所有这些内容与ISO9000中人力资源要求相结合来设计公 司的人力资源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可以遵循ISO9000过程方法的思路建立相应的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所有程序纳入ISO9000文件控制系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按照ISO9000要求进行体系的评价及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进行纠正和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绩效评估设计项目中与ISO9000实施工作及效果相结合,将实施效果作为相关人员绩 效的依据,促进质量体系的实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确定某一职位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确定人员的能力需求,这些人员主要指影响产品质量的管理、技术操作、测量监控 人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为满足能力需求,需要提供的培训或采取的其他措施,如再教育、内部换岗或招聘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评价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培训)的有效性,以确定采取措施后人员能满足相应的能 力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针对实现的质量目标,应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让员工从相关性和重要性方面意识 到为什么(WHY)要做好相应的工作,以及如何(HOW)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    记录有关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有关情况(如过程或结果),以提供满足能力需 求的证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确保员工有能力满足相应职位的要求,当不能满足能力需求时要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采取措施(如培训)来满足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1确定了质量目标及组织结构及职责的同时确定能力的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2对相应的工作人员的能力调查后,根据职位需求生成培训需求或再教育、招聘等措 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3培训或采取其它措施后对其有效性即是否能满足预期的目的进行评估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3.4新员工上岗前应考虑相应的培训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5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可以在相应的过程中或完成后进行,并一直保持至员 工离开组织为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培训实施部门:各职能部门或委外培训机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评估部门:培训或采取措施组织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记录保存:人力资源部门或相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pic]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      职位能力需求可考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组织方针、目标的相关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职责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操作技能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管理者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管理技能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使用资源的相关要求 程序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g)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能力需求的确定:根据组织结构图中职能及层次分析确定能力需求,如管理层、操作层 、技术支持层及相同层次不同的职能,如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确保每个与质量 活动有关的人 员都有相应的能力需求规定,要特别注意特殊工位及关键工位的能力需求。新员工从招 聘时可以考虑能力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2员工能力的评估,对现工作的人员的能力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即四个方面对应的所 接受的教育程度、已接受培训的内容及效果、所掌握的技能及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3培训需求或措施的确定:对照各职位的能力需求及实际的员工现状的评估结果生成 培训需求或其它措施,即通过培训来满足需求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满足职位的能力需 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4培训计划或措施计划制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培训计划根据各部门或组织部门提出的培训需求或措施需求制订培训计划或措施计划。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计划通常应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参加人员、时间安排、资源需求 、内部支持、评价方法。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5培训实施或采取措施:根据制订的培训需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培训或实施相应的措施 ,通过内部培训、送外培训或内部、外部教育,自学、转岗、换岗或招聘。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6有效性评估:对培训结果及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针对培训进行评估的方法可以 针对学习结果、工作行为、工作绩效等项目评价并对照相应的能力需求作出是否符合 要求的结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7目标意识的形成:通过各种宣传、培训、教育等手段,对员工进行意识教育,不仅 让员工知道如何做,还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按要求执行,会产生的后果尤 其对质量目标会产生影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8记录的保持:可以通过对每一次进行的教育、培训及具备的技能和相应的经验进行 记录,记录的方式可以每一个员工建立相应的记录一览表或档案,也可以对每一次进 行的教育或培训所有参加的人员进行记录,前一种方法更利于每个员工培训需求或措 施需求的生成,记录的保持要利于查询,如员工的工号、顺序号、部门等作为追溯性 的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员工能力需求确定及能力评估程序(如何确定能力需求、评估员工能力现状的方法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员工培训程序(如何生成培训需求,组织实施培训及有效性评估方法)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招聘转岗程序(必要时)(招聘、转岗时如何保证达到满足能力要求)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能力的需求是针对每个员工提出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是对相应的职位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就能够满足相应的能力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培训不一定能够达到能力的要求,因此可能要采取其它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7.3人力资源中评价所要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的目的是确保所采取的措施能得到正确实施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目的是确保实施有效,即最终能满足能力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人力资源要求保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相关的培训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一定指培训记录,包括能证实相关能力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产品检验人员及负责生产线生产的操作人员在被审核员问及公司质量目标中顾客投诉 率要求控制在多少?以及顾客经常投诉什么质量问题时,他们都回答说:都是严格遵照 程序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作业,至于目标是多少,以及顾客投诉什么对他们来说并 不重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果您是一位培训主管,应如何根据人力资源的要求组织实施培训?培训课程如何设置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1项目与层次、职能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2针对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3员工意识、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4按照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5注意有效性评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基础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基础设施:指组织运行所必需的一组设施、设备和公共服务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1.2为使产品满足规定要求应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大类,即: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1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2过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如与设计开发、制造、交付、服务相关设备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3支持性服务设施,如运输设施、通讯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组织首先应根据上述三大类范围考虑为满足组织、顾客及为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确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所需的具体的设施,包括已经使用或尚未购买的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组织应提供所确定的设施,必要时为满足要求应进行购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组织应维护所提供的设施,规定维护的方法进行维护并确保其相应的能力。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保相关的基础设施具备能够提供实现产品符合性的能力,防止设施不合格造成产品不 合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1确定和提供基础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时及体系运行过程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进行质量体系或产品实现的策划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2基础设施维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根据设施的特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每年、月、日)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组织部门:设备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实施部门:设备部门或制造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记录保存:设备部门或制造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实施步骤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1基础设施的提供:根据质量目标,产品特性,如(功能、性能、可用性、安全性 、寿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命、保密性)等要求来提供基础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2 基础设施的维护:根据设备的特性,并考虑其用途及重要性规定设施维护的程序: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关于计划周期、内容、项目和方法,通常考虑对关键性设备进行定期的(如每年、每 月、每日)维护(或维护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维护、保养或点检),或非定期的维护,对 非定期的维护项目,制订维护计划也可在每次维护计划中规定维护的项目和内容及时间 ,对定期维护可以直接在维护规程中规定项目及内容及对应的维护周期而不需要再制订 维护计划,同设备不同的项目其维护周期可能不一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维护的实施,根据维护规程或计划进行维护,日常维护可以由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员自 行完成,对特殊项目(考虑重要性、风险性及成本)可考虑由专业部门实施或委托其它 组织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维护的记录:通常应记录维护的结果,(虽然标准本身未有要求),对日常维护可作 简单的记录以对完成维护后在记录表上作标识,对维修的结果应作较详细的记录以便将 来的追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基础设施维护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基础设施要求中对过程设备进行维护,主要指生产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所有质量体系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对需要维护的设备应规定定期维护的周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没有要求需要定期维护,可以按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对正常运作的设备应作出相应完好的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对设备、标识未有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对提供工作场所的要求主要是指要有足够的提供产品的制造的空间。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为满足产品符合性要求的相关因素,除空间大小要求外,还包括环境、温度、湿 度、洁净度、静音等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采用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采购、生产、销售、贮存、财务等进行计 算机管理,而内部已经建立了ISO9000系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很多公司已采用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运用计算机对采购、生产、贮存、销 售、财务等进行管理,如何协调ERP与ISO9000的关系?先实施ISO9000还是ERP系统?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1计算机软件属基础设施,应按ISO9000要求进行维护,制订程序并实施。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应满足ISO9000的基本要求,找出相关联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3首先应结合ERP系统的功能,明确规定实施流程的职责和权限(满足ISO9000)。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4以ERP系统的功能并结合ISO9000基本要求规则相应的流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5对超出ISO9000要求的ERP系统模块,ERP系统也可以运用ISO9000思想程序化并实施比 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优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缺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 |网 |WWW.CQCC.COM.CN |网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 | |先ISO9000后ERP中 |先职能和流程,易成功中 |可能不能充分发挥ERP作|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 |先ERP后ISO9000中 |流程可能更简单中国质量 |不易成功中国质量认证 |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认证咨询网 |咨询网 |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1某顾客经常投诉接收到的电脑产品大批量地出现外观碰伤,销售部指出运输过程都是 通过铁路公司承运,而且近距离运送往往顾客很少投诉,于是将这一情况向质量部门反 映,质量部门首先对包装箱的大小进行检验,发现纸箱虽然符合检验标准的要求,但由 于14# 17#同样的纸箱确实偏大,于是建议将纸包装箱尺寸厚度加大,并对外包装强度进行了 改进,但顾客收到货后仍然发现同样的问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2某公司采用E—Mail进行采购和接收销售订单,但往往由于内部或外部邮件系统出现问 题造成很多订单发出后不能及时收到需要的货物或遗漏接收到顾客的订单。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2.1内部系统的维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2.2外部系统的选择和保障(再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4 工作环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工作环境指影响到产品符合性的相关的环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产品符合性包括符合顾客要求、组织内部要求、法律法规要求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1.3工作环境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1员工工作所必要的工作环境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2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环境因素,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温度、湿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热、光、空气流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卫生、清洁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噪声、振动和污染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电、磁干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3在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如食品、半导体、药品等制造行业应特别注意有关环 境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防止由于工作环境的因素影响到产品质量造成产品不合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体系运作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组织管理部门:工程部门或制造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分析现有的工作环境因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定影响产品符合性的因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规定并实施合适的环境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监控相应的环境因素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 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1   分析环境因素:从产品的策划、明确顾客要求、设计、采购、制造、检验到交付、 服务全过程中,针对上述分析的结果找出对产品符合性有关的环境因素及产品实现 全过程中人的工作环境因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2   确定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分析的结果找出对产品的符合性有关的环境因素,特别是 一些关键的环境因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3   规定并实施合适的环境要求:将上述环境因素的要求明确加以规定,可以在相应的 作业指导书或程序中加以规定,并按规定调整实施以满足环境要求。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4   监控环境因素:对规定的要求进行监控,可以采用定期检查过程审核的方式进行。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对所有的工作环境应明确规定并管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工作环境的范围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要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工作环境的管理主要是产品实现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管理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是产品实现过程,包括测量、监控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确定工作环境的具体要求?在何时需要考虑这些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1顾客需求产品要求,法律法规行业要求,国家、国际标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设计输入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产品实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产品实现的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策划以实现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产品实现的策划是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一部分,策划的要求应与体系其它过程要求相 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任何产品的实现都包括了策划的过程,策划是实现产品的必要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3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可包括主过程和子过程,主过程如:与顾客有关的过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程、设计和开发过程、采购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等。子过程如:设计和开发过 程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评审过程、采购过程中供方评估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策划的内容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1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产品的质量目标是标准5.4.1质量目标的组成部分, 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品质量目标可以从产品本身的质量特性进行考虑,质量要求包括为满足顾客的要求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明示或隐含)、法律法规要求及组织自身提出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2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识别和确定产品实现所需的所有主过程和子过程及 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互关系(过程方法),为实现过程所必需的文件(见4.2.1)和资源(见6)要求,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不同的产品其所需的文件可能是相同或不相同的,应特别注意其不相同的要求(如针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产品的操作、标准或工艺类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3确定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接收准则,如设计验证、 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认;采购产品的验证;过程、体系、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产品接收的标准(采购过程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及最终产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4确定产品实现过程中所需的记录以及为证明产品满足要求所需的记录如:产品要求 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审的记录;设计过程评审、验证、确认的记录;供方评价记录;过程的确认记录,校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准的记录以及测量分析改进过程中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策划的输出形式通常采用文件的方式,常规产品其输出已经体现在如手册、程序、作 业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导书中,而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可以采用质量计划的方式来规定其特定的质量 体系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产品实现过程的本身的开发可以应用7.3设计和开发的要求(即从过程本身的策划、 输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和更改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1质量体系建立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2新产品开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3产品的改型或改进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部门:质量或技术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产品实现部门、设计开发部门、采购及营销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流程: [pic] 6、建议:6.1对产品进行区分,对常规或已定型的产品以将开发新的产品或需改型的产 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对常规产品其产品过程通常已有足够的文件如手册、相关程序及作业指导书及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记录来描述相应的要求,不需要增加相应的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可以通过召开产品实现策划会议的方式对新产品或改型的产品应先识别已有的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能够使用的相关文件,确定特别的要求如质量目标、过程、文件、资源及监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视、测量等以验收标准和记录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4策划的结果形成质量计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5将质量计划作为对原体系补充发放到相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文件要求:产品策划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1只有新产品、项目或合同才需进行产品实现的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所有产品都需有实现过程的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产品实现的策划只需要策划其实现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的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说明:策划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3产品实现的策划输出为质量计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计划是输出的一种形式,还可以有其它形式的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8.4产品实现的策划重点是与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包含的内容,因此可能与原体系要求不 一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必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其它要求相一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讨论区: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过了解和确定与产品有关的全部要求,通过过程实现其要求以达到质量体系的目的。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需要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顾客规定的要求,规定的可以是任何形式或采用任何方式,如合同、订单、技术质 量协议、标书。可以是以文件形式(包括书面或电子媒体)或口头、电话等,规定 的要求可包括产品质量特性方面、质量体系以及交付及交付后的活动要求,如:交 付方式,交货期,售后务。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顾客没有明确规定,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和预期用途所必需满足的要求,常见的如服 务业中一些服务特性的要求如环境舒适性、安全性、时间性、资源充分性。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要考虑国家或行业的、产品的制定的法律法规要求, 如电器产品的安全性、食品的卫生环境要求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组织根据市场或其它原因所规定的要求或作出的承诺,如 对产品的保修期、使用寿命的承诺,服务业中对服务时间性、保密性要求的规定等。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在对产品要求的评审之前进行,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当顾客或组织提出新的要求或 更改时应及时确定这些相关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HOW [pic] 4.1获取顾客的要求:可以ü贤⒍┑ァ⒈晔椋丝托畔⒎蠢』蛏厦抛叻玫惹阑竦谩?o:p>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获取并分析非明示的要求:通过市场调研、同行业的了解分析、使用过程的分析 等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法律法规要求:通过信息情报部门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4组织的附加要求:组织为增强顾客满意或超越顾客需求在相应的宣传资料或文件上做 出的规定或承诺。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5确定所有的要求:将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进行了解并在相关的文件明确,如合同、生 产计划、设计文件、标准、规范等,以作为评审的输入。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部门:市场营销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质量部门、产品实现相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主要指顾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四个方面的要求即顾客规定的要求,没有明示但必需的要求,法律法规要求 及组织的附加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主要指产品质量特性方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限于产品质量特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产品有关的要求确定都必须在合同中加以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在合同,可以在其它文件方面确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组织的附加要求从哪些方面去获取并考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过程的特别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产品规范及标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5产品的交付及售后服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组织的附加要求没有达到但满足了顾客的要求时如何处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过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充分了解产品的要求并确保通过过程实现并满足这些要求。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组织应对所确定的产品要求进行评审以达到三个方面的目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产品要求得到规定,如通过合同、订单、标书、质量技术协议、样品等形式明确。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与以前合同或订单不一致的要求已得到解决,组织通过对不一致要求的传达,适 当时对过程、资源的调整来满足这些要求,如合同中有关交货期的更改。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此规定的要求包括所确定的所有相关的产品的要求 ,不仅指顾客规定的要求,组织的能力要求,还包括质量体系所涉及的各个过 程及要求的能力,包括产品实现过程: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及管理职责及资源 管理等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产品要求的评审应在向顾客提供产品的承诺前进行,如签订或更改合同、提交标 书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当顾客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顾客以口头或电话方式提出要求时应尽可能加以明确具 体细节并加以记录并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对评审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当评审时提出相应的变更、纠正、改进的任何措施也应予 以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当顾客或组织对产品的要求发生变更时应将相关的变更要求传递到相关人员,当涉及 文件修改时应按文件控制要求校对修改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应根据产品销售的方式决定评审的形式不意味着对每一个订单都需 要进行评审,如网上销售,可对产品目录或提供的产品信息进行评审。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如提交标书、签订或更改合同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按产品特点分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决定不同的评审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产品要求实施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记录评审结果及相应的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传递相关结果及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将产品进行分类:考虑到对产品要求评审的可操作性,可以考虑按产品技术的复杂性 及成熟程度进行分类,如常规产品、非常规产品,包括含特别要求的产品、老产品或新 产品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评审方式:即评审的人员、方法及记录的方式可以不相同 ,对技术质量、生产能力、价格、交货方式及交货期可以由不同的部门人员进行, 但对常规的产品可以由一个人完成评审过程,同样可以确保其评审的有效性。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对产品要求实施评审:根据确定的评审方式由相关人员对产品的要求是否达到规定 ,不一致的要求是否解决,以及组织是否有能力满足要求进行评审。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4评审的记录:评审结果的记录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评审后在合同或订单上签字确认 ,对非常规的产品及新产品可采用评审表的方式或将有关需要评审的内容在评审表 上记录,对评审后需要采用措施的要求也应进行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5评审结果的传递及措施跟踪:评审的结果应及时传递,评审完成后有关信息可能转化 为其它过程的输入,如生成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计划等。当需要采取措施以满足要求时 ,同样应将措施传递到相关人员,并跟踪其措施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部门:市场营销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质量部门、产品实现相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要求的确定及评审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在签订合同前及签订合同后都应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在签订合同前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产品要求的评审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的要求得到明确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还包括解决不一致的要求及确保能满足附加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当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时组织可以不加以考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应确认顾客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应由所有相关人员参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根据需要,只要能确保评审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才能确保对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的有效性及效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1考虑评审过程的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评审过程的人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3评审的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4记录及跟踪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案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顾客向组织订购了一批产品,在仓库发现其产品尚未发运,跟踪到市场部相应的订 单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要求的交货期是在两天前,市场部经理解释说这是一个已有十年交易的顾客,通常晚 两天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方也认可,以前经常这样,顾客也默认了。 7.2.3 顾客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过有效的顾客沟通以了解顾客要求,实现并满足顾客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沟通的形式可以是主动的或被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沟通的方式可以通过口头、书面、包括电子媒体、互联网的方式。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沟通的内容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1产品的信息,如宣传资料、产品广告、新产品信息公告、产品目录。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2顾客的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过程包括对其修改的相关内容。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3顾客反馈如顾客投诉、顾客对产品的有关信息的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部门:市场营销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质量部门、产品实现有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都可能需要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定需要沟通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定沟通的时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定沟通的人员及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实施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记录沟通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沟通内容包括产品信息、问询、合同订单处理及修改、顾客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5.2沟通的时机:从了解顾客需求到交付后的全过程的相关阶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以市场营销为主通过内部反馈方式传递,顾客沟通转为内部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5.4按需要沟通的内容进行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必要时对沟通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保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沟通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与顾客的沟通目的是确定顾客了解组织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沟通是双向的,是达到相互了解并实现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与顾客的每次沟通都应进行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标准无此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当顾客投诉时其处理过程就是与顾客沟通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投诉时需要沟通,但处理过程应属内部纠正措施的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哪些情况下可能与顾客进行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的质量部门经常反映对公司的投诉不能及时给予答复,而公司的市场部门却总是 说我们有自己内部的处理程序,只有在投诉问题彻底解决后才能向顾客反映,而且是向 顾客的市场部门而不是质量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设计和开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是为了实现设计和开发的输出能满足输入的要求,将 顾客需求转化为组织的要求,最终确保设计和开发的结果能满足产品的要求。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首先应考虑对其实现的全过程进行规定。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策划过程应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划分,应考虑顾客的要求、产品本身的特点、复杂程度、过 往的设计经验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各阶段所需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对需要评审、验证或确认活动的阶段需明确 活动的时机,其内容及方法可根据阶段进展状况作决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每个设计阶段的活动相关的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对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设计小组之间的接口进行管理,明确小组的职责分工,接口关 系确保小组之间的有效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4策划输出可采用文件方式如设计和开发计划书、时间安排表等,策划的输出内容 根据进展情况对应的相关内容的更改面予以更新,如人员的调整、时间的调整、设 计输入的变化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部门:设计和开发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产品实现过程部门、质量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在对产品有关要求评审并明确产品的要求之后,形成设计输入之前。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随着设计和开发过程的进展,产品要求变更或体系变更时。 5.HOW [pic] 5.1指定设计(项目)小组的负责人(Team Leader)(应具备一定的组织、沟通、技术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负责人应了解顾客、组织等要求,了解产品的特点及复杂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5.3制订设计和开发计划,在计划中将整个设计过程划分为几个有代表性的阶段(如结构 、性能等),在计划中写明各阶段的阶段责任人及权限,对应阶段是否需要评审、验 证或确认活动及时间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各个阶段可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设计,应明确小组之间接口关系、沟通的要求,对应 的职责权限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当计划书中策划输出应根据进展情况,当相关因素发生变更时,应更改设计策划输出 ,即设计计划书、并传递到各相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的过程就是指设计输入的形成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策划指明确阶段划分、职责和权限及需要进行的有关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在每个设计阶段都应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没有要求每个阶段,在适宜的阶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设计小组之间的接口管理主要指小组各阶段结束时应进行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整个设计过程中应明确沟通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对设计小组之间的接口进行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1明确小组的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明确活动的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3明确活动的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4规定接口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5规定沟通的内容、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的输入是设计和开发过程的基础和设计结果制定的依据准则。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即考虑产品有关的要求,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顾客规定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顾客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和预期用途所需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将产品要求转化为具体输入的要求,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如符合性、可信性、可用性、寿命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2.2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行业规则如安全、健康、环境等要求,包括国家、行业等要 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这类设计过程所能提供的有关经验,应吸取的教训。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4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如为满足产品安全性以及维护、保养、处置等要求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设计输入的要形成记录并保持记录如设计说明书、设计输入记录等。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对设计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充分性:反映产品的所有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适宜性:组织能够实现,适宜于组织的现状及未来的要求完整、清楚不矛盾:各项要求 明确、描述清楚,相互之间的关系不矛盾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部门:设计和开发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产品实现过程所有相关的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策划完成按策划的结果正式开展设计活动的第一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评审其充分性和适宜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保持记录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由设计小组成员确定并分析产品的有关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将产品的有关要求转化为相应输入要求,输入的内容应包括有关功能、性能、法律 法规、以前类似设计的信息及其他相关要求,设计输入内容应明确、完整、能实 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设计输入应以设计说明书或设计输入记录文件方式加以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对输入的内容应由组织所有相关人员进行评审,以确保其充分和适宜性,评审发现不 合适时应及时加以修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输入的要求就是产品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设计输入的要求主要来自于产品的要求,但不仅限于产品要求,包括有关的要求 如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获得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对设计输入的评审属于设计评审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设计输入的评审主要评审其充分性和适宜性,而设计评审主要对其满足结果的能 力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设计输入文件一旦完成,评审后不应再进行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随着设计的开展对设计输入不合适的要求可以进行更改或评审。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才能确保设计输入的充分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输入的来源(外部、内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过程的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输出的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顾客的评价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3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输出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相应的信息如规范、图纸、样品,同时为 测量提供相应的标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与设计输入的要求相对应。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可在设计的各阶段形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设计和开发的输出的形式可以是文件(规范、清单、图纸等)或实物(样板、产品) 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设计和开发输出在放行前应获得批准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5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1满足输入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2提供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如物料清单(BOM)、采购规范、材料规 范、生产和服务过程规范、试验规范、图纸及样品以及有关测试、验证报告等。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3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如过程及产品测量的标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4规定为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及正常使用必需的相关的特性要求如功能、时间、物理特 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设计和开发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质量部门、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结束形成正式的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输出批准在放行前完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阶段设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阶段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输出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批准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放行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阶段设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阶段设计结束形成阶段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由授权的人员对设计输出进行批准可以在相关文件上或实物样品上作标识、批准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上一阶段的输出可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只有批准后才能放行。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输出的更改应得到批准,必要时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和开发的输出通常是以图纸的方式表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输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件或实物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设计和开发的输出主要用于提供产品生产的有关规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还包括提供其它过程(如采购、测量)产品特性要求的有关信息。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是在设计完成时形成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在每个设计开发阶段都可能形成输出并可能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设计开发的输出没有满足设计开发输入的要求时如何处理? 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评价在阶段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并识别可能出现的或已出现的问 题,防止和纠正出现设计易产生的不合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评审指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设计和开发评审的内容可以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输入是否足以完成设计和开发任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产品实现过程的实现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资源的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测量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设计过程进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满足验证和确认的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可能出现或已出现的问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对评审所识别的问题应采取必要的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评审的参加人员应包括有关的职能代表以保证评审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应记录评审的结果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如评审报告、纠正预防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设计和开发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质量部门、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常在设计的每个阶段结束,包括:试样及批量产品生产阶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5.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评审是为了确保设计输出能否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设计评审的目的是评审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设计评审应保持评审的独立性即不应由相关设计人员参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应包括有关职能的代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设计评审应由设计项目小组长亲自组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无此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确保设计评审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1评审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评审的内容全面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3参予的人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4问题的识别方法及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5设计和开发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验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认定可包括下述活动: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变换方法进行计算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将新设计规范与证实的类似设计规范进行比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进行试验和演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文件发布前的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设计验证就是将输出结果与输入结果时进行比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设计验证根据产品的特点及设计和开发策划的要求在适当的设计阶段进行。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最常用的验证方法是对应设计输入的要求对输出结果进行阶段检测、试验。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应记录验证结果,当验证为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预防。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设计和开发部门或质量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阶段结束,通常在试样、最终产品阶段应进行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根据设计和开发策划的要求在设计的相应阶段结束时安排进行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5.2验证的内容应与相应的输入要求相对应。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验证的方法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比较法,如采用替代的设计和开发计算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照类似产品进行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试验、检测、模拟、试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照以往过程经验教训进行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当验证结果表明某项输出不能满足输入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可以按纠正措 施程序执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验证结果的记录方式可以是验证报告、检测报告、试用报告或其它形式。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和开发的验证的目的是验证开发出的产品能否满足顾客的需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说明:验证输出能否满足输入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在每个阶段结束时都应进行设计和开发的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应根据产品特点及策划的要求决定,没有要求每个阶段都需进行。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设计和开发的验证就是对设计的产品进行检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检验是设计验证的一种方式但不是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 7.3.6设计和开发的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的确认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组织、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要求 以及已知预期使用或应用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使用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确认所使用的条件可以是实际的或模拟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一般考虑确认在产品试产或批量生产阶段进行,在顾客使用条件下对满足规定的或预 期用途的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定的时机应按策划的要求进行,通常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前完成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应记录确认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当确认时发现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并记录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顾客或权威组织、设计和开发部门、质量部门、产品实现的相关部 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验证完成,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5.1确认方式可以采用顾客或权威机构、组织内部进行,也可以三种的任意组合顾客确认 :顾客使用、试用、反馈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权威机构:国家检测部门、专家小组的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组织实际使用条件或模拟条件下对批量生产的产品的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和开发的确认必须由顾客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根据需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设计和开发确认应在产品交付之前完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行时,但不是所有产品都能在交付前完成一些服务项目。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7.3只要产品已经过顾客确认,说明其设计和开发的产品能完全符合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顾客确认是设计确认的一种方法,但确认的方法决定其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通过顾客对产品进行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7设计和开发的更改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控制以确保设计输出能够操作满足输入要求,产品能够满足规 定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设计和开发的更改是指在产品实现过程(包括设计过程)中已批准的设计输出的更改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典型设计更改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图纸的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物料的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产品结构的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组织应根据顾客或自身的要求识别更改的需求,并记录更改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4根据更改的性质决定是否需要对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充分考虑由于更改 可能引起的质量体系、资源、产品实现过程或检验测量和分析过程的更改,如文件 更改,操作指导的更改、工艺更改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设计和开发更改在实施前应经过授权人员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部分对产品其他组成部分的影响,如总体结 构及性能的影响以及对已交付产品的影响,如售后服务时零部件的配售提供。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7当对更改的评审发现问题时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并记录评审结果及所采取的 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出部门、任何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责任部门:设计和开发部门、产品实现过程的相关部门、后勤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实现过程的相关阶段(包括设计阶段) [pic] 5.1更改的提出:任何部门可以根据顾客、组织的需要提出设计和开发的更改,通常以设 计更改申请单的方式提出,包括更改的原因,更改的内容及方法建议。更改可能产生 对产品及文件的影响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更改的评审、验证及确认,更改申请提出后由授权人员根据设计更改对设计输出可能 造成的影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评审、验证或确认活动,根据需要可以不进行这些 活动,也可能只独立地进行评审、验证或确认活动,也可能都要进行。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需要进行时应按照相应的评审、验证及确认及需要采取的措施的要求执行。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评审时应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代表参加并充分考虑其对产品组成部分的影响及已交付产 品的影响,并确保产品最终能够满足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当更改对体系产生影响需要更改时应执行相应的程序并将更改的内容传递到相关的职 能部门,如更改的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确保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输出经过批准后应严格执行,不能进行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以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设计过程中所有输出文件在更改前应经过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对已批准的输出文件更改需经过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当设计和开发结果需要更改时需经过重新评审和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根据更改的性质决定是否需再评审和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 设计更改需经过原设计人员的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无此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的改型或改进与设计更改有何联系与区别?是否需要进行评审验证或确认? 7.3.6设计和开发的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的确认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组织、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要求 以及已知预期使用或应用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使用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确认所使用的条件可以是实际的或模拟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一般考虑确认在产品试产或批量生产阶段进行,在顾客使用条件下对满足规定的或预 期用途的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定的时机应按策划的要求进行,通常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前完成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应记录确认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当确认时发现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并记录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顾客或权威组织、设计和开发部门、质量部门、产品实现的相关部 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验证完成,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5.1确认方式可以采用顾客或权威机构、组织内部进行,也可以三种的任意组合顾客确认 :顾客使用、试用、反馈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权威机构:国家检测部门、专家小组的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组织实际使用条件或模拟条件下对批量生产的产品的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和开发的确认必须由顾客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根据需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设计和开发确认应在产品交付之前完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行时,但不是所有产品都能在交付前完成一些服务项目。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7.3只要产品已经过顾客确认,说明其设计和开发的产品能完全符合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顾客确认是设计确认的一种方法,但确认的方法决定其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通过顾客对产品进行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7设计和开发的更改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控制以确保设计输出能够操作满足输入要求,产品能够满足规 定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设计和开发的更改是指在产品实现过程(包括设计过程)中已批准的设计输出的更改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典型设计更改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图纸的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物料的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产品结构的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组织应根据顾客或自身的要求识别更改的需求,并记录更改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4根据更改的性质决定是否需要对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充分考虑由于更改 可能引起的质量体系、资源、产品实现过程或检验测量和分析过程的更改,如文件 更改,操作指导的更改、工艺更改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设计和开发更改在实施前应经过授权人员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部分对产品其他组成部分的影响,如总体结 构及性能的影响以及对已交付产品的影响,如售后服务时零部件的配售提供。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7当对更改的评审发现问题时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并记录评审结果及所采取的 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出部门、任何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责任部门:设计和开发部门、产品实现过程的相关部门、后勤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实现过程的相关阶段(包括设计阶段) [pic] 5.1更改的提出:任何部门可以根据顾客、组织的需要提出设计和开发的更改,通常以设 计更改申请单的方式提出,包括更改的原因,更改的内容及方法建议。更改可能产生 对产品及文件的影响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更改的评审、验证及确认,更改申请提出后由授权人员根据设计更改对设计输出可能 造成的影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评审、验证或确认活动,根据需要可以不进行这些 活动,也可能只独立地进行评审、验证或确认活动,也可能都要进行。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需要进行时应按照相应的评审、验证及确认及需要采取的措施的要求执行。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评审时应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代表参加并充分考虑其对产品组成部分的影响及已交付产 品的影响,并确保产品最终能够满足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当更改对体系产生影响需要更改时应执行相应的程序并将更改的内容传递到相关的职 能部门,如更改的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确保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输出经过批准后应严格执行,不能进行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以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设计过程中所有输出文件在更改前应经过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对已批准的输出文件更改需经过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当设计和开发结果需要更改时需经过重新评审和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根据更改的性质决定是否需再评审和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 设计更改需经过原设计人员的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无此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的改型或改进与设计更改有何联系与区别?是否需要进行评审验证或确认? 7.4       采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1采购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采购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如采购规范或 标准),最终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采购的控制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采购过程控制:对供方和采购产品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采购信息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对采购产品的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采购过程的控制应包括对供方以及供方所提供的产品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3对供方及采购产品的控制应根据其对产品实现及最终产品的影响而决定控制的类 型和程度,影响愈大其控制要求程度越高,(产品的检验项目及方法、质量评价与选 择、采购信息要求及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根据供方按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来评价和选择供方,能力包括质量保证能力(如 资源能力、产品实现能力、测量分析和改进能力)以及其它能力(如价格、特殊要求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应制订对供方进行选择、评价的准则,并按准则要求选择确定供方。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对已选择的供方进行重新评价,并制定重新评价的准则,以确定其是否有持续的 满足要求的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7应保持对供方进行评价的结果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8对评价所提出的对供方或采购的产品所需要采购控制的应进行记录并保持记录( 如改进、纠正措施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采购部门 质量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程序要求:采购控制程度(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供方选择与评价程序(必要时) 5、HOW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供方的分类或分等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可考虑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综合进行分类或分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按采购产品对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如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按供方所提供的产品时间来划分,如组织建立实施质量体系的时间为界限。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将服务(如运输、检测、校准等)及提供软硬件的产品划分。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5.2选择、评价及重新评价的准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按照供方的分类或分级制订选择及评价的准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通常准则中可考虑下列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产品本身的质量(通过对产品的质量特性及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供方的质量体系(可考虑ISO9001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供方产品的实现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供方的服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价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评价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准 则中国质量 |方 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 |1)产品本身的质量 |进货检验、验证、小批量试用、大批量试用中|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同类产品的比较或调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 | |WWW.CQCC.COM.CN | |2)质量体系中国质 |调查表、供方现场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提供质量体系状况的证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 |WWW.CQCC.COM.CN | |3)供方产品的实现 |产品生产能力、交付能力、过程能力(如CPK | |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指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询网 | | |WWW.CQCC.COM.CN | | |4)供方的服务中国 |服务的及时性、服务水准、服务的提供能力中| |质量认证咨询网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 |5)价格中国质量认 |绝对价格、性能价格比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再评价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时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采用定期评价(如每年1—2次)对已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当产品质量连续出现不合格或严重不合格时应考虑对供应商再评价。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再评价结果处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再评价结论是不合格时可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暂停产品的接收,并提出改进要求,当改进后经验证符合要求后再采购。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取消供方的资格,当需恢复时应重新按评价程序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对采购产品的控制就是要对所采购的产品进行检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控制方式多种如验证、评估、试用、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对一些辅助材料的包装材料因其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可以先不进行评价,通过进货检 验的方式对供方进行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需进行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对供方重新评价的准则应与评价的要求一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没有强制要求,但需重新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4 当采购产品出现不合格时说明供方不能满足组织要求应取消供方资格。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视评价准则而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5当评价结果表明需要供方改善时可以通过口头向供方提出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应记录并以书面方式(包括电子媒体)通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2采购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向供方明确采购的要求以确保采购产品满足组织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对供方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认可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产品:产品本身的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如外观、性能等方面要求。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b)程序:与产品实现过程有关的运作程序,如生产批准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过程:对一些关键过程、特殊过程或与供方有关的过程要求,如顾客投诉处理过 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设备:产品实现过程有关的设备包括生产及测量监控设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人员资格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对供方人员的教育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经验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技能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培训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保供方人员的能力能满足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可以直接采用或参照ISO9001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特别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要确保上述所提出的采购要求是充分的,能反映组织对采购产品的所有相关要求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采购部门、质量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采购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                        明确采购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                        在采购文件中描述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                        审批要求确保充分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明确采购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收集有关采购产品有关的信息,包括如:采购产品质量要求、原材料检验标准等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根据采购产品的类型及特点明确对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要求,对供方人员 资格的要求(如检验人员、特殊作业人员)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描述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采购文件如采购订单合同、双方签订的质量技术协议、采购规范等文件中清楚描述上 述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与供方沟通,确保供方理解这些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审批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为确保这些要求已经充分反映了对采购产品的需要,并且这些要求是适宜的,应对这些 要求进行审批,可以直接在相关文件上记录,如对合同的审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所有采购的要求应在采购合同中加以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以以其它方式明确,如采购规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采购信息指对采购产品质量及服务方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包括其它要求,如人员及体系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所有采购合同中都应明确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根据产品的需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4为确保采购信息的充分性,应对采购信息进行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无此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果对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要求,应首先考虑哪些方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文件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关键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与组织接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采购产品进行验证,以确保其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要求,防止组织产品出现不合格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为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组织应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确定所需要进行的控制活动及方法如进货检验、测量、试验、验证或到供方处验 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按照所要求的活动实施,如通过检验、验证的方法对采购的产品进行判定,以确 保能满足规定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当组织或组织的顾客需在供方现场验证时,如派出检验员、验货员(包括第三方机 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采购文件)明确验证的安排及放行的方法(如放行的标准)。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质量部门、采购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采购产品验证程序(进货检验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确定验证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根据对供方及采购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确定的具体方法,通常采用进货检验 或验证的方式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进货检验应明确需要进行检验的产品、检验的项目、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进货验证包括对供方所提供的产品的检验记录,证明文件等来结束对照组织的 要求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实施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组织按照所明确的验证方法如检验验证程序、检验验证标准等对所采购的产品进 行检验/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组织或顾客可以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此时供方、组织、顾客应达成共识,并明 确验证安排及放行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应保存验证及产品放行的有关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对采购产品的验证是指确定并实施采购产品所需的检验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限于包括检验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对采购产品验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能符合进货检验标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说明:满足采购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当组织或其顾客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应在采购合同中明确产品放行的方法。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在其它采购文件中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4即使组织或顾客已在供方现场对采购的产品实施验证,组织内部仍需进行验证。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应根据组织或顾客的要求确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请说明采购要求与供方质量体系要求产品要求及组织的验收标准要求的区别。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组织如何决定对采购产品进行检验还是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5生产和服务提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组织应策划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如通过编制计划,提供资源、实施监控等。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生产和服务的提供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获得产品特性的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于顾客,产品要求的评审部门、与顾客沟通过 程以及设计和开发部门,如产品规范、检验规范、图纸、样本等。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b)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为确保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的需的作业文件。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使用适宜的设备,包括产品实现过程所需的设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为满足监视和测量的要求应提供这些设备,并正确使 用这些设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实施监视和测量,对产品及过程的特性进行测量和监视以保证过程的有效性及产品 能满足规定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实施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动,对内部、外部的放行活动、交付给顾客的活动及 交付后的活动如售后服务等进行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产品实现过程所有相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程序要求:生产和服务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生产和服务的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制订生产和服务计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提供相关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按计划实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监控实施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关于作业指导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标准未要求所有活动都需制订作业指导书,通常下列情况应考虑编制作业指导书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测量、检验、试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关键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特殊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复杂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生产的策划主要指制订并实施生产计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限于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组织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受控条件指生产和服务环境条件。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标准中6个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组织应尽可能将所有相关作业要求编制成作业指导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根据必要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何时应编制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详细程度如何决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此类特殊过程进行确认以确保过程能够实现所策划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对下列过程需要进行确认(又称特殊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当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后问题才出现的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过程确认是为了证实过程的输出能否满足规定的要求,应考虑过程本身的要求(资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源和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确认的安排可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明确为过程评审和批准的准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对设备的认可(设备的能力)和相关人员资格的鉴定(满足资格要求)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使用特定的方法和运作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对记录的要求(见4.2.4记录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对过程的再确认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生产和服务部门, 相关部门:品质部门、设计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正式提供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之前进行,并不是对所有过程都要确认。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HOW: [pic]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对所有的生产和服务过程都需要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主要通过对设备认可及人员资格的鉴定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通过证实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特殊过程可能使用的特定的方法和程序应不属于质量体系文件的范围。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同样属于体系内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过程的确认要求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这里的策划的结果是指质 量体系策划;产品实现的策划?策划结果的能力应如何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产品进行标识以识别不同的产品,同一产品不同的生产状态、检验状态,防止产品 误用。必要时实现可追溯的目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产品的识别是在适当时,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如制造产品规格、批号、生产 日期等,服务业中服务员编号、服务功能场所的标识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的状态包括待检、已检合格、已检不合格等。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当需要有可追溯性场合,如对产品的历史状态,(如产品实现过程)的某一特征进 行追踪时应进行可追溯性管理,包括控制其标识方法,并记录标识的状态、确保标识 的唯一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方法的多种多样,在一些行业如计算机软件开发,其状态管理 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标识、产品实现过程有关的部门、品质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监视和测量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pic]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所有产品在产品实现过程中都应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适当时或有需要时才进行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所有标识应在产品或外包装上标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以采取记录或区域识别的标记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 测量、分析和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1总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过策划并实施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以实现建立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目的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需要策划并实施下列三个相关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证实产品的符合性,包括产品的测量(如产品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及成品检验)、 顾客满意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确保质量体系的符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包括顾客满意、内部审核、过程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包括对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数据分析以及其它数据来源如外部审核、同待业数据带来 改进体系有效性的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确定并应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包括具体方法及应用程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品质部门、产品实现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实现过程中及产品交付后进行实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5.1策划所需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明确所需具体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必要时将过程以文件形式加以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明确具体的方法及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实施所需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1按规定的程序实施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内部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为确保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应对所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测量、监视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非所有过程,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只在数据分析时才使用统计技术来改进质量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产品的测量、过程监控时都可能应用到统计技术 8.2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1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顾客满意状况进行监视以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依据,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 质量管理原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顾客满意(GB/T19000-ISO9000 3.1.4)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满意程度表达最常用的是采用级 度法。顾客满意级度可以分为三级、五级或七级级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 三级度为 满意 一般 不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五级度为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很不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七级度为 很满意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较不满意 不满意 很不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应确定获取顾客满意有关信息的渠道及方法,这些信息可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2.1对顾客(包括直接顾客、最终顾客)的调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有关产品方面的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顾客要求和合同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4市场需求及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5服务提供数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6竞争方面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应确定利用所获得的信息的方法,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1对信息的分析方法包括数据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2根据分析结果获得评价关于体系绩效的依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3对体系的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市场、销售部门、品质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常调查方式每年至少一次(管理评审之前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日常反馈随时接收信息 5、HOW [pic] 5.1获取信息的方法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问卷和调查(常规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与顾客的直接沟通——面对面(Face To Face Talking)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委托第三方收集——电话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被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顾客抱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媒体的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行业研究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调查方法及内容的设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1常规性的调查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或电话调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2通常每年进行一次,下列情况发生时可进行特别或专项调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顾客发生重大投诉或多次重复性投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新产品开发投放市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体系发生重大变更并引起产品质量下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3满意度的程度衡量 可以采用级度法及计分法来衡量满意度,级度法通常采用五级级度划分,计分法采用分 数计算来划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4调查的项目及权重设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调查的项目可以分为二级,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产品的实物质量 外观及性能(产品具体特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服务 服务能力,服务正规性,服务及时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交付能力 及时性、准确性等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应根据调查项目的重要性来决定项目的权重,并通过计算来决定最终的级度。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用级度法时应取用中值分数计算,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中国质量认证咨 |分值区间中国质量认证咨|中值中国质量认证| |询网 |询网 WWW.CQCC.COM.CN |咨询网 |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很满意中国质量认|+100 — |+80中国质量认证 | |证咨询网 |+60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咨询网 |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 |满意中国质量认证|+60 — +20中国质量认证 |+40中国质量认证 | |咨询网 |咨询网 WWW.CQCC.COM.CN|咨询网 |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一般中国质量认证|-20 — +20中国质量认证 |10中国质量认证咨| |咨询网 |咨询网 WWW.CQCC.COM.CN|询网 |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不满意中国质量认|-20 — -60中国质量认证 |-40中国质量认证 | |证咨询网 |咨询网 WWW.CQCC.COM.CN|咨询网 |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很不满意中国质量|-60 — |-80中国质量认证 | |认证咨询网 |-100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咨询网 |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 设计调查表时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让顾客觉得最不满意的项目以利获得改进的信息。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确定结果并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1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确定需要改进的项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2应按照改进程序(包括纠正、预防)实施改进并跟踪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通过对顾客抱怨的分析就可以准确获得顾客满意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顾客抱怨只代表满意度低,但没有抱怨并不表明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顾客满意度就是指顾客满意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顾客满意度是指顾客满意级度,如满意、一般、不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满意率是指达到顾客满意的顾客占所有顾客的比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顾客满意度越高代表产品质量越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8.2.2内部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为确定并保持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及持续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审核(GB/T19000-2000 3.9.1)是指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 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审核准则(GB/T19000-2000 3.9.3)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审核方案的策划应考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1过程和区域的运作状况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已出现的问题(包括内部及外部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体系的变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薄弱环节及过程的接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质量目标现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2过程和区域的重要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直接影响到体系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影响到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产生重大不合格或损失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3以往审核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内部审核的发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外部审核的发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审核策划的方案应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1审核的准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2审核的范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3审核的频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4审核的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5审核组成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审核员应保持审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应编制程序,并在程序中规定审核策划、审核实施、审核报告和保持审核记录的职责 和具体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7对审核过程发现的不合格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管理者应确保措施的招待并消除不 合格及其原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8应跟踪验证所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并报告验证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管理者代表、审核组成员、受审核部门责任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常每年相关部门至少进行一次内审,为获得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应在管理评审之前 进行。 5、HOW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审核准备及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确定年度审核计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任命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确定审核范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4收集相关文件及资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5制定审核实施计划(目的、范围、准则、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6编制检查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审核实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1召开首次会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2依据计划及检查表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3不合格纠正措施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4召开末次会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审核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1编制审核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2发放审核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审核跟踪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1跟踪不合格纠正措施执行情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2关闭不合格项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内部审核包括对体系产品及过程的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内部审核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内部审核可以不包括对最高管理者的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最高管理者应作为受审核的范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审核员不能审核本部门的工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体系是基于过程管理来完成的,通过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来证实过程的能力,并 确保体系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包括标准中所要求的4、5、6、7、8部分中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可以通过对过程的输入、输出、以及过程中的活动及资源进行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监视可用于所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而测量只能用于部分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4过程测量的结果可以用作监视的手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应能证实过程结果的能力,即过程的输出结果能否满足策划的 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如果过程监视和测量发现其未能达到预期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纠正活动和纠正措 施,消除不合格的原因以实现产品的符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产品实现有关的部门、品质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实现过程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5.1过程监视测量的内容可以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过程的输入:对过程输入的有关信息的准确性、符合性的检查、审核。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过程的输出:过程输出的有效性的监视和测量(如目标的实现情况)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过程的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对过程活动的符合性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对过程活动的方法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4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资源的能力监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过程监视测量的方法通常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1内部质量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2日常或定期的检查或过程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3对质量目标状况的监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4生产能力的监视(如Cpk)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是指对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指所有质量体系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对过程进行监视是指对过程进行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过程审核是过程监视的一种方式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过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定产品要求是否已得到满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WHAT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特性(GB/T19000-2000)是指可区分的特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对象是产品的特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产品特性的范围及要求应考虑顾客及组织本身的期望,并加以规定。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监视和测量的依据是产品实现策划的安排,这些安排通常在相关的程序、作业指导 书中加以明确(如监视、测量程序、规范、标准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监视和测量的时机是在适当阶段,通常在形成产品特性的阶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6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如监视和测量记录,记录中应能表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 员,通常在文件中加以规定职权,并在记录上反映该职位人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7只有在产品实现策划的安排完成之后,即监视和测量完成,证明产品符合接收准则 时才能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8当未经监视和测量而需要放行时应得到授权人员的批准(可在文件中规定授权人员) ,当可能影响到顾客满意或不能满足顾客要求时应得到顾客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品质部门、产品实现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实现过程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5.1确定监视和测量的范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监视和测量的产品特性可以来源于顾客要求,组织要求及相关方要求包括法律法规要求 ,可以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物理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感官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行为的(服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时间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人体工效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功能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与顾客有关的产品要求应作为监视和测量的必需进行的项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时机、方法及标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常在进货、过程及最终产品交付前应进行监视和测量,测量的方法通常包括项目、步 骤及所用资源(如设备)、环境要求,监视和测量标准同样首先应考虑顾客的要求以及 为满足顾客要求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组织应达到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产品放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进货及过程中产品不合格的放行(让步放行)通常由组织内部人员批准,而最终产 品的不合格的放行通常应得到顾客的批准,当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时必须得到顾客的批准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应有专职的人员完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标准未对人员的要求作出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所有不合格产品的放行应得到顾客的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只有当产品不能满足顾客要求或顾客提出时才需要 8.3不合格品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防止误用或交付给顾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不合格(GB/T19000—2000 3.6.2)指未满足要求,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应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应制订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并在程序中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1不合格品控制的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2不合格品处置的职责和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对不合格的处置可以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采取措施,通过对不合格的处置消除不合格,如制造业常见的返工、返修、降级 、报废等,服务业中更换、补救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经过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使用或应用,如对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应记录不合格的特征(性),(如不合格项目、状态水平、严重程度等)以及所采取 的处置措施,包括经批准的让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纠正之后 的不合格品应再次验证以确定是否已符合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7当产品交付给顾客或顾客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时,如包括未退或已退货的不合格品,组 织同样应采取措施,此措施应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相适应。(包括主动上门维修 、更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品质部门、产品实现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有不合格品发生时,包括监视和测量过程发现的不合格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是 接收或放行 5.1不合格品的控制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不合格品的识别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不合格品的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不合格品的隔离(可行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4不合格品的处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不合格品的处置职权:包括谁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以及不合格品处置方法的批 准、让步的批准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不合格品处置的记录:通常发出不合格品报告(Nonconformity Report),记录不合格状况(特征),发现地点、处置方法、纠正结果及验证结果。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对所有不合格品都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标准未要求所有不合格都要消除原因。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经过组织授权人员批准后就能放行不合格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有些情况下需经顾客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不合格品经纠正后即可放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合格品纠正之后应再次验证合格方可放行。 8.4数据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认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改进质量体系的机会。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确定与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有关的数据,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与产品有关的数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与体系有关的数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与过程有关的数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收集有关的数据,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内部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外部检查或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行业提供的数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分析所获得的数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1采用有效的分析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2采用适宜的统计技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3基于逻辑分析、权衡经验和直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评价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机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1基于分析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2确定现有或潜在问题及其原因并进行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数据分析应提供的信息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1顾客满意,通过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获得顾客满意度的有关信息。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2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通过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获得是否能够满足产品的要求以及 持续稳定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3过程和产品特性及趋势,通过对过程及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获得过程和产品特性及 趋势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4供方,通过对产品(进货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获得供方产品的有关信息。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品质部门、市场部门、生产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根据监视和测量分析获得结果的时间,可以定期(如每月一次)并在管理评审会议上对 全年的结果进行分析。 5、HOW [pic] 8.5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5.1持续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组织要持续满足或超越顾客的要求就必须进行持续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持续改进(GB/T19000—2000 3.2.13)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持续改进可以是针对产品、过程或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持续改进的范围可以从渐进的日常的改进至战略突破性改进项目。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4持续改进的输入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1质量方针:通过提升方针确定改进的项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2质量目标:通过目标的提高明确改进的项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3审核结果:通过审核结果发现的问题改善薄弱环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4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结果识别改进的机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5纠正和预防措施: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达到改进的目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4.6管理评审:通过定期对现有体系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的评价和分析持续改进 体系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持续改进的结果可导致体系、产品或过程的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所有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体系运行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pic] 5.1确定改进项目:应确定改进的具体项目及预期达到的目标,目标的确定应考虑投入与 产出、风险与成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现状分析: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改进的原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确定改进方案,应确定改进的步骤、方法、责任人、时间要求、资源要求等。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实施改进:确定的责任人应按照改进方案进行实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评价效果,确认问题及产生根源是否已消除或影响已减少、或预期效果是否已达到并 实现了改进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6实施新方法;按改进后的要求实施,并对现有的相关体系进行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 6.1持续改进是指不断地提升某一质量目标的改进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限于质量目标提升的范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持续改进的原因是由于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发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仅是针对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所有持续改进项目应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立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是必要条件。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5.2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为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并不断地自我完善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纠正(GB/T19000—2000 3.6.6)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纠正措施(GB/T19000—2000 3.6.5)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3应编制纠正措施的程序,明确纠正措施过程所必须进行的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1评审不合格,确定影响程度,为纠正不合格所需要采取的活动,不合格包括: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监视和测量过程发现的体系、过程及产品的不合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顾客抱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2确定不合格原因:通过对相关事项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不合格的根本原因。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3评价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应采取的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4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5记录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结果,描述跟踪结果(实施的情况)。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6评审所采取的措施: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达到预期结果)、适宜性和充 分性进行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在评价和确定措施时,应根据不合格对组织的影响的严重程度来考虑风险,成本和利 益的关系来确定合适的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品质部门、所有相关部门、管理者代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有不合格发生后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确定信息来源:信息来源可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内部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不合格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内部审核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管理评审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数据分析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质量体系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过程测量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外部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顾客抱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外部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评审不合格,对不合格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1运作成本(如损失)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2不合格成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3产品特性(尤其是安全性、性能、可信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4顾客满意程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不合格的原因通常可以考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1体系文件未规定或不够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2体系文件规定不适用或实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3资源不足(人员、设施、工作环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4员工能力不足,培训不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5未能有效地按文件要求执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6对体系或过程缺少有效监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所有不合格都必须采取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通常对偶尔发生的轻微不合格不需要采取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评审纠正措施是评审有无按照纠正措施要求实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是指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即是否达到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5.3预防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持续改进质量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应编制预防措施程序,程序中应明确下述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对可能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需要采取的措施的适宜性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确定和实施预防措施:根据评价的结果所确定的措施进行实施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2.4记录预防措施的结果:跟踪预防措施的实施并记录措施的实施情况及结果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5评审预防措施,确定措施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案应根据潜在问题对组织的影响程度相适应考虑成本、风险及利 益的关系(包括经济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品质部门、所有相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发现或分析出潜在不合格后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5.1预防措施的信息来源可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内部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产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体系评审(管理评审)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数据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4市场分析有风险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5相关方分析及水平对比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6以往经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预防措施的有关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预防措施从立项到评审有多项活动,在程序中应具体明确每个活动的职责权限,通常对 本部门内的预防系列活动可以在部门内完成,但对于跨部门或需要其它部门支持或需要 有较多资源投入时通常要由公司管理层(如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组织有关活动的开展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预防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再发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是为了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预防措施的需求评价目的是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采取适宜的预防措施(考虑有效性、成本、风险、利益)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评审预防措施是指对是否实施了预防措施及预防措施是否合适的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主要针对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0
negative_file/ISO9000:2000标准理解培训教材 (1)(doc 94页).doc
ISO9000:2000标准理解培训教材 (1) 2004-11-23 14:10:12 4 质量管理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总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文件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1 总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本节明确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类型,即包括五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见标准5.3和5.4.1)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2 质量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3 程序(本标准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4 所需的其它文件(为确保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5 质量记录(本标准要求见4.2.4)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通常用下列金字塔图形来表述文件的层次及类型 [pic] 表2中将作业指导书从程序中独立出来作为一类文件,作业指导书本身也属程序的范畴。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组织的程序较多时,往往将采用表2的分层方法将具体作业操作文件及表格从程序中分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离出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方针是指导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 3.2.4)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目标是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GB/T19000-2000 idt ISO9000:2000,3.2.5)。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作为体系文件的最高一层文件,因为其是组织所追求的方向和目的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其它文件是为了实现方针和目标而展开制订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质量手册见4.2.2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手册作为文件的第二层对质量体系范围、程序、过程进行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1.5    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程序指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本标准所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包括6个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1文件控制(标准4.2.3)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2质量记录的控制(标准4.2.4)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3内部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4不合格品控制(标准8.3)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5纠正措施(标准8.5.2)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6预防措施(标准8.5.3)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这些程序是标准明确的必须要形成的文件,但并不代表任何组织只需要5个程序文件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    所需的其它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为保证过程的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往往上述的5个程序是不足够的,因此,应根 据下述情况来决定文件的多少及详略程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1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2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3人员的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组织规模越大、活动越多及过程越复杂,往往需要有越多且越详细的文件来规定并指 导运作,而人员的能力越强,所需的文件越少,人员的能力可能从教育、培训、技能及 经历来判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7    质量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本标准所要求的质量记录体现在标准条款中有(见4.2.4)提示之处,主要包括: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7.1              管理职责记录、管理评审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7.2              资源管理记录:人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7.3              产品实现类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实现过程及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产品要求评审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设计输入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 设计评审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 设计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 设计确认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g) 设计更改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h) 供方评价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I) 产品唯一性标识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j) 顾客财产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k)      设备校准和验证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7.4 测量分析和改进类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内部质量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产品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不合格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 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 预防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8    文件的形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文件可以是书面的或采用电子文档形式(任何形式或媒体)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最高管理者确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分析确定质量体系过程,并结合质量目标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 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ISO9001要求确定所需的程序及以流程图方式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4 编制相应的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所需的表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 编制质量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不属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按照ISO9000:2000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属于体系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形成文件的程序就是指通常所说的程序文件,不包括作业指导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形成文件的程序可能不仅指程序文件,可能还包括作业指导书类(work instrction)的文件,尽管标准中未提及作业指导书,但作业指导书属于文件化的程 序范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 所有过程均需用相应的文件加以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除了标准规定的5个必须的程序外,没有强制要求其它的过程都需要文件规定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4 质量记录是运行程序的结果证明,不属于体系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ISO9000:2000明确规定质量记录属于体系文件并需要进行控制。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5 组织的文件越多,越详细,说明组织的管理越严谨,管理水平越高,但效率可能越低。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文件的多少或详细程度与管理水平及效率没有直接的关系,组织应根据其规模 、产品特点、过程特点、人员能力等来考虑文件的结构及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 本公司哪些过程应该或有必要编制程序?多少个程序是合适的?从哪里获得这种必要 性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示:标准中5个程序要求(必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外部信息:顾客或其它相关方要求(如合同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顾客反馈(如投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 内部信息: a)组织内部产品质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过程管理复杂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内部接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人员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组织结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标准要求: a)强制的要求(5个)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标准中条款要求(确定和确保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4本书的建议:本章内程序要求(可能需要)的建议 6.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某公司的顾客经常向公司总经理反映它们关于产品质量的投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答复 ,于是总经理找来负责顾客投诉处理的品质部经理,品质部经理说“我们制订了顾客投 诉处理程序,并规定处理完成后及时反馈给顾客,公司文件应该没有问题,可能是市场 部门忘记了要答复顾客。”总经理说:“你再起草一份关于答复顾客的程序文件,明确规 定如何答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分析:6.1.1标准中确实未明确规定何时及如何答复顾客的投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2顾客投诉答复不及时至少说明该过程未能有效运作或控制,需要有相关的文件加以 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3现有文件中关于“及时”反馈不明确,不具操作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4顾客需要投诉后“及时”答复,因此应规定在收到投诉后多长时间内(如24小时)先 答复处理的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5是否增加一份新的程序应考虑过程的复杂程度,答复过程较简单,不一定要通过新 增一份程序来解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解决办法:6.1.1向顾客了解他们关于答复的时限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2结合产品特点,并考虑顾客要求。在文件中明确投诉后,多久需答复 顾客,以满足其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3保留答复的证据(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公司的管理者代表在编制文件前要求顾问师提供了一套同行业、同产品某国际知名企 业的全套文件作参考:包括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表格,他说:“有了这套文 件,只要将文件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自己公司的设置进行替换、方便多了。”果然,两 天后该公司的全套体系文件就放到了顾问师的桌面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分析:6.2.1在可能的情况下(不违反保密要求)参考一些先进的企业的管理方法是可行 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2即使是同行业、同产品,由于规模、过程、人员、组织都可能有差别,因此直接采 用其它公司的文件必定造成适用性和实用性的问题,尤其对非新成立的公司。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3应分析公司现有流程特点、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建立自己的体系文件。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4通过体系的运作对文件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举例(程序文件清单的例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2 质量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质量手册作为质量体系文件,对组织的质量体系加以概要性描述。组织应编制质量手 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组织内部人员,尤其是管理层人员需要使用质量手册,因此应保持质量手册。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质量手册内容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1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描述,即标准中所要求的相关条款,当有体系删减时应在手册 中描述删减的内容及合理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2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引用,通常在手册中描述程序的概要并引出相应的程序文件,作 为支持性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3体系过程的相互作用表述,即一个过程对另一过程可能产生影响或互相影响的描述 ,因此当过程与过程有相互关联时,在手册中应将相互关系描述清楚。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质量手册编写的流程可以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确定方针和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确定组织结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确定程序流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确定流程中职能分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编制程序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6编制作业指导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7编制质量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2.1.6,2.1.7编制顺序可以根据组织情况作调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质量手册通常由一个人编制,以保证手册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可以是管理者代表或较 熟悉公司内部运作的管理人员编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 当先编制程序文件再编制手册时,应参照程序中的内容和要求,以保证手册与程序要 求的一致性和接口良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    一般质量手册不详细描述程序内容,但应引出支持的程序文件名称,在手册的每章节 中描述,同时在手册的最后列出引用的程序文件清单,以方便实际操作。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错误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因为手册中往往先定义了质量体系的范围,并明确了各职位职责,因此应先编制质量 手册、再编制程序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谁先谁后没有规定,对体系及运作没有影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质量手册中应包括公司规定的质量方针及具体的质量目标以及组织的职责、权限的描 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手册中应描述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但不一定要在手册中描述具体的 方针和目标,可以另外发布文件规定,尤其质量目标,往往公司的目标每年都要变 更,因此,不建议在手册中规定组织的职责权限同样如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    公司由于没有设计开发过程,因此手册中可以不加以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在手册中虽然不用描述其过程,但需描述删减的理由。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决定文件编写的顺序时可以有多种方法: 5.1方针目标 → 质量手册 → 程序文件 → 作业指导书 → 表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方针目标 → 程序文件、表格 → 作业指导书 → 质量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方针目标 → 作业指导书 → 程序文件 、表格 → 质量手册 是否可以采用其它方法?上述3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各适用于哪些类型的组织?一个 成立不久的公司采用哪种方法较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的总经理向顾问师建议:根据本公司的特点,为方便各部门的运作能否将与本 部门相关的文件完成后装订在一起作为本部门的“管理运作手册”替代现在的“质量手 册”,不需要编写程序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分析:6.1文件可以采用任何形式,因此从形式上采用管理运作手册是可以的。如:“采 购部运作管理手册”、“营销部运作管理手册”。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任何组织都需要有形成文件的程序,只是程序在手册编写的。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采用部门管理手册或按职能划分的管理手册,管理及使用可能会比较方便, 也方便于培训。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4对标准中每个“运作管理手册”中多份程序可能会多次重复出现,如:“文件控 制”、“质量记录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5要特别注意在制订手册及运作过程中的接口和协调性或产品特点为各部门运作 相对比较独立的情况,如部分服务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6要确保各部门管理手册的内容相加后能覆盖标准中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解决办法:6.1在文件编写前对每个部门需要的文件进行策划,防止遗漏。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在管理手册中应包括对质量体系范围及质量体系过程的相互作用。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应有安排一位对内部运作较熟悉的管理人员对所有手册进行审核(如管理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者代表),以确保手册之间的接口和协调性及对标准要求的覆盖程度。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3 文件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应控制的文件范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2质量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3标准所要求的五个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4为确保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的文件(含作业指导书、表格)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5质量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通常外来文件如顾客提供的与体系有关文件(要求);国家、国际标准也属于文件 控制的范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控制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是关于批准、评审与更新、更改、获得、识别、外来文 件、作废文件等七个方面的控制,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发布前对文件的充分与适宜性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必要时对文件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能识别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能在使用处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文体清晰、易于识别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能识别外来文件,并控制分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防止作废文件非预期使用,当需保留时应进行适当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1 文件的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文件批准的权限及方式应在文件控制程序中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文件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批准,可以采用会答的方式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不同类型的文件可以采用不同职位批准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批准的作用是为了确保文件是充分和适宜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2 文件的评审、更新与再批准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必要时需要评审与更新,如通过运作发现的适宜性、充分性、接口协调性不合适时应 进行评审与更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更新的方式可以是在原文件上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制新的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c)当文件更新后应对新文件再次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3 文件的更改与修订状态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任何部门或人员都可以提出更改的要求(但更改需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更改后的文件应采用新的修订状态,即以修订状态来标识和区分更改的状况。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4 文件获得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文件应发放至使用部门,并保证使用者能获得最新有效的版本。当某份文件需发至多 部门或多个人员时,通常文件批准原件后再复印;发放时在复印件加盖特别标识,如“ 红色受控印章”以防止擅自复印而造成失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文件不一定直接发至使用者,但使用者应知道在何处获得所需的文件。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文件发放建议进行文件发放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5 文件识别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文件之间识别可以采用对文件进行分层、分类编号的方式以及采用文件名区分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文件状态的识别采用修订状态的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文件编写方法及修订状态标识方式应在文件控制程序中规定。文件持有人识别可以通 过对持有人编号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6  外来文件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规定外来文件识别的方法,如按外来标准、顾客类型或产品类型进行不同的文件标识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可以直接采用外来文件自有的标识(编号、版本),但当外来文件标识不够完善或系 统时组织可以规定采用自己的文件控制要求进行标识以方便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外来文件的分发控制可以通过规定发放范围(或批准)并进行发放记录。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7 作废文件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为防止作废文件的使用,通常情况下可以将作废文件及时收回。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当需要保留作废文件时(如作对照参考),需要作相应的标识如“作废”标识以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防误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 2.1实施步骤:编制文件控制程序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规定各类文件的标识批准、评审、更改、发放等控制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按文件要求批准后发放至使用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进行发放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更改申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更改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变更修订状态(如0,1,2,……或A,B,C)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文件发放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回收作废文件或进行标识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文件编号:不同的文件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编号方式,目的是易于识别及管理。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质量手册(质量管理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pic]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文件控制程序(必需)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公司所有的文件都需要按文件控制要求进行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文件控制的范围仅指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当然将所有文件按文件控制要 求进行控制也可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为保证文件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文件批准应由一个人承担,最好由总经理或管理者代 表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标准未规定由谁来批准文件、由文件来规定,也未规定批准的人数要求。组织应 找到适合自身的文件批准职权的设置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 所有质量体系文件都应先评审再批准后才能发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评审不是必需的,批准是必需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4文件是否得到控制主要看持有者的文件上是否有“受控”文件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受控文件标识是对文件发放有效性及防止误用的一种标识,并不代表文件已“受 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5 所有的外来文件都应重新进行编号并受控分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标准中外来文件指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外来文件,当外来文件有编号且能有效 识别时可以不再另编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6 所有作废文件应收回并销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作废文件可以作特别标识后保留在现场,不一定都要收回并销毁,通常可以标识 后保留一套完整的上一版本的文件以作对照使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 公司通过成立一个文件控制中心这样的专门组织来对文件进行统一管理,还是由各部门 控制自己部门的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示:5.1.1 不是标准的要求,要根据公司运作的状况来决定,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公司的规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文件的多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文件的复杂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各部门人员的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公司现有组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公司内部电脑系统的运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g)现文件控制状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 设立文件控制中心可能会有益处,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更容易规范、统一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控制更方便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不容易出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 可能带来的不利处是可能造成效率的降低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为了提高运作效率,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脑资讯系统,将公司的所有文件包括质 量管理体系文件都放到内部网上,通过OA(办公自动化)系统或专门的文件控制系统 运作。管理者代表担心一旦进入该系统后文件可能失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分析:(1)文件可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出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要确保在电子文档放到网上之前是得到控制的(即经过了批准等控制)。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通常网上的文件是作为使用者参考可以直接使用的,因此要确保网上的文件同 样受控,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发布前已得到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如需更改应再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能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能获得有效版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作废文件有标识或不能查阅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解决办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如果仅仅是将已批准的文件以电子文档保存放到网上便于查阅,可以: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先采用对书面文档进行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电脑上设置权限,确保电子文档不能随意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当需更改时采用局面文档审批后再更改电子文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对电子文档与书面文档作同样的标识,包括编号、更改及修订状态等。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如果取消书面文档全部采用电子文档,可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按照文件控制要求设置文件的权限,包括:评审、批准、更改、查阅等;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在网上建立文件后交相应权限人员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通过网络批准电子文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通过网络更改文件,更改后再送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电子文档自动或人工进行修订状态的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用新文件替代被更改的文件或对作废的旧文件有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注意:对无法使用到电脑的人员如需要文件时往往还要考虑发放书面文件(如生产线的 员工),此时电子文档与书面文档并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4 质量记录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标准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GB/T19000-2000 idtISO9000:2000)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质量记录属于特殊类型的文件,可用于质量方面追溯性的要求并提供验证、预防措施 和纠正措施的证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质量记录范围:包括了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涉及的所有记录,本标准所提及的参见标 准4.2.4的方面见本书P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质量记录虽然属于文件范畴,却不能按标准4.2.3文件控制的要求进行控制。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 质量记录的控制,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1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2贮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3保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4检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5保存期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6处置质量记录控制应达到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易于检索的目的。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 质量记录通常不需要版本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编制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规定质量记录的标识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规定质量记录的贮存、保护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明确各个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明确质量记录鼾的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列出组织总的质量记录清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分部门列出各部门质量记录清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在清单上明确各个记录的保存期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6对超出保存期限的记录进行处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质量记录的标识:质量记录的标识可采用质量记录名称及对质量记录编号方法进行 标识,编号标识可直接采用表格编号(当有表格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质量记录的贮存:通常贮存在使用部门,归类保存,防止遗失。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质量记录的保护:采用适当的保护方法确保在保存期限的可使用性。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4质量记录的检索:为方便检索除通过标识识别外,每份记录上应反映出记录的日期 或按顺序编号(序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5质量记录保存期限: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应根据产品的使用寿命、记录的重要性来 决定,部分记录不能具体规定多少年,如员工有的培训、经历等记录。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6质量记录的处置:当质量记录超出保存期限时可以销毁或继存。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3.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必需)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质量记录控制的范围主要是与产品有关的记录如检验记录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仅是与产品有关,而是与体系运行有关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质量记录属于文件,应满足文件控制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记录不需要满足文件控制的要求,但要满足质量记录的控制要求(4.2.4)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质量记录不能修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记录可以修改,但应注明修改的有关证据如修改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4质量记录应有版本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记录不需要版本标识,但表格需要(按文件控制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5为方便管理质量记录保存期限可以统一规定为3年,到期后销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应与不能统一,取决于产品及记录的特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质量记录与表格控制是否一致?有何区别?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某公司在进行内审时发现由于顾客投诉较多,针对每个顾客的投诉很难方便找到对应 的投诉处理记录,纠正措施及反馈的记录也不知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1质量管理体系中过程与过程之间相互关联,而记录可能是连接这些过程的有效 证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2可以通过记录反映这些过程的关联关系,记录上应设置相应的关联标识。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3该案例中从顾客投诉的登记、投诉处理反馈表、纠正措施、反馈这些记录,由于没 有有效的关联标识,将这些记录串起来,因此不易检索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解决办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1可以采用的关联标识有顾客名、投诉内容、投诉日期、投诉编号等。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2最方便应采用投诉编号的方法,即在投诉登记时按顺序进行编号,然后在所有相关 记录上都注明投诉编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3在投诉处理反馈表上应标明是否采取纠正措施,如果是,应标明对应的纠正措施报 告编号,这样可以将反馈表与对应的纠正措施报告对应起来,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也 得到了反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4类似的记录有检验记录、不合格处理记录、纠正预防措施记录等。 5.管理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管理承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最高管理者是指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GB/T19000-2000 3.2.7)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最高管理者在体系建立与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起领导作用,应作出承诺并积极参与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由于最高管理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管理承诺放在标准要求的最前面,有了管理者的 承诺才能顺利地开展随后的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通过以下五项活动提供作出承诺的证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传达满足顾客及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制订质量方针(见标准5.3)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确保制定质量目标(见标准5.4.1)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进行管理评审(见标准5.6)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确保获得资源(必要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制订,质量目标可以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按照方针要求制订.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从a)至e)顺序分析最高管理者通过了解并传达顾客需求后制订质量方针、确定质量目 标,因此a)b)c)属于PDCA中P(策划)过程,通过运行结果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充 分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因此d)属于C(检查)过程,而经过评价对资源提出需求, 要确保资源的获得,因此e)属于A(改进)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最高管理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顾客的要求及法律法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向组织内部传达满足要求的重要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制订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制订质量目标(各职能、层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组织管理评审对体系进行评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6进行改进并确保资源的获得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顾客要求的获得: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获得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顾客特别的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顾客投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顾客满意度调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传达满足要求的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会议 b)电子媒体 c)公告 d)宣传栏 e)书面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应保留传达过程有关的证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如何制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进行管理评审参见随后的章节。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3.程序要求(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就是总经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最高管理者是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质量方针应经过总经理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制订,不一定是总经理,也不需要经过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4.3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要求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公司的质量手册的学习来完成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手册中没有这些方面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果您是公司总经理如何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从哪些方面 加以说明?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以顾客为中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GB/T19000- 2000)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以顾客为中心是八项管理原则的第一项,也是2000版标准中特别提出的要求(94版未提 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建立质量体系的目的是满足顾客要求,并增强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顾客要求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包括产品、体系等。与产品有关的顾客需求可包括: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符合性 2)可信性 3)可用性 4)设计、创新能力 5)交付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产品售后服务 7)价格与寿命周期费用 8)安全性 9)产品责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0)环境影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最高管理者应以其为目标,确定顾客要求并通过体系的实施满足顾客要求。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PDCA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最高管理者确定顾客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提供必要的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6内部质量体系测量、评价和外部质量体系评价(顾客满意测量和监控)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7改进体系、满足顾客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确定顾客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与顾客的沟通来识别顾客要求,将识别的需求转 换为顾客的要求,并明确顾客的要求,特别是产品的关键特性(合同、质量技术协议都 是一种顾客要求确定的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最高管理者制订质量方针并确保质量目标的确定。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采用过程方法确定过程、分析过程及过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过程中的职责,并形 成必要的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为实施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人力资源、设施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1实施质量体系,按建立的体系进行有效运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2通过顾客满意、内部审核、过程、产品等测量对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进一步 了解顾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3改进质量体系,不断增强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程序要求(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以顾客为中心是指以满足顾客要求为最终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最终目标是增加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如果顾客没有投诉说明顾客已经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投诉与否取决于顾客,顾客不投诉不代表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顾客的要求主要指有关产品质量方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顾客要求不仅限于产品质量,可能还包括体系方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 如何确定顾客的要求?是否要考虑顾客隐含的要求?如果顾客要求不合理如何解决?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示:5.1.1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要考虑通常隐含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总经理接到一顾客的投诉说他们向公司订购的某影视的母盘迟迟未交货,经了解 是因为销售部门没有收到顾客提供的影视出版的许可证,而此许可证是国家有关机构 要求需要提供的,总经理想ISO9000要求要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要求,而国家又 有条例规定,还真不好办。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 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GB/ T19000-2000)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质量方针是与最高管理者组织的设想和战略相适应,可作为组织的总方针的组成部分 ,并保持一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质量方针应包括对满足顾客、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包括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承诺。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质量方针应人微言轻确定质量目标的指引并提供制定和评审目标的框架,即制订质量 目标时,必须考虑反映质量方针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    质量方针应通过合适的渠道和方法在组织内进行沟通并得到各级人员的理解。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质量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如当组织内部产品实现过程,资 源或组织结构或外部相关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庆对质量方针的适宜性进行评审,不 合适时可进行修改。(放入2.2.5)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确定组织的宗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制订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进行内部沟通和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评审质量方针的持续适宜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修正改进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         质量方针的制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最高管理者在制订质量方针时应考虑如下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反映组织宗旨和发展方向,未来设想和战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包含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承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能够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突出组织产品或体系的特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         质量方针方式:应较精练、清晰、易于理解,可以以下列方式发布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λ         质量手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公告发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         质量方针控制方式:质量方针属于文件,应满足文件控制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2.4         质量方针沟通方式:可以采用从最高管理层向下逐级沟通方式,通过会议、电子媒 体、文件、宣传栏等形式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方针评审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评审,在组织按计划进行的管理评审时进行;评审 时注意质量方针是否能持续地适应组织的改进和发展。 1.    程序要求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管理制订和管理程序(需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当组织已经有经营宗旨时,可以用经营宗旨作为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经营宗旨往往描述的组织的总体发展战略方针,可以包括质量方面的一些内容, 但不能替代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质量方针主要考虑满足顾客要求方面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要考虑顾客要求,还应考虑组织自身要求及法律法规要求并包括持续改进体 系有效性的承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    质量方针的主要作用是指明了组织发展方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同时还提供了制订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    质量方针的评审:定期的进行主要考虑方针是否能提供制订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评审持续适宜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质量方针中怎样才能反映出包括了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下列为二家公司的质量方针,请加以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产品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生产让顾客放心满意的光学产品 5.4 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1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GB/T19000-2000 3.2.5)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质量目标建立的范围:相关职能 相关层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质量目标内容:应包括满足产品要求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1顾客规定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2顾客未明示,但用途所必需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3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4组织确定的附加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质量目标内容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1可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2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   确定产品要求的有关内容(符合性、可信性、可用性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   了解分析这些内容实现的现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   制订相应的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   将目标分解到相关职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   将目标分解到相关层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目标进行评审并修订 2.2 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   质量目标的内容确定:除应考虑满足产品要求的内容,还应考虑有关体系、过程, 有关要求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外部:市场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投诉及满意度的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水平对比、竞争对手的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内部:产品、过程、性能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内部存在的问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体系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管理评审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资源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其它需要改进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   质量目标的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考虑与每项质量目标相关的职能及层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尽可能分解到相关的职能部门或层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考虑的相关职能可以包括产品实现过程、资源管理过程及测量分析改进过程相关职 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   质量目标的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质量目标应可能测量尽量定量化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可以定期对质量目标进行测量(如在管理评审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也可以不定期对质量目标测量,以实现监控的目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可以进行阶段性测量,如以项目设定的质量目标 1.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制订管理程序(需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质量目标是指产品质量应达到的标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包括满足产品要求的内容,但不仅限于产品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质量目标应定量化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目标应可测量,但不一定需要定量化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    质量目标应该是在规定时间内能实现的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目标是所追求的目的,可以反映未来的需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    应在每个职能和层次上,包括每个职位都应有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在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上建立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标准要求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并提供制订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且质量目 标应可测量,如何将质量方针转化为可测量的指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的质量方针中是:“精心设计、严格制造、及时交付顾客满足的产品并不断提高 顾客满意度”,如果您组织对提高顾客满意度进行指标设定和分解,提出您的步骤及方 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满意指标 调查 分析 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质量目标及建立体系、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有 效性的目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应实现质量目标为目的,在制订质量目标后进行。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当质量管理体系有更改必需要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即应保 持在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和改进等方面的完整性。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制订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准备质量策划的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形成质量策划的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评审质量策划的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 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实施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质量策划的输入考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组织的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顾客满意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对法律法规要求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对产品性能数据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g)过程性能数据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h)内部出现的问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i)已显示的改进机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j)风险评估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 质量策划的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策划的输出可根据下述方面确定相应的产品实现及支持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实施的职责和权限,包括改进所需的职责和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所需的过程,包括需要的、特别的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所需的资源如设施及人员技能知识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和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改进的需求包括方法和工具的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策划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就是指对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进行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是对体系的策划,产品实现过程是体系要求的一部分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结果通过质量计划来表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计划编制可以是质量策划的一部分,策划的结果不一定都需要形成质量计 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 当质量目标有变化时需重新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计划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当现质量管理体系仍能满足质量目标要求时可不必进行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现有质量管理体系无法保证质量目标实现时,如何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策划?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1 职责和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确保规定组织内与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职位的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规定相关职位的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规定相关职位的相互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对上述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进行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       确定实施体系所需的组织职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       明确职位的相关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       按体系要求将职位职责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       明确履行职责时的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5       以文件方式规定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6       了解、沟通文件中职责的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实施方法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   确定职位及相互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可以描述部门组织结构图将各部门及部门的关系(矩阵式或职能式)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将部门的职位加以明确,描述职位的结构图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   将每个职位对应的职能进行分解(见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列出所有相关职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列出体系要求并将体系要求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以矩阵图方式指出职位职责与体系要求相关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   以文件方式(可以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中职位描述job discription 的要求)表述职位的职责和权限并在相关程序中再次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4   通过培训、教育加以沟通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职位说明书,建议以作业指导书形式发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组织的职责和权限要求主要指要明确组织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应指各相关职位的职责、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只有管理层人员才需有权限规定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操作层人员如检验人员才可能有权限的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职责的规定应在手册中加以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以以任何文件形式加以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            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应由谁来规定?描述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时应考 虑哪些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的职责描述都有两份,一份是针对ISO9000要求,另一份是ISO9000以外的职责 要求,如财务、环境、安全卫生等,请分析两份是否可以合并成一份各有什么优缺点?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2管理者代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管理者代表由最高管理者指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管理者代表应是一名管理人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管理者代表不一定是专职人员,可以履行其它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三个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1体系过程相关职权: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1.4.2报告职权: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体系业绩和改进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3提高意识职权:整个组织提高对顾客要求的意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4可以包括外部联络的职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实施步骤和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1          最高管理者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2          明确其职责和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3          书面任命书及职责和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4          或在手册中加以说明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实施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管理者代表的选择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由于其负有的职责和权限的特殊要求,通常在较高的管理层人员中选取(如部门经理 以上级)且此职位由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经验的人 员担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当组织的规模比较大时,可以任命一名正代表、多名副代表,当组织的规模比较小时 ,也可以由总经理亲自担任管理者代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可以直接指名由某职位的人员同时任管理者代表(如品质部经理),但注意其履行的 职责不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 管理者代表的指定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可以以书面任命书的方式以最高管理者的名义任命发布到各相关部门。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可以在质量手册的职责说明中说明。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应将标准中关于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的要求在相应的文件中加以说明。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程序要求(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管理者代表是指最高管理者的代表,履行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主要履行与体系有关的三个方面职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管理者代表不应由总经理亲自担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总经理属于管理人员可以担任,尤其是最高管理者是一组人时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4.3    管理者代表在组织结构图上应处于部门经理及副总以上的位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没有此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4    管理者代表应负责质量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包括主持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审核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管理者代表主要是确保的作用,不一定要亲自完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5    体系改进建议应由管理者代表审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没有此权限要求,除非文件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者代表如何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对顾客要求的意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下设有三个事业部,生产独立的产品,共有三千名员工,每个事业部约800名员工 ,现公司要建立质量体系,需要任命管理者代表,如何任命比较合适? [pic] 5.5.3内部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沟通确保体系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通过沟通可以提高员工的参与范围及程度,有助于质量目标的实现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1.3    沟通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体系的有效性,即策划与结果的实现程度。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与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              建立内部沟通的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              明确沟通的时机、内容及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              实施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              沟通的时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日常体系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定期的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特殊情况下的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重大质量问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体系重大变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              沟通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顾客及组织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           内部体系测量结果——内部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沟通的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工作区域内管理者引导的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小组会或其它会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布告栏、内部刊物、杂志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     电子媒体、声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 内部调查表和建议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内部沟通程序或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沟通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内部沟通要求主要指质量体系出现问题时进行的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主要指质量体系有效性的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内部沟通需要将沟通的结果进行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没有要求,除非文件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    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就是指要建立适当的沟通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过程与程序不是同一概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证实组织内部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证实已进行了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证实沟通的内容及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评价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为满足内部沟通的要求,某公司的总经理每月向各部门经理以上级人员报告上月的生 产经营增加情况,在原有包括生产执行情况、产量、销售额、利润基础上增加了质量问 题及需改进的方面的汇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沟通的层次:部门经理以上往往不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沟通的内容:不仅是质量问题,应为有关体系的有效性 5.6管理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6.1总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能否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 性所进行的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管理评审人员:最高管理者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管理评审的目的:确保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管理评审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1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2     质量体系运作的状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3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管理评审的频率: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定期进行、特殊情况可增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1.5    管理评审的方式:通常采用评审会的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    管理评审的记录: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1      规定管理评审的程序(明确频率、方法、内容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2      制订管理评审的计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3      准备管理评审的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4      实施管理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5      形成管理评审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6      根据评审结果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7      保存评审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实施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1      管理评审频率:通常每年进行一次,对规模较大或产品类型较多的组织每年可进行 二次,当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可临时追加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2      管理评审方式:通常以召开管理评审会议方式进行,由各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准备管 理评审输入的有关资料在会议上进行报告,由最高管理者进行评审。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3      管理评审内容:根据输入内容,重点应放在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需要进行的质量 体系改进或变更,特别注意由顾客的反馈(满意度测量及投诉)信息而识别的需要 改进的机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4      管理评审结论:管理评审结果应形成结论(输出),提出影响有效性的不足之处及 改进要求,并在管理评审记录上加以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1  管理评审是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管理评审主要是对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内部质量审核才是对体 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的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2  管理评审应由部门经理以上(包括部门经理)参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3  当质量方针和目标每年都能顺利地实现时,可以考虑不对此进行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方针和目标本身也存在适宜性、充分性要求,每次都应评审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3.4  管理评审的重点是体系已经出现的问题如何加以纠正和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重点是为确保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需的改进,不仅仅是有效性,即使没有 问题,也可能有改进的需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作为最高管理者,从哪些方面对体系的适宜性和充分性进行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5.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组织的管理评审会议往往半小时就完成,先由管理者代表汇报评审输入的有关的结 果,然后由总经理对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提出需改进的要求,形 成评审记录。会议结束后由管理者代表开出改进措施要求交相关部门解决。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6.2评审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管理评审输入指为评审所需准备的作为依据的有关信息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体系实施有关结果的反映, 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1审核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内部质量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外部质量审核(如顾客及第三方公证机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2顾客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满意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投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3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符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过程测量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过程的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内部测量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顾客或市场测量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4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出的预防和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5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改进措施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出的改进跟踪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完成情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6经策划的可能影响质量体系的变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由于任何原因(如:产品、顾客或市场变化)可能需变更的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变更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7改进的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已识别的可改进的方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改进的目标及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        收集评审输入的有关资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        检查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        针对性总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        各每项信息的内容形成该项必要的总结性结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输入信息中重要的可以影响评审结果的指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  审核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内部质量审核、外部质量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情况,尤其是严重不符合情况以及对体 系实施和保持的符合性及有效性制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顾客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投诉的情况,尤其是重复出现的投诉,重大投诉造成较大损失,顾客的总体满意 率及满意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不合格的过程及产品的合格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预防和纠正措施完成情况及有效性,尤其 对内部造成的重大质量问题的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情况及有效性及对体系的影响。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的现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   经策划的可能影响质量体系的变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变更可能对质量目标的影响及不良的后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g)  改进的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改进可能会带来质量目标或体系的有效性方面的影响以及成本方面的考虑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程序(同上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管理评审的输入主要针对产品的质量情况的有关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包括产品、体系、过程相关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管理评审结果提出的改进的建议是属于评审输出的内容,而管理评审输入的信息可以 不包括改进的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改进的建议(已识别)应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管理评审时对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的评审主要是评价发出了多少份预防和纠正措施 报告及纠正执行情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应注重有效性及对体系的影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输入的七项内容应由哪些部门去准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应收集的信息应从何时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比较合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在管理评审时,由于召开管理评审会,管理者代表要求各部门收集了实施ISO9 000后的三个月的有关数据作管理评审使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有些数据无法收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要考虑数据的对比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6.3评审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对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同时可作为质量管 理体系改进的输入,最高管理者应将管理评审作为识别体系改进机会的工具。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管理评审输出应包括三个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1  体系及过程有效性的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2  产品的改进(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3  资源的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上述内容实际包括了体系、过程、产品以及实施或实现这些改进所需的资源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评审输出应作为评审记录的内容,应详细、充分以便追溯和促进管理评审本身过程的 评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价和改进,确保其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记录评审结果形成评审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提出改进或资源需求的建议(可以发出改进建议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将输出结果在组织内进行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评审输出的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的输出通常在管理评审报告中描述,报告中通常应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根据输入的评审对现状的分析(包括七个输入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需要进行有效性改进的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管理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资源管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产品实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测量分析和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体系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         与产品有关的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符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可信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可用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交付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服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安全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资源需求(改进所需)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人力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基础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工作环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程序(同上节需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管理评审输出就是记录的对管理评审输入信息进行评审时的结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是输入信息的评审结论,还包括改进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管理评审输出作用是对现有质量体系进行适宜性、充分性及有效性评价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是评价,更重要是提出为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及有效性所需的改进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管理评审是对质量体系的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是验证,评审输出应作为改进的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评审输出应如何反映资源的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改进不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三个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资源提供的目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召开的管理评审会议,在会议上8个部门经理中有6个部门提出本部门的人力资 源不足,要求增加人员,并希望总经理解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体系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什么职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完成什么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4其它解决办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 资源管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资源提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资源:包括人员、基础设施、工作环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应确定所需要的资源,并提供相应的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资源的识别应考虑内部要求及外部要求,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1为了实施、保持质量体系并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所需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2满足顾客要求并增强顾客满意所需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要求主要考虑产品实现过程和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    人力资源要求应考虑到所有从事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6    资源的充分性应在管理评审时加以评审,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及产品实现的策划时加 以识别和确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实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产品实现的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识别资源的需求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定资源的要求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实施、保持和改进体系及有效性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评价资源的充分性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改 进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 资源的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通常情况下资源的提供在相应的质量体系文件中加以说明,如在程序文件或作业指 导书中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所规定的质量计划中应对资源规定加以明确。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       在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时应特别考虑可能提供所需要的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 资源的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可通过组织内部进行的内部审核、过程测量和产品测量时发现的体系和产品不合格 应作为分析资源提供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和改进的重要依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       可通过外部顾客满意的测量对资源进行分析的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 资源的评价:通过最高管理者进行的管理评审对资源提供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行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   资源的改进:可通过执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或改进程序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3、程序要求(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资源要求主要指为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所相关的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还包括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所需的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资源的内容包括了人的要求和物的要求,即人力资源和设施、设备的要求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还包括工作环境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    可以通过内部质量审核来评价资源的适宜性和充分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内部审核可以审核其有效性和符合性,管理评审用来评审其适宜性和充分、有 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的质量体系包括了抽油烟机的设计、生产、安装和服务,公司在全国各地都设有 安装和维修服务小组,但每年春节前由于销售量增加,顾客经常投诉不能及时安装产品 ,于是公司就本地临时聘请了一些工作人员负责帮助安装,但由于工具不足及人员不够 ,对安装质量的投诉又增加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满足顾客要求所需的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安装服务的工具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安装人员的提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安装人员的培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服务供应商的选择、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平衡质量体系中资源与成本的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满足顾客要求最低限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改进、资源、成本的协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 人力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1总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理解要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要求的对象: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制定能否胜任考虑的因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1教育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2培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3技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4经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对每个职位的四个方面的要求应在相应的文件中加以规定,如职位说明书中或相应 的程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序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施步骤及方法建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实施步骤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在职位说明书中描述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在职位说明书中根据职位的职责要求并考虑相关质量目标的要求,明确能力要 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对每个从事与质量有关的工作人员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四个方面判定是否有 能力胜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程序要求(无)相关要求可以在职位说明书或程序中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根据ISO9001要求,应确保所有员工有能力胜任其从事的工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要求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能胜任其工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    人力资源的要求即是对员工能力的要求,包括教育、培训、技能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能力要求主要基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四个方面考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    每个职位都应有技能和经历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取决于所从事的工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4    人力资源的要求主要是对培训方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是为达到能力要求采取的一种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包括了从职位设计、招聘、薪资管理、绩效评估、培训、职业发展等 多个方面的内容,某公司希望将所有这些内容与ISO9000中人力资源要求相结合来设计公 司的人力资源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可以遵循ISO9000过程方法的思路建立相应的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所有程序纳入ISO9000文件控制系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按照ISO9000要求进行体系的评价及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进行纠正和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绩效评估设计项目中与ISO9000实施工作及效果相结合,将实施效果作为相关人员绩 效的依据,促进质量体系的实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确定某一职位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确定人员的能力需求,这些人员主要指影响产品质量的管理、技术操作、测量监控 人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    为满足能力需求,需要提供的培训或采取的其他措施,如再教育、内部换岗或招聘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    评价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培训)的有效性,以确定采取措施后人员能满足相应的能 力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    针对实现的质量目标,应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让员工从相关性和重要性方面意识 到为什么(WHY)要做好相应的工作,以及如何(HOW)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    记录有关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有关情况(如过程或结果),以提供满足能力需 求的证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 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确保员工有能力满足相应职位的要求,当不能满足能力需求时要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采取措施(如培训)来满足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1确定了质量目标及组织结构及职责的同时确定能力的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2对相应的工作人员的能力调查后,根据职位需求生成培训需求或再教育、招聘等措 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3培训或采取其它措施后对其有效性即是否能满足预期的目的进行评估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3.4新员工上岗前应考虑相应的培训需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5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可以在相应的过程中或完成后进行,并一直保持至员 工离开组织为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    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培训实施部门:各职能部门或委外培训机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评估部门:培训或采取措施组织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记录保存:人力资源部门或相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pic]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      职位能力需求可考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组织方针、目标的相关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职责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操作技能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管理者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管理技能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使用资源的相关要求 程序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g)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能力需求的确定:根据组织结构图中职能及层次分析确定能力需求,如管理层、操作层 、技术支持层及相同层次不同的职能,如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确保每个与质量 活动有关的人 员都有相应的能力需求规定,要特别注意特殊工位及关键工位的能力需求。新员工从招 聘时可以考虑能力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2员工能力的评估,对现工作的人员的能力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即四个方面对应的所 接受的教育程度、已接受培训的内容及效果、所掌握的技能及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3培训需求或措施的确定:对照各职位的能力需求及实际的员工现状的评估结果生成 培训需求或其它措施,即通过培训来满足需求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满足职位的能力需 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4培训计划或措施计划制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培训计划根据各部门或组织部门提出的培训需求或措施需求制订培训计划或措施计划。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计划通常应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参加人员、时间安排、资源需求 、内部支持、评价方法。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5培训实施或采取措施:根据制订的培训需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培训或实施相应的措施 ,通过内部培训、送外培训或内部、外部教育,自学、转岗、换岗或招聘。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6有效性评估:对培训结果及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针对培训进行评估的方法可以 针对学习结果、工作行为、工作绩效等项目评价并对照相应的能力需求作出是否符合 要求的结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7目标意识的形成:通过各种宣传、培训、教育等手段,对员工进行意识教育,不仅 让员工知道如何做,还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按要求执行,会产生的后果尤 其对质量目标会产生影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8记录的保持:可以通过对每一次进行的教育、培训及具备的技能和相应的经验进行 记录,记录的方式可以每一个员工建立相应的记录一览表或档案,也可以对每一次进 行的教育或培训所有参加的人员进行记录,前一种方法更利于每个员工培训需求或措 施需求的生成,记录的保持要利于查询,如员工的工号、顺序号、部门等作为追溯性 的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员工能力需求确定及能力评估程序(如何确定能力需求、评估员工能力现状的方法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员工培训程序(如何生成培训需求,组织实施培训及有效性评估方法)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招聘转岗程序(必要时)(招聘、转岗时如何保证达到满足能力要求)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能力的需求是针对每个员工提出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是对相应的职位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就能够满足相应的能力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培训不一定能够达到能力的要求,因此可能要采取其它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7.3人力资源中评价所要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的目的是确保所采取的措施能得到正确实施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目的是确保实施有效,即最终能满足能力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人力资源要求保存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相关的培训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一定指培训记录,包括能证实相关能力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产品检验人员及负责生产线生产的操作人员在被审核员问及公司质量目标中顾客投诉 率要求控制在多少?以及顾客经常投诉什么质量问题时,他们都回答说:都是严格遵照 程序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作业,至于目标是多少,以及顾客投诉什么对他们来说并 不重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果您是一位培训主管,应如何根据人力资源的要求组织实施培训?培训课程如何设置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1项目与层次、职能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2针对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3员工意识、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4按照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5注意有效性评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基础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基础设施:指组织运行所必需的一组设施、设备和公共服务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1.2为使产品满足规定要求应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大类,即: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1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2过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如与设计开发、制造、交付、服务相关设备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3支持性服务设施,如运输设施、通讯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组织首先应根据上述三大类范围考虑为满足组织、顾客及为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确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所需的具体的设施,包括已经使用或尚未购买的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4组织应提供所确定的设施,必要时为满足要求应进行购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5组织应维护所提供的设施,规定维护的方法进行维护并确保其相应的能力。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保相关的基础设施具备能够提供实现产品符合性的能力,防止设施不合格造成产品不 合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1确定和提供基础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时及体系运行过程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进行质量体系或产品实现的策划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2基础设施维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根据设施的特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每年、月、日)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组织部门:设备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实施部门:设备部门或制造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记录保存:设备部门或制造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实施步骤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实施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1基础设施的提供:根据质量目标,产品特性,如(功能、性能、可用性、安全性 、寿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命、保密性)等要求来提供基础设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2 基础设施的维护:根据设备的特性,并考虑其用途及重要性规定设施维护的程序: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关于计划周期、内容、项目和方法,通常考虑对关键性设备进行定期的(如每年、每 月、每日)维护(或维护的项目和内容进行维护、保养或点检),或非定期的维护,对 非定期的维护项目,制订维护计划也可在每次维护计划中规定维护的项目和内容及时间 ,对定期维护可以直接在维护规程中规定项目及内容及对应的维护周期而不需要再制订 维护计划,同设备不同的项目其维护周期可能不一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维护的实施,根据维护规程或计划进行维护,日常维护可以由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员自 行完成,对特殊项目(考虑重要性、风险性及成本)可考虑由专业部门实施或委托其它 组织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维护的记录:通常应记录维护的结果,(虽然标准本身未有要求),对日常维护可作 简单的记录以对完成维护后在记录表上作标识,对维修的结果应作较详细的记录以便将 来的追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基础设施维护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基础设施要求中对过程设备进行维护,主要指生产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所有质量体系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对需要维护的设备应规定定期维护的周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没有要求需要定期维护,可以按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对正常运作的设备应作出相应完好的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对设备、标识未有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对提供工作场所的要求主要是指要有足够的提供产品的制造的空间。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为满足产品符合性要求的相关因素,除空间大小要求外,还包括环境、温度、湿 度、洁净度、静音等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公司采用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对采购、生产、销售、贮存、财务等进行计 算机管理,而内部已经建立了ISO9000系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很多公司已采用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运用计算机对采购、生产、贮存、销 售、财务等进行管理,如何协调ERP与ISO9000的关系?先实施ISO9000还是ERP系统?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1计算机软件属基础设施,应按ISO9000要求进行维护,制订程序并实施。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应满足ISO9000的基本要求,找出相关联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3首先应结合ERP系统的功能,明确规定实施流程的职责和权限(满足ISO9000)。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4以ERP系统的功能并结合ISO9000基本要求规则相应的流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5对超出ISO9000要求的ERP系统模块,ERP系统也可以运用ISO9000思想程序化并实施比 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优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缺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 |网 |WWW.CQCC.COM.CN |网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 | |先ISO9000后ERP中 |先职能和流程,易成功中 |可能不能充分发挥ERP作|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 |先ERP后ISO9000中 |流程可能更简单中国质量 |不易成功中国质量认证 |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认证咨询网 |咨询网 |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 9.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1某顾客经常投诉接收到的电脑产品大批量地出现外观碰伤,销售部指出运输过程都是 通过铁路公司承运,而且近距离运送往往顾客很少投诉,于是将这一情况向质量部门反 映,质量部门首先对包装箱的大小进行检验,发现纸箱虽然符合检验标准的要求,但由 于14# 17#同样的纸箱确实偏大,于是建议将纸包装箱尺寸厚度加大,并对外包装强度进行了 改进,但顾客收到货后仍然发现同样的问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2某公司采用E—Mail进行采购和接收销售订单,但往往由于内部或外部邮件系统出现问 题造成很多订单发出后不能及时收到需要的货物或遗漏接收到顾客的订单。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2.1内部系统的维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2.2外部系统的选择和保障(再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4 工作环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1工作环境指影响到产品符合性的相关的环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2产品符合性包括符合顾客要求、组织内部要求、法律法规要求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1.3工作环境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1员工工作所必要的工作环境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2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环境因素,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温度、湿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热、光、空气流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卫生、清洁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噪声、振动和污染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电、磁干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3.3在一些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如食品、半导体、药品等制造行业应特别注意有关环 境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防止由于工作环境的因素影响到产品质量造成产品不合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体系运作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组织管理部门:工程部门或制造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 实施步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分析现有的工作环境因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定影响产品符合性的因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规定并实施合适的环境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管理监控相应的环境因素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 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1   分析环境因素:从产品的策划、明确顾客要求、设计、采购、制造、检验到交付、 服务全过程中,针对上述分析的结果找出对产品符合性有关的环境因素及产品实现 全过程中人的工作环境因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2   确定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分析的结果找出对产品的符合性有关的环境因素,特别是 一些关键的环境因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3   规定并实施合适的环境要求:将上述环境因素的要求明确加以规定,可以在相应的 作业指导书或程序中加以规定,并按规定调整实施以满足环境要求。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4   监控环境因素:对规定的要求进行监控,可以采用定期检查过程审核的方式进行。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工作环境管理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对所有的工作环境应明确规定并管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工作环境的范围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要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工作环境的管理主要是产品实现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管理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是产品实现过程,包括测量、监控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确定工作环境的具体要求?在何时需要考虑这些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1顾客需求产品要求,法律法规行业要求,国家、国际标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设计输入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产品实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产品实现的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策划以实现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产品实现的策划是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一部分,策划的要求应与体系其它过程要求相 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任何产品的实现都包括了策划的过程,策划是实现产品的必要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3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可包括主过程和子过程,主过程如:与顾客有关的过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程、设计和开发过程、采购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等。子过程如:设计和开发过 程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评审过程、采购过程中供方评估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策划的内容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1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产品的质量目标是标准5.4.1质量目标的组成部分, 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品质量目标可以从产品本身的质量特性进行考虑,质量要求包括为满足顾客的要求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明示或隐含)、法律法规要求及组织自身提出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2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识别和确定产品实现所需的所有主过程和子过程及 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互关系(过程方法),为实现过程所必需的文件(见4.2.1)和资源(见6)要求,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不同的产品其所需的文件可能是相同或不相同的,应特别注意其不相同的要求(如针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产品的操作、标准或工艺类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3确定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接收准则,如设计验证、 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认;采购产品的验证;过程、体系、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产品接收的标准(采购过程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及最终产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4确定产品实现过程中所需的记录以及为证明产品满足要求所需的记录如:产品要求 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审的记录;设计过程评审、验证、确认的记录;供方评价记录;过程的确认记录,校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准的记录以及测量分析改进过程中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策划的输出形式通常采用文件的方式,常规产品其输出已经体现在如手册、程序、作 业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导书中,而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可以采用质量计划的方式来规定其特定的质量 体系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产品实现过程的本身的开发可以应用7.3设计和开发的要求(即从过程本身的策划、 输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和更改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1质量体系建立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2新产品开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3产品的改型或改进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部门:质量或技术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产品实现部门、设计开发部门、采购及营销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流程: [pic] 6、建议:6.1对产品进行区分,对常规或已定型的产品以将开发新的产品或需改型的产 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对常规产品其产品过程通常已有足够的文件如手册、相关程序及作业指导书及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记录来描述相应的要求,不需要增加相应的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可以通过召开产品实现策划会议的方式对新产品或改型的产品应先识别已有的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能够使用的相关文件,确定特别的要求如质量目标、过程、文件、资源及监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视、测量等以验收标准和记录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4策划的结果形成质量计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5将质量计划作为对原体系补充发放到相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文件要求:产品策划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1只有新产品、项目或合同才需进行产品实现的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所有产品都需有实现过程的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产品实现的策划只需要策划其实现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的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说明:策划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3产品实现的策划输出为质量计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质量计划是输出的一种形式,还可以有其它形式的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8.4产品实现的策划重点是与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包含的内容,因此可能与原体系要求不 一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必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其它要求相一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讨论区: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过了解和确定与产品有关的全部要求,通过过程实现其要求以达到质量体系的目的。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需要确定与产品有关的要求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顾客规定的要求,规定的可以是任何形式或采用任何方式,如合同、订单、技术质 量协议、标书。可以是以文件形式(包括书面或电子媒体)或口头、电话等,规定 的要求可包括产品质量特性方面、质量体系以及交付及交付后的活动要求,如:交 付方式,交货期,售后务。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顾客没有明确规定,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和预期用途所必需满足的要求,常见的如服 务业中一些服务特性的要求如环境舒适性、安全性、时间性、资源充分性。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要考虑国家或行业的、产品的制定的法律法规要求, 如电器产品的安全性、食品的卫生环境要求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组织根据市场或其它原因所规定的要求或作出的承诺,如 对产品的保修期、使用寿命的承诺,服务业中对服务时间性、保密性要求的规定等。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在对产品要求的评审之前进行,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当顾客或组织提出新的要求或 更改时应及时确定这些相关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HOW [pic] 4.1获取顾客的要求:可以通过合同、订单、标书,顾客信息反馈或上门走访等渠道获 得。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获取并分析非明示的要求:通过市场调研、同行业的了解分析、使用过程的分析 等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法律法规要求:通过信息情报部门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4组织的附加要求:组织为增强顾客满意或超越顾客需求在相应的宣传资料或文件上做 出的规定或承诺。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5确定所有的要求:将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进行了解并在相关的文件明确,如合同、生 产计划、设计文件、标准、规范等,以作为评审的输入。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部门:市场营销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质量部门、产品实现相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主要指顾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四个方面的要求即顾客规定的要求,没有明示但必需的要求,法律法规要求 及组织的附加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主要指产品质量特性方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限于产品质量特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产品有关的要求确定都必须在合同中加以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在合同,可以在其它文件方面确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组织的附加要求从哪些方面去获取并考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质量方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质量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过程的特别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产品规范及标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5产品的交付及售后服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组织的附加要求没有达到但满足了顾客的要求时如何处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过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充分了解产品的要求并确保通过过程实现并满足这些要求。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组织应对所确定的产品要求进行评审以达到三个方面的目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产品要求得到规定,如通过合同、订单、标书、质量技术协议、样品等形式明确。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与以前合同或订单不一致的要求已得到解决,组织通过对不一致要求的传达,适 当时对过程、资源的调整来满足这些要求,如合同中有关交货期的更改。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此规定的要求包括所确定的所有相关的产品的要求 ,不仅指顾客规定的要求,组织的能力要求,还包括质量体系所涉及的各个过 程及要求的能力,包括产品实现过程: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及管理职责及资源 管理等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产品要求的评审应在向顾客提供产品的承诺前进行,如签订或更改合同、提交标 书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当顾客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顾客以口头或电话方式提出要求时应尽可能加以明确具 体细节并加以记录并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对评审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当评审时提出相应的变更、纠正、改进的任何措施也应予 以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当顾客或组织对产品的要求发生变更时应将相关的变更要求传递到相关人员,当涉及 文件修改时应按文件控制要求校对修改文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应根据产品销售的方式决定评审的形式不意味着对每一个订单都需 要进行评审,如网上销售,可对产品目录或提供的产品信息进行评审。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如提交标书、签订或更改合同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按产品特点分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决定不同的评审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产品要求实施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记录评审结果及相应的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传递相关结果及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将产品进行分类:考虑到对产品要求评审的可操作性,可以考虑按产品技术的复杂性 及成熟程度进行分类,如常规产品、非常规产品,包括含特别要求的产品、老产品或新 产品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对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评审方式:即评审的人员、方法及记录的方式可以不相同 ,对技术质量、生产能力、价格、交货方式及交货期可以由不同的部门人员进行, 但对常规的产品可以由一个人完成评审过程,同样可以确保其评审的有效性。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对产品要求实施评审:根据确定的评审方式由相关人员对产品的要求是否达到规定 ,不一致的要求是否解决,以及组织是否有能力满足要求进行评审。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4评审的记录:评审结果的记录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评审后在合同或订单上签字确认 ,对非常规的产品及新产品可采用评审表的方式或将有关需要评审的内容在评审表 上记录,对评审后需要采用措施的要求也应进行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5评审结果的传递及措施跟踪:评审的结果应及时传递,评审完成后有关信息可能转化 为其它过程的输入,如生成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计划等。当需要采取措施以满足要求时 ,同样应将措施传递到相关人员,并跟踪其措施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部门:市场营销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质量部门、产品实现相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要求的确定及评审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在签订合同前及签订合同后都应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在签订合同前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产品要求的评审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的要求得到明确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还包括解决不一致的要求及确保能满足附加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当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时组织可以不加以考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应确认顾客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应由所有相关人员参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根据需要,只要能确保评审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才能确保对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的有效性及效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1考虑评审过程的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评审过程的人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3评审的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4记录及跟踪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案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某顾客向组织订购了一批产品,在仓库发现其产品尚未发运,跟踪到市场部相应的订 单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要求的交货期是在两天前,市场部经理解释说这是一个已有十年交易的顾客,通常晚 两天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方也认可,以前经常这样,顾客也默认了。 .2.3 顾客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过有效的顾客沟通以了解顾客要求,实现并满足顾客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沟通的形式可以是主动的或被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沟通的方式可以通过口头、书面、包括电子媒体、互联网的方式。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沟通的内容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1产品的信息,如宣传资料、产品广告、新产品信息公告、产品目录。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2顾客的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过程包括对其修改的相关内容。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3顾客反馈如顾客投诉、顾客对产品的有关信息的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部门:市场营销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质量部门、产品实现有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都可能需要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定需要沟通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定沟通的时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定沟通的人员及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实施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记录沟通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沟通内容包括产品信息、问询、合同订单处理及修改、顾客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5.2沟通的时机:从了解顾客需求到交付后的全过程的相关阶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以市场营销为主通过内部反馈方式传递,顾客沟通转为内部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5.4按需要沟通的内容进行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必要时对沟通的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保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沟通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与顾客的沟通目的是确定顾客了解组织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沟通是双向的,是达到相互了解并实现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与顾客的每次沟通都应进行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标准无此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当顾客投诉时其处理过程就是与顾客沟通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投诉时需要沟通,但处理过程应属内部纠正措施的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哪些情况下可能与顾客进行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的质量部门经常反映对公司的投诉不能及时给予答复,而公司的市场部门却总是 说我们有自己内部的处理程序,只有在投诉问题彻底解决后才能向顾客反映,而且是向 顾客的市场部门而不是质量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设计和开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是为了实现设计和开发的输出能满足输入的要求,将 顾客需求转化为组织的要求,最终确保设计和开发的结果能满足产品的要求。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首先应考虑对其实现的全过程进行规定。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策划过程应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划分,应考虑顾客的要求、产品本身的特点、复杂程度、过 往的设计经验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各阶段所需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对需要评审、验证或确认活动的阶段需明确 活动的时机,其内容及方法可根据阶段进展状况作决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每个设计阶段的活动相关的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对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设计小组之间的接口进行管理,明确小组的职责分工,接口关 系确保小组之间的有效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4策划输出可采用文件方式如设计和开发计划书、时间安排表等,策划的输出内容 根据进展情况对应的相关内容的更改面予以更新,如人员的调整、时间的调整、设 计输入的变化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部门:设计和开发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产品实现过程部门、质量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1在对产品有关要求评审并明确产品的要求之后,形成设计输入之前。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2随着设计和开发过程的进展,产品要求变更或体系变更时。 5.HOW [pic] 5.1指定设计(项目)小组的负责人(Team Leader)(应具备一定的组织、沟通、技术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负责人应了解顾客、组织等要求,了解产品的特点及复杂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5.3制订设计和开发计划,在计划中将整个设计过程划分为几个有代表性的阶段(如结构 、性能等),在计划中写明各阶段的阶段责任人及权限,对应阶段是否需要评审、验 证或确认活动及时间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各个阶段可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设计,应明确小组之间接口关系、沟通的要求,对应 的职责权限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当计划书中策划输出应根据进展情况,当相关因素发生变更时,应更改设计策划输出 ,即设计计划书、并传递到各相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的过程就是指设计输入的形成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策划指明确阶段划分、职责和权限及需要进行的有关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在每个设计阶段都应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没有要求每个阶段,在适宜的阶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设计小组之间的接口管理主要指小组各阶段结束时应进行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整个设计过程中应明确沟通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对设计小组之间的接口进行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1明确小组的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明确活动的关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3明确活动的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4规定接口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5规定沟通的内容、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9.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的输入是设计和开发过程的基础和设计结果制定的依据准则。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即考虑产品有关的要求,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顾客规定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顾客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和预期用途所需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4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将产品要求转化为具体输入的要求,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如符合性、可信性、可用性、寿命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2.2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行业规则如安全、健康、环境等要求,包括国家、行业等要 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这类设计过程所能提供的有关经验,应吸取的教训。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4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如为满足产品安全性以及维护、保养、处置等要求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设计输入的要形成记录并保持记录如设计说明书、设计输入记录等。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对设计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充分性:反映产品的所有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适宜性:组织能够实现,适宜于组织的现状及未来的要求完整、清楚不矛盾:各项要求 明确、描述清楚,相互之间的关系不矛盾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部门:设计和开发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产品实现过程所有相关的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策划完成按策划的结果正式开展设计活动的第一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评审其充分性和适宜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保持记录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由设计小组成员确定并分析产品的有关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将产品的有关要求转化为相应输入要求,输入的内容应包括有关功能、性能、法律 法规、以前类似设计的信息及其他相关要求,设计输入内容应明确、完整、能实 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设计输入应以设计说明书或设计输入记录文件方式加以描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对输入的内容应由组织所有相关人员进行评审,以确保其充分和适宜性,评审发现不 合适时应及时加以修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输入的要求就是产品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设计输入的要求主要来自于产品的要求,但不仅限于产品要求,包括有关的要求 如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获得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对设计输入的评审属于设计评审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设计输入的评审主要评审其充分性和适宜性,而设计评审主要对其满足结果的能 力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设计输入文件一旦完成,评审后不应再进行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随着设计的开展对设计输入不合适的要求可以进行更改或评审。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才能确保设计输入的充分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输入的来源(外部、内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过程的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输出的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顾客的评价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3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输出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相应的信息如规范、图纸、样品,同时为 测量提供相应的标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与设计输入的要求相对应。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可在设计的各阶段形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设计和开发的输出的形式可以是文件(规范、清单、图纸等)或实物(样板、产品) 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设计和开发输出在放行前应获得批准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5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1满足输入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2提供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如物料清单(BOM)、采购规范、材料规 范、生产和服务过程规范、试验规范、图纸及样品以及有关测试、验证报告等。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3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如过程及产品测量的标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4规定为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及正常使用必需的相关的特性要求如功能、时间、物理特 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设计和开发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质量部门、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结束形成正式的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输出批准在放行前完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阶段设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阶段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输出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批准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放行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阶段设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阶段设计结束形成阶段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由授权的人员对设计输出进行批准可以在相关文件上或实物样品上作标识、批准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上一阶段的输出可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只有批准后才能放行。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输出的更改应得到批准,必要时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和开发的输出通常是以图纸的方式表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输出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件或实物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设计和开发的输出主要用于提供产品生产的有关规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还包括提供其它过程(如采购、测量)产品特性要求的有关信息。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设计和开发的输出是在设计完成时形成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在每个设计开发阶段都可能形成输出并可能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设计开发的输出没有满足设计开发输入的要求时如何处理? 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评价在阶段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并识别可能出现的或已出现的问 题,防止和纠正出现设计易产生的不合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评审指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设计和开发评审的内容可以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输入是否足以完成设计和开发任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产品实现过程的实现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资源的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测量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设计过程进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满足验证和确认的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λ         可能出现或已出现的问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对评审所识别的问题应采取必要的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评审的参加人员应包括有关的职能代表以保证评审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应记录评审的结果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如评审报告、纠正预防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设计和开发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质量部门、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常在设计的每个阶段结束,包括:试样及批量产品生产阶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5.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评审是为了确保设计输出能否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设计评审的目的是评审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设计评审应保持评审的独立性即不应由相关设计人员参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应包括有关职能的代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设计评审应由设计项目小组长亲自组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无此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确保设计评审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1评审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评审的内容全面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3参予的人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4问题的识别方法及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5设计和开发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验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认定可包括下述活动: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变换方法进行计算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将新设计规范与证实的类似设计规范进行比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进行试验和演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文件发布前的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设计验证就是将输出结果与输入结果时进行比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设计验证根据产品的特点及设计和开发策划的要求在适当的设计阶段进行。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最常用的验证方法是对应设计输入的要求对输出结果进行阶段检测、试验。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应记录验证结果,当验证为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预防。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设计和开发部门或质量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阶段结束,通常在试样、最终产品阶段应进行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根据设计和开发策划的要求在设计的相应阶段结束时安排进行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5.2验证的内容应与相应的输入要求相对应。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验证的方法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比较法,如采用替代的设计和开发计算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照类似产品进行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试验、检测、模拟、试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照以往过程经验教训进行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当验证结果表明某项输出不能满足输入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可以按纠正措 施程序执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验证结果的记录方式可以是验证报告、检测报告、试用报告或其它形式。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和开发的验证的目的是验证开发出的产品能否满足顾客的需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说明:验证输出能否满足输入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在每个阶段结束时都应进行设计和开发的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应根据产品特点及策划的要求决定,没有要求每个阶段都需进行。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设计和开发的验证就是对设计的产品进行检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检验是设计验证的一种方式但不是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 7.3.6设计和开发的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的确认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组织、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要求 以及已知预期使用或应用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使用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确认所使用的条件可以是实际的或模拟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一般考虑确认在产品试产或批量生产阶段进行,在顾客使用条件下对满足规定的或预 期用途的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定的时机应按策划的要求进行,通常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前完成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应记录确认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当确认时发现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并记录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顾客或权威组织、设计和开发部门、质量部门、产品实现的相关部 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验证完成,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5.1确认方式可以采用顾客或权威机构、组织内部进行,也可以三种的任意组合顾客确认 :顾客使用、试用、反馈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权威机构:国家检测部门、专家小组的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组织实际使用条件或模拟条件下对批量生产的产品的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和开发的确认必须由顾客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根据需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设计和开发确认应在产品交付之前完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行时,但不是所有产品都能在交付前完成一些服务项目。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7.3只要产品已经过顾客确认,说明其设计和开发的产品能完全符合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顾客确认是设计确认的一种方法,但确认的方法决定其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何通过顾客对产品进行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7设计和开发的更改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控制以确保设计输出能够操作满足输入要求,产品能够满足规 定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设计和开发的更改是指在产品实现过程(包括设计过程)中已批准的设计输出的更改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典型设计更改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图纸的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物料的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产品结构的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组织应根据顾客或自身的要求识别更改的需求,并记录更改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4根据更改的性质决定是否需要对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充分考虑由于更改 可能引起的质量体系、资源、产品实现过程或检验测量和分析过程的更改,如文件 更改,操作指导的更改、工艺更改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设计和开发更改在实施前应经过授权人员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部分对产品其他组成部分的影响,如总体结 构及性能的影响以及对已交付产品的影响,如售后服务时零部件的配售提供。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7当对更改的评审发现问题时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并记录评审结果及所采取的 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提出部门、任何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责任部门:设计和开发部门、产品实现过程的相关部门、后勤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实现过程的相关阶段(包括设计阶段) [pic] 5.1更改的提出:任何部门可以根据顾客、组织的需要提出设计和开发的更改,通常以设 计更改申请单的方式提出,包括更改的原因,更改的内容及方法建议。更改可能产生 对产品及文件的影响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更改的评审、验证及确认,更改申请提出后由授权人员根据设计更改对设计输出可能 造成的影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评审、验证或确认活动,根据需要可以不进行这些 活动,也可能只独立地进行评审、验证或确认活动,也可能都要进行。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需要进行时应按照相应的评审、验证及确认及需要采取的措施的要求执行。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评审时应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代表参加并充分考虑其对产品组成部分的影响及已交付产 品的影响,并确保产品最终能够满足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当更改对体系产生影响需要更改时应执行相应的程序并将更改的内容传递到相关的职 能部门,如更改的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确保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6.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1设计输出经过批准后应严格执行,不能进行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以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2设计过程中所有输出文件在更改前应经过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对已批准的输出文件更改需经过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3当设计和开发结果需要更改时需经过重新评审和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根据更改的性质决定是否需再评审和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 设计更改需经过原设计人员的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无此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的改型或改进与设计更改有何联系与区别?是否需要进行评审验证或确认? .4       采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1采购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采购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如采购规范或 标准),最终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采购的控制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采购过程控制:对供方和采购产品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采购信息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对采购产品的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采购过程的控制应包括对供方以及供方所提供的产品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3对供方及采购产品的控制应根据其对产品实现及最终产品的影响而决定控制的类 型和程度,影响愈大其控制要求程度越高,(产品的检验项目及方法、质量评价与选 择、采购信息要求及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根据供方按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来评价和选择供方,能力包括质量保证能力(如 资源能力、产品实现能力、测量分析和改进能力)以及其它能力(如价格、特殊要求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应制订对供方进行选择、评价的准则,并按准则要求选择确定供方。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对已选择的供方进行重新评价,并制定重新评价的准则,以确定其是否有持续的 满足要求的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7应保持对供方进行评价的结果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8对评价所提出的对供方或采购的产品所需要采购控制的应进行记录并保持记录( 如改进、纠正措施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采购部门 质量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程序要求:采购控制程度(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供方选择与评价程序(必要时) 5、HOW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供方的分类或分等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可考虑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综合进行分类或分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按采购产品对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程度,如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按供方所提供的产品时间来划分,如组织建立实施质量体系的时间为界限。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将服务(如运输、检测、校准等)及提供软硬件的产品划分。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5.2选择、评价及重新评价的准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按照供方的分类或分级制订选择及评价的准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通常准则中可考虑下列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产品本身的质量(通过对产品的质量特性及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供方的质量体系(可考虑ISO9001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供方产品的实现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供方的服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价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评价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准 则中国质量 |方 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 |1)产品本身的质量 |进货检验、验证、小批量试用、大批量试用中|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同类产品的比较或调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 | |WWW.CQCC.COM.CN | |2)质量体系中国质 |调查表、供方现场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提供质量体系状况的证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 |WWW.CQCC.COM.CN | |3)供方产品的实现 |产品生产能力、交付能力、过程能力(如CPK | |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指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询网 | | |WWW.CQCC.COM.CN | | |4)供方的服务中国 |服务的及时性、服务水准、服务的提供能力中| |质量认证咨询网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 |5)价格中国质量认 |绝对价格、性能价格比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再评价方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时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采用定期评价(如每年1—2次)对已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当产品质量连续出现不合格或严重不合格时应考虑对供应商再评价。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再评价结果处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再评价结论是不合格时可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暂停产品的接收,并提出改进要求,当改进后经验证符合要求后再采购。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取消供方的资格,当需恢复时应重新按评价程序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对采购产品的控制就是要对所采购的产品进行检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控制方式多种如验证、评估、试用、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对一些辅助材料的包装材料因其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可以先不进行评价,通过进货检 验的方式对供方进行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需进行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对供方重新评价的准则应与评价的要求一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没有强制要求,但需重新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4 当采购产品出现不合格时说明供方不能满足组织要求应取消供方资格。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视评价准则而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5当评价结果表明需要供方改善时可以通过口头向供方提出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应记录并以书面方式(包括电子媒体)通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4.2采购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向供方明确采购的要求以确保采购产品满足组织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对供方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认可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产品:产品本身的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如外观、性能等方面要求。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b)程序:与产品实现过程有关的运作程序,如生产批准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过程:对一些关键过程、特殊过程或与供方有关的过程要求,如顾客投诉处理过 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设备:产品实现过程有关的设备包括生产及测量监控设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人员资格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对供方人员的教育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经验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技能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培训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确保供方人员的能力能满足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可以直接采用或参照ISO9001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特别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要确保上述所提出的采购要求是充分的,能反映组织对采购产品的所有相关要求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采购部门、质量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相关部门:产品实现过程相关的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采购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                        明确采购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                        在采购文件中描述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                        审批要求确保充分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明确采购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收集有关采购产品有关的信息,包括如:采购产品质量要求、原材料检验标准等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根据采购产品的类型及特点明确对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要求,对供方人员 资格的要求(如检验人员、特殊作业人员)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描述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采购文件如采购订单合同、双方签订的质量技术协议、采购规范等文件中清楚描述上 述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与供方沟通,确保供方理解这些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审批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为确保这些要求已经充分反映了对采购产品的需要,并且这些要求是适宜的,应对这些 要求进行审批,可以直接在相关文件上记录,如对合同的审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所有采购的要求应在采购合同中加以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以以其它方式明确,如采购规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采购信息指对采购产品质量及服务方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包括其它要求,如人员及体系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所有采购合同中都应明确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根据产品的需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4为确保采购信息的充分性,应对采购信息进行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无此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果对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要求,应首先考虑哪些方面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文件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关键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与组织接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3采购产品的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采购产品进行验证,以确保其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要求,防止组织产品出现不合格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为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组织应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确定所需要进行的控制活动及方法如进货检验、测量、试验、验证或到供方处验 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按照所要求的活动实施,如通过检验、验证的方法对采购的产品进行判定,以确 保能满足规定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当组织或组织的顾客需在供方现场验证时,如派出检验员、验货员(包括第三方机 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采购文件)明确验证的安排及放行的方法(如放行的标准)。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质量部门、采购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程序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采购产品验证程序(进货检验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确定验证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根据对供方及采购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确定的具体方法,通常采用进货检验 或验证的方式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进货检验应明确需要进行检验的产品、检验的项目、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进货验证包括对供方所提供的产品的检验记录,证明文件等来结束对照组织的 要求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实施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组织按照所明确的验证方法如检验验证程序、检验验证标准等对所采购的产品进 行检验/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组织或顾客可以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此时供方、组织、顾客应达成共识,并明 确验证安排及放行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应保存验证及产品放行的有关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对采购产品的验证是指确定并实施采购产品所需的检验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限于包括检验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对采购产品验证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能符合进货检验标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说明:满足采购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当组织或其顾客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应在采购合同中明确产品放行的方法。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在其它采购文件中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4即使组织或顾客已在供方现场对采购的产品实施验证,组织内部仍需进行验证。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应根据组织或顾客的要求确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请说明采购要求与供方质量体系要求产品要求及组织的验收标准要求的区别。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组织如何决定对采购产品进行检验还是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5生产和服务提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组织应策划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如通过编制计划,提供资源、实施监控等。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生产和服务的提供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获得产品特性的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于顾客,产品要求的评审部门、与顾客沟通过 程以及设计和开发部门,如产品规范、检验规范、图纸、样本等。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b)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为确保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的需的作业文件。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使用适宜的设备,包括产品实现过程所需的设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为满足监视和测量的要求应提供这些设备,并正确使 用这些设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实施监视和测量,对产品及过程的特性进行测量和监视以保证过程的有效性及产品 能满足规定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实施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活动,对内部、外部的放行活动、交付给顾客的活动及 交付后的活动如售后服务等进行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产品实现过程所有相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程序要求:生产和服务控制程序(必要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生产和服务的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             制订生产和服务计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             提供相关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             按计划实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             监控实施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关于作业指导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标准未要求所有活动都需制订作业指导书,通常下列情况应考虑编制作业指导书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测量、检验、试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关键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特殊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复杂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生产的策划主要指制订并实施生产计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限于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组织应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受控条件指生产和服务环境条件。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标准中6个方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组织应尽可能将所有相关作业要求编制成作业指导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根据必要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何时应编制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详细程度如何决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案例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此类特殊过程进行确认以确保过程能够实现所策划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对下列过程需要进行确认(又称特殊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当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后问题才出现的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 过程确认是为了证实过程的输出能否满足规定的要求,应考虑过程本身的要求(资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源和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确认的安排可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明确为过程评审和批准的准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对设备的认可(设备的能力)和相关人员资格的鉴定(满足资格要求)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使用特定的方法和运作程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对记录的要求(见4.2.4记录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对过程的再确认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生产和服务部门, 相关部门:品质部门、设计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正式提供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之前进行,并不是对所有过程都要确认。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5、 HOW: [pic]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对所有的生产和服务过程都需要确认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主要通过对设备认可及人员资格的鉴定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通过证实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特殊过程可能使用的特定的方法和程序应不属于质量体系文件的范围。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同样属于体系内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7、讨论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过程的确认要求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这里的策划的结果是指质 量体系策划;产品实现的策划?策划结果的能力应如何判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标识和可追溯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产品进行标识以识别不同的产品,同一产品不同的生产状态、检验状态,防止产品 误用。必要时实现可追溯的目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产品的识别是在适当时,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如制造产品规格、批号、生产 日期等,服务业中服务员编号、服务功能场所的标识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的状态包括待检、已检合格、已检不合格等。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当需要有可追溯性场合,如对产品的历史状态,(如产品实现过程)的某一特征进 行追踪时应进行可追溯性管理,包括控制其标识方法,并记录标识的状态、确保标识 的唯一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方法的多种多样,在一些行业如计算机软件开发,其状态管理 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标识、产品实现过程有关的部门、品质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监视和测量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pic]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所有产品在产品实现过程中都应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适当时或有需要时才进行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所有标识应在产品或外包装上标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可以采取记录或区域识别的标记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 测量、分析和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1总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过策划并实施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以实现建立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目的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需要策划并实施下列三个相关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证实产品的符合性,包括产品的测量(如产品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及成品检验)、 顾客满意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确保质量体系的符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包括顾客满意、内部审核、过程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持续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包括对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数据分析以及其它数据来源如外部审核、同待业数据带来 改进体系有效性的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确定并应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包括具体方法及应用程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品质部门、产品实现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实现过程中及产品交付后进行实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5.1策划所需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明确所需具体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必要时将过程以文件形式加以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明确具体的方法及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实施所需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1按规定的程序实施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内部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为确保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应对所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测量、监视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非所有过程,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只在数据分析时才使用统计技术来改进质量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在产品的测量、过程监控时都可能应用到统计技术 8.2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1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顾客满意状况进行监视以作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依据,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 质量管理原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顾客满意(GB/T19000-ISO9000 3.1.4)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满意程度表达最常用的是采用级 度法。顾客满意级度可以分为三级、五级或七级级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 三级度为 满意 一般 不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五级度为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很不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七级度为 很满意 满意 较满意 一般 较不满意 不满意 很不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应确定获取顾客满意有关信息的渠道及方法,这些信息可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2.1对顾客(包括直接顾客、最终顾客)的调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有关产品方面的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顾客要求和合同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4市场需求及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5服务提供数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6竞争方面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应确定利用所获得的信息的方法,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1对信息的分析方法包括数据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2根据分析结果获得评价关于体系绩效的依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3对体系的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市场、销售部门、品质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常调查方式每年至少一次(管理评审之前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日常反馈随时接收信息 5、HOW [pic] 5.1获取信息的方法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问卷和调查(常规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与顾客的直接沟通——面对面(Face To Face Talking)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委托第三方收集——电话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被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顾客抱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媒体的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行业研究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调查方法及内容的设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1常规性的调查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或电话调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2通常每年进行一次,下列情况发生时可进行特别或专项调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顾客发生重大投诉或多次重复性投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新产品开发投放市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体系发生重大变更并引起产品质量下降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3满意度的程度衡量 可以采用级度法及计分法来衡量满意度,级度法通常采用五级级度划分,计分法采用分 数计算来划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4调查的项目及权重设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调查的项目可以分为二级,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产品的实物质量 外观及性能(产品具体特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服务 服务能力,服务正规性,服务及时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交付能力 及时性、准确性等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应根据调查项目的重要性来决定项目的权重,并通过计算来决定最终的级度。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如用级度法时应取用中值分数计算,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中国质量认证咨 |分值区间中国质量认证咨|中值中国质量认证| |询网 |询网 WWW.CQCC.COM.CN |咨询网 |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很满意中国质量认|+100 — |+80中国质量认证 | |证咨询网 |+60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咨询网 |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 |满意中国质量认证|+60 — +20中国质量认证 |+40中国质量认证 | |咨询网 |咨询网 WWW.CQCC.COM.CN|咨询网 |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一般中国质量认证|-20 — +20中国质量认证 |10中国质量认证咨| |咨询网 |咨询网 WWW.CQCC.COM.CN|询网 |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不满意中国质量认|-20 — -60中国质量认证 |-40中国质量认证 | |证咨询网 |咨询网 WWW.CQCC.COM.CN|咨询网 | |WWW.CQCC.COM.CN | |WWW.CQCC.COM.CN | |很不满意中国质量|-60 — |-80中国质量认证 | |认证咨询网 |-100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咨询网 |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WWW.CQCC.COM.CN | 设计调查表时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让顾客觉得最不满意的项目以利获得改进的信息。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确定结果并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1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确定需要改进的项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2应按照改进程序(包括纠正、预防)实施改进并跟踪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通过对顾客抱怨的分析就可以准确获得顾客满意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顾客抱怨只代表满意度低,但没有抱怨并不表明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顾客满意度就是指顾客满意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顾客满意度是指顾客满意级度,如满意、一般、不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顾客满意率是指达到顾客满意的顾客占所有顾客的比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顾客满意度越高代表产品质量越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ISO9000:2000标准理解培训教材 (26) 2004-11-23 15:00:43 8.2.2内部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为确定并保持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及持续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审核(GB/T19000-2000 3.9.1)是指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 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审核准则(GB/T19000-2000 3.9.3)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审核方案的策划应考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1过程和区域的运作状况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已出现的问题(包括内部及外部反馈)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体系的变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薄弱环节及过程的接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质量目标现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2过程和区域的重要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直接影响到体系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影响到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产生重大不合格或损失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3以往审核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内部审核的发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外部审核的发现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审核策划的方案应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1审核的准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2审核的范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3审核的频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4审核的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5审核组成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审核员应保持审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应编制程序,并在程序中规定审核策划、审核实施、审核报告和保持审核记录的职责 和具体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7对审核过程发现的不合格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管理者应确保措施的招待并消除不 合格及其原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8应跟踪验证所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并报告验证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管理者代表、审核组成员、受审核部门责任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常每年相关部门至少进行一次内审,为获得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应在管理评审之前 进行。 5、HOW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审核准备及策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确定年度审核计划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任命审核组长,组成审核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确定审核范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4收集相关文件及资料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5制定审核实施计划(目的、范围、准则、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6编制检查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审核实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1召开首次会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2依据计划及检查表进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3不合格纠正措施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4召开末次会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审核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1编制审核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2发放审核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审核跟踪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1跟踪不合格纠正措施执行情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2关闭不合格项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内部审核包括对体系产品及过程的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内部审核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内部审核可以不包括对最高管理者的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最高管理者应作为受审核的范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审核员不能审核本部门的工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质量体系是基于过程管理来完成的,通过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来证实过程的能力,并 确保体系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包括标准中所要求的4、5、6、7、8部分中的内容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可以通过对过程的输入、输出、以及过程中的活动及资源进行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监视可用于所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而测量只能用于部分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4过程测量的结果可以用作监视的手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应能证实过程结果的能力,即过程的输出结果能否满足策划的 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如果过程监视和测量发现其未能达到预期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纠正活动和纠正措 施,消除不合格的原因以实现产品的符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产品实现有关的部门、品质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实现过程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5.1过程监视测量的内容可以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过程的输入:对过程输入的有关信息的准确性、符合性的检查、审核。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过程的输出:过程输出的有效性的监视和测量(如目标的实现情况)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过程的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对过程活动的符合性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对过程活动的方法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4资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资源的能力监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过程监视测量的方法通常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1内部质量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2日常或定期的检查或过程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3对质量目标状况的监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4生产能力的监视(如Cpk)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是指对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指所有质量体系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对过程进行监视是指对过程进行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过程审核是过程监视的一种方式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过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定产品要求是否已得到满足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WHAT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特性(GB/T19000-2000)是指可区分的特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对象是产品的特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产品特性的范围及要求应考虑顾客及组织本身的期望,并加以规定。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监视和测量的依据是产品实现策划的安排,这些安排通常在相关的程序、作业指导 书中加以明确(如监视、测量程序、规范、标准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监视和测量的时机是在适当阶段,通常在形成产品特性的阶段。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6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如监视和测量记录,记录中应能表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 员,通常在文件中加以规定职权,并在记录上反映该职位人员。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7只有在产品实现策划的安排完成之后,即监视和测量完成,证明产品符合接收准则 时才能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8当未经监视和测量而需要放行时应得到授权人员的批准(可在文件中规定授权人员) ,当可能影响到顾客满意或不能满足顾客要求时应得到顾客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品质部门、产品实现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产品实现过程中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5.1确定监视和测量的范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监视和测量的产品特性可以来源于顾客要求,组织要求及相关方要求包括法律法规要求 ,可以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物理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感官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行为的(服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时间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人体工效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功能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与顾客有关的产品要求应作为监视和测量的必需进行的项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时机、方法及标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通常在进货、过程及最终产品交付前应进行监视和测量,测量的方法通常包括项目、步 骤及所用资源(如设备)、环境要求,监视和测量标准同样首先应考虑顾客的要求以及 为满足顾客要求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组织应达到的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产品放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进货及过程中产品不合格的放行(让步放行)通常由组织内部人员批准,而最终产 品的不合格的放行通常应得到顾客的批准,当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时必须得到顾客的批准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应有专职的人员完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标准未对人员的要求作出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所有不合格产品的放行应得到顾客的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只有当产品不能满足顾客要求或顾客提出时才需要 .3不合格品控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防止误用或交付给顾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不合格(GB/T19000—2000 3.6.2)指未满足要求,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应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应制订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并在程序中规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1不合格品控制的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2不合格品处置的职责和权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对不合格的处置可以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采取措施,通过对不合格的处置消除不合格,如制造业常见的返工、返修、降级 、报废等,服务业中更换、补救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经过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使用或应用,如对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应记录不合格的特征(性),(如不合格项目、状态水平、严重程度等)以及所采取 的处置措施,包括经批准的让步。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6纠正之后 的不合格品应再次验证以确定是否已符合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7当产品交付给顾客或顾客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时,如包括未退或已退货的不合格品,组 织同样应采取措施,此措施应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相适应。(包括主动上门维修 、更换)。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品质部门、产品实现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当有不合格品发生时,包括监视和测量过程发现的不合格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是 接收或放行 5.1不合格品的控制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不合格品的识别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不合格品的标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不合格品的隔离(可行时)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4不合格品的处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不合格品的处置职权:包括谁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以及不合格品处置方法的批 准、让步的批准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不合格品处置的记录:通常发出不合格品报告(Nonconformity Report),记录不合格状况(特征),发现地点、处置方法、纠正结果及验证结果。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对所有不合格品都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采取措施、消除不合格,标准未要求所有不合格都要消除原因。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经过组织授权人员批准后就能放行不合格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有些情况下需经顾客批准。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不合格品经纠正后即可放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合格品纠正之后应再次验证合格方可放行。 8.4数据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认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改进质量体系的机会。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确定与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有关的数据,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1与产品有关的数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2与体系有关的数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3与过程有关的数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收集有关的数据,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内部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外部检查或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行业提供的数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分析所获得的数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1采用有效的分析方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2采用适宜的统计技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3基于逻辑分析、权衡经验和直觉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评价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机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1基于分析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2确定现有或潜在问题及其原因并进行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数据分析应提供的信息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1顾客满意,通过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获得顾客满意度的有关信息。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2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通过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获得是否能够满足产品的要求以及 持续稳定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3过程和产品特性及趋势,通过对过程及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获得过程和产品特性及 趋势的信息。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4供方,通过对产品(进货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获得供方产品的有关信息。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品质部门、市场部门、生产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根据监视和测量分析获得结果的时间,可以定期(如每月一次)并在管理评审会议上对 全年的结果进行分析。 5、HOW [pic] 8.5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8.5.1持续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组织要持续满足或超越顾客的要求就必须进行持续改进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持续改进(GB/T19000—2000 3.2.13)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持续改进可以是针对产品、过程或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持续改进的范围可以从渐进的日常的改进至战略突破性改进项目。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4持续改进的输入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1质量方针:通过提升方针确定改进的项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2质量目标:通过目标的提高明确改进的项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3审核结果:通过审核结果发现的问题改善薄弱环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4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结果识别改进的机会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5纠正和预防措施: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达到改进的目的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4.6管理评审:通过定期对现有体系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的评价和分析持续改进 体系的有效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5持续改进的结果可导致体系、产品或过程的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主要职责部门:所有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体系运行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pic] 5.1确定改进项目:应确定改进的具体项目及预期达到的目标,目标的确定应考虑投入与 产出、风险与成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现状分析: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改进的原因。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确定改进方案,应确定改进的步骤、方法、责任人、时间要求、资源要求等。中国质 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4实施改进:确定的责任人应按照改进方案进行实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5评价效果,确认问题及产生根源是否已消除或影响已减少、或预期效果是否已达到并 实现了改进目标。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6实施新方法;按改进后的要求实施,并对现有的相关体系进行更改。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 6.1持续改进是指不断地提升某一质量目标的改进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限于质量目标提升的范畴。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持续改进的原因是由于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发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仅仅是针对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所有持续改进项目应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立项。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不是必要条件。 8.5.2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为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并不断地自我完善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纠正(GB/T19000—2000 3.6.6)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纠正措施(GB/T19000—2000 3.6.5)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 网 WWW.CQCC.COM.CN 2.3应编制纠正措施的程序,明确纠正措施过程所必须进行的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1评审不合格,确定影响程度,为纠正不合格所需要采取的活动,不合格包括: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监视和测量过程发现的体系、过程及产品的不合格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顾客抱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2确定不合格原因:通过对相关事项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不合格的根本原因。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3评价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应采取的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4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5记录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结果,描述跟踪结果(实施的情况)。中国质量认证 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6评审所采取的措施: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达到预期结果)、适宜性和充 分性进行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4在评价和确定措施时,应根据不合格对组织的影响的严重程度来考虑风险,成本和利 益的关系来确定合适的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品质部门、所有相关部门、管理者代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有不合格发生后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确定信息来源:信息来源可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内部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不合格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内部审核报告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管理评审输出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数据分析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e)质量体系的记录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f)过程测量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外部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顾客满意监视和测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顾客抱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外部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评审不合格,对不合格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1运作成本(如损失)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2不合格成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3产品特性(尤其是安全性、性能、可信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4顾客满意程度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不合格的原因通常可以考虑: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1体系文件未规定或不够明确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2体系文件规定不适用或实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3资源不足(人员、设施、工作环境)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4员工能力不足,培训不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5未能有效地按文件要求执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6对体系或过程缺少有效监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所有不合格都必须采取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通常对偶尔发生的轻微不合格不需要采取纠正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评审纠正措施是评审有无按照纠正措施要求实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是指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即是否达到要求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3预防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1、WHY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持续改进质量体系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WHAT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1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应编制预防措施程序,程序中应明确下述活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1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对可能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中国质量 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2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需要采取的措施的适宜性中国质量认 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3确定和实施预防措施:根据评价的结果所确定的措施进行实施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2.2.4记录预防措施的结果:跟踪预防措施的实施并记录措施的实施情况及结果中国 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2.5评审预防措施,确定措施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2.3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案应根据潜在问题对组织的影响程度相适应考虑成本、风险及利 益的关系(包括经济性)。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3、WHO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品质部门、所有相关部门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4、WHEN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发现或分析出潜在不合格后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HOW [pic] 5.1预防措施的信息来源可包括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1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a)顾客满意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b)内部审核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c)过程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d)产品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2体系评审(管理评审)的结果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3数据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4市场分析有风险分析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5相关方分析及水平对比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1.6以往经验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5.2预防措施的有关职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预防措施从立项到评审有多项活动,在程序中应具体明确每个活动的职责权限,通常对 本部门内的预防系列活动可以在部门内完成,但对于跨部门或需要其它部门支持或需要 有较多资源投入时通常要由公司管理层(如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组织有关活动的开展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错误的理解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1预防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再发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是为了消除潜在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2预防措施的需求评价目的是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采取适宜的预防措施(考虑有效性、成本、风险、利益)中 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6.3评审预防措施是指对是否实施了预防措施及预防措施是否合适的评价中国质量认证咨 询网 WWW.CQCC.COM.CN 说明:主要针对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中国质量认证咨询网 WWW.CQCC.COM.CN -----------------------
0
negative_file/[质量培训]ISO9000标准理解培训教材-质量管理体系(doc 74页).doc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自 2000-10-1 起执行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中石化(1995)建标字269号文的通知,由我公司主编的。   本规范共分四章和两个附录。主要内容有:静电接地的范围、静电接地方式与静电 接地系统接地电阻的要求:静电接地端了、接地板、接地支线、连接线、接地干线、接 地体以及具体连接的一般规定:石油化工企业存在静电危害场所的具体规定。   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近几年来石油化工有关静电接 地设计(施工)经验,吸取了国外先进标准(日本的《静电安全指南》1988年版、美国《静 电作业规范》NFPA77-93、《对静电、闪点和杂散电流引燃的预防》APIRP2003- 91、英国《防静电通用规范》BS5958 1983年版等)有关静电接地范围、非导体带电性指标、物质分类及具体作法等内容。征 求了有关设计、生产、科研等方面的意见,对其中主要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最后经审 查定稿。   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我公 司,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我公司的地址是:北京朝阳区安慧北里安园21号   邮编:100101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参加编制单位:中国石油天然集团石化安全技术研究所   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主要起草人:张洁 谭凤贵 于长一 朱耀祥   目次   1 总则   2 名词术语   3 一般规定   3.1 静电接地的范围   3.2 静电接地方式   3.3 静电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   3.4 静电接地端子和接地板   3.5 静电接地支线和连接线   3.6 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   3.7 静电接地的连接   4 具体规定   4.1 固定设备   4.2 储罐   4.3 管道系统   4.4 铁路栈台与罐车   4.5 汽车站台与罐车   4.6 码头   4.7 粉体加工与储运设备   4.8 气体与蒸汽的喷出设备   4.9 化纤设备   4.10 人体静电接地   4.11 计算机房与电子仪表室的静电接地   附录A 静电接地的检测方法   附录B 静电接地工作的注意事项   用词说明   附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静电伤害,保障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在石油化工设计中,贯彻预防 为主的方针,采取防静电措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存在静电危害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静电接地设计。   1.0.3 静电接地是防止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石油化工企业的防静电设计,应由工艺、配 管、设备、储运、通风、电气等专业相互配合,综合考虑,并采取下列防止静电危害措 施:   1 改善工艺操作条件,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大量产生静电荷:   2 防止静电积聚,设法提供静电荷消散通道,保证足够的消散时间,泄漏和导走静电荷;   3 选择适用于不同环境的静电消除器械,对带电体上积聚着的静电荷进时行中和及消散;   4 屏蔽或分隔屏蔽带静电的物体,同时屏蔽体应可靠接地;   5 在设计工艺装置或制作设备时,应尽量避免存在高能量静电放电的条件,如在容器内避 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未接地的孤立导体等;   6 改善带电体周围环境条件,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使其保持在爆炸极限以外;   7 防止人体带电。   1.0.4 静电接地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地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 规范》GBJ65-83的有关规定。   2 名词术语   2.0.1 工业静电industrial static electricity   静电是对观测者处于相对静止的电荷。由它所引起的磁场效应较之电场效应可以忽 略不计。静电可由物质的接触与分离、静电感应、介质极化和带电微粒的附着等物理过 程而产生。工业静电是生产、储运过程中在物料、装置、人体、器材和构筑物上产生和 积累起来的静电。   2.0.2 带电体electrified body   正负电荷数量不相等,对外界显示电的特性的物体或系统。   2.0.3 带电区electrified area   带电体上积聚静电的部位。   2.0.4 物质静电特征参数   1 体积电阻率volume resistivity   表征物体内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它是单位横截面积、单位长度上材料的电阻值,其 单位为欧[姆]·米(Ω·m)   2 表面电阻率surface resistivity   表征物体表面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它是正方形材料两对边间的电阻值,与物体厚度 及正方形大小无关,其单位为欧[姆](Ω)。   3 电导率conductivity   表征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其与电场强度之乘积等于传导电流密度,即σE=j。电 导率的单位为西[门子]/米(S/m)。   2.0.5 静电起电、积聚和消散   1 静电起电electrostatic electrification   由于物体的接触分离、静电感应、介质极化和带电微粒的附着等原因,使物体正负 电荷失去平衡或电荷分布不均,而在宏观上呈现带电的过程。   2 静电积聚electrostatic accumulation   由于某种起电因素使物体上静电起电的速率超过静电消散的速率而在其上呈现静电 荷的积累过程。   3 静电泄漏electrostatic leakage   带电体上的电荷通过带电体自身或其他物体等途径向大地传导而使之部分或全部消 失的过程。   4 静电消散electrostatic dissipation[decay]   带电体上的电荷由于静电中和、静电泄漏、静电放电而使之部分或全部消失的过程 。   5 静电静置时间time of repose;time of rest   在有静电危险的场所进行生产时,由设备停止操作到物料(通常为液体)所带静电 消散至安全值以下,允许进行下一步操作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6 电荷弛豫时间relaxation time of charge   带电体上的电荷(或电位)消散(或下降)至其初始值的1/e时所需要的时间。   7 杂散电流stray current   任何不按指定的通路而流动的电流,这些非指定的通路可以是大地、与大地接触的 管线和其它金属物体或构筑物。   2.0.6 静电放电现象   1 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   当带电体周围的场强超过周围介质的绝缘击穿场强时,因介质产生电离而使带电体 上的电荷部分或全部消失的现象。   2 静电放电能量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nergy   带电体所形成的静电场,通过静电放电所释放出来的总能量。   3 电晕放电corona discharge   发生在不均匀的、场强很高的电场中的辉光放电。电晕放电时,在电极周围有微弱 发光的电晕层。   4 刷形放电brush discharge   指发生于带电量大的绝缘体与导体之间空气介质中的一种放电形式。该放电形式放 电通道不集中,呈分枝状。   5 传播型刷形放电brush discharge with propagation form   在高速起电场所及静电非导体背面衬有接地导体的情况下,在静电非导体上所发生 的放电能量集中、引燃能力强,并带有声光特征的一种放电。   6 火花放电spark discharge   由于分隔两电极间的空气或其他电介质材料突然袭击然被击穿,使电流急剧上升, 电压急剧下降,引起带有瞬间闪光、并有集中通道的短暂放电现象   7 尖端放电discharge at sharp point   在带电导体曲率半径很小处所发生的放电现象   2.0.7 材料   1 静电导体static conductor   一种具有较低的电阻率,除非使它与地绝缘,否则其上难于积聚静电荷的材料。   2 静电非导体static non-conductor   一种具有很高的电阻率,因此能在其上积聚足够数量的静电荷而引起各种静电现象 的材料。   3 导静电材料static conductive material   指金属和碳等电导率大的材料,以及用其他方法(如在绝缘材料中掺入导电材料等 )使物体具有导静电性能的材料。   4 防静电织物anti-static fabric   通过某种工艺方法,使纤维表面电阻率降低,从而形成或生产出的一种具有防止静 电积聚的织物。   2.0.8 静电安全有灾害预防   1 静电安全electrostatic safety   指在生产过程有各种环境(系统)中,不发生由于静电现象而导致人的伤害、设备 损坏或财产损失的状况和条件。   2 静电故障electrostatic accident   由于某种静电现象的作用,导致生产系统、设备、工艺过程、材料、产品等发生故 障、损害(如生产率下降、产品质量不良,以致失效、破坏等)的现象或事件。   3 静电灾害electrostatic disaster   由于静电放电而导致发生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危害、损害的现象或意外事件(如 火灾、爆炸、静电电击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二次事故等)。   4 静电电击electrostatic shock   由于带电体向人体,或带静电的人体向接地的导体,以及人体相互间发生静电放电 ,其所产生的瞬间冲击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的病理生理效应。   5 二次事故secondary accident   由于静电电击使人体失去平衡,导致人员由高空坠落或触及其他障碍物而引起的伤 害;或造成已存在的火灾、爆炸的后果进一步扩大等危害的现象或事件。   6 静电危险场所area of electrostatic hazards   空间存在可由静电引爆的爆炸性混合物,或对其进行直接加工、处理和操作等工艺 作业场所的统称。   2.0.9 静电接地   1 静电接地系统electrostatic earthing system   带电体上的电荷向大地泄漏、消散的外界导出通道。   2 直接静电接地direct static earthing   通过金属导体使物体接地的一种接地方式。   3 间接静电接地indirect static earthing   通过非金属导电材料或防静电材料以及防静电制品使物体接地的一种接地方式。   4 连接connection   将彼此间没有良好导电通路的物体进行导电性连接,使相互间大体上处于相同电位 的措施。   5 静电接地的电阻分类   a静电泄漏电阻leakage resistance of static electricity   物体在不带电的情况下,物体的被测点对大地的总电阻。   b静电接地电阻earthing resistance of static electricity   指静电接地系统的对地电阻。   直接静电接地电阻为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和。间接静 电接地电阻为被接地物体的接地极与大地之间的总电阻,主要由导电、防静电材料或防 静电制品的电阻决定。   3 一般规定   3.1 静电接地的范围   3.1.1 在生产加工、储运过程中,设备、管道、操作工具及人体等,有可能产生和积聚静电而 造成静电危害时,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   3.1.2 在进行静电接地时,必须注意下列部位的接地:   1 装在设备内部而通常从外部不能进行检查的导体;   2 装在绝缘物体上的金属部件;   3 与绝缘物体同时使用的导体;   4 被涂料或粉体绝缘的导体;   5 容易腐蚀而造成接触不良的导体;   6 在液面上悬浮的导体。   3.1.3 各种静电消除器的接地端,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接地。   3.1.4 在下列情况下,可不采取专有的静电接地措施(计算机、电子仪器等除外):   1 当金属导体已与防雷、电气保护、防杂散电流、电磁屏蔽等的接地系统有电气连接时;   2 当埋入地下的金属构造物、金属配管、构筑物的钢筋等金属导体间有紧密的机械连接, 并在任何情况下金属接触面间有足够的静电导通性时;   3 当金属管段已作阴极保护时。   3.2 静电接地方式   3.2.1 需要进行静电接地的物体,应根据物体的类型采取下列静电接地方式:   1 静电导体应采用金属导体进行直接静电接地。   2 人体与移动式设备应采用非金属导电材料或防静电材料以及防静电制品进行间接静电接 地。   3 静电非导体除应间接静电接地外,尚应配合其它的防静电措施。   3.3 静电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   3.3.1 静电接地系统静电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6Ω。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100Ω,在山区等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其对地电阻值也不应大于1000Ω。   3.3.2 当其它接地装置兼作静电接地时,其接地电阻值应根据该接地装置的要求确定。   3.4 静电接地端子和接地板   3.4.1 应在设备、管道的一定位置上,设置专有的接地连接端子,作为静电接地的连接点。   3.4.2 接地连接端子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易受到外力损伤;   2 便于检查维修;   3 便于与接地干线相连;   4 不妨碍操作;   5 尽量避开容易积聚可燃混合物以及容易锈蚀的地点。   3.4.3 静电接地端子有下列几种:   1 设备、管道外壳(包括设备支座、耳座)上预留出的裸露金属表面。   2 设备、管道的金属螺栓连接部位。   3 接地端子排板。   4 专用的金属接地板。   3.4.4 专用金属接地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金属接地板可焊(或紧固)于设备、管道的金属外壳或支座上。   2 金属接地板的材质,应与设备、管道的金属外壳材质相同。   3 金属接地板的截面不宜小于50×10(mm),最小有效长度对小型设备宜为60mm,大型设备 宜为110mm。如设备有保温层,该板应伸出保温层外。   接地用螺栓规格不应小于M10。   4 当选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作静电接地体时,应选择适当部位预埋200×200×6(mm)钢板,在 钢板上再焊专用的金属接地板。预埋钢板的锚筋应与基础主钢筋(或通过一段钢筋)相 焊接。   3.5 静电接地支线和连接线   3.5.1 静电接地支线和连接线,应采用具有足够机械强度、耐腐蚀和不易断线的多股金属线或 金属体,规格按表3.5.1选用。   表3.5.1 静电接地支线、连接线的最小规格      3.6 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   3.6.1 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应与其它用途的接地装置综合考虑,统一布置。可利用保护接地 干线、防雷电感应接地干线作为静电接地干线使用,否则应专门设置静电接地干线和接 地体。   3.6.2 静电接地干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有利于设备、管道及需要在现场作静电接地的移动物体的接地;   2 静电接地干线在装置内宜闭合环形布置,不同标高的接地干线之间至少应有两处连接。   3.6.3 下列接地干线或线路不得用于静电接地:   1 照明回路的工作零线和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中性线;   2 整流所各级电压的交流、直流保护接地系统;   3 直流回路的专用接地干线;   4 防雷引下线(兼有引流作用的金属设备本体除外)。   3.6.4 静电接地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静电接地干线与保护接地干线在建构筑物内有两点相连时,可不另设静电接地体;   2 应充分利用自燃接地体以及其它用途的接地体;   3 接地干线和接地体材质宜选用耐腐蚀材料,当选用镀锌钢材时,钢材规格可按表3.6.4选 用。   表3.6.4 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用钢材的最小规格      注:括号内数字为2类腐蚀环境中用钢材的推荐规格。   3.7 静电接地的连接   3.7.1 接地端子与接地支线连接,应采用下列方式:   1 固定设备宜用螺栓连接;   2 有振动、位移的物体,应采用挠性线连接;   3 移动式设备及工具,应采用电瓶夹头、鳄式夹钳、专用连接夹头或磁力连接器等器具连 接,不应采用接地线与被接地体相缠绕的方法。   3.7.2 静电接地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采用搭接焊连接时,其搭接长度必须是扁钢宽度的两倍或圆钢直径的六倍;   2 当采用螺栓连接时,其金属接触面应去锈、除油污,并加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   3 当采用电池夹头、鳄式夹钳等器具连接时,有关连接部位应去锈、除油污。   4 具体规定   4.1 固定设备   4.1.1 固定设备(塔、容器、机泵、换热器、过滤器等)的外壳,应进行静电接地。若为覆土 设备一般可不做静电接地。   4.1.2 直径大于或等于2.5m及容积大于或等于50m3的设备,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接地点应 沿设备外围均匀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30m。   4.1.3 有振动性能的固定设备,其振动部件应采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铜芯软绞线接地,严禁使 用单股线。有软连接的几个设备之间应采用铜芯软绞线跨接。   4.1.4 转动物体的接地,可采用导电润滑脂或专用接地设施(如在无爆炸、无火灾危险环境内 可采用滑环和电刷等)进行接地,但类似于阀杆、轴承转动部分可不必进行上述连接。 容易积聚 电荷的皮带或传送带,宜采用导电橡胶制品。   4.1.5 皮带传动的机组及其皮带的防静电接地刷、防护罩,均应接地。   4.1.6 可燃粉尘的袋式集尘设备,织入袋体的金属丝的接地端子应接地。   4.1.7 设备内部的各部件之间的活动连接或滑动连接等部位,应保持其接触电阻值在1000Ω以下 。   4.1.8 固定设备与接地线或连接线宜采用螺栓连接,连接端子可设置在设备的侧面、设备联合 金属支座的侧面或端部位置,接地端子与接地线的材料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3.4.4条与第 3.5节中有关条款。   4.1.9 与地绝缘的金属部件(如法兰、胶管接头、喷嘴等),应采用铜芯软绞线跨接引出接地 。   4.2 储罐   4.2.1 储罐内各金属构件(搅拌器、升降器、仪表管道、金属浮体等),必须与罐体等电位连 接并接地。   4.2.2 在罐顶取样操作平台上,操作口的两侧应各设一组接地端子,为取样绳索、检尺等工具 接地用。   4.2.3 浮顶罐的浮船、罐壁、活动走梯等活动的金属构件与罐壁之间,应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 2铜芯软绞线进行连接,连接点不应少于两处。浮船与罐壁之间的密封圈应采用导静电橡 胶制作。设置于罐顶的挡雨板应采用截面为6~10mm2的铜芯软绞线与顶板连接。   4.2.4 当储罐内壁涂漆时,漆的导电性能应高于被储液体,其体积电阻率应在108Ω·m以下。   4.2.5 为消除人体静电,在扶梯进口处,应设置接地金属棒,或在已接地的金属栏杆上留出一 米长的裸露金属面。   4.2.6 与储罐管线相连接的法兰,如需防杂散电流和电化学腐蚀时,可选用电阻为104Ω~106Ω的 绝缘法兰连接。   4.3 管道系统   4.3.1 管道在进出装置区(含生产车间厂房)处、分岔处应进行接地。长距离无分支管道应每 隔100m接地一次。   4.3.2 平行管道净距小于100mm时,应每隔20m加跨接线。当管道交叉且净距小于100mm时,应加 跨接线。   4.3.3 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紧固时,一般可不必另装静电连接线,但应保证至少有 两个螺栓或卡子间具有良好的导电接触面。   4.3.4 工艺管道的加热伴管,应在伴管进汽口、回水口处与工艺管道等电位连接。   4.3.5 风管及保温层的保护罩当采用薄金属板制作时,应咬口并利用机械固定的螺栓等电位连 接。   4.3.6 金属配管中间的非导体管段,除需做特殊防静电处理外,两端的金属管应分别与接地干 线相连,或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铜芯软绞线跨接后接地。   4.3.7 非导体管段上的所有金属件均应接地。   4.3.8 地下直埋金属管道可不做静电接地。   4.4 铁路栈台与罐车   4.4.1 栈台区域内的金属管道、设备、构筑物、铁路钢轨等应等电位连接并接地,还应构成接 地网。   4.4.2 区域内铁路钢轨的两端应接地,区域内与区域外钢轨间的电气通路应绝缘隔离。每根钢 轨间应是良好的电气通路,平行钢轨之间应跨接,每个鹤位处宜跨接一次并接地。跨接 线可用1×19-14.9mm2镀锌钢绞线,接地线可用双根φ5m镀锌铁线,并用塞钉铆进钢轨。   4.4.3 在操作平台梯子入口处,应设置人体静电接地金属棒。每个鹤位平台处应设置接地端子 ,接地端子宜用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直接相连。罐车及储罐用带有接地夹的软金属线与接 地端子连接。   4.4.4 金属注液管与固定管道、钢架等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其静电接地电阻应小于106Ω 。   4.4.5 非金属注液软管宜采用防静电材料制作。   4.4.6 罐车的罐体、车体应与注液管系统以及栈台钢架等电位连接。在装卸作业前,应用专用 接地线与平台接地端子连接,装卸完毕将顶盖盖好后方可拆除。   4.5 汽车站台与罐车   4.5.1 站台区域内的金属管道、设备、构筑物等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4.5.2 在操作平台梯子入口处或平台上,应设置人体静电接地棒。   4.5.3 储罐汽车在装卸作业前,应采用专用接地线及接地夹将汽车、储罐与装卸设备等电位连 接。作业完毕封闭储罐盖后方可拆除。接地设备宜与装卸泵联锁。   4.5.4 注液管系统应符合本规范第4.4.4条和第4.4.5条的要求。   4.6 码头   4.6.1 码头区内的金属管道、设备、构架包括码头引桥,栈桥的金属构件,基础钢筋等应进行 等电位连接并接地。装卸栈台或船位陆上部分应设接地装置。   4.6.2 较大码头区,区域内的管线应符合本规范第4.3.1~4.3.7条的要求.   4.6.3 装卸栈台应符合本规范第4.4节及4.5节的要求。   4.6.4 在船位陆上入口处,应设置消除人体静电的接地装置。   4.6.5 为防止杂散电流,应采取以下措施:   1 输液臂或输液管上,使用绝缘法兰或一段不导电软管,其电阻值在2.5×104Ω~2.5×106Ω之 间。   2 岸与船的人行通路不能全金属连接。   3 码头护舷设施与靠泊轮船之间应绝缘。   4 岸上一侧的金属物只能与码头岸上的接地装置相连。   4.7 粉体加工与储运设备   4.7.1 在填料与出料部分,应采取下列静电接地措施:   1 金属和非金属导体容器以及附近的所有金属设备,包括料管,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   2 盛装高体积电阻率粉料的容器,除应按本规范第4.7.1- 1条的要求进行外,在可能的条件下,宜将一根或多根接地板(管、棒)垂直插入容器内 ,实施粉体内的静电分隔屏蔽。   3 装粉料用的袋、桶应放在地面上或接地台面上。   4.7.2 装粉体加入可燃性溶剂中时,应采取下列静电接地措施:   1 操作人员必须接地。   2 用导电材料作漏斗、斜槽等填充装置,并将其与容器进行等电位连接后接地。   3 盛装溶剂或粉料的容器应用导电材料制作并进行接地。盛装粉料的容器允许涂抹小于2m m厚的绝缘层。   4.7.3 在粉体筛分、研磨、混合部分,所有导体部件,包括筛网,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活动部件宜采用挠性连接。接受容器应按本规范第4.7.1条的要求进行。   4.7.4 粉尘采用气流输送时,管道应采用导电材料,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3节的要求外,管段法 兰必须跨接并接地。   4.7.5 在粉尘分离器中,所有导体部件,包括过滤器支撑柱头、框架,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 地。   4.7.6 大型料仓内部不应有突出的接地导体,如设置料位报警器等必须采取防静电燃爆措施。 料仓顶部进料口和排风口,应与仓顶取平。   4.8 气体与蒸汽的喷出设备   4.8.1 在气体与蒸汽的喷出设备上,所有的导体部件应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4.8.2 用蒸汽(或气体)清洗储罐等设备时,喷射器应与被喷物以及周围的金属体等电位连接 并进行接地。   4.8.3 装在软管上的金属喷嘴、接头等,应采用下列静电接地措施:   1 使用导电性或防静电软管时,应使喷嘴、接头等与软管可靠地连接并接地。   2 装在软管上的金属喷嘴、接头等金属部件,可用专用接地线与接地装置连接。   3 在使用气体或蒸汽喷出设备作业前,应将专用的接地线连接好,作业完毕后方可拆除。   4.9 化纤设备   4.9.1 输送带托辊和终端皮带滚轮应与料斗采取跨接方式将其接地。   4.9.2 在设备上被非导体隔绝缘的孤立金属部件,应采取跨接方式将其接地。   4.9.3 滚动轴、搅拌器旋转部件的静电接地电阻大于106Ω时,可使用导电性润油剂或滑动电刷 等进行接地。   4.9.4 气流输送设备应符合本规范第4.7.4条的要求。   4.10 人体静电接地   4.10.1 操作人员在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场所,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应正确使用各种防静电防护用品(如防静电鞋、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手套等),不得 穿戴合成纤维及丝绸衣物。   2 操作人员应徒手或徒手戴防静电手套触摸接地金属物体后方可进入工作场所。   3 禁止在爆炸危险场所穿脱衣服、帽子等。   4.10.2 在人体带电易产生静电危害的场所,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工作台面应敷设导电橡胶板,凳子的座面应用导电材料制作。如果工作台、凳子的支腿 是非金属材料或有塑料(橡胶)套脚时,则台面及座面应有接地措施。   2 应敷设导静电地面,导静电地面的体积电阻率应为1.0×105Ω·m~1.0×108Ω·m其导电性能应 长期稳定,不易发尘,尚应定期洒水和清除绝缘污物等。   4.11 计算机房与电子仪表室的静电接地   计算机房与电子仪表室的静电接地应符合国标《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93的规定。   附录A 静电接地的检测方法   A.0.1 静电接地的检测,应在被检测对象不带电的条件下进行。被测对象包括设备中的接地系 统、非金属材料、防静电产品等。   A.0.2 设备接地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的金属零部件之间、设备与专用接地极之间的接触电阻、跨接电阻,可用普通万用 表测量;   2 设备接地极电阻,包括接地级与土壤的接触电阻,以及土壤的流散电阻,可用ZC系列接 地摇表测量。接地板与电流电极间距应为40m,电压电极与电流电极间距应为20m。   3 设备中的非金属器件(如用于接地的非金属零件、绝缘法兰等)的电阻测量规定如下:   当电阻小于1MΩ时,可用普通万用表或高阻计测量;   当电阻大于或等于1MΩ时,可用500V以上高阻计或兆欧表测量。   A.0.3 非金属材料导电性能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板材、薄膜等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   a当体积电阻率大于或等于106Ω·m时,按《固体电工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 电阻系数试验方法》GB1410- 78规定测量,测量仪表可用ZC36、ZC43等高阻计。试样尺寸:方形100×100(mm)或圆形 φ100mm。   b当体积电阻率小于106Ω·m时,按《导电和抗静电橡胶电阻率(系数)的测定方法》G B2439-81规定测量,其中静电计和电流表输入阻抗大于1012Ω。   试样尺寸:长70~150mm,宽10~150mm。   2 纤维泄漏电阻,按《纤维泄漏电阻测试方法》FJ551- 85进行测量,其中试样量为2±0.1g。测试仪器则采用RC充放电原理的纤维泄漏电阻测试 仪。   3 轻质石油产品电导率,按《轻质石油产品电导率测定法》GB6539- 86进行测量。样品油大于1L,测量仪器为油品电导率测试仪。   A.0.4 防静电产品导电性能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静电鞋、导静电鞋电阻,按《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电阻值测量方法》GB4386- 84进行测量。当R≥1.5×105Ω时,测量电压取500±25V;当R<1.5×105Ω时,测量电压取10 0±5V,测试电功率不大于3W。   2 地板、地毯等铺地物电阻,用2个φ60±2mm(重量2±0.2kg,黄铜镀铬)专用电极测量,测 量电极距离为1m,非柔性地面可在电极下垫导电海绵(直径φ60mm、厚5~6mm,体积电阻 率0.1~1Ω·m)。测量仪器可采用绝缘电阻测试仪,直流开路电压500V,短路电流5mA。   附录B 静电接地工作的注意事项   B.0.1 在可能产生静电危害的场所,对移动设备、工具的静电接地应按下列程序:   1 在工艺操作或运输之前,必须做好接地工作。   2 工艺操作或运输完毕后,经过规定的静置时间,方可拆除接地线。   3 接地线连接点位置宜避开火灾、爆炸危险场所,且不应在装卸作业区的下风向。   B.0.2 生产过程中,当设备、管道等局部检修会造成有关物体静电连接回路断路时,应做好临 时性跨接,检修后应及时复原,并重新测定电阻值。   B.0.3应正确使用接地用具和材料,并经常检查,确保电气通路完好性。如接地连 接有断裂点,在恢复其连接前,应采取措施确保周围环境无爆炸、火灾的危险。   B.0.4 易燃、易爆物品的取样器、检尺和测温用的金属用具,工作时不允许与金属器壁相碰撞 。   用词说明   对本规范条文中要求执行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一)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二)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三)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采用“可”。   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SH 3097-2000   条文说明   目次   1 总则   2 名词术语   3 一般规定   3.1 静电接地的范围   3.2 静电接地方式   3.3 静电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   3.4 静电接地端子和接地板   3.5 静电接地支线和连接线   3.6 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   4 具体规定   4.1 固定设备   4.2 储罐   4.3 管道系统   4.4 铁路栈台与罐车   4.5 汽车站台与罐车   4.6 码头   4.7 粉体加工与储运设备   4.8 气体与蒸汽的喷出设备   4.10 人体静电接地   附录A 静电接地的检测方法   1 总则   1.0.3 本条强调指出了静电接地仅是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之一,静电接地对静电导体(特别是 金属)上的自由静电荷能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而对于一部分静电非导体上的自由电荷 ,则需要经过一定的静置时间,才能导入大地。那种认为只要将设备接地,就没有静电 危害了的说法是不全面的,必须澄清这一概念。   静电接地系统是给从带电体泄漏出来的静电荷,提供一条导入大地的通道,如果没 有其它条件相配合,它只能导走金属体上的自由电荷。   石油化工企业近些年所发生的静电事故,分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不是单一的、 孤立的一种因素。因此作好防静电设计,必须相关专业密切配合。   避免静电的大量产生,通常采取下列措施:1)根据静电起电的规律,对接触起电的 有关物料,尽量选用在带电序列中位置较邻近的,或对产生正负电荷的物料加以适当组 合,达到起电最小的目的;2)在生产工艺的设计上,对有关物料尽量做到接触面积、压 力较小,接触次数较少,运动和分离速度较慢以及减小处理规模等。   做好带电物体的静电接地,并采取增泄措施。通常的做法有:1)对由于摩擦而能持 续产生静电的部位、大量储存带电体的容器和移动式装置等,尽量使用金属材料制作, 如需要涂漆,选择漆的电阻率应小于带电体的电阻率;2)对不能使用金属材料的部位, 尽量选用材质均匀、导电性能好的橡胶、树脂、纤维或塑料等制作;3)在工艺条件允许 的情况下,设置调温调湿设备,保证相对湿度不低于50%~65%,或定期向地面洒水;4) 对于高带电的物料,在接近排放口前的适当位置装设静电缓和器;5)在某些物料中,添 加少量适宜的防静电添加剂,以降低其电阻率。   目前,静电消除器械有高压电源式、感应式和放射式等类型的静电消除器。在选择 时要注意下列事项 :1)设置场所的着火危险性;2)设置场所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3)带电物体的种 类、使用状态及带电状态等。   静电屏蔽是一项重要的防静电措施。就技术领域划分,静电屏蔽不属于本规范的范 畴。只是静电屏蔽体需要接地,此为静电接地的一种。静电屏蔽有整体屏蔽与分隔屏蔽 之分。整体屏蔽是指以屏蔽导体复盖带电物体的整体,带电物体产生的静电作用,被屏 蔽导体封入内部。分隔屏蔽是使带电物体一部分以屏蔽导体从空间或表面进行复盖,用 屏蔽导体隔开带电物体,增加了带电物体静电电容,降低了静电电位。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发生爆炸事故须具备两个条件:1)可燃物的浓度在爆炸极限以 内;2)存在足以点燃可燃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排除其中之一,则可达到安全的目的 。   人体对静电来说,可视为导体,所以只要人体接地即可防止带电。但是,由于作业 者通常不停留在一定的场所,因步行和作业动作而继续带电。人体静电有可能是危险场 所的点火源,清洁厂房的污染源,电子装置的电磁干扰源。   2 名词术语   2.0.1 工业静电   工业静电是在工业生产、储运过程中产生和积累起来的。它对安全生产、产品质量 有极大的影响。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在生产场所内 ,塑料、橡胶、搪瓷等材料以及各类油品随处可见,而粉碎、撕裂、摩擦、流送、喷射 、搅拌、冲刷、晃动、采样、检尺等工序普遍存在。这也就是说,产生静电危害的根源 存在于人们的日常工作环境之中。因此,了解工业静电的产生机理,分析其危害特点, 对探讨和掌握防静电危害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静电产生的主要途径如下:1)同类或不同类物体间紧密接触后迅速分离;2)物体 上附着了带静电的微粒;3)通过感应或极化作用,使不带电的物体起电。   带电体上带有的静电量,是静电产生量和消散量相平衡后的稳定值。   2.0.4 物质静电特征参数   体积电阻率是随着物质混有杂质的多少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它是评价物质易于带 电的参数。   表面电阻率是随着物体表面的吸湿状态及脏污程度等的不同而变化。   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   2.0.5 静电起电、积聚和消散   静置时间的作用是使带电体得到必要的时间,足以把所带的静电荷泄漏出来并导入 大地,这是静电接地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连续性或间歇性生产和储运。对于 在3.2.1中提及的静电非导体,设置静置时间是必需的。   液体流过泵、过滤器或高速流过管道时,其带电量会激增。因此,控制流速并在必 要部位设置一定长度的管段或缓和器,以使液体中静电荷得到充分地泄漏。如在精细过 滤器的出口,液体先通过缓和器后再输出罐装。一般认为液体在管段内以安全流速流动 30s,电荷密度就能下降到安全值以下。“弛豫时间”可称为液体在运行中的“静置时间”。   对非导电液体,缓和管段长度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L/V=3τ   其中:L/V——停留时间(即液体在缓和区域内的时间)(s);   L——缓和区域的长度(m);   V——区域内的流速(m/s);   τ——液体的弛豫时间(s);   而弛豫时间由下式给定:   τ=εrεe/K   其中:εr——液体的相对介电常数;   εe——真空介电常数(88.5×10-12F/m);   K——液体电导率(ps/m);   2.0.7 材料   物质的静电学分类,各国的各类情况不同。我国在已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防止静电 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以及化工标准《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J28- 90中,将物质分为三类:静电、导体、静电亚导体、静电非导体。   参考国外规范,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将物质分为两类较为明了。需要说明的是:物 质的导电性是随着它的电阻率变化而改变,决不是用一个数量界限就能将物质断然分割 成为“导电”或“不导电”。   由于物质的定量数据不统一,故定义中未加定量上的内涵。   各国对物质分类见表1。   表1 各国对物质分类表      2.0.8 静电安全及灾害预防   大致列出静电危害的主要种类,特别提请注意由静电放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2.0.9 静电接地   静电接地系统可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图1来说明。      1——带电区 2——带电体的泄漏通道 3——设备支架、外壳 4——接地端子 5——接地支线 6——接地干线 7——接地体   图1 静电接地模型   带电区至大地,整个系统的总电阻值为静电泄漏电阻,而由设备外壳至大地的电阻 称为静电接地电阻,接地体至大地的电阻称为接地体对地电阻。   3 一般规定   3.1 静电接地的范围   3.1.1 本条是将静电接地的范围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对一城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可能产 生的静电危害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非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由于设备、 管道、电子仪器等的静电会导致妨碍生产和造成静电电击等,也应进行静电接地。   对于物体能否产生静电危害,要进行具体分析。要特别注意因静电感应而带电的问 题。经常产生静电的场合有:   1 经过料槽或风力输送机的粉末物质;   2 从管道和软管口喷出的蒸气、空气或气体,而这时的蒸气中带有水份,空气或气体流中 含有微粒物质;   3 运转中的非导体传动皮带或输送皮带;   4 行驶中的车辆;   5 进行着相互接触并改变相对位置的运动物体。通常这些物体为不同的液体或固体;   6 搅拌与混合物料时;   7 刮削和破碎物料时。   3.1.2 需要接地的物体因疏忽而未进行接地,往往容易成为产生静电故障甚至静电危害的原因 。所以特别强调一些容易忽略的部位。   这几个部位容易形成孤立导体,有可能因静电感应而带电,又因泄漏通道的不畅, 静电荷积聚。一旦有放电的条件,所有的静电荷能通过放电点瞬间全部放掉,会造成事 故。   3.1.4 本条归纳了几种不必采用专用的静电接地措施的情况。其理由如下:   防雷、电气保护、防杂散电流、电磁屏蔽等的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值,对于满足静 电接地的要求已是足够了。   当金属导体间有紧密的机械连接,其接触面间的电阻甚小,就静电接地系统要求的 泄漏电阻值106Ω来说,这些单个连接点的电阻值可以忽略不计,静电电流是微安级的, 因此可以认为,其导通性满足静电要求。   作阴极保护的管段,其静电导通性已满足静电连接的要求,如要再作接地,会破坏 阴极保护回路的直流电通路。   3.2 静电接地方式   3.2.1 静电学按照物质的电阻率将物体分为静电导体和静电非导体。而物体又有固本、液体、 气体、粉体等类型之分。   静电导体和人体与移动设备的接地连接方式具体作法,可参见“具体规定”的有关章 节。   非导体的带电量,一般来说,取决于非导体的电导率或表面电阻率。对于液体和粉 体。视其电导率,而固体则以表面电阻率为带电指标。非导体的电导率很高时,通过间 接方式接地,能起到防止带电效果。但为了防止带电,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即静置时 间。   根据国外资料(日本的《静电安全指南》)介绍,非导体的带电量,见表2。   表2 非导体带电性的指标   有些静电非导体,可以认为静电接地已不能解决物体带电问题,只有通过静电消除 器等措施来进行静电防护。但感应式静电消除器也是需要进行接地才会起作用的。   3.3 静电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   3.3.1 将106Ω作为静电泄漏电阻的安全界限,参考了国标《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 90、《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 92、日本《静电安全指南》、英国《防静电通用规范》BS5958和美国《静电作业规范》NFPA77 -93。日本《静电安全指南》中,列出了一个判断带电状态的粗略标准,见表3。   表3 日本判断带电状态的标准      3.3.2 其它有途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值均已满足静电接地的要求。   3.4 静电接地端子和接地板   3.4.1~3.4.2 对于静电接地端子和连接板的设置,此处只作了原则性规定。在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 具体情况,如设备、管道位置及接地干线的布置,来确定其方位与高度。   3.4.3 裸露的金属表面为未锈蚀的金属面,可用于焊接、夹接接地端子、接地支线等。   金属螺栓连接部位可兼用于紧固接地支线。   接地端子排板设于现场,供移动物体现场静电接地用。端子排板分为框架式与母线 式。母线式端子见电气装置标准图集《接地装置安装图》(D563)。框架式端子排板见图 2。      图2 框架式接地端子排板   3.4.4 设备有保温层,其金属接地板伸出保温层的长度应大于接地连接用的最小有效长度(60 mm或110mm)。   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钢板预埋件,是静电接地体引出的重要部件。电气专业提出需要 设预埋件的位置,由土建专业进行埋件设计。   专用接地板组装示意图见图3。      *X为保温层厚度 **铸件的接地部位设置凸台,有丝扣孔   ***接地板与接地线连接端,长度可为125,钻2孔φ11。   图3 专用接地板组装示意图   3.5 静电接地支线和连接线   3.5.1 静电的电流甚小,因此接地连接系统用材料不需要进行载流量的核算。提出接地支线的 最小截面积和对材质的要求,是从机械强度和防腐角度考虑的。接地支线和连接线的规 格,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进行选用。   3.6 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   3.6.1 在石油化工的工程设计中,有许多的接地系统需要设计,如防雷、电气保护、防静电和 防杂散电流等接地系统。这些接地系统采用共用接地较为适合。从电气安全的观点看, 最经济实用的接地措施是总等电位连接的共用接地。电气专业在进行接地干线平面设计 时,应当与其它专业配合,全面安排。   3.6.2 静电接地干线在同一标高的平面里,呈闭合环形布置并和不同标高的接地干线之间两点 连接,是为了确保接地连接的可靠性。对于某些平面内只有少数设备需要静电接地,而 且设备布置在厂房的一侧时,可以不必在厂房内作环形布置,只需与相邻标高的干线作 两点连接。   3.6.3 三相四线制中的中性线(N线),在三相负荷不平衡时或一相断线时,对地会有较高的电 位,如利用其作为静电接地线,则将电位引入设备而造成事故。   整流所的保护接地系统将有泄漏电流存在。   直流回路的专用接地线有可能带高电位。   静电接地系统(除兼有引流作用的金属设备本体外)与雷电引流线不相连接,是保 证引流线完整性的措施。   3.6.4 保护接地系统能充分满足静电接地的要求。   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选用。   4 具体规定   4.1 固定设施   4.1.1~4.1.6 与地绝缘的金属,如固定塑料法兰的金属螺栓、油面上的金属浮体等要特别注意接地连 接。可用镀锌薄钢板大垫圈、镀锌钢丝和可挠多股金属线等相互连接并引出接地。   板框过滤器、油品过滤器、结片机等是易产生静电的设备,要注意接地。   固定设备接地端子的位置见图4所示;具有振动部件的设备接地方法见图5所示。      图4 固定设备接地端子位置      图5 振动设备接地方案   4.2 储罐   4.2.1 储罐内的各金属构件,尤其是金属浮体如果接地不良,容易形成孤立导体。当带有静电 荷的油品注入储罐时,它将收集聚电荷,对地形成电位,在一定的条件下,极易发生火 花放电而导致危害。   4.2.2 金属取样器及检尺工具必须可靠接地,也是为了防止形成孤立导体。操作平台上设置的 接地端子应避开气体排放口。使用导电性绳索的取样器的接地方式见图6所示。在取样器 端也可使用焊接。      图6 使用导电性绳索的采样器的接地示意   如果能采用具有防静电性能的材料制成的工具是最方便的。   4.2.3 为防止静电感应而带静电,浮顶储罐的浮顶应与储罐本体(外壁)之间进行跨接。一般 是采用25mm2的铜芯软绞线,沿斜梯敷设至罐壁。防风雨密封的储罐壁一侧的端头应使用 导电性橡胶材料制造。浮顶的一侧尚应用10mm2的铜绞线每隔3m跨接一次。做法请参见图 7及图8。      图7 浮顶与储罐本体跨接      图8 防风雨密封与储罐侧壁的跨接   4.2.4 轻质油品其电阻率一般在1011Ω·m以上属静电非导体。带电体上电荷的消散需要一个相当 长的时间(称为免散时间),因此当罐壁使用防7腐涂料时,只要涂料的电阻率小于被储 介质的电阻率就不会妨碍电荷的逸散。推荐值按《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 92的规程。   4.2.5 人体带电所造成的危害已屡见不鲜。上罐前采用人体触摸接地的方式进行人体放电是必 须的。上罐入口端的接地体可另设金属棒,横装在入口处,挡住人员登罐,必须推开金 属棒完成放电后才可上罐,其安装较为麻烦。另一种方式是可利用一段扶梯(约1m长) ,不涂防腐涂料,供人体放电用。金属棒的安装示意见图9。      图9 用接地棒消除静电   4.3 管道系统   4.3.1~4.3.2 厂内管线进入工艺装置或建筑物按防雷设计要求均有接地,已满足静电接地要求。厂内 管线带的静电接地一般要单独设计,要引起重视以免漏项。管线接地点大致在三个地方 要注意:1.接入泵过滤器、缓和器等设备处是静电量的变化所在,也是接地方便处;2 .管线的分岔处一般考虑为接地点;3.平行的管线直管段一般80~100m的间隔处支架上 设有管线支座,也是方便的接地点。   4.3.4 当有蒸气伴管时,与其工艺管道的连接可参见图10。      图10 蒸气伴管与工艺管道连接示意   4.3.5 常规的作法,参见图11。      图11 风管、保温层罩连接   4.3.6~4.3.7 强调非导体管段上的金属件必须接地,尤其中间的金属接头不要遗忘,以防造成静电积 聚。对软管上金属金具的接地参见图12。      图12 软管连接金具的接地   4.3.8 直埋地下管线与土壤接触足以达到静电接地电阻值的要求。   4.4 铁路栈台与罐车   4.4.1~4.4.2 在爆炸危险区域及附近的所有金属管道、设备、构筑物、铁路钢轨等进行等电位连接并 接地是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方法之一,铁路钢轨在区域内部也应与接地网相连。而为防 止外部杂散电流引入,铁轨在区域内外部交接处应进行绝缘隔离。   轨端的跨接为通常的做法参见图13。      图13 轨端跨接示意图   轨道接地示意图参见图14。      图14 钢轨接地示意图。   4.4.3 为方便作业,每一鹤位设一端子,并设置带有专用夹的接地线。用于与罐车相连,接地 端子宜使用专用线接入接地网。一般的接法如图15。      图15 火车槽车接地示意   另有些资料或工程上要求罐车的接地应有明确指示,如信号灯、仪器仪表指示,还 有的提出要与输液泵的操作进行程序联锁。由于目前可实现的工程经验不足,可依据各 自的条件决定。   4.5 汽车站台与罐车   4.5.1~4.5.4 汽车罐车与火车罐车基本状况和操作要求是一致的。对于汽车罐车可能要更多的注意软 管注送问题。本规范推荐使用防静电软管,对于使用嵌有金属物的软管应慎重,在使用 中注意其电阻变化,两端及中间的金属连接件、镶嵌的金属件相互连接并接地,确保其 导电性连接,保证管路的电阻在106Ω以下。   4.6 码头   4.6.5 码头主要问题是防止杂散电流燃弧造成爆炸性气体的引燃。   绝缘法兰的使用可参见图16。   图16 绝缘法兰使用示意   4.7 粉体加工与储运设备   4.7.1~4.7.6 生产粉体物质的设备中,绝缘的导本容易带电。如粉体物质通过一段绝缘的金属管道或 风道时,管道或风道可能带电到高电位,并且能够对地产生高能量的电火花。悬浮的或 成堆的带电粉体物质,可通过感应或接触,使其周围的绝缘导体带电。如将粉体物质注 入非接地的金属容器时,可能使容器产生火花放电。因此,装置的全部导体部件必须接 地。   在粉体物质生产系统中,存在着火危险时,除了采取必要的防静电措施外,还要避 免周围存在点火能量很小的混合物。这样采用的安全措施有:在粉体注入与排出时,以 适当的低速度进行;防止出现较大的粉尘云,限制处理规模、尽量减小可燃气体浓度。 有条件时,使筒仓充惰性气体。   4.8 气体与蒸汽的喷出设备   4.8.1~4.8.3 纯气体或气体混合物(如空气)的运行,通常产生的静电很少。气体中混有的悬浮液粒 或固体微粒,高速喷离喷嘴时带上静电,可能使其附近的绝缘导体带电。   对于含有颗粒物质的任何压缩气体的逸散或释放(如带水的压缩空气的喷射等), 都存在引起可燃性气体蒸汽着火的危险,因此在爆炸危险场所,要极力防止它们喷出。   4.10 人体静电接地   4.10.1~4.10.2 人体活动、接触带电粒子或感应都能使人体带电。影响人体带电的因素有:一是人体本 身的因素,也就是人体本身的电容值与电阻值,人体电容值大约在100~1000pF之间,一 般在100~150pF的范围内变化,而人体的电阻值则变化较大。103~106Ω相差几个数量级, 人体的充电电流一般在10- 9A的数量级。二是服装、鞋帽等接触物因素。三是地板、地毯、墙壁、温湿度环境因素 等。   人体带电易产生静电危害的场所,通常作法见图17。   图17 人体静电接地环境示意   在有低压动力电源的场所,为了防止人体触电,要控制可能通过人体的电流。一般 通过人体的电流要小于5mA。因此,防静电材料阻值不是越低越好。   附录A 静电接地的检测方法   A.0.2 常用的普通万用表有DT830数字万用表。   常用的ZC系列接地摇表有ZC-29型接地电阻测试仪。   当电阻大于1MΩ时,可用JDC-2型绝缘电阻测试仪。
0
negative_file/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doc
论转变旅游资源开发方式 摘要]本文在论述旅游资源开发要重视外部不经济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四川旅游资源开发 的实际,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切实转变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由单点式向系统化转变,由简单化向生态化转变,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对于发展旅游经济,促进落后地区文明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但是,如果开发方式不当,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对于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我们可以 从“公地的悲剧”中得到启示。“公地的悲剧”是美国学者哈丁在同名论文中提出来的。在 哈丁所描述的模型中,有一个牧民们共同所有和进入免费且没有限制的草场。在这个草场 生态系统中,牧场是公有的,奶牛是牧民们私有的。牧民们为了使个人的近期利益最大化 都尽可能地增加自己的奶牛头数。但是,草场的载畜量是有限的,超过载畜量的奶牛会给 草场带来损害,这种损害必须由全体牧民共同承担。牧民们增加奶牛饲养头数的结果就是 使草场退化,直至毁灭。因此,这个模型的结论就是:虽然从近期利益来看,牧民们有收益 ,但是从远期利益来看,牧民们“损人不利己”,确实是一个“悲剧”[1]。 在“公地的悲剧”中,哈丁的简洁描述实际上提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众多微小的外部 不经济行为所构成的集合,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哈丁的“公地的悲剧”理论对于我们理解 区域经济发展中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外部不经济的问题,是很有启迪的[2]。 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类似于“公地的悲剧”这类外部不经济现象是经常发生的。改革开 放以来,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不顾全局,不顾长远,对旅游资源进行掠 夺性开发,造成了部分资源的破坏。有的单位不按规划建设,乱搭乱建,严重破坏旅游环境 ;有的旅游区废物随地乱扔,恣意污染环境;有的在一个狭小区域低水平重复建设同类旅游 产品,既浪费旅游资源,又分割客源市场。这些悲剧就是各区域市场主体在追求自我效用 最大化时形成的外部不经济。 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对地处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四川省而言可以带来诸 如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的外部经济效应,但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 也不可忽视旅游资源开发给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环境污染。旅游 是一种个人的社会行为,对生态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当众多的旅游者把旅游资源当做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去消费时,其认识上的差距和行为上的不当,就会造成旅游资源一 定程度上的损坏和污染,加剧甚至激化旅游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破坏甚至会摧毁区域旅 游业。在许多景区,旅游者常常图一己之便,随手丢弃各种垃圾,造成环境污染;有的甚至 偷猎珍稀动物、盗窃重要文物、毁坏景观建筑物等,给旅游资源环境带来严重破坏。一些 生活在景区的居民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采造成的破坏也令人触目惊心 。二是文化冲击。很多到四川民族地区的旅游者,为的是了解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接触那里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以增长知识、陶冶精神,但是,随着四川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 发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商业行为的冲击,四川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日益受到削弱甚至面临 湮灭的危险。旅游者的行为态度在不知不觉中冲击了当地传统文化、道德观念,旅游经营 者出于利益的驱动可能会让服饰、歌舞、节庆和手工艺品等带上利益的色彩来迎合游客 的需要,使传统生活方式受到影响。三是开发不当。目前,在开发利用中缺乏生态保护和 环境保护意识,一方面造成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另一方面,又造成旅游资源开发的 恶性循环,使旅游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如川西北高原及岷江上游 的森林采伐过度,整个地区的水资源锐减,景区水位明显下降,部分景观已名存实亡。由于 生态环境的变化,景区小气候已受到影响,不少特有动植物的生息繁衍已面临威胁。随着 旅游业的开展,生活垃圾增多,且处理欠佳,容易造成二次污染[4]。四川在西部大开发中 必须充分认识外部不经济行为对四川经济发展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切实转变旅游资源开发 方式,努力减少和避免旅游资源开发给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旅游经济 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粗放型旅游资源开发方式本质上是一条低层次重复性的数量扩张的发展道路,造成旅游资 源的严重破坏和旅游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一是低水平。有的地方旅游业缺乏总体规划 ,造成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特色定位不明,景区功能不清,资源开发失控、设施建设失衡等问 题;有的地方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对民族、地域文化的深入考察,不少地区的人造 景观粗制滥造,杂乱无章。例如平武白马藏寨景区,山门左侧建了一座高高耸立的长颈鹿 塑像,右边是一个现代加油站,这二者与整个景观和气氛极不协调,与白马人的文化生态环 境格格不入[5]。二是破坏性。有的旅游区的政府和企业为了本地和集体的利益,不顾自 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实际承受能力,采取掠夺式的开发经营方式,以获取局部的 短期的利益;有的把风景区当作野外游乐场和“吃喝玩乐综合体”进行开发,结果造成风景 自然度、美感度和灵感度的下降,原貌严重受损,使那些传世数千年的风景区遭到破坏;有 的景点所建的高层建筑、宾馆、发廊、桑拿等设施,往往与风景格调不和谐,破坏了景区 的文化氛围。三是重复性。以九寨沟、黄龙旅游线上汶川、茂县、松潘、红原、理县等 6县为例,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着随意开发、重复建设的问题。九黄线上的自然景区,无 论是叠溪一松坪沟、大录神仙池;还是卡龙、牟尼沟等景区,如果单就某一个具体景区而 言,都可以说美不胜收,但由于这些景区在地质地貌、海拔气候、自然风光、动植物资源 方面与九寨、黄龙基本类似,属于同质性旅游资源,这些景区(点)既不及九寨沟、黄龙那 样精美、典型,与著名,又与九寨沟、黄龙相距不远,重复开发这些景区(点)的结果是分流 客源,分割市场,加剧竞争,浪费投资。 四川旅游资源开发方式要吸取粗放型开发的教训,走出粗放型开发的误区,实现由粗放型 向精细化的转变。一要打造精品。克服县县搞开发、乡乡抓旅游的现象,认真贯彻四川省 委、省政府关于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决定,重视和加强以品牌为主的旅游资源开发进程, 树立大旅游观念,努力使旅游资源开发向规模化、精品化方向迈进,培育旅游龙头景区和 拳头产品。二要丰富内涵。在不增加或基本不增加景点和景区外延的情况下,以艺术、文 学、民俗、建筑、宗教、政治等文化因素为内涵,对原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再开发 ,这既是旅游资源文化内涵 深层次挖掘的过程,也是旅游产品的更新过程和深层加工过程。以甘孜州为例,甘孜州是 藏族传统三大区域(卫藏、安多、康区)之一——康区的核心和藏族三大古文化中心,是川滇 藏三省区联手打造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自古为“茶马古道”的中心,是英 雄格萨尔王的故里[6],要深入挖掘康巴文化内涵,推出民风民俗之旅、民间节庆之旅等特 色旅游线路,做好“康巴狂欢节”、“国际赛马节”等大型节庆活动,打造康定情歌、茶马古 道、格萨尔故里、德格印经院、丹巴古碉藏寨、泸定铁索桥六大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关 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四川一些景区(点)给外地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并不是景区资源 不吸引人,而是人性化考虑不够,对细节关注不够,引起了游客反感,破坏景区形象。要按 照旅游星级厕所标准新建和改造好景区(点)厕所,解决好景区(点)厕所的水源和排污问题 ;要建好景区(点)游道、桥亭和休息凳椅,让游客既能安全游览观光,又能适时休息调整; 要完善旅游标识和警示标牌,方便游客游览和提示游客遵守相关规定;要建设无障碍通道 和各种紧急救援机制,方便残疾人旅游,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真正把四川旅游区建成文 明安全旅游区。 二、由单点式向系统化转变 四川旅游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各地普遍缺乏科学合理、协调发展的旅游发展规划指导,在 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随意开发、遍地开花的问题。有的地方只从自己狭小的市场半径认 识自身的资源优势,只要属于旅游资源就竞相开发,几乎三州地区县县搞开发,都在发展旅 游,这种同类资源的单点式分散开发,既无鲜明特色,又无规模效益;既浪费了资金,又破坏 了资源;既分流了客源,又分割了市场,造成景区竞争加剧,游客无所适从。 四川旅游资源开发方式要吸取单点式开发的教训,走出单点式开发的误区,实现由单点式 向系统化转变。一要统筹规划。要在各市州、区县做好本行政区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 ,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旅游经济区域的划分和旅游线路的形成,上级政府要统筹协调 各方,制定旅游资源区和旅游经济带(线)总体旅游规划,对旅游资源具有同质性、旅游经 济具有关联性的相邻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景区(点)在开发上的轻重缓急、旅游服务设施的 空间布局、旅游行业的协调管理、旅游产品的联合促销等内容进行合理部署、有序安排 ,以避免单点开发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破坏、资金浪费,实现资源整合,发挥资金最 大效用。二要联动互补开发。联动互补开发模式是利用中心景点的较高知名度,进行旅游 资源的滚动式开发,形成聚集规模经济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中心景点之所以在众多 的旅游吸引物中处于中心地位,在于其一般同时具备资源的稀缺性、垄断性和市场号召力 ,中心景点既可以是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开发的“龙头产品”,也可以是景区开发的“中心产 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心景点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能够产生较强的品牌效应。联动 互补开发模式的实现,能够充分利用中心景点的品牌效应,以无形资产辐射带动有形资产 的互补式聚集,起到以热点促冷点的效果,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形成区位规模经济[7]。 当然,联动互补性开发切忌近距离重复建设和小范围项目雷同,切忌不顾环境容量的超负 荷开发,为避免联动互补开发模式下的过度聚集现象,地方政府必须依法运用行政、经济 和法律手段对聚集规模和聚集结构进行控制和调整。以阿坝州为例,要重视和加强以九寨 沟、黄龙品牌为主的旅游产品系列化开发进程,在努力把九寨沟、黄龙培育成为四川省的 国际旅游拳头产品的同时,充分利用九寨沟、黄龙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围绕自然生 态和民族文化两条主线,促进九黄沿线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互补开发和旅游经济的错位发 展,使九黄线民族地区旅游产品形成功能互补耦合效应,既减轻九寨、黄龙中心景点的游 客压力,又让周邻其他景区达到客源分享效果,既形成了聚集规模经济,又避免了简单重复 开发。三要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旅游是吃、住、行、娱、游、购六大要素的统一体,发达 国家国内旅游收入中“吃、住、行”与“游、购、娱”基本上各占一半,而四川旅游业仍以“ 吃、住、行”为主,“游、购、娱”的比重还低。据2001年国内旅游者在川人次花费及构成 统计表明:国内旅游者在川“吃”占17.4%,“住”占25.8%,“行”占19%,而“游”仅占8.6%,“购” 占14.4%,“娱”占6.1%[8]。四川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克服就景区说景区的单向思维,认真 研究六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组合。要加快旅游交通路网建设,尽快改善通往景区的支线 公路,重视和加强信息传输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景区的可进人性问题;要重视和 加强对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组织专门力量去设计和开发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和时代特色的旅游商品,精化工艺,改进包装,提高旅游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要加快景 区宾馆、游乐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文化演出,挖掘四川地方美食文 化,让游客游在四川、乐在四川。 三、由简单化向生态化转变 四川旅游资源开发过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简单化现象,有的地方缺乏旅游规划,打着“边开 发边规范”的旗号,实则进行破坏性开发;有的景区在开发过程中,不重视人文内涵的保护 ,致使随着景区开发,当地原有的民族文化被迅速破坏;有的地方在开发过程中乱砍乱伐, 致使景区森林采伐过度,景区水位明显下降,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上述现象近年来有所改观 ,但并未完全杜绝。四川旅游资源要吸取过去曾经走过的简单化开发路子,实现由简单化 向生态化开发方式的转变。一要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学有关环境容量的理论研究已经表 明,一个旅游地区(点)游人的增加或超量进入,必然导致旅游服务设施超载,废弃物、污染 物以及对旅游区(点)生物种群干扰现象的增加,造成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乃至恶化。旅游 区(点)的旅游资源会受到破坏,造成吸引力锐减,并逐渐衰亡。为此,四川生态旅游开发过 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压力,达到将游人分流的目的,以维护旅 游地生态平衡。二要科学开发。四川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生态旅游资源科学开发的原 则和思路,做好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其中的重要环节,是在规划阶段对各项建设项目的 环境影响进行客观评价,既要考虑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合理布局设施和维护生态平衡等, 又要紧密结合区域所在的重点发展目标、相关行业配套,减少在实施项目中的盲目性、局 限性及不必要的损失,求得科学与协调发展。三要持续发展。为了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 四川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思路,对景区进行功能分区,坚决执行“区 内游、区外住”的布局原则,以达到有效控制和减轻污染的目的。缓冲区和核心区内不能 修建任何餐饮及住宿设施,以减少对生态旅游区的污 染和破坏。加强旅游区(点)及周边生态环境建设,如加速实施绿化工程,提高植被覆盖率 ;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建立绿色天然屏障,从而改善生态大环境,实 现生态良性循环[9]。四要生态与人文并举。就四川的生态旅游资源来说,体现于自然层 面的地域特点和体现于人文层面的民族文化特点息息相关,并存在结构性的内在联系。自 然负载了人文,人文渗透于自然,并经自然而得以体现,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共同营造 出四川境内的生态旅游资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一种特有氛围。四川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 持人文与自然有机结合。 四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是四川变比较优 势为竞争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现实途径。因此,既要提倡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积极发展旅游业,在发展中提高发展质量,又要强调在资源开发中,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 转变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合理开发,优化利用。对多数旅游资源富集且具备发展条件的地 区,应通过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促进旅游资源保护;对少数生态环境脆弱、敏 感的地区,实行封闭式的保护管理。切实做到有能力开发的就要很好地开发,暂时没有能 力开发的,要很好地保护起来,等待后人去开发。那种绝对的保护、所谓纯自然主义的方 式,既不利于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也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四川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应该和谐地结合为一个整体指导思想和行动方案,以发展为前导,以保护为支撑,既使当代 人脱贫致富,又把青山、绿水、蓝天留给子孙后代,这才是真正的、完整意义上的“可持续 发展”。
0
negative_file/【公益知识库zscc.club】论转变旅游资源开发方式.doc
|北京地区医院一览 | | |  |三级甲等 | | |  | | |  | | | | | |协和医院 | | |北京地坛医院 | | |首都医学院宣武医院 | | | | | |友谊医院 | | |北京肿瘤医院 | |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 | | | | |北京医院 | | |中日友好医院 | |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 | | | | |安贞医院 | | |北京军区总医院 | |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 | | | |同仁医院 | | |解放军第307医院 | |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 | | | | |阜外医院 | | |解放军第302医院 | |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 | | | | | |天坛医院 | | |解放军第309医院 | |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 | | | | |积水潭医院 | | |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 |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 | | | | |武警总医院 | | |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 | | | | | |首都儿童医院 | | |解放军第304医院 |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 | | | | | |三级乙等 | | |  | | |  | | | | | |宣武区中医医院 | | |  | | |  | | | | | |三级 | | |  | | |  | | | | | |北京丰台区医院 | | |  | | |  | | | | | |二级甲等 | | |  | | |  | | | | | |北京市第六医院 | | |隆福医院 | |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 | | | | | |北京石景山医院 | |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 | |北京市丰台区右外医院 | | | | | |二级 | | |  | | |  | | | | | |鼓楼中医医院 | | |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 | | |  | | | | |上 海 地 区 医 院 一 览 表 | |三级甲等 | |  | |  | | | |华东医院 |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 | | |上海长海医院 |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 | |上海长征医院 |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 |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 | |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 |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铁路医院 | |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 | | | |三级乙等 | |  | |  | | |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 |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宝钢医院 | | | |二级甲等 | |  | |  | | | |崇明县中心医院 | |上海东方医院 | |上海嘉定区中心医院 | | | |松江县中心医院 | |南汇县中心医院 | |奉贤县中心医院 | | | |青浦县中心医院 |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 | | |广 东 地 区 医 院 一 览 表 | |三级甲等 | |  | |  | | | |南方医院 | | | |  | | | |东莞市医院 | |江门市中心医院 |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 | | | |粤北人民医院 | |茂名市人民医院 | |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 | | | |广州市中医院 | |珠海市人民医院 |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 | | | |佛山市中医院 | |深圳特区人民医院 |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 | |中山市中医院 |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 |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 | |清远市人民医院 |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 |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 |广东省人民医院 |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 | |二级甲等 | |  | |  | | | |开平中医院 | |电白县人民医院 | |深圳蛇口人民医院 | | | |连州市医院 | |连平县人民医院 | |广州市黄浦区中医院 | | | |电白县中医院 | |德庆县人民医院 | |广州市白区人民医院 | | | |广州海员医院 | |从化市人民医院 | |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 | | | |花都市中医院 | |佛山市妇儿医院 | |惠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 | | |茂名市中医院 | |新会市人民医院 |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 | | |梅县人民医院 | |云浮市人民医院 | |深圳福田区人民医院 | | | |翁源县中医院 | |阳春市人民医院 | |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 | | | |阳春市中医院 | |顺德市顺德医院 |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 | | |新会市中医院 | |大埔县人民医院 | |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 | | |徐闻县人医院 | |曲江县人民医院 |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 | | |英德市人民医院 | |增城市人民医院 |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 | | |罗定市人民医院 | |焦岭县人民医院 |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 | | |封开县人民医院 | |南澳县人民医院 | |羊城铁路总公司韶关医院 | | | |东莞市莞城医院 | |紫金县人民医院 | |广州市越秀区第一人民医院 | | | |博罗县人民医院 | |陆丰市人民医院 | |广州市荔湾区第一人民医院 | | | |  | | | |广州市珠海区第二人民医院 | | | 北京医院排行榜: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 | |医院 | | 2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 | |医院 | | 3 北京医院 | | 4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 | |医院 | | 5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 | |院) | | 6 北京同仁医院 | | 7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 | |医院 | | 8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 | 9 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 | | 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 |儿童医院 | | 11 北京市性病防治所 | | 12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 | |科医院 |
0
negative_file/九略—中山市人民医院总体发展战略咨询—北京地区医院一览.doc
企业形象问卷调查结果 评估标准 将所得的单项的分值和综合的分值进行对比评估,相应的尺度为: 最优状态(分):500—401; 良好状态(分):400—301; 正常状态(分):300—201; 预警状态(分):200—101; 危机状态(分):100—0。 计算公式(各项分值均四舍五入取整数) 单项得分=“最优”所占的百分比×5×100+“良好”所占的百分比×4×100+“一般”所占的百 分比×3×100+“差”所占的百分比2×100+“很差”所占的百分比×1×100 1. 企业市场形象 (一)分值统计: |评估项目 |评估情况 |评估 | | | |得分 | | |最优(%)|良好(%)|一般(%)|差(%) |很差(% | | | | | | | |) | | |1.服务态度|23 |48 |22 |7 |0 |387 | |2.服务体系|15 |31 |45 |9 |0 |352 | |3.营销网络|12 |38 |41 |9 |0 |394 | |4.顾客需求|47 |43 |10 |0 |0 |437 | |5.竞争力状|25 |53 |22 |0 |0 |403 | |况 | | | | | | | |6.沟通程度|25 |47 |21 |7 |0 |390 | |7.形象宣传|27 |34 |29 |10 |0 |378 | |合计得分 |2741分 | |总项得分 |392分 | (二)单项评估: 1、服务态度:得分387。认为银轮公司服务态度非常好的占23%,相当好的占48%,一般 的为22%,差的占7%,没有人认为服务态度非常差,表明银轮公司在服务态度上做得较好 ,但也有部分不足的地方,值得重视。 2、服务体系:得分352。认为银轮服务体系非常健全的占15%,相当健全的占31%,一般 的占45%,差的占9%,没有人认为非常差,数据显示银轮公司的服务体系上做得不够,亟 待进一步改善。 3、营销网络:得分394。认为银轮公司营销网络非常健全的占12%,相当健全的占38%, 一般的为41%,9%的人认为做得差,非常差为0%。 4、顾客需求:得分437。认为银轮公司非常重视顾客需求的占47%,相当重视的占43%, 一般的有10%,没有人认为差或非常差。可见,银轮公司在执行把“客户当成上帝”的政策 上做得不错。 5、竞争力状况:得分403,25%的人认为银轮公司具备非常强盛的竞争力,53%的人认为 竞争力相当强盛,22%的人认为一般,没有人认为差或者非常差,数据显示了大部分的员 工觉得企业的竞争力状况具有一定优势。 6、沟通程度:得分390。25%的人认为银轮在与顾客的沟通上非常主动,47%的人认为相 当主动,21%的人认为一般,还有7%的人认为不主动,从未主动的选择为0%。数据显示员 工认为公司在与顾客的沟通程度上是占主动地位的。 7、形象宣传:得分379。有27%的人认为银轮重视企业形象宣传,34%的人认为相当重视 ,29%的人认为重视程度一般,还有10%的人认为不重视企业形象宣传。从未重视则为0% ,数据显示银轮在企业形象宣传上的力度不大。 二、外观形象 (一)分值统计: |评估项目 |评估情况 |评估 | | | |得分 | | |最优(% |良好(%)|一般(%)|差(%) |很差(% | | | |) | | | |) | | |1.信誉度 |30 |54 |16 |0 |0 |414 | |2.美誉度 |29 |32 |26 |9 |4 |373 | |3.知名度 |17 |51 |36 |4 |2 |407 | |4、形象比较 |18 |59 |17 |4 |2 |387 | |5.社会形象 |19 |13 |48 |12 |8 |323 | |合计得分 |1904分 | |总项得分 |381分 | (二)单项评估: 1、信誉度:得分414。有30%的人认为非常好,54%的人认为相当好,16%的人认为一 般。信誉度的认知为最优状态。 2、美誉度:得分373。29%的人认为很好,32%认为好,26%认为较好,有9%和4%的人 认为一般和差,整体看虽处于良好状态,但小比例的部分应引起企业的警惕,进一步改 善企业在员工中的印象。 3、知名度:得分407。有17%的人认为银轮公司的知名度非常高,51%的人认为相当高 ,36%的人认为一般,仅有4%和2%的人认为银轮公司的知名度低或非常低。显示银轮在企 业信息传播方面所做的努力是有一定成效的,但在传播方面还需加大力度。 4、形象比较:得分387。18%的人认为远远超过同行,59%的人认为超过同行,17%的 人认为旗鼓相当,仅有4%和2%的人认为企业形象较弱或是弱。表明银轮的企业形象? 5、社会形象:得分323。其中经常看到银轮股份赞助公益活动的占19%,定期看到的 占13%,偶尔看到的占48%,极少的占12%和从未看到的占8%,表明银轮已树立了一个热心 公益的社会形象基础,对社会有所贡献。 三、技术形象 (一)分值统计 |评估项目 |评估情况 |评估 | | | |得分 | | |最优(% |良好(%)|一般(%)|差(%) |很差(% | | | |) | | | |) | | |1.研发能力 |11 |36 |39 |9 |5 |339 | |2.技术力量 |8 |27 |53 |7 |5 |319 | |3.关注重视 |33 |41 |19 |7 |0 |393 | |合计得分 |1051分 | |总项得分 |350分 | (二)单项评估 1、研发能力:得分339。其中有11%的员工认为银轮公司的研发能力非常强,36%的员工 认为相当强,39%的员工认为研发能力一般,也有9%的员工认为研发能力差,5%的认为很 差。数据显示银轮公司在研发开发上能力有一定欠缺,应引起公司重视。 2、技术力量:得分319。只有8% 的员工认为银轮公司的技术力非常强,27%和53%的员工认为相当强和一般,7%的员工认 为技术力量差,5%的员工认为技术力量很差。数据表明银轮公司在技术力量上应有所加 强。 3、关注重视:得分393。其中有33%的员工非常关注新产品的开发,41%的员工相当关注 ,19%的员工一般关注,仅有7%的员工很少关心。表明银轮的大部分员工对新产品的开发 很热心。 四、经营者形象 (一)分值统计 |评估项目 |评估情况 |评估 | | | |得分 | | |最优(%)|良好(%)|一般(%)|差(%) |很差(% | | | | | | | |) | | |1.领导能力|31 |50 |19 |0 |0 |412 | |(高) | | | | | | | |2.领导能力|6 |48 |38 |9 |0 |354 | |(中) | | | | | | | |3.上下级关|69 |17 |0 |0 |14 |427 | |系 | | | | | | | |4.重视建议|16 |42 |29 |6 |7 |354 | |合计得分 |1547分 | |总项得分 |387分 | (二)单项评估 1、领导能力(高):得分412。处于最优状态,31%的员工认为银轮公司的高层领导能力 非常高,50%的员工认为相当高,仅有19% 的人认为能力一般。数据表明银轮公司决策层领导的能力优秀。 2、领导能力(中):得分354。与高层领导能力相比,有所欠缺,仅有6%的员工认为能 力非常高,48%的员工认为相当高,38%的员工认为能力一般,也有9%的员工认为能力差 。表明中层领导的能力与高层领导的能力有一定差距。 3、上下级关系:得分427。与现在上司相处的最大感受中,没人选择“关系很紧张,经常 会有磨擦”和“很反感上司”。69%的员工认为与上司能“和谐相处,像朋友一样”,也有17 %的员工“对上司有畏惧感”,14%的员工选择了其他。 4、重视建议:得分354。16%的人认为公司很重视自己的合理化建议,42%的人选择了较 重视, 29%的人认为对待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上重视程度一般,也有6%和7%的员工认为重视程度较 差和很差。 五、员工形象 (一)分值评估 |评估项目 |评估情况 |评估 | | | |得分 | | |最优(%)|良好(%)|一般(%)|差(%) |很差(% | | | | | | | |) | | |1.员工能力|6 |32 |52 |10 |0 |334 | |2.纪律性与|14 |47 |35 |4 |0 |371 | |自觉性 | | | | | | | |合计得分 |705分 | |总项得分 |353分 | (二)单项评估 1、员工能力:得分334。仅有6%的人认为非常高,32%的人认为相当高,52%的人认为 一般,有10%认为能力差。没有人选择很差。 2、纪律性与自觉性:得分371分。有14%的认为纪律性与自觉性非常强,47%认为相当 高,35%认为一般,4%认为弱,无人选择非常低,表明员工在纪律的遵守和自觉性方面做 得较好。 六、综合形象 (一)分值评估 |评估项目 |评估情况 |评估 | | | |得分 | | |最优(%)|良好(%)|一般(%)|差(%) |很差(% | | | | | | | |) | | |1.经营方针|75 |15 |10 |0 | |465 | |2.发展目标|27 |42 |21 |7 |3 |383 | |3.在银轮任|19 |69 |12 |0 |0 |407 | |职 | | | | | | | |4.购买股票|45 |43 |8 |4 |0 |421 | |合计得分 |1676分 | |总项得分 |419分 | (二)单项评估 1、经营方针:得分465。处于最优状态。高达75%的人认为现有的经营方针是正确的,1 5%的人认为不清楚,也有10%的人认为不正确。 2、发展目标:得分383。对于银轮公司现有的发展目标,有27%的人选择了非常清楚,4 2%的人选择相当清楚,21%的人选择一般,7%对现有发展目标模糊,3%的人不清楚现有的 发展目标。 3、在银轮任职:得分407。19%的人希望自己的子女或亲属一定去银轮公司上班,69%的 人收选择可以去,另外有12%的人不希望去。 4、购买股票:得分421。45%的人表示一定购买银轮股票,43%的人可以购买,仅有8%和 4%的人不购买和不关心。数据显示绝大部分人想购买银轮公司的股票。 从以上各总项得分情况看: 企业市场形象:392分;外观形象:381分;技术形象:350分;经营者形象:387分; 员工形象:353分;综合形象:419分 以上数据表明,银轮处于良好状态,“综合形象”得分最高,表明员对企业有信赖感,希 望子女能在此公司任职,想购买此公司的股票。“技术形象”得分最低,表明银轮目前在 研究开发上能力应加大力度,提高技术力量。
0
negative_file/企业形象问卷调查结果.doc
循证,彻底敲响了中医的丧钟 长胡子的太监 /参与第六届“PSI——新语丝”网络科普奖评奖 作者并非医学及其相关专业人士,不具备发表此类科普文章的素养。此文仅仅作为我阅读方舟子博士等人的科普文章、以及我对于中医理解的一个随笔。我之写作重在传递科学精神,并想表达一个底层百姓对于中医现状的忧心忡忡。希望可以入选。/ (最近因为赵氏步长父子的事情,也因为大家对于占据了全国各大医院高地的“名药”脑心通、稳心颗粒的质疑,中药疗效安全性讨论再掀高潮。此文在追加了英国学者采用对照试验确定橘子、柠檬治疗坏血病以及法国医生皮埃尔·路易对照观察检验放血疗法的内容后,与苏格兰军医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对照检验放血疗法一起,进一步充实了循证的说服力;在追加了“经典名方”的内容后,充实了中医进一步走上不实证邪路的说服力。注:文中出现的“寒士”是指我在新浪微博上遇见的一位中医支持者@寒士有书不虑矣) 自从David L Sackett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循证概念(又称为循证实践)以来,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就成了医学上检验某种疗法、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先进性的金科玉律。循证的核心在于对照(加上盲测更理想),譬如人们都知道鸡一打鸣,天就亮了,但循证思维是,你还必须知道:如果鸡不打鸣,天会不会亮?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对照,就容易知道,鸡打鸣并不与天亮之间构成因果关系,亦即,鸡打鸣并不决定天亮。又譬如,一组人生病后吃了某种药7天后痊愈了,作为研究人员,还必须增加另一组(或多组)生了相同疾病的人不给药(或只给安慰剂),看看他们(对照组患者)的病程有无缩短,这样才能判断某药是否对某病有疗效...... 在强大的证据医学面前,基于阴阳五行“哲学”空谈思想指导下的、经验型的中医总算是走到了真正的穷途末路。但这并非“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之类的悲剧,反而恰恰是人类医学迎来了她的一个全新时代。 如今,且听我慢慢说开去...... 据CCTV权威官宣,美国波特兰市有3个顽皮小男孩,某天兴起,就一字排开、雀雀朝天,向一个水库开了“火”。——最后当然是被警察问讯、处罚以及整个水库19万吨饮用水被全部更换。本来这事儿看个热闹也就拉倒,最多唠叨唠叨小孩如何胡闹、爹娘如何受水也就算了。然而却有一位叫做杨桢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织围脖嘲笑美国人说:没文化,童子尿啊!——意思是说这池尿水没喝掉可是被浪费了? 杨教授好这一口,便以为别人也应该好这一口?于是很荣誉地趁兴就推销起他家的“毛血旺就童便”了。这还不算啥!更有意思的,仅时隔两个月,杨教授又在网上“借问童便何处有”“童子尿打底”,到处找童便?还炫耀他“上周在河北大蒜就童便”......我还真没有遇到过公开吃屎喝尿的,第一次碰着就见识了吃屎喝尿这么上瘾的?多么辣眼睛的一场人生“艳遇”。 是杨教授确信“童子尿”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么?显然不是。因为那只能是对患了“某种疾病”的人才有用,又何必倡议人人喝尿?从杨教授把童便堂而皇之摆上餐桌的情形来看,他显然认为童便简直就是美食?是不是理解其更有延年益寿、美容健体效用才更加合理? 那么杨教授的爱好究竟什么依据?譬如有人从《千金要方》的记载中摘录到了这么一段:/“治子死腹中不出方∶以牛屎涂母腹上,立出;又方:取夫尿二升煮,令沸饮之。治妊娠毒肿方:烧牛屎酢和敷之,干则易,亦可服方寸匕,日三。治妊娠伤胎结血心腹痛方:取小儿尿二升,顿服之立瘥,大良。治产后月水往来、乍多乍少、仍复不通、时时疼痛、小腹里急、下引腰身重方:烧白狗屎焦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又方:取白马尿,服一升良。”/ 口味特别重!既然典籍上说屎尿功能如此强大,那么其延年益寿、美容健体效用的依据我也不用找了,想必不在话下?杨教授算是得其真传了。然而我突然很替小时候我们那个山沟沟里的郎中们“悲哀”了起来:记得当年他们并没有让我吃过这些“药”——我没有被吃屎喝尿治过病! 童年的大山深处,治病就靠两种人:要么巫婆神汉,要么中医郎中(或者“中西结合”的郎中)。巫婆神汉都是神灵附体,自然神通广大,记得替我们山沟里很多人治好了病——有牌匾为证。老郎中们也当仁不让,同样有口皆碑,也替我们山沟里很多人治好了病——也有牌匾为证。譬如有位任郎中擅长把脉,他置三指于病人手腕之上,同时喋喋不休地问个不停:最近是不是常做噩梦、半夜惊醒?是不是吃饭不好、嘴里发苦?是不是浑身乏力、虚汗不止?是不是心烦意乱、老发脾气......而每每,病人(譬如我)都会频频点头——因为任郎中把脉好准、神了:他的设问没有一个对不上症状的! 于是街头巷尾便传开了。我自然也是眉飞色舞地赞扬过任郎中的手艺:他把你都看透了,当然药到病除嘛。我们那个山沟沟里的人们,就这样,在任郎中的呵护下,活了下来,走了过来。像我,甚至被中医(当然还有巫婆神汉)呵护成了一只“金凤凰”——竟然考上大学,如愿地做了一个城里人。 然而,大概十几年前的差途,无意中看到一档电视节目(名儿忘了),发现红极一时的浙江《万峰时刻》节目主持人万峰,正与一个清瘦的、年轻模样的人争论着中医的是是非非?而且万峰显然占了下风:一副很激动、迫不及待要揍人的样子?——奇怪?中医给我们治病几千年,怎么可以被讨论?怎么可以敢讨论?这年轻人不反了天了?简直是污蔑吧!而且“吃了一辈子中药”的万峰老汉竟然占了下风更是让我不服气...... 后来才知道,这位“清瘦的、年轻模样的人”就是在网络世界里早已鼎鼎大名的新语丝网站(被墙)创始人方舟子博士(生物化学专业)。——他真是奇怪?大胆?竟然非议起了中医? 出于好奇,我便关注起了方博士。这样一来,坏了!——方博士竟然批评中医好多年......从此我万般纠结、疑窦丛生: ◎ 我们山沟沟里的人们生病都是任郎中治好的,怎么能说中医不行? ◎ 高三那年我的疥疮感染也是汤药喝好的,怎么能说中医不行? ◎ 我们老祖宗都是吃着中药活下来的,怎么能说中医不行? ◎ 骟马阉驴造太监也都上烙铁的,怎么能说中医不行? ◎ 我的感冒经常一喝中药就好,怎么能说中医不行? ...... 伴随着对方博士将信将疑的岁月,自媒体网络时代款款而来。一夜之间,“资讯大爆炸”“知识大爆炸”“思想大爆炸”,我们再也不用像小时候连一本小人书都看不上那么可怜、也不再像过去只能看看新闻联播、或者只能聆听政治教诲那么无辜。譬如,这一边是“中医粉”在阴阳五行里“五季如春”(中医复辟势如潮涌),另一边是“中医黑”在循证临床上“大雪纷飞”(破除迷信艰难重重);这一边正吹嘘华佗开颅,另一边却美谈琴纳挤奶;这一边正历数《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肘后备急方》《本草经集注》《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难经》的“千年瑰宝”,另一边却是《批评中医》《拍砖中医》的“倒行逆施”;这一边是“黑方”帮在“胆主决断”,另一边是“方粉”们在“科学道义”......真理的火花就这么产生了,在自由的碰撞里飞溅。我没有错过——我知道不能错过,便一头扎了进去。 年复一年,在科学的乳汁里蜕变,我半生疑云已然散尽。无论杨桢教授“毛血旺就童便”、巫婆神汉弄鬼驱邪、任郎中们“药”到病除,都不再令我“疑窦丛生”。譬如知道了屎尿原来专有其美丽的“药”名?像“望月砂”(兔子屎)“五灵脂”(鼬鼠屎)“两头尖”(母鼠屎)“还元汤”(童子尿)“百草灵”(干牛粪)“左盘龙”(鸽子屎)“夜明砂”(蝙蝠屎)“马鸣肝”(蚕屎)“人中黄”(人屎)......从而再也不敢妄言小时候“我没有被吃屎喝尿治过病”了。渐渐地,自己似乎不但已经是不知不觉的“方粉”,而且也早已荣升为彻彻底底的“中医黑”了? ——那我就自豪地遥领这些荣誉吧! 这世上原本有些存在就是荒谬,是必须要被“黑”掉的,总得有人去“黑”。譬如:/“顺流之水可通便、逆流之水能利痰、渔网烧灰可通鱼刺卡喉、夫妻同饮立春雨水同房立孕、取梁上灰灌服可救自缢死、孕妇食鳖令子项短、孕妇吃了螃蟹产仔必横出、孕妇吃了兔肉产仔必兔唇、吃下核桃可补脑、吃下红枣能补血、蝙蝠夜间飞行无阻其屎明目、花生叶子昼开夜合能安眠、吃了狗鞭可壮阳、人的精液分七色......”/ 每当对此类胡说八道、对这么多眼花缭乱的屎尿入“药”进行批评时,总有中医(粉)跑来指责我们曲解中医、“不见森林”,说这些不过民间传言不足以代表中医!我们自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反唇相讥,骂它们数典忘祖!因为这些说法其实都有据可查,均出自中医经典,而且使用“五灵脂(鼬鼠屎)”入“药”等很多配方还被收录到我国《药典》中了。 那么除了屎尿常常入“药”、饱含疯言疯语之外,中医还有哪些特色?尤其中医理论又是怎么个“博大精深”?是否如下才算“正宗”: ● “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藏象分形(藏象五系统)” 古人把相对的两种事物称为阴阳。譬如太阳为阳,月亮为阴;上天为阳,大地为阴;白昼为阳,夜间为阴……却不知上天是“环绕”空间,它不但位于地球之上,也是位于地球之下,它不但“包裹”地球,也“包裹”太阳月亮星河。所以是不是上天为阳,太阳月亮地球星河均为阴呢?所以阴阳之分,貌似高度概括,却常作无稽之谈。天地间不但有阴阳,而且有五行,有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相乘、五行相侮;不但天有五星,而且地有五岳;不但地有五岳,更是面伏五岳、体藏五运;不但大自然有五季更替、寒暑变化,更有“六气”之邪(图5)。 五行者,凡事以五,多于五则减,少于五则凑,牵强附会,不足以囊括且严重歪曲世界。年有五季无长冬?人有五志无惊忧?体有五液无尿液?天有五星实则无数星,地有五岳其实还有“岳”,物有五行倒底行不行?“面伏五岳”,谓之额头、鼻梁、双顴、下颌?为什么屁股不是巍巍昆仑、双腿不是南北天山?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东方木,南方火,中央土,西方金,北方水。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运)......” ◎ 水生木。为什么不是土生木?大地泥土生长万物,而况木乎? ◎ 火生土。万物焚烧均成灰吗?H2呢?灰即是土? ◎ 土克水。为什么不是水克土?所谓滴水穿石,而况土乎? ◎ 水克火。为什么不是火克水?遇火烧,水就“飞”了。 ◎ 北方水。为什么不是南方水?所谓南国水乡。 ◎ 肾属水。为什么不是心属水?心脏中水远胜肾中水多。 ...... “阴阳不调、五运不克、气血不畅、六邪入侵”,人就生病了。大意是说,各种紊乱不调而致体内虚弱、血津阻塞而致元气不聚,人就会患上“内伤病”,要么“六邪”趁“虚”而入便患上“外感病”。听上去合情合理,正如说因为肚子饿了所以想吃饭了一样合情合理。也正如要具体问问为什么肚子会饿,多几个为什么,则一通云山雾罩。譬如,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谓之阴阳不调;本来是水克火,然而有时水势太强,克过头了,于是就变成水乘火;或者有时水势微弱,克火不过,于是又变成火侮水......就是说,相克也要“讲分寸”,过克或欠克都是紊乱不调。而“六邪(寒暑燥湿风火‘六气’)”则不过自然四季、刮风下雨、冷热交替、寒暑变化之“邪”也。——譬如风的罪恶在中医看来,就“罄竹难书”:因风而“破伤风”,因风而“脑中风”,因风而“产后风”,因风而“风热”而“伤风”......就没病原体啥事? 且不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认知,与实际人体解剖相去甚远,就藏像之所谓“肝藏血”“肾藏精”“肺调水道”“脾主运化”,各种东拉西扯早已致“残”人体器官;“脾藏意”“肾藏志”“心主神明”“胆主决断”“脑渗为涕”更是“乱点鸳鸯谱”,没了脑袋的地位?只配管管涕液。因头颅空腔太多、“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所以只能沦为“奇恒之腑”,竟不达“五脏”之尊……而现代中医教授则通过穿凿附会将其“发展”为五大分形理论(采用心肝脾肺肾系统以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相抗衡?),自以为无所不包,更加“博大精深”,其实不过“唐诗宋词无定解”的“艺术升华”、违背科学认知的哗众取宠。 而“现代医学”“研究者”,更有人把脏腑分为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现代分形藏象五系统......引入了“分形”的古怪概念! ● “八纲辩证”、“整体施治”、病症不分、“标本兼治” 证有八纲,曰:阴阳、虚实、寒热、表里。 阳证统领实、热、表证;阴证统领虚、寒、里证。 辩清其证,或滋阴壮阳、或泻实补虚、或温寒降热、或解表清里以疗治。 ...... 何属阳、何属阴?何为寒、何为热?这些认知毫无物质基础,完全不可测量,只能是依靠类比和臆想的一种“存在”,其实自相矛盾、无法自洽:譬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就辨其为“阴证”?这难道不是大部分患者的病态特征?莫非病人还要“面色红润、精神抖擞”?而“畏寒肢冷”也辨为“阴证”,岂不知发高烧时候常伴有畏寒颤抖之感,但发热却要被辨为“阳证”?“兴奋、亢进”的病人就要辨为“阳证”,然而阳证统领“表证”,但甲亢之“兴奋、亢进”,却是名副其实的“里证”,而“兴奋、亢进”之后,也少不了会“精神萎靡”,是不是又要辨为“阴证”了?精神病人很多“兴奋、亢进”乃至提到砍人,而如果它不幸地同时也“面黄肌瘦”,是不是要被“辨”为“阴阳证”呢..... 只要“辩”为阴证、虚证、寒证、里证,就开始滋阴、补虚、温寒、清里了?终究不识其病、亦不辨病与“证”之别?譬如同样是头痛、发热、心慌、恶心之“证”,可能是感冒、可能是中暑、可能是肺炎、可能是萨斯,岂可一“证”了之?病为“本”、症为“标”,“本”死才“标”亡。既然病症不分、不识病灶,凡疗治只讲“对症下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标不治本。又何来底气标榜“标本兼治”为其“优势”和“特色”? ——譬如咳嗽本身不是病,就像疼痛,只是一种患有其他疾病的信号,也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如果非常咳,就像非常疼的时候,当然也需要缓解。但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关键是要治疗咳嗽的原因,盲目止咳因为堵塞了呼吸道,丧失了疏通功能,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而中医却把止咳抓得紧? ◎ 疾病千千万,中医却能神奇般地通过“辩证”做到“化繁为简”,管它痢疾肺炎、鼠疫天花、头疼发烧,只要分清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就能药到病除?中医唾沫星子乱飞的“整体施治”“整体论”其实就是不明就里、云山雾罩、自相矛盾,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笼统论”,又给“笼统论”再加上了一顶博大精深的帽子、到处吓唬人而已。 ...... ●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应春生之气,风阳升发,血压易产生波动。” “西北高原地区,民多食鲜美酥酪、牛羊乳汁,体格强壮,外邪不易侵,病多内伤。” “老年,生机减退,气血亏虚,患病多虚证,宜补、攻邪要慎重,药量要比青年较轻。” ◎ 因为冬季寒冷气温低,血液暴躁不起来,所以血压就少波动? ◎ 南方人好傻?看来吃羊肉令西北史上无“瘟疫”? ◎ 连用药量都要标榜成“因人”这么有“特色”? ◎ 中医疗法,必“一时一药、一地一药、一人一药”——就问问这琳琅满目、配伍固定的中成药是怎么回事? ...... 现代医学莫非不懂(流行)病的时令性、地方性、个体差异性?不讲究用药量?而况古人简单、肤浅、想当然的“天地人合一”乎。——秋天用药须“去躁”、夏天用药须“降火”、冬天用药须“温寒”、春天用药须“除湿”,哪里有“中医医人(‘四大名医’之孔伯华语录)”的一点点样子?这显然是在“医四季”嘛!人应“与天地同阴阳”,以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人的身体也理应如四季起伏,连“气血津液”都会因之不安:秋冬平静、春夏暴躁。冬奥会取消了算了...... ● “君臣佐使、四气五味、七情和合” (性味归经)(十八反十九畏)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如百合、当归、龙眼、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 ——此谓之“君臣佐使”配伍 “寒、热、温、凉”、“甘、苦、辛、辣、咸” ——此谓之“四气五味”配伍 “单味药即发挥预期效果(单行);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相使、相须);一种药物的毒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畏、相杀);两种药物合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相恶);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相反)。 ——此谓之“七情和合”配伍 ◎ “上药应天”“中药应人”“下药应地”,又是“哲学”治病?为了“天人合一”乃至“天地人合一”,必须“君臣佐使”? ◎药味究竟知多少?然仅“五味”无淡涩?岂非穿凿附会“五行学”? ◎ “中药”“下药”使用,因有“相畏、相杀”配伍“灭毒”,便可“放心”服用?莫非要以“神龙尝百草”而“天旋地转、一头栽倒”一天连中之“72毒”作为当今药物毒性概念?莫非当今药物毒性概念就等于两千年前的简单、肤浅的致人骤病、致人骤残、致人骤死? ...... ● “悬丝诊脉、砭石针刺、导引布气、祝由十三诀” 因为“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左手尺关寸,分属肾肝心......”所以通过切左手寸口脉象,便知体内究竟是“肾水乘心火”、还是“肝木侮肺金”(所谓“木火刑金”)。同一条桡动脉(太阴肺经)、同一血流在“奔腾”,却在紧挨的尺关寸三处竟会跳动不同、且明显到能被人手触所感,乃至坊间盛传“悬丝诊脉”?——滑脉者,“脉来流利,如盘走珠”、革脉如“按鼓皮”、涩脉如“轻刀刮竹”、紧脉如“牵绳转索”......优美的文字、满满的情怀,不愧为“文化瑰宝”! 譬如“尺脉滑疾,皆为有孕”?“尺脉滑疾”,“关脉”却可以不“滑疾”?这究竟是一个怎样“善解人意”的“气血”大通道?女人“经闭则尺脉决断”,“尺脉决断”,“关脉”“寸脉”却没有“决断”?脉都“决断”了,人还有救吗? 不但切脉而知阴阳之不调、五运之不克(相乘相侮)、气血之不畅、六邪之来袭,更加神奇的,是中医之“顿悟”“内视返观”可尽见人身经络穴位?从而砭石针刺、导引布气,或可打通“任督二脉”,以延年益寿...... “脉者,血之府也”“血之随气,循环经络”“血循经脉”,《内经》的这些记述,已经清清楚楚表明,经脉不过就是人体血管,加之古人不明血管、神经干、淋巴结之别,难免语焉不详地以“经络”泛指,从而“十二经脉”“七经八络”。后人却非得将经络神化成半实半虚、若有若无的一种“存在”,认为经络是现代解剖学尚没有发现的一个特殊系统,非常人所能见?模模糊糊的“博大精深”,早为把脉失败做好了一切狡辩的准备? ◎ 切脉准不准,就看你感觉如何了:是否懂得“大珠小珠落玉盘”之美妙、是否有过“打鼓”的文艺生涯、是否有过“刮竹”的匠人经历、是否常如农人“牵绳转索”...... ◎ 女人“经闭而脉绝”——没有逆天想象,何有中华医学? ◎ 经络者,现代解剖不可见,“名老中医”可尽见?既然它“遍布全身、内连脏腑、外通四肢”,又载“气血运行”,却不见有截下肢者(已断其“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六“经络”)生理紊乱? ◎ 人体“死穴”凡36处,碰之、扎之非死即伤?更有“一针在手,无所不能”,砭石针刺中穴道者则事半功倍、直至“打通任督二脉”?——而现代外科手术只要求避开动脉、神经,却无需了解经络穴道之位?经络非常“在乎”触碰针扎,却不畏惧手术刀? ...... ● 取象比类、穿凿附会,天地人合一、神怪者必神效 ◎ 取像外形大观,以形补形 核桃仁酷似大脑褶皱,食之补脑;枣色血红,女人食之补血;锁阳、肉苁蓉,外形酷似阳具,男人食之壮阳、治疗早泄不举...... ◎  比类朴素哲学。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 比类自然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寒暑变化、冷热交替、刮风下雨、干燥潮湿,而有“阳气渐涨渐收”“寒暑湿燥风火”“六邪”之说。 ◎ 比类万物习性。狗性交时间长久,公驴性欲旺盛、生殖器硕大,于是食其“鞭”可壮阳、提高男人性能力;蝙蝠因为夜间飞行无阻,必然视力卓绝,所以其屎是珍贵的“夜明砂”…… ◎  天地人和一。天有五星、地有五岳、人有五志。岁有365日,人有365节(其实206块骨头)。地有12经水,人有12经脉。天有昼夜,人有卧起...... ◎ 穿凿附会,以神奇为神效。神奇之物必有神奇功效,冬虫夏草、天山雪莲、牛羊结石都是宝;竟至“一物降一物”——取梁上灰服用可救自缢死、渔网烧灰能通鱼刺卡喉、顺流之水可以通便...... ◎ 胡思乱想,以古怪为神效。以秽去秽、无屎不欢,月经衣、裹尸席、鸡窠草、棺材板、鞋头垢、牛蹄土、死尸肉、老鼠屎、童子尿、人中黄...... ● 因为“靶向”,所以“无敌” “骨刺平、健脑灵、荡石片、肠炎宁、复方白头翁、龙胆泻肝丸、健骨注射液、天王补心丸”......如此开宗明义,不由得有人被诱惑?这些药物开门见山、直达病灶,治病不啰嗦? 其实好多疾病之所以“无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解决不了“靶向”问题(现代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关键首先是寻找、确定和制备、筛选药物靶点。如受体靶点、酶靶点、核酸靶点、粒子通道靶点、病原体靶点——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就算)。譬如癌细胞,能杀死它的药物不少,奈何药物自己并无法区分癌细胞与身体正常细胞,吃下去后,它“到处跑”,从而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不得不杀死人体正常细胞,等于无治。假如现代药物全部都像中药那样“善解人意”,服用后直扑癌细胞,只杀癌细胞(就像格列卫靶向药物)的话,那是否就可以宣布——人类已经战胜了癌症? 然而中医早就做到了?之所以敢“包治百病”,大概就是因为它解决了“靶向”治疗问题...... ● 七门八派,终究一派 古人在与疾病(尤其“瘟疫”)的千年抗史上,一次又一次在束手无策里企图对中医进行“改良”,先后涌现出伤寒派、医经派、经方派、河间派、易水学派、脾胃派、温病派和汇通派等等。这其中,譬如有河间学派“六气归火”说、易水学派“元气与火不两立”说、脾胃派“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说,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其“取象比类”“穿凿附会”“胡思乱想”、无法测量的本质相同、错误相同:生病,从来没有病原体啥事? 从而七门八派,终究一派——不过臆想一派。 ● “扬威历史” “五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神农本草经》给中医“可医之病”以无限“感知”条件,就剩下“治未病”了。然而后人却置其“治病不治死”之灵魂于不顾,常以“扁鹊换心”“华佗开颅”为自豪。莫非心都该换了还不算“五脏未虚”?而且开颅在古人看来不算啥,因为头颅不过“奇恒之腑”“脑渗为涕”罢了......更有美丽传说、神奇记载:大美女阿娇“制服小黑驴,锅内添八八六十四担水、烧九九八十一担柴、熬七七四十九个夜”遂成神药“阿胶”,病人“服一个好一个”;“刘时贞梦里识羌活”,“追风使者”一夜成名(《本草纲目》曰川羌);“宋真宗万应解凝膏”(《本草纲目》曰相思子);“轻身延年话黄精”(《稽神录》婢女服之“轻身腾飞”、李时珍送礼送黄精、陶弘景《名医别录》曰小生姜);“悬壶济世”“杏林春暖”(名医董奉)......各种神药药到病除、各派宗师救人无数。似乎真真切切的扬威历史? ◎ 中医疗效似乎只能靠扬威历史?不仅仅只在典籍里、传说里,更在中医(粉)的臆想里。譬如他们常常说: 没有中医奇功,华夏子孙何以繁衍生息? ◎ ——不知道没有中医奇功,“外夷”何以繁衍生息? ◎ ——不知道没有“猴医”奇功,猴子何以繁衍生息? 没有中医奇功,“瘟疫”何以没能灭绝华夏? ◎ ——不知道没有中医奇功,“瘟疫”何以没能灭绝“外夷”? 不过有人敢拿“瘟疫”作为中医“杨威历史”的奇功例证,可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无知者无畏”。正如众所周知的,伤寒(肠热、少阳热)、产后风、破伤风、脑中风、猩红热、痢疾、痨病、疟疾、鼠疫、天花、麻疹、梅毒......“死人无算”“十室九空”“老天收生”和“瘟疫”的说法本身就是对祖先大量死亡、郎中们对于一切“恶疾”、尤其传染病极度恐惧、束手无策的生动写照。 翻开中医医案,几乎“瘟疫”记载不绝于史。如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张仲景家族被“伤寒”波及,而致家人七成死亡(遂奋起而著《伤寒杂病论》),全国死亡2000万之多;如1232年汴京鼠疫,造成百万死亡(脾胃派创始人、名医宋杲却在灾情严重时刻迅速出逃疫区);如史学家考据明末大瘟疫死亡在1000万之上;如根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在位61年,太平盛世,发生瘟疫88次,最多的一年达11次,乾隆在位60年,更是太平盛世,也发生瘟疫46次...... 所以,一部中医史,就是一部“瘟疫抗争”史。要么一切“恶疾”均“伤寒温病”,要么就统称“瘟疫”吧。无论史上盛传奇药“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还是至汴京鼠疫(“大头天行”)爆发,有“名医”李杲终于情不自禁、另作它解:“这不是伤寒,乃脾胃不足,要补土。”......乃至大清朝的温病派,从来不曾懂过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和真正的临床特征,也还都是百无聊赖的“阴阳不调、五运不克、气血不畅、外邪入侵、七情和合”......毫无用处。 一直到1910年,当“瘟神”再次降临——东北鼠疫大爆发时,在“抗疫大臣”五连德(剑桥海归西医)统领下,由新兴西医学校——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北京协和医学堂以及济南、烟台、奉天等地的传教士医师、学生加起来不过49人(以及一些中医)的极力奋战下,以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方法(这期间当然还包括,日本人解剖了不少于30000只老鼠、五连德完成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人体解剖、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次将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免疫学、细菌学、病理学等系统的运用到医疗实践中来等等努力和成就),才第一次在中华大地上彻底战胜了“瘟疫”。 而据《奉天国际鼠疫会议报告》《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记载,在本次“鼠疫大会战”中,疫区总死亡率约10%,西医死亡率4.1%,中医死亡率至少54.8%(他们勇于无知、竟至不屑于戴口罩。英国鼠疫专家、细菌学家医学博士皮特里认为中医死亡率估计99%)。这其中还有一轶事:一位“临阵脱逃”的“良心”中医,名字叫做张聪彝的,因为实在看不过去“四大名医”在后方打嘴仗,便说:“试问鼠疫致死一霎那之顷,以吾国医药之迂缓,而谓能立刻奏效乎?如曰能也,二三君子何不束装赴奉一试其技,而乃于此间饶舌乎?”结果,“名医们”顾左右而言它,还是无人敢赴疫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抗生素的出现、疫苗接种的普及,不但鼠疫,而且一切传染病作为人类第一杀手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这更让中医“杨威历史”成了彻头彻尾的臆想。而对于世界人口年龄增长趋势、婴儿死亡率的研究,就更加证明了——其实中医从来也没有“杨威历史”: 譬如根据《清朝前期宗室人口状况的初步统计与分析》(江桥著)、《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倪江林著)所揭示,在19世纪以前,全世界大概都依靠传统医学治疗疾病,“草药”是人类和大猩猩的共同“药物”,从而全世界人类的平均寿命大概都在30多岁左右徘徊(与大猩猩相当),中国人的寿命与欧洲人几乎没有区别。然而从19世纪开始,随着现代医学在欧洲的普及,欧洲人的平均寿命上升到了40岁以上,可中国人寿命依然徘徊在30岁,甚至有所降低。区区几十年间,一下子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到了今天,国人平均寿命已高达76岁。 可每当谈及乾隆宫廷寿命低于全国33岁(乾隆17子、10女,共27名子女平均寿命24.2岁)的平均水平时,中医(粉)纷纷辩解是因为后宫佳丽太多、他们床战频繁的原因?且不说这是《黄帝内经》所谓“纵欲过度”、“一滴精十滴血”的胡说八道(精液一旦生成就放在“储存罐”里等着排呢,也绝对没有给人体自身提供营养的功能),且不说康熙、乾隆三宫六院也是高寿,请问这死去的1-3岁的皇子曾经也床战?请问不是说“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吗?那些小公主们也是床战过度致死的?御医成堆、御药充盈,却也只能看着成堆的尸体被搬走?那个比冬虫夏草还厉害的“只有皇宫才有的‘霍山米斛’”呢……哦,也许是因为“高手在民间”,乾隆皇帝不得而知吧? 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郭松义的这篇论文《清宣统年间北京城内人口死亡的统计》,清代135位民间绅士家庭,976个子女中有244个死于0-4岁,幼儿死亡率为25%。2009年中国循证儿科学杂志论文《中国儿童生存状况:婴幼儿死亡率变化趋势》(米杰、张美仙著)显示,1949年幼儿死亡率也为25%。显然在清代-民国-解放后前期这段时间里,婴幼儿死亡率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变化。现代医学普及、卫生条件改善之后,中国的幼儿死亡率大大降低,如2015年仅为1.07%。 那么,“现代中医”、或者说中医在现代,就没有治疗效果的例证吗?有的,“有牌匾为证”。——这正如小时候我们山沟沟那边的郎中们也有好多“有牌匾为证”一样。 且不论岭南汤王佘自强的天价“神汤”无法令自己“活血化瘀、轻身延年”,且“大补”反遭“夭折”(终年才65岁);且不论天天大骂现代医学、喝足了“治疗百病”的绿豆汤,吃足了“吸油减肥”的生茄子的“中医养生专家”张悟本先生早早就脑梗缠身(最后还是乖乖蹩进了现代医学的CT检查室)......就单单一件有关新浪微博“诊脉验孕挑战”的轶事始末,就足以证明中医吹牛皮有多厉害了: 2014年11月3日,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阿宝(宁方刚)携前央视新闻调查栏目记者王志安(姑且不论他胡乱“调查”“黄金大米”和“走廊医生”之恶),在新浪微博上公开邀请全国中医高手参加“诊脉验孕挑战”。公告一出,舆论哗然,以为好戏就要上演?甚至有人大呼:中西医之争就要从此打上句号了...... 果然,那位曾经以食用“便便毛血旺”而闻名遐迩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杨桢立下种种豪言壮语率先迎战......谁料随后,中医(粉)的各种疑问充斥网络:验孕公开挑战,孕妇或非孕妇已经不是自然状态,其脉象必然大乱,其环境已经无法满足切脉条件,故而无法保证验孕准确性?——原来“诊脉验孕”也有“标准状态”?妇女们也要有“善解人意”的“标准姿势”才可以?中医经典好像没有说过...... 而当验孕挑战组织方一再调整测试方案,以尽量接近、满足切脉“标准状态”时,“神医”们却还是很霸气的以“此活动可能涉及违法”“验孕样本数量不足”“让科学归科学、医学归医学、娱乐归娱乐”为“理由”,体体面面”的“心不跳、脸不红”的退出了挑战...... 这些退出“宣言”,不但露出了中医切脉骗人的马脚,更让他们罕见地自己承认了中医不是科学(当然更不是“中国科学”)的本质——因为杨桢教授说:“让科学归科学、医学归医学”嘛! 正是: 文献来文献去,来来去去还医案? 疗效这那疗那,这这那那亦传言? 中医有种过三盲,寒士睡觉我宣扬! ● “扬威海外” 当其“扬威历史”的臆想被拔了底裤之后,中医(粉)又不得不捡起另一块更小的“遮羞布”——中医正在“扬威海外”? 然而这则外媒报道,却及时给了中医“扬威海外”一记响亮的耳光。“中医”竟然被翻译成“ancient medical arts(古老医疗艺术)”?是“ancient(古老)”而不是“traditional(传统)”?是“arts(文化艺术)”而不是“science(科学)”?或者是“medicine(医学)”?或者至少也是“theory(理论)”?当然就连在美国“坐冷板凳”的“alternative medicine(替代医学)”——“Unorthodox Medicine”都瞧不上? 因为它被当作“arts(文化艺术)”...... 这个细节则更有意思:譬如在美国华人中医界响当当的王守东先生,1983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曾出版了十几部中医专著。1995年来美后在纽约法拉盛办起了一家经营中草药的公司——“世界中医院”。虽然翻译成汉语,其名字穿凿附会成了“专业医院”,但实际上他们在美国注册、使用的英文名称为“WorldHealthInc.(世界健康公司)”。连“中医院”都是假货,又如何谈得上中医“扬威海外”? 另据报道,2014年来自浙江的吴先生和其12岁的女儿携带16瓶1600颗复方甘草片入境美国,被洛杉矶警方在机场戴上手铐关进小黑屋并被拉入“五年之内不许入境美国”的黑名单(被检测出其携物中含有可卡因)......而同时又盛传“美国中医院”“美国中医学校”“美国中草药”“美国针灸”风靡?那么其真相究竟如何?请结合方博士的《批评中医》,并看看来自《环球时报》(2003年03月12日第十三版)驻联合国特派记者丁刚的报道(非常珍贵,要是这两年,此文章恐怕过不了审查关),以了解真相。 ◎ 在美国,“中医不算医,中药不算药”是其基本状况。 ◎ 截止目前为止,美国FDA并未批准任何中药作为药物进入市场。中“药”只要符合中国卫生标准、不含有毒成分、不含濒危野生动植物体,即可不经批准,而作为营养品或健康食品进入美国。所以中草药常常与瓜子、花生摆在一起销售。就连大名鼎鼎的“云南白药”也不例外地作为保健品在美国申请上市,且必须不能是“祖传秘方”,而强制其公开成分。 ◎ 中医“看病”只能叫咨询,开“处方”也必须把中草药当作营养补品,建议病人服用。你的“医院”(实际为Inc.或Co.ltd,公司而已)可以尽情开设“骨科、妇科、内科”,随便什么“专科”,自娱自乐,并不犯罪;但如过你对病人开具了药物,或一旦进行了打针、输液、化验等诊疗,则涉嫌犯罪。 ◎ “针灸一枝独秀”,仅纽约州就有2000多人具备针灸师资格。但针灸仅仅被FDA批准为一种辅助治疗术,只允许在医师指导下实施,应用范围极其有限,不等于国内的“一针在手,无所不能”。 ◎ 日本“明治维新”走上“脱亚入欧”“全盘西化”的道路后,一举废弃了中医。之后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草药进行疗效、安全性研究和开发,从而保留了疗效明确、毒副作用明确以及配伍固定、成分公开的几百种“汉方药”。——已经地地道地融入到现代医学中去了。 正是: 扬威历史丢脸面,称霸海外又来骗? 巫药盲测胜达菲,寒士淫水又溅溅? 丹参滴丸银翘散,美国药监又不见? 阴阳论述一千篇,地平学说又犯贱? 唱罢五运六气歌,复念祝由又十遍? 郎中既入验药道,洗心革面生质变? 劝尔更上一层楼,放下阿姨向前看! ...... ● “轻身延年,成仙不灭” “甘草,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久服轻身延年” “远志,久服轻身延年” “龙胆,久服轻身延年” ...... “金丹,久服成仙不灭” “黄连,久服成仙不灭” “芫花,久服成仙不灭” “雄黄,久服成仙不灭” ...... 草药功能,就算依其自身标榜,也无非滋阴壮阳、解表清里、泻实补虚、温寒清热、除湿驱风、降火益气......其终极疗效也不过“轻身延年、成仙不灭”,究竟有没有能治病的? ● “毒副作用尚不明确” 是药三分毒?这可是中医(粉)的口头禅。然而目前市常上流通的中成药、中西医结合药、中药注射液的使用说明书上,却是处处“毒副作用尚不明确”(配伍药就更不用提了)? ◎ “毒副作用尚不明确”就上市?这却是被《中医法》所允许的。 官家的事,不理解就不理解吧。否则,老百姓又能怎样?奇怪一下也就算了,决不多嘴!只是那些中医(粉)们却是理直气壮地为中药“毒副作用尚不明确”辩解了起来: 第一,因为毒副作用严重而被停用(或取代)的西药一大堆!为什么非得拿中药说事? ◎ 西药毒副问题是研究结果偏差问题、科学认识渐进问题;而中药毒副问题则是拒绝科学研究的问题,一切毒副“尚不明确”的问题。 ◎ 西药是在保证疗效前提下的毒副问题,具备有效的“解毒”方案,而且其中利弊患者或可自行权衡,比如化疗的损伤性疗法;而中药疗效全不明确,是在情怀满满下稀里糊涂受伤害的问题。 ◎ 很多西药,譬如反应停、阿司匹林等,在推向市场后发现了严重毒副作用,随即被禁止或重新研究。这恰恰说明,药物安全,重于泰山,更加马虎不得,(西药)即使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仍然难逃毒副作用的伤害,而况中药竟然敢拒绝安全性研究? 第二,老祖先放心服用几千年了,怎么会有毒? ◎ 老祖先看病,除了跳大神,就是中医了。而看中医,除了砭石针刺、推拿按摩、导引布气之外,就得吃中药,他们有的选择吗?老祖先别无选择地吃了几千年,就等于老祖先放心服用了几千年?吃了几千年,于是安全无毒便成了“天理”? ——腌菜、熏肉、烟草、普洱茶也是吃了几千几百年,却被发现含有一类致癌物。云南草乌鸡“美食”几千年来盛赞满天下,却是年年有毒死人的报道? 第三,中药竟然有毒,那一定是因为“二把刀”中医? ◎ 从1993年比利时人发现马兜铃酸可致肾衰竭(欧美媒体称其为“中草药肾病”),到2018年台湾科学家研究发现马兜铃酸能致肝癌(2018年10月18日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表);从“龙胆泻肝丸”放倒北京崇文医院三代中医世家、数十万肾病患者状告无门(见2003年2月新华社记者朱玉《龙胆泻肝丸是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等系列报道),马兜铃酸果然“肝肾双煞”;一直到接二连三地爆出双黄连注射液、陕西茵栀黄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柴胡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等问题来,才知道“毒副作尚不明确”其实就是中药有毒。 ◎ 不但“肝肾双煞”马兜铃酸(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致癌物),而且雄黄含砷(小儿化毒散、小儿至宝丸、小儿清热片、安宫牛黄丸、纯阳正气丸、七珍丸......)、朱砂含汞(香苏正胃丸、二十五味松石丸、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惊风散、小儿金丹片、天王补心丸......),都会引起慢性中毒,不可服用,除非它们经过现代科学方法经对照循证为对疾病有效且关乎性命之虞——譬如砷剂(砒霜)。 中药竟然有毒? ——不过那一定是因为药物炮制不到位、服用剂量不恰当(“多一钱是毒,少一钱是药”)、吃药时间太长久、“二把刀”中医配伍辩证不得窍......坊间尤其流行一句话:“谈毒性不谈剂量是耍流氓。”? ◎ 有些中药“疗效”,譬如乌头碱镇痛,恰恰是其毒性在起作用(神经阻断剂),如果通过炮制消灭了毒性,那还有“疗效”吗? ◎ 药物的致死剂量、半致死剂量都可以通过试验取得,但现代药物毒副作用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把人骤然致病、骤然致残、乃至骤然致死,譬如毒性的长期积累、慢性发作就需要持续地试验测量,且无法取得准确剂量,因此在某种情况下完全可以说“致死有剂量,毒性无剂量(意思是再小的用量也有毒性)”。 ——因而现代药物毒副作用说明上从来不附加“长期、大剂量服用才有毒性”的“伟大条件”,为其毒性狡辩预留好空间。 ◎ 从而,“谈毒性不谈剂量”不是“耍流氓”,“毒副作用尚不明确”才是耍流氓! ◎ “君臣佐使”“四气五味”“七情和合”的中药辨证配伍理论,空有一腔情怀、假大空泛,根本无法证实、无法证伪、无法测量,又如何去衡量一个中医是不是“二把刀”? ● 中西结合,西药治病 在中医发展的历史上,除了恽铁樵把人体器官虚化为“四时之五脏”的符号算是最悲惨的理论戕害之外,这位晚清的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主张将中西医融合、“让中华医学大方光明于全球之上”,是更加贻害无穷的画蛇添足。他干了风马牛不及的事情。如今在发挥中西医各自所长并取长补短的浪潮声中,中药里或光明正大的添加西药成分,美其名曰“中西结合”,或偷偷摸摸添加西药成分,标榜为纯中药制剂,以至于“中药的疗效是西药”——现在成了人人皆知的笑话。 ◎ 感冒药(如感冒颗粒、复方银翘解毒片)常常添加对乙酰氨基酚 ◎ 壮阳药常常添加西地那非、他达拉非 ◎ 安神药里常常添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 ◎ 云南白药牙膏里添加氨甲环酸、脑白金里添加褪黑激素 ...... 想来可笑,一种中药号称动辄治疗几十种疾病?却要添加西药滥竽充数!起效了功劳是中药的、是“中西结合”的,不起效了是因为中药慢、重在调理、请等待、继续服用......然而更可怕的是“中西结合”以后的毒副作用更加不明确,毒副更加可怕。 ● 对照盲测,金科玉律 总体上已经看透,中医既没有曾经“扬威历史”,更没有正在“扬威海外”,而其当代疗效明证呢,又多在“有牌匾为证”中——在患者(其实居多中医粉)激情澎湃地赞扬中...... 医者“有牌匾为证”、患者“激情澎湃地赞扬”,就证明不了“当代中医”或者中医在当代的疗效吗?不能。譬如本人昨天右关节疼痛难忍(实际经历),以致无法着地,昨夜一觉,今早痊愈,甚至可以蹦跑。假如昨天我听别人相劝去看了医生吃了药,那是不是就可以证明:是昨天那药,医好了我的腿? 不能。因为没有吃药,我的腿不是也好了吗? ◎ 所以相关事件,不等于因果事件。“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子下水了,所以冰雪融化了?——其实鸭子不下水,春天来了,冰雪也要融化的。鸡叫了,所以天亮了?其实鸡不叫,天也会亮的。吃了某种中药,病就好了,那么不吃这种中药,病会不会好呢?这是个问题。 第一,是疾病性质。譬如扁桃体炎、感冒、失眠等疾病,经现代医学研究,均属于自限性疾病,本身会痊愈,从而“喝了七天中药,第八天病好了”,并不能证明药物疗效;又譬如鼻炎、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经现代医学研究,属于慢性终身疾病(个别也存在自愈的可能性),其病症轻重缓急很有周期性,病症轻时甚至感觉不到有病,从而吃药如果恰逢减轻周期,也不能证明药物疗效。 第二,是心理暗示。你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吃了药,应该有效果,于是精神昂扬,疾病似乎好了许多。这也不能证明药物疗效。 第三,是误知误觉。疾病是不是好了,没有测量数据,只靠主观感受,有时候也是不可靠的,你感觉病好了、减轻了,其实也许病没有好。这也不能证明药物疗效。 ...... ◎ 从而,只有排除了疾病的自限自愈、病程巧合,人的心里暗示、误知误觉之后的疗效,才是真疗效。 ——从而,即使“放心地吃了几千年”,显然也证明不了疗效。 ◎ 经验结晶千年事,验方必然会有以讹传讹的、夸大其词的、无中生有的......因而,需要甄别,以去伪存真。 ◎ 摒弃以讹传讹、夸大其词、无中生有;甄别自限自愈、病程巧合、心理暗示、误知误觉,只有依靠现代科学的离体、动物、三期临床试验——尤其是随机大样本对照盲测(单盲、双盲、三盲)试验才能做到。 ◎ 随机大样本对照盲测试验,是检验药物疗效、安全性的金科玉律,凡是没有被“金科玉律”过就谈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都是“耍流氓”。 不仅如此,药物疗效、安全性在通过了离体、动物、三期临床试验投放市场后,也不能放松监测(有时也称其为四期临床),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刻禁止使用或重新研究。关于这点,要警钟长鸣! ● “中国科学自成体系” 中医究竟有没有被“金科玉律”过?譬如针灸的部分疗效,就有“金科玉律”的一些数据支撑。而著名的复方丹参滴丸申请FDA认证,已经被“金科玉律”几十年了,还是没有通过、没有取得数据支持(它的“验药”思路可取,应予倡议)。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例中药真正通过了“金科玉律”。 因为被“金科玉律”总是通不过,于是中医(粉)就开始嚷嚷:中医是“中国科学自成体系”,凭啥要用“外国科学”检验? 科学还分“中国科学”和“外国科学”?中医(粉)以为中国的“1+1=2”与外国的不大一样?中国的万有引力定律与外国的也不大一样?中国卫星上天依靠的是“张衡数星星科学”...... 中医是“中国科学自成体系”,它“治病的人”,不像“外国医学”,它“治人的病”(“四大名医”孔伯华语录)。简而言之,“中医治人,西医治病”,显然中西有别?——原来“孔大师”早就知道“中国科学”治不了病......务必要维护和传承好“中国科学治病的人”的“优势”和“特色”,不要轻易被“外国科学治人的病”夺其“贞”、移其“志”,这是被千百年来“死人无算”“十室九空”的“治人奇功”所证实过的? ● “八年磨一药”与“千年人体试验” 2013年3月,当全球第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在中国被发现后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号称能“预防”“治疗”这种“瘟疫”的国医国方就诞生了,并由CCTV向全国人民疯狂播报…… 神一样的中医? 国际上,譬如在美国,现代医学推出一种新药,从设计到生产完成、到离体试验、到动物试验、到完成三期临床,到推向市场,平均周期大概是8.5年,平均成本数亿美元。这其中,仅有候选药物的1‰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而这些药物中仅有大约20%被FDA批准投放市场。但我们中药,因为有了“千年人体试验”,所以再也无需任何试验,无需这么啰嗦,只要一番“望闻问切”、“辩证合理”,念念叨叨“伤寒温病”、“阴阳虚实表里寒热”“一清二楚”,必然药到病除...... 但中医是“特色体系”,中药“新药”诞生也很“特色”——“零周期、零成本”。有效性、安全性无需多疑,全部在“千年人体试验”里。什么离体、动物、临床数据,《中医药法》说了不需要!管它小白鼠点不点头,先上市再说。从而中医(粉)才敢理直气壮吹牛、大大方方投毒。 ● “经学”遗风,贻害无穷,中医从形而上学走向更加形而上学 常常听见国人无限称赞上古匠人铆榫结构之精奇远胜现代飞机引擎技术?太极八卦“美学图”早就揭示了引力波规律?易经学说也早阐明了二进制的运算规则......直到顾炎武先生开“汉学”考据先河,知道凡事“虽自信古人始,终发现古人有错”之前,千百年来“经学”风气盛行,读书人争相替古人背书、“代圣贤立言”,故而形成了尚古、盲从“祖制”的文化传统,对中国社会遗害无穷。 譬如,大约明朝中后期,中国民间就已经发现人痘对天花有抵抗作用,但为何竟在200多年后才由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而一举消灭天花?我看臆想本质的中医理论是祸害之首。当年,即使在牛痘疗法初入中国、人们已经接种了疫苗之后,中医依然要给人开药方从患者体内“勾”出“胎毒”才放心。更加严重的是1922年恽铁樵在痛失3子(均死于伤寒)之后晴空霹雳般地著述《群经见智录》,号称在对《内径》深入钻研的基础上,对中医“整理提升”,把中医自古以来本就对器官的粗糙认识(譬如心主神明、脑神为涕、胆主决断、肝调水道)加以虚化改造,认为中医之五脏“绝非血肉之五脏”,乃是“四时之五脏”。从此人的身体解剖对于中医是多余,器官存在无定解,只在个人理解中——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因人而变......在中医发展史上,恽铁樵把人体器官虚化的理论改造,是把中医理论从玄学带上更加玄学的灭绝人性的一次大灾难,使得中医在一个实证医学的历史洪流里错失了走向实证的机会...... 现在看来,连中医理论这么容易否证、明明白白荒谬、彻头彻尾虚幻的东西,也还都有人搭理,其实是因为“遗传”了“经学”基因。作为现代人,必须要清楚我们的祖先在中医方面也是吞天吐地、坐而论道、囊括宇宙的。又有一代代后人因因相袭、循环注释,如此引领着中华医学一路向着形而上学的万丈深渊狂奔,以致万劫不复...... ● 马车即使能用,也终究进了博物馆 有些中药即使有效也没有继承的价值。譬如皂荚刺“化脓”、乌头碱镇痛、柳树皮镇痛、颠茄镇痛、鸦片镇痛、麻黄通鼻,有啥了不起?毒副作用明确吗?现代药物有通过了双盲试验的更安全的“化脓”、镇痛、“通鼻”药,却为何不用?除非果然有中药疗效是现代药物所没有的——这就是所谓的先进性比较。 这正如天文学不能不说“脱胎”于占星术,但天文学不会回归占星术一个道理;又比如煤油灯曾经万家灯火,但如今谁还拿它当道“菜”?马车也曾经载阔人出行,但终究避免不了蹩进博物馆的命运...... 望星空、“数星星”,却不屑于使用望远镜,宁可相信占星术?照明不肯用电灯,宁愿点上煤油灯?出行不愿乘飞机,却喜欢颠着老马车......凡此种种,都叫做抱残守缺。 ● 国家“敲开FDA大门”战略,算是认可中医也需要循证了吗? 关于最典型的复方丹参滴丸申请FDA认证前边已经多次提到过(20多年无法通过试验)。其实除了复方丹参滴丸,1996年国家科委提出“敲开FDA大门”的医学战略,从此陆陆续续遴选了(那就是说这些药物的疗效是被国人公认的)双黄连、桂枝茯苓丸、康莱特等10多个中药产品在美国申请FDA认证20多年,花费数亿美元(譬如单一个康莱特两期临床就花费1900万美元),结果全军覆没,无一个经对照检验有效!然奇怪的是这些药物的“研发”者在国内红到发紫,这些药物个个在国内“救人无数”....... 中医教授、老郎中们一边强调中医是“中国科学”,不能用“外国科学”进行检验,一边又抱着幻想企图通过FDA(“外国科学”)的检验?这是一个在商业利益、政治博弈掩盖之下的极其扭曲、分裂的行为——因为《中医药法》并没有承认中医需要循证! ● 复辟阴风,民族灾难 人类从蒙昧一路走来,不仅中国,而且全世界的人都有过传统医学。古代西方医学的本质也与中国古代医术一样,重在取象比类朴素哲学、穿凿附会想当然。譬如古希腊人也认为脉搏是气动;他们认为天地有土、气、水、火四元素,从而体有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液(希克波拉底-哈维-盖伦),四液失衡,人就病了。因此主张通过放血、发汗、催吐、排泄恢复其平衡来治疗疾病。——其实与中医调节阴阳平衡一个大道理。 传统西医疗法,譬如放血疗法如此“卓尔不凡”,以至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美国总统华盛顿将军都非常乐意用它来“送终”(印度人如今也还在大范围使用)...... 但正如一切传统西医疗法(如顺势疗法、反射疗法、触摸疗法)早都已经归于民间、归于“替代医学”“补充医学”“另类疗法”一样(在美国,成立了替代医学研究中心,采用循证的方法对各国传统医学专门进行研究,几乎没有收获),放血疗法也最终难以成为主流疗法。这是继1747年英国学者通过对照试验确定了橘子和柠檬治疗坏血病(起作用的是VC)之后,1797年在英国记者william cobbet发文对放血疗法的质疑之下,于1807年苏格兰军医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对放血疗法采用对照试验进行检验,发现其不但无效,而且致死率极高,之后又于1817年法国的皮埃尔·路易也对放血疗法进行了对照观察,进一步证明了其无效……这些人都是现代医学走上循证道路的先行者,尤其在苏格兰军医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对照试验数据(两组对照组,病人分别死亡2人和4人,放血治疗组病人死亡高达35人,典型的“催死疗法”)面前,从此再无人敢妄言其疗效,放血疗法因此无法融入现代科学,早已经早早被主流医学所摒弃。 然而中医废止大业,一波三折,终究半途而废。 先是近代一批有识之士对中医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如著名中医王清任非常失望地批评中医说“不懂人体而医人者,无异于瞎子也行”,从而奋起著有《医林改错》,总算具有一些实证的味道——不过也是绝响,此后再无老郎中向着这个有利的方向去努力过。紧接着,晚清(1879年)俞樾(其得意门生章太炎也写过废中医文章)发表了《废医论》,余云岫更是以自己博览古今、通晓中外、文理兼修的强文博识一口气写成注明的批评中医巨著《灵素商兑》......鲁迅曾经尖锐批评“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傅斯年强烈拒绝中医,以至疾呼“要对得起自己所接受的教育”,还有梁启超、钱玄同、孙中山、胡适、严复、丁文江、陈独秀、陈寅恪等人都对中医持批评态度。尤其是1912年7月,以袁世凯为总统的北洋政府举行教育会议,制定新的《壬子癸丑学制》,首次明确将中医排除在正规教育系统之外。11月,当局又颁布《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其中医学、药学两大学科各开设有数十门课程,中医、中药不在其中。更有1913年教育总长汪大燮出面,坚决、果断否定了中医界申请注册“北京中医学会”的要求。他公开表示:“吾国医毫无科学概要根据”,“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所请立案(指将中医纳入教育系统)一节,难以照准。”1929年冯玉祥、薛笃弼出台了《规定旧医登记条例》(即废医案)更是开宗明义、大张旗鼓的一次废纸中医行动。中国从此终于走上了废止中医、彻底学习现代医学的正确道路,中医渐成没落之势...... 然而1949年后,作为对抗“帝国主义”的策略之一,中医又被重新扶上政治舞台,死灰复燃。更于最近这一二年间,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一股凛冽的中医复辟阴风呼啸而至(即使比起日本明治维新废中医案来,我们业已晚了几百年,然而巨错还在继续)...... 紧接着,被钦定为“天理”有效安全的、勿需对照临床检验的国家《经典名方》先期100种——《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在制药厂的翘首期待中于公元2018年4月16日隆重发布,它们是零成本神药。我发现来自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达20多种!众所周知,张仲景于东汉末年“白骨蔽平原”之际,因为族中人有6成死于伤寒“瘟疫”遂奋起学医而著《伤寒杂病论》——然而其后千年以来我们的伤寒“瘟疫”依然数次肆虐、死人无算,中医对它束手无策!今天它记载的药物勿须检验却突然“疗效明确”了? 纵观这些中药政策组合拳,无一不是把中医从不实证带上更加不实证、越来越远离对照检验邪路的“巨措”: ◎ 对于中医的定义,只讲“独特体系”不讲科学体系。 ◎ 只提中医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而不顾及其认识错误。 ◎ 对中医从业“零门槛”的准入制度。 ——备案制代替审批制,甚至名医推荐也可以。 ◎ 倡议师承传统、拜师学艺,钦定“中医世家”为“铁帽子王”。 ◎“经典名方”“祖传秘方”“国家保密配方”天然有效无毒。 ——只字不提对中医药有效性、安全性、先进性进行深入研究,一纸法律把它们变成了天理! ◎ 采用现代科学方法时,不得破坏中医“特色”和“优势”。 ◎ 绝口不谈将未经安全评估的中药下架。 ...... 令人不寒而栗。 在这样的大气候下,当年“铁板钉钉”的“亩产万斤”、“乘着花生过黄河”“耳朵识字”“意念移物”的“巨大成就”萦萦在耳: ◎ 复方丹参滴丸申请FDA认证20多年未果(说明其疗效和安全性无保证),却在国内已经“治愈”患者无数? ◎《利用中医理论维修火箭发动机》技术一夜之间获得巨大成功。 ◎ 各大医院纷纷增设“中医抚摸科”“中医治没有病科”,中医产业欣欣向荣。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有些社会活动家、著名科学家、著名科学院、著名大学公开的无底线的演讲、宣传、“惊天成果”,更是荒诞不羁,却赢得“掌声雷鸣”,令人不寒而栗: ◎ “人体解剖学无人问津、传统生理学土崩瓦解、经典病理学摇摇欲坠。”——樊代明院士 ◎ “母猪发情时乱伦,所以人吃了猪肉容易失贞。”——丁璇 ◎ “血液往上走,就是女人的奶水,往下走就是月经。”——温州市论坛 ◎ 孩子病了扎妈妈 ◎ 权健量子鞋垫纠缠治老公前列腺 ◎ 浙江大学炼出仙丹、给像针灸 ◎ 中科院祭出聪明汤 ◎ 南林给牛针灸、给狗把脉 ◎ 东阳童子尿蛋脱销 ...... 新近获悉,浙江的中医教学,已经走进了小学课堂。 新近又获悉,我山沟沟里,老姑妈家的小孙子(大概七八岁的样子)去看中医,竟然一次带回几十副中药慢慢熬着喝? ...... 中医复辟,已渐成民族灾难。 ● 科学无需世外桃源 任何野蛮,譬如宗教处死、迫害“科学异端”(布鲁诺、伽利略、西班牙肺血液循环医生塞尔维特、几何学家海帕西娅、解剖学家萨维利、地理学家阿斯科利)、施科普斯的猴子审判、大英帝国的红旗法案等等罪恶行径,都阻挡不了地球终归要绕着太阳转、血液终归要循环起来、汽车终究要快起来的科学事实。连黑暗中世纪1000年都没有能把科学怎么样,不可一世的教皇都没有能把科学怎么样,我不相信政治的桎梏能改变科学?甚至任何旨在保护落后的“立法”,也必然会是一场臭名昭著的闹剧。 科学发展从无世外桃源,总是伴随着种种阻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其实科学发展更加无需世外桃源,任凭风吹浪打,或者螺旋态、或者波浪状,科学总会永远向前、向上。复辟阴风不足惧——民智已然开启,何愁燎原之势! ● “废医验药”,光明大道 正如方舟子博士所说:“只要医学科学还无法征服所有疾病,另类医术总会有它生存繁衍的空间,在国民科养整体不高时,更会有泛滥之势。”譬如连美国科养极高的国家都还有近1/3的人(当然,中国可能是90%?)相信另类医术,甚至祈祷疗法,何况在中国这样一个几乎谈不上科养的国家,何况又有政治后盾,又怎么会指望人们在一夜之间不再相信中医? 也正因为如此,科普、批评中医才更加有意义。而在所有批评中医的先行者中,陈寅恪大师可谓最是客观理性,他说:中医或有可用之药,但绝无可通之理。的确,一类无法证实、无法证伪、无法测量的“哲学”医学,只能靠虔诚信仰来传承的不科学理论,应该坚决摒弃,转而对中医的一些经验结晶采用现代科学方法检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这就是方舟子博士所提出的“废医验药”主张。展开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中西医之争应该严谨表述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争。 ◎ 中医理论不科学,应全面废止。 ◎ 中医的一些经验结晶(如针灸、药物、验方)潜藏开发价值。但必须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并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检验。 ◎ 中医被现代科学所证实为有效、安全之部分,自然融入现代医学。 ◎ 当务之急,是必须抛弃中药无毒性或毒副作用小的“天理”,严禁“毒副作用尚不明确”的中药被滥用,以对公众健康负责。 ◎ 支持把中医作为中华文化加以保护、研究、推广,甚至申遗。 采用科学方法挖掘中医有效成分(譬如部分直接疗法或验方、药物),将之融入现代医学,则中医血脉才会千秋流淌、生生不息。我们不非古,却笑今。古人局限是一种必然,无可厚非——因为我们也即将成为古人。但今人厚古的冥顽不化,却要被嘲笑。只有“废医验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医经验成分进行检验,走循证的路子,才是光明大道。 附 “废医验药”思想提出者方舟子的部分著作成就 {他的美文“魔瓶里的精灵是头羊”被收入2010版人民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实用教程》;美文“达尔文的葬礼”被收入华东师范大学版《大学语文》课本;美文“最耐渴的动物”被收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读写(哈维文版)》;美文“基因专家请不要制造基因的神话”被收入倪文锦主编《语文(基础版)第4册》……据称,方博士一共有7篇文章被录入《大学语文》课本。我非常看好有一篇《多少基因多少环境》。如果被录入,那将是第8篇!而有一篇长达万字的科普文章《基因与人种》,更是难得的上品:它花了我一个半钟头才粗粗读了一遍……从此让你知道了科学谬误会带给人类多大的灾难?希特勒的种族绝杀心理原来受到了德国3名著名生物学家所著教科书《人类遗传和种族卫生原理》的严重影响:他成立“遗传健康法庭”判定精神病、抑郁症、低能者、酗酒者、盲人、聋子40多万人绝育,判定75000人被饿死、毒死,乃至最终包括500多万犹太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被解决……这就是“人种学”的历史罪恶。辛亏今天科学家已经认识到,种族概念没有生物学依据(只有传统、文化、政治、地缘意义)——人人生而“基因平等”……} 附 作者在新浪微博战斗的岁月里偶遇@寒士有书不虑矣 有幸以打油诗的方式记录了自己支持“废医验药”的思想痕迹。长胡子的太监回复@寒士有书不虑矣: 20180525~20180527 打油诗全集 (一) 寒士天山三条腿, 巍巍屁股两昆仑。 心向便便毛血旺, 寻死觅活要杨祯。 (二) 天有五星无数星, 年有五季无长秋。 寒士五液无尿液, 还元汤香口水流。 (三) 轻身延年翻本草, 成仙不灭炼仙丹。 寒士家里一宝库, 蝙蝠拉出夜明砂。 (四) 曾经地富反右坏, 个个没有寒士坏。 今朝人民斗妖怪, 可恨太监来作怪。 (五) 脑渗为涕脑满涕, 肺调水道肺积水。 胆主决断哪头兽? 腹黑寒士脾藏意。 (六) 人间五月麦浪扬, 爷爷砸锅炼铁忙。 壮士十月归家时, 却见孩子脸发黄。 (七) 面伏五岳体无岳? 寒士屁股两昆仑。 一头栽进大粪池, 却言吃屎建平衡。 (八) 战罢鼠疫威名扬,天马行空巫医亡。 从此羞煞老郎中,四大名医嘴仗忙。 休提人痘出尔朝,十室九空康熙皇。 杨威历史意淫狂,滔滔淫水何所淌? 寒士行走司礼监,何时偷入敬事房? (九) 傻傻郎中吃泪腺,坏坏反问泪之源? 现代医学降人间,从此天花鼠疫寒。 不巧寒士患脑癌,实令医学难上难! (十) 脑渗笑料千古传, 更有郎中耍疯癫。 二脑肾阳说胡话, 乱捣浆糊丢脸面。 (十一) 心主神明假中假, 胆主决断混上混。 却看郎中喜何在? 直把粪池作粪菌。 (十二) 寒士不识假太监, 颠三倒四舔茅忙。 食罢便便毛血旺, 磨刀霍霍向裤裆。 (十三) 郎中不识愁滋味, 胡解泪源强说愁。 缘何寒士拉郎配? 只因脑髓入眼流。 (十四) 寒士昨晚敬事房,滔滔淫水一夜长。 既言国士伍连德,不知他是剑桥郎? 谎称巫艺炳千秋,不知名医嘴仗忙? 闪烁人骨蔽平原,不知李杲多仓惶? 冒料扁鹊换心玄,不知仲景家室亡? 妄言人痘出天朝,不知尸寒董额娘? 真宗万应解凝膏,不知月下追羌活? 扯蛋延安齐鲁俄,自取其辱不荒唐? 黔驴技穷假寒士,医案堆里真恶狼。 (十五) 文献来文献去,来来去去还医案? 疗效这那疗那,这这那那亦传言? 中医有种过三盲, 寒士睡觉我宣扬! (十六) 中西结合风马牛, 正如寒士睡母猴。 金科玉律是对照, 东拉西扯坏水流。 (十七) 扬威历史丢脸面,称霸海外又来骗? 巫药盲测胜达菲,寒士淫水又溅溅? 丹参滴丸银翘散,美国药监又不见? 阴阳论述一千篇,地平学说又犯贱? 唱罢五运六气歌,复念祝由又十遍? 郎中既入验药道,洗心革面生质变? 劝尔更上一层楼,放下阿姨向前看! (十八) 顺势祈祷地平说,何处世界不洋人? 岛国阳寿天下奇,脱亚入欧尔不闻? 汉方验药药药验,配伍公开成分清? 谁比郎中心底脏,毒副作用浑不明? 寒士亦多假寒士,肺调水道也理论? 对照验药明药理,何曾诊脉想杨祯? (十九) 岛国脱亚入欧时,便废中医验药日。 离体动物临床中,疗效毒副双双立。 寒士腹黑复眼盲,为护饭碗骗人急? 云南白药枇杷膏,膳食之外补充剂! 扬威国际扒光光,汝家诊所全球移? 尔爷肺痨丧黄泉,你奶梅毒命归一。 自从医学降人间,翠花楼里浪声溢。 无赖郎中踢西医,看看我们谁理你? (二十) 明治脱亚果,即废中医智。 岛国科学碑,请从此间立。 军国罪盈盈,却有功德始。 山河双飞弹,验药今胜昔。 疗效必双盲,毒副临床依。 天朝学洋务,愚蠢挽巫医。 人血馒头俏,痨患命归一。 寒士老郎中,恶坏胜前逆。 老爹气奄奄,处方开水米? 【参考文献】 百度文库、百度搜索、必应搜索、博客、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读书......《批评中医》,方舟子著;《拍砖中医》,棒棒医生著;《奉天国际鼠疫会议报告》;《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中国通史》,吕思勉著;《红楼梦》,曹雪芹著;《陈寅恪讲国学》,季风著;《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梦德著;《本草纲目》,李时珍著;《神农本草经》,不明;《黄帝内经》,不明;《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著......
0
negative_file/zhanghuzi(1).docx
第六章 云和雾 第一节 云 一、云(cloud)的形成条件 1、云的组成成份――水滴、冰晶或二者的混合体。 2、发生在大气中的冷却过程――绝热冷却、辐射冷却、平流冷却和乱流冷却等。 上升运动引起的绝热冷却是形成云的主要原因。 3、云的形成条件――上升运动+水汽 云的消散条件――下沉运动 二、云的分类 1、观测分类 |云族|云底高 |云属 |降水特点 | | |度 | | | | | |中文名 |国际名 |国际缩 | | | | | | |写 | | |高云|>5000m |卷云 |Cirrus |Ci | | | | |卷层云 |Cirro-Stratus|Cs | | | | |卷积云 |Cirro-Cumulus|Cc | | |中云|2500m~|高层云 |Alto-Stratus |As |连续性或间歇性的雨、 | | |5000m | | | |雪 | | | |高积云 |Alto-Cumulus |Ac | | |低云|<2500m |层积云 |Stratus-Cumul|Sc |间歇性微弱的雨、雪 | | | | |us | | | | | |层云 |Stratus |St |毛毛雨 | | | |雨层云 |Nimbo-Stratus|Ns |连续性中~大的雨、雪 | | | |碎雨云 |Fracto-Nimbus|Fn |(附属云) | | | |积云 |Cumulus |Cu | | | | |积雨云 |Cumulo-Nimbus|Cb |阵性降水 | 2、物理分类 |云型 |低云 |中云 |高云 |大气稳定度| |层状云 |雨层云(Ns)、层云(St |高层云(As|卷层云(Cs|稳定 | | |) |) |) |Υ<Υm<Υd | |波状云 |层积云(Cs)、 |高积云(Ac|卷积云(Cc| | | | |) |) | | |积状云 |淡积云(Cu hum)、浓积 | |卷云(Ci)|不稳定 | |(对流云|云(Cu | | |Υm<Υd<Υ | |) |cong)、积雨云(Cb) | | | | 第二节 降水(Precipitation) 一、降水量和降水强度 1、降水量――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以mm为单位。 2、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单位mm/h,mm/d,(12h或24h总降水量)。 二、降水性质 1、连续性降水(Ns和As降水) ――持续稳定、(通常)中等雨量,持续时间常在10h以上。 2、间歇性降水(Sc和厚薄不均匀的As) ――强度时大时小、时降时止,但变化很缓慢,云和其它要素无显著变化。 3、阵性降水(Cb、Cu cong、不稳定的Sc) ――降水强度变化快、骤降骤止、天空时亮时暗、持续时间短,常伴有强阵风。 第三节 海洋上的雾 一、雾(Fog)的定义 ――悬浮于近地面气层中的小水滴、小冰晶或两者混合物的集合体,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或0.5n mile)的现象。 若能见度降至1~10km之内时,称为轻雾(Mist)。 二、雾的种类与特点 1. 平流雾(Advection Fog,海雾) 1)定义 ――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低层空气冷却,使空气达到饱和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 2)分布地区 ――冷、暖海流交汇的冷流一侧;水平温度梯度大的海陆交界处。 3)特点 ――浓度大,厚度大;水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远洋雾的浓度及生消时间没有日变化;沿海及岛屿的雾有一定的日变化; ――随风飘移,伴有层云。 2、锋面雾(Frontal Fog,雨雾或降水蒸发雾) 1)定义 ――锋面上暖气团里下降的雨滴穿过锋面落到冷气团里,雨滴蒸发,使锋面下冷气团近 地面层的空气达到饱和而形成的雾。 2)分布地区 ――暖锋前、一型冷锋后、锢囚锋的两侧。 3)特点 ――浓度及生消时间不受气温日变化的影响; ――雾区随锋面和降水区的移动而移动。 3、辐射雾(Radiation Fog,陆雾) 1)定义 ――晴朗微风、比较潮湿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层气温降至露点或露点以 下,使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 2)分布地区 ――内陆潮湿洼地、沿海港湾。 3)生消特点 ――一年四季均能发生,秋冬季居多,冬季入海易消散,夏季入海消散慢。 ――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形成,日出前最浓,日出后随气温升高而消散。 ――晴夜有利于雾生成,晴天有利于雾消散;阴夜不利于雾形成,阴天也不利于雾消散 。 ――微风有利于雾形成,强风和静风均不利于雾形成。 ――冬季消散慢,夏季消散快。 4、蒸汽雾(Steam Fog) 1)定义 ――冷空气流经暖水面时,水面不断蒸发水汽进入低层空气,使贴近水面的低层空气达 到饱和而形成的雾。 2)分布地区 ――高纬沿海、极地冰间水面、冰缘等。 3)特点 ――冬季最常见。 ――浓度不大,厚度薄。 ――有显著的日变化。 ――在任何风速下都可能发生。但风向改变可使雾消散。 此外,还有地形雾和海陆轻风雾。 三、平流雾的形成条件 1、冷的海面 ――西北太平洋,表层水温低于20℃;黄海北部水温低于24℃。 2、适当的水汽温差 ――长江口外海域和北海道以东海面,0℃~6℃,温差2℃~3℃频率最高; 日本海和北太平洋,温差1℃时频率最高。 当温差>8℃后,海雾很少发生。 3、适合的风向、风速 风向――垂直于表层等水温线,由高温吹向低温;中国东部沿海,S、SE、E风适合平流 雾形成,黄海北部还要再加上NE风。英吉利海峡,SW风。 风力――2~4级。 4、充沛的水汽 ――相对湿度f≥80% 5、低层逆温层结 四、平流雾消散的条件 风向大角度改变,风力增至很大或减至很小。如冷锋过境。
0
negative_file/【公众号:zsxx_xxyg】第六章.doc
第十四章 气团和锋 第一节 气团 一、气团(Air Mass)的概念 ――同一时段内在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稳定度)分布较均匀 的大块空气。水平范围可达几百到几千公里,垂直范围可达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内 部天气特点也大致相同。 二、气团的形成与变性 1、形成条件 ――大范围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 ――适合的环流,指准静止大型高压系统中的下沉辐散气流 在适合的环流条件下,通过辐射、乱流、对流、蒸发、凝结、大范围垂直运动等物 理过程,大范围空气与下垫面进行热量和水汽交换。 气团属性决定于下垫面性质。 2、变性 ――气团在移行过程中物理属性和天气特征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变了性的气团又称为变性气团(Modified Air Mass)。 气团变性的快慢和程度,取决于新、旧下垫面性质差异的大小、气团离开源地时间 的长短、路程的远近和气团本身的性质。 三、气团的分类和气团天气特征 1、地理分类 按源地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分: 1) 冰洋气团 ――形成于常年冰雪覆盖的极地地区, 当气团来自南极大陆或冰封洋面时,称为冰洋大陆气团(Ac); 当气团来自未冰封洋面时,称为冰洋海洋气团(Am)。 天气特征:寒冷、干燥,天气晴朗; 低层常有强逆温层,气层非常稳定。 2) 极地气团(Polar Air Mass) ――形成于中、高纬度地区的气团, 位于大陆上的称为极地大陆气团(Pc,Polar Continental Air Mass), 位于海洋上的称为极地海洋气团(Pm,Polar Marine Air Mass)。 极地大陆气团的天气特征:冬季与冰洋气团类似; 夏季,气团低层气温和湿度升高,逆温层消失,稳定度减小 ,常出现多云天气。 极地海洋气团的天气特征:冬季,经常阴天或多云,有时会出现降水,当移到较冷 的海洋或大陆时,还常有层云、雾或毛毛雨等稳定性天气出 现。 夏季,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差别很小。 3) 热带气团(Tropical Air Mass) ――形成于副热带和热带地区的气团称为热带气团, 位于大陆上的称为热带大陆气团(Tc,Tropical continental Air Mass ), 位于海洋上的称为热带海洋气团(Tm,Tropical Marine Air Mass)。 热带大陆气团的天气特点:炎热干燥,气温直减率大,气层不稳定,晴朗少云,长 期控制一个地区时往往形成严重的干旱。 热带海洋气团的天气特点:低层暖湿,层结不够稳定,但中层常存在下沉逆温层, 阻碍了低层对流和乱流的发展,水汽不易上传,天气晴热。 4)赤道气团(Equatorial Air Mass) ――形成于赤道洋面上的气团, 天气特点:湿度大,气温高,天气闷热,气层不稳定,多对流和乱流活动,阵雨和 雷暴频繁。 2、热力分类 1)冷气团(Cold Air Mass) ――气团温度低于流经地区下垫面温度,或比所遇气团温度低。 ――使所经之地变冷,而本身低层迅速增温,稳定度减小,对流易发展,变性快。 ――具有不稳定的天气特点: 夏季,形成积云或积雨云,出现阵性大风、阵性降水或雷暴天气; 冬季,晴天多,夜间可形成辐射雾; 低层能见度一般较好; 气温、风等要素有明显日变化。 2)暖气团(Warm Air Mass) ――气团温度高于流经地区下垫面温度,或比所遇气团温度高。 ――使所经之地变暖,而本身逐渐冷却,稳定度增加,不利于对流发展,变性慢。 ――具有稳定的天气特点: 常形成层云、层积云,下毛毛雨、小雨或小雪; 会形成平流雾; 低层能见度较差。 四、影响我国东部和近海的气团 影响我国东部和近海地区的气团多数为变性气团。 冬季: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冷气团,天气图上表现为冷高压)。 夏季,变性热带海洋气团(暖气团,天气图上表现为副高)。 第二节 锋 一、锋(Front)的概念 1、定义 ――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两者之间形成的狭窄而又倾斜的过渡带, ――锋两侧,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差异很大,天气变化剧烈。 例:气团内部水平温度梯度小,一般约为1(C~2(C/100km,而锋区内水平温度梯度 大,量级达10(C/100km。 2、结构 ――随高度上升向冷空气一侧倾斜, 用锋面坡度表示锋面倾斜的程度,它的形成和维持是地转偏向力作用的结果。 冷锋的坡度最大,暖锋的坡度次之,准静止锋的坡度最小。 高空图上锋区的位置位于地面锋线的冷空气一侧,不同高度上各锋区相对位置越近 ,表明锋面坡度越大。 ――宽度具有上宽下窄的特点, 地面图上分析锋线, 高空图上分析锋区,在高空图上锋区表现为一条窄长的等温线密集带。 二、锋的分类 1、根据气团的地理类型分 ――冰洋锋(冰洋气团与极地气团); ――极锋(极地气团与热带气团); 半永久性系统,平均位置在45(~50(N,最北可达70(N或更北,最南可达30(~ 25(N或以南;锋上有锋面气旋频繁发生和发展。对中高纬广大海域有重大影响 。 ――热带锋(热带气团与赤道气团,又叫赤道锋)。 注意:上述主要气团之间的锋统称为主锋。有时在冰洋气团和极地气团内部,尤其是 后者,由于各部分变性程度不同,或有更冷的空气补充南下,可在冷空气与更 冷空气之间又形成锋,这种锋被称为副锋。 2、根据锋伸展的不同高度分 ――对流层锋(可垂直伸展到对流层中上层); ――地面锋(仅存在于对流层低层); ――高空锋(只出现在高空)。 3、根据冷、暖气团所占地位分 ――冷锋(Cold Front,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暖锋(Warm Front,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准静止锋(Quasi-Stationary Front,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移动缓慢); ――锢囚锋(Occluded Front,冷锋赶上暖锋,迫使两锋面之间暖空气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近地面 层由冷锋后部冷气团与暖锋前冷气团构成的交界面), 冷式锢囚锋――锋后的冷气团比锋前的冷气团更冷; 暖式锢囚锋――锋前的冷气团比锋后的冷气团更冷; 中性锢囚锋――锋前后的冷气团无大差别。 三、锋面天气模式 锋面天气的强弱主要决定于锋面坡度的大小、锋附近空气垂直运动状况、气团属 性(尤其是暖气团的水汽含量)和稳定度等因素。 1、锋附近的垂直运动 暖锋:两侧冷暖空气均为上升运动; 冷锋:冷空气一侧以下沉运动为主, 暖空气一侧多数整层均为上升运动(一型冷锋), 或上升运动只限于低层,高层为下沉运动(二型冷锋)。 2. 锋面天气 1)暖锋天气――稳定性天气为主 a) 云 暖锋坡度较小,锋上常产生广阔的层状云系, 云系顺序: 卷云(Ci)→卷层云(Cs)→高层云(As)→雨层云(Ns) 云系底部与锋面相接,越近地面锋线,云层越厚,云底高度越低。 b)降水 Ns、As内连续性降水,降水区位于锋前冷气团中,一般为300~400km。 c)能见度 地面锋线前50~100nmile的范围内(冷空气),可形成锋面雾, 低压槽中还常形成层云、碎层云、碎积云、层积云等低云。 d)气压 锋位于低压槽中,暖锋前常有明显的负3h变压。 e)风 风向:北半球:暖锋线多为西北-东南走向,锋前E~SE风, 锋后S~SW风, 锋过境时,风向作顺时针变化。 南半球:暖锋线多为西南-东北走向,锋前E~NE风, 锋后吹N~NW风, 锋过境时,风向作逆时针变化。 风力:一般锋前风力大于锋后。 2)冷锋天气 (1)第一型冷锋 ――锋面坡度小,移动较慢(又称缓行冷锋),以稳定性天气为主 a) 云 范围较广的层状云系,云序: 雨层云(Ns)→高层云(As)→卷层云(Cs)→卷云(Ci) b) 降水 As、Ns产生连续性降水,降水区在锋线附近和锋后,平均为150~200km。 c) 雾 锋后有时能产生锋面雾。 (2)第二型冷锋 ――地面锋线位于高空槽线附近或槽后,锋面坡度最大,移动快(又称为急行冷 锋)。多出现不稳定性天气。 a) 云 夏季:地面锋线附近形成强烈的积雨云(Cb); 冬半年:锋线前方云序为 卷云(Ci)→卷层云(Cs)→高层云(As)→雨层云(Ns) b) 降水 夏季:锋线附近出现雷暴、阵性降水甚至冰雹、飑线等不稳定性天气; 冬季:地面锋线附近及锋前连续性降水区不宽,甚至无降水。 冬春季节又有“干冷锋”之称。 (3)气压 锋前气压略降,锋后出现正3h变压中心。 (4)风 风向:北半球冷锋走向为东北-西南向,锋前吹S~SW风, 锋后吹N~NW风, 锋线过境时,风向作顺时针变化; 南半球冷锋走向为东南-西北向,锋前吹N~NW风, 锋后吹S~SW风, 锋线过境时,风向作逆时针变化。 风力:锋后风速常大于锋前风速,强冷锋在海上可造成7~8级甚至更大的风。 3)准静止锋天气 ――往往由冷锋演变而成,但锋面坡度最小,以稳定性天气为主。 a) 云 从低纬到高纬锋上大范围的层状云系,云序: 雨层云(Ns)→高层云(As)→卷层云(Cs)→卷云(Ci) 云区范围最广。 b) 降水 连续性降水,降水范围最广,降水强度较弱,持续时间最长。 c) 风 北半球,准静止锋的北侧(高纬)一般吹NE~E风,南侧(低纬)吹SW风。 4)锢囚锋天气 a) 暖式锢囚锋 常由具有层状云系的两条锋合并而成,锢囚锋上的云系也是层状云系,并分 布在锢囚点的两侧。若暖空气的湿度大,则锢囚点上形成厚密的雨层云。锢囚 点下,一般出现层状云。 b) 冷式锢囚锋 后部锋上积状云,前部锋上层状云,则锢囚后,积状云与层状云相连。锢囚 点以下的锋段一般出现积状云。 c)锢囚锋天气比单独的冷、暖锋天气要复杂: 云层增厚,降水增强,降水区扩大,锋线两侧均有降水。 锢囚锋出现预示天气总的发展趋势是好转。
0
negative_file/【公众号:zsxx_xxyg】第十四章.doc
各种数学建模杂志及书籍 • 国际数学和计算机建模协会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Home Page • 应用数学建模  •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Elsevier) • 应用数学和计算 •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 欧洲应用数学杂志 •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Cambridge) • IMA 应用数学杂志 • The IMA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Oxford) • SIMA的应用数学杂志 • SIAM Journal on Applied Mathematics • 数学建模和数值分析杂志 • Journal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Numerical Analysis-Rairo • 数学建模和分析杂志 •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analysis • 美国工业和应用数学会评论 •    SIAM Review  • 大学生数学和应用杂志 •   The Journal of Undergradute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s •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                       书  籍 • 《数学模型》,姜启源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 《数模教育与国际数模竞赛》,叶其孝主编,工科数学杂志。 • 《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一、二、三,叶其孝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 • 《数学建模竞赛教材》李尚志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 《微分方程模型》 • 《政治及其有关模型》 • 《离散和系统模型》 • 《生命科学模型》  W.F.lucas 主编,国防教育出版社。 • 《数学模型计算机应用》,H.P.Williams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 《数学建模与实验》,南京地区工科院校数建模讨论班,河海大学出版社. • 《数学模型基础》,  王树禾著,中国科大出版社. • 《 数学建模精品案例》,朱道元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 《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刘来福,曾文艺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数学建模入门》,徐全智,杨晋浩,电子科大出版社. • 《 数学模型》,杨启帆,边馥萍,浙江大学出版社. • •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资料 (单价含邮费,前一单价为10本以上、后一单价为10本以下的单价) • *1. 200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集 (《工程数学学报》2003年7期)   5元/本,10元/本  2. 200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集 (《工程数学学报》2003年5期)   5元/本,10元/本  3. 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集 (《工程数学学报》2002年5期) 8.5元/本,10元/本  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论文汇编(1992-2000)》                      5.《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二版(李大潜主编)                        • *6.《2003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 ICM)优秀论文集》 •  7.《200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优秀论文集》      (资料7包括2001、2002年交叉学科建模竞赛(ICM)优秀论文集)  8.《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一)》(叶其孝主编)  9.《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二)》(叶其孝主编) 10.《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三)》(叶其孝主编) • 11.《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辅导教材(四)》(叶其孝主编)
0
negative_file/各种数学建模杂志及书籍.doc
固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事业单位收费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开发区行政事业单位收费行为,创造日臻完善的投资环境,依据《固安市行政事 业性收费管理规定》、《固安市对行政事业单位乱收费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结合开发区实 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收费包括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收收费。   开发区行政性收费是指管委会所属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单 位对开发区进行管理,根据特定需要,依据法律、法规和 规章,经批准收取的费用。   开发区事业性收费是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服务,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 ,经批准收取的裣性费用。   第三条 开发区物价局、财政局对开发区行政事业单位收费进行管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自行 设立收费项目,不得自行制定或调整收费标准。   第四条 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收费项目的立项,应由拟收费单位报开发区财政局,开发 区财政局会同物价局进行审批。   经批准的收费项目的由费标准由拟收费单位报开发区物价局。开发区物价局会同财 政局审核,对经审核通过者,开发区物价局向其核发《收费许可证》,拟收费单位凭《收费 许可证》到开发区财政局购买行政、事业收费专用票据   第五条 对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开发区物价局、财政局 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处理。如果影响开发区投资环境,可不予立项,也可以根据开发区 的实际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第六条 收费单位应亮证收费,实行《收费许可证》公开、收费项目公开、收费标准公开。   第七条 收费必须使用固安市财政局监制的统一票证或经固安市财政局核准的专用收费票证。   第八条 为了贯彻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收费单位应将全部收费收入于每月25日前上缴到开发区财 政局在银行设立的"行政、事业收费资金专户"。收费单位所需支出须经开发区财政局审 核确认后予以划拨,任何单位不得隐瞒、截留、自行支出所收款项。   第九条 收费单位要建立健全收费会计张目的核算制度,及时将收费登记入帐,日清月结,按有 关规定定期向开发区财政报送有关报表。   第十条 开发区物价局、财政局对收费单位的收费情况、资金管理及收费票证使用情况每年十月 进行一次联合申验,对经审验不合格的单位,责令停止收费。   第十一条 开发区物价局、财政局负责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收费款项的管理与检查,各行政事业 单位有义务几检查部门提供收费行为的票证、数据、会计帐簿及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下列行为属于乱收费或违纪行为:   1、未按规定程序获得批准而自行设立收费项目的;   2、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或分解收费项目收费的;   3、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的;   4、收费项目已明令取消仍继续收费的;   5、不按规定申请输《收费许可证》而收费的;   6、涂改、伪造《收费许可证》或专用收费票据的收费;   7、将《收费许可证》、专用收费票据转借他人的或利用他人《收费许可证》、专用收费 票据收费的;   8、拒绝接受年审或审验不合格继续收费的;   9、收费收未按规定上缴区财政局的;   10、未经开发区财政局同意的,擅自将收费收投资办企业或搞融通、坐支、挪用、 私分的;   11、拒绝接受检查或不如实提供检查所需资料的;   12、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收费行为,违反票据管理规定、财政管理规 定的行为。   第十三条 开发区各收费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的收费管理,对乱收费行为要主动检查,及时纠正, 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十四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第十二条所列各项,有权向开发区物价局、财政局举报。对乱 收费,有权拒交。   第十五条 对第十二条所列行为,开发区物价局、财政局在取权范围内,分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价格法》、国家物价局《关于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固安市对行政、事业单位乱收 费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违法单位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开发区物价局、财政局按照职责分工进行解释。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0
negative_file/╣╠░▓╛¡╝├╝╝╩⌡┐¬╖ó╟°╨╨╒■╩┬╥╡╡Ñ╬╗╩╒╖╤╣µ╢¿.doc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之----美元兑日元2007-9-19至2007-9- 21十五分钟图Crab形态 2007年9月19日至2007年9月21日美元兑日元十五分中图表形成蝴蝶原理CRAB形态。 B点针对XA回调满足0.447。由此初步可以把形态锁定在Gartley或CRAB形态。 C点针对AB回调满足0.382- 0.447。若根据Gartley形态满足AB=CD,D点针对BC回调应满足2.24(参见蝴蝶AB=CD对照 表Gartley[0.382/2.24])。不过最终D点最终针对BC回调2.618。这也满足蝴蝶CARB形态 (该形态不考虑AB=CD)。但显然如果我们按照Gartley形态考虑,我们可以达到顺势在 CD走势中操作。因为,Gartley形态中的D点最深2.24回调,而CARB形态则是2.618。 不过CRAB形态的可贵之处在于可以在这幅图中预测D点位置,并预测翻转走势。翻转后, 由于CD间涨幅猛烈,翻转回调仅为0.382- 0.447(翻转幅度“一般规律”详见《菲薄纳奇数列与神奇图形》51页原文内容---- 【此书非博客中置顶《和谐交易》】,9月24日[周一]上传博客)。 [pic]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之----AUDUSD2005-10-17至2005-10- 27四小时图Butterfly形态 2005年10月17日至2005年10月27日澳元兑美元四小时图形成典型蝴蝶Butterfly形态。 B点针对XA回调约等于0.886(去除毛刺)。C点针对AB满足0.786。若满足Butterfly形态 。 D点针对BC回调应满足1.618。 当D点确认后,走势成功形成翻转,且跌幅超过A点最低。 注意:蝴蝶形态中,很多时候各回调比例不会完全符合AB=CD对照表那样完美无缺。小幅 的 回调比例破位或未到达规定比例可以忽略不计。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不要过于模式化 。 各位朋友如果对分析有任何异议,可以在我新老博客留言询问。 [pic] 蝴蝶典型形态图例讲解之----USDCAD2007-7-24至2007-10-17天图Butterfly形态 2007年7月24日至2007年10月17日美元兑加元天图形成典型蝴蝶Butterfly形态。 图中显示,B点针对XA回调满足0.618。这样初步可以把形态锁定在Gartley或 Butterfly。C点位置在AB的0.707-0.786之间,若满足蝴蝶Butterfly形态AB=CD,那么D 点针对BC应在1.414-1.618回调之间。 注意:走势满足AB=CD是蝴蝶形态的基本条件。 走势在到达D点后(AB=CD),成功翻转,并在蝴蝶有效期内见到CD的0.707回调位。 本图稳妥操作,通过对D点的预判,可以抓住CD走势间的波段行情。虽然D点针对XA的 回调仅满足0.886。但行情在翻转后,也可跟进操作。(注意:CD跌幅越猛,D点翻转 后回调幅度越小)。 [pic] 蝴蝶典型形态图例讲解之----GBPUSD1999.7.4-2000.5.21周图Butterfly形态 1999年7月4日至2000年5月21日英镑兑美元周图形成典型蝴蝶Butterfly形态。 图中显示,B点针对XA回调满足0.618-- 0.707。C点针对AB回调满足0.786,若满足蝴蝶Butterfly形态AB=CD,那么D点针对BC应至 少满足1.618回调,最大满足2.618回调。 走势结果与2.618回调吻合,英镑周图见到2.618回调1.4681附近。 同时D点的确认点,满足BUTTERFLY形态D点针对XA的1.618回调。 通过该图例,我们至少可以在C点到D点运行期间,跟随趋势做多,获利目标看到D点。 虽然英镑在后期继续下跌。不过D点针对BC和XA的回调比例均满足BUTTERFLY形态的2.61 8和1.618,价位在1.4681。因此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预测价位。 另外此图中,在走势到达D点后,成功的形成了蝴蝶小幅翻转。由于CD跌幅过猛,根据蝴 蝶原理资料:猛烈的下跌仅会造成小幅的翻转。此图属于比较典型的蝴蝶Butterfly形态 [pic] 蝴蝶典型形态图例讲解之----英镑兑美元2004年周图 2004年2月15日至2004年12月12日英镑兑美元周图形成典型蝴蝶Butterfly形态。 图中显示,B点针对XA回调满足0.786。C点针对AB回调满足0.786,若满足蝴蝶Butterfl y形态AB=CD,那么D点针对BC应至少满足1.618回调。 走势结果与预测基本吻合,英镑周图最高见到1.618回调1.9486附近。 同时D点的确认点,基本满足BUTTERFLY形态D点针对XA的1.27回调。 通过该图例,我们至少可以在C点到D点运行期间,跟随趋势做多,获利目标看到D点。 另外此图中,在走势到达D点后,成功的形成了蝴蝶翻转。且回调幅度超过A点最低。因 此此图属于比较典型的蝴蝶Butterfly形态。 [pic] USDCHF出现蝴蝶Gartley形态(2007-9-6 USDCHF出现蝴蝶形态。B点针对XA回调满足0.618回调。C点针对AB满足0.707或0.786回调 。若满足形态中的AB=CD,那么D点针对BC回调最少要满足菲薄纳奇1.270回调,价位在1 .1908附近。同时这一预测价位针对XA的回调幅度满足0.786。那么,我们基本可以把形 态锁定成蝴蝶Gartley形态。 因此预计USDCHF中线看跌,第一目标1.1908。 [pic] 蝴蝶看市:美指天图符合AB=CD 美元指数天图符合蝴蝶原理AB=CD。C点针对AB满足0.618回调,若满足AB=CD,那么D点针 对BC应满足1.618回调,价位在78.81附近。由此预计美元指数短中线继续看跌。 [pic] 蝴蝶典型形态图例讲解2----GBPUSD1999.7.4-2000.5.21周图Butterfly形态 [pic] 1999年7月4日至2000年5月21日英镑兑美元周图形成典型蝴蝶Butterfly形态。 图中显示,B点针对XA回调满足0.618-- 0.707。C点针对AB回调满足0.786,若满足蝴蝶Butterfly形态AB=CD,那么D点针对BC应至 少满足1.618回调,最大满足2.618回调。 走势结果与2.618回调吻合,英镑周图见到2.618回调1.4681附近。 同时D点的确认点,满足BUTTERFLY形态D点针对XA的1.618回调。 通过该图例,我们至少可以在C点到D点运行期间,跟随趋势做多,获利目标看到D点。 虽然英镑在后期继续下跌。不过D点针对BC和XA的回调比例均满足BUTTERFLY形态的2.61 8和1.618,价位在1.4681。因此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预测价位。 另外此图中,在走势到达D点后,成功的形成了蝴蝶小幅翻转。由于CD跌幅过猛,根据蝴 蝶原理资料:猛烈的下跌仅会造成小幅的翻转。此图属于比较典型的蝴蝶Butterfly形态 。 蝴蝶典型形态图例讲解3----USDCAD2007-7-24至2007-10-17天图Butterfly形态 [pic] 2007年7月24日至2007年10月17日美元兑加元天图形成典型蝴蝶Butterfly形态。 图中显示,B点针对XA回调满足0.618。这样初步可以把形态锁定在Gartley或 Butterfly。C点位置在AB的0.707-0.786之间,若满足蝴蝶Butterfly形态AB=CD,那么D 点针对BC应在1.414-1.618回调之间。 注意:走势满足AB=CD是蝴蝶形态的基本条件。 走势在到达D点后(AB=CD),成功翻转,并在蝴蝶有效期内见到CD的0.707回调位。 本图稳妥操作,通过对D点的预判,可以抓住CD走势间的波段行情。虽然D点针对XA的 回调仅满足0.886。但行情在翻转后,也可跟进操作。(注意:CD跌幅越猛,D点翻转 后回调幅度越小)。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4----AUDUSD2005-10-17至2005-10- 27四小时图Butterfly形态 [pic] 2005年10月17日至2005年10月27日澳元兑美元四小时图形成典型蝴蝶Butterfly形态。 B点针对XA回调约等于0.886(去除毛刺)。C点针对AB满足0.786。若满足Butterfly形态 。 D点针对BC回调应满足1.618。 当D点确认后,走势成功形成翻转,且跌幅超过A点最低。 注意:蝴蝶形态中,很多时候各回调比例不会完全符合AB=CD对照表那样完美无缺。小幅 的 回调比例破位或未到达规定比例可以忽略不计。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不要过于模式化 。 各位朋友如果对分析有任何异议,可以在我新老博客留言询问。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5----美元兑日元2007-9-19至2007-9- 21十五分钟图Crab形态 [pic] 2007年9月19日至2007年9月21日美元兑日元十五分中图表形成蝴蝶原理CRAB形态。 B点针对XA回调满足0.447。由此初步可以把形态锁定在Gartley或CRAB形态。 C点针对AB回调满足0.382- 0.447。若根据Gartley形态满足AB=CD,D点针对BC回调应满足2.24(参见蝴蝶AB=CD对照 表Gartley[0.382/2.24])。不过最终D点最终针对BC回调2.618。这也满足蝴蝶CARB形态 (该形态不考虑AB=CD)。但显然如果我们按照Gartley形态考虑,我们可以达到顺势在 CD走势中操作。因为,Gartley形态中的D点最深2.24回调,而CARB形态则是2.618。 不过CRAB形态的可贵之处在于可以在这幅图中预测D点位置,并预测翻转走势。翻转后, 由于CD间涨幅猛烈,翻转回调仅为0.382- 0.447(翻转幅度“一般规律”详见《菲薄纳奇数列与神奇图形》51页原文内容---- 【此书非博客中置顶《和谐交易》】,9月24日[周一]上传博客)。 2007-9-24英镑小时图Gartley形态预测 [pic] B点针对XA符合0.618回调。C点针对AB符合0.707回调。图形基本符合Gartley或Butterf ly形态。若满足AB=CD,D点应见到BC的1.414回调。价位在2.0263。由于D点初步预测没 有超过X点高度。因此先将图形锁定在Gartley形态。 2007-9-24日元四小时图Gartley形态预测 [pic] 美元兑日元四小时图,B点针对XA回调满足0.618回调。Gartley和Butterfly形态均满足 。C点针对AB回调满足0.786。若满足Gartley形态AB=CD。D点应满足BC的1.27回调,价位 在113.48。若满足Butterfly形态,D点应满足BC的1.618回调,价位在112.84附近。 另外按照Gartley形态计算,预测的D点针对XA回调约等于0.786。因此保守预测美元兑日 元目标113.48。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6---2006-7-10至2006-8-9镑日AB=CD形态 [pic] 英镑兑日元在2006-7-10至2006-8-9形成蝴蝶典型AB=CD形态。 AB=CD满足条件:C点针对AB满足0.50回调。D点针对BC满足2.00回调。 本图中,AB段与CD段时间周期与价格均接近。 可以针对这一条件,抓住CD段上涨行情。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7---2007-1-30至2007-2-5镑/日AB=CD时间价位均等形态 [pic] 2007-1-30至2007-2-5英镑/日元四小时图形成蝴蝶原理AB=CD形态。 AB与CD间,时间周期均为32小时左右、下跌幅度均在320点左右,且C点针对AB回调与D点 针对BC回调满足蝴蝶标准AB=CD比例。(0.707/1.414、0.786/1.27)。 我们可以根据此形态抓住D点之后的翻转走势。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8---2006-7-24至2006-10-11美元加元蝴蝶Gartley [pic] 2006-7-24至2006-10-11美元兑加元天图形成蝴蝶Gartley形态。 各回调位均满足Gartley形态回调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预测到的D点并不是走势图中的所谓的“翻转点”。 本文想阐述的思想是: 1.不是所有的形态D点都是绝对的翻转点。大量实践证明,我们只需要抓住CD间的波段行 情进行操作,就可以达到稳妥的盈利。而不必完全按照蝴蝶英文书中的介绍去抓D点之后 的翻转。 2.蝴蝶形态会根据D点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本图中,D点位于X点下方,那么形态属于Gar tley。若D点破掉X点高度,到达XA的1.27或1.618,那么形态变为BUTTERFLY。若D点继续 上升,则形态有可能变为CRAB。 蝴蝶原理典型形态图例讲解9---英镑AB=CD形态与附注指标配合(安德鲁分叉线) [pic] 2007-3-5至2007-7-24英镑天图形成蝴蝶AB=CD形态。 C点回调满足AB的0.5。D点回调满足BC的2.000。AB段与CD段均收出40根左右蜡烛,且两 段价位差均在1000左右幅度。该图属于比较典型AB=CD形态。 另外通过A、B、C点作出的安德鲁分叉线,中线阻力显示与蝴蝶原理预测出的D点刚好满 足。这也预示着D点位置的重要性。 在这幅图中,安德鲁分叉线在D点后的翻转行情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布林带并没有显示D点存在强阻力位。我们通过蝴蝶原理和安德鲁分叉线分析出了 D点的潜在阻力。 另外在,走势翻转下跌后(圆圈位置),同样是安德鲁分叉线预测到了短暂支撑位。行 情在此大幅震荡三日,在突破分叉线下方支撑后继续完成蝴蝶形态翻转下跌。 本文阐述思想:我们通过蝴蝶原理作为主要分析市场方法(或者说我们最熟悉的、最擅 长的分析方法)。同时,其他附注指标(安德鲁分叉线作为举例)同时满足预测位置。 则把握行情的准确率更高。 另外附注指标尽量做到少而精,这就需要投资者通过大量图例验证适合自己的指标。
0
negative_file/汇市蝴蝶原理实战分析讲解2.doc
医学影像学三基 常用医学影像学名称术语 1.医学影像学:指通过各种成像技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 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目的的技术,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 是特殊的诊断方法。 2.体素:CT图像处理时将选定层面分为若干个体积相同的立方体,称之为体素。 3.像素:CT数字矩阵中的每个体素数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 度的小方块,构成CT图像,称之为像素。 4.窗位:把要显示的组织的CT值放在窗宽范围的中心位置,这就是窗位。 5.窗宽:借助计算机,把需要显示的组织的CT值范围取出,按从黑到白不同灰度 在显示屏上显示,这样CT值较小的差别也可以在图像中看出,这个范围就是窗宽。 6.PACS: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是保存和传输图像的设备与软件系统。 7.造影检查:人为引入人体管腔内或组织间隙的低密度或高密度的各种造影剂, 目的是形成对比,以更好地显示组织结构及病变。 8.脑萎缩:各种原因所致脑组织减少而继发的脑室和蛛网膜下隙扩大。 9.脑积水:脑脊液产生和吸收失衡或脑脊液循环通路障碍所致脑室系统异常扩大 。 10.出血性脑梗死:脑梗死后缺血区血管再通,梗死内血液溢出。 11.腔隙性脑梗死: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 。 12.硬膜外出血: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膜之间。 13.硬膜下出血: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膜与蛛网膜之间。 14.肺血减少:肺动脉血流量异常减少。 15.骨质软化: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化不足,因而骨内钙盐含量 减少,骨质变软。 16.骨质增生硬化: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组织学上可见骨质增厚、骨小梁增粗 增多,这是成骨增多或破骨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17.骨质疏松: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即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单位重 量的骨质含钙量正常,即化学成分不变。 18.骨质破坏:局部骨组织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19.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死骨。 20.关节脱位:组成关节的骨骼有脱离或错位。 21.肺门舞蹈:透视下见肺动脉扩张搏动增强,是肺动脉高压的表现。 22.肺充血:又称肺血管增多,即肺动脉血流增多。X线表现为肺门增大,肺纹理 增多增粗,肺动脉段凸出,透视时可见肺动脉搏动增强,扩张的血管边缘清楚,肺野透 亮度增加。见于左向右分流畸形,心脏排血量增多。 23.肺不张:支气管突然阻塞后,肺泡内的气体多在18~24 h被吸收,相应的肺组织萎缩。 24.肺空洞:是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形成的。 25.肺淤血:如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血液在肺内淤滞,简称肺淤血。 26.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代 替。 27.肺水肿:肺毛细血管内液体大量渗出入肺间质或(和)肺泡。 28.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大于30 mmHg或平均压大于20 mmHg。 29.肺静脉高压:肺静脉压力大于10 mmHg。 30.充盈缺损:消化道内固定性病变如肿瘤突入官腔而使钡剂不能充填,常见于 良恶性肿瘤与肉芽肿。为常见的消化道轮廓改变的影像学表现,表现为官腔内结节样、 指压迹样阴影。 31.龛影:消化道壁的局限性溃烂形成的缺损凹陷在充填钡剂后,切线位时形成 边缘向外突出的影像。 32.黏膜破坏:常为恶性肿瘤侵蚀所致,表现为黏膜皱襞的中断,局部黏膜皱襞 消失、紊乱、僵直等。 33.憩室:表现为管壁向外呈囊袋状膨出,有黏膜通入,能收缩使进入的钡剂排 出。 34.黏膜皱襞纠集:表现为黏膜皱襞从四周向病变处集中,呈放射状,见于溃疡 瘢痕收缩或纤维收缩所致。 35.灯泡征:肝海绵状血管瘤重T2WI上其信号强度更高,超过胆囊信号,称为灯 泡征。 36.肾自截:全肾钙化,肾体积缩小或增大,肾功能受损,即为肾自截现象,可 见于肾结核晚期。 37.“蜘蛛足”样改变:肿瘤或囊肿等压迫使肾盂肾盏受压、伸直、拉长、狭窄、 变形、闭塞、分离而导致的影像学改变。常见于多囊肾、肾癌。 38.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 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时间及其形态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月和年)来 表示即骨龄。 39.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 成骨膜新生骨,通常表示有病变存在。 40.Codman三角:如引起骨膜反应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 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为Codman三角。 第一篇 医学影像诊断 第一部分 三基知识总论 单项选择题 1.透视检查的基础是利用X线的是: ( E ) A.光学作用 B.生物作用 C.穿透作用 D.电离作用 E.荧光作用 2.孕妇需避免X线检查,是因为: ( C ) A.X线的光化学效应 B.X线的荧光作用 C.X线的生物效应 D.X线的感光作用 E.以上都不是 3.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其优点,叙述错误的是: ( D ) A.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率 B.提高了图像显示能力 C.降低X线曝光量 D.提高了图像空间分辨率 E.曝光宽容度增加 4.关于DR成像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成像慢 B.噪声小 C.图像质量好 D.可转入PACS中 E.X线信息损失小 5.根据CT工作原理,X线穿过人体后首先接收到的部分是: ( C ) A.计算机 B.阵列处理机 C.探测器 D.磁盘 E.照相机 6.螺旋CT扫描与传统CT扫描相比最重要的优势是: ( A ) A.扫描速度快 B.二维或三维成像效果好 C.重建速度快 D.容积扫描 E.单层或多层连续扫描 7.关于碘过敏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 C ) A.检查室应备足抢救设备和药品 B.造影前用抗过敏药可减少碘过敏反应 C.碘过敏试验阴性则不会发生碘过敏反应 D.多见于血管内给予含碘造影剂 E.用同一批号含碘造影剂也要做碘过敏试验 8.下列MRI检查的禁忌证,除了: ( D ) A.有心脏起搏器 B.幽闭恐惧症患者 C.有心肺监护仪者 D.有碘过敏史 E.体内有铁磁金属植入物 9.下列关于窗位的概念,正确的是: ( A ) A.窗位相当于显示灰阶的中心 B.窗位规定所显示CT值的范围 C.不同机器的窗位值不同 D.窗位与所显示的组织CT值无关 E.通常窗位选择以水的CT值为标准 10.下列关于CT值的概念,正确的是: ( E ) A.根据CT值可以对病变做出定性诊断 B.CT值反映了物质内的成分 C.CT值是物质密度的绝对值 D.不同机器产生的CT值不同 E.CT值反映了物质的密度 11.人体MRI最常用的成像原子核是: ( A ) A.氢原子核 B.钠原子核 C.钙原子核 D.磷原子核 E.氮原子核 12.关于窗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窗宽规定了显示CT值的范围 B.调节窗宽的大小可改变图像中组织的密度对比 C.组织CT值超过窗宽规定的范围时为全白密度 D.缩小窗宽使图像中组织的密度对比缩小 E.通常窗宽除以16等于每个灰阶包含的CT值 13.以下临床表现中,不是血管内应用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 ( C ) A.荨麻疹 B.面部潮红 C.腹泻 D.球结膜水肿 E.呕吐 14.根据CT值的定义公式。空气的CT值为: ( D ) A.-700 HU B.-800 HU C.-900 HU D.-1000 HU E.-1100 HU 15.当窗宽为250,窗位为50时,其CT值显示范围为: ( B ) A.50~250 HU B.-75~175 HU C.-125~125 HU D.0~250 HU E.50~300 HU 16.CT基本设备不包括: ( E ) A.扫描架、扫描床和X线发生系统 B.计算机和数据采集、阵列处理系统 C.操作台 D.图像显示系统 E.照相机 17.CT值的定义是以 的衰减系数为标准来计算各种组织的CT值: ( C ) A.空气 B.骨 C.水 D.脑组织 E.以上都不是 18.减轻或消除CT图像部分容积效应,可采用: ( B ) A.提高扫描矩阵 B.缩小扫描层厚 C.骨算法重建 D.提高扫描X线条件 E.加大扫描层距 19.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调节窗宽窗位来观察图像,要提高观察范围内组织的对比分辨 率,首先应采取: ( A ) A.适当减小窗宽 B.适当增大窗宽 C.适当提高窗位 D.适当降低窗位 E.以上都不是 20.下列“碘过敏反应”中,最危险的是: ( B ) A.面部潮红 B.喉部发痒 C.皮肤瘙痒 D.打喷嚏 E.皮肤丘疹 第二部分 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单项选择题 1.颈内动脉虹吸段一般分为: ( D ) A.2段 B.3段 C.4段 D.5段 E.6段 2.颅内较常见的生理钙化,除了: ( E ) A.大脑镰钙化 B.床突间韧带钙化 C.松果体钙化 D.脉络膜丛钙化 E.垂体钙化 3.蝶鞍侧位片上可测量其前后径及深径,其平均值分别为: ( B ) A.10.5 mm,9.5 mm B.11.7 mm,9.5 mm C.12.0 mm,10.0 mm D.5.0 mm,10.0 mm E.10.0 mm,20.0 mm 4.确诊早期听神经瘤的理想方法是: ( E ) A.X线平片 B.桥小脑池空气造影 C.脑池造影CT检查 D.超声检查 E.MRI检查 5.头颅CT所示与肿瘤无关的是: ( E ) A.中线结构移位 B.脑水肿 C.颅骨吸收或破坏 D.脑积水 E.脑沟增宽 6.脑脓肿壁形成早期,CT表现为: ( D ) A.水肿最明显 B.结节样增强 C.不均匀环形增强 D.均匀环形增强 E.无水肿 7.神经胶质瘤又称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不包括: ( B ) A.星形细胞瘤 B.脑膜瘤 C.少突胶质细胞瘤 D.室管膜瘤 E.髓母细胞瘤 8.新鲜出血的CT值为: ( E ) A.20~40 HU B.30~50 HU C.40~60 HU D.50~70 HU E.60~80 HU 9.下列选项中,脑膜瘤的典型CT表现是: ( E ) A.钙化、囊变坏死 B.骨质破坏 C.明显瘤周水肿 D.占位效应明显 E.多为等密度,明显均匀增强 10.髓母细胞瘤好发于: ( A ) A.儿童 B.青壮年 C.中年 D.中老年 E.老年 11.女,6岁,头痛,CT示小脑蚓部有一3 cm×3.5 cm高密度影,明显增强,四脑室受压变窄,前移,幕上脑积水。最可能的诊断为 : ( A ) A.髓母细胞瘤 B.脑膜瘤 C.脉络丛乳头状瘤 D.脑结核 E.血管网状细胞瘤 12.胶质瘤的CT表现为: ( E ) A.可为不规则低密度 B.可呈囊状低密度 C.可强化 D.可不强化 E.以上都是 13.急性硬膜外出血典型的CT表现是: ( B ) A.颅骨内板下方双凸形低密度区 B.颅骨内板下方双凸形高密度区 C.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区 D.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低密度区 E.颅骨内板下方双凹形高密度区 14.急性硬膜下出血典型的CT表现是: ( C ) A.颅骨内板下方双凸形低密度区 B.颅骨内板下方双凸形高密度区 C.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区 D.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低密度区 E.颅骨内板下方双凹形低密度区 15.下列选项中,不是化脓性脑脓肿CT表现的是: ( D ) A.可有占位效应 B.强化环完整、均匀、光滑 C.可见气液平 D.强化环厚薄不均 E.周围可有低密度水肿 16.头颅CT上高密度病灶可以是: ( E ) A.室管膜瘤 B.出血 C.钙化 D.脑膜瘤 E.以上都是 17.中线结构同侧移位提示同侧: ( A ) A.脑萎缩 B.胶质瘤 C.脑脓肿 D.脑膜瘤 E.硬膜下血肿 18.急性脑中风影像诊断宜选择: ( D ) A.颅骨平片 B.脑室造影 C.血管造影 D.CT扫描 E.超声成像 19.女,30岁,腰痛2年。CT示腰4右侧锥旁有一2 cm×3 cm软组织密度肿块,呈哑铃形,强化明显,腰4、5右侧椎间孔扩大。最可能诊断 为: ( A ) A.神经源性肿瘤 B.转移瘤 C.巨细胞瘤 D.淋巴瘤 E.椎间盘突出 20.最容易损伤脊髓的外伤是: ( E ) A.横突孔骨折伴附件骨折 B.椎体压缩性骨折伴横突骨折 C.胸椎骨折伴肋骨骨折 D.下腰椎骨折,骨折碎片进入椎管 E.胸椎附件骨折,骨折碎片进入椎管 21.最常见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是: ( A ) A.神经鞘瘤 B.神经纤维瘤 C.神经纤维肉瘤 D.神经节细胞瘤 E.神经节母细胞瘤 22.急性颅脑损伤影像宜选择: ( D ) A.颅骨平片 B.脑室造影 C.血管造影 D.CT扫描 E.MRI成像 23.当疑有脑转移瘤时,优先的影像检查方法是: ( C ) A.头颅平片 B.脑血管造影 C.CT D.脑室造影 E.核素扫描 24.髓鞘形成异常病不包括: ( B ) A.髓鞘形成不足 B.脱髓鞘病变 C.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D.海绵状变性 E.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25.脑挫裂伤CT表现为: ( E ) A.局部呈低密度改变 B.散在点片状出血 C.占位表现 D.可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 E.以上都对 26.关于颅咽管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D ) A.常见于儿童 B.多为囊性 C.对有钙化 D.均发生于鞍上 E.可出现脑积水 27.下列关于脑膜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D ) A.女性多见 B.与硬脑膜粘连紧 C.多有包膜 D.均为实性肿块 E.多呈较高密度 28.脑内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部位是: ( A ) A.侧脑室周围白质 B.视交叉及视神经 C.基底节 D.脑干 E.小脑白质 29.有关腔隙性脑梗死错误的描述是: ( B ) A.好发于大脑深部、基底节区 B.皮层支动脉梗死 C.大小约0.5~1.5 cm D.常多发 E.可无临床症状 30.颅脑先天性畸形神经管闭合障碍见于以下各病,错误的是: ( C ) A.脑膨出 B.Chiari Ⅱ畸形 C.脑裂畸形 D.颅裂畸形 E.胼胝体发育不全 31.男,36岁,头痛,癫痫,CT示脑实质多数高密度点状影和0.5~1 cm圆形低密度灶,呈环形增强。最可能的诊断是: ( D ) A.多发性硬化 B.脑脓肿 C.结节性硬化 D.脑囊虫病 E.病毒性脑炎 32.女,25岁,癫痫,CT示侧脑室旁多发低密度灶,结节样或块状增强。最大可能是: ( D ) A.转移瘤 B.脑囊虫 C.脑脓肿 D.多发性硬化 E.髓鞘形成异常 33.有关颅内压增高平片表现的描述,错误是: ( B ) A.颅缝增宽 B.脑沟增宽 C.蝶鞍增大 D.脑回压迹增多 E.颅壁变薄 34.脑转移瘤好发于 ( E ) A.大脑皮层 B.小脑皮层 C.大、小脑皮层 D.脑髓质 E.皮髓质交界区 35.头颅平片确定颅内压增高的主要依据是: ( D ) A.颅骨骨质吸收,脑回压迹增多、增深 B.蝶鞍改变,颅骨骨质吸收 C.颅缝增宽,脑回压迹增多、增深 D.颅缝增宽,蝶鞍改变,脑回压迹增多、增深 E.颅缝增宽,颅骨骨质吸收 36.MRI上、短T1、短T2信号主要见于: ( D ) A.胶质瘤 B.脑膜瘤 C.转移瘤 D.黑色素瘤 E:听神经瘤 37.脑脓肿形成期增强扫描脓肿壁明显强化具有以下特点,除了: ( D ) A.完整 B.光滑 C.壁薄 D.壁厚 E.均匀 38.头颅CT上低密度病灶常见于以下病变,错误的是: ( C ) A.组织坏死 B.脑水肿 C.急性出血 D.软化灶 E.脂肪瘤 39.常见的占位征象有以下病变: ( E ) A.中线结构移位 B.脑室移位 C.脑室变形 D.脑沟变化 E.以上都是 40.星形细胞瘤与脑梗死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 E ) A.低密度 B.不增强 C.单脑叶分布 D.多脑叶分布 E.不按血管支配区分布 41.确认小脑扁桃体延髓联合畸形,一般认为扁桃体低于枕大孔: ( D ) A.10 mm B.7.5 mm C.6.0 mm D.5.0 mm E.4.0 mm 42.脑血管畸形最常见的是: ( C ) A.静脉畸形 B.烟雾病 C.动静脉畸形 D.海绵状血管瘤 E.毛细血管扩张症 43.颅咽管瘤和髓母细胞瘤都好发于: ( A ) A.儿童 B.青壮年 C.中年 D.中老年 E.老年 44.脑转移瘤的常见CT表现不包括: ( E ) A.多发 B.瘤周水肿显著 C.出血、坏死 D.不同形式的强化并存 E.钙化 45.CT脊髓造影示脊髓增粗,蛛网膜下隙变窄,定位诊断为: ( A ) A.髓内 B.髓外硬膜外 C.髓外硬膜内 D.髓外硬膜内外 E.髓内和硬膜内 46.增强CT扫描,下列病变不增强的是: ( D ) A.垂体腺瘤 B.动脉瘤 C.脑膜瘤 D.蛛网膜囊肿 E.髓质细胞瘤 47.由于血脑屏障破坏所致的肿瘤增强是: ( D ) A.脑膜瘤 B.垂体瘤 C.听神经瘤 D.胶质瘤 E.三叉神经瘤 48.患者男,26岁。头颅外伤4 h。CT轴位平扫示右颞骨骨折,头皮血肿,右颞部梭形不均匀高密度,中线结构左 移。最可能的诊断为: ( A ) A.右颞部急性硬膜外血肿 B.右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 C.右颞叶急性脑血肿 D.右颞叶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 E.右颞叶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49.儿童最常见的脊髓肿瘤是: ( C ) A.髓母细胞瘤 B.少突胶质细胞瘤 C.星形细胞瘤 D.生殖细胞瘤 E.畸胎瘤 50.脊髓损伤包括以下各项,错误的是: ( E ) A.脊髓震荡 B.脊髓挫裂伤 C.脊髓压迫 D.脊髓横断 E.脊髓空洞 第三部分 头颈部影像诊断 单项选择题 1.内耳道狭窄的诊断依据是内耳道小于: ( B ) A.1 mm B.3 mm C.5 mm D.7 mm E.9 mm 2.鼻咽癌常规X线检查位置为: ( E ) A.鼻咽侧位 B.颅底位 C.颈侧位 D.汤氏位 E.鼻咽侧位+颏顶位 3.颅底前后分3个颅凹,后颅凹有: ( D ) A.破裂孔 B.卵圆孔 C.棘孔 D.枕大孔 E.视神经孔 4.成人最常见的眼眶内原发性肿瘤是: ( B ) A.泪腺多形性腺瘤 B.海绵状血管瘤 C.视神经胶质瘤 D.脑膜瘤 E.神经鞘膜瘤 5.副鼻窦中恶性肿瘤最多发生于: ( D ) A.额窦 B.前组筛窦 C.后组筛窦 D.上颌窦 E.蝶窦 6.最常见的喉癌类型为: ( B ) A.黑色素瘤 B.鳞癌 C.腺癌 D.未分化癌 E.淋巴瘤 7.关于鼻窦开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额窦和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 B.额窦开口于下鼻道 C.筛窦和蝶窦开口于中鼻道 D.额窦和蝶窦开口于中鼻道 E.额窦开口于上鼻道 8.继发性胆脂瘤多发生于: ( C ) A.鼓窦 B.外耳道 C.上鼓室 D.中鼓室 E.下鼓室 9.鼻咽常见良性肿瘤是: ( A ) A.纤维血管瘤 B.出血坏死性息肉 C.乳头状瘤 D.多形性腺瘤 E.神经鞘膜瘤 10.颈部肿块最多见的是: ( E ) A.甲状腺肿 B.神经鞘瘤 C.颈动脉瘤 D.神经纤维瘤 E.肿大的淋巴结 11.观察上颌窦首选X线投照位置为: ( D ) A.头颅正位 B.头颅侧位 C.颅底位 D.华氏位 E.柯氏位 12.诊断鼻窦霉菌的最佳检查方法是: ( B ) A.平片 B.CT平扫 C.CT增强扫描 D.MRI E.B超 13.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是: ( B ) A.B超 B.CT C.MRI D.平片 E.眼底荧光摄影 14.下列有关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错误的是: ( C ) A.是成人最常见的眼眶内原发性肿瘤 B.中年女性多见 C.眼外肌明显增粗 D.可有眼球突出 E.MR上明显长T2信号 15.下列有关眼眶内炎性假瘤,错误的是: ( C ) A.一般为单侧 B.泪腺增大 C.眼外肌增粗,以肌腹增粗为主,肌腱正常 D.可有眼球突出 E.增强后轻中度强化 16.下列有关眼型Graves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 E ) A.多双侧发病 B.中年女性多见 C.眼外肌增粗,以肌腹增粗为主,肌腱正常 D.可有眼球突出 E.眼外肌增粗,以肌腹、肌腱同时增粗为主 17.诊断视神经胶质瘤,下列检查方法中最佳的是: ( D ) A.平片 B.CT平扫 C.CT增强扫描 D.MRI E.B超 18.关于甲状腺肿物CT检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A.确定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非常困难 B.不能鉴别肿瘤的良恶性 C.不能确定肿瘤的范围 D.增强扫描有助于病变检出 E.可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 19.下列选项中,不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常见CT表现的是: ( C ) A.位于眼球壁内 B.肿瘤内团块状钙化 C.肿瘤密度较低 D.肿瘤增强明显 E.肿瘤可向眼球外膨出 20.下列选项中关于鼻咽癌CT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D ) A.一侧咽隐窝变浅 B.一侧腭肌肥大 C.同侧鼓室含气消失 D.咽旁间隙向内移位 E.两侧咽腔不对称 第四部分 呼吸系统影像诊断 单项选择题 1.肺癌引起的阻塞性肺炎与一般肺炎区别有以下几点,不正确的是: ( B ) A.体积缩小 B.有支气管充气像 C.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D.合并肿块 E.常有淋巴结肿大 2.肺内直径小于2 cm病灶的最佳检查方法是: ( A ) A.HRCT B.透视 C.胸部摄片 D.MRI E.螺旋CT 3.胸部增强CT有利于以下病变的诊断: ( A ) A.纵隔淋巴结肿大 B.肺炎 C.胸水性质的判断 D.粟粒型肺结核 E.肺挫伤 4.胸部增强CT不用于以下病变的诊断: ( E ) A.发现肺门淋巴结 B.纵隔淋巴结肿大 C.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区别 D.肺血管性病变 E.胸水性质的判断 5.CT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为其短径大于: ( E ) A.1 mm B.0.5 mm C.8 mm D.10 mm E.15 mm 6.构成肺门阴影最主要的结构是: ( A ) A.肺动、静脉 B.神经 C.主支气管 D.肺组织 E.淋巴结 7.CT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为其短径大于: ( D ) A.1 mm B.5 mm C.8 mm D.10 mm E.15 mm 8.肺部空腔性病变常见于: ( D ) A.肺癌 B.结核厚壁空洞 C.虫蚀样空洞 D.支气管扩张 E.气胸 9.下列关于病变空洞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A.肺气囊:薄壁空洞 B.肺脓肿:均匀厚壁空洞 C.浸润性肺结核:薄壁空洞,有卫星灶 D.肺癌:偏心空洞,有壁结节 E.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纤维厚壁空洞 10.下列支气管扩张的影像特点,不正确的是: ( E ) A.局部肺纹理增多 B.环状或蜂窝状影 C.斑片状、索条状影 D.可有葡萄征、手套征 E.普通胸片正常可除外本病 11.大叶性肺炎的典型影像学变化见于病变的: ( B ) A.充血期 B.实变期 C.消散期 D.消散期之初 E.病变全程 12.肺部肿块内有-90~-50 HU密度区,常见于: ( D ) A.结核球 B.外围型肺癌伴坏死 C.炎性假瘤 D.错构瘤 E.肺囊肿 13.肺间质疾病无纤维化的有: ( C ) A.结节病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癌性淋巴管炎 D.矽肺 E.类风湿关节炎 14.肺内球形病灶称为肿块的直径应大于: ( A ) A.2 cm B.3 cm C.4 cm D.5 cm E.6 cm 15.两肺粟粒型病变除肺结核外,还可见于: ( B ) A.小叶性肺炎 B.过敏性肺炎 C.支原体性肺炎 D.吸入性肺炎 E.中央性肺癌 16.无壁空洞最常见于: ( B ) A.周围性肺癌 B.干酪性肺炎 C.肺转移瘤 D.肺脓肿 E.浸润性肺结核 17.粟粒型肺结核是指: ( E ) A.原发性肺结核 B.浸润性肺结核 C.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D.结核性胸膜炎 E.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8.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特点为: ( B ) A.渗出病灶为主 B.增殖性病灶为主 C.纤维性病灶为主 D.钙化病灶为主 E.混合性病灶为主 19.下列关于结核瘤的特点,错误的是: ( E ) A.较高密度,可有钙化 B.为2 cm以下球形影 C.常有卫星灶 D.可有小空洞形成 E.边缘不清晰,有分叶 20.肺部X线表现为锁骨下区纤维条索状阴影,应属于: ( C ) A.原发性肺结核 B.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C.浸润性肺结核 D.结核性胸膜炎 E.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21.肺癌性淋巴管炎之微结节常位于: ( C ) A.肺门周围 B.肺底部 C.支气管血管束周围 D.肺尖部 E.纵隔旁 22.影像学表现不是浸润性肺结核常见征象的是: ( D ) A.肺部病变位于下叶背段 B.虫蚀样空洞 C.球形病灶 D.结核球在CT增强时增强明显 E.胸腔积液 23.游离性胸膜腔积液在胸部摄片上就可见到,一般体积应为 ( E ) A.10 ml B.30 ml C.100 ml D.200 ml E.300 ml 24.肺部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最常见的是: ( D ) A.平滑肌瘤 B.纤维瘤 C.脂肪瘤 D.错构瘤 E.腺瘤 25.双肺弥漫粟粒样阴影可见于下列病变,除了: ( C ) A.血源播散性肺结核 B.肺转移瘤 C.支气管肺炎 D.结节病 E.矽肺 26.外围性错构瘤的特征性表现为: ( D ) A.肿瘤小于2 cm B.肿块有分叶 C.边缘光滑 D.内有爆米花样钙化 E.空洞形成 27.细支气管肺泡癌属于: ( D ) A.鳞癌 B.大细胞癌 C.小细胞癌 D.腺癌 E.表皮样癌 28.中晚期肺癌生长方式常表现为: ( D ) A.管内型 B.管壁型 C.管外型 D.混合型 E.都不是 29.厚壁空洞的洞壁厚度超过: ( A ) A.3 mm B.5 mm C.7 mm D.9 mm E.10 mm 30.早期中央型肺癌常表现为: ( C ) A.肺门淋巴结肿大 B.肺门部肿块 C.支气管腔内结节 D.胸水 E.肾上腺转移 31.支气管阻塞引起的支气管扩张常表现为: ( E ) A.囊状透亮影 B.卷发状透亮影 C.蜂窝状透亮影 D.含气支气管征 E.柱状条索状 32.局限性肺气肿不发生于: ( D ) A.中央型肺癌 B.支气管异物 C.中央型错构瘤 D.肺炎 E.肺结核纤维化周围 33.中央型肺癌的直接征象不包括: ( C ) A.肺门增大 B.肺门肿块 C.阻塞性肺不张 D.支气管壁增厚 E.支气管狭窄 34.异物引起的阻塞性肺炎常不出现: ( E ) A.小叶或小叶融合阴影 B.肺段实变 C.肺叶实变 D.肺体积缩小 E.肺门部肿块 35.肺转移性肿瘤常不出现: ( E ) A.多发性结节 B.粟粒样结节 C.转移灶可有空洞 D.转移灶可有钙化 E.肺叶实变 36.肺挫伤不出现: ( D ) A.肺纹理模糊 B.斑片状阴影 C.病灶不按肺段分布 D.肺门淋巴结肿大 E.可合并肺撕裂伤 37.CR、MRI上有以下表现,可提示胸腺瘤恶变,错误的是: ( C ) A.肿瘤短期内明显增大 B.肿瘤边界不清,向临近组织浸润 C.点状、曲线状钙化 D.轮廓不规则、分叶状 E.出现胸腔积液和胸膜肿瘤结节 38.纵隔畸胎瘤的CT、MRI表现特点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E ) A.囊性病灶 B.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C.其中可有脂肪、骨骼 D.囊壁可有钙化 E.MRI不仅可显示囊变、脂肪,而且可显示钙化 39.下列关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 E ) A.多位于后纵隔,以良性肿瘤为主 B.MRI对显示伴椎管内的肿瘤更好 C.CT呈边缘清楚光滑的肿块,有时可见椎间孔扩大 D.MRI上信号复杂,可有不同信号强度 E.有明显钙化 40.纵隔囊肿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错误的是: ( E ) A.淋巴管囊肿 B.支气管囊肿 C.心包囊肿 D.食管囊肿 E.假性动脉瘤 41.MRI在肺癌诊断上有以下作用,错误的是: ( E ) A.根据流空效应判断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B.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C.了解胸壁的侵犯 D.可增强,以便与结核球区别 E.根据钙化状况,以便与结核球区别 42.纵隔恶性淋巴瘤有以下表现,错误的是: ( C ) A.上纵隔增宽呈波浪状 B.常多组淋巴结受累 C.常有包膜钙化 D.可侵犯心包 E.向肺内浸润呈线状、小结节状 43.胸内甲状腺有以下表现,错误的是: ( D ) A.大多位于胸骨后 B.恶性者较少见 C.因甲状腺含碘CT值较高 D.气管常向前侧方移位 E.气管常向后侧方移位 44.周围型肺癌可有以下表现,错误的是: ( E ) A.分叶 B.有毛刺 C.有小泡征 D.空洞形成 E.CT不增强 45.周围型肺癌CT三维重建可有以下显示,错误的是: ( E ) A.肿块分叶 B.胸膜凹陷 C.肿块累及胸膜 D.肿块与血管的关系 E.清晰显示纵隔淋巴结 46.下列胸部CT检查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C ) A.横断面显示,克服胸片上的影像重叠 B.对纵隔旁、横膈周围及胸膜下病灶显示教胸片好 C.是肺部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D.冠状面和矢状面重建图像分辨率较低 E.对纵隔内软组织分辨率不高 47.胸片上所示的密度减低阴影是指病变密度低于: ( A ) A.肺组织 B.胸大肌 C.胸壁软组织 D.肋骨 E.心脏 48.由3~5 支终末细支气管组成的肺结构称为: ( A ) A.肺小叶 B.初级小叶 C.次级小叶 D.肺段 E.肺腺泡 49.构成肺门阴影最主要的结构是: ( A ) A.肺动、静脉 B.神经 C.主支气管 D.肺组织 E.淋巴结 50.胸片上双侧肺门影增大可见于: ( B ) A.大叶性肺炎 B.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C.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D.法洛四联征 E.肺隔离症 51.无壁空洞最常见于: ( B ) A.周围性肺癌 B.干酪性肺炎 C.肺转移瘤 D.肺脓肿 E.浸润性肺结核 52.最易出现空洞内液平的病变是: ( B ) A.浸润性肺结核 B.急性肺脓肿 C.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D.肺癌 E.肺囊肿合并感染 53.双肺弥漫粟粒样阴影可见于下列病变,除了: ( C ) A.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B.肺转移瘤 C.支气管肺炎 D.结节病 E.矽肺 54.大叶性肺炎的典型影像学变化见于病变的: ( B ) A.充血期 B.实变期 C.消散期 D.消散期之初 E.病变全程 55.下述选项不是原发综合征的影像特点的是: ( C ) A.病灶呈哑铃状 B.原发灶多位于右肺上叶下部和下叶肺上部 C.肺门淋巴结炎吸收比肺内病灶快 D.原发灶为中央密度深、边缘淡而模糊的片状阴影 E.一般淋巴管炎不易显示 56.继发性肺结核影像的特点,除了: ( D ) A.纤维灶 B.增殖灶 C.钙化 D.肺门淋巴结肿大 E.肺内病灶新旧不一 57.下列有关周围性肺癌的胸片影像,错误的是: ( B ) A.病变早期与炎症有时难以鉴别 B.反“S”征 C.短小毛刺 D.癌性空洞,少有液平面 E.合并炎症时,其周缘模糊 58.下列关于肺转移瘤的观点,错误的是: ( B ) A.肺动脉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 B.胃癌是最常见的原发肿瘤 C.CT检出率高于胸片 D.对肺内小灶显示,MRI不及CT E.肺尖、胸膜下、肋膈角等处病变,胸片易漏诊 59.肺转移瘤最常见的CT表现是: ( A ) A.多发结节影 B.粟粒状影 C.小斑片状影 D.蜂窝状影 E.孤立性结节影 60.下列关于气胸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 A.气胸区域可见到肺纹理 B.张力性气胸,纵隔可向健侧移位 C.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最高 D.不同病因气胸的影像表现不同 E.单纯性气胸:立位胸片示外高内低致密影 61.关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要点,错误的是: ( B ) A.好发于后上纵隔脊柱旁 B.多为恶性肿瘤 C.多为均匀强化 D.平扫CT值30~50 HU E.形态规则,边缘光滑 62.下列检查中,最有助于支气管扩张诊断的是: ( C ) A.胸片 B.超声 C.高分辨率CT扫描 D.MRI D.DSA 63.中央型肺癌的胸片表现,最早出现的通常是: ( C ) A.阻塞性肺炎 B.局限性肺不张 C.局限性肺气肿 D.肺门肿块影 E.反“S”征 64.中央型肺癌一般发生在: ( E ) A.主支气管 B.叶支气管 C.段支气管 D.段以下支气管 E.段以上支气管 第五部分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单项选择题 1.一般不用于检查心脏的体位是: ( E ) A.后前立位片 B.左前斜位 C.右前斜位 D.左侧位 E.右侧位 2.在远达片后前立位上,右心缘上段为: ( A ) A.上腔静脉及升主动脉的复合投影 B.上腔静脉 C.升主动脉 D.右心房 E.左心房 3.在远达片后前立位上,正常情况下左心缘看不到: ( D ) A.主动脉结 B.肺动脉段 C.左心耳 D.右心室 E.左心室 4.45°右前斜位片,正常情况下心前缘自上而下为: ( A ) A.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干、右心室圆锥部、右心室 B.升主动脉、右心室圆锥部、右心室、左心室 C.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干、右心室、左心室 D.主肺动脉干、右心室圆锥部、左心房、左心室 E.主肺动脉干、右心室圆锥部、右心房、右心室 5.60°左前斜位片,正常情况下心后缘自上而下为: ( C ) A.右心房、右心室 B.右心房、左心房 C.左心房、左心室 D.右心室、左心室 E.右心房、左心室 6.X线平片判断心脏增大的方法,心脏横径是: ( A ) A.左、右心缘至体中线的最大距离之和 B.左心缘至右心缘的距离 C.左心缘至体中线的最大距离 D.右心缘至体中线的最大距离 E.右膈顶水平胸廓的内径 7.下列关于二尖瓣型心脏的描述,错误的是: ( E ) A.肺动脉段凸出及心尖上翘 B.主动脉结缩小 C.形如梨形 D.反映右心负荷或以其为主的心腔变化 E.肺动脉段凹陷及心尖下移 8.气管隆凸开大,一般见于: ( B ) A.右心房增大 B.左心房增大 C.右心室增大 D.左心室增大 E.膈肌上台 9.右前斜位,服钡检查示中下段食管有局限性压迹和移位,此征像表示: ( B ) A.右心房增大 B.左心房增大 C.右心室增大 D.左心室增大 E.右心增大 10.在远达片上,心尖下移、相反搏动点上移、心腰凹陷,此征像表示: ( D ) A.右心房增大 B.左心房增大 C.右心室增大 D.左心室增大 E.右心增大 11.在远达片上出现双方影,此征像表示: ( B ) A.右心房增大 B.左心房增大 C.右心室增大 D.左心室增大 E.胸主动脉屈曲延长 12.下列X线征像中,不是肺血增多的表现的是: ( E ) A.肺血管纹理增多 B.肺动脉段凸出,两肺门动脉扩张,搏动增强 C.扩张的血管边缘清楚 D.肺野透明度正常 E.肺野内出现扭曲而紊乱的血管影 13.下列X线征像中,不是肺血减少的表现的是: ( E ) A.肺血管纹理变细 B.肺门动脉正常 C.肺野透明度增加 D.肺动脉段凸出 E.肺静脉扩张 14.下列X线征像中,不是肺动脉高压的表现的是: ( E ) A.肺动脉段明显凸出 B.肺门动脉扩张、搏动增强 C.出现肺门截断现象 D.右心室增大 E.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 15.下列关于K氏B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 D ) A.是一种间隔线 B.是肺泡间隔水肿增厚的投影 C.见于间质性肺水肿 D.呈网格状影 E.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和慢性左心衰竭 16.关于肺泡性肺水肿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 A.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正常或缩窄 B.胸膜下或(和)胸腔少量积液 C.肺门影增大,边缘模糊 D.一侧或两侧广泛分布的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在短期内变化较大 E.肺野透明度增加 17.左心衰竭的X线表现,应除外: ( C ) A.较重的肺淤血+肋膈角或(和)叶间少量积液 B.间质性肺水肿 C.上腔静脉扩张 D.肺泡性肺水肿 E.左室房的增大 18.目前首选的无创检查房间隔缺损的方法是: ( D ) A.X线平片 B.CT C.MRI D.超声心动图 E.心血管造影 19.迄今,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金标准”是: ( E ) A.X线平片 B.CT C.MRI D.超声心动图 E.心血管造影 20.目前,诊断肺动脉瓣狭窄首选的无创影像技术是: ( E ) A.X线平片 B.CT C.PET D.MRI E.超声心动图 21.下列畸形,不属于法洛四联征的是: ( C ) A.肺动脉狭窄 B.右心室肥厚 C.房间隔缺损 D.主动脉骑跨 E.室间隔缺损 22.下列X线征像,不属于法洛四联征的是: ( E ) A.肺血减少 B.两肺门动脉细小 C.主动脉升弓部增宽、凸出 D.心脏近似靴形 E.肺动脉段-心腰部膨隆,心尖圆隆 23.用于心脏的检查,与CT比较,MRI具有下列优势,除了: ( D ) A.可获得标准的三维图像和斜位图像 B.改变扫描序列可提高病变的识别和鉴别能力 C.无X射线的副作用 D.检查的时间更短 E.对心脏形态、结构和病变的显示能力更强 24.下列X线征像,不属于单纯典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表现: ( E ) A.肺淤血 B.心脏呈“二尖瓣”型 C.左心房增大 D.右心室增大 E.肺纹理稀疏 2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心影呈: ( A ) A.梨形心 B.横位心 C.靴形心 D.悬滴状心 E.球形心 26.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瓣膜病变是: ( A ) A.二尖瓣狭窄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三尖瓣狭窄 D.主动脉瓣狭窄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7.心室壁瘤的X线表现不包括: ( E ) A.左室缘局限性膨凸 B.左心室“不自然”增大 C.左室缘博动异常 D.左室壁钙化 E.心腰部膨凸,心尖圆隆上翘 28.下列疾病特点是心脏局部出现矛盾运动的是: ( E ) A.缩窄性心包炎 B.心肌炎 C.心包积液 D.克山病 E.室壁瘤 29.肺原性心脏病,心影有时可呈: ( C ) A.梨形心 B.横位心 C.悬垂型心 D.靴形心 E.主动脉型心 30.下列对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描述,错误的是: ( E ) A.心肌肥厚 B.心腔不扩张,且多缩小、变形 C.最常累及肌部室间隔 D.心室舒张受限 E.心室的收缩功能降低 31.大量心包积液的典型X线征象,应除外: ( A ) A.肺纹理增多、增粗 B.心影向两侧扩大 C.心腰及心缘各弓的正常分界消失 D.心缘搏动普遍减低 E.短期内心影大小可有明显变化 32.诊断缩窄性心包炎较可靠的X线征象是: ( C ) A.心脏搏动减弱 B.心缘僵直,正常弧形消失 C.心包钙化 D.间质性肺水肿 E.上腔静脉影增宽 33.用CT来诊断缩窄性心包炎,错误的是: ( B ) A.平扫显示心包异常不规则增厚 B.不能发现X线平片未能显示的钙化灶 C.EBCT增强扫描能观察到左、右心室内径缩小 D.可显示腔静脉扩张,左、右心房扩大 E.可显示腹水及胸腔积液 34.关于胸主动脉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 C ) A.可分为真性和假性动脉瘤 B.真性动脉瘤可分为囊状、梭形和混合型 C.假性动脉瘤的瘤壁由动脉壁的3层组织构成 D.基本X线征象是纵隔阴影增宽或形成局限性块影 E.肿块或纵隔增宽影可见扩张性搏动 35.关于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 C ) A.Debakey将主动脉夹层分为三型 B.主要症状是胸背痛、气短、咳嗽、声音嘶哑等 C.特征性CT征象是内膜钙化外移,并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瓣片 D.CT增强扫描可显示附壁血栓 E.CT三维重建可从不同解剖角度观察其主要征象和病变范围 36.下列征象中,不属于右心室增大的表现的是: ( E ) A.心尖圆隆、上翘 B.心腰凸出 C.右前斜位示圆锥部膨凸 D.左前斜位示心前缘右室段向前膨凸 E.左前斜位示心室间沟向前下移位 37.一般来说,成人心胸比率的正常上限为: ( B ) A.0.40 B.0.50 C.0.55 D.0.60 E.0.65 38.下列哪个征象不属于肺栓塞的X线表现: ( E ) A.一侧或某个区域肺血管纹理显著稀疏 B.同侧肺门或相应叶、段动脉阴影细小 C.对侧肺门阴影扩张 D.叶、段动脉或分支粗细不均,走行异常 E.心影呈主动脉型 39.正常成人右下肺动脉主干直径一般为: ( D ) A.≤ 3 mm B.≤ 8 mm C.≤ 10 mm D.≤ 15 mm E.≤ 20 mm 40.右前斜位X线摄片上食管压迹加深,提示: ( E ) A.左心室增大 B.右心房增大 C.右心室增大 D.主动脉增宽,扭曲 E.左心房增大 4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时肺血管的改变是: ( C ) A.肺充血 B.肺出血 C.肺淤血 D.肺栓塞 E.肺缺血 42.下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影像,错误的是: ( E ) A.间质性肺水肿 B.肺门影增大 C.梨形心 D.双房影 E.主动脉结增大 43.左前斜位上,心后间隙消失见于: ( B ) A.左心房增大 B.左心室增大 C.右心房增大 D.右心室增大 E.二尖瓣狭窄 44.肺血减少的X线平片表现,除了: ( C ) A.肺门缩小 B.右下肺动脉干变细 C.肺野透亮度减低 D.肺野内见走行紊乱的网状血管影 E.肺纹理稀疏 45.下列关于MRI检查循环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A.MRI仅可从冠状面、矢状面与横断面来显示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结构 B.MRI在循环系统的临床应用广泛 C.MRI可用于检查心脏瓣膜疾病 D.屏气法MRI电影可观察左室收缩率的变化 E.心肌标记技术可以鉴别慢速血流和血栓 46.MRI用于诊断主动脉瘤,错误的是: ( B ) A.可显示瘤体大小 B.可显示瘤壁钙化 C.可显示瘤内附壁血栓 D.可显示瘤腔外的情况 E.可显示受累的动脉大分支 47.MRI可显示下列心脏结构,除了: ( E ) A.房室间隔 B.心肌壁厚度 C.心腔大小 D.人工生物瓣膜 E.金属瓣膜 48.MRI显示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主要基于两者血流速度不同。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 A.真腔内血流速度快,一般显示为高信号 B.真腔内血流速度慢,一般显示为低信号 C.真腔内血流速度快,一般显示为无信号 D.真腔内血流速度快,一般显示为低信号 E.真腔内血流速度慢,一般显示为高信号 49.MRI诊断心包积液的优点,除了: ( C ) A.发现少量心包积液敏感 B.定位准确 C.价格便宜 D.可作半定量分析 E.对包裹性积液定位较佳 50.MRI诊断法洛四联征的优点是: ( E ) A.大视野 B.多体位直接成像 C.空间分辨率优于超声心动图 D.对左右肺动脉观察优于超声心动图 E.以上都是 第六部分 腹部影像诊断 单项选择题 1.关于食管的影像解剖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 C ) A.食管入口处相当于颈6椎体水平,止于胸10~11椎体水平与贲门连接 B.食管全长约25~30 cm,自门齿至贲门约40~45 cm,食管宽约2~3 cm C.左前斜位,吞钡造影食管前缘可见主动脉弓压迹、左主支气管压迹和左心房压 迹 D.第三蠕动波常见于老年人,边缘可呈波浪状或锯齿状 E.吞钡造影时,食管黏膜像可见3~5条食管黏膜线 2.下述正常食管X线解剖中,错误的是: ( D ) A.通常有3个狭窄 B.老年人可见第三收缩波 C.通常分颈段、胸段、腹段 D.黏膜纹与胃相似 E.钡剂检查时可见到3个生理压迹 3.下述胃X线解剖知识,错误的是: ( D ) A.角切迹至幽门间为胃窦 B.仰卧位检查,胃窦靠右侧,胃底靠左侧 C.胃大弯黏膜皱襞比胃小弯黏膜皱襞粗 D.胃底黏膜皱襞走向比胃窦部黏膜皱襞规则 E.胃窦部胃小区显示率最高 4.正常胃体部黏膜皱襞宽度一般不超过: ( C ) A.3 mm B.4 mm C.5 mm D.6 mm E.8 mm 5.下列关于胃的钡剂检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A.正常胃一般可同时有3~4个收缩波 B.胃蠕动一般由胃体上部开始 C.胃蠕动为向心性收缩 D.胃排空时间一般为1.5~3 h E.胃排空与胃张力、蠕动和幽门功能等有关 6.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正常空肠黏膜皱襞多呈: ( C ) A.弹簧状 B.腊肠状 C.羽毛状或雪花状 D.鱼骨状 E.线状 7.右侧膈下游离气主要须相鉴别的症状是: ( B ) A.胃泡 B.间位结肠 C.先天性巨结肠 D.气胸 E.气肿性胆囊炎 8.立位片上,腹部游离气体的典型影像为: ( C ) A.球形 B.不规则形 C.新月形 D.半球形,有“气液面” E.与胸腔间距大于15 mm 9.下列疾病中,没有龛影表现的是: ( A ) A.食管憩室 B.胃溃疡 C.胃癌 D.食管癌 E.肠结核 10.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中最常应用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是: ( A ) A.食管钡餐检查 B.食管CT检查 C.食管MRI检查 D.血管造影检查 E.超声检查 11.下列食管癌与食管静脉曲张的鉴别诊断中,最有价值的是: ( E ) A.发生部位 B.呕血 C.男性多见 D.中老年多见 E.食管钡餐透视观察食管的蠕动情况 12.关于食管静脉曲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E ) A.是门静脉高压的主要并发症,常见于肝硬化患者 B.轻度患者,病变主要局限于食管下段,黏膜皱襞稍增宽,管腔边缘稍不平整 C.中度患者,病变累及食管中下段,黏膜皱襞增粗呈结节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 D.重度患者,可累及食管全长,黏膜皱襞增粗呈结节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排空 延迟 E.只有中度或重度患者才能在吞钡造影时发现 13.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在检查中较高的方法是: ( A ) A.X线 B.CT C.MRI D.超声 E.DSA 14.疑有食管异物,在X线检查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 A.食管异物最易停留在食管的生理狭窄处 B.透视可清晰显示如金属或骨类的不透X线异物影 C.透X线的异物需要用钡棉检查,无挂棉现象即可排除异物 D.食管异物可引起食管周围脓肿 E.食管异物可引起大血管破裂导致大出血 15.关于食管平滑肌瘤,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C ) A.患者病史较长,可以有进食梗阻和胸骨后疼痛感 B.肿瘤边界锐利,充盈缺损明显 C.肿瘤表面钡剂涂抹不均匀,可有小的溃疡形成 D.食管壁光滑柔软,食管蠕动正常 E.食管黏膜皱襞无黏膜破坏,典型征象可见“环形征” 16.早期食管癌的描述,错误的是: ( B ) A.指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病变 B.不论病变范围多大,无周围及远处淋巴结转移 C.吞钡检查可见黏膜有中断和破坏 D.吞钡检查可见小的龛影和充盈缺损 E.双对比造影和食管吞钡连续摄影检查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17.CT可对食管癌进行分期,对其可切除性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恰当 的 是 : ( E ) A.一期:腔内肿块,食管壁无增厚,无纵隔蔓延或转移,食管周围脂肪清晰 B.二期:食管壁增厚超过5 mm,无纵隔蔓延或转移,食管周围脂肪清晰 C.三期:食管壁增厚并累及周围组织,纵隔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D.四期:有远处转移 E.以上都对 18.反流性食管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E ) A.反流性食管炎又称消化性食管炎,可以分为生理性或病理性两种 B.轻度患者,仅见食管下段痉挛性收缩和黏膜皱襞增粗以及食管反流 C.中度患者,食管下段痉挛明显,可见小结节样充盈缺损 D.重度患者,食管狭窄明显,可呈漏斗状,食管壁毛糙并可见小的溃疡形成 E.钡餐检查时,只有立位看到食管反流,才能诊断反流性食管炎 19.38岁女性患者,钡餐示食管壁张力减低,蠕动减弱,钡剂排空延迟,并在食管下段 见到串珠状充盈缺损影。首先考虑: ( C ) A.反流性食管炎 B.食管下段平滑肌瘤 C.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D.食管癌 E.食管裂孔疝 20.26岁,因进食困难,加重1年就诊。钡餐检查示食管重度扩张,黏膜完整,蠕动减弱 ,食管下段贲门开口处呈鸟嘴样狭窄,钡剂通过缓慢。最困难的诊断为: ( A ) A.贲门失弛缓症 B.贲门癌 C.反流性食管炎 D.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E.食管下段憩室 21.胃溃疡好发于: ( C ) A.胃底部 B.胃体部 C.胃窦部小弯侧 D.胃窦部大弯侧 E.幽门部 22.胃溃疡的征象中,下列叙述最为恰当的是: ( E ) A.胃溃疡可以见到龛影,其形态可以多变,可呈乳头状、半圆形或锥形 B.根据龛影周围水肿带的不同龛影有黏膜线、项圈征和狭颈征 C.溃疡周围黏膜可以呈放射状改变,为溃疡修复性改变 D.可以引起胃的变形,幽门梗阻可导致胃扩张和胃潴留 E.以上叙述都正确 23.溃疡出现下列征象中,提示溃疡可能发生恶变的是: ( D ) A.溃疡龛影形态呈半圆形突出于胃腔之外 B.龛影周围发现项圈征和狭颈征 C.溃疡周围胃变形或胃潴留 D.溃疡周围出现充盈缺损、黏膜破坏或环堤形成 E.以上都不正确 24.胃癌好发于: ( D ) A.贲门部 B.胃底部 C.胃体部 D.胃窦部 E.幽门部 25.下列关于早期胃癌的描述,错误的是: ( E ) A.病变局限于黏膜层 B.病变局限性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C.病变的大小与早期胃癌的定义无关 D.有无周围淋巴结转移与早期胃癌的定义无关 E.病变仅累及黏膜肌层 26.早期胃癌,下列影像学检查方法中首选的是: ( C ) A.传统的钡餐检查技术 B.气钡双重检查技术 C.低张气钡双重检查技术 D.CT E.MRI 27.溃疡型胃癌的X表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C ) A.溃疡大而浅,位于胃轮廓之内,称为腔内龛影 B.龛影周围可见环堤和指压迹样改变 C.溃疡周围出现项圈征或狭颈征 D.溃疡周围胃黏膜中断、破坏 E.病变部位胃壁僵硬,蠕动消失 28.下列X线征象中,可作为食管静脉曲张与食管癌的鉴别要点的是: ( D ) A.充盈缺损 B.管腔边缘凹凸不平 C.钡剂通过缓慢 D.管壁仍见扩张与收缩现象 E.纵行黏膜皱襞消失 29.食管贲门失弛缓症与食管下段癌的鉴别要点是: ( C ) A.狭窄上方食管明显扩张 B.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 C.狭窄段黏膜完整,管壁柔软 D.钡剂通过缓慢 E.扩张食管内出现液平 30.关于胃窦炎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A.肩胛征 B.胃窦黏膜粗大 C.黏膜皱襞斜行、横行或交叉排列 D.胃窦张力增高 E.充盈像,胃窦轮廓呈细齿状 31.下述胃溃疡征象中,提示为恶性的是: ( E ) A.项圈征 B.狭颈征 C.黏膜纠集 D.腔外龛影 E.局部胃壁僵硬 32.下列中晚期胃癌分型中,不包括: ( B ) A.增生型 B.表浅型 C.浸润型 D.溃疡型 E.混合型 33.下述小肠Crohn病的影像,应除外: ( A ) A.环肠壁对称性侵犯 B.小肠多发狭窄 C.鹅卵石征 D.肠壁增厚 E.口疮样小溃疡 34.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 ( A ) A.球部 B.球后部 C.降部 D.水平部 E.升部 35.下列有关溃疡型胃癌的X线征象,错误的是: ( A ) A.放射状黏膜纠集,直抵龛影口部 B.不规则状黏膜纠集,杵状增粗 C.腔内龛影 D.指压迹 E.蠕动消失 36.下列为良性溃疡的X线表现,错误的是: ( C ) A.狭颈征 B.项圈征 C.肩胛征 D.放射状黏膜纠集 E.溃疡口部黏膜线 37.肠道结核好发于: ( C ) A.空肠 B.回肠 C.回盲部 D.横结肠 E.乙状结肠 38.关于单纯性小肠梗阻的X线表现描述,错误的是: ( E ) A.阶梯状液气平面 B.大跨度的襻 C.鱼肋征 D.透视下可见液面上下移动 E.假肿瘤征 39.绞窄性肠梗阻的X表现,错误的是: ( C ) A.假肿瘤征 B.咖啡豆征 C.大跨度的襻 D.多个小跨度卷曲肠襻 E.空回肠换位征 40.腹部外伤,尤其是疑有实质性脏器损伤时,影像学检查应首选: ( B ) A.X平片 B.超声或CT C.MRI D.DSA E.同位素 41.大肠癌好发于: ( A ) A.直肠和乙状结肠 B.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C.横结肠 D.升结肠 E.盲肠和回盲部 42.消化道息肉最好发于: ( E ) A.食管 B.胃 C.空肠和回肠 D.升结肠和横结肠 E.直肠和乙状结肠 43.下列不同类型肠梗阻的影像描述,错误的是: ( B ) A.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内可见到少量气体影 B.粘连性肠梗阻:假肿瘤征 C.绞窄性肠梗阻:空回肠换位征 D.小肠高位梗阻:消化管无明显积气、扩张 E.麻痹性肠梗阻:全消化管不同程度积气、扩张 44.皮革胃属于: ( C ) A.溃疡型胃癌 B.蕈伞型胃癌 C.浸润型胃癌 D.混合型胃癌 E.平坦型胃癌 45.关于结肠息肉,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E ) A.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B.多见于儿童 C.息肉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D.病理上是炎性增生性病变 E.双重造影时呈环形阴影,轮廓光整,密度均匀 46.下列关于结肠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A.好发于降结肠 B.大多数结肠癌是腺癌 C.浸润型表现为肠腔狭窄,局限于一侧或呈环形 D.增生型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 E.混合型多是晚期表现 47.CT平扫时,正常肝实质平均CT值为: ( C ) A.0~30 HU B.30~40 HU C.50~70 HU D.75~100 HU E.100~130 HU 48.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实质强化程度: ( A ) A.无明显强化 B.比脾脏高 C.比腹主动脉高 D.比肾脏高 E.与脾脏强化程度相仿 49.男性患者,45岁,突发性右上腹痛,急诊CT平扫发现肝右叶后下段有一约6 cm×6 cm×7 cm大小低密度病变,境界较清楚,密度不均匀,病变内尚可见片状高密度影。应 首先考虑为: ( E ) A.肝囊肿合并出血 B.胆管细胞癌 C.肝转移瘤 D.肝脓肿 E.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 50.关于肝细胞癌的MRI表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T1WI呈低信号,病变信号不均匀 B.T2WI呈稍高信号,比正常肝组织信号稍高 C.可见假包膜 D.T2WI随回波时间延长,病变信号逐渐增高 E.增强扫描病变可有轻到中度强化 51.原发性肝癌的影像检查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E ) A.病变可以单发或多发,病变密度多为低密度,但也可以是等密度或高密度 B.增强扫描的典型特点为“快进快出” C.可有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瘤栓形成 D.可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以及腹腔、肝门淋巴结肿大 E.MR组织分辨率较高,对大部分肿瘤都能清楚地显示病变与正常肝组织的界限 52.CT平扫,肝脏密度一致性减低,CT值低于脾脏。应首先考虑为: ( D ) A.弥漫性肝癌 B.肝脓肿 C.血色病 D.脂肪肝 E.肝淋巴瘤 53.肝脏局灶性增生影像表现,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病变多位于肝包膜下,密度均匀,呈等密度或低密度 B.病变较大时,其中心可见放射状分布的纤维瘢痕 C.增强早期呈均匀一致的明显强化,中心部位可以不强化 D.静脉期或延期扫描,病变密度降低,最后呈相对低密度和肝脏密度相一致 E.MR表现和CT扫描相似,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明显强 化 54.中年女性,黄疸1个月,实验室检查提示梗阻性黄疸,CT扫描示肝脏一致明显增大, 肝内外胆管无明显扩张。应首先考虑为: ( D ) A.肝内胆管结石 B.肝门部胆管癌 C.壶腹癌 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E.胆总管结石 55.下列关于肝腺瘤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女性多见,与服用类固醇药物有关 B.瘤内没有胆管结构和肿瘤细胞,主要由排列紊乱的正常肝细胞组成 C.CT平扫可以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圆形或类圆形病变 D.增强扫描早期多呈明显均匀强化,随后密度下降变为等密度或低密度 E.因肿瘤富血供,有出血倾向,应手术切除 56.下述肝腺瘤影像,错误的是: ( C ) A.CT平扫可以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圆形或类圆形病变 B.CT增强扫描表现为富血管肿瘤的强化特点 C.早期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随后变为等密度或低密度 D.MR平扫可见连续或不连续的包膜 E.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因出血等原因病变信号可以不均匀 57.肝脏血管瘤的MRI描述,错误的是: ( E ) A.典型的血管瘤T1WI呈低信号,病变边界清楚 B.T2WI呈高信号 C.T2WI随回波时间延长,病变信号逐渐增高,可见“灯泡征” D.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强化 E.增强扫描一般不强化 58.靶征是哪种病变的影像特点: ( E ) A.肝囊肿 B.肝脓肿 C.肝脏炎性假瘤 D.原发性肝癌 E.转移性肝癌 59.MRI扫描,包膜征最常见于 ( A ) A.原发性肝癌 B.转移性肝癌 C.肝血管瘤 D.肝腺瘤 E.炎性假瘤 60.T1加权像略低信号、质子加权像和T2加权像明显高信号的现象,称为: ( C ) A.晕环征 B.牛眼征 C.电灯泡征 D.不定形征 E.靶征 61.灯泡征最常见于: ( B ) A.原发性肝癌 B.肝血管瘤 C.肝脓肿 D.转移性肝癌 E.肝囊肿合并出血 62.下列关于肝脓肿的MR表现,错误的是: ( C ) A.T1WI呈低信号 B.T2WI呈高信号 C.脓肿腔内发现气体影不是肝脓肿的表现 D.增强扫描脓肿壁可以呈环状强化 E.脓肿壁的信号稍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组织 63.关于胆管细胞癌,错误的是: ( E ) A.好发于肝门部,通常可引起梗阻性黄疸 B.MRI能较好地显示肝门区的肿块 C.MRCP可以显示胆管梗阻的部位 D.MRI能显示扩张的胆管 E.MRI分辨肝门区肿大的淋巴结不如CT清楚 64.增强CT扫描,转移性肝癌最常见的强化类型是: ( B ) A.充填式强化 B.环形强化 C.轻到中度不均匀性强化 D.明显均匀强化 E.包膜征 65.下列关于胆囊癌的描述正确的是: ( C ) A.多为鳞癌 B.直接侵犯以消化管最常见 C.多为浸润型,以肝脏浸润常见 D.胆囊造影表现正常就可除外胆囊癌 E.胆囊壁增厚是本病特有影像 66.女性,56岁,右上腹隐痛3个月就诊。腹部平片示右上腹一圆形致密影,侧位片示致 密影位于脊柱前方。应首先考虑为: ( B ) A.右肾结石 B.胆囊结石 C.淋巴结钙化 D.右输尿管结石 E.以上都不是 67.B超发现右肝一直径约3 cm低回声,CT平扫示右肝一直径3 cm低密度病变,境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为10 HU,增强扫描无强化。首先考虑为: ( B ) A.肝转移癌 B.肝囊肿 C.肝血管瘤 D.肝脓肿 E.局灶性脂肪变性 68.患者10岁,上腹痛三月余。体检右上腹可扪及一直径约5 cm大包块,CT扫描发现肝门区有一梭形囊性包块,增强扫描无强化,肝内胆管轻 度扩张。其最可能的诊断为: ( B ) A.胆囊炎 B.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C.胆囊癌 D.胰腺囊肿 E.十二指肠憩室 69.下列有关肝血管瘤CT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 ( B ) A.通常是超声首先发现,超声多为强回声表现 B.CT平扫通常呈高密度样团块 C.CT增强扫描,早期呈结节样强化,随增强时间延长,病变不断被造影剂充填 D.增强呈快进慢出的特点 E.延迟扫描,病变甚至不能被发现 70.男性患者,56岁,右上腹隐痛一月余,伴有低热。超声发现左肝内低回声病变,直 径约5 cm大小,CT平扫左肝内低密度病变,增强病变呈环状强化。应考虑为: ( E ) A.转移癌 B.囊肿 C.肝脏亚急性血肿 D.肝脏血管瘤 E.肝脓肿 71.下列关于肝转移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E ) A.常见于消化道肿瘤的转移 B.通常是多发 C.典型的CT征像是牛眼征或靶征 D.增强扫描病变呈多样性表现 E.常常有肝硬化的病变基础 72.下列关于胰腺炎的CT检查的描述,错误的是: ( E ) A.胰腺多为弥漫性肿大 B.胰腺密度减低 C.胰腺边缘变模糊 D.胰腺坏死为低密度,出血为高密度 E.增强扫描胰腺肿块呈明显强化 73.43 岁男性,上腹隐痛半年就诊,ERCP示主胰管粗细不均,扭曲,僵硬,胆总管下端向 内移位。应首先考虑: ( B ) A.急性胰腺炎 B.慢性胰腺炎 C.胰腺假性囊肿 D.胰腺癌 E.先天性胆总管囊样扩张症 74.典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CT扫描可见到: ( D ) A.胰腺表面光滑 B.胰腺萎缩 C.胰腺边缘锐利 D.肾前筋膜增厚 E.胰腺密度均匀 75.下列急性胰腺炎CT检查的表现,错误的是: ( B ) A.胰腺弥漫性肿大 B.胰腺假性囊肿形成 C.胰腺轮廓不清 D.胰内、胰周出现边缘不清的低密度区 E.肾前筋膜增厚 76.中年男性,上腹隐痛四月余就诊。CT示胰头肿大,密度尚均匀,肝内外胆管无明显 扩张,半年后随访,病灶无明显变化。应首先考虑: ( C ) A.胆总管结石 B.胰头癌 C.胰头炎症 D.胆管炎 E.十二指肠憩室炎 77.关于慢性胰腺炎CT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 ( B ) A.胰管可呈串珠状扩张,偶可中断不连续 B.胰腺明显肿大 C.胰腺内可见到钙化斑 D.肾周筋膜增厚 E.可有胰腺假性囊肿形成 78.下列关于胰腺癌的CT表现,错误的是: ( C ) A.平扫时胰腺肿块为低密度 B.可伴有肝内外胆管和胰管的扩张 C.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由低密度肿块变为高密度肿块 D.可以侵犯胰周血管 E.可伴有后腹膜淋巴结转移 79.脾脏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 ( A ) A.血管瘤 B.纤维瘤 C.血管内皮细胞瘤 D.囊肿 E.错构瘤 80.脾肿大最常见于的病变是: ( E ) A.炎症 B.寄生虫 C.肿瘤 D.白血病 E.门脉高压 81.下列关于脾脏的影像学检查,叙述错误的是: ( E ) A.脾脏血管瘤的CT、MR表现与肝脏血管瘤的CT、MR表现相类似 B.脾脏转移瘤也可见“牛眼征”或“靶征” C.脾囊肿CT表现可为圆形低密度,CT值0~20 HU,增强扫描无强化 D.脾梗死CT表现为脾内三角形低密度影,尖端指向脾门,增强扫描无强化 E.CT增强扫描动脉期,脾脏转移瘤显示最清楚 82.泌尿系统的有关解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腹部平片通常仅能显示肾脏的轮廓,而输尿管和膀胱常常不能显示 B.输尿管有3个生理性狭窄,分别是与肾盂连接处、越过骨盆边缘处和进入膀胱 处 C.尿道也有3个生理性狭窄,分别是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 D.肾脏为腹膜后脏器,通常右侧肾脏比左侧肾脏位置稍高1~2 cm E.肾盏可分为上、中、下三组,肾盂可分为喇叭形、分枝形和壶腹形三型 83.肾脏MRI的表现,错误的是: ( C ) A.由于肾脏周围有脂肪组织的衬托,肾脏显示比较清楚 B.T1WI上,肾皮质信号比髓质信号高 C.T2WI上,皮、髓质信号都高,难以分辨 D.T2WI上,肾皮质信号比髓质信号低 E.肾窦脂肪在T1WI和T2WI上分别呈高信号和中等信号 84.关于泌尿系统结石,叙述错误的是: ( B ) A.尿路结石多位于肾脏、输尿管或尿道的生理性狭窄处 B.肾脏结石表现为肾区内形态多变的高密度影,侧位片高密度影多位于脊柱的前 方 C.输尿管结石表现为输尿管行径上高密度影,其纵轴与输尿管走行常常一致 D.输尿管下端结石尿路造影可以有肾积水、肾脏延迟显影、不显影,也可以表现 正常 E.尿路造影时肾盂、膀胱内结石可表现为充盈缺损 85.关于肾脏结核的影像学检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E ) A.平片可发现肾脏的改变,包括肾脏体积的缩小、肾脏多发性形态不一的钙化灶 B.肾小盏正常杯口结构消失,肾小盏变形或消失,可见虫蚀样破坏 C.因为发生干酪样坏死形成空洞,造影可有“云朵状”、“小水潭样”改变 D.晚期可形成“肾自截”,输尿管、膀胱也可受累 E.CT可较好地显示肾脏结核病变的钙化和脂肪 86.下列肾脏疾病中,常见不到钙化斑的是: ( E ) A.肾结石 B.肾癌 C.肾囊肿 D.肾结核 E.肾错构瘤 87.下列关于肾癌的MRI表现,叙述错误的是: ( D ) A.肿块在T1WI上,其信号要稍低于正常肾皮质 B.小的肿块信号可以均匀 C.较大的肿块因出血、坏死和囊变,信号可以不均匀 D.MRI增强扫描一般不强化 E.有时可以有假包膜征 88.关于肾盂癌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E ) A.T1加权,肾盂内可见肿块影 B.T1加权,肿块信号比尿液信号高 C.T2加权,肿块信号比尿液信号低 D.可以伴有肾盂积水 E.造影时肾盂内充盈缺损就可诊断为肾盂肿瘤 89.关于肾错构瘤的MRI表现,错误的是: ( B ) A.肿块内有脂肪信号即可诊断为错构瘤 B.肿块内脂肪信号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C.增强扫描,肿块可以有不均匀性强化 D.肿块可以有出血,为长T1WI、长T2WI信号 E.CT扫描也能发现肿块内脂肪组织 90.下列关于肾上腺病变MRI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 ( B ) A.长T1WI、长T2WI信号,并且无强化的类圆形肿块,通常是肾上腺囊肿 B.较大的类圆形肿块,信号不均匀,并且呈明显均一的强化,多为嗜铬细胞瘤 C.不均质性肿块,高信号可以被脂肪抑制序列抑制的病变,可为肾上腺髓质瘤 D.肾上腺肿块T1WI和T2WI均和肝实质的信号相类似,可为肾上腺腺瘤或转移瘤 E.MRI除了横断面外,可以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肾上腺病变 91.肾上腺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 A.肾上腺皮质癌,肿块常大于5 cm,肿块内密度多不均匀,易发生囊变、坏死和出血 B.肾上腺腺瘤肿块多较小,多为1~3 cm,增强呈轻度强化 C.肾上腺转移瘤,可为单侧或双侧,MRI表现其信号和肝脏基本相似 D.嗜铬细胞瘤,可单侧或异位,CT扫描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有明显强化 E.Cushing综合征可由肾上腺增生、肾上腺腺瘤和肾上腺皮质癌引起 92.可同时累及两侧肾上腺的疾病有: ( E ) A.转移癌 B.结核 C.增生 D.嗜铬细胞瘤 E.以上都可以 93.关于前列腺癌的MRI描述,错误的是: ( B ) A.前列腺癌多发生于边缘区 B.T1加权,瘤体为等高信号 C.T1加权,瘤体为稍低信号 D.T2加权,瘤体信号有所增高,瘤体周围有低信号 E.前列腺癌检出,主要以T2加权为主 94.前列腺癌的影像学检查,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D ) A.肾盂造影膀胱显像期无助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 B.前列腺癌多发生在前列腺的外围叶,MR组织分辨率高,有助于病变的显示 C.T2加权像,外围带呈高信号改变,内如发现低信号结节影要考虑前列腺癌 D.T2加权像,外围带呈低信号改变,内如发现高信号结节影要考虑前列腺癌 E.用直肠线圈来进行前列腺MRI检查,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95.下列关于腹膜后肿瘤,叙述错误的是: ( D ) A.腹膜后肿瘤,常因临床症状出现迟,发现时肿块较大,因此常常难以作出定性 诊断 B.脂肪肉瘤仍然可以发现脂肪成分,但增强扫描时肿块会有明显强化 C.平滑肌肉瘤常常较大,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强化,肿瘤中心可发生坏死囊变和 出血 D.神经源性肿瘤一般境界不清楚,可发生钙化,增强扫描呈均一性明显强化 E.腹膜后纤维化病程进展性改变,可累及输尿管而导致肾盂积水 96.上消化道检查应检查至: ( C ) A.食管 B.胃 C.十二指肠 D.空肠 E.回肠 97.下列X线征象中,提示为恶性的是: ( B ) A.放射状黏膜纠集 B.腔外龛影 C.环堤 D.项圈征 E.狭颈征 98.下列消化道功能异常,钡餐不能检出的是: ( B ) A.张力增高 B.分泌减少 C.逆蠕动 D.排空加快 E.分泌增加 99.肩胛征常见于: ( B ) A.胃溃疡 B.胃窦癌 C.十二指肠溃疡 D.胃体部癌 E.结肠癌 100.发现尿路阳性结石最常用的方法是: ( B ) A.B超检查 B.腹部平片检查 C.腹部CT检查 D.静脉尿路造影检查 E.逆行尿路造影检查 101.自截肾常见于: ( B ) A.慢性肾炎 B.肾结核 C.肾结石 D.肾癌 E.慢性肾盂肾炎 102.诊断肾上腺疾病的最佳方法是: ( C ) A.腹膜后充气造影检查 B.腹部平片检查 C.腹部薄层CT检查 D.肾上腺血管造影检查 E.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103.腹部平片,对下列状况诊断价值最低的是: ( D ) A.尿路结石 B.肾结核 C.肾萎缩 D.膀胱肿瘤 E.了解节育环位置 104.尿路平片不能显示: ( C ) A.尿路结石 B.腰大肌轮廓 C.肾功能 D.肾轮廓 E.腹腔、盆腔异常钙化 105.双侧肾影增大则可除外: ( A ) A.自截肾 B.双侧重复肾 C.多囊肾 D.肾囊肿 E.双侧肾盂积水 106.下述尿路结石知识,错误的是: ( C ) A.常有肾绞痛 B.常有肾盂积水 C.多为阴性结石 D.常有血尿 E.平片检出率高 107.超声提示肾实质小占位,进一步检查应首选: ( B ) A.IVP B.CT C.KUB D.同位素扫描 E.血管造影 108.下列关于乳房纤维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 E ) A.多为青壮年患者 B.妊辰期肿瘤增大 C.绝经后肿瘤缩小 D.常为双侧、多发 E.分叶状肿块 109.下列关于乳腺癌的诊断要点,错误的是: ( E ) A.40~60岁妇女 B.局部皮肤增厚、回缩 C.沙粒样钙化 D.CT增强明显强化 E.乳腺内圆形肿块,边缘规则 第七部分 骨关节影像诊断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是成人长骨结构的是: ( E ) A.骨膜 B.骨皮质 C.骨髓腔 D.骨端 E.骨骺 2.下列不是儿童长骨结构的是: ( B ) A.骨骺 B.骨端 C.干骺端 D.骨干 E.骨骺板 3.骨质疏松是指: ( E ) A.骨的有机成分减少 B.骨的无机成分减少 C.骨的有机成分增加 D.骨的无机成分增加 E.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都减少 4.骨质软化是指: ( C ) A.骨的有机成分增加 B.骨的无机成分减少 C.骨的有机成分正常,骨的无机成分减少 D.骨的有机成分减少 E.骨的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都减少 5.鉴别骨质软化与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是: ( E ) A.骨小梁数目减少 B.骨小梁间隙增宽 C.骨小梁变细 D.骨皮质变薄,骨髓腔增宽 E.骨小梁骨皮质边缘模糊 6.关节破坏的早期X线表现是: ( B ) A.关节间隙增宽 B.关节间隙变窄 C.软骨下骨质破坏 D.骨端松质骨破坏 E.关节面糜烂 7.“骨性”与“纤维性”关节强直的X线鉴别点是: ( E ) A.关节间隙变窄 B.关节面糜烂 C.关节狭窄,硬化增生 D.关节狭窄,关节缘骨破坏 E.骨小梁通过关节间隙 8.柯雷氏(Colles)骨折是指: ( D ) A.桡骨远端2 cm以内的伸展型骨折 B.桡骨远端3 cm以内的伸展型骨折 C.尺骨上端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D.桡骨远端2~3 cm骨折断端向掌侧成角 E.桡骨远端3 cm骨折断端向背侧成角 9.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最早出现的X线征象为: ( C ) A.干骺端骨质破坏 B.在骨皮质旁见平行带状骨膜反应 C.弥漫性软组织肿块 D.局限性骨质疏松 E.死骨片形成 10.脊椎结核典型X线表现为: ( D ) A.胸椎多见 B.骨质密度增高 C.椎体楔形改变 D.多累及相邻两个椎体,椎间隙变窄 E.附近受累较多 11.下述作为良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错误的是: ( D ) A.膨胀性骨质破坏 B.病变边缘有硬化 C.局部骨皮质断裂 D.病变边缘骨膜反应 E.病变边界清楚 12.下述骨肿瘤的X线表现中,恶性骨肿瘤的表现为: ( C ) A.类圆形透光区边缘增生硬化 B.骨膨胀性破坏 C.骨破坏区边缘模糊 D.骨破坏区内有残留骨小梁 E.骨破坏区边缘清晰 13.下述骨巨细胞瘤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E ) A.病变骨皮质变薄并向外膨出 B.可见囊状透光区向一侧生长 C.起源于间充质细胞 D.多见于股骨、胫骨、桡骨骨端 E.发生在干骺端 14.下述骨肉瘤的影像学描述中,错误的是: ( C ) A.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发病率最高 B.发生在长管状骨干骺端 C.溶骨性骨破坏,无肿瘤性成骨性改变 D.葱皮样骨膜反应 E.肿瘤内骨化和钙化 15.膝关节在X线平片所见到的下述解剖结构,不正确的是: ( E ) A.关节间隙 B.骨性关节面 C.籽骨 D.关节内外脂肪层 E.关节软骨和关节盘 16.骨质破坏的影像学表现,不正确的是: ( E ) A.局部密度减低 B.骨小梁稀疏消失 C.骨轮廓膨胀 D.斑片状骨缺损 E.骨小梁增粗,骨质增厚 17.骨质增生硬化的影像学表现,不正确的是: ( D ) A.骨密度增高 B.骨骼增大变形 C.骨刺、骨桥、骨骼缘唇样改变 D.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 E.MRIT1和T2WI呈低信号影 18.下述不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的一项是: ( E ) A.软组织肿胀 B.骨质破坏与骨质疏松并存 C.片状或条状死骨 D.层状及花边状骨膜反应 E.骨包壳形成,骨干不规则增粗 19.化脓性关节炎最早出现的影像学征象是: ( C ) A.关节间隙增宽 B.关节囊增大,密度增高 C.关节周围软组织炎性肿胀 D.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 E.局部骨质疏松 20.关节结核的影像学不常见的表现是: ( D ) A.关节面的骨性破坏及关节间隙不对称狭窄 B.骨型关节结核以髋、肘关节多见 C.滑膜型关节结核以膝、踝关节多见 D.骨质破坏与骨膜增生并存伴软组织肿胀 E.关节积液,关节囊肿胀,冷脓肿形成 21.下列为化脓性关节炎与关节结核所致骨质破坏的鉴别要点是: ( D ) A.筛孔状骨质破坏 B.斑片状骨质破坏 C.虫蚀样骨质破坏 D.承重关节面及非承重关节面的骨质破坏 E.不规则溶骨性破坏 22.强直性脊柱炎最早受累的部位是: ( C ) A.腕关节 B.指间关节 C.骶髂关节 D.髋关节 E.脊椎小关节突关节 23.“竹节样脊柱”可见于下列哪些疾病: ( E ) A.化脓性腰椎炎 B.退行性骨关节病 C.类风湿性脊柱炎 D.肥大性脊椎炎、骨桥形成 E.强直性脊柱炎 24.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首选方法是: ( C ) A.MRI B.CT C.X线平片 D.ECT E.DSA 25.多发性穿凿样骨质破坏多见于: ( B ) A.嗜酸性肉芽肿 B.多发性骨髓瘤 C.内生软骨瘤 D.骨转移瘤 E.骨肉瘤 26.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的是: ( B ) A.骨肉瘤 B.骨转移瘤 C.骨髓瘤 D.纤维肉瘤 E.骨巨细胞瘤 27.局部骨组织被病理组织所取代称为: ( C ) A.骨质疏松 B.骨质软化 C.骨质破坏 D.骨质坏死 E.骨质增生硬化 28.骨组织代谢停止称为: ( D ) A.骨质疏松 B.骨质软化 C.骨质破坏 D.骨质坏死 E.骨质增生硬化 29.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称为: ( B ) A.关节肿胀 B.关节破坏 C.关节退行性变 D.关节强直 E.关节脱位 30.关节软骨变性坏死,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引起不同程度的关节间隙狭窄称为: ( C ) A.关节肿胀 B.关节破坏 C.关节退行性变 D.关节强直 E.关节脱位 31.诊断骨折最简便有效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 ( A ) A.X线平片 B.CT C.MRI D.超声 E.核素显像 32.椎体骨折最常见的表现为: ( D ) A.横形骨折 B.斜形骨折 C.螺旋形骨折 D.压缩骨折 E.凹陷骨折 33.关于儿童青枝骨折的说法,错误的是: ( E ) A.常见于四肢长骨干 B.骨皮质发生皱褶或凹陷或隆起 C.可以看不见骨折线 D.发生原因是儿童骨柔韧性较大 E.属于完全骨折 34.关于骨骺骨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B ) A.发生在骺板软骨 B.不累及干骺端 C.X线上显示骺线增宽 D.X线上显示骨骺干骺端对位异常 E.MR有助于骨骺骨折的诊断 35.关于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叙述正确的是: ( B ) A.最多见于胸椎 B.骨破坏可以开始于椎体内或终板 C.椎间隙保持正常 D.骨质增生硬化明显 E.椎体周围软组织正常 36.关节结构MRI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C ) A.X线上关节软骨不显影,MRI上为光滑线状低信号影 B.韧带MRI上为低信号影 C.膝关节半月板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D.关节囊MRI上为线状低信号影 E.关节内滑液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37.下列关节脊柱MRI不正确的是: ( C ) A.骨皮质T1WI、T2WI均为低信号 B.椎间盘髓核T2WI为高信号 C.椎间盘在T1WI上能区分出纤维环和髓核 D.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 E.脊髓在T2WI上信号低于脑脊液 38.纤维性骨痂在骨折后形成时间是: ( A ) A.2~3天 B.5~7天 C.7~14天 D.4~5周 E.2~3月 39.关于骨折X线诊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 A.需摄正侧位片 B.摄片时至少包括邻近的2个关节 C.注意两侧对比 D.必要时加拍特殊位置 E.摄片时至少包括邻近的1个关节 40.关于脊柱骨折不正确的是: ( C ) A.椎体压缩呈楔形 B.可以不见骨折线 C.上下椎间隙常有狭窄 D.常合并棘间韧带撕裂 E.横突可发生骨折 41.关于脊柱骨折正确的是: ( C ) A.X线能够显示椎管内碎片和椎管内血肿 B.CT可显示脊髓出血和水肿 C.CT可显示韧带的撕裂 D.CT检查的重点是骨折片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E.X线可充分显示骨折类型和骨折片移位情况 42.下列关于椎间盘突出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 A.X线常表现为椎间隙对称性狭窄 B.椎体上下缘Schmorl结节是髓核向椎体内脱出形成的 C.CT上椎间盘的密度低于硬膜囊 D.常合并椎间孔扩大 E.正常椎间盘T1WI、T2WI均为低信号 43.化脓性骨髓炎骨改变出现的时间是: ( C ) A.3天后 B.1周后 C.2周后 D.1个月后 E.2周后 44.下列关于慢性骨脓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E ) A.大多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 B.最常见于胫骨下端和桡骨远端 C.骨破坏区周围常有硬化环 D.破坏区内少有死骨 E.多有骨膜增生 45.化脓性关节炎影像学表现,错误的是: ( C ) A.可出现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B.软骨破坏可引起关节间隙的狭窄 C.骨破坏多发生在关节的非承重面 D.骨修复开始后出现骨质增生硬化 E.MRI可显示滑膜的炎症 46.化脓性关节炎关节面骨质破坏发生在发病后: ( A )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47.骨气鼓征见于: ( A ) A.骨结核 B.骨髓炎 C.痛风 D.类风湿关节炎 E.骨巨细胞瘤 48.下列选项中,不是关节结核的表现: ( D ) A.最常累及髋关节和膝关节 B.邻近骨骼骨质疏松 C.周围组织形成冷性脓肿 D.关节面的破坏开始于关节的承重面 E.病变愈合后可有关节强直 49.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正确的是: ( D ) A.多发生在大关节 B.骨破坏呈穿凿样 C.常累及远端指间关节 D.关节邻近骨骼发生骨质疏松 E.常有死骨和窦道 50.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最常见于: ( A ) A.膝关节 B.踝关节 C.肩关节 D.肘关节 E.腕关节 51.痛风常引起的关节骨质破坏是: ( B ) A.骶髂关节 B.第一跖趾关节 C.第五跖趾关节 D.远端指间关节 E.掌指关节 52.下列选项中,不是佝偻病活动期的X线表现的是: ( E ) A.临时钙化带不规则 B.干骺端增宽,中心凹陷 C.骨骺出现延迟 D.下肢畸形 E.临时钙化带增厚 53.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是: ( A ) A.骨肉瘤 B.骨纤维肉瘤 C.软骨肉瘤 D.脊索瘤 E.骨髓瘤 54.关于骨巨细胞瘤,错误的是: ( D ) A.常侵犯骨端 B.内可有骨嵴形成的分房 C.骨破坏呈偏侧性 D.肿瘤内常有钙化,有骨膜增生 E.肿瘤一般不穿破软骨 55.提示骨巨细胞瘤恶变的征象是: ( E ) A.有骨膜增生 B.包壳不完整 C.无骨嵴,呈单一的骨质破坏 D.肿瘤膨明显 E.肿瘤边缘出现筛孔样骨质破坏 56.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是: ( A ) A.骨软骨瘤 B.软骨瘤 C.骨瘤 D.成软骨细胞瘤 E.骨巨细胞瘤 57.关于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错误的是: ( E ) A.好发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 B.多位于干骺端 C.瘤体有蒂与骨相连 D.瘤顶部有不规则高密度影为软骨帽的钙化 E.常有骨膜反应 58.下列征象提示骨软骨瘤恶变的是: ( C ) A.软骨帽内钙化 B.肿瘤较大,压迫邻近骨骼 C.瘤体出现骨皮质或边缘部骨质破坏 D.瘤体有宽基底蒂与骨相连 E.病灶呈分叶状 59.下列关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表现,不正确的是: ( B ) A.股骨、胫骨和肋骨多见 B.不累及面颅骨 C.呈囊状改变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边缘有硬化 D.内可有粗大骨纹 E.可呈单发或多发的虫蚀样骨破坏 60.下列关于骨肉瘤的X线表现,不正确的是: ( D ) A.混合型骨肉瘤最多见 B.溶骨型骨肉瘤以骨破坏为主,很少有骨质增生 C.成骨型骨肉瘤以肿瘤骨形成为主 D.MRI发现细小瘤骨优于X线 E.MRI可以显示血管、神经和肌肉的关系 第二篇 介入放射学 一、名词解释 1.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引导下,利用穿刺针 、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 诊断的学科。 2.经导管动脉栓塞术: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 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3.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是采用导管技术扩张或再通发生粥样硬化的动脉或其他 原因所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方法。 4.药物血管造影: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介入血管造影中,局部使用血管活 性药物后再进行血管造影的方法,称为药物血管造影。 5.肿瘤染色:富血管性肿瘤在动脉造影的实质期,肿瘤被造影剂充填,形成染色 ,密度常高于其周围组织,称为肿瘤染色。 6.首过效应: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提取和代谢的现象,也包括一些其他效 应。 7.层流现象:药物的比重通常比血液小,当药物进入血管后并不能很快和血液混 合,特别在卧位时,药物常在血柱的上层流动,优先进入向人体腹侧开口的血管或优先 分布于靶器官的腹侧部分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E ) A.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作引导,利用介入器材对 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学科 B.介入放射学是通过临床与影像诊断结合进行微创治疗的医学专业 C.介入放射医师是利用影像引导进行微创治疗的专业临床医师 D.介入放射治疗是已经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开放性手术的现代医学 E.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主要任务的临床辅助学科 2.第一个系统阐述了介入放射学概念,并形成共识的学者是: ( B ) A.Margulis B.Wallance C.Dotter D.Forssmann E.Seldinger 3.介入放射学中最基本的技术“经皮穿刺动脉插管术”的发明者是: ( E ) A.Andreas Gruntzig B.Charles Dotter C.Alexander Margulis D.Werner Forssmann E.Sven-Ivar Seldinger 4.堪称血管成形术之父,1964年首先发明同轴导管的是: ( B ) A.Andreas Gruntzig B.Charles Dotter C.Alexander Margulis D.Werner Forssmann E.Sven-Ivar Seldinger 5.1977年首先使用双腔球囊导管进行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是: ( A ) A.Andreas Gruntzig B.Charles Dotter C.Alexander Margulis D.Werner Forssmann E.Sven-Ivar Seldinger 6.在介入血管造影中,常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提高造影诊断的准确性。下面药物中,不是 血管扩张剂的是: ( C ) A.罂粟碱 B.前列腺素 C.肾上腺素 D.妥拉苏林 E.缓激肽 7.介入治疗中常用的抗凝药物是: ( D ) A.低分子肝素 B.鱼精蛋白 C.阿司匹林 D.肝素钠 E.华法林钠 8.下面的药物中不是溶栓药物的是: ( A ) A.双香豆素 B.尿激酶 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D.链激酶 E.冬凌克栓酶 9.肿瘤介入常用的抗肿瘤药中,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是: ( D ) A.顺铂 B.表阿霉素 C.环磷酰胺 D.5 - FU E.丝裂霉素 10.介入放射学按照介入治疗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分为: ( B ) A.穿刺术 B.肿瘤介入 C.灌注术 D.栓塞术 E.成形术 11.根据治疗领域分类,下列手术中不属于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的是: ( D ) A.颅内动脉瘤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术 B.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 C.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D.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 E.TIPSS术 12.下列关于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机制中,不正确的是: ( B ) A.阻塞靶血管,使肿瘤或靶器官造成缺血、坏死 B.提高病变局部的药物浓度,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对全身的不良反应 C.阻塞或破坏异常血管床、腔隙或通道使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 D.阻塞血管使之压力下降利于止血 E.血管内封堵破裂的血管利于止血 1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介入术放射学中使用的栓塞物质的说法是:       ( D ) A.能顺利通过导管注入 B.无毒或低毒 C.人体组织相容性好,不产生排斥反应 D.能够短时间内被吸收或代谢 E.无致畸和致癌 14.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药物经过静脉注入体内后的分布为: ( C ) A.1期 B.2期 C.3期 D.4期 E.5期 15.药物经动脉注入后,药物分布Ⅰ相(吸收期)中,关于靶器官内药物分布量叙述中正 确的是: ( C ) A.受到药物脂溶性和蛋白结合性的影响 B.受到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C.不受血流分布的影响 D.受到血流分布的影响 E.是全身药物分布量最大的器官 16.药物经动脉注入血管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B ) A.能够很快和血液混合均匀 B.药物能在血柱的上层流动 C.药物能在血柱的下层流动 D.药物能在血柱的中层流动 E.患者卧位时,药物优先进入向背侧开口的血管分支 17.下列选项不是球囊血管成形术的治疗机制的是: ( D ) A.血管壁内-中膜局限性撕裂 B.中膜组织的过度伸展 C.动脉粥样硬化斑撕裂 D.血管外膜部分性损伤 E.控制性损伤学说是球囊血管成形术的治疗机制 18.血管支架扩张血管的机制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目前血管支架是使狭窄血管管腔扩张的主要手段 B.血管支架置入后,容易刺激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C.血管支架置入后,分支血管口不发生阻塞 D.血管支架置入后,狭窄血管不会发生再狭窄 E.血管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几率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几率高 19.关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形成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 A.肾动脉狭窄造成肾灌注压降低,刺激肾素分泌量增加 B.肾素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 C.血管紧张素Ⅰ在水解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D.血管紧张素Ⅰ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造成水钠潴留,使血压进一步升高 E.血管紧张素Ⅱ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造成水钠潴留,使血压进一步升高 20.下面影像设备在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最常用的是: ( C ) A.彩色多普勒 B.多排螺旋CT机 C.DSA机 D.开放型MR机 E.电视透视 21.穿刺活检术常用的导引设备是: ( A ) A.B超 B.CT机 C.DSA机 D.开放型MR机 E.电视透视机 22.介入手术中,通常描述导丝直径的单位是: ( E ) A.厘米 B.毫米 C.Gauge D.French E.英寸 23.介入手术中,通常描述穿刺针直径的单位是: ( C ) A.厘米 B.毫米 C.Gauge D.French E.英寸 24.介入手术中,通常描述导管直径的单位是: ( D ) A.厘米 B.毫米 C.Gauge D.French E.英寸 25.下列选项不是介入治疗前术前的常规准备项目的是: ( D ) A.术前禁食4 h B.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 C.肝功能、生化、电解质检查 D.CT或MR检查 E.术前谈话,患者或家属在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26.股动脉穿刺插管术后,通常穿刺点压迫多长时间后局部加压包扎: ( D ) A.3~5 min B.5~8 min C.6~10 min D.10~15 min E.15~20 min 27.股动脉穿刺插管术后的处理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C ) A.术后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 B.穿刺侧下肢制动8 h C.穿刺侧下肢制动24 h D.观察下肢皮肤温度与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E.24 h后患者可下床活动 28.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的适应证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B ) A.肝内胆管扩张≥10 mm,血清胆红素>120 μmol/L B.肝内胆管扩张≥3 mm,血清胆红素>170 μmol/L C.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尤为严重时 D.大量腹水 E.全身极度衰弱 29.下列情况下不是肾盂造瘘术的适应证的是: ( C ) A.解除尿路梗阻所致的肾盂肾盏扩张 B.输尿管瘘做上段分流 C.结核性肾积水 D.肾盂输尿管的刷片活检 E.诊断尿路梗阻的原因和部位 30.下列选项中,不是富血管肿瘤动脉造影的典型表现的是: ( E ) A.肿瘤供血动脉增粗 B.肿瘤内可见到排列紊乱、增生的新生血管 C.肿瘤内可见异常引流静脉,动静脉瘘 D.肿瘤染色 E.邻近血管被推移包绕 31.下列选项中,不是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适应证的是: ( D ) A.脾功能亢进 B.地中海贫血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 E.脾破裂 32.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如果过量栓塞,最容易引发的并发症是: ( E ) A.腹腔出血 B.白细胞下降 C.血小板升高 D.黄疸 E.脾脓肿 33.下列栓塞剂中,最容易造成靶器官组织缺血坏死的是: ( D ) A.明胶海绵 B.弹簧圈 C.可脱球囊 D.无水乙醇 E.超液化碘油 34.下列栓塞剂中,哪一种不是永久栓塞剂: ( A ) A.明胶海绵 B.弹簧圈 C.可脱球囊 D.无水乙醇 E.碘化油化疗药物乳剂 35.下列哪项不是液体栓塞剂: ( D ) A.碘化油化疗药物乳剂 B.无水乙醇 C.鱼肝油酸钠 D.泡沫聚乙烯醇 E.组织胶 36.介入性栓塞术可用于以下情况,不适宜的是: ( E ) A.产后大出血 B.肾挫伤 C.胃冠状静脉出血 D.蛛网膜下隙出血 E.脑实质内出血 37.恶性肿瘤适应做动脉栓塞治疗的,不是适应证的是: ( B ) A.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B.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 C.肾脏肿瘤 D.肾上腺肿瘤 E.盆腔恶性富血管性肿瘤 38.下列恶性肿瘤中不能进行栓塞治疗的是: ( E ) A.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B.肾上腺癌 C.盆腔富血管性恶性肿瘤 D.颌面部恶性肿瘤 E.大脑星性胶质瘤 39.良性肿瘤适应做动脉栓塞治疗,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适应证的是: ( D ) A.脑膜瘤 B.鼻咽纤维血管瘤 C.颈动脉球瘤 D.小肠平滑肌瘤 E.症状性子宫肌瘤 40.关于栓塞后并发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C ) A.栓塞后并发症是术后不希望发生的症状或体征 B.误栓的后果与被误栓的器官的重要性和误栓的程度有关 C.栓塞后出现的发热是正常现象,不属栓塞后并发症 D.过度栓塞是引起栓塞后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E.误栓分为反流性误栓和顺流性误栓 41.动脉药物灌注术中,选择化疗药物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弱且缓慢 B.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强烈 C.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为剂量依赖型,适宜一次性冲击性动脉灌注化疗 D.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为剂量依赖型,适宜一次性冲击性动脉灌注化疗 E.动脉灌注化疗术中,应该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化疗药物,以提高疗效 42.局部灌注溶拴药物治疗血栓形成性疾病时,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当凝血酶原时 间延长至正常的几倍时,应该停止减慢溶栓剂的注入速度或停止溶栓: ( C ) A.O.5倍 B.1倍 C.2倍 D.4倍 E.8倍 43.下列溶栓药物中,溶栓药物对血栓作用的选择性最好,溶栓并发症少的是: ( C ) A.蝮蛇抗栓酶 B.尿激酶 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D.链激酶 E.冬凌克栓酶 44.下列溶栓药物中,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是: ( B ) A.蝮蛇抗栓酶 B.尿激酶 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D.链激酶 E.冬凌克栓酶 45.下列溶栓药物中,溶栓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临床现已很少使用的是: ( D ) A.蝮蛇抗栓酶 B.尿激酶 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D.链激酶 E.冬凌克栓酶 46.下列选项中,不是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适应证的一项是: ( D ) A.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血管狭窄 B.血管搭桥术后所致的吻合口狭窄及移植血管狭窄 C.肾动脉狭窄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 D.动脉狭窄段合并有溃疡或钙化者 E.血管肌性发育不良所致的局限性狭窄 47.下列选项中,不是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常见并发症的一项是: ( C ) A.穿刺部位血肿 B.动脉瘤形成 C.空气栓塞 D.血栓形成 E.血管壁破裂 48.布加综合征的概念,下列选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A.下腔静脉肝段发生的阻塞 B.可以合并有肝静脉或者不合并有肝静脉的阻塞 C.通常合并肾静脉狭窄,肾功能受到影响 D.下腔静脉阻塞可以有膜形或节段形 E.肝静脉狭窄时,可以出现门静脉高压症状 49.布加综合征通常分为: ( C ) A.2型 B.3型 C.4型 D.5型 E.6型 50.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B.以中老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C.腹痛、腹胀、黄疸、腹水、肝脾肿大等门静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 D.双下肢肿胀 E.活动后常感心悸、气短 51.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的适应证中,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B ) A.理想的适应证是单侧肾动脉长段、单发、无钙化的狭窄,狭窄程度大于50% B.理想的适应证是单侧肾动脉短段、单发、无钙化的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 C.理想的适应证是单侧肾动脉短段、多发、无钙化的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 D.理想的适应证是单侧肾动脉短段、多发、无钙化的狭窄,狭窄程度大于50% E.大动脉炎症活动期 52.肾动脉支架扩张成形术的适应证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理想的适应证是单侧肾动脉长段、单发、无钙化的狭窄,狭窄程度大于50% B.理想的适应证是单侧肾动脉短段、单发、无钙化的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 C.理想的适应证是单侧肾动脉短段、多发、无钙化的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 D.大动脉炎活动期 E.年龄较小的少儿患者 53.下列途径中是介人手术中最常用的穿刺途径的是: ( C ) A.桡动脉 B.肱动脉 C.股动脉 D.颈总动脉 E.锁骨下动脉 54.下列器材中,不在血管系统介入手术中使用的是: ( D ) A.穿刺针 B.导丝 C.导管鞘 D.内涵管 E.金属支架 55.在介入灌注与栓塞术中,下列介入器材中的常规器材是: ( D ) A.同轴导管系统 B.灌注导丝 C.PCS D.微导管 E.球囊阻塞导管 56.下列造影剂中,离子型造影剂是: ( C ) A.优维显 B.欧乃派克 C.泛影葡胺 D.CO2 E.碘化油 57.碘剂过敏的患者需要行血管造影,可以替代以: ( D ) A.优维显 B.欧乃派克 C.泛影葡胺 D.CO2 E.碘化油 58.选择性腹腔干动脉造影中,下列动脉中不会显影的是: ( D ) A.胃左动脉 B.肝总动脉 C.脾动脉 D.肠系膜上动脉 E.胃右动脉 59.血管内药物灌注术理论依据及适应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D ) A.血管内药物灌注术注重药物的局部效应,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的局部 B.提高病变局部的药物浓度,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对全身的不良反应 C.治疗肝、脾、肾、消化道及盆腔脏器的出血 D.尿激酶灌注溶栓的风险比全身静脉溶栓的风险明显降低 E.转移性肿瘤的治疗 60.原发性肝癌,下列情况下适宜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的是: ( D ) A.大量腹水 B.门静脉主干有癌栓,没有明显的门静脉侧支循环形成 C.血清胆红素大于50 μmol/L D.肝脏肿瘤体积巨大,占据肝脏体积的40%,肝功能Child B级 E.弥漫性少血供型肝癌 61.原发性肝癌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时常用的栓塞剂是: ( A ) A.碘化油化疗药物乳剂 B.PVA C.无水乙醇 D.明胶海绵 E.金属弹簧圈 62.外伤性肾挫伤做肾动脉栓塞止血,通常选用的栓塞物质是: ( D ) A.碘化油化疗药物乳剂 B.PVA C.无水乙醇 D.明胶海绵 E.金属弹簧圈 63.外伤性肾挫伤合并假性动脉瘤形成,通常选用的栓塞物质是: ( E ) A.碘化油化疗药物乳剂 B.PVA C.无水乙醇 D.明胶海绵 E.金属弹簧圈 64.症状性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时通常采用的栓塞剂是: ( B ) A.碘化油化疗药物乳剂 B.PVA C.无水乙醇 D.明胶海绵 E.金属弹簧圈 65.血管内金属支架的材料与类型描述,哪项不正确: ( A ) A.根据制作材料分为不锈钢支架、镍钛合金支架和内涵管 B.根据展开的方式分为自膨式支架和球扩式 C.根据表面处理情况分为裸露型、涂层型和覆膜型 D.按照功能分为单纯支撑型和治疗型 E.根据制作工艺分为编织型和激光切割型 66.下列选项不是血管内金属支架成形术的适应证的是: ( E ) A.髂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肺动脉、腔静脉、主动脉狭窄性疾病 B.偏心性狭窄等不适宜做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者 C.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再狭窄或者急性闭塞以及发生动脉痉挛者 D.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后,为预防再狭窄或急性闭塞时 E.广泛的末梢血管狭窄 67.下面对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C ) A.PTA后再狭窄分为急性血管闭塞、早期再狭窄、晚期再狭窄 B.早期再狭窄是PTA后1年内发生的再狭窄 C.早期再狭窄是PTA后1个月内发生的再狭窄 D.急性血管闭塞是指操作成功,但PTA后立刻或不久发生血管闭塞 E.PTA后再狭窄总平均发生率约为30% 68.下列关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防治措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E ) A.PTA后再狭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B.抗血栓形成、抗平滑肌细胞增生和放射治疗是目前的三大措施 C.防止血栓形成是防治再狭窄的重要环节 D.抗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基因治疗目前还没有进入临床 E.在防治PTA后血管再狭窄时,体外照射治疗比体内照射效果好 69.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机制中,不是导致血管急性闭塞的原因的是: ( A ) A.内-中膜撕裂 B.内膜剥离 C.血管痉挛 D.血栓形成 E.血管破裂 70.下列哪种不是理想静脉滤器的特征: ( E ) A.能够阻止较大的血栓块通过 B.不影响正常的血流 C.置放容易 D.置人后滤器稳定,不移位 E.滤器网孔越密越好 71.功能性胰岛细胞腺瘤需要采血检查,采血导管的位置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门静脉主干远端 B.门静脉主干近端 C.肠系膜上静脉 D.肠系膜下静脉 E.脾静脉 72.以下选项中,不是PTCD手术的禁忌证的是: ( E ) A.有明显的出血征象 B.大量腹水 C.肝功能衰竭 D.碘剂过敏 E.胰腺十二指肠区恶性肿瘤侵犯、压迫了胆总管 73.有关Seldinger穿刺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穿刺前局部麻醉时,要先做皮内麻醉 B.尖刀片挑开皮肤2 mm,穿刺针斜面朝向上 C.30°~40°快速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心,缓慢退针至见血液从针尾射出 D.30°~40°缓慢穿透血管前壁,见血液从针尾射出 E.引入导丝,退针置鞘 74.经导管药物灌注化疗有以下几种方法,能够兼顾提高靶器官局部药物浓度并能延长 药物作用时间,减少正常组织药物接受量的方法是: ( B ) A.一次冲击性动脉内药物灌注术 B.动脉阻滞化疗 C.导管留置长期药物灌注 D.经皮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E.降主动脉内药物灌注 75.关于输卵管成形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输卵管再通适用于输卵管阻塞者 B.壶腹部远端、伞端组织不宜进行再通术 C.子宫角部严重闭塞者、结核性输卵管炎不宜进行再通术 D.金属支架成形术可用于输卵管局限性狭窄的治疗 E.输卵管再通后要继续给予药物性通水,维持输卵管通畅 76.下列消化道哪个部位还不能进行管腔成形术的介入治疗: ( D ) A.食管 B.胃 C.十二指肠 D.空肠 E.直肠 77.食管狭窄金属支架成形术不适宜: ( B ) A.食管癌晚期 B.年龄偏小的儿童食管化学性烧伤 C.食管气管瘘的病人 D.食管肿瘤术后复发病人 E.贲门癌 78.下列选项不属于介入治疗非血管管腔成形术范围: ( E ) A.胆道成形术 B.鼻泪管成形术 C.泌尿道成形术 D.消化道成形术 E.椎管成形术 79.TIPSS手术主要用于: ( C ) A.原发性肝癌 B.阻塞性黄疸 C.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D.下消化道出血 E.脾功能亢进 80.下列操作步骤不是TIPSS手术中的必须步骤: ( A ) A.经股静脉穿刺 B.经颈内静脉穿刺 C.肝静脉造影后经肝静脉向门静脉穿刺 D.门静脉造影后,引入球囊导管扩张分流道 E.分流道扩张后,留置支架,支架置放成功后,再次做门静脉造影 第三篇 影像技术 一、名词解释 1.射线对比度:射线本身是一束无信息的能源,当它透过人体时,射线被部分吸 收和散射,高吸收区域透过的射线与低吸收区域透过的射线形成强度分布的差别,这种 透过人体组织后形成的射线强度分布上的差异称为射线对比度。 2.放大率:放大的影像比实际肢体增大的倍数叫放大率或称放大倍数。 3.第一斜位:被检者身体右侧朝前倾斜贴暗盒面或立位摄影架面板,或者是摄影 床的床面。左侧远离暗盒或床面,冠状面与暗盒面或床面倾斜一定角度。 4.宽容度:是指连接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所对应的曝光量范围。 5.听眶线:外耳孔与眼眶下缘的连线,此线为解剖学上的颅骨基底线,或水平线 。 6.透光率:透过照片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7.增感率:在照片上取得相同的密度值1.O时,无屏与有屏所需要的曝光量之比 值。 8.平均斜率:连接胶片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D1和D2的直线与横坐标夹角的正 切值。 9.栅比:是铅条高度与铅条间距之比。 10.定影:就是将未感光的卤化银溶解掉的过程。 11.时间减影:用作减影的两图像是在不同显影时期获得的。 12.球管热容量:X线管处于最大冷却率时,允许承受的最大热量。 13.均匀度:主磁场的均匀性系指B0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发生的大小变化。 14.空间分辨率:是指图像中可辨认的邻接物体空间几何长度的最小极限,即对 细微结构的分辩率。 15.CT值:CT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X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的指标。 16.时间飞跃效应:是指流动的自旋流进静态组织区域而产生比静态组织高的MR 信号。 17.进动:原子自旋轴与主磁场的轴线有一小角度不完全平行,并围绕主磁场轴 作较慢的旋转。 18.纵向弛豫:通常将Mz的恢复称为纵向弛豫,是自旋-晶格弛豫的反映,因此 又称其为T1弛豫。 19.螺距:定义为扫描时床进速度与扫描层厚之比值。 20.像素:又称像元,指组成图像矩阵中的基本单元。 二、单项选择题 1.组成原子的是: ( A ) A.原于核和核外电子 B.原子和中子 C.中子和核外电子 D.原子核和质子 E.质子和核外电子 2.高速电子与阳极靶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 ( C ) A.产生连续X线 B.只产生特性X线 C.产生连续X线和特性X线 D.不产生X线 E.产生电子线 3.X线摄影中表示X线量的是: ( D ) A.半值层 B.靶物质 C.kV D.mAs E.电压波形 4.X线管中,当高速电子与阳极靶相互作用时,绝大部分高速电子的能量转变为: ( B ) A.X线的能量 B.热能 C.连续X线的能量 D.特性X线的能量 E.电子对的能量 5.导致X线衰减的原因是: ( A ) A.物质和距离 B.X线不可见 C.X线波长短 D.X线能量大 E.X线是电磁渡 6.X线在医学上利用的原理中不包括: ( D ) A.利用其穿透性进行X线检查 B.利用其荧光作用进行透视检查 C.利用其摄影作用进行照片检查 D.利用其电离作用进行CT扫描 E.利用其生物效用进行肿瘤治疗 7.常用X射线管的阴极类型有: ( B ) A.平面焦点型 B.圆焦点型 C.三角焦点型 D.螺旋管型 E.有B或C项所述的两种类型 8.X射线的量和质,其含意正确的是: ( B ) A.X射线的量和质之和表示X射线的强度 B.量就是X射线光子的数量,质则是X射线光子的能量 C.X射线的量和质之积表示X射线的强度 D.X射线的量和质成反比关系 E.X射线的量和质成正比关系 9.作为X线照片影像的可供诊断的密度范围是: ( C ) A.O.5~l.0 B.O.5~2.O C.0.25~2.0 D.0.25~2.5 E.0.5~2.5 10.对影像半影模糊的控制阈值为: ( B ) A.O.02 mm B.O.20 mm C.0.25 mm D.0 5 mm E.O 6 mm 11.与X线量无关的因素是: ( E ) A.管电流 B.管电压 C.给予X线管的电能 D.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E.X线管阳极、阴极间的距离 12.对X线产生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很高 B.很低 C.一般 D.50% E.100% 13.物质对X线的总衰减系数包括: ( E ) A.光电衰减系数 B.相干散射衰减系数 C.康普顿衰减系数 D.电子对效应衰减系数 E.以上都是 14.人体各组织对X线的衰减,由大变小的顺序是: ( B ) A.骨、脂肪、肌肉、空气 B.骨、肌肉、脂肪、空气 C.脂肪、骨、肌肉、空气 D.肌肉、骨、脂肪、空气 E.肌肉、脂肪、骨、空气 15.有效焦点与实际焦点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 D ) A.实际焦点一定等于有效焦点 B.实际焦点的长度越长,有效焦点也就越大 C.靶角越小,有效焦点面积也就越小 D.实际焦点一定大于或等于有效焦点 E.实际焦点与有效焦点无定量关系 16.关于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要素,不包括: ( B ) A.照片密度 B.照片的感度 C.照片的对比度 D.照片的锐利度 E.照片的放大与变形 17.观察小儿发育情况,需摄取: ( D ) A.腕关节正位 B.腕关节侧位 C.双腕关节斜位 D.双腕关节正位 E.双腕关节侧位 18.肩关节正位摄影,中心线正确射入点为: ( D ) A.锁骨的中点 B.关节盂 C.肩峰 D.肩胛骨喙突 E.肱骨头 19.锁骨正位片:锁骨显示为“∽”形弯曲为: ( A ) A.肩关节旋转所致 B.肩关节抬高所致 C.肩关节外展所致 D.肩关节内收所致 E.肩关节倾斜所致 20.膝关节侧位摄影,关节需屈曲多少度: ( D ) A.105° B.115° C.125° D.135° E.145° 21.类风湿性关节炎,正确的摄影体位是: ( E ) A.双手正位 B.单侧腕关节正位 C.双侧腕关节正位 D.单手正位,包括腕关节 E.双手正位,包括腕关节 22.有关X线束、照射野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X线球管发射锥形X线束 B.X线束入射被照体曝光面的大小称照射野 C.摄影时照射野应尽量太 D.摄影中的X线束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E.X线束中心部分的X线为中心线 23.放大摄影X线管焦点为O.05,允许的最大放大率为 ( C ) A.3倍 B.4倍 C.5倍 D.6倍 E.7倍 24.关于滤线栅使用注意事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将滤线栅置于焦点和被照体之间 B.焦点到滤线栅的距离与栅焦距相等 C.X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的中心 D.原射线投射方向与滤线栅铅条排列间隙平行 E.原发X线与滤线栅铅条平行 25.机洗的干燥温度一般设定在: ( D ) A.18~20℃ B.22~30℃ C.34~40℃ D.45~55℃ E.60~65℃ 26.放大摄影的定位方法,错误的是: ( D ) A.解剖学定位法 B.透视定位法 C.X线平片定位法 D.生理定位法 E.透视、照片综合法 27.幼儿胸部正位摄影,中心线经: ( D ) A.第5胸椎 B.第6胸椎 C.第7胸椎 D.胸骨角水平 E.腋中线前5 cm水平、 28.摄影中减小运动模糊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被照体固定 B.选择适当的呼吸方法 C.缩短曝光时问 D.短焦片距 E.选用高速增感屏 29.X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称为; ( C ) A.人工对比度 B.天然对比度 C.X线射线对比度 D.胶片对比度 E.照片对比度 30.病人仰卧,影像增强器转至病人左前方的摄影方向称: ( D ) A.头足位 B.足头位 C.复合位 D.左前斜位 E.右前斜位 31.平静呼吸下屏气,常用检查: ( D ) A.手 B.下肢 C.前臂 D.心脏 E.躯干 32.人体水平面又称为: ( A ) A.横切面 B.矢状面 C.额状面 D.冠状面 E.正中矢状面 33.X线自被照体的前面投向后面称为: ( A ) A.前后方向投射 B.后前方向投射 C.冠状方向投射 D.轴方向投射 E.切线方向投射 34.X线呈矢状方向从患者的后方垂直射人胶片时的体位是: ( D ) A.侧位 B.前后位 C.后前位 D.颌顶位 E.顶颌位 35.通常照片铅字标记应置于暗盒边缘内: ( C ) A.0.5 cm处 B.1.O cm处 C.1.5 cm处 D.3 cm处 E.5 cm处 36.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称为: ( B ) A.听眦线 B.听眶线 C.昕鼻线 D.昕口线 E.瞳间线 37.脐上3 cm与哪个腰椎同一平面: ( D ) A.第12胸椎 B.第1腰椎 C.第2腰椎 D.第3腰椎 E.第4腰椎 38.关于胶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晶体颗粒大,感光度高 B.晶体颗粒分布均匀,对比度高 C.晶体颗粒大小不一,宽容度高 D.晶体颗粒小,分辨率低 E.晶体颗粒小,涂层薄,清晰度好 39.X线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是指: ( B ) A.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不成比例的部分 B.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成比例的部分 C.不是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 D.密度与照射量没联系的部分 E.称为反转部 40.胶片特性曲线不能直接反映的是: ( C ) A.反差系数 B.宽容度 C.感色性 D.分辨率 E.本底灰雾 41.不属于一般摄影用X线胶片的是: ( C ) A.感蓝胶片 B.感绿胶片 C.荧光缩影胶片 D.乳腺摄影用正色胶片 E.高清晰度摄影用胶片 42.关于阴性对比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空气是阴性对比剂 B.空气在器官内吸收较快 C.空气易产生气体栓塞 D.二氧化碳的溶度较大 E.二氧化碳不易产生气体栓塞 43.胸部摄影,FFD选用180 cm的原因是避免因: ( E ) A.左右径较窄、前后径较薄引起的影像放大 B.左右径较厚、前后径较宽引起的影像放大 C.左右径较短、前后径较长引起的影像放大 D.左右径较扁、前后径较窄引起的影像放大 E.左右径较宽、前后径较厚引起的影像放大 44.膈上肋骨摄影,采用的呼吸方式为: ( C ) A.浅呼吸屏气 B.深呼气屏气 C.深吸气屏气 D.平静呼吸屏气 E.腹式呼吸屏气 45.心脏右前斜位,摄影的角度是: ( A ) A.45°~55° B.56°~65° C.66°~70° D.71°~80° E.8l°~85° 46.上颌窦摄影,常规首选位置是: ( B ) A.柯氏位 B.瓦氏位 C.斯氏位 D.劳氏位 E.瑞氏位 47.正确选择乳突梅氏位的摄影角度,应是: ( C ) A.双25° B.双35° C.双45° D.双55° E.双65° 48.外伤性颅底骨折,禁止使用的摄影体位是: ( B ) A.颅底侧位 B.颅底颌顶位 C.头颅汤氏位 D.头颅半轴位 E.高颈椎颅底侧位 49.腰椎椎弓峡部断裂,正确的摄影体位是: ( C ) A.腰椎正位 B.腰椎侧位 C.腰椎双斜位 D.胸腰段斜位 E.胸腰段侧位 50.细小玻璃碎片进入眼内,该异物属于: ( B ) A.不透性异物 B.半透性异物 C.透过性异物 D.金属性异物 E.磁性异物 51.有关乳腺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需要加压 B.使用单乳剂腔片 C.使用高速增感屏 D.常规摄影取轴位和侧斜位 E.依发育期确定曝光条件 52.肱骨穿胸侧位,适用的病变是: ( E ) A.肱骨骨折 B.肱骨骨疣 C.肱骨骨髓炎 D.肱骨成骨内瘤 E.肱骨外科颈骨折 53.下列疾患,不能由腹部平片诊断的是: ( C ) A.胆囊阳性结石 B.肠梗阻 C.慢性胰腺炎 D.消化道穿孔 E.小儿先天性肛门闭锁 54.减少和排除散射线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B ) A.缩小照射野减少散射线 B.用金属后背盖的暗盒减少散射线 C.用遮线筒或缩光器来减少散射线 D.选择高电压摄影的方法 E.使用滤线栅法排除散射线 55.造影前不需做肠道清洁准备的是; ( E ) A.静脉肾盂造影 B.膀胱造影 C.肝动脉造影 D.输卵管造影 E.四肢静脉造影 56.能较好地反映胆囊浓缩功能的造影方法是: ( B ) A.静脉法胆系造影 B.口服法胆系造影 C.术中胆管造影 D.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 57.子宫输卵管造影的禁忌证是: ( E ) A.子宫输卵管慢性炎症 B.子宫输卵管结核 C.子宫输卵管良性肿瘤 D.子宫输卵管位置、形态异常 E.子官输卵管出血 58.眼球异物定位检查的主要目的是: ( C ) A.确定有无异物 B.确定异物大小 C.确定异物位置 D.确定异物性质 E.确定手术方案 59.增感屏的保养、使用中,错误的是: ( D ) A.防高温、防潮湿 B.防阳光曝晒 C.防止水或药液溅人 D.发现灰尘即用口吹清除 E.暗盒应直立放置,避免重压变形 60.不能显示跟骨影像的摄影体位是: ( A ) A.足正位 B.足侧位 C.全足正位 D.跟骨侧位 E.跟骨轴位像 6l.CT与X线照片比较,X线照片不易显示的病变是; ( E ) A.骨折 B.异物 C.骨结核 D.骨肿瘤 E.软组织内出血 62.不适宜进行DSA检查的是: ( E ) A.出血性病变 B.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C.冠状动脉病变 D.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E.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63.DSA常用的减影方法是: ( A ) A.时间减影法 B.能量减影法 C.混合减影法 D.电视减影法 E.以上都不是 64.关于前臂侧位摄影,错误的叙述是: ( B ) A.尺侧靠近暗盒 B.桡侧靠近暗盒 C.肘部屈曲约90° D.肩部尽量放低 E.掌面垂直暗盒 65.肩关节前后位摄影,中心线应对准: ( B ) A.肱骨头 B.喙突 C.喙突下2 cm D.喙突下5 cm E.肩锁关节 66.足前后位摄影,中心线应对准: ( B ) A.第三跖骨头 B.第三跖骨基底部 C.第三跖趾关节 D.内、外踝连线中点 E.距骨中点 67.检查小儿髋关节脱位复位情况的体位是: ( D ) A.髋关节前后位 B.髋关节侧位 C.髋关节侧斜位 D.髋关节蛙形位 E.髋关节后前斜位 68.第3~7颈椎前后位摄影时,中心线应: ( B ) A.向头侧倾斜20° B.向头侧倾斜10° C.垂直入射胶片 D.向足侧倾斜10° E.向足侧倾斜20° 69.骶骨前后位摄影的中心线是: ( B ) A.垂直投射 B.向头侧倾斜15° C.向足侧倾斜15° D.向头侧倾斜45° E.向足侧倾斜45° 70.心脏左前斜位摄影,身体冠状位与胶片夹角为: ( E ) A.15°~20° B.25°~30° C.35°~40° D.45°~55° E.55°~65° 71.成人心脏摄影的焦片距为: ( E ) A.50 cm B.85 cm C.100 cm D.120 cm E.200 cm 72.关于头颅侧位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可用于了解蝶鞍的大小和形态 B.是头颅常规摄影位置 C.被检者取仰卧位 D.矢状面与床面平行 E.瞳间线与床面垂直 73.岩骨双45°轴位,又称为: ( D ) A.劳氏位(Law’s) B.许氏位(Suhuller’s) C.低氏位(Runstrom’s) D.梅氏位(Mayer’s) E. 斯氏位(Stenever’s) 74.乳突双15°侧位,亦称为: ( A ) A.劳氏位(Law’s) B.许氏位(Suhuller’s) C.低氏位(Runstrom’s) D.梅氏位(Mayer’s) E. 斯氏位(Stenever’s) 75.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 ( E ) A.视神经孔一Rhees’s B.岩骨半轴位-ToWne’s C.鼻窦瓦氏位-Water’s D.鼻窦柯氏位-Caldweell’s E.以上都是 76.颈椎张口位摄影,中心线经: ( A ) A.上颌切牙咬合面中点 B.下颌切牙咬合面中点 C.上颈磨牙咬合面中点 D.下颌磨牙咬合面中点 E.上领尖牙咬台面中点 77.有关肾盂造影时压迫腹部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防止对比剂流人膀胱 B.压迫点为脐水平两侧 C.压迫球呈倒“八”字形放置 D.压力为5.3~8.0 kPa E.观察全尿路时解除压迫 78.解除因腹部加压引起迷走神经反应的最有效措施是: ( D ) A.抗休克措施 B.注射阿托品 C.注射肾上腺素 D.立即解除压迫 E.输液以加速对比剂的排泄 79.阴性对比剂的特点,错误的是: ( D ) A.密度低 B.成本低 C.质量轻 D.原子序数高 E.X线易穿过 80.肾盂造影检查的禁忌证是: ( E ) A.肾盂积水 B.肾结石 C.尿路狭窄 D.肾部肿瘤 E.肾功能严重损伤 81.用于胃肠道造影的对比剂是: ( D ) A.硫化钡 B.氯化钡 C.碳酸钡 D.硫酸钡 E.氰化铂钡 82.静脉肾盂造影中腹部压迫点,正确的是: ( E ) A.脐水平两侧 B.第一腰椎水平两侧 C.耻骨联合上方3 cm D.两侧髂前上棘连线水平 E.脐下两侧,骶骨岬水平 83.下列选项,不属于膀胱造影的术前准备的是: ( D ) A.排尿 B.清洁肠道 C.备好导尿管 D.碘过敏试验 E.备好注射用水和容器 84.下列属于无机碘对比剂的是: ( D ) A.泛影葡胺 B.胆影钠 C.碘化油 D.碘化钠 E.碘必乐 85.经肾脏排泄的非离子型对比剂是: ( E ) A.胆影钠 B.碘番酸 C.胆影葡胺 D.泛影葡胺 E.优维显 86.工作中常用的钨酸钙增感屏是: ( C ) A.超低速 B.低速 C.中速 D.高速 E.超高速 87.增感屏结构中反射层的作用是: ( A ) A.提高发光效率 B.提高清晰度 C.改善颗粒度 D.控制量子斑点 E.提高对比度 88.单纯型增感屏的荧光体为: ( A ) A.钨酸钙 B.硫氧化钆 C.硫氧化钇 D.氟氯化钡 E.溴氧化镧 89.利用碘化铯闪烁体和非晶硅作为探测元的检测器是: ( D ) A.硒鼓检测器 B.IP成像转化器 C.直接转化平板探测器 D.间接转化平板探测器 E.多丝正比室检测器 90.DR使用的检测装置是: ( C ) A.IP板 B.影像增强器 C.平板探测器 D.电离室 E.光电管 91.DR系统与屏片系统相比,其优点不包括: ( D ) A.X线剂量低 B.X线曝光宽,容度大 C.图像可进行后处理 D.分辨率高 E.图像可进行数字化存贮 92.CR中可记录与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载体是: ( C ) A.胶片 B.磁盘 C.IP板 D.荧光屏 E.平板探测器 93.用于读出CR中X线影像信息的光束是: ( D ) A.可见光 B.红外线 C.紫外线 D.激光 E.电子扫描线 94.CR的调谐处理参数包括: ( E ) A.调谐类型 B.旋转量 C.旋转中心 D.调谐移动量 E.以上都是 95.CR系统影像信息具有的动态范围是: ( D ) A.1:10 B.1:100 C.1:1000 D.1:10 000 E.1:100 000 96.CR经X线照射后在IP板上存留的是: ( A )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黑白影像 D.彩色影像 E.电信号 97.IP板的类型通常有: ( E ) A.标准型 B.高分辨率型 C.减影型 D.多体层摄影型 E.以上都是 98.IP板的结构通常不包括: ( B ) A.保护层 B.反射层 C.荧光层 D.背衬层 E.支持层 99.决定DSA信号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E ) A.X线管电压 B.X线量 C.曝光时间 D.摄影部位 E.血管内碘浓度 100.MSCT的层厚最小可达: ( E ) A.5 mm B.2 mm C.3 mm D.4 mm E.0.5 mm 101.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由模数转换器进行,称做: ( B ) A.B/D转换 B.A/D转换 C.D/B转换 D.A/B转换 E.A/C转换 102.下列技术中,不是CT扫描中常用的影像放大技术: ( E ) A.几何放大 B.变域图像放大 C.宏观图像放大 D.内插图像放大 E.外插图像放大 103.病人做CT增强扫描前的禁食时间为: ( B ) A.1 h B.4 h C.8 h D.12 h E.24 h 104.CT拍片时,通常需要放大照相的是: ( B ) A.图像模糊不清 B.需重点观察、有病变的层面 C.图像分辨率不够 D.图像的噪声较大 E.观察部位有异影重叠 105.与图像显示上下位置偏移有关的操作是: ( C ) A.病人摆位左右偏离 B.扫描机架倾角过大 C.床面升降调节有误 D.床面进出调节有误 E.扫描野选择有误 106.X线管围绕人体腹背轴(前后轴)旋转的扫描方式为: ( B ) A.横断位扫描 B.冠状位扫描 C.矢状位扫描 D.正位定位扫描 E.侧位定位扫描 107.不属于颅脑平扫适应证的是: ( D ) A.颅脑出血 B.脑萎缩 C.脑梗死 D.脑血管畸形 E.先天性无脑 108.不宜做眼及眶部CT扫描的是: ( D ) A.眼部外伤 B.眼眶内异物 C.眼的先天性疾病 D.近视眼 E.眼球及眶内肿物 109.副鼻窦CT扫描参数选择,错误的是: ( E ) A.层厚5 cm B.层距5 cm C.采用小FOV D.观察薄骨有否破坏改用薄扫 E.薄扫时需降低条件 110.喉部常规扫描,正确的屏气状态是: ( C ) A.吸气后屏气扫描 B.呼气后屏气扫描 C.平静呼吸状态下扫描 D.发“依”情况下扫描 E.鼓气状态下扫描 111.人眼视觉的最大灰阶等级范围是: ( B ) A.8级 B.16级 C.21级 D.32级 E.64级 112.将射线能量转换为可供记录的电信号的装置是: ( B ) A.滤过器 B.探测器 C.准直器 D.A/D转换器 E.显示器 113.下列哪种不是特殊CT造影增强法: ( C ) A.脑池造影CT B.脑室造影CT C.肝脏造影CT D.关节造影CT E.脊髓造影CT 114.蝶鞍CT的最佳扫描方式是: ( A ) A.冠状扫描 B.横断扫描 C.矢状扫描 D.横断扫描+矢状扫描 E.横断扫描多方位重建 115.水的CT值范围是: ( D ) A.22~32 HU B.46~66 HU C.10~20 HU D.-10~O HU E.120~150 HU 116.实现人机对话的系统是: ( C ) A.扫描系统 B.图像处理系统 C.视频显示系统 D.电视组件系统 E.软盘系统 117.CT扫描成像基本步骤中不包括: ( E ) A.X线产生 B.采集数据 C.重建图像 D.显示图像 E.图像后处理 118.螺旋CT,螺距为1,床速为10 mm/s,层厚为: ( C ) A.2.5 mm B.5 mm C.10 mm D.15 mm E.20 mm 119.每日开机进行CT球管训练的目的是: ( D ) A.升高球管温度 B.启动旋转阳极 C.测试球管好坏 D.保护X线管 E.增加阴极电子 120.不能在定位像(TOP像)上确定的是: ( E ) A.扫描起始线 B.扫描终止线 C.扫描范围 D.扫描角度 E.扫描参数 121.肺部CT图像拍摄时,对于窗的基本要求是: ( E ) A.一般采用双窗拍摄 B.只需拍摄肺窗 C.必须要拍摄骨窗 D.必须包括肺的宽窗和窄窗各一套 E.必须拍摄肺窗和纵隔软组织窗 122.在CT扫描前需要大量饮水的检查部位是: ( E ) A.肝胆 B.肺 C.肾脏 D.胰腺 E.膀胱 123.肝、胆、胰检查口服稀释阳性对比剂的目的是: ( A ) A.能使被观察部位与胃肠道区分开来 B.观察肝胆消化液的分泌功能 C.观察肝胆内病变是否引起胃肠道阻塞 D.保护胃黏膜不受辐射线的损伤 E.以上都是 124.与普通CT相比,螺旋CT的缺点不包括: ( E ) A.纵向分辨率下降 B.X线管损耗大 C.X线剂量大 D.价格贵 E.可回顾性地重建 125.前列腺常用的扫描模式和层厚、层距是: ( B ) A.高分辨率扫描模式,层厚层距各5 mm B.软组织扫描模式,层厚层距各5 mm C.标准扫描模式,层厚层距各5 mm D.软组织扫描模式,层厚层距各lO mm E.标准扫描模式,层厚层距各lO mm 126.CT机的扫描方法有: ( E ) A.低压滑环螺旋扫描 B.高压滑环螺旋扫描 C.球管旋转、探测器不动 D.旋转 E.以上都是 127.CT的脊髓造影,其对比剂的注射方法是: ( D ) A.动脉插管给药 B.静脉给药 C.通过口服给药 D.经腰穿蛛网膜下隙给药 E.通过直肠灌注给药 128.常规CT扫描采取俯卧位的是: ( D ) A.头颅轴扫 B.双膝轴扫 C.双踝轴扫 D.双腕轴扫 E.双髋轴扫 129.CT平扫无法显示的是: ( C ) A.软组织 B.骨骼 C.血掖 D.肾上腺 E.脑白质 130.CT图像中从白到黑的灰度影像,称为: ( C ) A.密度分辨率高 B.空间分辨率高 C.灰阶 D.窗宽窗位 E.噪声 131.图像未发现扫描层面外病灶,原因是: ( C ) A.密度分辨率高 B.空间分辨率高 C.无层面外结构干扰 D.灰阶范围小 E.矩阵大 132.CT与常规X线体层摄影比较,最主要的不同是: ( B ) A.采用激光机拍照 B.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重叠 C. X线辐射剂量较小 D.可使用对比剂增加 E.病人摆位置较简便 133.关于部分容积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E ) A.高密度组织中的低密度病灶,测出的CT值偏高 B.低密度组织中的高密度病灶,测出的CT值偏低 C.CT扫描中的部分容积效应是不可避免的 D.是同一层面中,不同密度的组织CT值均化现象 E.高档CT机,不存在部分容积效应 134.关于CT噪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噪声的大小与扫描层厚有关 B.CT的图像质量与噪声无关 C.噪声不受X线照射剂量的影响 D.噪声与激光胶片上的曝光量有关 E.噪声是一种外界干扰因素 135.CT质控测试认为,理想的水模CT值应为: ( D ) A.±3 HU B.-l 000 HU C.+1 000 HU D. 0 HU E.±5 HU 136.影响空间分辨率的因素中,受人为因素制约的是: ( D ) A.X射线扇形束的角度 B.空间采样频率 C.探测器孔径的大小 D.图像重建算法 E.采样间距 137.CT值为0时,其建立依据是: ( D ) A.空气 B.致密骨 C.脂肪 D.水 E.软组织 138.下列人体组织器官CT值低于0的是; ( C ) A.肝脏 B.脑白质 C.肺 D.甲状腺 E.肌肉 139.下列组合错误的是: ( C ) A.模/数转换器——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B.阵列处理器——重建图像 C.图像以数字形式存入——硬盘 D.X线透过人体时——衰减 E.从球管射出的X线首先通过——准直器 140.CT机空间分辨率的测量,常用的方法是: ( C ) A.目测 B.仿真人体体模 C.分辨率体模 D.分辨率测试线对板 E.星模卡 141.与CT扫描伪影无关的是: ( B ) A.扫描中病人的移动 B.显示器故障 C.探测器故障 D.体内有金属异物 E.扫描层面中有高密度骨出现 142.关于CT空间分辨率的解释,正确的是: ( B ) A.分辨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别的能力 B.高对比度时,区分相邻最小物体的能力 C.与CT探测器孔径大小无关 D.与图像重建的滤波函数无关 E.高于X线屏/片摄影 143.同一扫描层面,不同CT值的组织被平均计算,称为: ( B ) A.射线能量均衡分配 B.部分容积效应 C.CT值同化 D.CT值的衰减 E.体积同一性现象 144.根据灰阶与CT值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高CT值部分被转换为黑色 B.高CT值部分被转换为白色 C.X射线衰减越大,转换成灰阶后颜色越深 D.图像中X射线未被衰减,它将显示为白色图像 E.改变窗宽,也可改变被显示物体的CT值 145.使用CT增强扫描的主要目的是: ( D ) A.可以减少扫描时毫安秒的用量 B.帮助确定病变的位置 C.提高病变组织的空间分辨率 D.增强物体的对比度和观察病变组织的血供 E.提高CT机的密度分辨率 146.CT扫描中,边缘增强滤过的作用是: ( A ) A.增强所显示图像组织结构的边缘 B.只增强组织中血管的边缘 C.只增强病灶的边缘 D.只增强高密度组织结构的进缘 E.低密度的组织结构都被去除 147.CT中体素与像素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体素是三维的概念,像素是二维的概念 B.体素与像素的尺寸一致 C.体素只有模拟图像才有,像素属于数字图像 D.体素是图像重建过程中的产物 E.矩阵中的一个小方格,被称为体素 148.为显示肝内高密度转移灶,窗宽的设置是: ( A ) A.约在100~250 HU B.约在O~350 HU C.约在250~450 HU D.约在一50~150 HU E.约在200~500 HU 149.关于CT多方位和三维图像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可直接用于影像诊断而不再需要横断面图像 B.需通过横断面图像的重组才能获得 C.一般都直接从原始扫描数据重建而成 D.尚无任何诊断的参考价值 E.其重组所需时间太长,无实用意义 150.扫描总剂量不变,CT的采样频率越高,结果是: ( C ) A.密度分辨率越高 B.噪声越小 C.密度分辨率降低 D.空间分辨率降低 E.低对比度分辨率越高 151.在内耳CT扫描时,常选用: ( C ) A.软组织算法 B.傅立叶图像重建算法 C.高分辨率算法 D.标准算法 E.低通滤过加权算法 152.将探测器接收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是: ( C ) A.信号放大器 B.探测器 C.A/D转换器 D.信号比较器 E.后组探测器 153.表示空间分辨率的单位是: ( E ) A.半值全宽 B.对比度指数 C.百分线对数(LP%) D.平方厘米线对数(LP/cm2) E.厘米线对数(LP/cm) 154.CT扫描中常用的FOV是指: ( D ) A.矩阵大小 B.兴趣区 C.灰阶标尺 D.扫描野 E.激光胶片的分辨率 155.CT扫描层厚的确定是通过改变X线束的: ( A ) A.准直宽度 B.硬度 C.强度 D.剂量 E.强弱 156.决定CT机连续工作时间长短的关键指标是: ( C ) A.磁盘容量 B.电源容量 C.X线管阳热容量 D.X线管焦点 E.计算机性能 157.CT成像设备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D ) A.全身螺旋CT B.多排螺旋CT C.双排螺旋CT D.平板探测器CT E.大孔径CT 158.CT扫描常见的伪影有: ( D ) A.月牙状伪影 B.卷褶伪影 C.中心线伪影 D.放射状伪影 E.以上全是 159.与梯度磁场强度变化无关的因素有: ( D ) A.层厚 B.扫描野 C.空间分辨率 D.扫描时间 E.磁共振信号强度 160.超导开放型MRI机优势的论述,错误的是: ( E ) A.便于开展介人操作 B.便于检查中观察病人 C.便于儿童及不合作病人的检查 D.能使幽闭恐惧病人顺利进行MR检查 E.提供的固有磁场强度比常导型低 161.组织磁化氢质子的取向是: ( B ) A.杂乱无章 B.顺磁场及逆磁场 C.90°排列 D.30°排列 E.顺磁场排列 162.生物组织中T2值约为: ( B ) A.数千毫秒 B.数十毫秒 C.数百毫秒 D.数万毫秒 E.数毫秒 163.在MR成像装置中,共设计梯度磁场的数量有: ( C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E.5种 164.在层面选择、频率编码、相位编码梯度磁场之间: ( D ) A.层面选择与频率编码间可以互换,相位编码不行 B.层面选择与相位编码间可以互换,相位编码不行 C.频率编码与相位编码间可以互换,层面选择不行 D.3种梯度磁场间可以互换 E.3种梯度磁场间不可以互换 165.旋进的质子处于哪种状态时才产生回波: ( B ) A.相位离散 B.相位重聚 C.质子旋进 D.质子静息 E.激励质子 166.SE序列中180°脉冲的作用是: ( E ) A.使静磁化向量从Z轴转向XY平面上作旋进运动,随之失相 B.使静磁化向量从XY平面转向Z轴,随之失相 C.使静磁化向量从X轴转向Y轴,随之相位重聚 D.使静磁化向量从Y轴转向X轴,随之相位重聚 E.相位重聚 167.SE序列中,质子密度加权像是选用: ( D ) A.短TR短TE所获得的图像 B.短TR长TE所获得的图像 C.长TR长TE所获得的图像 D.长TR短TE所获得的图像 E.以上均不是 168.在IR序列中,如果某一组织的T1值接近反转时间,则该组织在图像上表现为: ( C ) A.信号增强 B.信号较强 C.信号抑制 D.中等信号 E.无信号 169.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常用于: ( B ) A.呼吸控制 B.脂肪控制 C.心电控制 D.抑制运动 E.水抑制 170.在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中: ( C ) A.回波链越长,扫描时间越长 B.回波链越短,扫描时间越短 C.回波链越长,扫描时间越短 D.回波链可以无限制地长 E.扫描时间与回波链无关 171.梯度回波(GRE)与自旋回波(SE)相比: ( A ) A.GRE幅值较SE小,图像信噪比高 B.GRE幅值较SE小,图像信噪比低 C.GRE幅值较SE大,图像信噪比高 D.GRE幅值较SE大,图像信噪比低 E.GRE幅值较SE小,图像信噪比相同 172.增加平均次数会导致: ( A ) A.延长扫描时间,提高信噪比 B.延长扫描时间,降低信噪比 C.缩短扫描时间,增加信噪比 D.缩短扫描时间,降低信噪比 E.以上均不是 173.为鉴别是否化学位移伪影可采用的方法是: ( B ) A.变化频率编码方向 B.变化相位编码方向 C.增大FOV(视察视野) D.减小层厚 E.全矩阵采集 174.不属于磁共振伪影的是: ( E ) A.化学位移伪影 B.运动伪影 C.卷褶伪影 D.截断伪影 E.放射状伪影 175.为消除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可采用: ( D ) A.变化频率编码方向 B.变化相位编码方向 C.增大FOV D.减小层厚 E.全矩阵采集 176.常规诊断剂量的Gd-DTPA,图像上所反映的主要为: ( B ) A.T1延长 B.T1缩短 C.T2延长 D.T2缩短 E.质子密度增加 177.为使眼眶病变显示清楚,常在T1和T2加权扫描时,利用的技术是: ( C ) A.呼吸门控技术 B.梯度运动相位重聚技术 C.脂肪抑制技术 D.血流补偿技术 E.MRA技术 178.与空间分辨率无关的因素是: ( E ) A.信噪比 B.矩阵 C.FOV D.数据读取次数 E.磁场种类 179.下列造影技术中,不属于MR水成像范畴的是: ( C ) A.MR胰胆管造影 B.MR尿路造影 C.MR血管造影 D.MR泪道造影 E.MR腮腺管造影 180.在颈椎MR成像中,预饱和技术常用于抑制: ( A ) A.吞咽运动伪影 B.心搏伪影 C.呼吸运动伪影 D.化学位移伪影 E.逆向流动液体信号 第五篇 超声诊断 一、名词解释 1.超声医学: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用于诊断人体疾病的一门影像学科。 2.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声振动源激起的疏密波,该疏密波传播至人的听觉器官(耳)时,可以引起声音 的感觉。 3.超声波:声波按其频率分类:<20 Hz为次声波,低于人耳听觉低限;频率20~20 000Hz之间为可听声;>20 000 Hz为超声波,高于人耳听觉。诊断用超声波的频率在1~300 MHz之间,常用2~20 MHz。 4.频率( f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每秒钟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5.波长(λ):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超声波波 长愈短,频率愈高,分辨率愈强。 6.声速( c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单位是米/秒(m/s)。人体软组织的 平均声速为1 540 m/s,和水的声速相近。 7.声阻抗:即声阻抗率或声特性阻抗,可以理解为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所受到的阻 力,等于介质的密度与超声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设Z为声阻,ρ为密度,C为声速 ,则Z=ρ·C。两介质声阻相差之大小决定其界面处之反射系数。两介质声阻相差愈小.则 界面处反射愈少,透入第二介质愈多;反之,声阻相差愈大,则界面处反射愈强,透入 第二介质愈少。 8.反射、透射与折射:声波从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由于声阻抗Z不同 (密度ρ声速C不同),在二种介质之间形成一个声学界面,如果该界面尺寸大于超声波 波长,则一部分超声波能量返回到第一介质此即反射。另有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 二介质并继续向前传播,称为透射。当两种介质的声速不同时,就会偏离入射声束的方 向而传播,称折射。 9.散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果介质中含有大量杂乱的微小粒子,超声被激 励这些小粒子成为新的波源,再向四周发射超声波。 10.衍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如遇到的物体其直径小于1~2个波长时,则绕 过物体继续向前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绕射(也称衍射)。 11.吸收与衰减:当声波穿过介质时,由于“内摩擦”或所谓“黏滞性”而使声能逐 渐减小,声波的振幅逐渐减低,介质对声能的此种作用即为吸收。这种在介质中传播时 出现的声波衰减称为吸收衰减。而声波在前向传播过程中因发生反射、折射及散射等现 象使声能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种现象称为距离衰减。吸收与衰减的程度与超 声的频率、介质的黏滞性、导热性、温度及传播的距离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12.换能器:能使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变的装置,又称探头。 13.正压电效应:某些特异性的材料,在外部拉力或压力的作川下引起材料内部 原来重合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偏移,在材料表面出现符号相反的表面电荷,即由机 械力的作用产生了电场,这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效应称为正压电效应。超声接收换 能器用的就是正电效应,将来自人体的反射(散射)超声波转化为电压。 14.逆压电效应:在压电材料表面沿着电轴方向加上电压,由于电场作用,引起 材料内部正负电荷中心位移,这一极化位移使材料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导致宏观上的几 何形变,这种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效应叫逆压电效应。超声波发射换能器采用了逆压 电效应,将电压转变为声压,并向人体发射。 15.近场:指探头内平面型压电晶体发出的高频超声波存开始的一段距离内以平面波 方式传播,束状的超声场不扩散称为近场。 16.远场:指在近场以远,声束开始扩散为之远场。 17.显现力:能探及回声而发现的物体的最小直径即为超声的显现力,从理论上看, 最大的显现力是波长的1/2。频率愈高,波长愈短,能探及的物体愈小,其显现力亦愈高 ;反之则显现力较低。 18.分辨力:是指超声波检查时能在荧光屏上被分别显示为两点的最小间距。依方向 不同可分为纵深分辨力与横向分辨力。 19.纵深分辨力:是指声束穿过之介质中能被分辨为前后两点的最小间距。此种分辨 力之高低与发射脉冲宽度(即持续时间)有关。 20.横向分辨力:是指与声束相垂直之直线上,能在荧光屏上被分别显示之左右两点 的最小距离。此距离大小与声束之宽窄以及发射声束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发射声束的数 量越多,横向分辨力越好,反之则较差。 21.无回声:无点状及其他形状的回声,呈一片黑色暗区。 22.等回声:病变回声辉度与周围正常组织几乎相等。 23.低回声:病变回声辉度低于周围正常组织。 24.高回声:病变的回声辉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 25.点状回声:细小的亮点回声,直径通常小于0.2 cm。 26.片状强回声:为片状明亮回声,直径0.3~0.5 cm。 27.团状强回声:为大于0.5 cm的团样明亮回声。 28.带状强回声;为线条样明亮回声。 29.环状强回声:为圆环状明亮回声。 30.透声:声波能良好地透过组织或病变,致后方回声增强。 31.声影:声波传播途径中,因反射吸收等因素,使声能大量衰减,阻碍声的传播, 引起回声明显减弱。 32.靶环征:病灶中央呈等回声小团块,四周有较宽的弱回声环。 33.牛眼征:为强或等回声团块,周围有环状暗带,团状中央液化,酷似牛眼。 34.平行管征:胆管增粗与门静脉内径相似,形成平行管征。 35.彗星征:团状强回声后方有数条平行的条状回声。 36.假肾征:声像的形状像肾脏,但并非为肾脏。多见于胃肠道肿瘤。 37.声晕:实性肿块周围出现环状暗带。 38.卫星征:病灶周围出现小病灶,犹如卫星环绕。 39.镶嵌征:瘤体内包含小肿瘤,瘤体之间互相有隔带。 40.心底波群: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探查时,在心底短轴切面或左心长轴切面上经过 主动脉根部选择取样线即可见此波群,其解剖结构自前至后分别为胸壁、右室流出道、 主动脉根部及左房。由于此等结构均在心底部,故称心底波群。主要有主动脉根部曲线 和主动脉瓣曲线。 41.二尖瓣波群: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探查时,在左心长轴切面上经过二尖瓣前叶 选择M型取样线时即可见一组比较特异的波群,有二尖瓣前叶曲线、二尖瓣后叶曲线。 42.心室波群: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探查,在左心长轴切面上经过二尖瓣腱索水平选 择M型取样线时可见心室波群。可见室间隔曲线、左室后壁曲线。 43.三尖瓣波群:在胸骨旁四心腔图检查时选择经过三尖瓣前叶的取样线,可见一活 动幅度较大的双峰曲线,距体表较近(5 cm左右),为三尖瓣前叶的反射。 44.肺动脉瓣波群:于心底短轴切面上选取通过肺动脉长轴及肺动脉瓣后叶的取样线 ,即可记录肺动脉后瓣曲线,收缩期肺动脉瓣开放,曲线向后;舒张期瓣膜关闭,曲线 向前。 45.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Doppler在观察星球运动时发现的,即当星球与 地球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所接收到的光波的频率会与发射频率出现差异称多普勒效应 。由此频率差异(频移)可推算相对运动的速度。当超声用于血流测定时,血细胞的后 散射能量虽小,但办可产生多普勒效应。多普勒诊断仪可以截取这些信号,并分析血细 胞运动的速度。用于诊断的超声频率为2~10 MHz,由细胞运动而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一般为0.5~10 kHz。根据血细胞的频移大小即可计算出血液流速和血流量。 46.彩色多普勒:在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测时,将扫描线上各点的频移方向、大小,均 以伪彩色编码红、蓝,绿等颜色显示,此即彩色多普勒,能显示出血流的方向、速度、 动态、有无反流与分流等多种信息。 47.频谱多普勒: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超声检测,将多普勒频移大小在零线上下显示 为波幅高低的曲线,此即频谱多普勒,在观察血流方向与速度上有重要意义,其中包括 脉冲型和连续型两种类型。 48.脉冲重复频率:是指每秒钟超声脉冲群发射的次数,它不同于超声发射频率,后 者是指每秒钟内超声振荡的次数,即探头的频率。在超声仪器中,超声发射频率一般为 数兆赫兹,而脉冲重复频率只有数千赫兹。超声换能器在发出一组超声脉冲波之后,需 经过时间延迟Td才发出下一组超声脉冲,因此,超声的脉冲重复频率为PRF=1/Td。在多 普勒检查时,根据取样定理,脉冲重复频率必须大于多普勒频移的2倍,即fd<1/2 PRF才能准确地显示频移的方向和大小。 49.声像图伪像;是指超声显示的断层图像与其相应的客观的解剖断面之间存在的差 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声像图中回声信息特殊的增添、减少或失真。 50.混响伪像:是指超声垂直照射到平整的界面如胸壁、腹壁上,超声波在探头和界 面之间来回反射,所引起的多次反射。混响的形态呈等距离多条回声,回声强度依深度 递减。 51.振铃伪像:超声束在一些“异物”内来回反射并逐步衰减所致。如胆囊壁罗-阿氏 窦中存在胆固醇结晶时可表现为“彗星尾征”。 52.切面厚度伪像:亦称部分容积效应伪像。超声束形状特殊而且波束较宽,即超声 断层扫描时断层较厚引起。例如:肝脏深部的小囊肿内可能出现一些点状回声,这些点 状回声来自小囊肿旁的部分肝实质;在胆囊也可见这种伪像,有时酷似分层的眶泥。 53.旁瓣伪像:由主声束以外的旁瓣反射造成。旁瓣现象存低档超声仪器和探头比较 严重,图像清晰度较差。如结石、胃肠气体等强回声两侧出现的 “披纱征”或“狗耳征”图形,即属旁瓣伪像。 54.折射声影:声束通过囊肿边缘时,由于折射(入射角超过临界角)而产生边缘声 影或侧边“回声失落”(全反射)。边缘声影也见于细小主胰管的横断面,呈小等号“=” 而非小圆形。超声引导穿刺时,人们经常遇到针管或导管显示不清的困扰,皆因声束斜 行(而非垂直)入射针管的壁,引起“回声失落”(全反射)的缘故。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大 量胸水、腹水时,平行于声束的脾上缘及部分横膈面显示“中断”的伪像。 55.后方回声增强:是由于囊液的衰减系数远低于肝实质,而距离增益补偿(DCG)作 用的结果。利用后方回声增强,通常可以鉴别液性与实性病变。如肝囊肿时其后方组织 回声增强。 56.声影:当声束遇到结石、瘢痕并完全被遮挡时,在其后方出现条带状无回声区即 声影。倒如肝内胆管出现强回声和边缘模糊的声影,常是胆管内积气的伴随现象。 57.镜面伪像:当声束斜行(而非垂直)遇到声阻差很大的膈 肺界面时,会发生全反射和镜面伪像。如膈下肝内有一肿瘤或囊肿回声(实像),膈上 对称部位会出现一个相应的肿瘤或囊肿伪像。 58.“窗口”:是指超声波束能穿透颅骨而没有衰减的通道,有颞窗、眼窗、枕骨大孔 通道。 59.白瞳孔:视网膜母细胞瘤是3~5岁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常以“白瞳孔”而 就诊,多单眼发病。临床上可分为眼内生长期、眼内压增高期(青光眼期)、眼外扩展 期和全身转移期四期。 60.“挖空”现象: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超声显示内部回声前部光点密集,后半部袁减 即所谓“挖空”删象,可有声影。 61.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正常 心脏的活动由一连串的心动周期组合而成。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肌肉有次序 地收缩和舒张,使心腔内的压力和容积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62.心指数:人体静息时的心排血量,井不与体重成正比,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排血量,称为心指数。中等身材的成年人体表面积为1. 6~l.7 m2,安静和空腹情况下心排血量为5~6 L/min,故心指数为3.0~3.5 L/(min·m2)。安静和空腹情况下的心指数,称为静息心指数,是分析比较不同个体心 功能时常用的评定指标。 63.射血分数:每搏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射血后尚存留 在心室内的血量称为残余血量。健康成年人每博量较大时,射血分数为55%~65%。 64.前负荷: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 可使心室肌的“初长”加大,收缩增强;相反,若心肌的初长过小,则使心肌的收缩力减 弱。 65.后负荷:即心室压力负荷。后负荷加大时,心室肌的收缩性能也将发生相应的增 强,起到补偿每搏量的作用,如果后负荷过度增大,超过了心室的代偿能力,则会导致 心排血量的减少,这便是后负荷增重型心力衰竭发生的原因之一。 66.“键盘征”(“鱼刺征”) :肠梗阻患者肠管积气、积液,超声检查示肠壁垂直的肠黏膜皱襞线状回声呈“键盘征” 或称“鱼刺征”。 67.“WES”征:胆囊充满结石时胆囊缩小,囊壁增厚,胆汁少,囊内充满多个强回声 团块,囊腔前壁紧贴形成半月状强回声带,后壁不显示,后方一片声影,囊壁结石团块 ,声影构成三联征(WES征)。 68.妊娠囊:妊娠6~7周妊娠囊显示出周边清晰、轮廓完整、密度均匀一致的圆形或 椭圆形光环。 69.亮度调节:使灰标中的最高灰阶显示适当的亮度,而灰标中的最低灰阶隐约可见 ,适当使室内光照度变暗,避免灯光直射屏幕。 70.对比度调节:最大限度地使灰标中的灰阶等级显示清晰可辨,做到屏幕上的字符 笔画显示清晰,图像层次丰富、柔和。 71.深度增益补偿(DGC)调节:超声波存人体内的传播过程中具有吸收和衰减的物理 特性,因此会产生近场回声强,远场回声弱的现象。为此,适当调节DGC,对近场进行抑 制,对远场进行补偿,使整幅图像回声均匀一致。 72.动态范围调节:是指超声仪器能够显示的从最低到最高回声信号的范围,一般为 30~70 dB左右。动态范围应根据观察不同的脏器目标进行选择。 73.声束聚焦功能调节:可提高深部目标细微结构的分辨力,减少超声伪像发生,使 图像更具真实性。一般目标距离皮肤5cm以内采用近程聚焦,5~10 cm采用中程聚焦,10 cm以上采用全程聚焦。 74.间接法:是常规使用的方法,即探头与被检查部位的皮肤直接接触。 75.连续滑行扫查法:探头在皮肤上做连续、缓慢的滑行扫查。通过一系列的连续扫 查,可以作纵向、横向或任意方向的连续平移扫查,也可使探头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作 连续旋转滑行扫查。适用于较大的脏器和病变的检查。 76.扇形扫查法:扫查平面按顺序作扇形移动,以形成立体概念,此法可避开骨骼和 含气器官的影响,对感兴趣区进行系统扫查。适用于心脏及较小脏器的检查。 77.十字交叉法:以病变区为中心,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作连续纵切和横切扫查 。使用该方法可以确定被检查目标的整体空间方位,常用于病变 78.追踪扫查法:发现某一异常结构或病变后,沿其走行进行追踪扫查,以全部显示 其结构。适用于管道结构如胆总管、输尿管、胃肠道、血管的超声检查。 79.对比扫查法:对对称性器官,如肾、肾上腺、卵巢、甲状腺的左右侧叶、肢体、 眼球、颅脑等,除仔细检查患侧病变之外,应对健侧进行常规性检查。这样可以判断病 变的存在和健侧的状况。 80.加压法: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时,若因胃肠气体影响而显示不清,可通过加压探查 ,驱散局部的胃肠气体,缩短探头与被检查脏器或病变之问的距离,使其得以显示。 81.磁性试验(眼科检查) :当急性眼外伤疑及眼内异物是铁屑时,将特制的电磁棒石通电并接近眼球的睫状体扁 平部,如果观察到异物回声移动或颤动,即提示异物具有磁性。 82.运动试验(眼科检查) :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转眼时,脱离的网膜上下飘动,停止转动后该网膜回声光带仍然 飘动不止,称后运动试验阳性,不飘动则为阴性。后运动阳性一般说明病变位于玻璃体 内。 83.压缩试验(眼科检查) :发现球后占位性病变时,用探头置于眼睑上轻轻向眼球加压,使压力传递到病变区, 如果病变变形,则多为囊性占位或海绵状血管瘤。 84.介入性超声:就是在超声影像监视下,将探头、穿刺针、引流管等正确地置于体 内的特定部位或病灶内,进行扫查、活检、抽液、注药、造影、置管引流等,以达到诊 断和治疗的目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二、单项选择题 (一) 超声物理基础 1.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波,其频率大于: C(CCC) A.1 000 Hz B.2 000 Hz C.20 kHz D.2 MHz E.10 kHz 2.超声波可以纵波、横波、表面波等波型传播,在超声诊断中主要应用的是: C(C) A.横波 B.表面波 C.纵波 D.球面波 E.以上均不是 3.声波的周期为: C( C ) A.不能探测到的时间 B.取决于多种因素 C.一个波长的时间 D.与频率无关 E.以上均不是 4.若频率增大,波长将: A( A ) A.减少 B.增大 C.增加10倍 D.不变 E.以上均不是 5.下列情况下可获得最大的多普勒频移的是: C ( C ) A.当声束以锐角人射血管上时 B.当声束以垂直方向入射血管上时 C.当声束与血管平行时 D.声束的角度对多普勒无影响 E.以上均不是 6.当介质的运动平行于声波的传播方向时发射波称为: A ( A ) A.纵波 B.切变波 C.表面波 D.兰姆波 E.以上均不是 7.人体软组织中的声速接近: B ( B ) A.3 600 m/s B.1 540 m/s C.1 860 m/s D.1 450 m/s E.2 000 m/s 8.血液中的声速大约是: C ( C ) A.330 m/s B.1 000 m/s C.1 570 m/s D.5 000 m/s E.8 000 m/s 9.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 A ( A ) A.300 m/s B.1 500 m/s C.1 570 m/s D.5 000 m/s E.8 000 m/s 10.当超声波通过弹性媒质时,其声能量损失称为 B ( B ) A.反射 B.衰减 C.吸收 D.散射 E.折射 11.可闻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 D ( D ) A.1~20 Hz B.5~20 Hz C.5 Hz~5 kHz D.20 Hz~20 kHz E.1~15 Hz 12.超声多普勒技术可用来检查: A ( A ) ①血流状态;②血流速度;③血流方向;④脏器的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3.A型超声提供的信息是: C ( C ) A.振幅 B.深度与厚度 C.时间和振幅 D.振幅和运动 E.衰减 14.声束能量的丧失是由于反射和吸收等原因,这称为: D ( D ) A.吸收 B.反射 C.松弛 D.衰减 E.转换 15.低频探头的特点是: A ( A ) A.波长长和穿透力较大 B.波长短和穿透力较大 C.波长短和穿透力较弱 D.波长长和穿透力较弱 E.较差的分辨力和较差的穿透力 16.下列组织中对传人的超声衰减最小的是: D ( D ) A.肌肉 B.脂肪 C.骨骼 D.血液 E.气体 17.反射回声的强度取决于: E ( E ) ①界面两边声阻抗差;②声速的衰减程度;③人射声束与界面的角度;④声束传播距 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8.超声换能器可以: B ( B ) A.变机械能为声能 B.电能与机械能互变 C.变热能为声能 D.变任意能为电能 E.变电能为热能 19.造成混响伪像的主要因素是: D ( D ) A.电噪声 B.TGC设置不当 C.入射角过小 D.存在两个或多个强反射界面 E.声束剖面过大 20.声束穿过界面时方向发生改变,称做: B ( B ) A.入射角度 B.折射 C.正常反射 D.后散射 E.衰减 21.由于反射体的运动使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发生改变,这称为: D ( D ) A.入射角度 B.Doppler效应 C.传播 D.自然反射 E.混响 22.发生镜面反射的条件是: C ( C ) A.频率大于波长 B.引超反射的物体较小 C.反射面远大于声波波长 D.入射角与反射角之差大于45° E.反射面不规则 23.超声波生物效应主要指: C ( C ) A.振动和传输热效应 B.吸收和反射 C.机械效应、热效应和空化效应 D.散射与非线性效应 E.多普勒效应 24.声速( c )、波长(λ)、频率( f )的正确关系是: A ( A ) A. c=fλ B. c=f/λ C. c=λ/f D. c=f+λ E. c=f-λ 25.超声换能器(探头)的作用是: C ( C ) A.发射超声波 B.接收超声波 C. 发射和接收超声波 D.放大超声波 E.滤过超声波 26.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的彩色镶嵌表示: B ( B ) A.层流 B.湍流 C.迎向探头的血流 D.离开探头的血流 E.以上都不是 27.在脉冲多普勒系统中可检测出的最高频移只能是脉冲重复率的: A ( A ) A.l/2 B.1/3 C.1/6 D.1/8 E.1/16 28.关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概念,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E ( E ) A.彩色血流图像叠加在二维解剖结构图像上 B.红色代表迎向探头的血流,蓝色代表背离探头的血流,彩色镶嵌代表湍流 C.颜色亮度表示血流速度,速度越快,亮度越亮,否则越暗 D.当血流速度超过尼奎斯特极限时发生彩色混叠 E.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 29.产生彗尾征的原因是: A ( A ) A.多次内部混响 B.旁瓣伪像 C.镜面伪像 D.棱镜伪像 E.声束失真 30.多普勒能量图的主要特点有: E ( E ) A.显示的信号不受探测角度的影响 B.可显示平均速度极低的灌注区 C.能显示低流量、低速度的血流 D.不受现象的影响 E.以上均是 31.诊断用超声频率一般为: C ( C ) A.2.5~5.0 MHz B.2.5~7.5 MHz C.1.0~10.0 MHz D.5.0~10.0 MHz E.5.0~7.5 MHz 32.下列有关多普勒频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 ) A.与反射体的速度成正比 B.在脉冲多普勒系统中较大 C.在声强极高时较大 D.取决于所用探头阵元数 E.连续多普勒最大 33.下列有关软组织中的声衰减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 ) A.随软组织厚度而增加 B.由TCG曲线的范围决定 C.随着波长减小而增大 D.使用数字转换扫描器时无关紧要 E.与频率无关 34.下列方法中,可以得到较大的近场区是: A ( A ) A.使用高频探头 B.在探头上加一个凸透镜 C.减少探头直径 D.增大阻尼 E.使扫描速度增加 35.下面组织中,对声传播阻碍最小的是: D ( D ) A.肌肉 B.脂肪 C.肝 D.血液 E.脾 (二) 心脏 1.诊断先天性心脏病首选的技术是: B ( B ) A.心电图 B.超声心动图 C.X线胸片 D.磁共振 E.CT 2.在二维超声扫查时,连枷样二尖瓣尖端在 期,指向 : B ( B ) A.收缩;左室 B.收缩;左房 C.舒张;右室 D.舒张;右房 E.以上均是 3.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常见原因是: C ( C ) A.风湿热 B.肺动脉瓣狭窄 C.肺动脉高压 D.肺动脉栓塞 E.冠心病 4.主动脉瓣在M型超声心动图上的形态是: D ( D ) A.W形 B.M形 C.钻石形 D.六角盒形 E.戒指样 5.M型超声心动图中,二尖瓣最早完全关闭点是: A ( C ) A.C点 B.D点 C.E点 D.F点 E.B点 6.等容收缩期的定义是: B ( B ) A.心房去极化期 B.二尖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间期 C.二尖瓣叶开放的第一个峰 D.心室快速充盈早期 E.心室舒张晚期 7.等容舒张期的定义是: A ( A ) A.主动脉瓣关闭到二尖瓣开放间期 B.心室快速充盈早期 C.心室舒张晚期 D.二尖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间期 E.二尖瓣M形曲线的CD段 8.正常成人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厚度的关系是: A ( A ) A.大致相等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无一定关系 E.前者是后者的2倍 9.室间隔缺损杂音的听诊位置是: C ( C ) A.胸骨左缘第2、3肋间 B.胸骨右缘第2、3肋间 C.胸骨左缘第3、4肋间 D.胸骨右缘第3、4肋间 E.心尖部 10.房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正确的是: B ( B ) A.左心容量负荷加重 B.右心容量负荷加重 C.肺动脉收缩压降低 D.右心压力负荷过重 E.左心压力负荷过重 11.心尖四腔观常显示正常房间隔回声失落,这是因为: D ( D ) A.房间隔与声束平行 B.房间隔与声束垂直 C.超声仪器的分辨力不够 D.卵圆孔房间隔菲薄并与声束平行 E.以上都有可能 12.能显示动脉导管未闭直接征象的二维观是: B ( B ) ①主动脉根部短轴观;②心尖四腔观;③胸骨上凹降主动脉长轴观;④胸骨旁左室长 轴观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3.左右心室认别的根据是: E ( E ) A.房室瓣数目和开放的形态 B.房室瓣的位置 C.心室内膜面粗糙或光滑 D.乳头肌数目 E.以上都是 14.左右心房的识别可根据: E ( E ) A.与肺静脉的连接 B.与腔静脉的连接 C.与肝脏的关系 D.声学造影 E.以上都是 15.夹层动脉瘤最有特征的声像图是: A ( A ) A.双腔征 B.血栓 C.狭窄的腔 D.内膜瓣 E.动脉壁溃疡形成 16.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狭窄的主要依据是: A ( A ) A.瓣口开放面积变小 B.瓣叶增厚 C.腱索粗大 D.瓣膜活动受限 E.左房明显增大 17.估测二尖瓣瓣口面积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为: A ( A ) A.二维测量瓣口面积法 B.跨瓣压差测量法 C.频谱多普勒连续方程法 D.近端等速表面积法(PISA) E.二尖瓣口压力减半时间法 18.心内血栓形成最常见的部位是: A ( A ) A.左心耳 B.右心耳 C.左心室 D.右心室 E.肺动脉 19.风湿性心脏病最常累及的瓣膜是: A ( A ) A.二尖瓣 B.三尖瓣 C.肺动脉瓣 D.主动脉瓣 E.二尖瓣和肺动脉瓣 20.超声诊断二尖瓣脱垂的标准是: A ( A ) A.左室长轴观和心尖四腔观见二尖瓣瓣体凸向左房,跨越二尖瓣环>2 mm B.二尖瓣有皱褶 C.CDFI示二尖瓣重度反流 D.二尖瓣呈连枷样 E.无标准 21.正常成人二尖瓣口面积为: C ( C ) A.1~2 cm2 B.2~4 cm2 C.4~6 cm2 D.6~8 cm2 E.2~3 cm2 22.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的病因是: A ( A ) A.风湿性心脏病 B.主动脉窦瘤 C.马凡综合征 D.升主动脉粥样硬化 E.主动脉瓣脱垂 23.二尖瓣狭窄M型超声的特征性表现是: D ( D ) A.左房后壁活动曲线上的“C”形凹消失 B.CD段出现一个收缩期向前的异常运动 C.尖瓣前叶曲线舒张期有高速颤动 D.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后叶与前叶呈同向运动 E.左房增大 24.高血压心脏病的二维声像图特征是: B ( B ) A.双房增大 B.室间隔和(或)左室后壁增厚 C.主动脉瓣增厚,开放幅度增大 D.右室明显增大 E.左房室瓣增厚 25.某患者心肌梗死6个月,出现严重心绞痛,血压140/90mmHg,心电图示ST段持续抬高 ,X线透视可见心脏有反常搏动,超声心动图可能表现为: E ( E ) A.腔见大量液性暗区 B.室间隔回声中断,CDFI见该处有左向右分流 C.二尖瓣前叶呈连枷样运动 D.左房极度增大 E.梗死区心肌变薄,呈灯泡样向外膨出,与正常心肌有一交界点,心动周期中呈 矛盾运动 26.直接引起左心后负荷加重的瓣膜病变为: C ( C ) A.二尖瓣狭窄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主动脉瓣狭窄 D.二尖瓣关闭不全 E.以上都不是 27.“荡击征”是下列何种疾病的超声表现: A ( A ) A.大量心包积液 B.少量心包积液 C.心包钙化 D.心包囊肿 28.心脏摇摆征见于: D ( D ) A.法洛四联征 B.二尖瓣脱垂 C.左室流出道梗阻 D.心包积液 E.缩窄性心包炎 29.二尖瓣前叶细颤可见于: B ( B )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三尖瓣关闭不全 D.二尖瓣脱垂 E.左室内径增大 30.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是: E ( C ) A.右室内径小 B.室间隔矛盾运动 C.房间隔回声失落 D.左房内径增大 E.左室内径增大 31.川崎病的特征性超声征象为: D ( D ) A.左房增大 B.左室增大 C.冠状动脉呈瘤样扩张 D.心包积液 E.二尖瓣反流 32.室间隔异常运动和右室增大,是下列哪项的特征: D ( D ) A.右心衰竭 B.左室压力负荷过重 C.右室容量负荷过重 D.右室压力负荷过重 E.左室容量负荷过重 33.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常发生在: C ( C ) A.左房 B.室间隔 C.心尖部 D.右室 E.左室底部 34.心房纤颤在M型超声心动图上可出现: D ( D ) A.E峰消失 B.E峰和A峰呈现不清 C.E峰和A峰较正常人容易显示 D.A峰消失 E.以上都不是 35.黏液瘤好发于: A ( A ) A.左房 B.右房 C.左室 D.右室外 E右室流出道 36.法洛四联征最具特征性的超声征象是: D ( D ) A.室间隔运动障碍 B.左室后壁运动减弱 C.主动脉瓣收缩期呈渐进性关闭 D.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连续性中断,主动脉骑跨与室间隔 E.房间隔回声失落 37.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的效率性指标是: B ( B ) A.每搏输出量 B.射血分数 C.左室短轴缩短率 D.左室周径纤维平均缩短速度 E.室壁收缩期增厚率 38.最常见的心脏肿瘤是: B ( B ) A.横纹肌肉瘤 B.心房黏液瘤 C.纤维瘤 D.错构瘤 E.间皮瘤 39.奇脉最常见于: A ( A ) A.缩窄性心包炎 B.动脉导管未闭 C.室缺 D.房缺 E.二尖瓣狭窄 40.大血管畸形包括: A ( A ) ①法洛四联征;②永存动脉干;③大动脉转位;④右室双出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② C.① D.①+② E.② (三) 肝 1.肝静脉出肝后汇人: A ( A ) A.下腔静脉 B.胃冠状静脉 C.上腔静脉 D.奇静脉 E右肾静脉 2.肝脏超声“米老鼠征”的解剖基础是: A ( A ) A.肝外胆管、门静脉与肝动脉在肝门附近横断面的图像 B.胆囊管、肝静脉与门静脉在肝门附近横断面的图像 C.肝总管、肝静脉与门静脉在肝门附近横断面的图像 D.胆囊管、肝动脉与门静脉在肝门附近横断面的图像 E.胆总管、肝动脉与肝静脉在肝门附近横断面的图像 3.在第一肝门区出入的管道结构是: A ( A ) ①门静脉;②肝固有动脉;③胆总管;④肝静脉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4.触诊时,扪及右肋缘下肿块,可能是: A ( A ) ①肿大的胆囊;②肿大的肝脏;③右肾下极;④阑尾炎性肿块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5.门静脉主干由下列哪几条静脉汇合而成: C ( C ) A.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左支 B.门静脉左、右支 C.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 D.右肾静脉和门静脉右支 E.右肾静脉和门静脉左支 6.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所显示的不同超声表现是: A ( A ) A.门静脉管壁厚且回声高,肝静脉的管壁薄且回声减弱 B.门静脉内径较粗,肝静脉较细 C.门静脉有搏动,肝静脉无搏动 D.门静脉较直,肝静脉较弯曲 E.门静脉较弯曲,肝静脉较直 7.正常情况下,肝门处下列管道的前后排列顺序为: E ( E ) A.门静脉、胆管、肝动脉三者平行 B.肝动脉、门静脉、胆管三者平行 C.胆囊管、肝动脉、肝静脉三者交叉 D.胆总管、门静脉、肝动脉三者平行 E.胆总管、肝动脉、门静脉三者平行 8.左肝内外叶的分界标志为: B ( B ) A.肝中静脉 B.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C.肝右静脉 D.肝动脉左支 E.门静脉左支横部 9.肝左右叶的分界标志是: B ( B ) A.肝右静脉 B.肝中静脉 C.肝左静脉 D.门静脉的横部 E.门静脉的矢状部 10.肝左叶与尾状叶的分界标志是: A ( A ) A.门静脉左支横部 B.肝左静脉 C.肝中静脉 D.肝右静脉 E.门静脉左支囊部 11.右肝前叶与后叶的分界标志是: A ( A ) A.肝右静脉 B.肝左静脉 C.肝中静脉 D.门静脉左支横部 E.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12.镰状韧带的肝外部分: B ( B ) A.走行于下腔静脉与胆囊之间 B.肝与前腹壁间的高回声带,伴腹水时可见到 C.连接肝脏至小网膜囊 D.与门静脉左支矢状部伴行 E.以上均对 13.左、右肝管汇合形成肝总管常见于: A ( A ) A.第一肝门外 B.肝实质内 C.胰腺水平 D.第二肝门处 E.胆总管胰头段 14.肝脏可分为左半肝、右半肝和尾状叶,右半肝可分为前叶和后叶,而左半肝可分为 内叶和外叶,方叶是指: E ( E ) A.肝外叶 B.右肝前叶 C.右肝前叶上段 D.右肝后叶下段 E.左肝内叶 15.正常肝脏超声检查时,“工”字形图像指的是: B ( B ) A.肝脏内门静脉右支的走形图像 B.肝脏内门静脉左支的走形图像 C.肝内胆管右支的走形图像 D.肝内胆管左支的走形图像 E.肝内左中右肝静脉的走形图像 16.肝脏的第二肝门指的是: C ( C ) A.门静脉、胆总管和肝固有动脉人肝处 B.肝脏尾状叶的静脉回流处 C.肝脏左中右静脉出肝处 D.肝内胆管、淋巴管回流处 E.门静脉人肝处 17.正常肝脏组织的声像图特点是: A ( A ) A.实质回声细小,分布均匀,回声低于中年以上的胰腺而较肾皮质略高 B.均匀细小的光点,回声较脾低 C.低回声与脾回声相等 D.高回声与脾回声相等 E.低回声区中有形态不一的条索状结构 18.下列选项中的肝内疾病超声可表现为混合性团块的是: E ( E ) A.胆管囊腺瘤 B.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C.肝内血肿 D.包囊虫病 E.以上都是 19.下列肝硬化声像图表现中,正确的是: E ( E ) A.肝回声增高、增粗、分布不均 B.肝表面不平 C.尾状叶增大 D.门静脉增宽和肝静脉变细 E.以上均有可能 20.下列选项中,门静脉高压的特征性表现是: E ( E ) A.脾肿大 B.脾静脉直径大于10 mm,不随呼吸变化 C.门静脉直径大于12 mm,不随呼吸变化 D.腹水 E.门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如脐静脉开放,胃左静脉扩张直径大于4 mm,腹壁静脉曲张等 21.严重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时,胆囊壁水肿增厚呈“双边征”,其主要原因是:C( C ) A.大量腹水 B.低蛋白血症 C.胆囊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 D.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E.门静脉内血栓形成 22.在我国,下列肝硬化中最常见的是: B ( B ) A.酒精性肝硬化 B.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C.胆汁性肝硬化 D.寄生虫性肝硬化 E.色素性肝硬化 23.淤血性肝硬化或称心源性肝硬化,其特征性超声表现为: E ( E ) A.肝右下缘及左侧缘较锐薄 B.门静脉增宽 C.胆囊壁水肿 D.肝实质回声增高、密集 E.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增宽 24.下列超声表现中,血吸虫性肝病的特点是: A ( A ) A.肝回声呈地图样(或网格状或鳞片状或沙漠样改变) B.左叶增大明显 C.门静脉增宽 D.肝包膜不平 E.脾肿大 25.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表现为: B ( B ) A.肝脏增大,实质回声降低 B.肝表面尚光滑,实质回声均匀性增高、细密,常伴深部回声衰减,肝静脉变细 C.肝脏增大,实质回声增粗、增高,分布不均匀 D.实质回声呈网状 E.肝实质内可见众多的片状低回声区,边缘欠清,无球体感 26.下列疾病中,超声检查是首选且可靠性最高的是: C ( C ) A.肝血管瘤 B.肝腺瘤 C.肝囊肿 D.肝内转移灶 E.炎性假瘤 27.肝脏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 A ( A ) A.海绵状血管瘤 B.肝脏纤维瘤 C.肝腺瘤 D.肝错构瘤 E.肝脂肪瘤 28.下列选项中,肝肿瘤与口服避孕药有关: C ( C ) A.海绵状血管瘤 B.脂肪瘤 C.腺瘤 D.错构瘤 E.崎胎瘤 29.弥漫性脂肪肝的声像图表现主要有: E ( E ) ①肝脏增大;②回声增高密集;③远区回声衰减,④肝内血管模糊不清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30.若发现患者有多囊肝,应特别注意检查的其他器官是: A ( A ) A.肾脏 B.胰腺 C.脾脏 D.心脏 E.胆囊 31.肝包虫病为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病原体为棘球蜘和包球拗,其声像图特征为 :AA ) A.肝内一个或多个圆形液性暗区,壁厚而清晰,有的壁可见钙化,外壁光滑,内 壁不整,大的囊腔内可见子囊孙囊,呈“囊中囊”征 B.肝实质回声正常 C.肝包膜可见驼蜂样 D.肝内管道可见挤压现象 E.肝增大 32.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钙化灶的超声鉴别要点是: D ( D ) ①前者比后者大。②前者为强回声,后方声影明显;后者为强回声,后方声影模糊 。③前者常伴胆囊壁增厚;后者无。④前者常为多发,沿胆管分布,并可引起远端 肝管扩张;而后者则.单发,不一定沿胆管分布,无胆管扩张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33.肝囊肿与肝脓肿的超声鉴别要点是: C ( C ) ①脓肿是实性的,囊肿是液性的;②脓肿边缘不规则、壁模糊不清而厚,囊肿边缘 清晰、壁薄;③脓肿为低回声肿块,囊肿为透声佳的液暗区;④早期脓肿内可见血 流,囊肿内无血流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34.肝癌组织发生坏死时,超声可见的特点是: B ( B ) A.肿块中出现边界整齐的液暗区 B.肿块中出现边界不规则的液暗区 C.肿块中出现高回声团 D.肿块的后方有衰减效应 E.肿块的后方有增强效应 35.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表现多种多样,其声像图分为: E ( E ) A.低回声型 B.高回声型 C.等回声型 D.弥漫型与混合型 E.以上均是 36.下列哪种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指标: E ( E ) A.γ-GT B.AKP C.GOT D.GPT E.AFP 37.肝癌结节外周暗环(声晕)的病理学基础是: E ( E ) ①提示肿瘤周围水肿;②提示肿瘤生长速度快;③提示肿瘤外周浸润;④提示肿瘤外 周血管生长明显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38.原发性肝癌是指: E ( E ) A.肝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B.胆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C.肝细胞或肝内间质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D.肝内间质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E.肝细胞和(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39.转移性肝癌的声像图特征有: E ( E ) A.病灶多发、大小相近 B.病灶多分布在静脉侧端 C.病灶血供相对比原发性肝癌少 D.除病灶外肝实质的背景回声可正常 E.以上均是 40.肝癌除癌灶超声表现外,最常见的继发声像图表现是: E ( E ) ①压迫周围血管,肝门区病变常压迫胆管及门静脉;②门静脉及下腔静脉中癌栓; ③肝内转移卫星病灶;④肝门和腹腔淋巴结肿大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41.门静脉癌栓和血栓的鉴别要点是: D ( D ) A.前者门静脉增宽明显,后者不明显 B.前者不完全堵塞血管,后者则完全堵塞血管 C.前者回声高,后者回声低 D.前者CDFI示门静脉周围小动脉增多、增粗,部分可见搏动性细小血管进人癌栓 中,后者无 E.以上说法均正确 42.肝脏占位性病变二维超声不能肯定诊断时,最好用的检查方法是: D ( D ) A.多普勒超声 B.三维超声 C.M型超声 D.超声引导穿刺活检 E.内镜超声 43.大肠癌肝转移的常见超声表现是: A ( A ) A.牛眼征 B.地图样征 C.面团征 D.周缘裂缺征 E.类囊肿征 44.隔下脓肿常见并发症为: D ( D ) A.门静脉增宽 B.右心衰竭 C.心包积液 D.胸腔积液 E.脾脓肿 45.在国内下列化学制剂中,最常用于超声引导下肝癌介人治疗的是: E ( E ) A.蒸馏水 B.热生理盐水 C.热蒸馏水 D.冰醋酸 E.无水乙醇 46.肝脏回声呈地图样改变常见于哪种肝脏疾病: C ( C ) A.肝豆状核变性 B.坏死性肝硬化 C.血吸虫病肝硬化 D.弥漫性脂肪肝 E.华支睾吸虫病性肝病 47.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的临床表现是: E ( E ) ①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傻笑;②超声表现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③血清铜蓝蛋 白和游离铜减低;④角膜可见色素环(Ksyer-Fleischer)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48.Budd-Chiari综合征的概念正确的是: C ( C ) A.肝静脉阻塞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综合征 B.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下腔静脉高压 C.肝段下腔静脉、肝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的下腔静脉和门静脉高压综合征 D.肝静脉阻塞引起尾状叶增大 E.下腔静脉狭窄、血栓形成闭塞 49.对肝血管瘤的影像学检查首选是: B ( B ) A.CT B.超声 C.DSA D.MRI E.ECT 50.以下选项不会引起肝脏上移的是: D ( D ) A.结肠重度扩张 B.腹水 C.腹部肿瘤 D.隔下脓肿 E.肠梗阻 51.患门静脉高压症时患者可有: E ( E ) A.门静脉扩张 B.在门静脉与体循环中有侧支循环吻合 C.脾肿大 D.腹水 E.以上各项均是 52.肝门部的三结构是: B ( B ) A.肝动脉、肝静脉、肝门 B.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 C.脾静脉、门静脉、肝静脉 D.总胆管、胆囊管、左右肝管 E.肝动脉、门静脉、肝门 53.肝脏的四叶是: A ( A ) A.左叶、右叶、方叶、尾叶 B.上叶、下叶、方叶、尾叶 C.前叶、后叶、方叶、尾叶 D.内叶、外叶、方叶、后叶 E.左叶、右叶、前叶、后叶 54.右季肋部的肿块多见于: A ( A ) ①肿大的胆囊;②肿大的肝脏;③右肾上极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③ E.② 55.肝肿瘤的临床特征为: B ( B ) ①腹水;②黄疽;③肝肿大;④脾肿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E.② 56.正常人的门静脉主干内径超声侧值参考数为: C ( C ) A.<1.2 cm B.上限值为1.6 cm C.<1.4 cm D.上限值为1.5 cm E.1.2~1.5 crn 57.超声图像上,发现肝脏内部出现一个高回声团,境界清,边界不大规则,内部回声 不均匀,肿块后方出现衰减。应考虑为: D ( D ) A.肝血管瘤 B.肝脓肿早期 C.肝硬化 D.肝癌 E.肝组织坏死灶 58.超声图像上,肝脏实质内出现一个圆形液性暗区,首先应考虑为: E ( E ) A.包囊虫病 B.肝内出血灶 C.肝脓肿液化 D.肝癌液化或出血 E.肝囊肿 59.肝硬化的声像图特征是: D ( D ) ①肝表面不平整;②肝内回声不均;③门静脉增宽;④脾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E.② 60.血吸虫肝病的声像图特征为: C ( C ) A.肝缩小 B.肝肿大 C.肝区回声呈网络状改变 D.尾叶增大 E.无特殊 61.腹腔动脉位于肠系膜上动脉的: A ( A ) A.上方 B.下方 C.腹面 D.背面 E.左面 62.下列肝硬化声像图表现中,正确的是: E ( E ) A.肝回声增强增粗,分布不均 B.肝表面不平 C.尾状叶增大 D.门静脉增宽和肝静脉变细 E.以上均有可能 63.我国肝癌病理协作组制定的小肝癌的诊断标准是: C ( C ) ①单个结节直径≤2.0 cm;②单个结节直径≥3.0 cm;③多个结节数目≤3个,相邻两个结节最大直径总和≤2.0 cm;④多个结节数目≤2个,其中最大直径总和≤3.0 cm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64.膈下脓肿位于: D ( D ) ①左侧腹部;②上腹后部;③右侧腹部;④横膈下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④ 65.与正常肝实质回声强度比较,肝癌回声可分为: E ( E ) A.强回声型和低回声型 B.强回声型和等回声型 C.低回声型和等回声型 D.强回声型、等回声型和低回声型 E.强回声型、等回声型、低回声型和混合回声型 66.门静脉癌栓的超声表现为: A ( A ) A.门静脉内单个或多个回声增高的结节,CDFI可见结节内有血供 B.门静脉内布满低至中等回声的实质性结构,有时充满整个门静脉 C.门静脉增宽明显,各段增宽程度不一致 D.门静脉血液可逆流,故癌栓可生长至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 E.以上说法均正确 (四) 胆道 1.空腹病人,超声不能显示胆囊的最常见原因为: D ( D ) A.慢性胆囊炎 B.胆汁淤积 C.活动结石 D.胆囊结石合并萎缩性胆囊炎 E.在超声检查前使用X线口服造影剂 2.正常胆囊径线下列选项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D ) A.前后径<2.5 cm,长径<5 cm B.前后径<3 cm,长径<6 cm C.前后径<4 cm,长径<7 cm D.前后径<4 cm,长径<9 cm E.前后径<5 cm,长径<12 cm 3.空腹胆囊囊壁厚度超过多少具有病理性意义: B ( B ) A.2 mm B.3 mm C.4 mm D.5 mm E.6 mm 4.关于胆总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 A.由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而成 B.起始于胆囊颈 C.下降于胰头的左侧、十二指肠降部的右侧 D.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于肝同有动脉的左侧 E.下段在进入胰头前膨大,形成壶腹部 5.胆总管结石在哪一段最容易嵌顿: D ( D ) A.十二指肠上段 B.十二指肠后段 C.胰腺段 D.十二指肠壁内段 E.十二指肠侧段 6.胆总管和胰管通常在何处汇合成Vater壶腹: C ( C ) A.十二指肠上段 B.十二指肠后段 C.十二指肠壁内段 D.十二指肠和空肠交界处 E.十二指肠升部 7.肝外胆道包括: A ( A ) ①胆囊、胆囊管;②肝总管;③胆总管;④胰管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8.左右肝管扩张,胆囊不大,提示梗阻在: B ( B ) A.胆总管 B.肝总管 C.胆囊管 D.Vater壶腹 E.胰管 9.肝内外胆管、胆囊扩大及主胰管扩张,其梗阻部位可能在: D ( D ) A.胆总管的近端 B.胆囊管 C.肝总管 D.十二指肠壶腹 E.胆总管的远端 10.下列除哪一项外其余均为肝内胆管扩张的特征性表现: E ( E ) A.平行管征 B.胆管增宽,其壁不规则 C.胆管增宽,后方回声增强 D.自肝门向肝内呈枯树枝状改变 E.朝向肝门的胆管内径逐渐变小 11.典型胆囊结石的声像图特征是: A ( A ) ①囊内出现单枚或多枚团块状强回声;②强回声团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③强回声团 后方伴有声影;④胆总管扩张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2.下列除哪项外,其余胆囊壁均可呈弥漫性增厚: C ( C ) A.急性胆囊炎 B.急性黄疸性肝炎 C.胆囊腺瘤 D.充血性心力衰竭 E.门静脉高压症 13.怀疑胆囊结石时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是: D ( D ) A.CT B.X线胆囊造影 C.ERCP D.B型超声 E.放射性核素扫描 14.改善胆总管下段超声显像的方法是: E ( E ) A.饮水法 B.探头加压侧转法 C.脂餐法 D.体位法 E.以上均是 15.根据“WES"征(Wall - Echo - Shadow)可诊断: C ( C ) A.胆囊癌 B.胆囊息肉样病变 C.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其内充满结石 D.胆总管囊肿 E.胆囊穿孔 16.易误诊为肝内肿瘤的胆囊癌类型是: D ( D ) A.蕈伞型 B.厚壁型 C.混合型 D.实块型 E.结节型 17.胆囊内见一附壁高回声团,直径约4 mm,后无声影,不移动,最恰当的超声诊断是:AA ) A.息肉样病变 B.胆泥球 C.钙化 D.结石 E.腺瘤 18.应与胆囊息肉慎重鉴别的是: C ( C ) A.胆囊内蛔虫 B.与囊壁粘连的结石 C.胆囊肿瘤 D.胆泥 E.胆囊腺肌病 19.对于胆管腔内无声影的低回声团,应考虑: E ( E ) ①伪像;②化脓性炎症;③胆管肿瘤;④管腔内凝血块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20.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可发生在: C ( C ) A.肝内胆管 B.肝外胆管 C.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均可发生 D.胰管 E.胆囊管 21.下列外科手术中,易引起胆道内积气的是: C ( C ) A.肝左叶切除术 B.胆囊切除术 C.胆总管空肠吻合术 D.胃切除术 E.脾切除术 22.下列选项中,与急性胆囊炎无联系的是: D ( D ) A.胆囊壁增厚超过3 mm B.胆囊体积增大 C.胆囊管阻塞 D.肝静脉扩张 E.Murphys征阳性 23.应与肝内胆管结石作鉴别的常有: A ( A ) ①肝内钙化灶;②肝圆韧带;③胆道气体;④门静脉血栓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24.胆囊颈部成袋状扩张,称哈德( Hartman)囊,是超声探测须注意的部位,它的临床意 义 是 : B B ) A.是胆囊癌多发部位 B.是胆囊结石常嵌顿部位 C.是变异较大的地方 D.易穿孔 E.是息肉易发处 25.患儿,男,8岁,突发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痛,超声探查发现胆囊内长条形双线状 回声。超声诊断为: BB ) A.胆囊炎 B.胆囊蛔虫症 C.胆囊癌 D.化脓性胆管炎 E胆结石 26.左右肝管内径大于多少则提示扩张: B ( B ) A.2 mm B.3 mm C.4 mm D.5 mm E.6 mm 27.超声发现胆总管呈梭形或圆形扩张时,应首先考虑: C ( C ) A.胆总管下段梗阻 B.胆总管炎 C.胆总管囊肿 D.胆总管癌 E.胆总管结石 28.胆囊肿大,正常液性腔消失,呈现为一低回声团,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CDFI可见 血供。这时应首先考虑为: A ( A ) A.胆囊癌 B.胆囊炎 C.胆泥淤积 D.胆囊肌腺症 E.胆囊充满结石 29.胆总管长度为: C ( C ) A.1~2 cm B.2~4 cm C.4~8 cm D.8~12 cm E.12~14 cm 30.胆总管梗阻时,超声显示肝内平行管征的构成是: B ( B ) A.肝动脉、门静脉 B.门静脉、肝内胆管 C.肝静脉、肝内胆管 D.肝动脉、肝内胆管 E.肝静脉、门静脉 31.胆囊疾病最常见的是: B ( B ) A.胆囊腺肌症 B.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C.胆囊癌 D.胆囊息肉 E.胆囊蛔虫症 32.一老年男性患者,原有糖尿病,右上腹隐痛数日,突发腹痛弥漫加剧。超声表现: 胆囊偏小,壁厚毛糙,胆汁少,透声差,囊内见多枚强回声团伴声影,胆囊周围 可见液性暗区。可诊断为: A ( A ) A.胆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B.胆囊结石伴胆囊癌 C.坏疽性胆囊炎 D.胆囊结石、胆囊炎伴胆囊穿孔 E.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 33.超声仔细检查右上腹,未显示胆囊,原因可能为: E ( E ) ①餐后;②胆囊位置异常;③胆囊发育不良或缺如;④萎缩性胆囊炎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34.胆总管分4段,依次为: A ( A ) A.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肠壁内段 B.十二指肠前段→十二指肠上段→胰腺段→肠壁内段 C.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肠壁内段 D.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肠壁内段→胰腺段 E.十二指肠前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肠壁内段 35.胆囊癌转移最常见的途径是: B ( B ) A.血行转移 B.直接侵犯肝脏 C.淋巴结转移 D.腹膜种植 E.以上发生率无区别 36.关于胆管癌的特点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E ( E ) ①好发于左右肝管汇合处、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及壶腹部;②女性发病高于男性 ;③起病隐袭,而早期出现黄疸;④声像图可表现为团块型、截断型和狭窄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37.超声检查胆囊时,病人通常采取的体位应是: D ( D ) A.仰卧位 B.左侧卧位 C.坐位 D.仰卧位十左侧卧位 E.俯卧位 38.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原因是: D ( D ) A.胆囊管过长,扭曲 B.螺旋瓣异常 C.胆瘤压迫 D.结石嵌顿 E.蛔虫阻塞 39.胆囊壁增厚是由于: F ( F ) A.腹水 B.低蛋白血症 C.右心衰竭 D.肝炎 E.急性胆囊炎 F.以上各项均是 40.早期即可引起胰管和胆总管同时扩张的疾病最常见的是: B ( B ) A.胆总管结石 B.壶腹癌 C.胰头癌 D.慢性胰腺炎 E.胰岛细胞瘤 41.总胆管进入十二指肠的部位是: B ( B ) A.幽门和十二指肠连接部 B.十二指肠的乳头部 C.Vater壶腹部 D.总胰管部 E.以上都不是 42.胆囊壁出现双边效应多见于: C ( C ) A.肾盂积水 B.胆囊慢性炎症 C.肝硬化、腹水 D.脓肿 E.肝癌 43.肝门部肿块引起阻塞性黄疸时,胆囊的声像图改变为: C ( C ) A.胆囊大小无改变 B.胆囊轻度肿大 C.胆囊中度肿大 D.胆囊重度肿大 E.胆囊萎缩 44.胆囊明显肿大见于: A ( A ) A.变异 B.胆囊炎 C.胆囊积液 D.胆囊结石 45.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时,超声检查除发现结石外尚可见: C ( C ) A.胆囊肿大不明显,但局部有压痛 B.胆囊肿大明显,且有压痛 C.胆囊中度肿大 D.胆囊轻度肿大,局部有压痛 E.胆囊大小正常,但囊壁水肿成“双边”状 46.严重慢性胆囊炎病例超声图像为: B ( B ) A.胆囊萎缩 B.胆囊壁增厚 C.高脂肪餐收缩率低 D.胆囊积液或萎缩、囊壁增厚 E.胆囊萎缩、高脂肪餐收缩率低 47.超声诊断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其正确性比较: D ( D ) A.胆管结石高于胆囊结石 B.胆囊结石高于胆管结石 C.胆总管结石高于肝内胆管结石 D.胆总管结石高于胆囊结石 E.两者差不多 48.超声诊断急性胆囊炎的要点为: B ( B ) A.胆囊不一定肿大,但可有压痛 B.胆囊肿大,胆囊壁明显水肿 C.胆囊肿大,胆囊壁水肿且有压痛,胆汁透声差 D.胆囊肿大,囊内见结石回声 E.胆囊肿大,胆汁透声度降低 49.典型胆囊结石声像图可见: C ( C ) A.强回声团,胆汁透声度降低 B.强回声团及其后方的声影 C.强回声团,胆囊壁增厚,胆汁透声度差 D.强回声团并沿重力方向运动 E.强回声团及后方的声影,并沿重力方向运动 50.超声诊断胆囊结石与肾结石,其可靠性比较: E ( E ) A.两者的可靠性差不多 B.两者均不理想 C.胆囊结石优于肾结石 D.肾结石优于胆囊结石 E.只有较大的肾结石优于胆囊结石 51.右上腹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患者,超声显示胆囊肿大,内伴有回声增强的碎 片,这可能提示为: C ( C ) A.瓷状胆囊 B.水肿胆囊 C.胆囊积脓 D.胆囊癌 E.胆囊积血 52.下列选项中,胆囊壁均呈弥漫性增厚,除了: C ( C ) A.急性胆囊炎 B.急性黄疸性肝炎 C.胆囊腺瘤 D.充血性心力衰竭 E.门静脉高压症 53.胆囊癌转移最常见的途径是: C ( C ) A.血行转移 B.淋巴结转移 C.直接侵犯肝脏 D.腹膜种植 E.以上均有可能 (五) 胰腺 1.下列腹腔器官中,外周无包膜的是: B ( B ) A.肝 B.胰 C.脾 D.肾 E.子宫 2.胰腺钩突为胰头组成部分,它位于哪两条血管中间: A ( A ) A.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 B.肠系膜上动脉和下腔静脉 C.肠系膜上静脉和腹主动脉 D.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 E.腹主动脉和脾静脉 3.胰腺的后方紧邻的结构是: A ( A ) A.脾静脉 B.腹主动脉 C.下腔静脉 D.十二指肠横部 E.胆总管 4.从超声横切面观察,胰腺的形态最常见的是: A ( A ) A.蝌蚪形 B.哑铃形 C.腊肠形 D.马蹄形 E.环形 5.检查胰腺的体位以仰卧位最常用,当胃肠气体多,胰腺显示困难时,有利于胰腺显示 的体位是: D ( D ) A.左侧卧位 B.右侧卧位 C.半卧位 D.坐位 E.俯卧位 6.通常称胰头增大,其前后径测值应: B ( B ) A.>2.0 cm B.>2.5 cm C.>3.0 cm D.>3.5 cm E.>4.0 cm 7.正常主胰管内径是: B ( B ) A.≤l mm B.≤2 mm C.≤3 mm D.≤4 mm E.≤5 mm 8.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局部并发症是: A ( A ) A.假性囊肿 B.休克 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D.糖尿病 E.胰周脓肿 9.胰腺假性囊肿与真性囊肿超声鉴别要点是: E ( E ) ①假性囊肿在胰周,真性囊肿在胰内;②前者较大,后者较小;③前者有胰腺炎病史 ,后者一般为先天性;④前者穿刺液为胰液,后方为黏液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0.壶腹癌与胰头癌的超声鉴别要点是: E ( E ) ①前者常呈高回声,后者常呈低回声;②前者胰头大小正常,后者胰头增大;③前者 下腔静脉不受压,后者下腔静脉常受压;④前者胰管、胆总管同时扩张,后者胰管 、胆总管扩张常较前者迟: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1.胰腺癌最常见的回声类型是: B ( B ) A.高回声 B.低回声 C.等回声 D.混合回声 E.杂乱回声 12.引起胰管不均匀串珠状增宽的胰腺疾病中,最常见的是; D ( D ) A.胰头癌 B.胰岛细胞瘤 C.胰管蛔虫 D.慢性胰腺炎 E.胰腺囊腺瘤 13.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最常见原因是: A ( A ) A.胆系感染 B.外伤 C.流行性腮腺炎 D.败血症 E.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14.早期即可引起胰管和胆总管同时扩张的疾病,最常见的是: B ( B ) A.胆总管结石 B.壶腹癌 C.胰头癌 D.慢性胰腺炎 E.胰岛细胞瘤 15.胰腺囊肿和实质性肿块最好的超声鉴别方法是: D ( D ) A.M型超声 B.B型超声 C.A型超声 D.彩色多普勒 E.超声造影 16.常见的原发性胰腺癌是: D ( D ) A.平滑肌肉瘤 B.腺瘤 C.淋巴瘤 D.导管腺癌 E.以上各项均是 17.慢性胰腺炎胰腺的声像特征为: C ( C ) ①钙化;②均匀性增大;③分叶状多块状;④多囊性改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胰腺最常见的肿瘤是: A ( A ) A.腺癌 B.假性囊肿 C.胰岛细胞瘤 D.囊腺癌 19.胰腺颈部可见下列结构会合: A ( A ) A.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会合为门静脉 B.脾静脉、门静脉 C.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 D.脾静脉、肾静脉 20.随着年龄增大,胰腺显示为: B ( B ) A.回声强度降低,形状增大 B.形状缩小而回声增强 C.形状增大但无回声改变 D.形态增大并有回声减低 E.无变化 21.正常胰腺头、体、尾各部前后径的超声测值为(单位:cm): E ( E ) A.3.0,3.0,3.0 B.2.5,2.5,2.0 C.3.0,2.5,2.5 D.3.0,2.5,2.0 E.3.0,2.0,2.0 22.胰头癌出现压迫症状时,超声图像可显示: C ( C ) A.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扩张 B.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及下腔静脉扩张 C.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及胰腺导管扩张 D.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胰腺导管及门静脉扩张 E.肝内外胆管、胆囊、胰腺导管及下腔静脉扩张 23.胰腺癌最常发生在; A ( A ) A.胰头 B.胰颈 C.胰体 D.胰尾 E.胰体尾 24.胰腺钩突部肿瘤可引起: B ( B ) A.下腔静脉前移 B.肠系膜上静脉前移 C.腹主动脉前移 D.左肾静脉前移 E.肠系膜下动脉前移 25.胰腺的下方与胰腺平行的结构是: B ( B ) A.腹腔动脉 B.脾静脉 C.肾静脉 D.门静脉 26.胰头肿瘤病人,临床上常在其右上腹触及肿块,超声认为该肿块大多为: E ( E ) A.胰头肿块 B.转移性病灶 C.肿大之肝脏 D.粘连性肿块 E.肿大的胆囊 (六) 脾脏 1.正常成人脾厚径不超过: C ( C ) A.2 cm B.3 cm C.4 cm D.5 cm E.6 cm 2.正常成人脾长径不超过: E ( E ) A.6 cm B.8 cm C.l0 cm D.12 cm E.14 cm 3.正常脾静脉的内径为: C ( C ) A.2~4 mm B.3~5 mm C.5~7 mm D.7~11 mm E.8~12 mm 4.副脾是类圆形低回声团块,可以单个或多个,最常见的位置在: A ( A ) A.脾门 B.胰尾部 C.脾上缘 D.脾下缘 E.左肾上极 5.腹腔脏器中,最易在外伤中破裂的器官是: B ( B ) A.肝 B.脾 C.肾 D.胰 E.胃 6.真性脾破裂是指: C ( C ) A.脾包膜下可见血肿 B.脾实质内血肿 C.脾实质和包膜同时破裂,可见腹腔积液,包膜回声中断,可同时存在脾实质和 包膜下血肿 D.脾周血肿 E.脾内液实相间肿块 7.下列脾脏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 A ( A ) A.纤维瘤 B.错构瘤 C.组织细胞瘤 D.血管瘤 E.脂肪瘤 8.下列脾脏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 A ( A ) A.恶性淋巴瘤 B.转移性瘤 C.纤维肉瘤 D.组织细胞瘤 E.血管内皮细胞肉瘤 9.脾梗死声像图是: A ( A ) ①病变常位于近脾门处,呈楔形或不规则形,基底较宽,有时直达脾包膜,常呈低 回声;②病变内无血供;③病变内可出现钙化的强回声,或坏死出现无回声区;④伴 有腹水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0.横膈与脾脏之间出现液性暗区,最常见于: D ( D ) A.胸腔积液 B.包膜下血肿 C.肾周积血 D.膈下脓肿 E.以上都不是 11.充血性脾肿大常见的原因是: C ( C ) A.脾结核 B.脾肿瘤 C.肝硬化 D.玻璃样变 E.以上都不是 (七) 胃肠 1.胃肠癌的共同声像图特征是: A ( A ) A.假肾征 B.驼峰征 C.琴键征 D.越峰征 E.彗星尾征 2.超声识别结肠的特征性标志是: B ( B ) A.结肠内径较小肠大 B.结肠袋与半月襞 C.结肠壁比小肠厚 D.结肠位于中上腹 E.结肠内容物多,且回声高 3.小肠平滑肌瘤的超声特点是: B ( B ) A.假肾征 B.圆形的均匀低回声 C.不均匀低回声 D.圆形的强回声 E.牛眼型 4.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表现中最有意义的是: B ( B ) A.腹腔液性暗区 B.腹腔游离气体,改变体位始终在最高处 C.肠襻蠕动减弱或消失 D.腹肌紧张而腹胀不明显 E.肠腔扩张 5.肠梗阻的超声诊断依据是: B ( B ) A.小肠内径大于2 cm,大肠内径大干3 cm B.小肠内径大于3 cm,大肠内径大于4 cm C.小肠内径大于4 cm,大肠内径大于5 cm D.小肠内径大于5 cm,大肠内径大干6 cm E.小肠内径大于6 cm,大肠内径大于7 cm 6.下列哪项是小肠梗阻的超声表现: B ( B ) A.驼峰征 B.鱼刺征 C.假肾征 D.靶环征 E.越峰征 7.胃平滑肌瘤的超声表现是: E ( E ) ①胃壁可见类圆形肿块,边界清,内部回声较均匀;②肿块部位胃黏膜正常;③CDF I检查肿块可见血供;④胃蠕动正常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八) 肾脏 1.肾窦超声表现为一椭圆形的高回声区,其解剖基础为: A ( A ) A.肾盂、肾盏、肾血管、脂肪组织 B.肾周脂肪 C.肾实质 D.肾皮质 E.肾髓质 2.正常肾内围绕着肾窦的回声较低的结构是: C ( C ) A.肾实质 B.肾皮质 C.肾髓质 D.肾小盏 E.肾柱 3.左肾静脉穿行于: A ( A ) A.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 B.腹主动脉的前方 C.下腔静脉的前方 D.与门静脉并行 E.以上均对 4.左肾静脉走行于: B ( B ) A.腹主动脉后方 B.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 C.下腔静脉后方 D.与门静脉伴行 E.与脾静脉伴行 5.肾窦的回声产生于: A ( A ) A.肾盂、肾血管、脂肪 B.肾周脂肪 C.肾实质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对 6.下列情况中,正常肾脏可出现肾窦回声分离的是: E ( E ) A.利尿药物和解痉药物的应用 B.膀胱过度充盈 C.妊娠期 D.大量饮水 E.以上均可 7.检查肾动脉首选的方法是: A ( A ) A.肾动脉造影 B.肾图 C.CT 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E.MRI 8.肾积水的测量通常取: A ( A ) A.前后径 B.上下径 C.左右径 D.横径 E.以上均对 9.肾脏增大应考虑: D ( D ) ①多囊肾;②多发性肾囊肿;③肾移植的排异反应 A.①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E.② 10.肾盂积液声像图具有下列特征即: A ( A ) A.肾盂回声扩张,见l cm以上液性暗区 B.肾盂回声无扩张,肾实质内见l cm以上液性暗区 C.肾盂回声无扩张 D.肾外形增大 E.肾外形增大,肾实质内见1 cm以上液性暗区 11.多囊肾患者声像图最常见的改变为: A ( A ) A.两侧肾脏多囊改变 B.一侧肾脏多囊改变 C.一侧肾及肝脏多囊改变 D.两侧肾及肝脏多囊改变 E.两肾肿大,外侧不规则 12.肾结石声像图表现为: B ( B ) A.肾盂或肾盏内强回声团 B.肾盂或肾盏内强回声团及后方伴有声影 C.肾盂或肾盏内强回声团,伴有肾盂或肾盏积液 D.肾盂和肾盏积液 E.肾盂积液,输尿管扩张 13.在声像图上,单侧肾实质内出现边界整齐的圆形液性暗区,首先应考虑为: A ( A ) A.肾囊肿 B.肾脓肿 C.肾实质内出血灶 D.肾包囊虫病 E.肾肿瘤坏死液化灶 14.上腹部横切扫查时,近后腹壁的卵圆形结构为: C ( C ) A.肝 B.胆 C.肾 D.胰 E.子宫 15.肾门又称肾蒂,其内所包含的结构有: E ( E ) A.肾动脉 B.肾静脉 C.近端输尿管 D.淋巴管和神经 E.以上均是 16.慢性肾衰竭声像图表现为: E ( E ) ①肾皮质回声增高,大于脾回声;②肾锥体回声增强导致皮髓质界限不清;③ CDFI示轻者呈边缘缺损型,重者显示呈星点型和无血流型;④多普勒频谱显示肾动 脉血流呈低速高阻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7.成人肾积水的最常见原因是: B ( B ) A.妊娠 B.泌尿系结石 C.先天性输尿管狭窄 D.输尿管肿瘤 E.泌尿系结核 18.有一3岁男孩出现血尿,左侧腹部扪及肿块,超声表现为肾脏实质性肿块。最可能的 诊断是: C ( C ) A.肾上腺肿瘤 B.神经母细胞瘤 C.Wilms瘤 D.婴儿型多囊肾 E.肾结核 19.一种两侧肾脏下极相连接的先天异常称为: B ( B ) A.重复肾 B.马蹄肾 C.驼峰肾 D.“S”形肾 E.游走肾 20.患者女性,发作性右腰部剧痛,向右下腹及膀胱放射。如果超声检查已排除妇产科 疾病,那么超声最常见、最易显示的是: C ( C ) A.右肾结石 B.阑尾炎 C.右侧输尿管结石 D.右肾囊肿 E.右肾肿瘤 21.超声若发现肾脏内实质性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团块,首先应考虑: D ( D ) A.肾孤立性囊肿 B.肾盏局限性积水 C.肾结核 D.肾癌 E.肾错构瘤 22.超声发现肾实质内高回声团,边界清晰,常见疾病是: E ( E ) A.肾囊出血 B.肾细胞癌 C.肾结核 D.肾Wilms瘤 E.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3.B超引导肾活检取材的部位常在: B ( B ) A.肾上极的实质区 B.肾下极的实质区 C.肾中部的实质区 D.肾上极的肾窦区 E.肾下极的肾窦区 24.患者男性,50岁,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超声检查发现左肾下极一实性肿块,并 向包膜外明显突出,超声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D ( D ) A.鉴别病灶的良、恶性 B.肝脏和胰腺有无转移 C.膀胱内有无转移 D.下腔静脉和肾静脉内有无癌栓 E.腹膜后有无淋巴结肿大 25.肾的良性肿瘤下列哪一种最多见: A ( A ) A.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B.肾肌血管瘤 C.肾腺瘤 D.肾肌脂肪瘤 E.肾纤维瘤 26.肾囊肿最常用、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C ( C ) A.囊肿摘除 B.切开排液 C.在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 D.肾脏摘除 E.肾静脉结扎 27.超声引导下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最易产生的并发症是: ( C ) A.尿路感染 B.肾内血肿 C.血尿 D.肾包膜下血肿 E.肾包膜外血肿 28.比较以下各个器官的回声强度并列出依次增强的顺序: A ( A ) A.肾实质、脾、肝、胰腺、肾窦 B.胰腺、肾窦、肝、脾、肾实质 C.脾、肝、胰腺、肾实质、肾窦 D.脾,肝、肾窦、肾实质、胰腺 E.胰腺、肾窦、肾实质、肝、脾 29.根据肾盂积水声像图形态判断肾积水的程度,正确的是: E ( E ) A.菱角形、花朵形为轻度 B.烟斗形为轻至中度 C.调色碟形为重度 D.巨大囊肿型为极重度积水或肾外肾盂重度积水 E.以上均正确. (九) 输尿管、膀胱 1.正常成人输尿管内径的超声测值为: A ( A ) A.2~4 mm B.4~6 mm C.6~8 mm D.8~10 mm E.10~12 mm 2.输尿管的第三个生理性狭窄位于: D ( D ) A.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 B.输尿管中段 C.跨过左髂总动脉与右髂外动脉处 D.进人膀胱壁内处 E.输尿管上段 3.输尿管上段与中段的分界为: B ( B ) A.输尿管全程上1/3处 B.输尿管下行至小骨盆口跨越髂血管处 C.腰大肌的中上1/3处 D.输尿管与睾丸血管或卵巢血管交叉处 E.乙状结肠越过处 4.超声检查输尿管时,需适当充盈膀胱,必要时应做肠道准备,其原因为: E ( E ) A.减少肠道气体和粪便的干扰 B.输尿管第三段易于显示 C.排开位于盆腔的肠管 D.输尿管全程显示更加清晰 E.以上均正确 5.输尿管狭窄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虽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小儿。其最常发生的部 位 为 : C C ) A.输尿管膀胱壁内段 B.输尿管的第二狭窄处 C.肾盂输尿管连接处 D.输尿管越髂血管处 E.以上均正确 6.膀胱肿瘤与膀胱血凝块的超声鉴别要点是: EE ) ①前者常呈菜花状、乳头状,边缘不整;后者常呈扁圆状、条状、絮状,边缘整齐 。②前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后者随体位改变而移动。③前者内部可检出彩色血 流;后者无。④前者膀胱壁粗糙而且连续性中断;后者与膀胱壁分界清楚,连续性 完好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十) 前列腺 1.正常前列腺的大小是: B ( B ) A.3 cm×2 cm×l cm B.3 cm×4 cm×2 cm C.3 cm×5 cm×5 cm D.4 cm×4 cm×5 cm E.3 cm×4 cm×5 cm 2.正常人前列腺上下径、前后径和左右径的超声测值分别为(单位:cm): D ( D ) A.2.3,3.0,3.5 B.3.0,3.5,4.0 C.2.5,3.5,4.5 D.2.0,3.0,4.0 E.3.0,4.0,5.0 3.前列腺结石易发生在: A ( A ) A.内外腺之间 B.外腺 C.内腺 D.包膜下 E.尿道周围 4.良性前列腺增生易发生在: B ( B ) A.外腺 B.内腺 C.内外腺之间 D.包膜下 E.后叶 5.前列腺哪叶增大易引起排尿困难: C ( C ) A.左侧叶 B.右侧叶 C.中叶 D.前叶 E.后叶 6.下列超声探测前列腺方法中图像最佳的是: B ( B ) A.经腹壁 B.经直肠 C.经尿道 D.经会阴 E.以上方法图像质量无区别 7.超声诊断前列腺增生的条件下,主要诊断依据是: C ( C ) A.前列腺形态变圆 B.前列腺向膀胱凸出 C.内外腺比例异常和增生结节出现 D.前列腺结石出现 E.膀胱壁小梁小房形成 8.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症的增生结节超声主要鉴别点是: E ( E ) ①前者多在外腺,后者多在内腺;②前者结节包膜边界不清,后者结节包膜边界不 整;③用端射式直肠探头触知结节硬度前者较硬,后者较软,且可变形;④在PSA持 续升高的情况下行B超引导穿刺活检,前者有肿瘤细胞,后者无肿瘤细胞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9.前列腺内的点状强回声呈弧形排列在内外腺之间,应首先考虑: A ( A ) A.前列腺结石 B.前列腺炎 C.前列腺囊肿 D.前列腺癌 E.前列腺肉瘤 10.经直肠超声检查,主要是观察的病变: B ( B ) A.卵巢 B.前列腺 C.肠 D.膀胱 E.子宫 11.66岁的男性患者,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尿频,每次尿量少,半个月来出现尿潴留口 最可能的原因为: A ( A ) A.前列腺增生症 B.膀胱癌 C.尿路结石 D.膀胱结核 E.糖尿病 (十一) 妇科 1.患者女性,16岁。有周期性腹痛,无发热,超声检查发现阴道扩张,气体线消失,内 见一80 mm×40 mm的椭圆形液暗区,有完整边界,内见密集细小光点,双侧卵巢未见异常。首先 考虑为: B ( B ) A.盆腔脓肿 B.处女膜闭锁 C.卵巢囊肿 D.盆腔积液 E.巴氏腺囊肿 2.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部位是: A ( A ) A.卵巢 B.膀胱 C.道格拉斯窝 D.宫骶韧带 E.腹部瘢痕 3.关于黄素囊肿以下哪些正确: B ( B ) ①多与滋养细胞肿瘤伴发;②多呈单房;③多为双侧性;④其大小常不超过4 cm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4.患者女性,25岁。无临床症状,婚前检查时,超声发现左卵巢内有一30 mm×20 mm的肿块,边界清,内被一水平分界线分成两部分,上部分呈均匀高回声,下部 分呈液暗区。首先考虑为: C ( C ) A.巧克力囊肿 B.黏液性囊腺瘤 C.畸胎瘤 D.浆液性囊腺瘤 E.滤泡囊肿 5.输卵管积水的特征性声像图是: A ( A ) A.宫旁曲颈瓶状或藕节状液暗区 B.子宫增大 C.道格拉斯窝积液 D.超声探头压痛阳性 E.宫旁实质性低回声肿块 6.突起剧烈腹痛的年轻女性病人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大量积液,首先应考虑的疾病是:B B ) ①黄体破裂;②急性盆腔炎;③宫外孕破裂;④排卵期积液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7.下列异位妊娠中,最常见的是: E ( E ) A.阔韧带妊娠 B.子宫颈妊娠 C.腹腔妊娠 D.宫角妊娠 E.输卵管妊娠 8.子官内膜良性侵入子宫肌层称为: C ( C ) A.巧克力囊肿 B.盆腔炎性病变 C.子宫肌腺症 D.子宫内膜癌 E.子宫肌瘤 9.超声预示即将排卵的声像图是: D ( D ) A.卵泡张力高,透声好,直径20 mm左右 B.卵泡外周有回声晕圈 C.卵泡内膜变成锯齿状 D.卵泡向卵巢边缘靠近 E.以上均是 10.通常超声测量子宫纵径的方法正确的是: C ( C ) A.宫底浆膜层到宫颈内口的距离 B.子宫内膜线的长度 C.宫底浆膜层到宫颈外口的距离 D.子官最长径 E.宫底黏膜层到宫内口的距离 11.年轻女子,子宫三径小,宫体长度:宫颈长度为1:2,内膜线可见。则该子宫应为 :AA ) A.幼稚型子宫 B.未产型子官 C.经产型子宫 D.成人子宫 E.畸形子宫 12.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而突出的临床症状是: A ( A ) A.痛经 B.月经量过多 C.不孕症 D.性交痛及后骶部坠胀 E.膀胱刺激症 l3.正常情况下,超声不能显示输卵管,下列情况中可较清晰显示的是: A ( A ) ①盆腔内有腹水衬托;②输卵管水肿;③输卵管积水;④卵巢囊肿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4.超声判断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的标准是: C ( C ) ①节育器在肌层内;②节育器在宫腔内;③节育器在宫颈内;④宫腔内节育器上缘与 宫底间距离为17~20 mm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5.下列选项中不是良性畸胎瘤的特征性表现的一项是: E ( E ) A.面团征 B.脂液分层征 C.发团征 D.冰山尖顶征 E.WES征 16.较大的肌瘤内部出现边界模糊的无回声区,应考虑: A ( A ) A.玻璃样变 B.囊性变 C.红色变 D.脂肪变 E.肉瘤变 17.肌瘤内部出现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应考虑: B ( B ) A.玻璃样变 B.囊性变 C.红色变 D.脂肪变 E.肉瘤变 18.脉冲多普勒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流速曲线特点多为: E ( E ) A.中速中阻 B.高速高阻 C.低速高阻 D.低速低阻 E.高速低阻 19.对巧克力囊肿的典型声像图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E ( E ) A.囊壁厚 B.壁不光滑 C.囊内充满均匀细小光点或出现高回声团或出现杂乱回声 D.可出现多个不规则或类圆形无回声区 E.脂液分层征 20.声像图上右侧附件区见单房囊性肿块,边界清晰,透声佳。应考虑为: E( E ) A.多囊卵巢 B.畸胎瘤 C.纤维瘤 D.囊腺瘤 E.卵巢囊肿 21.声像图上双侧卵巢增大,内见多个大小相似的小圆形液暗区,直径小于10 mm。诊断应考虑为: A ( A ) A.多囊卵巢 B.畸胎瘤 C.纤维瘤 D.囊腺瘤 E.卵巢囊肿 22.引起妇女腹部膨隆的常见原因有: E ( E ) ①腹膜后巨大肿块;②过度肥胖;③腹水;④巨大的卵巢囊肿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23.道格拉斯窝是指: C ( C ) A.膀胱与直肠腹膜陷凹 B.子宫与膀胱腹膜陷凹 C.直肠与子宫腹膜陷凹 D.骶骨与直肠腹膜陷凹 E.直肠旁腹膜陷凹 24.超声发现盆腔肿瘤附近的膀胱壁黏膜增厚,应考虑为: D ( D ) A.淋巴结肿大 B.膀胱炎 C.盆腔炎症 D.肿瘤浸润膀胱 E.膀胱水肿 25.与早期妊娠伴随的最常见的盆腔肿块是: D ( D ) A.多囊卵巢 B.畸胎瘤 C.巧克力囊肿 D.黄体囊肿 E.黄素囊肿 26.正常育龄妇女的卵巢大小为: A ( A ) A.1 cm×3 cm×4 cm B.l.5 crn×1.5 cm×l.5 cm C.2 cm×3 cm×4 cm D.2 cm×4 cm×5 cm E.3 cm×3 cm×4 cm 27.子宫肌瘤的声像图特点包括: E ( E ) ①肌瘤多呈低回声团块,典型的内部回声呈漩涡状;②肿块周围可见假包膜形成的 低回声晕圈;③大的肌瘤或多发肌瘤可使子宫增大,形态失常;④浆膜下肌瘤使子 宫变形,靠近黏膜的肌瘤可使内膜移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卵巢非赘生性囊肿的是: D ( D ) A.黄体囊肿 B.卵泡囊肿 C.多囊卵巢 D.皮样囊肿 E.巧克力囊肿 29.库肯勃瘤是: B ( B ) A.良性卵巢肿瘤 B.原发于胃肠道卵巢转移性肿瘤 C.囊性肿瘤 D.子宫肌瘤红色变 E.纤维瘤 30.卵巢肿瘤考虑为恶性肿瘤时,一般有的声像图表现是: E ( E ) ①形态不规则;②囊壁不规则增厚,呈乳头样突入囊腔;③腹水;④随访中肿块明显 增大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31.卵巢赘生性囊肿主要包括: A ( A ) ①浆液性囊腺瘤;②黏液性囊腺瘤;③皮样囊肿;④黄素囊肿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32.一位女病人流产后半年,近来阴道不规则出血,超声发现子宫增大,肌层回声不均 匀,并可见蜂窝状无回声区,CDFI示血供增多, HCG增高。首先应考虑是: A ( A ) A.绒癌 B.部分性葡萄胎 C.不全流产 D.子宫腺肌症 E.子宫肌层内血肿 33.成熟卵泡的声像图特点为: E ( E ) ①直径为20 mm左右;②外形饱满,壁薄而清晰;③移向卵巢表面,并向外突出;④有时卵泡内可 见金字塔形卵丘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34.提示已经排卵的超声表现有: E ( E ) ①主卵泡消失;②主卵泡缩小,内壁塌陷;③缩小的主卵泡内有细弱光点;④50%以上 病人有道格拉斯窝积液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35.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多毛、肥胖、月经稀少,甚至闭经和不孕,超声表现 为:E) ①双侧卵巢增大;②卵巢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区,数目>10个,直径多 数<5 mm;③卵泡壁增厚;④卵巢髓质面积增大,回声增高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36.成年妇女正常子宫纵径、横径、前后径的超声测值为(单位:cm): A ( A ) A.5.5~7.5,4.5~5.5,3.0~4.0 B.4.5~5.5,5.5~7.5,3.0~4.0 C.5.5~7.5,3.0~4.0,4.5~5.5 D.4.5~5.5,3.0~4.0,2.0~3.0 E.7.5~8.5,5.5~6.5,4.5~5.5 37.子宫肌瘤最常见的声像图表现为: E ( E ) A.子宫体积增大,外形不规则,宫区出现强光团 B.子宫体积增大,外形不规则,宫区出现不规则液性暗区 C.子宫大小正常,外形规整,宫区出现结节状回声 D.子宫体积增大,外形规整,宫区光点弥漫性分布不均匀 E.子宫体积增大,外形不规则,宫区出现团块状回声 38.下列子宫发育异常中,超声无法显示的是: E ( E ) A.先天性无子宫 B.幼稚子宫 C.双子宫 D.双角子官 E.纵隔子宫 39.子宫内膜线是: C ( C ) A.子宫底与子宫颈的分界线 B.子宫壁之间的最宽径 C.声像图上子宫中心所见一条线 D.子宫内容物与子宫外盆腔内容物分界线 E.以上都不对 40.绝经后子宫肌瘤迅速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规则,应考虑为: B ( B ) A.肌瘤正常增大 B.肌瘤恶变 C.肌瘤脂肪变性 D.肌瘤红色变性 E.肌瘤继发感染 41.卵巢最少见的生理性囊肿是: D ( D ) A.黄体囊肿 B.滤泡囊肿 C.卵巢冠囊肿 D.黄素囊肿 E.巧克力囊肿 (十二) 产科 1.前置胎盘超声诊断的假阳性可能由于: A ( A ) A.膀胱过度充盈 B.膀胱不充盈 C.胎儿横位 D.胎儿臀位 E.膀胱肿瘤 2.晚期妊娠时有无痛性阴道流血,超声检查应特别注意观察: C ( C ) A.羊水过多 B.胎儿脑积水 C.前置胎盘 D.胎盘剥离 E.环形胎盘 3.异位妊娠最常见的部位在何处: C ( C ) A.卵巢 B.腹腔内 C.输卵管 D.阔韧带 E.宫颈 4.脐带内血管结构包括: A ( A ) A.2条脐动脉,1条脐静脉 B.2条脐动脉,2条脐静脉 C.2条脐静脉,1条脐动脉 D.1条脐动脉,l条脐静脉 E.1条脐动脉,数条脐静脉 5.水泡状胎块又称葡萄胎,其声像图特征是: E ( E ) ①子宫大于孕周;②宫腔内充满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间以强度不等的高回声,呈 蜂窝状改变;③通常宫内不能发现胎儿、胎盘;④宫旁有时可见囊性肿块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6.在40%葡萄胎病例的超声检查中,可以发现有: D ( D ) A.萎缩的卵巢 B.畸胎瘤 C.黄体囊肿 D.黄素囊肿 E.内膜囊肿 7.超声诊断前置胎盘至少要到: D ( D ) A.10孕周后 B.20孕周后 C.25孕周后 D.28孕周后 E.35孕周后 8.在声像图评估胎盘成熟度中,0级胎盘绒毛膜板应: D ( D ) A.与基底层有切迹状交通 B.有稠密的线状回声 C.有不完全的分叶 D.光滑、平整 E.有弥散性的暗区 9.胎儿脑积水的超声表现是: A ( A ) ①20孕周以后,胎儿脑室扩大,侧脑室指数大于1/3;②头围明显大于腹围;③双顶 径较同孕周为大;④颅内可见高回声团块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0.如果胎儿脊柱纵切面结构中断,不完整,横切面椎体失去正常三足鼎立光团,而呈 “U”形图像,可能是: C ( C ) A.脊柱前移 B.脊柱侧凸 C.脊柱裂 D.脊柱前凸 E.脊膜膨出 11.典型葡萄胎的二维超声表现是; B ( B ) A.高回声团块 B.蜂窝状或落雪状回声 C.低回声团块 D.脂液分层征 E.牛眼征 12.脐带中携带含氧红细胞和营养物质自胎盘到胎儿的血管是: C ( C ) A.1条脐动脉 B.2条脐静脉 C.1条脐静脉 D.1条脐动脉和1条脐静脉 E.2条脐动脉 13.怀孕多少周时羊水量最大: B ( B ) A.26周 B.28周 C.30周 D.32周 E.34周 14.胎儿脊柱的正常声像图表现为: C ( C ) ①纵切面呈一条排列整齐的光带;②纵切面呈串珠状的小光团排列成两条弓状平行 光带;③纵切面呈一连串念珠状的小光团;④横切面可见3个强回声团,呈“品”形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5.超声测量胎儿腹围的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E ( E ) A.肾脏水平平面 B.心脏水平平面 C.冒泡水平平面 D.肝脏水平平面 E.见有脐静脉的肝脏水平平面 16.胎盘成熟度的超声分级的分级依据是: D ( D ) A.胎盘实质回声 B.绒毛膜板回声 C.胎盘基底膜回声 D.胎盘绒毛膜板、胎盘基底膜、胎盘实质三部分结构的回声 E.脐带血流多普勒流速曲线 17.胎儿脐带的超声图像特征是: E ( E ) ①一端连接胎盘,一端连接胎儿脐部;②横切呈“品”形;③纵切呈麻花样;④多普勒 超声显示1条脐静脉和2条脐动脉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8.胎儿十二指肠闭锁的特征性超声图像是: B ( B ) A.单泡状 B.双泡征 C.双叶征 D.双管征 E.双环征 19.脊柱裂最多见的部位是; A ( A ) A.腰骶椎 B.胸椎 C.颈椎 D.腰椎 E.后枕部 20.一孕妇,G1P0孕28周,超声示胎盘下缘距宫内口约2 cm,最可能的诊断为: E( E ) A.中央性前置胎盘 B.边缘性前置胎盘 C.部分性前置胎盘 D.胎盘前置状态 E.低置胎盘 21.一妊高征孕妇,孕晚期出现腹痛、休克等症状。体检:胎心不清,板状腹,超声示 胎盘明显增厚,其内血流信号消失,胎心胎动消失。此时应考虑: C ( C ) A.前置胎盘 B.子宫破裂 C.胎盘早剥、死胎 D.先兆子宫破裂 E.子痫 22.一孕36周妇女突然出现阴道大量出血,无明显其他症状。体检:腹软,无压痛,胎 心胎动可及。此时最需要的检查为: A ( A ) A.超声 B.阴道检查 C.肛查 D.胎心监护仪 E.胎动监护 23.一孕36周妇女突然出现阴道大量出血,无明显其他症状。体检:腹软,无压痛,胎 心胎动可及。最可能诊断为: C ( C ) A.胎盘早剥 B.先兆流产 C.前置胎盘 D.胎膜早破 E.植入胎盘 24.一产妇胎儿娩出后1h,胎盘未娩出,阴道未见出血,超声显示胎盘位于前壁,厚38 mm,胎盘与子宫肌层间隙消失.此时诊断为: C ( C ) A.胎盘剥离 B.子宫卒中 C.胎盘粘连 D.低置胎盘 E.胎盘前置 25.早期妊娠时,妊娠囊的典型超声图像是: A ( A ) A.双环征 B.单个回声增强环状囊性结构 C.双泡征 D.三环征 E.以上各项均是 26.真孕囊与假孕囊的超声鉴别要点是: E ( E ) A.前者呈双环征,后者缺乏典型的双环征 B.前者偏向于宫腔一侧,后者位于宫腔正中 C.前者呈扁圆形或椭圆形,后者与宫腔形态一致,有时见延续至宫内口 D.前者可见胚芽和卵黄囊,后者无 E.以上都是 27.疑为前置胎盘的孕妇进行超声检查时应: C ( C ) A.排空膀胱 B.膀胱尿液越多越好 C.适当充盈膀胱 D.不需要做任何准备 E.不需要克盈膀胱 28.胚胎组织部分排出宫腔,部分仍留在宫腔内称为: B ( B ) A.先兆流产 B.不全流产 C.过期流产 D.稽留流产 E.难免流产 29.足月孕期胎盘的厚度一般为: C ( C ) A.1~2 cm B.2~3 cm C.2.5~3.5 cm D.4~5 cm E.5~6 cm 30.孕28周后超声发现胎盘附着在于宫内口周围,但没有遮盖宫颈口,称为: E ( E ) A.完全性前置胎盘 B.部分性前置胎盘 C.低置胎盘 D.胎盘早剥 E.边缘性前置胎盘 31.卵黄囊在超声诊断学上的意义是: E ( E ) ①卵黄囊是宫内妊娠的标志;②指示有胚胎组织存在标志;③胚胎良好预后佳的标志 ;④孕8周内反复检查仍不能发现,提示枯萎孕卵可能或提示胎儿发生畸形的机会 增大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32.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 B ( B ) A.腹腔内 B.输卵管内 C.宫腔内 D.宫颈内 E.阴道内 33.关于胎方位的正确概念是: A ( A ) A.胎先露的指示点(如枕骨、骶骨)与母体骨盆前后左右的关系 B.临产时最先进入骨盆的部位 C.胎儿采取的姿势 D.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E.以上均是 34.产科B超检查可以判定: D ( D ) A.胎位 B.胎盘附着部位 C.胎头大小 D.上述三者均可 E.上述三者不能完全确定 35.在下列何种情况,顶径不能准确显示胎儿的孕周: A ( A ) A.糖尿病患者妊娠 B.横位 C.多胎妊娠 D.首次妊娠 36.多少孕周前不能做出前置胎盘的诊断: B ( B ) A.10周 B.20周 C.30周 D.35周 37.妊娠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产生,是由于: B ( B ) A.快速用血 B.妊娠子宫压迫腔静脉 C.妊娠囊引起腹主动脉轻度闭塞 D.胎儿供血不足 38.下列症状和体征与葡萄胎有关的是: E ( E ) A.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B.先兆子痫 C.子宫大于妊娠月份 D.血HCG升高 E.以上各项均是 39.一30岁孕妇,妊娠8个月,主诉无痛性阴道流血5天。超声首先应排除的情况是:B) A.异位妊娠 B.前置胎盘 C.卵巢囊肿 D.葡萄胎 E.以上都是 40.临床需要做超声的情况是: C ( C ) ①估计胎儿体重和胎龄;③评价胎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③确定胎儿发育与胎龄不相 称时;④横膈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 41.超声最早能显示胎心的周数为: B ( B ) A.5周 B.6周 C.7周 D.7周以后 E.5周以前 42.先兆流产的超声表现为: E ( E ) A.子宫体积小于妊娠周数 B.看不到胎心或胎动 C.胎囊变形 D.测量头径小于妊娠周数 E.以上都不是 43.完全性前置胎盘,声像图上可见: E ( E ) A.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下方 B.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 C.胎盘边缘位于宫内口附近 D.胎盘边缘遮盖部分宫内口 E.子宫峡部以下前后壁均可见胎盘回声 44.皮样囊肿(畸胎瘤),典型的声像图特征为: D ( D ) A.囊性肿块 B.囊性和实质性肿块 C.实质性肿块 D.囊性、实质性及混合性肿块 E.囊性、实质性及含气性肿块 45.葡萄胎时易出现的囊肿是: B ( B ) A.黄体囊肿 B.黄素囊肿 C.卵巢囊肿 D.输卵管伞囊肿 46.最常与葡萄胎并发的囊肿是; A ( A ) A.黄素囊肿 B.卵巢旁囊肿 C.黄体囊肿 D.卵泡囊肿 E.肠系膜囊肿 47.最早在多少周时能够测量双顶径: B ( B ) A.14周 B.12周 C.8周 D.6周 E.10周 48.无脑畸形常伴随的异常是: A ( A ) A.脊柱裂 B.脑积水 C.前脑无裂畸形 D.积水性无脑畸形 E.肾发育畸形 49.葡萄胎的典型声像图为: C ( C ) A.子宫增大,大于妊娠月份 B.子宫内见出血形成的不规则暗区 C.子宫大于妊娠月份,宫内见密集粗大的点状和片状强回声及大小不等的液性暗 区 D.子宫增大不著,宫内见密集粗大的点状或片状强回声 E.子宫增大,宫内见内出血形成的不规则暗区 50.一孕妇在超声检查时出现眩晕、恶心是由于: C ( C ) A.子宫压迫肠道 B.子宫压迫主动脉 C.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D.探头压迫皮肤 E.探头压迫子宫 51.如果在脑室内见到回声增强物质,称之为: D ( D ) A.脑实质出血 B.室管膜下出血 C.蛛网膜下隙出血 D.脑室内出血 E.脑实质及脑室内出血 52.晚期妊娠时有无痛性阴道流血,超声检查应特别注意观察: C ( C ) A.羊水过多 B.胎儿脑积水 C.前置胎盘 D.胎盘剥离 E.环形胎盘 53.关于黄素囊肿的说法,正确的是: E ( E ) ①多与滋养细胞肿瘤伴发;②多呈单房;③多为双侧性;④其大小常不超过4 cm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54.下列异位妊娠中,最常见的是: D ( D ) A.阔韧带 B.子宫颈妊娠 C.腹腔妊娠 D.输卵管妊娠 55.皮样囊肿的内容包括: D ( D ) ①脂肪;②毛发;③钙质;④牙齿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E.② (十三) 小器官 1.眼超声可应用于诊断: E ( E ) ①视网膜、脉络膜脱离;②眼内出血、异物;③眼内和眶内肿瘤;④眼肌异常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2.正常成年人眼轴长为: D ( D ) A.18 mm B.20 mm C.22 mm D.24 mm E.26 mm 3.眼球壁的解剖结构是: A ( A ) A.角膜、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B.角膜、巩膜、玻璃体,视网膜 C.角膜、巩膜、晶状体、视网膜 D.角膜、巩膜、品状体、玻璃体 E.玻璃体、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4.下列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表现最有特征性的是: B ( B ) A.肿瘤呈类圆形、半月形或不规则形的低回声团块 B.肿块内见钙化点或钙斑 C.肿块内血供丰富 D.肿块边缘不整 E.肿块内见液性暗区 5.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内膜状机化物的超声鉴别点是: E ( E ) A.前者呈“V”形;后者呈不规则膜状,有分叉 B.前者膜状回声尖端与视乳头相连,位置固定;后者位置不定 C.眼球运动时,前者与眼球壁呈垂直运动;后者呈不规则运动 D.CDFI在前者可见血供;后者无血供 E.以上均是 6.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超声表现是: E ( E ) A.肿瘤常呈半球形或蘑菇形 B.肿瘤表面有视网膜,故前缘回声连续光滑 C.前缘回声高而密,向后渐少,近球壁形成无回声区,即“挖空”征 D.出现脉络膜凹陷征,可继发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混浊 E.以上均是 7.应用眼专业超声诊断可探测: A ( A ) ①视网膜剥离;②玻璃体出血;③视神经异常 A.①+②+③ B.①+③ C.① D.①+② 8.涎腺良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是: C ( C ) A.血管瘤 B.腺淋巴瘤 C.混合瘤 D.黏液表皮样瘤 E.淋巴管瘤 9.正常成年人甲状腺侧叶的上限大小为(上下×左右×前后): C ( C ) A.3 cm×2 cm×l cm B.4 cm×3 cm×3 cm C.4 cm×3 cm×2 cm D.5 cm×2 cm×2 cm E.6 cm×3 cm×2 cm 10.横断面甲状腺外侧毗邻的颈部大血管是: A ( A ) A.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 B.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C.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 D.颈总动脉和颈总静脉 E.颈外动脉和颈外静脉 11.甲状腺外前方的最粗大肌肉为: B ( B ) A.骨舌骨肌 B.胸锁乳突肌 C.颈长肌 D.前斜角肌 E.头长肌 12.下列甲状腺疾病中,通常表现为弥漫性病变的是: E ( E ) A.单纯性甲状腺肿 B.桥本甲状腺炎 C.结节性甲状腺肿 D.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E.以上都是 13.下列甲状腺癌和腺瘤的超声鉴别点中最主要的是: D ( D ) A.肿块有否囊性变 B.肿块血供是否丰富 C.肿块的回声强弱 D.肿块的边界是否整齐 E.肿块周边血流有否绕行 14.下列选项中,不是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点的是: C ( C ) A.多为单发 B.瘤体多呈高回声 C.瘤体边界不整 D.瘤体内可见微钙化点 E.瘤体血供较丰富 15.一3岁儿童,颈中线甲状软骨上方有一囊性肿块,最可能的诊断是: C ( C ) A.囊状淋巴管癯 B.甲状腺腺瘤 C.甲状舌骨囊肿 D.甲状旁腺腺瘤 E.淋巴结核 16.甲状旁腺位于: C ( C ) A.甲状腺侧叶的上方 B.甲状腺侧叶的下方 C.甲状腺侧叶的背侧 D.甲状腺侧叶的前方 E.甲状腺侧叶的内侧方 17.甲状腺腺瘤的超声诊断标准是: E ( E ) ①边缘规则,周围常有暗环;②瘤体多呈低回声;③内部回声分布较均匀;④外周常 见血管环绕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8.下列甲状腺腺癌的超声表现,错误的是: D ( D ) A.肿块内常见散在性微钙化点 B.肿块边界不规则 C.肿块后方可有声衰减 D.大多数肿块是囊性的 E.大的病灶可探及丰富的血供 19.下列甲状腺内的结节,其外周常见暗环的是: A ( A ) A.腺瘤 B.甲状腺癌 C.结节性甲状腺的结节 D.单纯性甲状腺囊肿 E.畸胎瘤 20.下列疾病中,峡部增厚最明显的是: E ( E ) A.弥漫性甲状腺肿 B.单纯性甲状腺肿 C.结节性甲状腺肿 D.亚急性甲状腺肿 E.桥本甲状腺炎 21.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点是: E ( E ) A.病灶大多呈低回声,单发多见 B.因大多无包膜,故病灶边界大多不规则,呈蟹足样浸润,少见暗环 C.病灶内可见不规则、沙状钙化点 D.内部血供丰富,边缘环绕血流少见 E.以上均是 22.甲状腺炎声像图表现为: B ( B ) A.甲状腺内多个囊肿 B.甲状腺弥漫性增大,回声减低 C.甲状腺弥漫性增大,无回声改变 D.甲状腺缩小,回声增强 E.甲状腺呈结节样改变 23.乳腺纤维腺瘤常见于乳腺的: A ( A ) A.外上象限 B.内上象限 C.外下象限 D.内下象限 E.乳头周围 24.关于乳腺纤维腺病(或称乳腺增生症)的概念,正确的是: E ( E ) ①本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月经来潮前疼痛加剧,一旦月 经来潮,疼痛即减轻;②超声表现为腺体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呈粗大点状或斑片 状;③有时可见乳腺导管扩张或呈类圆形液暗区,边界清,后壁有增强效应;④有 时可见腺体呈片状低回声,边界不整,球体感不强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25.乳腺癌好发于乳腺的: A ( A ) A.外上象限 B.内上象限 C.外下象限 D.内下象限 E.乳头部 26.正常成年人的睾丸大小约为: C ( C ) A.6 cm×5 cm×4 cm B.5 cm×4 cm×3 cm C.4 cm×3 cm×2 cm D.3 cm×2 cm×l cm E.3 cm×2 cm×2 cm 27.下列选项中是急性睾丸炎和睾丸扭转超声表现的主要鉴别点: C ( C ) A.睾丸大小变化 B.睾丸内回声改变 C.睾丸内血供改变 D.鞘膜腔积液 E.睾丸包膜回声改变 28.睾丸大小正常,鞘膜腔内见无回声暗区包绕睾丸,应诊断为: A ( A ) A.睾丸鞘膜积液 B.精索鞘膜积液 C.隐睾 D.腹股沟斜疝 E.睾丸血肿 29.1岁男婴,声像图显示精索部一囊性肿块,内无分隔,边界清楚,应诊断为: D( D ) A.睾丸鞘膜积液 B.精索静脉曲张 C.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D.精索鞘膜积液 E.腹股沟斜疝 30.成年人最常见的睾丸肿瘤是: A ( A ) A.精原细胞瘤 B.胚胎瘤 C.恶性畸胎瘤 D.淋巴肉瘤 E.间质细胞肉瘤 31.隐睾大多位于: C ( C ) A.腹腔 B.腹膜后 C.腹股沟 D.阴茎根部 E.大腿内侧 32.超声诊断睾丸扭转的主要依据是: C ( C ) A.睾丸肿大 B.睾丸内出现异常暗区 C.睾丸内无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减少 D.精索呈麻花征 E.睾丸鞘膜积液 (十四) 颅脑、周围血管及腹膜后 1.2岁以内小儿颅脑超声扫查的最常用窗为: C ( C ) A.颞部 B.后囟 C.前囟 D.眼眶 E.前额 2.TCD探测大脑动脉的主要声窗是: A ( A ) ①颞窗;②眼眶窗;③枕窗;④额上窗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3.TCD常规探测大脑动脉血流信号,下列选项为血流背离探头(负向流速曲线): B B ) ①椎一基底动脉;②大脑中动脉;③大脑前动脉;④大脑后动脉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4.脑血管狭窄的TCD表现是: E ( E ) A.狭窄段血流速度增快 B.狭窄远端血流速度减低 C.流速曲线图形异常(充填) D.血管杂音 E.以上均是 5.脑动脉硬化血流流速曲线图形常表现为: D ( D ) A.正常流速曲线 B.极小收缩峰流速曲线 C.舒张期逆行血流流速曲线 D.收缩峰峰顶圆隆,峰时延长流速曲线 E.高阻力频谱 6.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TCD主要表现为: E ( E ) A.血流速度增快 B.血流速度减低 C.血流速度正常 D.无血流 E.血流速度减低或无血流 7.周围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注意事项中,以下选项中错误的是: D ( D ) A.应进行两侧对比检查 B.取样门放置在管腔中央 C.多普勒增益要适中 D.探头在检查部位的压力宜大不宜小 E.病人在检查时肌肉要处于放松状态 8.在做周围血管检查时,应使多普勒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 C ( C ) A.保持固定角度 B.保持完全平行 C.<60° D.>30° E.越大越好 9.正常人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 A ( A ) A.<1.0 mm B.<0.5 mm C.>1.0 mm D.>1.5 mm E.随年龄增加而减小 10.正常颈总动脉血流流速曲线具有的特点是: E ( E ) ①收缩期有两峰或三峰;②第一峰大于第二峰;③双峰之间有切迹;④整个心动周期 基线上有血流信号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1.以下有关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描述正确的是: E ( E ) A.中老年多见 B.常伴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 C.患肢疼痛、发冷、麻木,远端肢体营养障碍 D.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E.以上都正确 12.动脉粥样硬化的二维超声表现包括: E ( E ) ①动脉内膜增厚;②粥样硬化斑块形成;③溃疡形成;④斑块内出血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3.动脉硬化性闭塞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中,表现多见于前者的是: B ( B ) ①发病年龄老年人多见;②常伴血栓性浅静脉炎;③常见钙化斑块;④受累动脉以中 小型动脉为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4.以下选项中,不符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是: C ( C ) A.好发于青壮年 B.病变主要发生在中小型动脉及其伴行静脉 C.病变很少呈节段性改变,表现为动静脉弥漫性受累 D.常伴发血栓性浅静脉炎 E.一般无钙化斑块 15.目前一般认为扩张动脉段内径要大于或等于近端或远端动脉内径多少倍,才能诊断 为动脉瘤: B ( B ) A.1.5倍 B.2倍 C.2.5倍 D.3倍 E.3.5倍 16.以下选项中,多普勒表现对假性动脉瘤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是: D ( D ) A.在瘤体内检出高速血流 B.在瘤体内检出低速血流 C.探头对瘤体挤压时瘤内血流信号增加 D.在瘤体开口处检出进—出血流现象 E.以上均不是 17.以下有关急性深静脉血栓的描述,正确的是: E ( E ) A.管腔内为无回声或低回声 B.管腔明显增宽 C.探头加压后,管腔不能被压瘪 D.管腔内完全无血流或仅有极少量血流信号 E.以上均正确 18.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主要标准是: E ( E ) A.深静脉瓣游离缘松弛、伸长 B.深静脉流速加快 C.交通支静脉反流 D.浅静脉曲张 E.Valsalva试验或挤压远端肢体放松后出现反流且持续时间>0.5 s,症状明显者>1 s 19.检测患侧下肢动脉闭塞时应与将以下作为对比的是: A ( A ) A.对侧下肢动脉系统 B.腹主动脉 C.颈动脉 D.肱动脉 E.以上均正确 20.引起腹膜后间隙血肿的疾病最常见的是: C ( C ) A.肾脏损伤 B.胰腺损伤 C.腰椎和骨盆骨折 D.腹主动脉瘤破裂 E.血流病(血友病) 21.下列疾病均可表现为腹膜后实质性均质性的肿块,其中最多见的疾病是: E ( E ) A.放线菌病 B.恶性组织细胞病 C.脂肪瘤 D.脊索瘤 E.恶性淋巴瘤 22.以下有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D ) A.瘤体常呈中等回声,有时可见到囊性液暗区 B.超声所见包膜呈高回声 C.以良性居多,约有2%为恶性 D.肿瘤多数为双侧性 E.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多见于肾门附近 23.患儿女性,2岁,超声检查示一侧肾上腺区6 cm×7 cm的肿块,边界不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并可见高回声斑块,患侧肾位置下移 ,眼眶部发现异常肿块,则该肾上腺肿块最大可能为: E ( E ) A.髓性脂肪瘤 B.皮质腺瘤 C.节细胞神经瘤 D.恶性嗜铬细胞瘤 E.神经母细胞瘤 24.腹膜后器官有: D ( D ) ①胰腺;②小肠;③双肾;④肝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十五) 儿科及介入超声 l.有一幼儿出现血尿,声像图显示为肾内实质性肿块,最可能为: B ( B ) A.肾上腺髓样脂肪瘤 B.Wilms瘤 C.神经母细胞瘤 D.婴儿型多囊肾 E.肾错构瘤 2.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称为: C ( C ) A.硬化性胆管炎 B.Courvoisier胆囊 C.胆总管囊肿 D.克隆病 E.莫菲征阳性 3.声像图显示为围绕睾丸的液性暗区的疾病是: D ( D ) A.肿瘤 B.睾丸炎 C.附睾炎 D.睾丸鞘膜积液 E.精索鞘膜积液 4.胎儿循环的遗迹是: A ( A ) A.静脉韧带和肝圆韧带 B.肝十二指肠韧带 C.冠状韧带 D.小网膜囊 E.大网膜 5.儿童时期来源于肾上腺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是: C ( C ) A.血管瘤 B.错构瘤 C.神经母细胞瘤 D.皮质畸胎瘤 E.腺瘤 6.鞘膜积液是指浆液积在: A ( A ) A.睾丸两层鞘膜之间 B.睾丸鞘膜和白膜之间 C.两层白膜之间 D.白膜与睾丸之间 E.睾丸与精索之间 7.儿童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是: A ( A ) A.Wilms瘤 B.脂肪瘤 C.错构瘤 D.畸胎瘤 E.血管瘤 8.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是: B ( B ) A.脉络膜瘤 B.视网膜母细胞瘤 C.血管瘤 D.黑色素瘤 E.畸胎瘤 9.膀胱三角区发现囊性病变,大小随排尿而改变,提示: C ( C ) A.膀胱疝 B.黏液囊肿 C.输尿管囊肿 D.膀胱憩室 E.巨输尿管症 10.下列先天性疾病均可导致儿童肾盂积水,最常见的是: A ( A ) A.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B.膀胱畸形 C.肾盂发育不全 D.重复肾输尿管异位开口 E.输尿管异位开口 11.影响超声引导穿刺准确性的因素有: E ( E ) A.穿刺针与导引槽不配 B.病人的呼吸运动 C.穿刺针的斜面影响 D.部分容积效应 E.以上均是 12.下列情况下,不宜做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治疗的是: E ( E ) A.严重出血倾向 B.肝包虫囊肿病 C.动静脉瘘 D.厚壁有分隔的病变 E.以上均是 13.超声引导下囊肿无水乙醇治疗错误的是: B ( B ) A.囊液应尽可能抽净 B.穿刺针尖置于囊肿的底部 C.无水乙醇浓度应>90%,停留时间应大于5 min,尽量作用于内壁 D.每次注人无水乙醇的量为囊液量的1/2或1/3,但总量不超过60 ml E.注入无水乙醇时,要避免气体进入囊腔 14.下列哪项是超声引导下囊肿无水乙醇治疗的并发症: E ( E ) ①出血;②感染;③腹膜炎;④醉酒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5.下列哪项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禁忌证: E ( E ) ①难以显示病灶或显示不清;②缺乏合适的进针路径;③病人呼吸不能配合;④凝血 机制不正常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6.超声引导下肝癌的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C ) A.要求肿瘤直径小于3 cm B.肿瘤包膜不完整,结构不均匀,无水乙醇治疗效果差 C.无水乙醇注射时要越快越好 D.治疗前后要监测肝功能 E.疗程要求每周2次,达到肿瘤内血供基本消失、肿瘤完全坏死为限 17.关于超声引导胰腺肿块活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C ) ①取材要求经过越多的正常胰腺组织越好;②取材要求经过越少组织越好;③穿刺应 先用粗针;④穿刺应选用细针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18.关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E ( E ) A.肝穿刺要求在经过至少l cm肝实质前提下穿刺病变区 B.经过肝实质穿刺胆囊 C.肾或胰腺穿刺尽可能减少对正常肾或胰腺组织的损害 D.尽可能短距离小角度穿刺 E.以上均对 19.无水乙醇治疗囊肿的禁忌证是: E ( E ) A.与胆管相通的肝囊肿 B.与胰管相通的胰腺囊肿 C.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 D.乙醇过敏者 E.以上均是 20.超声引导微波治疗肝癌的原理是: A ( A ) A.利用微波的热凝固杀死癌细胞 B.利用微波的γ射线杀死癌细胞 C.利用微波的机械效应杀死癌细胞 D.利用微波的空化效应杀死癌细胞 E.利用微波的电解作用杀死癌细胞
0
negative_file/医学影像学三基.doc
第二章 气温和湿度 气象要素――表征大气状态的物理量或物理现象,如气温、湿度、气压、风、云、能见度 、雾、雷暴、雨、雪、冰雹等。 第一节 气温 一、气温的定义和单位 1、气温(Air Temperature):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三种常有温标之间的换算关系: 1) 三种温标对纯水冰点和沸点的定义: 冰点 沸点 等分 摄氏温标(℃) 0 100 100 华氏温标(℉) 32 212 180 绝对温标(K) 273 373 100 2)三种温标的换算关系 已知X℃,则对应的 华氏温标Y(℉)=9•X/5+32 绝对温标Z(K)=273+X 若已知Y℉,则对应的 摄氏温标X(℃)=5×(Y-32)/9 绝对温标Z(K)=273+5×(Y-32)/9 二、太阳、地面、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一种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一种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波长与地面辐射波长几乎相同,也是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是向各个方向的,其中向地面的那一部分,因刚好与地面辐射 方向相反,故称之~。 结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和大气唯一的能量来源,但大气受热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 球表面的长波辐射。 三、空气的增热和冷却 1、气温的非绝热变化 实现气温非绝热变化的方式(物理过程)有: 1)辐射:长波辐射是地面和大气之间交换热量的主要方式。 2)对流与平流: 对流(Convection)——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则的升降运动,是上、下层空气热量传递 的方式之一。 平流(Advection)——大范围空气的水平运动(风),同时伴有某种物理量的输送,是 不同地区空气交换热量的主要方式。 3)水相变化:蒸发和凝结也可实现地面与大气、空气块与空气块之间交换热量。 4)乱流:又叫湍流(Turbulence),指空气微团的无规则运动。一般只发生在贴近地 面1km以下的摩擦层内。乱流可使热量、水分和微尘在各个方向上分布趋于均 匀 5)热传导:通常不予考虑。 2、气温的绝热变化 1)干绝热变化 a. 定义:干空气块或未饱和湿空气块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因没有水汽的增加或减少,故没有凝结潜热的释放或吸收) 空气块绝热上升,体积膨胀,对外作功,消耗自身内能,气温下降 空气块绝热下降,外界压缩气块对气块作功,气块内能增加,气温升高 b. 干绝热直减率:以Υd表示,指在干绝热过程中,气块温度随高度的改变率。 据计算,Υd=0.98K/100m≈1℃/100m 表明,干空气块或未饱和湿空气块每绝热上升100米,气温下降1℃,每绝热下降 100米,气温上升1℃ c. 干绝热线(Υd线):因Υd是常数,故Υd线是斜率不变的直线(见图2-2) 2)湿绝热变化 a. 定义:饱和湿空气块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上升中水汽减少,有潜热释放补充内能;下降中水汽增加,要吸收潜热消 耗内能,使气块始终处于饱和) 空气块绝热上升,体积膨胀,气温下降,便有水汽凝结释放潜热,潜热对气块的 加热使上升冷却变缓慢 空气块绝热下降,外界压缩气块,气温升高,有水滴蒸发吸收潜热,使气块的下 降增温作用减弱 b. 湿绝热直减率:以Υm表示,指在湿绝热过程中,气块温度随高度的改变率。 由分析可知,Υm<Υd,即Υm<1℃/100m 表明,饱和湿空气块每绝热上升100米,气温下降不足1℃,每绝热下降100米,气 温上升不足1℃;Υm是变量,通常取0.5或0.6℃/100m。 c. 湿绝热线(Υm线):Υm是变量,故Υm线是曲线,在温度高度图上,偏于Υd线的右方 (见图2-2)。 干绝热线、湿绝热线――――状态曲线 四、气温的日、年变化 1、日变化 1) 日变化特点:一天中最高气温(Tmax):陆地上在13~14时,海洋上在12时30分 最低气温(Tmin):近日出前 2)气温日较差:Tmax-Tmin 3)影响日较差的因素: 下垫面性质:陆地日较差>海洋,沙漠最大 纬度:低纬日较差>高纬 季节:夏季日较差>冬季 天空状况:晴天日较差>阴天 海拔高度:低处日较差>高处 2、年变化 1)年变化特点: 一年中月平均最高气温(Tmax):北半球,陆地在7月,海洋在8月 南半球,陆地在1月,海洋在2月 最低气温(Tmin):北半球,陆地在1月,海洋在2月 南半球,陆地在7月,海洋在8月 2)气温年较差:月平均Tmax-月平均Tmin 3)影响年较差的因素: 下垫面性质:陆地年较差>海洋,沙漠最大 纬度:高纬年较差>低纬,赤道最小 但赤道上气温有两高,在春分、秋分时,有两低,在冬至、夏至 海拔高度:低处年较差>高处 五、海平面平均气温的分布 海平面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1、赤道附近气温最高,向两极逐渐降低,地表的最高气温带在10°N附近 2、等温线大致与纬圈平行,南半球表现明显 北半球差异较大:冬季,大陆等温线凹向赤道,海洋凸向极地,夏季相反。 墨西哥湾流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如60°N以北的挪威、瑞典1月气温比同纬度的亚洲及北 美东岸高10℃~15℃ 对气温分布有影响的高大地形:青藏高原、洛矶山、阿尔卑斯山等 3、地球上的冷极:北半球,冬季两个——西伯利亚、格陵兰;夏季——北极附近 南半球,南极附近,是全球气温最低的地方 第二节 湿度 一、湿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1、水汽压(e) 大气中所含水汽引起的分压强,单位――百帕(hPa)或毫米水银柱高(mmHg) 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越多,e值越大;实际水汽含量越少,e值越小。水汽压的大小直 接表示了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E),E是温度的函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当e < E时,空气未饱和;当e = E时,空气正好达到饱和;当e >E时,空气过饱和。 2、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用f表示) f=e×100%/E f的大小,表示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当气温一定时 若e < E,即f < 100%,则空气未饱和,f值越小,空气距离饱和程度越远 若e = E,即f = 100%,表示空气饱和 若e > E,即f > 100%,则空气过饱和 3、露点(td)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降低气温,使末饱和空气刚好达到饱 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Dew-point Temperature),简称露点。单位同气温。 水汽含量多,对应的td就高;水汽含量少,对应的td 就低。 常用气温与露点之差⊿t=t-td的大小大致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若⊿t>O,空气未饱和,⊿t越大,距离饱和越远 若⊿t=O,即气温与露点相等,空气饱和。 若⊿t<O,空气过饱和,自然界中不常见 4、绝对湿度(a) 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中包含的水汽质量,单位g•cm-3或g·m-3。 实际上它代表水汽密度,反映空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越多,绝对 湿度越大。 绝对湿度与水汽压成正比,两者间的关系为: 当气温t=16℃ (289K)时,a=e,a的单位g·m-3,e的单位mmHg 三、湿度的日、年变化 1、相对湿度的日、年变化 1)相对湿度的日变化 f的日变化主要决定于气温。 白天,t升高,e增大,但E以更快速度增大,f减小 夜间,t降低,e减小,但E以更快速度减小,f增大。 因此,f在一日中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日出前,有一个最低值,出现在午后。 f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位相相反。 2) 相对湿度的年变化 季风区: f的极大值出现在夏季,极小值出现在冬季。 内陆全年干燥地区: f夏季小,冬季大。 2、绝对湿度的日、年变化 1)绝对湿度的日变化 在海洋、沿海及岛屿处,绝对湿度一日中有一个高值,出现在午后;一个低值,出 现在清晨。 2) 绝对湿度的年变化 主要由气温的年变化决定。夏季出现a的最高值(北半球为7、8月,南半球为1、2月 );冬季出现a的最低值(北半球1、2月,南半球为7、8月)。 四、大气中水汽的凝结 使空气达到饱和主要有两种途径: 1)增加水汽含量 通过蒸发过程或暖湿平流实现。 在海洋上,海面蒸发量的大小取决于海面上空气的饱和差(Ew-e)和风速的大小。 2)冷却过程 不断降低气温至露点,使空气达到饱和。 大气中主要的冷却过程有绝热冷却、辐射冷却、平流冷却及乱流冷却等。 云、雨主要是空气上升中绝热冷却而产生的,平流雾则主要由平流冷却而形成。
0
negative_file/【公众号:zsxx_xxyg】第二章.doc
物料清单(BOM)信息 主要针对下级件有标准用量和能确定型号的组件 可以定义一个主要的BOM和很多个替代的BOM以及多个版本的物料清 单. 物料清单表格说明: |内 容 |说 明 | |物品编码 |物品的编码,一种物料对应一个编码 | |物品编码说明 |物品编码的描述 | |组件序号 |该物品需要组件的顺序号。如10、20、30 | | |、 | |工序序号 |该物料在哪个工序发料? | |组件编码 |该物品所需组件的编码 | |需要组件的数量 |该物品所需组件的数量(定额) | |产出率 |物料的损耗率 | |物料供应类型 |该物料采用推式还是拉式供应? | |物料供应的仓库 |从哪个仓库领料或者是从哪个仓库拉料? | |物料供应的货位 |从哪个货位领料或者是从哪个货位拉料? | 物料清单数据收集表格 物品编码:1128523 物品描述:世纪经典烟支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1048202 | | | | | | | | |(60mm | | | | | | | | |世纪经典印字水松纸 | | | | | | | | |) | | | | | | |30 | |02046161 | | | | | | | | |(#7.73mm*120mm 高 | | | | | | | | |压+棒) | | | | | | |40 | |1128023 | | | | | | | | |(世纪经典烟丝) | | | | | | |50 | | | | | | | | |60 | | | | | | | | |70 | | | | | | | | |80 | | | | | | | | 物品编码:1120823 物品描述:世纪经典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3018262 | | | | | | | | |(十支装世纪经典烟 | | | | | | | | |盒) | | | | | | |30 | |20610105 | | | | | | | | |(十支装世纪经典小 | | | | | | | | |包透明) | | | | | | |40 | |04018262 | | | | | | | | |(十支装世纪经典条 | | | | | | | | |盒) | | | | | | |50 | |04018264 | | | | | | | | |(十支装世纪经典条 | | | | | | | | |卡) | | | | | | |60 | |12028262 | | | | | | | | |(十支装世纪经典烟 | | | | | | | | |箱) | | | | | | |70 | |20616864 | | | | | | | | |(十支装塑料袋) | | | | | | |80 | |20626162 | | | | | | | | |(72mm | | | | | | | | |BOPP无字胶带) | | | | | | |90 | |1128523 | | | | | | | | |(世纪经典烟支) | | | | | | 物品编码:1120522 物品描述:白沙金世纪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4018261-K | | | | | | | | |(GDX2白沙金世纪条 | | | | | | | | |盒) | | | | | | |30 | |12028261-K | | | | | | | | |(GDX2白沙金世纪烟 | | | | | | | | |箱) | | | | | | |40 | |03018261-K | | | | | | | | |(GDX2白沙金世纪烟 | | | | | | | | |盒) | | | | | | |50 | |09026161-J | | | | | | | | |(120mm收缩膜J) | | | | | | |60 | |09020162-J | | | | | | | | |(350mm条透J) | | | | | | |70 | |01100266 | | | | | | | | |(250g/m2*97mm亮银 | | | | | | | | |卡) | | | | | | |80 | |08610004 | | | | | | | | |(2.5mm*10000m条包 | | | | | | | | |拉线) | | | | | | |90 | |20626162 | | | | | | | | |(72mm | | | | | | | | |BOPP无字胶带) | | | | | | |100 | |1128522 | | | | | | | | |(白沙金世纪烟支) | | | | | | 物品编码:1128522 物品描述:白沙金世纪烟支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1048201 | | | | | | | | |(60mm | | | | | | | | |白沙金世纪印字水松 | | | | | | | | |纸) | | | | | | |30 | |02046161 | | | | | | | | |(#7.73mm*120mm 高 | | | | | | | | |压棒) | | | | | | |40 | |1128022 | | | | | | | | |(白沙金世纪烟丝) | | | | | | |50 | | | | | | | | |60 | | | | | | | | |70 | | | | | | | | |80 | | | | | | | | 物品编码:1128519 物品描述:珍品银世界(时尚)烟支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1046402 | | | | | | | | |(58mm | | | | | | | | |盖白沙银世界印字纸 | | | | | | | | |) | | | | | | |30 | |02040231 | | | | | | | | |(100mm滤嘴棒(2744| | | | | | | | |a24.3mm)) | | | | | | |40 | |1128019 | | | | | | | | |(珍品银世界烟丝) | | | | | | |50 | | | | | | | | |60 | | | | | | | | |70 | | | | | | | | |80 | | | | | | | | 物品编码:1120519 物品描述:珍品银世界(时尚)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1100461 | | | | | | | | |(珍品银世界时尚舌 | | | | | | | | |头纸) | | | | | | |30 | |03018165 | | | | | | | | |(十支装珍品银世界 | | | | | | | | |时尚烟盒) | | | | | | |40 | |04018165 | | | | | | | | |(十支装珍品银世界 | | | | | | | | |条盒) | | | | | | |50 | |20610103 | | | | | | | | |(塑盒十支装小包透 | | | | | | | | |明) | | | | | | |60 | |20610104 | | | | | | | | |(塑盒十支装条包透 | | | | | | | | |明) | | | | | | |70 | |12028163 | | | | | | | | |(十支装珍品银世界 | | | | | | | | |烟箱) | | | | | | |80 | |03018167 | | | | | | | | |(十支装珍品银世界 | | | | | | | | |内烟盒) | | | | | | |90 | |08610004 | | | | | | | | |(2.5mm*10000m条包 | | | | | | | | |拉线) | | | | | | |100 | |20626162 | | | | | | | | |(72mm | | | | | | | | |BOPP无字胶带) | | | | | | |110 | |1128519 | | | | | | | | |(珍品银世界(时尚 | | | | | | | | |)烟支) | | | | | | 物品编码:1120520 物品描述:珍品银世界(典雅)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1100462 | | | | | | | | |(珍品银世界典雅舌 | | | | | | | | |头纸) | | | | | | |30 | |03018166 | | | | | | | | |(十支装珍品银世界 | | | | | | | | |典雅烟盒) | | | | | | |40 | |04018165 | | | | | | | | |(十支装珍品银世界 | | | | | | | | |条盒) | | | | | | |50 | |20610103 | | | | | | | | |(塑盒十支装小包透 | | | | | | | | |明) | | | | | | |60 | |20610104 | | | | | | | | |(塑盒十支装条包透 | | | | | | | | |明) | | | | | | |70 | |12028163 | | | | | | | | |(十支装珍品银世界 | | | | | | | | |烟箱) | | | | | | |80 | |03018167 | | | | | | | | |(十支装珍品银世界 | | | | | | | | |内烟盒) | | | | | | |90 | |08610004 | | | | | | | | |(2.5mm*10000m条包 | | | | | | | | |拉线) | | | | | | |100 | |20626162 | | | | | | | | |(72mm | | | | | | | | |BOPP无字胶带) | | | | | | |110 | |1128520 | | | | | | | | |(珍品银世界(典雅 | | | | | | | | |)烟支) | | | | | | 物品编码:1128520 物品描述:珍品银世界(典雅)烟支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1046404 | | | | | | | | |(58mm | | | | | | | | |盖白沙银世界典雅纸 | | | | | | | | |) | | | | | | |30 | |02040231 | | | | | | | | |(100mm滤嘴棒(2744| | | | | | | | |a24.3mm)) | | | | | | |40 | |1128019 | | | | | | | | |(珍品银世界烟丝) | | | | | | |50 | | | | | | | | |60 | | | | | | | | |70 | | | | | | | | |80 | | | | | | | | 物品编码:1128518 物品描述:白沙银世界烟支(盖)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1011205-J | | | | | | | | |60Cu高透纸J | | | | | | |30 | |01046402 | | | | | | | | |58mm白沙银世界印字 | | | | | | | | |纸(盖) | | | | | | |40 | |1128018 | | | | | | | | |白沙银世界烟丝(盖) | | | | | | |50 | | | | | | | | |60 | | | | | | | | |70 | | | | | | | | |80 | | | | | | | | 物品编码:1120518 物品描述:白沙银世界(盖)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9020162-J | | | | | | | | |(350mm条透J) | | | | | | |30 | |20626162 | | | | | | | | |(72mm BOPP 无字胶 | | | | | | | | |带) | | | | | | |40 | |12028162-K | | | | | | | | |(GDX2 | | | | | | | | |白沙银世界竖烟箱( | | | | | | | | |盖)) | | | | | | |50 | |04018162-K | | | | | | | | |(GDX2 | | | | | | | | |白沙银世界条盒(盖 | | | | | | | | |)) | | | | | | |60 | |03018162-K | | | | | | | | |(GDX2 | | | | | | | | |白沙银世界烟盒(盖 | | | | | | | | |)) | | | | | | |70 | |01052023 | | | | | | | | |(54g/m*114mm银箔)| | | | | | |80 | |01100266 | | | | | | | | |(250g/m2*97mm亮银 | | | | | | | | |卡纸) | | | | | | |90 | |08610004 | | | | | | | | |(2.5mm*10000m条包 | | | | | | | | |白拉线) | | | | | | |100 | |1128518 | | | | | | | | |(白沙银世界烟支( | | | | | | | | |盖)) | | | | | | 物品编码:1120563 物品描述:出口盖金沙环保型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9020162-J | | | | | | | | |(350mm条透J) | | | | | | |30 | |20626162 | | | | | | | | |(72mm BOPP 无字胶 | | | | | | | | |带) | | | | | | |40 | |12017661 | | | | | | | | |(金沙竖烟箱GDX2( | | | | | | | | |环保型)) | | | | | | |50 | |04017661-K | | | | | | | | |(翻盖金沙烤烟型条 | | | | | | | | |盒(环保型)) | | | | | | |60 | |03017661-K | | | | | | | | |(翻盖金沙烤烟型烟 | | | | | | | | |盒(环保型)) | | | | | | |70 | |01052123 | | | | | | | | |(54g/m*114mm白金箔| | | | | | | | |) | | | | | | |80 | |01100362 | | | | | | | | |(250g/m2*97mm白金 | | | | | | | | |卡纸) | | | | | | |90 | |08020101 | | | | | | | | |(2.5mm*5000m紫红拉| | | | | | | | |线) | | | | | | |100 | |1128513 | | | | | | | | |(金沙烟支(环保型 | | | | | | | | |)) | | | | | | |110 | |08610004 | | | | | | | | |(2.5mm*10000m条包 | | | | | | | | |白拉线) | | | | | | 物品编码:1128513 物品描述:金沙烟支(环保型)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1046104 | | | | | | | | |(54mm | | | | | | | | |金沙四色散孔水松纸 | | | | | | | | |) | | | | | | |30 | |02031134 | | | | | | | | |(#7.64mm*120mm高透| | | | | | | | |高压棒) | | | | | | |40 | |1128013 | | | | | | | | |(金沙烟丝(环保型 | | | | | | | | |)) | | | | | | |50 | | | | | | | | |60 | | | | | | | | |70 | | | | | | | | |80 | | | | | | | | 物品编码:1128516 物品描述:精品白沙烟支(环)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1046301 | | | | | | | | |54mm精品白沙四色纸 | | | | | | |30 | |02046162 | | | | | | | | |高压棒(小) | | | | | | |40 | |1128016 | | | | | | | | |精品白沙烟丝(环) | | | | | | |50 | | | | | | | | |60 | | | | | | | | |70 | | | | | | | | |80 | | | | | | | | 物品编码:1120513 物品描述:盖金沙(环保型)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9020162-J | | | | | | | | |(350mm条透J) | | | | | | |30 | |20626162 | | | | | | | | |(72mm BOPP 无字胶 | | | | | | | | |带) | | | | | | |40 | |12017661 | | | | | | | | |(金沙竖烟箱GDX2( | | | | | | | | |环保型)) | | | | | | |50 | |04017661-K | | | | | | | | |(翻盖金沙烤烟型条 | | | | | | | | |盒(环保型)) | | | | | | |60 | |03017661-K | | | | | | | | |(翻盖金沙烤烟型烟 | | | | | | | | |盒(环保型)) | | | | | | |70 | |01052123 | | | | | | | | |(54g/m*114mm白金箔| | | | | | | | |) | | | | | | |80 | |01100362 | | | | | | | | |(250g/m2*97mm白金 | | | | | | | | |卡纸) | | | | | | |90 | |08020101 | | | | | | | | |(2.5mm*5000m紫红拉| | | | | | | | |线) | | | | | | |100 | |1128513 | | | | | | | | |(金沙烟支(环保型 | | | | | | | | |)) | | | | | | |110 | |08610004 | | | | | | | | |(2.5mm*10000m条包 | | | | | | | | |白拉线) | | | | | | 物品编码:1128516 物品描述:盖白沙(精品环)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4017962-K | | | | | | | | |(GDX2精品盖白沙条 | | | | | | | | |盒(环)) | | | | | | |30 | |03017962-K | | | | | | | | |(GDX2精品盖白沙烟 | | | | | | | | |盒(环)) | | | | | | |40 | |09026161 | | | | | | | | |(120mm 收缩膜) | | | | | | |40 |*可替|09026161-J | | | | | | | |换件 |(120mm 收缩膜 J) | | | | | | |50 | |09020162 | | | | | | | | |(350mm 条透) | | | | | | |50 |*可替|09020162-J | | | | | | | |换件 |(350mm 条透 J) | | | | | | |60 | |01052461 | | | | | | | | |(54G/M*114MM亮浅金| | | | | | | | |箔) | | | | | | |70 | |01610366 | | | | | | | | |(250G/M2*97MM亮浅 | | | | | | | | |金卡纸) | | | | | | |80 | |08036202 | | | | | | | | |(2.5MM*5000M金字 | | | | | | | | |线) | | | | | | |90 | |1128516 | | | | | | | | |(精品白沙烟支(环 | | | | | | | | |)) | | | | | | |100 | |08610004 | | | | | | | | |(2.5mm*10000m条包白| | | | | | | | |拉线) | | | | | | |110 | |20626161 | | | | | | | | |(72MMBOPP无字胶带 | | | | | | | | |) | | | | | | 物品编码:1120601 物品描述:白沙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3026161 | | | | | | | | |(白沙烟盒) | | | | | | |30 | |04026161 | | | | | | | | |(白沙条盒) | | | | | | |40 | |01052025 | | | | | | | | |(72g/m*114mm银箔)| | | | | | |50 | |1128501 | | | | | | | | |(盖白沙烟支) | | | | | | |60 | |09020101-J | | | | | | | | |(117mm小透J) | | | | | | |60 |*可替|09020101 | | | | | | | |换件 |(117mm透明薄膜) | | | | | | |70 | |09020163 | | | | | | | | |(335mm条透) | | | | | | |80 | |06016161-XG | | | | | | | | |(GDX1白沙封口XG) | | | | | | |90 | |08610004 | | | | | | | | |(2.5mm*10000m条包白| | | | | | | | |拉线) | | | | | | |100 | |20626162 | | | | | | | | |(72mm | | | | | | | | |BOPP无字胶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品编码:1128501 物品描述:盖白沙烟支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10 |*可替|01011163-J1 | | | | | | | |换件 |(40CU 中透纸J1) | | | | | | |20 | |02046361 | | | | | | | | |(#7.73mm*120mm中压| | | | | | | | |棒) | | | | | | |30 | |1128001 | | | | | | | | |(白沙烟丝) | | | | | | |40 | |01046102 | | | | | | | | |(60mm白沙印字水松 | | | | | | | | |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品编码:1128501 物品描述:盖白沙烟支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10 |*可替|01011163-J1 | | | | | | | |换件 |(40CU 中透纸J1) | | | | | | |20 | |02046361 | | | | | | | | |(#7.73mm*120mm中压| | | | | | | | |棒) | | | | | | |30 | |1128001 | | | | | | | | |(白沙烟丝) | | | | | | |40 | |01046102 | | | | | | | | |(60mm白沙印字水松 | | | | | | | | |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品编码:1120501 物品描述:盖白沙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3016162 | | | | | | | | |(盖白沙烟盒) | | | | | | |30 | |04016162 | | | | | | | | |(盖白沙条盒) | | | | | | |40 | |01052023 | | | | | | | | |(54g/m*114mm银箔)| | | | | | |50 | |1128501 | | | | | | | | |(盖白沙烟支) | | | | | | |60 | |09020161-J | | | | | | | | |(120mm小透J) | | | | | | |70 | |09020262-J | | | | | | | | |(350mm收缩膜J) | | | | | | |70 |*可替|09020262 | | | | | | | |换件 |(350mm条包收缩透明| | | | | | | | |膜) | | | | | | |80 | |08036203 | | | | | | | | |(2.5mm*10000m金字 | | | | | | | | |线) | | | | | | |90 | |08610004 | | | | | | | | |(2.5mm*10000m条包白| | | | | | | | |拉线) | | | | | | |100 | |20626164 | | | | | | | | |(72mm | | | | | | | | |BOPP印字胶带) | | | | | | |110 | |01100261 | | | | | | | | |(220-260g/m2*97白 | | | | | | | | |卡纸) | | | | | | | | | | | | | | | 物品编码:1120503 物品描述:盖长沙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3016262-K | | | | | | | | |(GDX2盖长沙烟盒) | | | | | | |30 | |04016262-K | | | | | | | | |(GDX2盖长沙条盒) | | | | | | |40 | |08036202 | | | | | | | | |(2.5MM*5000MM金字| | | | | | | | |线) | | | | | | |50 | |09026161 | | | | | | | | |(120mm 收缩膜) | | | | | | |60 | |09020262 | | | | | | | | |(350MM条包收缩透明| | | | | | | | |膜(国产)) | | | | | | |70 | |12026262 | | | | | | | | |(GDX2盖长沙竖烟箱 | | | | | | | | |) | | | | | | |80 | |1128503 | | | | | | | | |(盖长沙烟支) | | | | | | |90 | |01100261 | | | | | | | | |(220-260G/M2*97白 | | | | | | | | |卡纸) | | | | | | |100 | |20626162 | | | | | | | | |(72mm | | | | | | | | |BOPP无字胶带) | | | | | | |110 | |08610004 | | | | | | | | |(2.5mm*10000m条包 | | | | | | | | |拉线) | | | | | | |120 | |09026161-J | | | | | | | | |(120mm收缩膜J) | | | | | | |120 |*可替| | | | | | | | |换件 | | | | | | | | | | | | | | | | 物品编码:1128503 物品描述:盖长沙烟支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2046361 | | | | | | | | |(#7.73mm*120mm中压| | | | | | | | |棒) | | | | | | |30 | |1128003 | | | | | | | | |(长沙烟丝) | | | | | | |40 | |01046201 | | | | | | | | |(60mm长沙印字水松 | | | | | | | | |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品编码:1128517 物品描述:喜长沙烟支(盖)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 | |01046302 | | | | | | | | |58mm喜长沙印字纸 | | | | | | | | |02040231 | | | | | | | | |100mm滤嘴棒(2744Pa | | | | | | | | |、24.3mm) | | | | | | | | |1128017 | | | | | | | | |喜长沙烟丝(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品编码:1120517 物品描述:喜长沙(盖)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3018062-K | | | | | | | | |(GDX2喜长沙烟盒( | | | | | | | | |盖)) | | | | | | |30 | |04018062-K | | | | | | | | |(GDX2喜长沙条盒( | | | | | | | | |盖)) | | | | | | |40 | |09026161 | | | | | | | | |(120mm 收缩膜) | | | | | | |50 | |09020262 | | | | | | | | |(350MM条包收缩透明| | | | | | | | |膜(国产)) | | | | | | |60 | |12028062-K | | | | | | | | |(GDX2喜长沙竖烟箱 | | | | | | | | |) | | | | | | |70 | |1128517 | | | | | | | | |(喜长沙烟支(盖) | | | | | | | | |) | | | | | | |80 | |01100261 | | | | | | | | |(220-260G/M2*97白 | | | | | | | | |卡纸) | | | | | | |90 | |20626164 | | | | | | | | |(72mm | | | | | | | | |BOPP无字胶带) | | | | | | |100 | |08610004 | | | | | | | | |(2.5mm*10000m条包 | | | | | | | | |拉线) | | | | | | |110 | |08610005 | | | | | | | | |(2.5mm*10000m喜长 | | | | | | | | |沙印字线) | | | | | | | | | | | | | | | 物品编码:1220657 物品描述:出口NISE(混美淡)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3017961-CH1 | | | | | | | | |(GDX1 NISE 混烟盒 | | | | | | | | |美国版 淡味) | | | | | | |30 | |04017961-CH1 | | | | | | | | |(GDX1混NISE条盒美 | | | | | | | | |国淡味) | | | | | | |40 | |01052023 | | | | | | | | |(54g/m*114mm银箔)| | | | | | |50 | |1228557 | | | | | | | | |(NISE烟支(混美淡 | | | | | | | | |) | | | | | | |60 | |08010002 | | | | | | | | |(2.5mm*5000m金拉线| | | | | | | | |) | | | | | | |70 | |08610004 | | | | | | | | |(2.5mm*10000m条包 | | | | | | | | |白拉线) | | | | | | |80 | |09020101 | | | | | | | | |(117mm透明薄膜) | | | | | | |90 | |09020263 | | | | | | | | |(335mm收缩膜) | | | | | | |100 | |01100261 | | | | | | | | |(220-260g/m2*97白 | | | | | | | | |卡纸) | | | | | | | | |20626162 | | | | | | | | |(72mm | | | | | | | | |BOPP无字胶带) | | | | | | 物品编码:1128557 物品描述:NISE烟支(混美淡)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1047902 | | | | | | | | |(60mm | | | | | | | | |NISE散孔纸混美淡) | | | | | | |30 | |1228057 | | | | | | | | |(NISE烟丝(混美淡 | | | | | | | | |) | | | | | | |40 | |02040232 | | | | | | | | |(100mm高透棒(3040| | | | | | | | |Pa薄24.3)) | | | | | | |50 | | | | | | | | |60 | | | | | | | | |70 | | | | | | | | |80 | | | | | | | | 物品编码:1128564 物品描述:NISE烟支(混美)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1047901 | | | | | | | | |60mmNISE印字纸 | | | | | | |30 | |1228064 | | | | | | | | |NISE烟丝(混美) | | | | | | |40 | |02031135 | | | | | | | | |#7.8mm*120mm高透高 | | | | | | | | |压棒 | | | | | | |50 | | | | | | | | |60 | | | | | | | | |70 | | | | | | | | |80 | | | | | | | | 物品编码:1220664 物品描述:出口NISE(混美)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3017961-CH | | | | | | | | |(GDX1 NISE 混烟盒 | | | | | | | | |美国版) | | | | | | |30 | |04017961-CH | | | | | | | | |(GDX1混NISE条盒美 | | | | | | | | |国版) | | | | | | |40 | |01052023 | | | | | | | | |(54g/m*114mm银箔)| | | | | | |50 | |1228564 | | | | | | | | |(NISE烟支(混美) | | | | | | |60 | |08010002 | | | | | | | | |(2.5mm*5000m金拉线| | | | | | | | |) | | | | | | |70 | |08610004 | | | | | | | | |(2.5mm*10000m条包 | | | | | | | | |白拉线) | | | | | | |80 | |09020101 | | | | | | | | |(117mm透明薄膜) | | | | | | |90 | |09020263 | | | | | | | | |(335mm收缩膜) | | | | | | |100 | |01100261 | | | | | | | | |(220-260g/m2*97白 | | | | | | | | |卡纸) | | | | | | |110 | |20626162 | | | | | | | | |(72mm | | | | | | | | |BOPP无字胶带) | | | | | | 物品编码:02046162 物品描述:#7.64mm*120mm 高压棒(小)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14010061 | | | | | | | | |(热溶胶) | | | | | | |30 | |20619700 | | | | | | | | |(嘴棒塑料袋) | | | | | | |40 | |12976264 | | | | | | | | |(KDF2 120MM高压降 | | | | | | | | |嘴棒盒) | | | | | | |50 | |12976164 | | | | | | | | |(KDF2 120MM高压降 | | | | | | | | |嘴棒箱) | | | | | | |60 | |01030002 | | | | | | | | |(28g/m*27mm*5000m | | | | | | | | |成型纸) | | | | | | |70 | |20626261 | | | | | | | | |(60mm | | | | | | | | |BOPP印字胶带) | | | | | | |80 | |02020161 | | | | | | | | |(35000D醋纤) | | | | | | |90 | |01030003 | | | | | | | | |(28g/m2*26.5mm*5000| | | | | | | | |m成型纸) | | | | | | |100 | | | | | | | | |110 | | | | | | | | 物品编码:02046362 物品描述:#7.64mm*120mm 中压棒(小)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14010061 | | | | | | | | |(热溶胶) | | | | | | |30 | |20619700 | | | | | | | | |(嘴棒塑料袋) | | | | | | |40 | |12976266 | | | | | | | | |(KDF2 120MM中压降 | | | | | | | | |嘴棒盒) | | | | | | |50 | |12976166 | | | | | | | | |(KDF2 120MM中压降 | | | | | | | | |嘴棒箱) | | | | | | |60 | |01030002 | | | | | | | | |(28g/m*27mm*5000m | | | | | | | | |成型纸) | | | | | | |70 | |20626161 | | | | | | | | |(60mm | | | | | | | | |BOPP无字胶带) | | | | | | |80 | |02020161 | | | | | | | | |(35000D醋纤) | | | | | | |90 | |01030003 | | | | | | | | |(28g/m2*26.5mm*5000| | | | | | | | |m成型纸) | | | | | | |100 | | | | | | | | |110 | | | | | | | | 物品编码:02031134 物品描述:#7.64mm*120mm高透高压棒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1030101-J | | | | | | | | |(22g/m*27mm*4500m | | | | | | | | |高透成型纸J) | | | | | | |30 | |14010061 | | | | | | | | |(热溶胶) | | | | | | |40 | |20619700 | | | | | | | | |(嘴棒塑料袋) | | | | | | |50 | |12976264 | | | | | | | | |(KDF2 120MM高压降 | | | | | | | | |嘴棒盒) | | | | | | |60 | |12976164 | | | | | | | | |(KDF2 120MM高压降 | | | | | | | | |嘴棒箱) | | | | | | |70 | |02020161 | | | | | | | | |(35000D醋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品编码:02046361 物品描述:#7.73mm*120mm中压棒 |组件序|工序 |组件编码 |需要该|产出率|供应 |供|供 | |号 |序号 | |组件的| |类型 |应|应 | | | | |数量 | | |子|货 | | | | | | | |库|位 | |20 | |01030002 | | | | | | | | |(28g/m*27mm*5000m | | | | | | | | |成型纸) | | | | | | |30 | |14010061 | | | | | | | | |(热溶胶) | | | | | | |40 | |20619700 | | | | | | | | |(嘴棒塑料袋) | | | | | | |50 | |12976266 | | | | | | | | |(KDF2 120MM中压降 | | | | | | | | |嘴棒盒) | | | | | | |60 | |12976166 | | | | | | | | |(KDF2 120MM中压降 | | | | | | | | |嘴棒箱) | | | | | | |70 | |02020161 | | | | | | | | |(35000D醋纤) | | | | | | |80 | |20626161 | | | | | | | | |(60mm | | | | | | | | |BOPP无字胶带) | | | | | | |90 | |01030003 | | | | | | | | |(28g/m2*26.5mm*500| | | | | | | | |0m成型纸) | | | | | | | | | | | | | | |
0
negative_file/长沙卷烟_BPR&ERP项目_产品结构清单.doc
教育集团 石竹山文武学校 学科带头人评比手册 新华信管理顾问公司制作 2004年5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2 第二章 骨干教师评比细则 2 第三章 星级员工评比细则 5 第一章 总则 1. 本制度是美佛儿教育集团为了规范学校学科带头人评比流程与标准制定的,是保证评 比公正、公平而订立的原则。 2. 学科带头人评比由教学管理领导小组主持。 □ 组长:学校校长/常务副校长 □ 秘书长:人力资源部主任 □ 领导小组成员:学部校长及各学部教务/政教/德育主任、监察审计室主任 3. 主管部门与原则:人力资源部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学校的招聘、录 用工作。 4. 学科带头人评比适用于石竹山文武学校所有正式教师,但不适用于以下人员和事宜: □ 学校校委会人员; □ 试用期员工; □ 学校临时工岗位; □ 学期内累计不到岗超过1/3工作时间(包括请假与各其它各种原因缺岗)的员工 不参与本期评比; 第二章 学科带头人评比细则 5. 学科带头人评比周期为一学期,每学期末最后一个月进行评比,评比结果运用到下一 学期薪酬待遇等各方面,我校《关于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中 有关学科带头人终身待遇的条款依然适用; 6. 学科带头人的基本任职条件: □ 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 □ 教师系列中级以上职称 7. 学科带头人教师的评比标准和积分权重如下: □ 以下标准均以百分制进行考评,以评分结果乘以权重,同时应满足在学部内部 排名上的要求: |学部 |公开课评比40|专业水平测试20%|学生满意度30|教学文章发表10%| | |% | |% | | |高中部 |前三名 |前六名 |前三名 |前六名 | |初中部 |前八名 |前十五名 |前八名 |前十五名 | |小学部 |前十名 |前二十名 |前十名 |前二十名 | |幼儿园 |前两名 |前四名 |前两名 |前四名 | □ 教学类文章发表采取积分制,国家级教学类刊物上发表文章为100分/篇,省级 教学类刊物上发表文章为50分/篇,市级教学类刊物上发表文章为20分/篇,可 以累积超过100分; □ 将四个评比项目上的综合得分进行排名,得出最后的学科带头人评比排序 □ 根据综合得分排名,评选出学科带头人,人数不得超过学部教师人数5%,幼儿 园可扩大到1人 □ 如总分排名靠前的教师在分项内部排名上不能符合要求,也不能成为学科带头 人 8. 学科带头人的薪酬待遇根据我校《关于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定》 中有关条款确定,如暂时不能抵薪酬上限,则薪酬水平可根据排名情况和综合得分 做调整。 9. 获得学科带头人称号的员工不再享受星级员工待遇。 10. 每学期末最后一个月开展学科带头人评选,流程如下: □ 学部内部评议 □ 上报人力资源部进行复核 □ 安排总校集中评定 □ 结果统计 □ 人力资源部根据最终结果进行薪酬待遇等调整 11. 在学部内部评议阶段,由各学部校长主持,学部教务与政教/德育主任实施,所有原 始材料,包括公开课评比表及排名、测试试卷与排名、满意度调查表与排名、教学 专项文章复印件均需一并上交人力资源部。 12. 人力资源部与监察审计室对所有原始材料进行复核,并在学部内进行随机访谈,最终 将结果汇总,安排总校教学管理领导小组进行集中评定。 13. 总校教学管理领导小组将对入围教师进行公开课再评比,评比过程中,学部教务与政 教/德育主任不参加评比。 14. 再评比结果不合格的,免去学科带头人资格。 15. 在评比过程中,如经过监察审计室与人力资源部调查确实,出现以下情况的需对相关 人员进行处罚,除原评定结果作废,取消学部当年评比资格外,对第一责任人处以 500-1000元罚款,并通报批评。 □ 伪造原始材料 □ 公开课评定严重失实 □ 专业水平测试题编写严重偏失 □ 不遵照本制度流程进行评比的 □ 阻挠人力资源部与监察审计室进行调查的
0
negative_file/石竹山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doc
第三部分 仪器分析法 第一章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原理 可见光、紫外线照射某些物质,主要是由于物质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对辐射的吸收, 而产生化合物的可见紫外吸收光谱。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分光光度 法或称吸收光谱法的分析方法。它是以朗伯──比耳定律为基础。 1 朗伯—比耳定律 A = lg—- = ECL T 式中 A为吸收度; T为透光率; E为吸收系数,采用的表示方法是(E),其物理意义为当溶液浓度为1%(g/ml),液层 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数值; 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 L为液层厚度,cm。 二、使用范围 凡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在特定吸收波长处所测得的吸收度, 可用于药品的鉴别、纯度检查及含量测定。 三、仪器 可见- 紫外分光光度计。其应用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紫外光区、400~850nm的可见光区。 主要由辐射源(光源)、色散系统、检测系统、吸收池、数据处理机、自动记录器及显 示器等部件组成。 本仪器是根据相对测量的原理工作的,即先选定某一溶剂(或空气、试样)作为标准( 空白或称参比)溶液,并认为它的透光率为100%(或吸收度为0),而被测的试样透光 率(或吸收度)是相对于标准溶液而言,实际上就是由出射狭缝射出的单色光,分别通 过被测试样和标准溶液,这两个光能量之比值,就是在一定波长下对于被测试样的透光 率(或吸收度)。 本仪器可精密测定具有芳香环或共轭双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有色物质或在适当条件下 能与某些试剂作用生成有色物的物质。 使用前应校正测定波长并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四、仪器的校正 1.波长的准确度试验 以仪器显示的波长数值与单色光的实际波长值之间误差表示,应在±1.0nm范围内。 可用仪器中氘灯的486.02nm与656.10nm谱线进行校正。 2.吸收度的准确度试验 3.杂散光的试验 4.波长重现性试验 5.分辨率试验 五、测定方法 1.对照品比较法 (1)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 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标示量的100±10%,所用溶剂也应完全一致,在规定 的波长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后,按下式计算含量,即得。 (2)计算式 A样×G对/稀释倍数×100×1 含量(%)= ————————————-- ×100% A对×G样/稀释倍数×100×1 2.吸收系数法 (1)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再以该品种 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用本法测定时,应注意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2)计算式 A样 含量(%)= ——————————————- ×100% G样/稀释倍数×(E)对×100×1 3.计算分光光度法 采用计算分光光度法应慎重。本法有多种,使用时均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 当吸收度处在吸收曲线的陡然上升或下降的部位测定时,波长的微小变化可能对测定结 果造成显著影响,故对照品和供试品测试条件应尽可能一致。若测定时不用对照品,如 维生素A测定法,则应在测定时对仪器作仔细的校正和检定。 六、注意事项 1.空白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必须澄清,不得有浑浊。如有浑浊,应预先过滤,并弃去初滤 液。 2.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应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瓶溶剂为空白对照,采用1cm的石英 吸收池。 3.在规定的吸收峰波长±2nm以内测试几个点的吸收度,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波长位置 是否正确,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峰波长应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波长±2nm以内;否则应考 虑该试样的真伪、纯度以及仪器波长的准确度,并以吸收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 4.一般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读数,以在0.3~0.7之间的误差较小。 5.吸收池应选择配对,否则要引入测定误差。在规定波长下两个吸收池的透光率相差小 于0.5%的吸收池作配对,在必要的情况时,须在最终测量扣除吸收池间的误差修正值。 6.由于吸收池和溶剂本身可能有空白吸收,因此测定供试品的吸收度后应减去空白读数 ,再计算含量。 7.仪器的接地必须良好,一切裸露的零件对地电位不得超过24伏(测电笔的氖管不得发 亮)。 8.在使用过程中,如需开启试样室盖时或暂时停止测试时,必须及时推入光门钮杆(使 光电管前光门关闭),保护光电管,以防止光电管受强光或长时间照射而损坏。 9.在测定时或改测其它检品时,应用待测溶液冲洗吸收池3~4次,用干净绸布或擦镜纸 擦净吸收池的透光面至不留斑痕(切忌把透光面磨损)。 10.取吸收池时,应拿毛玻璃两面,切忌用手拿捏透光面,以免粘上油污。使用完后及时 用测定溶剂冲净,再用纯化水冲净,用干净绸布或擦镜纸擦干,晾干后,放入吸收池盒 中,防尘保存。 11.若吸收池内外壁沾污,两池差较大的处理。 (1)可用绸布缠在扁竹条外或用脱脂棉缠在细玻璃棒上蘸上乙醇,轻轻摩擦,再用纯化 水冲净。 (2)如上述方法处理不好,必要时可用重铬酸钾- 硫酸洗液泡洗1~2分钟,用自来水冲净,再用纯化水冲净。 (3)不得用毛刷刷洗或硬物拭擦,以防止表面光洁度受损影响正常使用。 12.请务必注意经常保持硅胶的干燥,目的是保护光学元件和光电放大器系统不致受潮损 坏而影响仪器的正常工作,如发现有的硅胶由蓝色变为粉红色,应立即更换。该仪器干 燥剂筒有两个:一个是装在放大器暗盒上,另一个装在单色光器暗盒上。 13.在更换硅胶干燥剂时,应关闭切断电源。 14.在停止工作期间,主机试样室内应放入袋装或筒装硅胶干燥剂。用防尘罩罩住整个仪 器,并在防尘罩内放数袋防潮硅胶。 15.仪器在操作中,狭缝的宽度应从小逐渐开大。若狭缝过大,由于进入光电管的光能量 强度过大,将会使放大器输出信号达到饱和,以至数字显示出溢出(即数字闪烁或示1不 变)。这不是仪器有故障。 16.将波长旋转放在625nm,铗缝关闭在0.02nm附近,选择按键恢复在停止工作部位(即 三个键均弹出)。 17.搬动仪器时应搬在主体端,不要搬在试样室和光电管盒端以及光源灯室部位,以防止 仪器狭缝或光路部件受力而发生变形。并在搬动或运输时,应将可动部分固定,如各旋 钮可用胶布贴住,狭缝位置开大些,然后固定,不要关小狭缝,以免运输时振动使狭缝 刀口受损坏。 18.仪器的光栅、反射镜绝对不能擦拭,否则将损坏仪器光学表面,增加杂散光。 19.仪器经过搬动请及时检查并纠正波长精度,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请经常校准波长精度 。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质量保证部,但不得擅自调整,并及时做好记录。 七、结果计算 A E(供试品) = —— CL E(供试品) 含量(%)= ——————————- ×100% E(标准值或对照品) 八、允许差 仪器分析方法的误差限度,除另有规定外,其相对偏差应在±(2.0~3.0)%。 第二章 比色法 一、原理及适用范围 在可见光区,除某些物质有吸收外,很多物质本身并没有吸收,但可在一定条件下加入 显色试剂或经过处理使其显色后,根据颜色深浅与浓度成正比关系,则可用比色法测定 含量。 二、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其应用波长范围为400~850nm的可见光区。主要由辐射源 (光源)、色散系统(或滤光片)、检测器系统、显示系统、记录器及吸收池等部件组 成。使用前应校正测定波长并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三、仪器的校正 按照紫外分光光度法项下的有关规定及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校正。波长的准确度应在 ±3nm范围内。 四、测定方法 1.用比色法测定时,应取对照品同时操作。除另有规定外,比色法所用的空白系指用同 体积的溶剂代替对照品或供试品溶液,然后依次加入等量的相应试剂,并用同样方法处 理。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后,按紫外分光光度法项下“对照 品比较法”的计算式计算含量。 2.当吸收度和浓度关系不呈线性时,应取数份梯度量的对照品溶液,用溶剂补充至同一 体积,显色后测定各份溶液的吸收度,然后以吸收度与相应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再根 据供试品的吸收度在标准曲线上求出其含量。 三、注意事项 测定时,应取对照品平行操作,使所用试剂用量、反应温度、酸碱度、反应时间等完全 一致,对随时间变化影响显色的品种应准确控制读数时间,操作时应注意避光。 第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 冲液等流动相,压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 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二、适用范围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适用于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的高分 子化合物以及离子型化合物等的定性、定量分析。中国药典主要用于药品的含量测定、 有关物质检查、杂质限度检查和鉴别等。 三、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由输液泵系统、进样器系统、色谱柱、检测器、记录器、显示器及 数据处理机(或兼有组分收集系统)等组成。使用时应按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四、仪器的校正 1.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柱箱控温精度、基线噪声、基线漂移、灵敏度或检测限、线性范围 的检定均按仪器说明书的技术要求进行校验,应符合规定。 2.以紫外- 可见光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差示折光检测器为检测器的实验室通用液相色谱仪的检定 ,所用各种标准物质应使用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批准颁发的标准物质。具体校正方法和 主要技术指标见“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器的校验”。 3.泵的耐压试验 4.泵流量设定值误差、流量稳定性误差的试验 5.柱恒温箱温度设定值误差和控温稳定性误差的试验 6.梯度准确度的试验 7.定性定量重现性的试验 五、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1.色谱柱的填充剂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 (正相色谱)和化学键合硅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反相色谱)最为常用, 辛基硅烷键合硅胶次之,氰基或氨基键合硅胶也有使用。离子交换填充剂用于离子交换 色谱;凝胶或玻璃微球等填充剂用于分子排阻色谱等。除另有规定外,柱温为室温,检 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2.药典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 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 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 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 3.一般色谱图约于20分钟内记录完毕。 六、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即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 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或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 因子。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 n = 5.54(tR/Wh/2)2 式中 tR为保留时间(以分钟或长度计,下同,但应取相同单位); Wh/2为半峰高宽。 2.分离度(R) 除另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2(tR2-tR1) R = ————- W1+W2 式中 tR2为相邻两峰中后一峰的保留时间; tR1为相邻两峰中前一峰的保留时间; W1及W2为此相邻两峰的峰宽。 3.重复性 取各品种项下的对照溶液,连续进样5次,除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 差应不大于2.0%。也可按各品种校正因子测定项下,配制相当于80%、100%和120%的对照 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进样3次,计算平均校 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差也应不大于2.0%。 4.拖尾因子(T) 除另有规定外,T应在0.95~1.05之间。 W0.05h T = ——- 2d1 式中 W0.05h为0.05峰高处的峰宽; d1为峰极大至峰前沿之间的距离。 七、测定法 定量测定时,可根据供试品的具体情况采用峰面积法或峰高法。测定杂质含量时,须采 用峰面积法。 (一)内标法 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1.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内标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精密量取 各溶液,配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取一定量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 量对照品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校正因子: AS/CS 校正因子(f)= ——- AR/CR 式中 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AR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CS为内标物质的浓度; CR为对照品的浓度。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量供试 品中待测成分(或其杂质)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 AX 含量(CX)= f·——- AS/CS CX×稀释倍数 含量(%)= ———————— ×100% GX×(1-干燥失重) 式中 AX为供试品(或其杂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CX为供试品(或其杂质)的浓度; GX为供试品的称样量。 当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使用同一份内标物质溶 液时,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取。 2.内标物质的选择 (1)内标物质应是样品中不含有的组分,否则会使峰重叠而无法准确测量内标物质的峰 面积。 (2)内标物质的保留时间应与待测成分相近,并达到完全分离,分离度R≥1.5。 (3)内标物质必须是纯度符合要求的化合物,若非纯品无干扰峰也可采用。已知含量的 较纯物质也可用,但需扣除内标物质的重量。 (二)外标法 测定供试品中某个杂质或主成分含量 1.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供试品,配制成溶液,分别精密取一 定量,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供试品待测成分的峰面积(或峰高 ),按下式计算含量: AX 含量(CX)= CR·—- AR CX×稀释倍数 含量(%)= ———————— ×100% GX×(1-干燥失重) 2.由于微量注射器不易精确控制进样量,当采用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某杂质或主成分含 量时,以定量环进样为好。 (三)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四)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五)面积归一化法 由于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误差大,因此,本法通常只能用于粗略考察供试品中的杂质含 量。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宜用于微量杂质的检查。方法是测量各杂质峰的面积和色谱 图上除溶剂峰以外的总色谱峰面积,计算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百分率,即得。 八、注意事项 1.虽然泵能耐压6000PSI的压力,但不要使泵处于4000PSI以上的压力为宜。 2.安装及拆卸色谱柱时应注意柱的连接方向,千万不能接反。否则可能导致柱效降低, 甚至损坏色谱柱。 3.严禁开空泵。在无流动相通过时不要扳动进样阀的操作杆,使用时要注意尽可能少扳 动,以免磨损内部的密封垫圈。 4.为了延长检测器灯源的使用寿命,在色谱泵稳定后再打开检测器电源开关,分析结束 后立即关闭检测器。 5.应使用高纯度、高质量的溶剂和试剂。 6.避免pH值超限,pH值应控制在2.2~7.5之间。pH值偏低或偏高都会腐蚀液相系统的不 锈钢材料;破坏色谱柱填料的结构,使填料失活。 7.色谱柱温不能超过规定要求,柱温过高会加速色谱柱填料老化,破坏其结构。 8.使用所有溶剂必须是互溶的。这对于缓冲流动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盐类的析出会很 快损坏要维护的部件。 9.流动相首选甲醇- 水系统,如经试用不适合时,再选用其他溶剂。为保护仪器,应尽可能少用含有缓冲液 的流动相。如果流动相中含有缓冲剂,每日使用后应用不含缓冲剂的流动相或新鲜纯化 水将仪器管路、泵、进样阀、色谱柱及检测池等充分冲洗干净。 10.如果液相系统使用未过滤的洗脱液、注入未过滤的样品、系统中滞留缓冲洗脱液都能 堵塞系统或划伤泵柱塞。所以流动相、样品使用前必须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流动相 并先经脱气处理后使用。停泵后决不允许缓冲洗脱液滞留在系统中,须用经过滤后的新 鲜纯化水进行清洗,并保证将缓冲剂冲洗干净。 11.如果泵闭置在2天以上,应将甲醇注满液相系统,以避免水溶剂系统中可能存在微生 物的繁殖。 12.色谱柱保存时应使填充剂处在润湿状态,两端密塞。反相柱(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 胶柱)可在甲醇中保存;正相柱(如硅胶柱)可在正己烷中保存等。 13.决不能使用盐酸溶液。一般来说,任何浓度的卤化物都会腐蚀未经钝化的不锈钢材料 。 14.尽量避免使用在电化学过程中引起腐蚀的金属离子。应避免的典型金属离子有锰、铬 、锌、铜、镍、钼、铁。 九、允许差 含量测定的精度,除另有规定外,其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第四章 气相色谱法 一、原理 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色谱柱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种。填充柱内 装吸附剂、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固定液的载体;毛细管柱内壁涂渍或交联固定液。注 入进样口的供试品被加热气化,并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先后进入 检测器,色谱信号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器记录。 二、适用范围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或经裂解、衍生化等能气化的药品及 多组分混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中国药典主要用于原料药中残留溶剂、挥发性杂质的 检查,制剂中含有乙醇量的测定以及具有一定挥发性原料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三、仪器 气相色谱仪主要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检测器、记录器、显示器及数据处理 机(或兼有组分收集系统)等组成。使用时应按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四、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1.除另有规定外,载气为氮气;色谱柱为填充柱或毛细管柱,填充柱的材质为不锈钢或 玻璃,载体用直径为0.25~0.18mm、0.18~0.15mm或0.15~0.125mm经酸洗并硅烷化处理 的硅藻土或高分子多孔小球;常用玻璃或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的内径为0.20mm或0.32mm。 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柱温30~50℃;进样量一般不超过数微升;柱径越细进样量应越少。检 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温度一般高于柱温,并不得低于100℃,以免水气凝结 ,通常为250~350℃。 2.药典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检测器种类、固定液品种及特殊指定的色谱柱 材料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载体牌号、粒度、固定液涂布浓度、 载气流速、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符合 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30分钟内记录完毕。 五、系统适用性试验 同高效液相色谱法项下规定。 六、测定法 1. 同高效液相色谱法项下规定。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应尽量采用内标法为宜。 同时也要注意进样技术的熟练,因内标物质与供试品成分的蒸气压不同,则蒸气压高的 进样量也会较多。故选择测定用内标物质时,除应考虑内标峰的保留时间应与被测成分 相近,无杂质峰重叠,尚要考虑其蒸气压是否近似。 2.气相色谱法手工进样量不易精确控制,特别应注意留针时间和室温的影响。 七、允许差 含量测定的精度,除另有规定外,其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第五章 旋光度测定法 一、定义 偏振光透过长1dm并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测得的旋光 度称为比旋度。测定比旋度(或旋光度)可以区别或检查某些药品的纯杂程度,亦可用 以测定含量。 二、原理 当一单色光(钠光谱的D线即589.3nm)通过起偏镜产生直线偏振光向前进行,当通过装 有含有某些光学活性(即旋光性)的化合物液体的测定管时,偏振光的平面(偏振面) 就会向左或向右旋转一定的角度,即该旋光性物质的旋光度。其值可以从自动示数盘上 直接读出。 偏振光透过长1dm并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测得的旋光 度称为比旋度。 α 对液体供试品 [α]= ——- ld 100α 对固体供试品 [α]= ——— lc 式中 [α]为比旋度; D为钠光谱的D线; t为测定时的温度; l为测定管长度,dm; α为测得的旋光度; d为液体的相对密度; c为每100ml溶液中含有被测物质的重量,g(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 三、测定方法 1.打开稳压电源开关,稍等片刻,俟电压表指针稳定地指示在220V处。 2.打开旋光仪电源开关,经5分钟钠光灯发光稳定后再工作。 3.扳上直流开关,若直流开关扳上后,灯熄灭,则再将直流开关上下重复扳动1到2次, 使钠灯在直流下点亮为正常。 4.将测定管用供试品所用的溶剂冲洗3~4遍,缓缓注入适量溶剂。 5.测定管中若有气泡,应先将气泡浮在凸颈处,通光面两端的雾状液滴,应用擦镜纸揩 干。 6.测定管螺帽不宜旋得过紧,以免产生应力,影响读数。 7.将测定管放入样品室,测定管安放时,应注意标记的位置和方向,盖上箱盖。 8.打开示数,调节零位手轮,使旋光示值为零。 9.取出测定管,将空白溶液倒出,用供试品溶液冲洗3~4遍,将供试品溶液缓缓注入测 定管,用擦镜纸擦净测定管,特别要擦净两端的通光面,按相同的位置和方向正确地放 入样品室内,盖好箱盖。 10.示数盘将转出该样品的旋光度。示数盘上红色示值为左旋(-),黑色示值为右旋( +)。 11.逐次按下复测按钮,重复读取旋光度3次,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12.如果样品超过测量范围,仪器在±45处自动停止,此时取出测定管,按一下复测按钮 开关,仪器即转回零位。 13.钠灯在直流供电系统出现故障不能使用时,仪器也可在钠灯交流供电的情况下测试。 但仪器的性能可能略有降低。 14.测定完毕后,取出测定管,将测定管用纯化水洗净。应晾干,防尘保存。 15.关闭“示数”开关,示数盘复原。 16.关闭“直流”及“电源”开关。 17.关闭稳压电源开关,关闭总电源开关。 18.罩好防尘罩,填写操作记录。 四、注意事项 1.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规定,用钠光谱的D线(589.3nm)测定旋光度,除另有规定外 ,测定管长度为1dm(如使用其他管长,应进行换算),测定温度为20℃。 2.配制溶液及测定时,均应调节温度至20±0.5℃(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温度)。 3.供试的液体或固体物质的溶液应不显浑浊或含有混悬的小粒。如有上述情况时,应预 先滤过,并弃去初滤液。 4.每次测定前应以溶剂作空白校正,测定后,再校正1次,以确定在测定时零点有无变动 ,如第2次校正时发现零点有变动,则应重新测定旋光度。 5.测定供试品与空白校正,应按相同的位置和方向放置测定管于仪器样品室,并注意测 定管内不应有气泡,否则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6.测定管使用后,尤其在盛放有机溶剂后,必须立即洗净,以免橡皮圈受损发粘。测定管 每次洗涤后,切不可置烘箱中干燥,以免发生变形,橡皮圈发粘。 7.测定管两端的通光面,使用时须特别小心,避免碰撞和触摸,只能以擦镜纸揩试,以 防磨损。应保护其光亮、清洁,否则影响测定结果。 8.测定管螺帽不宜旋得过紧,以免产生应力,影响读数。 9.钠灯使用时间一般勿连续使用超过2小时,并不宜经常开关。当关熄钠灯后,如果要继 续使用,应等钠灯冷后再开。 10仪器应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止潮气侵蚀,镇流器应注意散热。搬动仪器应小心轻放, 避免震动。 11.光源积灰或损坏,可打开机壳擦净或更换。 12.机械部分摩擦阻力增大,可以打开后门板,在伞形齿轮、蜗轮蜗杆处加稍许钟油。 13.如果仪器发现停转或其它元件损坏的故障,应按电原理图详细检查。 第六章 pH值的测定法 一、原理 PHS- 2型酸度计是用玻璃电极作为测量电极,甘汞电极作为参考电极,当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时,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之间的电动势也随着引起变化,而电势变化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 RT E=Eo-2.3026×——-×pH F 式中 E—产生的电极电位 T—绝对温度 Eo—零电位 F—法拉第常数 R-气体常数 pH—表示被测溶液pH值和内溶液pH值的差值 PHS- 2型酸度计是利用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对被测溶液中不同酸度产生的直流电势,输入到一 台用参量振荡深度负反馈的直流放大器,以达到pH值指示的目的。 二、注意事项 1.应注意玻璃电极装到电极夹中时应略高于甘汞电极,以免球膜与试杯相碰。 2.新使用或久放未用的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放在纯化水内浸泡活化48小时,平时也最好 浸泡在水中,以便下次使用时能迅速地工作。 3.将甘汞电极的颈端橡皮塞取下,检查饱和氯化钾溶液情况,溶液中应有氯化钾结晶析 出,以确保溶液饱和,太少应予以添加。使用前应把电极弯管下端橡皮套除去。 4.按下电源按键,接通电源,按下pH按键,指示灯亮后,一般短时间测量,只需预热数 分钟即可,但要保持仪表零点稳定,必须预热半小时或一小时以上。 5.本仪器应置于干燥环境中,无显著振动和强电磁场干扰,并防止灰尘及腐蚀性气体侵 入。 6.每次使用,在校正及测定前后均应用纯化水将电极充分洗净。 7.测定前校正仪器时,应选择与待测溶液pH值接近的标准pH缓冲液,pH值相差不应超过 3个单位。 8.为了使测定结果可靠,在测定时用标准pH缓冲液校正仪器后,应再用另一种相差约3个 单位pH的标准缓冲液复校之。 9.待测溶液,校正液与电极的温度应相同或相近,差异最好不超过2℃。 10.仪器的电表应避免震动与打击,不用或移动时,将pH- mV分档开关置于“0”处,以减少摆动。 11.温度补偿器转动时勿用力过大,以防止移动紧固螺丝的位置,影响pH准确度。 12.对于pH大于9的溶液的测定,应使用231型锂玻璃电极测定;使用有碱误的电极测定时 ,应校正碱误。 13.玻璃电极在测定碱性溶液时,应尽量快速,测定强碱溶液后,电极性能常不能立即复 原,可在1mol/L盐酸溶液中浸泡,再使用纯化水冲洗,有时甚至需在酸液内浸泡几小时 ,才能复原。 14.玻璃电极球泡很薄,因此在使用时勿与玻璃杯及硬物相碰,防止球泡破碎。 15.玻璃电极球泡勿接触污物,勿用手去摸电极球泡,以免玻璃膜沾上油脂,影响电极测 量精度。如发现沾污可用医用棉花轻擦球泡部分,或用0.1mol/L稀盐酸清洗之,再用纯 化水冲洗干净。 16.玻璃电极插头必须防止沾上水,保证插头绝缘阻抗。 17.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内电极与球泡之间及内电极和陶瓷芯之间是 否有气泡停留,如有则必须排除。 18.玻璃电极球泡有裂纹,或老化(使用或久放二年以上),则应调换新的电极,否则测 量时反应迟钝,甚至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新的电极(或干放一段时间后的电极)在使 用之前需在纯化水内浸一昼夜。 19.玻璃电极在常规情况下只能保存、使用一年。 20.配制标准pH缓冲液与溶解供试品的纯化水,应是新沸过的冷纯化水,其pH值应为5.5~ 7.0。 21.pH9的标准缓冲液应装在聚乙烯瓶中密封保存。 22.标准缓冲液一般可保存2~3个月 ,但发现有混浊、发霉或沉淀等现象时,不能继续使用。 23.对弱缓冲液(如纯化水或注射用水)的pH值测定,先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液校 正仪器后测定供试液,并重取供试液再测,直至pH值的读数在1分钟内改变不超过±0.05为 止;然后再用硼砂标准液校正仪器,再如上法测定,二次pH值的读数相差应不超过0.1, 取二次读数的平均值为其pH值。 24.当发现读数有缓慢变化时,可以拆开底板用电吹风等工具加热读数开关,使读数开关 干燥,但温度不得超过60℃。
0
negative_file/检验员培训教程系列3(DOC 24页).doc
1. 目的 本程序叙述了新疆航飞机《航空器适航证》(简称适航证)、《航空器国籍登记证》(简 称国籍登记证)、《航空器电台执照》(简称电台执照)的管理工作过程(简称飞机“三证” 管理),为新疆航飞机“三证”的管理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新疆航机务工程部飞机“三证”的管理。 3.0 职责 机务工程部质控室负责飞机“三证”的具体管理工作,飞机维修基地协助进行飞机“ 三证”的管理。 4。0 管理程序 4.1国籍登记证 1.国籍登记证的申请及颁发 1)在飞机交付日的一个月前,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根据《航空器国籍登记 程序》(AP-45-01R2)的要求,填写《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证申请书》。 2)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收集下列证明文件: ——营业执照及经营许可证; ——购、租机合同; ——交接文书; ——在国外登记国籍或者已注销外国国籍的证明; ——民航总局要求提交的其它有关文件。 当无法取得全部证明文件时,按《航空器国籍登记程序》(AP-45- 01R2)中的特别申请程序执行。 3)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向民航总局适航司联络处提交申请书和证明文件 复印件。 4)局方在飞机的交付现场颁发《航空器国籍登记证》。 5)《航空器国籍登记证》复印件和办证材料的复印件由质控室保存。国籍登记证 原件由飞机维修基地质量管理处质量管理工程师交生产技术处生产计划员,生 产技术处生产计划员下发工作指令单将《航空器国籍登记证》原件放置在飞机上 。 2.国籍登记证变更登记 1)当新疆航飞机遇有下列情况时,由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按《航空器国籍 登记程序》(AP-45-01R2)向民航总局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飞机的所有人或其地址变更; ——飞机的使用人或其地址变更; ——民航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况。 2)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收到局方颁发的新国籍登记证后,通知飞机维修 基地质量管理处质量管理工程师对相应飞机的国籍登记证进行更换,并将旧国 籍登记证交回民航总局。 3.国籍登记证的注销 1)当新疆航飞机遇有下列情况时,由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按《航空器国籍 登记程序》(AP-45-01R2)向民航总局申请办理注销: ——所有权转移境外或已办理出口适航证; ——退出使用或报废; ——失事或失踪并停止搜寻; ——民航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况。 2)经民航总局核准后,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通知飞机维修基地质量管理 处质量管理工程师覆盖飞机的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并将处理情况报民航总局 适航司。 4.2适航证 1.适航证的办理 1)在飞机交付日的一个月前,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按《民用航空器适航证 和特许飞行证的管理和颁发程序》AP-21- 05的要求填写《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器适航证申请书》。 2)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向民航总局适航联络处提交下列文件: ——申请书; ——出口国适航当局颁发的出口适航证。(无法取得时,可在飞机交付现场补交 ) 3)经审批后局方将在飞机交付现场颁发《航空器适航证适航证》。 4)由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保存《航空器适航证》复印件和办证材料。《航空 器适航证》原件交飞机维修基地质量管理处质量管理工程师,质量管理处质量 管理工程师交生产技术处生产计划员,生产技术处生产计划员下发工作指令单 将《航空器适航证》原件放置在飞机上。 2.适航证的再次签署 1)当具有下列情况时,需再次签署适航证: ——有效期满; ——年检后; ——重大修理和改装后。 2)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按“适航证的办理程序”执行。 3)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负责控制《航空器适航证》的有效期,保证《航空器 适航证》的有效性。 3.适航证的重新申请 1)当具有下列情况时,需重新申请适航证: ——当适航证被吊销后,需提交申请书和适航证被吊销后所采取纠正措施的说明 性文件。 ——当适航证丢失、破损或航空器登记号码更改时,提交申请书和说明性文件。 ——当适用范围更改时,提交申请书和说明性文件。 2)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按“适航证的办理程序”执行。 3)经局方批准后,适航证复印件由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保存,原件交飞机 维修基地质量管理处质量管理工程师,质量管理处质量管理工程师交生产技术 处生产计划员,生产技术处生产计划员下发工作指令单将《航空器适航证》原件 放置在飞机上。 4.3电台执照 电台执照分正式航空器无线电台执照和临时航空器无线电台执照两种。正式航 空器无线电台执照(以下称正式电台执照)是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无线电管理委员 会颁发的有效期为三年的无线电台执照。临时航空器无线电台执照(以下称临时电 台执照)是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授权、由所在地区管理局无线电 管理委员会颁发的有效期为三个月的无线电台执照。 1.临时电台执照的办理 1)在新飞机引进前,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持本单位证明和《中国民用航空 器电台执照申请表》到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理临时电台执照。 2)在临时电台执照有效期截止日期前一个月,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按正常 程序向管理局无线电委员会申请办理正式电台执照。 2.电台执照的正式办理 1)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持本单位证明和《中国民用航空器电台执照申请表 》到管理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办理。 2)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协调和组织进行飞机的校验工作。 3)校验完毕后,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负责将《中国民用航空器电台执照申 请表》、《中国民用航空器机载电子设备校正结果报告》、临时无线电台执照的 复印件及《民用航空器无线电台检查报告表》交民航总局空管局办理正式电台执 照。 4)由质控室件保存复印的《航空器电台执照》办证材料,原件交飞机维修基地质量 管理处质量管理工程师,质量管理处质量管理工程师交生产技术处生产计划员 ,生产技术处生产计划员下发工作指令单将《航空器电台执照》原件放置在飞机 上。 3.换证 1)在正式电台执照到期前一个月,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给飞机维修基地 质量管理处质量管理工程师下发填写《中国民用航空器机载电子设备校正结果 报告》的通知单。 2)当校正报告返回后,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填写《中国民用航空器电台执 照申请表》。 3)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按“电台执照的正式办理” 程序执行。 4)质控室适航项目管理工程师保存电台执照复印件,原件交飞机维修基地质量 管理处质量管理工程师,质量管理处质量管理工程师交生产技术处生产计划员 ,生产技术处生产计划员下发工作指令单将《航空器电台执照》原件放置在飞机 上。旧电台执照交回无线电管理委员会。 5。0 相关文件 《飞机单机档案管理工作规范》 6.0 质量记录
0
negative_file/07-01年检三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