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
stringlengths
0
2.02k
answer
stringlengths
0
5.08k
name
stringlengths
1
21
department
stringclasses
31 values
id
stringlengths
4
10
蜂房的功效有哪些?
蜂房的功效包括攻毒杀虫, 祛风止痛。
null
null
DX_37811
轻粉的功效有哪些?
轻粉具有外用杀虫、攻毒、敛疮,内服祛痰消积、逐水通便的功效。
null
null
DX_37812
轻粉如何用于治疗㾇疮不合?
轻粉用于治疗㾇疮不合时,通常配黄连末、猪胆汁调涂。
null
null
DX_37813
近年来对《伤寒论》的研究有何新动向?
近年来,遵照“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精神,众多同仁致力于《伤寒论》所蕴含的辨证思想的整理挖掘,更进一步彰显了《伤寒论》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null
null
DX_37814
恶寒在太阳病中的地位如何?
恶寒为贯穿太阳病始终的一个主症,前人有“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证”之说,虽非绝对,但道出了恶寒在太阳病中的重要地位。
null
null
DX_37815
太阳病中‘头项强痛’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太阳经脉上额交颠,还出别下项,太阳受邪,经气运行受阻,故见头项强痛。
null
null
DX_37816
太阳病中‘脉浮’的原因是什么?
脉浮为外邪侵袭,卫气浮盛于表,向外抗邪在脉象上的反映。
null
null
DX_37817
太阳病虽轻浅,但具有怎样的特点?
太阳病虽轻浅,但变化多端,应密切注意是否发生传变。
null
null
DX_37818
如何预防太阳病传经?
若太阳病七日以上,病证不愈,邪气有向阳明传经的趋势,则应针刺阳明穴位,疏通经络,振奋正气,增强抗病能力,防止传变的发生,以期正胜邪祛而痊愈,此即“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null
null
DX_37819
“先其时发汗”的原因是什么?
采用“先其时发汗”的原因,一是在病将发作之前服药,可调和营卫于失调之先,有截断扭转之意;二是可防过汗之变。
null
null
DX_37820
桂枝去芍药汤现代常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桂枝去芍药汤现多用于心、肺、脾阳不足之呃逆、水肿、咳嗽、呕吐、哮喘、㾂证、心悸、偻胀、心痹、胁痛等多种内科杂证,还有用本方治疗胃下垂、支气管哮喘伴肺心病、肺源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者。
null
null
DX_37821
桂枝去芍药汤中的桂枝和甘草有什么作用?
桂枝合甘草辛甘化阳,为温通心阳之佳品。
null
null
DX_37822
《伤寒论》中‘嗜卧’是何意?
形容病情初愈,精神疲乏,而喜安舒静卧。
null
null
DX_37823
葛根汤的现代应用包括哪些疾病?
葛根汤现代应用涉及多个系统、多个病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痢疾、肠炎、胃肠型感冒、颈椎病、肩周炎、周围面神经麻痹、各类神经性疼痛、纤维性肌痛、紧张性头痛、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腰肌劳损等。
null
null
DX_37824
葛根汤和葛根加半夏汤在临床上有哪些应用?
临床常见的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普通感冒及胃肠型流行性感冒,常出现下利、呕吐、恶心等症状,这些症状有同时出现者,亦有先见恶心、呕吐,随之而来下利者,与本证相似,治疗方法可视呕吐轻重,出现时间不同,选用葛根汤或葛根加半夏汤。
null
null
DX_37825
《伤寒论》41条补述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治疗及药后表现,其中“渴”的出现表明了什么?
服小青龙汤后,由不渴转为渴者,表明寒饮已消,是病欲解之佳兆。
null
null
DX_37826
“脉微缓”是什么含义?
“脉微缓”指脉不浮紧,而稍偏和缓。
null
null
DX_37827
太阳病初得病时,汗出不彻为什么会导致烦躁和周身不适?
阳郁过甚,郁阳内扰,则其人烦躁;阳气怫郁不解,营卫之气涩滞不利,故有周身不适之感。
null
null
DX_37828
“有表里证”在此处如何解释?
“有表里证”指既有太阳表证,又有蓄水里证。
null
null
DX_37829
如何理解'坏病'的三个主要特征?
坏病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是其原始证候已发生了变化,不复存在;二是不按六经规律传变,变化多端;三是证候复杂,辨治有一定难度。
null
null
DX_37830
桅子鼓汤在现代临床中主要应用于哪些疾病?
现代临床主要将桅子鼓汤应用于内科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胃炎、肝炎、胆囊炎、肠伤寒、副伤寒、病毒性心肌炎等;外科之痤疮;妇科之经前鼻血、妊娠恶阻;儿科之夜啼等,辨证属于热扰胸膈,或余热未清,热势不甚,以心烦不寐、心中懊怯为主症者。
null
null
DX_37831
为什么心阳一虚会出现心悸的症状?
心阳一虚,心脏失去阳气的鼓动,则空虚无主,故见心中悸动不安。
null
null
DX_37832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的功效是什么?
全方合用,共奏补心阳、利水气、平冲降逆之功,使奔豚止于萌动阶段。
null
null
DX_37833
苓桂术甘汤在现代临床可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
苓桂术甘汤现代临床可使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小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脘痛、肠易激综合征、胃下垂、尿路结石、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梅尼埃病、脑积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盆腔积液、急性羊水过多等属脾阳虚水气内停者。
null
null
DX_37834
芍药甘草汤在现代临床有哪些应用?
芍药甘草汤在现代临床被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溃疡性结肠炎、中老年慢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气血虚弱型便秘、胆囊炎、急腹症、胃脘痛、尿毒症末梢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疼痛麻木、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所致疼痛麻木、肝病腿痛、顽固性膈肌痉挛、足跟痛、急性腰扭伤、筋膜病、泌尿系结石、肾绞痛、小儿遗尿症、痛经、黄体囊肿以及初发劳力性心绞痛等。对皮肤科、骨伤科、妇科之多种疼痛、拘挛等,证属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拘急者皆可应用。
null
null
DX_37835
大陷胸汤中甘遂的用量有何特别之处?
甘遂用量一般以2~3g为宜,因其有效成分难溶于水,只有以末冲服,在胃肠吸收,才能充分发挥药效。
null
null
DX_37836
寒实结胸的证治中,应选用何种方剂进行治疗?
针对寒水痰饮内结,气机阻滞的病机,应当温下寒实,攻逐水饮,涤痰散结,选用三物小白散治疗。
null
null
DX_37837
旋覆代赫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有哪些?
现代临床主要将旋覆代赫汤应用于顽固性呃逆、贲门痉挛、食道贲门失弛缓综合征、胃肠神经官能症、食道梗阻、十二指肠雍积症、胃食管反流病、肿瘤放疗或化疗之胃肠反应、眩晕、呕吐、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癔症、小儿咳嗽等,辨证属于胃气虚弱,痰浊内结,胃失和降而见嗳气呃逆、呕吐恶心、心下㾂闷者。
null
null
DX_37838
十丛汤的煎服法中,为何推荐平旦空腹服药?
平旦空腹服药有利于药物及时发挥泻下作用,不会逗留于胃引起呕吐,也不会因快利而影响病人静养。
null
null
DX_37839
简述阳明实证的主要表现和基本病机。
阳明实证主要表现为潮热、谵语、腹满痛或绕脐痛、不大便、脉沉实有力等症。基本病机是阳明邪热与肠中糟粕等病邪积聚肠胃。
null
null
DX_37840
简述阳明热证的主要表现及其基本病机。
阳明热证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出、烦渴、脉浮滑或洪大等症,基本病机是无形之邪热弥漫、元盛,充斥于阳明经。
null
null
DX_37841
阳明实证应如何治疗?
阳明实证,宜用下法,三承气汤类的通腑泄热、攻下实邪法是为主要治法,其他如麻子仁丸的滋津通便润下法、蜜煎方或猪胆汁的外导法,以及茵陈蒿汤的清利湿热兼以通下法、抵当汤的逐瘀泄热法等。
null
null
DX_37842
麻子仁丸适用于哪些病证?
麻子仁丸主要用于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术后便秘、痔疮、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血、中风、腰痛、肾炎等,辨证属于胃热肠燥津亏者。
null
null
DX_37843
蜜煎方等导下法在现代临床中主要应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
蜜煎方等导下法在现代临床中主要应用于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产后便秘、小儿便秘、术后便秘等疾病的治疗。
null
null
DX_37844
导下证与麻子仁丸证、承气汤证的主症均为便秘,三者有何区别?
导下证为津枯便秘,表现为大便干硬,近于魄门而难以解出;麻子仁丸证治脾约便秘,胃强而脾弱,表现为大便干硬,十余日不大便无所苦,小便数;承气汤证为热实内结,表现为便秘、腹痛拒按、潮热、谵语、身源然汗出等症。
null
null
DX_37845
阳明病中,出现哪些症状表明燥屎内结,当用大承气汤攻下?
潮热与大便硬并见,是阳明腑实形成的重要标志,若兼见腹满痛、谵语等症,说明燥屎内结,当用大承气汤攻下。
null
null
DX_37846
太阳病与阳明病在辨证上有何不同?
太阳病以有汗、无汗分风、寒,是因太阳主表而司开合;阳明病以能食、不能食分风、寒,是因阳明主里而司受纳。
null
null
DX_37847
吴荣英汤适用于哪些病症的辨证治疗?
吴荣英汤主要用于呕吐、慢性胃炎、胃窦炎、眩晕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2型糖尿病性胃轻痽、慢性胆囊炎、癫痛、痛经等,辨证属于(肝)胃虚寒者。
null
null
DX_37848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现代临床主要应用于哪些疾病?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现代临床主要应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草麻疹、银屑病等,辨证属于湿热偏表者。
null
null
DX_37849
外有风寒郁闭,内则湿热互结时,为什么会导致发黄的症状?
外有风寒郁闭,内则湿热互结,熏蒸肝胆,势必发黄。
null
null
DX_37850
少阳包括哪两个经络及其所属的脏腑?
少阳包括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两经,及其所属的胆与三焦二腑。
null
null
DX_37851
足少阳胆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足少阳胆腑,附于肝,藏精汁,寄相火,主决断,性疏泄,具生发之气。
null
null
DX_37852
手少阳三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手少阳三焦,为元气之别使,水谷之道路,司气化,主决渎而通调水道,与心包经互有经脉联络。
null
null
DX_37853
少阳在生理上的特点是什么?
少阳居半表半里,为三阳之枢,内合于阳明,外达于太阳,枢机宣畅,则内外畅通,表里可达。
null
null
DX_37854
柴胡桂枝汤在外感和内伤杂症中的应用有何不同?
柴胡桂枝汤用于外感,可两解太阳少阳之邪;用于内伤杂症,则可以调肝胆,和脾胃,疏畅气机,和调营血。
null
null
DX_37855
柴胡加龙骨牡蚛汤主要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柴胡加龙骨牡蚛汤临床应用广泛,特别对于精神、神经方面的疾病尤有效验,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惊恐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小儿抽动症、失眠、癫痛、心脏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甲状腺功能元进、经断前后诸症、遗精、高血压、偏头痛、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具有肝胆热郁病机者。
null
null
DX_37856
在通脉四逆汤的使用中,如果病人出现面赤、腹痛、干呕、咽痛、利止脉不出时,应如何加减药物?
面赤加葱白宣通上下阳气,腹痛加芍药缓急和络止痛,干呕加生姜温胃降逆止呕,咽痛加桔梗利咽开结止痛,利止脉不出加人参大补气阴,固脱复脉。
null
null
DX_37857
白通加猪胆汁汤在现代临床有哪些应用?
现代临床主要将白通加猪胆汁汤应用于虚寒性腹泻、烦躁症、顽固性心力衰竭、咽峡炎及皮肤结节性红斑等疾病。
null
null
DX_37858
真武汤的加减变化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若咳者,是水寒犯肺,加干姜、细辛以温散水寒,加五味子以玫肺止咳;小便利则无须利水,故去获苓;下利甚者,是阴盛阳衰,芍药酸寒,易动胃气,故去之,加干姜以温里;水寒犯胃而呕者,可重用生姜以和胃降逆,原方去附子,然附子为本方主药,以不去为宜。
null
null
DX_37859
赤石脂在桃花汤中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赤石脂一半生药人煎,长泡久煮,取其温涩之气,一半为末冲服,留着肠中,取其收玫之性。
null
null
DX_37860
苦酒汤主要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苦酒汤主要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喉部红肿溃烂的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失喑、食道炎等,只要辨证属于痰热雍阻咽喉者,均可用此方加减治疗。
null
null
DX_37861
血虚寒凝部位不同时,患者可能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有哪些?
若寒凝经脉,留着关节,则见四肢关节疼痛,或身痛腰痛,或指尖、趾尖青紫;若寒凝胞宫,则见月经悡期,经期腹痛,经血量少色暗;若寒凝腹中,则见脘腹冷痛。
null
null
DX_37862
白头翁汤中黄连和黄柏的功效是什么?
黄连、黄柏苦寒而味厚重,清热燥湿,坚阴厚肠。
null
null
DX_37863
胸中满而烦的病因是什么?
宿食停痰阻滞,胸阳被郁,浊阴不降,则见胸中满而烦。
null
null
DX_37864
病人知饥但不能食的原因是什么?
邪结胸中,不在胃中,故病人知饥;但因痰食雍滞则不能食。
null
null
DX_37865
瓜蒂散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实邪得吐,不结胸中,阳气畅行,则厥逆可愈。
null
null
DX_37866
“外气怫郁”在中医中如何解释?
外气怫郁,指体表之气不宣,可表现为肌表无汗而有郁热感。
null
null
DX_37867
“哆”在中医中指的是什么症状?
“哆”即呕逆,是由胃气上逆动膈而致,症状特点为呃呃连声,其声短促,不能自主。
null
null
DX_37868
霍乱病的证候特点是什么?
霍乱病的证候特点是起病急骤,吐利交作。
null
null
DX_37869
对于吐多者,理中丸方后的随证加减法建议如何调整?
吐多者,是胃寒饮停而气逆,故去白术之补土雍塞,加生姜以温胃化饮,降逆止呕。
null
null
DX_37870
在理中丸的随证加减法中,心下悸者应添加哪味药来缓解症状?
心下悸者,是水邪凌心,可加获苓淡渗利水,宁心安神。
null
null
DX_37871
理中丸方后加减法对于渴欲饮水者,应如何调整药方?
渴欲饮水者,乃脾不散精,水津不布,宜重用白术健脾益气,以运水化津。
null
null
DX_37872
理中丸的随证加减法中,腹中痛者应重用哪味药?
腹中痛者,是中气虚弱,故重用人参至四两半。
null
null
DX_37873
理中丸方后加减法对于里寒甚,表现为腹中冷痛者,应如何处理?
里寒甚,表现为腹中冷痛者,重用干姜温中祛寒。
null
null
DX_37874
对于腹满者,理中丸的随证加减法建议去除哪味药并添加哪味药?
腹满者,因寒凝气滞,故去白术之雍塞,加附子以辛温通阳,散寒除满。
null
null
DX_37875
若枳实桅子汤证中有宿食者,应如何处理?
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暮子五六枚,服之愈。
null
null
DX_37876
脏结证的证候特点是什么?
脏结证邪结在阴分,故无发热、心烦、口渴、汗出等阳热证候;虽有心下、胁腹部位疼痛,但病人相对安静无躁动之象,这是邪结在阴分,正气内虚,无力与邪相争的表现。
null
null
DX_3787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与五苓散证在治疗上有何不同?
五苓散证是太阳之气不外达,故用桂枝以宣太阳之气,使气外达则水自下行,而小便通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则是太阳之水不下行,故去桂枝,重加苓术以行太阳之水,水下行则气外达,而头痛发热等证自然解散,无汗者必微汗而愈。
null
null
DX_37878
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是什么?
甘草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基本同于半夏泻心汤,但由于重用采甘草补中,故其更适宜于脾胃虚弱者。
null
null
DX_37879
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兼清郁热而除烦,以解表为主;小青龙汤发汗解表,内竭寒饮而治咳喘,重在竭饮。
null
null
DX_37880
什么是阴阳易和差后劳复?
病后因房事导致发病的称为阴阳易;由于饮食起居失常,作劳伤正,导致疾病复发者,称为差后劳复。
null
null
DX_37881
常见的苓桂剂有哪些?
常见的苓桂剂除苓桂术甘汤外,还有五苓散、获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苓桂甘束汤、苓桂味甘汤等。
null
null
DX_37882
白通加猪胆汁汤是如何在白通汤的基础上加强药效的?
白通加猪胆汁汤即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而成,以白通汤破阴回阳,通达上下,加人尿、猪胆汁之咸寒苦降,引阳人阴,使热药不被寒邪所格拒,以利于发挥回阳救逆作用。
null
null
DX_37883
《伤寒论》在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中有何重要地位?
《伤寒论》一书上承《黄帝内经》,下启后世,汇集了中医治则、治法之大成,开创了中医各种疗法之先河,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null
null
DX_37884
桅子厚朴汤的现代应用有哪些?
桅子厚朴汤现代应用于杂病食积化热、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肝胆疾病等,凡桅子豉汤下所列诸证,病位偏下,界于脘腹之间者,可用本方治之。
null
null
DX_37885
理中丸用于治疗下利严重时,需要特别重用哪味药?
下利严重者,是脾气下陷,脾阳失运,故还需重用白术健脾燥湿以止利。
null
null
DX_37886
猪苓汤由哪些药物组成,各药物的作用是什么?
猪苓汤由猪苓、获苓、泽泻、阿胶、滑石组成。猪苓、获苓、泽泻甘淡渗泄以利水;滑石甘寒,清热利空,既能清热,又能利水;阿胶甘平,滋阴润燥。
null
null
DX_37887
竹叶石膏汤证在症状上与白虎加人参汤证有哪些不同?
竹叶石膏汤证还可见虚贏少气、气逆欲吐、纳呆、心烦喜呕、脉细;白虎加人参汤证则可见汗出多、口渴甚,以及背微恶寒,时时恶风等。
null
null
DX_37888
生姜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在临床应用上有何相似之处?
生姜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与半夏泻心汤相似,若其病证病机属于寒热错杂,中焦痞塞,而兼水饮食滞者,可考虑使用生姜泻心汤。
null
null
DX_37889
葛根加半夏汤是如何组成的?
葛根加半夏汤即葛根汤加半夏而成,以葛根汤外散风寒,发汗解表,加用半夏合方中的生姜,为小半夏汤,意在和胃降逆。
null
null
DX_37890
《伤寒论》中太阳表证汗后的变化有哪三种情况?
《伤寒论》中太阳表证汗后的变化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体质较强,发汗得法者,可汗之而愈;二是素体阳旺,因汗不如法,外邪人里化热,而成热证,或为阳明,或为少阳证;三是体虚之人,汗后易于伤阳损阴,或为阳虚,或为阴虚,或为阴阳两虚。
null
null
DX_37891
“烧针”是一种怎样的治疗方法?
“烧针”是将针体在火上加热后刺人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null
null
DX_37892
五苓散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在治疗上的重点有何区别?
五苓散重在桂枝以发汗,其发汗则所以利水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重在苓术以利水,其利水即所以发汗也。
null
null
DX_37893
脏结证可以如何治疗?
根据脏结的病因病机,可以采用温脏散结之法,如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中提出用“理中、四逆辈温之”作为参考。
null
null
DX_37894
理中丸主要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理中丸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小儿腹泻等,辨证属中焦阳虚,寒湿内阻,清气不升,浊气止逆者。
null
null
DX_37895
甘草汤和桔梗汤主要用于治疗哪些疾病?
甘草汤和桔梗汤是治疗风热咽痛的基础方,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等,亦用于口舌生疮、肺痈肺瘘之痰涎多、舌猝肿大、疤疮等病证。还有报道治疗小儿遗尿、溃疡病、红茴香中毒、蟾蜍胆中毒、木薯中毒、毒草中毒等。
null
null
DX_37896
十丛汤中的甘遂、大戟和莞花分别有什么作用?
甘遂善行经隧水湿,大戟善泄脏腑水湿,主盅毒十二水,腹满急痛,莞花善消胸胁伏饮疾癖,消胸中痰水。
null
null
DX_37897
如何辨证身疼痛是否因气营不足引起?
身疼痛的辨证着眼点有二:一是‘发汗后’,以区别单纯表证之身痛;二是‘脉沉迟’,反映在里气营亏虚。
null
null
DX_37898
血虚寒凝致厥逆的证治中,当患者出现手足厥寒而未过肘膝时,应如何理解其厥逆的程度?
患者手足厥寒,而不言四肢逆冷,说明其厥逆的范围仅在手足而未过肘膝,其程度是虽寒而不至于冷,即本证厥逆的程度较寒厥证的四肢逆冷为轻。
null
null
DX_37899
茯苓甘草汤中各成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获苓淡渗以利水,桂枝通阳化气,生姜温散胃中水饮,采甘草和中以补虚,四药合用温阳以行水。
null
null
DX_37900
苓桂术甘汤证与获苓甘草汤证、苓桂甘束汤证在病机证候上有何区别?
苓桂术甘汤证为脾阳虚,水停中焦,见心下逆满,起则头眩,故治以白术健脾利水;获苓甘草汤证为胃阳虚,水停中焦,见不渴而胃中有振水声,故治以生姜温中散饮;苓桂甘叀汤证为心阳虚,下焦寒水欲上冲为患,见脐下悸动而奔豚欲作,故治以大叀补脾益气,培土制水,并重用苓桂以利水平冲。
null
null
DX_37901
小结胸病是如何形成的?
小结胸病成因与大结胸类似,多为伤寒表邪人里,或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互结而成。
null
null
DX_37902
大陷胸汤中各成分的主要功效是什么?
甘遂性峻而泻水逐饮,尤长于泻透腹脱积水;大黄泻热导下,荡涤实邪;芒硝软坚破结。
null
null
DX_37903
少阴阴虚导致虚热上扰咽痛的证治中,为何治疗既不宜苦寒,亦不宜温补?
因为证以阴虚为主,故治疗既不宜苦寒,亦不宜温补,所以用猪肤汤滋肾润肺,和中止利。
null
null
DX_37904
为何尺中脉迟营血不足者,禁用发汗?
血汗同源,发汗则可使营血更伤,故仲景自注云:‘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
null
null
DX_37905
半夏泻心汤中各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以半夏为君,化痰和胃,降逆消痞,合干姜之辛温,温中散寒,消痞结;黄连、黄芩苦寒泄降,清热和胃,泄其满;佐以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调补,补脾胃之虚以复其升降之职。
null
null
DX_37906
太阳病变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太阳病变证的治疗原则是依据变化了的病情,采取'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重新辨证,然后依证定法选方。
null
null
DX_37907
阳黄和阴黄在治疗上有何差异?
阳黄应清热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桅子柏皮汤等;阴黄应温中散寒,除湿退黄,方用茵陈术附汤、理中汤加茵陈等。
null
null
DX_37908
简述阳明病无汗身痒的原因。
阳明病无汗身痒是因为素体阴津阳气不足,汗出无源,且蒸化无力,热欲外越而不得作汗,邪热郁于肌肤,于是就出现了身痒如虫蚁在皮内爬行的异常感觉。
null
null
DX_37909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现多用于哪些疾病的治疗?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现多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出现太阳中风证,兼肺气不利者的治疗。
null
null
DX_3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