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xz commited on
Commit
221b17d
·
verified ·
1 Parent(s): c0bc3ec

Upload 13 files

Browse files
.env ADDED
@@ -0,0 +1,2 @@
 
 
 
1
+ USER_AGENT =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5_7)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128.0.0.0 Safari/537.36
2
+ LANGCHAIN_USER_AGENT = Taiwan_Tax_KB
AmusementTaxAct960523.txt ADDED
@@ -0,0 +1,82 @@
 
 
 
 
 
 
 
 
 
 
 
 
 
 
 
 
 
 
 
 
 
 
 
 
 
 
 
 
 
 
 
 
 
 
 
 
 
 
 
 
 
 
 
 
 
 
 
 
 
 
 
 
 
 
 
 
 
 
 
 
 
 
 
 
 
 
 
 
 
 
 
 
 
 
 
 
 
 
 
 
 
 
 
1
+ 問:娛樂稅法第1條
2
+ 答:娛樂稅,依本法規定徵收之。
3
+
4
+
5
+ 問:娛樂稅法第2條
6
+ 答:娛樂稅,就下列娛樂場所、娛樂設施或娛樂活動所收票價或收費額徵收之:
7
+ 一、電影。
8
+ 二、職業性歌唱、說書、舞蹈、馬戲、魔術、技藝表演及夜總會之各種表演。
9
+ 三、戲劇、音樂演奏及非職業性歌唱、舞蹈等表演。
10
+ 四、各種競技比賽。
11
+ 五、舞廳或舞場。
12
+ 六、高爾夫球場及其他提供娛樂設施供人娛樂者。
13
+ 前項各種娛樂場所、娛樂設施或娛樂活動不售票券,另以其他飲料品或娛樂設施供應娛樂人者,按其收費額課徵娛樂稅。
14
+
15
+
16
+ 問:娛樂稅法第3條
17
+ 答:娛樂稅之納稅義務人,為出價娛樂之人。
18
+ 娛樂稅之代徵人,為娛樂場所、娛樂設施或娛樂活動之提供人或舉辦人。
19
+
20
+
21
+ 問:娛樂稅法第4條
22
+ 答:凡合於左列規定之一者,免徵娛樂稅:
23
+ 一、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團體,合於民法總則公益社團或財團之組織,或依其他關係法令經向主管機關登記或立案者,所舉辦之各種娛樂,其全部收入作為本事業之用者。
24
+ 二、以全部收入,減除必要開支外,作為救災或勞軍用之各種娛樂。
25
+ 三、機關、團體、公私事業或學校及其他組織,對內舉辦之臨時性文康活動,不以任何方式收取費用者。
26
+ 前項第二款准予減除之必要開支,最高不得超過全部收入百分之二十。
27
+
28
+
29
+ 問:娛樂稅法第5條
30
+ 答:娛樂稅,照所收票價或收費額,依左列稅率計徵之:
31
+ 一、電影,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六十。本國語言片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三十。
32
+ 二、職業性歌唱、說書、舞蹈、馬戲、魔術、技藝表演及夜總會之各種表演,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三十。
33
+ 三、戲劇、音樂演奏及非職業性歌唱、舞蹈等表演,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五。
34
+ 四、各種競技比賽,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十。
35
+ 五、舞廳或舞場,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一百。
36
+ 六、撞球場,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五十;保齡球館,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三十;高爾夫球場,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二十;其他提供娛樂設施供人娛樂者,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五十。
37
+
38
+
39
+ 問:娛樂稅法第6條
40
+ 答: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得視地方實際情形,在前條規定稅率範圍內,分別規定娛樂稅徵收率,提經直轄市及縣(市)民意機關通過,報請或層轉財政部核備。
41
+
42
+
43
+ 問:娛樂稅法第7條
44
+ 答:凡經常提供依本法規定應徵收娛樂稅之營業者,於開業、遷移、改業、變更、改組、合併、轉讓及歇業時,均應於事前向主管稽徵機關辦理登記及代徵報繳娛樂稅之手續。
45
+
46
+
47
+ 問:娛樂稅法第8條
48
+ 答:凡臨時舉辦娛樂活動,對外售票、收取費用者,應於舉辦前向主管稽徵機關辦理登記及娛樂稅徵免手續。
49
+ 臨時舉辦之娛樂活動不以任何方式收取費用者,應於舉辦前向主管稽徵機關報備。
50
+
51
+
52
+ 問:娛樂稅法第9條
53
+ 答:娛樂稅代徵人每月代徵之稅款,應於次月十日前填用自動報繳書繳納。但經營方式特殊或營業規模狹小經主管稽徵機關查定課徵者,由稽徵機關填發繳款書,限於送達後十日內繳納。
54
+ 臨時舉辦之有價娛樂活動,主管稽徵機關應每五天核算代徵稅款一次,並填發繳款書,限於送達後十日內繳納。
55
+
56
+
57
+ 問:娛樂稅法第10條
58
+ 答:娛樂稅代徵人應於代徵時發給娛樂票作為憑證,並於娛樂人持用入場時撕斷,否則以不為代徵論處。但依第九條第一項但書規定查定課徵者,得免用娛樂票。
59
+ 前項娛樂票,由主管稽徵機關統一印製編號驗印者,按照工本費發售各娛樂業使用。但臨時舉辦之娛樂活動售票者,應由負責人於舉辦前將票編號,標明價格,申請主管稽徵機關驗印,並辦妥納稅保證手續,如期報繳代徵稅款。
60
+
61
+
62
+ 問:娛樂稅法第11條
63
+ 答:娛樂稅代徵人依法代徵並如期繳納稅款者,主管稽徵機關應按其代徵稅款額給予百分之一之獎勵金。
64
+ 前項獎勵金,由代徵人於每次繳納稅款時依規定手續扣領。
65
+
66
+
67
+ 問:娛樂稅法第12條
68
+ 答:違反第七條規定,未於開業﹑遷移﹑改業﹑變更﹑改組﹑合併﹑轉讓及歇業前,向主管稽徵機關辦理登記及代徵報繳娛樂稅手續者,處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69
+
70
+
71
+ 問:娛樂稅法第13條
72
+ 答:違反第八條第一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其係機關、團體、公營機構或學校,通知其主管機關依法懲處其負責人。
73
+
74
+
75
+ 問:娛樂稅法第14條
76
+ 答:娛樂稅代徵人不為代徵或短徵、短報、匿報娛樂稅者,除追繳外,按應納���額處五倍至十倍罰鍰,並得停止其營業。
77
+ 依前項規定為停止營業處分時,應訂定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個月。但停業期限屆滿後,該代徵人對於應履行之義務仍不履行者,得繼續處分至履行義務時為止。
78
+ 代徵人逾期繳納代徵稅款者,應加徵滯納金。
79
+
80
+
81
+ 問:娛樂稅法第17條
82
+ 答:娛樂稅徵收細則,由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依本法擬訂,送財政部核備。
DeedTaxAct990505.txt ADDED
@@ -0,0 +1,136 @@
 
 
 
 
 
 
 
 
 
 
 
 
 
 
 
 
 
 
 
 
 
 
 
 
 
 
 
 
 
 
 
 
 
 
 
 
 
 
 
 
 
 
 
 
 
 
 
 
 
 
 
 
 
 
 
 
 
 
 
 
 
 
 
 
 
 
 
 
 
 
 
 
 
 
 
 
 
 
 
 
 
 
 
 
 
 
 
 
 
 
 
 
 
 
 
 
 
 
 
 
 
 
 
 
 
 
 
 
 
 
 
 
 
 
 
 
 
 
 
 
 
 
 
 
 
 
 
 
 
 
 
 
 
 
 
 
 
1
+ 問:契稅條例第1條
2
+ 答:契稅之徵收,依本條例之規定。
3
+
4
+
5
+ 問:契稅條例第2條
6
+ 答:不動產之買賣、承典、交換、贈與、分割或因占有而取得所有權者,均應申報繳納契稅。但在開徵土地增值稅區域之土地,免徵契稅。
7
+
8
+
9
+ 問:契稅條例第3條
10
+ 答:契稅稅率如下:
11
+ 一、買賣契稅為其契價百分之六。
12
+ 二、典權契稅為其契價百分之四。
13
+ 三、交換契稅為其契價百分之二。
14
+ 四、贈與契稅為其契價百分之六。
15
+ 五、分割契稅為其契價百分之二。
16
+ 六、占有契稅為其契價百分之六。
17
+
18
+
19
+ 問:契稅條例第4條
20
+ 答:買賣契稅,應由買受人申報納稅。
21
+
22
+
23
+ 問:契稅條例第5條
24
+ 答:典權契稅,應由典權人申報納稅。
25
+
26
+
27
+ 問:契稅條例第6條
28
+ 答:交換契稅,應由交換人估價立契,各就承受部分申報納稅。
29
+ 前項交換有給付差額價款者,其差額價款,應依買賣契稅稅率課徵。
30
+
31
+
32
+ 問:契稅條例第7條
33
+ 答:贈與契稅,應由受贈人估價立契,申報納稅。
34
+
35
+
36
+ 問:契稅條例第7-1條
37
+ 答:以不動產為信託財產,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移轉信託財產與委託人以外之歸屬權利人時,應由歸屬權利人估價立契,依第十六條規定之期限申報繳納贈與契稅。
38
+
39
+
40
+ 問:契稅條例第8條
41
+ 答:分割契稅,應由分割人估價立契,申報納稅。
42
+
43
+
44
+ 問:契稅條例第9條
45
+ 答:占有契稅,應由占有不動產依法取得所有權之人估價立契,申報納稅。
46
+
47
+
48
+ 問:契稅條例第10條
49
+ 答:先典後賣者,得以原納典權契稅額,抵繳買賣契稅。但以典權人與買主同屬一人者為限。
50
+
51
+
52
+ 問:契稅條例第11條
53
+ 答:依法領買或標購公產及向法院標購拍賣之不動產者,仍應申報繳納契稅。
54
+
55
+
56
+ 問:契稅條例第12條
57
+ 答:凡以遷移、補償等變相方式支付產價,取得不動產所有權者,應照買賣契稅申報納稅;其以抵押、借貸等變相方式代替設典,取得使用權者,應照典權契稅申報納稅。
58
+ 建築物於建造完成前,因買賣、交換、贈與,以承受人為建造執照原始起造人或中途變更起造人名義,並取得使用執照者,應由使用執照所載起造人申報納稅。
59
+
60
+
61
+ 問:契稅條例第13條
62
+ 答:第三條所稱契價,以當地不動產評價委員會評定之標準價格為準。但依第十一條取得不動產之移轉價格低於評定標準價格者,從其移轉價格。
63
+ 不動產評價委員會組織,由財政部定之。
64
+
65
+
66
+ 問:契稅條例第14條
67
+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免徵契稅:
68
+ 一、各級政府機關、地方自治團體、公立學校因公使用而取得之不動產。但供營業用者,不適用之。
69
+ 二、政府經營之郵政事業,因業務使用而取得之不動產。
70
+ 三、政府因公務需要,以公有不動產交換,或因土地重劃而交換不動產取得所有權者。
71
+ 四、建築物於建造完成前,變更起造人名義者。但依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應申報納稅者,不適用之。
72
+ 五、建築物於建造完成前,其興建中之建築工程讓與他人繼續建造未完工部分,因而變更起造人名義為受讓人,並以該受讓人為起造人名義取得使用執照者。
73
+
74
+
75
+ 問:契稅條例第14-1條
76
+ 答:不動產為信託財產者,於左列各款信託關係人間移轉所有權,不課徵契稅:
77
+ 一、因信託行為成立,委託人與受託人間。
78
+ 二、信託關係存續中受託人變更時,原受託人與新受託人間。
79
+ 三、信託契約明定信託財產之受益人為委託人者,信託關係消滅時,受託人與受益人間。
80
+ 四、因遺囑成立之信託,於信託關係消滅時,受託人與受益人間。
81
+ 五、因信託行為不成立、無效、解除或撤銷,委託人與受託人間。
82
+
83
+
84
+ 問:契稅條例第15條
85
+ 答:依前條規定免稅者,應填具契稅免稅申請書,並檢附契約及有關證件,向主管稽徵機關聲請發給契稅免稅證明書,以憑辦理權利變更登記。
86
+
87
+
88
+ 問:契稅條例第16條
89
+ 答:納稅義務人應於不動產買賣、承典、交換、贈與及分割契約成立之日起,或因占有而依法申請為所有人之日起三十日內,填具契稅申報書表,檢附公定格式契約書及有關文件,向當地主管稽徵機關申報契稅。但未辦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之房屋買賣、交換、贈與、分割,應由雙方當事人共同申報。
90
+ 不動產移轉發生糾紛時,其申報契稅之起算日期,應以法院判決確定日為準。
91
+ 向政府機關標購或領買公產,以政府機關核發產權移轉證明書之日為申報起算日。
92
+ 向法院標購拍賣之不動產,以法院發給權利移轉證明書之日為申報起算日。
93
+ 建築物於建造完成前,因買賣、交換、贈與,以承受���為建造執照原始起造人或中途變更起造人名義並取得使用執照者,以主管建築機關核發使用執照之日起滿三十日為申報起算日。
94
+
95
+
96
+ 問:契稅條例第17條
97
+ 答:主管稽徵機關收到納稅義務人之契稅申報書表暨所附證件,應即填給收件清單,加蓋機關印信及經手人名章,交付納稅義務人執存。
98
+
99
+
100
+ 問:契稅條例第18條
101
+ 答:主管稽徵機關收到納稅義務人契稅申報案件,應於十五日內審查完竣,查定應納稅額,發單通知納稅義務人依限繳納。
102
+ 主管稽徵機關對納稅義務人所檢送表件,如認為有欠完備或有疑問時,應於收件後七日內通知納稅義務人補正或說明。
103
+
104
+
105
+ 問:契稅條例第19條
106
+ 答:納稅義務人應於稽徵機關核定繳款書送達後三十日內繳納。
107
+
108
+
109
+ 問:契稅條例第23條
110
+ 答:凡因不動產之買賣、承典、交換、贈與、分割及占有而辦理所有權登記者,地政機關應憑繳納契稅收據、免稅證明書或同意移轉證明書,辦理權利變更登記。
111
+
112
+
113
+ 問:契稅條例第24條
114
+ 答:納稅義務人不依規定期限申報者,每逾三日,加徵應納稅額百分之一之怠報金,最高以應納稅額為限。但不得超過新臺幣一萬五千元。
115
+
116
+
117
+ 問:契稅條例第25條
118
+ 答:納稅義務人不依規定期限繳納稅款者,每逾二日,加徵應納稅額百分之一之滯納金;逾期三十日仍不繳納稅款及滯納金或前條之怠報金者,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119
+
120
+
121
+ 問:契稅條例第26條
122
+ 答:納稅義務人應納契稅,匿報或短報,經主管稽徵機關查得,或經人舉發查明屬實者,除應補繳稅額外,並加處以應納稅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之罰鍰。
123
+
124
+
125
+ 問:契稅條例第29條
126
+ 答:契稅由直轄市及縣(市)稅捐稽徵處徵收或鄉、鎮、市、區公所代徵之。
127
+
128
+
129
+ 問:契稅條例第30條
130
+ 答:在規定申報繳納契稅期間,因不可抗力致不能如期申報或繳納者,應於不可抗力之原因消滅後十日內,聲明事由,經查明屬實,免予加徵怠報金或滯納金。
131
+
132
+
133
+ 問:契稅條例第32條
134
+ 答:告發或檢舉納稅義務人逃漏、匿報、短報或以其他不正當之行為逃稅者,稽徵機關得以罰鍰百分之二十獎給舉發人,並為舉發人絕對保守秘密。
135
+ 前項告發或檢舉獎金,稽徵機關應於收到罰鍰後三日內,通知原檢舉人,限期領取。
136
+ 公務員為舉發人時,不適用本條獎金之規定。
HouseTaxAct1130103.txt ADDED
@@ -0,0 +1,137 @@
 
 
 
 
 
 
 
 
 
 
 
 
 
 
 
 
 
 
 
 
 
 
 
 
 
 
 
 
 
 
 
 
 
 
 
 
 
 
 
 
 
 
 
 
 
 
 
 
 
 
 
 
 
 
 
 
 
 
 
 
 
 
 
 
 
 
 
 
 
 
 
 
 
 
 
 
 
 
 
 
 
 
 
 
 
 
 
 
 
 
 
 
 
 
 
 
 
 
 
 
 
 
 
 
 
 
 
 
 
 
 
 
 
 
 
 
 
 
 
 
 
 
 
 
 
 
 
 
 
 
 
 
 
 
 
 
 
 
1
+ 問:房屋稅條例第1條
2
+ 答:房屋稅之徵收,依本條例之規定;本條例未規定者,依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
3
+
4
+
5
+ 問:房屋稅條例第2條
6
+ 答:本條例用辭之定義:
7
+ 一、房屋,指固定於土地上之建築物,供營業、工作或住宅用者。
8
+ 二、增加該房屋使用價值之建築物,指附屬於應徵房屋稅房屋之其他建築物,因而增加該房屋之使用價值者。
9
+
10
+
11
+ 問:房屋稅條例第3條
12
+ 答:房屋稅,以附著於土地之各種房屋,及有關增加該房屋使用價值之建築物,為課徵對象。
13
+
14
+
15
+ 問:房屋稅條例第4條
16
+ 答:房屋稅向房屋所有人徵收之;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使用權房屋,向該使用權人徵收之;設有典權者,向典權人徵收之。共有房屋向共有人徵收之,由共有人推定一人繳納,其不為推定者,由現住人或使用人代繳。
17
+ 前項代繳之房屋稅,在其應負擔部分以外之稅款,對於其他共有人有求償權。
18
+ 第一項所有人、使用權人或典權人住址不明,或非居住房屋所在地者,應由管理人或現住人繳納之。如屬出租,應由承租人負責代繳,抵扣房租。
19
+ 未辦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且所有人不明之房屋,其房屋稅向使用執照所載起造人徵收之;無使用執照者,向建造執照所載起造人徵收之;無建造執照者,向現住人或管理人徵收之。
20
+ 房屋為信託財產者,於信託關係存續中,以受託人為房屋稅之納稅義務人。受託人為二人以上者,準用第一項有關共有房屋之規定。
21
+
22
+
23
+ 問:房屋稅條例第5條
24
+ 答:房屋稅依房屋現值,按下列稅率課徵之:
25
+ 一、住家用房屋:
26
+ (一)供自住、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或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使用權房屋並供該使用權人自住使用者,為其房屋現值百分之一點二。但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於全國僅持有一戶房屋,供自住且房屋現值在一定金額以下者,為其房屋現值百分之一。
27
+ (二)前目以外,出租申報租賃所得達所得稅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五類規定之當地一般租金標準者或繼承取得之共有房屋,最低不得少於其房屋現值百分之一點五,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二點四。
28
+ (三)起造人持有使用執照所載用途為住家用之待銷售房屋,於起課房屋稅二年內,最低不得少於其房屋現值百分之二,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三點六。
29
+ (四)其他住家用房屋,最低不得少於其房屋現值百分之二,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四點八。
30
+ 二、非住家用房屋:供營業、私人醫院、診所或自由職業事務所使用者,最低不得少於其房屋現值百分之三,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五;供人民團體等非營業使用者,最低不得少於其房屋現值百分之一點五,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二點五。
31
+ 三、房屋同時作住家及非住家用者,應以實際使用面積,分別按住家用或非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但非住家用者,課稅面積最低不得少於全部面積六分之一。
32
+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應依前項第一款第二目至第四目規定,按各該目納稅義務人全國總持有應稅房屋戶數或其他合理需要,分別訂定差別稅率;納稅義務人持有坐落於直轄市及縣(市)之各該目應稅房屋,應分別按其全國總持有戶數,依房屋所在地直轄市、縣(市)政府訂定之相應稅率課徵房屋稅。
33
+ 依前二項規定計算房屋戶數時,房屋為信託財產者,於信託關係存續中,應改歸戶委託人,與其持有第一項第一款規定之房屋,分別合併計算戶數。但信託利益之受益人為非委託人,且符合下列各款規定者,應改歸戶受益人:
34
+ 一、受益人已確定並享有全部信託利益。
35
+ 二、委託人未保留變更受益人之權利。
36
+ 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供自住使用之住家用房屋,房屋所有人或使用權人之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應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且無出租或供營業情形;其他供自住及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之要件及認定之標準,與前三項房屋戶數之計算、第二項合理需要之認定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財政部定之。
37
+ 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但書規定房屋現值一定金額之自治法規,由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訂定,報財政部備查。
38
+ 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但書規定房屋現值一定金額、第二項差別稅率之級距、級距數及各級距稅率之基準,由財政部公告之;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得參考該基準訂定之。
39
+
40
+
41
+ 問:房屋稅條例第6條
42
+ 答: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在前條規定稅率範圍內訂定之房屋稅徵收率,應提經當地民意機關通過,報財政部備查。
43
+ 中華民國一百十三年七月一日以後,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各期開徵房屋稅已依前���第一項第一款、第二項及第五項規定辦理,且符合前條第六項所定基準者,如仍有稅收實質淨損失,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擴大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規模之規定施行前,該期損失由中央政府補足之,不受預演算法第二十三條有關公債收入不得充經常支出之用之限制。
44
+ 前項稅收實質淨損失之計算,由財政部與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協商定之。
45
+ 中華民國一百十三年七月一日以後,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各期開徵房屋稅未依前條第二項規定訂定差別稅率者,應依前條第六項所定基準計課該期之房屋稅。
46
+
47
+
48
+ 問:房屋稅條例第6-1條
49
+ 答:房屋稅以每年二月之末日為納稅義務基準日,由當地主管稽徵機關按房屋稅籍資料核定,於每年五月一日起至五月三十一日止一次徵收,其課稅所屬期間為上一年七月一日起至當年六月三十日止。
50
+ 新增、增建或改建房屋,於當期建造完成者,按月比例計課,未滿一個月者不計;當期拆除者,亦同。
51
+ 每年三月一日起至六月三十日止新增、增建或改建完成之房屋,該期間之房屋稅併入次期課徵;上一年七月一日起至當年二月末日止拆除之房屋,其尚未拆除期間之當期房屋稅仍應課徵。
52
+
53
+
54
+ 問:房屋稅條例第7條
55
+ 答:納稅義務人應於房屋建造完成之日起算三十日內檢附有關檔案,向當地主管稽徵機關申報房屋稅籍有關事項及使用情形;其有增建、改建或移轉、承典時,亦同。
56
+ 房屋使用情形變更,除致稅額增加,納稅義務人應於變更之次期房屋稅開徵四十日以前向當地主管稽徵機關申報外,應於每期開徵四十日以前申報;經核定後使用情形未再變更者,以後免再申報。房屋使用情形變更致稅額減少,逾期申報者,自申報之次期開始適用;致稅額增加者,自變更之次期開始適用,逾期申報或未申報者,亦同。
57
+
58
+
59
+ 問:房屋稅條例第8條
60
+ 答:房屋遇有焚燬、坍塌、拆除至不堪居住程度者,應由納稅義務人申報當地主管稽徵機關查實後,在未重建完成期內,停止課稅。
61
+
62
+
63
+ 問:房屋稅條例第9條
64
+ 答:本條例所定不動產評價委員會,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組織之;其組織及運作辦法,由財政部定之。
65
+ 前項委員會委員,由相關行政機關代表、具有不動產估價、土木或結構工程、建築、都市計畫專長之專家學者或屬該等領域之民間團體代表組成,其中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代表,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二分之一;任一性別委員,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三分之一。
66
+
67
+
68
+ 問:房屋稅條例第10條
69
+ 答:主管稽徵機關應依據不動產評價委員會評定之標準,核計房屋現值。
70
+ 依前項規定核計之房屋現值,主管稽徵機關應通知納稅義務人。納稅義務人如有異議,得於接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十日內,檢附證件,申請重行核計。
71
+
72
+
73
+ 問:房屋稅條例第11條
74
+ 答:房屋標準價格,由不動產評價委員會依據下列事項分別評定,並由直轄市、縣(市)政府公告之:
75
+ 一、按各種建造材料所建房屋,區分種類及等級。
76
+ 二、各類房屋之耐用年數及折舊標準。
77
+ 三、按房屋所處街道村裡之商業交通情形及房屋之供求概況,並比較各該不同地段實價登錄之不動產交易價格減除土地價格部分,訂定標準。
78
+ 前項房屋標準價格,每三年重行評定一次,並應依其耐用年數予以折舊,按年遞減其價格。
79
+
80
+
81
+ 問:房屋稅條例第14條
82
+ 答:公有房屋供左列各款使用者,免徵房屋稅:
83
+ 一、各級政府機關及地方自治機關之辦公房屋及其員工宿舍。
84
+ 二、軍事機關部隊之辦公房屋及其官兵宿舍。
85
+ 三、監獄看守所及其辦公房屋暨員工宿舍。
86
+ 四、公立學校、醫院、社會教育學術研究機構及救濟機構之校舍、院舍、辦公房屋及其員工宿舍。
87
+ 五、工礦、農林、水利、漁牧事業機關之研究或試驗所所用之房屋。
88
+ 六、糧政機關之糧倉、鹽務機關之鹽倉、公賣事業及政府經營之自來水廠(場)所使用之廠房及辦公房屋。
89
+ 七、郵政、電信、鐵路、公路、航空、氣象、港務事業,供本身業務所使用之房屋及其員工宿舍。
90
+ 八、名勝古蹟及紀念先賢先烈之祠廟。
91
+ 九、政府配供貧民居住之房屋。
92
+ 十、政府機關為輔導退除役官兵就業所舉辦事業使用之房屋。
93
+
94
+
95
+ 問:房屋稅條例第15條
96
+ 答:私有房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免徵房屋稅:
97
+ 一、業經立案之私立學校及學術研究機構,完成財團法人登記者,其供校舍或辦公使用之自有房屋。
98
+ 二、業經立案之私立慈善救濟事業,不以營利為目的,完成財團法人登記者,其直接供辦理事業所使用之自���房屋。
99
+ 三、專供祭祀用之宗祠、宗教團體供傳教佈道之教堂及寺廟。但以完成財團法人或寺廟登記,且房屋為其所有者為限。
100
+ 四、無償供政府機關公用或供軍用之房屋。
101
+ 五、不以營利為目的,並經政府核准之公益社團自有供辦公使用之房屋。但以同業、同鄉、同學或宗親社團為受益對象者,除依工會法組成之工會經由當地主管稽徵機關報經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准免徵外,不予免徵。
102
+ 六、專供飼養禽畜之房舍、培植農產品之溫室、稻米育苗中心作業室、人工繁殖場、抽水機房舍;專供農民自用之燻菸房、稻穀及茶葉烘乾機房、存放農機具倉庫及堆肥舍等房屋。
103
+ 七、受重大災害,毀損面積佔整棟面積五成以上,必須修復始能使用之房屋。
104
+ 八、司法保護事業所有之房屋。
105
+ 九、住家用房屋現值在新臺幣十萬元以下屬自然人持有者,全國合計以三戶為限。但房屋標準價格如依第十一條第二項規定重行評定時,按該重行評定時之標準價格增減程度調整之。調整金額以千元為單位,未達千元者,按千元計算。
106
+ 十、農會所有之倉庫,專供糧政機關儲存公糧,經主管機關證明。
107
+ 十一、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設立之公益信託,其受託人因該信託關係而取得之房屋,直接供辦理公益活動使用。
108
+ 私有房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房屋稅減半徵收:
109
+ 一、政府平價配售之平民住宅。
110
+ 二、合法登記之工廠供直接生產使用之自有房屋。
111
+ 三、農會所有之自用倉庫及檢驗場,經主管機關證明。
112
+ 四、受重大災害,毀損面積佔整棟面積三成以上不及五成之房屋。
113
+ 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八款、第十款、第十一款及前項規定減免房屋稅者,應由納稅義務人於每期房屋稅開徵四十日以前向當地主管稽徵機關申報;逾期申報者,自申報之次期開始適用。經核定後減免原因未變更者,以後免再申報。
114
+ 自然人持有現值在新臺幣十萬元以下之住家用房屋於全國合計超過三戶時,應於每期房屋稅開徵四十日以前,向當地主管稽徵機關申報擇定適用第一項第九款規定之房屋;逾期申報者,自申報之次期開始免徵。經核定後持有戶數未變更者,以後免再申報。
115
+ 中華民國一百十三年七月一日前,自然人已持有現值在新臺幣十萬元以下之住家用房屋於全國合計超過三戶者,應於一百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以前向當地主管稽徵機關申報擇定適用第一項第九款規定之房屋;屆期未申報者,由當地主管稽徵機關為其從優擇定。
116
+ 第一項第九款私有房屋持有戶數之認定、前二項申報程序、前項從優擇定之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財政部定之。
117
+
118
+
119
+ 問:房屋稅條例第16條
120
+ 答:納稅義務人未依第七條規定之期限申報,因而發生漏稅者,除責令補繳應納稅額外,並按所漏稅額處以二倍以下罰鍰。
121
+
122
+
123
+ 問:房屋稅條例第18條
124
+ 答:納稅義務人未於稅單所載限繳日期以內繳清應納稅款者,應加徵滯納金。
125
+
126
+
127
+ 問:房屋稅條例第22條
128
+ 答:欠繳房屋稅之房屋,在欠稅未繳清前,不得辦理移轉登記或設定典權登記。
129
+ 前項所欠稅款,房屋承受人得申請代繳,其代繳稅額得向納稅義務人求償,或在買價、典價內照數扣除。
130
+
131
+
132
+ 問:房屋稅條例第23條
133
+ 答:房屋之新增、重建、增建或典賣移轉,主管建築機關及主辦登記機關應於核准發照或登記之日,同時通知主管稽徵機關。
134
+
135
+
136
+ 問:房屋稅條例第24條
137
+ 答:房屋稅徵收細則,由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依本條例分別訂定,報財政部備查。
LandTaxAct1100623.txt ADDED
@@ -0,0 +1,422 @@
 
 
 
 
 
 
 
 
 
 
 
 
 
 
 
 
 
 
 
 
 
 
 
 
 
 
 
 
 
 
 
 
 
 
 
 
 
 
 
 
 
 
 
 
 
 
 
 
 
 
 
 
 
 
 
 
 
 
 
 
 
 
 
 
 
 
 
 
 
 
 
 
 
 
 
 
 
 
 
 
 
 
 
 
 
 
 
 
 
 
 
 
 
 
 
 
 
 
 
 
 
 
 
 
 
 
 
 
 
 
 
 
 
 
 
 
 
 
 
 
 
 
 
 
 
 
 
 
 
 
 
 
 
 
 
 
 
 
 
 
 
 
 
 
 
 
 
 
 
 
 
 
 
 
 
 
 
 
 
 
 
 
 
 
 
 
 
 
 
 
 
 
 
 
 
 
 
 
 
 
 
 
 
 
 
 
 
 
 
 
 
 
 
 
 
 
 
 
 
 
 
 
 
 
 
 
 
 
 
 
 
 
 
 
 
 
 
 
 
 
 
 
 
 
 
 
 
 
 
 
 
 
 
 
 
 
 
 
 
 
 
 
 
 
 
 
 
 
 
 
 
 
 
 
 
 
 
 
 
 
 
 
 
 
 
 
 
 
 
 
 
 
 
 
 
 
 
 
 
 
 
 
 
 
 
 
 
 
 
 
 
 
 
 
 
 
 
 
 
 
 
 
 
 
 
 
 
 
 
 
 
 
 
 
 
 
 
 
 
 
 
 
 
 
 
 
 
 
 
 
 
 
 
 
 
 
 
 
 
 
 
 
 
 
 
 
 
 
 
 
 
 
 
 
 
 
 
 
 
 
 
 
 
 
 
 
 
 
 
 
 
 
 
 
 
 
 
 
 
 
 
 
 
 
 
 
 
 
 
 
 
 
 
 
 
 
 
 
 
 
 
 
 
 
 
 
 
 
 
 
 
 
 
 
 
 
 
 
 
 
 
 
 
1
+ 問:土地稅法第1條
2
+ 答:土地稅分為地價稅、田賦及土地增值稅。
3
+
4
+
5
+ 問:土地稅法第2條
6
+ 答:本法之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財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7
+ 田賦實物經收機關為直轄市、縣(市)糧政主管機關。
8
+
9
+
10
+ 問:土地稅法第3條
11
+ 答:地價稅或田賦之納稅義務人如左:
12
+ 一、土地所有權人。
13
+ 二、設有典權土地,為典權人。
14
+ 三、承領土地,為承領人。
15
+ 四、承墾土地,為耕作權人。
16
+ 前項第一款土地所有權屬於公有或公同共有者,以管理機關或管理人為納稅義務人;其為分別共有者,地價稅以共有人各按其應有部分為納稅義務人;田賦以共有人所推舉之代表人為納稅義務人,未推舉代表人者,以共有人各按其應有部分為納稅義務人。
17
+
18
+
19
+ 問:土地稅法第3-1條
20
+ 答:土地為信託財產者,於信託關係存續中,以受託人為地價稅或田賦之納稅義務人。
21
+ 前項土地應與委託人在同一直轄市或縣(市)轄區內所有之土地合併計算地價總額,依第十六條規定稅率課徵地價稅,分別就各該土地地價占地價總額之比例,計算其應納之地價稅。但信託利益之受益人為非委託人且符合左列各款規定者,前項土地應與受益人在同一直轄市或縣(市)轄區內所有之土地合併計算地價總額:
22
+ 一、受益人已確定並享有全部信託利益者。
23
+ 二、委託人未保留變更受益人之權利者。
24
+
25
+
26
+ 問:土地稅法第4條
27
+ 答:土地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主管稽徵機關得指定土地使用人負責代繳其使用部分之地價稅或田賦:
28
+ 一、納稅義務人行蹤不明者。
29
+ 二、權屬不明者。
30
+ 三、無人管理者。
31
+ 四、土地所有權人申請由占有人代繳者。
32
+ 土地所有權人在同一直轄市、縣(市)內有兩筆以上土地,為不同之使用人所使用時,如土地所有權人之地價稅係按累進稅率計算,各土地使用人應就所使用土地之地價比例負代繳地價稅之義務。
33
+ 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三款代繳義務人代繳之地價稅或田賦,得抵付使用期間應付之地租或向納稅義務人求償。
34
+
35
+
36
+ 問:土地稅法第5條
37
+ 答:土地增值稅之納稅義務人如左:
38
+ 一、土地為有償移轉者,為原所有權人。
39
+ 二、土地為無償移轉者,為取得所有權之人。
40
+ 三、土地設定典權者,為出典人。
41
+ 前項所稱有償移轉,指買賣、交換、政府照價收買或徵收等方式之移轉;所稱無償移轉,指遺贈及贈與等方式之移轉。
42
+
43
+
44
+ 問:土地稅法第5-1條
45
+ 答:土地所有權移轉,其應納之土地增值稅,納稅義務人未於規定期限內繳納者,得由取得所有權之人代為繳納。依平均地權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由權利人單獨申報土地移轉現值者,其應納之土地增值稅,應由權利人代為繳納。
46
+
47
+
48
+ 問:土地稅法第5-2條
49
+ 答:受託人就受託土地,於信託關係存續中,有償移轉所有權、設定典權或依信託法第三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轉為其自有土地時,以受託人為納稅義務人,課徵土地增值稅。
50
+ 以土地為信託財產,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移轉信託土地與委託人以外之歸屬權利人時,以該歸屬權利人為納稅義務人,課徵土地增值稅。
51
+
52
+
53
+ 問:土地稅法第6條
54
+ 答:為發展經濟,促進土地利用,增進社會福利,對於國防、政府機關、公共設施、騎樓走廊、研究機構、教育、交通、水利、給水、鹽業、宗教、醫療、衛生、公私墓、慈善或公益事業及合理之自用住宅等所使用之土地,及重劃、墾荒、改良土地者,得予適當之減免;其減免標準及程序,由行政院定之。
55
+
56
+
57
+ 問:土地稅法第7條
58
+ 答:本法所稱公有土地,指國有、直轄市有、縣(市)有及鄉、鎮(市)有之土地。
59
+
60
+
61
+ 問:土地稅法第8條
62
+ 答:本法所稱都市土地,指依法發布都市計畫範圍內之土地。所稱非都市土地,指都市土地以外之土地。
63
+
64
+
65
+ 問:土地稅法第9條
66
+ 答:本法所稱自用住宅用地,指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於該地辦竣戶籍登記,且無出租或供營業用之住宅用地。
67
+
68
+
69
+ 問:土地稅法第10條
70
+ 答:本法所稱農業用地,指非都市土地或都市土地農業區、保護區範圍內土地,依法供下列使用者︰
71
+ 一、供農作、森林、養殖、畜牧及保育使用者。
72
+ 二、供與農業經營不可分離之農舍、畜禽舍、倉儲設備、曬場、集貨場、農路、灌溉、排水及其他農用之土地。
73
+ 三、農民團體與合作農場所有直接供農業使用之倉庫、冷凍(藏)庫、農機中心、蠶種製造(繁殖)場、集貨場、檢驗場等用地。
74
+ 本法所稱工業用地,指依法核定��工業區土地及政府核准工業或工廠使用之土地;所稱礦業用地,指供礦業實際使用地面之土地。
75
+
76
+
77
+ 問:土地稅法第11條
78
+ 答:本法所稱空地,指已完成道路、排水及電力設施,於有自來水地區並已完成自來水系統,而仍未依法建築使用;或雖建築使用,而其建築改良物價值不及所占基地申報地價百分之十,且經直轄市或縣(市)政府認定應予增建、改建或重建之私有及公有非公用建築用地。
79
+
80
+
81
+ 問:土地稅法第12條
82
+ 答:本法所稱公告現值,指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依平均地權條例公告之土地現值。
83
+
84
+
85
+ 問:土地稅法第13條
86
+ 答:本法課徵田賦之用辭定義如左:
87
+ 一、地目:指各直轄市、縣(市)地籍冊所載之土地使用類別。
88
+ 二、等則:指按各種地目土地單位面積全年收益或地價高低所區分之賦率等級。
89
+ 三、賦元:指按各種地目等則土地單位面積全年收益或地價釐定全年賦額之單位。
90
+ 四、賦額:指依每種地目等則之土地面積,乘各該地目等則單位面積釐定之賦元所得每筆土地全年賦元之積。
91
+ 五、實物:指各地區徵收之稻穀、小麥或就其折徵之他種農作產物。
92
+ 六、代金:指按應徵實物折徵之現金。
93
+ 七、夾雜物:指實物中含帶之沙、泥、土、石、稗子等雜物。
94
+
95
+
96
+ 問:土地稅法第14條
97
+ 答:已規定地價之土地,除依第二十二條規定課徵田賦者外,應課徵地價稅。
98
+
99
+
100
+ 問:土地稅法第15條
101
+ 答:地價稅按每一土地所有權人在每一直轄市或縣(市)轄區內之地價總額計徵之。
102
+ 前項所稱地價總額,指每一土地所有權人依法定程序辦理規定地價或重新規定地價,經核列歸戶冊之地價總額。
103
+
104
+
105
+ 問:土地稅法第16條
106
+ 答:地價稅基本稅率為千分之十。土地所有權人之地價總額未超過土地所在地直轄市或縣(市)累進起點地價者,其地價稅按基本稅率徵收;超過累進起點地價者,依左列規定累進課徵:
107
+ 一、超過累進起點地價未達五倍者,就其超過部分課徵千分之十五。
108
+ 二、超過累進起點地價五倍至十倍者,就其超過部分課徵千分之二十五。
109
+ 三、超過累進起點地價十倍至十五倍者,就其超過部分課徵千分之三十五。
110
+ 四、超過累進起點地價十五倍至二十倍者,就其超過部分課徵千分之四十五。
111
+ 五、超過累進起點地價二十倍以上者,就其超過部分課徵千分之五十五。
112
+ 前項所稱累進起點地價,以各該直轄市或縣(市)土地七公畝之平均地價為準。但不包括工業用地、礦業用地、農業用地及免稅土地在內。
113
+
114
+
115
+ 問:土地稅法第17條
116
+ 答:合於左列規定之自用住宅用地,其地價稅按千分之二計徵:
117
+ 一、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三公畝部分。
118
+ 二、非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七公畝部分。
119
+ 國民住宅及企業或公營事業興建之勞工宿舍,自動工興建或取得土地所有權之日起,其用地之地價稅,適用前項稅率計徵。
120
+ 土地所有權人與其配偶及未成年之受扶養親屬,適用第一項自用住宅用地稅率繳納地價稅者,以一處為限。
121
+
122
+
123
+ 問:土地稅法第18條
124
+ 答:供左列事業直接使用之土地,按千分之十計徵地價稅。但未按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規劃使用者,不適用之:
125
+ 一、工業用地、礦業用地。
126
+ 二、私立公園、動物園、體育場所用地。
127
+ 三、寺廟、教堂用地、政府指定之名勝古蹟用地。
128
+ 四、經主管機關核准設置之加油站及依都市計畫法規定設置之供公眾使用之停車場用地。
129
+ 五、其他經行政院核定之土地。
130
+ 在依法劃定之工業區或工業用地公告前,已在非工業區或工業用地設立之工廠,經政府核准有案者,其直接供工廠使用之土地,準用前項規定。
131
+ 第一項各款土地之地價稅,符合第六條減免規定者,依該條減免之。
132
+
133
+
134
+ 問:土地稅法第19條
135
+ 答: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在保留期間仍為建築使用者,除自用住宅用地依第十七條之規定外,統按千分之六計徵地價稅;其未作任何使用並與使用中之土地隔離者,免徵地價稅。
136
+
137
+
138
+ 問:土地稅法第20條
139
+ 答:公有土地按基本稅率徵收地價稅。但公有土地供公共使用者,免徵地價稅。
140
+
141
+
142
+ 問:土地稅法第21條
143
+ 答:凡經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核定應徵空地稅之土地,按該宗土地應納地價稅基本稅額加徵二至五倍之空地稅。
144
+
145
+
146
+ 問:土地稅法第22條
147
+ 答:非都市土地依法編定之農業用地或未規定地價者,徵收田賦。但都市土地合於左列規定者亦同:
148
+ 一、依都市計畫編為農業區及保護區,限作農業用地使用者。
149
+ 二、公共設施尚未完竣前,仍作農業用地���用者。
150
+ 三、依法限制建築,仍作農業用地使用者。
151
+ 四、依法不能建築,仍作農業用地使用者。
152
+ 五、依都市計畫編為公共設施保留地,仍作農業用地使用者。
153
+ 前項第二款及第三款,以自耕農地及依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出租之耕地為限。
154
+ 農民團體與合作農場所有直接供農業使用之倉庫、冷凍(藏)庫、農機中心、蠶種製造(繁殖)場、集貨場、檢驗場、水稻育苗用地、儲水池、農用溫室、農產品批發市場等用地,仍徵收田賦。
155
+ 公有土地供公共使用及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在保留期間未作任何使用並與使用中之土地隔離者,免徵田賦。
156
+
157
+
158
+ 問:土地稅法第22-1條
159
+ 答:農業用地閒置不用,經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報經內政部核准通知限期使用或命其委託經營,逾期仍未使用或委託經營者,按應納田賦加徵一倍至三倍之荒地稅;經加徵荒地稅滿三年,仍不使用者,得照價收買。但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160
+ 一、因農業生產或政策之必要而休閒者。
161
+ 二、因地區性生產不經濟而休耕者。
162
+ 三、因公害污染不能耕作者。
163
+ 四、因灌溉、排水設施損壞不能耕作者。
164
+ 五、因不可抗力不能耕作者。
165
+ 前項規定之實施辦法,依平均地權條例有關規定辦理。
166
+
167
+
168
+ 問:土地稅法第23條
169
+ 答:田賦徵收實物,就各地方生產稻穀或小麥徵收之。不產稻穀或小麥之土地及有特殊情形地方,得按應徵實物折徵當地生產雜糧或折徵代金。
170
+ 實物計算一律使用公制衡器,以公斤為單位,公兩以下四捨五入。代金以元為單位。
171
+
172
+
173
+ 問:土地稅法第24條
174
+ 答:田賦徵收實物,依左列標準計徵之:
175
+ 一、徵收稻穀區域之土地,每賦元徵收稻穀二十七公斤。
176
+ 二、徵收小麥區域之土地,每賦元徵收小麥二十五公斤。
177
+ 前項標準,得由行政院視各地土地稅捐負擔情形酌予減低。
178
+
179
+
180
+ 問:土地稅法第25條
181
+ 答:實物驗收,以新穀同一種類、質色未變及未受蟲害者為限;其所含沙、石、泥、土、稗子等類雜物及水分標準如左:
182
+ 一、稻穀:夾雜物不得超過千分之五,水分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三,重量一公石在五十三公斤二公兩以上者。
183
+ 二、小麥:夾雜物不得超過千分之四,水分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三,重量一公石在七十四公斤以上者。
184
+ 因災害、季節或特殊情形,難達前項實物驗收標準時,得由直轄市、縣(市)政府視實際情形,酌予降低。
185
+
186
+
187
+ 問:土地稅法第26條
188
+ 答:徵收實物地方,得視當地糧食生產情形,辦理隨賦徵購實物;其標準由行政院核定之。
189
+
190
+
191
+ 問:土地稅法第27條
192
+ 答:徵收田賦土地,因交通、水利、土壤及水土保持等因素改變或自然變遷,致其收益有增減時,應辦理地目等則調整;其辦法由中央地政主管機關定之。
193
+
194
+
195
+ 問:土地稅法第27-1條
196
+ 答:為調劑農業生產狀況或因應農業發展需要,行政院得決定停徵全部或部分田賦。
197
+
198
+
199
+ 問:土地稅法第28條
200
+ 答:已規定地價之土地,於土地所有權移轉時,應按其土地漲價總數額徵收土地增值稅。但因繼承而移轉之土地,各級政府出售或依法贈與之公有土地,及受贈之私有土地,免徵土地增值稅。
201
+
202
+
203
+ 問:土地稅法第28-1條
204
+ 答:私人捐贈供興辦社會福利事業或依法設立私立學校使用之土地,免徵土地增值稅。但以符合左列各款規定者為限:
205
+ 一、受贈人為財團法人。
206
+ 二、法人章程載明法人解散時,其賸餘財產歸屬當地地方政府所有。
207
+ 三、捐贈人未以任何方式取得所捐贈土地之利益。
208
+
209
+
210
+ 問:土地稅法第28-2條
211
+ 答:配偶相互贈與之土地,得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但於再移轉依法應課徵土地增值稅時,以該土地第一次不課徵土地增值稅前之原規定地價或最近一次課徵土地增值稅時核定之申報移轉現值為原地價,計算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
212
+ 前項受贈土地,於再移轉計課土地增值稅時,贈與人或受贈人於其具有土地所有權之期間內,有支付第三十一條第一項第二款改良土地之改良費用或同條第三項增繳之地價稅者,準用該條之減除或抵繳規定;其為經重劃之土地,準用第三十九條之一第一項之減徵規定。該項再移轉土地,於申請適用第三十四條規定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時,其出售前一年內未曾供營業使用或出租之期間,應合併計算。
213
+
214
+
215
+ 問:土地稅法第28-3條
216
+ 答:土地為信託財產者,於左列各款信託關係人間移轉所有權,不課徵土地增值稅:
217
+ 一、因信託行為成立,委託人與受託人間。
218
+ 二、信託關係存續中受託人變更時,原受託人與新受託���間。
219
+ 三、信託契約明定信託財產之受益人為委託人者,信託關係消滅時,受託人與受益人間。
220
+ 四、因遺囑成立之信託,於信託關係消滅時,受託人與受益人間。
221
+ 五、因信託行為不成立、無效、解除或撤銷,委託人與受託人間。
222
+
223
+
224
+ 問:土地稅法第29條
225
+ 答:已規定地價之土地,設定典權時,出典人應依本法規定預繳土地增值稅。但出典人回贖時,原繳之土地增值稅,應無息退還。
226
+
227
+
228
+ 問:土地稅法第30條
229
+ 答:土地所有權移轉或設定典權,其申報移轉現值之審核標準,依下列規定:
230
+ 一、申報人於訂定契約之日起三十日內申報者,以訂約日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為準。
231
+ 二、申報人逾訂定契約之日起三十日始申報者,以受理申報機關收件日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為準。
232
+ 三、遺贈之土地,以遺贈人死亡日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為準。
233
+ 四、依法院判決移轉登記者,以申報人向法院起訴日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為準。
234
+ 五、經法院或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行政執行分署(以下簡稱行政執行分署)拍賣之土地,以拍定日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為準。但拍定價額低於公告土地現值者,以拍定價額為準;拍定價額如已先將設定抵押金額及其他債務予以扣除者,應以併同計算之金額為準。
235
+ 六、經政府核定照價收買或協議購買之土地,以政府收買日或購買日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為準。但政府給付之地價低於收買日或購買日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者,以政府給付之地價為準。
236
+ 前項第一款至第四款申報人申報之移轉現值,經審核低於公告土地現值者,得由主管機關照其自行申報之移轉現值收買或照公告土地現值徵收土地增值稅。前項第一款至第三款之申報移轉現值,經審核超過公告土地現值者,應以其自行申報之移轉現值為準,徵收土地增值稅。
237
+ 於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一月十七日起至八十六年十月三十日期間經法院判決移轉、法院拍賣、政府核定照價收買或協議購買之案件,於期間屆至尚未核課或尚未核課確定者,其申報移轉現值之審核標準適用第一項第四款至第六款及前項規定。
238
+
239
+
240
+ 問:土地稅法第30-1條
241
+ 答:依法免徵土地增值稅之土地,主管稽徵機關應依下列規定核定其移轉現值並發給免稅證明,以憑辦理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
242
+ 一、依第二十八條但書規定免徵土地增值稅之公有土地,以實際出售價額為準;各級政府贈與或受贈之土地,以贈與契約訂約日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為準。
243
+ 二、依第二十八條之一規定,免徵土地增值稅之私有土地,以贈與契約訂約日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為準。
244
+ 三、依第三十九條之一第三項規定,免徵土地增值稅之抵價地,以區段徵收時實際領回抵價地之地價為準。
245
+
246
+
247
+ 問:土地稅法第31條
248
+ 答:土地漲價總數額之計算,應自該土地所有權移轉或設定典權時,經核定之申報移轉現值中減除下列各款後之餘額,為漲價總數額:
249
+ 一、規定地價後,未經過移轉之土地,其原規定地價。規定地價後,曾經移轉之土地,其前次移轉現值。
250
+ 二、土地所有權人為改良土地已支付之全部費用,包括已繳納之工程受益費、土地重劃費用及因土地使用變更而無償捐贈一定比率土地作為公共設施用地者,其捐贈時捐贈土地之公告現值總額。
251
+ 前項第一款所稱之原規定地價,依平均地權條例之規定;所稱前次移轉時核計土地增值稅之現值,於因繼承取得之土地再行移轉者,係指繼承開始時該土地之公告現值。但繼承前依第三十條之一第三款規定領回區段徵收抵價地之地價,高於繼承開始時該土地之公告現值者,應從高認定。
252
+ 土地所有權人辦理土地移轉繳納土地增值稅時,在其持有土地期間內,因重新規定地價增繳之地價稅,就其移轉土地部分,准予抵繳其應納之土地增值稅。但准予抵繳之總額,以不超過土地移轉時應繳增值稅總額百分之五為限。
253
+ 前項增繳之地價稅抵繳辦法,由行政院定之。
254
+
255
+
256
+ 問:土地稅法第31-1條
257
+ 答:依第二十八條之三規定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之土地,於所有權移轉、設定典權或依信託法第三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轉為受託人自有土地時,以該土地第一次不課徵土地增值稅前之原規定地價或最近一次課徵土地增值稅時核定之申報移轉現值為原地價,計算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但屬第三十九條第二項但書或第三項但書規定情形者,其原地價之認定,依其規定。
258
+ 因遺囑成立之信託,於成立時以土地為信託財產者,該土地有前項應課徵土地增值稅之情形時,其原地價指遺囑人���亡日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
259
+ 以自有土地交付信託,且信託契約明定受益人為委託人並享有全部信託利益,受益人於信託關係存續中死亡者,該土地有第一項應課徵土地增值稅之情形時,其原地價指受益人死亡日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但委託人藉信託契約,不當為他人或自己規避或減少納稅義務者,不適用之。
260
+ 第一項土地,於計課土地增值稅時,委託人或受託人於信託前或信託關係存續中,有支付第三十一條第一項第二款改良土地之改良費用或同條第三項增繳之地價稅者,準用該條之減除或抵繳規定;第二項及第三項土地,遺囑人或受益人死亡後,受託人有支付前開費用及地價稅者,亦準用之。
261
+ 本法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七月一日修正施行時,尚未核課或尚未核課確定案件,適用前二項規定。
262
+
263
+
264
+ 問:土地稅法第32條
265
+ 答:第三十一條之原規定地價及前次移轉時核計土地增值稅之現值,遇一般物價有變動時,應按政府發布之物價指數調整後,再計算其土地漲價總數額。
266
+
267
+
268
+ 問:土地稅法第33條
269
+ 答:土地增值稅之稅率,依下列規定:
270
+ 一、土地漲價總數額超過原規定地價或前次移轉時核計土地增值稅之現值數額未達百分之一百者,就其漲價總數額徵收增值稅百分之二十。
271
+ 二、土地漲價總數額超過原規定地價或前次移轉時核計土地增值稅之現值數額在百分之一百以上未達百分之二百者,除按前款規定辦理外,其超過部分徵收增值稅百分之三十。
272
+ 三、土地漲價總數額超過原規定地價或前次移轉時核計土地增值稅之現值數額在百分之二百以上者,除按前二款規定分別辦理外,其超過部分徵收增值稅百分之四十。
273
+ 因修正前項稅率造成直轄市政府及縣(市)政府稅收之實質損失,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擴大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規模之規定施行前,由中央政府補足之,並不受預算法第二十三條有關公債收入不得充經常支出之用之限制。
274
+ 前項實質損失之計算,由中央主管機關與直轄市政府及縣(市)政府協商之。
275
+ 公告土地現值應調整至一般正常交易價格。
276
+ 全國平均之公告土地現值調整達一般正常交易價格百分之九十以上時,第一項稅率應檢討修正。
277
+ 持有土地年限超過二十年以上者,就其土地增值稅超過第一項最低稅率部分減徵百分之二十。
278
+ 持有土地年限超過三十年以上者,就其土地增值稅超過第一項最低稅率部分減徵百分之三十。
279
+ 持有土地年限超過四十年以上者,就其土地增值稅超過第一項最低稅率部分減徵百分之四十。
280
+
281
+
282
+ 問:土地稅法第34條
283
+ 答:土地所有權人出售其自用住宅用地者,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三公畝部分或非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七公畝部分,其土地增值稅統就該部分之土地漲價總數額按百分之十徵收之;超過三公畝或七公畝者,其超過部分之土地漲價總數額,依前條規定之稅率徵收之。
284
+ 前項土地於出售前一年內,曾供營業使用或出租者,不適用前項規定。
285
+ 第一項規定於自用住宅之評定現值不及所占基地公告土地現值百分之十者,不適用之。但自用住宅建築工程完成滿一年以上者不在此限。
286
+ 土地所有權人,依第一項規定稅率繳納土地增值稅者,以一次為限。
287
+ 土地所有權人適用前項規定後,再出售其自用住宅用地,符合下列各款規定者,不受前項一次之限制:
288
+ 一、出售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一‧五公畝部分或非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三‧五公畝部分。
289
+ 二、出售時土地所有權人與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無該自用住宅以外之房屋。
290
+ 三、出售前持有該土地六年以上。
291
+ 四、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於土地出售前,在該地設有戶籍且持有該自用住宅連續滿六年。
292
+ 五、出售前五年內,無供營業使用或出租。
293
+ 因增訂前項規定造成直轄市政府及縣(市)政府稅收之實質損失,於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擴大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規模之規定施行前,由中央政府補足之,並不受預算法第二十三條有關公債收入不得充經常支出之用之限制。
294
+ 前項實質損失之計算,由中央主管機關與直轄市政府及縣(市)政府協商之。
295
+
296
+
297
+ 問:土地稅法第34-1條
298
+ 答:土地所有權人申請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應於土地現值申報書註明自用住宅字樣,並檢附建築改良物證明文件;其未註明者,得於繳納期間屆滿前,向當地稽徵機關補行申請,逾期不得申請依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
299
+ 土地所有權移轉,依規定由權利人單獨申報土地移轉現值或無須申報土地移轉現值之案��,稽徵機關應主動通知土地所有權人,其合於自用住宅用地要件者,應於收到通知之次日起三十日內提出申請,逾期申請者,不得適用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
300
+
301
+
302
+ 問:土地稅法第35條
303
+ 答:土地所有權人於出售土地後,自完成移轉登記之日起,二年內重購土地合於下列規定之一,其新購土地地價超過原出售土地地價,扣除繳納土地增值稅後之餘額者,得向主管稽徵機關申請就其已納土地增值稅額內,退還其不足支付新購土地地價之數額:
304
+ 一、自用住宅用地出售後,另行購買都市土地未超過三公畝部分或非都市土地未超過七公畝部分仍作自用住宅用地者。
305
+ 二、自營工廠用地出售後,另於其他都市計畫工業區或政府編定之工業用地內購地設廠者。
306
+ 三、自耕之農業用地出售後,另行購買仍供自耕之農業用地者。
307
+ 前項規定土地所有權人於先購買土地後,自完成移轉登記之日起二年內,始行出售土地者,準用之。
308
+ 第一項第一款及第二項規定,於土地出售前一年內,曾供營業使用或出租者,不適用之。
309
+
310
+
311
+ 問:土地稅法第36條
312
+ 答:前條第一項所稱原出售土地地價,以該次移轉計徵土地增值稅之地價為準。所稱新購土地地價,以該次移轉計徵土地增值稅之地價為準;該次移轉課徵契稅之土地,以該次移轉計徵契稅之地價為準。
313
+
314
+
315
+ 問:土地稅法第37條
316
+ 答:土地所有權人因重購土地退還土地增值稅者,其重購之土地,自完成移轉登記之日起,五年內再行移轉時,除就該次移轉之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外,並應追繳原退還稅款;重購之土地,改作其他用途者亦同。
317
+
318
+
319
+ 問:土地稅法第39條
320
+ 答:被徵收之土地,免徵其土地增值稅;依法得徵收之私有土地,土地所有權人自願售與需用土地人者,準用之。
321
+ 依都市計畫法指定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尚未被徵收前之移轉,準用前項前段規定,免徵土地增值稅。但經變更為非公共設施保留地後再移轉時,以該土地第一次免徵土地增值稅前之原規定地價或最近一次課徵土地增值稅時核定之申報移轉現值為原地價,計算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
322
+ 非都市土地經需用土地人開闢完成或依計畫核定供公共設施使用,並依法完成使用地編定,其尚未被徵收前之移轉,經需用土地人證明者,準用第一項前段規定,免徵土地增值稅。但經變更為非公共設施使用後再移轉時,以該土地第一次免徵土地增值稅前之原規定地價或最近一次課徵土地增值稅時核定之申報移轉現值為原地價,計算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
323
+ 前項證明之核發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財政部會同有關機關定之。
324
+ 本法中華民國一百十年五月二十一日修正之條文施行時,尚未核課或尚未核課確定案件,適用第三項規定。
325
+
326
+
327
+ 問:土地稅法第39-1條
328
+ 答:經重劃之土地,於重劃後第一次移轉時,其土地增值稅減徵百分之四十。
329
+ 區段徵收之土地,以現金補償其地價者,依前條第一項前段規定,免徵其土地增值稅。但依平均地權條例第五十四條第三項規定因領回抵價地不足最小建築單位面積而領取現金補償者亦免徵土地增值稅。
330
+ 區段徵收之土地依平均地權條例第五十四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以抵價地補償其地價者,免徵土地增值稅。但領回抵價地後第一次移轉時,應以原土地所有權人實際領回抵價地之地價為原地價,計算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準用第一項規定。
331
+
332
+
333
+ 問:土地稅法第39-2條
334
+ 答: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移轉與自然人時,得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
335
+ 前項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之土地承受人於其具有土地所有權之期間內,曾經有關機關查獲該土地未作農業使用且未在有關機關所令期限內恢復作農業使用,或雖在有關機關所令期限內已恢復作農業使用而再有未作農業使用情事時,於再移轉時應課徵土地增值稅。
336
+ 前項所定土地承受人有未作農業使用之情事,於配偶間相互贈與之情形,應合併計算。
337
+ 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於本法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六日修正施行後第一次移轉,或依第一項規定取得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之土地後再移轉,依法應課徵土地增值稅時,以該修正施行日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為原地價,計算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
338
+ 本法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六日修正施行後,曾經課徵土地增值稅之農業用地再移轉,依法應課徵土地增值稅時,以該土地最近一次課徵土地增值稅時核定之申報移轉現值為原地價,計算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不適用前項規定。
339
+
340
+
341
+ 問:土地稅法第39-3條
342
+ 答:依前條第一項規定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者,應由權利人及義務人於申報土地移轉現值時,於土地現值申報書註明農業用地字樣提出申請;其未註明者,得於土地增值稅繳納期間屆滿前補行申請,逾期不得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但依規定得由權利人單獨申報土地移轉現值者,該權利人得單獨提出申請。
343
+ 農業用地移轉,其屬無須申報土地移轉現值者,主管稽徵機關應通知權利人及義務人,其屬權利人單獨申報土地移轉現值者,應通知義務人,如合於前條第一項規定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之要件者,權利人或義務人應於收到通知之次日起三十日內提出申請,逾期不得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
344
+
345
+
346
+ 問:土地稅法第40條
347
+ 答:地價稅以每年八月三十一日為納稅義務基準日,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稽徵機關按照地政機關編送之地價歸戶冊及地籍異動通知資料核定,於十一月一日起一個月內一次徵收當年地價稅。
348
+
349
+
350
+ 問:土地稅法第41條
351
+ 答:依第十七條及第十八條規定,得適用特別稅率之用地,土地所有權人應於每年地價稅開徵四十日前提出申請,逾期申請者,自申請之次年開始適用。前已核定而用途未變更者,以後免再申請。
352
+ 適用特別稅率之原因、事實消滅時,應即向主管稽徵機關申報。
353
+
354
+
355
+ 問:土地稅法第42條
356
+ 答:主管稽徵機關應於每年地價稅開徵六十日前,將第十七條及第十八條適用特別稅率課徵地價稅之有關規定及其申請手續公告週知。
357
+
358
+
359
+ 問:土地稅法第43條
360
+ 答:主管稽徵機關於查定納稅義務人每年應納地價稅額後,應填發地價稅稅單,分送納稅義務人或代繳義務人,並將繳納期限、罰則、繳納方式、稅額計算方法等公告週知。
361
+
362
+
363
+ 問:土地稅法第45條
364
+ 答:田賦由直轄市及縣(市)主管稽徵機關依每一土地所有權人所有土地按段歸戶後之賦額核定,每年以分上下二期徵收為原則,於農作物收穫後一個月內開徵,每期應徵成數,得按每期實物收穫量之比例,就賦額劃分計徵之。
365
+
366
+
367
+ 問:土地稅法第46條
368
+ 答:主管稽徵機關應於每期田賦開徵前十日,將開徵日期、繳納處所及繳納須知等事項公告週知,並填發繳納通知單,分送納稅義務人或代繳義務人,持憑繳納。
369
+
370
+
371
+ 問:土地稅法第47條
372
+ 答:田賦納稅義務人或代繳義務人於收到田賦繳納通知單後,徵收實物者,應於三十日內向指定地點繳納;折徵代金者,應於三十日內向公庫繳納。
373
+
374
+
375
+ 問:土地稅法第48條
376
+ 答:田賦徵收實物之土地,因受環境或自然限制變更使用,申請改徵實物代金者,納稅義務人應於當地徵收實物之農作物普遍播種後三十日內,向鄉(鎮)、(市)、(區)公所申報。
377
+ 申報折徵代金案件,鄉(鎮)、(市)、(區)公所應派員實地調查屬實後,列冊送由主管稽徵機關會同當地糧食機關派員勘查核定。
378
+
379
+
380
+ 問:土地稅法第49條
381
+ 答:土地所有權移轉或設定典權時,權利人及義務人應於訂定契約之日起三十日內,檢附契約影本及有關文件,共同向主管稽徵機關申報其土地移轉現值。但依規定得由權利人單獨申請登記者,權利人得單獨申報其移轉現值。
382
+ 主管稽徵機關應於申報土地移轉現值收件之日起七日內,核定應納土地增值稅額,並填發稅單,送達納稅義務人。但申請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之案件,其期間得延長為二十日。
383
+ 權利人及義務人應於繳納土地增值稅後,共同向主管地政機關申請土地所有權移轉或設定典權登記。主管地政機關於登記時,發現該土地公告現值、原規定地價或前次移轉現值有錯誤者,立即移送主管稽徵機關更正重核土地增值稅。
384
+
385
+
386
+ 問:土地稅法第50條
387
+ 答:土地增值稅納稅義務人於收到土地增值稅繳納通知書後,應於三十日內向公庫繳納。
388
+
389
+
390
+ 問:土地稅法第51條
391
+ 答:欠繳土地稅之土地,在欠稅未繳清前,不得辦理移轉登記或設定典權。
392
+ 經法院或行政執行分署拍賣之土地,依第三十條第一項第五款但書規定審定之移轉現值核定其土地增值稅者,如拍定價額不足扣繳土地增值稅時,法院或行政執行分署應俟拍定人代為繳清差額後,再行發給權利移轉證書。
393
+ 第一項所欠稅款,土地承受人得申請代繳或在買價、典價內照數扣留完納;其屬代繳者,得向納稅義務人求償。
394
+
395
+
396
+ 問:土地稅法第52條
397
+ 答:經徵收或收買之土地,該管直轄市、縣(市)地政機關或收買機關,應檢附土地清冊及補償清冊,通知���管稽徵機關,核算土地增值稅及應納未納之地價稅或田賦,稽徵機關應於收到通知後十五日內,造具代扣稅款證明冊,送由徵收或收買機關,於發放價款或補償費時代為扣繳。
398
+
399
+
400
+ 問:土地稅法第53條
401
+ 答:納稅義務人或代繳義務人未於稅單所載限繳日期內繳清應納稅款者,應加徵滯納金。經核准以票據繳納稅款者,以票據兌現日為繳納日。
402
+ 欠繳之田賦代金及應發或應追收欠繳之隨賦徵購實物價款,均應按照繳付或徵購當時政府核定之標準計算。
403
+
404
+
405
+ 問:土地稅法第54條
406
+ 答:納稅義務人藉變更、隱匿地目等則或於適用特別稅率、減免地價稅或田賦之原因、事實消滅時,未向主管稽徵機關申報者,依下列規定辦理:
407
+ 一、逃稅或減輕稅賦者,除追補應納部分外,處短匿稅額或賦額三倍以下之罰鍰。
408
+ 二、規避繳納實物者,除追補應納部分外,處應繳田賦實物額一倍之罰鍰。
409
+ 土地買賣未辦竣權利移轉登記,再行出售者,處再行出售移轉現值百分之二之罰鍰。
410
+ 第一項應追補之稅額或賦額、隨賦徵購實物及罰鍰,納稅義務人應於通知繳納之日起一個月內繳納之;屆期不繳納者,移送強制執行。
411
+
412
+
413
+ 問:土地稅法第55條
414
+ 答:依前條規定追補應繳田賦時,實物部分按實物追收之;代金及罰鍰部分,按繳交時實物折徵代金標準折收之;應發隨賦徵購實物價款,按徵購時核定標準計發之。
415
+
416
+
417
+ 問:土地稅法第55-1條
418
+ 答:依第二十八條之一受贈土地之財團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除追補應納之土地增值稅外,並處應納土地增值稅額二倍以下之罰鍰:
419
+ 一、未按捐贈目的使用土地者。
420
+ 二、違反各該事業設立宗旨者。
421
+ 三、土地收益未全部用於各該事業者。
422
+ 四、經稽徵機關查獲或經人舉發查明捐贈人有以任何方式取得所捐贈土地之利益者。
ProgressiveHouseTaxRates1130701.txt ADDED
@@ -0,0 +1,166 @@
 
 
 
 
 
 
 
 
 
 
 
 
 
 
 
 
 
 
 
 
 
 
 
 
 
 
 
 
 
 
 
 
 
 
 
 
 
 
 
 
 
 
 
 
 
 
 
 
 
 
 
 
 
 
 
 
 
 
 
 
 
 
 
 
 
 
 
 
 
 
 
 
 
 
 
 
 
 
 
 
 
 
 
 
 
 
 
 
 
 
 
 
 
 
 
 
 
 
 
 
 
 
 
 
 
 
 
 
 
 
 
 
 
 
 
 
 
 
 
 
 
 
 
 
 
 
 
 
 
 
 
 
 
 
 
 
 
 
 
 
 
 
 
 
 
 
 
 
 
 
 
 
 
 
 
 
 
 
 
 
 
 
 
 
 
 
 
1
+ 問: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新制重點為何?
2
+ 答:房屋稅新制自113年7月1日起施行,重點如下:
3
+ (一)稅率部分
4
+ 1.「全國歸戶」「全數累進」:對於房屋所有人之非自住住家用房屋進行「全國歸戶」,除特定房屋適用較低稅率外,針對持有多戶且未作有效使用者,調高其法定稅率為2%至4.8%(原為1.5%至3.6%),所有地方政府均須按全國持有戶數訂定差別稅率並採「全數累進」課徵。
5
+ 2.特定房屋適用較低稅率
6
+ (1)出租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或繼承取得共有的住家用房屋適用稅率範圍,調整為1.5%至2.4%(原為3.6%)。
7
+ (2)建商新建住家用房屋在合理銷售期間(2年)內稅率範圍,酌調為2%至3.6%;超過2年的餘屋,則適用2%至4.8%。
8
+ 3.全國僅持有一戶房屋供自住使用(排除房屋現值超過一定金額)者,稅率調降為1%。
9
+ (二)防堵租稅漏洞部分
10
+ 1.住家用房屋現值在新臺幣(下同)10萬元以下免徵房屋稅之適用對象,以自然人持有全國3戶為限,並排除非屬自然人(例如:法人)持有者之適用,防杜將房屋分割為小坪數,取巧適用免稅。
11
+ 2.信託房屋與委託人或受益人持有之房屋併計戶數適用差別稅率,防止分散持有,規避較高稅率。
12
+ (三)簡化稽徵部分
13
+ 1.參考現行地價稅課徵方式,增訂自住房屋設籍要件,及房屋稅由按「月」計徵改按「年」計徵,使房地持有稅課徵趨於一致,簡化作業。
14
+ 2.配合房屋稅改按「年」計徵,以每年2月末日為納稅義務基準日,及房屋使用情形倘有變更,納稅義務人應於每期房屋稅開徵40日(即3月22日)以前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使用情形變更致稅額減少,如逾期申報,自次期開始適用;致稅額增加,自變更次期開始適用。
15
+
16
+
17
+ 問:什麼是全國歸戶及全數累進?
18
+ 答:
19
+ (一)房屋稅新制對於房屋所有人之非自住住家用房屋進行「全國歸戶」,也就是以房屋所有人國內持有該等房屋戶數計算總持有戶數,非以各縣市轄內持有的戶數計算;至於「全數累進」是指按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戶數計算適用稅率時,超過一定戶數全部即適用較高稅率,而非分別適用各級距稅率課徵。
20
+ (二)舉例說明:房屋所有人甲「全國」持有8戶非自住住家用房屋,假設房屋分別坐落於臺北市(3戶)、臺中市(3戶)及新北市(2戶),依財政部公告差別稅率基準(參第十題直轄市稅率級距),2戶以內稅率3.2%,3至4戶稅率3.8%,5至6戶稅率4.2%,7戶以上4.8%,則該8戶房屋一律按最高稅率4.8%課稅。
21
+
22
+
23
+ 問:房屋稅新制規定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使用權房屋,其納稅義務人為何是該使用權人?
24
+ 答:配合政府推動地上權房屋之住宅政策,及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使用權房屋,實務上使用權合約多約定房屋稅由使用權人負擔,爰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使用權房屋,其房屋稅納稅義務人為房屋使用權人,以符實情。
25
+
26
+
27
+ 問:自住住家用房屋要件為何?
28
+ 答:
29
+ (一)依房屋稅條例第5條及「住家用房屋供自住及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認定標準」第2條規定,房屋所有人或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房屋使用權人為個人之住家用房屋應符合下列情形,屬供自住使用,稅率1.2%:
30
+ 1.房屋無出租或供營業情形。
31
+ 2.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且應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
32
+ 3.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3戶以內。
33
+ (二)房屋稅新制增訂全國單一自住房屋規定,除符合房屋無出租或供營業情形,及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且應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要件外,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於全國僅持有1戶房屋且房屋現值在房屋所在地之地方政府所訂一定金額標準以下者,稅率降為1%。
34
+
35
+
36
+ 問:房屋稅新制規定自住住家用房屋須辦竣戶籍登記的理由為何?
37
+ 答:
38
+ (一)房屋稅新制就自住住家用房屋增訂「辦竣戶籍登記」之要件,係參據土地稅法第9條「自用住宅用地」應符合本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辦竣戶籍登記之規定,俾使同一房地之房屋稅及地價稅自住認定要件趨於一致,以減少徵納爭議,簡化稅政。
39
+ (二)房屋倘符合自住住家用要件(詳第四題)時,納稅義務人應於房屋稅開徵40日(即3月22日)以前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40
+
41
+
42
+ 問:自住住家用房屋須辦竣戶籍登記,稽徵機關有無輔導措施?
43
+ 答:因應房屋稅新制上路,原屬自住住家用房屋,請於114年3月22日(適逢假日,展延至同年月24日)以前辦竣戶籍登記,未辦竣戶籍登記者,將自114年期起改按非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44
+ (一)113年6月30日以前房屋稅籍資料記載為自住住家用房屋,如納稅義務人之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已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由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依戶政資料逕行核定續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45
+ (二)113年6月30日以前房屋稅籍資料記載為自住住家用房屋,惟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未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者,稽徵機關已訂定輔導措施,將分2階段寄發輔導通知書,輔導於114年3月22日(適逢假日,展延至同年月24日)以前辦竣戶籍登記。經輔導後,納稅義務人倘於114年3月24日以前辦竣戶籍登記者,無須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由稽徵機關依戶政資料逕行核定續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46
+
47
+
48
+ 問:住家用房屋,如空置,但有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辦竣戶籍登記,是否可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49
+ 答:依「住家用房屋供自住及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認定標準」第2條規定,房屋所有人或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房屋使用權人為個人之住家用房屋應符合下列情形:
50
+ (一)房屋無出租或供營業情形。
51
+ (二)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且應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
52
+ (三)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3戶以內。因此,房屋如空置,縱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已設籍,亦非屬自住住家用房屋,應按非自住住家用稅率(2%至4.8%)課徵房屋稅。
53
+
54
+
55
+ 問: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現值一定金額認定方式?
56
+ 答:
57
+ (一)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現值一定金額,由各地方政府自行訂定,其可參考財政部113年4月1日公告「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現值一定金額基準與房屋稅差別稅率之級距、級距數及各級距稅率基準」訂之。
58
+ (二)財政部公告「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現值一定金額基準」,係以各直轄市或縣(市)轄內當期房屋稅課稅所屬期間首日(上一年7月1日),符合自住房屋要件且全國僅有1戶,將其自住應稅房屋現值由高至低排序,直轄市、新竹縣(市)取第1%戶、其他縣市取第0.3%戶(均取整數,小數點以下無條件捨去)房屋,低於該房屋現值之最大值為基準。
59
+ (三)舉例說明:甲直轄市全國單一自住房屋戶數計30,050戶,第1%戶為300.5,取整數為基準戶數(即第300戶=排除前300戶),第300戶應稅房屋現值為140萬元,假設低於該房屋現值140萬元之最大值為第301戶之138萬元,爰甲市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現值一定金額為138萬元,在該金額以下之甲市全國單一自住房屋均可適用單一自住稅率1%,其他甲市全國單一自住房屋,其應稅房屋現值超過138萬元,適用自住住家用稅率1.2%。
60
+
61
+
62
+ 問: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持分共有房屋,其自住房屋或全國單一自住房屋戶數如何認定?
63
+ 答:
64
+ (一)依「房屋稅條例第五條與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九款規定住家用房屋戶數認定及申報擇定辦法」第3條第2項規定,於計算自住房屋或全國單一自住房屋之全國總持有房屋戶數時,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共有房屋以1戶計算。
65
+ (二)舉例說明:納稅義務人甲單獨所有A屋,與配偶乙共有B屋,均符合自住住家用房屋規定,爰以納稅義務人甲、乙及未成年子女家戶歸戶計算計有2戶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為1.2%;另倘甲與配偶乙僅共有B屋(供自住使用且房屋現值在一定金額以下),且與未成年子女於全國並無其他房屋,則B屋符合全國單一自住房屋規定,稅率為1%。
66
+
67
+
68
+ 問:房屋稅新制各地方政府訂定之非自住住家用房屋徵收率為何?
69
+ 答:
70
+ (一)依房屋稅條例第6條規定,非自住住家用房屋之徵收率,各地方政府應在房屋稅條例第5條規定之房屋稅法定稅率範圍內,訂定差別稅率,提經當地議會通過實施。未依規定訂定差別稅率者,應依財政部113年4月1日公告之「房屋稅差別稅率之級距、級距數及各級距稅率基準」(如下表)核課房屋稅。
71
+ (二)如果要瞭解各地方政府訂定之非自住住家用房屋徵收率,可逕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洽詢。
72
+
73
+
74
+ 問:如何計算納稅義務人全國總持有住家用房屋戶數?
75
+ 答:
76
+ (一)依「房屋稅條例第五條與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九款規定住家用房屋戶數認定及申報擇定辦法」第3條第1項規定,計算全國總持有住家用房屋戶數,以下列各款之人為準,按其持有之住家用房屋合併歸戶計算︰
77
+ 1.房屋所有人。
78
+ 2.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使用權房屋,為使用權人。
79
+ 3.設有典權之房屋,為典權人。
80
+ 4.房屋為未辦理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且所有人不明,其房屋稅向現住人或管理人徵收者,為現住人或管理人。
81
+ 5.共有房屋,按各共有人分別以1戶歸戶。
82
+ 6.房屋為信託財產者,於信託關係存續中,應改歸戶委託人合併計算戶數。但信託利益之受益人為非委託人,且符合受益人已確定並享有���部信託利益及委託人未保留變更受益人之權利者,改歸戶受益人合併計算戶數。
83
+ (二)舉例說明:納稅義務人甲為A屋所有權人(持分1/1)、為使用權房屋B屋之使用權人,另與乙共有C屋,A、B、C屋均為住家用房屋,爰甲持有住家用房屋戶數為3戶。
84
+
85
+
86
+ 問:有哪些房屋可以不計入納稅義務人全國總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應稅房屋戶數及適用差別稅率?
87
+ 答:
88
+ (一)依「房屋稅條例第五條與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九款規定住家用房屋戶數認定及申報擇定辦法」第4條規定,房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計入納稅義務人全國總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應稅房屋戶數及適用差別稅率:
89
+ 1.供住家使用之公有房屋。
90
+ 2.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符合住宅法第19條規定興辦之社會住宅。
91
+ 3.符合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17條第1項規定之租賃住宅。
92
+ 4.經勞工主管機關核發證明文件之勞工宿舍及其附設員工餐廳。
93
+ 5.依建物所有權狀或使用執照登載,屬區分所有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之共有部分,並領有單獨建物所有權狀。
94
+ 6.專供停放車輛使用之停車空間。
95
+ 7.公同共有房屋。
96
+ 8.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長期照顧服務法及老人福利法規定許可之長期照顧服務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提供其服務對象住宿之房屋。
97
+ 9.經直轄市、縣(市)政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公告供住家使用之聚落建築群、史蹟及文化景觀。
98
+ 10.屬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第8條第1項第1款規定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之公共建設、附屬設施或附屬事業,其供住家使用之房屋。
99
+ 11.於課稅所屬期間之上一年7月1日至當年2月末日焚燬、坍塌、拆除至不堪居住程度之房屋。
100
+ 12.其他經財政部核定之房屋。
101
+ (二)上述12類房屋不適用差別稅率,其徵收率請逕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洽詢。
102
+ (三)舉例說明︰納稅義務人甲全國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房屋計6戶,其中2戶作出租使用,分別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符合住宅法第19條規定興辦之社會住宅、符合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17條第1項規定之租賃住宅,該2戶不適用差別稅率,甲全國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房屋適用差別稅率,應以4戶計算,該等房屋適用之徵收率請逕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洽詢。
103
+
104
+
105
+ 問:納稅義務人持有供出租作住家使用之房屋,如何適用較低房屋稅率,該稅率訂定目的為何?
106
+ 答:房屋供出租作住家使用,納稅義務人如申報租賃所得達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5類規定之當地一般租金標準,可檢具租賃契約或其他證明文件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該屋適用較低房屋稅稅率1.5%至2.4%課徵。其目的係鼓勵多屋族釋出空(閒)置房屋,促進房屋有效利用、增加租賃市場供給。
107
+
108
+
109
+ 問:年度中房屋買賣,該年度房屋稅誰要繳?
110
+ 答:
111
+ (一)依房屋稅條例第6條之1規定,房屋稅以每年2月末日為納稅義務基準日,由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按房屋稅籍資料核定,於每年5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一次徵收,其課稅所屬期間為上一年7月1日起至當年6月30日止。
112
+ (二)舉例說明:甲君(賣方)與乙君(買方)於114年2月1日訂立A屋買賣契約,同年3月1日完成建物移轉登記,114年2月28日A屋仍登記在原所有權人甲君名下,114年期房屋稅應由甲君繳納;倘於114年2月28日當天完成建物移轉登記,因114年2月28日A屋已登記於乙君名下,114年期房屋稅則應由乙君繳納。
113
+
114
+
115
+ 問:房屋移轉時,納稅義務人是否馬上要繳房屋稅?
116
+ 答:不用。房屋稅新制規定房屋稅由按月計徵改按年計徵,以每年2月末日為納稅義務基準日,由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按房屋稅籍資料核定,課稅所屬期間為上一年7月1日起至當年6月30日止。所以,年度中房屋移轉,稽徵機關將不再即予開徵房屋稅。
117
+
118
+
119
+ 問:年度中新建、增建或改建房屋,應如何課徵房屋稅?
120
+ 答:
121
+ (一)依房屋稅條例第6條之1規定,新建、增建或改建房屋,於當期建造完成者,按月比例計課,未滿1個月者不計。每年3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新建、增建或改建完成之房屋,該期間之房屋稅併入次期課徵。
122
+ (二)舉例說明:建商甲新建A屋,並自113年10月起課房屋稅,該屋114年期房屋稅將按9個月(113年10月至114年6月)期間計算;倘A屋自114年4月起課房屋稅,因晚於114年期之納稅義務基準日(114年2月28日),爰該屋114年4月至6月之房屋稅,將併入115年期房屋稅於115年5月開徵,其課稅所屬期間為114年4月1日至115年6月30日止,計15個月。
123
+
124
+
125
+ 問:年度中房屋拆除,是否還要繳納房屋稅?
126
+ 答:
127
+ (一)依房屋稅條例第6條之1規定,房屋稅以每年2月之末日為納稅義務基準日,課稅所屬期間為上一年7月1日起至當年6月30日止;上一年7月1日起至當年2月末日止拆除之房屋,其尚未拆除期間之當期房屋稅仍應按月比例計課,未滿1個月者不計。
128
+ (二)舉例說明:甲於113年12月25日拆除持有的住家用房屋A屋並申報註銷房屋稅籍,雖於114年2月末日(納稅義務基準日)已無A屋之房屋稅籍資料,惟甲仍須就A屋未拆除期間(113年7月起至113年11月,計5個月)之房屋稅,於114年5月1日至5月31日繳納;至於113年12月之房屋稅,未滿1個月,不計課房屋稅。
129
+ (三)依「房屋稅條例第五條與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九款規定住家用房屋戶數認定及申報擇定辦法」第4條規定,已拆除的A屋,不計入納稅義務人甲全國總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應稅房屋戶數及適用差別稅率,亦即甲雖持有A屋,惟該屋不與其他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歸戶計算甲總持有房屋戶數。
130
+
131
+
132
+ 問:納稅義務人持有房屋之使用情形倘符合減免規定,其申報期限之規定?
133
+ 答:
134
+ (一)依房屋稅條例第15條第3項規定,私有房屋符合減免房屋稅規定者,應由納稅義務人於每期房屋稅開徵40日以前(即每年3月22日以前)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逾期申報者,自申報之次期開始適用。經核定後減免原因未變更者,以後免再申報。
135
+ (二)舉例說明:甲君持有A屋,該屋自113年9月15日起供飼養禽畜使用,甲君倘於114年3月22日(適逢假日,展延至同年月24日)以前申報適用房屋稅條例第15條第1項第6款規定免徵房屋稅,則自當期(114年期)起免徵房屋稅;倘甲君遲於114年3月25日始申報,將自次期(115年期)起免徵房屋稅。
136
+
137
+
138
+ 問:如果納稅義務人房屋的使用情形變更(例如營業使用變自住使用),其申報變更房屋稅稅率的規定為何?
139
+ 答:
140
+ (一)依房屋稅條例第7條規定,房屋使用情形倘有變更,應於每期房屋稅開徵40日以前(即每年3月22日以前)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使用情形變更致稅額減少者,自申報當期開始適用,逾期申報者,自次期開始適用;使用情形變更致稅額增加者,自變更次期開始適用。
141
+ (二)舉例說明:甲君持有A屋供營業使用,該屋自113年9月15日變更為自住使用,甲君倘於114年3月22日(適逢假日,展延至同年月24日)以前申報使用情形變更,因稅額減少,可自當期114年期起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倘甲君遲於114年3月25日始申報使用情形變更,則自次期(115年期)起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142
+
143
+
144
+ 問:房屋稅新制規定住家用房屋免徵房屋稅要件為何?其理由為何?
145
+ 答:
146
+ (一)依房屋稅條例第15條第1項第9款規定,住家用房屋免徵房屋稅要件如下:
147
+ 1.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各地方政府可於房屋標準價格重行評定時,按該重行評定時之標準價格增減程度調整)。
148
+ 2.自然人持有限全國3戶。
149
+ 3.非屬自然人(例如法人)不適用。
150
+ (二)上開規定係為避免苛擾、照顧居住於簡陋房屋者、減輕農民及低收入者負擔,爰以自然人持有住家用房屋符合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者始有其適用,非屬自然人(例如:法人)持有者,無法適用;又為避免房屋所有人藉編釘或增編房屋門牌號碼,將房屋分割為小坪數,使房屋現值低於10萬元以下,形成租稅漏洞,爰訂定戶數限制,以自然人持有全國3戶為限。
151
+
152
+
153
+ 問:自然人持有3戶以內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的住家用房屋,是否要申報擇定免徵房屋稅?
154
+ 答:自然人於每年2月末日,持有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的住家用房屋全國累計未超過3戶者,由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逕予免徵房屋稅,自然人毋須申報擇定。
155
+
156
+
157
+ 問:房屋稅新制施行第1年(114年期),自然人持有超過3戶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的住家用房屋,需要申報擇定免徵房屋稅嗎?
158
+ 答:
159
+ (一)因應113年7月1日房屋稅新制上路,自然人於114年2月28日持有現值在10萬元以下的住家用房屋全國合計已超過3戶者,應於114年3月22日(適逢假日,展延至同年月24日)以前向任一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擇定適用,將分別由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函復核定情形;未申報或逾期申報擇定者,稽徵機關將按114年2月28日之房屋稅額高至低排序,主動核定稅額前3高者免徵房屋稅。逾期申報擇定之房屋倘與稽徵機關核定者不同,該等房屋自次期(115年期)開始免徵。
160
+ (二)舉例說明:甲君持有A、B、C、D計4戶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的住家用房屋,114年2月28日房屋稅額分別為2,400元、2,000元、1,500元及1,000元,倘甲君遲於114年3月25日始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擇定A、B、D戶免徵房屋稅,因甲君未於114年3月22日(適逢假日,展延至同年月24日)以前申報擇定,稽徵機關將依114年2月28日稅額高低核��前3戶(A、B、C)免徵房屋稅;115年期則依甲君自行擇定A、B、D戶免徵房屋稅。
161
+
162
+
163
+ 問:稽徵機關已核定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住家用房屋免徵房屋稅,後續房屋持有情形異動,相關申報擇定及核定免徵房屋稅之釋例。
164
+ 答:
165
+ (一)納稅義務人持有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住家用房屋,已申報擇定或經稽徵機關核定後持有房屋相同且不需變更者,以後免再申報;倘持有原核定免徵房屋稅房屋有變更且超過3戶者,則須於每期房屋稅開徵40日(即3月22日)以前,向申請免徵房屋稅之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擇定或變更擇定,並由該等稽徵機關函復核定情形。
166
+ (二)假設納稅義務人甲君原持有A、B、C、D計4戶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的住家用房屋(房屋稅額分別為2,400元、2,000元、1,500元、1,000元),甲君已申報擇定A、B、C戶免徵114年期房屋稅,嗣114年10月5日出售1戶,並於114年12月12日買進E、F戶計2戶在10萬元以下的住家用房屋(房屋稅額分別為1,800元、1,200元)。
StampTaxAct910515.txt ADDED
@@ -0,0 +1,139 @@
 
 
 
 
 
 
 
 
 
 
 
 
 
 
 
 
 
 
 
 
 
 
 
 
 
 
 
 
 
 
 
 
 
 
 
 
 
 
 
 
 
 
 
 
 
 
 
 
 
 
 
 
 
 
 
 
 
 
 
 
 
 
 
 
 
 
 
 
 
 
 
 
 
 
 
 
 
 
 
 
 
 
 
 
 
 
 
 
 
 
 
 
 
 
 
 
 
 
 
 
 
 
 
 
 
 
 
 
 
 
 
 
 
 
 
 
 
 
 
 
 
 
 
 
 
 
 
 
 
 
 
 
 
 
 
 
 
 
 
 
1
+ 問:印花稅法第1條
2
+ 答:本法規定之各種憑證,在中華民國領域內書立者,均應依本法納印花稅。
3
+
4
+
5
+ 問:印花稅法第2條
6
+ 答:印花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由財政部發行印花稅票徵收之。
7
+
8
+
9
+ 問:印花稅法第3條
10
+ 答:本法規定之金額,以國幣為單位。其因事實上之需要而使用中央授權發行之通用貨幣者,應依政府規定之比價折算之。
11
+
12
+
13
+ 問:印花稅法第4條
14
+ 答:應納印花稅之憑證,於權利義務消滅後應保存二年。但公營或公私合營之事業,應依照會計法及其他有關法令之規定辦理。
15
+
16
+
17
+ 問:印花稅法第5條
18
+ 答:印花稅以左列憑證為課徵範圍:
19
+ 一、(刪除)
20
+ 二、銀錢收據:指收到銀錢所立之單據、簿、摺。凡收受或代收銀錢收據、收款回執、解款條、取租簿、取租摺及付款簿等屬之。但兼具營業發票性質之銀錢收據及兼具銀錢收據性質之營業發票不包括在內。
21
+ 三、買賣動產契據:指買賣動產所立之契據。
22
+ 四、承攬契據:指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工作之契據;如承包各種工程契約、承印印刷品契約及代理加工契據等屬之。
23
+ 五、典賣、讓受及分割不動產契據:指設定典權及買賣、交換、贈與、分割不動產所立向主管機關申請物權登記之契據。
24
+
25
+
26
+ 問:印花稅法第6條
27
+ 答:左列各種憑證免納印花稅:
28
+ 一、各級政府機關及鄉(鎮、市、區)公所所立或使用在一般應負納稅義務之各種憑證。
29
+ 二、公私立學校處理公款所發之憑證。
30
+ 三、公私營事業組織內部,所用不生對外權利義務關係之單據,包括總組織與分組織間互用而不生對外作用之單據。
31
+ 四、催索欠款或核對數目所用之帳單。
32
+ 五、各種憑證之正本已貼用印花稅票者,其副本或抄本。
33
+ 六、車票、船票、航空機票及其他往來客票、行李票。
34
+ 七、農民(農、林、漁、牧)出售本身生產之農產品所出具之收據。
35
+ 農產品第一次批發交易,由農產品批發市場代農民(農、林、漁、牧)或農民團體出具之銷貨憑證。
36
+ 農民(農、林、漁、牧)或農民團體辦理共同供銷、運銷,直接供應工廠或出口外銷出具之銷貨憑證。
37
+ 八、薪給、工資收據。
38
+ 九、領受賑金、恤金、養老金收據。
39
+ 十、義務代收稅捐或其他捐獻政府款項者,於代收時所具之收據。
40
+ 十一、義務代發政府款項者,於向政府領款時所具之收據。
41
+ 十二、領受退還稅款之收據。
42
+ 十三、銷售印花稅票收款收據。
43
+ 十四、財團或社團法人組織之教育、文化、公益或慈善團體領受捐贈之收據。
44
+ 十五、農田水利會收取會員水利費收據。
45
+ 十六、建造或檢修航行於國際航線船舶所訂之契約。
46
+
47
+
48
+ 問:印花稅法第7條
49
+ 答:印花稅稅率或稅額如左:
50
+ 一、(刪除)
51
+ 二、銀錢收據:每件按金額千分之四,由立據人貼印花稅票。
52
+ 招標人收受押標金收據:每件按金額千分之一,由立據人貼印花稅票。
53
+ 三、承攬契據:每件按金額千分之一,由立約或立據人貼印花稅票。
54
+ 四、典賣、讓售及分割不動產契據:每件按金額千分之一,由立約或立據人貼印花稅票。
55
+ 五、買賣動產契據:每件稅額四元,由立約或立據人貼印花稅票。
56
+
57
+
58
+ 問:印花稅法第8條
59
+ 答:應納印花稅之憑證,於書立後交付或使用時,應貼足印花稅票;其稅額巨大不便貼用印花稅票者,得請由稽徵機關開給繳款書繳納之。
60
+ 公私營事業組織所用各種憑證應納之印花稅,於報經所在地主管稽徵機關核准後,得彙總繳納;其辦法,由財政部定之。
61
+
62
+
63
+ 問:印花稅法第9條
64
+ 答:印花稅以計至通用貨幣元為止。凡按件實貼印花稅票者,如每件依稅率計算之印花稅額不足通用貨幣一元及每件稅額尾數不足通用貨幣一元之部分,均免予貼用。經核准彙總繳納印花稅者,如彙總繳納稅額不足通用貨幣一元及應納稅額尾數不足通用貨幣一元之部分,均免予繳納。
65
+
66
+
67
+ 問:印花稅法第10條
68
+ 答:貼用印花稅票,應由納稅義務人於每枚稅票與原件紙面騎縫處,加蓋圖章註銷之,個人得以簽名或畫押代替圖章。但稅票連綴,無從貼近原件紙面騎縫者,得以稅票之連綴處為騎縫註銷之。
69
+
70
+
71
+ 問:印花稅法第11條
72
+ 答:印花稅票經貼用註銷者,不得揭下重用。
73
+
74
+
75
+ 問:印花稅法第12條
76
+ 答:同一憑證須備具二份以上,由雙方或各方關係人各執一份者,應於每份各別貼用印花稅票;同一憑證之副本或抄本視同正本使用者,仍應貼用印花稅票。
77
+
78
+
79
+ 問:印花稅法第13條
80
+ 答:同一憑證而具有兩種以上性質;稅率相同者,僅按��種貼用印花稅票;稅率不同者,應按較高之稅率計算稅額。
81
+ 應使用高稅額之憑證而以低稅額之憑證代替者,須按高稅額之憑證貼用印花稅票。
82
+ 凡以非納稅憑證代替應納稅憑證使用者,仍應按其性質所屬類目貼用印花稅票。
83
+
84
+
85
+ 問:印花稅法第14條
86
+ 答:同一行為產生兩種以上憑證,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應各按其性質所屬類目,分別貼用印花稅票。
87
+
88
+
89
+ 問:印花稅法第15條
90
+ 答:經關係人約定將已失時效之憑證繼續使用者,應另貼印花稅票。
91
+
92
+
93
+ 問:印花稅法第16條
94
+ 答:已貼印花稅票之憑證,因事實變更而修改原憑證繼續使用,其變更部份,如須加貼印花稅票時,仍應補足之。
95
+
96
+
97
+ 問:印花稅法第17條
98
+ 答:應貼印花稅票之憑證,如所載金額係外國貨幣,於交付或使用時,應按政府規定或認可之兌換率,折算為本國貨幣計貼。
99
+
100
+
101
+ 問:印花稅法第18條
102
+ 答:應貼印花稅票之憑證,如未載明金額,應按憑證所載品名及數量,依使用時當地時價計貼。
103
+
104
+
105
+ 問:印花稅法第20條
106
+ 答:支取銀錢之簿、摺,應按收取數額逐筆貼用印花稅票。憑以付款之付款簿,由收款人在帳簿內簽名或蓋章,以代替收據者亦同,由付款人扣款代貼。
107
+ 一宗交易先開立臨時收據再開立正式收據,或分次收款先開立分次收款收據再開立總收據者,臨時收據或分次收款收據應先行分別貼足印花稅票,俟開立正式收據或總收據時,將臨時收據或分次收款收據收回貼附背面;其金額相等者,正式收據或總收據免再貼印花稅票;其不相等者,應於正式收據或總收據上補足差額。
108
+ 開立正式收據或總收據時,未依規定將臨時收據或分次收款收據收回貼附背面者,應照所載全部金額貼用印花稅票。
109
+
110
+
111
+ 問:印花稅法第21條
112
+ 答:印花稅之檢查,由財政部主管印花稅機關,依稅捐稽徵法規定執行之;檢查規則,由財政部定之。
113
+
114
+
115
+ 問:印花稅法第22條
116
+ 答:違反本法之憑證,任何人得向主管徵收機關舉發之。
117
+
118
+
119
+ 問:印花稅法第23條
120
+ 答:違反第八條第一項或第十二條至第二十條之規定,不貼印花稅票或貼用不足稅額者,除補貼印花稅票外,按漏貼稅額處五倍至十五倍罰鍰。
121
+ 以總繳方式完納印花稅,逾期繳納者,應依稅捐稽徵法第二十條之規定處理;逾三十日仍未繳納者,除由稽徵機關移送法院強制執行外,並依情節輕重,按滯納之稅額處一倍至五倍罰鍰。
122
+ 違反第四條之規定者,除漏稅部分依第一項處罰外,應按情節輕重,處一千元以下罰鍰。
123
+
124
+
125
+ 問:印花稅法第24條
126
+ 答:違反第十條之規定者,按情節輕重,照未經註銷或註銷不合規定之印花稅票數額,處五倍至十倍罰鍰。
127
+ 違反第十一條之規定者,按情節輕重,照所揭下重用之印花稅票數額,處二十倍至三十倍罰鍰。
128
+
129
+
130
+ 問:印花稅法第25條
131
+ 答:妨害印花稅之檢查者,依刑法妨害公務罪處斷。
132
+
133
+
134
+ 問:印花稅法第26條
135
+ 答:同一憑證違反本法所定情事在兩種以上者,應分別裁定合併處罰之。
136
+
137
+
138
+ 問:印花稅法第29條
139
+ 答:凡違反本法之憑證,於處罰後,其屬漏稅或揭下重用者,仍應由負責貼印花稅票人,按應納稅額補足印花稅票。未經註銷或註銷不合規定者,仍應由負責貼印花稅票人,依法補行註銷。其負責人所在不明者,應由憑證使用人或持有人補辦之。
TaxCollectionAct1101217.txt ADDED
@@ -0,0 +1,397 @@
 
 
 
 
 
 
 
 
 
 
 
 
 
 
 
 
 
 
 
 
 
 
 
 
 
 
 
 
 
 
 
 
 
 
 
 
 
 
 
 
 
 
 
 
 
 
 
 
 
 
 
 
 
 
 
 
 
 
 
 
 
 
 
 
 
 
 
 
 
 
 
 
 
 
 
 
 
 
 
 
 
 
 
 
 
 
 
 
 
 
 
 
 
 
 
 
 
 
 
 
 
 
 
 
 
 
 
 
 
 
 
 
 
 
 
 
 
 
 
 
 
 
 
 
 
 
 
 
 
 
 
 
 
 
 
 
 
 
 
 
 
 
 
 
 
 
 
 
 
 
 
 
 
 
 
 
 
 
 
 
 
 
 
 
 
 
 
 
 
 
 
 
 
 
 
 
 
 
 
 
 
 
 
 
 
 
 
 
 
 
 
 
 
 
 
 
 
 
 
 
 
 
 
 
 
 
 
 
 
 
 
 
 
 
 
 
 
 
 
 
 
 
 
 
 
 
 
 
 
 
 
 
 
 
 
 
 
 
 
 
 
 
 
 
 
 
 
 
 
 
 
 
 
 
 
 
 
 
 
 
 
 
 
 
 
 
 
 
 
 
 
 
 
 
 
 
 
 
 
 
 
 
 
 
 
 
 
 
 
 
 
 
 
 
 
 
 
 
 
 
 
 
 
 
 
 
 
 
 
 
 
 
 
 
 
 
 
 
 
 
 
 
 
 
 
 
 
 
 
 
 
 
 
 
 
 
 
 
 
 
 
 
 
 
 
 
 
 
 
 
 
 
 
 
 
 
 
 
 
 
 
 
 
 
 
 
 
 
 
 
 
 
 
 
 
 
 
 
 
 
 
 
 
 
 
 
 
 
 
 
 
 
 
 
 
 
 
 
1
+ 問:稅捐稽徵法第1條
2
+ 答:稅捐之稽徵,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依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
3
+
4
+
5
+ 問:稅捐稽徵法第1-1條
6
+ 答:財政部依本法或稅法所發布之解釋函令,對於據以申請之案件發生效力。但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對於尚未核課確定之案件適用之。
7
+ 財政部發布解釋函令,變更已發布解釋函令之法令見解,如不利於納稅義務人者,自發布日起或財政部指定之將來一定期日起,發生效力;於發布日或財政部指定之將來一定期日前,應核課而未核課之稅捐及未確定案件,不適用該變更後之解釋函令。
8
+ 本條中華民國一百年十一月八日修正施行前,財政部發布解釋函令,變更已發布解釋函令之法令見解且不利於納稅義務人,經稅捐稽徵機關依財政部變更法令見解後之解釋函令核課稅捐,於本條中華民國一百年十一月八日修正施行日尚未確定案件,適用前項規定。
9
+ 財政部發布之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變更時,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對於尚未核課確定之案件適用之。
10
+
11
+
12
+ 問:稅捐稽徵法第2條
13
+ 答:本法所稱稅捐,指一切法定之國、直轄市、縣(市)及鄉(鎮、市)稅捐。但不包括關稅。
14
+
15
+
16
+ 問:稅捐稽徵法第3條
17
+ 答:稅捐由各級政府主管稅捐稽徵機關稽徵之,必要時得委託代徵;其辦法由行政院定之。
18
+
19
+
20
+ 問:稅捐稽徵法第4條
21
+ 答:財政部得本互惠原則,對外國派駐中華民國之使領館及享受外交官待遇之人員,暨對雙方同意給與免稅待遇之機構及人員,核定免徵稅捐。
22
+
23
+
24
+ 問:稅捐稽徵法第5條
25
+ 答:財政部得本互惠原則,與外國政府商訂互免稅捐,於報經行政院核准後,以外交換文方式行之。
26
+
27
+
28
+ 問:稅捐稽徵法第5-1條
29
+ 答:財政部得本互惠原則,與外國政府或國際組織商訂稅務用途資訊交換及相互提供其他稅務協助之條約或協定,於報經行政院核准後,以外交換文方式行之。
30
+ 與外國政府或國際組織進行稅務用途資訊交換及提供其他稅務協助,應基於互惠原則,依已生效之條約或協定辦理;條約或協定未規定者,依本法及其他法律規定辦理。但締約他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與其進行資訊交換:
31
+ 一、無法對等提供我國同類資訊。
32
+ 二、對取得之資訊予以保密,顯有困難。
33
+ 三、請求提供之資訊非為稅務用途。
34
+ 四、請求資訊之提供將有損我國公共利益。
35
+ 五、未先盡其調查程序之所能提出個案資訊交換請求。
36
+ 財政部或其授權之機關執行第一項條約或協定所需資訊,依下列規定辦理;應配合提供資訊者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並不受本法及其他法律有關保密規定之限制:
37
+ 一、應另行蒐集之資訊:得向有關機關、機構、團體、事業或個人進行必要之調查或通知到財政部或其授權之機關辦公處所備詢,要求其提供相關資訊。
38
+ 二、應自動或自發提供締約他方之資訊:有關機關、機構、團體、事業或個人應配合提供相關之財產、所得、營業、納稅、金融帳戶或其他稅務用途資訊;應進行金融帳戶盡職審查或其他審查之資訊,並應於審查後提供。
39
+ 財政部或其授權之機關依第一項條約或協定提供資訊予締約他方主管機關,不受本法及其他法律有關保密規定之限制。
40
+ 前二項所稱其他法律有關保密規定,指下列金融及稅務法律有關保守秘密規定:
41
+ 一、銀行法、金融控股公司法、國際金融業務條例、票券金融管理法、信託業法、信用合作社法、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期貨交易法、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保險法、郵政儲金匯兌法、農業金融法、中央銀行法、所得稅法及關稅法有關保守秘密規定。
42
+ 二、經財政部會商各法律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者。
43
+ 第一項條約或協定之範圍、執行方法、提出請求、蒐集、第三項第二款資訊之內容、配合提供之時限、方式、盡職審查或其他審查之基準、第四項提供資訊予締約他方之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財政部會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及相關機關定之。
44
+ 本法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五月二十六日修正之條文施行前已簽訂之租稅協定定有稅務用途資訊交換及其他稅務協助者,於修正之條文施行後,適用第二項至第四項及依前項所定辦法之相關規定。
45
+
46
+
47
+ 問:稅捐稽徵法第6條
48
+ 答:稅捐之徵收,優先於普通債權。
49
+ 土地增值稅、地價稅、房屋稅之徵收及法院、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行政執行分署(以下簡稱行政執行分署)執行拍賣或變賣貨物應課徵之營業稅,優先於���切債權及抵押權。
50
+ 經法院、行政執行分署執行拍賣或交債權人承受之土地、房屋及貨物,法院或行政執行分署應於拍定或承受五日內,將拍定或承受價額通知當地主管稅捐稽徵機關,依法核課土地增值稅、地價稅、房屋稅及營業稅,並由法院或行政執行分署代為扣繳。
51
+
52
+
53
+ 問:稅捐稽徵法第7條
54
+ 答:破產財團成立後,其應納稅捐為財團費用,由破產管理人依破產法之規定清償之。
55
+
56
+
57
+ 問:稅捐稽徵法第8條
58
+ 答:公司重整中所發生之稅捐,為公司重整債務,依公司法之規定清償之。
59
+
60
+
61
+ 問:稅捐稽徵法第9條
62
+ 答:納稅義務人應為之行為,應於稅捐稽徵機關之辦公時間內為之。但繳納稅捐,應於代收稅款機構之營業時間內為之。
63
+
64
+
65
+ 問:稅捐稽徵法第10條
66
+ 答:因天災、事變而遲誤依法所定繳納稅捐期間者,該管稅捐稽徵機關,得視實際情形,延長其繳納期間,並公告之。
67
+
68
+
69
+ 問:稅捐稽徵法第11條
70
+ 答:依稅法規定應自他人取得之憑證及給予他人憑證之存根或副本,應儲存五年。
71
+
72
+
73
+ 問:稅捐稽徵法第11-1條
74
+ 答:本法所稱相當擔保,係指相當於擔保稅款之下列擔保品:
75
+ 一、黃金,按九折計算,經中央銀行掛牌之外幣、上市或上櫃之有價證券,按八折計算。
76
+ 二、政府發行經規定可十足提供公務擔保之公債,按面額計值。
77
+ 三、銀行存款單摺,按存款本金額計值。
78
+ 四、易於變價、無產權糾紛且能足額清償之土地或已辦妥建物所有權登記之房屋。
79
+ 五、其他經財政部核准,易於變價及保管,且無產權糾紛之財產。
80
+ 前項第一款、第四款與第五款擔保品之計值、相當於擔保稅款之認定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財政部定之。
81
+
82
+
83
+ 問:稅捐稽徵法第11-2條
84
+ 答:依本法或稅法規定應辦理之事項及應提出之檔案,得以電磁紀錄或電子傳輸方式辦理或提出;其實施辦法,由財政部訂之。
85
+ 財政部應配合國家政策積極獎勵或輔導納稅義務人使用電子支付,以維護政府稅基、增加稅收,並達租稅公平。
86
+
87
+
88
+ 問:稅捐稽徵法第12條
89
+ 答:共有財產,由管理人負納稅義務;未設管理人者,共有人各按其應有部分負納稅義務,其為公同共有時,以全體公同共有人為納稅義務人。
90
+
91
+
92
+ 問:稅捐稽徵法第13條
93
+ 答:法人、合夥或非法人團體解散清算時,清算人於分配賸餘財產前,應依法按稅捐受清償之順序,繳清稅捐。
94
+ 清算人違反前項規定者,應就未清繳之稅捐負繳納義務。
95
+
96
+
97
+ 問:稅捐稽徵法第14條
98
+ 答:納稅義務人死亡,遺有財產者,其依法應繳納之稅捐,應由遺囑執行人、繼承人、受遺贈人或遺產管理人,依法按稅捐受清償之順序,繳清稅捐後,始得分割遺產或交付遺贈。
99
+ 遺囑執行人、繼承人、受遺贈人或遺產管理人,違反前項規定者,應就未清繳之稅捐,負繳納義務。
100
+
101
+
102
+ 問:稅捐稽徵法第15條
103
+ 答:營利事業因合併而消滅時,其在合併前之應納稅捐,應由合併後存續或另立之營利事業負繳納之義務。
104
+
105
+
106
+ 問:稅捐稽徵法第16條
107
+ 答:繳納通知文書,應載明繳納義務人之姓名或名稱、地址、稅別、稅額、稅率、繳納期限等項,由稅捐稽徵機關填發。
108
+
109
+
110
+ 問:稅捐稽徵法第17條
111
+ 答:納稅義務人如發現繳納通知文書有記載、計算錯誤或重複時,於規定繳納期間內,得要求稅捐稽徵機關,查對更正。
112
+
113
+
114
+ 問:稅捐稽徵法第18條
115
+ 答:繳納稅捐之文書,稅捐稽徵機關應於該文書所載開始繳納稅捐日期前送達。
116
+
117
+
118
+ 問:稅捐稽徵法第19條
119
+ 答:為稽徵稅捐所發之各種文書,得向納稅義務人之代理人、代表人、經理人或管理人以為送達;應受送達人在服役中者,得向其父母或配偶以為送達;無父母或配偶者,得委託服役單位代為送達。
120
+ 為稽徵土地稅或房屋稅所發之各種文書,得以使用人為應受送達人。
121
+ 納稅義務人為全體公同共有人者,繳款書得僅向其中一人送達;稅捐稽徵機關應另繕發核定稅額通知書並載明繳款書受送達者及繳納期間,於開始繳納稅捐日期前送達全體公同共有人。但公同共有人有無不明者,得以公告代之,並自黏貼公告欄之翌日起發生效力。
122
+ 稅捐稽徵機關對於按納稅義務人申報資料核定之案件,得以公告方式,載明申報業經核定,代替核定稅額通知書之填具及送達。但各稅法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123
+ 前項案件之範圍、公告之實施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財政部定之。
124
+
125
+
126
+ 問:稅捐稽徵法第20條
127
+ 答:依稅法規定逾期繳納稅捐應加徵滯納金者,每逾三日按滯納數額加徵百分之一滯納金;逾三十日仍未繳納者,移送強制執行。但因不可抗力或不可歸責於納稅義務人之事由,致不能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六條之一規定期間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稅捐者,得於其原因消滅後十日內,提出具體證明,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回復原狀並同時補行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經核准者,免予加徵滯納金。
128
+ 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十一月三十日修正之本條文施行時,欠繳應納稅捐且尚未逾計徵滯納金期間者,適用修正後之規定。
129
+
130
+
131
+ 問:稅捐稽徵法第21條
132
+ 答:稅捐之核課期間,依下列規定:
133
+ 一、依法應由納稅義務人申報繳納之稅捐,已在規定期間內申報,且無故意以詐欺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者,其核課期間為五年。
134
+ 二、依法應由納稅義務人實貼之印花稅,及應由稅捐稽徵機關依稅籍底冊或查得資料核定課徵之稅捐,其核課期間為五年。
135
+ 三、未於規定期間內申報,或故意以詐欺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者,其核課期間為七年。
136
+ 在前項核課期間內,經另發現應徵之稅捐者,仍應依法補徵或並予處罰;在核課期間內未經發現者,以後不得再補稅處罰。
137
+ 稅捐之核課期間屆滿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時效不完成:
138
+ 一、納稅義務人對核定稅捐處分提起行政救濟尚未終結者,自核定稅捐處分經訴願或行政訴訟撤銷須另為處分確定之日起算一年內。
139
+ 二、因天災、事變或不可抗力之事由致未能作成核定稅捐處分者,自妨礙事由消滅之日起算六個月內。
140
+ 核定稅捐處分經納稅義務人於核課期間屆滿後申請復查或於核課期間屆滿前一年內經訴願或行政訴訟撤銷須另為處分確定者,準用前項第一款規定。
141
+ 稅捐之核課期間,不適用行政程序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三項至第一百三十四條有關時效中斷之規定。
142
+ 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十一月三十日修正之本條文施行時,尚未核課確定之案件,亦適用前三項規定。
143
+
144
+
145
+ 問:稅捐稽徵法第22條
146
+ 答:前條第一項核課期間之起算,依下列規定:
147
+ 一、依法應由納稅義務人申報繳納之稅捐,已在規定期間內申報者,自申報日起算。
148
+ 二、依法應由納稅義務人申報繳納之稅捐,未在規定期間內申報繳納者,自規定申報期間屆滿之翌日起算。
149
+ 三、印花稅自依法應貼用印花稅票日起算。
150
+ 四、由稅捐稽徵機關按稅籍底冊或查得資料核定徵收之稅捐,自該稅捐所屬徵期屆滿之翌日起算。
151
+ 五、土地增值稅自稅捐稽徵機關收件日起算。但第六條第三項規定案件,自稅捐稽徵機關受法院或行政執行分署通知之日起算。
152
+ 六、稅捐減免所依據處分、事實事後發生變更、不存在或所負擔義務事後未履行,致應補徵或追繳稅款,或其他無法依前五款規定起算核課期間者,自核課權可行使之日起算。
153
+
154
+
155
+ 問:稅捐稽徵法第23條
156
+ 答:稅捐之徵收期間為五年,自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算;應徵之稅捐未於徵收期間徵起者,不得再行徵收。但於徵收期間屆滿前,已移送執行,或已依強制執行法規定聲明參與分配,或已依破產法規定申報債權尚未結案者,不在此限。
157
+ 應徵之稅捐,有第十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至第二十七條規定情事者,前項徵收期間,自各該變更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算。
158
+ 依第三十九條暫緩移送執行或其他法律規定停止稅捐之執行者,第一項徵收期間之計算,應扣除暫緩執行或停止執行之期間。
159
+ 稅捐之徵收,於徵收期間屆滿前已移送執行者,自徵收期間屆滿之翌日起,五年內未經執行者,不再執行;其於五年期間屆滿前已開始執行,仍得繼續執行,但自五年期間屆滿之日起已逾五年尚未執行終結者,不得再執行。
160
+ 本法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三月五日修正前已移送執行尚未終結之案件,自修正之日起逾五年尚未執行終結者,不再執行。但截至一百零六年三月四日納稅義務人欠繳稅捐金額達新臺幣一千萬元或執行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仍得繼續執行,其執行期間不得逾一百二十一年三月四日:
161
+ 一、行政執行分署依行政執行法第十七條規定,聲請法院裁定拘提或管收義務人確定。
162
+ 二、行政執行分署依行政執行法第十七條之一第一項規定,對義務人核發禁止命令。
163
+
164
+
165
+ 問:稅捐稽徵法第24條
166
+ 答:稅捐稽徵機關得依下列規定實施稅捐保全措施。但已提供相當擔保者,不適用之:
167
+ 一、納稅義務人欠繳應納稅捐者,稅捐稽徵機關得就納稅義務人相當於應繳稅捐數額之財產,通知有關機關,不得為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其為營利事業者,並得通知主管機關限制其減資之登記。
168
+ 二、納稅義務人有隱匿或移轉財產、逃避稅捐執行之跡象者,稅捐稽徵機關得於繳納通知文書送達後,聲請法院就其財產實施假扣押,並免持聽筒供擔保;其屬納稅義務人已依法申報而未繳納稅捐者,稅捐稽徵機關得於法定繳納期間屆滿後聲請假扣押。
169
+ 納稅義務人之財產經依前項規定實施稅捐保全措施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稅捐稽徵機關應於其範圍內辦理該保全措施之解除:
170
+ 一、納稅義務人已自行或由第三人提供相當擔保。
171
+ 二、納稅義務人對核定稅捐處分依法提起行政救濟,經訴願或行政訴訟撤銷確定。但撤銷後須另為處分,且納稅義務人有隱匿或移轉財產、逃避稅捐執行之跡象,不辦理解除。
172
+ 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或在中華民國境內之營利事業,其已確定之應納稅捐逾法定繳納期限尚未繳納完畢,所欠繳稅款及已確定之罰鍰單計或合計,個人在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營利事業在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上者;其在行政救濟程序終結前,個人在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以上,營利事業在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上,得由財政部函請內政部移民署限制其出境;其為營利事業者,得限制其負責人出境,並應依下列規定辦理。但已提供相當擔保者,或稅捐稽徵機關未實施第一項第一款前段或第二款規定之稅捐保全措施者,不適用之:
173
+ 一、財政部函請內政部移民署限製出境時,應同時以書面敘明理由並附記救濟程序通知當事人,依法送達。
174
+ 二、限製出境之期間,自內政部移民署限製出境之日起,不得逾五年。
175
+ 納稅義務人或其負責人經限製出境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財政部應函請內政部移民署解除其出境限制:
176
+ 一、限製出境已逾前項第二款所定期間。
177
+ 二、已繳清全部欠稅及罰鍰,或向稅捐稽徵機關提供欠稅及罰鍰之相當擔保。
178
+ 三、納稅義務人對核定稅捐處分依法提起行政救濟,經訴願或行政訴訟撤銷須另為處分確定。但一部撤銷且其餘未撤銷之欠稅金額達前項所定標準,或納稅義務人有隱匿或移轉財產、逃避稅捐執行之跡象,其出境限制不予解除。
179
+ 四、經行政救濟及處罰程序終結,確定之欠稅及罰鍰合計金額未達前項所定標準。
180
+ 五、欠稅之公司或有限合夥組織已依法解散清算,且無賸餘財產可資抵繳欠稅及罰鍰。
181
+ 六、欠稅人就其所欠稅款已依破產法規定之和解或破產程序分配完結。
182
+ 關於稅捐之徵收,準用民法第二百四十二條至第二百四十五條、信託法第六條及第七條規定。
183
+
184
+
185
+ 問:稅捐稽徵法第25條
186
+ 答:有左列情形之一者,稅捐稽徵機關,對於依法應徵收之稅捐,得於法定開徵日期前稽徵之。但納稅義務人能提供相當擔保者,不在此限:
187
+ 一、納稅義務人顯有隱匿或移轉財產,逃避稅捐執行之跡象者。
188
+ 二、納稅義務人於稅捐法定徵收日期前,申請離境者。
189
+ 三、因其他特殊原因,經納稅義務人申請者。
190
+ 納稅義務人受破產宣告或經裁定為公司重整前,應徵收之稅捐而未開徵者,於破產宣告或公司重整裁定時,視為已到期之破產債權或重整債權。
191
+
192
+
193
+ 問:稅捐稽徵法第25-1條
194
+ 答:依本法或稅法規定應補或應移送強制執行之稅捐在一定金額以下者,財政部得視實際需要,報請行政院核定免徵或免予移送強制執行。
195
+
196
+
197
+ 問:稅捐稽徵法第26條
198
+ 答:納稅義務人因天災、事變、不可抗力之事由或為經濟弱勢者,不能於法定期間內繳清稅捐者,得於規定納稅期間內,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其延期或分期繳納之期間,不得逾三年。
199
+ 前項天災、事變、不可抗力之事由、經濟弱勢者之認定及實施方式之辦法,由財政部定之。
200
+
201
+
202
+ 問:稅捐稽徵法第26-1條
203
+ 答:納稅義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於法定期間內繳清稅捐者,得於規定納稅期限內,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分期繳納:
204
+ 一、依法應繳納所得稅,因客觀事實發生財務困難。
205
+ 二、經稅捐稽徵機關查獲應補徵鉅額稅捐。
206
+ 三、其他經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或鄉(鎮、市)公所認定符合分期繳納地方稅之事由。
207
+ 前項經核准分期繳納之期間,不得逾三年,並應自該項稅款原訂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至繳納之日止,依各年度一月一日郵政儲金一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按日加計利息,一併徵收;應繳稅款個人在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營利事業在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上者,稅捐稽徵機關得要求納稅義務人提供相當擔保。但其他法律或地方自治團體就主管地方稅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208
+ 第��項第一款因客觀事實發生財務困難與第二款鉅額稅捐之認定、前項納稅義務人提供相當擔保之範圍及實施方式之辦法,由財政部定之;第一項第三款分期繳納地方稅之事由及實施方式之辦法,由各級地方政府依社會經濟情況及實際需要定之。
209
+
210
+
211
+ 問:稅捐稽徵法第27條
212
+ 答:納稅義務人對核准延期或分期繳納之任何一期應繳稅捐,未如期繳納者,稅捐稽徵機關應於該期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三日內,就未繳清之餘額稅款,發單通知納稅義務人,限十日內一次全部繳清;逾期仍未繳納者,移送強制執行。
213
+
214
+
215
+ 問:稅捐稽徵法第28條
216
+ 答:因適用法令、認定事實、計算或其他原因之錯誤,致溢繳稅款者,納稅義務人得自繳納之日起十年內提出具體證明,申請退還;屆期未申請者,不得再行申請。但因可歸責於政府機關之錯誤,致溢繳稅款者,其退稅請求權自繳納之日起十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217
+ 稅捐稽徵機關於前項規定期間內知有錯誤原因者,應自知有錯誤原因之日起二年內查明退還。
218
+ 納稅義務人對核定稅捐處分不服,依法提起行政救濟,經行政法院實體判決確定者,不適用前二項規定。
219
+ 第一項規定溢繳之稅款,納稅義務人以現金繳納者,應自其繳納該項稅款之日起,至填發收入退還書或國庫支票之日止,按溢繳之稅額,依各年度一月一日郵政儲金一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按日加計利息,一併退還。
220
+ 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十一月三十日修正之本條文施行時,因修正施行前第一項事由致溢繳稅款,尚未逾五年之申請退還期間者,適用修正施行後之第一項本文規定;因修正施行前第二項事由致溢繳稅款者,應自修正施行之日起十五年內申請退還。
221
+ 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十一月三十日修正之本條文施行前,因修正施行前第一項或第二項事由致溢繳稅款者,於修正施行後申請退還,或於修正施行前已申請尚未退還或已退還尚未確定案件,適用第四項規定加計利息一併退還。但修正施行前之規定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適用修正施行前之規定。
222
+ 行為人明知無納稅義務,違反稅法或其他法律規定所繳納之款項,不得依第一項規定請求返還。
223
+
224
+
225
+ 問:稅捐稽徵法第29條
226
+ 答:納稅義務人應退之稅捐,稅捐稽徵機關應先抵繳其積欠。並於扣抵後,應即通知該納稅義務人。
227
+
228
+
229
+ 問:稅捐稽徵法第30條
230
+ 答: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賦稅署指定之調查人員,為調查課稅資料,得向有關機關、團體或個人進行調查,要求提示帳簿、文據或其他有關檔案,或通知納稅義務人,到達其辦公處所備詢,被調查者不得拒絕。
231
+ 前項調查,不得逾課稅目的之必要範圍。
232
+ 被調查者以調查人員之調查為不當者,得要求調查人員之服務機關或其上級主管機關為適當之處理。
233
+ 納稅義務人及其他關係人提供帳簿、文據或其他有關檔案時,該管稽徵機關或財政部賦稅署應掣給收據,除涉嫌違章漏稅者外,應於帳簿、文據或其他有關檔案提送完全之日起,三十日內發還之;其有特殊情形,經該管稽徵機關或賦稅署首長核准者,得延長發還時間三十日,並以一次為限。
234
+
235
+
236
+ 問:稅捐稽徵法第31條
237
+ 答:稅捐稽徵機關對逃漏所得稅及營業稅涉有犯罪嫌疑之案件,得敘明事由,聲請當地司法機關簽發搜尋票後,會同當地警察或自治人員,進入藏置帳簿、檔案或證物之處所,實施搜查;搜查時非上述機關人員不得參與。經搜尋獲得有關帳簿、檔案或證物,統由參加搜查人員,會同攜回該管稽徵機關,依法處理。
238
+ 司法機關接到稽徵機關前項聲請時,如認有理由,應儘速簽發搜尋票;稽徵機關應於搜尋票簽發後十日內執行完畢,並將搜尋票繳回司法機關。其他有關搜尋及扣押事項,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
239
+
240
+
241
+ 問:稅捐稽徵法第32條
242
+ 答: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依法執行公務時,應出示有關執行職務之證明檔案;其未出示者,被調查者得拒絕之。
243
+
244
+
245
+ 問:稅捐稽徵法第33條
246
+ 答:稅捐稽徵人員對於納稅義務人之財產、所得、營業、納稅等資料,除對下列人員及機關外,應絕對保守秘密:
247
+ 一、納稅義務人本人或其繼承人。
248
+ 二、納稅義務人授權代理人或辯護人。
249
+ 三、稅捐稽徵機關。
250
+ 四、監察機關。
251
+ 五、受理有關稅務訴願、訴訟機關。
252
+ 六、依法從事調查稅務案件之機關。
253
+ 七、經財政部核定之機關與人員。
254
+ 八、債權人已取得民事確定判決或其他執行名義者。
255
+ 稅捐稽徵機關對其他政府機關、學校與教研人員、學術研究機構與��究人員、民意機關與民意代表等為統計、教學、研究與監督目的而供應資料,並不洩漏納稅義務人之姓名或名稱,且符合政府資訊公開法規定者,不受前項之限制。
256
+ 第一項第四款至第八款之人員及機關,對稅捐稽徵機關所提供第一項之資料,不得另作其他目的使用;第一項第四款至第七款之機關人員或第八款之人員,如有洩漏情事,準用第四十三條第三項洩漏秘密之規定。
257
+
258
+
259
+ 問:稅捐稽徵法第34條
260
+ 答:財政部或經其指定之稅捐稽徵機關,對重大欠稅案件或重大逃漏稅捐案件經確定後,得公告其欠稅人或逃漏稅捐人姓名或名稱與內容,不受前條第一項限制。
261
+ 財政部或經其指定之稅捐稽徵機關,對於納稅額較高之納稅義務人,得經其同意,公告其姓名或名稱,並予獎勵;其獎勵辦法,由財政部定之。
262
+ 第一項所稱確定,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263
+ 一、經稅捐稽徵機關核定之案件,納稅義務人未依法申請復查。
264
+ 二、經復查決定,納稅義務人未依法提起訴願。
265
+ 三、經訴願決定,納稅義務人未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266
+ 四、經行政訴訟終局裁判確定。
267
+
268
+
269
+ 問:稅捐稽徵法第35條
270
+ 答:納稅義務人對於核定稅捐之處分如有不服,應依規定格式,敘明理由,連同證明檔案,依下列規定,申請復查:
271
+ 一、依核定稅額通知書所載有應納稅額或應補徵稅額者,應於繳款書送達後,於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三十日內,申請復查。
272
+ 二、依核定稅額通知書所載無應納稅額或應補徵稅額者,應於核定稅額通知書送達之翌日起三十日內,申請復查。
273
+ 三、依第十九條第三項規定受送達核定稅額通知書或以公告代之者,應於核定稅額通知書或公告所載應納稅額或應補徵稅額繳納期間屆滿之翌日起三十日內,申請復查。
274
+ 四、依第十九條第四項或各稅法規定以公告代替核定稅額通知書之填具及送達者,應於公告之翌日起三十日內,申請復查。
275
+ 前項復查之申請,以稅捐稽徵機關收受復查申請書之日期為準。但交由郵務機構寄發復查申請書者,以郵寄地郵戳所載日期為準。
276
+ 納稅義務人或其代理人,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之事由,遲誤申請復查期間者,於其原因消滅後一個月內,得提出具體證明,申請回復原狀,並應同時補行申請復查期間內應為之行為。但遲誤申請復查期間已逾一年者,不得申請。
277
+ 稅捐稽徵機關對有關復查之申請,應於接到申請書之翌日起二個月內復查決定,並作成決定書,通知納稅義務人;納稅義務人為全體公同共有人者,稅捐稽徵機關應於公同共有人最後得申請復查之期間屆滿之翌日起二個月內,就分別申請之數宗復查合併決定。
278
+ 前項期間屆滿後,稅捐稽徵機關仍未作成決定者,納稅義務人得逕行提起訴願。
279
+
280
+
281
+ 問:稅捐稽徵法第35-1條
282
+ 答:國外輸入之貨物,由海關代徵之稅捐,其徵收及行政救濟程序,準用關稅法及海關緝私條例之規定辦理。
283
+
284
+
285
+ 問:稅捐稽徵法第38條
286
+ 答:納稅義務人對稅捐稽徵機關之復查決定如有不服,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
287
+ 經依復查、訴願或行政訴訟等程序終結決定或判決,應退還稅款者,稅捐稽徵機關應於復查決定,或接到訴願決定書,或行政法院判決書正本後十日內退回;並自納稅義務人繳納該項稅款之日起,至填發收入退還書或國庫支票之日止,按退稅額,依各年度一月一日郵政儲金一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按日加計利息,一併退還。
288
+ 經依復查、訴願或行政訴訟程序終結決定或判決,應補繳稅款者,稅捐稽徵機關應於復查決定,或接到訴願決定書,或行政法院判決書正本後十日內,填發補繳稅款繳納通知書,通知納稅義務人繳納;並自該項補繳稅款原應繳納期間屆滿之次日起,至填發補繳稅款繳納通知書之日止,按補繳稅額,依各年度一月一日郵政儲金一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按日加計利息,一併徵收。
289
+ 本條中華民國一百年一月十日修正施行前,經復查、訴願或行政訴訟程序終結,稅捐稽徵機關尚未送達收入退還書、國庫支票或補繳稅款繳納通知書之案件,或已送達惟其行政救濟利息尚未確定之案件,適用修正後之規定。但修正前之規定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適用修正前之規定。
290
+
291
+
292
+ 問:稅捐稽徵法第39條
293
+ 答:納稅義務人應納稅捐,於繳納期間屆滿三十日後仍未繳納者,由稅捐稽徵機關移送強制執行。但納稅義務人已依第三十五條規定申請復查者,暫緩移送強制執行。
294
+ 前項暫緩執行之案件,除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外,稅捐稽徵機關應移���強制執行:
295
+ 一、納稅義務人對復查決定之應納稅額繳納三分之一,並依法提起訴願。
296
+ 二、納稅義務人依前款規定繳納三分之一稅額確有困難,經稅捐稽徵機關核准,提供相當擔保。
297
+ 三、納稅義務人依前二款規定繳納三分之一稅額及提供相當擔保確有困難,經稅捐稽徵機關依第二十四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已就納稅義務人相當於復查決定應納稅額之財產,通知有關機關,不得為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
298
+ 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十一月三十日修正之本條文施行前,稅捐稽徵機關已移送強制執行或依修正施行前第二項規定暫緩移送強制執行者,適用修正施行前之規定。
299
+
300
+
301
+ 問:稅捐稽徵法第40條
302
+ 答:稅捐稽徵機關,認為移送強制執行不當者,得撤回執行。已在執行中者,應即聲請停止執行。
303
+
304
+
305
+ 問:稅捐稽徵法第41條
306
+ 答:納稅義務人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307
+ 犯前項之罪,個人逃漏稅額在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營利事業逃漏稅額在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上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一億元以下罰金。
308
+
309
+
310
+ 問:稅捐稽徵法第42條
311
+ 答:代徵人或扣繳義務人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匿報、短報、短徵或不為代徵或扣繳稅捐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六萬元以下罰金。
312
+ 代徵人或扣繳義務人侵佔已代繳或已扣繳之稅捐者,亦同。
313
+
314
+
315
+ 問:稅捐稽徵法第43條
316
+ 答:教唆或幫助犯第四十一條或第四十二條之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317
+ 稅務人員、執行業務之律師、會計師或其他合法代理人犯前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
318
+ 稅務稽徵人員違反第三十三條第一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319
+
320
+
321
+ 問:稅捐稽徵法第44條
322
+ 答:營利事業依法規定應給與他人憑證而未給與,應自他人取得憑證而未取得,或應儲存憑證而未儲存者,應就其未給與憑證、未取得憑證或未儲存憑證,經查明認定之總額,處百分之五以下罰鍰。但營利事業取得非實際交易對象所開立之憑證,如經查明確有進貨事實及該項憑證確由實際銷貨之營利事業所交付,且實際銷貨之營利事業已依法處罰者,免予處罰。
323
+ 前項處罰金額最高不得超過新臺幣一百萬元。
324
+
325
+
326
+ 問:稅捐稽徵法第45條
327
+ 答:依規定應設置帳簿而不設置,或不依規定記載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七千五百元以下罰鍰,並應通知限於一個月內依規定設置或記載;期滿仍未依照規定設置或記載者,處新臺幣七千五百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並再通知於一個月內依規定設置或記載;期滿仍未依照規定設置或記載者,應予停業處分,至依規定設置或記載帳簿時,始予復業。
328
+ 不依規定儲存帳簿或無正當理由而不將帳簿留置於營業場所者,處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上六萬元以下罰鍰。
329
+
330
+
331
+ 問:稅捐稽徵法第46條
332
+ 答:拒絕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賦稅署指定之調查人員調查,或拒不提示有關課稅資料、檔案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
333
+ 納稅義務人經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賦稅署指定之調查人員通知到達備詢,納稅義務人本人或受委任之合法代理人,如無正當理由而拒不到達備詢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下罰鍰。
334
+
335
+
336
+ 問:稅捐稽徵法第46-1條
337
+ 答:有關機關、機構、團體、事業或個人違反第五條之一第三項規定,規避、妨礙或拒絕財政部或其授權之機關調查或備詢,或未應要求或未配合提供有關資訊者,由財政部或其授權之機關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配合辦理;屆期未配合辦理者,得按次處罰。
338
+ 未依第五條之一第三項第二款後段規定進行金融帳戶盡職審查或其他審查者,由財政部或其授權之機關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鍰。
339
+
340
+
341
+ 問:稅捐稽徵法第47條
342
+ 答:本法關於納稅義務人、扣繳義務人及代徵人應處刑罰之規定,於下列之人適用之:
343
+ 一、公司法規定之公司負責人。
344
+ 二、有限合夥法規定之有限合夥負責人。
345
+ 三、民法或其他法律規定對外代表法人之董事或理事。
346
+ 四、商業登記法規定之商業負責人。
347
+ 五、其他非法人團體之代表人或管理人。
348
+ 前項規定之人與實際負責業務之人不同時,以實際負責業務之人為準。
349
+
350
+
351
+ 問:稅捐稽徵法第48條
352
+ 答:納稅義務人逃漏稅捐情節重大者,除依有關稅法規定處理外,財政部應停止並追回其違章行為所屬��度享受租稅優惠之待遇。
353
+ 納稅義務人違反環境保護、勞工、食品安全衛生相關法律且情節重大,租稅優惠法律之中央主管機關應通知財政部停止並追回其違章行為所屬年度享受租稅優惠之待遇。
354
+ 依前二項規定停止並追回其違章行為所屬年度享受租稅優惠之待遇者,財政部應於該停止並追回處分確定年度之次年,公告納稅義務人姓名或名稱,不受第三十三條第一項限制。
355
+
356
+
357
+ 問:稅捐稽徵法第48-1條
358
+ 答:納稅義務人自動向稅捐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者,凡屬未經檢舉、未經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之案件,下列之處罰一律免除;其涉及刑事責任者,並得免除其刑:
359
+ 一、第四十一條至第四十五條之處罰。
360
+ 二、各稅法所定關於逃漏稅之處罰。
361
+ 營利事業應儲存憑證而未儲存,如已給與或取得憑證且帳簿記載明確,不涉及逃漏稅捐,於稅捐稽徵機關裁處或行政救濟程序終結前,提出原始憑證或取得與原應儲存憑證相當之證明者,免依第四十四條規定處罰;其涉及刑事責任者,並得免除其刑。
362
+ 第一項補繳之稅款,應自該項稅捐原繳納期限截止之次日起,至補繳之日止,就補繳之應納稅捐,依各年度一月一日郵政儲金一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按日加計利息,一併徵收。
363
+ 納稅義務人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十一月三十日修正之本條文施行前漏繳稅款,而於修正施行後依第一項規定自動補報並補繳者,適用前項規定。但修正施行前之規定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適用修正施行前之規定。
364
+
365
+
366
+ 問:稅捐稽徵法第48-2條
367
+ 答:依本法或稅法規定應處罰鍰之行為,其情節輕微,或漏稅在一定金額以下者,得減輕或免予處罰。
368
+ 前項情節輕微、金額及減免標準,由財政部定之。
369
+
370
+
371
+ 問:稅捐稽徵法第48-3條
372
+ 答:納稅義務人違反本法或稅法之規定,適用裁處時之法律。但裁處前之法律有利於納稅義務人者,適用最有利於納稅義務人之法律。
373
+
374
+
375
+ 問:稅捐稽徵法第49條
376
+ 答:滯納金、利息、滯報金、怠報金及罰鍰等,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準用本法有關稅捐之規定。但第六條關於稅捐優先及第二十六條之一第二項、第三十八條第二項、第三項關於加計利息之規定,對於滯報金、怠報金及罰鍰不在準用之列。
377
+ 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十一月三十日修正之本條文施行前,已移送執行之滯報金及怠報金案件,其徵收之順序,適用修正施行前之規定。
378
+
379
+
380
+ 問:稅捐稽徵法第49-1條
381
+ 答:檢舉逃漏稅捐或其他違反稅法規定之情事,經查明屬實,且裁罰確定並收到罰鍰者,稅捐稽徵機關應以收到之罰鍰提成核發獎金與舉發人,並為舉發人保守秘密。
382
+ 檢舉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適用前項核發獎金之規定:
383
+ 一、舉發人為稅務人員。
384
+ 二、舉發人為執行稅賦查核人員之配偶或三親等以內親屬。
385
+ 三、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發現而為舉發。
386
+ 四、經前三款人員告知或提供資料而為舉發。
387
+ 五、參與該逃漏稅捐或其他違反稅法規定之行為。
388
+ 第一項檢舉獎金,應以每案罰鍰百分之二十,最高額新臺幣四百八十萬元為限。
389
+ 中華民國一百十年十一月三十日修正之本條文施行時,舉發人依其他法規檢舉逃漏稅捐或其他違反稅法規定之情事,經稅捐稽徵機關以資格不符否准核發檢舉獎金尚未確定之案件,適用第二項規定。
390
+
391
+
392
+ 問:稅捐稽徵法第50條
393
+ 答:本法對於納稅義務人之規定,除第四十一條規定外,於扣繳義務人、代徵人、代繳人及其他依本法負繳納稅捐義務之人準用之。
394
+
395
+
396
+ 問:稅捐稽徵法第50-2條
397
+ 答:依本法或稅法規定應處罰鍰者,由主管稽徵機關處分之,不適用稅法處罰程序之有關規定,受處分人如有不服,應依行政救濟程序辦理。但在行政救濟程序終結前,免依本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予以強制執行。
TaxQADataSet_chutax.txt ADDED
@@ -0,0 +1,613 @@
 
 
 
 
 
 
 
 
 
 
 
 
 
 
 
 
 
 
 
 
 
 
 
 
 
 
 
 
 
 
 
 
 
 
 
 
 
 
 
 
 
 
 
 
 
 
 
 
 
 
 
 
 
 
 
 
 
 
 
 
 
 
 
 
 
 
 
 
 
 
 
 
 
 
 
 
 
 
 
 
 
 
 
 
 
 
 
 
 
 
 
 
 
 
 
 
 
 
 
 
 
 
 
 
 
 
 
 
 
 
 
 
 
 
 
 
 
 
 
 
 
 
 
 
 
 
 
 
 
 
 
 
 
 
 
 
 
 
 
 
 
 
 
 
 
 
 
 
 
 
 
 
 
 
 
 
 
 
 
 
 
 
 
 
 
 
 
 
 
 
 
 
 
 
 
 
 
 
 
 
 
 
 
 
 
 
 
 
 
 
 
 
 
 
 
 
 
 
 
 
 
 
 
 
 
 
 
 
 
 
 
 
 
 
 
 
 
 
 
 
 
 
 
 
 
 
 
 
 
 
 
 
 
 
 
 
 
 
 
 
 
 
 
 
 
 
 
 
 
 
 
 
 
 
 
 
 
 
 
 
 
 
 
 
 
 
 
 
 
 
 
 
 
 
 
 
 
 
 
 
 
 
 
 
 
 
 
 
 
 
 
 
 
 
 
 
 
 
 
 
 
 
 
 
 
 
 
 
 
 
 
 
 
 
 
 
 
 
 
 
 
 
 
 
 
 
 
 
 
 
 
 
 
 
 
 
 
 
 
 
 
 
 
 
 
 
 
 
 
 
 
 
 
 
 
 
 
 
 
 
 
 
 
 
 
 
 
 
 
 
 
 
 
 
 
 
 
 
 
 
 
 
 
 
 
 
 
 
 
 
 
 
 
 
 
 
 
 
 
 
 
 
 
 
 
 
 
 
 
 
 
 
 
 
 
 
 
 
 
 
 
 
 
 
 
 
 
 
 
 
 
 
 
 
 
 
 
 
 
 
 
 
 
 
 
 
 
 
 
 
 
 
 
 
 
 
 
 
 
 
 
 
 
 
 
 
 
 
 
 
 
 
 
 
 
 
 
 
 
 
 
 
 
 
 
 
 
 
 
 
 
 
 
 
 
 
 
 
 
 
 
 
 
 
 
 
 
 
 
 
 
 
 
 
 
 
 
 
 
 
 
 
 
 
 
 
 
 
 
 
 
 
 
 
 
 
 
 
 
 
 
 
 
 
 
 
 
 
 
 
 
 
 
 
 
 
 
 
 
 
 
 
 
 
 
 
 
 
 
 
 
 
 
 
 
 
 
 
 
 
 
 
 
 
 
 
 
 
 
 
 
 
 
 
 
 
 
 
 
 
 
 
 
 
 
 
 
 
 
 
 
 
 
 
1
+ 問:房屋稅新制施行第1年(114年期),自然人持有超過3戶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的住家用房屋,需要申報擇定免徵房屋稅嗎?
2
+ 答:(一)因應113年7月1日房屋稅新制上路,自然人於114年2月28日持有現值在10萬元以下的住家用房屋全國合計已超過3戶者,應於114年3月22日(適逢假日,展延至同年月24日)以前向任一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擇定適用,將分別由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函復核定情形;未申報或逾期申報擇定者,稽徵機關將按114年2月28日之房屋稅額高至低排序,主動核定稅額前3高者免徵房屋稅。逾期申報擇定之房屋倘與稽徵機關核定者不同,該等房屋自次期(115年期)開始免徵。
3
+ (二)舉例說明:甲君持有A、B、C、D計4戶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的住家用房屋,114年2月28日房屋稅額分別為2,400元、2,000元、1,500元及1,000元,倘甲君遲於114年3月25日始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擇定A、B、D戶免徵房屋稅,因甲君未於114年3月22日(適逢假日,展延至同年月24日)以前申報擇定,稽徵機關將依114年2月28日稅額高低核定前3戶(A、B、C)免徵房屋稅;115年期則依甲君自行擇定A、B、D戶免徵房屋稅。
4
+
5
+
6
+ 問:自然人持有3戶以內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的住家用房屋,是否要申報擇定免徵房屋稅?
7
+ 答:自然人於每年2月末日,持有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的住家用房屋全國累計未超過3戶者,由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逕予免徵房屋稅,自然人毋須申報擇定。
8
+
9
+
10
+ 問:房屋稅新制規定住家用房屋免徵房屋稅要件為何?其理由為何?
11
+ 答:(一)依房屋稅條例第15條第1項第9款規定,住家用房屋免徵房屋稅要件如下:
12
+ 1.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各地方政府可於房屋標準價格重行評定時,按該重行評定時之標準價格增減程度調整)。
13
+ 2.自然人持有限全國3戶。
14
+ 3.非屬自然人(例如法人)不適用。
15
+ (二)上開規定係為避免苛擾、照顧居住於簡陋房屋者、減輕農民及低收入者負擔,爰以自然人持有住家用房屋符合房屋現值在10萬元以下者始有其適用,非屬自然人(例如:法人)持有者,無法適用;又為避免房屋所有人藉編釘或增編房屋門牌號碼,將房屋分割為小坪數,使房屋現值低於10萬元以下,形成租稅漏洞,爰訂定戶數限制,以自然人持有全國3戶為限。
16
+
17
+
18
+ 問:如果納稅義務人房屋的使用情形變更(例如營業使用變自住使用),其申報變更房屋稅稅率的規定為何?
19
+ 答:(一)依房屋稅條例第7條規定,房屋使用情形倘有變更,應於每期房屋稅開徵40日以前(即每年3月22日以前)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使用情形變更致稅額減少者,自申報當期開始適用,逾期申報者,自次期開始適用;使用情形變更致稅額增加者,自變更次期開始適用。
20
+ (二)舉例說明:甲君持有A屋供營業使用,該屋自113年9月15日變更為自住使用,甲君倘於114年3月22日(適逢假日,展延至同年月24日)以前申報使用情形變更,因稅額減少,可自當期114年期起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倘甲君遲於114年3月25日始申報使用情形變更,則自次期(115年期)起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21
+
22
+
23
+ 問:納稅義務人持有房屋之使用情形倘符合減免規定,其申報期限之規定?
24
+ 答:(一)依房屋稅條例第15條第3項規定,私有房屋符合減免房屋稅規定者,應由納稅義務人於每期房屋稅開徵40日以前(即每年3月22日以前)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逾期申報者,自申報之次期開始適用。經核定後減免原因未變更者,以後免再申報。
25
+ (二)舉例說明:甲君持有A屋,該屋自113年9月15日起供飼養禽畜使用,甲君倘於114年3月22日(適逢假日,展延至同年月24日)以前申報適用房屋稅條例第15條第1項第6款規定免徵房屋稅,則自當期(114年期)起免徵房屋稅;倘甲君遲於114年3月25日始申報,將自次期(115年期)起免徵房屋稅。
26
+
27
+
28
+ 問:年度中房屋拆除,是否還要繳納房屋稅?
29
+ 答:(一)依房屋稅條例第6條之1規定,房屋稅以每年2月之末日為納稅義務基準日,課稅所屬期間為上一年7月1日起至當年6月30日止;上一年7月1日起至當年2月末日止拆除之房屋,其尚未拆除期間之當期房屋稅仍應按月比例計課,未滿1個月者不計。
30
+ (二)舉例說明:甲於113年12月25日拆除持有的住家用房屋A屋並申報註銷房屋稅籍,雖於114年2月末日(納稅義務基準日)已無A屋之房屋稅籍資料,惟甲仍須就A屋未拆除期間(113年7月起至113年11月,計5個月)之房屋稅,於114年5月1日至5月31日繳納;至於113年12月之房屋稅,未滿1個月,不計課房屋稅。
31
+ (三)依「房屋稅條例第五條與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九款規定住家用房屋戶數認定及申報擇定辦法」第4條規定,已拆除的A屋,不計入納稅義務人甲全國總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應稅房屋戶數及適用差別稅率,亦即甲雖持有A屋,惟該屋不與其他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歸戶計算甲總持有房屋戶數。
32
+
33
+
34
+ 問:年度中新增、增建或改建房屋,應如何課徵房屋稅?
35
+ 答:(一)依房屋稅條例第6條之1規定,新增、增建或改建房屋,於當期建造完成者,按月比例計課,未滿1個月者不計。每年3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新增、增建或改建完成之房屋,該期間之房屋稅併入11次期課徵。
36
+ (二)舉例說明:建商甲新增A屋,並自113年10月起課房屋稅,該屋114年期房屋稅將按9個月(113年10月至114年6月)期間計算;倘A屋自114年4月起課房屋稅,因晚於114年期之納稅義務基準日(114年2月28日),爰該屋114年4月至6月之房屋稅,將併入115年期房屋稅於115年5月開徵,其課稅所屬期間為114年4月1日至115年6月30日止,計15個月。
37
+
38
+
39
+ 問:房屋移轉時,納稅義務人是否馬上要繳房屋稅?
40
+ 答:不用。房屋稅新制規定房屋稅由按月計徵改按年計徵,以每年2月末日為納稅義務基準日,由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按房屋稅籍資料核定,課稅所屬期間為上一年7月1日起至當年6月30日止。所以,年度中房屋移轉,稽徵機關將不再即予開徵房屋稅。
41
+
42
+
43
+ 問:年度中房屋買賣,該年度房屋稅誰要繳?
44
+ 答:(一)依房屋稅條例第6條之1規定,房屋稅以每年2月末日為納稅義務基準日,由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按房屋稅籍資料核定,於每年5月1日起至5月31日止一次徵收,其課稅所屬期間為上一年7月1日起至當年6月30日止。
45
+ (二)舉例說明:甲君(賣方)與乙君(買方)於114年2月1日訂立A屋買賣契約,同年3月1日完成建物移轉登記,114年2月28日A屋仍登記在原所有權人甲君名下,114年期房屋稅應由甲君繳納;倘於114年2月28日當天完成建物移轉登記,因114年2月28日A屋已登記於乙君名下,114年期房屋稅則應由乙君繳納。
46
+
47
+
48
+ 問:納稅義務人持有供出租作住家使用之房屋,如何適用較低房屋稅率,該稅率訂定目的為何?
49
+ 答:房屋供出租作住家使用,納稅義務人如申報租賃所得達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5類規定之當地一般租金標準,可檢具租賃契約或其他證明檔案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該屋適用較低房屋稅稅率1.5%至2.4%課徵。其目的係鼓勵多屋族釋出空(閒)置房屋,促進房屋有效利用、增加租賃市場供給。
50
+
51
+
52
+ 問:有哪些房屋可以不計入納稅義務人全國總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應稅房屋戶數及適用差別稅率?
53
+ 答:(一)依「房屋稅條例第五條與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九款規定住家用房屋戶數認定及申報擇定辦法」第4條規定,房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計入納稅義務人全國總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應稅房屋戶數及適用差別稅率:
54
+ 1.供住家使用之公有房屋。
55
+ 2.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符合住宅法第19條規定興辦之社會住宅。
56
+ 3.符合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17條第1項規定之租賃住宅。
57
+ 4.經勞工主管機關核發證明檔案之勞工宿舍及其附設員工餐廳。
58
+ 5.依建物所有權狀或使用執照登載,屬區分所有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之共有部分,並領有單獨建物所有權狀。
59
+ 6.專供停放車輛使用之停車空間。
60
+ 7.公同共有房屋。
61
+ 8.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長期照顧服務法及老人福利法規定許可之長期照顧服務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提供其服務對象住宿之房屋。
62
+ 9.經直轄市、縣(市)政府依文化資產儲存法登錄公告供住家使用之聚落建築群、史蹟及文化景觀。
63
+ 10.屬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第8條第1項第1款規定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之公共建設、附屬設施或附屬事業,其供住家使用之房屋。
64
+ 11.於課稅所屬期間之上一年7月1日至當年2月末日焚燬、坍塌、拆除至不堪居住程度之房屋。
65
+ 12.其他經財政部核定之房屋。
66
+ (二)上述12類房屋不適用差別稅率,其徵收率請逕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洽詢。
67
+ (三)舉例說明︰納稅義務人甲全國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房屋計6戶,其中2戶作出租使用,分別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符合住宅法第19條規定興辦之社會住宅、符合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17條第1項規定之租賃住宅,該2戶不適用差別稅率,甲全國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房屋適用差別稅率,應以4戶計算,該等房屋適用之徵收率請逕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洽詢。
68
+
69
+
70
+ 如何計算納稅義務人全國總持有住家用房屋戶數?
71
+ 答:(一)依「房屋稅條例第五條與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九款規���住家用房屋戶數認定及申報擇定辦法」第3條第1項規定,計算全國總持有住家用房屋戶數,以下列各款之人為準,按其持有之住家用房屋合併歸戶計算︰
72
+ 1.房屋所有人。
73
+ 2.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使用權房屋,為使用權人。
74
+ 3.設有典權之房屋,為典權人。
75
+ 4.房屋為未辦理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且所有人不明,其房屋稅向8現住人或管理人徵收者,為現住人或管理人。
76
+ 5.共有房屋,按各共有人分別以1戶歸戶。
77
+ 6.房屋為信託財產者,於信託關係存續中,應改歸戶委託人合併計算戶數。但信託利益之受益人為非委託人,且符合受益人已確定並享有全部信託利益及委託人未保留變更受益人之權利者,改歸戶受益人合併計算戶數。
78
+ (二)舉例說明:納稅義務人甲為A屋所有權人(持分1/1)、為使用權房屋B屋之使用權人,另與乙共有C屋,A、B、C屋均為住家用房屋,爰甲持有住家用房屋戶數為3戶。
79
+
80
+
81
+ 問:房屋稅新制各地方政府訂定之非自住住家用房屋徵收率為何?
82
+ 答:(一)依房屋稅條例第6條規定,非自住住家用房屋之徵收率,各地方政府應在房屋稅條例第5條規定之房屋稅法定稅率範圍內,訂定差別稅率,提經當地議會通過實施。未依規定訂定差別稅率者,應依財政部113年4月1日公告之「房屋稅差別稅率之級距、級距數及各級距稅率基準」核課房屋稅。
83
+ (二)如果要瞭解各地方政府訂定之非自住住家用房屋徵收率,可逕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洽詢。
84
+
85
+
86
+ 問: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持分共有房屋,其自住房屋或全國單一自住房屋戶數如何認定?
87
+ 答:(一)依「房屋稅條例第五條與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九款規定住家用房屋戶數認定及申報擇定辦法」第3條第2項規定,於計算自住房屋或全國單一自住房屋之全國總持有房屋戶數時,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共有房屋以1戶計算。
88
+ (二)舉例說明:納稅義務人甲單獨所有A屋,與配偶乙共有B屋,均符合自住住家用房屋規定,爰以納稅義務人甲、乙及未成年子女家戶歸戶計算計有2戶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為1.2%;另倘甲與配偶乙僅共有B屋(供自住使用且房屋現值在一定金額以下),且與未成年子女於全國並無其他房屋,則B屋符合全國單一自住房屋規定,稅率為1%
89
+
90
+
91
+ 問: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現值一定金額認定方式?
92
+ 答:(一)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現值一定金額,由各地方政府自行訂定,其可參考財政部113年4月1日公告「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現值一定金額基準與房屋稅差別稅率之級距、級距數及各級距稅率基準」訂之。
93
+ (二)財政部公告「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現值一定金額基準」,係以各直轄市或縣(市)轄內當期房屋稅課稅所屬期間首日(上一年7月1日),符合自住房屋要件且全國僅有1戶,將其自住應稅房屋現值由高至低排序,直轄市、新竹縣(市)取第1%戶、其他縣市取第0.3%戶(均取整數,小數點以下無條件捨去)房屋,低於該房屋現值之最大值為基準。
94
+ (三)舉例說明:甲直轄市全國單一自住房屋戶數計30,050戶,第1%戶為300.5,取整數為基準戶數(即第300戶=排除前300戶),第300戶應稅房屋現值為140萬元,假設低於該房屋現值140萬元之最大值為第301戶之138萬元,爰甲市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現值一定金額為138萬元,在該金額以下之甲市全國單一自住房屋均可適用單一自住稅率1%,其他甲市全國單一自住房屋,其應稅房屋現值超過138萬元,適用自住住家用稅率1.2%。
95
+
96
+
97
+ 問:住家用房屋,如空置,但有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辦竣戶籍登記,是否可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98
+ 答:依「住家用房屋供自住及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認定標準」第2條規定,房屋所有人或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房屋使用權人為個人之住家用房屋應符合下列情形:
99
+ (一)房屋無出租或供營業情形。
100
+ (二)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且應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
101
+ (三)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3戶以內。
102
+ 因此,房屋如空置,縱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已設籍,亦非屬自住住家用房屋,應按非自住住家用稅率(2%至4.8%)課徵房屋稅。
103
+
104
+
105
+ 問:自住住家用房屋須辦竣戶籍登記,稽徵機關有無輔導措施?
106
+ 答:因應房屋稅新制上路,原屬自住住家用房屋,請於114年3月22日(適逢假日,展延至同年月24日)以前辦竣戶籍登記,未辦竣戶籍登記者,將自114年期起改按非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107
+ (一)113年6月30日以前房屋稅籍資料記載為自住住家用房屋,如納稅義務人之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已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由房屋所在地稽��機關依戶政資料逕行核定續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108
+ (二)113年6月30日以前房屋稅籍資料記載為自住住家用房屋,惟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未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者,稽徵機關已訂定輔導措施,將分2階段寄發輔導通知書,輔導於114年3月22日(適逢假日,展延至同年月24日)以前辦竣戶籍登記。經輔導後,納稅義務人倘於114年3月24日以前辦竣戶籍登記者,無須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由稽徵機關依戶政資料逕行核定續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109
+
110
+
111
+ 問:房屋稅新制規定自住住家用房屋須辦竣戶籍登記的理由為何?
112
+ 答:(一)房屋稅新制就自住住家用房屋增訂「辦竣戶籍登記」之要件,係參據土地稅法第9條「自用住宅用地」應符合本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辦竣戶籍登記之規定,俾使同一房地之房屋稅及地價稅自住認定要件趨於一致,以減少徵納爭議,簡化稅政。
113
+ (二)房屋倘符合自住住家用要件時,納稅義務人應於房屋稅開徵40日(即3月22日)以前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114
+
115
+
116
+ 問:自住住家用房屋要件為何?
117
+ 答:(一)依房屋稅條例第5條及「住家用房屋供自住及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認定標準」第2條規定,房屋所有人或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房屋使用權人為個人之住家用房屋應符合下列情形,屬供自住使用,稅率1.2%:
118
+ 1.房屋無出租或供營業情形。
119
+ 2.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且應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
120
+ 3.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3戶以內。
121
+ (二)房屋稅新制增訂全國單一自住房屋規定,除符合房屋無出租或供營業情形,及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且應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要件外,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於全國僅持有1戶房屋且房屋現值在房屋所在地之地方政府所訂一定金額標準以下者,稅率降為1%。
122
+
123
+
124
+ 問:房屋稅新制規定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使用權房屋,其納稅義務人為何是該使用權人?
125
+ 答:配合政府推動地上權房屋之住宅政策,及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使用權房屋,實務上使用權合約多約定房屋稅由使用權人負擔,爰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使用權房屋,其房屋稅納稅義務人為房屋使用權人,以符實情。
126
+
127
+
128
+ 問:什麼是「全國歸戶」及「全數累進」?
129
+ 答:(一)房屋稅新制對於房屋所有人之非自住住家用房屋進行「全國歸戶」,也就是以房屋所有人國內持有該等房屋戶數計算總持有戶數,非以各縣市轄內持有的戶數計算;至於「全數累進」是指按持有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戶數計算適用稅率時,超過一定戶數全部即適用較高稅率,而非分別適用各級距稅率課徵。
130
+ (二)舉例說明:房屋所有人甲「全國」持有8戶非自住住家用房屋,假設房屋分別坐落於臺北市(3戶)、臺中市(3戶)及新北市(2戶),依財政部公告差別稅率基準(參第十題直轄市稅率級距),2戶以內稅率3.2%,3至4戶稅率3.8%,5至6戶稅率4.2%,7戶以上4.8%,則該8戶房屋一律按最高稅率4.8%課稅。
131
+
132
+
133
+ 問: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新制重點為何?
134
+ 答:房屋稅新制自113年7月1日起施行,重點如下:
135
+ (一)稅率部分
136
+ 1.「全國歸戶」「全數累進」:對於房屋所有人之非自住住家用房屋進行「全國歸戶」,除特定房屋適用較低稅率外,針對持有多戶且未作有效使用者,調高其法定稅率為2%至4.8%(原為1.5%至3.6%),所有地方政府均須按全國持有戶數訂定差別稅率並採「全數累進」課徵。
137
+ 2.特定房屋適用較低稅率
138
+ (1)出租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或繼承取得共有的住家用房屋適用稅率範圍,調整為1.5%至2.4%(原為3.6%)。
139
+ (2)建商新增住家用房屋在合理銷售期間(2年)內稅率範圍,酌調為2%至3.6%;超過2年的餘屋,則適用2%至4.8%。
140
+ 3.全國僅持有一戶房屋供自住使用(排除房屋現值超過一定金額)者,稅率調降為1%。
141
+ (二)防堵租稅漏洞部分
142
+ 1.住家用房屋現值在新臺幣(下同)10萬元以下免徵房屋稅之適用對象,以自然人持有全國3戶為限,並排除非屬自然人(例如:法人)持有者之適用,防杜將房屋分割為小坪數,取巧適用免稅。
143
+ 2.信託房屋與委託人或受益人持有之房屋併計戶數適用差別稅率,防止分散持有,規避較高稅率。
144
+ (三)簡化稽徵部分
145
+ 1.參考現行地價稅課徵方式,增訂自住房屋設籍要件,及房屋稅由按「月」計徵改按「年」計徵,使房地持有稅課徵趨於一致,簡化作業。
146
+ 2.配合房屋稅改按「年」計徵,以每年2月末日為納稅義務基準日,及房屋使用情形倘有變更,納稅義務人應於每期房屋���開徵40日(即3月22日)以前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使用情形變更致稅額減少,如逾期申報,自次期開始適用;致稅額增加,自變更次期開始適用。
147
+
148
+
149
+ 問:何謂公益出租人?
150
+ 答:公益出租人,指住宅所有權人將住宅出租予符合租金補貼申請資格,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認定者。前項所稱符合租金補貼申請資格,指符合下列各款規定之一者:(一)自建自購住宅貸款利息及租金補貼辦法。(二)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住宅補貼辦法。(三)身心障礙者房屋租金及購屋貸款利息補貼辦法。(四)其他機關辦理之租金補貼相關規定。
151
+
152
+
153
+ 問:長期持有土地可減徵土地增值稅,其「起算點」及「截止時點」應如何認定?
154
+ 答:(一)起算點之認定:1.因一般合意移轉及形成判決以外之判決而取得者,為完成移轉登記之日。2.因繼承而取得者,為繼承發生之日。3.因執行機關拍賣而取得者,為領得權利移轉證書之日。但稽徵機關就該日期之查證有困難者,得以權利移轉證書所載核發日期為準。4.因徵收而取得者,為補償費發給完竣之日。但稽徵機關就該日期之查證有困難者,得以徵收公告期滿第15日為準。5.因法院之形成判決而取得者,為判決確定之日。6.信託土地、配偶相互贈與之土地、農業用地等不課徵或公共設施保留地免徵土地增值稅案件,於再移轉並應課徵土地增值稅時,其持有期間以第1次不課徵或免徵土地增值稅前取得土地所有權之時點為準。7.市地重劃重行分配與原土地所有權人之土地,於再移轉並應課徵土地增值稅時,其持有土地期間之起算點,以土地所有權人取得原參與重劃土地之土地所有權取得時點為準。8.祭祀公業解散,經變更為派下子孫名義公同共有或分別共有或個別所有而依規定可不課徵土地增值稅案件,於再移轉並應課徵土地增值稅時,其持有土地期間之起算點,以第1次不課徵前取得土地所有權之時點為準。(二)截止時點之認定:土地持有期間年限之「截止時點」之認定,除下列2種情形外,應以向稽徵機關申報土地移轉現值之申報日為準。1.因執行機關拍賣而移轉者,以拍定日為準。2.因法院之形成判決而移轉者,以判決確定日為準。
155
+
156
+
157
+ 問:同一憑證具有兩種不同性質,如何貼花?
158
+ 答:稅率相同者,僅按一種貼用印花稅票;稅率不同者,應按較高之稅率計算稅額。(印花稅法第13條)
159
+
160
+
161
+ 問:土地增值稅「一生一屋」自用住宅用地稅率適用的條件為何?
162
+ 答:適用「一生一屋」優惠稅率者,必須同時符合下列六項條件:(一)曾使用過土地增值稅「一生一次」自用住宅用地稅率。(二)因換屋出售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150平方公尺(約45.4坪)或非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350平方公尺(約105.9坪)。(三)出售時土地所有權人與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無該自用住宅以外的房屋(含未辦儲存登記房屋及信託移轉的房屋)。(四)出售前已持有該土地達6年以上。(五)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於土地出售前,在該地設有戶籍且持有該自用住宅連續滿6年。(六)出售前5年內,無供營業使用或出租。
163
+
164
+
165
+ 問:因換屋需要,先購買新屋再出售原先持有的自用住宅,能否適用「一生一屋」的優惠稅率?
166
+ 答:土地所有權人先購買自用住宅用地後,自完成移轉登記之日起1年內,出售原有自用住宅用地,仍可適用「一生一屋」優惠稅率。
167
+
168
+
169
+ 問:應稅憑證未依規繳納印花稅,有何處罰規定?
170
+ 答:違反稅票貼用規定之處罰:不貼或貼用不足額印花稅票者,除補貼外,按漏貼稅額處五倍至十五倍罰鍰。以總繳方式完納印花稅,逾期繳納者,每逾三日加徵百分之一滯納金,逾三十日仍未繳納者除移送法院強制執行外,並依情節輕重按滯納之稅額處一倍至五倍罰鍰。(印花稅法第23條)違反稅票註銷規定之處罰:印花稅票未經註銷或註銷不合規定者,照未經註銷或註銷不合規定之印花稅票數額,處五倍至十倍罰鍰。印花稅票貼用註銷後揭下重用者,照揭下重用之印花稅票數額,處二十倍至三十倍罰鍰。(印花稅法第24條)妨害檢查之刑責:妨害印花稅之檢查者,依刑法妨害公務罪處斷。(印花稅法第25條)
171
+
172
+
173
+ 問:位於區域計畫法之道路用地想要出售,是否可免徵土地增值稅?
174
+ 答:非都市土地供公共設施使用,尚未被徵收前移轉,免徵土地增值稅,應符合3要件:1.供公共設施使用(經需用土地人開闢完成或依計畫核定者)。2.依法完成使用地編定。3.經需用土地人證明。雙方申報人可於申報土地增值稅時,檢附不動產移轉契約書、需用土地人核發之「非都市土地供公共設施使用證明書」及相關證明檔案,即可申請依土地稅法第39條第3項免徵土地增值稅。
175
+
176
+
177
+ 問:專供身心障礙者使用的車輛可以免稅嗎?
178
+ 答:依使用牌照稅法第7條第1項第8款規定,供持有身心障礙證明,並領有駕駛執照者使用,且為該身心障礙者所有之車輛,每人以一輛為限;因身心障礙情況,致無駕駛執照者,其本人、配偶或同一戶籍二親等以內親屬所有,供該身心障礙者使用之車輛,每一身心障礙者以一輛為限。但汽缸總排氣量超過二千四百立方公分、完全以電能為動力之馬達最大馬力超過二百六十二英制馬力(HP)或二百六十五點九公制馬力(PS)者,其免徵金額以二千四百立方公分、二百六十二英制馬力(HP)或二百六十五點九公制馬力(PS)車輛之稅額為限,超過部分,不予免徵。
179
+
180
+
181
+ 問:供持有身心障礙證明人士使用之交通工具,應如何申請免徵使用牌照稅?
182
+ 答:1、身心障礙者使用之交通工具免徵使用牌照稅,應檢附下列證件,向車籍所在地之地方稅稽徵機關申請:(1)領有駕駛執照之身心障礙者,且為該身心障礙者所有之車輛,每一身心障礙者以一輛為限,應檢附證件為:◎身心障礙證明◎行車執照◎身分證◎印章◎當年度使用牌照稅繳款書收據聯(當年度使用牌照稅已繳納者,可退還自核准日起至年底之稅額,匯款退稅快速又方便,請另檢附存摺影本)◎以上證件均屬身心障礙者本人所有,且均為有效證件。(2)因身心障礙情況,致無駕駛執照者,車輛限身障者本人、配偶或同一戶籍二親等以內親屬所有,供該身心障礙者使用之車輛,每一身心障礙者以一輛為限,應檢附證明為:◎身心障礙證明◎行車執照◎戶口名簿◎車主印章◎當年度使用牌照稅繳款書收據聯(當年度使用牌照稅已繳納者,可退還自核准日起至年底之稅額,匯款退稅快速又方便,請另檢附存摺影本)◎證件均為有效證件。2.使用牌照稅法第7條第1項第8款但書規定,供身心障礙者使用之免稅車輛,汽缸總排氣量超過2400cc、完全以電能為動力之馬達最大馬力超過262HP或265.9PS者,其免徵金額以2400cc、262HP或265.9PS車輛之稅額為限,超過部分,不予免徵。3.車主與身心障礙者為二親等以內親屬者,應設籍同一地址內,任何一方遷離戶口,將自遷出日起恢復課稅。4.身心障礙後續鑑定屆期,將自屆期之次日起恢復課稅。5.身心障礙者駕照經吊扣,吊扣期間其名下車輛不得申請免徵使用牌照稅。6.身心障礙者無駕照原以配偶或同一戶籍二親等以內親屬所有車輛申請免稅,嗣後身心障礙者取得駕照,應重新向地方稅稽徵機關以身心障礙者本人所有車輛申請免徵使用牌照稅。
183
+
184
+
185
+ 問:在什麼條件下可以按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
186
+ 答:依據土地稅法第9條及第34條規定,出售自用住宅用地適用優惠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應符合下列規定:1.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於該地辦竣戶籍登記。2.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3公畝部分或非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7公畝部分。3.出售前1年內,未曾供營業使用或出租。4.地上之建築改良物屬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所有。5.每人一生以1次為限。6.自用住宅之評定現值不及所佔基地公告土地現值10%者,其建築工程完成應滿1年以上。
187
+
188
+
189
+ 問:同時出售不同縣市之自用住宅用地,需要如何辦理土地移轉現值申報,才能省稅?
190
+ 答:同一土地所有權人持有多處自用住宅用地,同日訂約並同日申報者,如果合計面積都市土地不超過3公畝或非都市土地不超過7公畝部分,可視為「一次」出售,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若是跨縣市土地同時出售,無需分赴兩地申報土地現值,土地所有權人可自行選擇在任一土地所在地之稅捐機關統一辦理土地現值申報。稅捐機關收件後,應於土地現值申報書加蓋收件日期章戳,並隨即以傳真方式先將申報書傳送至其他轄區之稽徵機關,翌日再將申報書及相關資料以雙掛號方式郵寄其他轄區稅捐機關辦理。
191
+
192
+
193
+ 問:自用住宅用地重購退稅如何適用?
194
+ 答:土地所有權人於出售自用住宅用地後,自完成登記日起2年內重購(先購後售亦可適用)自用住宅用地土地,其新購土地地價超過原出售地價,扣除繳納土地增值稅後之餘額者,得向主管機關申請就其已納土地增值稅額內,退還其不足支付新購土地地價之數額,但重購土地於5年內有再行移轉或改變用途者,則需追繳原退還稅款。
195
+
196
+
197
+ 問:兩種憑證聯印於一紙或正反���面者,應如何貼花?
198
+ 答:兩種憑證聯印於一紙或正反兩面,仍應分別貼用印花稅票。(細則第10條)
199
+
200
+
201
+ 問:貼用印花稅票如何註銷?
202
+ 答:納稅義務人貼用印花稅票後,應於每枚稅票與原件紙面騎縫處,加蓋圖章註銷之,其屬個人者,得以簽名或劃押方式代替圖章。但稅票連綴,無從貼近原件紙面騎縫者,得以稅票之連綴處為騎縫註銷之。(印花稅法第10條)
203
+
204
+
205
+ 問:印花稅票是否可用鉛筆註銷?
206
+ 答:不可以,以鉛筆銷花,因易擦拭,無法達成銷花效果,應補行以圖章、墨水筆、鋼筆或原子筆等劃押註銷。(財政部72.9.14.臺財稅第36494號函)
207
+
208
+
209
+ 問:應貼印花稅票之憑證如未載明金額,應如何貼用印花?
210
+ 答:應貼印花稅票之憑證,如未載明金額,應按憑證所載品名及數量,依使用時當地時價計貼。(印花稅法第18條)
211
+
212
+
213
+ 問:公私營事業組織單位其應納印花稅票之憑證甚多,不便逐張貼用印花稅票時,應如何處理?
214
+ 答:可以向稽徵機關申請核准彙總繳納,採按期(每二月為一期)申報並繳納印花稅,以資簡便。(印花稅法第8條)
215
+
216
+
217
+ 問:夫妻間贈與土地,要不要課徵土地增值稅?
218
+ 答:配偶相互贈與之土地,原則上要課徵土地增值稅,但得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申請不課徵者,再移轉第3人時,以該土地第一次贈與前之原規定地價或前次移轉現值為原地價,計算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申請適用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時,其出售前1年內未曾供營業使用或出租之期間,應合併計算。
219
+
220
+
221
+ 問:公共設施保留地移轉,要不要課徵土地增值稅?
222
+ 答:1.土地稅法第39條規定:「被徵收之土地,免徵其土地增值稅。依都市計畫法指定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尚未被徵收前之移轉,準用前項規定,免徵土地增值稅。但經變更為非公共設施保留地後再移轉時,以該土地第1次免徵土地增值稅前之原規定地價或前次移轉現值為原地價,計算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2.財政部87年8月15日台財稅第871959943號函釋:依都市計畫法指定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都市計畫書規定以徵收或區段徵收方式取得,或未明文規定取得方式者,均有土地稅法第39條規定第2項免徵土地增值稅規定之適用。3.綜上規定,依都市計畫法劃定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都市計畫書規定(將來)以徵收或區段徵收方式取得,或未明文規定取得方式者,其移轉均有土地稅法第39條第2項免徵土地增值稅規定之適用。
223
+
224
+
225
+ 問:土地稅法第39條之2所稱農業使用及農業用地之意義及範圍為何?
226
+ 答:(一)農業用地:指非都市土地或都市土地農業區、保護區範圍內,依法供下列使用之土地:1.供農作、森林、養殖、畜牧及保育使用者。2.供與農業經營不可分離之農舍、畜禽舍、倉儲設備、曬場、集貨場、農路、灌溉、排水及其他農用之土地。3.農民團體與合作農場所有直接供農業使用之倉庫、冷凍(藏)庫、農機中心、蠶種製造(繁殖)場、集貨場、檢驗場等用地。(二)農業使用:指農業用地符合區域計畫法或都市計畫法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之相關法令規定,並實際供農作、森林、養殖、畜牧及設置相關之農業設施或農舍使用而未閒置不用者。(三)農業用地之範圍:1.耕地:(1)依區域計畫法劃定為特定農業區、一般農業區、山坡地保育區、森林區之農牧用地,或依都市計畫法劃定為農業區、保護區之田、旱地目土地,或非都市土地暫未依法編定之田、旱地目土地。(2)國家公園區內,依國家公園法劃定之分區別及使用性質,經該法主管機關會同有關機關認定屬於前目規定之土地。2.耕地以外之其他農業用地:(1)依區域計畫法劃定為各種使用分區內編定之林業用地、養殖用地、水利用地、生態保護用地、國土保安用地及供農路使用之土地,或上開分區內暫未依法編定用地別之土地。(2)依區域計主法劃定為特定農業區、一般農業區、山坡地保有區、森林區以外之分區內所編定之農牧用地。(3)依都市計畫法劃定為農業區、保護區內之土地。(4)依國家公園法劃定為國家公園區內按各分區別及使用性質,經國家公園管理處會同有關機關認定合於前(1)、(2)、(3)規定之土地。
227
+
228
+
229
+ 問:什麼是視同農業用地?
230
+ 答:依農業發展條例第38條之1規定:農業用地經依法律變更為非農業用地,不論其為何時變更,經都市計畫主管機關認定符合下列各款情形之一,並取得農業主管機關核發該土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者,得分別檢具由都市計畫及農業主管機關所出具檔案,向主管���徵機關申請適用第三十七條第一項、第三十八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不課徵土地增值稅或免徵遺產稅、贈與稅或田賦:一、依法應完成之細部計畫尚未完成,未能准許依變更後計畫用途使用者。二、已發布細部計畫地區,都市計畫書規定應實施市地重劃或區段徵收,於公告實施市地重劃或區段徵收計畫前,未依變更後之計畫用途申請建築使用者。本條例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八月三日修正生效前已變更為非農業用地,經直轄市、縣(市)政府視都市計畫實施進度及地區發展趨勢等情況同意者,得依前項規定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
231
+
232
+
233
+ 問:修正後的土地增值稅稅率為何?
234
+ 答:土地稅法第33條修正案經立法院於94年1月21日三讀通過,於94年1月30日經總統公佈並自2月1日起生效,該修正案中將土地增值稅稅率由原先的60%、50%、40%調降為40%、30%、20%,並增列對長期持有土地年限超過20年以上者,就其土地增值稅超過第一項最低稅率部分減徵20%,持有30年以上者就其土地增值稅超過第一項最低稅率部分減徵30%,持有40年以上者就其土地增值稅超過第一項最低稅率部分減徵40%。持有20年以上之土地,減徵後稅率為20%、28%、36%。持有30年以上土地,減徵後稅率為20%、27%、34%,持有40年以上土地為20%、26%、32%。
235
+
236
+
237
+ 問:買賣移轉未辦儲存登記之房屋所立之契據,應否貼用印花?
238
+ 答:買賣移轉未辦儲存登記之房屋,因無法向物權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其所立向稅捐稽徵機關辦理契稅申報之契據,尚非屬印花稅法第5條第5款規定『向主管機關申請物權登記之契據』。(財政部94年8月2日台財稅字第09404749360號)
239
+
240
+
241
+ 問:申請工業用地之適用稅率、條件及應檢附資料如何?
242
+ 答:
243
+ (一)適用稅率:千分之十。
244
+ (二)適用條件:按工業主管機關核定規劃使用之下列土地:
245
+ 依區域計畫法或都市計畫法劃定之工業區。
246
+ 工業主管機關核准工業或工廠使用範圍內之土地。
247
+ 依其他法律規定之工業用地。
248
+ (三)檢附資料:
249
+ 填具申請書。
250
+ 建廠期間:應檢附建造執照(建築物用途載明與物品製造、加工有關之用途)及其他相關檔案。如建廠前依法需先取得工廠設立許可者,應加附工廠設立許可。
251
+ 建廠完成後:已達申辦工廠登記標準者,應檢附工廠登記核准函及工廠登記證。未達申辦工廠登記標準者,應檢附使用執照或其他建築改良物證明檔案(檔案上用途記載與物品製造、加工有關之建築物)。
252
+
253
+
254
+ 問:因天然災害致土地無法使用,可否免徵地價稅?
255
+ 答:因山崩、地陷、流失、沙壓等環境限制及技術上無法使用的土地,地價稅全免。(土地稅減免規則第十二條)
256
+
257
+
258
+ 問:經辦理區段徵收重劃的土地,可否免徵地價稅?
259
+ 答:區段徵收或重劃地區內土地,於辦理期間致無法耕作或不能為原來之使用而無收益者,其地價稅或田賦全免;辦理完成後,自完成之日起其地價稅或田賦減半徵收二年。(土地稅減免規則第十七條)
260
+
261
+
262
+ 問:公共設施保留地地價稅之核課規定如何?
263
+ 答:都市計劃公共設施保留地,在保留期間仍為建築使用者,除自用住宅用地依千分之二計徵外,統按千分之六計徵地價稅;其未作任何使用並與使用中之土地隔離者,免徵地價稅。(土地稅法第十九條、平均地權條例第二十三條、土地稅減免規則第十一條)
264
+
265
+
266
+ 問:平房屋宇前簷土地,可否免徵地價稅﹖
267
+ 答:平房屋宇前簷,其上無建築改良物的走廊用地,如確供公共通行者,可依土地稅減免規則第十條免徵地價稅。
268
+
269
+
270
+ 問:同一樓層房屋部分供自用住宅、部分供非自用住宅使用,可不可分別按自用住宅用地、一般用地稅率計課地價稅?
271
+ 答:同一樓層房屋部分供自用住宅使用,其供自用住宅使用與非自用住宅使用部分能明確劃分者,該房屋座落基地得依房屋實際使用比例計算所佔土地面積,分別按自用住宅用地及一般用地稅率課地價稅。(財政部八十九年三月十四日台財稅第0八九0四五0七七0號函)
272
+
273
+
274
+ 問:國民住宅及企業或公營事業興建之勞工宿舍用地,申請按特別稅率計徵地價稅,應附何證件?
275
+ 答:(一)國民住宅用地:其屬政府直接興建者應檢附建造執照影本或取得土地所有權證明檔案。其屬貸款人民自建或獎勵投資興建者,檢附建造執照影本及國民住宅主管機關核准之證明檔案。(二)企業或公營事業興建之勞工宿舍用地:檢附建造執照或使用執照影本及勞工行政主管機關之證明檔案。
276
+
277
+
278
+ 問:編定為住宅���、商業區、工業區之都市土地仍作為農業使用,是否應課徵地價稅?
279
+ 答:依據土地稅法第二十二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都市土地公共設施尚未完竣前仍作農業使用者課徵田賦,易言之,如公共設施已完竣雖然仍作農業使用,即無課徵田賦之適用,應改課地價稅。至所謂公共設施尚未完竣,依平均地權條例施行細則第三十六條規定係指道路、自來水、排水系統、電力等四項設施尚未建設完竣而言。前項道路以計畫道路能通行貨車為準,自來水及電力以可自計畫道路接通輸送者為準,排水系統以能排水為準。
280
+
281
+
282
+ 問:地價稅之納稅義務人為何?
283
+ 答:地價稅之納稅義務人如下:(一)土地所有權人。但土地所有權屬於公有或公同共有者以管理機關或管理人為納稅義務人。為分別共有者,地價稅以共有人各按其應有部分為納稅義務人。(二)設有典權土地,為典權人。(三)承領土地,承領人。(四)承墾土地,為耕作權人。(五)信託土地,為信託人。
284
+
285
+
286
+ 問:地價稅之納稅期間?
287
+ 答:地價稅每年開徵一次,繳納期間為每年十一月一日至十一月三十日,課稅所屬期間為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288
+
289
+
290
+ 問:地價稅之繳稅計算?
291
+ 答:(一)一般用地稅率
292
+ 應徵稅額=課稅地價(未超過累進起點地價者)×稅率(10‰)
293
+ 應徵稅額=課稅地價(超過累進起點地價未達五倍者)×稅率(15‰)-累進差額(累進起點地價×0.005)
294
+ 應徵稅額=課稅地價(超過累進起點地價五倍至十倍者)×稅率(25‰)-累進差額(累進起點地價×0.065)
295
+ 應徵稅額=課稅地價(超過累進起點地價十倍至十五倍者)×稅率(35‰)累進差額(累進起點地價×0.175)
296
+ 應徵稅額=課稅地價(超過累進起點地價十五倍至二十倍者)×稅率(45‰)-累進差額(累進起點地價×0.335)
297
+ 應徵稅額=課稅地價(超過累進起點地價二十倍者以上)×稅率(55‰)-累進差額(累進起點地價×0.545)
298
+ (二)特別稅率
299
+ (1)自用住宅用地、勞工宿舍用地、國民住宅用地2‰
300
+ (2)公共設施保留地6‰
301
+ (3)公有土地、事業直接使用土地如工業用地等10‰
302
+
303
+
304
+ 問:土地所有權人辦理申報地價時,可不可以超過或低於公告地價申報?
305
+ 答:依現行法令規定於公告期間申報的地價超過公告地價百分之一百二十的,以公告地價百分之一百二十作為申報地價。申報地價沒有到公告地價百分之八十的,政府可以照價收買,或者以公告地價百分之八十作為其申報地價。(平均地權條例第十六條)
306
+
307
+
308
+ 問:地價稅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稅需要具備那些條件?如何申請?
309
+ 答:(一)地價稅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稅應具備條件如下:
310
+ 1.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於該地辦竣戶籍登記。
311
+ 2.無出租或供營業使用。
312
+ 3.土地上的房屋為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所有。
313
+ 4.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300平方公尺(90.75坪),非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700平方公尺部分(211.75坪)。
314
+ 5.土地所有權人與其配偶及未成年之受扶養親屬,以一處為限。
315
+ (二)地價稅自用住宅用地之申請:地價稅除須符合自用住宅用地要件外,土地所有權人應於每年地價稅開徵40日前(亦即9月22日前),填寫地價稅自用住宅用地申請書,向地方稅稽徵機關提出申請,經審查核准後,當年度就可以按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課徵地價稅。逾期申請者,自申請之次年期開始適用。
316
+
317
+
318
+ 問:地價稅優惠稅率或減免地價稅,申請的時間為何?
319
+ 答:土地所有權人應於每年地價稅開徵40日前﹙即9月22日前﹚,向土地所在地稽徵機關申請適用自用住宅、工業用地等優惠稅率或減免地價稅,當年地價稅始可適用;逾期申請只能從次年起開始適用。但已申請核准而使用情形未變更者,免再提出申請。
320
+
321
+
322
+ 問:對無償供公眾通行之道路土地,如何課徵地價稅?
323
+ 答:無償供公眾通行之道路土地,經查明屬實者,在使用期間內,地價稅全免。但是屬於建造房屋應保留的空地部份,不可以免徵。(土地稅減免規則第九條)
324
+
325
+
326
+ 問:有關供公共通行的騎樓走廊地,地價稅如何徵免?
327
+ 答:依土地稅減免規則第十條規定:供公共通行的騎樓走廊地,無建築改良物者,應免徵地價稅;有建築改良物者依下列規定減徵地價稅:
328
+ (一)地上有建築改良物一層減徵1/2。
329
+ (二)地上有建築改良物二層減徵1/3。
330
+ (三)地上有建築改良物三層減徵1/4。
331
+ (四)地上有建築改良物四層以上減徵1/5。前項所稱建築改良物係指附著於土地的建築物或工事。(土地稅減免規則第十條)
332
+
333
+
334
+ 問:騎樓及巷道用地申請減免地價稅,應附何種證件?向何單位申請?
335
+ 答:(一)騎樓用地減免應檢附建築物使用執照或所有權狀影本。
336
+ (二)巷道用地減免應檢附土地所有權狀或土地登記簿影本。
337
+ (三)以上兩種減免應由土地所有權人填妥減免申請書向土地所在地地方稅稽徵機關提出申請。
338
+
339
+
340
+ 問:那些憑證須課印花稅?
341
+ 答:1.銀錢收據:指收到銀錢所立之單據、簿、摺。凡收受或代收銀錢收據、收款回執、解款條、取租簿、取租摺及付款簿等屬之。但兼具營業發票性質之銀錢收據及兼具銀錢收據性質之營業發票,不包括在內。2.買賣動產契據:指買賣動產所立之契據。3.承攬契據:指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工作之契據;如承包各種工程契約、承印印刷品契約及代理加工契據等屬之。4.典賣、讓受及分割不動產契據:指設定典權及買賣、交換、贈與、分割不動產所立憑以向主管機關申請物權登記之契據。
342
+
343
+
344
+ 問:什麼是地價稅?其課徵標的及基礎為何?
345
+ 答:已規定地價之土地,除依第二十二條規定課徵田賦者外,應課徵地價稅。地價稅按每一土地所有權人在每一直轄市或縣(市)轄區內之地價總額計徵之。所稱地價總額,指每一土地所有權人依法定程序辦理規定地價或重新規定地價,經核列歸戶冊之地價總額。
346
+
347
+
348
+ 問:何種土地要課地價稅?
349
+ 答:已規定地價之土地,應按申報地價,依法徵收地價稅(平均地權條例第十七條規定),非都市土地依法編定之農業用地或未規定地價者,徵收田賦(平均地權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但都市土地合於下列規定者亦同:(一)依都市計畫編為農業區及保護區,限作農業用地使用者。(二)公共設施尚未完竣前,仍作農業用地使用者。(三)依法限制建築,仍作農業用地使用者。(四)依法不能建築,仍作農業用地使用者。(五)依都市計畫編為公共設施保留地,仍作農業用地使用者。前項第二款及第三款,以自耕農地及依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出租之耕地為限。農民團體與合作農場所有直接供農業使用之倉庫、冷凍(藏)庫、農機中心、蠶種製造(繁殖)場、集貨場、檢驗場、水稻育苗中心、儲水池、農用溫室、農產品批發市場等用地,仍徵收田賦。(土地稅法第十四、二十二條、平均地權條例第十七、二十二條)
350
+
351
+
352
+ 問:兩棟以上之住宅用地可申請適用自用住宅用地課徵地價稅
353
+ 答:同時擁有兩棟以上之住宅用地的所有權人,土地稅法雖限制土地所有權人與其配偶及未成年的受扶養親屬,享受優惠地價稅率只能以一處為限,惟納稅義務人已成年子女或直系尊親屬在所有另一棟建物設籍,且土地面積未超過標準,即可不受一處之限制。依照規定於9月22日前提出自用住宅用地申請就得同時享受優惠稅率。
354
+
355
+
356
+ 問:印花稅各項憑證稅率或稅額及納稅義務人?
357
+ 答:1.銀錢收據,每件按金額千分之四,由立據人貼花,但兼具營業發票性質之銀錢收據及兼具銀錢收據性質之營業發票不包括在內。2.招標人收受押標金收據,每件按金額千分之一,由立據人貼印花稅票。3.承攬契據,每件按金額千分之一,由立約或立據人貼印花稅票。4.典賣、讓受及分割不動產契據,每件按金額千分之一,由立約或立據人貼印花稅票。5.買賣動產契據,每件稅額四元(新台幣十二元),由立約或立據人貼印花稅票。(印花稅法第5條、第7條)
358
+
359
+
360
+ 問:契約書正本已貼花,副本還要貼花嗎?
361
+ 答:各種憑證之正本已貼用印花稅票,其副本或抄本免再貼印花稅票,但副本或抄本視同正本使用者,仍應貼用印花稅票。(印花稅法第12條)
362
+
363
+
364
+ 問:書立票據收據應否貼用印花稅票?
365
+ 答:書立收受票據(包括匯票、本票及支票等)所出具之收據,非屬銀錢收據性質,如於該收據上載明票據名稱及號碼應免貼用印花稅票。(財政部78.1.10.台財稅第781135887號函、財政部77.8.12.台財稅第770129885號函)
366
+
367
+
368
+ 問:應納印花稅之憑證,何時貼花?
369
+ 答:應納印花稅之憑證,於書立後交付或使用時,應貼足印花稅票。(印花稅法第8條)
370
+
371
+
372
+ 問:應納印花稅額巨大不便貼用印花稅票,應如何處理?
373
+ 答:可以申請由稽徵機關開給繳款書繳納,完納後將收據聯粘貼於應納印花稅之憑證上,代替貼用印花稅票。(印花稅法第8條)
374
+
375
+
376
+ 問:同一憑證須備具二份以上,如何貼花?
377
+ 答:同一憑證須備具二份以上,由雙方或各方關係人各執一份者,應於每份各別貼用印花稅票;同一憑證之副本或抄本���同正本使用者,仍應貼用印花稅票。(印花稅法第12條)
378
+
379
+
380
+ 問:原約定契約書已貼印花稅票,現已期滿,經約定繼續使用,請問如何貼花?
381
+ 答:已失時效之憑證繼續使用者,應另貼印花稅票。(印花稅法第15條)
382
+
383
+
384
+ 問:承攬契據必須俟工作完成始能算出金額,如何貼花?
385
+ 答:應在書立契據後交付或使用時,先預計其金額貼用印花稅票,俟該項工作完成時,再按確實金額補足其應貼稅票或退還其溢貼印花稅票之金額。(細則第9條)
386
+
387
+
388
+ 問:由收款人在付款簿簽章代替收據,如漏貼應由何人負責?
389
+ 答:用付款簿由收款人在簿內簽章代替收據者,由付款人扣款代貼,如有漏貼、漏銷,其責任由付款人負之。(細則第13條)
390
+
391
+
392
+ 問:房屋面積部分供作非住家使用,應如何計算房屋稅?
393
+ 答:依房屋稅條例第5條第3款規定,房屋同時作住家及非住家用者,應以實際使用面積,分別按住家用及非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但非住家用者,課稅面積最低不得少於全部面積6分之1。也就是說非住家使用面積超過全部面積6分之1者,按實際使用面積計課,其未達全部面積6分之1者,以6分之1為準,分別按住家用及非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394
+
395
+
396
+ 問:房屋稅額如何計算?
397
+ 答:(一)房屋現值之評定是依據不動產評價委員會評定之房屋標準價格核計。(二)房屋標準價格係由不動產評價委員會依據下列事項評定:1.房屋構造標準單價。2.房屋之耐用年數及折舊標準。3.房屋街路等級調整率。(三)故房屋現值之核計,係以「房屋構造標準單價表」、「房屋折舊率及耐用年數表」及「房屋街路等級調整率表」為準據。
398
+
399
+
400
+ 問:房屋稅課稅所屬期間為何?
401
+ 答:房屋稅課稅所屬期間為前一年7月1日至開徵當年6月30日止。例如106年房屋稅,即自105年7月1日至106年6月30日止。
402
+
403
+
404
+ 問:房屋供作營業使用,但沒有取得營利事業執照,是不是就不必按營業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405
+ 答:房屋供作營業使用,不論該營利事業是不是合法,有沒有取得執照,仍然應該就有營業使用的事實,按營業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406
+
407
+
408
+ 問:違章房屋是否應課徵房屋稅?
409
+ 答:依照房屋稅條例規定,房屋稅,係以附著於土地之各種房屋及有關增加該房屋使用價值之建築物為課徵對象。所以,無照違章建築亦屬房屋稅課稅對象。至於房屋稅之完納僅表示納稅義務之履行,不能據以使無照違章建築房屋變為合法。因此,違章建築房屋在未拆除前,均應依法課稅。
410
+
411
+
412
+ 問:未設門窗牆壁之屋頂棚架要不要課徵房屋稅?
413
+ 答:未設有門窗、牆壁之簡陋屋頂棚架,除供遮陽防雨外,其所能增加房屋之使用價值非常有限,為減輕納稅人之負擔,免予課徵。
414
+
415
+
416
+ 問:工廠房屋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減半徵收房屋稅?
417
+ 答:合法登記之工廠供直接生產使用之自有房屋,其房屋稅按營業用稅率減半徵收。係指依工廠管理輔導法登記、換證之工廠,從事生產所必需之建物、倉庫、冷凍廠及研究化驗室等自有房屋而言。
418
+
419
+
420
+ 問:利用自己的住宅房屋,從事理髮、燙髮、美容、洋裁等家庭手工藝副業,應按何種稅率課徵房屋稅?
421
+ 答:個人利用自己的住宅房屋,從事理髮、燙髮、美容、洋裁等家庭手工藝副業,如未具備營業牌號,且沒有僱用員工,免辦營業登記,免徵營業稅,准按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422
+
423
+
424
+ 問:房屋遭受重大災害可否申請減免房屋稅?
425
+ 答:房屋遭受重大災害,應於事實發生之日起30日內,向當地主管稽徵機關申請調查核定,凡毀損面積佔整棟面積五成以上,必須修復始能使用之房屋,免徵房屋稅;若毀損面積佔整棟面積三成以上而不及五成者,則減半徵收。
426
+
427
+
428
+ 問:各類建築物地下室停車場如何課徵房屋稅?
429
+ 答:(一)各類建築物地下室利用原有空間供停車使用,而未出租或收取費用或僅由所有權人按月分擔水電、清潔及維護費用者,均一律免徵房屋稅。(二)各類建築物地下室供停車使用,而有按車收費或出租供停車使用者,按非住家非營業用稅率課徵房屋稅。(三)各類建築物地下室其使用執照如為停車場,而不作停車使用者(如供營業用、辦公或住家使用),應按實際使用情形課徵房屋稅。(四)各類建築物地下室,其使用執照如為停車場,而空置未為停車使用者,應按地上建築物使用執照所載用途或都市計畫分區使用範圍分別計課房屋稅。
430
+
431
+
432
+ 問:法院拍賣房屋移轉案件,是否適用房屋稅條例第22條『房屋稅欠稅未繳清前不得辦理移��登記』之規定?
433
+ 答:強制執行法第98條規定:「拍賣之不動產,買受人自領得執行法院所發給權利移轉證書之日起,取得該不動產所有權」。依上開法條規定,法院拍賣案件,買受人應納之房屋稅應自法院發給權利移轉證書之日起計課,故不適用房屋稅條例第22條規定。
434
+
435
+
436
+ 問:房屋稅何時開徵?
437
+ 答:房屋稅1年徵收1次,目前是訂在每年的5月1日至5月31日截止,徵收期間為1個月。
438
+
439
+
440
+ 問:房屋稅的課徵範圍如何?
441
+ 答:依照房屋稅條例規定,房屋稅,係以附著於土地之各種房屋,及有關增加該房屋使用價值之建築物,為課徵對象。所稱房屋,指固定於土地上之建築物,供營業、工作或住宅用者。所稱增加該房屋使用價值之建築物,指附屬於應徵房屋稅之其他建築物,因而增加該房屋之使用價值者
442
+
443
+
444
+ 問:契稅的種類及稅率有那些?向何人課徵?
445
+ 答:契稅種類納稅義務人稅率買賣買受人6%典權典權人4%交換交換人2%贈與受贈人6%分割分割人2%佔有佔有人6%
446
+
447
+
448
+ 問:娛樂稅課徵範圍有那些?
449
+ 答:娛樂稅,就左列娛樂場所、娛樂設施或娛樂活動所收票價或收費額徵收之:1.電影。2.職業性歌唱、說書、舞蹈、馬戲、魔術、技藝表演及夜總會之各種表演。3.戲劇、音樂演奏及非職業性歌唱、舞蹈等表演。4.各種競技比賽。5.舞廳或舞場。6.高爾夫球場及其他提供娛樂設施供人娛樂者。前項各種娛樂場所、娛樂設施或娛樂活動不售票券,另以其他飲料品或娛樂設施供應娛樂人者,按其收費額課徵娛樂稅。
450
+
451
+
452
+ 問:為什麼各縣(市)娛樂稅稅率不一樣?
453
+ 答:娛樂稅第五條僅規定娛樂稅最高適用稅率,各縣市所徵收的徵收率是視地方實際情形,在法定稅率範圍內,分別規定並提經縣市議會通過後報請財政部核備。所以各縣市娛樂稅所適用的徵收率未盡相同。
454
+
455
+
456
+ 問:代徵娛樂稅之營業者,應於何時辦理代徵手續?
457
+ 答:凡經常提供依娛樂稅法規定應徵收娛樂稅之營業者,於開業、遷移、改業、變更、改組、合併、轉讓及歇業時,均應於事前向主管稽徵機關辦理登記及代徵報繳娛樂稅之手續。(娛樂稅法第7條)
458
+
459
+
460
+ 問:臨時舉辦娛樂活動,應向稅捐機關辦理那些手續?
461
+ 答:1.凡臨時舉辦娛樂活動,對外售票、收取費用者,應於舉辦前檢具有關機關准演映證件,向主管稽徵機關辦理登記及娛樂稅徵免手續。2.臨時舉辦之娛樂活動不以任何方式收取費用者,應於舉辦前向主管稽徵機關報備。(娛樂稅法第8條)
462
+
463
+
464
+ 問:娛樂稅由什麼人繳納?
465
+ 答:娛樂稅由出價娛樂之人負擔。代徵人為娛樂場所、娛樂設施或娛樂活動之提供人或舉辦人。(娛樂稅法第3條)
466
+
467
+
468
+ 問:閉路電視要不要課稅?
469
+ 答:設置閉路電視、錄影機等設備放映影片、錄影帶供人娛樂並收取費用或票價者,係屬娛樂稅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六款「其他提供娛樂設施供人娛樂」之範圍,依法應就所收票價或收費額課徵娛樂稅。(財政部70.8.6.台財稅第36518號函)
470
+
471
+
472
+ 問:經營KTV業者,應否課徵娛樂稅?
473
+ 答:設置KTV供人娛樂並收取費用或票價,係屬娛樂稅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六款「其他提供娛樂設施供人娛樂」之範圍,依法應就所收票價或收費額課徵娛樂稅。(財政部79.12.14台財稅第790345622號函)
474
+
475
+
476
+ 問:契稅申報應檢附那些證明檔案?
477
+ 答:契稅申報應檢附契稅申報書、公定格式契約書正本(驗畢當場發還)、副本或影本(含貼印花部分,金額為契約移轉價格的千分之一)乙份,其影本應加註「影本與正本相符,如有不實願負法律責任」字樣,並加蓋「申報人」印章以明責任,其他有關檔案規定如下:(一)已辦理所有權登記之房屋,應檢附建物所有權狀影本,但稽徵機關可透過內部電腦連線查詢已否辦理所有權登記者,得免附。(二)未辦理所有權登記之房屋,應由雙方當事人共同申報,檢附原所有人及新所有人雙方身分證明檔案影本。(三)其他案件:1.經法院判決確定案件,為法院判決書及判決確定證明書之影本。2.向政府機關標購或領買公產案件,為該政府機關核發之產權移轉證明書影本。3.向法院標購拍賣之不動產案件,為執行法院核發之不動產權利移轉證書影本。4.建築物於建造完成前,因買賣、交換、贈與,以承受人為建造執照原始起造人或中途變更起造人名義,並取得使用執照之案件:(1)使用執照或使用執照申請書之影本。(2)買賣(合建)契約書或工程合約書之影本。5.信託契約歸屬權利人依契稅條例第7條之1規定申報贈與契稅案件:(1)信託契約書。(2)信託契約內容變更者,應一併檢附變更檔案。(四)稽徵機關可視審核案件需要,請納稅義務人提供其他有關檔案。
478
+
479
+
480
+ 問:契稅的課稅範圍?納稅義務人在何種情形需申報契稅?
481
+ 答:契稅係取得不動產產權時,所課徵之租稅,但在開徵土地增值稅區域之土地不在此範圍。納稅義務人因不動產之買賣、承典、交換、贈與、分割、或因佔有而取得所有權,應由取得所有權人申報契稅。建築物於建造完成前,因買賣、交換、贈與,以承受人為建造執照原始起造人或中途變更起造人名義,並取得使用執照者,應由使用執照所載起造人申報契稅。
482
+
483
+
484
+ 問:納稅義務人如何選擇最有利的方式申報契稅?
485
+ 答:1.納稅義務人申報契稅,按評定標準價格計課,故若買賣價格高於標準價格時,仍依標準價格申報課徵契稅。2.在領買或標購公產或向法院標購拍賣不動產時,若其買賣價格高於不動產評價委員會所評定的標準價格,則依評定標準價格申報繳納契稅;至於該項領買、標購或拍定價格低於標準價格時,以較低的領買、標購或拍定價格來申報課徵契稅。換句話說,納稅義務人可在「領買、標購或拍定價格」與「評定標準價格」兩者之間,依較低的價格申報契稅。
486
+
487
+
488
+ 問:有關信託財產之房屋應否課徵契稅?
489
+ 答:1.房屋為信託財產者,於信託行為成立時或信託行為不成立、無效、解除或撤銷時,委託人與受託人間移轉所有權不課徵契稅。2.因遺囑成立之信託及信託契約明定信託財產之受益人為委託人,於信託關係消滅時,受託人與受益人間移轉所有權不課徵契稅。3.信託關係存續中受託人變更時,原受託人與新受託人間移轉所有權,不課徵契稅。4.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移轉信託房屋與委託人以外之歸屬權利人時,以該歸屬權利人為納稅義務人課徵契稅。
490
+
491
+
492
+ 問:什麼情形下移轉信託不動產可以不課徵契稅?
493
+ 答:信託不動產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課徵契稅。(一)因信託行為成立,委託人與受託人間。(二)信託關係存續中受託人變更時,原受託人與新受託人間。(三)信託契約明定信託財產之受益人為委託人者,信託關係消滅時,受託人與受益人間。(四)因遺囑成立之信託,於信託關係消滅時,受託人與受益人間。(五)因信託行為不成立、無效、解除或撤銷,委託人與受託人間。
494
+
495
+
496
+ 問:移轉信託房屋予委託人以外之歸屬權利人時,要不要課徵契稅?
497
+ 答:當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移轉信託房屋予委託人以外之歸屬權利人時,歸屬權利人應估價立契申報繳納贈與契稅。
498
+
499
+
500
+ 問:建築物於建造完成前中途變更起造人名義,是否課徵契稅?
501
+ 答:1.建築物於建造完成前中途變更起造人名義,並以該起造人名義取得使用執照者,如係因買賣、交換、贈與取得者,該起造人應於使用執照核發60日內申報契稅。2.建築物於建造完成前,其興建中建築工程讓與他人繼續建造未完工部分,因而變更起造人名義為受讓人,並以該受讓人為起造人名義取得使用執照者,免課契稅。
502
+
503
+
504
+ 問:經營電動玩具應否課徵娛樂稅?
505
+ 答:依照娛樂稅法第二條規定娛樂稅就娛樂場所、娛樂設施或娛樂活動所收票價或收費額徵收,又依臺灣省各縣市娛樂稅徵收細則規定,電動玩具係屬提供其他娛樂設施之範圍,經營電動玩具供人娛樂,如有收費額,自應依上述規定課徵娛樂稅。(財政部77.10.11台財稅第770309891號函)
506
+
507
+
508
+ 問:餐廳附設卡拉OK放映電視銀幕設備,應否課徵娛樂稅?
509
+ 答:餐廳附設卡拉OK放映電視銀幕設備,係視聽中心之一種,核屬娛樂稅法第2條第1項第6款「其他提供娛樂設施供人娛樂」之範圍,比照KTV視聽中心方式核課娛樂稅。(財政部82.7.15.台財稅第821491274號函)
510
+
511
+
512
+ 問:兒童親子堡,應否課徵娛樂稅?
513
+ 答:××公司設置之親子堡,其提供非電動遊藝場所,非屬娛樂稅法第二條規定之課稅範圍,應免徵娛樂稅。(財政部86/09/09台財稅第860539829號函)
514
+
515
+
516
+ 問:收取門票演講,應否課徵娛樂稅?
517
+ 答:關於舉辦「全方位成功經典講座」並收取票價,是否屬於娛樂稅法第二條第一項第二款「職業性說書」課徵娛樂稅之範圍乙案,查「說書」係指講解書中意義或講說評詞、故事,本案所稱之講座,其性質與職業性說書畢竟有別,尚不宜納入娛樂稅之課徵範圍。(財政部87/12/09台財稅第871979014號函)
518
+
519
+
520
+ 問:臨時舉辦娛樂活動,對外收取費用,未於舉辦前向主管稽徵機關登記徵免手續,如何處罰?
521
+ 答:處新台幣一千五百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其係機關、團體、公營機構或學校,通知其主管機關依法懲處其負責人。(娛樂稅法第13條)
522
+
523
+
524
+ 問:娛樂稅代徵人未於開業前辦理代徵娛樂稅手續,如何處罰?
525
+ 答:處新台幣一萬五千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娛樂稅法第12條)
526
+
527
+
528
+ 問:地主提供土地,建設公司出資興建房屋,雙方訂定合建分屋契約,地主所分得房屋是否應課徵契稅?
529
+ 答:依合建分屋契約地主所取得之房屋應課徵交換契稅。如於建造完成後,由建商移轉予地主,應於移轉契約成立之日起30日內申報;如於建造前或建造中變更起造人名義,以地主為起造人並取得使用執照者,應於使用執照核發之日起60日內申報契稅。
530
+
531
+
532
+ 問:向建設公司購買預售屋以承買人為起造人申請建築執照,是否可免徵契稅?
533
+ 答:建築物於建造完成前,因買賣、交換、贈與、以承受人為建造執照原始起造人或中途變更起造人名義,並取得使用執照者,應由使用執照所載起造人申報納稅。故向建設公司購買預售屋雖以承買人為起造人申請建築執照,於取得使用執照時,仍應申報繳納買賣契稅。
534
+
535
+
536
+ 問:完納契稅後若雙方買賣不成解除契約,撤銷契稅申報時,已納契稅可否退還?
537
+ 答:完納契稅後,尚未完成移轉登記前,若雙方買賣不成時,可檢附原契約書、雙方同意撤銷申請書、契稅繳款書收據正、副聯,以書面向原申報稽徵機關〈鄉鎮市公所〉申請撤銷契稅申報,並退還已納稅款。
538
+
539
+
540
+ 問:辦理契稅申報後,賣方可否單獨申請撤銷?
541
+ 答:1.申報契稅後買賣雙方就契約之解除如有爭議,該爭議並非行政機關職權所能認定,在未經雙方同意或司法機關裁判解決契約前,不宜由賣方單獨申請撤銷契稅申報。2.例外情形:經判決確定,買方應協同賣方向稽徵機關辦理撤銷申報手續者,買方未協同辦理,其申辦依強制執行法第130條規定可以受理。3.房屋買賣之權利人於申報契稅後,始發現承買之房屋業經法院查封不得移轉或受限於公寓大廈管理條例2章4條2項規定不得單獨移轉等,可由權利人單獨申請撤銷契稅申報。
542
+
543
+
544
+ 問:超過規定期限申報契稅,有無處罰?
545
+ 答:未依規定期限申報者,每超過3天,會被加徵應納稅額1%的怠報金,但最高以新臺幣一萬五千元為限。
546
+
547
+
548
+ 問:我的車輛已於2年前向監理機關辦妥繳銷牌照,因該車仍可使用,遂於車身噴上「農用」繼續使用,如被查獲使用公共道路,不知有何處罰規定?
549
+ 答:已辦妥繳銷牌照之車輛,依規不得再使用公共道路,如使用公共道路被查獲,依據使用牌照稅法第28條第2項規定除了要補繳使用牌照稅外,還要處以應納稅額2倍以下之罰鍰,因此您的汽車如果還要使用,請向監理機關重新領牌後再使用。
550
+
551
+
552
+ 問:欠稅車輛或已註銷、繳銷、報停之車輛,停放於公共道路,為何會受罰?
553
+ 答:欠稅車輛或已註銷、繳銷、報停之車輛,停放於公共道路,依財政部88年12月15日台財稅第880450983號函規定,即屬使用公共道路,應依使用牌照稅法第28條規定,欠稅車輛除責令補稅外,處以應納稅額1倍以下之罰鍰,註銷、繳銷、報停之車輛除責令補稅外,處以應納稅額2倍以下之罰鍰。
554
+
555
+
556
+ 問:車輛欠繳使用牌照稅,有處罰規定嗎?
557
+ 答:依使用牌照稅法第25條規定,交通工具所有人或使用人未於繳款書所載繳納期間內繳清應納稅款者,每逾3日按滯納數額加徵1%滯納金,逾30日仍未繳納者,移送強制執行。又依同法第28條第1項規定,逾期未完稅的交通工具,在滯納期滿後使用公共水陸道路經查獲者,除責令補稅外,應處以應納稅額1倍以下之罰鍰,免再依第25條規定加徵滯納金。
558
+
559
+
560
+ 問:使用牌照稅之身心障礙免稅是否需每年申請?
561
+ 答:免稅車輛,一經核定免稅,如其申請核准免稅之條件不變,不必每年按期申請核免手續。
562
+
563
+
564
+ 問:社會福利團體和機構使用之車輛,是否享有免徵使用牌照稅優惠?
565
+ 答:專供已立案之社會福利團體和機構使用的車輛,每一團體和機構可以有3輛免徵使用牌照稅,且自109年12月31日司法院釋字第798號解釋發布後,已無「同一法人於同一行政區域(同一直轄市或縣(市))內之總分支機構合計3輛為限」之限制。
566
+
567
+
568
+ 問:車輛如已辦理停駛、繳銷、報廢、失竊註銷,如何申請退稅?
569
+ 答:車輛如已辦理停駛、繳銷、報廢、失竊註銷,請攜帶使用牌照稅繳款書收據、車主身分證、印章、車輛異動登記書影本等資料,至車籍所在地的稅捐稽徵機關辦理退還。
570
+
571
+
572
+ 問:我有1部車輛,兩年前已賣給別人,可是每年還收到使用牌照稅繳款書,該如何處理?
573
+ 答:一般車輛買賣轉讓應由新舊車主共同填寫過戶申請書持向監理機關辦妥過戶手續,如車輛轉讓後,買主不辦理過戶,舊車主為確保本身權益,可以存證信函催告新車主辦理過戶手續(如新車主已行蹤不明無法通知時,可以登報方式代替)。若新車主仍不出面辦理時,可檢附存證信函或報紙3份,向監理機關辦理車輛拒不過戶註銷手續。但是在註銷前如有積欠使用牌照稅及罰鍰,你必須先行繳清才能辦理。車籍一經註銷,車子也不能再使用,你也就不會再收到使用牌照稅繳款書了。
574
+
575
+
576
+ 問:我因工作關係,經常長期出國,出國期間車輛未使用,使用牌照稅可申請停徵嗎?
577
+ 答:依據使用牌照稅法第13條規定,交通工具所有人或使用人對已領使用牌照之交通工具,不擬使用時,應向監理機關申報停止使用,其已使用期間應納稅額,按其實際使用期間之日數計算,申報停駛期間即可不用繳納使用牌照稅,如有溢繳尚可申請退還。惟如要恢復使用時,應向監理機關辦理復駛登記。停駛之車輛,如查獲使用公共道路,依規定除責令補稅外,並處以應納稅額2倍以下之罰鍰。
578
+
579
+
580
+ 問:車輛所有人搬家時,應如何申請變更使用牌照稅單寄送地址?
581
+ 答:使用牌照稅繳款書係依照行車執照所登記的地址寄發,若車主已搬家,則須檢附身分證、行車執照及強制保險卡等資料,至監理機關辦理行車執照地址變更手續,次期起即可依新地址寄送繳款書。
582
+
583
+
584
+ 問:我的自用小客車在半年前失竊,已經向警察機關辦理報案手續,為什麼還收到使用牌照稅繳款書?
585
+ 答:很多民眾車輛失竊了,誤以為只要向警察機關辦理報案手續,就不再負擔惱人的稅金,事實上使用牌照稅係以公路監理機關之車籍資料為課稅依據,因此失竊車輛,除向警察機關報案外,還須憑警察機關核發的證明檔案及身分證等相關證件,到監理機關辦妥車輛失竊註銷手續,其使用牌照稅則計徵至失竊前一日止,失竊日期無法追溯證明者,計徵至報案前一日止。如已繳納全年期稅款者,尚可向車籍所在地稅捐稽徵機關申請退還尚未使用期間的稅款。
586
+
587
+
588
+ 問:機車要不要繳納使用牌照稅?
589
+ 答:使用牌照稅法第6條附表3規定,機車排氣量在150(含)CC以下者,稅額為零,所以不必繳納使用牌照稅;排氣量在151CC以上者,依氣缸排氣量之多寡分級繳納使用牌照稅。
590
+
591
+
592
+ 問:我於去年底買了一部自用小客車,於領牌時已繳納使用牌照稅,今年4月份還要再繳稅嗎?
593
+ 答:自用小客車之使用牌照稅每年徵收1次,課稅期間為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您去年底買車領牌時,僅繳納領牌日起至當年12月31日的稅款,所以今年仍須繳納使用牌照稅。
594
+
595
+
596
+ 問:車輛已賣給他人,未辦理過戶手續是否由原車主繳納使用牌照稅?
597
+ 答:一般車主對車輛之買賣,多不諳過戶手續,以為買賣雙方書立同意讓渡書,一方交車,一方付款,其手續就算完成,因此常發生買主不辦過戶手續。但在稽徵機關資料,車輛仍為原車主之名義,自然仍以原車主為課徵對象,同時買賣乃雙方私人之契約行為,稅捐機關無從獲悉,所以車主買賣車輛時一定要即時辦妥過戶手續,才不致發生車輛出賣後仍由原車主繳納使用牌照稅的情形。(使用牌照稅法第15條)
598
+
599
+
600
+ 問:使用牌照稅之納稅義務人是誰?稅額如何計算?
601
+ 答:使用牌照稅之納稅義務人是車輛所有人或使用人;稅額係就車輛種類按「汽缸總排氣量」劃分等級計徵。
602
+
603
+
604
+ 問:使用牌照稅在什麼時候繳納?
605
+ 答:1.使用牌照稅於每年4月1日至4月30日繳納,但營業用車輛分上、下兩期繳納,上期是4月1日至4月30日,下期是10月1日至10月31日。2.至於新購買的車輛,在向監理機關請領牌照時,即應繳納使用牌照稅。
606
+
607
+
608
+ 問:不為代徵或短徵、短報、匿報娛樂稅,如何處罰?
609
+ 答:除追繳外,按應納稅額處五倍至十倍罰鍰,並得停止其營業。(娛樂稅法第14條)
610
+
611
+
612
+ 問:那些車輛需要繳納使用牌照稅?
613
+ 答:需要繳納使用牌照稅的機動車輛,可分為小客車、大客車、貨車和151CC以上機車等4種。
TaxQADataSet_kctax.txt ADDED
@@ -0,0 +1,587 @@
 
 
 
 
 
 
 
 
 
 
 
 
 
 
 
 
 
 
 
 
 
 
 
 
 
 
 
 
 
 
 
 
 
 
 
 
 
 
 
 
 
 
 
 
 
 
 
 
 
 
 
 
 
 
 
 
 
 
 
 
 
 
 
 
 
 
 
 
 
 
 
 
 
 
 
 
 
 
 
 
 
 
 
 
 
 
 
 
 
 
 
 
 
 
 
 
 
 
 
 
 
 
 
 
 
 
 
 
 
 
 
 
 
 
 
 
 
 
 
 
 
 
 
 
 
 
 
 
 
 
 
 
 
 
 
 
 
 
 
 
 
 
 
 
 
 
 
 
 
 
 
 
 
 
 
 
 
 
 
 
 
 
 
 
 
 
 
 
 
 
 
 
 
 
 
 
 
 
 
 
 
 
 
 
 
 
 
 
 
 
 
 
 
 
 
 
 
 
 
 
 
 
 
 
 
 
 
 
 
 
 
 
 
 
 
 
 
 
 
 
 
 
 
 
 
 
 
 
 
 
 
 
 
 
 
 
 
 
 
 
 
 
 
 
 
 
 
 
 
 
 
 
 
 
 
 
 
 
 
 
 
 
 
 
 
 
 
 
 
 
 
 
 
 
 
 
 
 
 
 
 
 
 
 
 
 
 
 
 
 
 
 
 
 
 
 
 
 
 
 
 
 
 
 
 
 
 
 
 
 
 
 
 
 
 
 
 
 
 
 
 
 
 
 
 
 
 
 
 
 
 
 
 
 
 
 
 
 
 
 
 
 
 
 
 
 
 
 
 
 
 
 
 
 
 
 
 
 
 
 
 
 
 
 
 
 
 
 
 
 
 
 
 
 
 
 
 
 
 
 
 
 
 
 
 
 
 
 
 
 
 
 
 
 
 
 
 
 
 
 
 
 
 
 
 
 
 
 
 
 
 
 
 
 
 
 
 
 
 
 
 
 
 
 
 
 
 
 
 
 
 
 
 
 
 
 
 
 
 
 
 
 
 
 
 
 
 
 
 
 
 
 
 
 
 
 
 
 
 
 
 
 
 
 
 
 
 
 
 
 
 
 
 
 
 
 
 
 
 
 
 
 
 
 
 
 
 
 
 
 
 
 
 
 
 
 
 
 
 
 
 
 
 
 
 
 
 
 
 
 
 
 
 
 
 
 
 
 
 
 
 
 
 
 
 
 
 
 
 
 
 
 
 
 
 
 
 
 
 
 
 
 
 
 
 
 
 
 
 
 
 
 
 
 
 
 
 
 
 
 
 
 
 
 
 
 
 
 
 
 
 
 
 
 
 
 
 
 
 
 
 
 
 
 
 
 
 
 
1
+ 問:房屋稅的稅額如何計算?
2
+ 答:1.房屋稅稅額=房屋現值×稅率。
3
+ 2.房屋現值=房屋核定單價×(1-折舊率×折舊經歷年數)×地段率×面積(平方公尺)。
4
+
5
+
6
+ 問:每年應納的房屋稅是在什麼時候繳?計算的期間又是如何?
7
+ 答:房屋稅1年徵收1次,訂在每年5月1日至5月31日繳納。課稅期間是從前一年的7月1日起算至當年6月30日為止。
8
+
9
+
10
+ 問:未設門窗牆壁之屋頂棚架要不要課徵房屋稅?
11
+ 答:未設有門窗、牆壁之簡陋屋頂棚架,除供遮陽防雨外,其所能增加房屋之使用價值非常有限,為減輕納稅人之負擔,免予課徵。但屋頂棚架如設有門窗,牆壁或供遮陽防雨以外之目的使用者,仍應依法課徵房屋稅。
12
+
13
+
14
+ 問:陽台外推應否併入計算面積課徵房屋稅?
15
+ 答:陽台外圍加建鋁窗,原主建物之外牆拆除,兩者合併連貫使用,原陽台應併入計算面積課稅。
16
+
17
+
18
+ 問:違章房屋要不要課徵房屋稅?
19
+ 答:1.房屋稅係以附著於土地之各種房屋及增加該房屋使用價值之建築物為課徵對象,無照違章建築房屋亦不例外,應依其使用情形,依法課徵房屋稅。
20
+ 2.房屋稅之完納,僅表示房屋稅納稅義務之履行,不能據以使無照違章建築房屋,變成合法。
21
+
22
+
23
+ 問:房屋稅的課徵範圍如何?
24
+ 答:房屋稅係以附著於土地之各種房屋及增加該房屋使用價值之建築物為課徵對象。房屋,指固定於土地上之建築物,供營業、工作或住宅用者。增加該房屋使用價值之建築物,指附屬於應徵房屋稅之其他建築物,因而增加該房屋之使用價值者。
25
+
26
+
27
+ 問:房屋稅應該由何人繳納?
28
+ 答:1.房屋稅向房屋所有人徵收之;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使用權房屋,向該使用權人徵收之;其設有典權者,向典權人徵收之。共有房屋向共有人徵收之,由共有人推定1人繳納,其不為推定者,由現住人或使用人代繳。所有權人或典權人住址不明,或非居住房屋所在地者,應由管理人或現住人繳納之。如屬出租,應由承租人負責代繳,抵扣房租。
29
+ 2.未辦建物所有權第1次登記且所有人不明之房屋,其房屋稅向使用執照所載起造人徵收;無使用執照者,向建造執照所載起造人徵收;無建造執照者,向現住人或管理人徵收。
30
+ 3.房屋為信託財產者,於信託關係存續中,以受託人為房屋稅之納稅義務人。受託人為2人以上者,準用有關共有房屋之規定。
31
+
32
+
33
+ 問:房屋稅稅籍證明如何申請?
34
+ 答:申請房屋稅籍證明有以下方式:
35
+ 1.請所有權人攜帶身分證及印章至各地方稅稽徵機關臨櫃辦理。如係委託他人代為申請,則除受託人須攜帶身分證件及印章外,另須攜帶委託人(即所有權人)之身分證影本、印章及委任書。
36
+ 2.地方稅網路申報網站申請(需使用已註冊之健保卡或自然人/工商憑證或行動自然人憑證)。
37
+
38
+
39
+ 問:為何房屋稅籍證明書上所載之房屋現值與房屋稅繳款書所載之課稅現值不同?移轉時,應依何種為計算標準?
40
+ 答:因為房屋稅籍證明書上之房屋現值含有課稅與免稅現值(例如:地下停車位供自用),而房屋稅繳款書所載之現值僅有課稅現值,不含免稅現值。房屋所有權移轉時,申報契稅則應以房屋稅籍證明書之房屋現值為計算標準。
41
+
42
+
43
+ 問:房屋遭受重大災害如何申報減免房屋稅?
44
+ 答:房屋遭受重大災害應於每期房屋稅開徵40日(即3月22日)以前,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受災面積達5成以上,必須修復始能使用之房屋,免徵房屋稅,若受災面積達3成以上而不及5成者,減半徵收。
45
+
46
+
47
+ 問:房屋遇有焚毀、坍塌、拆除者,可否免徵房屋稅?
48
+ 答:房屋遇有焚毀、坍塌、拆除至不堪居住程度者,應由納稅義務人申報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查實後,在未重建完成期間內,停止課稅。
49
+
50
+
51
+ 問:房屋居住多少年以上就不需繳納房屋稅?
52
+ 答:是否要繳交房屋稅與屋齡無關。自然人持有住家使用的房屋,房屋現值在一定金額以下,全國合計3戶為限,經稽徵機關核定,始免徵房屋稅。
53
+
54
+
55
+ 問:如何按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56
+ 答:1.如房屋出租予申請並符合租金補貼資格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認定公益出租人後,將主動通知稽徵機關,稽徵機關於認定有效期間內,逕行按1.2%稅率課徵,免由納稅義務人提出申報。
57
+ 2.如將房屋出租予符合租金補貼申請資格惟未申請補貼之承租人,請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認定公益出租人,併同勾選申報按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稅率1.2%課徵房屋稅,以維護節稅權益。
58
+
59
+
60
+ 問:房��出租,房屋稅如何課徵?
61
+ 答:房屋稅是依房屋實際使用情形課徵,如出租供他人使用,則視房屋實際使用情形適用不同稅率:
62
+ 1.住家用:
63
+ (1)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依住宅法及其相關規定核(認)定之公益出租人,於核(認)定有效期間內,出租房屋供住家使用者,屬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房屋,可按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稅率1.2%課徵。
64
+ (2)出租供住家使用者,屬非自住住家用房屋,應依是否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按下列房屋全國總持有應稅房屋戶數,按依差別稅率課徵房屋稅:
65
+ ①出租申報賃所得達所得稅法規定之一般租金標準者,稅率1.5%至2.4%。
66
+ ②其他住家用房屋,稅率2%至4.8%。
67
+ (3)出租房屋符合下列規定者,則不計入全國總歸戶及適用差別稅率課徵:
68
+ ①住宅所有權人加入政府辦理之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將房屋委託租賃住宅服務業者出租予經濟或社會弱勢的民眾,並經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或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認定,符合住宅法第19條規定之社會住宅。
69
+ ②個人住宅所有權人將住宅委託代管業或出租予包租業轉租,契約約定供居住使用一年以上,符合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17條第1項規定之租賃住宅。
70
+ 2.非住家用:
71
+ (1)供營業、私人醫院、診所或自由職業事務所使用者,按3%稅率課徵。
72
+ (2)供人民團體等非營業用者,按2%稅率課徵。
73
+
74
+
75
+ 問:個人將毗鄰房屋打通合併使用,其自住房屋戶數如何認定?
76
+ 答:個人將毗鄰房屋打通合併使用,如業依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290條規定辦理建物合併並向戶政機關申請門牌併編者,地方稅稽徵機關將併予釐正合併房屋稅籍,於審認「住家用房屋供自住及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認定標準」第2條第1項第3款之戶數限制時,認定為1戶;反之,則依打通合併前戶數計算。
77
+
78
+
79
+ 問:共有房屋,自住房屋戶數如何認定?
80
+ 答:共有房屋,按各共有人分別以1戶歸戶計算房屋戶數,符合「住家用房屋供自住及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認定標準」第2條規定之自住房屋於計算全國總持有房屋戶數時,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共有房屋以1戶計算。
81
+
82
+
83
+ 問:公同共有房屋可以申報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嗎?
84
+ 答:公同共有房屋,其公同共有關係所由成立之法律、法律行為或習慣定有公同共有人可分之權利義務範圍,經稽徵機關查明屬實者,該公同共有人所有潛在應有權利部分如供其本人、配偶或其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且於該屋辧竣戶籍登記,認屬符合「住家用房屋供自住及公益出租人出租使用認定標準」第2條第1項第2款規定。,如另2自住要件亦符合者,可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共有房屋,其共有人有屬配偶或其未成年子女之關係者,該等共有人持有該共有房屋部分,於依上開標準第2條第1項第3款及第2項規定審認戶數時,以1戶計算。
85
+
86
+
87
+ 問:信託房屋可否適用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
88
+ 答:1.信託房屋如委託人與受益人同屬一人(自益信託),且該房屋仍供委託人本人、配偶或其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並辦竣戶籍登記,與該房屋信託目的不相違背者,該委託人視同房屋所有權人或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使用權人,如另2自住要件亦符合者,可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89
+ 2.以房屋為信託財產之遺囑信託,於生效時及信託關係存續中,受益人為委託人之繼承人且為其配偶或子女,該房屋供受益人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居住使用且不違背該信託目的,信託關係消滅後,信託財產之歸屬權利人為受益人者,該受益人視同房屋所有權人,於信託關係存續中,如符合自住要件者,可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90
+ 3.以房屋為信託財產所成立之他益信託,信託關係存續中符合下列條件者,受益人視同房屋所有權人,該信託房屋可申請按住家用房屋供自住使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91
+ (1)受益人必須為委託人之配偶或已成年子女,且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領有身心障礙證明或為精神衛生法第3條第4款規定之病人;或受益人為委託人之未成年子女。
92
+ (2)信託契約須明定信託財產供受益人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居住使用,不得處分、出售或移轉於第三人。
93
+ (3)受益人已確定並享有全部信託利益,且委託人未保留變更受益人之權利。
94
+ (4)受益人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該屋並辦竣戶籍登記。
95
+ (5)無出租或供營業使用,房屋稅則應符合受益人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供自住使用之房屋全國合計3戶以內之規定。
96
+
97
+
98
+ 問:非自然人持有供住家使用之房屋,應按何種稅率課徵房屋稅?
99
+ 答:非自然人(包括法人、獨資或合夥營利事業、非法人團體)持有供住家使用之房屋,均不符合自住住家用之規定,除符合公益出租使用者可按稅率1.2%課徵房屋稅外,應按非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100
+
101
+
102
+ 問:自住住家用房屋是否須每年申報?
103
+ 答:經核准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者,如自住條件未變更,不需每年重新申報。
104
+
105
+
106
+ 問:如何按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107
+ 答:1.如符合自住住家用要件之房屋,應於每期房屋稅開徵40日(即3月22日)以前,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使用情形。
108
+ 2.經擇定自住用房屋後,如欲申報其他房屋改作自住使用者,仍應於每期開徵40日(即3月22日)以前申報。
109
+
110
+
111
+ 問:如何認定全國單一自住房屋?
112
+ 答:房屋所有人或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房屋使用權人為個人之住家用房屋同時符合下列情形者,為全國單一自住房屋:
113
+ 1.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於全國僅持有1戶房屋,且房屋現值在一定金額以下者。
114
+ 2.無出租或供營業情形。
115
+ 3.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且應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
116
+
117
+
118
+ 問:如何認定房屋供自住使用?
119
+ 答:房屋所有人或以土地設定地上權之房屋使用權人為個人之住家用房屋同時符合下列情形者,屬供自住使用:
120
+ 1.房屋無出租或供營業情形。
121
+ 2.供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使用,且應於該屋辦竣戶籍登記。
122
+ 3.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全國合計3戶以內。
123
+
124
+
125
+ 問:房屋空置時應如何課徵房屋稅?
126
+ 答:空置房屋應按使用執照所載用途別分別按非自住住家用或非住家非營業用稅率課徵房屋稅,其使用執照所載用途別為非住家用(包括營業用與非營業用,如辦公室、商場、店舖、工廠、倉庫、停車場、事務所…等)者,按非住家非營業用稅率課徵房屋稅,如記載為集合住宅、住宅等,則可按非自住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如無使用執照者,按都市計畫分區使用範圍,分別以非自住住家用或非住家非營業用稅率課徵。
127
+
128
+
129
+ 問:房屋部分面積作非住家使用,應如何計算房屋稅?
130
+ 答:依房屋稅條例第5條第1項第3款規定:「房屋同時作住家及非住家用者,應以實際使用面積,分別按住家用及非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但非住家用者課稅面積最低不得少於全部面積六分之一。」即非住家使用部分面積超過全部面積6分之1者,按實際使用面積計課,其未達全部面積6分之1者,以6分之1為準,分別按住家用或非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131
+
132
+
133
+ 問:房屋未做營業使用,為何房屋稅是按營業用稅率課徵?
134
+ 答:1.房屋因曾辦理營業登記為營業處所,但停業或遷移他處未依法申請歇業註銷或遷出登記,納稅義務人亦未依房屋稅條例第7條第2項規定申報使用情形變更,仍以營業用稅率課徵,請儘速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房屋使用情形。
135
+ 2.房屋雖未辦理營業登記,惟如有堆置與營業有關物品做為營業倉庫使用,依規定仍應按營業用稅率課徵房屋稅。
136
+
137
+
138
+ 問:房屋使用情形有所變更,該如何申報?
139
+ 答:房屋使用情形發生變更致稅額減少者,應於每期房屋稅開徵40日(即3月22日)以前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如期申報,自當期開始適用,逾期申報,自申報之次期開始適用;房屋使用情形變更致稅額增加者,應於變更之次期房屋稅開徵40日(即3月22日)以前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並自變更之次期開始適用,逾期申報或未申報者,亦同。
140
+
141
+
142
+ 問:新增、增建、改建房屋應如何申報設籍?
143
+ 答:1.新增、增建及改建的房屋申報設立稅籍,須填寫設籍申報書,並檢附使用執照影本、平面圖、立(側)面圖及公共設施分攤協議書等,未領有使用執照之房屋,請檢附承諾書及其他有關檔案,於房屋建造完成之日起30天內,向房屋所在地稽徵機關申報。
144
+ 2.申報期間之起算:
145
+ (1)新增房屋:以門窗、水電設備裝置完竣可供使用之日為起算日;未裝置完竣已供使用者,以實際使用日為起算日;經核發使用執照而故意延不裝置門窗、水電設備者,以核發使用執照之日起滿60日為起算日。
146
+ (2)增建、改建房屋:以增、改建完成可供使用之日起為起算日。
147
+
148
+
149
+ 問:房屋稅應納稅額為何與去年不同?有哪些原因?
150
+ 答:1.依規定現有房屋又折舊一年而減少。
151
+ 2.房屋有增建:增建後面積增加,稅額也會隨著增加。
152
+ 3.房屋使用情形變更:例如房屋使用情形由自住用變更為非自住用或非住家用(即供營業、私人醫院、診所或自由職業��務所、人民團體等非營業使用),將適用較高稅率,稅額會增加。
153
+ 4.房屋坐落街路地段率有調整。
154
+ 因稅額變動原因很多,民眾如欲瞭解實際變動原因,可洽稅單所載承辦人詢問。
155
+
156
+
157
+ 問:納稅義務人未依規定期限繳納房屋稅如何處罰?
158
+ 答:納稅義務人逾期繳納稅捐應加徵滯納金,每逾3日按滯納數額加徵百分之1滯納金,逾30日仍未繳納者,移送行政執行分署強制執行。
159
+
160
+
161
+ 問:納稅義務人未依規定申報房屋稅籍及使用情形如何處罰?
162
+ 答:納稅義務人未依規定辦理申報,因而發生漏稅者,除責令補繳應納稅額外,應按所漏稅額處以2倍以下罰鍰。
163
+
164
+
165
+ 問:地價稅的納稅義務基準日為何?
166
+ 答:地價稅依土地稅法第四十條之規定,以每年八月三十一日為納稅義務基準日。當日土地登記簿所載之所有權人或典權人為納稅義務人,應負責繳納全年度稅款。
167
+
168
+
169
+ 問:我自己居住的房子已經按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土地是否不用再申請就可以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
170
+ 答:房屋按住家用稅率課徵房屋稅,與房屋基地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兩者適用條件及申請期限等均不相同。所以,房屋坐落基地之地價稅,一定要提出申請並經審查核准後,才能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
171
+
172
+
173
+ 問:我和鄰居的房屋土地大小差不多,為什麼地價稅相差4倍以上?
174
+ 答:因一般用地和自用住宅用地之地價稅適用稅率不同,一般用地基本稅率為10‰,隨著土地所有權人在同一縣市土地地價總額高低,適用稅率從10‰累進到55‰。至於自用住宅用地稅率則一律適用2‰課徵,稅率低且不累進,所以自用住宅用地和一般用地之地價稅稅額相差達4倍以上。
175
+
176
+
177
+ 問:每年地價稅何時開徵?地價稅逾期繳納,會不會處罰?
178
+ 答:地價稅每年開徵一次,繳納期間為每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課稅所屬期間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地價稅逾期繳稅,每超過3日按照應納稅額加徵1%滯納金,最高加徵10%,超過30日還未繳納,且未申請復查者,地方稅稽徵機關會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所屬分署強制執行。
179
+
180
+
181
+ 問:地價稅納稅義務人為何?
182
+ 答:地價稅納稅義務人如下:
183
+ (一)土地所有權人。但土地所有權屬於公有或公同共有者,以管理機關或管理人為納稅義務人。為分別共有者,地價稅以共有人各按其應有部分為納稅義務人。
184
+ (二)設有典權土地,為典權人。
185
+ (三)承領土地,為承領人。
186
+ (四)承墾土地,為耕作權人。
187
+ (五)信託土地,為受託人。
188
+
189
+
190
+ 問:本人在高雄市有三棟房子,每年都收到三張房屋稅稅單,為何地價稅稅單只收到一張?
191
+ 答:地價稅之課徵,係採總歸戶制及累進稅率計算。所謂總歸戶制,指一土地所有權人在同一個縣(市)內所有的土地合併歸成一戶,換句話即是土地係以縣(市)為歸戶單位,然後再按同一縣(市)內所有土地合併後之地價總額高低,分別適用不同稅率計算,所以每一個土地所有權人,在同一縣市內最多隻有一張地價稅稅單。而房屋稅係按比例稅率計算且未採總歸戶制,所以每一戶門牌開立一張房屋稅稅單,如有三戶房子分別編釘三個門牌者,則有三張房屋稅單。
192
+
193
+
194
+ 問:原課徵田賦的土地依法改課地價稅時,應從什麼時候改課?
195
+ 答:課徵田賦之農業用地,在依法辦理變更用地編定或使用分區前,變更為非農業使用者,應自實際變更使用之次年改課地價稅。前述所稱實際變更使用,係指凡領有建照執照或雜項執照者,以開工報告書所載開工日期為準;未領取而擅自變更為非農業使用者,稽徵機關應查明實際動工年度,依規定辦理。
196
+
197
+
198
+ 問:無償供公眾通行之道路土地如何課徵地價稅?
199
+ 答:無償供公眾通行之道路土地,經查明屬實者,在使用期間內,地價稅全免。如屬建造房屋應保留之法定空地,不予免徵。但針對建築基地之法定空地,於核發使用執照後,經地方政府依都市計畫法規定,指定為公共設施保留地之道路用地,如確實無償供公眾通行使用,可以申請免徵地價稅。
200
+
201
+
202
+ 問:使用牌照稅何時徵收?
203
+ 答:每年4/1起1個月內1次徵收;課稅所屬期間為當年度1/1至12/31。但營業用車輛按應納稅額於每年4/1及10/1起1個月內分2次平均徵收;課稅所屬期間分別為當年度1/1至6/30、7/1至12/31。
204
+
205
+
206
+ 問:什麼是營業用車輛?車輛登記公司名下就是營業用嗎?
207
+ 答: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4條規定,營業用車是指汽車運輸業以經營客貨貨運為目的之車輛,並非登記公司名下的車輛都屬��業用車。
208
+
209
+
210
+ 問:牌照稅與燃料費有什麼不同?
211
+ 答:一、使用牌照稅係依據使用牌照稅法徵收之稅款,現由各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徵收,稅收由縣(市)政府統籌運用。
212
+ 二、汽車燃料使用費係依據公路法及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及分配辦法收取,現由公路主管機關收取,收入用於公路之養護、修建、安全管理等指定用途。
213
+ 三、開徵期間:
214
+ 1.使用牌照稅:自用車輛及151cc以上機車為每年4月份;營業用車輛為每年4月份及10月份。
215
+ 2.汽車燃料使用費:自用車輛及機車為每年7月份;營業用車輛為每年3月份、6月份、9月份及12月份(分季徵收)。
216
+
217
+
218
+ 問:油電混合車有比照電動車免稅嗎?
219
+ 答:電動車係指完全以電能為動力之機動車輛,因此油電混合車仍須課徵使用牌照稅。
220
+
221
+
222
+ 問:車輛短期間暫不使用,還要繳牌照稅嗎?
223
+ 答:一、車輛如廢棄不再使用,請向監理機關辦理報廢手續,使用牌照稅可按實際使用天數計徵。
224
+ 二、車輛如短期間內暫時不使用,可向監理機關辦理停駛手續,停駛期間不計徵使用牌照稅;日後需恢復使用,請向監理機關辦理復駛手續。
225
+ 三、如未辦理上述手續,將視為繼續使用,依法計徵使用牌照稅。
226
+
227
+
228
+ 問:車輛辦理過戶,牌照稅由誰繳?
229
+ 答:車輛買賣屬新舊車主之私人契約行為,而稅款之計算係依使用牌照稅法規定。亦即依規定過戶前須繳清使用牌照稅及罰鍰,至於前、後車主各要分攤多少由雙方自行決定。
230
+
231
+
232
+ 問:車輛已出售,買受人拒不過戶,如何處理?
233
+ 答:車輛轉讓後,買方不願配合辦理過戶,原所有人為確保權益,得繳清使用牌照稅及罰鍰,並攜帶身分證(營利事業登記證)及登報2份(或存證信函<須有回執>),至車籍所在地監理機關辦理車輛拒不過戶註銷手續,以後就不會再以原所有人名義課徵使用牌照稅,如有違章亦不會再以原所有人為處罰對象。
234
+
235
+
236
+ 問:供身障者使用之交通工具,如何申請免徵牌照稅?
237
+ 答: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如符合下列一或二條件其中之一,可辦理一輛車免徵使用牌照稅:
238
+ 一、身心障礙者領有駕駛執照,車主為身心障礙者本人。
239
+ 檢附資料:身心障礙證明、身分證、印章、行車執照。
240
+ 二、身心障礙者無汽車駕駛執照,車主為身心障礙者本人、配偶或同一戶籍二親等以內親屬或法院選定之同一戶籍監護人、輔助人。
241
+ 檢附資料:身心障礙證明、戶口名簿、車主印章、行車執照。
242
+ 三、身心障礙者原領有駕駛執照,因故無法駕駛者,可先至監理機關辦理註銷駕駛執照後,依上述條件二辦理。
243
+ 四、身心障礙者本人名下車輛,以一輛為限,稅捐稽徵機關會主動通知核定免稅,得免再提出申請。
244
+
245
+
246
+ 問:持有重大傷病卡可申請身心障礙牌照稅減免嗎?
247
+ 答:依使用牌照稅法規定,申請供身心障礙使用之車輛免徵使用牌照稅,須以持有身心障礙證明為要件,故重大傷病卡不能辦理使用牌照稅減免。
248
+
249
+
250
+ 問:戶籍地址相同但不同戶別,能否申請身心障礙免徵牌照稅?
251
+ 答:如車輛屬同戶籍二親等以內親屬或法院選定之同戶籍監護人、輔助人所有,且確供無駕照之身心障礙者使用,雖戶籍地址相同但不同戶別(同址分戶)亦符合規定,可申請身心障礙免徵使用牌照稅。
252
+
253
+
254
+ 問:車輛已辦理身心障礙免徵牌照稅,怎麼4月還會收到稅單?
255
+ 答:供身心障礙者使用之車輛,免稅額以汽缸總排氣量2400cc之稅額為限,超過部分仍須繳納差額稅款。電動車免稅額以馬達最大馬力262英制馬力(HP)或265.9公制馬力(PS)車輛之稅額為限。
256
+
257
+
258
+ 問:車輛如核准免徵牌照稅,溢繳之稅款如何申請退還?
259
+ 答:車輛經核准免徵使用牌照稅,如有溢繳之使用牌照稅,請攜帶使用牌照稅繳款書收據聯正本、車主身分證、印章、免稅核准收執聯至所屬稅捐機關辦理;歡迎提供車主本人存簿資料,以直撥匯款方式退稅,省時又方便。
260
+
261
+
262
+ 問:車輛已辦理停駛、繳銷、報廢、失竊註銷,如何申請退稅?
263
+ 答:車輛如已辦理停駛(報停)、繳銷、報廢、失竊註銷,請攜帶使用牌照稅繳款書收據聯正本、車主身分證、印章、車輛異動登記書影本,至所屬稅捐機關辦理;歡迎提供車主本人存簿資料,以直撥匯款方式退稅,省時又方便。
264
+
265
+
266
+ 問:欠稅車輛繼續使用公共道路,如何處罰?
267
+ 答:車輛如果沒有按期繳納使用牌照稅,逾滯納期滿後,使用(含行駛及停放)公共道路被查獲,依使用牌照稅第28條第1項規定,除補稅外,處應納稅額1倍以下之罰鍰(免再加徵滯納金)。
268
+
269
+
270
+ 問:牌照已註銷、繳銷、報停之車輛使用公共道路,如何處罰??
271
+ 答:車輛牌照已註銷、繳銷、報停,又使用(含行駛及停放)公共道路被查獲,依使用牌照稅第28條第2項規定,除補稅外,處應納稅額2倍以下之罰鍰。
272
+
273
+
274
+ 問:社福團體(機構)專供載送身心障礙、長期照顧服務需求之車輛,如何申請免徵使用牌照稅??
275
+ 答:依使用牌照稅法第7條第1項第9款但書規定,專供載送身心障礙、長期照顧服務需求而有合法固定輔助設備及特殊標幟者之社會福利團體與機構,經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同意者,得不受3輛之限制。
276
+ 申請作業流程及應檢附檔案如下:
277
+ 一、向中央、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社政主管機關取得證明函,證明函應記載下列事項:
278
+ (一)設立依據。
279
+ (二)立案宗旨非以營利為目的。
280
+ (三)落實社會福利服務工作。
281
+ (四)特殊車種名稱與應具備之合法固定輔助設備、特殊標幟,及適用免稅之法令依據,已領牌照車輛並敘明牌照號碼。
282
+ 二、持上開證明函至交通管理機關辦理驗車及核(換)發註記特殊車種之行車執照。
283
+ 三、向車籍所在地之稅捐機關申請免徵使用牌照稅,應檢附之檔案如下:
284
+ (一)立案證明(辦理法人登記者應附法人登記證書)。
285
+ (二)組織章程。
286
+ (三)上開社政主管機關核發之證明函。
287
+ (四)載明特殊車種之行車執照或新領牌照登記書。
288
+ (五)車輛有合法固定輔助設備及特殊標幟照片。
289
+
290
+
291
+ 問:供身心障礙者使用之車輛,有哪些減免及優惠?
292
+ 答:一、使用牌照稅減免。
293
+ 二、身心障礙專用停車位識別證。詳情可洽高雄市政府社會局07-3373390。
294
+ 三、高雄市公有收費停車場身心障礙者停車優惠。詳情可洽高雄市政府交通局07-2299836、07-2222590。
295
+ 四、更多身心障礙福利,可至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網站查詢。
296
+
297
+
298
+ 問:土地增值稅課徵範圍如何?
299
+ 答:已規定地價之土地,於土地所有權移轉時,應按其土地漲價總數額徵收土地增值稅,但因下列情形移轉者免徵土地增值稅:
300
+ (一)各級政府出售或依法贈與之公有土地及受贈之私有土地。
301
+ (二)因繼承而移轉之土地。
302
+ (三)私人捐贈供興辦社會福利事業或依法設立私立學校使用之土地而符合下列條款規定者:
303
+ 1.受贈人為財團法人。
304
+ 2.法人章程載明法人解散時,其賸餘財產歸屬當地地方政府所有。
305
+ 3.捐贈人未以任何方式取得所捐贈土地之利益。
306
+ (四)被徵收之土地。
307
+ (五)依法得徵收之私有土地,土地所有權人自願售與需用土地人者。
308
+ (六)區段徵收之土地。
309
+ (七)依都市計畫法指定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尚未被徵收前之移轉,免徵土地增值稅。但經變更為非公共設施保留地後再移轉時,以該土地第一次免徵土地增值稅前之原規定地價或最近一次課徵土地增值稅時核定之申報移轉現值為原地價,計算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
310
+ (八)非都市土地經需用土地人開闢完成或依計畫核定供公共設施使用,並依法完成使用地編定,其尚未被徵收前之移轉,經需用土地人證明者,免徵土地增值稅。但經變更為非公共設施使用後再移轉時,以該土地第一次免徵土地增值稅前之原規定地價或最近一次課徵土地增值稅時核定之申報移轉現值為原地價,計算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
311
+
312
+
313
+ 問:實價登錄的實施,是否會影響土地增值稅的核課呢?
314
+ 答:不動產成交案件實價登錄制度已於101年8月1日起施行,但是目前仍不會作為土地增值稅的課稅依據,請民眾不必太過憂心。
315
+ 政府為了推動居住正義、促進不動產交易價格透明化並健全不動產交易市場,增列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相關作業,民眾於101年8月1日起,不論自行購買或委託仲介業、地政士買賣不動產,都需要在完成移轉登記30日內,向主管機關(以高雄市為例,主管機關為高雄市各地政事務所)申報登錄土地及建物成交案件實際資訊,以改善現行不動產成交案件買方與賣方資訊不對稱的情形。實價登錄的資料,僅提供給民眾購屋、賣屋時作參考,避免民眾因資訊不對等,而造成不動產價格波動情形,而已登錄之不動產交易價格資訊,在相關配套措施未完全建立並完成立法前,不會作為土地增值稅課稅依據。
316
+
317
+
318
+ 問:蔣君於108年10月1日辦妥出售自用住宅用地移轉登記,申報移轉現值總價120萬元,課徵土地增值稅25萬元,復於110年9月25日訂約,同年10月15日申報移轉重購自用住宅用地乙筆,申報移轉現值110萬元,請問蔣君是否符合重購退稅要件?可申請退稅若干?
319
+ 答:按土地稅法第35���規定,重購退稅必須符合「2年內買、賣」之適用,如為先出售自用住宅用地再另行購買自用住宅用地,這「賣」的時間,是以「完成移轉登記之日」為準,而「買」的時間,就是以新購土地之「立約日」、或是超過訂約日30日始申報土地移轉之「申報日」為準,予以計算。本案新購土地係於訂立契約後30日內申報土地增值稅,因此應以立約日110年9月25日為計算基準,符合辦理重購退稅的條件,至其退稅額說明如下:
320
+ 先算出不足支付新購土地地價之總額:新購土地申報移轉現值減(出售土地申報移轉現值減土地增值稅)等於不足支付價款數
321
+ 【1,100,000元-(1,200,000元-250,000元)=150,000元】。
322
+ 1.本案例可申請退還的土地增值稅是15萬元。
323
+ 2.假設新購土地申報移轉現值為125萬元,則不足額為30萬元,已繳納之土地增值稅25萬元就可以全部申請退還。
324
+ 【1,250,000元-(1,200,000元-250,000元)=300,000元】。
325
+ 3.假設新購土地申報移轉現值為80萬元,則不足額為負數,表示原出售土地即使繳了土地增值稅還是足夠購買新的土地,已繳納之土地增值稅,不得申請退還。
326
+ 【800,000元-(1,200,000元-250,000元)=-150,000元】。
327
+ 有一點必須特別提醒注意的事項就是,蔣君於申辦重購退稅後,新購買的房子必須繼續作自用住宅5年,也就是重購後5年內不可以再行移轉或供出租、營業、戶籍遷出等非自用住宅的情形,即使是配偶之間贈與都是不可以的,否則將被追繳原退還之稅款。
328
+
329
+
330
+ 問:農地開放自由買賣,任何自然人都可承買,老孫也夢想成真的買了一筆,原先與家人過著農耕生活,享受田園之樂,但是目前兒子將其改作臨時汽車修理場使用,聽鄰長說「農地一定要作農業使用,不然會被處罰」,詢問現在及時恢復作農業使用,還來得及嗎?
331
+ 答:按照土地稅法第39條之2第1項規定「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移轉與自然人時,得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其先決條件就是要這筆農地一定要作農業使用,買的當時,有作農業使用,所以稅是暫時不課徵,但並不表示這筆稅款就這麼「免」了。因為在同條文第2項又規定「前項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之土地承受人於其具有土地所有權之期間內,曾經有關機關查獲該土地未作農業使用且未在有關機關所令期限內恢復作農業使用,或雖在有關機關所令期限內已恢復作農業使用而再有未作農業使用情事時,於再移轉時應課徵土地增值稅。」所以,老孫有一次改善機會,及時趕緊恢復作農業使用,否則,會因小失大,屆時因違反區域計畫法或都市計畫法,不但會被前開法規主管機關裁罰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並勒令拆除、改建、停止使用或恢復原狀。如不拆除、改建、停止使用或恢復原狀者,得按次處罰,並停止供水、供電、封閉、強制拆除或採取其他恢復原狀之措施,再移轉時還要被課徵土地增值稅,實在不划算。
332
+
333
+
334
+ 問:李先生所有一筆位於區域計畫法之道路用地想要出售,是否可免徵土地增值稅??
335
+ 答:非都市土地供公共設施使用,尚未被徵收前移轉,免徵土地增值稅,應符合3要件:
336
+ 1.供公共設施使用(經需用土地人開闢完成或依計畫核定者)。
337
+ 2.依法完成使用地編定。
338
+ 3.經需用土地人證明。雙方申報人可於申報土地增值稅時,檢附不動產移轉契約書、需用土地人核發之「非都市土地供公共設施使用證明書」及相關證明檔案,即可申請依土地稅法第39條第3項免徵土地增值稅。
339
+
340
+
341
+ 問:信託土地,於信託關係存續中,由受託人持有及移轉時,是否可以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
342
+ 答:信託土地,於信託關係存續中,其土地所有權依法應移轉與受託人,並由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特定之目的管理或處分,其與自用住宅用地應以土地所有權人所有並確供土地所有權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自己居住之規定及立法意旨不符。故信託土地,於信託關係存續中,由受託人持有及移轉時,應無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規定之適用。惟,自益信託土地如地上房屋仍供委託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做住宅使用,與土地信託目的不相違背,且其他要件符合自用住宅用地規定者,受託人出售土地時,仍准按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土地增值稅。
343
+
344
+
345
+ 問:張先生聽說土地贈與給妻子,可以不用繳納土地增值稅,真的嗎?那要怎樣辦理過戶手續及注意那些規定?
346
+ 答:依土地稅法第28條之2規定得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但於再移轉依法應課徵土地增值稅時,以該土地第一次不課徵土地增值稅前��原規定地價或最近一次課徵土地增值稅時核定之申報移轉現值為原地價,計算漲價總數額,課徵土地增值稅。
347
+ 另受贈前之改良費用、增繳之地價稅得減除或抵繳;其為經重劃之土地,還可主張減徵百分之40的土地增值稅,惟上開再移轉土地,如申請適用自用住宅用地稅率(一生一次)課徵土地增值稅時,其出售前一年內「未曾供營業使用或出租期間」,應合併計算原贈與人持有期間。
348
+ 又如果所贈與的土地係經辦理重購退稅仍於5年列管期間者,一旦辦妥配偶移轉產權登記,即屬實質移轉,其原依重購退稅已退還之土地增值稅款,將依土地稅法第37條規定追繳;所以在決定贈與移轉之前,仍請確實瞭解並掌握時機,以免因小失大。
349
+
350
+
351
+ 問:移轉房地給子女,究以買賣或贈與方式稅負較輕?
352
+ 答:就地方稅而言:
353
+ 一、契稅:買賣或贈與建物,應負擔契稅皆相同,目前稅率為百分之六。
354
+ 二、土地增值稅:買賣或贈與土地,以一般用地稅率核算增值稅,稅額皆相同。依漲價倍數,稅率分別為百分之20、百分之30、百分之40。
355
+ 而自用住宅之稅率為百分之10,惟以贈與方式移轉土地,並不能申請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為避免嗣後爭議,仍請確實依交易事實申報,以維護課稅公平。
356
+
357
+
358
+ 問:契稅之課稅範圍如何規定?
359
+ 答:契稅係為取得不動產所有權時,所課徵之租稅,但在開徵土地增值稅區域之土地不在此範圍。納稅義務人因不動產之買賣、承典、交換、贈與、分割、或因佔有而取得所有權,應由取得所有權人申報繳納契稅。建築物於建造完成前,因買賣、交換、贈與,以承受人為建造執照原始起造人或中途變更起造人名義,並取得使用執照者,應由使用執照所載起造人申報契稅。
360
+
361
+
362
+ 問:完納契稅後,若雙方買賣不成解除契約,撤銷契稅申報時,已納契稅可否退還?
363
+ 答:完納契稅後,已辦建物所有權登記之房屋,尚未完成移轉登記前;未辦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之房屋,在未實質移轉房屋產權前,若雙方買賣不成時,可檢附原申報所檢附之公定格式契約書、雙方同意撤回申請書、原核發繳納收據聯及收據副聯等資料,以書面向原申報稽徵機關或鄉鎮市公所申請撤回契稅申報,並退還已納稅款。
364
+
365
+
366
+ 問:我已辦理契稅申報,請問稅捐處幾日內可審查完竣?
367
+ 答:稅捐處收到納稅義務人契稅申報案件,應於十五日內審查完竣並查定應納稅額;納稅義務人所檢送表件如認為有欠完備或有疑問時,應於收件後七日內通知納稅義務人補正或說明。
368
+
369
+
370
+ 問:我向法院標購拍賣一棟房屋,請問需否申報契稅?如需申報應檢附那些證件?
371
+ 答:向法院標購拍賣之不動產仍應申報繳納契稅,其拍定價格高於標準價格,按較低之標準價格計課契稅,但如低於標準價格,則按實際拍定價格計課契稅,申報契稅時應檢附的證明檔案為申報書、不動產權利移轉證明書影本、拍定人之身分證明檔案等。
372
+
373
+
374
+ 問:我因繼承取得了一棟房屋,請問是否須申報契稅?
375
+ 答:因繼承而取得之房屋,因已課徵遺產稅,為免就同一移轉財產行為重複課徵,故免申報繳納契稅。
376
+
377
+
378
+ 問:契稅申報期限為何?
379
+ 答:1、一般移轉案件:契約成立之日起30日內。
380
+ 2、法院拍賣案件:法院發給權利移轉證明書之日起30日內。
381
+ 3、產權糾紛案件:法院判決確定之日起30日內。
382
+ 4、新增房屋由承受人取得使用執照案件:核發使用執照之日起60日內。
383
+ 5、向政府機關標購或領買公產案件:政府機關核發產權移轉證明書之日起30日內。
384
+
385
+
386
+ 問:契稅的種類及稅率有哪些?向何人課徵?
387
+ 答:契稅的種類、稅率及納稅義務人如下:
388
+ 契稅種類--稅率-----納稅義務人
389
+ 買賣-------6%------買受人
390
+ 典權-------4%------典權人
391
+ 交換-------2%------交換人
392
+ 贈與-------6%------受贈人
393
+ 分割-------2%------分割人
394
+ 佔有-------6%------佔有人
395
+
396
+
397
+ 問:電梯要不要併同房屋核課契稅?
398
+ 答:電梯設備係固定附著於房屋,與房屋構成一體,自應併同房屋買賣契價核課契稅。
399
+
400
+
401
+ 問:向建設公司購買預售屋以承買人為起造人申請建築執照,是否需報繳契稅?
402
+ 答:建築物於建造完成前,因買賣、交換、贈與,以承受人為建造執照原始起造人或中途變更起造人名義,並取得使用執照者,應由使用執照所載起造人申報納稅。故向建設公司購買以承買人為建築執照起造人之預售屋,應於取得使用執照時,申報繳納買賣契稅。
403
+
404
+
405
+ 問:土地承租人在承租的土地上自費建屋,並登記地主為起造人,是否需報繳契稅?
406
+ 答:以土地出租人為建造執照原始起造人取得使用執照,或依約於土地租賃期間屆滿後移轉房屋予土地出租人,其經濟實質係土地出租人以土地使用權取得房屋,依民法第398條「當事人雙方約定互相移轉金錢以外之財產權者,準用關於買賣之規定。」,應按買賣契稅稅率申報納稅。
407
+
408
+
409
+
410
+
411
+ 問:有關信託財產之房屋應否課徵契稅?
412
+ 答:1、不課徵項目:
413
+ (1)房屋為信託財產者,於信託行為成立時或信託行為不成立、無效、解除或撤銷時,委託人與受託人間移轉所有權不課徵契稅。
414
+ (2)因遺囑成立之信託及信託契約明定信託財產之受益人為委託人,於信託關係消滅時,受託人與受益人間移轉所有權不課徵契稅。
415
+ (3)信託關係存續中受託人變更時,原受託人與新受託人間移轉所有權,不課徵契稅。
416
+ 2、應課徵項目:
417
+ 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移轉信託房屋予委託人以外之歸屬權利人時,以該歸屬權利人為納稅義務人課徵契稅。
418
+
419
+
420
+ 問:超過規定期限申報契稅,有無處罰?
421
+ 答:未依規定期限申報者,每超過3天,會被加徵應納稅額1%的怠報金,最高以應納稅額為限,但不得超過新臺幣1萬5,000元。
422
+
423
+
424
+ 問:辦理契稅申報後,賣方可否單獨申請撤銷?契稅
425
+ 答:1、申報契稅後買賣雙方就契約之解除如有爭議,因該爭議並非行政機關職權所能認定,在未經雙方同意或司法機關裁判解除契約前,不宜由賣方單獨申請撤銷契稅申報。
426
+ 2、例外情形:經判決確定,買方應協同賣方向稽徵機關辦理撤銷申報手續,買方未協同辦理者,其申辦依強制執行法第130條規定可予受理。
427
+
428
+
429
+ 問:地主提供土地,建設公司出資興建房屋,雙方訂定合建分屋契約,地主所分得房屋是否應課徵契稅?
430
+ 答:依合建分屋契約地主所取得之房屋應課徵交換契稅。如於建造完成後,由建商移轉予地主,應於移轉契約成立之日起30日內申報;如於建造前或建造中變更起造人名義,以地主為起造人並取得使用執照者,應於使用執照核發之日起60日內申報契稅。
431
+
432
+
433
+ 問:未辦理建物所有權登記之房屋,契稅申報應檢附那些證明檔案?
434
+ 答:1.契稅申報書。
435
+ 2.公定格式契約書正本(驗畢當場發還)、副本或影本1份,其影本應加註『影本與正本相符,如有不實願負法律責任』字樣,並加蓋「申報人」或代理人印章以明責任。
436
+ 3.原所有權人及新所有權人雙方身分證明檔案影本。
437
+
438
+
439
+ 問:契稅之課稅範圍如何規定?
440
+ 答:不動產買賣、承典、交換、贈與、分割或因佔有而取得所有權者,均應申報繳納契稅,但在開徵土地增值稅區域之土地免徵契稅。(契稅條例第二條)
441
+
442
+
443
+ 問:因故無法履行契約致房屋產權無法移轉時,買賣雙方協議撤銷契稅申報,應檢附那些證件辦理撤銷?
444
+ 答:立約雙方要共同提出「買賣雙方同意撤銷申請書」、「原申報所檢附之契約書」「契稅繳納收據聯及收據副聯」向稅捐處辦理撤銷。
445
+
446
+
447
+ 問:我已辦理契稅申報,請問稅捐處幾日內可審查完竣?契稅
448
+ 答:稅捐處收到納稅人契稅申報案件,應於十五日內審查完竣(高雄市已縮短為七日)並查定應納稅額;如納稅人所檢送表件有欠完備或稅捐處認為有疑問時,應於收件後七日內通知納稅人補正或說明。
449
+
450
+
451
+ 問:法院標購拍賣之房屋可否免徵契稅?
452
+ 答:向法院標購拍賣之不動產仍應申報繳納契稅,其拍定價格高於標準價格,一律按較低之標準價格計課契稅,但如低於標準價格,得按實際拍定價格計課契稅。
453
+
454
+
455
+ 問:契稅課徵稅率如何?
456
+ 答:買賣百分之六,贈與百分之六,佔有百分之六,典權百分之四,交換、分割百分之二
457
+
458
+
459
+ 問:不動產預定買賣契約書(私契)要不要貼用印花稅票?
460
+ 答:不動產預定買賣契約書(私契)非印花稅課徵範圍不需貼花,而憑以向主管機關辦理物權登記之契約(公契)才需貼用印花稅票,按契價千分之一貼花。
461
+
462
+
463
+ 問:印花稅應稅憑證何時貼用印花稅票?
464
+ 答:應稅憑證於書立後交付或使用時貼花。
465
+
466
+
467
+ 問:印花稅額不足一元時,要不要貼花?
468
+ 答:印花稅以計至通用貨幣元為止,凡按件實貼印花稅票者,如每件依稅率計算之印花稅額不足通用貨幣一元及每件稅額尾數不足通用貨幣一元之部份,均免予貼用。而經核准彙總繳納印花稅者,如彙總稅額不足通用貨幣一元及應納稅額尾數不足通用貨幣一元之部份,亦均免予繳納。
469
+
470
+
471
+ 問:我如果想要購買印花稅票,請問要到哪裡才買得到?
472
+ 答:自九十三年一月起,���眾可就近到全國各郵局、支局及代辦處購買印花稅票。
473
+
474
+
475
+ 問:我開了一家免用統一發票的商店,請問開立之普通收據需不需要貼用印花稅票?
476
+ 答:不需要,因小規模營業人開立之普通收據屬兼具營業發票性質,免納印花稅。
477
+
478
+
479
+ 問:那些憑證應課徵印花稅?
480
+ 答:(一)銀錢收據:指收到銀錢所立之單據、簿、摺。凡收受或代收銀錢收據、收款回執、解款條、取租簿、取租摺及付款簿等屬之。但兼具營業發票性質之銀錢收據及兼具銀錢收據性質之營業發票,不包括在內。
481
+ (二)買賣動產契據:指買賣動產所立之契據。
482
+ (三)承攬契據:指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工作之契據;如承包各種工程契約、承印印刷品契約及代理加工契據等屬之。
483
+ (四)典賣、讓受及分割不動產契據:指設定典權及買賣、交換、贈與、分割不動產所立憑以向主管機關申請物權登記之契據。
484
+
485
+
486
+ 問:租賃契約應否貼印花稅票?
487
+ 答:租賃契約並非印花稅法規定之課徵範圍,免貼印花稅票。但收款人(即房東)在契約書上註記收取款項簽收,並未另立收據,則該契約書已具有銀錢收據性質,應按收取款項金額千分之四計貼印花稅票。
488
+
489
+
490
+ 問:買賣機械設備應如何貼用印花稅票?
491
+ 答:買賣機械設備屬動產,每件貼新臺幣12元。
492
+
493
+
494
+ 問:買賣、承攬契據如何貼花?是否必須由交易雙方訂立正式合約書才算印花稅課稅憑證?如果只是估價單或報價單,要不要貼花?
495
+ 答:(一)買賣動產契據每件貼用印花稅票新臺幣12元;承攬契據每件按金額千分之一貼用印花稅票。因合約雙方均為立據人,應分別就所持有之合約書負責貼用印花稅票。
496
+ (二)依民法規定,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約即為成立。是以當事人一方之要約經他方承諾,並書立契約者,契約內容即具拘束簽約雙方當事人之法定效力,應按合約書之性質所屬類目貼用印花稅票。
497
+ (三)以非納稅憑證代替應納稅憑證使用者,例如使用報價單、估價單或交貨單代替契約書者,仍應按其性質所屬類目貼用印花稅票。
498
+
499
+
500
+ 問:應貼用印花稅票合約書有溢貼時,應如何處理?合約書簽訂後解約已貼用之印花稅票可否申請退稅?
501
+ 答:(一)納稅義務人因適用法令、認定事實、計算或其他原因之錯誤,致溢繳稅款者,得自繳納之日起10年內提出具體證明,申請退還,不論是以繳款書繳納、彙總繳納或以實貼方式繳納之印花稅,如有適用法令、認定事實、計算或其他原因之錯誤,致溢繳稅款者,均得申請退稅。
502
+ (二)依規定應納印花稅之憑證,一經書立交付使用,即應貼足印花稅票,至於合約所載事項履行與否,並非免稅之理由。因此,合約書一經書立交付使用,因故作廢或終止,不得申請退稅。
503
+
504
+
505
+ 問:收款時所開立之收據應否貼印花稅票,如果是收到現金、支票或匯款有何不同?
506
+ 答:(一)收到現金、電匯或劃撥入帳時,如有書立銀錢收據,應由立據人貼用千分之四印花稅票。
507
+ (二)收到匯票、本票及支票所出具之收據,如已載明票據名稱及號碼,免貼用印花稅票。另外,如果在領取票據前先出具收據並載明「領取票據」字樣者,依規定免貼用印花稅票,惟領取票據時,應於收據上補載票據名稱及號碼。
508
+
509
+
510
+ 問:辦理不動產移轉登記所持之法院判決書、和解筆錄、調解筆錄、調解書應否貼花?
511
+ 答:納稅義務人持法院判決及判決確定證明書辦理不動產移轉登記,該項憑證既非經雙方當事人之意思表示一致而書立,尚不具有契約性質,應非屬印花稅法規定之課徵範圍。至法院作成之和解筆錄、調解筆錄暨鄉、鎮、市公所調解委員會調解書,同係基於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而書立,應屬具有契約性質之憑據,如經當事人持憑向主管機關辦理物權登記,核屬代替典賣、讓受及分割不動產契據使用,仍應依法貼用印花稅票。
512
+
513
+
514
+ 問:買賣、交換、贈與及分割移轉未辦儲存登記之房屋,其所立向地方稅稽徵機關辦理契稅申報之契據,應否貼花?
515
+ 答:買賣、交換、贈與及分割移轉未辦儲存登記之房屋,因無法向物權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其所立向地方稅稽徵機關辦理契稅申報之契據,尚非屬印花稅法第5條第5款規定之憑證課稅範圍。
516
+
517
+
518
+ 問:選物販賣機應否課徵娛樂稅?
519
+ 答:選物販賣機之功能如與投幣式電動釣布娃娃玩具類同,自屬娛樂稅法第2條第1項第6款「其他提供娛樂設施供人娛樂」之範圍應課徵娛樂稅,惟其功能如與一般販賣機無異,不具娛樂性者,尚非屬娛���稅課徵範圍,免徵娛樂稅。
520
+
521
+
522
+ 問:經營釣魚、釣蝦場,應否課徵娛樂稅?
523
+ 答:釣魚、釣蝦場,非屬現行娛樂稅法規定之課徵範圍,免徵娛樂稅。惟場內有兼營電子遊戲機、娃娃機或視唱設施者,應予課徵娛樂稅。
524
+
525
+
526
+ 問:閉路電視要不要課稅?
527
+ 答:設置閉路電視、錄影機等設備放映影片、錄影帶供人娛樂並收取費用或票價者,係屬娛樂稅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六款「其他提供娛樂設施供人娛樂」之範圍,依法應就所收票價或收費額課徵娛樂稅。(財政部70.8.6.台財稅第三六五一八號函)
528
+
529
+
530
+ 問:什麼是臨時公演?
531
+ 答:凡是臨時舉辦之娛樂活動均是。
532
+
533
+
534
+ 問:我在家門口經營投幣式搖搖馬,請問如何課徵娛樂稅?
535
+ 答:依據財政部核釋:搖搖馬係電動玩具之一種,依娛樂稅法第二條第一項第六款規定,屬「其他提供娛樂設施供人娛樂」之範圍,目前係以「其他娛樂業」之稅率按月發單查定課徵娛樂稅。
536
+
537
+
538
+ 問:我開了一家網路咖啡店,請問要不要課徵娛樂稅?應比照何種方式課稅?
539
+ 答:營業人提供營業場所及電腦設備採收費方式供人使用,具有娛樂性者,應依「其他提供娛樂設施供人娛樂」之規定課徵娛樂稅。至於營業人僅利用電腦資料庫或網路功能,提供消費者擷取索引、目錄及各類文字、影像、聲音等資料則非屬娛樂稅課徵範圍。而具有娛樂性之網路咖啡店,應依據其他業:「網路電腦遊戲業」計徵娛樂稅。
540
+
541
+
542
+ 問:娛樂稅代徵人所代徵之稅款應於何時報繳?
543
+ 答:一、自動報繳:娛樂稅代徵人每月代繳之稅款,應於次月十日前向管轄稽徵機關申報,並填具自動報繳繳款書繳納。
544
+ 二、查定課徵:經營方式特殊或營業規模狹小,經主管稽徵機關查定課徵者,由稽徵機關按月填發繳款書,於次月十日前繳納。
545
+ 三、臨時舉辦之有價娛樂活動,主管稽徵機關應每五天核算代徵稅款一次,並填發繳款書,限於送達後十日內繳納。
546
+
547
+
548
+ 問:學生團體於校內辦理收費之相關活動,是否應報繳娛樂稅?
549
+ 答:學生團體並非娛樂稅法規定之免稅對象,其在校園內辦理有收取費用之娛樂活動,應依法報繳娛樂稅,所以於校園內舉辦之電影欣賞、演唱會或舞會,如有售票或收取費用者,依規定應於舉辦前向主管稽徵機關辦理登記及娛樂稅徵免等手續。
550
+
551
+
552
+ 問:臨時舉辦娛樂活動,不收取費用,應辦理何種手續?
553
+ 答:臨時舉辦之娛樂活動不以任何方式收取費用者,應於舉辦前向主管稽徵機關報備。
554
+
555
+
556
+ 問:復查程序不合規定,稅捐稽徵機關如何處理?
557
+ 答:稽徵機關對復查案件,應就程序方面先予審查,程序不合時仍應作成復查決定書以程序不合駁回。程序不合法不應受理之案件,例如:(一)納稅義務人逾規定申請復查期間而申請復查者。(二)非納稅義務人或受處分人而申請復查者。(三)滯納稅捐,移送法院強制執行之案件。
558
+
559
+
560
+ 問:申請復查時,需否先行繳交本稅的三分之一?
561
+ 答:目前並無任何稅法規定申請復查時需先繳交本稅或其三分之一始得申請;而為避免民眾任意興訟,於提起訴願時,如未先繳交本稅的三分之一,稽徵機關可依照稅捐稽徵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逕移送強制執行。
562
+
563
+
564
+ 問:先按繳款書上之限繳日期繳訖再申請復查是否較不划算?
565
+ 答:經行政救濟結果變更撤銷原核定而有應退稅款者,稽徵機關應仍自原繳納之日起至填發收入退還書或國庫支票之日止,按應退稅額依郵政儲金匯業局一年期定存利率按日加計利息一併退還。所以,先行繳訖稅款的納稅人並不吃虧。而且,也不會因此受到較不利之結果。換言之,無論是否已先行繳訖稅款,稽徵機關都會按照案情,作出公平、公正的認定。
566
+
567
+
568
+ 問:行政救濟程序應於什麼時候提起?
569
+ 答:復查:
570
+ 一、應於繳款書送達後,在繳納期間屆滿次日起三十日內提起復查。
571
+ 二、無應納稅額者,應於核定通知書送達次日起三十日內提起復查。
572
+ 三、得以公告代替核定稅額通知書之填具及送達者,應在公告次日起30日內提起復查。
573
+ 訴願:應於收到復查決定書或行政處分通知書次日起三十日內提起訴願。
574
+ 行政訴訟:應於收到訴願決定書次日起二個月內提出訴訟狀。
575
+
576
+
577
+ 問:納稅義務人在何種情況下可提起訴願?應向何處提出申請?
578
+ 答:一、納稅義務人可提起訴願的情況有下列情形:
579
+ (一)不服稅捐機關復查決定。
580
+ (二)對於稅捐機關行政處分不服,而逕行提起訴願。
581
+ 二、地方稅(如:房屋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使用牌照稅、娛樂稅及印花稅)以縣市政府為訴願管轄機關。訴願人應繕具訴願理由書經由管轄稅捐機關向訴願管轄機關提起訴願。
582
+
583
+
584
+ 問:復查是有關核定稅額(或罰鍰)提起行政救濟首先經由之程序,但除此之外有無其他程序可以考慮適用?
585
+ 答:一、依照稅捐稽徵法第十七條規定,倘認為繳納通知之文書有「記載錯誤」、「計算錯誤」或「計算重複」時,納稅務人都可以在繳納期間內要求「更正」!
586
+ 二、因適用法令、認定事實、計算或其他原因之錯誤,致溢繳稅款者,納稅義務人得自繳納之日起十年內提出具體證明,申請退還;屆期未申請者,不得再行申請。但因可歸責於政府機關之錯誤,致溢繳稅款者,其退稅請求權自繳納之日起十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587
+ 三、稅捐稽徵機關於前項規定期間內知有錯誤原因者,應自知有錯誤原因之日起二年內查明退還。
VehicleLicenseTaxAct1101230.txt ADDED
@@ -0,0 +1,143 @@
 
 
 
 
 
 
 
 
 
 
 
 
 
 
 
 
 
 
 
 
 
 
 
 
 
 
 
 
 
 
 
 
 
 
 
 
 
 
 
 
 
 
 
 
 
 
 
 
 
 
 
 
 
 
 
 
 
 
 
 
 
 
 
 
 
 
 
 
 
 
 
 
 
 
 
 
 
 
 
 
 
 
 
 
 
 
 
 
 
 
 
 
 
 
 
 
 
 
 
 
 
 
 
 
 
 
 
 
 
 
 
 
 
 
 
 
 
 
 
 
 
 
 
 
 
 
 
 
 
 
 
 
 
 
 
 
 
 
 
 
 
 
 
 
1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1條
2
+ 答:各直轄市及縣(市)徵收使用牌照稅,悉依本法之規定。
3
+
4
+
5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2條
6
+ 答:本法用辭之定義如左:
7
+ 一、公共水陸道路:指公共使用之水陸交通路線。
8
+ 二、交通工具:指機動車輛及船舶。
9
+ 三、汽缸總排氣量:指汽缸橫斷面積乘活塞衝程及汽缸數之積。
10
+ 四、軍隊裝備編制內之交通工具:指軍隊裝備編制內,規定各單位應裝備之指揮車、載重車、戰鬥車、通訊車及艦艇等交通工具。但其非軍隊裝備編制內之軍事行政機關或學校之交通工具不屬之。
11
+ 五、公共團體設立之醫院:指公立醫院及向政府登記有案之團體所設立之醫院。
12
+ 六、裝配之交通工具:指以國內外出品之交通工具零件,裝配成為可供行駛之交通工具。
13
+ 七、利用非交通工具之設備:指非屬交通工具,而利用其機動或其他設備代替交通工具使用者,如專供農業用之耕耘機,利用其發動機,裝置為類似載貨、載客車等屬之。
14
+
15
+
16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3條
17
+ 答:使用公共水陸道路之交通工具,無論公用、私用或軍用,除依照其他有關法律,領用證照,並繳納規費外,交通工具所有人或使用人應向所在地主管稽徵機關請領使用牌照,繳納使用牌照稅。
18
+ 前項使用牌照得以交通管理機關核發之號牌替代,不再核發使用牌照。
19
+ 使用牌照稅之稽徵,由直轄市及縣(市)主管稽徵機關辦理;必要時,得由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核定,委託當地交通管理機關,代徵稅款及統一發照。
20
+
21
+
22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4條
23
+ 答: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得視實際狀況,對船舶核定免徵使用牌照稅,並報財政部備查。
24
+
25
+
26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5條
27
+ 答:使用牌照稅,按交通工具種類分別課徵,除機動車輛應就其種類按汽缸總排氣量或其他動力劃分等級、船舶應按其噸位,分別依第六條規定計徵外,其他交通工具之徵收率,由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擬訂,提經同級民意機關通過,並報財政部備查。
28
+ 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於下列期間,得對完全以電能為動力之機動車輛免徵使用牌照稅,並報財政部備查:
29
+ 一、電動汽車: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一月六日起至一百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30
+ 二、電動機車:自中華民國一百零七年一月一日起至一百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31
+
32
+
33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6條
34
+ 答:各種交通工具使用牌照稅額,依下列規定課徵:
35
+ 一、機動車輛:分小客車、大客車、貨車、機車四類車輛,依本法機動車輛使用牌照稅分類稅額表之規定課徵之(如附表一至六)。
36
+ 二、船舶:總噸位在五噸以上者,營業用每艘全年新臺幣一萬六千三百八十元,非營業用每艘全年新臺幣四萬零三百二十元;未滿五噸者,營業用每艘全年新臺幣九千九百元,非營業用每艘全年新臺幣一萬七千五百五十元。
37
+
38
+
39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7條
40
+ 答:下列交通工具,免徵使用牌照稅:
41
+ 一、屬於軍隊裝備編制內之交通工具。
42
+ 二、在設有海關地方行駛,已經海關徵收助航服務費之船舶。
43
+ 三、專供公共安全使用,而有固定特殊設備及特殊標幟之交通工具:如警備車、偵查勘驗用車、追捕提解人犯車、消防車、工程救險車及海難救險船等。
44
+ 四、衛生機關及公共團體設立之醫院,專供衛生使用而有固定特殊設備及特殊標幟之交通工具:如救護車、診療車、灑水車、水肥車、垃圾車等。
45
+ 五、凡享有外交待遇機構及人員之交通工具,經外交部核定並由交通管理機關發給專用牌照者。
46
+ 六、專供運送電信郵件使用,有固定特殊設備或特殊標幟之交通工具。
47
+ 七、專供教育文化之宣傳巡迴使用之交通工具,而有固定特殊設備及特殊標幟者。
48
+ 八、供持有身心障礙手冊或證明,並領有駕駛執照者使用,且為該身心障礙者所有之車輛,每人以一輛為限;因身心障礙情況,致無駕駛執照者,其本人、配偶或同一戶籍二親等以內親屬所有,供該身心障礙者使用之車輛,每一身心障礙者以一輛為限。但汽缸總排氣量超過二千四百立方公分、完全以電能為動力之馬達最大馬力超過二百六十二英制馬力(HP)或二百六十五點九公制馬力(PS)者,其免徵金額以二千四百立方公分、二百六十二英制馬力(HP)或二百六十五點九公制馬力(PS)車輛之稅額為限,超過部分,不予免徵。
49
+ 九、專供已立案之社會福利團體和機構使用,並經各地社政機關證明者,每一團體和機構以三輛為限。但專供載送身心障礙、長期照顧服務需求而有合法固定輔���設備及特殊標幟者之社會福利團體與機構,經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同意者,得不受三輛之限制。
50
+ 十、經交通管理機關核准之公路汽車客運業及市區汽車客運業,專供大眾運輸使用之公共汽車。
51
+ 十一、離島建設條例適用地區之交通工具在該地區領照使用者。但小客車汽缸總排氣量超過二千四百立方公分、完全以電能為動力之馬達最大馬力超過二百六十二英制馬力(HP)或二百六十五點九公制馬力(PS)者,不予免徵。
52
+ 前項各款免徵使用牌照稅之交通工具,應於使用前辦理免徵使用牌照稅手續,非經交通管理機關核准,不得轉讓、改裝、改設或變更使用性質。
53
+
54
+
55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9條
56
+ 答:使用牌照稅之徵收方式如下:
57
+ 一、汽車每年徵收一次。但營業用車輛得分二期徵收。
58
+ 二、機車及其他交通工具每年徵收一次。
59
+
60
+
61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10條
62
+ 答:使用牌照稅於每年四月一日起一個月內一次徵收。但營業用車輛按應納稅額於每年四月一日及十月一日起一個月內分二次平均徵收。
63
+ 主管稽徵機關於開徵使用牌照稅前,應填發使用牌照稅繳款書送達交通工具所有人或使用人,並將各類交通工具應納之稅額及徵稅起訖日期分別公告之。
64
+
65
+
66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11條
67
+ 答:交通工具所有人或使用人領用臨時牌照或試車牌照者,其應納稅額,按日計算。
68
+ 前項領用臨時牌照車輛之應納稅額,依第六條附表規定各類車輛稅額之中位數計算;領用試車牌照者之應納稅額,按表列汽車、機車之最高稅額計算之。
69
+
70
+
71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12條
72
+ 答:凡新購、新進口或新裝配之交通工具,應檢附進口或其他來歷證件,向交通管理機關申請登記檢驗手續。如經檢驗合格後,由申請人檢具登記檢驗之合格證件,連同上項證件,送主管稽徵機關查對其種類及使用性質確實相符,並經辦理繳納當期使用牌照稅後,再憑納稅收據及所有證件,向交通管理機關領取號牌。
73
+ 交通工具未繳清使用牌照稅及罰鍰前,不得辦理過戶登記。
74
+ 交通工具申請過戶或業已報停之交通工具申請恢復使用時,交通管理機關應查驗已納當期使用牌照稅後,方予受理,並將相關之異動資料通知該管稽徵機關。
75
+
76
+
77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13條
78
+ 答:交通工具所有人或使用人對已領使用牌照之交通工具,不擬使用者,應向交通管理機關申報停止使用,其已使用期間應納稅額,按其實際使用期間之日數計算之;恢復使用時其應納稅額,按全年稅額減除已過期間日數之稅額計算之。
79
+ 交通工具未經所有人或使用人申報停止使用者,視為繼續使用,仍應依法課徵使用牌照稅。
80
+
81
+
82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14條
83
+ 答:已領使用牌照之交通工具發生改換機件或改設座架等,應由交通工具所有人或使用人向交通管理機關辦理變更手續。變更前後應納稅額相同者,免再納稅;原屬免稅或原納較低稅額之交通工具,變更為應稅或應納較高稅額者,應按日計算徵收差額部分之稅額;原屬應稅或原納較高稅額變更為免稅或應納較低稅額者,應按日計算退還差額部分之稅額。
84
+ 前項交通工具之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向交通管理機關辦理變更手續,且未依規定補繳稅款者,視為移用使用牌照。
85
+
86
+
87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15條
88
+ 答:已領使用牌照之交通工具所有權轉讓時,應依照規定向交通管理機關辦理過戶登記。
89
+ 交通工具過戶後之使用性質,原屬免稅或原納較低稅額變更為應稅或應納較高稅額者,應按日計算差額部分之稅額,由新所有人或使用人繳納之;原屬應稅或原納較高稅額變更為免稅或應納較低稅額者,應按日計算退還差額部分之稅額,由稽徵機關退還之。不依規定辦理過戶登記且未依規定補繳稅款者,視為移用使用牌照。
90
+
91
+
92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16條
93
+ 答:新產製、新進口或新裝配開始使用之交通工具,應納使用牌照稅,按全年稅額減除已過期間日數之稅額,計算徵收。
94
+ 已納使用牌照稅之交通工具,所有權轉讓時,如原所有人已納全期使用牌照稅者,新所有人免納當期之稅。
95
+
96
+
97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20條
98
+ 答:使用牌照不得轉賣、移用,或逾期使用。
99
+
100
+
101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21條
102
+ 答:使用牌照稅徵收期滿後,應由主管稽徵機關會同警察機關派員組織檢查隊,舉行車輛總檢查,並得由主管稽徵機關或警憲隨時突擊檢查。
103
+
104
+
105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22條
106
+ 答:檢查人員執行職務時,應佩帶臂章。主管稽徵機關人員,應由各主管稽徵機關核發檢查證,以資證明��
107
+
108
+
109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23條
110
+ 答:查獲違反本法之交通工具,應責令該所有人或使用人,預繳稅款及罰鍰之同額保證金,或提供相當財產擔保。未預繳保證金,或無法提供相當財產擔保時,稽徵機關得代為保管該項交通工具號牌或行車執照,掣給保管收據,俟繳清稅款及罰鍰後,再憑發還。
111
+
112
+
113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24條
114
+ 答:違反本法之交通工具所有人或使用人,於查獲時,棄置而去,經揭示招領後,逾三個月仍無人認領者,稽徵機關得將該項交通工具公開拍賣,所得價款,除扣繳本稅外,解繳國庫。
115
+
116
+
117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25條
118
+ 答:交通工具所有人或使用人未於繳款書所載繳納期間內繳清應納稅款者,應加徵滯納金。
119
+
120
+
121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28條
122
+ 答:逾期未完稅之交通工具,在滯納期滿後使用公共水陸道路經查獲者,除責令補稅外,處以應納稅額一倍以下之罰鍰,免再依第二十五條規定加徵滯納金。
123
+ 報停、繳銷或註銷牌照之交通工具使用公共水陸道路經查獲者,除責令補稅外,處以應納稅額二倍以下之罰鍰。
124
+
125
+
126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29條
127
+ 答:違反本法第十一條規定,經查獲之交通工具,主管稽徵機關應責令補稅領照,並處以應納稅額一倍之罰鍰。
128
+
129
+
130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30條
131
+ 答:違反第十二條規定,新購未領牌照之交通工具,使用公共水陸道路經查獲者,除責令補稅外,並處以應納稅額一倍之罰鍰。
132
+
133
+
134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31條
135
+ 答:交通工具使用牌照有轉賣、移用者,處以應納稅額二倍之罰鍰。但最高不得超過新臺幣十五萬元。
136
+
137
+
138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32條
139
+ 答:利用非交通工具之設備,作為一般交通工具,行駛公共水陸道路者,由交通管理機關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規定辦理。
140
+
141
+
142
+ 問:使用牌照稅法第37條
143
+ 答:使用牌照稅徵收細則,由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依本法分別擬訂,送財政部備案。
app.py ADDED
@@ -0,0 +1,276 @@
 
 
 
 
 
 
 
 
 
 
 
 
 
 
 
 
 
 
 
 
 
 
 
 
 
 
 
 
 
 
 
 
 
 
 
 
 
 
 
 
 
 
 
 
 
 
 
 
 
 
 
 
 
 
 
 
 
 
 
 
 
 
 
 
 
 
 
 
 
 
 
 
 
 
 
 
 
 
 
 
 
 
 
 
 
 
 
 
 
 
 
 
 
 
 
 
 
 
 
 
 
 
 
 
 
 
 
 
 
 
 
 
 
 
 
 
 
 
 
 
 
 
 
 
 
 
 
 
 
 
 
 
 
 
 
 
 
 
 
 
 
 
 
 
 
 
 
 
 
 
 
 
 
 
 
 
 
 
 
 
 
 
 
 
 
 
 
 
 
 
 
 
 
 
 
 
 
 
 
 
 
 
 
 
 
 
 
 
 
 
 
 
 
 
 
 
 
 
 
 
 
 
 
 
 
 
 
 
 
 
 
 
 
 
 
 
 
 
 
 
 
 
 
 
 
 
 
 
 
 
 
 
 
 
 
 
 
 
 
 
 
 
 
 
 
 
 
 
 
 
 
 
 
 
 
 
 
 
 
 
 
 
 
 
 
 
 
 
 
 
 
 
 
 
 
 
 
1
+ # -*- coding: utf-8 -*-
2
+ #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 江信宗
3
+
4
+ # pip install langchain transformers langchain-groq chromadb langchain-community langchain-huggingface gradio
5
+
6
+ import os
7
+ from dotenv import load_dotenv
8
+ load_dotenv()
9
+ os.environ["LANGCHAIN_COMMUNITY__USER_AGENT"] = "Taiwan_Tax_KB (Colab)"
10
+ from langchain_community.utils import user_agent
11
+ from langchain_groq import ChatGroq
12
+ from langchain.text_splitter import RecursiveCharacterTextSplitter
13
+ from langchain_huggingface import HuggingFaceEmbeddings
14
+ from langchain_community.vectorstores import Chroma
15
+ from langchain.embeddings import HuggingFaceEmbeddings
16
+ from langchain.chains import RetrievalQA
17
+ from langchain_community.document_loaders import WebBaseLoader, TextLoader
18
+ from langchain.prompts import PromptTemplate
19
+ from langchain.schema import Document
20
+ import gradio as gr
21
+
22
+ def initialize_llm(api_key):
23
+ os.environ["GROQ_API_KEY"] = api_key
24
+ return ChatGroq(
25
+ groq_api_key=api_key,
26
+ model_name='llama-3.1-70b-versatile'
27
+ )
28
+ print(f"成功初始化 ChatGroq 模型")
29
+
30
+ def load_documents(sources):
31
+ documents = []
32
+ for source in sources:
33
+ try:
34
+ if isinstance(source, str):
35
+ if source.startswith('http'):
36
+ loader = WebBaseLoader(source)
37
+ else:
38
+ loader = TextLoader(source)
39
+ documents.extend(loader.load())
40
+ elif isinstance(source, dict):
41
+ documents.append(Document(page_content=source['content'], metadata=source.get('metadata', {})))
42
+ except Exception as e:
43
+ print(f"Error loading source {source}: {str(e)}")
44
+ return documents
45
+
46
+ sources = [
47
+ "/content/TaxQADataSet_kctax.txt",
48
+ "/content/TaxQADataSet_chutax.txt",
49
+ "/content/HouseTaxAct1130103.txt",
50
+ "/content/VehicleLicenseTaxAct1101230.txt",
51
+ "/content/TaxCollectionAct1101217.txt",
52
+ "/content/LandTaxAct1100623.txt",
53
+ "/content/AmusementTaxAct960523.txt",
54
+ "/content/StampTaxAct910515.txt",
55
+ "/content/DeedTaxAct990505.txt",
56
+ "/content/ProgressiveHouseTaxRates1130701.txt",
57
+ "https://www.tax.ntpc.gov.tw/lp-2158-1-1-20.html",
58
+ "https://www.tax.ntpc.gov.tw/lp-2158-1-2-20.html",
59
+ "https://www.tax.ntpc.gov.tw/lp-2158-1-3-20.html",
60
+ "https://www.tax.ntpc.gov.tw/lp-2158-1-4-20.html",
61
+ "https://www.tax.ntpc.gov.tw/lp-2158-1-5-20.html",
62
+ "https://www.tax.ntpc.gov.tw/lp-2158-1-6-20.html",
63
+ "https://www.tax.ntpc.gov.tw/lp-2158-1-7-20.html",
64
+ "https://www.tax.ntpc.gov.tw/lp-2158-1-8-20.html",
65
+ "https://www.tax.ntpc.gov.tw/lp-2158-1-9-20.html",
66
+ "https://www.tax.ntpc.gov.tw/lp-2158-1-10-20.html",
67
+ "https://www.tax.ntpc.gov.tw/lp-2158-1-11-20.html",
68
+ "https://www.tax.ntpc.gov.tw/lp-2158-1-12-20.html"
69
+ ]
70
+
71
+ documents = load_documents(sources)
72
+ print(f"成功載入 {len(documents)} 個網址或檔案")
73
+
74
+ text_splitter = RecursiveCharacterTextSplitter(
75
+ chunk_size=512,
76
+ chunk_overlap=50,
77
+ length_function=len,
78
+ separators=["\n\n\n","\n\n", "\n", "。"]
79
+ )
80
+
81
+ split_docs = text_splitter.split_documents(documents)
82
+ print(f"分割後的文檔數量:{len(split_docs)}")
83
+
84
+ embeddings = HuggingFaceEmbeddings(model_name="BAAI/bge-large-zh-v1.5")
85
+ print(f"\n成功初始化嵌入模型")
86
+
87
+ vectorstore = Chroma.from_documents(split_docs, embeddings, persist_directory="./Knowledge-base")
88
+ print(f"成功建立 Chroma 向量資料庫")
89
+
90
+ retriever = vectorstore.as_retriever()
91
+
92
+ template = """Let's work this out in a step by step way to be sure we have the right answer. Must reply to me in Taiwa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93
+ 在回答之前,請仔細分析檢索到的上下文,確保你的回答準確完整反映了上下文中的訊息,而不是依賴先前的知識,但在回應答案中不要提到是根據提供的上下文回答。
94
+ 如果檢索到的多個上下文之間存在聯繫,請整合這些訊息以提供全面的回答,但要避免過度推斷。
95
+ 如果檢索到的上下文不包含足夠回答問題的訊息,請誠實的說明,不要試圖編造答案。
96
+
97
+ 上下文: {context}
98
+
99
+ 問題: {question}
100
+
101
+ 答案:"""
102
+
103
+ PROMPT = PromptTemplate(
104
+ template=template, input_variables=["context", "question"]
105
+ )
106
+ print(f"成功定義 Prompt Template")
107
+
108
+ def create_chain(llm):
109
+ return RetrievalQA.from_chain_type(
110
+ llm=llm,
111
+ chain_type="stuff",
112
+ retriever=retriever,
113
+ return_source_documents=True,
114
+ chain_type_kwargs={"prompt": PROMPT}
115
+ )
116
+ print(f"成功建立 RAG Chain")
117
+
118
+ def generate_insight_questions(answer, api_key):
119
+ llm = initialize_llm(api_key)
120
+ prompt = f"""
121
+ 根據以下回答,生成3個相關的洞見問題:
122
+
123
+ 回答: {answer}
124
+
125
+ 請提供3個簡短但有深度的問題,這些問題應該:
126
+ 1. 與原始回答緊密相關
127
+ 2. 能夠引導更深入的討論
128
+ 3. 涵蓋不同的方面或角度
129
+
130
+ 請直接列出這3個問題,每個問題一行,不要添加編號或其他文字。
131
+ """
132
+ try:
133
+ response = llm.invoke(prompt)
134
+ if hasattr(response, 'content'):
135
+ questions = response.content.split('\n')
136
+ else:
137
+ questions = str(response).split('\n')
138
+
139
+ # 確保我們有至少3個問題
140
+ while len(questions) < 3:
141
+ questions.append("需要更多資訊嗎?")
142
+
143
+ return questions[:3] # 只返回前3個問題
144
+ except Exception as e:
145
+ print(f"Error generating insight questions: {str(e)}")
146
+ return ["需要更多資訊嗎?", "有其他問題嗎?", "還有什麼想了解的嗎?"]
147
+
148
+ def answer_question(query, api_key):
149
+ try:
150
+ llm = initialize_llm(api_key)
151
+ chain = create_chain(llm)
152
+ result = chain({"query": query})
153
+ answer = result["result"]
154
+
155
+ insight_questions = generate_insight_questions(answer, api_key)
156
+
157
+ # 確保有三個問題,如果不足則添加默認問題
158
+ while len(insight_questions) < 3:
159
+ insight_questions.append("需要更多資訊嗎?")
160
+
161
+ # 分開返回答案和洞見問題
162
+ return answer, insight_questions[:3]
163
+ except Exception as e:
164
+ return f"抱歉,處理您的問題時發生錯誤:{str(e)}", []
165
+
166
+ def handle_interaction(query, api_key, state):
167
+ if state is None:
168
+ state = {"history": []}
169
+
170
+ answer, insight_questions = answer_question(query, api_key)
171
+
172
+ state["history"].append((query, answer))
173
+
174
+ insight_questions = [q if q.strip() else "需要更多資訊" for q in insight_questions]
175
+
176
+ return answer, insight_questions[0], insight_questions[1], insight_questions[2], state, query
177
+
178
+ custom_css = """
179
+ body {
180
+ background-color: #e8f5e9;
181
+ }
182
+ #answer-box textarea, #query-input textarea {
183
+ font-size: 18px !important;
184
+ background-color: #ffffff;
185
+ border: 1px solid #81c784;
186
+ border-radius: 8px;
187
+ }
188
+ .center-text {
189
+ text-align: center !important;
190
+ color: #2e7d32 !important;
191
+ }
192
+ .gradio-container {
193
+ background-color: #c8e6c9 !important;
194
+ border-radius: 15px !important;
195
+ padding: 20px !important;
196
+ box-shadow: 0 4px 6px rgba(0, 0, 0, 0.1) !important;
197
+ }
198
+ .gr-button {
199
+ color: white !important;
200
+ border: none !important;
201
+ border-radius: 20px !important;
202
+ transition: all 0.3s ease !important;
203
+ font-weight: bold !important;
204
+ }
205
+ .gr-button:hover {
206
+ transform: translateY(-2px) !important;
207
+ box-shadow: 0 4px 8px rgba(0, 0, 0, 0.2) !important;
208
+ }
209
+ #submit-btn {
210
+ background-color: #ff4081 !important;
211
+ }
212
+ #submit-btn:hover {
213
+ background-color: #f50057 !important;
214
+ }
215
+ .insight-btn {
216
+ background-color: #00bcd4 !important;
217
+ }
218
+ .insight-btn:hover {
219
+ background-color: #00acc1 !important;
220
+ }
221
+ .gr-form {
222
+ background-color: #e8f5e9 !important;
223
+ padding: 15px !important;
224
+ border-radius: 10px !important;
225
+ }
226
+ """
227
+
228
+ with gr.Blocks(theme=gr.themes.Monochrome(), css=custom_css) as iface:
229
+ gr.Markdown("# 地方稅知識庫系統 -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 elem_classes=["center-text"])
230
+ gr.Markdown("※ RAG-based Q&A Web系統,建置:江信宗,LLM:Llama-3.1-70B,目前僅示範地方稅各稅目問答。", elem_classes=["center-text"])
231
+
232
+ with gr.Row():
233
+ query_input = gr.Textbox(lines=2, placeholder="請輸入您的問題...", label="輸入您的問題,系統將基於學習到的知識資料提供相關答案。", elem_id="query-input")
234
+ api_key_input = gr.Textbox(type="password", placeholder="請輸入您的 API Key", label="API authentication key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
235
+
236
+ answer_output = gr.Textbox(lines=6, label="答案:", elem_id="answer-box")
237
+
238
+ with gr.Row():
239
+ insight_q1 = gr.Button("洞見問題 1", visible=False, elem_classes=["insight-btn"])
240
+ insight_q2 = gr.Button("洞見問題 2", visible=False, elem_classes=["insight-btn"])
241
+ insight_q3 = gr.Button("洞見問題 3", visible=False, elem_classes=["insight-btn"])
242
+
243
+ state = gr.State()
244
+ current_question = gr.Textbox(lines=2, label="當前問題", visible=False)
245
+
246
+ submit_btn = gr.Button("提交", elem_id="submit-btn")
247
+
248
+ def update_ui(answer, q1, q2, q3, state, current_q):
249
+ return [
250
+ answer,
251
+ gr.update(value=q1, visible=bool(q1)),
252
+ gr.update(value=q2, visible=bool(q2)),
253
+ gr.update(value=q3, visible=bool(q3)),
254
+ state,
255
+ current_q
256
+ ]
257
+
258
+ submit_btn.click(
259
+ fn=handle_interaction,
260
+ inputs=[query_input, api_key_input, state],
261
+ outputs=[answer_output, insight_q1, insight_q2, insight_q3, state, current_question]
262
+ ).then(
263
+ fn=update_ui,
264
+ inputs=[answer_output, insight_q1, insight_q2, insight_q3, state, current_question],
265
+ outputs=[answer_output, insight_q1, insight_q2, insight_q3, state, current_question]
266
+ )
267
+
268
+ for btn in [insight_q1, insight_q2, insight_q3]:
269
+ btn.click(
270
+ lambda x: x,
271
+ inputs=[btn],
272
+ outputs=[query_input]
273
+ )
274
+
275
+ if __name__ == "__main__":
276
+ iface.launch(share=True, debug=True)
requirements.txt ADDED
@@ -0,0 +1,9 @@
 
 
 
 
 
 
 
 
 
 
1
+ langchain
2
+ transformers
3
+ langchain-groq
4
+ chromadb
5
+ langchain-community
6
+ langchain-huggingface
7
+ gradio
8
+ python-dotenv
9
+ beautifulsoup4